怎样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2024-07-25

怎样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精选14篇)

怎样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第1篇

怎样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琚湾一中

彭德高

2011-10-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去探究知识,发现知识的真正意义,全面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并体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和喜悦。而且,学生只有真正理解的知识才会灵活运用,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所以,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不仅色彩斑斓,光彩照人,变化多端,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去探索化学的奥秘。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一次课间,我无意中听到有位学生说化学比物理更好玩,他一定是被化学魔术般的魅力所吸引:例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的石灰水中,怎么就会出现浑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滴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怎么会出蓝色絮状沉淀?盐酸滴到石头上或水泥地面上又为什么会立即冒出大量气泡„„。这些在初次接触化学实验的学生来说的确非学神奇,它们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我想,如果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就会使他们逐渐 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化学知识,形成技能,实现教学目标。在我从事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喜欢做实验,也创造机会让学做,学生们都对化学都有很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下面,我就谈一谈怎样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上好第一节课。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化学课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初三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本课题的主要任务。“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孙丽多彩”中,课题内容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从古代化学到现代化学再讲到明天化学。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了解化学的重要性。这里的教学设计理念很好,但其泄及的内容很广泛,但不少离学生很远。如果加上一些化学实验,更能抓住学习的心。于是,我对课题1的教学设计作了一些改变。首先,我做了一个将“白酒变葡萄酒”小魔术引入新课,学生的热情立即调动起来了。接着又做了“密信显字”和“魔棒点灯”这两个趣味实验,同时让学生也参与一部分的实验工作。这时候学生已经对化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很自然地引入讲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的发展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第二,教材中的每个实验都认真做。不是每个实验都能做成功,也不是每个实验都能让学生感趣,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必须做好准备。很难想象,老师把实验做得一团糟,学生会喜欢。所以,既使是老教师也应事先做一遍,看看药品是否失效,器材是否完备,各种操作是否考虑周全。有位同事在做蜡烛燃烧实验时老是抱怨看不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烧杯底被醺黑了。我对她说,你把火焰调小一点,烧杯外捂上湿毛巾,不要烧时间太长。她重做该实验终于做成功了。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也不易成功,一定要弄清原因。看氧气是否纯净,铁丝表面的锈是否除掉,还有铁丝是否绕成螺旋状且下方是否用火柴引燃。另外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学校的电解水装坏了,不能用。有的老师说画个图给学生讲讲算了,这对学生考试也没什么影响。我认为电解水是影响学生从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转变的重要实验,不能光说说算了。学生要理解最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动手得到的经验。最后我们自制教具完成了实验。

第三,为实验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好的实验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适当而巧妙地运用实验手段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对教学会有极大的帮助。例如讲到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后,教师可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吗?”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会答“可以!”教师可再引导:“如果可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得出初步结论是如发生反应,会有红色的铜析出。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演示出这一实验,结果会发现金属钠浮在溶液表面不断游动,最后溶液中生成蓝色沉淀。这一现象与初步估计的相矛盾。此时的学生充满疑惑,教师只需略加点拨,指出运用上述结论时,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应除外

第四,给学生更多动手机会,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在实验室上课,能让学生部分参与的,让学生参与老师的演示实验。例如,在“走进化学实难室”这节课最好把学生带到实验去上,让学生熟悉众多的实验器材和药品。部分演示实验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替老师做,其它学生观察找出他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生的积极性,更易发现问题更高,印象更深刻。

第五,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能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更加理解。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采用边做实验边讲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并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如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一个软塑料瓶。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看着塑料瓶收缩,学生们都表现得很兴奋。学生自然地掌握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我让学拿回一瓶汽水,塞上带胶塞的导气管,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检验。学生通过实验就自然地记住了碳酸饮料的生产就利用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性质。还有,讲“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时并不局限于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还让学生用鸡蛋壳与稀盐酸或食醋反应看能否制取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鸡蛋壳的成分有碳酸钙。

第六,改进演示实验,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在做分子扩散运动实验时,我把它改成了“铁树开花”。这个实验在不少资料上都有介 绍,我认为它比教材中的实验更生动、有趣。在制取H2、CO2 时把长颈漏斗改成注射器,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对学生合理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家庭实验有启示作用。在做碱的性质时,用酚酞试剂在白纸上画一只小花,先晾干,做实验时先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色小花,再喷上稀盐酸,小花又消失。通过出现、消失让学生惊叹化学的神奇魅力。

第七,鼓励学生作家庭小实验,学化学用化学。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布置实验任务。例如,蜡烛燃烧,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药品取用,自制净水器,生石灰与水反应,鸡蛋在白醋中上下运动,自己利用植物的叶、花制酸碱指示剂等。到校后互相交流、讨论。同时成立化学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部分相对安全的药品,让他们成为班中领头羊,为其他同学提供传、帮、带的作用。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更能发现问题,更能体味学化学的乐趣,也更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第八,用好语言艺术,表情,动作创造神秘氛围,让神奇的化学更显魔力。就象小时候奶奶讲鬼故事,吓得我晚上不敢走夜路;象恐怖片中的音乐,听得让人起皮疙瘩。还要善用语言构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索。

第九,做好兴趣的维护工作。现在每个班总有几个学生学习困难,也有几个同学厌学,还会有几同学看不到升学的希望而学习缺乏信心„„这些对化学知识的落实,学生技能的形成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学习困难,一般是因为前面的知识没有落实,积累过多,自己的 知识衔接不上;厌学,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学习没有乐趣;看不到升学希望,可能是因为其它学科太差„„

做为化学老师,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但我们尽可能地多挽留住一些孩子,多给学生带来一些快乐,多给学生一些自信,多给学生一些求生的本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此,我常常对学生说:学习化学不是为了中考,甚至不是为了上大学,而是为了生存,为提高生存的质量。作为农民,你要会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不至于把庄稼弄死了;作为工人,你应该认识到电子元件是否有害,车间气体是否有被污染,某些药品是否有毒或腐蚀性;作为家人,你要关注亲人的身心健康,营养均衡,优生优育。同时,要严格要求,狠抓落实,该记住的要记住,该会写的要多检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多讲解多鼓励,多给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这些,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自信心,保护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都有积极的作用。

最后,我还想强调的是:化学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我们也应看到,化学实验也不是万能的。化学教材中不少课题没有实验,特别是比较抽象的原子结构、离子的形成、化合价等内容,需结合图例讲解。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都需抓住特点不断记忆,慢慢消化„„只要学生有的浓厚兴趣,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不断探究的欲望,这些都会引刃而解。

怎样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第2篇

活动时间:5月17日

活动地点:农远教室

活动主题:怎样激发学习兴趣。

参加人员:全体常识课教师

主 持 人: 教研组长

活动安排:

1、汝老师介绍激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已经具有了学习兴趣,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把它充分调动起来,即把推动学习活动的兴趣由潜伏状态转为活动状态,并且在激发过程中,使兴趣得到巩固、加强和提高。

作为激发兴趣的方法?

(一)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最有效的方法是: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育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新颖性和实用价值,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其体会到快乐,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多鼓励赞赏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和鼓励比非难、嘲笑、讽刺、挖苦对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效。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学生因(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连续受到表扬后,就特别喜欢学习某一学科,这是由于他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成功,所以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更强烈的愿望。

(四)适当展开竞争

适当的学习竞赛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调动人努力学习、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巩固学习成果。

(五)创设良好的情境

就是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激起他们对学习的需要,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学好功课。

(六)明确学习目的学生自觉的学习,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许者,就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对祖国的四化建设有一定的作用时,就会以此为动力不断地鼓励自己进一步努力。

2、各位老师讨论。

3、吴老师谈看法。

怎样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第3篇

一、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由生活需求激发兴趣

化学学科新教材的最大亮点, 我个人认为就是更贴近了生活、贴近了社会, 充分展示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亚硝酸钠 (工业用盐) 和食盐的鉴别”“阿司匹林 (注:常用的一种解热镇痛药) 的合成”看到这些来自化学课本的专题和课题名称, 你是不是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呢?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处处离不开化学!

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就表现在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利用这一特点, 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学有所得, 从而引导学生学好化学, 用好化学。尝试着罗列一下吧:从我们的衣、食走进“纤维素”“淀粉”所在的多糖世界;从我们的住、行一起认识钢铁混凝土、橡胶等复合材料;从节日五光十色的焰火走进焰色反应;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认识认识氯气;从火灾现场的灭火器、防毒面具讲讲灭火原理、供氧剂;从照相底片的感光一起去了解非常陌生的溴化银……他们会突然发现, 眼睛所及之处无一不是化学啊!这些内容在课堂中的适当介绍, 必将会把学生带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让他们充分感受化学的魅力, 体验化学的神奇, 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化学教学与社会热点相联系——从社会责任感激发兴趣

自2008年9月“三鹿奶粉致婴儿患肾结石”事件曝光以来, “三聚氰胺”事件至今风波不断。

自2005年3月, 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发现了“苏丹红一号”成份, 随后, 全国11个省市30家企业的88个样品被检出含有苏丹红, 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误将工业用盐当做食盐食用而致人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苏丹红” “三聚氰胺”“工业盐”这些名词, 不要说对普通百姓, 对于绝大多数所谓的有知识的人来说, 它们也就是一种特定意义的符号。指什么?有什么作用?怎样进入食品领域的?对我们人体到底有什么危害?“苏丹红”走了 , 还会不会有“苏丹黄”出现?“三聚氰胺”从奶粉中消失了 , 还会不会有别的物质混进奶粉充当蛋白质?

借这些公共事件产生的民愤效应, 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为自身健康, 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 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化学, 没有理由不好好学化学!

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可以从这样的社会热点入手, 聊聊食品添加剂, 逐一再认识抗氧化剂、防腐剂、增味剂、漂白剂、食用色素等一系列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 然后明白“苏丹红”是不可以食用的, “三聚氰胺”更是不可以混进奶粉充当蛋白质的;我们还可以从人人关注的环保问题入手, 从酸雨引入硫及硫的化合物等知识的学习;从臭氧空洞讲到卤代烃等等。结果证明,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陡然大增。因为我们的化学教学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通过知识培养的是学生辨别是非的自我保护意识, 是愿为大众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三、化学教学与工农业生产相联系——由技术创新激发兴趣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万物土中生”。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但是近些年随着人口的过度增长和人类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低效和无效管理, 造成当今世界环境破坏、生态失衡、土地资源更是短缺。怎样解决人口剧增与土地锐减之间的矛盾, “无土栽培技术”无疑让全世界的人民看到了希望。化学知识指导现代农业, 依据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 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让植物在没有土壤的溶液中生长, 这就是“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尽管现在还不能完全替代土壤栽培, 但它至少给我们未来农业的发展指了些方向。

宁波化工区曾是我市“摒弃”企业的集合地, 落户过一批污染较重的化工企业。但这种格局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优化意识的提高,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被“摒弃”了。于是采用技术创新, 走循环经济和废物再利用成了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镇海炼化利用其强大的技术优势, 给我们诠释了一个全新的化学知识与化工技术间的关系。目前, 镇海炼化的“废品”主要有硫磺、焦油、二氧化碳等。围绕这些“废品”, 镇海炼化开始了与周边兄弟厂家的联姻。镇海炼化的液体硫磺可直接输送到“巍华化工”等企业, 用来生产工业硫酸, 其中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工业硫酸通过管道输送给近在咫尺的“新福钛白粉”等企业;这些企业产生的废硫酸再输送到旁边的镇海磷肥厂, 用来生产磷肥。在这样“吞污吃废”的过程中, 循环链上的企业开始产生令人惊喜的效益。“德泰化学”是一家利用镇海炼化的焦油生产碳黑的企业, 其产品提供给同在化工区的宁波橡胶厂作为原料。在生产过程中, 企业要产生大量的废气, 过去一般空烧掉。如今, 企业利用废气进行脱硫除尘处理, 回收的余热进入管道, 提供给区内企业, 光这一项就为企业产生1000多万元的利润。在金融危机期间,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企业的主业利润。

技术创新与化学科学紧密的紧密结合, 在普通高中化学教育中, 架起了沟通科学与技术的桥梁, 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化学科学知识、化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应用的操作技术、化学科学与技术的社会价值三部分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在较为宽阔的生产技术背景下选择化学和技术的若干具体问题, 引发学生讨论、实验、探究, 认识与化学原理相关的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和重要作用, 认识化学技术的价值,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鼓励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 了解生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4篇

课堂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并指导学生观察的实验,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实验。每次,一些学生在前面做实验,别的同学注意力也都集中在这里,使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了一体。我还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做了适当补充和改进,以优化实验效果。

如在讲述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并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实验现象特别有趣,所提出的问题也富有思考性。学生由此不仅认识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还与此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启发了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兴趣的“主阵地”

在实验室进行的分组实验是学生运用知识亲身体验、培养实验技能的主要途径。“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总是要求学生必须先复习有关知识,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分组实验教师少、学生多、时间紧,学生在操作中易犯一些常识性错误。教师要先对重要的操作进行规范化演示,对药品用量和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强调并展示出来,同时要求学生自查互检、相互交流和配合。教师要在实验室中来回巡视,对涉及安全问题的操作随时指出,对可能存在误差的操作及时让学生进行误差分析。这样不仅保证了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协作精神。

三、开发家庭实验——提高学生兴趣的“添加剂”

新教材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到了很大作用。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的家庭小实验是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学生感到新奇,大多数都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地反馈给老师,学习兴趣很浓。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又补充了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中能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每月检查一次。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帮学生开阔了视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兴趣的“催化剂”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实验活动的好方式。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在晚会上表演化学小魔术的都是兴趣小组的成员。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 “清水变色”,很多学生就急于找答案,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提出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看看用久的热水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自然有了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兴趣。

总之,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大大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品质。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5篇

灵宝市故县镇中心小学

刘月兰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向导,也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使你的教学得心应手,将会使你带着你的学生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畅享着学习的快乐。

一、开端引趣 激发欲望

课的开端很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设计游戏导入,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增强了师生互动,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也可以以问题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让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课堂上的过渡语也非常重要,我们要精心准备,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妙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兴趣活动,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动手操作 引发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我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剪一剪,折一折,试一试来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总是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顶点到底边的高剪下来,然后把剪下来的三角形拼在缺的那个角上,这时同学们惊奇的发现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就推导出来了。

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带着大家利用学具,把长方体沿高剪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这时候让大家观察,长方形的长是原来圆柱体的什么?宽是圆柱体的什么呢?自己观察得到的结论,肯定记忆深刻。

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从而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秘密,那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三、交流展示 妙趣横生

现在的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老师授课,而是学生展示,讨论交流。课堂上注重小组合作,注重自主探究,然后我来说,我来评,我展示,我快乐。这样才能激起心海浪花,学习兴趣自然更为强烈。四、一题多解 增加兴趣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寻求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学生技能体验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艰辛,又品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从而激起学习兴趣。通过一题多解,不但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巧妙练习提升兴趣

新知识及时练,可设计“诱错”性练习,易混淆知识对比练,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的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

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关键的知识点,设计时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选择上下功夫,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稍复杂的练习题,以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设计时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加强指导,最后变式提高,踏着阶梯式的习题,学生就进入探索发现的境界。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唯有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6篇

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对孩子尤其重要,歌德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孩子学习产生兴趣,是教育孩子的根本点。好奇心是孩子兴趣德源泉,好奇、好问,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的时候,不应该简单的将答案告诉孩子,告诉孩子答案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

不要经常给孩子一些强制性的智力作业任务,这样孩子感到是一种压力。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各种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培养,带孩子去公园、去野外,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去探索大自然,去观察自然万物的变化,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开阔乐眼界,丰富了感性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孩子的学习兴趣时多方面的,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都使孩子的认识和各种技能得到提高,只要多用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多一些鼓励,多一点引导,多和孩子共同学习和玩耍,孩子的多种学习兴趣就会培养起来。

一、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兴趣能激发灵感,它不是自发的,是逐渐培养起来的。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合理设疑,唤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情境。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自学兴趣。教学本来是“教”与“学”的结合,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因为学生没有心理上的压抑可以自由的“想、问、讨论”,而这些只有在师生感情融洽才得以实现。所以在授课时,时刻注意自己的表情不呆板,语言不生硬,课间多和学生打交道。

三、加强趣味指导,引导学习兴趣。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也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借一些有利于学习的书刊,让他们去阅读,还利用板报介绍一些英语知识,出一些英语趣味题,揭示英语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从而鞭策他们树立爱国之心,鼓励他们探索英语中的奥秘,以便更好地培养学习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7篇

一、让学生be interested in学习

我们当前的教育都是泛化的教育,教育不会去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学生本身又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1.了解每个学生。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应单纯的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正确的加以引导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和紧张情绪,以自身兴趣的实现为契机,让学生轻松自信的面对学习,爱上学习。

2.关爱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某个老师特别喜欢自己,关心自己,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成绩也会相对比较好,这就是爱屋及乌。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做的就是去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爱是无私的,爱也是相互的,你的付出会得到更多爱的收获,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让学习interesting

说到学习,很多人会想起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见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享受过程,有时也会枯燥,也会煎熬。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提起兴致,找到乐趣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学习本身入手。

1.转化。有些知识本身的却很枯燥,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分析和转化,用学生感兴趣的,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阐述和讲解。有人会讨厌学习,但既没有人会拒绝游戏和玩耍,寓教于乐,知识本身将不再枯燥。

怎样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激发,巩固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兴趣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上,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大脑就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思维活跃,记忆效果好。因此,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余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怎样巩固和支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下是我几年来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指正。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立足点。

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有所用的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体会化学知识的无所不在和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设置“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无尽的实际生活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激发探求欲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例如,讲到“硬水和软水”时,可以让学生回去检验自来水和纯净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讲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有关知识时,可以和地球的“温室效应”、“酸雨”和“神舟”飞船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化学知识生活化,体会学习化学知识使用中有乐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学生既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兴趣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学魔术”,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点灯”等;“化学课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工厂或生活小区,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化学晚会”,设计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相声、魔术、小品、谜语和笑话,等等。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和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地结合实际生活,有意识地创造合理的情境,提出与教学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探究情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二、重视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着眼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必要手段。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要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例如:在第一节课可以先避开书本,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烧不坏的手帕”、“空杯生牛奶”、“魔棒点灯”等,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会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而忽视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例如,讲“碳酸使石蕊变红”时,我用干燥的石蕊试纸和湿润的石蕊试纸通过二氧化碳气体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步一步从“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明白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就易于掌握。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分组实验的引导,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动手,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动手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乐趣,使之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激发和巩固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支撑点。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新的技术信息大约每两年就增加一倍。教育和引导学生会学习,这是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作为知识的引导者,把被动式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和表达的能力,同学间团结协作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同时,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展示自己,并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在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成员的合理分工、协调配合,促进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又如,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关的化学知识指导学生选择与社会现象和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采取开放式研究作业的形式,开展一些课题探究。例如,牵牛花能不能做酸碱指示剂,能够做酸碱指示剂的物质有什么样的特点?实验室里用过的废酸废碱如果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污染,怎样才是处理这些废液的最佳方法?让学生广泛查阅、收集有关资料。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很多科学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合作探究的体验,给学生以探索知识的满足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同时具有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渗透德育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加固点。

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课外活动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够稳定,学生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容易丧失信心。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持久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为了全面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要经常性地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困难、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学生只有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持之以恒,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从而走向成功。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化学发展简史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论。教师要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用化学家(如侯德榜、诺贝尔等)对真理的孜孜以求,为科学发展的献身精神去感染学生,使他们懂得“只有努力不懈,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斗志,坚定学习化学的信念。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现学生中坚强意志的具体表现,并及时地给予表扬。

怎样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第9篇

一、实验要富有趣味性

教学中,如果能以一些奇妙的化学现象制造悬念,创设情境,则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当学生对实验产生好奇的时候,往往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通过一些富有趣味的小实验,能达到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效果。如“烧不坏的小手帕”“喷泉”等趣味小实验,能使学生感到化学的魅力,能吸引学生去探索。再如,学到“缓慢氧化和自然”时,先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将滤纸浸到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然后把滤纸挂起晾干,约半分钟后,会看到滤纸先冒白烟,然后着火。不用点燃,滤纸为什么会着火呢?这样的实验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讲授新课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实验要富有创造性

旧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主要还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增加一些富有创意的内容,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学习燃烧条件时,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了白磷在60摄氏度的水中是不能燃烧的,但这时往水里通入氧气,使氧气与白磷接触,结果白磷能在水中燃烧起来,这不可思议的现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设法弄清原因。再如,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除了用教材的演示实验验证外,为了提高对比性,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做这样的实验:将试管倾斜约60度,把氯酸钾放在试管底部,二氧化锰放在中部,试管中放入带火星的小木条,加热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加热氯酸钾一段时间后,小木条火星闪烁,而在这时将二氧化锰滑入试管底部,小木条立即复燃。本实验操作方便,效果明显,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

三、实验要富有探究性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例如: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鉴别同体积的饱和食盐水与蒸馏水,并写出鉴别方法与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导致了两者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知识,或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探究其中的原因,并设计出多种方案。再如,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联系,可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将一颗烧红的碳酸钙放进无色的酚酞溶液中,溶液会立刻变成红色,然后用一根导管向溶液中吹气,溶液立即变浑浊,而且红色慢慢消失,继续吹气,溶液又变澄清。这一实验贴近生活,现象明显,趣味性强,很能吸引学生。通过类似的探究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路开阔,能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去探索。

四、实验可以有不确定性

所谓不确定性,并不是无主题、无目的,而是在学生明确实验主题及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在实验准备、实验过程中,不完全按课本或老师事先确定好的、统一要求的实验进行,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在实验准备的时候,允许学生有选择仪器的自主,有设计实验装置的自主,甚至允许学生设计、自制实验仪器。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浓厚的兴趣、更大的成就感。

五、实验要联系生活

化学源于生活,因此,贴近生活的实验会使学生置身其中而倍感亲切,做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充满激情。如在学习pH值时,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个土壤pH值的实验,并让学生自己到野外取样,亲自测定其酸碱度,然后让学生设计改变其酸碱度的方案。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巩固了知识,还能将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总之,设计、利用好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欲望的重要途径。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0篇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庆市江津区三口小学校 袁孝林

【摘要】兴趣源自学生学习中思考和创造的实践过程,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源;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关键词】学习兴趣;关爱;培养;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01-0029-01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

二、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三、以“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 余2 不对!应该商2 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四、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悦,非智力因素影响[J].山西省 年小学教师远程全员培训2011,07,02

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11篇

对家长来说,孩子是手中宝,是“掌上明珠”,家长总是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生活上的优越条件,让他们应有尽有,这样很容易失去目标,去幼儿园没有学习的意识,认为只是一个游乐场,这样学习就成了他们的负担,很多孩子对学习都没有兴趣,不知道学习的作用,这样对孩子以后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兴趣是孩子不可缺少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缺乏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他们又怎么能够学习好呢?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如果幼儿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怎么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呢?

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美国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家班杜拉认为,模仿是幼儿的重要学习方式,这也说明了家长身教的重要性。如果家长在家里少看会电视、电脑,多看会书籍、杂志,为幼儿作出学习的模范,家长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以自己的学习兴趣感染幼儿,幼儿就会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对于幼儿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上课举手发了言,获得了一朵小红花,字写得漂亮了,家长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必要时还可以奖励孩子,强化幼儿的学习兴趣。家长可以选择孩子熟悉的同伴作为学习的榜样,鼓励孩子认真学习。树立了榜样,就等于为孩子确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孩子的学习就有了内在的激励动力,必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怎样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2篇

怎样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杜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亦是求知的重要动力,成功的教学往往不是强制,而是学生内在的强烈的学习欲望的推动。而因疑生趣,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人对事物渐渐产生关注的普遍规律。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管理学生。怎样导入,怎样探究,怎样巩固,都是非常基本的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国外有些教科书在述说如何在采访和调查了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后才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途径和形式,希望学生对它产生好感,想读、想了解。我国最近出版的教材也在向这样的方向努力,力求贴近学生的现实。但是,教材毕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由于各地各校的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的热点也不同,教材很难做到吸引所有的学生,所以,初中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数学教学,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笔者认为“联系”“挑战”“变化”“魅力”是吸引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注意力的四个关键词。所谓联系是在教学设计中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挑战自然是制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一个问题解答完毕,谁还有其他创新的解法?类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都能吸引学生。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的手段,比如,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等,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要,效果将会持久而巨大。有些教师喜欢越俎代庖,把新知识反复的去讲,担心讲不细、讲不透,满堂灌,结果数学课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觉得学习毫无挑战性,索然无味。另一些教师改变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为问题出在教师讲的太多上,于是,增加学生练的时间,或是师生间的频繁问答以减少教师讲的时间,但结果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牢牢的拴住,没有机会按自己的思路解答疑问,遇到新问题不能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仍然得不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知道他们自己应该解决什么问题,任务不明确当然难以完成好任务。明确任务以后可以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课前要为架桥铺路作好准备,教师要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创设问题情景,怎样问问题可以含蓄地启发学生。这里要特别强调含蓄地架桥,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提示太直截了当,就失去了启发的本意,所以,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事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比如,利用实物、模型、实例、示意图等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得到结论,形成思路。以学生学习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为例。学生常常对怎样把常数项分解为两因数或对两因式感到困难,有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分解X2-5x+6=X2+( + )x+( × ),在( )内填上哪些整数?便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为学生在每道习题中只需要先注意常数项和一次项中的一个,分别体会到“分”和“凑”的含义,所以容易理解用“十字相乘法”的思想方法,原先的困难也就被分解了,变的容易克服了,其教学效果一定会优于教师示范、辅以学生大量的操作。教师要记住将学生原先想做而不会做,不懂的正确做法,想说而不会说的正确想法用精练的语言重述或者重写一遍,这样做能够梳理学生的思路,明确正误,提示示范。

课堂也可借助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的反馈,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形式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一些学生就因为一次出色的回答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受,从此爱上了数学。

一个新知识刚学完,为了达到及时反馈和强化的目的,教师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因为简单的问题不具有多少思考性,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少,尤其在一些较好的班级和学习内容有相当难度的课,大部分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甚至热烈的讨论和争辩,学生会觉得问题问得比较有深度,教师也能够比较准确的反馈。因为设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提的问题应明确易懂,不能太大,如果需要,可以将大问题改换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若干个小问题。所提的问题应该表述得很清楚,避免所提的问题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而给解决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所提的绝大多数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发问后教师要适当停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予以中肯和明确的评价。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必须尽快辩明原因,是问题的难度不适应?师生之间的感情渠道不畅通?

还是班级的学习风气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 当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技能,教师怎样问学生,怎样鼓励学生发问也很值得关注。为此,教师首先要经常鼓励发问的学生,还要教学生一些产生问题的方法,比如,认真观察式子、图形或数据,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概括出某些猜想,这些尝试将已有的问题、结论推广到另一类似的其他情景,提出某些猜想,这些训练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如果用好了“联系”“挑战”“变化”“魅力”四个关键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灵活对待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拿捏好数学课堂的分寸,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自然会成倍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数学成绩才会越来越好。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13篇

一、悬念激趣

悬念, 指的是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在语文课堂上, 设置悬念, 给学生一种期待的心境, 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背影》一课中, 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 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接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 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 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 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 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 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 奔走谋职之时, 还不辞劳苦, 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 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橘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二、情感激趣

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作者缘情而发, 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 激发情感必须披文入情, 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情味, 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 怎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情感,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 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 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 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 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 否则, 不要说生活无着落, 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 学生就能理解卖炭老翁这种矛盾的心理, 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翁的深切同情, 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三、媒体激趣

所谓媒体启发, 是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比如用多媒体进行启发, 化抽象为具体, 化静为动, 化远为近, 化复杂为简单, 图文并茂, 形声结合。如教《小石潭记》时, 画一幅“隔篁竹, 闻水声, ”周围“青树翠蔓”, “中间”全以石为底, “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 小石潭的方位、概貌、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用电视录像或电脑媒体, 色、形、声结合, 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对比激趣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或新旧对比, 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在比较分析中加深理解, 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 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 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 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 说话滔滔不绝, 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 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 就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设疑激趣

怎样激发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14篇

关键词:化学 兴趣 激发

中学生化学课本,是一门以实验为导向的基础学科之一。我们化学课上引导孩子做的化学实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强烈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对于我们的中学化学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讲化学课时,在安排实验时尽量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下自己的教学见解:

一、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实验

中学生化学课本,是一门以实验为导向的基础学科一。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那些刚入门的中学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他们本身就对化学有一种排外感和陌生感,我们的想办法在化学课的第一节,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把课上观察的实验知识,下课后自己操作一遍,试试看。这样学生就会迫切地想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时,让他們在实践中学习,他们就会产生很强的兴趣。例如: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心中就会感到化学实验的美妙。所以,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精心设计,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只有巧设实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紧随时代的步伐。科学的突飞猛进给我们教学带来了,千逢难载的机会,尤其是化学课,面对众多的实验学生们时常对一些抽象的理论原理难以领会。我们就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大量给学生演示实验,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用图形、图像、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例如: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现象: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O2=2:1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这样去学我们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三、用身边的例子,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这门科学来自于我们自己身边,我们在上课时,就要给同学把身边的例子讲给他们,使学生的学习化学运用到课堂教学上去。 例如:酸验型之隐形墨水 ,将酸碱指示剂如酚钛溶液滴2滴于酸性溶液(如0.1M HCl)中,并利用毛刷沾酸性溶液将滤纸涂满,待干后再利用毛笔沾取碱性溶液(如0.5M NaOH)做为隐形墨水(无色透明),并在滤纸上写字,则便会在白色滤纸上出现粉红色字来。如改用其它常用的酸检指示剂(如广用指示剂)加于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再用毛刷将其涂在滤纸上而呈现红色(或蓝色)纸张,待干后用毛笔沾取碱性(或酸性)溶液在上述处理过的红色滤纸(或蓝色滤纸)上写字,便会出现红色底蓝色字(或蓝色底红色字)来。所以我们在教授学生时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个人教学魅力,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每当我们给一批学生上课时,尤其是新班的课,我们作为化学老师要分外重视第一节课。因为他是我了解学生,学生了解我和这门学科的关键所在。第一次化学课堂上进行适当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如果第一节课,上的非常的好,那么就能得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第一节课常给学生现场试验,C+O2 点燃CO2 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我要用我的第一课就让学生知道,化学不但有趣而且很重要,以便吸引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化学的愿望。只有我们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才能使他们对化学实验和课程更加有兴趣。那我再举一例; S+O2 点燃SO2 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学生们感觉到非常好奇,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个人教学魅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上一篇:女生励志格言下一篇:鲁班奖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