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工作网员工关系与员工福利管理

2024-05-24

1天工作网员工关系与员工福利管理(精选7篇)

1天工作网员工关系与员工福利管理 第1篇

1天工作网员工关系与员工福利管理

服务目的:

 通过个性化、强化企业价值观的员工激励措施,建立正向、以高绩效为核心的团队文化,降低员工流失率,提升员工满意度 服务内容:

 员工日常关怀和福利方案设计和实施,如:商业保险,生日节假日关怀,体检,入职纪念,年度旅游奖励等

 员工定期情绪抚慰和EAP系统建立

 职场环境布置(如:光荣榜,业绩展示,文化墙等)、团队竞赛、员工活动组织

服务方法:

 员工关系顾问,驻场调研企业现状,提出员工关系改善方案和改善目标

 实施方案,并定期组织员工满意度、组织氛围调查,提供分析报告给企业

服务能力:

 员工满意度达85%以上,流失率降低20%

1天工作网员工关系与员工福利管理 第2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了贯彻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纲领,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 制定原则:

一、基础福利普惠制原则。对于基础性福利措施,员工应全体享有,并达到社会公允要求。

二、附加性福利群体化原则。对于一些特定群体,集团根据其具体情况予以一定的福利性补贴或报销,提高特定群体员工满意度。第三条 适用范围:

集团总部全体员工均适用本办法,其他各子公司参照执行。

第二章 基础福利

第四条 基础福利内容:

一、社会五项保险:社会五项保险是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的法定保险项目,包括: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大病医疗统筹保险、社会失业保险、社会失业保险、社会生育保险。集团按照员工所在地的规定依法缴纳。

二、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是国家规定的法定公积金项目,享有免个人所得税优惠。

三、工作餐补助:为了解决员工工作餐问题,集团按员工每人每天15元的标准提供工作餐补助。

四、生日报销额度:每个员工过生日时,除了会获得集团贺卡外,还可获得100元的生日费用报销额度。

五、员工免费体检及家属优惠:为了员工身体的健康,集团每年安排统一的员工免费体检活动,以便于员工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治疗。并对员工家属一同参加体检的予以优惠。

六、法定带薪年休假:在集团工作的正式员工有资格享受法定带薪年休假,详见《XX集团考勤、给假管理办法》。

七、不定期集体娱乐活动:集团不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郊游、体育锻炼、比赛、拓展等各类集体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

八、员工商业交通意外保险:集团为员工上交通意外保险。

第三章 附加福利

第五条 附加福利内容

一、通讯补贴:对于基层员工,集团按照不同行政级别,给予4等及以下员工100元/月,5等-7等员工200元/月的月度通讯补贴。

二、老员工津贴:对于集团创始老员工,集团根据2000年颁布的《创始老员工优待规定》,发放老员工津贴,具体规定详见《创始老员工优待规定》

三、加班交通、误餐报销:符合集团因公加班规定的,由于加班造成误餐或打车费用的,对发生的餐费按照15元/餐的额度予以报销,对周末、节假日的往返出租车费、平常晚八点以后的出租车费实报实销。(进考勤)

四、教育培训报销:集团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和提高,并对在集团工作期间取得国家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工程师,以及其他集团认可的资质、资格及证书的,其报名费、考试费、培训费等可予以一定比例的报销。另应同时与集团签订固定年限的服务承诺书。

第四章 附则

第六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另行规定。第七条 本制度由集团人事部部负责解释。第八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1天工作网员工关系与员工福利管理 第3篇

关键词:社会工作,企业员工福利管理,对策研究

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发展依赖人才发展的局势日益突出。因此,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制定合理有效的福利制度, 关注员工的切身需求, 有针对性地解决员工的困扰尤为重要。社会工作是运用特定的理念和方法, 对员工的福利保障和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有效管理, 以此促进员工福利制度发展, 提高企业的整体效力。由此可见, 社会工作介入企业员工福利管理有利于吸引、留住优秀员工, 降低了由于员工离职所造成的损失, 为企业带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企业员工福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员工对相关福利理解较为狭隘

企业对员工享有的福利内容、员工享有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均作出明确规定, 但是员工自身对这些条款概念界定不清, 理解较为狭隘。同时, 企业相关部门对公司实施的福利制度并未作出有效的说明, 导致员工由于理解偏失造成不必要的福利浪费, 例如, 很多员工不了解工伤的界定和医疗补助的使用情况, 在出现问题时容易与公司发生相应的摩擦。

1.2 企业福利制度制定忽略员工多元化需求

大多数企业在员工福利内容设定方面多集中在保险和生日、节假日补助方面, 结构较为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员工日常需求都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去企业在福利制度设定方面仍保持原有单一结构, 则很难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 势必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终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

1.3 员工福利成本把控困难

企业制定的员工福利制度具有长效性, 因此对其成本的控制具有极大的挑战。同时, 企业员工存在一定流动性, 企业福利制度并未根据员工的更换而做出有效的调整, 员工福利要求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福利成本的不可控性。

2 社会工作介入企业员工福利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其自身价值,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指标。企业的发展依赖员工的发展, 因此在福利制度制定方面不但要关注员工的经济利益, 同时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以此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最终促进企业整理效益的提升。例如, 对青年员工开展入职前培训, 企业以自身经营模式和工作内容为基础, 组织相关培训。培训过程是企业和员工互相了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向员工交代工作基本情况, 并介绍工资晋升机制, 为员工指明发展方向。同时, 人力资源部门要与青年员工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 及时发现员工新的需求点, 在工作期间定期召开岗位培训, 对工作中的问题作以有效地解决,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 岗位培训应涵盖岗位适应性辅导和职业发展辅导, 为青年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指导。

2.2 增加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是衡量企业和自身员工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唯有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才能提高其主人翁意识, 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之中, 为企业奉献自身的价值。因此,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福利措施, 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例如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 成立社会工作小组或采取外包模式, 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满意度进行调研, 形成调研报告, 并着重分析员工岗位需求满意程度, 以此判断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 工资定期组织团建活动, 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 并且根据员工的表现给予其休假机会, 从而使得员工在劳逸结合的过程中增加自身的责任感, 进而认同企业文化, 形成一定的归属感。

2.3 监督企业福利制度的实施情况

福利制度是维护员工权利的重要保障, 其实施力度直接关乎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 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福利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例如企业可成立福利制度实施监测小组, 不定期对各部门福利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审核, 并在此基础上出台违纪惩罚方案。同时, 监督小组在日常监察工作中关注员工福利方面具体需求, 利用社会工作中的调查问卷法对员工自身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制定福利制度调整方案。

3 结语

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尝试, 其以一种新的视角关注员工的切身需求, 既满足了员工的经济需求, 同时也实现了员工的社会价值, 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 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优秀员工的纳入与保留, 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提升了企业经济利润和竞争实力, 使得企业呈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婷婷.社会工作介入企业员工福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5, (29) :87.

1天工作网员工关系与员工福利管理 第4篇

关键词: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投入;员工创新行为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4)04007307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在国内外竞争日益加剧的商业环境中,持续成功的创新对组织的生存、竞争优势的获得至关重要[1]。员工创新行为是组织在动态环境中成功创新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产[2],是组织创新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员工创新行为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已有研究试图从不同视角诠释员工创新行为的成因,组织环境被认为是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重要成因之一。基于组织环境的视角,研究者发现组织文化[3]、组织气氛[4- 5]是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关键因素。但是,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作为组织中的软环境,会受到更为远端的管理实践活动如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6]。但是,研究者却忽视了对组织氛围和组织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组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和员工之间建立关系。当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被员工感知为对其的欣赏、认可和投资时,组织和员工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社会交换关系,而非纯粹的经济关系[7]。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合,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重视员工价值,能够营造出有利于形成员工承诺的人际环境[8]。尽管在不同的研究中,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具体活动有些不同,但是,实施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织都表现出对员工长期投资的共同特性[9],因此,实施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织更易于与员工之间形成高质量的交换关系,作为回报,员工可能会增加工作投入。工作投入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与认知状态[10],具有这种积极状态的员工会有以下表现: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工作更专注并且勇于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主动寻找新的方法解决它。创新的过程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它不仅需要员工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员工勇于面对创新过程中的困难。高工作投入员工以上表现将有助于员工的创新行为。已有研究也表明了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11]

因此,基于社会交换的视角,采用跨层次分析的方法,本研究选取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探讨它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工作投入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不仅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角色行为理论提供有形的证据即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的不同行为的影响,而且有助于从员工的视角更清晰地揭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升组织绩效的中间作用过程。

二、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一)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创新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员工特别关注从组织获得、贡献的资源和社会互动[12]。当组织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被员工感知为组织对其的欣赏、认可和投资时,组织和员工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社会交换关系,而非纯粹的经济关系[7]。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在组织目标和与员工目标之间建立心理联系,从而塑造所需的员工行为和态度。实施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织更易于与员工之间形成高质量的交换关系,作为回报,员工更可能出现组织公民行为 [13]和角色外行为[14]。已有的研究也证明了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10]。

员工创新行为是由包括创意的产生和实施的许多活动组成的复杂行为[15- 16]。这些复杂行为是一系列具有风险的尝试,它不仅需要员工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动机,而且需要有益于安全的工作氛围。因为当人们感觉到所处的环境“没有压力、安全和积极”的时候,会出现创造性的认知[17],而员工创造力是员工创新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由员工参与、公平的报酬、员工共享信息、分权、结果为导向且积极反馈的绩效考核、有保障的工作等实践活动构成[18-19]。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为员工提供成长的机会,促进员工技能的提升,为员工创新行为的产生提供知识、技能保障,而且有助于在组织中形成安全的工作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员工更愿意合作,相互帮助和进行知识分享[18],从而有利于员工的创新行为。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研究假设1: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

(二)工作投入与员工创新行为

创新是动态复杂的过程,员工的创新行为包括创意的产生和创意的实施行为[15- 16]。它们不仅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动机,而且还需要员工对工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创意的实施是不断探索和试错的过程,员工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员工坚持不懈,勇于面对。工作投入是以活力、奉献和专注为特征的一种对于工作的积极心理状态[11]。它主要表现为以下行为:员工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不知疲倦地自愿为自己的工作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地面对工作困难,勇于接受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员工的这些表现有助于员工创新行为的形成。

同时,工作投入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员工的创新行为。已有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了员工的工作投入能够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员工的主动性能够促进工作单元的创新[20]。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研究假设2:员工工作投入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三)工作投入在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组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与员工之间形成不同的交换关系 [21]。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系统表明了组织对员工的投资、为员工提供的资源和对员工行为的期待,当这些被员工感知后,作为回报,员工就会出现组织期待的行为。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报酬机制、职业发展机会、长期有保障的工作等实践活动,为员工提供组织资源;通过营造平等的文化氛围等活动为员工提供人际资源;通过员工参与管理,工作任务的多样性、自主性及工作结果的反馈,为员工提供工作资源,因此,作为回报,员工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已有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了组织为员工提供组织资源、人际资源和工作资源,能够激发员工对工作的投入[22]。并且,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态度的研究也表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心理状态更为前端的影响因素[23-24]。因此,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工作投入具有积极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使用跨层次分析技术,以100家企业及658名员工为样本,考察了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投入在二者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员工态度到影响员工行为这一理论链接提供有形的实证支撑,从而有助于揭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最终影响组织绩效机制的中间过程。

关键词: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投入;员工创新行为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4)04007307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在国内外竞争日益加剧的商业环境中,持续成功的创新对组织的生存、竞争优势的获得至关重要[1]。员工创新行为是组织在动态环境中成功创新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产[2],是组织创新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员工创新行为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已有研究试图从不同视角诠释员工创新行为的成因,组织环境被认为是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重要成因之一。基于组织环境的视角,研究者发现组织文化[3]、组织气氛[4- 5]是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关键因素。但是,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作为组织中的软环境,会受到更为远端的管理实践活动如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6]。但是,研究者却忽视了对组织氛围和组织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组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和员工之间建立关系。当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被员工感知为对其的欣赏、认可和投资时,组织和员工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社会交换关系,而非纯粹的经济关系[7]。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合,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重视员工价值,能够营造出有利于形成员工承诺的人际环境[8]。尽管在不同的研究中,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具体活动有些不同,但是,实施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织都表现出对员工长期投资的共同特性[9],因此,实施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织更易于与员工之间形成高质量的交换关系,作为回报,员工可能会增加工作投入。工作投入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与认知状态[10],具有这种积极状态的员工会有以下表现: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工作更专注并且勇于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主动寻找新的方法解决它。创新的过程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它不仅需要员工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员工勇于面对创新过程中的困难。高工作投入员工以上表现将有助于员工的创新行为。已有研究也表明了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11]

因此,基于社会交换的视角,采用跨层次分析的方法,本研究选取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探讨它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工作投入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不仅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角色行为理论提供有形的证据即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的不同行为的影响,而且有助于从员工的视角更清晰地揭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升组织绩效的中间作用过程。

二、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一)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创新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员工特别关注从组织获得、贡献的资源和社会互动[12]。当组织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被员工感知为组织对其的欣赏、认可和投资时,组织和员工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社会交换关系,而非纯粹的经济关系[7]。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在组织目标和与员工目标之间建立心理联系,从而塑造所需的员工行为和态度。实施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织更易于与员工之间形成高质量的交换关系,作为回报,员工更可能出现组织公民行为 [13]和角色外行为[14]。已有的研究也证明了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10]。

员工创新行为是由包括创意的产生和实施的许多活动组成的复杂行为[15- 16]。这些复杂行为是一系列具有风险的尝试,它不仅需要员工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动机,而且需要有益于安全的工作氛围。因为当人们感觉到所处的环境“没有压力、安全和积极”的时候,会出现创造性的认知[17],而员工创造力是员工创新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由员工参与、公平的报酬、员工共享信息、分权、结果为导向且积极反馈的绩效考核、有保障的工作等实践活动构成[18-19]。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为员工提供成长的机会,促进员工技能的提升,为员工创新行为的产生提供知识、技能保障,而且有助于在组织中形成安全的工作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员工更愿意合作,相互帮助和进行知识分享[18],从而有利于员工的创新行为。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研究假设1: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

(二)工作投入与员工创新行为

创新是动态复杂的过程,员工的创新行为包括创意的产生和创意的实施行为[15- 16]。它们不仅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动机,而且还需要员工对工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创意的实施是不断探索和试错的过程,员工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员工坚持不懈,勇于面对。工作投入是以活力、奉献和专注为特征的一种对于工作的积极心理状态[11]。它主要表现为以下行为:员工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不知疲倦地自愿为自己的工作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地面对工作困难,勇于接受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员工的这些表现有助于员工创新行为的形成。

同时,工作投入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员工的创新行为。已有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了员工的工作投入能够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员工的主动性能够促进工作单元的创新[20]。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研究假设2:员工工作投入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三)工作投入在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组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与员工之间形成不同的交换关系 [21]。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系统表明了组织对员工的投资、为员工提供的资源和对员工行为的期待,当这些被员工感知后,作为回报,员工就会出现组织期待的行为。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报酬机制、职业发展机会、长期有保障的工作等实践活动,为员工提供组织资源;通过营造平等的文化氛围等活动为员工提供人际资源;通过员工参与管理,工作任务的多样性、自主性及工作结果的反馈,为员工提供工作资源,因此,作为回报,员工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已有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了组织为员工提供组织资源、人际资源和工作资源,能够激发员工对工作的投入[22]。并且,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态度的研究也表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心理状态更为前端的影响因素[23-24]。因此,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工作投入具有积极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使用跨层次分析技术,以100家企业及658名员工为样本,考察了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投入在二者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员工态度到影响员工行为这一理论链接提供有形的实证支撑,从而有助于揭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最终影响组织绩效机制的中间过程。

关键词: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投入;员工创新行为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4)04007307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在国内外竞争日益加剧的商业环境中,持续成功的创新对组织的生存、竞争优势的获得至关重要[1]。员工创新行为是组织在动态环境中成功创新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产[2],是组织创新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员工创新行为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已有研究试图从不同视角诠释员工创新行为的成因,组织环境被认为是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重要成因之一。基于组织环境的视角,研究者发现组织文化[3]、组织气氛[4- 5]是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关键因素。但是,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作为组织中的软环境,会受到更为远端的管理实践活动如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6]。但是,研究者却忽视了对组织氛围和组织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组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和员工之间建立关系。当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被员工感知为对其的欣赏、认可和投资时,组织和员工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社会交换关系,而非纯粹的经济关系[7]。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合,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重视员工价值,能够营造出有利于形成员工承诺的人际环境[8]。尽管在不同的研究中,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具体活动有些不同,但是,实施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织都表现出对员工长期投资的共同特性[9],因此,实施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织更易于与员工之间形成高质量的交换关系,作为回报,员工可能会增加工作投入。工作投入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与认知状态[10],具有这种积极状态的员工会有以下表现: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工作更专注并且勇于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主动寻找新的方法解决它。创新的过程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它不仅需要员工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员工勇于面对创新过程中的困难。高工作投入员工以上表现将有助于员工的创新行为。已有研究也表明了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11]

因此,基于社会交换的视角,采用跨层次分析的方法,本研究选取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探讨它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工作投入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不仅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角色行为理论提供有形的证据即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的不同行为的影响,而且有助于从员工的视角更清晰地揭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升组织绩效的中间作用过程。

二、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一)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创新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员工特别关注从组织获得、贡献的资源和社会互动[12]。当组织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被员工感知为组织对其的欣赏、认可和投资时,组织和员工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社会交换关系,而非纯粹的经济关系[7]。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在组织目标和与员工目标之间建立心理联系,从而塑造所需的员工行为和态度。实施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织更易于与员工之间形成高质量的交换关系,作为回报,员工更可能出现组织公民行为 [13]和角色外行为[14]。已有的研究也证明了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10]。

员工创新行为是由包括创意的产生和实施的许多活动组成的复杂行为[15- 16]。这些复杂行为是一系列具有风险的尝试,它不仅需要员工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动机,而且需要有益于安全的工作氛围。因为当人们感觉到所处的环境“没有压力、安全和积极”的时候,会出现创造性的认知[17],而员工创造力是员工创新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由员工参与、公平的报酬、员工共享信息、分权、结果为导向且积极反馈的绩效考核、有保障的工作等实践活动构成[18-19]。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为员工提供成长的机会,促进员工技能的提升,为员工创新行为的产生提供知识、技能保障,而且有助于在组织中形成安全的工作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员工更愿意合作,相互帮助和进行知识分享[18],从而有利于员工的创新行为。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研究假设1: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

(二)工作投入与员工创新行为

创新是动态复杂的过程,员工的创新行为包括创意的产生和创意的实施行为[15- 16]。它们不仅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动机,而且还需要员工对工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创意的实施是不断探索和试错的过程,员工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员工坚持不懈,勇于面对。工作投入是以活力、奉献和专注为特征的一种对于工作的积极心理状态[11]。它主要表现为以下行为:员工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不知疲倦地自愿为自己的工作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地面对工作困难,勇于接受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员工的这些表现有助于员工创新行为的形成。

同时,工作投入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员工的创新行为。已有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了员工的工作投入能够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员工的主动性能够促进工作单元的创新[20]。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研究假设2:员工工作投入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三)工作投入在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福利管理:让员工开心的艺术 第5篇

很多公司的福利管理效能如此低下,以至于整个薪酬福利体系都被拖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不增加福利,员工抱怨没福利,老板抱怨流失率高;增加了福利,却没有增加福利感知度,福利满意度持续低迷。为什么被寄予厚望的福利,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导致困境的症结在于:一方面,员工希望得到的福利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福利越多,员工对福利的感知度越低。福利的边际效应递减导致的福利价值折扣,使得企业投入珠穆朗玛峰的福利成本却换来马里亚纳海沟的福利感知度。

因此,提高员工对福利的感知,才是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的根本所在。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员工的福利感知度呢?

单点突破超越预期

管理好员工对福利的预期是提高福利感知度的关键点。

员工对福利的预期定位基于三个参照点,一是个人历史福利收入水平;二是组织内同职级员工的福利水平;三是社会比较时的外部标杆企业福利水平。

前两个参照点分别是员工内心对福利的内部和自我-他人公平性的表征,如果对比降低,则会带来显著的负性情绪。第三个参照点则是员工内心对福利外部竞争性的表征,如果感知到竞争优势,员工会比较满意,如果没有竞争优势,员工也不会不满意。

超越期望与想象的福利,能带来超乎期望与想象的敬业度与忠诚度。

张勇的一句“我们把员工当人看”,道出了千万餐饮服务业员工内心的呼声。在海底捞之前,肯定有薪酬更高的餐饮店,但却没有餐饮店能像海底捞,给他们的员工租住正规楼房,有齐备的家电、专人打扫卫生,有补充医疗和商业保险,还为子女提供免费入学、给家人寄补助,让员工真切地感到自己被当成家人。这些是高薪酬所无法给予,而在福利里得以充分体现的不以绩效和付出为条件的人本主义关怀。

德胜洋楼依靠一群农民工建造出超过美国标准的美式木结构住宅。德胜洋楼每年会带自己的农民工出国考察。不仅如此,年底把全体农民工请到五星级酒店开年会,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建筑业也是鲜见的。德胜洋楼让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享受绅士的待遇,感受高品质的生活,获得在别处所无法体会到的自豪感和尊严感。正是基于这份尊重,员工才会回报以更高的敬业度和忠诚度。

在物流业迅速崛起的德邦物流,其员工薪酬在同行业内并不算高,但是却提供了市场上其他快递公司所无法提供的超职级的福利配置——“家庭全程无忧”,从结婚到子女上学的福利补助,马尔代夫婚礼与“火箭式”晋升速度,都让员工获得了超越同类企业的优越感和满意度。

作为员工满意度最高(没有之一)的美国航空公司,西南航空的旅客满意度也连续多年稳居ACSI(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榜首。他们的员工满意度如此之高,是因为他们敢于对无理的乘客说:“你永远也不要再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了,因为你竟然那样对待我们的员工。”他们给自己的一线员工以足够的理解、支持和尊敬,用行动兑现“员工第一”的承诺。在遇到经济危机所有企业纷纷裁员的时候,西南航空坚决不裁一个员工,凭借员工的敬业度创造了一个行业领先的奇迹。

这些企业的福利投入虽然比一般企业高,但并没有高在直接的现金支付上,而是投入直接指向员工对安全(工作安全与稳定性)、情感(归属感)和尊重(自信、成就、被他人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是每一个人在满足温饱之后最为重要的需要,这些企业正是准确地抓住了员工内心深处的需求,才真正获得了员工忠诚度与敬业度。

抓住员工的预期,就是要实现超出预期的福利。而超出员工预期的福利,并不一定要像Google那样打造全线领先的福利体系,而只需要在某些和员工精神需求相关联的方面进行单点突破。

在招聘中控制预期

除了福利本身的规划与设计,我们还可以更往前走一步,通过针对性的招聘来控制员工预期。如果让你选择,你会要高满意度的70分员工,还是低满意度的90分员工?

招聘那些最优秀的明星型员工,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更高的个体绩效,但也面临着更高的离职风险、更高的管理成本与管理难度。如果你的员工都是名校高材生,按照市场规律,你不要妄想用较低的薪酬福利换得员工的福利满意度,五星级酒店年会和出国考察恐怕也会失效。

在日本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用人方面提倡70分原则——他意识到70分员工会更容易融入团队且心存感激,更容易获得职业满足感,对公司保持较高的忠诚度。究其根源,乃是员工基于社会比较中对自我的定位抑制了薪酬福利的预期水平。

因此,在海底捞、德胜洋楼、德邦物流的周围,经常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有“农村出身”或者“农民工”等——我们不得不承认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在教育和就业竞争中相对弱势,而这也导致他们对报酬和福利抱有较低的预期。

你的核心员工并非一定是你的知识型员工。对于许多二元化(劳动密集、知识密集)的企业,谁是你的核心员工还真不好粗暴地下定义。知识型员工给我们商业模式的演进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改善,而对于某些行业比如餐饮和快递等服务业,那些来自农村的兄弟们才是接触客户、交付产品与服务、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执行者。

因此,选择雇佣一批预期受到适当控制的员工,能获得较高的对福利的感知,给我们创造超预期的福利以足够的空间。对员工预期的干预和控制,能有效避免边际效用递减的福利陷阱,有效提升员工的福利感知度和满意度。

避免货币化陷阱

人力资源管理者最喜欢的方式就是把所有的福利折算成现金发放给员工,这样不仅可以最大化地节省福利支付环节的成本,降低组织资源消耗,还貌似解决了员工福利需求难以匹配的难题,也完美地实现了福利价值的表达。

但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货币化福利在心理账户的自行记账分类作用下,成为薪酬的一部分,而不再被感知为和其名称相匹配的福利。福利的货币化优势被薪酬总额的洪水所淹没,当我们在一个时期末盘点福利的总价值时,不要说员工,恐怕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者也数不清福利总值了。

nlc202309051644

尽管货币化的福利可以提高即时的价值感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福利项目的制度化,这些项目会成为员工认为的模式化收入,而不会带来福利满意度的增加,只是提高了员工的福利满意阈值。而且货币化的福利,使得福利价值在更容易感知的同时,刺激了员工对福利价值总额更高的追求和社会比较。同时,定位高福利的企业,在宣传时,往往会标榜自己丰厚优渥的福利体系——“最大”、“最佳”化宣传会启动个体在社会比较时的最大化倾向。

个体的决策风格会有两个倾向,一个是“追求最好”,一个是“满意即可”,这两种决策风格在某些情境下可以被人为地启动或操纵。例如在一个充满“最”字的氛围,很容易把追求绝对值最高以及较高社会比较优势的员工的最大化倾向启动,当福利没有达到真正的最大、最高、最优时,员工的预期没有得到满足,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势必会降低福利满意度。所以,希望用货币化福利和单纯高水平的福利提高员工福利感知度与满意度的企业,把绝对的量化作为依托,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

不让时间打折扣

人的大脑是一个很奇妙的组织,大脑对价值的认知有自己的加工过程。虽然经济学假设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但当企业从员工的长远利益出发,为员工建立良好的福利项目时,却未必为员工所认同。例如延迟支付的福利——社会保险和企业年金等,虽然企业对这些项目投入了高额成本,但未必换来相匹配的满意度。由于预期收益的时间折扣效应,相比未来某一时刻更高的收益,人们更倾向于当下确定的收益。

因此投入过高成本到延迟支付类福利项目,对提高福利感知度,可能并非最优选择。企业应该基于对员工年龄结构的分析,审慎地启动此类福利项目,并对此类项目所能提高的福利感知度和满意度有一个清醒的预期。

不过我们仍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提高员工对延迟支付福利的感知,比如对福利的广泛宣传和即时沟通,以及整个过程中的员工充分参与。

参与增加满意度

员工的参与体现了个体对福利项目的控制权。研究发现,控制权除了能在福利项目中体现自主意志的存在,还能使个体处于一种良好心理状态。也就是说,仅仅是控制权本身,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员工参与福利项目的制定对福利结果也会有积极影响。如果福利项目的结果和员工预期之间存在差距,参与个体在希望维持个体自尊的作用下,倾向于通过改变对最终选择的评估来减少内心的认知失调,从而对福利结果给予更高的评价。

因此在福利政策制订、缴费核算、交付过程选择等过程中,企业应当给予员工足够多的参与机会,这样能够获得员工对福利项目更高的评价。

有些原本直接发放给员工的福利,通过增加一定的门槛,也可以实现员工对福利价值的高水平感知和获得后的满意度。比如,在一家民营汽车企业,每年给员工提供定额旅游基金和健身基金,但直接发放现金福利并没有明显提升满意度,于是他们改变了发放策略。他们给员工发放了计步器,并设定了获得的壁垒——员工每个季度达到累计的步行数,方可获得相应的旅游基金和健身基金。

同时,这家公司还对通讯补贴和交通补贴增加了报销环节——员工必须通过发票来报销,公司并非以此避税,而是通过报销流程,增加员工的感知,让员工每个月都能感知到公司支付的这笔费用。

痛点的四两拨千斤

关于感知,没有什么比“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两个词总结得更加鞭辟入里了。大部分企业的福利管理都是锦上添花策略,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拥有的财富总量在不断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满足,企业很难再锦上添上花。与此同时,人们的刚需日益强烈却难以满足,例如年轻人买房、小孩上学、老人看病。

由于这些刚需更多体现的是社会资源分配问题,所以企业通常置身事外,将之视为与企业无关的社会责任。有挑战的地方就有机会。2011年,腾讯给员工提供无息住房贷款引发了轰动效果,随后若干互联网公司也开始为员工提供住房贷款福利。

如果住房贷款利息(或者更高的投资机会成本)折合成现金每月发给员工,在工资总额里溅不起多大的浪花,但免息贷款是对内部员工的一种福利均衡(福利资源向拥有财富较少者倾斜),抓住了员工的痛点,为员工提供了切实的价值,给员工更多精神上的归属感,帮助企业形成了独特的福利文化。

京东是一个拥有很多基层员工的企业,很多外地户籍的员工在北京工作多年,子女入托入学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员工。为此京东花大力气为员工解决孩子的入托问题,这一福利帮助京东既稳定了军心,又稳定了需要基层员工的效率和态度才能达成的顾客满意度。

对很多员工来说,地铁涨价是生活成本上升的一个坏消息。但是这个坏消息正式实施之前有较长的缓冲时间,有些初创公司在新政策实施前及时调整了交通补贴方案,完成了一次响亮的福利品牌宣传,完成了招聘任务。

将福利项目与员工的需求偏好相匹配,从员工需求出发来建设福利项目,是福利体系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也是福利管理的原则所在。

而要做好福利项目与需求的匹配,就需要做好人员的结构分析。另外,好的福利体系,还要从战略的角度考虑: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们的新市场在哪里,我们将来要招聘、培养、保留什么样的人才,他们有什么样的特征,对福利有什么特别的需求?

显而易见,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福利管理,企业能更加迅速地梳理出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从而对未来的福利资源配置了然于胸。

路宁: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风险认知与决策实验室研究助理

1天工作网员工关系与员工福利管理 第6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员工;薪酬福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D6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8-2

1 电力企业员工福利的现状

在目前新形势下,我国各个电力企业都在不断的发展,而且安全的相关工作在电力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保证整个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相关工作者情绪方面以及满意程度方面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电力企业在员工福利方面都做了一定量的工作,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人们对于生产以及生活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促使在电力企业的人才的招聘工作中,福利待遇是整个企业中相对比较强大的优势。对于电力企业中员工的福利水平往往与整个企业的级别以及规模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主要的员工福利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体系为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福利保障,例如社会保险以及各种假期等等;还有另一种是电力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待遇,例如饭补以及交通补贴等等。在电力企业中员工的薪酬福利水平不仅仅受到其规模的影响,也受到其经济效益的影响。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对员工的薪酬福利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并且对相关的制度进行改善,不仅要对体系以及机制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还要通过对所有员工的需要以及需求进行相应的满足来进行控制,进而提升员工们在工作中的热情以及归属感等等。

2 当前电力企业薪酬福利管理的突出问题

2.1 “平均主义”十分严重

近年来,在电力体制改革下,电力企业在各方面都做了努力,但是薪酬福利方面的“平均主义”依然盛行。实际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几点:其一,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他们总认为员工的工资存在差异,则会影响团结,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其二,对于部分员工而言,他们认为职位相同,就应当拥有相同的工资,使得普通员工的薪资水平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当然,这种认识表面上很有道理,但是如果进行科学的薪酬福利管理,将会保证员工的稳定性,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然而,由于当前电力企业的“平均主义”十分严重,从而使优秀员工缺乏动力,后进员工缺乏压力,无法提高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后进员工的惰性。

2.2 薪酬福利缺乏激励机制

目前,电力企业的薪酬福利管理工作缺乏激励机制。一般来说,电力企业的薪资分配主要依据员工所在的行政级别,比如:高行政级别的员工,薪资就高;低行政级别的员工,薪资则低。可见,这样的薪资分配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容易使电力员工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思想,不利于激发较低级别员工的工作热情,特别是对于同级别中较优秀的员工,几乎没有任何激励效果,甚至会起反作用,使其看不到希望,对企业缺乏热情。除此以外,现有部分企业存在激励机制,但都局限于物质激励的层面上,缺乏精神激励。

2.3 绩效考核制度不够科学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都开始重视绩效考核的作用,管理人员都根据绩效的好坏来评定员工的薪酬福利。其实,这种方法也是提高员工工作业绩的一种激励机制,但是当前多数电力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够科学,仍然采用惯用的定性考核,缺乏定量考核,甚至没有事先做好岗位评价,以至于绩效评价工作缺乏依据。比如:在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工作职责等方面,缺乏科学规范的评估指标,难以实现预期的绩效考核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使承担不同责任、不同压力的员工在薪酬福利方面拉不开距离,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新形势下发电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薪酬的管控制度要全面

对于薪酬来说,其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货币性的薪酬,其主要是属于外在的薪酬,能够对员工们的福利以及报酬进行直接性的体现。报酬主要是指员工的主要工资以及相应的奖金;而福利主要是指员工们在生活上的福利。其二是非货币性的薪酬,此类薪酬主要是指内在的薪酬,是员工们的职业以及社会性质的奖励,对于员工们的精神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按照员工们不同的工作状况进行不同的培训,进而提升员工们的积极性以及其自身的荣耀感。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对薪酬的管控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对两种薪酬方式进行不同的合理化分配,保证相关的员工能够对自身的福利以及薪酬达到满意的程度,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并且提升其对企业的认可程度。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还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2 对薪酬福利制度进行科学的建立

电力企业在对薪酬进行控制的时候,要对其福利制度进行相应的建立和完善,并且还要对其薪酬的控制水准进行相应的提升。在整个电力企业中,福利是其薪酬控制中非常重要的意向因素,企业薪酬福利的高度程度与整个企业的薪酬控制水准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新形势下,相关的电力企业就要对福利制度进行相应的建设,为其工作者创建一个良好的薪酬体系。这样不仅能够对人才进行相应的保留,还能够提升薪酬的激励程度,对员工们工作的积极性进行相应的提升,进而保证工作的质量,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学效益。

3.3 对薪酬结构进行合理的创建

电力企业在生产和运行的过程中,要保证员工们的薪酬结构合理性。对薪酬的控制要保证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在对薪酬结构进行创建的过程中,要将薪酬分为两部分,即固定薪酬以及浮动薪酬。其一是分为员工们的基本工资以及其所在的岗位工资和其自身的技能工资等等。其二是对其工作内容的绩效工资以及奖金等等,按照其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来进行合理的分配。所以,电力企业新形式发展的过程中,要对薪酬的结构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建设,并且对其相关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进而提升其薪酬福利管理的水准。

3.4 分配制度的公开化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对薪酬福利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还要对其分配的制度进行相应的公开透明,保证每一个员工对于薪酬的合理分配结构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加强其对企业的认同感。此项措施能够对员工们心中所产生的疑问进行相应的解答,并且能够进一步促使其对工作中的质量进行相应的提升。加强电力企业对于薪酬福利的控制水平。

3.5 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建立和完善

不同的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进而促使其能够更加具体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而且还要对相应的考核机构进行相应的建立,并且对考核的合理程序进行合理的建立和完善,对相关的体系进行完善,保证企业的员工考核评价结果能够和其薪酬成正比,并且要以其业绩为主要因素,实行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除了这些,还要对其传统的考核评价的思想进行相应的改善,将绩效考核评价的全面性进行相应的提升,保证其操作性水平的提升,并且制定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对员工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有效的考核,按照其相应的工资标准进行相应的评价。所以,对于电力企业的员工薪酬福利管理的过程中,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标准体系以及制度来对员工的薪酬福利进行管控,就会产生薪酬福利水平的下降,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就要以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员工的薪酬福利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对其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进而促使电力企业的平稳运行。

参 考 文 献

[1] 胡畅.电力施工企业薪酬福利对员工激励的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20:225+227.

[2] 王阳明,王玉婷.当前电力企业员工福利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20:240+242.

[3] 蒋力,李玉明.中巴合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福利管理的实践[J].企业导报,2014(28024):143-144.

[4] 王少华.当前电力企业员工福利管理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6:285.

[5] 刘君.电力企业员工福利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

1天工作网员工关系与员工福利管理 第7篇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企业;薪酬福利

一、前言

在我国市场环境竞争逐步加快的情况下,对电力企业员工的薪酬福利状态进行完整的分析研究,并有效的结合员工薪酬福利的管理要求进行优化措施的设计,对提升电力企业员工的薪酬福利管理质量十分重要。

二、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员工薪酬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

1.电力企业薪酬福利管理存在较多的平均主义问题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由于规模较大,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到传统经营体制的影响,使得很多薪酬福利管理工作受到平均主义思维的影响,难以保证对员工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激发。虽然很多电力公司目前正在快速的执行体制改革活动,但电力企业的很多领域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管理问题,使得很多的薪酬福利设计活动比较容易受到平均主义因素的影响。在完成基本的薪资福利模式设计之后,一些电力企业的管理机构依然拥有较大的权利,致使很多电力企业的常规业务无法按照平均主义问题的处理需要加以控制,最终造成企业的管理工作质量存在较大的不足。在很多管理机构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传统的团结性需求会使得业务的设计更多的侧重于平均主义的建设。因此,虽然很多认识性事物能够具备表面的优势,却难以充分保证所有的薪酬福利管理活动能够具备较强的稳定性,最终导致很多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很多薪酬福利制度缺乏同激励机制的对应

目前,一些电力企业在进行业务设计的过程中,难以保证激励机制能够适应薪酬福利设计活动的要求,最终导致很多的薪资福利设计活动无法具备较强的激励性特点。薪资分配活动的调整,需要保证与很多激励机制相对应。但是,传统的电力企业考评模式依然受到行政性体系的过多影响,造成很多薪资福利的设计活动依然需要使用行政级别作为一项基础性判断因素,因此,薪资搭配活动在进行灵活性设计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特点,最终导致很多员工的积极性难以得到较为有效的开发。还有很多企业员工的生活过多的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致使员工难以在激励机制的有效影响下进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并不利于激励机制的效果得到完整的实现。

3.绩效考核活动难以保证具备较强的科学性

很多电力企业希望通过转制具备较强的现代性特点,但是,一些企业的转制并没有赢得诸多考核制度的支持,造成很多的绩效考核活动难以保证与业绩考核工作的特点相对应。在进行员工业绩考核活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激励机制的实际状态进行研究,但是,很多激励机制的设计活动并不能得到考评机制的有效支持,最终导致很多的业绩考评活动难以与定性考核的实际要求保持一致。除此之外,要对所有的定性考核活动特点加以研究,并使各项考核活动都能适应岗位评价体系的应用要求,增强绩效评价活动的执行价值。

三、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员工薪酬福利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1.完善电力企业的员工薪酬管理制度

在进行薪酬管理制度具体设计的过程,要保证对不同种类的薪酬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分类,确保各式各样的激励机制都能有效的融合薪酬管理制度的应用特点,并且提升薪酬处理工作的执行规范性。在进行薪酬管理工作细节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所有的报酬性因素都能在奖金因素的带动下进行完整有效的执行,并且保证薪酬设计活动能够在薪资的合理控制之下得到处置,提升各类职业的执行价值。要结合不同环境下的福利特点,对货币性薪资处理要求进行分析,并且使具备社会性质的奖励可以适应薪酬控制要求,确保多种奖励都能充分适应员工的激励要求,并增强全体员工工作状态下的培训工作价值。

2.提升电力企业员工薪酬制度的科学性

电力企业在进行薪酬控制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全部的薪酬制度可以适应制度的调整要求,以便薪酬福利的控制活动能够在合理的控制标准影响之下进行处置,提升电力企业常规业务的运行价值。可以根据福利制度的特点,对全部的薪酬控制活动进行完整的研究,使薪酬制度的调整情况可以完整的适应福利制度的建设特点,并保证薪酬体系可以与人才管理工作的要求保持一致,提升薪酬制度的设计价值。

3.提升薪酬结构的设计合理性

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将薪酬结构的设计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确保所有的薪酬结构设计活动都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要求。薪酬结构的控制工作要保证与薪酬体系取得一致,是全部的员工活动都可以适应基本的薪资控制要求,并保证不同岗位的薪酬设计活动能够与薪资制度的浮动性要求保持一致,增强薪酬结构设计工作的运行价值。

四、结论

电力企业的薪酬福利管理工作对提升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十分重要,深入的分析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员工的薪酬福利管理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员工的薪酬管理措施,能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的经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萍.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2,08:47-48.

[2]王剑.中能电力工程公司员工激励机制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4.

[3]陈晓.A发电企业战略性薪酬制度改革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上一篇:体育部工作总结模板下一篇:邓论考试最新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