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经验介绍

2024-07-01

中学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经验介绍(精选4篇)

中学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经验介绍 第1篇

文章标题:中学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经验介绍

历经三年的努力,学校已顺利完成了2002~2005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并于2005年11月16日被**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依法自主,自主发展’先进学校”。这一结果虽谈不上圆满,但也是对我校工作的肯定与鼓励。现将三年来在探索与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获得的一些成绩作如下介绍。

一、“搏击奋进”的之江高中

**市之江高级中学创办于1998年7月,是由浙江之江集团全额投资、**市教育局委托教研室直接管理的“民有国办”全日制普通高中,是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

办学伊始,全校仅有4个教学班、200名学生、17名专任教师。经过短短七年的努力,至2004学年,之江高级中学已发展成为拥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1904人、专任教师125人的初具规模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在专任教师中,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6;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的1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9.2。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依法、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探索并实践“注重实践、联系实际”的知识观,“尊重潜能、个性和主体”的学生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综合水平不断提升:2002年,我校通过了省一级民办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成为台州市第一所省一级民办普通高中;2003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放心满意(民办)示范学校”;2004年6月7日,学校被浙江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省三级重点高中;2005年4月29日,学校顺利晋级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近三年里(从2002学年到2004学年),学校集体荣誉丰硕,获县(市)级以上集体荣誉28项;学校教育科研硕果累累,县(市)级以上立项课题1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重点课题1项,教师在地(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有100多篇。

我校灵活的办学体制,良好的教育质量和优良的校风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并对周边省、市学校起到了辐射示范的作用。2001年,市委组织部在我校召开了“**市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建现场会”;共青团台州市委在我校召开了“台州市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团建现场会”;国家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原省教委主任侯靖方、副主任李志强、省教育工会主席秦素琴、副主席王卫同志分别来校视察指导,对我校工作予以极高的评价;我校群体师德创优活动经验于省群体师德创优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了一致好评;几年来,我校多次接待了各省、市教育代表团对我校的参观考察,多次承办各级各类教学大比武、优质课评比和教研会。

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学校管理者站在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前列,从学校发展与宏观社会背景的相互联系出发,把握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研究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要求,以超前的意识,确立正确、科学而富有前瞩性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1、“依法、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

⑴“依法”:学校要模范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办学行为要规范,有法可依;依法制订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

⑵“自主”: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和服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前提下,积极独立、自主地发展学校。

⑶“可持续发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促进学校与国家整体教育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学校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强化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一流双高”的办学目标。

学校从创建伊始,就确立了创建“一流双高”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办学目标。“一流双高”即全市一流、全省知名和教育高质、管理高效。

“一流”,指的是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水平、学生素质、教育设施、校园环境达到全市一流水平,特别在办学体制、课程设置、教育评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师资培训与师资水平等方面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

“教育高质”是指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求一时之功利,坚持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放在对学生终身发展起作用的那些基本素质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贯穿于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管理高效”是达到“教育高质”的保障,其核心是调动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通过构建并实施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师资“外引内培”体系,形成一支敬业爱生、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强以“激励、优化、高效”为核心的管理改革,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三、“民有国办”的优势体制

我校首创的“民有国办”办学体制是我校在短短几年内得以崛起的奥秘,是我校潜在生命力之源泉。

1、实现学校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确保学校

高质、高速发展之源不竭。

“民有国办”体制的内涵魅力,在于实现了民办教育的营利性与基础教育的公益性之间的有机结合。我校举办者——浙江之江集团的决策者,在国家、企业和学校三方关系中,积极寻找一种较为完美的办学经济效益与教育非营利性之间的均衡点:他们认为办好学校,既是发展企业回报社会的一种途径,也是宣传自己、扩大企业知名度的有效手段。正因为如此,才使我校的发展更具活力、更有自主权。

2、遵循现代学校发展趋势,整合体制优势因子,形成学校自主、持续发展合力。

我校实行校管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管会由之江集团最高决策层、**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及校长三方组成,审议通过学校发展方向、经费预算、决算等重大事项。校长真正拥有教育和教学的指挥权、教职工人事任免权和学校经费总额包干支配权。学校能相对独立于拥有财产所有权的企业、拥有办学经营权的校管会,从而能够使管理者遵循现代学校发展趋势,整合体制优势因子,兼收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长而去二者之短,按照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两者并行不悖的方式,实现民办学校的灵活性与公办学校的规范性的有机结合,确保学校依法、独立、自主地发展。

3、准确把握企业办学目的,促成“民有”加大投入,完善设备设施,优化教育资源。

学校准确把握企业回报社会、进一步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办学目的,督促企业加大投入,创建一流的办学硬件,营造了优美的育人环境。近年来,之江集团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总投资7000多万元,快速完成了全市堪称一流的硬件设施建设。学校各种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同时为适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学校还投250多万元,建成了校园局域网和教育信息平台,并与北大附中、101网校等共建远程教育示范学校,使学校成为师生及时、准确捕获教改最前沿信息的阵地,使学校成为学子读书成材的理想乐园。

四、“双基三结合”的德育模式

以德治校是我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方针,我们坚持以德为本、以德为先。几年来,我校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构建了“双基三结合”的德育模式。“双基三结合”即一是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观点的教育,二是加强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训练和心理培养的教育;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为了切切实实地践行“双基三结合”的德育模式,我校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1、更新德育观念,强化队伍建设。

几年来,我们先后有目的、有层次、分阶段地开展德育业务培训,经过实践——理论——实践的不断循环,提高德育水平,使我校德育干部的观念、理论、业务水平得到了更新和提高,从而实现了德育工作的三大转变:①德育观念由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接受教育转变;②德育内容由无序、重复教育向有序渐进教育的转变;③德育方法由管束、压制学生向引导、启发学生转变。

2、明确德育目标,注重内容序列化,形成德育体系。

没有努力方向的教育只是一句空话,德育当然是如此。近几年来,我校不断根据社会变迁的形势和学生变化的情况提出我们德育的努力方向,明确德育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我校学生基本上都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作为学生,则主要是学习、生活、工作道德修养,即“学德”)和家庭伦理道德修养,从而成为一个符合“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要求的信息化、现代化的“四有”新人。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增加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序性,我校制订了《之江高级中学德育序列化方案》,通过抓好五个时机、侧重三个阶段和突出五项重点内容,初步形成了校本德育体系。

3、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自治自理、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自组活动、自主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单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应寓教于能力培训中,使受教育者在参与中自我管理、自我培训、自我提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们把校园广播、文学社、校级黑板报、文娱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体育比赛、图书室管理、卫生执勤、寝室自治等工作的开展,按学生年龄、能力的大小分配给他们,使每个岗位工作都成为培养他们能力的场所,成为检验他们行为习惯的考场。同时,我们在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和寝室自治委员会作用的基础上,尝试建立班级学生轮职制度,年级学生助理制度和校务学生代表参与制,扩大学生管理岗位的设置,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成为强化行为规范、实践道德学习和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4、营造隐性德育氛围,构建立体校园文化。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场所,它既有教育形式活动本身内含的隐性影响,又有学科非课程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具有情景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及其隐性的教育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网络文化、活动文化等)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力争站在“艺术”这个角度上,营造高品位、高蕴含、高度和谐的德育氛围。

5、构建大德育网络体系,努力实现“四线育人”。

2003学年第二学期,我校在践行“双基三结合”德育模式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构建了“四线育人”的大德育体系。所谓“四线育人”即:

(1)教学育人线,即校长——业务校长——教务处——教研组——老师——学生。这条线的主要职责是动员全体任课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实现德育目标的主渠道,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这条线要求每一位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找准结合点,教育学生,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2)管理育人线,即校长——政教副校长——政教处——年级段——班主任——学生。这条线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做到爱护、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因材施教、管理育人。

(3)服务育人线,即校长——总务处——职能科室——工作人员——学生。后勤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后勤工作中,同样需要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真情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体谅学生。

(4)家庭育人线,即学校——家庭——社会——学生。构建家长委员会和社教委员会,充分利用一切德育因子,形成德育全力。经常性地加强三方联系和沟通,共同施教,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

五、“诱思探究”的教学模式

教学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最普遍、最基本的途径,是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中心、主旋律、重中之重,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为此我们努力探索、构建并实践了以诱导思维、探索研究为主体的“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是陕西师大教授张熊飞先生在学科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创立的。探讨在课堂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诱思探究教学的基本目的。素质教育的真谛,就是以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为基础,把人类创造文明的成果内化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生理、个性结构。这种内化过程,就是塑造新人的素质教育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思想的根本性转变,我们做了较多的前期工作。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诱思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并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努力探求、不断创新。各学科以学生为中心去组织实施教学,努力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第二,请专家辅导报告,制订实施研究计划。我校请了特级教师郑青岳来校作《课程改革与探究性学习》讲座,然后由教科处制订实施研究计划。第三,教科处成立了“‘诱思—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与研究”课题组,组建了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史地等五个实验小组,教务处统一组织各实验小组教师每周一次轮流开一节研究性公开课……

两年来,通过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实践,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1、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

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导作用的情感性激发学生主体地位的能动性,以情激情,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启发性启动学生主体地位的独立性,以诱达思,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以教师主导作用的促进性调动学生主体地位的创造性,跳起摘桃,解决学生学习的创新问题;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反馈性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性,实现同化,解决目标的实现问题。

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积极转化,促进学生主体本身的全面发展,以和谐的教学职能,保证教学价值的完美实现,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获得全面发展,成为一代具有主体性的人。

2、以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落实学生的自我活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授人以渔,不如在精心设计的自我活动中,使人会“渔”。让学生在自我活动中把“学会”转化为“会学”,由量的积累发展为质的飞跃。为此,我们的对策是:学科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学科化。加强学生在课堂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活动,加强探索和研究活动。通过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等训练形式和“释文——成像——悟道”的教学思维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多种器官协调运用和多向信息顺利转化的过程,使得学生有充分地自我表现和获得成功的环境和机会。

3、“探索——研究——运用”,创设教学过程的真、善、美。

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主体身份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师生按照“探索——研究——运用”、“观察——思维——迁移”的因果层次关系去安排,让学生在探索情境中观察事物,在研究过程中思维加工,在实际运用中迁移开拓,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主动地获得发展。

六、“外引内培”的师资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学校坚持“外引内培”的方针,在外部引进教师的同时,致力为每一名教师提供发展和成才的条件与机会,走自培的道路,充分信任和依靠全体老师并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高薪引进”名师,优化师资队伍。

学校本着“聚一流人才,办一流学校”的理念,凭借体制优势,以高薪招聘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管理者来校工作。几年来,我校引进了以国家级特聘教师钟礼平为代表的7名优秀教师来校任教。这样,不但提升了师资队伍素质,而且汇聚了全国各地名校的先进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为学校的高速、高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以高厚的待遇和人性化的管理吸引市内名师与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来校工作,不断增添学校的新鲜血液。

2、强化以培养“研究型”教师为目标的校本培训工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科研先导、科研兴校已深入人心。学校要求教师针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问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学校建立“校本培训学分卡制度”,以现代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教育哲学、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写作、备课、说课、上课和评课为主要内容。学校通过在统领性课题下有计划地确定若干课题,然后再派生出子课题,要求教师人人都参加至少一项的课题研究,并将此项工作与职称、考核挂钩。这样,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既培养了教师的科学精神,又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办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推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进程。

3、加强“名师工程”建设。

“名师工程”的实施主要是让学科知识有水平,教育教学有能力,为人师表有典范,教书育人有成绩的教师早成名、多成名,使更多的教师进入骨干教师、名师的行列。学校通过经验交流会、观摩研究课等形式,让有能力的教师不仅在全体教师面前展示教学风采,而且使新教师学有榜样,同时对确认为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予以重奖。通过“名师工程”建设,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的和市骨干教师的不断涌现。这些教师的推出在教工中产生了强烈的正向辐射和示范作用。

4、建立“年轻教师培养手册”制度,加强“青蓝工程”建设。

为了加强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切实推进学校“青蓝工程”的实施,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能担当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重任的骨干教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档次,学校建立了“年轻教师培养手册”制度。

指导老师要在教学常规、教学研究、教学思想等各方面,全面关心和指导青年教师,帮助年轻教师掌握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教学常规工作的要领,展开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分析;指导老师要经常给予年轻教师具体的教学指导,每学期随堂听课不得少于10节,并及时给予分析、评述和指导。

年轻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获取指导老师的帮助,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加以认真落实;年轻教师每学期听指导老师的课不得少于20节,并认真写好听课笔记和听课感受,每学期写出一篇学艺心得,每学期完成一篇教学论文。

该制度实施两年多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校的年轻老师不但在教学、科研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绝大部分年轻教师经过自身的努力,已在三尺讲台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今天,大步跨入新世纪的之江高中人,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以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改革为动力,科研为先导,管理为抓手”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校园软、硬件建设,为把我校建成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而努力奋斗。

《中学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经验介绍》来源于,欢迎阅读中学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经验介绍。

中学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经验介绍 第2篇

三年来,学校坚持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为重点,以弘扬学校文化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勇于创新,倡导多元,追求特色”的办学理念,勤奋学习,扎实工作,紧紧围绕自主性发展目标(三·三目标)开展工作,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三大工程”顺利实施(名师工程、精品工程、实力工程);“三大跨越”圆满实现(教师队伍由高素质向高品位跨越、学校管理由常规性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跨越、办学模式由一元化办学向多元化综合办学跨越);“三大特色”日益凸现(校本开发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艺术强校特色)。学校正逐步走向规模大、基础实、品位高、个性强的现代化的省级名校。在三年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各项目标实现程度令人鼓舞。学校取得了XX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学校、台州市“安全文明学校”等86项集体荣誉,连续三年获市“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督导评估一等学校。

一、全面实施“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三年来,学校全面实施“制度创新”工程,大力阔斧地改革管理制度,建立起富有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办事机制,形成了有序运作、优质高效的管理新体系,学校管理由常规性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跨越,学校办学模式有一元化向多元化跨越,开创了学校有史以来工作的新局面。

1、完善教师级职制。在实施《教职工级职制动态管理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为不同层面上的教职工创设发挥自我、展示自我的岗位和机会,构建并完善有利于教职工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的、立体的、动态的管理模式和体系。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形成了有序竞争、通力合作、共同进步的新局面。广大教职工与时俱进,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终身学习为目标,以提高业务专长和综合素质为重点,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时代先锋。

2、落实年级组长责任制。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年级组长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使管理上台阶,学校改革基层组织管理,下放权力,以年级组为单位,年级组长负总责,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富有各年级个性特色的活动,不断增强年级组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并取得成效。二年级组被评为市“巾帼文明示范岗”,三年级组被评为温岭市“先进教工小家”。

3、推行首席教师制。学校首次设立首席教师评选制度。按基础学科认定首席教师,在校内名师群体中,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语文科和数学科的首席教师2人,要求首席教师肩负培养本学科优秀教师的重任,履行职责,同时也给首席教师创设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以引领本校教师跻身于市内该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先进行列。

4、健全责任追究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扩大责任追究的范围,不光是安全责任,还有教学责任,行风责任等。时刻关注学校各项工作和制度的落实情况,切实做到把事故和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有效的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按制度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决不姑息。

5、建立中层干部竞聘制。为给学校注入不竭动力和青春活力,学校勇于创新,大胆改革,重新设置中层机构,调整和充实中层干部。现在学校中层机构有:校联处、教导处、德育处、教科处、信息处、总务处,有四位教师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各处室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又通力合作,展示各自的专业特长,促进了学校的全面振兴和持续发展。

6、实行立体评教制。为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监控,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实行立体评价教师教育教学制度。拟定立体评教标准,以“教学开放日”为平台,按德(工作态度)、能(教学水平)、绩(课堂效果)三块要求进行等级综合评价。在领导评价、教师评价的基础上,依靠中高年级学生、家长,并邀请社会各界教育专家或知名人士来参与评价。

7、改革班级量化评估制。学校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级,改革班级管理,建立科学的班级量化评估制,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班级管理特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积极开展班集体“精神家园”创建活动,建设“健康学园、和谐乐园、文化艺园”的新三园式班集体,由班主任拟订切合实际的“班级自主发展计划”,学校采取过程管理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作出合理评价。对在班集体建设中作出贡献的班主任予以奖励。

8、学校管理信息化。学校在加强学校校园网络、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各处室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相应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并进一步得到完善。校联处:《教师自主性发展信息管理》,教务处:《学生学籍信息管理》、《教师教育远程培训系统管理》,德育处:《学校德育工作信息管理》,教科处:《学校教育科研信息管理》,总务处:《学校财务信息管理》、《学校财产信息管理》,信息处:《学校网络管理》、《学校图书网络管理》。经过三年的努力,学校的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向信息化管理跨越。

9、办学模式多元化。三年来,学校以“学科评价制”、“小班化教育”、“公立民营联合办学”为重点,进行创新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学校由一元化的办学模式不断向多元化综合办学跨越。①XX学年,学校由台州市教育局确定为“台州市校本教研基地学校”,学校制定了《温岭市太平小学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方案》。按照学校对学业评价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学科相应拟订了学生学科学业评价的标准和操作方法,目前正在认真实施,并进一步加以完善。②XX学年开始,学校把三星校区作为“小班化教学”实验基地,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XX年3月,温岭市教育局放我校的三星校区,召开了以“课标为先导,研究为载体,开拓小班化改革新局面”为主题的小班化教育现场研讨会;温岭日报以《走近“小班化教育”》为题,报道了我校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独特风格。③为了使学校多元化综合办学更加全面、更加充实,学校于XX年下半年,经市教育局同意,与民办学校——开元小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开展“公立民营联合办学模式的探索”。在一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封闭管理,开放教育,同等对待,共同管理”的办学策略,既突出公立学校的特点,又体现民办学校的意向,充分发挥了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精心打造“平安教育”,不断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一直坚持把德育工作当作学校教育的核心,当作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立足点,把“弘扬学校精神,传承学校文化”作为贯穿于学校一切工作的全过程。尤其是在XX年1月12日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以及2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新形势下,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以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为根本目标,整合德育资源,打造“平安教育”,促进和推动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1、确立生态德育理念。我校作为台州市生态德育工程实施单位,为更好地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创新,在创新德育载体的同时,发展了德育的内涵,开启了生态德育工程建设,全面建设“生态德育”环境,探索“生态德育”模式和思路。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的原则,细化道德规范,创设道德情境,树立道德标兵,强化道德训练。重视培养学生思想上的自育能力,学习上的自研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言行上的自律能力,交往上的自辨能力和社会上的自保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逐步进入重视环保,重视实践、重视协调的科学轨道。形成人本化、生活化、内省化和综合性、体验性、有效性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努力使“生态德育”活动富有特色卓有成效,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

学校的生态德育工作在《台州日报》曾经作过报道,其经验在台州市德育研究会上作专题介绍。

2、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学校文化有着特殊的育人功能,学校以体现文化品位、现代气息和人文精神为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和环境,在校园、教室的醒目处,张挂教育信条,张贴个性化的标语、图片,布置橱窗、园地,渲染校园文化气氛,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把学校文化的特性、要求、规范内化为信念、思想、情操、意志、品质,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风尚。并发扬团队精神,用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去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全体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3、建设德育工作队伍。由于德育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和评价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要致力于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德育工作意识,全面构建“校决策,处督办,段落实,班实施”的全员参与、全程持续、全方位沟通的立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每学年召开班主任工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2次。为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目标,学校给每班都配备副班主任。在教室门口张挂班主任的形象照和格言。规范化的班级竞赛和评比,班主任工作的量化考核等都增强了班主任的责任意识,使广大班主任像抓教学工作一样抓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促进了学校的校风建设。

4、优化德育活动载体。学校一直注重开展创建三园式学校、绿色学校、诚信学校、安全文明学校等活动。以德育人,以境育人,以人育人,以史育人。在德育活动中,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教育分解在各个德育目标上,落实到各项德育活动中。利用清明节、六一节、国庆节、建队节等重要节日,开展“英雄颂”、“祖国颂”、“话小康”、“手拉手”、“民族精神代代传”等活动。深化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夏令营、赴日参观、小记者站等,开展“我能行”、“爱心行动”等活动。加强养成教育,邀请交警、公安、法院、卫生局、科委等部门领导和专业人员给学生上安全、法制等教育课,有力地营造了社会关心学校教育、关心学生成长的氛围,促进了学校德育的蓬勃发展。同时办好家长学校,邀请教育专家、教授、《中央电视台》知心姐姐等给家长上辅导课。学校被评为温岭市示范性家长学校。

5、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在开展“生态德育”工程的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子课题研究,开展《德育》读本、《成长档案袋》的使用实验,创设了富有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学校开展国家级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有效途径和方法的探索”研究。全面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立“消除烦恼,还你快乐”的心理咨询信箱,配备了心理健康专职教师。

三、大力实施“优质教育”,稳步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

优质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这是社会的渴望,人民的要求。学校注重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为突破口,顺民心,合民意,进一步加大“优质教育”工程建设力度,以实现学校的全面现代化。

1、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在新形势下,教育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新时期学校的当务之急。学校要求教师多一份社会责任心,讲师德,树形象,积极投身到“做人民满意教师,创人民满意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活动中,在师德行风建设中,要求教师遵守法律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倾向的侵蚀,做到令行禁止,树立教师应有的形象。在改进工作作风中,要求教师深入调查研究,摸实情,听意见,找良策,提建议,严谨执教,民主管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并自觉接受监督和批评。要求每个教师都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有悖于上级行政部门规定的行为,学校一经发现,作出严肃的处理。

2、促进专业特长发展。振兴学校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在促进教师专业特长的发展。一是抓内涵发展,要求教师审视自己的内在素质,关注自己的职业角色,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使自己在道德、情感、知识、技能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进展。二是抓特长发展,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扬长,不断优化特长发展的生态环境,取得新成绩,作出新贡献,从而促进特长的更优发展。三是抓全面发展,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奋斗目标。要求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

三年来,教师参加台州市级以上公开教学(包括送教、业务讲座)、教学大比武、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制作等教学竞赛获奖有86人次,其中地级47人次、省级13人次、国家级23人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交流教学前后的教学失败原因,总结成功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有269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其中正式报刊发表和在省级以上获奖、交流的有73篇。

3、培养教育科研水平。“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学校一贯注重教科研工作确立“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方略,把推进新课程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成长作为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努力创建校本教研特色。创建“名师引路——中坚献艺——新秀竞技”的教研网络,搭建“新课标论坛——创新课比武——新教法展示”的教研平台,推出“年轻教师教学论坛——骨干教师示范展示——名师全天候开放”等教研方式。两年来,先后承办了“全国第四届中青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种风格展示会暨东南六省分区赛”,“浙江省温岭之春大型语数教学观摩会”、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学会学习’”教学观摩会等10多次的教学活动,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在科研上,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全面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中心,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支柱的三维课程体系。以省规课题《小学综合性课程体系构建和实践》为中心课题,整合课程资源,构建综合性课程体系,编写七册校本教材《文明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走上了一条“教学——科研——教学”的成功之路,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教科室为龙头——科研组为骨架——全体教师为主体”的科研网络,并向着“全方位,网络化,立体式”的目标迈进,朝着“课程有特色,研究有特点,学生有特长,队伍有特能”的“特点科研”扬帆远航。

三年来,全校教师主持温岭市级以上立项课题有85项(其中地级24项、省级3项、国家级1项),其研究成果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的有16项,占课题总数的20℅;在地区级评比获奖、交流和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教育科研论文有46篇。其中周力骅校长的省级课题《小学综合性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研究报告获省XX年科研成果一等奖,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周力骅校长也被评为浙江省科研型校长。学校也因为科研成绩突出,先后被命名为“省书法教学先进单位”、XX年省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科研兴校两百强学校”、“台州市科研先进集体”……

4、实施现代优质教学。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关注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模式。在教学理念上突出前瞻性、先导性,拓展教学思路,实现了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要求、教学模式“五个转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培养特长和提升能力“三个特点”。开展了以改革学习方式为重点的课堂探究活动,构建了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强调教学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能力。在课堂教改中,倡导促进学生主动性发展的学习方法,强调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从被动评判走向主动参与,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进而加快学习进度,拓宽学习范围,提高学习成绩。

5、关注学生学习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本质就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在学生身上倾注全力外,还要研究教学策略,给学生以最佳的指导,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以一个“引导者”、“学习者”、“研究者”、“合作者”的姿态融合在课堂上,参与到学生中。注重教学创新。倡导“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为基础目标,通过引入英语、计算机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通过课程整合、教材重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学校为学生改善一流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整体学习质量显著提高,学习态度和习惯也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学校每学期举行为期一周的学生竞赛系列活动(讲故事、朗读、阅读、演讲、数学竞赛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挥洒的舞台。

四、努力打响“教育品牌”,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

学校坚持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合格加特长,全面加个性”的育人方针,培养了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和审美眼光的学生群体,也培养了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夺魁的拔尖人才。学校要“奖牌”更要“品牌”。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战略眼光,着力打造教育品牌。在三年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开发研究与艺术强校等特色项目更加鲜明,个性化水平进一步凸显。

1、形成校本开发研究特色。

校本培训

学校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的“新课程通识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和“学习主题构建培训”外,针对本校名师云集,师资队伍年轻化、高学历化的特点,制定了《太平小学校本培训三年规划》,主要以“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为抓手,立足学校实际,进行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促进教师由高素质向高品位跨越。

一是专业引领。我校在市教研室、进修学校及教育学会的支持下,将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纳入到校本培训系列中,开展各层面的教师培训,分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中老教师三个层面组织培训,形成“给名师骨干教师以讲台,给青年教师以舞台,给中老年教师以平台”的专业培训格局,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通过推行“首席教师制”和选拔学科带头人的方式,建立校本培训专业引领组。如我校的首席教师,以“首席”工作室名义,像医生给病人看病那样,挂牌“营业”每周抽半天的时间在办公室“坐诊”,帮助教师解答疑难问题,每月确定1天时间在阶梯教室开示范课,把最新的教学、教研模式传授给同行。

二是全员参与。学校要求教师审视自己的内在素质,关注自己的职业角色,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使自己在道德、情感、知识、技能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进展。要求每一位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奋斗目标,在工作岗位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同时还组织了“教师英语全员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基本功培训”、“普通话培训”等。

三是学历提升。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对取得大专、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三年来,各位老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大专以上学历由三年前的71%上升到现在的93.4%,其中本科学历由三年前的21%上升到现在的40.4%。

通过三年的努力,学校共培养名师31人。其中,温岭市级名师23人(温岭市小学骨干教师16人,幼儿园骨干教师3人,温岭市教坛新秀2人,温岭市名教师2人);台州市级名师7人(台州市教学能手2人,台州市名教师5人);省级名师1人(浙江省“科研型”校长1人)。目前,学校已有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各3人,台州市名教师7人,台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12人,温岭市教坛新秀、骨干教师45人。

校本教研

我校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日”活动为载体,建设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以“走向新课程教学”活动为抓手,建设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以“三爱三创师德实践”活动为平台,建设一支和谐型的教师队伍。围绕“主题教研,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反思交流”四大块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系列校本教研活动,努力创建校本教研特色。

一是理论学习我校以“我与新课程同成长”为主题开展“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日”活动,规定参加“青蓝工程”活动的成员每周星期三晚上在校图书馆集中学习,并做好读书摘录卡;还在40周岁以下教师中开展“一书、一刊”的读书活动,积极提倡教师多读书并且做不同层次的读书交流,努力创建学习型团队。

二是集体备课我校改变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实施“合作—探究—提升”的互助式“三级备课制”,同一年级的教研组,由组长牵头,组员各抒己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制定统一的教案,再用同一教案上课,课后,再根据课堂实录进行反思,并对教案作进一步修正,确定主备课人,将融合了集体智慧的教案,再付之课堂实践,全组听课,评议后,再次设计,形成精品,真正形成了“一人说课,众人研课”,“中心发言,众人听课”,“一课分头备,集中分别搞对比”,“集体备课专人讲,轮流执教见专长”的和谐、互动的教研氛围。

三是教学沙龙“教学沙龙”是我校教研组成员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合作交流、达成共识的一种教研活动。每学期我们都要举办两个专题活动,而且各年级可有所侧重。如一年级段的主题是“开学这一个月,我们一年级教师为何如此累?”该教研组成员从教师、家长的心理、学生习惯、低幼衔接、教材编写、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剖析,感触颇多,收获也不少。如二年级的主题是“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实效性探讨”。这些问题来自一线,最容易引起共鸣,有些教师甚至想把它作为课题作一番深入的研究。

四是学术研究

我校设立学术节,举办一年一度为期两个月的学校学术活动,以努力形成保证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最有力的内在机制。像上学年,学校开展新课程“五优”评比活动——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作业设计、优秀评比、优秀教学设计—说课评比。还举行“案例与反思”研讨会,“分层作业”研讨会等,要求全员参与。青年教师举行“我发现的教学问题”演讲比赛及实施新课程暨教学大比武活动,教学大比武全都是校内教师当评委,设有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本届评选出各学科一等奖14人,二等奖19人,比赛结束后,还邀请校内名师作“一对一”的点评。这种全员参与,上下互动的策略真真切切地提高了教研的质量。

五是示范辐射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也是一种组织文化。三年来,我们一直为营造这种教研文化而努力着,除了原有的“名师导引、中坚献艺、新秀竞技”的老三级教研,我们还创造了:“新课程论坛、创新课比武、新教法展示”的新三级教研;反思教学、理论探究的沙龙式教研;深化特色,提高层次的课题式教研;诸多学科、走向综合的交叉式教研;送教下乡、送课出市的校际交流式教研;家校结合,重在参与的社区式教研等等。这样全方位交流,立体式互动,发挥窗口学校的示范辐射功能。

三年来,本校教师参与送教下乡、业务讲座、公开教学共183节次。在社区式教研中,我们还建立家长评教制度,收到家长评教回执表3800多份。在反思教学活动中,收到每个教研组的反思交流活动记录本19本,反思教案5本,撰写教学反思(03学年643篇,04学年625篇),在今年7月份,我校还举办了以综合性课程研讨为主题的“长三角”论坛。

总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由起步走向成熟,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大致经历了“自我探索——日趋规范——凸现特色”这三个阶段,正逐渐向校本化、系列化、特色化迈进。我校参加温岭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经验交流会暨台州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评比之后。检查组对我校的校本教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措施是得力的,活动是实在的,成绩是显著的。目前,台州市教育局已推荐我校参加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评比。

校本教材

学校自XX年开始承担以周力骅校长主持的浙江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小学综合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加以改革,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将常识、思品、生活与劳动三门课程整合为《文明生活》课,并自编《文明生活》教材。构建了具有现代性、多元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综合性课程体系,逐步形成“落实国家课程、充实地方课程、尝试校本课程”的三维体系。初步凸现了“以世界为教材、以生活为课堂”的大课程观,形成了个性化的教育新格局。校本教材《文明生活》将思想品德、生活与劳动、常识、心理健康、班队活动等内容综合在一起,渗透语文、数学、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儿童面向未来生活所必需的认知水平、学习技能、情感意志等综合素质,使他们学会做“21世纪的社会人”。同时,我们把《文明生活》作为一门课程,固定教学时间,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使《文明生活》真正成为学校的校本教材。学校在XX年7月开始,在全校一年级学生中,普遍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文明生活》第一册,《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作了报道。

XX年,此项研究成果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周力骅校长总结了《校本——新课改工作的基点》和《依托特色建设,打造课程品牌》的实践经验,分别在《中国教育现代化》上发表。为了使该项科研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三年来学校共编写《文明生活》七册,分别在一、二、三年级学生中使用,第八册正在编写之中,将供四年级学生学习。

2、凸显艺术强校特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学校注重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艺术人生为工作的着力点,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出了点和归宿,把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锻炼学生的健康体魄作为艺术教育的措施和途径。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艺术教育工作机制,调动艺术教育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培养艺术尖子和艺术特长生。学校每学年举行以“感受多元文化,张扬学生个性”为主题的“素质教育展示周”、“学生才艺展示周”等活动,向社会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风采。学校成立了“小天鹅”艺术团,创造性地开展艺术教育;开设民乐特色班,大力宏扬民族文化。三年来,学校艺术教育硕果累累,音体美各科比赛综合实力位居市内前茅。学校蝉联市运会“十连冠”,获台州市第二届运动会贡献奖,被命名为“XX—XX台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获市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获市首届海陆空模型竞赛五个团体奖。获“太平高职杯”市中小学生散文诗歌大奖赛组织奖,获市中小学课本剧《自命不凡的小知了》演出一等奖,民乐合奏《圆圆和弯弯》、舞蹈《俏花旦》都获得台州市中小学生文艺会演一等奖,表演唱《捉浪花》获省少儿音乐大赛二等奖。三年来,学生在市级以上各项竞技中获奖的有155人次、274项。其中,台州市级有40项、省级8项、国家级20项,学生的习作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的有195篇。

3、抓实现代教育技术特色。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是一流基础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作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把解决好教育设施、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问题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学校完善了“校园网、闭路、程控、智能、监控”五大系统,建立“网络控制、网上备课、电子阅览、资料查询、制作剪辑、软件管理”六大中心,建立了“太平小学网站”,形成了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数字化校园。

学校还非常重视现代化教学技能的培训和现化教学手段辅助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努力构建网络环境下各学科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在教师指导下个别化学习、自主探索学习、协商构建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使网络与学科的整合达到最优化,形成了以“学习进度自主性、学习活动建构性、学习过程交互性、学习资源开放性、学习评价多元性”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三年来,教师参加计算机全员培训,合格率100%,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制作”,“英特尔未来教育”等3期培训,80%的教师会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教师自制各学科的教学285件,参加市级及以上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竞赛获奖的有21人次,教师撰写的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有48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8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的立项课题有15项,学生参加市级以上信息技术教育竞赛获奖达24人次。有5位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获省计算机一级合格证书4人,省计算机一级良好证书1人。学校被评为市XX/XX信息技术教育先进集体,温岭市教育装备工作先进集体。

小学依法办学自主发展三年规划 第3篇

(一)办学条件

**小学是一所具有400多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名校。99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示范小学。目前,学校共有31个教学班,学生1794人,教职工83人,专任教师76人,市级骨干教师18人,中学高级职称1人,小学高级职称教师43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专科以上学历56人,占70%。学校校园规模较大,占地面积23332.6m2,建筑面积6953.6m2,绿化面积15600m2。学校布局合理,三区分明。教学区: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配备完善,设施齐全。三机一幕、电脑、闭路系统、广播系统、防盗系统、网络系统满足现代学校教育需要,整体教学设施走向现代化。生活区:学生宿舍宽敞明亮,拥有闭路系统、程控系统;学校厨房设备先进、齐全,餐厅清洁卫生。活动区:校园内环境优美、假山喷泉、鲜花环绕;生物基地内一年生机盎然,奇花异树数不胜数;东侧的绿化带集宣传窗、花草树木为一体。篮球场、排球场俱全,除原操场外,还在后山新建了具有2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的新操场,并对山体进行了植被复绿。较好的办学条件为学校成功实现现代化学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已有成绩

2002年8月——2005年7月是学校实施依法办学自主性发展的三年。全体教职员工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示范基地等80多项集体嘉奖。教育科研工作特色显著、硕果累累,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级子课题1项,省重点课题1项,省规划课题2项,台州市重点课题1项,规划课题3项,温岭市课题20多项。其中《农村小学生物科技启蒙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和《农村小学生物科技启蒙教育体系的构建》相继获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研究成果获浙江省创新教育成果一等奖,并在今年7月份成功向长三角推广。有6项学生团体科技研究成果在省、地级获奖。学校荣获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3名教师分别荣获浙江省教育科研标兵、台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台州市教科新秀等称号。学校举办的少儿乒乓训练班战功赫赫,20多人次省级比赛获奖,2名队员被省少体校正式入取,2名队员被评为温岭市青少年英才称号。学校多项教育创新改革项目开展扎实有效,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质量高,市级以上素质比赛获奖近300人次,教师素质专业发展步履快,逐渐向研究型教师转轨,教师在市级以上文章发表及获奖达300多人次,多名教师在市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学校管理有特点,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为由“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为“特色学校”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成功的背后,我校积累了丰富的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可贵的直接经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的操作办法,为新一轮自主发展构建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体系。

(三)面临的挑战

1、规模办学的思想和办学规模的现实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

⑴中心校(想分分不了):随着办学信誉的增强,就读学生数的增加,造成了学生数和办学规模的不相适应,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本该足够开设40班以上的规模,而现在只能开设31班。

⑵下属学校(想并并不了):仍存在着多、散、小的现状,校网调整压力大、困难重重,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教育质量的较难提升、影响城乡教育发展的均衡化。

2、投入严重不足与高标准发展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

中心校现代教学设施逐步得到了改善,但教学辅助用房短缺,难以适应优质教育的需要;下属各校现代教学设施的配备较落后(如下属17所学校中有11所学校仅1台电脑,17所学校均无整套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基础建设陈旧落后(17所学校中仅3所被评定为市四有三化建设先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不足,遏制了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3、学生班额较多,如何在大班额的前提下,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比较欠缺,仍需探讨。

4、与市内同类学校相比,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较强,但市级以上名师欠缺,缺少真正的专家型教师,校本培训中专家引领较薄弱,名师效应在我校得不到体现。

5、与市内、外名校相比,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仍较落后,学校学科教学的均衡化程度不高,重语数轻技能,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情感等现象还普遍存在。

6、与市内、外名校相比,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单一,学习水平整体不强。

(四)发展趋势

结合国家、省、市教育发展要求确定学校发展趋势:促进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发展;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保持教育发展的活力;促进教育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贯彻依法治教精神,增加教育投入。

二、办学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为指导,结合《温岭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温岭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倡导“以人为本、质量为魂、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教育法规为依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自主发展为目的;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教育再次腾飞。

三、办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实施名牌战略,力争在三年内达到师资队伍优秀、办学条件优越、校容校貌优

nbsp;教师业务竞赛市级以上获奖率提高0.5个百分点;

培养1-2名市级知名教师。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达到B区间(以上一轮测评为基准);

学生市级以上艺术素质和体能竞赛获奖达280多人次。

4、学校的社会满意程度

学校办学的社会评价满意率(含基本满意)达90%;

学校办学的社会评价不满意率不超过4%。

5、学校特色及其示范辐射作用

学校生物科技教育的的延伸拓展特色项目地级以上立项,成果地级以上获奖,校级以上推广;

学校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校本课程建设特色项目,成果地级以上获奖,镇级以上推广,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报道;

少儿乒乓球训练特色项目持续发展,竞技水平处于市内龙头地位。

六、实施策略

(一)坚持“德育为先”策略,增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优势

1、构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德育工作框架。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确立“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人本”教育原则,继续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一切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创建德育管理的新机制。①专设“德育处”,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认真制订德育工作计划,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党、政、工、青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每周一次班主任例会,实行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主力军的作用。②完善德育评价机制。一方面是完善学生道德素养的科学评价办法,继续实行星级生评定方法。另一方面是建立教职工全员参与德育的评价办法,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德育激励机制,设立下列两项奖励:每年评选校优秀班主任若干名,校先进德育工作者若干名,表彰在德育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其他教职工。

3、进一步树立大德育观念,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①德育要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的各个领域,把学校各项工作作为德育的载体,深入挖掘德育功能;打破四个界限:主管和分管、处室之间、校内和校外、段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界限,实现相互渗透,互为促进。积极发挥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继续发挥学校关工委的作用;完善家、教、社网络体系的建设,以警校共建、家校共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基础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的大德育网络。②、创设校园文化精品,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层次。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栏、电视台、广播站、校园网和优美宣传标语的育人作用;进一步办好运动会、艺术节和科技节。③、拓宽和规范德育实践基地建设,实实在在发挥基地教育功效。

4、深化德育优势项目,丰富德育途径,加强现代德育实效研究,实施德育“阳光工程”,为争创德育特色学校奠定基础。①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鼓励青年教师、班主任参与“学校心理咨询”科目的自学考试,充实、专业培训人员。继续开展心理健康广播、校会、心理信箱等教育活动,并开拓新途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②整合学校德育优势项目,实施德育“阳光工程”,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积极的情感,正直的人品——“阳光式”少年儿童。

5、大力推进“精神家园”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班集体建设是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通过把班集体建设成“健康学园、和谐乐园、文化艺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心理。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电视广播、移动板报、宣传栏、教室布置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坚持“主体强化”策略,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职工思想业务培训。完善教职工培训三年规划,狠抓落实,促使教职工进一步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发扬“精诚团结、顽强拼搏、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新小精神”,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再立新功。

2、建立教师个人培训情况档案库;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培训途径;在加强全员性培训的基础上,重视开展个性化分类培训,形成系统性、针对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教职工培训方式;将培训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开展青年教师读书小组的活动,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建立“青年教师论坛”,定期组织政治和业务学习,定期出版“青年教师论坛”。敢于让青年教师挑重担。磨炼基本功,做到“五个一”即每学期摘抄2000字的读书笔记,每学年承担一个实验课题,每学期上一次公开研究课,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改论文,每学期作一次专题发言。还要过好“五关”,即三笔字关,简笔画关,普通话关,电脑关,当好班主任关。实施新老教师结对改革,突破校际,以工会、团委牵头实施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工作,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新教师的培养。

&n

bsp;

4、大力推进“优师工程”。三年内,争取40周岁以下教师专科合格率达100%,其中本科学历达35%,小学高级教师达50%,市级教学骨干及市级课堂教学竞赛获奖者达40%,真正形成以市级教学骨干、高级教师为主的优良教师群。积极创造条件让1—2名中青年教师在全市打出名牌,让骨干教师成为全镇学科教学的旗帜。达到90%教师都能运用现代教育设备辅助教学,70%以上教师能制作课件进行教学,20%教师能在学科教学中与信息技术运用有机整合,80%教师都有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在市级以上获奖,其中有1—2项教改研究成果在地级以上获奖,有较大影响,彰显特色。教师课堂教学有一定风格,教师参加市级以上课堂教学竞赛获奖面广。

5、塑造个性化教师。教师要张扬个性,时代呼唤个性化教师,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需要。所以,学校培训的重点是培养一批人格魅力,充满爱心,文化底蕴深厚、教学方法灵活、能展示个人睿智的学者型教师,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构建起个性化的师生关系纽带,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使教育成为人性化的教育,体现科学的民主精神。

6、进一步加强学术型团体建设。尤其教研组要认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规划中应包括:教育科研目标、教师队伍建设、学科教学特色,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功能。教务处和教研室要加强对教研组长工作的指导与考核。学校要努力改善教研组的工作条件。在校内报刊、宣传栏和校园网上重点介绍教师的科研成果,推广教师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校级论文汇编的水平。在三年内系统总结我校的教学经验和各学科的教学特色,并有三个左右的学科在全市成为优势学科,2007年和2008年各教研组分别出版一本教学成果集。

(三)坚持“信息化办学”策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建设

1、专设“信息处”,提高全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三年内,实现每班教室安装一台电脑及液晶体投景屏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资源共享,构建起全局化、开放化的教育教学科研网络体系,健全各年级组的电脑设备,年轻教师实现电子化办公或电子化备课,并建立一间备课室,制作CAI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建设好网络教学资料库。网管中心设备进一步升级;加大软件建设资金投入,使我校的应用软件既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相匹配,又能全面满足我校管理方式、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2、基本实现学校管理方式的信息化。主要的会议通知发布在校园网上。学校、部门和个人等的主要工作计划和总结试行网络化管理;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和反馈意见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即时交流;初步建立电子版的教职工业务档案;进行网络化的教职工培训与考核的试验。

3、基本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信息化。教务处开设“课改专栏”,汇编教师“课改”实验课教学设计或活动设计、“课改”实验的研究成果;建立学生成绩库。教科室开设“优秀论文专栏”,展示我校教师优秀获奖论文和发表的论文 建立教研组网页。展示教育教学研究目标、计划和成果;逐步汇总充实各年级实用的教学资料,逐步建立重点内容的教学设计或教案;设立学习问题有奖征答栏和学生提问栏,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

4、基本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初步建立学生学习网络平台;在网上展示学生的学习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网上积极研究各科设置的学习问题和提出学习等各方面的问题;根据需要,教师主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查阅;在网上公布学生各类获奖名单。

5、探索现代网络下教师培训新途径,尝试建立教师学习资源库,学校教育信息网等。

(四)坚持“科研兴校”策略,加大科研力度,推动学校特色亮化。

1、推广、提升《农村小学生物科技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将课题已有成果先在镇内推广使用,并拓展成学校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校本课程。然后推动其它学科课程的改革。完善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制度。力争在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上走在全市前列。

2、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课题 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动手实践和主动构建,实现教学结构与教学策略的根本变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先试点再铺开,组建课题群,邀请专家讲座指导,进行开题论证,添置必需多媒体设备,对教师进行多媒体使用与课件制作培训,开发网络资源,学习构建主义理论支持下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各种课型的设计,开发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比赛和优秀课件评比,探讨交流和总结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结构、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师生角色关系的把握等问题,构建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形成各种成果材料,成果先在镇内推广再逐步向外延伸。

3、建设活动基地,拓宽活动领域。在原有“红领巾生物基地”的基础上,拓宽活动区域,开辟山坡、果林,扩大校内科技实验基地。2006年9月完成“科技综合楼”的建设,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教学硬件需要。

4、继续坚持“科研兴校”的现代办学策略,坚持教育科研“重实践、重实效、重过程、重应用、重合作”的基本原则,继续深化我镇的教育科研氛围,加强学校学习型团体的建设,多创教育科研实品、精品,形成以课题研究驱动校本培训的教科研特色。

(五)坚持“特色精品”策略,加强少儿乒乓球班建设,凸显竞技教育特色

将“少儿乒乓球班”活动基地移至本校,加强系统训练。同时积极培养有潜力的运动苗子,争取再创辉煌,进一步提高我校办学特色的知名度。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人人有一项喜爱的、长期坚持的体育锻炼项目,增强学生健康素质。丰富和发展我校艺术教育,努力形成新的学科教育特色。加强对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培养出大批较高层次的艺术人才,同时努力促进每位学生有一项音乐美术类的爱好。

(六)坚持“效率优先”策略,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手段

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增设岗位,培养新人,加强学校现代管理研究,优化管理手段,继续完善电子版教师网络档案管理和学生学习档案,探索建立学校现代管理通讯网络,争创管理特色。带动全镇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尝试建立全镇现代教育网络,以各片为单位建立学校教育网站,以新小为中心形成现代教育网络。积极扶持下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鼓励争创台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完小。继续在完小中实施四有三化建设和标准完小建设工程,完善完小督导评估方案,加强完小评估工作,择优举行“成功完小”推广现场会,以点带面,促进全镇教育质量整体上升。尝试探索《龙山育苑》校刊编辑,促进现代学校间的交流,更好的记录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学校师生风采,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通过在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凝聚人心的各项活动,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成长和享受精神生活的活力校园。科学规划全镇基础教育发展趋势,整合全镇教育资源,实施规模办学,争创优质教育。

(七)坚持“优质办学”策略,科学规划,加大投入

启动学校现代综合楼建造工程,按规划配置好各功能室,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拆除老教学楼,美化校园后山坡,实施教学楼、行政楼整体墙面美化工程,加强学校文化形象建设,争创台州市绿色学校。加大投入,购置现代多媒体教育装备,优化教育教学视频网。中心校努力实现一线教学人员人手一台电脑,便于教师依托现代资源优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安全教育建设力度,打造平安校园。优化后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中心校食堂争创省信誉度B级食堂。实施教师办公室硬件改造工程,改善办公条件,提升学校形象。

七、保障措施

(一)精神保障。**小学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的办学经验是**小学继续发展和辉煌的最强大的精神支持,也是最牢靠的实现目标的激励资源。

(二)组织保障。坚持走依法办学的道路,依靠各级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关怀、指导,完善学校党、政、工、团等组织机构,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实施凝聚力工程,营造师生的精神大家园。

(三)物质保障。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财政支持,合理运用教育资金,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学校的现代化建设进程顺利实施。

(四)制度保障。创新新形势下学校的管理机制,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坚持分线管理与目标考核统一的管理基本准则,推动目标的实现。

三年依法办学工作经验材料 第4篇

依法办学 提高素养 做快乐的新小教师

前言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活到老,学到老。7月初参加了培训,内容丰富,收获颇多。由于本人水平和学校教师实际的因素,不可能将培训原封照搬。对于这次校本培训,本人只是将自己的学习感受、心得加以整理,结合网络资料参考,形成了今天的培训讲稿,与大家共勉,以求抛砖引玉,提高自身素养,为促进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更新观念

依法办学 ——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经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于二00六年九月一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切实调整政府职能,加强公共事业的战略举措。

一、《义务教育法》的立法指导思想

二、《义务教育法》的几项重要内容

三、《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实施要求

(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认真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四)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启示

(一)鲍威尔成功的秘诀 急事慢慢地说

大事想清楚再说 小事幽默地说

没把握的事小心地说 做不到的事不乱说

伤害人的事坚决不说 没有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别人的事谨慎地说 自己的事怎么想就怎么说

现在的事做了再说

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二)品德与才能分析模型

(三)听课听什么

听课,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观摩、观察、调研。

听课,不仅要注重“听”,而且还要注重“看”,所以不少专家建议把听课改为“观课”,其重点包括:看学生的

情绪状态(学习热情高不高)

交往状态(学生彼此的交往、互动如何)思维状态(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怎样)生成状态(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成效大不大)看教师的

教学思路清晰否?情境创设恰当否? 气氛调节如何?问题处理合适否? 教师的观念先进否?文化素养高否?

(四)教师教学成长 1三阶段论:

存活期(第1年):教师主要关注的层面为班级控制力、教学设计与技巧问题; 适应期(2—4年):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多样性与个体差异,考虑用适合的教学策略来指导学生

成熟期(5年以上):逐渐获得专业的见解,以学生为中心,产生教学的热忱。

2六阶段论

适应期:在三尺讲台上“立住脚”。胜任期: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成熟期:在三尺讲台上“站好脚” 高原期:在三尺讲台上“上下求索”。创造期:在三尺讲台上“游刃有余”

成功期:在三尺讲台上“大放异彩”。3 适应期教师缺乏做教师的经验和心理准备,角色认识模糊,工

作盲目性较大,情绪易冲动,而且与成熟教师在教育水平、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可塑性最大,模仿性最强,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最强,有理想、有朝气、有热情、有干劲。

关键性事件、人物、活动(第一次登上讲台、第一次有人听课、第一篇文章发表、第一次大赛夺魁、第一次外出讲学、第一次出版专著、第一次领导、专家谈话)

4、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因是“自主发展”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努力要成为名师。”

“人的一生谁都难以躲过吃苦,人在该吃苦时不去吃苦,到不该吃 苦是必定要吃苦。” 成长=经验+反思

——波斯纳(美)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叶澜

5、现代教师是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 水源:不断学习和敢于创新。水量:拥有的知识量。水质:具备的思想品德素质。合理用水:所体现的教育教学艺术。

(五)班主任怎样提高自身素养 1热爱儿童是班主任的天职

一、真心付出

付出爱的真心,必将得到爱的回报

二、信任学生

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是教育的前提。

三、尊重学生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四、关爱有度

过度的关爱是一种神秘的枷锁 2努力学习是班主任的本分

一、向书本学习:书籍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它是丰富自我的精神养料。

二、向实践学习: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

1、向学生学习

(1)角色转换 ;(2)知错就改;(3)学会制怒;(4)深刻反思

2、向老师学习

3宽容大度是班主任的涵养 4公正无私是班主任的境界 5不断创新是班主任生命活力的表征

一、发挥思维的作用:善于思考是教育创新的前提。

二、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脉搏的跳动。

三、别出心裁有奇效:要创新就要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虽然与众不同并不都是创新,但是,创新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三、提高素养,做快乐的教师

(一)做教书匠易,当育人师难 教师要做爱别人孩子的“神”。

1.教师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教师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而不是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2.教师要有崇高的师德。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浅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有较强的向师性,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认为教师做什么都是好的,都是对的,他们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老师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常言道什么样的教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教师自私不善于帮助别人,他(她)的学生也自私,不爱做好事,甚至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正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德不高,身不正,没有教育之爱的人,不能为人师,如果教师只有才,而无德,他(她)教育出来的学生,知识越多越反动,成为社会的罪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能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别人孩子的神的德才兼备的教师,才是当今社会需要、认可的教师 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做为教师,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要重要的多,如果教师得的不是传染病,是头疼感冒或者说是外伤,不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但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就大了,如教师的意志不坚强,做事不自信,虚荣心太强,他的学生也会和老师一样做事不自信,虚荣心强。据统计报导出问题的教师多数是心理变态,或者说是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很少是师德问题,正因为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当今社会呼吁国家要重视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所谓”教师成长”实际上是讨论教师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如何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我认为首先教师教育观念要新(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教育最忌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老化),其次,教师要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教师既要是慈母,又要是严父,既要有课程智慧吃透教材,又要能灵活地运用和补充教材,甚至是超越教材,还要有管理学生的技巧,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尽量使自己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阔的相关学科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一口普通话、一副好口才、一笔好板书、一手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真正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求知的促进者。

当今社会的新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做人,就教师自身而言,不但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休养,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要只成为一个好的教书匠就满足了,而要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双重

(二)成为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除了具有基本的专业素养之外,尚需具备基本的专业人格,比如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快乐情绪。教师的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和快乐情绪与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一起构成了“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基本要素。

教师的主动精神

主动精神何以让某些教师顺利地展开职业生涯并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成功教师?一直让自己陷入被动的教师又是如何逐渐成为不受学生欢迎的学校中的“失败者”?

有些年轻教师是同年一起进入同一所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最初几个月,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但一年两年之后,这些同时进来的新教师逐渐显示出差别:有的教师会越来越受学生欢迎,而且成为其他教师心目中的好同事;有的教师则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学生讨厌的教师,而且校长和同事也因他的存在而感到不舒服。

一个年轻教师以何种姿态进入一所新学校,以何种方式展开职业生涯,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年轻教师在还没有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就不以为然地走上了讲台,待他们尝试了失败的痛苦经历之后,才发出“悔不当初”的感叹。

教师的主动精神究竟意味着什么?从在学校中遇到的成功教师以及在文本、电影中所看到的那些成功教师来看,教师的主动精神至少意味着:第一,善于创造性地执行,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和琐碎;第二,善于人生规划或生涯设计,为自己争取发展的机会;第三,像蚂蚁一样自强不息,遇到任何障碍都不断寻找新的出路。

教师的乐观心态

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的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的生活。宽容精神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这样的人不会喋喋不休地抱怨;赏识意识是对他人表达真诚的认可和尊重;激情指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要选择一种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生活方式。乐观的第一个指标是宽容。宽容的人不会对他人有太多的挑剔,也不会因他人不关注自己而一味抱怨。乐观其实很简单:停止抱怨。

乐观的第二个指标是“赏识”。不仅宽容,还能做到对他人赏识,这是一个进步。渴望赏识是人性中最可爱的弱点。

乐观的第三个指标是内心“宁静”、有“激情”、能快乐地生活。人总是喜欢和那些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人在一起。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把笑声带给别人的人,有一种能力,叫感染。喜欢把痛苦带给别人的人,也有一种能力叫传染。

怎样成为快乐的教师

快乐和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良好的教育就是让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因教育而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教师的快乐与幸福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不快乐,他的学生往往不会有好日子过。万一教师不能拥有完整的快乐与幸福,那他至少要让自己过得有希望。如果教师的生活没有了希望和梦想,教育就会发生危机。

有幸福感的人,是那些拥有创造性生活的人,是那些“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的人;所谓痛苦的人,是那些生活在种种束缚中的人。

对于教师来说,他的作品可能是曾经改变了某个学生,可能是上了一节好课,可能是发表了一篇文章或出了一本书,也可能是参与建设了一个新班级或一所新学校。所有的作品都意味着某种“改变”。很多人之所以没有自己的作品,是因为他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日常生活陷入机械的重复。为什么你无法发表一个新作品?因为你没有改变你的生活。既没有新的“阅读”,没有新的“观察”,也没有新的“做法”,当然无新作品可言。

创造的生活其实是一种“可能生活”或“理想生活”。这种人生活在自己的梦想中。梦想是自己将来要走的道路,在自己将来要抵达的地方。人过得好与不好,全靠人有没有自己的梦或理想。

具体而言,人的幸福感来自三个要素:一是有情趣;二是爱人与被人爱;三是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

(三)做个注重细节的老师

一位年轻人去应聘,来到招聘办公室门口,见墙边倒着一把扫帚,便很自然地走过去,将扫帚扶起来。这个弯腰扶起扫帚的动作,让他从数十名应聘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因为倒在地上的扫帚,正是公司老总的刻意安排。

是啊,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决定着人生或事业的成败,教育也是如此。下课铃响,一位年轻教师止住讲课,手中的半截粉笔,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在地上。上课铃响,一位慈祥的老教师推门而入,眼睛一亮,拾起地上的粉笔头,开始侃侃而谈。

对这一切,学生看得清楚明白,什么是潇洒,什么是节约,学生了然于胸。为人师者,千万要注重细节,成功的教育就是由无数个成功的细节组成的。

细节是一种风度。“他上课时,教案、投影片以及其他资料都准备得很完善,所以他的课如行云流水。课堂上,他的手机一般不会响,即使响了,他也等下课再回,而不会占用课堂时间。每次向他请教,他总是耐心解答,遇到说不清楚的问题,他说马上去查,很快就把结果告诉给你,而不会像有些老师一样不了了之。”这是一位学生日记中的一段话。他用幼小而敏感的心灵观察着这一切,包括老师拔下饮水机的插头后总是小心翼翼地放在饮水机上,而不是随手一扔,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样的老师,当然会被学生评为最有风度的老师。

言行一致的细节。批评学生不该抽烟,自己正叼着一根烟;教育学生要衣着整洁,自己向来披肩敞怀;要求学生要有素养,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自己却在教室的讲桌上睡着了;三令五申强调开会纪律,自己却在全体学生的后面与同事聊得眉飞色舞 „„身教重于言传,这种言行不一的教育怎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当我们抱怨学生缺乏耐心,不懂倾听时,我们自己又是否曾耐心地听完学生的话语?当我们抱怨学生没有风度,张口就骂,出手就打时,我们自己又是否公开体罚或谩骂过学生?当我们抱怨学生沉迷网络,不思进取时,我们能否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迷恋聊天和网络游戏? 孩子的心是一块肥沃的空地,你种下什么,就会长出什么。但是,撒播真善美的种子,并不是我们理解的所谓 “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而实在是靠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做一个注重细节的老师,你会省去许多口舌

(四)为师之道几重天

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所谓职业,就是凭之吃饭、挣工资的,而且在现在这个处处呼唤改革、倡导竞争的时代,干不好是要下岗、要落聘、要丢掉饭碗的,因此,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就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到众人追捧和崇拜时不发烧,也就是要做到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所谓事业,就是人人都想发达、有成、为之奋斗的,要达到这个目的,那就得好好干,努力干,并且要会干。因此,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就应实干加巧干,既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学生倾尽心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又能做个有心人,时刻动脑子,探索规律,发现真理,追求成功。

第三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所谓艺术,就是可以醉人而不知,可以育人而不觉。因此,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就要晓古通今,博采众长,能把最恰当的事例信手拈来,融入课堂,天衣无缝,而学生则有天上一日人间十年的感觉,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的芬芳,不再有学习之苦,不再觉背书之累。这种境界,是每个为师者都想追求到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 ”,但欲达到,却非经年积累不成。而一旦达成,享受到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的乐趣,则心中喜悦,万难形容。

思考探讨参考题目:

1、您是如何学习其他老师的好经验的?

2、班主任应当怎样宽容学生?要注意哪些问题?

3、新义务教育法对素质教育的规定有哪些?

4新义务教育法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5、你怎样看待品德与才能之间的关系?

6、自已评价一下自己的教学成长,属于哪个成长阶段,你认为现代教师教学中必备的素质有哪些?

7、如何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8、怎样成为一个快乐的新渡小学教师?

9、你对“教师”内涵理解有哪些?

10、为新渡小学学校工作提出你认为合理的工作建议1至2条。(包括建议原因、目的及相关的措施等)

2009年依法办学经验材料

依法治校,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有力的学校法制教育,是提高德育质量、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正是在这种理念支撑下,我校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新途径。我们努力做到经常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通过扎实而有效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学生的基础道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文明行为习惯得到基本养成。

2009年是 “五五”普法规划中的第三年。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校园,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普法教育,提高师生法律素质,促进学校依法治校,成为今年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面对困难、机遇与挑战,我校普法工作奋力开拓前进,圆满完成了各项法制宣传教育任务,普法形式、普法力度和普法效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我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就新渡中心小学的普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2009年初,学校召开了由校行政、校党支部、校外法制副校长、大队辅导员、级部主任等同志组成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布置一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成立了学校法制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任组长总揽全局,党支部书记具体策划领导,副校长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形成一个上下贯通齐心协力的集体。明确“以强化法制教育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确保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进一步牢固确立“德育为首”的教育指导思想,办公室、大队部、教务处,班主任、思品社会课老师等各方面,形成了法制教育的合力,通过共同探讨,统一思想,确保了法制教育的一致性。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1、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法制目标能否实现,教师的素质提高至关重要,今年的普法工作既注重教师的法制教育,提高其依法决策、管理、协调水平,又重视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提高师生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能力。通过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树立法律的权威,唤起法律的信仰,为我校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政治学习,业务培训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教师法制教育读本》,使广大教职工增强了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2009年秋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普法知识考试,全部达到优良成绩。

2、依法行政。在依法治校的环境里,使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靠权威行政,人情行政,说理行政是不够的。只有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才能走出“人治”的阴影,步入“法治”轨道。认真依照章程管理学校,坚持每月考核,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并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

3、实行校务公开。依法对教师进行聘任、考核、职称评定、评优,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向社会、家长公开招生、收费等情况,主动接受监督。

4、健全教代会制度。开展民主评议校长、书记和学校的中层干部,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评议,严格按顺序规范操作。

三、加强学生法律常识教育,在实践中增强能力

学校法制教育的落脚点是在校学生。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教于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先后组织学生观看了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制作的《认识社会、知法守法》、《预防青少年犯罪》、21集电视连续专题片《远离毒品》等音像制品组织学生观看,同时我们和派出所、关工委、团委联合在学生中开展“小手拉大手,创建文明无毒社区”的活动,组织五、六年级的学生到参观,通过图片展览和介绍知晓毒品对人体的危害,组织小白鸽“禁毒禁赌”小队到社区进行宣传,创建文明无毒社区。同时做好“扫黄打非”、“禁毒禁赌”的黑板报宣传工作,组织学生进行征文活动。学校还举办《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犯罪》、《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图片展,通过观摩、学生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学生深受教育。

5月1日我校全体师生积极响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学习交通法规系列活动。

1、组织教工学习法规内容,领会文件精神,尤其对新法规现行处罚条例进行了认真学习,从学校实际出发,研究安排了切实有效的活动。

2、周一国旗下讲话时由学校大队辅导员给全校师生发出了“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做一名文明的好市民的一封信”,号召学生做一名遵守交通法规的小卫士。

3、学校在校门口悬挂“增强法制观念,遵守交通法规”的横幅。在学校走廊里展出了一批新交规图片和交通标识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应用。

4、学校请来了交警中队的王警官和校外法制副校长陈所长给全校师生作了《自觉遵守交通信号是安全的保证》的讲课。该讲课有法律条文、有生动的案例分析,正确地引导学生在法律范围内,小学生什么事是可以做,什么事是不该做,教学生遇到危及情况该怎样保护自己,避免伤害等等,讲得生动,学生受益匪浅。

5、全校各班出了一期有关交通法规知识的黑板报,进行广泛宣传。

6、我们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到乡政府门口散发交通法规宣传材料。

四、重视和做好后进生的帮教工作,加强对行为异常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

建立学生帮教档案。学校对一些行为习惯差、行为有异常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使班主任、大队部、分管校长对全校这些行为异常的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充分掌握了帮教对象在校情况、家庭情况、社区情况以及他们的过去、现在、人际交往关系。同时在帮教过程中,通过定期分析情况,汇报讨论,耐心疏导其心理障碍,培养和提高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融合到健康向上的集体之中。

近年来,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我校师生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了,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能做到遵纪守法,没有出现违法犯罪现象。全校学生在老师和校外法制副校长的教育培养下都无违法犯罪行为,法制意识得到了加强。学生也懂得了一些法律知识,知道从小就要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小公民。他们还懂得了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利。

2010年依法办学经验材料

依法办学经验交流材料

新渡小学辖区内共有一所中心小学,四个教学点,现有教师86人(其中女教师33人),35周岁以下33人,36-50岁以下31人,51岁及以上22人。本科11人,专科35人,中师及其他40人。小中高1人,小高职称61人,小教一级23人。

新渡中心小学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500平方,施教区服务半径为6公里(夏圩、杨码和洪南三村合并的夏圩村农业人口为5000人,临河和佟洼两村合并的佟洼村农业人口为5000人,以及暂住人口和中心村),服务人口为2万人,现有学生960人。20个教学班,教师54人。在创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中,学校上下统一思想,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全面加强依法治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而实现依法治校创品牌、和谐教育结硕果的奋斗目标。

一、加强制度建设 优化教育管理

我校依法制定了《学校章程》、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项制度,学校党务、行政、工会等组织机构健全,完善了校长负责制管理制度,各组织机构职责明确,运转正常,依法发挥作用。由于我们坚持依法治校,优化教育管理,几年来硕果累累,2006年学校荣获了“全国50所农村留守孩子示范家长学校”、2007年10月被评为“江苏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市级绿色学校、市级合格成人中心校、市级德育先进校、市级课改先进校、市级优秀家长学校等多项荣誉。

二、办学活动依法规范 民主管理落到实处

近年来,我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近、长期发展规划,依法组织实施办学活动,阳光行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制定了“为了孩子成人,为了孩子成功,为了孩子成才”的办学目标,采取了“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体艺强校、质量立校”的办学举措,每学期都有务实齐全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开发第二课堂,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成绩显著。我校定期举办新渡中心小学学生运动会、艺术节,同时积极参加区中小学生艺术节,多次获区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呐喊 中国》、《隐形的翅膀》、《送给你》、《舞动奥运》、《你们好》等参赛节目获一等奖,孙红花、郑国喜、刘苏、郑二健同志被授予优秀指导老师称号。象棋是我校的特色项目,在区近几年“韩信杯”青少年象棋比赛中一直名列前几名。

我校坚持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安全工作到位,校风严、学风正、师德高、质量优。近三年来,丁忠、张向阳、孙宁等同志分别受到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新渡乡党委政府表彰,学校先后荣获 “市课改先进校”、“市优秀家长学校”、“市先进学校”、“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称号。同时,学校依法建立教育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两会”正常运转。坚持校务公开,阳光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了学校、家庭、社区联系网络,促进了和谐教育的健康发展。2008年获区先进集体和区优秀家长学校,2008年荣获市“先进教工之家”称号。

三、坚持依法办学 保障师生权益

教师是办学的根本力量。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队伍建设作了整体规划,确定了市、区后备骨干人选,建立了骨干教师人才库,组建了学校“骨干教师成长手册”。我们积极为教师搭建业务学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如外出比赛,承担课题研究,上各类研讨公开课,到名校学习观摩,担任学校的中层领导等,促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近三年,有二十多位教师在市、区各类优案、优文、优课评比和技能大赛中获奖。我们依法维护学生的各种合法权益,加强德育工作,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按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坚持人文管理,面向全体,关爱学困生,关注留守儿童,2007年,孙宁同志被评为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四、健全工作机制 搞好法制教育

我校为加强法制教育,特聘请乡派出所所长任校法制副校长,席红专为分管校长,安全处具体落实,做到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制定了法制教育规划,落实了普法责任制,把法制教育列为学校的日常工作,上好法制课,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师生法律意识增强,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三年来师生中无一例违法案件发生。

上一篇:李嘉诚如何从失败教训中发现财富下一篇:电动观光车使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