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贵州山区教育

2024-05-18

浅谈贵州山区教育(精选6篇)

浅谈贵州山区教育 第1篇

浅谈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思考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黄勇

论文关键词:山区型;生态农业;生态经济

论文摘要:贵州具有发展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综合条件。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应重点实施农田生态工程、林果生态工程、养殖生态工程、生态能源建设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做好管理、资金、技术、营销、生态治理机制、利益机制等方面的保障。

1基本思路

贵州山地面积大,山地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覆盖度大,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且农业劳动力充裕、劳动力成本低廉,适于发展山区型立体生态农业。全省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已进行了几年,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利用率低,农产品加工层次低,农业整体效益还较低;资金、人才、技术紧缺,严重制约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市场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利益关系亟待调整等问题。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应按照生态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中心,以企业公司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名牌产品为重点,最大限度地转化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再生资源,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努力实现生产布局合理、经济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健全、运行机制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经济体系。

2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

2.1农田生态工程

即按照推广农田优化模式,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积极调整结构,稳定粮田面积,强化用养轮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增加物质投入,努力提高单产,扩大复种面积,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保持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具体来看,其一,调整作物布局。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形成作物种植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在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和城镇郊区适当调减粮食面积,增加蔬菜、瓜果生产面积;逐步将不宜种粮或经济作物的土地,退耕还林、还牧、还渔,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坚决停止耕作。其二,调整作物结构。在稳定粮产前提下,扩大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改变单

一、僵化的种植模式,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提高经济作物和饲料粮面积在种植业面积中的比重,使种植业与养殖业、加工业衔接配套,协调发展。其三,调整品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种植业作物单产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农田生态工程的重点是实施中低产田土改良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2.2林果生态工程

这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工程,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长期利益与近期利益的结合。实施林果生态工程,其一要完善山林承包责任制,加强技术服务,提高林农

生产积极性。其二要调整林业布局,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发展以集体林场为主的商品林生产基地。其三是在林果生态系统中,除抓好林果的品种改良和标准化栽培外,还要搞好畜禽养殖配套,形成林果立体种养生态系统,以增加效益,改善环境,提高品质。林果生态工程的重点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四大建设项目。

2.3养殖生态工程

养殖生态工程就是要突破原有的单一养殖传统模式,将畜、禽、渔等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物种搭配,连接种植业,配套沼气,巧用食物链,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并且,通过调整优化草山草坡草场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创立名牌,经过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经转变,逐步建设区域性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根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副则副、宜工则工”的原则,适合山区型养殖生态工程的发展模式主要有“种养加”、“共生型”、“立体型”、“庭院型”、“节能型”、“微生物再生模式”等几种类型。

2.4生态能源建设工程

在农村能源建设中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节约与开发并重”的方针,解决农村能源短缺,促进和保护生态平衡,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是一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的建设工程。在贵州山区,生态能源建设工程主要是普及沼气池。应以点带面的形式,以沼气为纽带,与种养相结合,抓规模化推广与抓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相结合,工程技术实施与组织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多种模式,推广扩大示范成果,寓生态环境建设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之中,推动山区农村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另外,科学利用秸秆,也是山区型生态能源利用的有效方式。

2.5环境生态工程

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优势,大力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特色。在山区,重点实施四大环境生态建设项目。一是城市生态形象塑造工程。运用现代园艺技术对城镇进行规划实施,重点突出“特色”与“园林”,绿化率达到人居环境指标,改变脏、乱、差现象,对街道、楼群院落、屋顶、墙面等城市绿化体系进行生态建设。二是生态家园建设工程。每个县重点抓好几个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每个乡镇分别抓好一个村的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村要实现农田林网化、水渠洁净化、村庄花园化、庭院立体化的目标。三是生态走廊建设工程。发展带状生态经济,沿主要公路、主要河流建设生态经济走廊。四是生态观光农业工程。广泛利用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现代科学为支撑,金融资本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合一的区域,在实现高科技、高效益、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经营活动的同时,达到美化景观,保护环境,提供观光旅游。

3保障措施

3.1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

成立生态农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制定实施详规,办好试点,强化目标责任制,全面促进生态农业建设。

3.2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一是山区农业县应立足优势,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农业县、农业综合开发县,争取专项资金、技术支持及政策保证。二是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形成投入合力。三是大力开展非耕地拍卖和招商引资,集中拍卖资金投入生态农业建设。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引进、联营、集资入股、盘活存量资产等多种途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3.3建立技术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即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培训体系、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服务体系,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关键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生态农业建设的专门人才,形成一批懂得贸易知识、市场经济和科技知识的干部职工队伍。

3.4建立高效有序的营销网络

建立畅通的信息发布体系,通过抓营销、造舆论、做广告等方式,将农副产品推向全国,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3.5形成生态治理机制

其一,明确生态环境治理目标,进一步建立和规范管理森林、湿地、农田和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区,严格执法,依法治山治林、治水治田,形成有利于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行为规范、经营约束、成果保护机制。其二,建立制度,防治土壤和水源污染,保护森林资源和草场、渔业生态,关停、禁办和严禁引进严重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其三,严格农副加工产品的清洁管理,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进出口、农产品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安全。

3.6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

建立以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等为主要形式的合理的利益机制,切实维护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董岚.生态产业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2] 冯伟,甄真.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推进贵州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1).[3] 王冰,陆旭蕾.生态农业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J].现代农业科技,2007(9).转

浅谈贵州山区教育 第2篇

摘要:本文结合几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公路改建工程排水设计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改建工程 边沟 优化设计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公路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但新建了几条高等级公路及高速公路,而且还对原有的国省道及县乡公路进行了大力改造,从实施3000公里改造以来,累计改造(建)里程达到13000多公里。使得贵州的公路面貌大大改观。

1、目前公路改建设计现状

在公路改建设计过程中,由于资金紧张,公路从设计到开工周期短,设计任务较重,设计经费较少,公路设计深度较浅。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公路改造施工经验,对山区公路改造工程边沟设计谈几点看法。

公路改建设计中,大多依据原有公路状况和地形条件,充分考虑交通保畅和尽量利用原公路作为改建后的路基,尽量节省工程投资为原则进行设计。

目前公路改造工程的边沟设计大多只考虑了横断面的情况,对挖方路基地段填筑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路基地段均设置加固边沟,而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很多没有设置边沟。设计没有结合路基平面线型、纵断面情况及自然条件,使得需要设置边沟的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地段没有设置,部分满足上述条件但边沟作用不大的地段却设置了边沟,因此造成了边沟设置不合理,路基排水系统不完善。

2、贵州公路的特点

贵州共现有各种公路3万多公里,其中等外公路占总里程的60%。近几年改建的公路大多是50~70年代修建的,公路等级低,多为泥级碎石路面,边沟多为土边沟,未经任何加固处理,抗灾能力弱,遇雨季水毁特别严重。

根据路线经过地形地貌及所处的位置,公路的路线分为沿溪线、山腰线、越岭线和山脊线,各种路线在贵州公路中均有分布。由于贵州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腰线及越岭线大约占总里程70%。

路基横断面形式上有填方路堤、半挖半填路基和挖方路堑。在山区公路路基中尤其以半挖半填路基和挖方路堑形式居多,特别对于50~70年代修建的公路,路堤形式很少。

3、边沟优化设计原则

由于公路改建工程投资资金紧张,公路改建工程不可能向高等级公路那样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但是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在保证满足公路路基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资金。

根据公路改建设计时除少量需要改线或拓宽路基外,大多在原公路路基上砌筑护肩形成新的路基。改线和拓宽路基形成新的堑坡或堤坡,砌筑护肩形成新的路堤。边沟的优化设计在排水系统设计完成后进行,先检查满足路基挖方地段和填筑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是否均按要求设置了边沟,然后结合路线纵断面及地形、地质条件对边沟优化设计。

(1)、堑坡坡脚边沟应连续设置:由于改线及拓宽路基形成的堑坡一侧及填方高度小于边沟深度地段已经设计了边沟。优化设计只需在填筑高度大于边沟深度地段根据纵断面图和地形图决定是否增设边沟(C横断面右侧)。

(2)、连续堤坡一侧不设边沟:由于最初设计时填方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地段均设置边沟,并没有考虑地形及纵坡的实际情况,优化时取消连续堤坡一侧边沟,根据路基外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土质边沟或降低路基外土体(B断面左侧)。

(3)、越岭垭口路堑边沟优化:山区公路越岭垭口路堑一般较短,多数小于50米。越岭垭口靠连续堤坡侧边沟可根据路堑的长度、路线纵坡及地层情况决定是否设置浆砌片石边沟。对于长度短(小于30米)、纵坡小、边坡矮且处于平曲线外侧地段可不设置加固边沟,只需开挖土质边沟就能满足要求。而长度大于30米的路堑则需要设置加固边沟。

4、工程实例

笔者自来参与了S212线K61+000至K82+000段、S212线K0+000至K33+000段、X039线K0+000至K23+000段的公路改造施工过程。并根据优化原则对上述项目的排水系统进行了优化,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为业主节省了投资,并且排水系统更加完善。

S212线K61+000至K82+000段改建工程起于毕节地区赫章县与六盘水市水城县交界处,迄于赫章县寒婆岭,全长21公里,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路基宽度8.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原设计矩形边沟16218米,优化设计后实际施工矩形边沟19312米,堑坡侧边沟连续设置,增设部分排水沟及开挖部分土质边沟,增加投资24万元。

S212线K0+000至K33+000段起于毕节地区赫章县与云南省镇雄县交界处,讫于赫章县六曲镇,全长33公里,为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路基宽度7.0米,沥青表面处治路面。原设计矩形边沟49385米,优化设计后实际施工矩形边沟43530米,堑坡侧边沟连续设置,增设部分排水沟及开挖部分土质边沟,节省投资20余万元。

X039线K0+000至K23+000段起于毕节地区纳雍县县城,讫于纳雍县张家湾镇,全长23公里,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路基宽度7.5米,沥青表面处治路面。原设计矩形边沟共17721米,由于该路段投资有限,优化时石质堑坡路段不设加固边沟,优化设计后实际施工边沟16815米,节省投资5万元。如按上述原则优化后边沟长度不低于23000米,将增加投资35万元。

上述项目建成以来,运营状态良好,排水系统满足要求。

5、结论

(1)、山区公路堑坡长度约等于公路里程,原设计加固边沟长度小于公路里程的,优化设计后将增加投资才能使堑坡侧边沟连续;相反原设计加固边沟长度大于公路里程的,优化设计后将节育投资。

(2)、堑坡侧边沟设置不连续的情况下,应结合地形地质情况对未设加固边沟地段进行处理,才能满足排水要求。

(3)、优化设计时必须严格结合纵断面及实际地形进行,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堤坡侧取消加固边沟后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保证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节省投资。

浅谈蚯蚓在贵州山区的养殖 第3篇

1 蚯蚓的品种

我国现有150种蚯蚓。目前养殖的主要有中国红蚓、威廉环毛蚓 (青蚓) 等。威廉环毛蚓体长10~25 cm, 成年体重可达5.2 g;中国红蚓体色为紫红色、尾部浅黄色, 体长8~15 cm, 成年体重约0.5 g。

2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喜阴暗, 白天穴居于泥穴中, 晚上出来活动;喜潮湿;喜安静;喜温暖, 最适生长温度20℃;喜甜味和酸味;喜同穴同居。怕光、怕震动、怕浸泡等。

3 影响蚯蚓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

蚯蚓是雌雄同体, 但需异体受精。影响蚯蚓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温度, 当温度低于5℃或高于30℃时, 都会影响蚯蚓的生长繁殖, 故其生长温度要求为20~27℃;二是氧气, 蚯蚓是好气性动物, 靠皮肤呼吸, 故要求生长环境通风透气良好;三是饵料的pH值, 蚯蚓饵料的pH值要求在6.0~8.0, 最适pH值为7.0;四是水分, 蚯蚓喜欢生长在温暖、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湿度要求为65%~75%。

4 贵州山区如何养殖蚯蚓

贵州山区自然条件差, 山高地贫, 气候湿润, 年平均气温14.5℃, 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之说, 比较适合蚯蚓生长。在贵州山区养殖蚯蚓比较方便, 当地的土地中就有很好的红蚓品种, 无需到外地引种。

4.1 养殖场地选择

一般选择阴暗、潮湿、黄泥较少的地块。

4.2 蚯蚓饵料的制作

蚯蚓属杂食类动物, 饲料来源广, 常用的有畜禽粪便、稻草、秸秆等。将猪粪、牛粪和鸡粪按3∶6∶1混合, 加水调制到水分占60%~70%, 拌匀 (可加碎稻草、秸秆等一起搅拌均匀) , 备用;也可用单一的畜禽粪便按同样的方法制作饵料。

4.3 引种

将选好的地块, 按长3.0 m、宽2.0 m、深0.3 m的规格 (坑的大小不是固定的) 挖好养殖坑, 不同坑的间隔为0.3 m;再把准备好的饵料均匀地松松地铺在坑里, 饵料厚度控制在0.2~0.3 m;有条件的铺好后可用塑料膜覆盖。也可以不挖养殖坑, 直接将饵料铺于土上, 铺成便于管理的养殖区域。

4.4 饲养管理

铺好饵料后, 每隔3 d观察1次;如遇雨天, 需认真及时观察, 若发现饵料比较湿且能看到水, 需及时采取排水措施, 排出多余的水, 以免蚯蚓被淹死。引种后26~30 d, 注意观察饵料表面的变化, 当看到饵料表面被许多小颗粒状物质 (蚯蚓排泄的粪便) 覆盖且覆盖度占养殖坑的2/3, 说明饵料已经被蚯蚓消耗光, 应添加饵料。添加饵料前, 先用薄木板或专用刮板将覆盖在饵料表面的蚯蚓粪便刮掉, 饵料添加厚度应控制在5~10 cm。

4.5 蚯蚓采收

饲养40~45 d, 即可采收蚯蚓。采收时, 用木 (铁) 耙等工具耙松饵料, 露出蚯蚓后用竹筷进行采收。需注意的是, 采收时长度在10 cm以下的不收, 10 cm以上的也只采收80%。收完后, 用竹扫帚把饵料扫平整, 再添加1次饵料。一个长3.0 m、宽2.0 m、深0.3m的养殖坑, 1次可收鲜蚯蚓2.5~3.5 kg, 每千克鲜蚯蚓售价10元, 较种玉米收益高, 而且节省人力。

5 小结

浅谈贵州山区教育 第4篇

摘要:从“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产生之日开始,关于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安全问题等新闻报道就接连不断,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是至关重要且影响深远的。因此,研究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贵州山区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研究思路逐步深入。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留守家庭教育主要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并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可行性改善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隔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32-01

家庭教育的内涵较为复杂,兼有显性与隐性两方面。通过文献参考,本次研究将家庭教育分为文化知识学习、习惯品质教导、社会化教导和情感交流与支持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问题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势必会造成家庭教育主体的缺失,从而造成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产生家庭教育问题。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对31户留守家庭的进行详尽的了解和分析,发现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育主体的经济地位与文化水平影响教育方式。经济地位的影响在隔代教育家庭中十分显著。隔代教育的家庭经济状况通常较差,祖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维持家庭经济生活上,努力做到让孩子吃饱穿暖,难以兼顾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情感等方面。同时,教育主体的文化水平也会影响家庭教育方式。该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留守儿童的妈妈很多都是没有上过学,在隔代教育中,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也都偏低。对留守儿童来讲,家长在学习方面几乎无法给予他们任何帮助,但是有74.5%的留守儿童调查对象是需要家长进行学业辅导的。文化水平低也会导致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正确,有65%的留守儿童调查对象表示,当犯错之后,家长通常会进行打骂。

(二)习惯品质、社会化等重要方面的家庭教育严重欠缺。在调研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不讲卫生、人际关系较差等问题。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需要在忙于繁重农活的情况下照顾多个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祖辈更是存在身体状况较差、力不从心的情况,对留守儿童的习惯品质、社会化等方面的教育关注不够。以人际关系为例,有将近半数的留守儿童调查对象对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不满意,而在所有的留守儿童调查对象中,仅有6.45%的留守儿童表示家长会经常在就人际沟通能力方面进行指导。

(三)家庭教育缺乏情感与精神方面的关注。家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予成员情感方面的支持,这种支持是由亲密感带来的,它对于个体人格与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外出打工,距离上的疏远必定会影响亲子间的情感关系,他们通常重视物质上的给予而忽视孩子情感上的需要。而祖辈通常农活忙、身体差,而且与孙代之间的代沟也成为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的障碍。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超过90%的调查对象表示几乎不会跟家长诉说自己的心事。缺少亲情的抚慰与关怀,长期将心事压抑于心中会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产生多种不良影响,比如:性格内向、孤僻自闭,自卑,逆反等等。笔者总结了近些年来关于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媒体报道,发现孤僻自闭、自卑逆反是这些儿童的共同特点,关于这些不良性格的形成,家庭教育缺少情感支持和精神方面的关怀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重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体系的策略

随着中国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必然趋势,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将会长期存在。构建一个良好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体系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这需要来自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一)家庭方面。

第一、完成父母的角色定位。父母扮演的角色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即使父母不在身边,父母双方也要明确自己要对孩子进行必要影响。电话沟通必不可少,父母还可以通过在孩子或者生日期间购买礼物等多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礼物的选择要注意有陪伴性,比如玩偶可以陪伴留守儿童睡觉,儿童也可以向玩偶诉说自己的心里话。父母还应定期与孩子的监护人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或者思想动向。

第二、监护人的正确选择。儿童的学习具有模仿性,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举足轻重,因此,选择一个合理的监护人非常重要,需要考虑年龄、身体状态、文化水平、品行等等因素。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部分是祖辈,亲情关联让父母将孩子交给祖辈最为放心,但是祖辈身体差、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应该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第三、注重家庭教育方法与全面性。监护人应学习科学地家庭教育方法,不能简单行事,以打骂为管教方式,也不能过分溺爱,放任自流。监护人可以相互交流有效的教育经验,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二)学校方面。

第一、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鉴于目前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心理以及精神层面关注较少的情况,学校应该承担起一部分责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活动室,给全体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单独进行心理疏导。

第二、组建留守儿童朋辈支持小组。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在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共同的烦恼和困惑,相同的经历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相容和共鸣。在小组活动中,分享快乐,分担烦恼,共同的活动可以使他们产生对于集体的归属管,削减孤独,感受来自同伴的慰藉与支持。同时,教师对小组活动有计划的指导和干预,也能帮助留守儿童有效的成长、改变。

参考文献:

[1]谢妮,申健强,陈华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叶敬忠.留守的童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孙俊三等.家庭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

[5]段成容,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

[6]周宗奎,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浅谈贫困山区儿童教育问题 第5篇

科目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专业_________劳动与社会保障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11-1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李波_________________学号1108090109

2014年5月25日

浅谈贫困山区儿童教育问题

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良好的教育能提高孩子的素质与道德水平,最终造福于社会,兴旺于国家。无论是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国家需要他们,社会需要他们,父母需要他们。在发达国家中,很早已经实行义务教育,教育是由政府买单,家庭是不需要出钱,所以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使国家更加高速的发展,技术更加快速的翻新。我们国家也一样,也实行义务教育,让广大孩子享受福利,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拥有更加创新的思想,培养更多创新的人才。但是,我国的教育也有一定问题,特别山区儿童教育,问题十分严重。与城市孩子教育相比,他们有着十分大的差距。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差距呢?山区儿童教育的现状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这些问题是十分有待解决的。

一、山区儿童教育现状

(一)山区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

有人可能认为,儿童的教育与父母的关爱没有关系。很明显,这种说法是明显错误。如果孩子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教育,指导,与纠错。孩子的教育是十分有问题的,这会让孩子降低其学习效率,同时不能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没有人会提醒其学习的重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山区儿童中,有些是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在身旁,有些又是隔代照顾,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势必不能使孩子好好的学习,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的家庭环境。那是什么造成农村儿童这种状况呢。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经济落后,单靠农业收入,是不能满足现在的生活。与之相比,城市的工资要远远高于农村,城市也需求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导致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外出到城市打工,增加自己的收入,为孩子挣取学费,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然而,正因为这样才导致了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孩子缺乏父母关爱,这样对孩子的学习教育是十分不利的。同时,这样也产生了,爷爷奶奶带孩子的情况,虽然这样让孩子在家有了依靠,但是爷爷奶奶承担的作用也只会每天负责为他们做饭,洗衣的作用,而没有更多的实质性作用,所以山区儿童广泛缺乏父母的关爱。

(二)山区儿童教育设施比较落后

对于这一点,我们能从电视中都有十分直观的感受。与城镇孩子的教育相比,农村的教育设施实在是太差。首先,从教学楼方面,在山区很难有专门的教学用楼,大多是希望工程,非营利组织所提供资金所建造的,政府在教学楼方面的投入是很少的。然后山区儿童的课桌,黑板,住宿这些都是十分简陋的,没有专门的操场,操场也只是一个简陋的土地,类似于照明之类的必备器具,有些山区都没有,依然用着蜡烛进行日常学习,条件十分的艰苦。所以对于山区儿童教育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不足。

(三)山区儿童教育师资不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老师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人,所以有老师,儿童才能接受到教育。对于城市的儿童来说,不会出现上课没有老师教课的情况,而且没门课都会由不同的专门的老师为他们上课。然而,对于山区的儿童来说,师资是十分缺乏,山区,有时候会出现一个老师教所有学生的课,而且老师的年龄也都偏老。这样,对于渴求学习的山区儿童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然而这也是很无奈的。这样也会导致孩子学习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同时也很难扩大孩子们的眼界,教师素质的过低,也很难让孩子接受到好的教育,山区儿童缺乏师资,老师素质低能力不足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十分迫切的。

(四)山区儿童书籍缺乏

山区儿童学习用书,很难像城市的儿童那样,做到每人一本书。山区儿童用书状况大多是外界捐赠,借用他人的情况。儿童的家庭大多不能支付其书本费用,虽然已经实行义务教育,但是山区的有些地方并没有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他们的一本书通常要多个人使用,用完之后也会传递到下一届的孩子手中,可见有些山区书籍的缺乏程度。另外,对于图书馆,山区儿童也没有,他们很难涉猎到其他方面的知识,他们的知识面也只能局限在山区的知识,局限在书本的知识,这样对他们的教育和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五)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儿童学习

山区的人普遍接受教育比较少,素质比较低,有些山区的青年或者父母沉迷于赌博,酗酒之类的,给孩子一个十分不好的学习环境,影响孩子的学习,创造了一个十分差的学习氛围,就导致了孩子们不能好好学习,更有甚着让孩子也走向他们的路,这样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一个不良的社会环境,可能酿成儿童的悲剧,往往这些情况又在山区出现了普遍性。

二、山区儿童教育的解决方法

(一)国家加强对贫困山区儿童的基础设施建设

贫困山区儿童的教学设施普遍的设施不完善,没有专门的教学楼,操场,基本的学习条件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山区贫穷,没有资金用于教育建设,提供这些建设的大多又是慈善机构或者一些非营利组织,政府在这方面的资金十分不足,对贫困山区儿童的教育问题重视十分不够,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山区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应该把教育问题纳入到工作考评当中,另外,国家应该对山区儿童更多的关爱,给予山区儿童教育专项资金的补足,投入到山区儿童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上,这样将有利于满足山区儿童的基本教育设施要求。

(二)重视师资的引进

贫困山区因为其低工资,环境差,教学条件艰苦,导致老师不愿意到山区当老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完善贫困山区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基础,让老师享受到山区和城市一样的教学环境。就如前面所说的,需要政府出面,建立良好的校园,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也能够吸引老师的到来。其次,提高山区老师的工资待遇,与城市相比,山区的工资待遇与城市相比相差太大,即便是城市与山区待遇相同,老师也不愿意到山区当老师。原因在于山区本身的环境与条件与城市相比就相差太大,所以老师不愿意到山区。所以除了提高工资这一点上,应该对到山区的老师进行额外的补足,例如,可以对到山区支教的老师给予考公务员加分,对老师进行表彰等一系列其他措施,鼓励城市中的老师到山区中来,为贫困山区的儿童教学。所以,在师资引进方面,也需要政府进行倡导,制定专门的奖励制度,来为到山区的老师进行奖励,使他们能在山区中留下来。

(三)加强义务教育的宣传力度

贫困山区的儿童很多因为家里贫困,资金缺乏,上不了学。然而,现在义务教育,上学是免费的,所以要对山区儿童实行教育免费,政府一定要把国家义务教育补足的资金落实到贫困山区的学校当中。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山区儿童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山区儿童的社会环境建设,也是山区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山区风气的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和惩治力度。例如,山区有赌博,打架事件经常发生,当地的政府或者村支书,应该严厉进行打击,防止这种风气的蔓延,同时也要加大对良好风气建设的宣传,让整个地区有一个良好的风气。然后,对于家庭来说,如果家里面有伤害小孩事情的发生,也应该严格处理,保证小孩的权益,让他们安全的学习,从小环境到大环境都保证山区儿童的学习条件。

三、重视贫困山区儿童教育的意义

贫困山区儿童与城镇儿童一样,拥有享受教育的条件。加强对贫困山区儿童教育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山区儿童的知识,技能,文化,素质水平,不仅能够为山区建设贡献出一片力量,更好的建设山区。同时,也能够体现公平公正,让所有儿童都能享受到相同教育,一同为社会作出贡献。加强对贫困山区儿童教育的教育关注,也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更快更好的使山区走向进步,更快更好的发展,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科教才能兴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贫困山区儿童的教育同样十分重要,我们有义务让贫困山区的儿童享受到与我们一样的教育,然教育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奢侈品。

参考文献

1.毕宪慧.鲁西地区农村教师数量不足 师资短缺盼解决[N].中国教育报,2011年6月23日第2版.2.沙宁平, 祁正林.宁南山区部分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给贵州贫困山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第6篇

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等这封信寄到你们那时,你们就会认识我。我生活在山西省一个美丽而繁华的县城里。我叫王焕新,是个活泼,可爱,热情,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11岁女孩。

我的家乡风景如画,天空湛蓝深远,河水清澈见底,树木郁郁葱葱。山美,水秀,人更俊。如果你们能来到我的家乡,我会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荀子公园,带你们到一片金黄的黄花岭,红如火焰的红叶岭去参观游玩。我会随时欢迎你们的到来。

我曾经去过你们的家乡,十分贫穷。你们因交不起书费,只好背着沉重的箩筐去卖菜。而作为同龄人的我呢?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在生活上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更不要说自己去背筐买菜赚钱了。看到你们生活艰苦,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

刚开学不久,我们班就举行了和远方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同学们都准备捐铅笔,橡皮,书本,铅笔刀虽然这些物品对你们来说是杯水车薪,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祝你们

上一篇:中国的增长与发展下一篇:养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