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

2024-06-24

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精选6篇)

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 第1篇

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非标准答案)

一、材料 1:

1944年正值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

下正在进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写《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

刻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建立起大顺朝但旋即失败的历史教训,从3月19日起,这篇长史在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仅

隔 20天,毛泽东就在《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指出:“我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

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

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1月21日,毛泽东复信郭沫若:“你 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他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

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摘编自《《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 2:

1949年 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北坡前往北平(北京)。临行前,他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进京‘赶考’嘛。”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摘编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8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材料 3: 2013年 7月11日至 12日,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摘自《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1)1949年春,为什么毛泽东吧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5分)

(2)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5分)(3)两做一学的重大意义?

(1)

第一,“赶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和“建设”的重大任务。

第二,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尚未完成。比如,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还没有推行;官僚资本主义还存在;全国性的各级人民政权还没有建立等。

第三,中国共产党将成为全国性执政党,面临执政的重大任务。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地方性政党转变为全国性政党,如何执政对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第四,全国性政权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将面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近代以来,先进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结果大多以失败宣告结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性政党建立以后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2)第一,这说明我们党在执政 60多年、现代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情况下,面临新的世情、党情和国情,迫切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第二,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发扬西柏坡精神,始终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下,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3)答: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一)“两学一做”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延展深化。

(二)“两学一做”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三)“两学一做”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的重要抓手。

(四)“两学一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大部署。

二、伟大长征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①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③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青年一代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自由发挥)参考:

长征精神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就业、考研、交往、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生活能力问题„„这种压力随着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大,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益凸现。很多大学生在这些压力中逐渐地退缩,甚至走入了迷途,出现了许多的悲剧。今天的我们再也不会面临长征那个时候的物质生活的困苦,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庆幸的,然而,我们却要每时每刻地面临社会环境带来的发展困惑,生存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惑和生活方式带来的选择困惑,这一点,又是我们的前辈们没有遇到的。其实,生活和长征一样,并不轻松,但我们如果能像长征中的勇士一样,信念坚定,乐观向上,那么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克服,再难的险阻我们都能跨越。精神的追求、价值的选择、信念的确立,成了现在的我们自身发展的核心问题。对任何时代的年轻人来说,精神上的满足永远是一个人的目标,信念的力量永远是一个人的根本力量。而在这个问题上,“长征”二字所诠释出的,恰恰是精神与价值上的永恒。

长征精神是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力量。

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没有一点精神是做不成的。长征完成的是史无前例的壮举,最大程度上显示了精神的巨大力量。而当今的大学生,要做的事情很太多:就社会责任,于国家民族,要在这一代人手中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政治、物质、精神文明;就个体发展,于自我生存,要安身立命,构建起自己的物质支撑、自我精神支撑和社会支撑。面临物质化、多元意识、巨大挑战、全方位压力,面对今天一些青年的“啃老”“闲散”“惰性”等生活状态,长征路上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力图胜利的精神力量是一剂强效的清醒针。

长征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创新胆略。

毛泽东在长征部队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胆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改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中国革命终于转危为安,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创新精神自然是非常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21世纪是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当代大学生承担着未来建设者的重任,那么就更应该注重锻炼自己。实际上当今的大学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活动和创新竞赛,也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这正说明了大学对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视。当代大学生应该珍惜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这种良好的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我们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长征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走完长征路的,单靠一个人的力量也不可能在现在的成功之路上走出成果。团结协作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长征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凯歌。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对大学生而言,团队精神都是成长的必需,也是个体社会性生存发展的必要品格。信念是团队的内在基础,规则是团队的无形骨架,正确认知自我是团队的必备条件,接纳与包容是团队内部联系的土壤,和谐的情感是团队的凝合剂。这一切都是今天的我们生存发展必须完成 的任务。细读“长征”,我们将能够深切领悟到其中团队精神的力量。我们大学生相处必须注重团结,一项课题没有组员间的团结肯定不能完成;一个活动,没有同学间的相互配合也无法开展;进入工作岗位,分工更加精细,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友爱,优势互补,互相帮助,向着共同目标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不断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

长征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怀。

新时期的大学生,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长征精神,就要在毕业后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始自己的新的人生征程,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新时期清华人发扬长征精神,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突出体现。

长征所展示的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的创新精神等等,实在是留给当代大学生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当然,长征所蕴涵的精神宝藏绝不仅仅是上述三个方面,我们身上历史地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责任,挖掘这一宝藏,我们任重道远。

三、材料1

1949年10月1日。

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气泡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想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摘编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2

2009年10月1日

上午10时整,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晚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

天安门城楼红墙正中悬挂着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巨幅彩色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纪念碑两侧超宽电子屏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格外醒目。广场东西两侧,56根绘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图案的民族团结柱,象征着56个民族共同擎起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基业。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摘编自200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1)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参考答案:

(1)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的失败,表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就让位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其前途是社会主义)为目的的新民主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孙中山的努力终于有了果实。(2)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第一,结束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蒙受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强林。第二,结束了本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第三,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夷不断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第四,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开始树立起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1)答:①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孙中山带领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②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此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此时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所以说,“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2)

答: ①1949年10月1日—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此时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成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真正主人,为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奠定了制度基础。

②1956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主要任务应该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遗憾的是,在实践活动中有一些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在20多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也取得了建设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为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基础。③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主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进一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为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前提。所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材料 1:1841年 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

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

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 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

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 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

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692页。

材料 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

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

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 630页。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 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 2和材料 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

响。

(1)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

罪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

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 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

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

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

穷落后的根源

(1)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历史

革命是最好的营养液?

革命历史是全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战火硝烟、风雨洗礼,一次次绝望中的奋起,一场场鏖斗中的挺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艰苦朴素、敢于胜利的优良品格。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把马克思主义真理播撒中华大地,无数党员先锋和革命战士为之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甚至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把革命历史当“营养剂”,要在学习党的历史中牢记党的使命。接过先辈们的“接

力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砥砺前行,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迎接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使命面前,要不负重托,勇于担责。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把革命历史当“营养剂”,要善于把握执政规律,汲取执政智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摸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领导干部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领导素养、提高执政能力和提高精神境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以贯之,更好地执政为民。

把革命历史当“营养剂”,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自上而下全面展开,瞻仰党的革命历史,学习优秀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树立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看家宝”。重温党的历史,做到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高度统一,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把它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们顺利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2)结合中共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说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的意义。

1.延安精神的最显著特征是艰苦奋斗.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疑是直接由我党我

军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发展而来 的革命圣地延安,是红军长征结束后的立脚点和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的中心指挥部.在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里,党中央,毛泽东在延安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

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中,经历了难以列数的艰难困苦和自我牺牲.2.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三大战役和七届二中全会都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

运的大事件,在西柏坡这个农村指挥所里,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吹响了彻底埋葬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号角,这就是历史事实;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革命形势急剧高涨,群情振奋,胜利在望,这就是革命精神产生的客观物质条件。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正是在如火如茶的革命高潮中,产生了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等多种革命精神,但这些革命精神的精髓只能是实事求是,是实事求是在不同方面的表现。西柏坡精神是在战略决战的殊死搏斗中产生的,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夜产生的,是党中央在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西柏坡精神有大决战硝烟的洗礼,有迎接胜利喜悦的撞击,有摧毁旧政权、建设新政权的各种困难的挑战,有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经验的升华。这一历史阶段虽然短暂,但由于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历史上最生动、最活跃、最威武雄壮的一幕。

3.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 的共产主义信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井冈山道路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与井冈山道路连在一起的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精辟地、科学地把它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已经成为历史,井冈山精神则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穿越时空,永放光芒。

朱德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既是指其开辟新的中国革命道路的首创性,也是指其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原创性。

井冈山精神的原创意义在于,它是对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井冈山精神并不游离于民族精神之外,而是在民族精神传承中的伟大创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彻底的爱国主义者。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亡国灭种的危险,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救亡图存,演出了一幕幕爱国主义的壮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不但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重任,而且努力探索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道路。正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成功道路,建立了新中国,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并把中国引上了通过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可以说,正是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精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先进的政治力量;正是井冈山精神把爱国主义的传统从民族图存的境界升华到了民族自立、自新、自强的全新高度,从而突显出它的原创意义。

六、材料 1

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

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

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

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

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

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

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1935年,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

时候,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2年 12月12日)、《方志敏文集》

材料 2

2012年 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十九世纪末列强割占领土、设立租借地、划定势力范围示意图前,在鸦片战争期

间虎门的大炮前,在反映辛亥革民的文物和照片前,在《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前,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等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文物和照片前,在李大钊狱中亲笔自述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前,在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照片前,习近平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仔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在参

观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

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1)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向新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将最终实现。

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 第2篇

材料1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请回答:

(1)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阐述及其重要性。

(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

2.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集中全党智慧,深刻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各项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思想、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论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中国不能有,„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

(1)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而必然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1952年前后,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当作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是不符合实际的。

请回答:

(1)为什么说“巩固新民主义的秩序”的主张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

(2)20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5.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试述毛泽东在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及其重大理论意义。

6.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阐述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7.邓小平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请回答:

(1)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2)怎样认识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重要性。

(3)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毛泽东从唯物史观出发,深刻分析这个社会的六个基本特点: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三,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第四,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独立和发展的根本因素。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约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

(2)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正是由于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与正确把握,我国才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中国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2.(1)背景: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与理论素养的提高,这些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创造也有利条件。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

(2)内容:首先,毛泽东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

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原因。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民主革命,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其次,毛泽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再次,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3)意义: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3.(1)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过多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包括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龙其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间路线,但是都失败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这是因为:

①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②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来中国只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③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的力量存在。持有中间路线想法的人们一接触到实际斗争,尤其是内战重起,就使他们只能在靠近共产党或靠近国民党中选择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国民党当局不仅极度仇视中国共产党,而且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也充满敌意,不断以暴力对他们施行迫害。蒋介石不允许民盟这样的组织存在,使中间路线最后破灭。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第二,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4.(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而其中社会主义因素,如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等占主导地位。这些因素的增长,加上有利的国际条件,决定了中国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

(2)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以后,之所以要着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具备了以下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这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与政府、国营经济和社会的矛盾及其发展,1950年以后,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这就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土改以后,许多地区的农民从发展生产的需要出发,已经在探索组织起来的各种途径,开始有了实行互助合作的实践。这也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在这种条件下,1953-1956年经过三大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5.(1)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在党内率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率先示范,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作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

(2)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主要有: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②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新方针、新政策;③要造就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④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农、轻、重三者的比例关系;⑤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种关系的思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经验;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等等。

(3)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①它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思想源泉,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②它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③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邓小平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它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当然,这些成果还是初步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根据新时期、新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6.(1)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把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样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既广泛吸收了工人阶级以外的阶级、阶层中的革命分子入党,又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2)主要内容包括:①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②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③注重党的作风建设,概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把这三大作风作为中共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④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创造了整风这种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形式,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⑤新中国成立前后,又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官僚主义等。

(3)毛泽东建党学说从实践和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党的建设是我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最主要法宝,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工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7.(1)①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率先提出了“马列主义中国化”这个重大命题,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相结合,从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②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①“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②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③邓小平在领导全党拨乱反正中,用极大的精力来解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问题。在他的主持下,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中国近代建筑混合结构类型分析 第3篇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建筑文化和技术的输入使中国的建筑结构体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产生了多样的混合结构类型。对近代建筑结构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建筑结构演变的规律和特定时期的特殊案例的典型意义。有建筑学专业的学者在近代建筑研究中对相应的结构变迁有一定的探索与描述, 结构学科的概论中关于结构发展的细节阐述甚少, 故这方面的研究依旧相对匮乏。本文以他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国近代建筑混合结构做初步的探索。

1 近代建筑混合结构三种基本类型及其运用

在近代中西建筑体系的交汇与融合以及不同材料的发展与使用两者作用下, 中国近代建筑结构呈现出一种混合的模式。

1.1 中国近代砖 (石) 木混合结构

首先传入中国的为砖 (石) 木混合结构。竖向承重体系采用墙体承重为该结构的一大特点, 墙体以砖砌而成。楼层与屋架充当建筑的水平结构体系, 楼层由木梁, 木楼板构成, 屋架采用西式屋架, 如豪式屋架、弧形屋架等。尽管各种屋架外形不同, 但结构的受力特征符合三角形稳定原理, 杆件以轴力为主要内力, 在力学性能上优于以垂直受力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抬梁式和穿斗式木结构, 可以实现更大的建筑空间 (见图1) 。砖 (石) 木混合结构的应用最广泛, 它的出现贯穿于中国近代建筑结构发展的全过程。

1.2 砖 (石) 墙钢骨混凝土混合结构

砖石钢骨混凝土在中国的应用约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结构依然主要由墙体来承担竖向荷载, 与砖 (石) 木混合结构的木制楼层不同, 砖 (石) 钢骨混凝土结构楼板采用工字钢及混凝土等材料。国内学者李海清在《中国建筑现代转型》中描述过它的构造方式, 钢骨混凝土楼板以工字钢为梁, 工字钢平行排列形成密肋 (密肋间距为1.5 m左右) , 相邻工字钢之间以弧形铁板或钢板搭接, 或者采用砖砌拱或平拱, 上面再浇筑混凝土, 最上层敷设需要的楼面面层 (见图2) 。此种结构技术在当时处于不成熟阶段, 钢与混凝土的结合方式没有充分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 导致钢材大量浪费。因此, 砖石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与砖木结构相比较少, 即使使用该结构也仅仅是部分的, 建筑仍以砖 (石) 木混合结构为主。

1.3 砖 (石) 墙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砖石墙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采用砖砌墙体来承担竖向荷载。该结构技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楼层, 过梁, 圈梁等水平结构体系、楼梯以及基础均采用钢筋混凝土这样的新材料。砖墙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楼层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构造方式:一种是水平结构圈梁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楼面采用传统的做法, 竖向荷载由砖墙承受。另一种是梁、楼板等水平受力构件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见图3) 。

两者相比, 第一种是新旧技术联合使用, 能更充分地体现出两种技术之间的过渡阶段的“混合”特征, 并且在钢材较为稀缺的年代, 此种做法在节约资源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后者的结构相对单一, 梁、板均采用清一色的新材料。钢筋混凝土较木材耐火、耐腐蚀、力学性能更优越, 使得建筑寿命有较大的提高, 空间跨度限制较少。该结构类型在现今的3层~4层民用建筑中仍得到广泛应用。

2 从案例看近代建筑结构混合模式

上文阐述了中国近代建筑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 但是由于中国地域广大, 近代中国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各地区材料的地域性, 施工技术和能力, 现实情况等的差异导致三种基本结构类型在近代建筑中的应用有时不是独立的, 完整的, 而是联系的, 不完全的。中国近代建筑结构往往呈现出“混合”状态。以下将以两个建筑实例来说明近代建筑的混合特点。

2.1 案例一:砖木与钢骨的混合

关东军陆防副司令官邸旧址建于1900年, 由沙俄建造。1904年, 日俄战争以俄国的战败结束后, 该地区由日本接手。该建筑为地上2层、局部半地下1层的混合结构, 结构复杂。

具体特点如下:该建筑为俄式宫廷建筑, 在建筑结构上采用了砖 (石) 墙钢骨混凝土与木结构的混合。该建筑的1层以上为典型的砖 (石) 木混合结构。承重结构的墙柱等材料为粘土砖, 由于部分区域内墙体均未抹灰, 可知砌筑时采用青砖及红砖混合砌筑。屋顶为木屋架结构, 楼层采用木制主梁和密肋木梁共同承托木板楼面的梁板形式。

半地下室的部分区域采用木结构柱梁板形式。而另一部分采用钢梁—弧形拱素混凝土砌体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由工字钢平行布置形成密肋, 两端搁置于厚重的石墙之上。相邻工字钢的下翼缘上设有弧形钢板, 上面浇筑混凝土, 上部荷载通过弧形板以侧推力的形式传递至工字钢, 充分发挥工字钢的效能 (如图4所示) 。

2.2 案例二:砖木与砖 (石) 墙钢筋混凝土的混合

林园三号楼, 又称马歇尔公馆, 始建于1943年, 1944年完工。

该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该建筑为2层砖木混合结构, 1层主体为砖、混凝土混合承重结构, 外墙体为230厚砖墙 (青砖200+抹灰厚30) , 承重柱均为砖柱, 部分区域青红砖混合砌筑 (如图5所示) 。山墙为230 mm厚红砖墙, 2层外墙体由240 mm厚红砖砌至窗台处, 外墙窗台上部以及内隔墙均为60 mm厚的夹板墙。夹板墙墙薄质轻, 能减小下部承重构件的负荷, 并且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上轻下重的状态, 重心降低有利于建筑的整体稳定。2层外墙墙体的构造方式体现了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

2层建筑室内楼层采用木梁板结构, 而走廊楼板为预制混凝土楼板, 两侧分别搭接在砖墙和钢筋混凝土梁上, 钢筋混凝土梁两端分别搁置于砖墙和砖柱之上 (见图6) 。在砖 (石) 木混合结构中混入砖 (石) 墙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技术元素, 合理利用材料的性能及经济的优势, 取长补短。从钢筋混凝土梁的剖面图可以看出, 不同于早期的扁长矩形截面钢条, 钢筋截面变小, 布置更为合理, 与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更接近。由此可见, 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是一个钢筋用量变小, 设计更合理, 材料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房屋屋架采用西式屋架, 单榀屋架是在三角形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二元体而形成的, 这样的结构形式保证了屋架在竖直方向的稳定性 (见图7) 。屋架之间设有垂直支撑, 从而提高了屋架的抗侧能力, 使整个屋盖拥有足够的空间刚度。组成屋架的各杆件以轴向受力为主, 受力方式更合理, 使屋架具有较高承载能力, 实现更大室内空间。

以上案例中的建筑主体均以砖木混合结构为主并局部结合了钢骨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元素, 体现出了“混合”特征。

3 结语

中国近代建筑结构向现代式建筑的演变是一种由突变到渐变再由渐变到转型的过程。西方结构技术的导入使近代建筑发生了从传统建筑结构到墙体承重的砖 (石) 木混合结构的突变。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要求的提高以及新材料等因素的出现, 近代建筑向砖 (石) 钢骨混凝土混合结构以及砖 (石) 钢筋混凝土结构转变, 这个过程是局部的、联系的、不完全的、渐变的。处于这些渐变阶段的建筑往往呈现出一种混合的特征。

参考文献

[1]石晓夏.中东铁路建筑近代化探索[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2]刘思铎.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传播与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3]彭长歆.广州近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概况[J].建筑科学, 2008 (3) :144-149.

[4]杨永康.武汉地区近代砖建筑建构文化与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8.

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 第4篇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一部中国人民饱经忧患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抗争与探索史。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国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文化素质;可以使我们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做好今天的事,谱写中国的美好未来。

笔者认为,2009年历史中考,除关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等知识外,也会关注一系列周年事件。

一、重点考点一:1839年虎门销烟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重点考点二:1919年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6月初,上海等地工人参加罢工,支持学生斗争。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表现出了坚决的斗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

三、重点考点三: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蒋介石打内战不得民心;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运用正确得当,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支援。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俗称大烟,由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是一种麻醉毒品。现在你们班准备出一期与禁毒有关的黑板报,在收集清朝禁烟运动的相关材料时,下列历史人物中点击率最高的将是()

AB C D

2.每年的6月26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禁毒日,但我国政府在6月3日就开始了禁毒宣传月活动。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3.2001年8月30日,与北大红楼遥相呼应的大型浮雕作品《翻开历史的一页》(如下图)落成。这件浮雕作品位于皇城根遗址公园沙滩路口。请判断这一作品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D.国共第一次合作

4.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学习,学生知道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请快速准确地算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那一年是民国多少年()

A.民国七年B.民国八年

C.民国九年D.民国十年

5.徐洋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右面这幅画:一群游行的人手举的旗帜和横幅上写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等标语。你认为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6.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其真实目的是()

①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 ②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 ③积极争取国内和平 ④希望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国民党民主派人士柳亚子先生赋诗称颂毛泽东的某一行动是“弥天大勇”、“霖雨苍生”。这里的“某一行动”指的是毛泽东参加

()

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

C.长征D.重庆谈判

8.某校要举行元旦历史剧联欢晚会,你班抽到的任务是编排《西安和平谈判》和《重庆谈判》两个节目,你班王浩同学在两个节目中都要出场。他将出演的是以下哪个历史人物()

A B C D

9.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他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北平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他是()

A.张学良 B.李宗仁 C.傅作义 D.杨虎城

10.在老师的指导下,某中学的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了以下电影的宣传画。其中哪一幅宣传画所反映的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1.人民英雄纪念碑共有8幅汉白玉浮雕,镶嵌在碑座四周。从东面起,主题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形象、概括地表现了百余年间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以下是其中的4幅浮雕,哪一事件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以上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2009年是这一历史事件多少周年?

(2)根据材料,请你说出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材料一提到的口号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该事件的性质?

(3)我国现在的哪个节日源于这一历史事件?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上面篆刻的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材料中的“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材料中的“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材料中的“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4)材料中的“内外敌人”指的分别是什么?

14.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请你仔细观察以下5幅图片,根据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历史小文章。

参考答案:

一、1.A 2.A 3.C 4.B 5.B 6.A 7.D 8.C 9.C 10.B 11.D

二、12.(1)五四运动。90周年。(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3)五四青年节。

13.(1)解放战争时期。(2)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或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

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 第5篇

1.材料1 中国杭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14年抗日战争是一个整体,前6年局部杭战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区,是整个抗日战争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后8年的全国杭战是前期局部抗战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国以举国之力全面杭击并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战。中国杭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杭战。”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军的主要兵力,对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独立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2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抵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软弱涣散。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杭外来侵略最勇敢。„„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摘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如何理解“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独立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砒柱作用的表现有哪些? 2.材料1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于何时?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外国学者大都认为起始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近年来,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在中国。这其中又有三种主要观点:一种主张起始于1931年九一八抗战,认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是全球战争冲突的开始;一种主张起始于1937年七七抗战,认为中国是第一个对抗轴心国的国家,比英法早2年,比美国早4年;还有一种主张起始于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认为这次会战是中日双方主力部队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作战。国内学者大多倾向于把1931年九一八杭战确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我们认为,把九一八抗战作为起点符合历史事实,是基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法西斯性质得出的结论,也是基于日本自此以后持续扩大侵略的战争行为得出的结论,更是基于从那时起武装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国军民的英雄壮举得出的结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终点,以最后一个法西斯国家—日本战败投降为标志。同时,落也是中国抗战的终点,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标志。今天审视这个终点,应当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最早开始的中国抗战,为什么持续最长时间,又为什么能坚持到最后胜利?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2习近平指出,人类历史必然会有曲折,也必然会不断前进。历史是写在人民心中的,历史不容抹杀,也是抹杀不了的。昨天的历史不是今天的人们书写的,但今天的人们不能脱离昨天的历史来把握今天、开创明天。历史会逐渐久远,但历史的启迪和教训,不管承认不承认,永远就在那儿。无论是当年勇敢杭击侵略战争的国家的人民还是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的人民,无论是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们还是在那个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都要坚持正确历史观,牢记历史的启迪和教训。

正如李大钊在《史观》中所说,“故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保存最珍贵的民族记忆? 摘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如何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最早开始的中国抗战,为什么持续最长时间,又为什么能坚持到最后胜利?

(2)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保存最珍贵的民族记忆?

材料1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辉煌文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创造。我们自己不足、不好的东西,要努力改革。外国有益、好的东西,我们要虚心学习。但是,不能全盘照搬外国,更不能接受外国不好的东西;不能妄自菲薄,不能数典忘祖。

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资格。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材料2

习近平强调三个“必须牢记”: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鱼赶旦圭。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请回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结合史实,怎样理解“三个决不”?

(2)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的“正确之道”的?

(3)一谈谈对“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的理解。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况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究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摘编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2

1940年秋的一个上午,延安马列学院专门派四人到杨家岭去接毛主席来作报告。当他们走到延水河桥头时,没想到竟ME到了迎面走来的毛泽东。毛泽东打量了来接他的四个人,严肃认真地说:“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才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

我又不是不知道,不要接接送送。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延安马列学院派人去接中央领导来作报告,在我们看来应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在毛泽东看来,却是不正常、要不得的事。这是因为“我们是共产党的领导人,不是当官做老爷,而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是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心连心的。”毛主席的言行,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职位、权力的清醒认识。中国共产党就是靠毛主席倡导的“延安作风”打败了国民党的“西安作风”。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这种“延安作风”的胜利。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的“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叶于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新华网2007年01月27日,作者:付彪 材料3

习近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3,谈谈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时期,是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2)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逐步形成了哪些优良的作风?

(3)怎样理解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 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从孙先生开始的革命,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摘编自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2

2013年6月25日下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2年的光辉历程,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4年的光辉历程。92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伟大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z, 3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党全国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

习近平指出,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1)既然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那么应如何理解它是20世纪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2)分析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

(1)①中国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1931年,日本率先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点燃了世界法西斯对外侵略战争的第一把战火。当西方主要国家对日本的侵略战争实行妥协纵容政策时,中国人民高举反法西斯侵略的旗帜,奋起抵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②中国独立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大规模战场。1937年,日本挑起七七事变,开始了以灭亡中国为目标的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法西斯的疯狂入侵,中国军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仇敌汽、团结御侮,独立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③中国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中国的持久抗战,遏止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有力地支援了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牵制和推迟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迫使日军背着中国战场的沉重包袱南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与日本作战;最终粉碎了日本与德、意法西斯东西对进、称霸全球的战略图谋。④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全球范围时,中国主动加强与苏、美、英、法等同盟国的战略协调,促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为取得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战争后期,中国又参与联合国的创建,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不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支持邻国的独立运动,维护弱小民族的利益,而且与同盟国并肩战斗,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创建联合国和巩固战后成果作出历性贡献。⑤中国军民与各国军民一道,互相支援,互相配合。

(2)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砒柱的表现有:①九一八事变后,率先举起抗日的大旗,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表率作用,以崇高精神和模范行动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和必胜信念。②中国共产党从抗战实际出发,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御外侮,积极倡导建立并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并坚持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实行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④中国共产党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创造有利于全国抗战的战略格局。⑤中国共产党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打造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 基地。

2.答案要点:

(1)以九一八抗战为起点,中国人民率先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以七七全国抗 战为标志,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继续发挥抗击法西斯进攻的战略支柱作用。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从阻击日本法西斯的前哨战发展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完全融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中国抗战之所以持续长达14年,最主要的原因是敌我国力军力相差悬殊。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战略,使中国争取抗战胜利的时间推迟到最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略配合,是中国抗战坚持到最后胜利的坚固支撑。空前觉醒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激励着中国抗战顽强走向最后胜利。最早投人战斗意味着最早作出牺牲,战斗到最后意味着牺牲到最后。在这场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和对手最凶残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坚持到最后一刻,也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推向最终胜利。

如果把14年的中国抗战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个大背景下来审视,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抗战的起点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中国抗战的终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终点,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 第6篇

材料1 1831年刑部奏称:“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鸦片战争》资料

材料2 1840年1月18日,澳门新闻报纸报道:“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口所得最多„„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然亦有将鸦片准折,每次自一箱以至一百五十箱为止,却无定数。

《鸦片战争》资料

材料3 “中国人在道义上抵制的直接后果是英国人腐蚀中国当局、海关职员和一般的官员。渗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箱一起从停泊在黄浦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请回答:

(1)材料1、2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1和材料2是何关系?简要说明之。

(3)材料3反映了什么问题?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李鸿璋奏折:“窃自同治元年(1862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引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2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现在厂漕课税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输上款。百万罗掘,仍不足用。捐输所得无几,流弊甚大;而内地厘金,又为半税所绌。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于是奸民包揽冒编,大宗货物皆免厘金,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从爵渊鱼之喻,何堪设想!丁日昌拟设厂造耕织机器,曾国藩与臣叠奏开煤铁各矿,试办招商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臣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船铁路自为转运。但命名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臣迫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李鸿璋《筹议海防折》(1874年)请回答:

(1)材料1、2体现出李鸿章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概括材料2并指出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主要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不能摘抄原文),你如何评价?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南宋)赵汝适《诸番志》流求国条谓:“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公元171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那里建造了房屋两百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公元1290年前,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以周岁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另无科差。” 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2(166年)四月二十六日,(郑)成功命使者以书告曰:“„„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珍宝)不急之物,悉听而归。执事(荷兰殖民军统帅)不听,可揭红旗请战,余亦立马经观,毋游而不决也。生殆之权,在余掌握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

连横《台湾通史》卷1《开辟纪》

材料3 台湾人民听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写了声讨卖国贼李鸿璋的檄文,贴于彰化县署前:“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有赋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兵)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朗徐用仪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璋、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

《中日战争》第6册

材料4 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1月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宣言》也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彭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大陆与台湾的什么关系?

(2)分析材料2和材料3,指出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现象?(3)材料4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2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

摘自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

材料3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

(2)根据材料2、3说明为发展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

(3)根据材料2简说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以上思想主张说明了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开智录》发表„„文章(认为)“压之愈力,则起之愈骤,自然之理。故北部山东、直隶之人民,日唱外人之侮我,上天亦代为不平,当联络民气,共竭腕力,顺天之命,尽人之责,幸则杜绝列强,不幸亦振起国民排外之思想,此义和团之所由作也。” 材料2(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本设问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持何种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我们对袁世凯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摘自《英国外交部长格雷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电报》

材料2 在一座已辟为条约口岸的城市,行政管理权一旦由清政府手中转入革命军手中,所征收的税款有被用来支持起义军政府的军事行动或满足其他紧急需求的严重危险,„„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必须扣留该项收入,听候海关总税务司或领事团的命令。

摘自《英国公使朱尔典致英国外交部长格雷的信》

材料3 各国分遣部队共有45门野战炮和60门机关炮,„„他们驻在天津起了稳定形势的作用。摘自《英国公使馆陆军武官韦乐沛中校的报告》

材料4 本国政府在继承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正式地呼吁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摘自《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当时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中心是什么?

(2)材料2所说的“临时措施”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3所说的“稳定形势的作用”,其目的是什么?

(4)材料4中表达了各国一致的态度怎样?

(5)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 【参考答案】

1.(1)材料1反映清政府的各级官员吸食鸦片情况严重,材料2反映鸦片贩子贿赂清政府各级官员,以利于走私和倾销鸦片。(2)互为因果关系。由于大部分官员吸食鸦片,导致政治腐败,贪污受贿泛滥;同时官员受贿又反过来为鸦片走私大开方便之门。(3)清政府在道义上对鸦片走私进行禁止,但措施不力,反而滋长了贪污受贿之类腐败现象。(4)鸦片走私,官员吸食,贪污受贿泛滥,使晚清的政治更加腐败。

2.(1)相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西方机器,创办近代企业。不同:由创办军事工业,发展到创办民用企业。

原因:军事工业发展中面临资金等困难以及对西方认识的加深。

(2)一是不平等条约规定了对外国商品的低税率,便利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导致政府各种税收减少。“财用极绌”。

二是应利用中国的地利,自己创办工矿企业,与洋货争夺市场。“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

三是主要目的是满足军事工业所需经费的资源等。

评价:有进步性,有利于抵制外国经济实力扩张,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关系且对外国侵略势力也有依赖性,所以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3.①在南宋时台湾与大陆就有了隶属关系。元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进行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②无论是爱国将领还是台湾人民都把台湾看做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反对外敌对台湾的侵占。③反映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④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但被历史所证明,而且也为世界所公认。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有深厚的骨肉情义。

4.(1)主要动机是实业救国。(2)材料2、3中主张:基本停办“官业”(官办商业),大力发展民办实业。引进外资,成立合资公司。(3)在尊重中国主权的条件下,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经济,特别是内地经济。(4)据材料2,张謇在北洋军阀政府里任要职。说明张謇是中国近代的爱国的民族资本家。

5.(1)共同之处:都指出义和团的“排外主义”,都肯定其反帝的民族精神和勇气。(2)评论:第一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举起反帝斗争的旗帜,是爱国的。它虽然失败,但打击了清朝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材料既指出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的局限性,又肯定其历史作用,评价是公允和客观的。

第二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虽举起反帝旗帜,但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笼统的排外性及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义和团运动未能挽救民族危亡,也未能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上述材料过高评价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没有揭示农民的阶级局恨性。其评价不够客观,不合乎实际。

第三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是爱国的。但它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笼统的排外性及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上述材料肯定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精神,但未能从根本上揭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评价既有合理之处,又有不足之处。

6.(1)保护和扩大英国在华的经济、政治特权。(2)截留关税,从经济上制止革命的发展。(3)以武力威胁,保护列强在华利益。(4)干涉中国内政,制止革命进一步发展,对湖北军政府施加压力。(5)帝国主义干涉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一.辨析题

1.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答:错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迷住革命,它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

2.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答:错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相互勾结,残酷地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完全剥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未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也阻止了人民发展生产的可能性。3.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在思想上的首次正面交锋时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答:错误。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的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得到进一步的传播,维新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4.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卡了思想进步的闸门;祖师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5.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历史选择。

答:正确。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中国存在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操刀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地获得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历史选择。

6.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在思想上转向社会主义。

答:正确。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7.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正确。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后不久,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8.在抗战胜利后,中国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是毫无意义的。

答:错误。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尽管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它使得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懂得了什么人应当对这场战争承担责任这在政治上是一个重大的胜利。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下,中国人民毕竟得到了将近一年的和平的赞息时期,这也为扩大和巩固解放区、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9.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实现三大改造。

上一篇:胎儿泌尿系统超声诊断思路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年度德育工作总结优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