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意义范文

2024-07-01

课本剧意义范文(精选9篇)

课本剧意义 第1篇

姓名: 陈 家 亮 工作单位: 肥西县刘河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玩中演,演中学

演出来的精彩

——以课本剧表演为依托的小学英语课堂实践研究

【摘要】

英语课本剧,是教师依据英语教材,在研读教材、整合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将课本改编成学生贴近日常生活、贴近时代要求的内容健康的英文剧本。即把教材内容编成一个个小短剧,有人物,有情节,通过表演,形象直观地演绎教材。

英语课本剧是以教材为范本,以交际主题为中心,活用教材的语言材料,以表演的方式,展开交际情境的形式。在整个课本剧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是合作伙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室是舞台。英语课本剧架起了一座链接“玩”与“学”的坚实桥梁。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本剧 玩演学

【前言】

初涉教坛,听校内外公开课数十节,其教学风格各异,或严肃谨慎、波澜不惊、四平八稳;抑或风趣幽默、激情四射、新颖独特。前者教师不厌其烦地、自我陶醉式地细致讲解句型、语法,学生乖的像木头人一样认真地聆听!不得不佩服老师的讲述功底,结果导致学生课堂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操练强化知识点;后者教师几分钟略带讲解后,便设计各种有趣精彩的互动活动,学生热闹的像无头的蚂蚁一般尽情地玩耍着!也不得不欣赏老师的奇思妙想,其结果造成学生被新颖的活动形式所吸引,忘记了在活动中操练运用英语。前者只顾学,不顾玩;后者只顾玩,不顾学。两者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均甚微。新教师容易走这两种教学极端,如何架起一座链接“玩”与“学”的有效桥梁,是我们广大一线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潜心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育专家们研究出的理论和方法有很多,涉及方方面面,高度概括,但不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变,我们不能教条主义﹑生搬硬套,应当通过实践和检验,将 1

其理论和方法地方化和具体化。小学英语教学因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认知特点有其特殊性,他们注意力不够持久,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为此,小学英语教学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任其嬉戏,玩与学要比重适宜,应提倡玩中学, 如何在快乐的玩耍中不忘记学习?如何在精彩的活动中渗透着学习?

笔者立足本校英语教学现状和农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取舍地选择了切入点小﹑易于操作的英语课本剧作为行动突破口和实践途径,进行深度研究和广泛训练,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适合我们当地实际学情的理论和方法。

英语课本剧,用英语来表演既是“玩”又是“学”,玩中演,演中学,“演” 是“玩” 与“学” 之间的有效链接与过度,“演” 是“玩” 与“学”之间的坚实桥梁,“演”使学生自由穿梭于“玩”与“学”之间,且不会迷失方向,既玩得快乐,也收获满满!一﹑英语课本剧的理论依据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遗忘曲线表明,单凭机械记忆的东西容易遗忘,眼、耳、口、脑、手并用,就会加深记忆痕迹,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就能保持得更为长久,而英语课本剧正好符合这一规律。

英语课本剧与《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的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来体现学业成就感,倡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二﹑英语课本剧的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一般情况下,课本剧可以在每一单元结束后,抽出课前或课后5-10分钟时间让学生就本单元相关主题进行自由表演。此外,每月可举行一至两次的集中表演。平时表演较好的小组可以在大型英语晚会等活动中进行创意表演。

2.组织形式

在组织形式上,最好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将班内几十名同学根据能力、爱好、特长、英语水平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组织负责具体事物,如剧本的 2

改写、角色的分工、道具的运用等等。三﹑英语课本剧案例分析

课本剧形式完全符合人教版等英语教材的特点。课本中有大量的故事、对话,信息量大,牵涉面广,非常适宜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笔者在教授PEP8 Unit1How tall are you?时,单元重点要求学生学会询问身高、年龄、体重、大小等,难点是这些形容词的比较级,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单靠教师讲解语法,背诵课文,问几个问题,造几个句子,同学们似乎仍然难以消化,灵活运用。为此,我依据单元内容,整合了主要单词和重点句型,通过搜索,编纂了以“Mr.Giraffe and Miss Goat”为题的小剧本,长颈鹿个子高,能轻而易举地吃到了公园围墙外树上的嫩叶,而小山羊虽个子矮却能钻进围墙的小洞里吃园子里的嫩草,两人互相嘲讽,比高矮的优劣,争得面红耳赤之时,大象出面相劝,以一句“Every dog has its day.”纠正了两人的错误认识,他们互相道歉认错并彼此互换了食物,依旧是好朋友。(详见附页)

该剧本道具简单,操作方便,内容丰富有趣,具有启发性,词汇﹑句型均来源于课本,难度适中,学生演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教学重难点在同学们欢声笑语的表演当中不知不觉地被攻克了。四﹑表演英语课本剧的意义

第一,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首位的。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表演,爱看表演,课本剧把教材内容以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爱看、爱学、爱演,能够激发学习英语的动机,使学生从羞于开口逐渐转变为敢于开口﹑乐于开口。

第二,语言的最大功能在于交际,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不是取得高分,而是会使用这种语言,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教师应当创设各种模拟的或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情景里练习各种交际活动。课本剧表演是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良好方式之一,使学生在表演英语中学会使用英语,在交际中掌握语言。

第三,教材的单元内容往往只有简单的几句,以此为线索,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教材等课内外资源,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编辑一个较完整的课本剧剧本,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写作创作能力,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积累口语交际所需的词汇量和句型等语 3

言素材。

第四,在排演英语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在活动中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和调控能力等综合素质。

第五,编排英语课本剧对授课教师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以此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研能力,积累教学资源和校本英语课程,受益的不仅是学生,也有老师和学校,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结束语】

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就如同一双新鞋,我们不能穿着新鞋,走着老的套路,应当穿新鞋,走新路,改变传统观念,敢于寓教于乐,敢于让学生玩中演,演中学,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有效使用和处理教材。

改编后的课本剧,可以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在英语教学中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实践,能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生动直观的语言情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易于合作,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大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在活动中建立健康、自信的人格,从而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附页 Mr.Giraffe and Miss Goat

(道具:ppt或图片呈现公园围墙,树叶,青草,三只动物头饰)

Miss Goat : Hello!….Mr.Giraffe : Hello!….It’s a fine day today , let’s go to the park , OK ? Miss Goat : Good idea!

山羊和长颈鹿边说边来到了公园围墙外,茂密的枝叶伸出了墙外。

Mr.Giraffe : I’m 310 cm tall.How tall are you ?

Miss Goat : I’m 110 cm tall.Mr.Giraffe(非常得意): Wow , fresh leaves!You see , I’m 200 cm taller than you.I can get the leaves.Miss Goat : Me , too.„.(山羊不服气,跳起来去吃树叶,可怎么也够不着。)

Mr.Giraffe(更加得意): Ha, ha.You can’t.他俩接着往前走,山羊看见围墙上有一个小洞,就钻进去吃又绿又嫩的青草。

Miss Goat(很神气): Wow,beautiful grass!I’m 200 cm shorter than you.I can eat the grass.But you can’t.Mr.Giraffe :Me,too!(可长颈鹿怎么也进不去。)Miss Goat(更神气):Ha, ha.You can’t.Mr.Giraffe : I’m 200 cm taller than you.I can get the leaves.I’m cool.Miss Goat : I’m 200 cm shorter than you.I can eat the grass.I’m cool.Mr.Giraffe : I’m 200 cm taller than you.I’m cool.Miss Goat : I’m 200 cm shorter than you.I’m cool.….他俩争得面红耳赤,找大象公公评理。

Grandpa Elephant : Miss Goat is 200 cm shorter than Mr.Giraffe.You can eat the grass.Mr.Giraffe is 200 cm taller than Miss Goat.You can get the leaves.Every dog has its day.You are both cool.山羊和长颈鹿听了觉得很惭愧, 互相交换了青草和树叶。

Mr.Giraffe : I’m sorry.Here you are.Miss Goat : I’m sorry.Here you are.

课本剧意义 第2篇

1、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应当简单明了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通常有油画、水彩画、钢笔素描、动画图片、名著插图等插图格式。这些不同的插图格式具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和表达特点,对于故事的叙述和文学作品的理解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并增强了插图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以诗歌和散文为例,诗歌的插图具有造型美观、绘画风格优美、线条简洁流畅、富有浪漫色彩等特点。而散文的插图具有构图清晰、特点明确等美术风格。科技文献则具有很强的严谨性,科学数据的图表也非常正规。自由作品的插图创作空间则非常大,风格也往往不定。童话插图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适度的夸张,往往通过象征性的手法对内容进行描述。

2、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研究应当符合课本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研究应当以文字阐述为基础,对孩子认知世界、进行基础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设计应当以准确的文字内容为基础,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和理解的前提下对文章的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进行更好地说明。从而更好地突出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并将文字内容和插图更好地连接起来。从而对文本的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故事涉及的背景提供足够的叙述,从而便于小学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更好地理解。

3、注重历史背景和生活背景的阐述

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应当注重对客观存在的历史背景和生活背景进行合理地叙述。并对历史信息和环境条件进行更好地阐述。同时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区别进行良好地分析。这要求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记录状态可以更好地反应历史的真实内容,并对历史背景和历史事实进行客观地叙述。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通过对当时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服装服饰、经济情况进行细致地描述,可以与课文内容进行有效地互动,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氛围。

4、注重教材插图的位置

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位置对于插图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准确把握插图的排列位置对于提高插图的美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相关内容的说明和课堂效率的提升都有着很大帮助,可以促进小学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优点并提升对作品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和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此,确定插图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位置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提升、阅读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浅谈聋校语文课本剧教学的意义 第3篇

一、重拾聋生语文学习兴趣

聋生由于生理上存在缺陷,缺乏对声音和语言的有效认知。课堂上聋生能听懂语文老师讲课的不多,完全能听懂的更少。这样很多聋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很难获得成就感和兴奋点,慢慢就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经常出现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汗流浃背,聋生在下面听得痛苦不堪的尴尬局面。

聋生面对新鲜事物时比普通孩子更易产生好奇心,新颖奇异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语文课本剧教学对聋生来说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放手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排演、筹划和体会,自己当导演、招募演员、分配角色、讨论每一角色的性格特点设计相应的动作表情,根据课本剧演出需要设计演员造型、服装道具、舞台背景等。这一切活动能让聋生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本剧编排演中,从而主动建构语文知识。同时,在课本剧教学中所采用的直观教学法能使聋童充分运用眼睛观察、用表情传递、用其他感觉接触所要学习的事物,不仅符合聋生思维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而且能够重拾聋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扩大交流,增强信心

聋生比普通孩子更需要沟通和关爱。聋生自尊心和表现欲很强,他们希望通过群体活动表现自我,引起老师、家长、同学和朋友对自己的关注。而课本剧是需要学生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剧本改编、剧本表演、积极参与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活动。它要求聋生有良好的协调与配合的能力。在课本剧排演中,教师很容易找到机会教学生说话,一般老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只打手语,几乎不说话,这就减少了聋生练习说话和交流的机会,而课本剧教学达到了让他们说话的目的。在合作中聋生用语言和手势语的交流机会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延伸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必将丰富和发展,我们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章。

增加,之间的感情会得到培养,会使他们封闭已久的心灵之窗慢慢打开。

聋校学生很难在学习中找到信心。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多数聋生存在焦虑、疑心、防范、自卑、缺乏自信等不利的心理因素。而课本剧要求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由表情丰富的聋生当演员,语文功底较好的聋生改编剧本,爱画画善于创造的聋生弄道具,最后剩下的学生也要说话,当评委,这样每个人都能在组织中找到一席之地,他们会真切地感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会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劳动,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自然就会增强自信。

三、走近聋生的生活实践

目前世界上特殊教育较发达的国家在特殊儿童的教育目标上普遍提出:让身心发展特殊儿童通过教育能够克服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障碍,能够在社会中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而目前我国聋校的语文课文教育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严重脱离了聋生的生活实际,更剥夺了他们的学习实践活动,忽视了聋生的主动参与权。生活中一些老师和父母会给聋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很多事情都习惯替他们做。长此以往,许多聋生习惯于跟着老师的思路被动地学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当前必须对新时期聋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作深刻而清醒的思考和认识,我们要更加重视聋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精神的塑造。排演课本剧是用实践的方式对课文进行诠释,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加聋生的实践时间,扩大实践空间,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生活知识,总结更多的生活经验。这对聋生来说是一种很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因为在这其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聋生自己思考、动手、表演和评价。

四、建立特色评价体系

聋生比普通孩子更想知道老师、家长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其中语文教学评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活动。以往聋校的评价过于重视教师的角色而忽视学生和家长的重要作用,而且语文评价单一,只以成绩论英雄。近年来,社会上逐渐认识到聋校语文教学的目标并不能只停留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而需要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健康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借助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与人交往,适应社会。

语文课本剧教育评价需要家长、同学和老师积极参与到教育评价中来,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温馨和谐、平等有爱的集体。父母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孩子表现,从而掌握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学生的课本剧改编、表演、形体动作、道具的制作、服装等都是评价的重要方面,因此在评价时能从不同方面找到不同的亮点,给聋生鼓励,让他们找到信心。语文课本剧教学评价更加重视聋生情感教育和社会适应性,从而能够构建一个具有聋校特色的语文评价体系。

语文课本剧教学法这种寓教于乐的愉快教学形式改革了聋校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如能用好课本剧这一教学方法,那么聋校的语文课堂定会是学校最有魅力的地方。因为从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80.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12.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陈晓倩

(岷县教育体育局,甘肃岷县

摘要: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成败,从一定程度上说,也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全面推进,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全面贯彻。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作者从师德、学习等方面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谈谈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方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改变过去那种死板、僵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变单一的应试教育为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素质如何将直接决定语文教学的成败,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学与时俱进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见解。

一、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师德在教师素质中处于统帅地位,是灵魂,且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要成功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因为教师的品德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作风正派,情趣高雅,胸襟宽广,学生就会由尊敬、爱戴老师而发自内心地主动接受教育,进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能力和觉悟,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为师者首先是为人者,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会把自己的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中,与事业一起成长、成功,与学生一起提高、升华,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学生的人格榜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值得学生尊敬、信赖与欢迎的老师,成为一位受学生认可的、保持一颗童心的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这就是教育的逻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有自己尊敬的老师,就会产生一种无比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平和、融洽的关系。中学语文教师要自觉关注自身的命运与价值,思考人生的意义,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摒弃片面追求物质而轻视人文的肤浅的功利主义,逐渐对人文学科产生兴趣,不断地学习、积累人文知识,涵养人文底蕴和精神素质,把自己的体会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修养水平。

二、教师必须具有学习的意识。一线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青年)的心灵的书(心理学方面的书)。”同时,教师还要常常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那里会时常传来学生的欢声笑语,会时常看到一张张阳光般灿烂的笑脸。

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是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优秀的教师要会在汲取西方文化的基础上,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只有如此,教师才能远离平庸和浮躁,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精神生活的指导者。还要学习优秀教师们的教学经验,通过听评课和交流研讨,学习如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开拓创新,拓宽自己视野,拔高自身思想的高度,增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将新理念实实在在地贯彻在教育教学中。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新知,学习优秀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学习如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开拓创新、将新理念实实在在地贯彻在教育教学,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视野,提高自身思想的高度,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知识的被传播者,他需要拥有各种综合文化素质。知识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而语文教师需要具有更多元化的文化素质和多学科的知识。以往教育界盛行这样一句话:“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可是,当新课改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有一桶水已经无法和谐地调节供应和需求,教师的知识起码得是一条河,而且这条河首先应该是奔流不息的,水源充足的,深不可测的,这就是一个语文教师丰厚的专业文化知识。其次,这条河要清澈,要有净化学生心灵的功用,要知道学生什么时候想喝水,什么时候想沐浴,因而语文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条河要宽广,要源远流长,从高山到大海,无所不通,就是语文教师不局限于本学科的窄小内容和层面,而要有渊博宽广的知识面。中学语文教师“靠一套课本打天下,几本教参定乾坤;满堂灌、题海战、考不断‘三座大山’来压迫学生”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时代的飞速前进,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师如果不及时“充电”,广泛多层面地涉猎知识,则随时都有落伍的可能。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和眼界。所谓居高方可临下,深入方能浅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求更新知识,力求广博精深,广中求长,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创新教育环境。

四、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语文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掌握灵活多变的沟通协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组合,它是以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向外延伸到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外综合素质活动,以及与同事合作、研讨和交流的能力,概括地说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能力。组织驾驭语文课堂的能力即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而组织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的蓝图,能否有效地实现,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能否发挥。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面对课堂上的性格各异的几十名学生,如何把他们组织到教学过程之中,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科学,也是艺术。组织能

参考文献

[1]何文明.聋生语文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1(1)(总第29期).

[2]方俊明,雷江华.特殊儿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011.5.

[3]陈妙媚.论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代阅读,2012.9.

历史课本插图在教学中重要意义 第4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课本插图 运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插图已经成为历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课本插图与历史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文献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彼此间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历史课程教学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课本插图也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深感课本插图这一直观教具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接下来对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课本插图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史实和结论,除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的方法外,使用历史插图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如在讲唐朝民族关系《和同为一家》一课时,教师可使用 “唐朝边疆各族分布图”,每讲一个民族,就示意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小纸片帖在图上对应民族的位置,并注上该民族首领及其演化后的民族名称,同时用红笔标出唐都长安,这样,唐朝与周边各族的位置关系便一目了然。利用这张图进行师生互动,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形象记忆,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陶冶情操,促进德育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并非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运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如在讲火药、火器发明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感悟课本上的“火箭”插图,并启发学生认识到今日的火箭发射原理,实际上就来源于宋代的火器。14世纪火药传入欧洲,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了封建城堡,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生也因此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1、培养学习迁移能力

教育学认为,学习迁移是指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产生的某种影响,其中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培养学生这种迁移能力。 以《彼得一世》这幅插图为例,教材内容虽已表明:他是俄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为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但仅此还显得不够,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识图、解图来实现知识的迁移──不难看出,彼得一世刚毅、果断的气质跃然纸上,实际上他一生的历史活动是深受这种个性影响的。通过感知插图,学生加深了对彼得一世义无反顾、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的理解。

2、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许多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如在《世界历史》第二册中,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节,教师可让学生先对比本课中的两幅扇形图,会很自然地得出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相对缓慢的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两幅柱状图,又很容易地分析出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赵恒烈先生认为:“合理的想象在严肃的历史科学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它艺术地记录下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会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问题

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各种历史事件,合理地利用历史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比方说在进行秦朝疆域这一部分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秦朝疆域这一课本插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原本复杂难记的四至,使学生学习更加简单 再比方说像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学生不易理解,用课本上西周宗法制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制和等级制度示意图两幅图就很容易帮助学生理解 宗法制用一棵主干——支干——树枝衍生的大树,形象地表明了宗法制度的形成和嫡长子继承的特点 分封制和等级制度用金字塔的人像逐级向下缩小,人数逐级向下增多的阵形,表示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概念,言简意赅,把抽象空洞的材料具体形象化了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易掌握印象深,在不知不觉中攻破了难题。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运用插图开展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如果我们能改变当前历史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深入探讨利用插图培养学科能力的实现形式,无疑将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开辟一方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陈涛.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J].考试周刊,2011,(87).

[2]栗志红.利用课本插图激活历史教学[J].空中英语教室 校本教研,2012,(4).

[3]梁正华.浅谈历史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0)

[4]李明辉,刘东波.浅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9) .

[5]张玉云.英国新编历史课本中的中国[J].教师博览,2011(03) .

课本剧意义 第5篇

中国社会科学报 孙妙凝

鲁迅作品是否应从中学语文教材中退出?近年来,这个问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4月16日,由民盟北京市委、民盟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办的“鲁迅与中学语文教学”论坛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就鲁迅研究与语文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总是不断有人追问: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鲁迅及其作品还有那么大的意义吗?现代文化经典,还值得一如既往地崇拜吗?作为现代中国的精神财富,鲁迅作品曾在一个很长的时段成为基础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但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态的变迁,我们感到有某种有形无形的力量正在挤压或冲击鲁迅作品的‘语文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怡表示。

有研究显示,当前中学生阅读经典的情况堪忧,对鲁迅作品的阅读更是如此。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温儒敏分析认为,其中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应试教育本身的刻板教条首当其冲。此外,很多中学语文教师不懂得如何分析作品,难以实现高质量的语文教育。

不过,也有学者表示,不应只将目光投向教育界,学术界也难辞其咎。“我曾在一次会议上追问:你们都指责中学语文教学,大学中文系的教师对中学语文又做了什么呢?”温儒敏说。在他看来,目前学术界存在浮躁之风,价值多元化,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盛行,鲁迅研究出现了很多新的迷雾。鲁迅从神坛上被拉下来,变得面目模糊。学术界未能把鲁迅研究沉淀下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转化到中学课堂上。

学术界不仅要进行学术研究和文化积累,还需关注社会。温儒敏认为,学者应该有这份自觉,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到中学语文教学上,为学生拨开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重重迷雾。

李怡表示,改革开放以来,鲁迅研究界的一些重要成果能够进入中学语文教学、获得应用的并不多。应当加强鲁迅研究界与基础教育界的联系,在专业探讨与语文教育实践之间架设通畅的桥梁,让更多人能在一些富有教育价值的问题上开展深入沟通和讨论。

据介绍,目前在这方面已有一些尝试。四川鲁迅研究会成立了“鲁迅研究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旨在团结全国范围内的语文教师,就鲁迅研究与教学难题展开切磋、研讨,实现了国内高等院校学者与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有益对话。

课本剧意义 第6篇

许多老师都说,现在孩子早熟,早恋现象严重,而中学课本上又编了若干的爱情诗给他们读,真是火上浇油啊。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我在给学生上《氓》和《静女》的时候,乘机把这个问题抛了出去,试探同学们,结果同学们都反对这个说法。于是我又让同学们把高中三年课本上的所有爱情诗都搜集起来,并进行分类,分析各类爱情诗的思想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的反应很积极,去认真地做了作业,我仔细地批阅后发现很多同学都花了大量篇幅谈自己的感想见解,其中有幼稚的,也有成熟的;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真是各抒己见,个性纷呈。由此可见,同学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是很活跃的。这是一个躁动的年龄,充满了对爱情的纯真向往,这是人性,不能否定,更不能压抑,古人有云,治水者,疏也;治人者,导也。其实就是说治水与治人一个道理。人的心理是你越不想让他知道的事他越想知道,你越不想让他做的事他越想做。与其阻止,不如多加引导,让他知道了事实,人反而失去了好奇心,少了一份铤而走险的可能。所以,我认为应该利用这些爱情诗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化,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别去担心这些诗会有负面影响。一般来说,爱情诗具有以下教育功能:

一、引导学生对自由、平等、民主的爱情的理解。

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绝妙的现代爱情诗,它的魅力就在于一反传统的不平等爱情观念,指出了爱情的伟大,就在于精神上的平等,心灵的息息相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而不是物质上的互为利用,这对于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的少男少女来说,无异于一面镜子。让学生知道,人格独立是现代爱情的基础,不要把自己当作附属品。要做到这一点,自己必须走出传统的“夫贵妻荣、子贵母荣”的怪圈。

二、教育学生树立坚贞不渝的爱情观。

在这个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的欲望极度膨胀的社会,纯洁忠贞的爱情观渐被人们遗忘。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树立忠贞不渝的爱情观极有价值。像《上邪》这样的古典爱情诗,无疑是震撼人心的,极有教育意义,《孔雀东南飞》里的主人公刘兰芝与焦仲卿为爱情殉情的悲剧虽不值得效法,但那种对爱情的坚贞之精神,是后人的好榜样。

三、对朝三暮四者的鄙弃,培养人勇于走出爱情坟墓的勇气。

《氓》里的女主人公是个敢爱敢恨的心直口快的充满着对真爱的拥有的女性形象,当爱情来临时,他敢于接受;当爱情遭到践踏时,她勇于割舍,这是许多现代人都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她教年轻的姑娘不要耽于爱情的教导,对现代许多未成熟的女学生有很好的启示意义。这在学生的作业中就有体现。有的同学在作业中说,要用成熟的眼光来看待爱情,首先自己要成熟,否则就容易以貌取人,犯买椟还珠的错误。

四、培养学生的真、善、美,这也是爱情诗的一大优势。

爱情观是有阶级性的,但爱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属于人性范畴。任何阶级的人都需要爱情,唐明皇失去杨贵妃,丢魂落魄;牛郎与织女就是被云汉隔开也要争取一年一度的相会;即使是琵琶女、杜十娘,她们也充满着对纯真爱情的想望,这就是爱情中表现出来的真、善、美。《静女》中描写的初恋情人约会的情境,让人羡慕,主人公表现出来的羞涩、纯真,心急如焚,不正是爱情的生动形象的外化吗?这就是爱情之美。许多同学在作业中谈到《沙扬娜拉》和《错误》时都高度赞美了诗歌给他们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尤其是心灵之美,感人,熏陶人。由此可见,爱情诗的教化功能非同小可,比起那些太直白的流行歌曲来,自然更滋养人了。

五、教学生学会处理爱情的方式。

读到秦少游的爱情诗《鹊桥仙》,大家都特别欣赏“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想这正是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懂得爱情的距离美的契机。这总比苦口婆心地去劝导那些少男少女不要成天沉溺在耳鬓厮磨中要凑效得多。

培养学生成熟的爱情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我想编教材的专家们的良苦用心或许应该如此,这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回归。没有人性化的教育,又那来人性化的成果呢?

顶效开发区中学

课本剧意义 第7篇

“下面请欣赏四(1)班带来的课本剧《皇帝的新装》。”随着主持人的下台,我们的表演拉开了序幕。“皇帝”一亮相,就引起了台下观众的哄堂大笑。笑是会传染的,站在台上的我忍俊不禁,但一想到谭老师赛前提醒过我们不能笑场,于是我只好把头侧向大屏幕,硬着把笑意给憋了回去。

随着第一幕的结束,第二、三幕相继上演,但我觉得最精彩的还要数第四幕。这一幕虽夺人眼球,可当“皇帝”的更衣布展开始,我还是转过身去了。大家应该猜到这之后发生了什么吧!唉!真不知台下的观众看了此情此景会是什么感受。

接着我们还观看了四年级其他班级的表演。说句实话,我觉得除了《我的梦想我知道》,其余的都不能跟我们班的节目相媲美,这可不是我自夸哦!不过转念一想,万一我们取得了第一名,那六一节岂不是还得再演一次?天哪!我想对这个结果最在意的、最想拒绝的应该就是“皇帝”了吧!

第一届校园课本剧表演真的精彩纷呈,希望明年我们的表演会更出色,更成熟!

作者:柯桥小学四(1)班 钱思语

浅谈课本引言在教学中的意义 第8篇

一、强化引言教学, 有助于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知识引入时, 能否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是一章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每章的引言就为我们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 如:初中代数第十一章, 通过引例的讲、析得到和的两个二次根式, 并提出这两个二次根式能不能简化;如何简化, 这里不仅提出了问题, 同时揭示了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 这样就把学生注意力引到所学的新知识上来, 不仅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这样做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强化引言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要使学习有成效, 学生必须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言教材的编写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信息,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即将来临的材料中最重要的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知识发生的教学活动, 将呈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联, 全面了解知识体系, 对本章知识及内容顺序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从而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 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三、强化引言教学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策略、适应教学改革

1.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在教学观念上教师必须实现从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观念的转变。

2.在学习方式上,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 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 提高业务素质, 由单纯追求“数量型”转变到“数量+机构型”;由“继承型”转变到“继承+创新型”;由“竞争型”转变到“竞争+合作型”等。

3.在教学方法上, 转变教学思想, 改变教学重心, 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的重教转向重学。

4.更新教学手段, 有效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进行课程开发、课程整合、课程设计、收集和处理信息。拓展学生视野, 丰富课堂教学, 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45分钟的效益。

四、强化引言教学有助于磨砺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麻省理工大学创新中心提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理论,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材的引言正是将每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形象直观性、抽象概括性, 注重应用实物、图形、数学语言的直观形象性来积累学生丰富的感性知识, 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建立数学概念, 分析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总结解题规律, 利用这些实际问题, 让学习者以探索者的身份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使其创新意识得以发挥。

课本剧意义 第9篇

[关键词]语文书;教学意义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是课程标准统一编写的。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学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而且还是一种智慧。 “跟着语文书去旅行”的教学理念就是教育教学要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国家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德指的是道德,品德。智,当然就是指的智力。体,指的是体育,体质。美,指的是美育,即一个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世界上不是缺少美。劳呢,现在不怎么提了,就是指劳动。咱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共和国的公民都是这个社会的劳动者,建设者。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就是教师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实际学习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处理。

一、“跟着语文课本去旅行”首先要透视教材,读懂教材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一些教师习惯把教科书、参考书或资料抄写在教案本上,从表面上看教案写得满满的,而实际上在教学中却没太大的用处。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记的过程。一堂课,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时,很多学生会对教材中的内容提出种种的质疑或看法。当今世界,随着国际交流的增进,各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往来日益发展。通过交流,各国可以相互借鉴其宝贵的经验,促进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比如越南与中国之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关系,并且在文化方面上还有很多相似之处。众所周知,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是中小学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越南就十分重视语文教科书的应用,并把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教师应改变过去侧重于知识与技能传授,忽略过程方法教育的倾向,不能照搬照套教材内容,被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多角度分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教材基本上使用叙述性的语言直接呈现知识,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认知价值和情感价值。当学生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望着教师时,如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老师的形象、威信在学生的心目中会大打折扣。如老师给了他们满意的答复,问题得到了解决,他们才有劲头去发现新的问题。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非常娴熟地驾驭教材,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吃得饱,就要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透视教材,把握好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纵向和横向知识的联系,丰富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材料。

二、“跟着语文课本去旅行”具体公开课中的应用举例

比如在《苏州园林》中的具体应用,出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激情导入:罗曼·罗兰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些图片美在何处?同学们,俗语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文中为典范、样本的意思),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埋下伏笔。这是全文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从语文课本中领悟到一下深度:首先,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其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跟随叶圣陶老先生妙笔生花的笔触,领略到了苏州园林图画般的美,学到了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说明的方法。下节课我们将从说明方法、品味语言的角度学习这篇文章,并且尝试着练习写简单的说明文。

三、新形势下“跟着语文课本去旅行”的教学理念的可行性和迫切性

“跟着语文课本去旅行”的教学理念包括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研究教科书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相有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有些教师上课就拿着课本去教室,下课后,懒于学习,工作经验疏于总结、积累,教育教学缺少创新,有时自己都觉得乏味,更不说那些本来就坐不住的学生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媒体悄然走进了平常老百姓的生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课堂上老师灌输的信息不少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或是过时的,学生提不起兴趣,思维不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那么学习效率肯定是大打折扣了。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教材内容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那将会大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健康成长打造发展的平台,拓展广阔的空间,教师必须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及业务工作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一定的人数编成学习小组,并引导学习小组对那些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应根据教科书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辅助教学,以最重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用好语文课本并创造性地使用语文书是指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把教材加工成有结构的“学材”,实现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统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1]《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作者:周文双.

上一篇:该怎样读书下一篇:教师招聘体育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