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岗建功范文

2024-06-01

立岗建功范文(精选4篇)

立岗建功 第1篇

学习《声乐教学法》有感

——声乐教学新途径:声乐大课与声乐小组课

参考书目:《声乐教学法》——杨立岗

学习了《声乐教学法》之后,我对声乐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概念,并且使我知道如何系统的学习声乐。在大学四年的声乐学习中,我渐渐提高了自己的演唱水平,在声乐教师授课时,我也仔细的学习,但是对与即将就业的我来说还是对如何教学,概念模糊。但是学习了杨立岗老师编写的《声乐教学法》之后,概念逐渐清晰,也有了自己的理念,并尝试运用。统观全书,我对声乐教学的组织形式这一章非常感兴趣,学习之后更是有感而发。

在这一章中,我重新认识了两种声乐教学的组织形式——声乐大课与声乐小组课。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也可能成为教师,那么纵观现在的社会形态,名校,高校的声乐老师课时费都极高,有些只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气质、希望简单的学习一下声乐的人很多。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是为了考学的学生,有很多是退休的中老年人,还有一些是为了工作之余可以提升自身修养的上班族。所以他们大可不必去名校,高校找费用极高的老师上“一对一”的个别课。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我们可以以这样的人群为教授对象,教授声乐。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人群,我认为杨老师在书中所讲的声乐大课与声乐小组课这两种组织形式比较适用。

首先说声乐大课,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声乐是一门具有极强的个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所以长期以来声乐教学都沿袭了专业院校“一对一”教学模式,但学习音乐的人数数额不断增加,而且教师为了避免重复教学,实施声乐大课改变“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无疑为声乐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声乐大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促进学生歌唱能力全面发展。

目前很多想要学习音乐学生有的有些底子,有些什么都没学过,他们对发声器官的构造、发声的的原理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声乐学习起步较晚声乐基础较差,这为声乐大课教学统一安排教材和掌握教学进度提供了可能,所以这是开设声乐大课得一个很好的条件,加之我们教授的声乐学生,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尖子生和歌唱人才,而是培养掌握声乐正确理念,可以继续学习高等声乐的人,可能将来他们会成为教育工作的人民教师,因此,教授声乐的人,正确而有效地采用大课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必要的和完全可能的。

杨老师书中写到,声乐大课的学生一般在15人以上20人以下比较合适,主要从基础的、共性的方面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水平。声乐理论是声乐技能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唱歌和将来从事教学的依据,在声乐理论教学中,一方面加强理论课程的实践性,要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利用实物标本、生理解剖图、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示范不同的用嗓或用气的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和辨别、理解发声技巧,然后教师当场指点,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理论课生动、真实、有趣、有触摸感,以此激发并推动学生理论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也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定期选看国内外声乐作品和歌剧等相关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专业修养,提高学音乐素质。声乐大课的教学能极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及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品和教学水平,才能上好声乐大课。

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我有以下的一些教学的想法。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专业摸底,将程度、方法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由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教学经验、学风正派、责任心强在学生中有一定威望的教师担任授课,每周上课一次,连续四课时,上课的基本环节是大约用两课时检查学生演唱情况,一课时总结汇课情况并进行新课讲授,一课时用来辅导。汇课时采取小型演唱会的形式,全体学生自始至终都要参加,每个人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教师在此时不进行辅导,学生进行完整演唱,以增强音乐会的气氛,加强学生艺术实践锻炼的效果,但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记录并评分,在统一的点评表上写上简短的评语,指出主要的有缺点,成绩则作为下次布置作业的参考,70分以下的继续此前的曲目,70分以上则布置新的曲目,这样可以有效的督促学生自觉练习,避免了平时不练一学期只会唱一首歌的情况。

作业检查完后,教师要对学生演唱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总结的方式除了教师分析、示范演唱,更多的是要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总结时教师可选出2—3个典型的优缺点,让典型的学生在演唱一遍,全体学生对他们进行讨论,找出优点和缺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要注意的是教师每次总结时尽量不要重复选人。

当然了,书中也提到了声乐大课的不足之处,使我也非常受用。所以为了弥补不足,又提到了声乐小组课。总体来说,目的和声乐大课一样,主要还是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共性问题,但要求更细化。

首先是声乐小组课的合理分组,目前在我们声乐小组课教学中,存在着我们易把程度相近的学生放在一组,如果把程度较差的放在一组,会使这些学生更加没有歌唱的信心,导致缺乏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这样也缺少了声乐学习的互补性。在学生的声乐程度上合理分组,可将优、中、差程度不同的学生放在一组(中等水平的学生可多些)可起到互进互促,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

因此,在实践联系中,不能一起要求学生诸如气息、位置等等问题,因为每个人在发声过程中感受各不相同,老师应该熟知每个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和学习程度,应遵循声乐学习的“因材施教”。在技巧训练上应分别对待。如一位学生演唱时。可让一位学生来伴奏,这样也锻炼了学生的伴奏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该要求其他学生聆听这位学生的演唱,并指出该学生在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尝试着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然后老师给予客观的评价,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逐渐培学生会听、会讲、会解的能力,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小组课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声乐小组课的授课模式主要偏重声音技能和作品的表现力。小组课不但要求学生声音技能的提高,更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具有分辨和分析声音的能力,给学生在声乐基础理论和歌唱基础方面,尤其是声乐观念上一种感性和理性上的培养。声乐小组课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小组课学生之间充分的互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彼此互补,同时也获得了教师的教学方法,领会老师的教学语言,声乐技能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技能。从而增强学生分辨和分析声音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声音形象。这就是声乐小组课的优越性。

所以在我看来声乐大课与声乐小组课这两种声乐组织形式已近有很大的发挥与运用空间。学习《声乐教学法》之后,既让我感觉到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又让我为以后的就业有了新的认识。

动臂塔机建功超高层建筑 第2篇

动臂塔机虽然目前在国内销量并不大,但在这些标志性的建筑工程中却不乏它们的身影,并担当重任,成为不可缺少的吊装主角。

如今的动臂塔机已非历史上的动臂塔机,其主要区别是:起重量大,由原来的10t左右,已经加大到50t甚至80t,适应了单个构件越来越重的吊装需要;可以带载变幅,具有小车变幅塔机工作效率高又有动臂起重机起重量大的优点;特别适合城市狭窄地带和群塔施工,内爬式动臂塔机更适合超高层建筑施工。

动臂塔机的选型、布置、安装和拆卸等各环节都非常重要。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动臂式塔机在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等这些标志性建筑上的应用。

1 上海金茂大厦

1.1 工程概况

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于1994年5月10日动工,1997年8月28日结构封顶,至1999年3月18日开张营业。上海金茂大厦占地2.3公顷,塔楼高420.5m,总建筑面积29万m2。塔楼呈宝塔形,共88层,总高度420.50m。塔楼为组合结构,由剪力墙核心筒、外部的8根砼复合巨型柱、8根钢巨型柱以及它们之间的钢梁或外伸钢桁架(位于24~26层、51~53层、85~87层)组成。金茂大厦的塔楼钢结构总吨位达1.65万t,单件构件大而重,最大构件重达22.4t;施工工期紧,钢结构工程必须在18个月以内安装完成。

1.2 塔机选型

由于塔机需要全回转,因此塔机的起重臂必须能够起伏,尾部的平衡臂长度必须小于10m,只有动臂式塔机的性能可以满足上述要求。为此金茂大厦的钢结构施工选用了2台M440D动臂式内爬塔机。选用M440D塔机,还有以下原因:在20~30层、49~55层、83~87层,核心筒体的筒壁内有劲性钢结构,这部分钢结构量大、单件最大重量达18t。由于核心筒施工必须先行(至少高出外围钢结构5层左右),因此只有选用动臂式的M440D塔机,才有可能安装核心筒体内的外伸桁架构件。M 4 4 0 D塔机起重能力达6 0 0 t m,臂长55m,塔身高度40m,最大工作半径52.5m,最小工作半径4.4m,最大起吊重量达32t,而它的尾部半径仅为8.5m。

1.3 塔机布置

一般高层建筑施工都把塔机安装在刚度极大的砼核心筒体内,但是金茂大厦核心筒体在56层以上筒内没有井字形腹部剪力墙,也没有楼层梁板。2台塔机如果布置在核心筒体内,当塔机到达56层以后,就很难再爬升。而复合巨型柱是整个大厦中刚度仅次于核心筒体的结构,5m×1.5m的钢筋砼复合巨型柱,里面还有2根上下通长的H型钢柱,每层都有钢梁,作为劲性钢结构浇捣在复合巨型柱内,且纵横向的楼层钢结构将巨型柱与塔楼结构连成整体,将塔机布置在这个位置上是比较理想的。

1.4 塔机的支附与爬升

M440D塔机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力很大。在钢结构安装开工前,施工方就制定了一套针对金茂大厦特点的塔机施工方法,即将复合巨型柱间作为M440D塔机内爬的垂直通道,并将M440D塔机附着于核心筒体上,简称“二柱、二板、一撑”。

该方案的荷载传递:2根复合巨型柱传递垂直荷载至基础,上道爬升梁处的水平荷载由附墙杆传递至核心筒,下道爬升梁处的水平荷载由其上下的两层楼板传递至核心筒;该方案的爬升要求:上道爬升梁上一层楼板的砼必须浇捣且强度必须达到100%设计强度。

分析该方案,它仅利用了结构体中的二柱、二板,而没有利用柱与核心筒体之间的钢梁。如果能充分利用上述钢梁传递塔机的水平荷载,那么塔机就可以采用纯内爬方式(即不附墙)施工。根据M440D塔机对塔楼结构影响的力学分析,把塔机爬升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3~40层,共13个爬次。施工期可能遭遇台风,且塔机刚竖起,在使用初期有一个走合过程。我们提出上下爬升梁间距(即爬距)为12m、无附墙支撑杆的纯内爬式方法,但砼楼板要浇捣到上道爬升梁的下1层。

2)第二阶段41~61层,共5个爬次。计算上设定1 6 m爬距(塔机水平荷载可减少2 0%左右),不设附墙杆的纯内爬式方法,砼楼板最大可以距下道爬升梁达12层。

3)第三阶段62层~塔尖,共6个爬次,施工时间会遭遇台风或暴风影响,塔机所处位置极高,且塔楼结构体系骤然减小,计算上对该工况提出了16m爬距,加设经简化的附墙杆系统的方法,将大部分水平荷载直接传递给核心筒,砼楼板最大可距下道爬升梁12层。

从1996年4月安装第一台塔机到第24次爬升到位,总共经历了16个月,其间经受了强台风的考验。由于塔机第一、二阶段的爬升(共18次)没有设置附墙杆系统,节约了大量的埋件、附墙框及附墙杆等,总共节约钢材43.124t以上;拆装1台塔机附墙系统的时间需1个台班,2台塔机18个爬次,一共节约36个台班,共节约18个工作日。

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2.1 工程概况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为多功能的摩天大厦,大楼地上101层,地下3层,标准层高4.2m,地面以上实体高度为492m,总建筑面积37.73万m2。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于2005年11月16日全面开工建设,于2007年9月14日结构封顶,2007年12月1 0日完成最后一次砼浇注。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施工最高吊装高度491m,除钢结构和土建施工外还要综合考虑玻璃幕墙、擦窗机、阻尼器等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由于工程工期十分紧张,垂直运输任务非常密集,主要吊装设备选用2台(FAVCO)M900D和1台(FAVCO)M440D内爬塔机。

2.2 塔机布置

主楼上部结构施工时,在核心筒东北和西南面墙体上布置2台M900D内爬塔机,核心筒西北面墙体上布置1台M440D内爬塔机。M900D塔机为1 200tm动臂变幅式内爬塔机,塔身高度60m;M440D塔机为600tm动臂变幅式内爬塔机,塔身高度40m。3台塔机均支撑于主楼核心筒墙体上。

1)M440D支撑架布置M440D塔机约每隔3层爬升1次,支承基本间距为12.6m,因筒体截面的变化,M440D塔机在60层以下布置于核心筒内,60层以上转换至核心筒外。根据塔机具体位置及其与核心筒位置关系,M440D塔机采用三角支承架形式,其中主梁采用340×600箱形截面,主梁与核心筒墙体通过钢牛腿连接,竖向斜撑杆采用∅325×12无缝钢管,为抵抗塔机工作时水平侧向力,主梁两侧设置水平撑杆(采用∅245×10无缝钢管),撑杆与主梁连接均采用销轴形式以方便安装。塔机座梁采用340×500箱形截面,座梁与三角支撑架采用32M30高强螺栓(8.8级)连接。

2)M900D支撑架布置M900D塔机布置于核心筒内,约每隔4层爬升1次,因而上下2道支承基本间距为16.8m。根据塔机具体位置及其与核心筒位置关系,M900D塔机采用支承钢梁形式,跨度分别达到约17.4m和8.8m,大跨度梁采用1 620×400箱形截面(支座处高度渐变至900),小跨度梁采用900×400箱形截面,上下翼缘板厚50mm,腹板厚20mm。座梁与核心筒墙体通过钢牛腿连接。座梁之间采用连杆连接以抵抗塔机使用时产生的水平力。

2.3 塔机安装

1)M440D塔机安装M440D塔机在主楼底板完成后进场,在塔楼底板砼施工之前,用150t履带起重机安装M440D在底板内的基础柱角,底板砼养护结束,依据现场M440D塔机平面布置和M440D部件重量表以及起重机站位点选择500t汽车起重机作为M440D塔机的主要安装起重设备。

2)M900D塔机安装在主楼核心筒施工到4层后,利用M440D塔机安装2台M900D塔机。

2.4 塔机爬升

1)M440D爬升 M440D塔机约每隔3层爬升1次,支承基本间距为12.6m,因筒体形状变化,M440D塔机在60层以下布置于核心筒内,60层以上转换至核心筒外(塔机位置保持不变)。M440D塔机基础预埋在大底板内,由150t履带起重机安装,自立状态施工至5层后进行第一次爬升。附墙点布置为1~94层每3层1道共32道,计32次爬升。

2)M900D爬升 M900D塔机布置于核心筒内,约每隔4层爬升1次,上下两道支承基本间距为16.8m。2台M900D塔机待核心筒施工至4层时,由M440D塔机进行安装,附墙点布置为地下3层1道、2~94层每4层1道共26道,计25次爬升。M900D塔机完成最后一次爬升后,随两侧月亮门构件的安装,影响到塔机平衡臂的自由转动,需要降低3个标准节的高度后进行月亮门顶部两侧构件向中部安装。

3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

3.1 工程概况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主楼建筑高度234m,地下3层,地上5 2层,总建筑面积49.59万m2。CCTV主楼由2座整体向内双向倾斜的塔楼通过底部裙楼和顶部的L形悬臂连成一体,构成一个折角门式建筑。塔楼和裙楼由外框筒、内框筒、核心筒钢结构三部分组成。外框筒由双向倾斜6°的重型钢柱、边梁和支撑形成以蝶形节点为主的三角形网状结构体系,内框筒和核心筒为钢框架体系。悬臂总重量为1.4万t,共有14层,平均高56m,宽39.1m。CCTV主楼钢结构主要构件为重型钢柱、钢梁、斜撑和巨型转换桁架,钢柱最重达80t,有单箱形、日字形、目字形、西字形等多种截面形式,钢梁和斜撑以H形和箱形截面为主。

3.2 塔机选型

根据CCTV主楼钢结构单重在10~80t的构件较多、吊装就位距离远的实际情况,通过吊装工况计算分析,每座塔楼各选择了1台(FAVCO)M1280D动臂塔机和1台(FAVCO)M600D动臂塔机分别作为主吊和辅吊,另外在裙楼布置2台(FAVCO)M440D动臂式塔机和1台C7050塔机(图1)。

3.3 塔机安装

M1280D动臂式塔机的安装任务主要由1台Liebherr 250t起重机承担,由于塔机安装位置特殊,安装起重机只能驶上在基坑中搭建的钢栈桥进行塔机的安装作业,由于钢栈桥承载能力的限制,安装时无法使用更大的起重机,M1280D塔机标准节不能一次安装到位,因此M1280D内爬塔机剩余的标准节将利用外爬顶升系统添加,然后再内爬施工。为降低成本,2台M1280D塔机采用了一套外爬顶升系统交替使用。塔机共配备了14节标准节(包括内爬塔机)。

3.4 塔机爬升

塔楼1和塔楼2核心筒的电梯井内各设置1台M1280D动臂塔机和1台M600D动臂塔机,随主体钢结构的安装上升而爬升,根据工况分析计算,将塔机的2道爬升支撑体系的间距控制在17~23m,由于主楼结构倾斜,为满足塔楼顶部和悬臂构件吊装要求,钢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塔机需要进行空中移位重装。电梯井为纯钢结构,没有剪力墙,而特大型塔机在纯钢结构中进行附着爬升在国内尚属首次。因此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施工工况,建立施工计算模型,在核心筒钢柱四周设立临时柱间支撑,对结构进行临时加固处理,以减少塔机运行中对结构的影响,确保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侍田田.国内超高层建筑汇总[J].建筑机械化,2006,(5):74-80.

[2]高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进行时(1)[J].建筑机械化,2006,(1):10-11.

建功林业巾帼情 第3篇

张凌云,博士,39岁,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仅仅翻开她的简历,我们就目睹了一位林业科研人的成长轨迹:1997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00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03-2006年任职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工作。2010-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

目前,张凌云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林果实发育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裸子植物有性生殖生物学。2005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2006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中国林学会第二届梁希青年论文奖二等奖,2009年荣获第十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2010年获北京林业大学第二届科教之星。SCI刊物Plant cell reports,Physiologia Plantarum审稿人。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PlantPhysi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Botany.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Plant Cell and Physiology等国际重要刊物上。SCI收录17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编教材1部。

然而,采访中,年轻有为的张凌云博士却与记者想象不同。她温文尔雅,谦逊低调,迫使人只能从她讲述的科研攻坚历程中去描摹这样一位为了林业科研不懈奋斗的巾帼科研人。

醉心经济林果实发育分子机理研究

经济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最好的林种。长期以来,经济林为我国工业、农业、医药、国防等诸多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高科技手段促进我国经济林发展,是张凌云博士一直以来的使命和追求。近年来,她深入经济林果实同化物运输和卸载领域,通过长时间摸索,成功建立了羧基荧光素探针活细胞示踪一激光共聚焦造影技术,首次将羧基荧光素酯CFDA引入木本果实韧皮部实时追踪同化物的卸载情况。该技术系国际首创,解决了荧光物质难以引入木本植物韧皮部的难题,实现了木本植物碳水化合物卸载的实时追踪,大大加速了木本果树同化物运输与品质调控研究进程。

以经济林中重要栽培品种为突破口,实现科技兴林,张凌云做出了不懈努力。她的团队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结合细胞生物学技术、免疫定位技术和蛋白印迹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苹果、葡萄、核桃、枣等果实中同化物卸载路径及机制,实现了技术和理论的双重突破,为果实同化物运输和经济林分子育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Plant Physiology等国际重要刊物上,受到国际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报告。

积极开拓裸子植物有性生殖生物学

裸子植物是林业生产上的主要用材树种,我国用在建筑、造船、家具上的木材,大部分是松柏类植物,如东北的红松,南方的杉木。裸子植物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植物,在人民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我国一些裸子植物正日益成为濒危物种。因此,通过开展繁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以缓解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存危机成为诸多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多年来,张凌云博士锁定裸子植物花粉管极性生长分子机理开展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青杆花粉中首次克隆到微管蛋白同源基因PwTUA1和PwHAP5转录因子,并对其功能和调控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PwTUA1在调控和提高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受到钙和硼的诱导,为缩短裸子植物生殖周期提供了新的思路;克隆到编码CCAAT框结合蛋白类型的转录因子PwHAP5,首次证实该转录因子具有调控花粉管发育及抗逆的双重功能。上述主要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重要刊物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大大丰富了花粉管极性生长理论,有望通过生物工程手段加速裸子植物分子育种,缩短生长发育周期,为提高珍稀、濒危及花粉萌发困难的裸子植物有性生殖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林业科研领域的巾帼英才

由于扎实的探索和不懈的付出,十几年来,张凌云博士始终坚守在林业科研的第一线,潜心研究,在我国经济林果实发育分子机理及裸子植物有性生殖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与好评,并受邀担任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会理事,《自然科学进展》和《电子显微学报》审稿人,《生命世界》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

科研需要不断突破,张凌云从来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目前,由她主持的国家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已经结题。在针对该专项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中,她带领课题组在我国特色植物腊梅、四翅滨黎、青杆等植物中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高抗、多抗基因多个,并对其进行了功能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期刊上。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超额完成项目任务。他们从青杆花粉中首次克隆到编码CCAAT框结合蛋白类型的转录因子PwHAP5,并对其功能和调控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发现PwHAP5基因主要在针叶、花粉部位表达,并受到钙离子的诱导。进一步实验证明,该基因在花粉萌发初期表达量开始升高,在花粉管发育的整个时期都进行高表达。利用基因枪轰击过表达PwHAP5改变了青杆花粉管生长方向,而PwHAP5RNAi的花粉管却生长正常,生长未受到影响。进一步,应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筛选并证实了PwHAP5可以和PwFKBP12进行互作,并参与花粉管发育过程。转基因研究发现,该基因参与了植物抗旱、盐等多种逆境胁迫过程。该研究首次证实HAP5转录因子在调控花粉管发育及生长方向调控以及抗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张凌云博士还参加了枣行业科技项目,针对枣生产上存在的裂果现在进行机理开展研究,试图从应用基础上为解决生产上的枣裂果提供理论依据;参加了科技支撑计划,研究不同品种油茶同化物运输路径及机理,以及油脂代谢转化过程及机理。

绥德建功勋 第4篇

习仲勋在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期间,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以发展生产为中心。推广先进经验,开展劳动竞赛,并躬亲节约,生产自给,带领群众克服严峻的物资困难。二是建设抗日民主政府。要求干部广交党外朋友,吸收士绅和名流进入参议会。1944年4月,习仲勋和齐心结成革命伴侣。婚后长期分隔两地,以书信传情,感情甚笃,终生相伴,走过58 个春秋。

1942年春,全党的普遍整风运动开始在党的各级干部和党员中进行。4月21日,在延安边区参议会大礼堂召开有2000多名干部参加的整风运动大会,对整风学习、讨论、总结、考核等作出了部署。至当年秋,参加边区整风的党员干部通过文件学习,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兴起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通过检查工作,反省自己,纠正错误,增强了团结,改进了工作。

为了彻底清除王明路线在边区的影响,加强边区党的建设,从10月19日开始,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了一次为期88天的高级干部会议(又称“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习仲勋作为西北党校校长出席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议。

毛泽东在开幕式上讲话,会议中又作了关于布尔什维克成功的12条经验的报告。毛泽东的讲话和报告成为大会的指导思想。11月5日开始,会议转入讨论原西北根据地(包括陕甘边根据地及陕北根据地)的历史问题,接下来10多天的议程紧张严肃,思想斗争甚为激烈。

11月11日,习仲勋就陕甘边党内一些历史问题在大会上发言。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三个问题:一是陕甘边苏区和红二十六军发展过程中的陈家坡会议,红二团南下失败和阎家洼子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中发生的不同形式的思想斗争。二是陕甘边党内在各种政策上的争论和斗争。三是陕甘边区、陕北苏区“肃反”和“肃反”带来的恶果及革命遭到的损失。在发言中,他旗帜鲜明地对陕甘边苏区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重要事件中的思想和路线斗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了认真的自我批评。他指出,关于党内历史上的思想斗争问题,不是仅仅讲“肃反”问题就可以讲清楚的,它完全是两条路线长期激烈斗争的结果。他摆事实说明,根据地建设一旦受到“左”倾路线及其执行者干扰时,就出现挫折,就遭受失败,甚至全军覆没。他提出既分清是非,又团结同志,对在“肃反”中有严重错误的人提出批评,主张这些同志要敢于承认错误,找准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改正错误,轻装前进。

习仲勋发言前后,围绕西北根据地历史上的路线是非问题,徐向前、王震、马文瑞、朱理治、郭洪涛等70多人在会议上发言。

1943年1月8日,习仲勋发表《关中党史简述》长篇讲话。他首先从大革命时期在关中旬邑县前义村建立的农村支部谈起,分析了在此期间发生的农民暴动失败的原因,接着又谈到刘志丹领导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举起苏维埃旗帜,以及在五顷塬、照金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及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南下失败留下的深刻教训。习仲勋还详细地介绍了“西安事变”前后,关中地区党组织开展的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及反击国民党顽固势力制造反共摩擦的情况。他概括关中党的历史经验:第一,关中党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斗争(大革命、苏维埃、统一战线),具有公开的、秘密的、武装的丰富斗争经验,领导着关中广大群众,并和他们密切地结合着,进行了保卫关中、保卫边区的各种残酷斗争。第二,关中党的产生始于大革命时代,但它的发展壮大,是在红军游击队的武装斗争中成长起来的,特别是红二十六军的直接帮助与指导,给关中党发展存在以有力的支持。第三,关中党的发展,其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从它的历史全过程看,没有一天是离开了武装斗争的。

1943年1月7日至9日,任弼时作关于党的一元化领导、关于领导工作和工作作风问题、检讨历史教训与党性问题的长篇报告。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一九三五年陕北(包括陕甘边及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决定指出,1935年的陕北“肃反”是错误的,给革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委托西北局负责向被冤屈的同志解释,并审查和恢复在“肃反”中死难同志的党籍,且妥善慰问和安置其亲属。

陕甘根据地历史上的路线是非在这次会议认真负责的总结和检讨中得以廓清。习仲勋等一大批从错误“肃反”的九死一生炼狱中走出的人,听到任弼时讲话和中央决定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长期郁结心头的疑虑、困惑终于得到排解,多年来笼罩于心头的迷雾终于被拨散。

194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闭幕,毛泽东再次莅临会议作关于领导问题的讲演。会议的另一项重要议程是对领导经济建设成绩卓著的王震、习仲勋等22人予以奖励。毛泽东为22名获奖者的奖状逐一题词,给习仲勋的题词是“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习仲勋铭刻在心,成为一生的准则。

1943年春,习仲勋接到西北局通知,由他出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

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里接见了即将去绥德赴任的习仲勋,听取了习仲勋对今后工作的意见。毛泽东热情地说,绥德是边区最大的一个分区,政治情况比较复杂。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没有那么敏感了,到新的地方去也是锻炼嘛!毛泽东亲切的话语给习仲勋以莫大的精神鼓励。

2月中旬,习仲勋移交了西北党校的工作,离开延安到绥德赴任。绥德地处陕北重镇榆林以南,是陕、蒙、甘、宁等省区的交通要道。绥德人口众多、地理环境特殊,对陕甘宁边区全局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党中央、毛泽东决定将在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工作富有成效的习仲勋调至北大门主持工作。

nlc202309020148

习仲勋通过走访调查,座谈讨论,很快对绥德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有了全面了解,尤其是对抗战以来绥德复杂的政治状况、斗争形势做到了心中有数。

根据西北局高干会议精神和毛泽东的指示,习仲勋结合形势和任务及绥德实际提出:深入调查研究,扩大党的宣传,用党的宗旨、方针、政策宣传教育干部群众,做到整风、生产两不误。

为了使发展生产这一中心工作迅速开展,习仲勋提出,机关干部不仅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且要深入农村,推动大生产运动。

在典型村经验的引导下,绥德地区各级组织制订了发展生产计划,农村建立了变工队组织,积极提倡革新农业耕作技术,同时发展副业(城镇发展商业),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许多典型区、乡村和先进模范人物。至1943年年底,全区粮食生产取得了较好收成,基本解决了52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习仲勋非常关心劳动英雄们的进步和生活,及时通过他们了解农村和社会实际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1943年年底,绥德地区的70余名代表由习仲勋带队,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劳模代表大会。会上,代表们有幸得到了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在大生产运动中,绥德地委和专员公署还号召机关干部厉行节约,勤俭办事,走出机关,参加生产劳动,帮助农民克服困难,发展生产。在习仲勋等领导同志的带动下,机关干部按规定完成个人的生产、纺线任务,使党政机关的生活办公费用实现了自给自足。

在习仲勋和地区党委的领导下,绥德地区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也进行得有声有色。至1943年,绥德地区地主将50%以上的土地卖给了农民,极大地改善了广大贫雇农的生产生活条件。

当习仲勋致力于绥德地区大生产运动的同时,“整风运动”也遵照中央和西北局的部署在党政机关、部队、学校深入进行着。身负地方领导责任的习仲勋一如既往地忠实贯彻和执行上级的指示,维护大局。当出现曲折复杂的局面时,他注重调查研究,冷静思考,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方向,谨慎决策,力求减少伤害。

绥德的整风审干运动引起了身在延安的毛泽东的关注,他反复强调不要搞“逼供信”。不久,毛泽东又在一份关于绥德反奸大会的材料上写下批语:“一个不杀,大部不抓是此次反特务斗争中必须坚持的政策。”

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审干工作的重要指示传达到绥德,对习仲勋等地区领导抵制和纠正“左”的错误,进而搞好甄别工作是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为适应抗日战争的形势,习仲勋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作为头等大事,提醒干部、党员同党外人士交朋友,要求司法工作者走出“衙门”,深入农村解决问题。他经常告诫自己和机关工作人员,要“为52万群众服务”。习仲勋非常重视群众教育和文化生活,因地制宜大办冬学,仅1943年,全区办起冬学905所,参加学习的人数达7万多人,使冬学成为普及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阵地。习仲勋还非常重视全区文学艺术事业和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遵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注意发挥文艺为抗日中心工作和人民大众服务的作用,热情地关心、支持和指导绥德文工团的组建和发展。

1943年,一位经历过战争和革命考验的进步女学生被选调至绥德师范,她叫齐心。从初次匆匆相遇,到亲身经历习仲勋领导的绥师“防奸”运动,齐心一步步地走近习仲勋。

1944年4月28日,在何长工、李井泉、袁任远等众多战友的见证下,习仲勋和齐心结成革命伴侣,从此终生相伴,走过58个春秋。

多年以后,齐心回忆这一经历时说:

我和仲勋的恋爱,主要是通过书信表达的。早在绥德师范开展“防奸”运动不久,我就收到了他写的信。他开始谈的都是工作,后来的信中谈到他是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最年轻的一个,来信还谈到今后他可能去延安学习等等。一开始我觉得很神秘,也很有吸引力,因为从未有人这样信任和关注我。

我感到很荣幸,但也隐隐约约感到我们之间的感情已超出一般同志关系。于是我就回了一封信,问他说:“你为什么老给我写信?”没想到他竟复信说:“一件大事来到了,我一定解决好。”此时,我明白了他的意思,知道这是让我考虑我们的婚姻问题了。他这种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习仲勋特别看重齐心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场上受过锻炼这一经历。当他看到齐心自传中写有为了早日参加革命队伍,曾两次从家中偷偷跑出,又被父亲追了回去时,不由地笑了,对齐心说,我年轻时也和你一样。

经过近一年的接触和了解,习仲勋和齐心两颗相互爱慕的心在一步一步地靠近,感情在一步一步地加深,后经西北局批准,终于结成伴侣。

婚后,齐心不是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就是在农村做基层工作,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调到西北局政策研究室任研究员。两人长期分隔两地,但感情日益深厚。相距几百里之遥,两人就依靠书信沟通感情,他们的书信被同志们称为“革命的两地书”。

1949年3月1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延安桥儿沟的中央医院出生。秘书黄植立即将这一喜讯电告正在西柏坡的习仲勋,祝贺他得了一个“千金”。因为孩子是在桥儿沟出生的,齐心的母亲给孩子取名“桥桥”。

上一篇:描写我的老师优秀的作文下一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