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孩子的改名申请书

2024-07-10

家庭小孩子的改名申请书(精选17篇)

家庭小孩子的改名申请书 第1篇

更 名 申 请

***派出所:

我叫***,性别:*,*族,家住***村。****年*月**日出生,现年**周岁,身份证号为120**************,因随母亲改嫁到*家而取此名。现我母亲已和*家解除婚约,我与*家不再存在任何关系,我本人欲将姓名更改为***(随母姓),请予批准。

申请人:**

****年**月**日

改 名 申 请 书

***派出所:

我叫***,是***村村民,我的儿子居民户口簿上名字为**,*,*族,****年*月**日出生,身份证号120*************。现同意其根据本人意愿正式向贵所提出的将原姓名**更改为***的申请,恳请贵所予以批准。

申请人:***

****年*月**日

家庭小孩子的改名申请书 第2篇

我是从化市江埔街锦三村单竹队29号村民黄志军,妻子李玉娟,夫妻俩人于2004年07月06日办理结婚手续。2005年01月05日生育第一个孩子,性别男,取名黄文光。因家人、朋友、亲戚一直称其为嘉轩,现经夫妻二人商量决定黄文光改名为黄嘉轩。今向您有关部门办理改名手续,望有关部门批准为要。多谢!

申请人: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第3篇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陆陆续续地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恐惧的事情, 作为家长, 千万不可按照自己的感受去要求孩子, 觉得这件事情是很简单的, 只要对孩子发号并对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 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这件事情。殊不知, 这样做, 即使再小的事情也会很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无尽地折磨。这时作为家长, 应帮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给孩子信心, 让他们以积极平和的态度来面对这件事情, 把完成过程中的痛苦尽可能地降到最低, 并同时可以培养他们忍受痛苦的勇气。其实孩子的忍耐力是惊人的, 只要不吓着他们, 给他们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 他们多半还是可以接受并克服一些看似很困难的事情的。

最简单的就拿打针这件事情来说, 很多小孩子都是拒绝并恐惧打针的, 如果大人只是一味地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等手段让孩子完成打针, 这样不仅加大了孩子的痛苦, 而且也没有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勇敢地面对这件事。作为家长, 首先应该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打针的重要性以及必须性, 告诉孩子如果不打针的话他们的病是好不起来的,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不懂就不去做, 其实小孩子很懂事的, 大人只要正确地将理由陈述给孩子听, 孩子还是会听得懂的, 因为他们内心深处也是希望病快点好起来的。当孩子从道理接受了打针的同时, 他们小小的内心深处还是很害怕的, 因为他们无法想象这是怎么样地一种痛苦, 这时大人就要告诉他们打针虽然疼, 但是这种疼并不恐怖, 就像他们玩耍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似地, 以此来消除他们内心的顾虑和紧张, 但对于所要承受的痛苦一定要如实相告, 尽量不夸大, 因为不要过分缩小。同时也可以告诉他们:“我们都觉得你很勇敢的, 那么你是不是真的很勇敢呢?宝宝能忍住就不要哭, 要是实在忍不住的话, 掉点眼泪也是没有关系的哦。”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勇气, 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勇敢, 肯定可以的, 也给他们留了后路, 让他们认为实在熬不住掉点眼泪也是不难为情的, 让他们不会为自己流露出来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在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有很多痛苦是他们所必须承受的, 这也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当孩子因遇到痛苦而嚎嚎大哭时, 大人一般都会采取哄啊劝啊或收买等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实这种方法是不明智的, 因为这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 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和真正地去缓解孩子对这种痛苦的紧张, 相反还会有碍于他们的道德发育。其实这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哄啊劝啊更有效, 而且更能降低孩子的痛苦感, 这时的家长千万不可以流露出焦虑的表情, 这会误导孩子, 让他们觉得问题很严重, 会吓坏孩子的。

在成长过程中, 还有很多大人希望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去捉弄孩子, 故意让孩子犯错误, 然后让孩子感到害怕甚至哭泣, 以达到逗大人开心的目的, 大人在开心的同时给孩子带来的却是羞辱、担忧和失落。很多人认为这很好玩, 不过是让孩子着急一下, 哭一下鼻子, 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会无形中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它对于孩子来说根本毫无快乐而言, 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 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增加孩子对别人的恐惧和不信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 他认为和孩子玩是在进行德行教育, 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 会让孩子慢慢养成不信任别人和喜欢说谎的毛病。

在日常生活中, 适当的“逗”孩子是可以的, 但是“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 大人应降低自己, 把自己放到孩子的情趣中, 以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孩子感到快乐的事情, 这其中不仅包含童心和快乐, 还包含幽默和智慧。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 小孩子在刚开始学会走路时, 总有那么几次会碰在什么东西上碰疼了, 这时的他们自然只会哇哇大哭, 有的家长为了安慰孩子, 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用力拍打碰疼孩子的那个东西, 责怪它为什么要弄疼孩子, 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其实这是不好的, 它是一种“复仇”行为, 它教会孩子的是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 教会孩子的是不宽容和报复, 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遇到这种情况, 大人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善待对方, 在安抚孩子的同时也要孩子学会安抚对方, 这样做不仅没有让对方站在他的对立面, 成为“加害”他的坏蛋, 还能让孩子作为朋友去分担对方的痛苦, 让他意识到这是双方的事情, 遇到这种事情一定要相互体谅, 要相互宽容。其实善良和豁达是永远相随的, 一个体谅对方、宽容对方的孩子, 遇到问题才不会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生活方式, 不仅让孩子时时保持心情愉悦, 也能保证他一辈子不吃大亏。

离异家庭的孩子 第4篇

安雅做出离婚这一决定早已过去多年,但是,这一时刻却如烙印般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当时,她和丈夫站在客厅里吵架,和往常一样,声音很大。突然,尼克出现了。当时的他4岁半。他哭着大声喊道:“好了!你们不要再吵了!”那一时刻,安雅才意识到,为了孩子而和丈夫继续这样的生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安雅和她的丈夫这样的,是个比较典型的家庭——丈夫是个商人,经常出差,安雅则在家当着全职主妇,操持着家务。婚后,安雅生下了儿子尼克,两年半后,女儿安娜出生。这种家庭生活是安雅所期望的,却慢慢令她的丈夫喘不过气来。

尼克和安娜最终成了离异家庭的孩子。

许多年过去,如今,尼克成了17岁的小伙子,安娜也15岁了。他们认为,爸爸和妈妈“做得很好”。爸爸搬走后,他们一直和妈妈住在一起。不过,在尼克和安娜还小时,为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每个周末爸爸都会回来看望他们。而现在,爸爸不来了,变成孩子们有空时去看望他。有时,他们还会打打网球。5年前,妈妈家里多了一位新成员——继父。再后来,妈妈和继父给他们添了一个小弟弟——本。当然,这是他们共同的决定,因为他们觉得还需要有一个孩子。

是的,在这个离异家庭中,他们做得很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做到这些很容易。

孩子永远忘不了父母离婚的那一刻

即便许多离异家庭的生活就像安雅家一样,走上了正轨,但这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在做出离婚决定的时候,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接下来该怎么做?他们必须应对离婚带来的复杂情感——担忧、失望、悲伤和害怕,以及以前从来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孩子被夫妻一方“操纵”,与对方疏离,突然之间,大家要为了探视权的问题争吵,为了孩子的家庭作业争吵,为了孩子的一切争吵,最终甚至只能由律师、法官或者青年福利局来出面解决争端。每一个离异家庭都必须找到各自的方式结束这些纷争。好在大部分家庭都做到了:目前,80%的家庭在离异时都氛围融洽。而有超过90%的父母在离婚时都决定,尽管婚姻破裂,但仍然会共同抚养孩子。

每3个家庭中,就有1个是离异家庭,而在大城市中,这个比例更高,为50%。这也意味着,每年有13.5万个孩子的世界被一分为二。而这一数字还没有包括非婚生的孩子。人们对于离异家庭的一些状况也早已习以为常——孩子或者由父母亲共同抚养而往返于父母之间,或者只跟随着其中一方。他们的父母住所或者只有咫尺之遥,或者相隔千里。有的兄弟姐妹因父母离异被迫分开,有的甚至要伴随着父母的第2次、第3次婚姻分开多次,一些父母甚至为了财产、子女而对簿公堂,彻底逃离曾经的家庭。当然,也有很多人在离婚后,仍然扮演好了为人父母的角色。然而,不管怎样,离婚这件事都将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并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如果和一名离异家庭的孩子交谈,你就会知道——对于那些已经懂事的孩子们来说,无论他们如今的生活是好是坏,得知父母离婚消息的那一刹那,都一直清晰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那些无法继续在一起生活的夫妻当然也明白这一点。“绝大部分父母的内心深处都有这种想法,认为离婚是一件违背责任感的事。”心理学家克劳斯·柯赫说。克劳斯·柯赫是《帮助离异家庭的孩子》一书的作者之一。“每个人都不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一条更为崎岖甚至危险的道路上去。”问题是,如果是别无选择呢?

15%的孩子都存在一些问题

“担忧的目光始终存在。”安娜和尼克的妈妈安雅说。孩子们是否会因为自己和丈夫的离异而受到不好的影响呢?对于这样的担心,她感同身受,尤其是在她单独陪伴孩子们成长的那8年时间里。儿子尼克很聪明,但学习很懒散,他是不是需要这个家里有个男人的角色?一个可以不时给他指引道路的男人?或者,一个可以一起钓鱼、踢球的哥们儿呢?还有女儿安娜,她很快就会忘记家里有个父亲的那些日子。有一次,她在学校里做了一间耶稣诞生的小木屋,里面有一只羊、两位牧羊人、小耶稣,还有圣母玛利亚。安雅看了之后说:“还缺了约瑟夫呀!”谁料女儿回答道:“噢,妈妈,我们不需要约瑟夫!”一方面,安雅认为这是女儿对自己的认可,而另一方面,她不由得在心里问自己,这种世界观对于女儿的将来意味着什么。

全世界范围的长期性研究表明,经过2-3年的波折期,将近80%离异家庭的孩子都能顺利成长。在之后的人生阶段中,他们所经历的恐惧与担忧,和来自完整家庭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既不会比他们少,也不会比他们多。当然,研究还显示,将所有影响孩子幸福的因素都考虑在内,仍有10%到15%的人因为父母离异而受到了长期性影响。

这种影响不一定十分重大。比如,离异并不是食欲过盛或毒瘾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并不是说,离异家庭出来的孩子在成年后更难维持稳定的夫妻关系。这种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学校表现上,比如胆怯、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当然了,自信还是胆怯,这些问题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将来,比如在面试或第一次约会时。”克劳斯·科赫说。

nlc202309082118

今年54岁的克里斯多夫说,父母的离异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当时,他7岁。突然有一天,他的生活全都变了样:妈妈带着他和哥哥从卡塞尔搬走了,一下子把他带入了另一种生活里,而并没有过问他的意愿。从此,他生活在离原来的家三四十公里的地方,远离了昔日的小伙伴和熟悉的学校,也远离了自己曾经的家。而他的爸爸呢?他选择了逃避,在德国南部找了一份新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克里斯多夫说,当时的他感到彷徨而无助。

克里斯多夫成年之后,也常常担心孩子像自己一样,“成为离婚的牺牲品被弃之不顾”。事实上,克里斯多夫后来确实两次离异。不过,他并没有离开自己的孩子。他用自己的方式向儿子和女儿做出了表率。“我要让我的孩子们感受到,不论发生任何事,我仍然是他们的父亲。”多年来,克里斯多夫每两个星期往返240公里,只为了接儿子到自己身边。6年前,当儿子进入青春期后,为了给儿子树立一个好的典范,克里斯多夫更是与前妻协商,让13岁的儿子来和自己生活。而他9岁的女儿,每个月也会来住上10天,假期也有一半时间待在父亲这里。

如今,和克里斯多夫一样,大部分父母都能很好地把握一些帮助孩子的方法,尽量消除离异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比如,不在孩子面前贬低另一方,这样,才不会让孩子贬低自我。或者,用行动而不只是用语言向孩子表明,当孩子有需要时,爸爸和妈妈一直都在。又或者,确立好规则:探访的日程、各种约定、祖父母日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也出现了不同的模式。社会研究学家、家庭法学者和发展心理学家们常常会给这些模式进行命名,如“单独抚养模式”(即孩子跟着父母中的一方生活)或“交换模式”(即孩子由父母双方轮流照顾)。专家们对这些模式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希望知道到底哪一种方式最好,但结果往往自相矛盾。而最终达成的一致意见是,每个家庭只能自己寻找最合适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毕竟,任何事物都在发展与变化中,孩子是这样,父母更是如此。

来自慕尼黑的尼克和安娜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不断在尝试新的规则。当两个孩子身体很好,同时他们的爸爸时间也允许的时候,适当地跟爸爸多处一处。而一些严格的规矩则是为了告诉孩子们,在父亲以后的生活中,他们永远有固定的一席之地,即使他后来又有了新女友。以前常常吵架的一对夫妻,如今常常坐到一起用餐或者互通电话,共同探讨孩子们的需要。

要做到这一点相当不容易,有时候你付出再多努力,都会感到孤独与无助。安雅一边照顾着孩子们的生活,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带孩子看医生,一边还要努力重返职场。她也曾经气愤地与儿子的老师吵架,这个老师在家长会上说:“嗯,没有爸爸,他反正也会长大……”后来呢,她却和孩子们一起去给这个缺席了他们生活的男人买礼物,只因为尼克和安娜担心爸爸过生日时会孤单。“如果不想让孩子因为你的离异受到影响,就应该宽容一点,即使有时候宽容需要很大的勇气。”安雅说。在离婚后,偶尔忽视个人感受,对于家庭成员的幸福来说非常重要。

有两个房间很酷

现在,越来越多离异的父母会选择轮流照顾孩子的“交换模式”。在美国、比利时、法国和瑞典,这种模式十分常见。这些家庭的孩子有的会一周内在父母双方分别住三四天,有的则是按周轮换。

14岁的莱奥尼和16岁的卡尔就是这种情形。这两位少年的父母都是全职工作者,但又都不希望疏远与孩子的关系,因此他们决定采取“交换模式”,共同承担孩子的抚养义务。莱奥尼与她的哥哥当时分别是9岁和11岁。一开始,他们每隔两到三天在父母之间轮换,但后来发现太过混乱,现在他们将每周三确定为“轮换日”。当被问及这样是否有压力时,莱奥尼说:“不会呀,我觉得这样很好,这样我就不用做选择了,不用放弃爸爸或者妈妈。”在妈妈的住处,她爱听音乐和画画,跟着爸爸时,她会看电影或找朋友一起玩。她认为,拥有两个属于自己的房间是件很酷的事情。而唯一令她感到烦恼的是,尽管有两个衣柜,每个星期她仍得收拾自己最喜欢的衣服随身带上。但是她能够容忍这一点,因为她宁愿这样,也不想和她的闺蜜一样,虽然有个完整的家,却每个月都只能见到父亲一次。

瑞典心理学家马琳·贝格斯通和社会学家雅尼·图乌恩的研究均显示:交换模式比单独抚养模式下的父母和孩子满意度更高一些。他们的压力更小,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更少。与此相反,一份来自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那些跟随母亲长大的孩子,都十分想念父亲。

很多父亲想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目前,在德国只有大约5%的离异家庭采用“交换模式”。总体来说,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城市比乡村更普遍。而采取“单独抚养模式”抚养孩子的,90%是母亲。幼儿园的放学时间太早,这些单亲妈妈们既要抽时间照顾孩子,又要从事兼职工作,收入微薄,只能艰难地拉扯孩子长大。而“交换模式”给她们的人生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很多父亲照顾孩子的意愿也开始上升,去年年末,欧洲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其47个成员国将“交换模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为离异家庭生活的优先模式。出于国内对于性别讨论的担忧,德国采取了迟疑的态度,并准备通过组织自主的大规模调查对“交换模式”的影响进行研究。

nlc202309082118

但“交换模式”下的共同养育,更多的只是一个理想模式,因为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在一个地方同时买下两栋房子——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既能在父母之间轮换,又不耽误上学。可是,当父母双方为了照顾孩子而不得不同时从全职转为兼职工作时,对于一个家庭的收入损失是很大的。“而有约5%的父母会为各种事情反复对簿公堂。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往返于两个火药味极浓的战场,压力也非常大。”离异研究学者萨毕娜·瓦尔帕说。另外,儿童心理学家还注意到,年龄较小的孩子尤其需要牢固的价值基础。他们需要一个完整的家来发现和认识世界,而非两个。

不过,传统的单独抚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父亲都想在孩子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不只是在周末按时出现。他们也会在平时看望孩子,或者设置一个专门的“亲子下午”。德国纽伦堡新教高等专业学校家庭法教授希尔德温德·尊德豪夫对此十分赞赏:“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每两个星期才见一次父亲或母亲,这时间太长了。这种长期的角色缺失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而她在法院的同事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父亲为了争取和孩子相处更多的时间而提起诉讼。这一趋势是健康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让孩子知道,爸爸和妈妈都在努力地争取陪伴自己左右的权利。

“尽管如此,世界上任何一个法庭判决都无法令孩子感到快乐。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父母本身。”与瑞士儿童医生雷莫·拉果合著了畅销书《离异家庭里的幸福孩子》的莫妮卡·瑟琳说。使孩子在父亲和母亲的两个世界里不断穿梭而不背负压力,是父母要面对和处理的任务。一位家庭治疗医生对莫妮卡·瑟琳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对离异的父母,对他们的儿子倾注了所有心力。他们甚至陪同儿子去参加治疗谈话。就连这位医生都觉得,这对父母已经做得很好了。然而,当医生问这个孩子:“如果有一位仙女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孩子的回答让医生大吃一惊:“我希望爸爸不要每次都把车停在路边放我下来,我希望他能陪着我一直走到门边,送我到妈妈身边。”

不论是“单独抚养模式”还是“交换模式”,离异家庭的孩子都必须在脑海里将两个不同的世界重构成一个新的世界。两个世界的差别越大,他们的构建也就越难。孩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敏锐的感觉。对于他们来说,父母的离异是他们心中一个敏感的“雷区”,他们早已开始懂得避开这一“雷区”。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最完美的架构,大部分情况下也是脆弱的。例如本文采访的所有家庭,没有一个愿意以全名出现在文中。因为他们不希望让前任或现任受到不必要的关注,或者因此惹他们生气。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在访问中,所有孩子都不愿意吐露他们真正的感情。所有的回答都是好的。他们会马上更正一切有可能被理解为批评的话语。他们的说法是,不愿意有人受到伤害,也不愿意有人为此担忧,爸爸和妈妈已经为此付出了很多。

离异家庭的孩子通常比较早熟

和同龄人相比,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显得“更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更加独立”。研究家庭主题的专家马提亚斯·奥克斯这样写道。而以担忧的眼光来看,也可以说:他们更加早熟。

雷阿的母亲发现女儿和以前有点不太一样。每次雷阿和爸爸通过电话之后,总是变得魂不守舍。原来,雷阿的父亲有了一位新女友,这位女友还带来了她的两个孩子。一时之间,雷阿不知道自己在父亲心目中是否还有一席之地。尽管父亲早就表示,她可以从南方的巴伐利亚州基姆湖搬过来,到北方鲁尔区的穆尔海姆跟自己一起住。可是,真要搬走把妈妈一个人留下吗?

雷阿的父母在两年前离异。为了雷阿,妈妈做出了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让雷阿回到北方和爸爸一起生活。所以,从去年8月开始,这个11岁的小女孩便离开了妈妈,到800公里之外的爸爸家生活。“不过从那之后,”雷阿的母亲说,“她又变成了以前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

一开始,母亲每两周去北威州看望雷阿一次。后来,雷阿开始每两周回南方探望母亲,假期也会在母亲那里度过。对于雷阿这样在父母两处往返的孩子,坐火车还有特殊的照顾。而这样的孩子是一个不小的群体。铁路部门对此推出了一项“无伴儿童”计划,工作人员将他们安排在专门的车厢,确保他们每一个人都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在这些车厢里,还配备有身穿蓝色马甲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照顾。孩子们在车厢里玩耍、画画、聊天,有的孩子甚至在这里相识多年。每当有人到站下车,他们都会互相道别。当雷阿回到巴伐利亚州见到母亲时,她会亲热地和母亲打招呼,就像离开父亲时和他亲热地道别一样。

对于所有人来说,这结局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一路走来都很轻松。即使离异在现代社会已是司空见惯,但它从来都不会轻松。

为了帮助孩子应对人生中的这一波折,你可以为孩子做的事:

1.让孩子重建安全感

当孩子的世界突然坍塌,他们需要有所依赖。即便无法百分之百,但至少在一些重要的时刻,父母需要陪伴并且倾听他们的声音。尤其在涉及探视问题时,一定要明确好时间。作为父母中的任何一方,要和祖父母、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前妻或前夫的兄弟姐妹保持联系,这样才能给孩子一种归属感。

2.收起怨恨

专家们一致认为,在孩子面前贬低前妻或前夫,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一方面,作为夫妻两人共同的后代,孩子会不自觉地贬低自己;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会加深夫妻之间原有的鸿沟,令孩子不得不改变自我来迎合双方。

3.克制负罪感

如果出于担忧而给予孩子过度的关注,或者用物质来进行弥补,实际上起不到任何作用。尤其是那些只有周末才能探望孩子的父母,更容易陷入这一误区。有研究显示,孩子自身也希望得到父母的教育而非溺爱,而教育则意味着严肃认真地对待孩子。这一举动会令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加稳定。

4.孩子始终是孩子

稍大一点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形——你会和他讨论日常琐事或者自己的烦恼,就好像他是你的另一半一样。长此以往,孩子身上无形中会多了一些原本并不属于他的压力。

5.不再是夫妻,但仍是孩子的父母

上什么学校,从事何种运动,零花钱给多少,去哪里度假——尽管不再是一起生活的夫妻,但是在面对孩子成长中的这些问题时,两人意见永远保持一致。这是保护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它将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爸爸妈妈虽然分开了,不再爱对方了,但是他们对你的爱却永远不会停止,他们永远是你的父母。

6.传递自我价值观念

离婚对孩子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使他们变得容易推卸责任,将其归咎于父母的离异(典型说法如:要不是我一直被弄得很烦的话……),从而有碍于自我价值观念的发展。而你要做的就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告诉他们自我价值有多重要。在离异初期,孩子在学习成绩方面可能会不尽如人意。而一旦他们做到时,不要吝啬你的赞赏。

7.不要把所有事情都与离异联系起来

没有人知道,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到底是因为父母离异,还是因为他本身在数学方面就没有天赋。如果有谁在离婚多年之后还叹着气对孩子说:“你真是太不容易了!”无疑会严重打击孩子努力与奋斗的勇气。

8.向前看

即便在困难时期,父母也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们从他们身上了解到,在生活中,烦恼是不可避免的,有的时候,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当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在结束了一段悲伤的生活过后,为自己的新生活而努力并最终获得幸福,那么,他们自己也没有任何理由对未来感到恐惧。

[译自德国《明星》]

小孩改名申请书 第5篇

XXXXX派出所:

本人儿子居民户口簿上的名字是XXX,X,汉族,XX年X月X日出生,身份证号:XXXXXXXXXXXX。由于当时起名草率,没有考虑到重名、难写和叫起来不上口的现象,所以现在我夫妻二人:XXX、XXX正式以文本形式向贵所提出更改我儿子姓名的申请,由原名XXX改为新名XXX。

请贵所给予办理,在此感谢!

申请人:XXX

小孩改名申请书 第6篇

尊敬的XXX公安局XXX派出所领导:

本人儿子居民户口簿上的名字是XXX,男,X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身份证号XXXXXXXXXXX。现在,正式以文本形式向贵所提出更改我儿子姓名为XXX的申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八条的第1条规定:

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所以我现为儿子提出书面申请。改名理由:由于当时起名草率,现给正常的生活、入学带来许多不便,现在郑重考虑之后,特此申请改名。

办理户口登记时用的是XXX,到现在一直没有在其他重要场合使用过,现在要上幼儿园了,考虑到将来要上小学办学籍,为了郑重的面对孩子的将来,现特向贵所提出书面改名申请。

请贵所给予办理,在此感谢!

申请人:父亲:XXX(身份证号:XXXXXXXXXXX)

母亲:XXX(身份证号:XXXXXXXXXXX)

小孩改名申请书 第7篇

我现用名×××,男,汉族,×××年×月××日生于××市××××医院。

×××是本 人原名,自出生时起一直沿用至今,申请人现在所有的身份证明文件、学历证书、银行帐号和社会保险登记等均使用这一名字, 申请人在使用现用名期间没有进行过任何违法、犯罪行 为,也没有任何不良的社会记录。

只因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经常遇到重名的情况,给正常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不便,所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99 条及《中华人 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七、十八条的规定,特向贵局提请将我的现用名×××更改为×××,望同意为切!

申请人:

家庭小孩子的改名申请书 第8篇

因此,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不仅仅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要求我们教师要与家长一起用科学的方法、足够的机智去引领学生成长, 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困惑或难题, 而我也是通过这种方法体会到孩子进步的喜悦的。

案例背景

去年我所教的学生里有个叫小云 (化名) 的女生,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 她跟爸爸一起生活,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 她的爸爸比较溺爱她。高一上学期时她的学习成绩还是可以的, 可下学期开学没多久, 我就发现她对学习没以前上心了, 平时在我的课上会有一些小动作, 比如:和同桌说话, 或者做其他学科的作业, 再或者偷偷吃东西等。针对这些问题, 我多次提醒她, 也找她单独谈过几次, 但收效甚微, 并没有什么起色。

矛盾冲突

有一次, 她竟然在我讲课时偷偷玩手机, 我当场批评并没收了她的手机, 而且要求她下课后来我办公室, 结果小云并没有来找我。第二天上午我到班里上课, 谁知刚走到教室门口她便走到我身边并大声说:“我要上厕所!”我说:“这刚上课你就去厕所?下课干什么去了?”“我肚子疼, 必须去!”我看着她的表情, 明显感觉她在说谎, 我说道:“不行, 下课再去。”而她更是对我吼道:“没见过你这么不讲理的老师, 我不想跟你再说一句话。”一边说着一边往座位上走去。

下课后, 我觉得必须要和她好好谈一谈, 就把小云叫到了办公室, 当我平心静气地和她说这两天发生的事情的时候, 她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而且不说一句话, 我感觉必须要叫她的家长过来聊一聊了, 但是当我提出要见她的爸爸时, 她突然怒吼道:“你叫他来做什么, 他根本不关心我, 也没时间关心我, 我回班了。”说完就冲出了办公室。

通过这两次的事情以及和小云的接触, 我强烈地感觉到她最近可能有心事, 而且还是家里的事情。为了能让小云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也为了弄清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云这学期的表现与上学期相比变化如此之大, 我要尽快和孩子的家长见一面。于是, 我联系上了她的爸爸。小云爸爸来到学校后, 我先是给他说小云是个特别懂事特别乖的孩子, 对学习也挺用心, 也爱帮助同学。在小云爸爸听了这些后心里比较容易接受的情况下, 我又把这两天小云在学校所发生的事情给他说了一下。然而在和小云爸爸的交流中我了解到, 最近这段时间小云在家也是怪怪的, 动不动就冲爸爸发脾气, 有时她还在放学很久后才回家, 问她怎么回来这么晚, 她只是默默地流眼泪什么也不说, 小云爸爸也想找她谈一谈, 但她都以要做作业为由拒绝了, 看来小云确实有心事。小云爸爸也很想知道自己女儿到底怎么了, 为了找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和小云爸爸决定一起想办法, 帮助孩子打开心结。

解决过程

了解了小云的一些情况后, 我先后做了如下工作:

1.找小云的好朋友小雪 (化名) 了解情况, 从她那里知道了“症结”的所在。原来小云爸爸最近要再婚了, 小云很反感爸爸再婚, 并多次跟小雪表达过说讨厌回家, 觉得生活变得特别糟糕, 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成了“外人”。她觉得爸爸陪她的时间变少了, 觉得爸爸再也不会关心爱护她了, 她也开始讨厌上学, 觉得学习没有任何意义。

2.再次联系小云爸爸来到学校, 我把从小雪处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他, 希望他能好好地和小云单独谈一谈, 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关心, 打开孩子心结。事后了解到小云爸爸确实找时间单独和小云谈了谈, 而且正是这次父女之间的谈话, 让小云明白了爸爸虽然再婚了, 但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爱她, 关心她, 照顾她, 并不会因为爸爸的再婚而忽视小云。也正是这次谈话后, 我发现小云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能认真听讲并能认真做笔记, 课后还能问老师问题, 除此之外, 她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还能经常过来和我交流一下, 这些让我倍感欣慰。

3. 通过和小云爸爸联系知道他已和小云谈过话后, 我又和小云真诚地交谈了一下。首先, 我拿出了那天没收的手机还给了小云, 并告诉她以后不能在教室甚至校园里玩手机, 一定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小云欣然答应。其次, 我又和她交流了一下家里的事情, 并告诉她父母的事情你可能做不了主, 但是爸爸对你的爱不会因他的再婚而减少, 要对爸爸有信心, 同时自己心中也要充满爱, 爱爸爸, 爱爸爸所爱的人。小云听后很感动, 表示以后一定会爱自己的家人, 也谢谢老师对她的关心与宽容, 并为这几天她对老师不好的态度道了歉。 (其实小云是故意找茬, 好让老师叫家长来学校, 小云想看看她爸爸是不是还关心她)

4.鉴于小云的这种家庭环境, 我时常和小云谈心, 也时常打电话和小云爸爸交流, 密切关注小云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案例反思

从这件事情中, 我能体会到家长的不容易, 也认识到孩子一时的错误背后可能是有隐情的, 但面对学生的问题, 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 共同关注孩子, 共同帮助孩子, 同时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讲话也应注意要有艺术性。

一、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 首先要先说一说孩子比较好的方面, 说一说孩子的优点与长处, 再说孩子的不足与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这样能让家长比较容易接受。

二、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 要注意不要光自己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说, 应积极倾听家长的话语, 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这样做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 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工作。

三、我认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就是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 一定要注意你的态度与说话的语气, 你的心情一定要平和, 不管你对这个孩子的表现有多么的生气或失望, 都不要把你的情绪带入到与家长的交流中, 切记不要对家长宣泄你的不满情绪和数落家长, 否则沟通不会有任何效果。

四、态度一定要真诚, 老师要真正关心孩子, 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只有这样, 家长也好, 孩子也好都会配合老师的工作解决好问题。

摘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二者相互配合, 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一线的教师, 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要与家长一起去引领学生成长。

孩子只是家庭的过客 第9篇

因为孩子,我们的人生得到第二次成长,懂得亲情的可贵,理解为人父母的艰辛。但也因为孩子,我们时常会忘记自己的另一重身份——在孩子诞生以前,夫妻本是婚姻里最核心的关系。

甚至还有许多夫妻,把孩子当做问题婚姻的救命稻草,让他成为彼此唯一的共同话题和梦想。殊不知,甘做孩子的奴仆,是我们对孩子最蠢笨的爱;忽视情爱,是夫妻间最不明智的举动;要伴侣也加入做奴仆的队伍,则是婚姻最不幸的根源。

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一场淡薄的缘分。从他诞生的那刻起,我们就在倒数分别的时刻。他从来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过是上帝指派的临时看管人。即便他是你生命的延续,但不代表他就该成为父母的附属品、私人财产和人生赌注;作为一个迟早会离开你的过客,他们更回馈不起你满满当当的爱,给不了你想要的携手到老、相伴相守。

所以你的奋斗、你的财富、你的梦想、你的思想,都不是为了他而付出、积淀。这些是你的人生内容,与他无关。

但与真正能够和你携手到老的人有关。是他们,和你一起创造财富、承担责任、分享生活,他们在孩子到来前就已经在你身边。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场心胸与智慧的修行。当修行结束,我们终究要把过去轻轻放下,断舍离,让目光回到彼此身上。那段三个人同行的路,不过是让我们更了解对方,等到再次牵手时,可以走得更稳,更美满。

孩子改名字申请书 第10篇

宝宝改名字申请书

(一)xx公安局xx派出所:

本人的女儿居民户口簿上的名字是xxx,女,汉族,20xx年x月x日生,身份证号:xxxxxxxxxxx.现在,正式以文本形式向贵所提出更改我女儿姓名为xxx的申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八条的第1条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所以我现为女儿提出书面申请。

改名理由:由于当时起名比较草率,办理户口登记用名一直没有使用,从上幼儿园到现在马上要上小学六年级了,一直使用的是张紫微这个名字,为保证我女儿学籍的延续性,方便以后的升学和就业,现特提出书面改名申请。

我知道,这样会给贵所带来额外的工作,但还是肯请贵所予以批准我为女儿的改名申请为谢!

特此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

宝宝改名字申请书

(二)光明里派出所:

本人现居住于,女儿居民户口簿上的名字是**,女,汉族,*****生,身份证号:************现在,正式以文本形式向贵所提出更改我女儿姓名为****的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第十八条的第1条规定 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所以我现为女儿提出书面申请。

改名理由:由于当时起名草率,导致孩子的重名率太高,为方便以后孩子日后的升学和就业,现特提出书面改名申请。我知道,这样会给贵所带来一些额外的工作,但还是肯请贵所予以批准我 为女儿的改名申请为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

父亲***

母亲****

女儿***

宝宝改名字申请书

(三)XXX派出所:

本人的女儿现用名梅春玲,女,汉族,2000年5月6日出生于XX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附《出生证》XX妇幼[2000]产2892号影印件)。现在,正式以文本形式向贵所提出更改我女儿姓名为梅芷洋的申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的第十八条的第1条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所以我现为女儿提出书面申请。

改名理由:由于当时起名草率,用字简单,没有注意到与姑母的名字梅纯婷读音接近(“纯”与“春”相同、“玲”与“婷”音接近),以至于在后来的生活中带来了不便,特别是在亲戚聚会时,大家纷纷指责我对长辈不尊敬,所以为了避免乱辈份而产生的误解,今特此提出书面申请。

我清楚地知道,我一个人行为会给贵所带来额外的工作,甚至影响到其他公民更为急迫的需求,但望贵所应该充分理解一个公民的意愿为感!

特此申请。

申请人:

父亲:梅大宝

母亲:艾小芳

二0XX年八月廿五

宝宝改名字申请书

(四)尊敬的XX派出所户籍办同志:

由于XXX(儿子名)出生后,其名字与熟人儿子相同,在生活中造成诸多不便,特申请改名,将名字改为“XXX”。

恳请予以批准。

特此申请

申请人:父亲:XXX

孩子改名字申请书 第11篇

本人儿子现用名XXX,男,汉族,20XX年9月18日出生于XXXX院妇产科(附《出生医学证明》)。由于当时起名草率,用字简单,只是用客家话来念其名字,没有注意到若用普通话来念,却与我表哥的名字吴XX读音极为接近(“世”与“仕”相同、“启”与“祺”音相同),所以用普通话来念的话,很容易将他们的名字混淆,以至于在后来的生活中带来了不便,特别是在亲戚聚会时,大家纷纷指责我对长辈不尊敬,所以为了避免乱辈份而产生的误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八条的第1条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所以我今特此正式以文本形式向贵所提出更改我儿子姓名为XXX的申请。

我清楚地知道,这一个人行为会给贵所带来额外的`工作,甚至影响到其他公民更为急迫的需求 ,在此也深表愧疚,但望贵所理解一个公民的意愿为感!

申请人:xxx

小孩改名字申请书 第12篇

申请人:

父亲:XXX

母亲:XXX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第13篇

关键词:习惯动力环境

语文的功夫在课外,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家庭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 提升语文水平的重要场所。著名的教育家福培尔说:“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 不, 在人的整个一生中, 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作为孩子学习语言的初始环境, 家庭生活就是孩子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营造良好的家庭语文学习环境, 就能为孩子的语文学习、创新能力注入生机与活力, 从而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一、养成良好的家庭学习习惯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一个有心的家长一定会注重对孩子的初始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则强调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如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水平并不是生而有之的, 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锻炼, 更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众所周知,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 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在孩子刚刚学习说话的时候, 家长就可以有层次地选择一些读物, 不断地读给孩子听, 让孩子在规范的语言训练中掌握初级语言。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会发现同是一个班的幼儿,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差距相当大, 有的表达清晰流畅, 有的表达含糊不清, 其实孩子在语言方面的差异不会那么大, 关键是家长有没有在孩子语言启蒙的时候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引导。所以在家庭中, 一个有心的家长能够为孩子的终身成长早打算, 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孩子的计划,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弥足珍贵的。有位诺贝尔获奖科学家说过, 他的成功得益于幼儿园的习惯养成。这些都说明习惯在成功学习中的重要性, 很值得家长们借鉴。同时, 家长们一旦内心有了培养孩子的目标计划和习惯就必须无条件地坚持下来, 不因生活的节奏改变而改变, 不因自己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孩子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将会一生受用不尽。

二、增添家庭学习动力

学习实质是一件单调枯燥的事情, 好玩则是孩子的天性, 玩和学实际是对立的, 家长应该想方设法将这对立的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方法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及时表扬, “表扬”作为一种艺术, 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被肯定被表扬的需要, 孩子更是这样。表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表扬能够从正面引导孩子的心理朝着大人希望的良好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的举动留心观察, 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感情需要, 学会表扬孩子。其实学会表扬孩子也并不难, 关键是父母有没有这种意识, 能不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对于孩子来说, 表扬不能太笼统、模糊, 不能简单地用“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真棒”这样的一般赞语, 而应对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具体细节给予肯定, 使孩子明白“好”在哪里。二是适当进行惩罚。如果孩子不能按时读书, 不专心, 撒谎狡辩, 惩罚是其中必须的一种方式。通过惩罚, 不但可以增强孩子对不良行为的认识, 加深孩子对所犯错误的印象, 而且可以使孩子更加懂得规矩、制度、约束的重要性。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笔下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就形象地说明表扬和惩罚的重要性, 他说他能成为一个作家归功于有个善于表扬他的慈祥的母亲, 还有个经常批评他的严厉的父亲。

三、营造语文学习的良好环境

丰富、生动兼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家庭环境像是一个知识的“乐园”, 学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氛围中学习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因此, 每个家长可以根据家庭环境特点, 以及家庭的具体条件, 在家庭环境的布置上进行调整:在孩子的书柜里添加一部分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的语文简易读物, 让孩子在随意翻阅中不断增强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还可以逐步积累语文词汇量;在孩子的书桌边准备一个笔记本, 让孩子养成随时记下名言警句的习惯;在家庭里开辟一处展示角, 张贴孩子自己制作的剪报、图片等, 展示孩子搜集的语文素材。当然, 作为一个好家长还要及时了解当前语文教学的新动向, 知道语文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及成效, 懂得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十大名著及一些童话、寓言、各类故事、古诗词背诵篇目等。在鼓励孩子多读书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关注时事, 关注生活, 允许孩子收听、收看诸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科技博览、今日说法等节目。茶余饭后家长同孩子就阅读、时事等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假期要求孩子读一本好书, 记一本笔记、古典诗词背诵等作业, 并能够及时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当然家长还要抽出专门时间倾听孩子讲从书本上学来的故事, 鼓励孩子发挥想象编故事, 家长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 就会发现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我认为, 在制定学生发展目标时, 一定要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 要尊重孩子, 就像池田大作说的:“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便学会尊重人。在家里, 要从小就把孩子当做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 走在社会便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 并具有‘后生可畏’的劲头。”家长不能把自己想当然的希望强加于孩子。孔子说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同时, 在具体操作上, 要知道“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不能贪多求快, 贪全求深, 一蹴而就, 立竿见影, 而要实施“小步快进”的策略, 分阶段, 明责任, 划步骤, 重落实, 从小处入手, 从细处明确, 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达成目标。特别是要让孩子把发展目标转化为发自内心的一种需求, 从而产生不断进取的动力。

孩子口臭的家庭调理 第14篇

孩子口臭的原因

发生口臭的原因很多,有些时间段的口腔异味是正常情况,如夜间睡觉时,由于口腔唾液分泌减少,细菌容易繁殖和衍生,出现口腔异味,刷牙后口气就会清新。其他常见的口臭原因有:

口腔卫生差

和成人口臭不同,孩子口臭多由口腔卫生习惯不良引起,有些孩子早晚不喜欢刷牙,饭后不漱口,食物残渣容易堆积在牙龈缘上的牙垢和嵌塞于牙缝内的,经发酵腐败后形成口气。同时3岁以下小宝宝的口腔卫生比较难打理,如果妈妈没有帮宝宝及时清洁口腔,嘴里残留的食物残渣,会让小宝宝的口腔里发出难闻的气味。

口腔、鼻腔疾病

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牙龈出血以及口腔黏膜炎等口腔疾病的孩子,其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其分解产生出了挥发性硫化物,发出腐败的味道,从而产生口臭。同时鼻炎、鼻窦炎、小儿鼻腔异物、化脓性扁桃体炎也容易使孩子出现口臭。

饮食不当

孩子肠胃功能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尤其孩子摄入过多肉类和乳类食品等较难消化的食物时更易口臭。吃得过饱或进食肉类、油腻食物、刺激性调料过多,晚餐距睡眠时间过短,睡觉时胃中还存留着过多食物等等都容易导致口臭。

胃肠道疾病

一些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都可能伴有口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口臭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而根治幽门螺杆菌后,口臭症状明显减轻。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分解尿素产生氨、硫化氢和甲硫醇,后面两种气体是口臭的主要成分。

其他

和成人口臭不同,由糖尿病、肝脏疾病、呼吸道等全身性疾病所引发口臭的情况较少。但也有些孩子由于学习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出现消化腺,尤其是唾液腺分泌减少,从而有利于厌氧菌生长,而产生口臭。

如何帮孩子消除口臭

当孩子出现口臭,家长不要太担心。首先应找到口臭的原因,一旦明确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一般是可以消除的。

如帮助孩子保持口腔清洁,督促孩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清除牙问隙的食物残渣。对于较小的宝宝来说,妈妈还可以用专用牙刷或者用纱布缠在手指上给宝宝清洁牙齿、口腔。平常要保持口腔湿润,多喝水,常漱口以保持唾液流畅。如有不良的饮食习惯,一定要督促孩子改变。

饮食要相对清淡,少吃零食,避免吃生冷、刺激性、有臭味及不易消化的、油腻的食物;吃饭时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八九分饱就可以了。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及豆类;生活作息规律,保持心情舒畅。

若还有口臭,要考虑病理性口臭,妈妈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检查口腔、耳鼻及检查宝宝一般状况,排除龋齿、牙龈炎、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及鼻窦炎、鼻腔异物、胃肠道疾病等病理情况,如有这些疾病应积极治疗。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口臭

1对于孩子来说,口臭重在预防,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从小培养孩子注重口腔卫生,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简单的刷牙、漱口,可使大部分孩子“口吐芬芳”。3岁以前的宝宝不会刷牙,妈妈可在每次饭后帮宝宝用清水或纱布清洗口腔。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粗细搭配,不暴饮暴食。少量多餐,少吃甜食,特别是睡前不吃甜食。

3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口腔、鼻腔方面的检查,对相关的专科疾病应及时治疗。

4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保持宝宝乐观、向上的情绪,保持口腔唾液的正常分泌。

小孩改名申请 第15篇

XX市公安局XXX派出所:

吾儿出生时,由于鄙人一时草率、思虑不周,未顾及长辈名讳,故欲改其名。

今正式以文书形式向贵所提起更改吾儿姓名“XXX”(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XXX)为“XXX”之申请。

不情之请,并希鉴原。

顺颂

秋安

申请人:

给孩子改名字申请书 第16篇

XXX是居住在XXXX路XX号,系户主XXX的儿子(女儿),由于该名字里面有生僻字,使用起来有诸多不便。现申请更换为“XXX”。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

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第17篇

关键词: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孩子成长,影响

2009年11月27日, 北京发生一条轰动一时的新闻。北京大兴一名29岁的男子李磊残忍地杀害了包括父母、妻子、两个孩子、妹妹在内的六位至亲。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被捕后, 李磊初步交代了杀妻灭子的原因源于长期家庭积怨所致。专家认为李磊从小被宠溺过度, 因而形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以至其心胸狭隘、偏执, 最终酿成惨案。2011年4月1日晚, 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 搭乘航班从日本返沪的中国留学生汪某到达不久, 就与前去接机的母亲顾某发生争执, 焦点是因为学费寄晚了。事发当时, 汪某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 对着母亲顾某连刺9刀, 导致母亲当场倒地昏迷。据医生介绍, 顾某在被送医抢救时胃和肝均已破裂。事后据顾某妹妹介绍:“出了这个事情肯定和家庭教育有关系, 她平时太宠孩子了, 都给惯坏了, 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 不管是什么, 顾女士都总是想办法满足。”在网上或报纸上类似打骂父母的报道屡见不鲜, 这些血的教训, 不得不使我们再次将话题落到了家庭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上来。

1 当前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

1.1 文化含量及共同时间缺失

俗话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不良的家庭环境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青少年正处在启蒙时期, 家庭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1]。试问整天在桌子上垒“长城”、“斗地主”的父母如何给孩子做榜样, 又能起到怎样言传身教的效果呢?

当今社会, 竞争加剧, 生活节奏加快。那些只顾忙着赚钱, 忙着官场追逐, 忙着应酬的为人父母者, 基本没有时间花在孩子身上, 很少与孩子一起学习, 一起活动。没有共同时间, 也就无法倾听孩子的心声, 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更看不清孩子成长的脚步, 当然也无法随时拨正孩子前进的方向。

1.2 情感支持的缺失

根据调查显示, 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 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 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 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 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2]。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 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 逆反心理重, 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 单亲家庭不断出现。家庭结构的变化, 对孩子则是一次心理上的煎熬过程, 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创伤, 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家庭的破裂伴随而来的却是失去父亲或母亲, 甚至是失去双亲的痛苦, 这些都给孩子心灵以极大的伤害, 使孩子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癖性格, 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他们爱亲生父母, 很难与继父母相处, 因此, 他们或结伙离家出走, 或宁可流落街头也不回家, 甚至打架、偷、抢, 以发泄内心的情绪。这都将严重阻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3]。

1.3 教育方式传统简单, 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期望值过高, 家教过于严厉。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 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 而在他们眼中, 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 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 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 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 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4]。

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过分严厉。部分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 家长至尊, 不顾孩子的自尊, 经常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不理解的规则。有的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 信奉棍棒教育, 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 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 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 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 均以物质奖励;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 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 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长此以往, 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 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2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 在孩子成长阶段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 在家庭里, 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人的性格表现也因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不同。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启发:良好的环境非常有益于孩子人格品质的形成。一位人格心理学家说过:“家庭对人的塑造力是今天我们对人格发展看法的基石”。强调人格的家庭因素, 重点在于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而更重要的又在于探讨不同的教养方式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交流方式等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

2.1 创设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

人类的文明进步离不开文化的熏陶, 而文化氛围的创设离不开书籍的铺垫。浓厚而良好的家庭环境起着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的作用。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自身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 也在影响着孩子, 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来认同或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5]。因此, 家长应做到作风正派, 品德优良, 工作勤勉, 有高尚的生活情操和审美情趣以及文明的言谈举止。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量信息不断涌入家庭, 而儿童不会像成人那样凭自己的理性去选择, 对于这样那样的信息, 他们基本上是“来者不拒”。作为儿童监护人的家长, 必须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出发, 对信息进行选择与控制, 充分发挥有益信息的作用, 努力避免消极信息的不良影响。

其次平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些有益的活动, 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出去爬爬山、逛逛公园、动物园、科学宫、展览馆等场合, 开阔孩子的视野, 让孩子在接触自然、玩耍的过程中接受新鲜事物。而且也可以利用现在先进的信息设备, 比如电视、电脑等, 在家长的指导下有选择性的观看一些节目。或者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讨论, 增加和孩子之间的交流, 增加亲和力。

再次给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 我非常欣赏蒙氏的一句话, 孩子就如一颗种子, 而父母及师长仅仅是他/她的守护人而已, 只要提供合适的土壤、空气、水分和养分就行了, 至于将会长成一颗什么样的树, 是其自身发展的结果。给孩子一个充裕的个人空间, 对孩子的良好自我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其一可以养成好的专注力;其二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三, 培养创造的能力。

2.2 营造和谐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家庭活动氛围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心理系统。家庭教育中, 最显著的相互作用发生在亲子之间[6]。就孩子的成长而言, 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双向相互作用关系, 和谐的心理环境, 首先应该从父母做起。父母是孩子的老师, 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因此, 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 对帮助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父母平时应该互相体谅, 多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 家庭成员之间若有矛盾也要心平气和的讨论商量共同解决, 完全没有必要大打出手, 大动干戈, 这样势必影响你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印象, 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7]。

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 一起学习, 发展共同的兴趣, 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 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了解。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 尊重孩子的爱好, 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决定与选择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 征求孩子的意见。这种健康的家庭生活、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稳定。

2.3 提供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并遵循教育规律

提供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不是给孩子最贵的, 而是给对孩子最有用的。首先要为孩子科学地选择吃、穿、用等生活物品, 事物应该是营养均衡的, 衣服应该是舒适大方的。而并非是价格昂贵和高档的名牌。其次要为孩子提供有利于智力开发的物品。例如玩具、文具等。玩具的价值在于促使孩子动手动脑探索, 即使是利用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 只要能达到发展孩子智力的目的, 就是有价值的[8]。那些高档名牌产品, 如果达不到发展孩子智力的目的, 也是无价值的, 并且它极易诱发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消费、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现代化社会, 竞争非常激烈, 稍不留神就会被挤下来。因此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也不能操之过急, 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 循序渐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该记得古代拔苗助长的惨痛教训, 并且从这个教训中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 人不可能一天吃成一个大胖子, 学生的成绩也不可能一天一个样, 只有坚持不懈, 点滴积累知识的营养, 孩子才会逐渐长成我们理想的人才。

3 小结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 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关注此问题, 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爱, 对于孩子中间经常出现的问题, 要深入分析, 细致研究。在具体教育的环节, 要对症下药, 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要尽可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从外部维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刚柱, 孙正明.家庭环境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健康杂志, 2005, 13, (4) :256-258.

[2]黄平, 等.初中生家庭环境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 (2) 130.

[3]桑标, 席居哲.家庭生态系统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机制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1) :80-86.

[4]刘红.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教育对策[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3) :75-79.

[5]李慧娟, 等.父母职业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6) :673-674.

[6]周喆.图形推理试题设计与效度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4) :78-82.

[7]吴念阳.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 2004, 27, (4) :812-816.

上一篇:“道德银行”倡议书下一篇:关于开展四群教育三个一活动的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