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携手阿里巴巴 推广“网络银行”

2024-06-21

建设银行携手阿里巴巴 推广“网络银行”(精选7篇)

建设银行携手阿里巴巴 推广“网络银行” 第1篇

工商银行——我们将携手共进

“牛年刚饮祝捷酒,寅虎又放报春花”。此时的春,尽管偶尔有几束迎春花,却是寒意犹存。然而,工商银行茌平支行的春天,已是绿叶如荫,生机盎然的春天仿佛早已来临,光顾这点燃希望的天地。在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天地里,辛勤员工正在默默地思索着:踏上这神秘的地方,就意味着时刻服从银行大局,时刻听从市民与大中企业的召唤;融入这拼博群体,就意味着时刻奋力争先,时刻充实自我的素质。这份沉甸甸的使命,要求支行员工要时刻心系时局,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创造和谐环境,为金融业的发展奋力搏击。我与妻同是工薪族,虽没有富豪们奢侈的享乐,没有政治家们满足的成功,却拥有着工商银行带给我们周到的服务与无限的快乐——因为我们都是工商银行的受益者。孔子曰:“逝者如斯夫”。还没有来得及定心喘息,时光早已定格在2008年。同事、同学及邻里乡亲许许多多的熟人已换了坐骑——轿车。此时,我的心里如同五味瓶一般,有种难言的奢想:拥有一辆自己的爱车。这种奢想只是昙花一现或是痴人说梦罢了,因为沉重的现实摆在我的面前:我们夫妻同为工薪阶层,没有任何多余的资金来源;2007年底,刚刚付清楼房款,身心已变得疲惫,面容更加憔悴;孩子升入高中,花费比初中定会猛增。“拥有一辆自己的爱车”的

1梦想定会随着日月的增长,变得会更加缥缈。

然而,就在我迷茫之际,工商银行茌平分行进入了我的眼帘。她犹如黑暗中的灯塔照,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犹如荆棘中的玫瑰花,送给我迷人的芬芳;更是攀登中的阶梯,赋予我旅程的笑颜。也许是幸运,也许是缘分,从此我与您结为相知,再也不会离分。2009年,行政与教育的工薪都划归茌平支行管理与发放,这让身在茌平的我燃起了新的希望。您是微微春风,拂拭着我的脸颊;您似细细的春雨,沐浴着我的心灵;您更是航向,引领着我走向幸福的港湾。

曾记得2009年的一天,我只身抱着试探的心情来到工商银行茌平支行。走近支行让我为之震惊:宽敞明亮的场所、高档气派的设施、大方热情的态度……这是支行吗?我不禁一次次地问自己。我仿佛走进了梦的世界,心儿不由自主地遍及每个角落:超前的理念、高效的服务、专业的团队、灵活的机制,每一处都让我叹服,每一点都令我信服。整个上午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我方才留恋地离开。

回到家中,我细心阅读着“个人消费贷款” 业务,其中的每字每句我都细细品味,还不时让妻子帮助解读,真可谓是字斟句酌了。第二天,我携带单位提供的连带责任保证,我再次来到支行,按支行的流程我在短短的等待后,拿到银行发放的贷款现金。工商银行,您点燃了我的希望;工商银行,您成就了我的梦想;工商银行,您让我的胸怀豁然开朗。

有车的日子真好,周末我们一家回老家看望母亲,亲情更浓;亲友有事的日子,我驱车前去帮忙,友情更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得到了工商银行的恩泽,诚然也要相报。我每逢亲朋相聚,就诉说您的功德;每遇有人问询存贷业务,就诉说您的快捷。于是,我有了许多因您而结缘的朋友。

立夏刚过,远在天津的表哥电话里说要回家探亲,我赶忙来到支行取款用来招待远方来的客人。匆忙的我取款后将银联卡丢在(AMT)自动取款机上。当我再回到支行时,银联卡却不知去向。我的心中的茫然写满脸上。这时有位工作人员匆匆向我走来,得知情况后,对我进行细心劝说,那亲人般的安慰让我变得不再那么慌张。等候不久,在营业室里传来好消息:一位客户捡到后,交到了营业室。此时,我真是激动不已。支行员工带我到自动取款机上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现金一点不少,失而复得实为人生中的幸事。表哥在我的期盼中如约而至。在接风的宴席上,我们淋漓尽致地畅叙着各自的新鲜事。当我们谈及车时不由地 谈起了“亲人”——工商银行。表哥却如数家珍似的,一一道来。从发展历程到获奖荣誉,由远景到使命,再到您的核心价值体系及未来的展望,使我这个自诩对您谙熟者仿佛成为了外乡人、门外汉,自愧不如表哥对您的熟悉。

无论是小县城还是大城市,无论是天南还是海北,在我国广袤的大地的每个角落,都传诵着你的佳话,都有对你的感激的诉说。是你彰显了经济改革的彪炳,让工薪阶层成踏进了生活的新潮。我为你骄傲,我要让更多的人们加入到这一行列,尽享您的便捷的服务,宏扬你的浩然气魄,唱响新潮生活的华美乐章。

看:一簇簇的人群,面带微笑迈开阔步向你走来;一排排的车队,飞速行驶日夜兼程奔你而来;一家家企业迅猛发展,是你注入了活力;万家灯火幸福安康,是你在默默创造着奇迹。

听:春风乍起,在轻轻传诵着你的喜讯;小溪流淌,在淙淙欢唱着你的佳音;晨鸟啾啾,动情地诉说你的捷报;千家万户喜乐祥和,是在为你谱写新的颂歌。

工商银行,我对你的辉煌充满无限的深情与坚信,我们将携手共进!

作者姓名: 朱广涛

工作单位 :山东省茌平县委办公室

联系地址:山东省茌平县新政路192号

邮政编码:252100

联系电话:4277002***

电子邮箱:996477896@qq.com

网络银行的发展与推广 第2篇

网络银行 (Internet bank) , 包含狭义和广义的两个层次的概念, 本文主要是基于狭义概念进行研究分析。狭义的网络银行是从业务的角度出发, 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包括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及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 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的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

二、网络银行的特点及存在的现状

(一) 可降低交易成本

商业银行通过网上银行的建立和新市场的开发, 使商业银行节省了大部分的房屋和人工费用, 大大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通过提供较传统银行低收费、部分服务免费等方法争夺更大的客户市场。

(二) 服务方便、快捷、高效、可靠

网络银行突破了传统银行的时间、空间限制, 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和可靠的全方位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且节省了用户的交易时间的金融服务。

基于网络银行以上的优点, 网络银行在我国发展迅猛。截止2010年底, 我国已有两百多家银行推出了网络银行的业务, 网络银行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553.75万亿元。与2009年相比, 同比增长16.9%。

资料来源:艾瑞市场咨询 (iResearch) , www.iresearch.com.cn

根据相关调研机构数据所示, 网络银行的交易额规模从06年至10年就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 且增长率也趋于稳定。

三、网络银行所存在的缺陷及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网银还是存在这诸多的不足表现如下:

(一) 网络银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欠完善

网络信息技术是保证网络银行有效施行的内部环境, 支付体系不完善, 不能实行跨行间的操作, 网络银行的内控机制不完善, 威胁着网络银行的安全, 影响着网络银行的有效运行。

外部环境中的网络银行的安全存在隐患, 网络银行进行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对网络银行的使用者的权益无法进行有效保障。

(二) 业务覆盖面窄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且分布较为不均匀, 网络银行的安全性不健全且贷款的审批手续和程序还是延用传统的柜台业务的形式, 所以网络银行业务业务范围的深度较之国外银行均有一定的差距。

(三) 网络银行的认同度不高

我国消费者对传统的银行业务有较高的认可度及偏好, 较多数人比较难以接受电子货币的形式, 且网上银行的运行及质量问题更是严重影响了网络银行的发展。

(四) 网络银行的安全机制缺乏

我国对网络银行的管理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运营, 但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 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让客户放心进行消费。相对国外网络银行管理体制科学化及人性化, 还有差距。

四、我国网络银行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中不足主要是:首先是信息网络建设不全面, 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其次是网络安全技术不够可靠及网络银行法律监管机制不足;最后是缺乏网络银行的专业人才, 不注重人才的引进及培养。个人在选择网络银行主要是受网络安全性而定, 此外, 网银的服务态度、银行的知名度、网银的功能、交易中的优惠程度等均是个人网上银行选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而企业在选择网络银行时主要的影响因素我国银行之间的跨行交易很少, 企业在非开户行进行网银操作时往往会比较麻烦。此外, 企业也受网银的安全性能及网银的服务水平及态度相关, 这些都由于企业网银的使用操作金额较大, 涉及的领域较宽。

五、网络银行的推广建议

(一) 树立网络银行新的经营理念

在网络经济时代, 网络银行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整合银行本身的资源, 最大程度上减少客户交易时复杂度, 让客户以最小的时间成本来完成其所需要进行的交易。

(二) 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 提高网络银行的安全性

加强我国网络银行的安全性, 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安全交易。

(三) 网络银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发生的网络银行问题很多是由于网络银行专业人才的缺乏。网络银行的运行不仅仅是金融知识广泛, 还需要计算机、营销、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推进网络银行发展需要培养多方面的人才, 从而对网络银行进行有效的管理, 提高网络银行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宏.韩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启示[N].商场现代化.2007 (12) :574

[2]叶枫, 叶春明等.中外银行竞争中的网络服务创新[N].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Economics University.2007:03

[3]王赵琦.中国网络银行发展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3

[4]胡媛媛.2009-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行业发展报告.艾瑞咨询.2010 (10)

[5]况成海, 张莉.中国网络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 (05)

阿里巴巴携手民生银行“跨界” 第3篇

9月16日,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战略合作全面启动,成为国内第一个没有牌照的电子直销银行。与此同时民生银行股价迅速拉升,成为16只银行股中唯一上涨的股票。

据介绍,此次战略合作,除了传统的资金清算与结算、信用卡业务等合作外,理财业务、直销银行业务、互联网终端金融、IT科技等诸多方面也成为合作的重点。

传统银行淘宝直销店铺

历经“银联收编计划”、终止线下POS业务等种种堵截之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活跃者阿里巴巴似乎通过与传统银行合作,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尽管阿里高层对于外界热传的“申请网络银行牌照”一再表示“不知情”,但最新的这轮合作已经令其率先借道,涉足银行业。

据悉,与传统银行相比,直销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利率、更高的存款利息以及更实惠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快捷高效的客户开发模式将打破时间、地域、物理网点、行业间的限制。

直销银行金融模式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较为成型的金融模式。目前国际上知名的直销银行有ING Direct、HSBC Direct、Openbank等。

民生银行会针对阿里巴巴的客户需求以及淘宝用户的特点,推出专属的金融产品。而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将利用自身渠道与资源大力促进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发展。

在理财业务方面,民生银行将根据阿里巴巴及其关联公司需求及淘宝用户的特点,设计推出针对淘宝用户的专属理财产品,并通过在淘宝平台上建立淘宝店铺,实现专属理财产品及其他适宜产品的展示和线上销售功能。业内人士表示,直销银行业务主要依托淘宝平台,瞄准的是“80后”、“90后”客户群。

在直销银行业务方面,双方达成一致,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并且具备必要技术条件的前提下,民生银行为直销银行提供丰富实用并符合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客户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而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将负责利用自身渠道与资源推进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发展。据悉,双方已就民生银行在淘宝网开立直销银行店铺,以及民生银行直销银行电子账户系统与支付宝账户系统实现互通等事宜达成一致。

直销银行或将独立经营

“直销银行”受中小银行青睐的同时,外界对此看法不一。东方证券银行业资深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直销银行对于传统银行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渠道补充。另有业内人士则表示,直销银行实际上是对电子银行、手机银行、智能银行等渠道的重新包装,到底是传统银行业的业务创新还是一个营销噱头包装,还很难说。

“国内银行开展直销银行业务,也必须有清晰准确的客户定位和明确的战略,通过借助互联网等移动媒介实现银行业务的转型,否则直销银行业务容易沦为传统银行业务的网点渠道的补充,并不会带来太多的增量价值”,日前,招商证券在其研报中表示,而准确定位目标客户是直销银行成功的关键。

招商证券认为,民生银行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对于直销银行客户的引入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实现金融产品与客户的快速对接。

不过,民生银行和阿里巴巴集团尚且没有相关股权合作计划,而作为非排他性合作,阿里巴巴仅对民生开放一些基础数据,如客户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购货时的送货地址。

换句话说,民生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仅限于数据和渠道交换的层面。

上述阿里巴巴内部人士表示,“阿里巴巴希望跟更多的人合作,提供更多的服务,所以不会是排他的。至于对民生银行开通一些基础性数据,则必须是在相应的特定的服务里,比如特定的服务要求金融机构掌握用户相应信息,在用户授权的基础上,未免除用户重复输入信息,会做一个用户信息的互通。”中小银行初试直销银行业务,未来还有很多的变化和可能性。

渗透与博弈中是否跨界成功

据了解,涉足互联网的银行,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8月底,兴业银行暂时关闭了兴业信用卡网上分期商城,被业内解读为银行系电商遭遇的“阵痛”。和专业电商相比,因相关技术缺乏、供应链管理能力较弱、用户群体有限,一些银行系电商陷入了“不得不做,但又做不起来”的尴尬境地。

据业内资深人士透露,中国建设银行曾与阿里巴巴合作,尝试利用互联网企业提供的电商交易数据,更好的进行贷款决策,两家甚至尝试建立纯粹的互联网银行,最终无果而终。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电商与银行的渗透与博弈中,未来银行的转型速度必将越来越快。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具有大数据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和具有金融服务优势的商业银行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也曾经引发外界对于双方竞争加剧的担忧。

建设银行携手阿里巴巴 推广“网络银行” 第4篇

在这项计划中, 亚行将与一家私营能源管理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 改造现有的楼宇设施, 以节约能源, 帮助建设能效更高的“绿色建筑”。该管理公司将负责对楼宇节约能源的潜在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而亚行将与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项目信用风险。

江森自控在能源效率方面有着非常深入全面的专业技术, 业务范围遍及全球, 并包括中国。公司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这次被首选为与亚行在能源管理方面的合作伙伴。

渣打银行 (中国) 有限公司将作为该计划中首家金融合作机构, 为江森自控在中国的客户提供金融支持。

这一“能源效率多项目融资计划”将帮助大量希望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最终用户获得资金支持。这些用户希望改造现有的楼宇设施, 而通过这种方法一般可以实现2 0%~4 0%的节能。随着中国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 提高楼宇的能源效率将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罗伯特·魏图 (Robert Wihtol) 表示:“在这项计划中, 亚行将与一家私营能源管理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 提高中国的楼宇能效。由于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提高楼宇能效必将产生持久和深远的影响。”

江森自控建筑设施业务中国区副总裁兼执行总监陈润生表示:“江森自控致力于创造一个更舒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渣打银行 (中国) 有限公司企业及金融客户部董事总经理高志云表示:“今年是渣打在华经营1 5 0年华诞, 我们承诺在中国实行可持续性信贷, 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同时也帮助解决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建设银行携手阿里巴巴 推广“网络银行” 第5篇

知情人士称,网络银行实际上是虚拟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阿里网络银行的最大区别是没有实体网点,没有总分支组织机构,并大量使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业务。

“网络银行在国内尚属于新鲜事物,要完成从申请到批复仍有一段很长的路程。”一位知情人士称。据悉,拟成立的阿里网络银行注册资本为10亿元,提供小微金融服务,业务范围涉及存款、贷款、汇款等业务。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就在今年6月,马云还曾表示:“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 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金融行业也需要搅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进来进行变革。”

对于阿里金融申请设立网络银行,业内人士争论颇多,比如网络银行监管指标和标准是否比照传统银行进行监管?

“阿里金融一直说自己不要成立银行,但它可以申请一家全牌照的网上银行而不是传统银行。”某国有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认为,“我们希望监管政策能管起 来。我们传统银行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全牌照银行,但监管层对传统银行有很多监管要求,比如核心资本率、存贷比、不良贷款率等。阿里金融也做信贷业务,谁来问 责他们呢?”

从2003年设立支付宝到如今正式向金融监管部门提出设立阿里网络银行的申请,马云用了十年时间。

◎我国已成世界第四大保险市场

截至8月底,我国保险业总资产已超过7.9万亿元,净资产8441亿元,中国保险市场的规模在全球排名第四。这是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1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23届亚非保险再保险联合大会上透露的。项俊波表示,保险业下一步会重点推进行业市场化改革,鼓励中国保险业积极“走出去”。项俊波表示,在中国金融业中保险业是开放最早、开放力度最大的领域,目前中国原保险市场已经完全实现对外开放,再保险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近70%的再保险承让红利来自国际市场。

◎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美国

目前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糖尿病患者和有早期症状的人数已经超过美国的总人口数量。

据《美国医学会杂志》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估计有1.139亿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中国成人(其中包括6,050万男性和5,340万女性)可能已患有糖尿病。该杂志在三年前对近9.9万中国人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称,2010年可能有4.934亿中国人已经患有前驱糖尿病,前驱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于正常水平,有患上糖尿病的潜在风险。

2010年,中国有将近12%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报告称,调查结果令人担忧,这暗示中国正在面临一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报告称,这些数据显示出,中国总人口中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可能已经达到一个警戒水平,未来如果未能进行有效的国家干预,那么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风和慢性肾病在内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有可能会在中国成为流行病。

报告称,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低于美国人,或者说比美国人较早发病。报告还发现,糖尿病在中国城市和中青年超重人群中比较常见。

过去10年,这个13.4亿人口大国实现财富增长,但随着钱包越来越鼓,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包括饮食变化和向城市迁移,这也令中国人的健康面临风险。据中国卫生部的数据显示,主要死亡原因已经从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变为高血压和肥胖症,目前超过2.6亿的中国人患有慢性病。

报告称,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分别为12.1%和11%。据该杂志更早以前的研究报告称,2007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人数为9,240万人。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的数据显示,美国20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3%。

这已引发了有关中国医疗系统如何承受更沉重负担的疑问。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数据,中国政府的医疗支出已经有超过80%被用于慢性病治疗。世界卫生组织称,用于初级预防的支出不到2%。

报告称,估计有30%的中国糖尿病患者了解他们的病情。

◎中西部创新创业环境有很大提升

《2013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日前在第五届启迪创新论坛(西安)上正式发布。其中,深圳市凭借在8个单项指标中4项第一的成绩,蝉联年度桂冠,二至十名分别为广州、杭州、苏州、南京、武汉、宁波、成都、无锡和西安。

该项2013年度排行榜围绕“政府支持”、“产业发展”、“人才环境”、“研发环境”、“金融支持”、“中介服务”、“市场环境”、“创新知名度”等八项一级指标展开,统计了我国大陆地区173个GDP过千亿的地级以上城市(不含直辖市),并对排名前100位城市进行系统评价。

从排行榜上百强城市评价排名情况来看,来自东部地区的城市有55个,中部有18个,西部有15个,东北有12个,说明东部地区城市创新竞争能力最具优势,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城市次序发展。与2011年相比,2012年中西部地区跻身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百强的城市数分别增加了2个和1个。

从入选GDP千亿级规模的城市数变化来看,中西部地区城市数量明显提高。173个城市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城市数分别为70个、51个、32个和20个,各占所在区域地级以上城市总数的79.55%、63.75%、36.36%和58.82%。全国仅有海南、青海和西藏等三省(区)还没有GDP突破千亿元的地级以上城市入选。而2010年,中部地区只有27个城市达到千亿级规模,西部地区仅有19个城市达到千亿级规模。

据悉,《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自2011年首度发布,源于同样由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一年一度完成的《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至今已连续发布三届。作为专注于区域创新创业软环境的权威榜单,其对于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情况,指导地方政府促进科技创新工作,以及企业投资和个人(团队)创业等方面,均具参考价值。

◎湖北2000万元资助毕业生创业

为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湖北省首次投入2000万资金,无偿资助近3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 昨从省人社厅了解到,为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今年5月,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团省委共同启动了“2013年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计划”,在2012年安排1000万扶持资金的基础上,扩大资金扶持力度,安排2000万元促进高校毕业生在湖北创业发展。

对于取得国家承认学历,毕业3年以内(含毕业年度),在湖北省内创业并依法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根据项目吸纳就业能力、科技含量、潜在经济社会效益、市场前景等因素,分别给予2万至20万元无偿资金扶持。

目前,今年首批扶持计划项目征集、筛选、评审工作已结束,拟对遴选出的279个项目给予资助。今年有20个创业项目将获得10万元以上无偿资助,具体资助额度将通过“全省首届高校毕业生创业电视大赛”进行角逐。第二批无偿资助项目也将于近期启动。

依规定,今年首批拟扶持项目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湖北共青团网、湖北青年创业网面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8月27日至9月2日,如对拟资助项目有异议,可在公示期间与省人社厅就业与失业保险处、团省委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联系。

◎湖北省“零首付”资本可注册公司刺激创业热情

日前,湖北省出台新政策来激发民间投资创业的热情。注册公司资本可以“零首付”,分期付款可以延展至5年,此举可以节省创业者的等待时间,节省出大量的时间成本。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中小企业的活力,放宽市场准入、放低创业门槛,可以让更多的人和钱可以走入创业之路。

“零首付”与分期缴付是对注册资本制的一种微调。中国对创建企业实行注册资本制,企业章程中必须有明确的注册资本额度,而资本额度的增减涉及到比较繁琐的法律程序和审批流程,无形之中给企业带来了不少麻烦,对创业者或者建成企业都有比较大的束缚。与注册资本制相比,英美式的授权资本制能够使创业更加便捷和自由。在目前中国公司法不能从注册资本制向授权资本制转变的情况下,“零首付”、知识产权作价等政策是一种有益的政策微调。

分期付款的时限延展到5年在统计学上也有一定的依据。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显示,近半数的企业生存周期在5年以下。将注册资本分期缴付延展5年可以减少投资者的资金风险,给创业者更大的生存空间。中小企业的生存周期与国家宏观经济周期是紧密相连的,减少创业者的风险,延长企业生存周期,也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举措。2013年亚洲中小企业200强的排行榜中,中国上榜企业跌至近年新低,如何给中小企业更加宽松有力的生存环境也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内容。

湖北省此次将注册资本“零首付”的范围从100万元扩展到1000万元,无疑扩大了湖北创业者的自由度和选择范围。注册资本制要求创业者筹集到一定的资本之后才可以开始创业,虽然避免了空壳公司的出现,但也束缚了创业者的自由度。另外,首次创业所募集的资金未必能够完全投入使用,也造成了资金的浪费。“零首付”减轻了首次创业者在筹集资金方面的压力,放宽了创业的资本门槛。

湖北省有各类市场主体305万户,位居中部第一,放宽注册资本的门槛,给予创业者更多的灵活性,可激发民间创业的热情,让更多的市场主体涌现出来。中小企业的产值虽然不能与国企媲美,但是中小企业承担了更多的就业、技术创新。中国从重化工业时代向高技术时代的转换中,中小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湖北这样的重工业聚集的CYE地区而言,发展CYE高技术产业需要给知识以应有的生产要素地位,在注册资本中体现出来。此前湖北省出台政策允许东湖高新区试行放宽知识产权出资限制,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下的私营公司可以对知识产权进行作价出资。创新型企业的核心就是技术,只有放宽知识产权作价的限制才能鼓励更多的技术人员创业,对最新的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

互联网挑战银行之一:阿里金融 第6篇

阿里金融是目前互联网金融中最为成功的案例, 涵盖了保险、担保、支付、小微信贷等领域, 并且根据目前的预测, 其版图仍有继续扩展的意向。从阿里小贷到信用支付, 阿里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当前金融业务, 无论是对互联网的运用与思考, 还是从具体业务层面上, 一步步倒逼银行改革, 促使银行尽快完成战略转型。

面对气势如虹的互联网金融, 以阿里金融为例, 传统银行需要向阿里金融学习有关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与运用, 减少依赖节点型的专用资本, 学会运用网络化的社会资本最终实现其结构转型。再不迅速反应, 传统银行业大概要验证了比尔·盖茨曾说过的话——不转变则死。

本刊将以“互联网挑战银行”为题做一个系列报道, 本文为该系列报道的第一篇, 捋顺阿里金融的成长轨迹, 着重分析阿里金融带来的对银行思维层面上的冲击, 以逼迫银行加快改革转型步伐。

阿里金融“三进宫”

马云曾说过一句很霸气的话:如果银行不改变, 我们就改变银行。此话一出, 社会各界都在期待马云接下来的动作。随后, 阿里金融渐渐进入大众视野, 而真正打响其名声的是“虚拟信用卡”的推出。甚至前段时间, 网络上还在疯传支付宝要做银行, 支付宝官方的第N+1次辟谣也没能浇灭金融界和互联网行业对阿里金融的关注热情。

互联网正在改造全球金融, 如果银行缺乏自内而外改革的动力与激情, 那就由外界来打破。从这个角度来看,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时代金融的产物, 具有不可逆转性。而阿里金融不过是将互联网金融具象化, 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组织架构呈现出来, 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充盈自身内涵。

此次“虚拟信用卡”的推出并非阿里金融的第一次尝试, 往前追溯开来这应该算是第3次了。

银企合作

第一次尝试是在2007年, 阿里集团联合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向会员企业提供无需抵押的网络联保贷款。阿里巴巴接受会员的贷款申请, 并将申请和企业在阿里商业信用数据库中积累的信用记录交给银行, 由银行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发放贷款。2009年, 与银行合作而设立的网络银行部纳入阿里巴巴集团, 负责集团旗下所有分公司平台的融资业务, 并更名为“阿里巴巴金融”。至此, 阿里金融完成其组织架构上的独立。

无奈的是, 建行和工行不熟悉阿里客户群体的风险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评估, 导致阿里集团与银行的合作未能走到最后。事实上, 以建行和工行的实力, 加之阿里平台的辅佐, 对小微企业进行较好的风险评估是肯定没问题的, 但问题在于风险评估的成本过高, 造成投入和产出极度不成正比。在投入过大、产出有限的情况下, 银行出于趋利心理, 不愿意进行操作也是正常的商业逻辑, 无可厚非。

阿里与建行、工行合作的成果非常有限, 几百家B2B客户, 能真正从银行贷到款的客户少之又少。至此, 阿里集团与银行的合作也因此走到了尽头。虽然初次试水失败, 但阿里集团并非一无所获, 在此过程中阿里构建了完整的信用评价体系和数据库, 应对贷款风险的控制机制。

阿里小贷

与银行分道扬镳之后, 阿里集团开始其第二次尝试——发展阿里小贷业务。

2010年, 浙江省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宣告成立, 这是全国范围内首家完全面向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 也是全国首个电子商务领域的小额贷款公司。随后在2011年6月, 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也宣告成立, 阿里小贷进入扩张期。

众所周知, 小贷公司不能吸储, 其放贷的资金只能是自有资金。按照小贷公司银行融资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0%的规定, 阿里小贷可以撬动的资金最多为24亿元, 这在中国庞大的借贷市场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和传统银行业的体量相比, 阿里小贷如此少量的资金滚动实属分毫, 因此业内多认为阿里金融的第二次尝试是以失败收场。对此, 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创新金融事业群的葛瑞超坦言, 小贷公司的发展前景确实不被看好, 但是阿里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和牌照进行小微信贷业务。

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 2012年仅有8%的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获得了贷款, 缺少抵押物或担保是主要限制因素。马云表示, 阿里小贷的职责是帮助那些被银行以诸如担保不足等为由拒之门外的客户。那么能不能实现无抵押物、无担保贷款呢?这个构想在从事金融工作的人士听来多少有些荒谬, 但马云做到了。他将用户的信用变成了财富, 即无需房产或者其他的抵押物就能向阿里小贷申请贷款, 利用信用数据进行无抵押贷款。

很多人认为阿里小贷抢了传统银行业的客户, 但实际上阿里小贷并没有进入银行的业务领域, 其目标群体基本上都是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的小客户, 即这些客户不在银行的客户群体中, 因此根本不存在抢夺银行客户一说。根据阿里金融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底, 阿里金融共为20万家客户提供了贷款, 平均贷款总额度不到7万元。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 7万元连其小微企业贷款的标准都达不到。

此外, 微贷业务管理和风险管控的成本过高, 不符合银行的信贷客户定位, 依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研究总监周新旺的话来说, 阿里目前与银行之间是“互补关系”, 都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一部分, 而非绝对的谁替代谁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的是, 阿里小贷虽是当前我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个成功标杆, 却也存在一个致命缺点, 即不能像银行一样吸储。阿里小贷现在刚起步, 效果还看不出, 等进一步发展起来, 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金来源的限制。

对此, 外界关于阿里小贷的未来发展走向有两种看法, 一是坚持走“小贷”路线, 二是成立“担保公司”转而申请银行牌照。后来马云说不会做银行, 间接肯定了“小贷”路线。此前阿里巴巴曾通过信托计划将贷款出售, 再回笼资金, 再放贷, 加快资金周转。但由于信托计划的私募性质, 融资规模受到限制, 另外, 信托的融资成本也比较高, 显然难以满足阿里金融更大发展的需求。

与信托计划相比, 资产证券化应是阿里巴巴解决资金来源的最佳渠道。资产证券化由于可采取公募, 且发行的产品是标准化、高流通性的证券, 投资者众多, 因此可进行大规模融资, 且融资成本也比信托计划要低得多。前不久《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正式颁布, 允许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循环购买新的基础资产方式组成基础资产池, 为阿里巴巴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可能。

“虚拟信用卡”

“虚拟信用卡”的推出是阿里金融的第3次尝试。

今年3月初, 阿里金融推出“虚拟信用卡”即信用支付业务, 消费者可获得最高5 000元的消费额度, 还可以享受长达38天的免息期。支付宝用户 (包括商家和消费者) 将根据不同评级, 获得相应授信支付的功能。

据媒体报道, 信用支付上线后仅可用于淘宝网及天猫网的消费。不过, 卖家资质的认定门槛并不高。现有的卖家中, 只要其店铺支持信用卡支付, 那么在今后就一定可以支持新推出的信用支付;而那些目前不支持信用卡支付的卖家, 只要他符合信用支付的审核资质, 也将自动成为信用支付支持的卖家。

根据阿里的粗略统计, 单天猫商城的卖家数量就已经达到5万多, 算上淘宝网的信用卡资质卖家, 信用支付业务的潜在客户数绝对不容小觑。另据支付宝官方网页披露, 符合“信用支付”要求的买家, 已经达到8 000万。从如此庞大的用户群来看, 信用支付业务将会为阿里金融带来可观的前景。

谈及为何选择发力信用支付时, 阿里金融事业群总裁胡晓明表示, 意在提高手机支付成功率。根据阿里金融的数据显示, 当前手机支付面临一个大困境——2012年支付宝客户通过中国银行业提供的手机银行做支付, 成功率仅为38%, 还有62%是客户创建交易以后, 支付却不成功。试想, 如果手机支付的成功率可以进一步提升, 那么光棍节的交易额神话, 又岂止如此?更有支付宝已手握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在前, 推出信用支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如果说, 阿里小贷没有对传统银行业的贷款业务带来冲击的话, “虚拟信用卡”的推出无疑将对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分流。马云在2012年的网商大会上就已明确表示, 阿里金融将全面挺进金融行业, 尽管其强调阿里金融只是要建立一个平台, 而非与银行抢生意, 但既然已介入金融界, 难免出现业务交叉的情况。

从支付宝到阿里小贷, 到三马联手涉足互联网保险业, 再到成立担保公司, 到最近的信用支付, 如今将这些事一件件串起来, 惊觉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谋篇布局的手段高深, 排兵布阵, 有条不紊, 可见马云“全面挺进金融”的决心之大。

阿里金融:倒逼银行改革

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打造了涵盖B2B, B2C以及C2C的强大商务平台;为了“让天下没有难贷的款”, 阿里巴巴推出了阿里小贷……以此类推, “虚拟信用卡”的推出是为了“让天下没有难付的款”。

阿里金融是马云的一个梦——以互联网的思维, 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来改造当前的金融业, 重建未来金融体系。

马云的阿里金融梦, 深深地震撼了传统银行业。这种震撼, 不仅仅是表现在具体业务层面的冲突, 更多的是来自金融体系逻辑、方法论甚至思想上的变化。对正处于战略结构转型期的传统银行业而言, 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一步步压迫他们的神经。与其动不动就说阿里金融要“革命”传统银行, 倒不如说是倒逼银行改革更为贴切。

互联网与金融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指的是按互联网的思维做金融, 如阿里巴巴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头羊, 自然是以互联网的思维去改造金融, 为互联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后者是指以金融的思维做互联网, 即互联网只是实现金融服务的渠道, 与银行做电商同个道理。

此前, 银行大多知道互联网金融正对传统银行业造成冲击, 而对具体的冲击方式不甚了解。经过阿里金融一环扣一环地部署下来, 互联网金融更加具象化, 比如前文提及的阿里小贷中将客户的信用数据具象为财富 (即贷款额度) , 刷新了多数银行对互联网金融仍局限在手机银行上的认识。

思想决定高度。在思维转变上, 阿里金融给予传统银行业的震撼远远多于具体业务所带来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明知道阿里金融新推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银行的冲击很小甚至零冲击的情况下, 银行界对其关注度仍丝毫不减, 且不断研究讨论的原因所在。

阿里金融如今涵盖了保险、担保、支付、小微信贷等领域, 并且其版图仍有不断扩展的可能。马云到底要将它打造成什么样子?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

不过, 阿里巴巴倒是多次直言“不做银行”。但如果拘泥于阿里巴巴做不做银行这个问题上, 那只能证明传统银行业的思维还没能真正转变过来。反过来, 阿里金融的各种业务对传统银行业务有无威胁, 并没有影响其以互联网改造金融的思路。

我们看到, 很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正在逐渐转变, 但转变的思维是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这才是传统银行业要向阿里金融学习并借鉴的地方。很多银行对腾讯、阿里巴巴又敬又畏, 其实他们敬的是互联网, 畏的也是互联网。

数据:阿里金融之根

早在2012年的网商大会上, 马云宣布, 阿里巴巴将从2013年1月1日起转型, 重塑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当时马云就曾表示, 平台之后, 他想做金融, 最后做数据, 数据就是经济气象预测台, 可以提前预知经济形势的变化。

说起数据在阿里金融中的地位, 阿里金融总裁胡晓明只用一句话来表达:数据是第一生产力。阿里金融对数据的重视还直接体现在与银行截然不同的人力资源结构上, 在阿里金融现有300多名员工里, 有超过100人是IT技术开发人员, 还有接近100人是数据分析师, 剩下才是传统银行里有的客户经理、财务等岗位。

如果把阿里金融比作一间金融工厂, 那么在这间工厂中, 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并且还有数据仓库作为“车间”, 负责同步存储阿里集团各子公司的数据, 再将这些数据代入多达十余种模型中, 产生对贷款者的准入判断以及授信金额。

在互联网金融中, 最核心的就是利用创新的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 这也是其极其明显的特征。就阿里金融而言, 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和思想, 加上西方的管理理念所形成的风险管理能力, 构成了阿里金融最核心的能力。

其中, 数据和网络是阿里金融开发的微贷技术核心所在。即利用其天然优势——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 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模式, 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 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 向这些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批量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

当然, 这套微贷技术中也有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阿里金融建立了多层次的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 贷前、贷中以及贷后3个环节环环相扣, 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 根据小微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 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同时结合贷后监控和网络店铺/账号关停机制, 提高了客户违约成本, 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

大数据时代下, 数据可以说是金融行业的根, 在整体中最具养分。我们看到, 互联网公司很多, 拥有数据的公司也不少, 但真正有“根”的数据是很少的。比如百度的数据, 一旦搜索引擎被清空就无法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在这一点上, 阿里金融的数据在众多互联网企业中是最多最全的, 养料非常充分。

数据分析和挖掘说得多了, 大家都以为这是大数据时代的核心, 但马云却说大数据时代的核心不是分析数据, 而是分享数据, 并且是分享得越多越值钱, “如果只是停留在数据分析, 那还是相当于拿冲锋枪当棍子使”。美国的整个金融系统都有一个联网体系, 所有人都在享受其中的价值。

其实数据也一直是金融行业的核心。但是阿里金融的核心数据价值, 和传统银行业完全不在同一体系。或许目前阿里金融所做的尝试, 没有在产品层面上撼动传统银行的业务, 但它对互联网数据价值的运用和思考, 才是震撼传统银行业的真正原因。

阿里金融对互联网数据的运用, 首先得益于它非常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当面对互联网金融一次又一次的巨大变化时, 传统银行业是否应该去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论财力、论物力、论技术, 银行业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问题是能否将这些优势尽数发挥出来?设想一下, 如果银行没有了牌照和通道, 具体到银行个体的话, 那这些银行是否还存在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金融不可逆转

外界猜测, 阿里金融的版图已基本确定下来, 至于其未来将走向哪里?起码目前没有人有绝对清晰的思路, 就连阿里自己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摸索。可以肯定的是, 无论今天阿里金融的业务与传统银行的业务是否有交叉, 阿里金融凭借强有力的网络会员平台, 依靠企业经营数据和现金流的风险管理技术, 正在对传统银行业产生冲击。

据胡晓明透露, 阿里金融计划对所有银行开放接入其信用支付体系。继与商业银行合作“信用支付”业务、借助银行资金向个人提供信用服务后, 还将在今年6月把旗下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向银行开放, 同样借助银行资金拓展小微融资业务, 达到共同管理风险和提高金融效率的目的, 也促使阿里金融朝平台化方向发展。

这里透露出一个信息, 阿里金融将就小微信贷业务与银行再次合作。近2年, 银行重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但由于一贯以来对其的忽视, 导致银行在小微企业的风险控制上一直缺少一块数据。而阿里金融在小微信贷这一块上不仅有宝贵的信用数据库, 更形成一套风险管控体系, 因此从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态度转变和阿里小贷自身条件的成熟, 届时阿里金融与银行的再次合作能否有不同于上一次的结果, 着实令人期待。

阿里金融的蓬勃发展让互联网圈看到了基于商户信用的巨大信贷和支付市场, 京东商城和苏宁先后宣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 进军供应链金融;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宣布数据金融是未来十年三大重点方向之一;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也表示, 除了第三方支付以及与马云、马明哲合作成立的保险公司, 腾讯还将申请更多的金融牌照, 扩大金融版图。

近年来, 互联网上有很多颠覆传统行业的案例, 互联网圈进军金融界算一件。但阿里金融难以复制, 今天的舆论总是很容易将阿里和阿里金融捧成神。事实上, 阿里金融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也曾走过不少弯路, 诚如阿里金融公关总监王彤所言:“甚至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路在哪里, 只是坚持着, 自己趟出一条路来。”

追梦的历程大多是艰辛且不为人知, 而互联网金融正值大潮初起, 难免有泥沙俱下时, 等到潮涨潮落又能有几家仍平稳航行?而对互联网金融浪潮而言, 这不过才刚刚开始, 后续还会有更大的能量冲击互联网圈和金融界的现有格局。这几乎是可以笃定的事, 因为互联网金融是时代金融的产物, 是不可逆转的!

私募与私人银行业务携手共进 第7篇

私募股权基金资金来源是少数机构投资者或富有人士。私人银行业务为富人提供高端的资产管理业务, 拥有大量富有人士资源。近年来, 中国富人阶层的崛起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环境。富有客户群体对财富管理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强, 私人银行业务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私人银行和私募都可谓是中国市场中的新宠儿, 都具有迅速发展的潜力。本文考察私人银行与私募股权基金的对接, 对二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私人银行业务与私募股权基金

私人银行业务是向富裕人士或者说是拥有高净资产 (HighNet-Worth) 的私人客户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化一揽子高层次金融服务, 包括存款、贷款、个人信托、遗嘱处理、资金转移、开立转付账户、在外国银行开立账户, 以及其他不向一般公众普遍提供的金融服务。换句说, 私人银行业务是在纺织一张人际关系网, 打造一个信息平台, 把包括投资、艺术、教育等等种信息在第一时间让客户通过这个平台了解, 使其赚到信息不对称的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 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银行也成了高净值人士财富的聚池。

私募股权基金则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 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达到融资的行为。即在资金募集上, 主要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 它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这里针对的对象“个人”则一定是高净值人士, “非公开”则体现了“信息不对称”。另外,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国内从事产业投融资的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从本质上而言都是私募投资基金, 这里统称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作为专业投资管理机构, 具备专业的投资分析人士, 是实现“集合投资, 专家理财”功能的核心。

►►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很好

1. 中国拥有庞大的理财基础

从财富总值来看, 2010年10月8日由瑞士瑞信银行首次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指出中国财富总值从2000年的4.7万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约16.5万亿美元, 已经成为全球新兴财富阶层的主力。财富总值仅次于美国 (54.6万亿美元) 和日本 (21.0万亿美元) , 是全球第三大财富发动机。报告称如果财富增长趋势得以保持, 中国的财富总值将在2015年之前增长111%达到35万亿美元, 超过日本变成全球财富第二高。

同年6月23日, 美林全球财富管理部与凯捷咨询公司联合发布《全球财富报告》则指出了中国富人 (报告将净资产价值100万美元以上的人士归为富人, 净资产的计算不包括主要房产) 人数的增长数据。2009年中国富人总数达到47.7万人, 较2008年增加31%, 继续位居全球第四, 与第五名英国的距离在增大。2008年, 在全球财富大缩水的背景下, 中国富人数量首度超过英国。显然, 中国已成为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并带领亚洲在总财富方面超越欧洲。

更为具体地, 针对中国的《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指出, 从2008年到2010年, 中国私人财富经历了一个收复失地的过程。此前的2007年, 千万富豪数量约为28.7万人,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则降为24.8万人。2009年, 中国整体经济已全面走出金融危机阴影, 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逐渐恢复并超过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这年的千万富豪接近33.1万人。到资产在千万以上的富豪数量呈V形反弹, 达38.3万人, 其中超过2万人为亿万富豪。图1和表1给出了很好的对比数据。

数据来源:福布斯中文版私人财富分布模型, 字母E表示该栏为预测数字。

综合多个权威机构的调查和研究报告可以断定我国私为银行业务具有庞大的理财基础, 且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随着高净值人士数量和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的增长, 对以“资产管理”为特征的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势必增加。

2. 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提高竞争力的渠道

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外的发展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西方, 私人银行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得到各家商业银行的青睐, 并迅猛发展。从世界金融巨头的的实践经验来看, 私人银行业务获取了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高额回报, 远优于一般零售银行业务的盈利表现。私人银行业务的成长之快、利润率之高, 已然成为现代国际知名商业银行最有前景的战略核心业务。它的出现是银行细化客户群体、有针对性提供特色服务的一种表现, 是现代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财富的快速增长尤其是高净值人士可投资资产的增长, 私人银行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这使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潜力成为摆在商业银行们面前的一块巨大的蛋糕。在未来的竞争中, 要赢得市场就要使自己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的“优势”。在这种态势下, 私人银行业必将成为未来中外银行竞争的焦点。同时, 国内银行传统业务的市场发展趋缓, 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外资银行对潜在高端客户的冲击, 都促使国内商业银行不得不加快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和发展。

而且, 从世界范围来看, 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实力和品牌的象征。所以, 依托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 涉足金融顶端服务——私人银行业务, 可以使商业银行进一步树立强势的品牌形象, 并有助于商业银行自身竞争能力的提高。

►►三、私人银行通过引进私募克服发展障碍, 私募借助私人银行实现快速募资

1. 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离不开阳光私募

目前, 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阳光私募信托基金投资于公募基金和信托投资于阳光私募信托基金产品, 即TOF (Trust of Fund) 和TOT (Trust of Trust) 。二者的出现说明公募与私募在平行发展的同时, 也开始互相认可, 互相认可。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丰富和私募的不断阳光化, 相信在未来定会有公募基金投资于阳光私募信托基金, 也就是会出现FOT (Fund of Trust) 。因此为富裕人士提供“家庭办公室”服务的私人银行业务, 要综合考虑私募基金的回报和私募基金的前景, 要抓住机会, 将私募作为服务产品的备选之一。

其次, 私人银行业务服务于高端客户, 不同于一般的理财, 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 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市场、公司理财、税务、法律等专业知识, 掌握相关的业务操作技能。当前这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是中资私人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也是当前各银行争夺高端客户的关键。而私募界则有大量的精英理财专家, 借助私募, 通过一定的合同设计, 银行享用私募的人才优势。

而且, 公募基金产品业绩不佳, 基金经理频频变动, 人才流失严重, 再加上其经营模式的缺陷, 正使得投资者越来越失去信心。从过去两年来看, 私募的崛起, 已经将国内公募基金逼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从规模上看, 截至2010年12月31日, 除QDII外的公募基金无论是份额规模还是资产净值规模都比上看同期有所下降。从收益率来看, 2010年, 私募基金实现了6.60%的收益, 公募基金则公实现了3.83%的收益。这一方面体现了私募基金的投资能力, 另一方面说明私募基金产品可以为一些具有较高风险忍耐能力和高收益要求的高净值客户的投资品种。

2. 通过私人银行募资是私募新渠道

私人银行是高净值人士的管家, 集中了大量的富有人士, 拥有的可投资资金规模非常庞大。私人银行可以对其客户进行筛选, 挑选出有足够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 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向这些高净值人士进行“路演”。如此以实现通过私人银行走近高净值人士提高募资效率, 私人银行在募资中扮演“中介”作用 (代销私募份额) 。例如风险投资集团德同资本近期募集的10亿元人民币中, 约有30%资金也是通过民生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渠道, 向其高净值客户募得。当然, 私人银行应考虑将客户利益最大化, 而不是仅提供一个财富管理的选择, 因此私人银行应该对其推荐的私募基金做好尽职调查。

简而言之, 私人银行业务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通过一定的模式进行合作, 携手共进, 利用对方的行业优势, 克服自身的发展难题, 实现共赢。一方面,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通过私人银行向其所筛选出的高净值人士募集资金, 另一方面, 银行可以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其为高净值人士进行资产管理的另一投资渠道, 并解决其人才瓶颈。

参考文献

[1].胡婧薇.私人银行:私募引资新渠道.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10.

[2].陈国力.私募股权基金可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渠道.新经济, 2007.

[3].袁娜.私人银行的中外对比.现代商业, 2010.

[4].黄亚玲.私募股权基金文献综述.国际金融研究, 2009.

[5].连建辉.私人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6.

[6].史少文.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大庆社会科学, 2010.

上一篇:如何销售服装下一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专题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