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范文

2024-06-26

讲义范文(精选6篇)

讲义 第1篇

城管“学讲义、悟讲义、讲义”心得体会

城管“学讲义、悟讲义、用讲义”心得体会

7月19日,**区组织全区宣传系统干部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以下简称《讲义》),会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立即组织相关人员传达会议精神,学习《讲义》内容,切实提高对习近平新时代新闻思想工作的认识,指导城管系统工作不断推向纵深。通过连日来的学习,我局深刻认识到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对城市管理部门工作的指导意义,尤其是《讲义》的出版,对习近平新闻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阐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实用性,为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要旗帜鲜明一心跟党走,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工作水平。在数据“大爆炸”的新形势下,全体干部职工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对内对外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我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上到国家,下到单位,都必须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干事业,要时刻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只有道路正确了,事业才会蒸蒸日上,偏离了道路,将会万劫不复。作为城市管理责任部门,应该旗帜鲜明地带领全局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在党的引领下干出一番事业。

要俯下身子为群众办事。通过学习《讲义》,我们认识到现在部分干部正是因为心里没有装下群众,干工作没有为群众的利益出发,才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导致干群关系的紧张。作为城市管理工作者,每天都在和基层的群众打交道,“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每年春节前,江北的肉农没有合适的地方贩卖年货猪肉,我局想办法在汽车西站搭建临时年货销售点,既解决了周边交通拥堵的问题,又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每年夏天瓜果上市旺季,大量瓜农进城,为让城区的“面子”和瓜农的“肚皮”和谐共存,我局想办法设置瓜果临时销售点,并安排城管队员挑箩当担为腿脚不便的瓜农运送物资,“箩筐城管”的美誉传遍全国……多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我们的工作才真正有了意义,新闻宣传工作才真真切切的“有血有肉”,群众百姓才会打心底为我们的工作点赞。

要紧跟时代强化互联网思维。“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和新闻宣传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我们要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创新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环境,让正确的声音占领主阵地。要乐于、敢于、善于和媒体打交道,把群众想听的内容、把群众急于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解读、释疑,把城市管理工作的正能量传播到群众身边,引发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让负面舆论无立足之地,让党和政府的主张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讲义 第2篇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研究 第一节 语言和语言学

一、语言的内涵与外延

二、语言的若干属性

三、语言学 第二节 语言功能

一、社会文化方面的功能

二、心理方面功能 第三节 语言历史

一、语言起源

二、语言分化

三、语言的接触和融合

四、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第四节 西方语言学简史

一、传统语言学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

三、现代语言学

四、当代语言学 第二章 语言结构

第一节 语言的结构系统一、语言的层级与层面

二、语言结构的共性和个性

三、语言结构类型 第二节 语音

一、语音和语音学

二、音素和音位

三、语音特征

四、语音组合 第三节 语义

一、语义和语义学

二、语义单位

三、义素分析

四、语义场

五、语义的组合 第四节 语汇

一、语汇和语汇学

二、语汇层级

三、语汇聚类

四、语汇构成 第五节 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学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三、词类

四、短语

五、句子

六、语段

第三章 语言运用 第一节 言语交际

一、语言运用与语用学

二、言语交际的过程

三、言语交际的原则

四、言语交际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言语行为

一、言语行为的概念

二、言语行为的类型

三、间接言语行为

第三节 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

一、话语表达

二、话语理解

第四节 交际变体和语用对策

一、交际变体

二、语言交际障碍

三、社会语用对策 第四章 语言学习第一节 第一语言获得

一、第一语言获得理论

二、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二节 第二语言获得

一、第二语言获得理论

二、中介语

三、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四、第二语言教学法 附录 世界语言谱系分类表 参考文献

语言学概论

课程名称:语言和语言研究

(一)教学目标:掌握语言的内涵和外延;

知识点:语言与言语、口语与书面语、共同语与方言、自然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 重难点:语言与言语、自然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 课程内容: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研究

第一节 语言和语言学

一、语言的内涵与外延

(一)语言是什么

语言学界至今对语言还没有一个清晰而统一的定义。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对语言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可以把语言定义为: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蜜蜂、海豚、黑猩猩等动物,都有自己的交际的手段,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它们没有人类这样的语言,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人类可以使用多种工具进行交际和思维,但是,语言是人类须臾不能离开的最为重要的工具。

(二)语言与言语

人们说话是一种复合现象,至少可以分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张口说话的动作,称为言语动作或言语行为;第二个方面是说话所使用的一套符号,由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子系统构成,称为语言;第三个方面是说出来的话,称为言语或言语作品。

可见语言不等于说话,它只是说话这种复合现象中的一个方面。语言也不同于言语。语言是存在于全社团成员的大脑里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具有全民性、非物质性和抽象性;言语是个人在特定情景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具有个人性、物质性和具体性。

不过,这里所说的言语是用来进行交际的外部言语。除了外部言语,还有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不出声的用于思维的言语。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细针状的电极装在受试者的发音器官上,然后让他算一道算术题,一次用口算,一次用心算。结果在两种情况下语言器官动作的电位变动记录相同,说明内部言语是存在的。外部言语比较连贯完整,而内部言语的跳跃性强,具有片断性和不完备性。

现在,人们对内部言语的面貌还所知甚,但是都同意它也是对语言的运用。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差异,是因功能不同而造成的运用上的差异;而且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方面,人们在讲话时,必须使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把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另一方面,年幼儿童没有内部言语,他们思考问题时往往伴之以自言自语,是在用外部言语进行思维。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外部言语的内化,发展出内部言语。所以从个人发生学上看,内部言语是外部言语内化的结果。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人们只能直接观察到言语(外部言语),而不能直接地观察到语言。语言学家要研究语言,只能在两个地方找到它的踪影,一是在言语中,一是在说话人的大脑里。语言学家通过对大量的言语素材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现语言的各种单位和规则。至于说话人大脑里的语言知识,说话人并不能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讲出来,语言学家只能想办法把它引出来。比如,造出来一些句子让被调查人说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或是呈现出一些句子,让被调查人分辨异同。语言学家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一系列技术处理,窥测出存在于被调查人大脑里的语言系统的面貌。

(三)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是对口头言语的抽象概括,书面语是对写出来的言语的抽象概括。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不仅在于语音和文字这两种载体,而且在词语和句法结构等方面也有较多的的差异。如口语用词通俗,句子简短,结构松散;书面语的词语较为文雅,句子较长,结构严谨。

从发生学上看,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一种语言可以没有书面语,但不可能没有口语。事实上在世界几千种语言中,只有少数语言拥有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从口语中不断吸取营养成分,而且自始至终书面语要受到口语的制约。由于书面语的特殊性,它需要和口语保持一定的距离,有自己谴词用句的特点,但是这种距离不能过大,一旦书面语同口语脱节,人们就会对书面语进行改革,就像五四前后汉语的书面语──文言文的命运那样。

口语一发即逝,不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由于它是口耳相传,不大容易进行规范。书面语不仅较好地克服了时间和空间对语言的限制,而且有利于进行规范。通过对书面语的规范,就有可能形成民族的标准语,或称为“文学语言”,从而又反过来促进口语的发展。

(四)共同语与方言

共同语是一个语言社团所共同使用语言,如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是某一地区人民日常生活所使用的交际工具。共同语是在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使用人口等方面的原因,某一种方言的声望和地位会高于其他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这种有声望有地位的方言往往代行共同语的职能。通过对这种有声望、有地位的方言(基础方言)进行规范,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用成分,形成共同语。有一些民族,至今没有自己的共同语。

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共同语对方言会产生一种约束力,使方言向共同语靠拢。从而方言间的差距、方言和共同语的差距会不断缩小,甚至消失。但是,这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方言会继续为在本地区人民的交际中发挥作用,出现“双言现象”,而且会继续为共同语提供有用的语言营养。当然,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共同语对方言的约束力也会减弱甚至消失,这时方言会出现离心发展的趋势,直至演变为一种与共同语具有亲属关系的另一种语言。

(五)自然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

自然语言指的是社团把它作为母语来使用和学习的语言。自然语言一般都有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与自然语言相对的是一些人工语言。人工语言是依照一定的原理人工设计出来的。人工语言有三种较为重要的用途:第一,在特殊情况下发挥自然语言的作用,如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为消除语言隔阂于1887年设计的世界语。第二,为某种特殊用途而设计的语言代码,如电报代码、聋哑人手指语等。第三,为某一科学技术领域依照语言原理而设计的符号系统,如计算机语言、逻辑语言等。人工语言在当代的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有许多与自然语言相似、相通甚至相同的东西,因此是当代语言学关心和研究的对象。但是,它必然与自然语言不是一回事。本书所讲的语言,主要是指自然语言。

除了人工语言之外,与自然语言关系较密切的符号系统,还有文字和体态语。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如果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的话,那么,文字则是符号的符号。因此,文字不属于语言的范畴,不是语言的一个子系统。但是,语言却可以在文字的帮助下改换物质表现形式,形成书面语。并且文字对语言的发展也会起一定的作用,如汉语的一些词语(“之字形”、“十字路口”)就是受汉字的影响而产生的,汉字这种语素型的非拼音文字,对汉语的孤立语性质的保持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太极拳讲义》原序 第3篇

在过去的社会间, 国术一项, 因受着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总是被深深的沉默支配着。固然在史书上很难见到有国术的记载, 就连在一般学者头脑里, 心目中简直没有丝毫国术的印象。所以从前练习拳艺的人们, 大都是不学无术的老粗, 若想在国术界拜访几位所谓文武兼备, 了解拳理的同志, 真是凤毛麟角一样的稀罕。

到了现在, 提倡国术, 发扬国光的声浪, 几震遍全国的时光, 虽有少许武界的先知先觉, 要想开拓国术知识的领域, 阐扬此道的精华, 然而结果却很不容易获得满足的成绩。这不用说是因为关于国术的参考书籍太少太少了, 即使去向大名鼎鼎的老拳师们探讨国术的真理, 他们也是回答不出所以然来。例如国术与心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军事的作用, 与各种科学的关系及其精义。他们号称拳师的诸先进, 固然莫知其详, 甚至询问某种拳术名称的由来和各式之要点, 他们也是哑然无对者居多。

这样看来, 难怪国术不容易得到社会上流阶级的重视。原来国术的本身, 既少有历史的根据, 又没有正确理论产出, 纵然在中国许多旧小说上, 或文人的笔记中可以觅得一点关于拳勇的记载, 然而多半是非科学的无稽考的夸张之说, 并且还是充满了神话的虚幻之谈, 越使得有知识的人们, 不愿向此道问津。于是国术的命运, 也便越趋向于危厄了一险乎埋没了它光荣可贵的本质和伟大的灵魂。

幸而它—国术—到处已遗留下破碎的尸骸, 仿佛能常从它毁灭将尽的灵魂的口里, 呐喊出求救之悲声, 诉说国术与中华种族存亡有密切的关系。若不把它尊重起来, 就等于不尊重国家, 因为它——国术———的确是我们中国的精灵。

那么, 我们国术馆, 既担负着强种救国的使用, 怀抱着全民众均国术化的希冀, 就该把我们平日所研究的心得, 用科学方法编著出书来, 供诸热心国术的同胞作锻炼的参考。不管我们所建树的理论是否有相当价值, 所搜集的材料曾否完备, 我们总要鼓起一万二千份的勇气, 大胆的印出来, 恭请四海名流, 予以不客气的批评和指导!

至于我们何以要先编太极拳, 而不是先编其他的拳术, 并非我们持有宗派门户的偏见, 实因此拳的一举一动, 一进一退, 都含有很深的哲理在。从实际的功效上说起来, 太极拳也算是修心养性, 增长智慧, 健强体魄的唯一好办法, 但恐学者不易领悟其奥妙。所以, 我们山东省国术馆编辑的初步工作, 先从事于太极拳的研究, 然后再继续编著其他拳术和器械, 这是我们须向读者声明的。

哦!太极拳草稿竟然产生了。哈哈!锻炼国术的武士呀!你们既也是号称万物之灵的人, 你们至少总该对于本身最感兴趣的国术, 下一番追究真理的苦功, 绝不宜模糊不清的呆炼一世, 以致引起知识界的反感, 而使至宝至尊的国术不易普及, 那便是我们国术同志捣毁自己的立场呀!

谢飞的“电影讲义” 第4篇

作为内地资深的电影教育家,对于电影的教育,对于新人的培养,对于电影节的作用,对于目前国内电影业的大环境⋯⋯谢飞都有自己鲜明的看法,而其发起创办的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作品影视展,今年也即将举办第十届——对于中国电影,谢飞做的事远不限于单纯的导演角色。

导演的“教育问题”

电影学院的本科教育应该从专业技术出发,“然后到了三四年级,全校再从摄影、剪接和美工等专业中选出有导演基础和潜力的,后两年再向综合创作方向培养”。

在电影的创作、制作中,导演无疑占据了特殊地位。随着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商业化和市场化方向上的发展,电影大环境对导演提出了新要求。

一方面似乎谁都可以做导演,是否专业出身变得不再重要。实际上,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导演来源最多的是编剧,还有演员,“比如像伊斯特伍德这样的”。国内的导演则很多是学摄影出身,比如张艺谋和顾长卫。此外还有美术设计,“78班16个学故事片美工的现在都成导演了,比如尹力,霍建起是他们班里改行最晚的,在当导演前做过二、三十部电影的美术设计”。在谢飞看来,现在的情况是“条条道路通导演”。

另一方面,导演在成功的电影作品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而对于电影学院等专门院校而言,如何培养适合当下环境的导演,是一个新挑战。对于导演人才的培养,谢飞表示北影也面临着不小压力,毕竟“最近十几年大家都在议论‘导演系出来的成活率低’的话题”。在他看来,当前内地电影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现有的教育体制“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是不合适的,培养老师还可以”。

相比单纯的技术性工作,电影导演需要更丰富的阅历。吴宇森就说过“当导演不能太年轻”。对此谢飞表示认同,“22岁大学本科毕业,但全世界的导演拍处女长片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左右,不可能很年轻”。其实就各地电影界的情况来看,历来成名导演中高中毕业后就进电影学院的并不多,“大量都是从别的行业过来的,很多都是从徒弟、副导演干起”。从这个意义上讲,导演的培养或许不太适合本科教育,“一个高中生进来读几年书就当导演,成活率自然低。”但另一方面,“现在的研究生教育也很刻板,进来的人经常在创作上已经没什么潜力了,都是死读书的,特别是博士基本都是搞纯理论”。谢飞自己也曾带过导演系的硕士和博士,他坦言比较失望,“我觉得是在浪费我生命,跑来那么几个人,一些明星一年也不上几次课,三年还要弄出一个论文来,累得我呀,结果最后出来的也不是导演”。

对于导演的培养,多实践无疑比只读书更重要,“想当导演的我就告诉他,赶快去拍片,要是拍不了跑到这儿来,学完了更傻。”谢飞说自己和北京电影学院近几年也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我05-09年带了四年制的一个本科班,是按剪接招的,他们出来后的情况就还不错,因为有一项技术打底。”在他看来,电影学院的本科教育应该从专业技术出发,“然后到了三、四年级,全校再从摄影、剪接和美工等专业中选出有导演基础和潜力的,后两年再向综合创作方向培养”。

相比国内传统的影视人才教学,这种更强调专业性和所谓“技术打底”的模式其实更接近当前的国际主流。例如美国纽约大学的电影研究所,其教学就一贯强调实战性,力求学生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接触到电影前期到后制的各项实务,该校毕业的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曾说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某种“求生训练”。谢飞基本认同这样的思路,“导演需要对影视制作各个部门都熟悉,甚至在某些领域有专长。”此外,有技术底子才能保证毕业后有工作,有工作做也才能积累阅历和人脉,后二者对于导演的培养同样必不可缺。“比如拍广告出来的电影导演,像丁晟原来是学美术出身,后来也到北影进修过,他拍的广告很多都是李连杰、成龙这些大明星的广告,这样积累下来人脉就有了,于是他向导演转型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帮他。”谢飞说,现在做导演需要很多资源的支持,“只会说,没有真正的一技之长,长远来看是很难成功。”

作为全国目前惟一的电影专门类院校,北影的眼光似乎还得放得更宽更远。在谢飞看来,对新人的扶持很重要的是“大学后”的培养,他觉得韩国的方式值得借鉴:“韩国电影扶植委员会下设一个韩国电影学院,非学位教育一年制,全国每年招导演6个,不限学历年龄,就看剧本和申请者的专业资历,入选后就想方设法帮你拍。”此外,韩国政府在奖金、减税等各方面对本土新人也多有扶助。谢飞之前也曾建议北影搞一个类似的新生代电影扶植计划,“每年全国招3-5个,看剧本和专业经验,来了我们就指定老师,有个二、三十万的剧本扶植,当剧本成熟后就介绍公司给你投资。”影片拍出来之后还可以协助推广,比如电影节的渠道等,“台湾、香港其实都有专门的推广机构去各大电影节送片。”相比之下,国内目前扶持新人的机制尚未成型,“各界老有各种想法,但精力没有集中到一个好地方,资金也分散了。原来中影集团曾经有一个青年导演计划,但很多事情后来都沒有下文了。”

对于导演的培养,北影的一个传统策略是通过短片来训练人才,“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跟苏联学习后逐渐形成的经验,因为光是学校讲课和跟大师实习,最后还是做不了。”短片制作也是北影从创立起就坚持的方向,“文革前的第一班大概有20个人,毕业拍了5部35mm的黑白故事短片,导演都是两个人拍一部。”谢飞自己就读北影时也是如此,“我是1960年入学,1965年毕业时班上有19个人,拍了两部黑白短片。”

虽然是作业性质的短片,但当时拍电影的成本还是很高,“以前拍一部35mm短片算下来也要15万元,因为胶片、摄影机太贵了。”由于僧多粥少,当时的拍摄还采用了“计划经济”的模式,“我那时是班长,需要给每个人分配任务,保证每人都能负责拍摄29-30个镜头”。到了文革后,著名的1978班时各系人数多达157人,“81年我就领着他们做了3个黑白短片,每组也是两个导演。我后来拍的《我们的田野》其实就是源自其中的一个短片,当时是带着学生去北大荒拍,也是两个导演系的学生,摄影则有6个,包括顾长卫和现在北影摄影系的主任穆德远。”

短片拍摄作为北影教学的传统,一直为学院所重视和坚持,即便是在条件最艰苦的时期也是如此,“学校也是采取了各种方法,比如一个短片里一般要容纳2-3个导演系的学生。”即便如此,当年78班导演系的29人中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拍短片的机会,“其他人就跟老师出去实习,像陈凯歌、吴子牛、李少红他们当时就都没拍成,都是通过实习毕业的。”最能干的还属田壮壮,“读书时他就和外头联系拍了一个电视短片《我们的角落》,改编的史铁生的小说,拍得很好。”而到了毕业作品时,田壮壮又和谢小晶等人合作,通过儿童电影制片厂在云南拍摄了一部剧情片《红象》,这也是田壮壮的长片处女作。

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数字设备的普及,现在拍摄短片越来越容易了,“我们现在每年拍大约20部各种类型的短片作业。”在谢飞看来,短片是最能锻炼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实之前有段时间学校都不拍了,各系自己搞篇论文就毕业,而且那一年导演系没有毕业生,我觉得这可不行,于是就把全校当时600多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召集到礼堂开会。我说今年没有导演本科,所有人都可以写剧本,我们来挑,挑中的就可以拍作业。”最终学院从征集到的200多个小剧本中挑中了几个拍成了35mm彩色短片,其中就包括万玛才旦的《草原》,“他后来的《静静的嘛呢石》其实最初也是个录像带拍的小短片。”加之当时北影组织的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也慢慢步入正轨,“这些年各系都开始重视这个影展,都用各种手段让学生拍短片提高能力,加上展映交流,实际上也促进了我们的教学。”

十年国际学生展

“国内的作业和人家根本没法比,别人的很多片子就跟好莱坞大片的片段一样,技术和运作上很成熟,文化内涵也很结实。”

今年11月6日,北影主办的第十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正式开幕。作为主要创始人和头几届的主要负责者,该活动浸透了谢飞的不少心血。

谈到最初做国际学生展的想法,谢飞说是与当时北影参加了“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有关,“上世纪80年代我就去过国际上几个比较有名的学生影展,像以色列特拉维夫和德国慕尼黑的,发现他们背后都有这个组织支持,当时亚洲还没有类似的活动,我觉得把全世界的学生作业展映给学生看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所以2001年时就开始做这件事。”第一届活动是以北影导演系的名义在网上发的邀请,最终收到了来自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四十部片子,“规模很小,但反响还不错。”

国际学生展一直来的宗旨是“给学生和老师看电影和评电影的机会”。组委会从每年收集的短片里选出九十部以下的作品,展映一周,“每部都是放两遍,不管老师学生看完都要打分,10分制,然后用电脑统计,把老师和学生打的分平均下来,得出总分和名次。”得益于CILECT的资金支持,每年的展映活动还会邀请一些影片主创来京切磋交流,“有的是刚刚毕业,也有在校生。”谢飞说最初的几届活动给北影师生带来了很大震撼,“国内的作业和人家根本没法比,别人的很多片子就跟好莱坞大片的片段一样,技术和运作上很成熟,文化内涵也很结实。”从教学的层面,谢飞觉得学生影展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和学生反复讲:你们看过电影打完分就要思考一下:为什么那个电影分高,为什么你的别人看不懂。”在他看来,评奖不是关键,重要的是看片的过程,“我们现在的影展都太看重评奖了,但忽视了通过评奖来提高大家的审美价值。”

国际学生展从第二届开始正式采用了北影的名义,第三、四届后也渐成规模,“现在我们每年都能收到600-900部来自国内外的各类学生作品”。举办9届以来,这个展映也渐渐在业内也有了一定影响,其选片尤其引人关注,例如2009年在美国上映的动画电影《机器人9号》(Nine)其实是源自导演学生时期的一部短片,后者也曾是当年北影国际学生展的入围作品,“当时老师的分数给了第二名,学生的平均打分则是第一名。”不过另一方面,国际学生展目前的影响还是维持在一个相对专业的较小范围内,“我们一直都是学生在办,也基本不花什么钱,以前中影集团和时代今典赞助过一些,还有就是CILECT每年支持一点钱”。

在目前的媒体环境下,尤其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学生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可能和机会。今年第十届展映的合办方包括新媒世纪,“这个公司其实也是我们一个学生做的网站,这次帮我们做些宣传”。对于未来,谢飞和北影也有一些新的思考,“比如每年我们可以从报名的作品里选出60部比较好的,跟视频网站合作做一个网络上的国际学生电影节比赛。”谢飞的想法是通过这种渠道合作将电影节和电视选秀的形式相结合,“比如每月公布10部新的作品,根据网民的点击率、评分和专家评委的评分排出名次;这个月的评选中,上一月的某些选手又可以复活。每个月的冠军都有奖金,选中的也要给一个播出费,六个月完了再选出一个年度冠军,这样就可以让网络展映持续有热点,不断滚大观众量”。谢飞介绍说这个计划实际之前已有进行一些筹备,“本来想今年就做,但是发现太急了。合作方也认为可以,只是觉得两三百万的启动资金太大,版权方面也还需要一个章程。但方案已经有了”。

电影节的核心

开放本就是电影节的天性,也更有利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虽然规模限于学术交流领域,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北影的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已具有一些电影节的特征和意义,尤其是在选片等环节的国际性方面。对此,谢飞也很自信,他甚至说,就此而言“全中国最像国际电影节的就是我们这个学生作品展”。

电影节对于一地的电影工业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作为教授,谢飞也是各路电影节的常客。其实作为导演,他也是内地最早一批自主参加国际影展的影人,“我最早是1985年的《湘女潇潇》,那时我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自己拿着片子就送到戛纳去了,当时的主席还很惊讶:怎么你们自己把电影送来了?”最终该片入围了当年戛纳的“一种关注”单元,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的经历让谢飞很难忘,“那时我把拷贝拿去,不久电影节的人来电话问片子是不是缺了一本,说感觉好像有点不连贯。我说没问题啊。等到正式放映的时候,我在下面看才发现真是缺了一本,故事完全跳了,观众都在笑,把我吓了一跳。结果跑到放映室一看,才发现是把拷贝盒子上的“6”和“9”弄倒了,只好停了重新接过,观众也都在座位上等,直到弄好了才重新把片子放完”。

《湘女潇潇》是主动送片,到了1990年的《本命年》,柏林电影节找上了门,“当时那边的选片人跟这边关系很好,《本命年》在做双片时他就看过一次,当时就跟我说是‘Masterpiece’,说得我很惊讶,结果他回去就推荐并选中了。”最终在当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本命年》获得了杰出个人成就银熊奖,这也使得谢飞成为内地最早一批在三大影展获得肯定的华人导演。紧接着在1994年,他的第七部作品《香魂女》又在柏林跟李安的《喜宴》并列赢得金熊大奖。

在谢飞看来,自从录影带等新的观影手段,尤其是网络出现后,传统的影院电影的功能已经开始下降,“‘大电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小电影’时代”。也正因为如此,电影节的意义愈发显得重要,他也一再强调自己对电影节功能的看法——“电影节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主流电影市场的补充。”在他看来,商业电影在全世界都永远是针对一般观众的娱乐片,但“各国的文艺片总要有个出路,这样的需求就导致了国际上众多的电影节活动”。而既然是主流商业市场的补充,那么电影节“就应该提供给观众一些主流市场看不到的电影,特别是一些有文化价值的电影”。在当前好莱坞的垄断状态下,这一点尤其重要。

不过在国内,电影节的这种积极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很多活动的主办方对宣传无不重视,选片也往往受到业内的很多关注,但在终端层面,“看电影”的问题始终为各界所忽略。“开幕式都是风风光光,一说开始放电影下面人都走光了。全世界只有亚洲这样,对电影毫无兴趣你来电影节干吗?” 在谢飞看来,电影节最重要的意义恰恰就是要给本地观众一个高质量的看片机会,“我们学院刚花了大钱把放映厅的设备从2K的换成4K,就是因为放映的高质量很重要。”但这在国内往往被忽视,“很多地方搞影展,放映条件很差,有些就弄个学校的阶梯教室就放了,主办方也不好好组织大家看,就忙在那边评奖。”这样的电影节远离了电影本身,“大家都忙于评奖,急功近利,不看电影,也没有扩大观众群,这是办电影节的一个误区”。

目前国内各某些电影节、奖的种种问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认识电影节的功能——给观众放电影才是电影节的核心,“像香港电影节,每年差不多都有四十天甚至是两个月的时间展映各国的电影,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上海电影节的长处也是每年能有三百来部影片在影院给内地观众放映,这在当地已经形成了氛围。”此外,在国际电影节竞争、抢片激烈的背景下,很多電影节也正是通过放映找到了自身的特色,“釜山每年也没多少国际首映的片子,它就是关注亚洲。台北电影节的一个特色是每年聚焦一个城市,比如今年聚焦的城市是伦敦,那就放很多关于伦敦的电影,每年一个,这样就形成了特色”。

另一方面,电影节的性质决定了其成功需要开放和国际化,但目前在国内,此类活动的审批管理仍然比较严格,尤其是面向国际范围的。国际学生展多年没有做大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包括今年首次举办的“北京电影季”也没有明确采用“电影节”的说法,“其实一直也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但是谁都不去突破,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奇怪的事。”而在海外,办电影节要简单得多,“绝大多数都是民办,基本就是以民间为主,再加国家支持、社会赞助。”

讲义 第5篇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讲义]李如海行政新讲义五 言语理解与表达 讲义] 作者:李如海

第五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内容和题型 从近几年中央与地方“招公”考试的内容看,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词语表 达和语句表达。近几年考试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辨析题等类型。现分述如下:

1、选择类题型。主要包括从四个选项中挑出反映短文的主题,主要内容等的一句来。[例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严整、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那种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学风,永远也达不到真正的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境界。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一项严肃的工作 B.只有经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才能创立这一理论 C.必须全面系统地钻研,才能把握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 D.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才能达到这一理论的境界 答案 C。[例 2]芒果、荔枝、桂圆这些南方水果珍品,大庆人过去只能在电视上看到或在罐头 中尝过。现在它们已经摆上了大庆市各农贸市场、楼区居民的水果摊上。寻常百姓不 必远涉千山万水到广东、海南水果产地或驱车几百公里到哈尔滨去买,只消几步就可 大饱口福了。这段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A.芒果、荔枝、桂圆属南方水果珍品,北方人吃不到 B.南方水果被运到大庆,解决了居民购买难的问题 C.以前大庆人也同样能吃到南方水果 D.大庆人喜欢南方水果 答案 B。

2、填空类题型。主要包括选词填空与选句填空。[例 3]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的云在我们头顶上流着,岩石与草丛 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词是: A.浓浓 答案 D。[例 4]如今有些地方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将自家的门牌号、电话号、手机号都 使用了“8”与“6”这些所谓吉利的号数,甚至向公众讲话也选在所谓吉利的日期进行。这表明。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这些地方干部,不信唯物主义,而搞封建迷信 B.这些地方干部喜欢玩数字游戏 C.这些地方干部对“8”与“6”很认可 D.这些地方干部很无聊 答案 A。

3、辨析类题型,主要包括歧义辨析等。[例 5]把下面四句话中有歧义的一句找出来 A.他就是这么跟我说的 B.领导群众要注意些什么,在文件上面都写得清清楚楚 C.许多小孩都来看我们比赛 D.八点钟以前小王送你去机场 答案 B。

4、判断类题型,主要包括病句判断、长句判断与词语判断等。[例 6]从下面四句话中找出连词使用不当的一个病句: A.A 和 B 是亲兄弟 B.如果你不来,那么他就马上走人了 C.至于戴眼镜近视越深的理论,更是错误和有害的 D.公务员的形象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面子,而且关系到政府的声誉 答案 C。[例 7]市政府否决了市卫生局长对“关于禁止继续试验×疫苗”的否决案。那么,市政府是否同意继续试验×疫苗? A.同意 B.不同意 C.对同意与不同意未置可否 D.要视市长的意见而定 答案 B。[例 8]婴儿很早就表现出掌握环境的强烈愿望。由于控制动作的技能发展缓慢,所以 B.层层 C.厚厚 D.微微

他们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本领来支配环境以独立生存。在这个意义 上,应该说他们是“不能自立”的。在这段话中,说婴儿“不能自立”是指: A.他们完全不能独立生存 B.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 C.他们仅有独立生存的意愿 D.他们没有适应环境的足够本领 答案 A。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例题解析和解题方法 阅读理解的例题解析与解题方法 分析近几年阅读理解的考题,可以看到它几乎涵盖了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所有内容。但 为方便应试者学习,我们还将词语表达和语句表达单列出来。阅读理解可分为短文阅读与短文章阅读。

1、短文阅读的例题与解析和解题方法(1)短文阅读的例题与解析 其一,确定短文的主题 [例 9]真正的人,能创造工具的人,是出现在最近100 万年之内。对悠远的地球发展 史来说,100 万年不过只是很短暂的时间,但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比,毕竟是 太远了。人们总想弄清楚这 100 万年间发生的事情。这段短文主要支持的是这样一个论点: A.最早人类起源于 100 万年以前 B.人类只是自然界生物发展的特殊生物 C.人类历史相对于地球来说太短了 D.人类起源之谜总是引起人们对人类发展情况的 探寻 答案 D。其二,确定短文的主要内容。[例 10]建筑陶瓷污染严重,乌烟蔽日,曾经是闽南沿海一大“景观”。经过一年半的 治理,闽南拆除了制造污染的 2500 个窑炉烟囱,使当地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能准确复述这段短文主要意思的是: A.制造陶瓷容易造成严重污染 B.闽南沿海地区制陶瓷工业很发达 C.闽南加强治污力度,改善环境 D.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常是不可两全的 答案 C。(2)短文阅读的解题方法: 其一,找到关键句子。拿到短文后,首要的问题是需要完整、准确地理解给定材料的 意义,并找出关键句子,进而概括出材料的主题或主要内容。

其二,使用排除法。在确定正确选项时,即便某项的观点或内容是正确的,但与短文 的陈述无关或不是短文主要内容的,也应排除。只有这样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2、短文章阅读的例题与解析和解题方法。短文章主要是指给应试者一篇 400~600 字的文字,在文后列出几个问题,要求应试 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问题并选出正确答案。这类题目的形式有多种多样: 有字词类的,如某个字、词、概念、短语的含义是什么?()内填入哪个选项的词 或短语最合适?上哪个字或词的使用是错误的?[a][b]处填入哪个关联词最 恰当?黑点上的哪个或哪几个词是必须修改的?画线句子中语序不当的是哪个?文 中哪个字或词如删除后会改变句意?这段文字中应删去的一个词是哪个?如此等等。有短语类的,如最适合作短文标题的是哪个选项?作者提出结论的理由或依据是哪 项?这段文字可能推出的结论是哪项?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在谈论××××与下列哪个 选项的关系?这段文字,作者是针对哪个选项来阐述观点的?这段文字,作者最可能 批判的是哪个选项的说法?根据这段文字,作者可能推出的结论是哪个选项?这段文 字中的某句话强调的是哪个选项的意思?这段文字,最不能推出的结论是哪个选项? 上填入哪个选项最为恰当或最不恰当?哪个选项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这段文字 的文意?哪个选项是对这段文字最正确或最不正确的理解?如此等等。(1)短文章的例题与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四个问题。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 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 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灭绝、环境与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 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解开人与生物圈之间 的秘密,对于人的自身生产和人的经济行为应该如何与生存环境相协调、相适应,还 缺乏足够的认识。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提出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 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受到世界各国的格外拥护与支持。作为该计划理事 国之一的中国,自 1972 年参加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全国有 37 个有关项目列入 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已经 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 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为生物圈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多学科、多领域所依 据的窗口。

[例 11]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非常重视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原因是: A.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人类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B.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退化的严重矛盾教育人类自身 C.全球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日益严重 D.人类在获得和创造财富的同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 答案 D。[例 12]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内容是: A.人为什么会受到自然惩罚以及怎样才能不受惩罚 B.人类创造并获得了财富为什么还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C.人怎样才能既维护生态平衡又使自身和社会获得发展 D.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既提高效益又和环境相适应 答案 C。[例 13]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促进跨地域、跨国界的生态学研究 答案 A。[例 14]以下判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 A.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中心课题是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B.如果不能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就会有更多的动物濒临灭绝 C.作为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理事国,中国政府已为此做出一系列努力 D.事实证明,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是有益的 答案 D。(2)短文章阅读的解题方法: 其一,要快速阅读。一篇 400~600 字的短文章,要读完并准确掌握资料的主要内容 是需要几分钟时间的。因此,在平时就要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以省出时间对资料多 加分析。其二,把握主题。在读懂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对关键段落的认真分析,找出主题或主 要问题。其三,先易后难。短文章需回答的问题不像短文资料那样只有一个,而是四个左右。这些问题,一般是前面题的答案较容易得出,然后由浅入深,后面几个题的答案比较 难以得出。这个特点要掌握。

(二)词语表达的例题与解析和解题方法

词语表达主要指选词填空,词语替换与用错词等。

1、选词填空例题与解析 [例 15]当道德对诚实给予高度肯定的时候,他从政治或经济方面得到的()有时恰 好是否定的。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词填入句中的()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 最准确。A、反映 B、反应 C、感受 D、回应 答案 D。[例 16]在全市青工职业技能决赛中,张三技压群芳,以出色的成绩夺得本季度比 赛金奖。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用其替换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并保持原意不变。A、技艺高超 B、技术娴熟 C、技高一筹 D、技艺精湛 答案 C。

2、用错词的例题与解析 [例 17]任何妄想把艾滋病挡在国门之外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上面文中,用词不当的一个是()A、妄想 B、挡 C、想法 D、实际 答案 A。

3、用语重复的例题与解析 [例 18]曾经(a)只限制(b)在世界(c)某些地区发作的登革热和疟疾现(d)正在向新的地区扩散。上面文中 a、b、c、d 四个词中可删的是: 甲、曾经 乙、限制 丙、世界 丁、现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 甲乙丁 答案 B。

4、错别字的例题与解析: [例 19]目前,全世界死亡的青年和儿童中,半数以上罹患(1)诸如艾滋病,肺结 核、麻疹、腹泄(2)和肺炎等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正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蔓沿(3)截止(4)2000 年底,全世界有 2200 多万人死于该病。上面文中(1)(2)(3)(4)没有错别字的是哪个词? A、罹患 B、腹泄 C、蔓沿 D、截止 答案 A。

5、词语表达的解题方法:除了主要靠平时词语的知识积累外,下列方法可供参考。(1)找到语感。应试者在考场上,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整个句子 试图表达的意思,这就要求应试者有较好的语感。在平时,语感主要靠诵读而获得,在考场上就不能朗读了,主要是靠默读而找到。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可将每个词都 放到空格里去尝试一下,默念一遍,看哪个词更通顺、更自然,就选择该词。如果一 个词放到空格里后,读着绕口、生硬,便不能选择该词。(2)把握词义。应试者在考场上,需在平时把握词义训练的基础上,准确区分同义 词或近义词的含义,即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含义,如教室与课堂就是一对同义词,尊敬与尊重就是一对近义词。如果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面的意思比较接近,另外一 个词义比较突出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当只需一个选项时,那就要选突出的这一项了。当然,当四个选项有各自的含义时,那该题的难度就较大了。但在掌握每个词的词义 之后,找出正确答案也是不难做到的。比如,做词语替换时,替换之后的句意与原句 意要一致,同时,替换的词在整个句子中要协调,要符合原句的语意。(3)平时应加强词语知识的修养。如对错别字与不当用词的辨别等。

(三)语句表达的例题与解析和解题方法。语句表达主要有下列几种内容:病句判断、歧义辨析、长句判断、选句填空、词语判 断及选项后面没有文字之题等 病句判断 即要求应试者从给出的四句话中找出有语病的一句来,或者要求从四句话中找出没有 语病的一句来。有语病的一句,有的是用词错误,有的是语法错误,有的是修辞错误,有的是逻辑错误等。(1)病句判断的例题与解析 [例 20]从下面四句话中找出有语病的一句。A.市场经济的发轫解放了人们曾经备受压抑的自然本性 B.物质产品生产领域或精神产品生产领域的“打假”活动声势正旺 C.人们只看目的和结果,而不在乎原因和手段 D.至于他的金钱来历如何,一概无需过问 答案 B。(2)病句判断的解题方法 在判断某句话是不是病句时,可使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是语感审读法。在审读过程中,从感性上检查该句是否有毛病。二是紧缩审读法。先将该句子的主干部分抽出来看是否有问题,如无问题,再看附加

成分(定、状、补语等)是否有问题。三是熟句类比法。将记熟的典型的有或没有语病的句子与需判断的句子做比较,以判 断是否病句。四是逻辑次序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是否恰当、语句的前后顺序是否合适 等方面去判断是否是病句。此外,还可使用排除法,在四个选项中,如果要求应试者选出没语病的一句,则可先 将有明显语病的一两句排除,这样先易后难,逐步达到选出正确的一项之目的。

2、歧义辨析 由于指代不明确等原因使句子产生了歧义,即一句话既可这样理解,又可那样理解。(1)歧义辨析的例题与解析 [例 21]从下列四句话中选出有歧义的一句: A、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人才 B、小 M 是今年考上公务员的 C、我看见你时正在跳绳 D、张三和李四今年都是 50 岁 答案 C。(2)歧义辨析的解题方法 回答歧义辨析这类题目,应在平时自我测验的锻炼中摸索并试用一些方法,以备在考 场上运用自如。一是分清错误类别。即找出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句子错在何处,从而得出正确 结论。二是上下文联系法。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分析句子,就易分清该句是否有歧义。三是词语替换法。不妨用适当的词来替换句中的词,看是否通顺。如不顺,即有歧义。四是语序安排法。可将原句的语序重新安排,以检查是否有歧义。如重新安排后,句 子表达清楚了,即原句有歧义。五是句式变换法。可通过变换句式的方法来确定句子是否有歧义,如变换后句子很通 顺,那么原句就有歧义。六是加置标点法。有些句子有歧义,可能与句子的标点符号不正确有关,只要加上适 当的标点符号,就可避免歧义。

3、长句判断 长句判断。即先给出一个难度较大的长句(有的有标点,有的没标点),然后针对句 子提出问题,要求应试者对四个选项进行选择,以便正确回答所提的问题。(1)长句判断的例题与解析 [例 22]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已经得到很大发展的基础上,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反对这种认为不应该不克服教育资源配置中 的不公平、不平衡的观点。我们是否反对克服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不公平、不平衡? A、反对 B、不反对 C、无所谓 D、不知道 答案 B。(2)长句判断的解题方法。关于长句判断的解题方法,主要应掌握两点。一是用语句紧缩法。即先找出原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这样,就抓住了长句子的关 键词,句子意思也就明确了。二是应试者不要被“双重否定”搞乱了,应熟悉“否否得肯”的道理。选句填空 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题目,在一段短文的某个部位留出一个空档(用一条横线表示), 让应试者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合适的一句填到横线上,使短文的内容表达的非常清 楚。(1)选句填空的例题与解析 [例 23]如果我们只把以前的学习文件照抄一遍,更谈不到用其正确 地解决问题,那样,即使我们口头上大讲拥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际上也只能是 南辕北辙而已。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句子是: A.那就是连一般问题也解决不了了 B.那就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C.那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D.那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案 B。(2)选句填空的解题方法。对于这种新题型的解题方法,尚不能完备总结,但可提示给应试者的有如下几点: 一是理清复句的逻辑层次关系。在复句补充类的题型中,要把句中关联词语摘出来,注意“假设”与“递进”的关系。二是重视逻辑的连贯性。应试者在做选句填空时,需具有篇章格局的基本知识,准确 把握整段短文的主要内容,注意逻辑上的连贯性。如果一段话属于总一分一总的格局,给出了前面的总与分,需选择的是后一个总。那么应试者就应将适合作结束语的那一 句作为正确选项选出来,填到空格处,从而使整段短文既有总(提出论点),又有分(展开解题),最后又是总(即结束语)。三是注重对其他类型选句填空题的练习。如确定因果关系的选句填空题,确定主题的 选句填空题,确定主要内容的选句填空题。要求应试者在读完给出的有关资料后,迅

专题+作文(一)--讲义 第6篇

(一)主讲教师:李红梅 北京海淀区语文高级教师

考点梳理

初一“备材”——观察积累、贯通写法 初二“熔钢”——融通材料、训练能力 初三“出鞘”——厚积薄发、剑拔出鞘

症状:

主次颠倒——详略失当

漫无节制——详写无度

堆砌材料——笔墨平均

病文诊断

他是一道风景线

①人们所说的风景线,不是美丽山峦,就是夕阳夜景;不是深蓝星空,就是碧绿大海;不是初生太阳,就是清新森林。而我说出来的不是这种风景线,而是一种更美,更让人记忆深刻的风景线。

②一切从我一次旅游开始。

③记得在原来的一个暑假,爸爸答应带我和妈妈一起去海边玩。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每一秒都在叫爸爸妈妈赶紧收拾东西。我们的目的地是大连,等上了火车,我却怎么也安静不下来。脑子中一直在想:我一定要下水多游一会儿,欣赏欣赏大连海边的美丽风景。一路上我几乎都是在亢奋的状态下,直到下火车前的两个小时,我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儿。

④“起来了!到了!”随着这个消息我惊醒了,马上下了火车,赶到了海边。真是人山人海啊,全沙滩挤满了人,我换上泳衣直奔海边,一跃,我便跳下水。游了一会,我累了,回到了岸上。

⑤我坐下来。忽然一道景观跃入眼帘:一个小孩和一个年轻人正在一起捡沙滩上废弃塑料袋、瓶子等垃圾。他们是那样的投入。一会儿,那个年轻人直起身来走开了,但那个小孩却还在专心致志地捡着。我回过神来,放眼望去,地上全是垃圾。是那些不守规矩的游人扔的。他一个个捡着,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我想:一个比我小的孩子都这样,我不但不可以乱扔,还要帮他捡呢!于是,我一下子不累了,马上站起来,加入了这个队伍。从我脚下的东西捡起。几分钟过去了,我脚下的东西捡干净了,抬头一看,他还在。我越发觉得他和身后的大海组成了一道风景线。

⑥最后,那个孩子不知什么时间离开了,我却发觉地上干净多了。我猜那个孩子一定是捡干净沙滩,快乐地走了。我又下水游泳了,真希望游客不再乱扔东西。

⑦游玩回来后,我并不为没玩多长时间伤心,因为我看见了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探讨分析

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没有任何材料和提示语。只给了《他是一道风景线》的命题,那么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从审题切入,来看:小作者选取了在大连海滩上看见一个孩子捡垃圾的事件,就事件本身看,在游人如织的海边,人们热衷于冲浪、游泳、晒太阳等活动,而一个小孩子在捡拾废弃物的情景,的确能成为与众不同的风景,的确很容易进入他人的视野,尤其是捡拾垃圾的行为和当时放眼望去尽是垃圾的背景形成反差,很契合“一道风景线”的标题。

第页

那么,我们首先认同小作者是想用“小孩子捡垃圾”的事件来突出“风景线”中心,然后从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吧。

但是我们再来看文章,在文章中“捡垃圾的小孩子”是从第5段开始进入读者视线的,在第6段的时候,已经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对于全文的700字来说,作者写“风景线”只有近300字,从比例上占了文章少部分,而大量笔墨都用来写了自己前往大连时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这与“风景线”的中心和主题是无关的。所以说,这篇文章犯了详略安排失当的毛病——这也是作文得高分的一大障碍。

要点强调

——详略安排对作文而言真的这么重要么?

在一个深夜里,著名的雕塑家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忽略了罗丹雕塑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所以,尽管次要部分再精彩,也要毫不吝惜地砍去,以突出一件艺术品所要表现的重要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如此。

学法点拨

——对一篇文章而言,如何确定文章的详略呢?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第一次:开篇“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 第三次:在车站离别时的背影

第四次:文章的末尾,是思念中的背影

文中,作者选择了四次背影来写,本文的中心是通过父亲的背影来体现父亲对儿子厚重而深沉的父爱。因此,父亲买橘子爬上爬下的背影是写得最详细的,因为这一环节最能体现深沉无言的父爱这一中心。

《背影》中,选择了四次背影来写,本文的中心是通过父亲的背影来体现父亲对儿子厚重而深沉的父爱。因此,父亲买橘子爬上爬下的背影是写得最详细的,因为这一环节最能体现深沉无言的父爱这一中心。

详写:突出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主要的材料。

再如: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虽不是文章的中心,但却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同表现中心有关联,因此采取略写。

略写:与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关联的材料---次要的材料。

第页

实战练兵

作文题:《心中的阳光》

母爱,是我心中的阳光,给我寒冷的世界带来温暖;友情,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恩师,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迷惘的时候指点迷津;理想和信念,是我心中的阳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请以“心中的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下面是某位同学《心中的阳光》的写作提纲: 哪些段应该详写,哪些段应该略写?为什么?

第一段:因为学习的紧张,又担任着多种工作,早上向老师递交了班干部辞职书。第二段:写自己矛盾得不知如何抉择的心情。

第三段:老师约我去办公室谈心,老师的神态和话语给了我温暖的感受。

第四段:我想到平日老师和同学对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使我的心中充满阳光。第五段:总结全文:成长的道路不平坦,但阳光伴我左右。

〖病文诊断〗

心中的阳光

①渐入冬季,天越来越冷,寒风呼啸,刺人肌骨,我经常在很冷的天气中瑟瑟发抖,而冬季的阳光,却给了我温暖的感受。我心中留存的那种美好的友谊,就像这冬日温暖的阳光一样,不时在寒风中温暖着我的心。友谊,你就是我心中永恒的阳光。

②那天早上,我到了学校,看了看柜子上的课表,数学、语文、英语、物理,下午的课程还有四门,心里不由得叫苦连天:今天这么多书,这可怎么往教室里面搬啊!说实话,每天从储物柜往教室里运送书本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每天这个过程都叫我头痛不已。有一天,因为我忘带了数学练习册,还遭到了老师的批评。还有一次,因为我往返于储物柜和教室之间三次,老师就点名说我的动作慢。哎,加上现在衣服厚了,这就更难了。

③我认命般地叹了口气,脱下外套,把衣服放进柜子里。刚想合上柜门,发现书包还在地上,弯下腰捡了半天也没捡起来。

④这时,明豫走了出来,看到我这个姿势,便帮我拿了书,并催我快进班,因为要收作业了。我赶忙把书包放进柜子里,不料柜里的书却掉了出来。我从明豫的手里接过我的书,但她却走在我前面闪身进了班。

⑤我走进班,才发现桌上的椅子已被放在地上,原来又是明豫帮了我。后来,我又发现自己忘带钱了,明豫又一次帮助了我。

⑥我感动于发生在我身上的任何一件小事。这一件件小事,它虽微不足道,却让我倍感温暖。生活中,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有的是老师对我的关爱,有的是父母对我的叮咛,有的是朋友对我的帮助。许许多多的往事,都如电影画面似的一幕幕地从我的眼前放过,有些事我都已经忘却,但每一件往事带给我的感动与温暖,却如冬日的阳光,暖融融的。

⑦进入冬季,天很冷,不是大风就是下雪,很难有暖和的天气。可这同学间的关爱,这珍贵的友谊,却如春日暖阳,照耀着我的心田,让我在寒冷的风中奋然前行,没有任何的畏惧,没有丝毫的胆怯。

〖诊断处方〗

1.写作的详略由文章的中心决定,那么,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通过朋友在我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予我温暖的帮助一事,表达“友谊,是我心中的阳光”的中心。

第页

2.你认为哪些段应该详写,哪些段应该略写?为什么?

一段二段应该略写,三段四段五段详写,详写的部分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具体事件。六七段略写。③我认命般地叹了口气,脱下外套,把衣服放进柜子里。刚想合上柜门,发现书包还在地上,弯下腰捡了半天也没捡起来。

④这时,明豫走了出来,看到我这个姿势,便帮我拿了书,并催我快进班,因为要收作业了。我赶忙把书包放进柜子里,不料柜里的书却掉了出来。我从明豫的手里接过我的书,但她却走在我前面闪身进了班。

⑤我走进班,才发现桌上的椅子已被放在地上,原来又是明豫帮了我。后来,我又发现自己忘带钱了,明豫又一次帮助了我。3.本文的病症是什么?

〖对症下药〗

心中的阳光

①渐入冬季,天越来越冷,而我却因为友谊在心间射下的那一缕阳光而倍感温暖。

②那天早上,我到了学校,看了看柜子上的课表,心里一阵叫苦连天:今天这么多书,这可怎么往里面搬啊!每天这个运输过程都叫我头痛不已,加上现在衣服厚了,这就更难了。

③我认命般地叹了口气,脱下外套,把衣服放进柜子里。慢慢地把书一本一本拿出来,书一多,手就拿不住了。我用膝盖顶住柜子,把书放在大腿上,来了个“金鸡独立”,这才解放了我的右手。拿出最后两本书,刚想合上柜门,发现书包还在地上,弯下腰捡了半天也没捡起来,腿却有点酸了,真是进退两难。

④这时,明豫走了出来,看到我这个姿势心里便了然。她走到我面前,把我大腿上支着的一厚摞书拿了起来,我顿时感到腿上一轻。我充满感激地对她一笑,她看着我道:“快点吧,要收作业了。”我赶忙把书包拎起来,半抡似的把它丢进柜子里,不料柜里剩得不多的书却掉了出来。我草草地把书一捡,合上柜门,转身便看到明豫正帮我把折了的书角弄平。我心头一热,赶忙从她手里接过我的书,呵,还挺沉。明豫看了我一眼,向她的柜子走去,刚走了一步,又飞速地折了回来,闪在我前面进了班。

⑤这人这么急干什么?我心里不解。摇了摇头,大步走进班里。走到我的位子前面,心里又是惊喜又是感动——我的椅子已经放了下来,原来又是明豫帮的忙!琦从后面一推我,说道:“哎,大早上的愣什么神!收作业了!对了,你把18的零„„”“啊呀!”我没等她那“钱”字出口便是一声惊叫——我又忘了!琦瞥了我一眼,一副我就知道的样子,指了指我的位子,说:“你哦!人家明豫就知道你又忘记了,这不,早给你准备了这18的零钱,明儿别忘了还她!”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我看了一眼正在交各项作业的明豫,在心里郑重地说了声——谢谢!

⑥我感动于这一件小事,它虽微不足道,却让我倍感温暖。生活中,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也许有些小事我都已经忘却,但每每那时带给我的感动与温暖,却清晰如昨。

⑦冬季的天气依旧寒冷,可这同学间的关爱,这珍贵的友谊,如春日暖阳,温暖着我的心间。

〖学以致用〗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将第一篇病文《他是一道风景线》修改,做到详略得当。

备注:此讲无课后练习下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讲义】相关文章:

语法讲义06-20

联保贷款讲义07-15

英语语法讲义08-01

团课讲义材料09-04

肺炎讲义范文05-18

讲课讲义范文05-18

microsoftword讲义07-02

网络测试培训讲义05-13

会计证讲义05-14

公考公文讲义05-17

上一篇:医疗互助金申请标准下一篇:七年级经典诵读表演赛主持词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