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委员管理办法

2024-07-19

心理委员管理办法(精选6篇)

心理委员管理办法 第1篇

班级心理委员管理办法(试行)

2010-05-14 21:27:44 来源: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浏览:45次

为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减少校园危机事件,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防护网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学院决定建立心理委员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防护工作辐射到每个班级。为进一步规范心理委员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一、心理委员的选拔和确定

(一)心理委员的基本要求:

1.对心理学感兴趣;

2.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

3.在同学中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4.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5.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6.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责任心。

(5.每个系(部)要推选心理干事1名,负责本系(部)心理委员的召集和信息传递,协助系(部)和学院心理辅导老师对心理委员的管理和考核工作。

心理干事的推选条件:(1)从心理委员中产生;(2)认真完成心理委员职责并表现优秀的;

(3)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三)心理委员的人数:班级心理委员按大班进行设置,低于100人的班级每班设1名心理委员,性别不限,100人以上的班级每班设2名心理委员,建议男女各一名。一般情况下,心理委员不做经常性调整,特殊情况由各系(部)从心理委员候选人中择优推荐,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进行入职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确定为正式心理委员。

二、心理委员的职责

1.掌握常见心理问题和紧急干预的常识,学习心理辅导技术,提高自我心理素质。

2.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传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相关信息。

心理委员要在学院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向本班同学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使同学们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掌握心理健康调试的基本方法,并对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识别心理异常并及时上报。

心理委员要主动关心同学,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防护网络工作办法》,敏锐观察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发现有心理困惑或障碍的同学要及时上报。

4.对于学生同伴中出现的异常行为、不良情绪反应,根据所学心理学知识,可以适当介入,给予他人必要的支持,并协助班主任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监护、跟踪与反馈。心理委员应及时发现和帮助本班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同学,并将重大应激事件、行为异常同学的情况及时向系(部)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报告。

5.协助学院负责心理健康工作老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做好心理健康信息的收集、宣传、教育等工作。

6.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参加学院组织开展的培训、交流活动,并协助、配合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系(部)心理辅导老师开展相关工作。

7.必须遵守保密原则。心理委员对所从事的工作必须严格保密,对所接触的同学隐私不得向任何人泄漏,若涉及自杀、杀人或自伤、伤人等特殊情况者需与学院及系(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及时沟通。

三、心理委员的培训

心理委员的培训包括入职培训和常规培训。

1.心理委员的入职培训是指心理委员在行使心理委员职责前必须接受的心理专业培训。具体培训方案由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和规定;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基本知识;

(3)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4)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

(5)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基本知识。

2.心理委员的常规培训是指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和心理委员的业务需求,在心理委员在岗期间组织的不定期业务培训。一般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培训后要进行考核。

心理委员要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相关业务培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同学服务。

四、心理委员的管理和考核

心理委员实行双重管理,在行政上按普通学生干部的要求进行管理与考核,在业务上接受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系(部)心理辅导中心的指导、管理和考核。各系(部)指定的心理干事负责协助学院及系(部)心理辅导老师做好本系(部)心理委员的管理和考核工作。

(一)心理委员的管理

班级心理委员要不定期进行工作汇报。

(1)汇报对象: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系(部)心理辅导中心

(2)汇报内容:

①本班学生对心理知识的需求;

②本班学生的心理动向;

③本班学生最近发生的心理问题;

④本班学生对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3)汇报形式:书面或座谈

3.做好心理培训记录

要详细记录每次入职培训和常规培训的内容、自己的感想,记录完毕后要接受随机抽查。

(二)心理委员的考核

1.心理委员的考核参照心理委员的职责标准,每学期进行一次,由所在系(部)心理辅导中心负责,学生处备案。

2.学院每学年组织心理委员、心理干事评比表彰活动。对表现突出者颁发“优秀心理委员”奖励证书。

3.对于不遵守保密原则、玩忽职守、造成恶劣影响的心理委员,学院将立即取消其心理委员资格,并视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心理委员管理办法 第2篇

一、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目标:

深入班级同学当中,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训练和维护工作,并及时与上级心理健康负责人沟通本班同学心理健康状况,随时上报潜在的危机问题。1.心理素质拓展:

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通过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普及活动等,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2.心理健康维护:

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校心理健康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做到提前防范、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

二、班级心理委员的岗位职责:

1.应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工作中能够以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理论为指导,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摒弃个人好恶,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2.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注重维护自身和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不良情况及时反馈。4.负责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5.认真参加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咨询员等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6.探索提高本班学生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的途径和方法。7.注意工作方法,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

三、班级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

1.工作计划与总结。结合学院及系部心理健康工作整体安排,每学期初制定本班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上报本系部心理健康辅导站。按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班级心理知识宣传及辅导活动等,促进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期末对本学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上报系部心理健康辅导站。

2.例会及培训。每学期四次例会,单月末与本系二级组织一次,双月末与学校一级组织一次,会议内容包括心理健康信息相互通报、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等。3.定期报告。每两周向辅导员报送所在“班级学生心理状态表”,包括近期开展的心理健康工作、学生心理情况、危机事件等。

4. 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制度。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所在系部心里工作站负责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5.与院系配合,开展每年一度的“五月心理健康周”、新生心理健康普测等全院心理健康大型工作。

四、班级心理委员的素质要求:

心理委员每班男、女生各一名,具体要求如下: l.在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 3.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5.可以由原班委兼职,也可从学生中选拔;

6.由各系心理辅导员组织通过学生自愿报名或推荐等方式确定心理委员名单,上报学工部、团委及学院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审核备案。

五、班级心理委员的学期、年度考核:

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委员的培养 第3篇

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学校除了开展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 抓好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外, 还应该重视课外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委员就是在课外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团体。

心理委员是根据西方朋辈心理咨询模式所探索出来的, 是在高校班级或者宿舍设立的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职责的班委。[1]

一、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工作的现状

虽然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心理委员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是新生事物, 在实践工作的开展中存在着一些制度和现实问题, 而这些问题制约着心理委员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委员选拔任用的随意性。

心理委员在我国高校是一个新兴的群体, 大家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不深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见误解, 导致了对心理委员工作的误解和不支持。于是在选拔心理委员的时候, 大多数都是由班主任直接任命或者班级同学随意推选, 造成了大家不能够重视心理委员这个职位, 这就使得大多数心理委员在性格和能力上都不能和职位相匹配。甚至有的班级心理委员是其他班委兼任, 他们没有精力和时间来担任两个职位, 这就使得心理委员这个职位成为了虚职。

2、心理委员专业知识的匮乏, 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

由于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委员的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 一些高校在心理方面的师资配备不足, 导致了不少心理老师由辅导员兼任。而辅导员本身的工作特殊性, 专业知识匮乏, 导致了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和管理不能有效的开展, 对心理委员工作的开展不能提供一些专业性的指导。这就出现了心理委员的专业培训次数少、内容空泛、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使得心理委员培训流于形式, 心理委员对专业知识模糊不清、一知半解, 不能很好地胜任心理委员的职位。

3、心理委员工作职责、角色不明确, 自身对其职位的重视不够。

由于各大高校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 再加上社会大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偏见, 使得大家对心理健康避而不谈或者心理工作流于形式, 大家对心理委员的工作存在一定的误解和不支持, 这就使心理委员在开展工作时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 甚至在工作时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最终导致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低、效率不高, 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

二、高职院校心理委员的培养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存在的诸多问题, 结合这几年的工作实践, 就心理委员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 为心育委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有利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委员的工作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心理专刊、校园广播以及开展一些心理活动, 多渠道、多形式地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使得同学们正视心理问题, 以正常的心态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小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阻力, 还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规范心理委员的选拔任用制度, 完善队伍机制。

首先, 确定心理委员的选拔任用标准。让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认识到心理委员的作用, 在选拔时应严格根据心理委员职能要求选出能够胜任的人员。

其次, 明确心理委员的职责权能。心理委员的职责:一是在班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 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二是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开展朋辈辅导倾听同学的心声, 帮助同学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烦恼;三是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对有异常表现的同学要及时上报辅导员班主任;四是配合院系做好学生心理普查和建档工作、协助院系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五是参加院系组织的心理知识培训活动,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除此之外, 心理委员应该严格遵守职业守则——保密原则。

最后, 建立心理委员考核激励制度。学校和系部应制定严格的心理委员考核制度, 例如每学期对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 评选优秀心理委员。通过这一系列的奖惩制度, 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从而调动心理委员工作的积极性, 有利于心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心理委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首先, 注重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加强心理委员专业素质的培训是全面开展心理工作的有力保证。对心理委员的培训既要有系统性, 又要有阶段性。

其次, 注重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对心理委员来说其主要职责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同学, 所以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应该遵循“合理实用”的原则, 教给他们一些通俗易懂、贴近实际生活的知识。

最后, 注重培训内容的实践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 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外, 还应对心理委员进行实践训练。譬如让心理委员自己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真正落实到个人, 让学生亲身体验, 学生才会从心底真正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委员正是这样一个中坚力量, 有了他们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普及。因此, 如何培养心理委员;如何真正地发挥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等问题值得我们每个心理工作者去探索。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竞争压力加大,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学习、生活、就业等问题产生了各类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而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中坚力量,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今我国高校心理委员的培养处于初级阶段, 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因此, 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养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心理委员,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石芳华.朋辈心理咨询:高校普及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 2007, (7) :122—123, 132

[2]杜芬娥.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 2009, (4) .

高校心理委员心理亚健康调查 第4篇

存在的主要心理反应及成因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3的心理委员认为自己在任职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亚健康反应,这些反应集中表现为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孤独感、被排斥感、失落感、挫折感和自卑。他们中73%的人表示,自己是在担任心理委员这一职务之后才出现以上心理亚健康反应的。他们认为,一旦自己不再担任心理委员这一职务,以上问题将会得到改善或解决。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导致心理委员产生心理亚健康反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缺乏公众认同。尽管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心理委员的身份仍是尴尬的。社会上对于“高校设置心理委员能起作用吗”这一问题的讨论仍然激烈,不仅对心理委员的设置褒贬不一,对心理委员职责的认定也是众说纷纭,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渗透到了高校的实际工作中。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76%的普通同学完全不清楚心理委员是做什么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为本班的心理委员相当于摆设,可有可无。有15%的普通同学选择了“比较了解”,但当被问及“你认为心理委员的具体工作是什么”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在班级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这些同学对本班心理委员的开展工作的情况是“不满意”的,因为心理委员在班上从来没有开展过任何心理咨询服务工作。

此外,有不少心理委员反映,自己在班上常常会受到同学们的误解,在一些同学看来,开展心理问题隐患排查也是心理委员的工作之一。心理委员在对班上同学进行心理问题隐患排查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掌握一些同学的隐私,比如“家庭关系紧张”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等,当有些同学的隐私被他人知晓时,心理委员往往是泄密的第一嫌疑人。这种不被理解和信任使得心理委员逐渐产生孤独感、被排斥感,进而出现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

自我认同感低下。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健康至关重要。在参与调查的心理委员中,分别有40%和56%的人把“对心理学知识感兴趣”和“希望帮助同学解决心理困惑”选为自己竞选心理委员一职的主要原因。他们中大多数人对心理委员的基本职责有一定了解。但是,当被问及“你的实际工作与预想的是否一样”时,86%的心理委员选择了“不一样”,12%选择了“基本一样”,只有2%选择了“一样”。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加上缺乏系统的培训,很多心理委员感到自己在面对需要帮助的同学时,除了倾听,无法再提供进一步的帮助,这种无力感或者说挫败感对他们自身的心理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其他同学的嘲讽和失望也会使心理委员们产生自卑情绪和挫折感。

值得注意的是,受自身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条件的影响,有的心理委员在接触过一些心理问题个案后,自己也会在较长时间内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出现情绪低迷、恐惧等心理亚健康反应。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心理委员中,超过30%的人曾有过倾听同学倾诉的经历,其中60%的人反映,他人的痛苦经历对自己精神上的消极影响“比较大”。

不少心理委员还表示,由于职责不明确,其他班干普遍感觉心理委员是一个闲职,在班干中常常被视为“机动人员”,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填。一学期下来,在“心理委员”这一岗位上得不到多少期望中的锻炼。

“相对剥夺感”。所谓“相对剥夺感”是一种横向攀比后产生的不满、怨恨、愤怒等主观反应,这些反应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于高校心理委员而言,“相对剥夺感”主要源于价值期待得不到满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心理委员认为心理委员“比其他班干更重要”,有64%的心理委员认为应该通过“赋予特殊权力和给授特别奖励”来体现这一职位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中,心理委员们彰显地位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这一期待并没有得到满足。很多时候,与其他班级干部比起来,他们不仅不重要,甚至还不被身边的同学认可。

人际沟通摩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因为与他人在工作上有摩擦而出现心理亚健康反应的心理委员占被调查总数的17%。有充分的研究表明,个体在沟通中所产生的摩擦,会直接引发情感冲突,当情感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与个体的“社会交往需要”相矛盾的时候个体就会出现焦虑、烦躁、悲观、恐慌、孤僻等不良反应。曾有学生向笔者倾诉,自己在任学生会干部期间因为工作方法问题曾与多人产生摩擦,长期的摩擦使得他对周围的工作伙伴均很反感,不愿与他们作任何交流,久而久之他在学生会干部中成了一个独来独往的人,这种“没有朋友的日子”让他感到“非常恐惧”。

几点对策

现阶段,高校心理委员统一化和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通过以下对策帮助缓解现阶段高校心理委员中出现的心理亚健康反应。

建立活动平台。通过组织心理委员开展全校性的“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危机预警信息传递技能大赛”“心理危机干预步骤展示”等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或是组织他们开展各类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能够对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效果。

设立其他平台。通过出版专门的工作简报、报纸和刊物等对心理委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宣传。板报宣传,经验交流会、创新论坛以及会议宣传和课堂宣传等途径,都能对心理委员起到不同程度的宣传效果。

定期对心理委员开展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两种途径。组织中对其成员开展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为成员提供使其受益的帮助,因此全面提高咨询提供人员的水平是开展这一辅导的前提和关键。就高校而言,对心理委员开展心理咨询也应该邀请学校内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老师或专业人员来开展,而不应由不具备相应资格的辅导员实施。此外,对心理咨询做科学广泛的宣传十分必要,这样有助于心理委员打消参加这种心理辅导的顾虑。

心理训练是一种心理辅导途径,主要是通过心理调节的策略和技巧来形成组织成员心理保健系统。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放松训练、认知训练和表象训练三种。心理训练同样需要由专业人员来组织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心理训练可以在心理委员的日常管理、培训以及各类活动中与团体辅导一同开展,不必像企业那样专门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

沟通交流是缓解压力,宣泄情绪,加深成员感情,增强组织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对心理委员进行社团化管理后,应该多给他们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辅导员通过定期组织交流会、座谈会等正式途径以及平时多与心理委员谈心、不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非正式途径,有效发挥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积极作用,以缓解心理委员的压力和焦虑。

心理委员管理办法 第5篇

初中阶段是人生压力相对集中的时期,严峻的中考,激烈的竞争,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难题困扰着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比较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困惑与烦恼,甚至酿成偏激行为。为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更有效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鉴于学生之间接触的亲密性、年龄的相仿性和所面临问题的相似性,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学生心理工作队伍。

一、设立心理委员的目的强化学生“心理宣传员、疏导员、预警员”的作用,让心理健康教育到班级、到宿舍、到学生,更加贴近每一个学生,克服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代沟、接触相对较少、不易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心理动态等难题,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解决更加及时、办法更易被接受,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心理危机,提前预警,杜绝不良事态的发生发展。

二、学生心理委员工作职责

在心理咨询室的指导下协助班主任做好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联系心理咨询老师,在师生心灵沟通中起到桥梁作用。在学生群体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细心留意周边同学生活及心理危机;上传下达,密切同学与心理咨询机构的联系;为本班同学提供切实有效和及时的心理支持。

具体职责:

1.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2.维护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了解本班每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及时联系心理老师。

3.发现“异常”动态(重大心理变故与行为异常者)及时向心理咨询室和班主任反馈。

4.积极在班内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5.帮助疏导解决同学日常心理问题,对本班学生的心理困惑耐心倾听并给出合理指导。

6、保护同学个人隐私。

7.协助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如心理广播、宣传栏、校报心理栏目等。

8、配合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定期参加咨询室举行的培训、交流活动。

二、心理委员的心理成长

组织委员兼心理委员竞选稿 第6篇

如果我当选为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我愿当一名“同学们的勤务员”,尽职尽责地为同学们服务。在课余时间组织各类文艺活动,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我只想有个机会,用爱使我们的校园生活变的更加美好,请大家支持我。

我特别想竞选这个职位。如果我顺利地当上了这个职位,我一定履行自己的诺言,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小事,决不疏忽。

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参加竞选,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首先要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谢谢大家。今天,我要竞选的是团委的组织委员。

这方面的东西就不多说了,比较严肃东西大家也不大喜欢听,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够相信我,我可以认真地去帮助大家,我绝对不会草率对待。接下来,我想谈一些问题,与大家息息相关的事情。大家刚步入大学,这意味着要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了,不知各位同学是否准备好了?我今天给大家讲三件事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件事情就是认识自己,这就需要去努力搞懂一个问题,就是“我是谁?”这个问题。大家就要笑了,活了这么多年,我还不知道自己是谁?你可以介绍你相貌名字,你可以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介绍你是谁,话说这两样军训期间的讲座上某某某也讲过,可这个某某某究竟是谁?他长什么模样大家有记得不?他是中南大学干什么事儿的,大家有记得不?我也不记得了,我唯一能把这个某某某与其他人区别开的是他讲的东西,当然,这里不考虑他讲的东西对不对,境界是否高。换句话说,这就是第三个角度,你思想的特质,我可以不知道柏拉图的相貌,我可以不知道柏拉图的社会地位,但是我若是了解了他的思想,我足以把他这个人与我所知的任何其他人区分开。所以,我说的认识自己,就是希望大家在大学期间可以多读书,多交流,形成自己的各种观念,通过把自己与其他人相比较来发现自己的特质,知道我何以为我。如果做到这一点,大家的就已经踏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觉得自己特殊不是说说而已,那是一种体验。其实认识自己,也就是完善自我,铸就自己人格的过程。

第二件事,关于追求。相信大家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追求的人生。追求的对象越鲜明,追求的意志越坚定,人生愈发有一种充实与强力之感。不断的追求,不断的获得,随之而来的是充实欢乐之满足。这很好不是吗?这是一种西方人的态度,尤其是以美国人为主。而今,这种快节奏的盲目向前已经席卷了整个世界。这有什么不好吗?可是,我要问,这种盲目的追求意义何在?犹如吸毒一般,巨大而短暂的快感之后,是长久的痛苦。所以,大家无论以什么为追求,一定要问自己的内心,那是否有意义,那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要人云亦云,趋之若鹜。要知道,在生命中,最微不足道但有意义的事物,也比最伟大但无意义的事物更有价值。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是清醒的人。希望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生命的支撑点放在自己的生命之内,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自己到了中年时幡然悔悟。

第三件事,关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什么是自由?自由有什么好,甚至可以让人抛弃生命与爱情?如果你仅仅以生存为目的,那你永远得不到自由。生存下去那是自然的人生,只有文化的人生才谈的上自由,人在闲暇的时候选择做一些自己想做,认为有意义的事情,那才能体会到自由是什么。不过有时,自由不是选择做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钱穆把前者称为积极的自由,把后者称为消极的自由。当然,这里积极与消极并无感情上的色彩。消极的自由有时比积极的自由更难能可贵,因为消极的自由往往需要舍去一些东西,比如文天祥的舍生取义。如果你有那个胆识坚守自由,选择不去做那些毫无意义甚至是错的事情,方能懂得自由的真谛。而你必然会是一个非凡的人物。最后说些题外话,说到自由,大家现在最容易想到的是自由恋爱,话说这后边还有自

由结婚,和自由离婚。所以,大家还是不要自由过度为好,大学还是学习为主。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我都希望成为大家最信任的人之一,困扰时,伤心时,迷茫时,都可以找我。面对面可以,聊QQ可以,打电话也可以,聊多久都可以,毕竟我接电话免费。谢谢大家

组织委员的职责与任务

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组织委员的主要职责是:

① 掌握团支部的组织状况,根据需要提出团小组的划分和调整意见,检查督促团组织过好组织生活。

② 了解团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对团员进行思想和纪律教育,搜查和整理团员的模范事迹,建议委员会对发挥模范作用的团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对违反团的纪律的团员进行批评帮助,并提出处理意见。

③ 向支部提出团员发展计划,对青年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提出发展新团员意见,具体办理接受新团员手续。

④ 了解团员中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有关具体工作。

⑤ 协助团支部书记组织开展团员民主评议活动,并搞好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和团员统计,按时收缴团费,为团员办理接转组织关系,为超龄团员办理离团手续。

心理委员的职责是维护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每个心理委员都应有充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工作努力的同时还要有敏锐的眼睛,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身边同学存在的问题,及时想办法,及时解决。

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1、宣传普及中学生心理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定期在班上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并作好相应的总结和记录,促进本班同学心理素质的提高。

2、宣传介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和心理咨询的相关建设。

3、负责收集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信息,对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向心理老师做汇报。

4、努力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提高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认识,用相关知识帮助同学,用乐观心态引导同学。

5、加强与其他班干部及宿舍长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善于帮助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同学,当发现个别同学有严重心理问题时,要及时报告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并劝说其尽快到相关心理辅导、心理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6、工作遵循保密原则,维护同学的权益,不得随意泄露同学的隐私。

7、协助心理专业老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做好班级心理普查及相关测试。

8、配合心理咨询室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工作,积极参加心理委员培训、专题学习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9、按照要求每学期写好工作总结,并上交心理老师。

10、温馨教室建设,通过心理角、心理小报与各种宣传活动等形式,侧重师生、生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班级软硬环境建设,为建立温馨教室服务。

11、完成其他所要求的职责。

希望心理委员可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积极完成心理工作,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

1、主要负责协助相关班委、团委同学组织开展班内的各类活动;

2、协助团支书搞好班级党员发展工作,在特殊情况下全面负责全班团委和党员发展工作;

上一篇:平凡的人下一篇:儿内科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