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作文

2024-07-23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作文(精选13篇)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作文 第1篇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传统文化犹如一座蕴涵丰富的宝藏深植于这块文明的厚土.而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一册册光辉的篇章,一首首、一曲曲气吞山河或如泣如诉的诗、词、赋、曲如群星璀璨、华光四射.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在这样的星空下,生生不息,继承和创造着.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将如何实现民族的复兴伟业?我们将怎样参与全球竞争?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就是只有中华民族继承和弘扬优良的传统文明,以其独特魅力和力量才能“征服”世界,才能保有民族的特质,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阅读经典不失为最佳途径之一.因为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你会被那睿智的思想灵光所照彻.比如读先秦诸子,你不但能感受到儒家“仁爱”的人性光芒,还能激发你“济世、修为”的进取之心;你不但能感受到道学空灵的境界,还能学会洞悉世界的方法…… 阅读经典,你能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屈原峨冠博带、手执长剑,伫立在汩罗江边眺望楚都,忧叹长问,文天祥在零丁洋上悲壮的豪迈高歌,岳飞壮志未酬白发陡生的剜心之痛,情景毕现,无不拨动人们的心弦.阅读经典,你还会走进祖国的山山水水.李白雄奇瑰丽的诗笔,把你带进激情的山川;王维清丽的诗情,把你融入如画的意境;还有那边塞的冷月、那大漠的孤烟、那长河的落日、那北国的壮伟、那江南的温婉……你怎能不倾情祖国的河山之美.阅读经典,你还会感受到慈母温暖的目光以及亲人倚门的殷殷期盼;或看见朋友或踏歌而别,或把酒而叹;或体察到离别时又有前路无知己的孤寂……

经典浩如烟海,我们只能撷英粹精.让我们从小选取一些经典篇章来阅读,或许我们现在有许多还无法解读,但不要紧,我们重在濡染经典的灵气.让经典长相伴随,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你也许会豁然顿悟,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的脉气贯注于你,中华文明的特质熔铸了你.你,就这样走向人生、走向世界.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作文 第2篇

题记:硝烟散尽,战火中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共和国的上空,旗帜下,一代又一代后人,缅怀着先辈的英雄事迹。

重读红色经典

这个寒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本爱国小说。作者把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得淋漓尽致,充分地表现出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怀。1948年是敌人做垂死挣扎地最后日子。在这至关重要的时刻,自作主张、不顾大局的甫志高,被狡猾奸诈的敌人设下圈套抓住了,成为一名可耻的叛徒。由于甫志高提供了对敌人十分重要的口供,使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许多从事秘密工作的地下党员暴露了身份,落入了敌人的魔掌。在狱中大家始终坚贞不屈,想方设法开展革命活动,最后越狱成功。

缅怀先辈事迹

《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情;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当然,我最钦佩的是江雪琴江姐。江姐就是中国版的保尔·柯察金,他们都如钢铁一般坚强。在狱中,穷凶极恶的敌人用鞭子抽、竹签扎手指,想尽了各种手段也没使江姐屈服。她的意志,正如她所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她英勇牺牲,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仅29岁的生命。身为一名女性,能如此的坚强、勇敢,不得不使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书写精彩人生

放下书,回想自己,从小学习就知难而退,嘴上天天挂着要在困难中磨练自己,可当自己真遇到挫折时,就马上退缩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已经不需要我们宁死不屈,也没有人会来严刑拷打我们,但是,身为中国青年,我们必须从骨子里坚强起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刻准备着,因为复兴中华的重任在我们的肩膀上!

看到后来,当共产党员老齐用自己的身体帮同志们阻挡子弹,留下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岩石时,我不禁又一次热泪盈眶。不知多少前辈们的鲜血,才使我们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当然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发扬红岩精神。因为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红岩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我们为了理想、信念和自己的中国心而奋斗不息!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作文 第3篇

一、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意识

语文的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通过“整体阅读”的语文教学模式, 使学生做到:在纷繁的材料中能分清主次, 在众多的现象中能看出本质, 在复杂的事件中能把握主旨。如何实现整体阅读?不是单纯的学法问题, 应是语文教师的观念问题, 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整体意识、整体观念, 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处理上应始终抓住整体。在关键的几个环节要把握好:一是起始阶段要抓住整体, 课的开头起导向作用, 一篇新课文学生总有一种新异感, 要充分利用这种新异感,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全篇的整体感知;二是分析局部应不忘整体, 我们强调整体阅读, 不是排斥局部分析理解, 而是强调局部分析要为理解整体服务, 优秀文章的细节有许多是作者的传神之笔, 分析细节是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必经之路, 如果只研究细节, 就很容易将完整的课文讲得支离破碎。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细节、突出整体。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少而精, 吃透文章内涵, 领会文章精神意图。

二、关注学生阅读的内心感受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 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 问他们经验, 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原因是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 为获取信息而阅读, 为实用而阅读, 为兴趣而阅读, 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 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因此, 它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 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 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 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 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 只要读懂了文章的内容, 阅读的过程便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 它减少了课文分析和阅读训练, 也使大量阅读成为可能。因此, 我们要坚持在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有了希望。

三、阅读教学要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 分析原因, 根源还是在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 许多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仍然是注入式的讲授法。要改变阅读教学中的低效率情况, 首先要教师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 把语文教学的过程变成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 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为了在课程教材整体改革中促成这一转变的实现,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要求:“阅读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诵读、质疑、探究、讨论”, “教师在必要时予以释疑解惑, 并从学习方法, 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点拨。”课程标准把重视学生质疑放在了改进阅读教学的首位, 它正确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也是对前人经验的科学运用, 为我们指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行之路。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 体现在教师选择恰当的点拨时机, 使用恰当的点拨方法。就我的体会而言, 一是在学生质疑遇到困难时, 需要点拨;二是在学生难以发现问题时, 教师要用设疑引疑的方法加以点拨, 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创新挖掘阅读教学的着力点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重点的核心部分, 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 使创新教育之锤敲得准, 敲得巧, 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多元思考在进行艺术形象分析时, 教师应尽量撤去定格好了的框框,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再想象、再创作的空间, 努力启发, 精心点拨, 巧妙引导, 放手让他们讨论争鸣。引导学生对文章亮点进行咀嚼品味,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文章亮点就是文章中耐读的地方, 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常说:显见之美, 没有错过, 只不过见得细心;内隐之美, 如能发掘, 则是创造。确实, 善于发现是创造的前奏, 能从平淡中见奇崛, 于细微之处悟精神, 不光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更是创造性思维的灵光闪现。

阅读教学, 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 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和识字、听话、说话、作文教学既有密切的联系, 又有明显的区别。目前, 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课时占教学总课时的比例最大, 处于核心主导位置, 因而可以说抓住了阅读教学, 也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 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益, 就能促使语文教学的效益的整体提高。21世纪科技的发展和挑战, 促使我们必须运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 为培养造就大批创造性人才而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 使每位学生成为一名主动的、成功的学习者。

摘要:阅读教学应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意识, 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阅读的内心感受, 阅读教学应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阅读教学应创新挖掘阅读教学的着力点,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对文章亮点进行咀嚼品味,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品读国学,感悟人生 第4篇

国学经典,像指南针为你拨开成长中的迷雾,像吸尘器帮你清除成长中的纷尘。国学经典,似夏日的清泉浇灌了我们,似冬日的太阳照亮了我们。因为国学经典,我们成长;因为国学经典,我们成熟;因为国学经典,我们知道了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因为国学经典、我们学会了怎样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带着我背《弟子规》《三字经》。还有一些浅显易懂的古诗词:像《咏鹅》《咏柳》《回乡偶书》,它们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颗种子——对国文的深厚兴趣,它们像一叶叶扁舟带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上学了,老师引领我们学习那些更加深刻的国学经典:从岳飞慷慨豪迈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到文天祥坚定不移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陶渊明恬淡闲适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曹操求才若渴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在知识的旅途中应该正确的对待自己的不足;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教会了我该怎样珍惜身边的朋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告诉我一件事物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看法;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教我懂得正确地帮助身边的人……

是夸父、精卫、愚公教会了我坚持不懈,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是花木兰让我领略了一代巾帼的风姿;是《桃花源记》、《三峡》、《小石潭记》给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一次一次,我在国学经典下接受心灵的洗礼;一次一次我在国学经典中探索成长的道路。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在书中理解知识,并且充实自己的头脑,增添写作素材,升华自己笔下的文章。当你积累了一定的国学经典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文章会变得更有深度、有内涵、有哲理、有意义。在国学中,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放松自己,让自己完全置身于国学经典的世外桃源中,学会用平淡、豁达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儿——在这个本就美好的世界。

湖水因为有鱼儿变得生机勃勃;夜空因为有星辰变得绚烂多姿;我们的生活因为有国学经典变得充实、快乐。祖辈们的言传身教给了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触动,一次又一次的洗礼,是国学经典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是国学经典照亮了我们的人生之路!

品读西游感悟人生 第5篇

大凡喜爱读书的人,都曾对我国的一些古典名著有过深刻的研读,只是对其喜爱程度不同,理解各异。笔者认为:在从多古典名著中,《红楼梦》注重描写“情”,《三国演义》注重推敲“谋”,《水浒传》注重演义“怒”,《金瓶梅》注重揭露“悲”,而《西游记》注重引导“悟”。说《西游记》是一本“悟”书,一方面《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丰富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思想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另一方面《西游记》中的人物只是作者将生活中的生活抽象化,取其典型将唐僧的几个弟子概括出来为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三徒弟的法号禅意关键就在于“悟”字上。全书共一百回,回回都引人入胜,回回都精彩至极,细细品读,妙趣横生,震憾心灵,启迪人生。

锁定目标 意志坚如铁

西天取经的长路上, 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充满了许多的艰险和挫折。面对种种挫折,唐僧凭着到西天取真经的目标和坚强意志, 在妖怪面前的面不改色的胆识和坚定的信心,一一化解了,最终带着徒弟修得正果。

唐僧,本姓陈,法名玄奘,号三藏(经、律、论),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他人长得英俊潇洒,满腹经文,素养非凡,加之吃了他的肉能长生不老,因此成了众多人(妖魔鬼怪)的香脖脖—能玩则玩,不玩还可以吃肉。于是“抓唐僧、玩唐僧、吃唐僧”成了唐僧所经路上热门的话题。在各种妖魔鬼怪面前,唐僧面临有可能小命不保的危险,即使在孙悟空一赌气回了花果山、猪八戒开小差跑回高老庄、沙僧也犹豫的情况下,毅然一个人奋勇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饱经了人间的世态炎凉,见惯了妖魔的狰狞面孔,不曾想在西凉女儿国邂逅了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缘,这也是对唐僧最大的考验。原只想和往日一样,例行公事地拿到文牒便继续西行,低首三次拜见陛下而久无回应,抬起头来与女王温柔的目光无意相撞,不禁心中一颤,好像那么熟悉,又似乎那么陌生,说不清道不明。看女王: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娇媚姿。斜单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甚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特别是逼进洞房,当女王头顶红巾,肩披浪纱,身卧斜塌„„怎不让唐僧肝心乱、柔情断,但去志更坚,只怨今生无缘,人间事常难遂人愿。长亭送别,相望无语,步履沉重,草木含悲,接过文牒,泪水黯然。

唐僧的成功,就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目标和信念。在唐僧身上我学到了人生需要锁定一个既定的目标、一个能实现的目标,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即便放弃自己的一些思想,放弃自己的部份情感,也要一往继前。

敢于担当 使命重如山

在品读《西游记》中,我品味作者以塑造孙悟空这个神话英雄的勇于斗争,不畏强暴,机智聪明,活泼乐观,豪爽自尊等性格特征,寄托着广大群众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反抗情绪,以及他们要求消灭邪恶势力,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同时,在品读过程中也领略了孙悟空保唐僧,沿途降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来到天竺,取得真经的忠诚使命。

《西游记》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石猴出世、花果山称王、拜师学艺、东海探宝、天上为官、大闹天空、被压五指山下,把他渴望自由和反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为显现孙悟空为人正直,武艺高强,能力保唐僧西天取经做了很大的铺垫。自从唐僧在五指山下将孙悟空救起,悟空就一心为徒,用自己的火眼金睛识破妖魔鬼怪、用自己的72变术展开斗智斗勇、用自己的金箍棒罚强除恶。他上得刀山、下得火海、刀砍斧削、探险辟路、一路化斋,即使师父的紧箍咒常让他疼痛难忍,甚至被误解赶出师门,也对唐僧不离不弃,最后终于得到真经,修成正果。

孙悟空在困难面前的无畏,表现出的是一个有责任、正值、热爱工作的模范。在他身上让我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敢于担当使命重如山!

活在当下 秉性犹如水

《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猪八戒,法名悟能,在书中可谓是一个戏剧性的人物,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拙劣的言语,笨拙的身体,啥事不操心,只是扛个耙子,牵着马,跟着师傅赶路,不时地被孙悟空呼来唤去,在近女色的表面包藏着一颗未泯的良知和童心,很有世俗的一面,诙谐幽默的举动,让人常捧腹大笑。这是猪八戒给人整体的印象,其实他秉性如水,能随遇而安的性格很让人赞叹。他出生高贵,曾是天上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官到人间,特别是一不小心在母猪肚里怀了胎,面目如猪脸,肚大如鼓,奇丑无比,这要换得常人不是跳楼就是投井。猪八戒有着天蓬元帅的头衔、三十六变的本事外加一只八齿钉耙也帮了猴哥不少的忙,但西天取经的路上,无论孙悟空怎么拿捏他,他从来就不计较,有好几回孙悟空掂着老猪的耳朵骂他是呆子是蠢货,人家老猪一回也没有生气过,依然是一口一个师兄地叫。猪八戒为人真实,取经路上看见美女就流口水走不动路,饿了就喊饿了,不象孙悟空和沙僧,明明饥肠咕咕,还硬撑着赶路。

尽管猪八戒相貌吓人,却不畏世俗,对爱情执着,最终虽被世俗所斥责、所剿杀,很让人心生叹息。但是在他那种君子之命随遇而安的性格,能像水一样适应任何环境,能像水一样包容万物,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他,他始终对生活充满激情。这里让我想起一首歌:“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彩地活!”

甘守平凡 忠心犹如玉

《西游记》中的沙僧(法号沙悟净)是向来不爱说话,不喜欢谈论别人的高低,更不喜欢搬弄是非。清静无为的他,正直、任劳任怨,见挑重担,谨守佛门的清规戒律,默默地,无私地,跟随师父,一心拜佛,求取真经。师父遇难,敢于挺身而出,英勇无比。在取经路上是一个忠诚的卫士,也是唐僧最放心的一个徒弟。

虽然人们都喜欢顶头冒尖的孙悟空,傻得可爱的猪八戒,英俊有内涵的唐僧,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沙僧,但他沉默寡言,心地善良、敦厚朴实,老实忠诚,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就像一块洁白无瑕日玉,让世人珍惜,敬重!给我的启示是:无论干什么工作、做什么事情,都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扑得下身子,即使默默无闻,不显山不露水,也能挺立起有尊严的脊梁。

凝聚力量 团队贵如金

品读《西游记》,无不为他们师徒四人组成的精英团队叫好。他们四人的能力特点不同:唐僧有思想,是完美型的人;悟空很有能力,是力量型的人;八戒很贪吃好玩,是活泼型的人;沙僧很老实,是和平型的人。这四种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组合在一起,怎样取长补短,精诚协作,把个人能力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主要来源于:有共同的目标—去西天取回真经普渡众生;有管用的制度—观世音菩萨西天取经前给唐僧的五件宝物中有金箍儿三个,后来分别戴在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头上,唐僧用它整合团队力量,克服重重的困难和险情;有可观的回报—取得真经,修得正果,也就是能成佛成仙。

在我们税务系统工作中,好多工作都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团队合作尤为重要。回味回味《西游记》,细细评估一下自己的技能,认识自己的缺憾,分析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自己的位置,才能为税务系统这个团队成功面努力工作。

品读《朝话》,感悟人生 第6篇

自从上大学,前前后后读的书其实也不算少,但《朝话,人生的省悟》却是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一本书。它文字通俗却不浅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人生道理,启发人深思。

品读朝话,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尽管平常比较烦心,事情总是一件接着一件,没完没了,但是我越是忙碌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就越喜欢偷懒,一个人偷偷地躲在属于自己的小角落里,读一些舍友他们所谓的闲书。他们越忙,人的脾气也就越是暴躁,每晚深夜归来,很是劳累,但是他们总喜欢玩一些可以宣泄情绪的游戏。而我对游戏的趣实在不大,总喜欢在那些时候选择看一些书籍,尤其是一些古典类的文学作品。譬如:《唐诗三百首》、《庄子神游》、《论语》等。早在上学期的《东西文化比较导论》选修课上,便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了梁漱溟先生。但是,《朝话:人生的省悟》这本书却是在这段时间内才阅读的。读着他的文字就像有一位长者在身边与你对话,在谆谆教导着你,关怀着你的人生。品味着朝话,人不知不觉地安静了下来,思绪从纷乱繁杂的社会中抽离开,以一种局外之人般的冷静,看待这个社会,思考自己的人生。这过程中,有悔过、有疑惑、有反思。而人这在这种过程中慢慢地变得成熟、理性,进而变得刚强。

人,从出生到死亡,读书学习、毕业找工作、结婚成家、退休,人生就像一个个早已规划好的过程,而我们则在不同的过程中不停地奔波。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总是疲于奔命。越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人就更加执着于结果。但我们却忘了反省。自己的追求,自己这样做,这样过生活,究竟是对的还是不对的?不回顾、不反省,人便不像是过生活,反而是生活在过你。梁漱溟在介绍朝会的来历时写道:如在冬季,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星残月,悠然天际。老先生喜欢在这种静寂清明的情景下,静坐思考。今天的很多人都失去了清晨,也很难感受到这种简简单单思考的幸福。在《忏悔—自新》里,老先生写道:在人生的时间线上须臾不可放松的便是如何对付自己。人要反思、忏悔,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人还要有自觉力:“一个人缺乏了自觉的时候,便只像一件东西而不像一个人,或说只像一个动物而不像人。”反省与自觉真是我们过好生活的两个重要的保障。我觉得,一个人把自己安排对了,便算是成功一大半了。

《品读经典感悟随行》 第7篇

品读经典感悟随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品读经典感悟随行》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四个存折:知识、情感、事业和金钱。但是我们都要记着:如果没有了知识,其他的存折都将会被冻结。我这里有这样的一本书叫做经典,又有这样的一种释怀叫做感悟随行;经典之作是给予、施予,是修身养性、树德为怀的个人品行;是追求、诉求,是以社会为己任,一个地税人应有的个人修养;品读经典:用行动和思考了解社会,了解人民生活,了解我们自身所处的现状,了解一个地税人脊梁所需要担负的责任。

每一部经典都是志士文人呕心沥血的结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折射着社会的百态人生。品读经典,不是吟诗颂词、怀古伤今的感怀,不是自诩学富五车,胸中有墨的知识堆砌,更不是经验、经历、满腹经纶的炫耀,关于经典我这里有自己的体会和领悟。

品读经典,仿佛和一群高尚的人促膝长谈、互倾心声。逆境时催我奋进;烦恼时,教我淡然;顺境时,提醒我谦虚谨慎。

2003年2月的一天,正在征管科工作岗位上的陈军顿觉腰部疼痛难忍,之后经检查左肾长期重度积水,严重损伤了肾功能,手术刻不容缓,手术间他还不忘工作,总结提出了”一量二率三突出”的工作思路,术后医生的百般叮嘱对于工作痴迷的他显得多余,带病操持着团队去参加比赛,并且成绩斐然;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不得不由衷的敬畏,“影过前阶尘不动,月落潭底水无声”对于这样的人书写的经典之作,我想我们不得不冥思之余去身体力行,无愧于地税人的光荣职责。

品读经典,我们邂逅一道又一道叹为观止的异乡风情,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句又一句的发人深省的肺腑良言,滋养了心灵的每一寸土壤,净化着每一个角落的浊污空气。品读经典未尝不有陶冶情操,使人明智之理。

品读经典,有时轻松愉悦、有时心重如磐。为作者笔下的精彩描述而兴奋不止;为各种各样的故事而沉思默想;被字里行间的真知灼见所启迪;读好书、品经典,让我慢慢地置身于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坦然的人生境界。万卷书不如万里路,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也就是经典品读;经典之作——只为书写奇迹;品读经典——只愿创造一朵奇葩。

之前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读书的人最美丽,读书的孩子最优秀,读书的家庭最和谐!”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品读经典,让经典好书与你我同行。你会发现,愉悦、睿智、成熟、耀眼将随之而来。

只身走进茫茫书海,各种杂志文集让人眼花缭乱,而我依然捧着经典之作津津乐道于先贤的文字灵魂,它洗涤着我的心灵深处,激励着我不断去追求更多可以落脚的净土。一本经典之作,一个地税人,一处和谐之景,一场幸福人生。品读经典,感悟随行。

自主品读 自我感悟 第8篇

一、注重预习, 独立寻疑,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形成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 实现阅读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读课文时按教材的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 找出不理解之处, 进行质疑, 这就能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如《白杨树》一课, 学生预习后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为什么能长出这么大这么直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 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 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 通过课前预习研读, 促进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启发, 使教师由包场演员变为导演,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 要注意依据作者的思路和情感脉络,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 充分展开语文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 去理解和运用课文语言, 激发潜在智慧,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培养审美情趣。

例如, 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创设了以下的连续情境———带学生去公园欣赏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荷花, 想象自己仿佛是一朵白荷花的情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享受审美的乐趣。

1.闻荷花。“我”一走进公园的大门就闻到些什么呢?

让学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从中体会荷花的香气袭人, 体会“我”看荷花的心情之迫切。

2.看荷花。出示第二自然段, 让学生思考先看到什么景色, 再读读喜欢的句子, 最后把喜欢的景色, 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有的学生说看到“荷叶挨挨挤挤,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并从中体会到荷叶的长势很美;有的学生说看到了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感受到荷花出来时的蓬勃向上, 充满活力;还有的学生说, 看到了各种姿态的荷花……

3.想荷花。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时的情景。

4.演荷花。教师演荷花, 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 小动物和荷花尽情玩耍, 尽兴交流。整堂课学生始终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情绪激昂。

三、自读感悟, 讨论交流, 在合作中自主学习

阅读, 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而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对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具有关键的作用。学生在自读后需要将发现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 参与讨论, 并做必要的启示和点拨, 引导学生再读书, 把读和议有机结合起来。

如, 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 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智慧前提下, 每小组选择詹天佑一方面的内容, 合作学习, 讲评筛选, 设计展板, 布置画面和解说词, 设计操作, 合作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事迹展”的讲解做准备。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与合作探索过程中, 加深理解, 进行自主阅读,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质疑探究, 启发想象, 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学贵有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 启发想象, 鼓励他们敢疑、敢问, 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

如, 《小音乐家扬科》, 在最后一段的阅读中学生提问:扬科死时为什么旁边放着用树皮做的小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 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扬科快要死了, 为什么还有燕子在唱歌, 姑娘们在唱歌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读书, 互相议论, 探索解决。这样以学生问题的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 至学生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 真正达到了以学定教, 教学就十分积极有效了。

五、品读赏析, 启迪思想, 注重个性化情感体验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反复朗读, 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 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受到熏陶, 自由地进行阅读。

如, 在指导《圆明园的毁灭》时, 先让学生选择文章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 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出:“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声调有高有低, 语气有轻有重, 速度有快有慢, 现在再请他读一遍, 其他同学注意听, 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受到启发后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赞美:“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宜人;“热闹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用低缓的语气读出流连山乡村野的舒畅。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 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韵味。

六、评价激励, 点拨引导, 坚定自主学习信心

教师的赞赏、激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朗读评价, 不要采用一些笼统的评价语, 要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评价。如, “读得有感情, 把诗人的心情读出来了”“语音很准确, 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重在鼓励、点拨, 促其开窍。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 可以采用启发性语言进行评价:“再想想, 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 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 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 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入手, 引导学生自主品读, 自我感悟, 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预习,感悟,质疑,赏析

参考文献

品读经典 滋养人生 第9篇

爱上经典始于张校长所倡导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自己爱上了,可孩子们呢?怎样让孩子们的经典诵读“从“‘无趣”到“有趣”,再走向“乐趣”,进而‘润物细无声’于灵魂深处呢?《学习的革命》中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伟大的方法”。“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勤读、苦读看来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不通过勤读、苦读的积累,就不会有细读、精读的渴望,而没有细读、精读的体验,更不可能获得品读、赏读的享受。经典诵读只此一诀,别无他巧。所以,我们必定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勤读、苦读、细读和精读的磨砺。

“晨诵、午读、暮省”——将勤读、苦读的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已成为时下必然的趋势或者说是一种独到的科学的生活态度。通过半年的晨诵,孩子们初步习惯了这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同时又习诵、领略了精美的画意性语言,感受到经典所传达的德行、操守与智慧。晨诵为孩子们注入了新的生命源泉;午读声声,叩响了经典之门,沸腾的不仅仅是整个校园,还包括孩子们那纯真的心灵。赏唐诗宋词,读名篇佳作,在阅读中,在吟咏中,唤醒的是生命的美好与神奇;暮省时,亲子共读,思考着,发省着,一班人兴致勃勃,一家人其乐融融,编织的是孩子们富有意义的人生。随着慢慢的“酝酿”与渐渐的“反刍”,逐渐的量变也萌生了质的变化!孩子们在诗歌情操的熏染下,积极向上,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的朝阳态度被学校领导们、老师们交口称赞。“会心吟诵得其韵”,“潜心涵咏得其意”,只要经典诵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就能得到滋养,我们的心灵便拥有了力量,世界也将变得澄明。什么时候,您抬眼望去,看到是早读之时,课间之余,午休时分,晚散之后,学生能三五成群,各执一卷,浅吟低唱,为我们带来一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繁荣景象呢?我相信这为时不远了。

清代学者戴震,十三经全部能背诵,文本注释一字不差,可见功力。当然,这样的读书功夫,今日已无人可拟。但是选择几样经典刊目让学生熟读成诵,还是非常必要的,也不须讲,因为“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于是《三字经》成为孩子们摇头晃脑、有板有眼、饶有兴趣地吟诵的首选。中华经典浩若烟海,孩子们似迷途不知方向。于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诗经》、《百家文》、《百家姓》、《弟子规》、《笠翁对韵》等古代名家名篇在我的一一指引下,爱闲暇翻读的孩子们便有了方向。希望能够“一花引得万花开”,将每个孩子的眼神都吸引过来,“正襟危坐”读经典。

黑板披上经典的外衣,音画散步在诗意的课堂,皮筋弹奏着对国粹文化的理解,卡片画出了一片高贵的天空,我们将经典文化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延伸。音画文化、游戏文化、黑板文化、墙壁文化、课前文化等,因地制宜,各显神通。我们做足做好班级文化,紧密联系经典文化,合力建构,彰显特色,引领孩子们沉浸在书香的活动中,漫游在经典文化的海洋里,得到经典文化恒久的浸润与滋养。经典的幸福传教如缤纷的花瓣一般洒落一地,任凭你去捡拾,哪一片都是最鲜嫩最美丽的。

家庭是巩固“经典诵读”教学成果的重要阵地。有些家长乏力,有些家长淡漠,有些家长爱莫能助。于是,书信、便条、短信、电话、家长会,还有“读书之星小奖状”等等,多渠道的沟通持久战打响了。好不容易有几个“大人的热力”发挥了,开始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诵读,你上联,我下联,你一句,我一句,玩味其中,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在一对一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孩子都成为经典的受益者。这种跨越台阶的沟通,就是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开端,这些家长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翁馨的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下水”和小孩一起读、背,比赛、考试,样样上阵,真可谓“上阵父子兵。”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内心的温暖像春天一样,一家人兴致高昂,这不就是最好的亲子活动吗?杨晨的家长感言:《三字经》确实是千古美文,真有用。我们真是受益匪浅,不知不觉中,孩子懂事了,我们家长也跟着改变了。富足的诵读资源、足金的诵读关注,坚持读下去,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经典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这一点也没错。

经典诵读和语文课堂是“黄金搭档”。从2010年《赠汪伦》第一次公开亮相后,我就陆陆续续地与古诗教学彼此相惜、相怜。我想说,我爱,我是真的爱。不然,《望庐山瀑布》、《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回乡偶书》、《宿新市徐公店》、《草》、《饮湖上初晴后雨》、《夜书所见》、《赠刘景文》、《山行》、《望天门山》等等自创课堂怎能破云雾而出,华彩四射呢?白云苍狗后、风雨辗转后的那一份无处不在的痴爱更甚。一层一层地转身,一层一层地蜕变,日以继夜地纯化着我的诗意课堂,我的诗意美梦。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课堂上,我编织了一张朗读的网,孩子们就像蜘蛛一样,气定神闲,坐在这张网上,诵读着诗句,欣赏着美景,抒发着情怀,俨然一幅乐不思蜀、逍遥自在图。只要有钻进去的力量,才会有飞出来的精彩。于是在周详地安排好其它工作之后,便开始了我对《绝句》日以继夜的摸索之旅。那一只只拂水升空的“白鹭”,是那样具有诗的灵性;那一只只列队待命的“黄鹂”是那样富有诗的韵味。《草》自然地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世界,并为他们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如春、欣欣向荣的底色。朗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不觉地体验到的是朋友之间深不可述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情谊毫无痕迹地从孩子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灵魂的深处,成为孩子们生命和谐相融的一部分。不仅古诗课我精钻细研,阅读课上的经典之声也嘹亮无比。始入《看雪》一课,雪花似“翩翩絮落带羞颜”,携着我们渐入理想中的飘雪情境。“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声声诗句,似白雪“故穿庭树作飞花”,悄无声息地潜入了我们久久未泯的童心。《看雪》一课,我们一出发,便沉醉不知归路。由雪的诗句而起,引出了赏看的欣然,看雪玩雪的诗情画意便力透纸背,穿越时空,精美了课堂。

诗写下的,是比诗更美好的童年。读留下的,是比读更悦耳的快乐。怎样将咀嚼和感受经典的能力和快乐传递给我们现在的孩子们呢?怎样让经典“润物无声”地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心田,从而让我们的“用心教学”实现“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呢?我想:这是一项系统而严谨的工作,还需要我们注入智慧,投入耐心。小学阶段的经典诵读非常重要,赶快抢救孩子无意识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吧!

于丹说:“我们对经典的态度应当是敬而不远。”所以,很多还游离在经典之外的人们,不要再坐待不理了,赶紧用老祖先所创造的精道的黄金食粮来滋养自己吧!这样才能成为巴老所期待的“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我相信,只要我们还在读着经典,一切就用不着太过担心,因为精神上迷路的孩子们一定会迷途知返。

品读经典感悟 第10篇

经典。

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历经岁月考验、经过大浪淘沙,最终传承下来的最具典范性和权威性的著作或作品。她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文化的精品、文明的精髓,体现着普世的价值、道德的追求和写作技艺的极致,已成为人类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面对经典,她让人赞叹,令人顶礼膜拜;品读经典,她让人深思,使人警醒,催人奋进。

犹记得,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之中,《西游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惩恶扬善的故事筑起了无数少年人天真浪漫之梦;《三国演义》纵横沙场、金戈铁马的英雄篇章激荡着多少人心中的热血;《水浒传》梁山好汉义薄云天、血性儿女的生死传奇也勾起了我们对自由和公平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在当今社会,经典的力量正在被漠视,网络文字消费已成为阅读的主流方式,人们日渐习惯于在电脑上、手机上翻看网络小说,在路边的杂志摊上浏览各种诡异志怪故事,而图书馆中一部部经典作品渐渐蒙上了越来越厚的灰尘。人们淡忘了,学术大师们无不仰仗博览群书的深厚底蕴,民族的强大无不扎根于文化的繁盛。我们已经不太习惯从佶屈聱牙的经典作品中汲取知识和力量了。

前不久,著名法学家梁彗星教授卖掉了北京的房产,斥资数百万元在老家建了一座图书馆,希望家乡人民可以从中获取知识,更加了解外面的世界。但图书馆建成开馆后却常常无人问津,有时一整天也没有一个读者。这样的结果让梁教授不解和寒心。在梁教授看来,快餐文化日益盛行,经典书籍不断蒙尘,实在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一个时代的悲哀。梁教授卖房兴建图书馆试图弥补家乡与时代的文化鸿沟,好像是以堂吉珂德式的理想主义来挽救一个时代的阅读危机。这几乎是注定要失败的,但是,他虽败犹荣;梁教授此举说明世间文人的执著还在,文化复兴的希望尚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相信,也许有一天梁教授的图书馆会人来人往,日渐红火,书声书香会在古镇飘浮,经典之作会潜移默化地融入古镇人的血脉之中。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贫瘠的精神沙漠正在覆盖心灵;这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经典作品的光芒正积蓄着力量。

品读好书·感悟人生·阅读悦行 第11篇

读《责任胜于能力》有感

陈 晖

阳春三月,单位领导为全体党员干部推荐阅读本——《责任胜于能力》,于是我去书店选购了吉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责任胜于能力》一书。书的封面很别致,一只黄色铅笔横停在书名的上方,渴望书之内容的心情会随着笔尖划出的柔美S曲线而慢慢打开......“很多人都想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想要成就一个美好的人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体现一个人的能力,还需要一个人对自己负起责任。责任是能力的前提,是能力的根本,是我们永远不变的素质......”前言打动了我,这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在职场和生活中打造完美人生的书籍。全书共分十八章,每章有五至八小节,相关的内容编写得详略得当。语言精练,内容全面,并且有很强的实用性。当阅读到部分章节时,不由联想到自身工作与生活,在字里行间中浮现出那些深刻而难忘的事......责任需要从细节做起——

相信“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是很多人都信奉的。尤其从事行政工作的同仁们一定会有更深感触吧?通常在玩笑时,我们把技术员、会计等专业性较强的人员称之为“专家”,把行政人员称之为“杂家”。的确,行政工作繁杂琐碎,头绪多。看是无专长,却又样样要求有所长,在日常各项工作中必须具备有亲和、组织、表达、协调、沟通、洞察、应变、写作,以及熟悉现代化办公等能力。综合能力的强与弱,正是体现在是否有责任心的细节里。2013年“4.20”芦山特大地震,震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同时也震动着我们国外项目58名农民工的心,他们分别来自雅安芦山、芦山思延、芦山宝盛、芦山龙门、芦山宝兴等地,均在重灾区。当他们得知家乡遭遇突如其来的天灾,他们心急如焚,因揪心亲人安危而抱团痛哭,根本没有心情正常工作;当他们得知国内领导在地震第一时间就成立了以党员带头的“4.20”信息小组已赶赴灾区,他们才略微平静在焦急中盼望消息。很清楚的记得,当时在那急迫时刻,需要我们迅速从先后几百名出国员工中找出受灾地区员工名单,和他们的家庭详细地址及家人联系电话。平日里,由于国内后方团队工作认真细致,她们对出国员工的信息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归档,甚至对出国员工填写的各类表格做到逐项辅导填写,当初绝大部分人员为此还闹过情绪,嚷嚷道:“哎哟喂,那有这么麻烦哦,随便填一个就是嘛”,“来来来,XXX你来帮我填一个”。最后在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和坚持本人亲笔填写审核过关后才能交卷的原则上,大家才按要求完善了资料。此时的资料显得尤为宝贵,不到20分钟就把灾区人员的信息资料统计整理好,打印出来即刻出发。

一路上,为早一分、早一秒获得出国员工家里受灾情况,我们小组成员在前往的小车里分别反复拨打每一个家庭电话,好不容易联系上一家,信号不好的电话里断断续续得知XXX的妻子因伤势严重已送往天全县医院,正当小组赶往天全县时,忙碌的交警告诉我们,为保证生命通道和物资运输车辆,芦山县和天全县实行交通管制,你们只能在雅安,余震不断注意安全。当晚,无人能眠,出国员工是何等焦灼,我们到不了他们家乡也联系不上他们家人,怎么办?情急之下,小组即刻编辑短信发送每一个家庭,期待能通过短信方式有一线希望尽早收到受灾情况信息。在默默祈祷和焦虑等待中,终于先后有27个家庭回复了短信报来了平安,每当收到一条条珍贵来信,小组成员就激动得立马对应家庭电话号码,确认后立刻将受灾情况如实发送国外项目部,受灾的出国员工及其亲人为此感动不已,都说你们在第一时间里不顾个人安危赶赴灾区,第一时间里传递的不仅是受灾信息,而是企业对我们的真切关怀和温暖的亲情。

回国前,他们在募捐现场留下的感谢信中写道“川工局:这样的鱼水情谊,使我们终身难忘,世代永铭记......”

承担责任能磨炼人的能力——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心理暗示的概念,一个人在平时对待自己工作或生活的态度,就是一种很强的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这个人的行动,左右他的成败。逃避责任是一种消极的心态,承担责任则是积极的心态。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其能力会在责任的承担中不断增强;而逃避责任的人,其能力则会在逃避和推脱中日渐“萎缩”。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承担责任,可以令弱者变成强者,强者则变得更强;而逃避责任,会令强者变成弱者,弱者则越变越弱。

这段文字让我忆起自己在生活中走过的那段心路历程。两年零十个月前,老公因病突然永远离开了我和女儿,那天崩地裂的日子完全击垮了天生乐观的我,深深感受了精神坍塌的痛苦无力状态。创巨痛深的我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甚至想过一躺不起......。在众多亲朋好友及单位领导的真切关心和鼓励下,我用尽力气支撑起那无比坚强的形象。

“你肩上还有责任,继续生活的日子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去做”,这是当时同事们发来手机短信中的其中一条,殊不知就是这条不经意的短信中的“责任”二字,成为我内心深处战胜一切痛楚的力量。无数次在心底,喊着自己的名字告诫自己:“别哭,不能垮,你的肩上还有责任”。是啊!人到中年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我们的肩上还扛有责任,包括我们自身的健康也是一份责任啊!

就这样,在承担责任中磨炼——克服困难、承受压力、挑战自我。工作中不也是如此吗?一个人拥有多强的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否将这些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一个拥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才能够充分激发自身潜能,并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在最有价值的地方,为企业创造财富,为自己赢得发展的机会。厄瓜多尔TP项目,是我们建设的国外工程项目,所有参建者面对极其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们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其中难度最大的是语言障碍,当地国使用西班牙语(简称西语),外派员工无一懂得,数十个工作岗位又不可能完全配备翻译,与业主、监理的沟通交流,以及对外籍员工的管理等成了很大问题。尤其工程技术方面,众多专业术语根本无法表达,常靠肢体动作比划,以致语言不通成了严重影响工程推进的巨大障碍。建设者们说:“语言不通让我们感觉浑身是劲,就是无法用”。

为跨越这一障碍,项目部掀起学习西语热潮,对战斗在不同岗位的每一位建设者来说,定是一个不小挑战,但为工程进度能够顺利进展,他们带着强烈的责任心,根据自己岗位需要从最基础的字母学起,请教翻译、自购中西对照书籍、拜业主、监理和外籍员工为师等方式,在工作和业余时间加强西语练习。通过一段时间学习,都掌握了大量西语词汇,有的甚至成了西语通,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协调、沟通、确保施工进度等问题,还传播了中国文化,与当地人结下深厚友谊。

品读中华经典,感悟华夏情怀 第12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从诗词歌斌,传统精神、英雄情结、礼仪文化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真正读出中国意韵,读出中国情怀,让学生热爱我们民族经典,崇尚我们的文化,让经典及经典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而经久不衰。

关键词:传统文化 古典小说 阅读 引导

按照教育部要求, 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各种版本教材将陆续退出舞台。“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主要创新点: 构建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以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并达到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其中的课外自读,强调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促成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

初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国的经典名著的阅读,它是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植根于中国的经典名著,从经典著作中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再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去进一步地解读品赏中国古典名著,回归著作,回归阅读,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以提升文化素养。在这里我想从诗词,英雄,礼仪这些离孩子的生活很近又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来谈一谈的是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去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真正读出中国意韵,读出中国情怀。

一、品读韵味隽永的诗词歌赋 古典诗词在我国历史文化长廊中铺开了一幅恢宏壮丽的画卷,在渊源流长,浩如烟海的文化传统中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所承载社会生活,精神品格,历史传统的巨大内蕴决定了其重要的教育功用。我国的古典小说中有很多的古诗词,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篇首词、篇尾词,这些词或是总括整部书的思想,或者是为全书定下一个基调,而《红楼梦》中的诗词更是比比皆是,韵味隽永,理解这些诗词,对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意蕴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之前,不妨跟学生一起来学习开篇词《临江仙》,感受这首咏史词暗含的历史的兴衰、王朝的更迭,英雄的消逝及作寄寓其中的人生态度。提到《红楼梦》,学生自然会说出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人物,对两人凄美的爱情悲剧也略知一二,那我们不妨从作品当中与两人有关的诗词着手,如《枉凝眉》把宝黛爱情的幻灭写得如泣如诉。我们可与另一首《葬花吟》一起来学习,黛玉葬花一节是《红楼梦》思想内涵最深刻,曹雪芹文学诗词造诣最极至之处,而《葬花吟》则是这节的点睛之笔。“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先引导学生赏析《葬花吟》,感受哀怨的情境,再结合黛玉葬花的情节去阅读,能更透彻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封建社会中追求爱情自由的幻灭,更能感受作品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主题。所以说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小说,可从其中的诗词入手,一方面可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理解内容、把握作品,更能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用正确地打开方式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

二、体悟经久不衰的传统精神 古人提倡“文以载道”,用文字来表达人类的思想与情感。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作品,更应该以其涵养着的传统品格,民族精神来影响学生,让学生读出一种民族的情怀,仰望一种民族气质,坚守一种民族信仰。四大名著中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精神如《西游记》中三个徒弟对唐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誓死跟从,不离不弃;师徒取经路上打抱不平,除恶助弱;他们一路上敢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战胜困难的伟大信心。《三国演义》中所展示的那个豪杰并起、群雄逐鹿的时代里,曹操、周瑜等一大批时代骁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发进的精神,刘备的礼贤下士的气度,诸葛亮的爱国,关羽的忠义,李逵的孝心„„《水浒传》中惩奸除恶,见义勇为。这些闪闪发光的中华传统品质是学生在阅读中可采撷的最美的花朵,我们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梳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名著举行一次社会实践“传统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见义勇为今安在——寻找生活中的侠义”等,去挖掘更多可贵的传统精神,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去体悟,历史关照现实,这才是古典小说阅读的最终目的所在。

三、仰慕血肉丰满的人物魅力

中国的古典著作当中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这些中国式的英雄成为了中国浩翰历史文明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三国演义》作为一部英雄传记,它歌颂英雄,崇拜英雄,具有强大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许多中国式的英雄虽然性格不同,但却是趋向完美主义的道德楷模。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所不同,中国式的英雄在群体之中,品质和精神都相似,性格中虽有缺点,道德上却一定不能有瑕疵,3 英雄一定不能违背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伦理,如关羽性格骄傲和忠心耿耿,他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大哥刘备的身边,华容道他不忘曹操对他的旧情,使曹操逃过一劫,这都是忠义的表现。如《水浒传》里的梁山108条好汉,每一个人物都极具鲜明的个性特征,宋江、林冲虽软弱,鲁智深的粗中有细,李逵的鲁莽,但瑕不掩玉,这样的人物可显得真实可亲,更容易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我们可以从分析文学作品中有英雄人物去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感受历史风云涌动中云蒸霞蔚般的英雄形象,鼓励学生去仰慕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式英雄,潜移默化塑造品格,让优良的品质继承和发扬。就这一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会,如“聚义堂”为主题的阅读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或崇拜的英雄人物,读一读作品里相对应的一个情节,谈一谈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并且选出推崇该英雄人物的学生代表,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专门针对某一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功绩过失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追溯源远流长的礼仪文明

中国的礼仪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十分考究。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仪表服饰都反映了礼仪文化,孔子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虽然封建社会的一套礼仪制度已然不合时宜,但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中的一些礼仪风范依然值得我们继承。了解中国传统礼仪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文明的传承,所以我们可以从古典名著中挖掘出与礼仪有关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从中感受传统礼仪风范别具魅力的一面,感受其中伦理美和形式美。再举《红楼梦》为例,除了小说里面对人物的服饰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外,还有一些关于宴席、节庆、婚庆、治丧等情节的场面细节描写,都可4 以展示出古代的礼仪风貌。如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描写: “在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而接下来去用膳的一段里更是揭示出了封建社会侍膳的礼仪:李氏捧饭,王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封建社会里“尊卑有序”“长幼有序”“宾客有别”的思想体现在繁文缛节中,很多迂腐的仪式礼节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但祖先流传下来的文明的礼仪风范我们还依然应当承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从作品中一些节庆礼仪、宴会礼仪、婚丧礼仪等去窥视一个时代的风貌,去了解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教师可以做成“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红楼梦》阅读指导课,先从最简单日常的站立坐姿进行礼仪培训,再虚拟一个日常的生活场景去表现礼仪,从作品中摘取一段内容,让学生情景再现,体会古代十分繁缛的礼节,再结合我们现代生活,谈一谈哪些礼节是有可取之处,哪些需舍弃。

语段品读感悟的策略 第13篇

针对上述情况, 在重点语段教学中, 我们应该如何找准一个切入点, 引导学生展开细细地品, 深入地悟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揣摩关键词语, 悟其形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 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 反复推敲而来的, 不仅形象生动, 而且折射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 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对生动传神的词语进行充分解读, 才能促使学生对文本解读准确到位, 使教学落到实处。一位教研员曾指出:关键词的品读是指导学生理解、分析、欣赏、运用字词的阅读教学过程, 是永远不可忽视的学习语言的基本活动, 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文本研读活动, 是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语文味浓郁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主人公小兵对玩具汽车的无比喜爱, 我抓住关键句“柜台前有个小男孩, 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 他就马上跟过去, 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 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展开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句子并画出能感受小兵喜爱玩具汽车的词语, 当学生汇报到“目不转睛地盯”时, 我立即追问为什么从“目不转睛地盯”可以看出小兵对玩具汽车的喜爱?学生很自然地对“目不转睛地盯”进行了品读, 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由于二年级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不强, 对词语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字面上, 于是我拿出玩具汽车, 让学生来当小兵目不转睛地盯着玩具汽车, 汽车跑到左边, 他们就看到左边;汽车跑到右边, 他们就看到右边, 形象直观的表演, 让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小兵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汽车上, 在他的眼中只有柜台上跑动的小汽车, 没有别的东西。小兵对玩具汽车的喜爱可以说到了极点, 他非常渴望拥有小汽车。

通过揣摩关键词语, 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走进人物的心灵, 也只有深入交流对关键词语的感悟理解, 才能让平实的词语变得丰富、立体, 文本的人物才可能鲜活起来。揣摩词语的方法除了案例中表演品味外, 还可以采用比照品味、想象品味、多重品味、交错品味等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品味。

二、体验生活, 悟其心

语文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让教学贴近生活, 当学生的生活积累与语文学习发生碰撞、交融, 就会生成无限的活力和生机。反之, 课堂就会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语文课堂上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积累, 你的课堂就会在相应程度上有效生成。

《小鹿的玫瑰花》一课第一自然段里有这样一句话:“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周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来品读感悟的。她先请学生说一说,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都能抓住“常常”这个词语, 来体会小鹿经常去照顾玫瑰花这一层意思。但周老师没有就此罢休, 她继续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小鹿常常去干什么呢?当学生回答句子中所说的“松土、浇水”时, 周老师启发式地小结:是啊!一株植物从发芽到长大,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 想一想除了松土、浇水外, 还需要怎样照顾呢?

生活中我们不少家庭种花、养花、种树、种庄稼, 这样的生活场景对孩子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一下子激活了, 于是课堂上呈现出一片生机。孩子们有的说小鹿会帮玫瑰花捉虫子, 不让虫子咬玫瑰花的叶子;有的说小鹿会锄草, 不让小草把玫瑰花的营养吸收掉;有的说小鹿会给玫瑰花施肥, 让玫瑰花长得非常茁壮;有的说小鹿会在下暴雨时给玫瑰花搭个大凉伞, 让玫瑰

不会被暴雨打折了。在畅所欲言中, 大家体会到小鹿栽玫瑰花的用心, 付出了心血, 同时也感受到小鹿对玫瑰花的喜爱。

正是因为有了生活经验的融入, 文本变丰厚了, 思维被激活了, 情感变深刻了。在感悟重点语段时, 我们就可以充分挖掘语段中与学生生活经验关联的内容, 然后联系生活展开品读, 让文本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 让文本成为孩子心神向往的天堂。

三、填补空白, 悟其言

任何一篇文本, 尽管作者在写作时已经通过字、词、句、段、篇, 具体地物化了其内容与思想, 但言不尽意, 文本本身仍旧存在着诸多的空白点。这正如丰子恺先生在评价绘画艺术时所说的“空, 然后有生气”一样, 文本自身也正因为有了“留白”, 才具有了让读者观照自我的空间。在教学时,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 对文本进行填补, 使得文本解读变得“饱胀”。

四、激活想象, 悟其境

在阅读中, 我们感知描写性的语言文字, 除了准确、迅速地在脑海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外, 更重要的是进行必要的联想。对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语言展开想象, 促情景交融, 才能领悟文本表达的内涵。

《丑小鸭》一文选入课本后, 编辑对一些内容进行了改写, 在介绍丑小鸭的苦难生活仅仅局限于几句概括的语句。如第四自然段:小鸟讥笑他, 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 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学生阅读时只能比较粗浅地感受到丑小鸭在野外同样不受欢迎, 非常可怜, 感受不深刻。于是, 李老师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小鸟会怎样讥笑丑小鸭, 猎狗会怎样追赶他?丑小鸭在晚上出来找吃的会遇到哪些危险呢?在想象中, 学生给丑小鸭假设了一个又一个的危险处境。在众说纷纭中丑小鸭可怜的生活境遇让每一个学生为之痛心, 为之鸣不平。学生的情感水到渠成地被激发出来, 此时, 老师又抛出一个话题, 这么痛苦的生活, 丑小鸭有没有放弃, 有没有躲避?丑小鸭坚强、勇敢、永不放弃的形象可以说似烙铁般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对原来毫不起眼的丑小鸭肃然起敬。再让学生有感情读第四自然段时, 可谓是声情并茂。

想象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 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与主人公同喜同悲, 同歌同泣。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能帮助学生悟得更深更透。

五、链接文本背景, 悟其源

纵观语文课本, 我们会发现有不少文本生成于久远的年代, 像《将相和》《晏子使楚》;有的生成于遥远的异域, 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等等, 这些文本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语段, 学生缺乏文本所描述的生活体验, 情感体验, 从而造成阅读障碍, 读不懂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深刻意蕴。要让学生走进文本, 让文本走近学生, 文本背景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

周老师上教研课时, 她引领学生运用阅读批注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悟著名作家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由于我们的学生中很少有与妈妈生离死别的生活体验, 对诗人那刻骨铭心的思念与爱理解不深, 教师就在教学中多次链接了文本的相关资料, 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当学生在交流“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句时, 学生对诗中诗人说自己带着悲哀归去不能理解, 于是周老师出示冰心自传中的一段话:冰心, 她出生在一个富裕、温馨的家庭, 父亲是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 母亲也是一个很通情达理的人, 从小到大对她疼爱有加。1923年23岁的她第一次独自离家, 对从未离开过母亲的冰心来说, 离别是难以忍受的痛苦, 但为了自己的理想, 在父母的鼓励下, 她毅然前行远去美国留学。船启程后, 她每天都独自站在甲板上, 迎着海风, 眺望远方, 脚下的滚滚波涛, 更加激起她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和对母亲的思念。

教师配乐深情地介绍背景资料后, 话锋一转, 她难忘的仅仅是这份爱吗?不!还有一份悲哀, 一份内疚, 一份自责。在20世纪, 一般女孩十七八岁就嫁人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 而冰心23岁还在遥远的美国求学, 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每每这样想起, 她心里总是莫名地涌起浓浓的哀愁。背景资料的补充, 解决了学生心中的困惑, 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冰心除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外, 还有对母亲浓浓的内疚、自责, 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背景资料有文字资料, 有视频资料, 教师可以课前引荐, 也可课中讲, 还可以课后延伸拓展。这些课外资料的补充, 可以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视界接通, 从而形成一个极富张力的阅读面。利用课外资料的补充, 可以将文本中一些抽象的语句激活, 使其具体化, 从而挖掘出这些词句背后的内在意蕴。

上一篇: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土地整理有关问题的情况汇报下一篇:物业区域车辆道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