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教学法小学语文

2024-06-20

五环教学法小学语文(精选6篇)

五环教学法小学语文 第1篇

小学语文“五环”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联合国教育专家S·拉塞克和C·维迪努指出:“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我确定“导学议练悟”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顺应了这一思想,努力转变老师传统的教学观,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坚持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一环不容置疑。

为上好每一节课,为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知识,首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钻研学习,潜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确实把握好不讲和精讲的尺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落到实处等等,这些都要在备课工作中一定要考虑到。另外,在每节课上课前,还要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课前的四问必须让自己准备更充分,绝对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调整自己的教学情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课前导入用多少时间,新授教学用多少时间,练习巩固用多少时间,怎样把握课堂节奏,落实教学重难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等等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具体环节步骤:

1、在“导”这一教学实践中,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我一贯运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把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刺激学生敏锐的感觉系统和学习兴奋点放在突出的地位,结合课堂教学重点目标和核心问题导入,这样学生很清楚地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掌握了学习目标,同时学生也明确了。这样就有了正确的教学方向,教学活动也不会是盲目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有所再现。

2、作为小学生,在“学”这一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教学生怎样自学生字新词,怎样预习一篇课文,怎样品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怎样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等等,这些都进行专题的训练。比如学习《笋芽儿》一课文,在板书课题以后,教师首先教学生针对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出了竹子的孩子是什么?我们经常在什么地方看到竹子?笋芽是怎样长成竹子的?课文讲了一件事?然后教师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沉浸文本,带着这些问题去品读语言文字,一一去寻求自己想解决的问题答案。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开放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师也乐在了其中。

3、学习的精彩还在于“议”这一环节中,首先建立并培养了班级的学习小组,构建了自主和谐的探究式课堂模式。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就像一位节目主持人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在交流分享中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在我的语文课堂交流分享中,班级中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够动心、动脑、动口、动手,他们真正做到了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每个小组长都能引导小组的每一成员交流探究,总结提高,学习中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点拨和引导鼓励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课堂中经常实行竞争鼓励机制,哪怕送他们一个赞许的词语,一句名言,足以让他们感受到交流分享后的成功,足以激活他们的问题意识,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在交流探讨的过程当中形成语文能力。

除此以外,在每节语文课堂结束之后,我都会让学生问问自己这节课自己给自己有没有一次发言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敢说敢想,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除此之外,我还特别关注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采用分层要求,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在班级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堂中创设机会,课外加强辅导工作,给予后进生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明白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自己付出之后的点滴进步。

三、大胆实践,不断超越。

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导、学、议、练、悟互动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推广和运用是比较实用的。这种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特别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自学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对于学生尽快掌握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也是有成效的。当然,在这个模式的运用中,不同的教者思考、运用的程度不一样。有些实践者认为,现在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非常开放,个别学生不参与课堂学习,很多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不容易养成等问题无疑给老师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自己曾经也认为,三年级是知识建构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如果一直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三年级学生还没有这一学习能力。但是我发现我错了,实际上这缘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教师还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能完全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导学议练悟”教学模式,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从小组学习培训开始,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倾听、发言,学习思考,写字说话,感悟提高等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综合学习能力。只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去思考,灵活运用导、学、议、练、悟教学思想大胆实践,相信会受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是“导、学、议、练”教学方法的核心。准确确定学习目标是“导、学、议、练”教学方法的关键。学习指导是运用“导、学、议、练”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这一模式的正确运用,只能让自己更轻松、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参与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去,让“导学议练悟”教学模式思想永远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

五环教学法小学语文 第2篇

河南省遂平县第二初中 张汉顶

内容摘要:“五环”语文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学习、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探疑,整个课堂做到最大优化,活而不乱,避免了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关键词 :新课改 “五环”语文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春风的吹拂下,语文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课改新气象,广大语文教师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改革之中,各种新教法应运而生。摒弃旧的教育思想,开放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下面,我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总结的“五环”教法及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2分钟左右)

(1)、创设目的

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第一时间便将思想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去。(2)创设形式

情景设计要从小处入手,力求精当。可以是问题、游戏、图片、新闻、漫画、故事、歌曲、情景剧、名言警句,也可以是联系一些逸闻轶事,社会形势等等。形式不厌“巧”与“新”。

例如:我在教《背影》这一课,这样设计创设情境:课前先播放歌曲《父亲》,创设氛围: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名叫《父亲》,这是一首爱的颂歌,歌中的老父亲为了儿女操劳一生,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父亲就像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再认识一位父亲,他就是著名诗人、学者、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父亲。让我们一起走进《背影》,去感受一位平凡父亲的伟大的爱。

第二环节:尝试探究(20分钟左右)

在读完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之后,可展示问题,分两步完成,第一步自主探究,第二步合作交流。(1)、操作方式

尝试探究的内容,课前由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精心拟定。通常采用问题①、②、③……或活动①、②、③……的形式。或写在小黑板上、或制成课件。探究问题可依据难易程度分为“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也可以合二为一。先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找出问题答案,遇到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在小组讨论交流中解决,这要根据学习内容,由教师自己灵活掌控。

(2)、展示方法

无论是小组内沟通还是班内交流,开辟民主式课堂。一般采用轮答的方式。比如,在小组内,先开口者先声夺人,其余同学可聆听他的发言,也可随时打断他的发言,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班内大组发言开始后,老师指定先站起者发言,其他同学若与发言人有分歧者,可以力陈己见。对发言颇有见解者,给以鼓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我在《背影》教学过程中,尝试探究部分这样设计的: 尝试探究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①画出生字词。

②把握语速、停顿及感情。③勾画出文中最感动自己的地方。

1、解决生字词(尝试注音,齐读): 交卸(xiè)奔丧(sāng)橘子(jú)晶莹(yíng)迂腐(yū)琐屑(suǒ xiè)栅栏(zhà)差使(chāi)照看行李(kān)

2、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②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

1、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文中共出现四次背影 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别——惜别背影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中心:子爱父,父爱子,父子情深。

2、哪一次的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呢?(出示“望父买橘”这一段中描写背影的文字,指名读,学生评价。一位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①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父亲的背影的?

②找出这段文字中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加以品析。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共同明确:这段文字主要从外貌、动作两方面描写父亲。

----外貌: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沉重的背影---动作:探、攀、缩、倾(步履维艰、行动不便)——艰难的背影

教师小结:一个身处艰难之境、行动甚是不便的父亲,为何要坚持着为儿子去买橘子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让我们齐读这段文字,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挚的父子深情。

第三环节: 质疑互探(10分钟左右)

(1)、设臵目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大胆质疑、敢于析难探奥的进取精神,使学生对教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操作方法

“尝试探究”结束后,教师及时征询学生对教材可能持有的新疑点、新发现,大胆质疑。如有同学提出问题之后,可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法随时探究解决。

例如:学生在质疑互探环节对《背影》这篇课文进行了更深的挖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a “我”作为一个大学生,已经具备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什么还要答应让父亲送自己上学?还要让父亲给自己买橘子?

B 文中只写到作者感受的父亲的爱及自己悔恨的心情,却没有写到自己将如何回报父亲,是不是言行不一?

同学们主动探疑的积极性很高,七嘴八舌,气氛热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我还是先引导大家共同探讨,实在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去讲解。

在以上环节中,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学生质疑互探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讲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三不讲”即不讲学生已经会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第四环节:拓宽延伸(10分钟左右)

(1)、设计原则

拟题时,要抓最关键、最能体现新学的知识来设计训练题目。训练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运用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与领悟。

(2)、操作方式

操作方式全程体现一个“活”字。在教师的组织下,可以是单兵作战式,也可以是合作攻坚式;可以是教师点拨式,也可以是师生互动式;可以是兵教兵的“主动补救式”,甚至也可以是做题思路受阻后的“紧急求援式”等等。

例如:这篇课文我是这样安排这一环节的:

a 读了课文第六段,一位老父亲艰难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深深的留在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其实,每天,我们的父母都在默默地为我们做着什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作者在朴实、细腻的描写中蕴涵深情的写法,满怀深情的描写父母做某件事的过程和情景吧。

示范:

1、妈妈在脏衣服上打上肥皂,就“哼哧哼哧”地搓起来,一个个小肥皂泡儿从衣服上冒出来,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大堆白沫子。

2、她把拖把在水池里涮了又涮,再拧干,然后弯下腰,前腿弓起,后退绷着,“哼哧哼哧”拖起地来。

b 讲一讲生活中一件事,说说你的父亲是怎样呵护你的?(让学生或说或写,在班里交流)

第五个环节:总结体会(3分钟左右)

以上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学伴(合作学习中最小的组合单位,即同桌)间互相交流,或谈本课主旨,或谈人生感悟,或谈学习规律,或谈本节收获,或谈学习发现,或谈理想追求等等。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也可以在学伴间讨论之后,直接进行班内大组发言。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将问题进行补充整合,对本节所学知识给予整体性小结。

五环教学法小学语文 第3篇

心理过程指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完成的过程, 其中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认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阅读的内潜性暗示阅读过程有着复杂的心智背景, 包含感知、思维、联想、想象、情感、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根据中外脑科学和阅读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笔者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白杨》一文的教学为例, 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五环”阅读教学模式。

一、感知———阅读的起点

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是先感知语言形式, 后理解思想内容。“披文”即表明阅读的发生是从感知书面语言符号系统开始的, 是阅读过程的正式开端。“阅读中所感知的材料, 不是一个个的单字, 而是一系列连续的字句、句段组成的篇章。”因此, 这一认读阶段, 经历认字、解词、析句、理章的连续扩展过程, 逐级获取字、词、句、段的表层语义。为此, 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这一认读阶段:

1. 根据识字要求掌握生字

要让学生有效地感知书面语言符号, 教师必须根据识字要求教学生字。学生初读课文后, 教师即可从读音、书写、字义、组词、造句等方面使学生掌握“伞”“疆”“晰”“抚”“绍”“陷”等生字。如根据象形字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伞”字, 根据形声字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疆”“晰”“抚”“绍”“陷”等字。

2. 利用语言环境理解词句

字是构词单位, 理解字义必须与理解词语联系起来;而孤立的字词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作为“言语”, 才具有叙事状物、传情达意的交际功能, 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因此, “以词识字、依句学词、据段析句、随文理解”是指导学生掌握词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引导学生根据“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 都是浑黄一体”一句理解“清晰”的词义:清楚明晰。

3. 通过理解句子弄懂段落

以理解词语为基础,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 进而弄懂段落。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以理解“茫茫”“戈壁”“清晰”和“浑黄一体”这四个词语为基础, 指导学生理解一、二句, 进而弄懂这一段是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交代了白杨性格形成的原因, 充分表现了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性格。

阅读教学只有从局部到整体, 帮助学生越过语言这道“门槛”, 把握读物形式的有组织的意义, 才能通过感知语言形式这个“纽带”, 在理解、欣赏和评价等阶段中建立起读者和读物之间的现实关系, 进行读者与作者的跨时空的思想交流, 实现书面语言向内部言语的转化。

二、理解———阅读的中心

理解是在感知语言形式的基础上, 进入到对整个篇章思想内容和结构层次的把握, 从语表层深入到意蕴层。这一解读阶段, 经历“把握情感、划分段落、理解词句、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形成语感”这样一个过程。为此, 教师根据“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顺序,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这一解读阶段:

1. 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以理解自然段为基础, 指导学生阅读全文,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指导学生划分结构层次的基础和前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什么”。如本文教学应让学生理解: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把子女带到新疆读书, 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的白杨, 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心愿。

2. 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

在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 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 学习课文的章法技巧。教师要教给学生划分课文结构层次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篇课文结构严谨, 教师可根据游记体裁的特点指导学生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第十三至第十五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第十六自然段为第四部分。

3. 进行概括和归纳训练

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应教给学生概括段意和归纳中心的方法。而不少教师却把进行概括和归纳训练视为应试教育的产物, 忘却了这些训练。本文教学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第一自然段概括第一部分的大意, 根据第十二自然段概括第二部分的大意, 根据第十三自然段概括第三部分的大意, 根据第十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概括第四部分的大意。

以上三个方面, 既体现了课文的阅读特点和教学顺序, 又遵循了理解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发展规律。

三、欣赏———阅读的深化

欣赏是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 深入到对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审美观照, 进行情感体验, 获得美的享受。而透过语言形式理解思想内容, 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态, 认识作者的内心世界, 把握课文人物的思想情感, 则是指导学生欣赏课文的关键。因此, 这一赏读阶段, 要求学生站在作者这一角度思考问题, 驱遣想象, 思考作者写作时的动机、心情、神态或目的, 沉浸在课文里面, 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与作者进行交流, 并与作者产生共鸣。这表现为阅读时空与写作时空的某种重合, 是一个反复涵咏的品味、入迷的过程。为此, 教师必须通过指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和结构, 来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1. 欣赏语言

欣赏课文的语言特点,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让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如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词语描写:“茫茫”一词写出了大戈壁大, 大得无边无际;三个“没有”, 以排比句式表现了大戈壁的荒凉;“浑黄一体”一词写大戈壁的沙石是黄色的, 风沙一起, 天地一片黄色, 分不出哪里是地, 哪里是天。如此情景, 简直令人望而生畏。白杨树居然能在大戈壁这样的不毛之地茁壮成长, 充分表现了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性格。

2. 欣赏结构

欣赏课文的结构特点,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章法技能, 让学生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如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第十二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表达含蓄, 概括性强, 尤其是“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一句, 概括地表现了白杨在自然灾害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屈的性格。

四、评价———阅读的升华

评价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升高到对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是非、优劣、美丑的理智判断。这一评读阶段, 要求学生跳出课文之外, 与作者保持一定的距离, 与历史和现实建立一定的联系。其阅读过程必须从课文与作者、课文与社会、课文与读者的内外比较鉴别中, 客观公正地对课文作出是否真、善、美的科学评价。因此, 这一评读阶段的教学重在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评价:

1. 作者的写作目的

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旨在从“课文与作者”这个方面, 让学生知道作者“为何写”, 并让学生懂得:作者的写作大都是“有感而发”, 并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本文教学, 应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写白杨在四种自然灾害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屈的性格, 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心愿。

2. 课文的现实意义

认识课文的现实意义, 旨在从“课文与社会”这个方面, 让学生知道语言的社会性质, 懂得作为教材的课文所具有的教育功能, 深化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本文教学, 应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写白杨坚强不屈的性格, 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心愿, 教育读者学好本领, 将来能够更好地报效祖国。

3. 自己的阅读心得

让学生谈论自己的阅读心得, 旨在从“课文与读者”这个方面, 让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谈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和心得, 为阅读的迁移阶段作好准备。本文教学,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白杨的坚强性格、作者支援边疆建设的情怀、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和心得。

应该说, 评价阶段是一个比欣赏阶段更艰难的、出入课文内外的反复对照、权衡的过程。如果说欣赏阶段重在通过指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和结构, 来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的话, 那么评价阶段则是把这种欣赏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的高度。

五、迁移———阅读的活化

迁移是在理解、欣赏和评价的基础上, 跨越到对阅读心得的灵活应用。这一迁移阶段, 要求学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凭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看法、情感体验, 用已得的阅读知识、技能和情思去解决新的阅读情境中的新问题, 完成课文阅读向社会实践的过渡, 架设由“意”及“物”的桥梁。为此, 可以进行以下三种训练:

1. 情感目标的内化

语文教学要体现德育渗透、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师一定要将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因此, 我们一要选准课文的情感点;二要把握课文的情感变为学生情感的内化点。为此, 我们可以通过类比、引申等方式, 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 反复感受、领悟课文中的情感点, 从中受到教育, 产生新的情感体验。作为学生, 我们应努力学习, 学好本领, 将来能够更好地报效祖国!

2. 阅读能力的深化

要深化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此, 课文教学结束前, 教师可以根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和要求这一原则, 引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并让学生根据课文所学, 自行完成课外读物的阅读过程。教学本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聆听欣赏《小白杨》这首歌, 领会歌中边防战士的情怀, 进一步加深对白杨和借物喻人的认识。

3. 写作能力的强化

为体现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 让学生进行仿写、改写、补写、续写、扩写、缩写等写作训练。课文第十二自然段“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 不软弱, 也不动摇。”这句话表达含蓄, 概括性强, 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扩句训练。如提供一种句式, 即:白杨树在……面前, 像……一样, 怎么样?让学生对它进行扩展。笔者所教的学生曾作过如下回答:

白杨树在风沙面前, 像城墙一样, 坚不可摧;在雨雪面前, 像宝塔一样, 傲然挺立;在干旱面前, 像骆驼一样, 忍饥耐渴;在洪水面前, 像磐石一样, 纹丝不动。

五环教学法小学语文 第4篇

一、“三型五环”教学模式的全面性

1.“三型五环”教学模式体现着教学的实质和精髓。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指导,课堂达标。所谓“先学”就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先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地进行看书学习,或者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后教”指的则是教师收集学生在“先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者遇到的疑点,然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已经会的学生可以教不会的学生,大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引导学生,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点拨,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后教”的过程就是将教师主讲变成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实践。

2.“三型五环”教学模式的内涵。现阶段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根本,这一理念的主体是全部学生,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兼顾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同时关注到每个学生在个性上的差异,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整体得到提升。

3.“三型五环”教学模式的特征。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首要特征就是重视发展,在这里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发展,同样包含教师教学理念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学习生涯的展开,凡是参与其中的人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对广大学生来说,学校生活的基本组成结构就包含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同样是其教学生涯里投入时间最多的地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同样左右着教師对于这一职业的看法和感受。

4.“三型五环”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教案来引导学生分小组发展学习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三维目标”则是其最终目标,发展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在本质上实现由教学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

二、构建“三型五环”教学模式的方法

五环教学法小学语文 第5篇

怎样改变落后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努力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思想呢?笔者和所在学校的同仁一致认为应努力构建一个遵循学生阅读规律的“主体型阅读教学模式。”在两年的探索中,我们尝试着把语文课堂结构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展评析疑——拓展延伸------小结检测。”目前,已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呈现给大家共同讨论,以期更加完善语文教学环节。

第一阶段: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环节排在最前面,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学会对实践进行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智慧,引导学生探究,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可利用一般实验现象,也可利用各种媒体展示某一似曾相识的社会现象或广泛信息,采用启发点拨、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并结合具体的课题,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此环节约占3分钟)如:盱眙三中董务宝老师教学《甜甜的泥土》进,先讲一只壁虎被钉在墙上存活十年的爱心故事,一下就笼住学生的情感。淮安外国语学校贾老师在上《都市精灵》时,由听音乐《天籁》、看动画片《松鼠》导入。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感知、理解,营造了语文教学的新空间。激趣导入既可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又能培养他们提升人格情操,养成真、善的体验,造就独立、健全的人格。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要学生了解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行文思路,初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出不懂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实施这一环节时,第一、要明确自读自悟的要求。它包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知道课文写了什么;理清思路,了解课文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前后联系,想想作者的写作目的;自省自悟,自问悟到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等。第二、要保证充分的时间,一般15分钟左右。第三、教给读书的方法,要读得“字字入目,句句铭心”要学生学会边读边想边圈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四、让学

生小组之间充分展示的成果。这样先小组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以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同时也为他们在全班同学之间交流做好准备。

自主探究环节我们拟定的实则是:包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两个阶段。

(1)、自主学习阶段。

此环节的设置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任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静下心来、动起脑来阅读教材,研习问题,自主完成学案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学案中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都能完成,若有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要注意圈点勾画。

教师做好巡视监督工作,指导学生时要言简意赅,注重启发点拨,引而不发,注意鼓励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阶段。

合作探究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通常可安排同桌或不同学习程度的数人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让每个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思想火花,也通过相到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做好勾画记录。教师全面掌控,注意探究时要控制好时间,保证进行有效探究。同时,教师还要巡回收集信息,对学生探究中的优秀成果或有代表性的结论(可以是不完备的甚至是错误的)做到心中有数,以备下环节展示。还要注意学生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尤其是共性问题,以备下环节针对性点拨。(此环节约占15分钟)

第三阶段:展评析疑

展评析疑环节对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展示、分析、比较、评价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在各小组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并达成共识,以求得最佳的答案。

教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安排展示,展示方式不拘一格,或口头或书面(鼓励“纸笔化”),或向全班展示或进行小组间展示,据具体课题灵活运用但要求高效。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多元的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对展示的结论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评价的过程,对探究结论较好的学生来说是一次

提升自己促进他人的过程,对探究结论不好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取长补短优化自己答案的过程。尤其是教师的评价点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点石成金。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评价,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或共性问题,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点问题进行点拨分析,归纳方法、规律,教师的点评要语言简练,直奔问题,点深点透;四是针对展示评价情况,科学评价,激励到位。(此环节约占15分钟)

具体说来,语文教学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以下三点: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对每一个学生问题或观点都要认真对待,要给予认可和鼓励。

二、注意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著名教育家于永正在一次“金帆杯”教研活动公开课就开展乐课堂朗读比赛。先是学生先在小组里比赛,然后每组推荐优胜者在全班比赛,有时教师和学生同台比赛。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评教师。这样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取长补短,进行了思维碰撞情感升华。

笔者认为“合作互动”还包括过去经验和课文感知的“互动”、多种感官的“互动”。笔者一次在淮阴师范学院附中参加活动时,觉得淮州中学王修忠老师教学《与朱元思书》时,师生这一环节做得就很好。他先将课文的文句和想象后的形象描写进行比较,让学生自我创造感受其美。然后安排学生欣赏富春江山水录像。继而由文字想画面,由音乐想画面,由图象想课文。反复互动,多角度、深层次地体会富春江山水之美。再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我们曾下载了一些连环画让学生多方位去体会,为求让学生“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

学生经过激烈的探究评价,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方法,思维的形式结论的概括上进行归纳、整合,充分挖掘学生探究的潜能,诱发创新的火花。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对学习达成的阶段性目标进行深度的质疑、挖掘和引申,促使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和由此及彼的联想,想象等发散性思维或迁移性训练,使学生真正能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创新。

此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延伸,思维更加开阔,认识得到升华(此环节约占6分钟)。实施这一环节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作深入探究,让学生真

正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首先可让学生质疑,接着帮助学生把这些疑难问题梳理归类,确定专题研读的内容。精心组织专题研读是本阶段的重点。其方法一般为:体现整体性,要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验和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小组自学讨论,每个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应参与讨论,把握学生动向,同时避免走过场。第三、全班交流时,老师要让学生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生的积极性。如:淮阴师院附中任玲玲老师〈美的发现与表达〉一节写作课,就将《日出》、《荷花》、《瀑布》的三幅投影让学生自我欣赏、自我发问、自我描述。点评时学生从修辞、成语运用方面给予评价,指出好在哪?还有什么不足?对表述困难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其收效非常显著。

第五阶段:小结检测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做最后的知识性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就学生而言,学习中获得的感知必须多次重复呈现,才能促进理解,而理解的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牢固掌握,也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培养。此环节的不可或缺是无须赘言的。此时,教师应布置一些作业当堂检测。可以设计题目口头检测,也可以进行书面检测,总之要根据当堂内容灵活检测,注重实效。譬如: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口诵心记,熟读成诵,积淀语感,迁移运用,拓展延伸。我们除练练背诵以外,还可以进行一系列单项训练或综合训练。再如:学生有的善于文字处理,有的善于给画,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善于制作网页,所以处理这一环节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七颗钻石》在学生理解爱心上主题后,可设计这样一些练习,(1)请用一组排比句来表述爱心。爱心是——爱心是——爱心是——。(2)请设计富有创意的图画来表达爱心。(3)请唱一段歌曲来表达一下的爱心感受。(4)制作一个网页,讴歌“爱心”主题…···.这样训练不仅让学生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和一种超越自我的好品质。在完成作业期间,教师应注意巡视辅导工作,随时解答学生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该环节约占6分钟)

事实证明实施“五环” 教学法,建构“主体型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改变课堂教学面貌。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显著的改变。高效课堂模式实施以来,我校全体教师迅速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式,树立了新的课堂观、质量观。他们自觉地进行新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研究,提高了业务素质,促进了专业成长,缩短了成才的周期,师资队伍素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化。有些

教师以前“怕”上公开课,现在“堂堂都是公开课,人人敢上公开课”。不少教师脱颖而出,参加了区级优课竞赛,尽情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为学校赢得了很好的声誉,为学校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显著的改变。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使得教师成了课堂的参与者,协作者,引导者。学生由“观众”走上了“舞台”,全程学习活动是积极主动的,被动听讲、消极参与的现象少了,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建立了一些高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五环教学法小学语文 第6篇

一、教学思想

近年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构建和实施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定“质量在课堂,素质在课堂,特色在课堂,名校在课堂”这一信念。构建了“五环递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即:问题导学——自主学习——交流释疑——实践应用——分层评价五个环节。这种教学模式主张“先学后导,互助互学”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和可变性。其核心研究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刻认识自己的职责,树立服务学生的观念,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创造认知冲突,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实践的能力,(基本能用学过)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原则

1、目标多维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应包含学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掌握学科思想方法及学习方法。

2、多元互动

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生生、组组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中是合作的伙伴、交心的挚友。在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教学效益。

3、以学定教

学是教学活动的本源、基础与条件,教必须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能否按照学的客观规律而施教,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定教”。其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结构模式,都必须以学生学的特点、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来设计。其二,课堂教学要渗透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只有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才能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

三、模式解读

“五环递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框架为:问题导学——自主学习——交流释疑——拓展应用——分层评价。

(一)问题导学单:即“多方设计使学生自求得之。”

教师根据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内容的分析研究,结合(了解到的)学生学情,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或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问题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重点。

(二)自主学习:即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课堂上,让学生前后4人组成小组,围绕导学单问题,各抒己见,交流反驳,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

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巡视课堂,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作单独辅导,了解学情,收集学生疑难,作为确定和修改后面的导学阶段的重点难点的参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三)交流释疑:

1.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解答疑难问题;启发点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请部分小组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讨论结果,)汇报,在班内交流各小组讨论结果。

老师适时点拨,补充订正,把讨论引导到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不时穿插读、议、讲、练,完成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

2.归纳总结。在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基本解决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精要小结,使所学知识明晰化,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概念,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四)拓展应用;即“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1、咨询解惑。通过自学、导学,交流、释疑完成教学的基础目标,解决学生带共性的问题。但每个学生都有差异的,他们难免还有个别特殊问题,所以安排一定的时间接受咨询、解惑,实施因材施教。

2、巩固迁移。教师设计多种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巩固和迁移所学知识。让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技能。

3、反馈补救。根据巩固迁移训练的效果,及时评价反馈信息,采取补救性教学,确定绝大部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4、延伸发展。树立“大教学观”,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开展相关的兴趣小组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时空,为创造性学习提供铺

路石。

(五)分层评价:当堂内容,当堂掌握,当堂反馈即“堂堂清”。方法是:试题可以用屏幕展示,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也可以每人一张卷子直接做在卷子上。本环节,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辨识题和拓展题,学生自主选做。兼顾每个层面上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本环节是验收、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是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反馈既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此模式,其核心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其目的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三大转变,一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师的讲授;二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施策略

本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参谋者和协作者”。坚持“堂堂清”的教学观,坚持个人、小组、班级三结合的教学形式,力求在课堂上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信息的立体交流。既有个人独立探究,也有小组讨论,还有全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的把握以及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学习,坚持训练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那么如何达到运用之妙呢?

1、激发动机,激起主动参与的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钠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常用的方法有:设置悬念,激起学习欲望,引起认知兴趣:技巧问题,促进思维,产生探索兴趣:操作训练,提供时间机会,体会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要面向全体,实施差异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从“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的确,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面对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差异发展、共同提高。另外还要积极发挥评价的作用,(不仅评正误,更在于)不仅评知识的正误,还要评学生参入度,力求评出自信,使之产生持续的激励作用,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发掘认知潜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其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准备题。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让学生探究新知,并让所有的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让优秀学生跳起来并摘到更多的果子”。这有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多功能”的桥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

不同的起点,以不同的速度和方法通过“一座桥梁”的机会。教师还要考虑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信选择的余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学生能独立思考和发现的知识要大胆让学生独立探究,教师绝不能包办,也绝不作暗示,给学生成功机会,增强其信心。

3、加大思维空间,培养自主参与的能力。

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应该达到“思维价值确切、思维指向明确、思维空间宽松、思路要求完整”的要求,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思维环境。问题可在“突出重点、难点,解决关键点”的环节处提出,也可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处”提出,还可在学生的“知识模糊处”提出。这样也就抓住了新旧知识的突破口,完成新旧知识的内化,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内化法、演绎法、转化法、类推法等,有了这些方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思维空间就会不断扩大,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有益处。当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时,主动参与的欲望会更强,这正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上一篇:陶瓷材料应用现状下一篇:电焊工安全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