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教育论文

2024-07-27

试析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教育论文(精选10篇)

试析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教育论文 第1篇

一、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一)树立能力本位观念

职校生大多敢动手,愿实践,希望成才的心理也很强烈,所以注重培养职校生的自学能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树立学生的责任心,训练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不仅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而且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建学生社团和各类兴趣小组,最大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1。开设选修课,设立语文“学分银行”学生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中断,即使隔了好几年,曾有的学习经历仍可折合成学分,学分可累计,达到一定学历层次要求的学分数后,就给予相应语文成绩。

2。从整体到分层。分层目标教学就是将成绩比较接近的学生作为一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而且各层次教学目标依次递增

(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职校阶段只是他们漫长人生中重要而又短暂的三年,我们要树立和强化终身教育的观念,并用这种观念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

二、语文教师要研究学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

(一)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积极化,从以往的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转移到关注学生“会不会学”来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坐享其成的,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出来的。职校生的学习习惯较差,长期以来,学习语文往往是一笔糊涂帐,只知道学了多少课文,不知道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把“教会学生学”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注重教给学生关于方法的、带规律性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占主体地位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才能培养出来的所以,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确立生命意识,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从个体学习到协作对话

全新的学习概念强调: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知识是存在于团体中的,个人只有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中介和转换等张力形式,才能发展自己的知识、这种知识的社会本质带有浓重的社会取向,与语文学习强调语境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形成共鸣。

试析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教育论文 第2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中等职业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教学,应该顺应趋势,积极参与课改,为专业教学服务。

一、紧贴中职培养目标,科学定位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无论是中、高等职业学校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都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从这一讲话中,很容易对中职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定位,这就是要实现“三化”,即“人文化”,通过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工具化”,通过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专业学习和人际交往服务;“专业化”,结合专业差异,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地迁移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意识地加强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结合中职现状,科学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理论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一段话以及中职生的实际状况为语文教学内容的调整指明了方向,即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说”上,要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内容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在“读”上,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实际,着重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说明书等;在“写”上,教学内容要重点放在如何写信、写请假条、写自荐材料等应用文上,确保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能将意思表达清楚。

三、围绕中职实际,科学选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因材施教是重点。在新课改视野下,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借鉴和选用的方法。行为导向教学又称实践导向教学,是一种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其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模拟教学,即以人为创造某种与社会交往仿真的情境作为实践教学场所或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训基地或人造情境的模拟实践中,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二是案例教学,即借助某个具体情境或特殊问题的描述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案例教学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整个思考运作的过程。学生通过对特殊情境或问题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发现或抓住问题,并结合个人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手段,从而诱发其创造潜能,并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三是项目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提高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能力。学生通过一个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项目实施过程,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知识,并逐步培养出实施该项目所需的各种关键能力。项目教学强调的是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四是角色扮演,即通过对某个社会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角色扮演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强化相关职业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行为导向教学在应用时要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独立的、单一的,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式。

四、立足中职特点,科学构建评价模式

试析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教育论文 第3篇

一、中职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范畴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教育主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 》里提出, 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着重提高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中职体育教学中,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从提高学生素质入手,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劳动人才。根据对素质教育基本内容的理解, 笔者认为,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体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及体育素养得到发展。

2. 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中职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基本技能以及对体育的兴趣。

3. 发展目标的全面性。

体育教学要把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兴趣习惯养成、运动能力培养及心理素质提高有机地统一起来,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4.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在体育教育中承认并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强调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不同个性、兴趣、特长专业的发展。

5. 教学过程的社会性。

体育教学应创设条件, 使学习和锻炼更贴近生活, 突出实用性, 使学生获得竞争与拼搏、参与合作、挫折与成功等多种情感体验, 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中职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观念体系

1. 主动体育教学观。

很久以来, 学校体育教学强行传授和灌输体育知识技能, 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造成教学程式化、成人化和训练化。教师指令多, 学生自主少, 成为教学中的被动体, 导致学生很少自觉投入锻炼。改变教学观念应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 多维体育教学观。

学校体育教学是一个多功能、多目标的系统工程。通过学习而取得的效益, 不应该局限于以往的以提高生理机能为目标的生物体育教学观所达到的生物学改造, 而应该进一步达到由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系综合作用的效果。这样的体育观的形成,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感化、引导学生, 使他们成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任务中的合格人才。

3. 终身体育教学观。

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每位教师确定终身体育教学观, 悉心调教学生。终身体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概念, 我们应从三个层次对其理解。第一, 从时间上看, 它是横贯于一个人的人生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二, 从要求的范围上说,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设施。第三, 从自身发展上看, 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把它视为塑造自身的一种重要手段, 不间断地贯穿于人生的始终。

4.“自然主义”教学观。

自然主义体育教学观的精华部分是, 尽量排除人为因素的控制作用, 让学生按照自然适应性原则去自主地学习和锻炼。自然体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体育教育过程应符合学生本能, 应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三、中职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创新思路

1. 改革教学过程, 创新职业教学理念。

中职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应改变教学目标及要求, 改变过去单纯传授技术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两个方面的转向:一是教学目标的空间上, 从单纯追求学生的外在技能水平转到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身心协调上;二是教学目标的时间上, 要培养学生的志向、习惯、能力, 为学生终身受益打下良好基础;如传授运动技能是提升学生体能的必要手段, 也是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的不可缺少的媒介体。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使学生知其意、明其利、乐其趣, 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与理解。体育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有助于多种教学方式的激发和发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更新教材内容, 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中职体育教学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 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利于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基本活动技能。同时, 也要适应发展所学专业所必备的身体素质和职业基础活动技能。教材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专业特点, 遵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在选编教材上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和学情出发。中职体育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造, 将实用技能项目和娱乐、休闲、健身项目结合在一起, 在课堂中不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 如跆拳道、网球、街舞、溜冰等。这样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3. 建立新型教学体系, 灵活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既能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又能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既能增强学生体质, 又能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的教学体系。教学中采取新的措施, 改变教学方式, 从“灌输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 以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教学。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 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运动技能的学习, 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 学生要承受身体和心理的压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疑是最好的实践和锻炼。

4. 改革考核评价机制, 突出职业培养目标。

中职体育教学实施多种动态考核机制, 把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检验和促进教学的手段。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注重科学性、公平性、适应性。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 不仅考核其运动成绩, 还应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考查其是否达到适应自己所学专业应具备的身体素质。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养、终身体育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 以达到职业体育教育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 为拓展每位学生的人生发展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从中职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 提出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路径, 以培养学生健全的身体和心理, 为他们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要求奠定基础。

试析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教育论文 第4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 语文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开设的一个重要专业,肩负着为托幼机构培养保育、教学人才的职责。语文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但长期以来该专业的语文教学不容乐观,首先受“重专轻文”思想的影响,某些学校不开语文课,或即使开也随意挪用、挤占,课时没有保障;其次,学生文化素质差,教学成果不明显。调查表明,“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文化课的合格率仅为40%”,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再次,内无激励机制,外无升学压力,语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能有效调动。随着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及春季高考逐渐热门,上好高质量语文课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

一、利用好现行教材,实现大纲教学目标

大纲是指导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语文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实施等方面的内容。教材是对大纲的具体落实,要达成大纲规定的各项要求,就必须依据教材实施教学。以现行鲁版中职语文第一册为例,编排课文30篇,其中讲读课文18篇,自读课文12篇;划分为“青春”、“梦想”、“生命”、“人生”、“自信”、“自然风光”等六大模块,涉及散文、诗歌、小说、游记、古代诗文等文学样式;在每单元末配有“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项目;整本教材兼顾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大纲“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既不“拔高”又不“压低”。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同属中等教育,中职语文教材与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在很多篇目上是一致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中文专业培养的,他们更习惯于用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标准培养中职学生,这让一些学生感觉力不从心,逐渐丧失语文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明确中职语文与高中语文的差别,不能照搬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模式,比如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学习是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掌握古文字、文言词汇、文言句式,这些在中职语文中也有要求但难度已降低,教师可以按纲施教,不必超纲讲解。现代汉语中的语法是另一个难点,应以复习巩固初中时学习的语法知识为主,高中语文语法不必涉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偷工减料”,不能以学生基础差、没兴趣、用不上为理由降低教学标准,不能以自读代替讲读,不能以视频代替讲授。课程要求讲授的,必须讲深、讲透。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能是引导、帮助学生认知。教学是师生互动而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这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比如阅读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对每一篇课文都应设计阅读的教学环节,对诗词及文言文反复诵读,以体会作品优美的意境、深邃的涵义;对短篇小说则是学生分角色朗读,辅以教师旁白、赏析,欣赏作品独特的结构形式、语言特色、人物形象。对杂文、散记如《永远的校园》、《多年父子成兄弟》、《幼学纪事》采用“现身说法”,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感恩、珍惜、自强不息的情怀。对哲理性散文,如《我很重要》、《我的四季》等运用师生对话法,通过设问、质疑、讨论、辨析等环节,让学生得到自我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充分利用其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做到恰到好处而不是喧宾夺主,简洁大方而不是花里胡哨,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板书,更不是代替教师讲解。

三、语文教学要把握学前教育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如在幼儿园工作,将成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3—6岁幼儿,他们的身心、智力处于刚刚发育的阶段,教得越多,学得越多,往往越达不到好的效果。幼儿教师更多的是组织各种游戏和活动,在娱乐中给幼儿以文化熏陶。此时语文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交流的工具,一种活动的组织方案,抓好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说话训练,在校内要求讲普通话,发音准确,音调适中,表情自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每周安排一两节普通话课,系统训练汉语普通话发音,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达到国家普通话等级考试的相应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回答问题,针对幼儿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组织演讲大赛或讲故事大赛,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得到锻炼提高。其次是写字训练,要求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的正确书写,字迹工整,笔顺正确,每周安排1—2节写字课,每天100字的写字作业,利用好黑板报、手抄报等“阵地”,展示学生的书法风采,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书写提出要求。最后是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每两周上一次作文课。针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加强一些应用文体如计划、总结、便条、自我介绍的写作训练。同时,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一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通过读书更多、更细致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四、语文教学要关照学生的性别差异

学前教育专业绝大部分为女生,她们大多富有爱心、耐心和细心,但也有一些学生中考失利后就读于中职学校心存自卑,一些学生受生活环境、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放任、依赖心理,一些学生受到“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看孩子是女人的本能”等思想的影响,在学习上消极应付,在思想上爱慕虚华。如果学生带着这些不健康的价值观和心理问题走向社会,对幼儿教育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帮助女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语文课程因其人文性的特点,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出现不少女性形象,如《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碗清汤荞麦面》中的母亲,《最后一片叶子》中的苏、琼西等,结合故事情节讲解人物命运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在上《项链》这一课时,采取观看视频短片、分角色朗读的教学方法,当课文进行到最后,佛来思节夫人说道:“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时,全班学生都发出尖叫,愤怒、委屈、不平等表情表现在同学们的脸上,教师顺势进行引导,让学生思考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什么,这根源就是对奢华生活的痴迷,是她的虚荣心,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应该自觉抵制拜金主义的侵蚀。在讲解《一碗清汤荞麦面》时重点分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使学生懂得自尊、坚强、敬业是一个成功女性应该具有的意志品质。

总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是该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直接体现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在思想上重视语文学科,在教学上强化语文学科,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语文学科,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语文高质量教学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海燕.中职语文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相结合的实践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2]王晓岚.关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5(19):44-45.

[3]王丽丽.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和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0(25):36.

[4]邓世艾.中职语文教材的功能途径研究[J].教师,2014(29)86-87.

[5]程玉蓉.浅谈新时期幼儿教师培养目标与措施[J].当代幼教,2012(4):28-29.

试析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教育论文 第5篇

论文摘要:在中职学校招收生源质量严重下滑的背景下,如何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就成为教书育人成功的关键。文章结合在电工电子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谈在中职学校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论文关键词:高效课堂;校本教材;理实一体化

近年由于生源大幅减少,中职学校招收的生源质量严重下滑,许多学生学习习惯不良,思维惰性大,文化课基础差且学习意识不强,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这些学生,尽管很多老师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为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讨在中职学校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一、采用学案教学

学案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案,而且要备供学生学习用的学案,让学生带着学案学习,这与现今的教改形势相适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中职学校打造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1.精心编制学案

学案是学案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编写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总纲,以课本为主线,以所教学生接受能力为标准,使之成为连接教师、教材和学生的纽带,同时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因此学案中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科学、新颖、灵活、恰当,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学案编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目标引导:突出重点和难点,提出对知识识记、理解、应用的不同要求,点明本节课所要掌握的概念、原理等。(2)学习过程:通过学案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流程一目了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施。(3)问题思考:针对所学内容给出相关问题、练习及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4)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总结的方式可采用框图、树图、表格或口头作答等。(5)知识拓展:作业、课后思考题、资源链接等。

笔者在编制“单相异步电动机”学案时给出如下目标:知道单向异步电动机特点及应用;理解电容分相和罩极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知道单相异步电动机反转及调速方法。掌握新知识后,提出如下问题:有一台单相异步电动机,加上单相交流电源后,电动机不转,但如果去拨动一下转子,电动机就顺着拨动的方向旋转起来,分析可能的原因。再通过知识拓展给出下列思考:三相电动机接电源的三根线中由于某原因断了一相,就成为单相电动机运行。如果在起动时就断了一相,能否起动?如果在运行中断了一相,能否继续运转?

2.有效利用学案

采用学案教学法,教师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习活动的经纪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引路人,讨论问题的平等参与者,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的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如何有效利用学案,笔者认为如下做法可供参考。课前:发学案→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学案;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分析、讨论→教师精讲→反馈训练;课后:教师收学案→批改学案并记入平时成绩→发现问题→反馈纠正→发回学生整理成册→复习巩固。

通过长期的学案教学法实践,笔者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学案使许多知识都落到了纸上,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提高了课堂容量和学习效率。学生把每份学案认真地整理起来,又是一份珍贵的复习材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复习阶段查漏补缺。

二、充分利用校本教材

大力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是中等职业学校适应社会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职业学校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而且实用性不强。校本教材,就是以校为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校服务企业的经济发展环境,组织教师编写的教材,校本教材更贴近学生,更贴近就业岗位,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江都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就电工电子专业组织教师编写了《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电工技能与实训项目教程》等8本校本教材,这些教材不像传统的教材那样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而是以任务驱动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校本教材中,将“综合性”与“职业性”有机统一,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思想,学生将来做什么,需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例如在《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中共编写了15个电工实验和16个电子实验,教师编写时完全参照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及条件,使每一个实验都能做且都能做出结果,使学生在完成这些实验时,对课本上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教学中由于采用这些校本教材,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三、专业课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职业学校的教育,就是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员工。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若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所以,只有更多地给学生自己做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

1.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否则教师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江都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各种培训以及利用暑期组织教师下企业锻炼等一系列措施,已培养出了一批“双师型”教师,为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基地

将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师生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师用做来教,学生以做来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无需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近几年随着学校对实验实训的大量投入,江都职业教育集团的专业课基本都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进行,例如“PLC”这门课的教学,每一条基本指令都让学生通过上机去体会它的作用,实际编程时教师给出控制要求,让学生在调试过程中不断改进,使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探讨论文 第6篇

1.2学生可再生发展的要求。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成效,因此,要对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把就业作为导向,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数学作为中职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为了能够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数学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融合,这对培养高素质的就业创业型人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3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中职学校并没有对数学学科高度重视,中职数学教学的发展越来越边缘化,不仅限制了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学学科可再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2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科结构缺少多样性。中职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教材,他们大多都421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这种学科结构存在很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循序渐进,他们不能把数学内容有效地整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第二,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与就业很难融合,同时,不重视数学知识的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

2.2教学手段不先进。中职数学教师的教学手段,大多都比较死板。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学到数学知识,通常运用整体讲授知识的教学手段,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一些教师运用口头叙述的手段进行数学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却少之又少,难以让数学教学和现代科技有机的结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交流,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疑难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成效。2.3没有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征。中职学生无论是在年龄方面,还是在学习基础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多数都是学习成绩较弱或考试失败的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好有坏,学习进度也会有所不同,特别是一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他们对学习数学并没有太多的耐心,学习目标也不明确,在学习数学时,不仅无法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

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举措

3.1不断完善学科设置结构。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中,应该不断完善数学学科结构,将数学基础学科和数学专业模块有机的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对学生进行专项教育,还应该按照学生所选专业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专业教学,不仅能让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还能使其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3.2不断创新教师的教学手段。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手段,第一,教师应该明确教学指导理念,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很有帮助,还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性,转变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第二,数学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必须与学生多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三,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专业知识为主,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扩展专业知识,使其符合职业发展的需求。

3.3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并不断的加以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特性有所了解,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为了满足社会对就业人才的需求,教师还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

3.4强化校企间的合作。中职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人才为目标,所以,学生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为了满足社会对就业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经常去企业实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还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改编实训教材内容,将实际案例运用到实训教学中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设置实训课程,聘请优秀的企业员工来学校为学生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对职业需求有所认知,让他们能更好的学习。

4结语

试析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教育论文 第7篇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中职教育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其实施存在一定的弊病和问题。本文基于项目教学法,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特点构建“三环七步”教学模式,探讨了基本流程、实施效果及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教育;教育;职业

基于项目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育之中,其打破传统课堂的单项的信息传播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模拟未来职业现实的项目工作环境,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性工作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与发展。

一、“三环七步”项目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

因此,可以将一个项目分解成为项目需求分析,项目技术解析、项目内容实践三个部分。通常中职教学中,这三个过程在一节课中完成,或者混合在一起在多节课中完成。这样操作无法对学生在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进行干预和引导,学习目标不明确,过程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固定和养成。笔者将一个项目教学分解为三个阶段分别实施,提出“三环七步”项目教学模式。

(二)“三环七步”项目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中职教育的实践性,课堂教学调整为35分钟一节课,因此一个项目教学可以分解为3个环节,由3个基本课时来完成,即三环,如某环节项目时间不足课适当增加一个课时;而每个课时中也就是每个教学环节,又可以分为7个步骤来实施教学,即7步,其这个项目可课程模式设计如下(表1-3):

二、“三环七步”项目教学的模式实施情况反馈

笔者以鸡西市指教中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三环七步”教学模式的结果进行评价,得出以下实施结果:

1.学生思维活跃度明显提升。其效果远远优于一般课堂的学生思维活度。2.学生过程参与度有效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全班学生的参与度接近100%。3.问题反思率大大增加。通过问题表单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个项目之后请学生填写学习反馈单,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评价反思。

三、“三环七步”项目教学的模式策略讨论

(一)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打破以往所提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面衔接”,实现学生“做中学,做中悟,做中改”。这里要强调学生不但要边做边学,还要从“做”的过程中获得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更要从中掌握解决问题,更正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在课程准备和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教学项目、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要合理恰当地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实践活动中要归纳、提炼、总结相关理论。并且以此为途径培养学生信息整合能力和个人职场素养。

(二)运用支架式策略

教师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支架揭示或给予线索、帮助学生在停滞时找到出路、通过提问帮助他们去诊断错误的原因并且发展修正的策略、激发学生达到任务所要求的目标的兴趣及指引学生的活动朝向预定目标。支架式策略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2)自主学习,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层次)。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须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重合作能力培养

让学生相互扶持,促进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这些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四)发挥集体教育功能

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获得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各组将自己的收获与其他组分享,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提升反思评价能力

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

编辑?M高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第8篇

对于职业类学校, 大力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是提高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同时, 也是学校提升自身品牌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全面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国家有关职业教育会议精神、江苏省课程改革行动计划, 目前, 省内各职业学校依据本地区人才需求的情况, 相继制定了相关专业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确定了目标。作为一名机电专业课程教师, 现就职业学校中职机电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见解。

1 机电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对象

中职学校实施的教学对象大部分是在中考中被淘汰的学生, 尤其是男生多的机电专业班级, 他们普遍自律性不高, 厌学情绪较严重。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压力较大, 主要源自于在课堂上对知识的“难以理解”, 对于文化课基础薄弱的他们, 理工科专业课程更是听得“云里雾里”。此外, 初中时养成的不良习惯一直延续到高中阶段,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整顿教学秩序, 教学效果较差。

1.2 教学内容

部分专业课程教材内容的编排存在不合理现象, 近年来中职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是到生产一线从事设备操作等工作, 在校所学知识相当一部分用不上, 这主要是因为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和岗位实际相脱节, “学科”、“知识”思想根深蒂固, 教学内容过分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 强调知识本位, 理论学习内容过多、难度较高, 脱离学生现有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

1.3 教学效果

每年, 在学生正式顶岗实习前, 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面试或笔试时, 当提出与他们各自专业相关问题时, 我们的学生总是支支吾吾,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外, 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组织全市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进行文化课、专业课学业水平测试, 测试采用统一要求、统一试卷、统一时间、统一标准、集中阅卷的形式。机电类专业学生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是40—50分。这样的学业水平测试对今后是否继续进行带到了两难的困境:如果继续, 学生认为40—50分也能过关, 他们还会努力吗?如果不继续, 难道就这样得过且过?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重视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质量。

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职校的生源状况迫使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必须变革;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向内涵发展, 课程内容急需更新;职教自身持续发展对课程改革要求已日趋明朗, 课改势在必行。

2 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机电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 涉及机械、电工电子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在校三年的学习生涯中, 从学习基础知识开始, 一直到实践操作技术, 内容多、任务重, 所以在构建课程体系时, 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条件, 可以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改革:

2.1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必须突出课程体系的应用性。根据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 打破学科界限, 优化整合各门课程, 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强化能力所需内容。

2.1.1 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优化整合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对传统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 建立新型的课程模式, 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学科教育思想, 不仅优化课程资源, 而且节省教育成本。

2.1.2 加强开设课程的实用性

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分析, 将开设课程的学习重点落实到学生某些能力的培养上, 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将每门课程分为:基础知识模块, 基本能力模块, 相关能力拓展模块, 根据课程项目要求, 实行单模块教学和模块组合教学, 通过多种方式, 实现课程的模块化、综合化。

2.2 深化以能力本位的教材改革

中职课程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在中职教育开办之初, 不考虑中职教育的特点, 以知识传授为主, 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 以致影响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二是近几年来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 过分否定文化课程的学科体系, 仅仅强调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因此体现在教材上是人为割裂知识间的联系, 严重削弱了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

能力本位的教材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教材建设中, 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材, 开发和编写符合学生认知和技能养成规律, 体现以应用为主线, 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化教材体系, 增强职业教育的特色, 加快课程综合化模块化进展。

2.3 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 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2.3.1 知识收获到知识与能力双丰收的教学目标的转变。

新型课堂的教学目标较传统课堂的转变在于: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转化为对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不仅要注重他们知识的提高, 还要注意个人综合能力 (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协作能力等) 的培养, 善于观察和发现个人的特长和不足。

上课方式多样化, 不再拘束于古板的课堂, 新型课堂中, 活动多样化, 学生在活动中交流, 在交流中学习, 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让学生整个身心沉浸其中, 实现知识与能力双丰收, 实现教育教学双赢!

2.3.2 教学内容的优化及实用与够用原则的并重。

对于机电专业学生而言,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应该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专业课教材中的内容, 教师要根据实际要求做一定的处理, 加以筛选。要摒弃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 所选内容要求实用性强, 与实践教学和未来岗位要求紧密联系。此外,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也要符合实际要求, 遵循够用的原则, 达到培养目标。太难容易导致学生听不懂, 从而不想听;太易不能科学指导实践, 不能有效提升技能。

2.3.3 课堂五步教学程序

第一、明确课堂的目标;第二、布置学生自主探究需要完成的任务;第三、由学生提前预习做好准备工作;第四、课堂上学生的展示和行动;第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

2.4 创立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

对于机电专业学生, 应该将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教学过程中“教、学、做”融为一体, 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第一、坚持职业活动导向, 突显机电专业特色。

第二、目标明确, 尤其突出能力目标。

第三、要以项目任务为载体, 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组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来完成任务, 训练学生的操作和协作能力。

第四、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充分体现学生的活动。

2.5 建设一支多专高能的优秀师资队伍

师资水平是决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更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基础。在实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探索中, 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一支真正能力强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来参与课程改革, 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

要促使专业课教师从根本上完成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的转变:

第一、要教师自己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

第二、要让全体专业课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中, 亲身体会传统教学和以能力为主线的新型课程教学的差别。

第三、要不定期的进行各种培训, 让专业课程教师, 尤其是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有关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和研讨活动。

第四、要组织专业课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机电专业中绝大部分专业课程都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 为了让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不脱节, 就要让教师及时了解企业中的技术操作要求、发展态势等, 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2.6 完善多元智能考核评价的方案

多元智能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是“多元+智能”。多元, 侧重于多种方法和多种维度;智能注重个性、共性与发展性。

目前大部分课堂评价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量化评价阶段。主要表现在:第一、重视终结性评价, 忽视形成性评价。第三、重视绝对评价, 忽视个体需求。第二、重视量化评价, 忽视质性评价。在很多的课堂教学比赛中, 出现的“评价”环节大部分是为了有“评价”而进行“评价”, 并没有真正起到相应的作用。

加德纳教授提倡用情境化评估替代传统的标准化的考试方案, 立足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终身发展。所以, 改革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策略为:

一、评价应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 要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及每个学生独特的智能特点。

二、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 要注重学生体会成就感。

三、评价应是情境性的, 要结合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

四、评价应体现“智能公正”, 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

3 机电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将会涉及到课程体系、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 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操作难度很大,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 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3.1 专业课教师难以适应新型课程教学

原先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分学科教学, 对于原来的分科教学已经非常习惯, 现在突然要改变它, 一时很难转变观念。另外, 要将各门课程整合成新型课程, 教师的知识缺陷会较大, 一时难以胜任。

3.2 理论和实践难以完全融为一体

对于机电专业来说, 由于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法, 理论和实践应当要融为一体, 但近几年来, 学校虽然增加了机电专业设备的配置, 但还是跟不上教学需求,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难以真正做到“做中教”、“做中学”。

4 结语

在现实状况下, 我们要引起对专业课程改革的足够重视, 不能因为有困难而放弃课程改革。今后,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我们还将遇到更多新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摘要:大力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是职业类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为例, 从课程体系、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方案等方面分析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春生, 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2002.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陶希海.浅谈职校专业课的教学原则[J].职教论坛, 2003 (10) .

试析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教育论文 第9篇

【关键词】中职;礼仪教育教学;现状和改革策略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国家在追求和谐社会,要求人们的礼仪程度越来越高。礼仪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基础的保证。中职学校对礼仪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老师要在礼貌这一点做出一个表率,才能提高学生对礼仪教学的积极性,老师还要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礼仪的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礼仪习惯,还有助于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在进入社会岗位,工作中对礼仪的要求更加高,同事与同事之间要有最起码的礼貌。我们要积极的对这种不良现象进行改善,对中职教学中不良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中职学校礼仪教学的重要性

1.更好的弘扬我国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的古国,我国古代伟人荀子说过:“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无成,国无礼则不宁。”的美好篇章,这些都阐述了礼仪的重要性。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职教学中学习历史礼仪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人的礼仪之道,对我们现代人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使学生更加重视礼仪。

2.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

中职学生也将面临社会的考验, 他们的内心既想走向社会又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比如,找什么工作、怎么和同事相处等很多事情。给自己形象的定位不明确。懂得礼仪可以更好的融入到这个社会,有很好的接人待物的能力,在社交中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在同事面前能以一个很好的形象来完成工作等,对别人讲礼貌,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

3.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职院校的学生还没有真正经历过社会,在走到社会岗位的时候,他们渴望有一个很好的社交能力,结交更多的朋友,这是所有人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礼仪可以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是有好处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会避免刚踏入社会的学生有不良的情绪,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礼仪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二、中职学校礼仪教学中的现状

中国的礼仪从古代到现代,现在各个学校都有礼仪课程,在中职学校的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让人不舒服的现象,比如,在公共场合说不文明的话、在公共场合大声交谈。不但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也让别人更加的排斥。

中职教育在平时的礼仪课堂中,老师对礼仪的基本知识的讲述讲得很好,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说明了课堂上的东西没有掌握好。很大一部分的同学都认为,老师讲的都是一些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在现实中自己根本不会用。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礼仪问题很少觉得有不好的地方,他们只关注别人对他们有没有礼貌。礼仪在这种现状下,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中职学校礼仪教学的改革

1.重视对学生的日常礼仪教育教学

礼仪在社会中每个人的生活里每天都要运用的知识。在对礼仪的实施中,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只是礼仪学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在课下对课堂上礼仪的实践和运用。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做到对礼仪的最大诠释。

2.改善礼仪教学体系

礼仪课在很多细节方面和其他的课程有很大的区别,它最大的一个区别是,礼仪课有一个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改善教学体系上要有一个很系统的实践方式。丢掉那些传统的体系方式,新的方式终究会代替传统的方式,新的体系方式,它应该是非常系统、全面的一个教学体系。体系重要体现出综合的要素,既要有课堂的对学生表现的打分,还要有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标准,我们要对这两种方式进行详细的考核。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礼仪课上,老师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学礼仪实践的落实,礼仪课能不能按计划进行,最关键的是教师。教师需要适应改革的步伐,在平常的工作中积极的总结经验,在对经验研究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教师还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认真做好每一节课的讲解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教育学生对礼仪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结束语

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礼仪教学的一些很根本的问题,需要加快进行改革的步伐,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很多有心的教育工作者在改革中努力地探索和创新。要坚信,我们只要努力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做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改革这件事情。现在只有通过改革这条路对中职学校中的礼仪课出现的问题进行合适的弥补。职业学校礼仪课程占据全课程重要的地位,中等职业教育非常需要一个很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所以,对中职学校礼仪课程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陶颖,李凤玉.中职学校礼仪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7:12

试析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教育论文 第10篇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享受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效与便捷?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中职学校要积极的转变教学方向,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有效加强中职学校的教学效率,将互联网与中职教育充分结合在一起,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中职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255-01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职学校要积极改革教学模式,紧跟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建的有利条件,全面提高中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效率,实现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优化,中职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有效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互联网+的教育中来。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校没有完全意识到,互联网+教育产生的积极价值与意义,进而影响了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进程,导致中职学校教育始终无法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不能获取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主要是因为学校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忽视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带来的优势。

2.教师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因素,因为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决定了互联网+教育的教学质量。但是,现阶段有些中职教师还无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自身运用互联网开展教学的水平不足,无法紧跟时代发展,不能为学生提供依托于互联网信息的多元化教育平台,导致中职教学改革模式无法顺利开展。

3.学生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学模式改革始终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改革中心,围绕学生建立起依托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但是有些中职学生受自身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限制,对互联网+教育认识不足,始终带有抵触情绪,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响应缺乏热情,导致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无法获取预期的良好效果。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1.加强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建设

互联网+教育带来的优势,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育存在的不足,不仅可以提高对学生教学效率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学资源。比如,互联网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优化分类,为教师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教学资源,可以让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更好的开展专业技术的教学。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互联网设备建设,为教师提供优秀的硬件设施,比如,利用校园网平台或者是电子白板、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开展形象生动、高效优质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学生展开交流,以及对学生的习题进行修改等活动,借助校园互联网设备完成网络信息组织,有效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教学。

2.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

随着互联网+教育概念的提出,我国中职学校对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仅借助单一的辅助教学工具,已经无法在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创建完善的教学资源平台。比如,将教育资源置于网络平台,随时随地供学生学生下载、浏览、使用,同时还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优化,让学生可以更加丰富的选择优质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可以直观生动了解抽象复杂的专业知识。

3.加强中职教师培训

中职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因为中职教师决定了中?学校的教育质量,所以,为了加强互联网+教育的质量,学校要依据教师教学能力、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对教师开展分层培训的模式,有效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资源整合分类等多种技能的培训,同时学校还要结合互联网教学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以保证教师对互联网教育开展主动性与积极性,让教师成为互联网+教育的改革核心,提高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有效通过加强教师互联网信息技术教育,以加快互联网+教育的改革步伐,为学校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创建完善的教育保障。

4.整合互联网资源信息技术与各专业学科

中职学校在推动中职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重视专业学科与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与专业学科的整合优化,提高中职信息化教育水平,在整合优化过程中的,教师要从专业学科的特点出发,比如,中职车工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在整合优化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虚拟场景的创建,便于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问题存在的原因?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专业学科的整合优化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互联网信息技术资源的运用,更要重视运用目的与结果,科学合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分析相关信息,以实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本文主要叙述的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教育教学的模式的改革措施,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职学校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中职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的素质的提升,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有效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依据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互联网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努力为社会输送优秀全面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物联网在汽车应用下一篇:开业庆典贺词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