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教学计划范文

2024-08-01

陶艺教学计划范文(精选8篇)

陶艺教学计划 第1篇

陶艺教学工作计划

启蒙:

1、了解陶艺、陶泥的分类及相关知识;

2、陶艺制作的5种造型练习熟悉和掌握,学期未完成2-3副作品。

制作方法:手捏成型法(4课时)泥板成型法(4课时)泥条成型法(4课时)模 具(4课时)拉坯成型法(10课时)

初级: 5种造型应用和制作:

1、拉坯练习(6课时)

2、利用5种造型制作茶壶、碗等各种学生自己喜欢的陶器;(10课时)

3、陶器品的修饰、装饰设计练习(14课时)

高级1:

1、激发学生创作为主,利用所学的5种造型、雕刻、上釉的技能创作出深层次的作品;(20课时)

2、施釉练习(对于颜色的认识和搭配,调制完成10副以上作品)(15课时)

高级2:

1、窑烧制工艺流程(10课时)

2、陶艺作品烧制的方法(16课时)

3、历代名窑烧制简介(4课时)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了解陶艺和陶泥有关知识;制作流程

陶艺分:古代陶艺和现代陶艺

古代陶艺“人猿相揖别”的年代,人类就发现泥土与水混合后可以随意塑造成各种形状。晒干后,可以变成器皿。更神奇的是,这些泥坯经过火烧会变得坚硬,既不怕水又耐火,陶器就此诞生。

我国以陶瓷母邦著名于世,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历经各代陶工的努力,无论坯体的成形手法或是釉色的装饰技巧,皆可谓臻至完备,而且每一朝代的陶工都能自创新绩,发挥巧思,新材料、装饰手法层出不穷。

仰韶文化期人们就开始施彩绘于陶瓷器器表,继之而起的龙山文化出现了镂空、刻及堆塑等技法。商、周时有青瓷出现,汉朝炼丹术发达,铅釉技术因而更加完备,唐朝陶器以流畅明丽的三彩器为代表。到了宋朝,无论制作技术、器形美感、釉色呈色效果、装饰手法的运用等,均达造极之境。明代,由于饮茶方法的变化,紫砂茶壶出现了,清代时引入了西方书珐琅的技法,彩瓷技术也于此时臻于巅峰。

现代陶艺:中国现、当代陶艺的发展严格来说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及广东陶瓷产区等院校和地区是这种风格的最早实践者和推动者。其后,湖北美院、浙江美院、景德镇瓷区、宜兴陶区也相继加入。在这二十年的历程中,前十年的发展是缓慢而艰难的,几乎是靠一些间隙性的活动和展览来引起人们偶尔的关注。近十年尤其是近五年才是中国现、当代陶艺发展真正取得成效并产生一定影响的时期。

陶泥:产于江苏黄龙山,山上开采出来的时候是一块看似石头一样的一块泥,经过风吹雨打后,风化,然后人为加工后,才成了现在所看到的泥。

分类:按硬度分:软陶泥、硬陶泥; 按色彩分:彩陶泥、单色泥;按强度:紫砂泥、瓷泥;工业用泥:橡皮泥,精雕油泥

紫砂泥的材质特点,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可塑性好。制作时粘合力强,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细茵少,有机物少;

2.干燥收缩率小。紫砂陶从泥坯成型到烧成收缩约8%左右,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变形率小,生坯强度大,因此茶壶的口盖能做到严丝合缝,造型轮廓线条规矩严而不致扭曲。把手可以比瓷壶的粗,不怕壶口面失圆,这样与嘴比例合度,另外可以做敞口的器皿及口面与壶身同样大的大口面茶壶。

3.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陶。成品陶中有双重气孔结构,一为闭口气孔,是团聚体内部的气孔;一为开口气孔,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这就使紫砂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而施釉的陶瓷茶壶这种功能就比较欠缺。同时茶壶本身是精密合理的造型,壶口壶盖配合严密,位移公差小于0.5mm,减少了混有黄曲霉菌等霉菌的空气流入壶内的渠道。因而,就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相对地推迟了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其冷热急变性能也好,即便开水冲泡后再急入冷水中也不炸不裂。

4.紫砂泥土的另一个物理性能也很特别,就是它成型后不需要施釉,它平整光滑富有光泽的外形,用的时间越久,把摩的

制作流程:方法1:泥先制作成一件陶瓷品——修饰——上釉——烧制

方法2:泥先制作成一件陶瓷品——修饰——烧制——上釉——烧制

二、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制作工具用途、制作方法,制作步骤(教学示范)

1、制作工具用途:雕塑工具,雷丝刀、转盘、小竹拍、、搅拌机、、真空练泥机、拉坯机、泥板机、泥条机、喷釉收尘机组、燃气窑

2、制作方法:徒手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泥条成型法、模具、拉坯成型法

陶艺教学计划 第2篇

陶艺教育是课改深化的需要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的规程》以及上海市教委的《上海市学生艺术教育“十一五”工作计划》的需求。是落实二期课改的发展需求,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需求,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同时,创作陶艺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非常幼稚,但正是这种幼稚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树立了创新观念,学会了创新方法,这将使每一位学生终生受益,为他们今后在各行各业成就自己的事业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陶艺课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取陶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

三、教学设想:

在艺校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陶艺的独特认识进行创作,并结合各类比赛进行创造作品参加比赛。一方面,让学生能有个性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作作品的同时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比赛让学生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找到自我价值;在参赛的同时也为学校争创声誉。

四、教学内容安排:

《陶艺制作》教学案例 第3篇

《陶艺制作》是我校为响应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开设的小学六年级实践活动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同时学会用不同的陶艺成型方法体会立体造型的魅力。这是一项既有历史性又有现代感的活动,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并能创作自己的陶艺作品。活动中,学生既能在敲敲打打中释放自我,又能在精雕细刻中培养性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有较丰富的二维造型的经验,但对于像泥塑这样三维立体造型的体验较少。教学中应注重二者的比较,让孩子们把握住泥塑的这一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关于陶艺的基础知识,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

(2)掌握陶泥成型的常用方法,并能成功地制作一些作品。

(3)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孩子对陶艺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关于陶艺的知识,并学会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

难点:掌握陶泥成型的方法。

[教具准备]

练好的陶泥、做好的泥板、搓好的泥条、泥塑样品、绘画作品。

[学具准备]

锤子、塑料切片、圆形木棍、洒水壶、雕刻小工具、练好的陶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走进这个教室,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脏。

师:是的,但是老师希望今天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不要嫌它脏,每个人都应该对这有点脏的泥土充满了感情。伟大诗人艾青曾这样歌颂它:“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泥土不仅养育了我们的生命,由泥土产生的陶艺文明也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亲近泥土、感受泥土,创造自己的陶艺作品。

教学意图:通过导入新课,拉近了孩子和泥土的距离,这堂课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目的不仅仅是制作陶艺作品,还要让孩子在亲近泥土的过程中释放性情。

二、学习新知

1.中国是陶瓷之乡

(1)教师设问。

师:陶瓷的价格有可能超过黄金吗?

生:古董陶瓷的话,是有可能的。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举例说明)。

(2)教师给同学们讲述一段中国瓷器价比黄金贵的历史故事。

瓷器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又一大贡献,它成熟于我国的东汉时期。当我国的皇家贵族尽情享用精美瓷器的时候,欧洲人还在使用粗糙的陶盆。15世纪初,中国瓷器传到了欧洲,欧洲贵族们对它爱不释手,并且绝对不相信如此洁白、精美的器皿是由泥土做成的,他们把中国瓷器称为“白色金子”,交易中我国瓷器的价格超过了当时黄金的价格。这是一段令人骄傲的、难以置信的历史。

(3)教师提问。

师:中国因此得了一个英文名字,是什么?

生:China。

师:china的本意是什么?

生:瓷器。

师:不难看出中国瓷器在世界上曾经风靡到何等程度。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对陶瓷有一份更特殊的情感,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喜欢它。

教学意图:通过对传奇历史故事及China由来的了解,让孩子感受中国瓷器曾经创造的辉煌,增强孩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说一说生活中的陶瓷

(1)教师设问。

师:生活中你们用到过哪些陶瓷呢?

生:碗、酒瓶、勺子、花瓶……

(2)教师提问。

师:陶瓷除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在其他领域有没有运用呢?

生:(基本不知道)。

师:(举例陈述)电脑的某些部件、太空飞机的外壳……

教学意图:打破大多数孩子对陶瓷的固有观念,拓展他们的视野,建立他们对陶瓷的新概念,使其更加佩服这个由“泥土”创造的奇迹。

3.谈谈陶艺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师:同学们以前玩过泥巴吗?遇到过什么问题?

生(少数):做的人物不易站立,泥巴太干塑形时容易断裂……

师:(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作一些解答)。

教学意图:由孩子提出的问题更贴近孩子的思维,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解决了部分孩子曾经在泥塑中遇到的困惑,同时也给没有经历的孩子一些经验。

4.了解泥塑的最大特点

师:泥塑与绘画相比,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生:绘画是平面的,泥塑是立体的。

师:(展示作品,并再次强调三维立体的表现方式)。

教学意图:通过二者的欣赏比较,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泥塑的特点。

5.泥塑的成型方法:教师示范制作猪八戒头像

(1)成型方法。

手捏成型:教师示范制作猪八戒的头和面部,边捏边讲。

泥板成型: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泥板,同时讲解其做法,并用泥板做成猪八戒的耳朵。

泥条成型: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泥条,同时讲解搓泥条的要点,并用泥条给猪八戒做一顶帽子。

师:在制作过程中,这几种方法常常是有选择性地综合利用的。

(2)作品展示。教师向孩子展示作品,并适时指点成型方法。

教学意图:学会泥塑的成型方法是本堂课的重点,用同一件作品给孩子展示不同的成型方法,让他们明白完成一件作品的方法不是单一的,更深入地让孩子们了解各种方法在作品创作中的灵活运用,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三、学生泥塑创作

(1)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我的小学生活”的主题创作。要求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件有一定情境内容的、蕴意丰富的作品。

(2)小组讨论制作内容,并分工制作;教师巡查指导。

教学意图:让孩子明确作业要求,贴近孩子生活的主题设计更能让孩子释放心情、体味快乐,培养团队意识。

四、作品展评

(1)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作品,教师点评。介绍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都忍不住走过来近距离观察,气氛热烈而愉快。

(2)师: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赋予泥土以生命,在交流中,老师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快乐、有趣的生活内容,同时感动于大家的真、善、美。今天,同学们用泥土创造了属于你们自己的“奇迹”!

陶艺教学计划 第4篇

关键词:艺术类;非陶艺专业;陶艺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70-01

陶瓷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地位,值得后人自豪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现如今,陶瓷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有着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陶瓷艺术家和进行创作生产的专业化产区。陶艺教育也开始逐渐的发展和普及起来,许多高校不仅有专门的陶瓷艺术专业,还有很多高校的艺术专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设立艺术类非陶艺专业课程,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培养应用型艺术创新人才,以此来满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要求。我校新乡学院也是其中之一。

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是以培养应用性、实用性人才为目标。依据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陶艺课程的教学目标,制订出一套适合艺术类非陶艺专业的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艺术类非陶艺专业陶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育“单向化”显著,学生创新能力缺失。培养陶艺方面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要教授学生一定的专业技法,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在以往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保留着教师单一的传授式的学习方法,教师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教”与“学”的过程中缺少创造性思维,在陶艺的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缺乏创新能力。

(二)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教学模式。陶瓷的制作工艺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先让学生了解陶瓷的文化历史以及陶瓷的材料特质和制作工艺。在对陶艺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陶艺作品的设计。在以上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陶艺作品的成型、烧制。由此可见,陶艺作品的制作要经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景德镇陶瓷学院等一些专业类院校,在陶瓷课程的设置上从理论课到实践课的环节都非常全面完善,单单是陶艺制作技法教学可能都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然而,与专业艺术院校的陶艺专业相比较,高校艺术类非陶艺专业“陶艺”课程的设置时间很短,学生不可能花如此多的时间来学习。这就造成了当前我们的陶艺课程,大多时候都是顾头顾不了尾,很多工序例如上釉、烧窑等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无法完成。

(三)专业设备简单陈旧。大多数非专业艺术院校在陶艺的教学设备上大多比较简单,例如一些拉坯机,手动转盘,电窑等。像练泥机、泥片机、吹釉机等都无法达到专业院校的硬件水平。

基于这种情况,高校艺术类非陶艺专业开设陶艺课程,无论从教学受众群体还是教学主体上,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另外,艺术类非陶艺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课程时间安排有限,陶艺基础课程较少,较难完成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创新性陶艺作品。因此,如何立足学校的条件,结合地域特点和专业方向特点发挥陶艺课程的优势?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下充分挖掘陶艺课程的潜力?可以说是当下高校艺术类非陶艺专业陶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该从陶艺的实践教学环节入手,开展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

二、非陶艺专业陶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一)发挥高校教学条件的优势。陶艺教学虽然属于应用性的学科,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和技艺性。但是,理论方面的支持和创新对其也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校内的图书馆应该多引进优秀的陶瓷专业书籍,加强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陶瓷文化和审美水平。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利用多媒体等综合媒体手段开展课堂教学,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对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陶瓷的成型和装饰技法等陶艺知识做直观的讲授和赏析。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三五成群的围坐在一起翻看作品画册,一边看一边谈论,畅谈感想,通过一系列的鉴赏评析,激发学生对陶艺创作的兴趣。第三,建立陶艺兴趣小组。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陶艺小组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充分利用陶艺工作室现已配备的陶艺教学设备,发挥校内陶艺工作室的作用,让学生熟悉泥土特性,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成型工艺和装饰技法,为陶艺的实践教学铺垫起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讲座、参观、举办作品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究、去体验,让他们乐于学、学中乐,使陶艺小组的学生产生创作陶艺作品的内驱力。

(二)建立校外陶艺教学实践基地。陶艺课程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娴熟的设计技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而且要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做出造型美观、使用功能更多的人性化设计。因此,陶艺的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让学生们接触到实际的操作和流程,让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陶艺创作中。在开展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中,需要找准地方陶瓷产业资源与陶艺教学的契合点,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检查督导。

(三)与地区传统民间文化相融合。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契机,对陶艺创作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陶瓷设计如何体现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特色,在当下陶艺教育中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陶艺的实践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的优势,开展地域性传统文化的课程,到当地的民族文化中去寻找创作资源,从各种民间美术与陶艺的融合等多方面入手开展陶艺教学。丰富学生陶艺创作的思路,努力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创作出既有当代文化意识同时又具备醇厚的民族韵味的陶艺作品。

当下,陶艺课程在许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门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全面地了解中国优秀的陶瓷文化,也可以使学生通过“眼手脑心”的配合训练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高校陶艺课程的改革还在不断探索当中,我们需要从以知识传授为目标转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陶艺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等方面上来,探索出适合艺术类非陶艺专业陶艺课程的教学模式。

中段陶艺教学计划 第5篇

一、教材分析

我校专门开设了陶艺课程,希望学生们在捏泥巴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本册是根据实际课程内容所编写的一份教材,教材主要分为四个单元,单元之间层层递进,紧密衔扣。本册为基础技法练习,旨在通过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掌握陶艺技法,最后以学生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把“陶艺创作”这一课题通过充满艺术感觉的双手展现出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悠久的陶艺文化和千年流传的陶艺历史、工艺,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利用“泥巴”再现生活的热情。

2、学习陶艺造型的设计方法,掌握陶艺造型的技能和技巧。

3、培养学生能够运用陶艺材质设计制作陶艺作品,并美化我们的生活。

4、透过活动,体会计划分工,发挥团队精神,提高制作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任务:

充分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活动化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目标,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人、小组、班级活动方式,组织好校本课程的实施。

四、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很感兴趣,特别是美术课中一些能够让他们充分“动”起来的内容。“陶艺创作”一课,正是让学生能够充分“动”起来的一个课题。既有动脑的设计构思、创意;也有动手把创意构思用双手来创作出来的过程,在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略)

篇三:高段陶艺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是根据实际课程内容所编写的一份教材,教材主要分为四个单元,单元之间层层递进,紧密衔扣。在第一单元中,学生首先认识陶泥,了解他的.传承历史。然后通过学习泥板贴画,进行平面的创作,让他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技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在第二单元中,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将手中的泥片成型,使它带有立体的美感,再逐渐深入,通过第三单元的人物、鳄鱼、龙的学习与塑造,让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感知能力、协调能力得以完善。最后,在第四单元中将之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让学生在学生学习并制作的时候,进行思维的拓展,利用各种创意作品引导学生有新思路、新想法、新技法创作,再将其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特色的、完整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悠久的陶艺文化和千年流传的陶艺历史、工艺,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利用“泥巴”再现生活的热情。

2、掌握陶艺造型的技能和技巧,并熟练使用陶艺技法制作。

3、培养学生能够运用陶艺材质设计制作陶艺作品,并美化我们的生活。陶冶情操,感受生活

4、透过活动,体会计划分工,发挥团队精神,提高制作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任务:

陶艺带有浓郁的自我娱乐的特点,陶艺教育使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天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并提高审美能力,为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拓展创造性思维,开辟了无限空间。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而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

四、学情分析

五学生对对陶艺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与对技法的掌握,可以制作一些较为复杂的立体造型。在最后一个单元进行创意组合,相信他们也能掌握的很好。既有动脑的设计构思、创意;也有动手把创意构思用双手来创作出来的过程,在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

陶艺教学计划[范文模版] 第6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艺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艺教学计划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 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

陶艺课是一门真正的寓教于乐的课程,既能满足动手、动脑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在娱乐中了解我们悠久的陶艺文化和千年流传的陶艺历史、工艺,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利用“泥巴”再现生活的热情。我们学校开展陶艺课教学,就是要从生活中、游戏中,去满足孩子的快乐,让老师、学生都在活动中学习对陶的认识,对立体雕塑的理解,以及如何欣赏立体雕塑,同时推动陶艺的发展。儿童玩陶,必须用手,这大概是培养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的最佳方式。陶艺造型的基本方法是手捏成形、泥条盘筑和泥板拼接,这些方法学起来不难,掌握后可肆意发挥,创造层出不穷的新招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找到自我,发挥天性,真正提高自己的多方面素质。并把它作为我们在今后的陶艺实验的方向标和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并结合我校的情况开展今后的教学和一系列活动。

一、指导思想

陶艺带有浓郁的自我娱乐的特点,陶艺教育使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天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并提高审美能力,为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拓展创造性思维,开辟了无限空间。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而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

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的陶瓷艺术有所了解,对其中蕴含着的丰富而深厚的艺术内涵有所领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及对审美修养的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分析:

小学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很感兴趣,特别是美术课中一些能够让他们充分“动”起来的内容。“陶艺创作”一课,正是让学生能够充分“动”起来的一个课题。既有动脑的设计构思、创意;也有动手把创意构思用双手来创作出来的过程,在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教材分析:

本课题为综合实践课,旨在通过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最后以学生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把“陶艺创作”这一课题通过充满艺术感觉的双手展现出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研究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器材。

2)搜集教学相关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实物等。

2.学生准备

1)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学习有陶艺制作方法的资料和相关历史,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2)准备陶艺创作的相关的用具,为课上创作作品作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陶艺制作、学习、探究,认识陶艺这门学科,从而培养学生对陶艺学科的热爱。

2、让学生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参与创作、尝试创作、学会创作,从而感受到创作带来的喜悦和成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

3、学生在参与陶艺学习、制作、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爱劳动、讲卫生、节约泥料的良好习惯。

4、通过体验、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在陶艺教学上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

教学设想:本学期教学内容围绕陶艺的三个基本技法展开教学:捏塑、盘条、泥板。

四、研究目标: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3、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式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五、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能力: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

6、评价原则: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对学生在美术活动表象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陶艺作品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提供学生展示才艺的空间。

陶艺教师应看到学生作品的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都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会对这种活动更加感兴趣,就会更投入,就会提高得更快。在快乐的参与中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更多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陶艺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是根据实际课程内容所编写的一份教材,教材主要分为四个单元,单元之间层层递进,紧密衔扣。在第一单元中,学生首先认识陶泥,了解他的传承历史。然后通过学习泥板贴画,进行平面的创作,让他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技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在第二单元中,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将手中的泥片成型,使它带有立体的美感,再逐渐深入,通过第三单元的人物、鳄鱼、龙的学习与塑造,让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感知能力、协调能力得以完善。最后,在第四单元中将之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让学生在学生学习并制作的时候,进行思维的拓展,利用各种创意作品引导学生有新思路、新想法、新技法创作,再将其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特色的、完整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悠久的陶艺文化和千年流传的陶艺历史、工艺,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利用“泥巴”再现生活的热情。

2、掌握陶艺造型的技能和技巧,并熟练使用陶艺技法制作。

3、培养学生能够运用陶艺材质设计制作陶艺作品,并美化我们的生活。陶冶情操,感受生活

4、透过活动,体会计划分工,发挥团队精神,提高制作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任务:

陶艺带有浓郁的自我娱乐的特点,陶艺教育使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天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并提高审美能力,为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拓展创造性思维,开辟了无限空间。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而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

四、学情分析

五学生对对陶艺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与对技法的掌握,可以制作一些较为复杂的立体造型。在最后一个单元进行创意组合,相信他们也能掌握的很好。既有动脑的设计构思、创意;也有动手把创意构思用双手来创作出来的`过程,在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略)

陶艺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艺术的快乐。

二、活动设想

陶艺兴趣小组在活动中将会从培养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紧密结合陶艺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开展切实可行的陶艺技法技能训练活动,充分发掘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组织,精心设计、服务教学,注重过程,通过陶艺兴趣小组的活动,培养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小陶艺家。

三、活动目的通过陶艺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活动时间:

每周星期二的中午12:00——13:00,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教室。

五、活动步骤:

陶艺兴趣小组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们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

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要将陶艺兴趣小组办得有声有色,本学期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组织健全陶艺兴趣小组

陶艺兴趣小组的成员不应该太多,通过实践说明,根据陶艺的特点,兴趣小组成员大约在20人左右,所以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应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每周两次,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教师将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制订具体的小组活动内容计划

陶艺创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将通过讲座、参观、阅览、观看、制作、展示、评价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采用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究、去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玩玩、做做、学学,让学生乐于学、学中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有创造美的作品的内驱力,专心治陶,诚心学艺。根据这些,制定详细的教学内容计划。

(三)、开设美术知识欣赏课程

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于学生在认识上、思想教育上、审美能力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审美属性日益突出,缺乏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的现代人,将不可避免出现困惑和缺憾。通过美术鉴赏和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

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把学生引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开设欣赏课,如《现代陶艺欣赏》、《中国陶瓷艺术》等等,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或放幻灯片,或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翻看大画册,可以一边看一边谈论,畅谈感想,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鉴赏评析,加深学生对杰作的热爱,唤起了对陶艺的高涨热情,使兴趣小组持久地开展下去。

(四)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陶艺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我们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为了开展陶艺兴趣小组活动,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我们将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陶艺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陶艺教学计划4

一、活动目的:

通过陶艺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手工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作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由美术老师调整一节美术课专门作为陶艺课进行。

3、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4、爱护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珍惜泥巴。

三、活动内容:

1、以泥巴制作为主,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泥塑常识知识。

2、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3、进行手工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手工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陶艺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陶艺教育是课改深化的需要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的规程》以及上海市教委的《上海市学生艺术教育“十一五”工作计划》的需求。是落实二期课改的发展需求,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需求,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同时,创作陶艺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非常幼稚,但正是这种幼稚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树立了创新观念,学会了创新方法,这将使每一位学生终生受益,为他们今后在各行各业成就自己的事业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陶艺课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取陶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

三、教学设想:

在艺校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陶艺的独特认识进行创作,并结合各类比赛进行创造作品参加比赛。一方面,让学生能有个性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作作品的同时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比赛让学生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找到自我价值;在参赛的同时也为学校争创声誉。

四、教学内容安排:

第三周、盘条笔筒

第四周、圆球游戏创意

第五周、泥板制作1

第七周、泥板创意制作2

第八周、泥板创意制作3

第九周、精雕细刻的雕刻1

第十周、精雕细刻的雕刻2

第十一周、精雕细刻的雕刻3

第十二周、精雕细刻的雕刻4

第十三周、旨趣各异的压印1

第十四周、旨趣各异的压印2

第十五周、旨趣各异的压印3

第十六周、旨趣各异的压印4

第十七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1

第十八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2

第十九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3

第二十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4

陶艺教学计划6

一、课程宗旨

陶艺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计从学校教学课程的发展前瞻考虑。对目前的学校课程计划略有突破,以体现课程的实验性。

3、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4、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三、课程时间

陶艺本身就是立体美术,因此把陶艺课纳入美术教学中,每学期一次,每次2课时。1—6年级共计24课时。

四、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和制作中需要的几何、代数、物理(高年级)原理的提示或计算及其泥性的特殊性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修养。

五、教学内容

1、低年级(1-2年级)让学生接近泥土、游戏泥土、感受泥性。不拘一格地大胆用泥土捏塑和创造。

一年级第一学期:用各种物体在泥板上压痕,做饼干、生日蛋糕、水果之类。

第二学期:捏泥碗、搓面条、蘑菇等。

二年级第一学期:抓住动物的特性,捏有趣的动物、鱼、小鸭子、乌龟、小猪头等。

第二学期:在以前的基础上捏小猪、企鹅、泥娃、电视里的开心娃娃、青蛙等。

2、中年级(3—4年级)初步学习拍打泥板和盘筑的制陶成型方法,培养做陶兴趣。

三年级第一学期:在拍制的泥板上粘贴泥片、做花卉、蝴蝶等,或者镂挖脸谱。

第二学期:搓泥条盘制成瓶、花盆、篮子等。

四年级第一学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基础上变化泥条盘筑的方向和形式,制作花瓶、花篮、草帽等。

第二学期:练习拍打泥巴成泥片,制作鱼、盒、储蓄罐或用模具制作花盆之类。

3、高年级(5—6年级)练习制陶方法,了解陶文化的悠久文化历史和陶制品的实用功能,丰富对陶艺的认识。

五年级第一学期:运用泥板围合裁切,运用数学原理计算,用几何原理裁切,用物理原理制作圆形、圆锥形的杯、盆等。

第二学期:在以前的基础上提高用模型或手工裁切,做成筝插,高耳环花瓶等。

六年级第一学期:拍打泥巴,使其平、光后划切成抛物线形、三角形、多边形的泥板,在泥板上镂刻诗词、山水、树竹花,或用泥片制作围合有创意的作品。

第二学期:运用各种技法,制作车辆、军舰,捏制各种人物,充分运用学习中的计算方法裁切粘合成各种器皿,并修理得光、平后刻上绘画、粘贴图案。

陶艺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我校专门开设了陶艺课程,希望学生们在捏泥巴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本册是根据实际课程内容所编写的一份教材,教材主要分为四个单元,单元之间层层递进,紧密衔扣。本册为基础技法练习,旨在通过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掌握陶艺技法,最后以学生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把“陶艺创作”这一课题通过充满艺术感觉的双手展现出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悠久的陶艺文化和千年流传的陶艺历史、工艺,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利用“泥巴”再现生活的热情。

2、学习陶艺造型的设计方法,掌握陶艺造型的技能和技巧。

3、培养学生能够运用陶艺材质设计制作陶艺作品,并美化我们的生活。

4、透过活动,体会计划分工,发挥团队精神,提高制作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任务:

充分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活动化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目标,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人、小组、班级活动方式,组织好校本课程的实施。

四、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很感兴趣,特别是美术课中一些能够让他们充分“动”起来的内容。“陶艺创作”一课,正是让学生能够充分“动”起来的一个课题。既有动脑的设计构思、创意;也有动手把创意构思用双手来创作出来的过程,在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由于三、四年级刚接触陶艺,因此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快乐原则、知识渗透原则、动手实践原则、创造审美原则、教学有序原则,把这学期的课程大概安排如下:

陶艺教学计划8

一、教学目的通过为期10次课的基础训练,使学员初步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和装饰技法、了解陶艺的工具特点、体验熟悉陶泥的特性,使学员通过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自己动手制作出成功的作品。

二、教学要求

首先,从简单的制作手法入手,由浅入深的讲授制作陶艺的过程、工具的性能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指导

1、结合陶艺作品欣赏(图片、实物),使学员感受陶艺作品的美,提升学员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使之眼界得到开阔。

2、通过作品欣赏、教师示范、课堂练习(教师指导)三个步骤指导学员完成课堂教学计划。

四、工具、物料准备

手转盘、擀面棍、雕刻木刀、小水盆、牙签、陶土、广告颜料、水粉画笔、洗笔筒

五、课时安排

每节1.5小时

六、课程设置

第一课:基本手法:

1、团圆(球状成型法),如:皮球、七星瓢虫、雪人、地球、太阳、毛虫、西瓜等。

2、搓泥条(泥条盘筑法),怎样利用手心把泥条搓长而不断(掌握干湿度),掌握运用泥浆粘合技法是,使泥条与泥条之间粘接牢固,平整光滑,制作出各种造型。如:蜗牛、蛇、花瓶、小盒子、花篮、笔筒、水杯等。

第二课:手捏法:

运用左右手协调动作,制作自己所喜欢的作品,让学员充分发挥想象力捏出各种形态生动的动物造型,如:鸭子、天鹅、小鱼、茶壶、章鱼、企鹅等。

第三课:泥板成型法:

运用工具把一块泥压扁成一块泥板,薄厚一致,如:泥板刻字、刻画、压花,基本圆柱体制作,如:水杯、笔筒、方形器皿、自由形容器等。

第四课:泥板堆画(组合法)面具、向日葵装饰画

第五课:风铃、花盆(组合法)

第六课:卡通人物、小象(组合法)

第七课:向日葵装饰画(组合法)

第八课:果篮、笔筒(组合法)

第九课:长颈鹿、小象(组合法)

第十课:自由创作

七、辅助教学

图片、作品实物欣赏,调动学员积极性。

八、教学成果展示

1、学员作品阶段性成果展示。

2、优秀作品展览。

九、培训对象

陶艺教学后记 第7篇

“瓷国”之称。中国是陶瓷发祥地,英语“CHINA”一词,一种解释是“中国”,另一种解释就是“瓷器”,由此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陶艺教育发展的空间是广阔的,它是一种立体的造型、三维空间的塑造。学校中陶艺教育的开展不仅在于实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还是教育方针的要求,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

陶艺教育课程的尝试,是顺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要,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成与美术教育的目的相一致。让学生通过陶艺教育的学习来表现自己的情趣,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同时,也为继承弘扬民族文化瑰宝,重振中国陶瓷雄风打下扎实良好的基础。

一、陶艺能陶冶学生情操,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陶艺作为创造文明的一种文化艺术科学,它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意识、思想和观念。谈到陶艺,总有一种神秘而远古的气息震撼着我们。在它的周围有着一层迷人高雅的光环笼罩着,让人欣赏而不敢亲近。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从小孩玩泥的天性开始,就已显示了陶艺的乐趣与人类心灵情操培养的自然关系。陶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门类,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提高有着积极的潜在功能。“修身养性‘早已为古人珍重,“陶冶情操”正是陶艺精神的体现,它独有的魅力正是开展素质教育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

1.陶艺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爱美,包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表现美,这一切都需要审美意识的支撑。但这不是人人都等同的,在开展陶艺教育教学中,发现通过创造陶艺形态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首先,是在欣赏陶瓷作品(图片、录像、实物)中,发展了学生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通过介绍一个个作品的含义、造型中,学生明白了“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而泥塑的作品的直观性、形象性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是特别适合的,当他们看了陶盆上的鱼形图案,被一个个纯朴生动的形象感染,体会到了什么是装饰美,红黑分明的色差,让学生体会了色彩搭配的巧妙,得到一种特定的感受。其次在双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去予以实践。一个个作品虽然非常稚嫩,但也包含了他们对一样事物的比例、重心、对比等美的法则的运用,这不正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深化吗?在一些学生的作品中,如老鼠、狮子等泥塑作品,他们常常会非常自然地把这些动物特征表现出来,而把一些不美的,甚至是丑陋的忽略不计,去丑存美,突出老鼠的机灵可爱,狮子的威武和漂亮的鬃毛。第三,陶泥对学生的强烈吸引力在于它具有的可塑性,具有魔术般的变化。这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一种“玩泥”的感觉。赫伯.里德说过:“教育实实在在就是建设性活动兴趣的作用。儿童的天性使“玩泥”受教于其中,美育于其中,也乐在其中。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兴致勃勃的“玩泥”使他们提高了创造美和欣赏美的意识。

“创造美于自我,施洁净于人心。”陶艺使学生在津津乐道和制作陶艺的陶趣中,得到滋长享受美而又陶冶美的心灵与情操。

2.陶艺可以作为一种教育载体。

现在学生作业负担越来越重,在寻求减负而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学习陶艺是不是“火上浇油”呢?实践表明,陶艺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有着亦教亦乐的通道—“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柏拉图语)。首先,陶艺课是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其次,陶艺课也是一堂历史课。在指导学生欣赏陶艺,介绍我国陶艺史时,学生了解了我国陶艺的发展,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实例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堂简洁易懂的历史课吗,从中拓宽了视野,增加了课外知识。再次,陶艺课又是一堂说话课。当学生做好陶泥作品后,我总要开一个小小的“作品发布会”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不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吗?陶艺课能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时其他学科也渗透进了陶艺课,有时学生会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短诗、词语刻在泥塑作品上,有时他们会在上面画一幅画,根据课文内容塑造几个造型,有时他们做上几个英文字母再加以装饰当成挂件„„

由此可见,陶艺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在陶艺活动过程中,将获得有关认知能力,有效地迁移到新的认知情景中。可以说,陶艺又是一种教育载体。

3.陶艺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做陶技能的发展,而是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当学生在制作一样作品时,他首先要考虑表现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表现,这就需要调动他的思维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怎样去发现美的形、色、物,并能分析其中的问题,这就需要观察和分析能力。在制作细节时,需要运用各种工具,该如何巧妙运用小刀、剪刀、尺、盖子等生活用品,这就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作品制作中,不是单一的模仿,而会有自己的思考,如做泥人有喜、怒、哀、乐,做动物有凶猛、温柔„„这是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使创造有了保证,这是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促进。

二、陶艺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好方法

人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一直是受推崇的人类智慧要素。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指出:”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托比因的衷告绝非危言耸听,所以,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纳入目标体系中。在陶艺教育中这一点犹为突出,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潜在作用。

1.陶艺对学生创造意识的陶冶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学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艺时,手脑并用,手部小肌肉协调发展,促进了左右脑的细胞活动,对开发低年级学生的创造力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有锻炼其双手,才能启迪其心智,促进艺术发展,双手活动是思维产生的源泉。泥塑活动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活动的机会,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实践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学会泥塑技能时,总会留有创造的余地给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富于幻想,创造萌芽开始绽露,在这段时间里,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在制作中,许多学生不满足泥塑的简单制作、模仿,他们会自己制作出一些新形象,尽情地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生动联想。如在制作花瓶时,学生在学会了方法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姿态各异、稚趣可爱的花瓶,有的象一张嘴,有的象一朵小花„„学生们看着作品,一个个都乐开了怀。这正体现了陶艺施展自我创造性意识和思维空间的独特功能。现在,学生们已从模仿到模仿中变化,进而自我创造、想象,这正是陶艺对创造意识的陶冶所起到的作用。

2.陶艺能活跃学生思维,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具有逻辑严密的特点,又兼具变通灵活的特点,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性和变通性。陶艺作为一种教育载体,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蕴藏着非常的教育潜能。有些学生经过制作陶艺,大大提高了形象思维的能力,在美术绘画作品中也体现出了形象的准确性、夸张性和优美性。

“儿童从造东西上学习了很多经验,那是他从别的方法上学习不到的„„他从自己的创造活动中可以获得了世界的客观意识„„”正确引导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思维观念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也是陶艺教育的一大收获。

三、陶艺能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品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好手段

我们必须认识到,表现也是一种沟通,至少是沟通的尝试。陶艺就是学生乐于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陶艺,学生仿佛住进了一个健康的地区,能够从任何角落感受到善,那些充满童趣,纯洁的作品都会有一股力量使人耳目一新,就象一股和风从健康之境飘来了健康,使学生自儿童时期开始即已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与理智的真正美相似、爱好,以及和谐,即培养了一种健康的心理。

1.陶艺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陶艺活动在学生的眼中有着自己独立的世界。因此,我的教育态度是肯定加认同。教师的鼓励,是孩子获得成功经验的最佳方法,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创建”美丽的大花园“中,学生充分沉浸于其中,动手制作了各种花草:太阳花、星星花、苹果花,胖胖的叶子,弯弯的草儿„„他们的身心完全融入无限欢快和活泼的境界中,无拘无束,给予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表现自己所提供极大的可能,没有压抑感,完全陶醉于自我的欣赏中。没有了时间,没有了上课的拘束,每次作品完成,学生张张稚气的脸上展现出的满足和欣喜正是学生建立自信的一种表现,对于一此内向、自卑、不愿表现自己的学生,这一过程尤其重要,这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种好方式。泥塑的可塑性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对于成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而对泥塑来说,每件作品都是程度不等的成功,都有存在的价值。可见,强调过程和娱乐性的陶艺活动对于恢复儿童的自信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2.陶艺能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泥塑”是一门需要耐心、细心、用心体会的课程。当刚开始陶艺教学时,学生们的兴趣相当浓厚,可几次下来发现他们有些心不在焉,原来有些学生觉得做陶泥很累。是啊!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吃苦的机会,没有耐心。这就需要意志力的培养,通过道德的讲解和鼓励,学生们又慢慢陶醉于其中,现在陶艺活动对学生已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但如果任由他们发挥,有时会产生有过程而无结果的现象,故每次我都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制作出一样事物来,不能做到一半停下来。当看到别的同学做出样品,一些没做好的学生就会产生羡慕,抓紧时间做出来,锻炼了一种坚持到底的品质,也是耐心的一种。在陶艺制作中,让学生克服急躁的心理去取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时间一长,耐心也就自然培养出来学生在陶艺过程中培养的细心和耐心,也就会逐步形成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化为良好的品质。

3.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交往能力。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中的”皇帝“,任性、自私、自我为中心。这一缺点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时常会暴露出来。但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当学生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有意识设计相关情景,学生很容易自发的形成合作精神,从而提高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如让全班同学共同创作完成一个”海底世界“,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把手中的泥条盘成造型,想象和创作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有大鲸鱼、海马„„然后师生共同寻找还需要添加些什么呢?有的说:”缺海草“,有的说:”缺珊瑚“,又有的说:”缺少潜水员",孩子们的想法可奇妙了,大家齐心协力把海底世界打扮得五彩斑斓。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体会到了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有时在学习一种新技能时,一些同学较快学会了,还有些学生没有理解,这时,学生会很自然地充当小老师主动地帮助别人,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这是在玩、在做游戏,所以就会自发做出以上行为。同时在制作时,他们的嘴巴还会说个不停,这样的气氛也带动了一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在陶艺活动中都变得活泼、大方、爱交谈了。

现代陶艺教学与就业 第8篇

经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政策的改革, 毕业生实现了“自由择业”, 大部分陶艺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局限于全国几大陶瓷产区的国企、民企与全国各高校。近几十年来, 生产力不断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 对艺术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人们对产品的质量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和材料的要求, 更多的是文化含量和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 为陶艺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平台。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 我国的陶瓷产业链还不够完善, 经营不仅仅需要专业创作人才, 还需要培养专业的策划推广人才。中国的陶艺产业市场还有待开发, 陶艺产业得到优化, 学生就业状况才会得到优化。高校只有把教育与地方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才能产生共赢, 从而推动产业发展, 进而为陶艺专业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陶艺专业毕业生在现在和将来的陶瓷业市场中的就业机会才会有更大的份额和需要。

二、满足社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

目前, “陶艺”已成为一种时尚, 高校的陶艺专业兴建和陶艺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受到关注。随着社会对陶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生源逐年递增, 生源与师资的问题也提上日程。面对社会的新需求, 高校应确保人才培养体系的最优化, 这就需要提高学生与教师双方面的质量。目前, 虽然陶艺教育是材料、理论相结合的教育, 但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特长, 尤其在造型、人文、创新、艺术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都不尽完善。学生多了, 教师更加无法一一顾及。因此高校需要建立开放性教学, 与市场挂钩, 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从而学以致用。

另外, 社会对于陶艺专业的教师也有较高的要求, 专业的特点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 艺术修养高, 并且善于实践和引导, 授课方式要随专业的发展和艺术观念的更新而变通求新。同时教师对于各种成型技法、工艺技能也要熟练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应及时与社会市场变化相联系, 与当今社会的生活相联系。只有实践性强, 内容新颖, 思路开阔的授课, 才能吸引学生, 最终提高课堂的知识获取率。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成需要涉及各方面的知识, 因此陶艺专业的师资需要多种专业的人来参与与完善, 如:材料、艺术史论、绘画、雕塑等, 这对于提高学生知识获取的深度与广度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面对陶艺专业的扩招, 师资的质量需要不断提高。

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陶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陶艺教学的一个重点。陶艺教育绝不能只给学生传播一些理论知识和制作技艺, 还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开发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 加强教学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在实践中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以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 提高实践能力, 进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陶艺教学的任务就是要用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学方式, 引导和培养学生发挥自我个性, 自主实践, 激发创新的思维, 达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目的。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课堂上传播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经验及技巧之后, 把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 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实践方式、实践条件、实践环境和实践指导;通过全面、多样、自主的实践活动, 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 与教师有效、必要的指导相结合, 完成教学的全过程, 使学生在一种开放而不失纲要, 自由而不失约束, 自主而又有指导的教学环境中接受教育,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性格各异、各有所长、思维开阔、懂理论、能动手, 从而适应社会需求。

教师应在陶艺教育中加强实践活动,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创作, 并在实践中检测自己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程度, 寻找差距, 从而加以针对性的学习与提高。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使学生获得更多参与社会实践、创作实践的机会, 高校还应在相关的行业中选一批知名企业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所体会到的实践经验及所得到的锻炼, 肯定是在校内专业教室时无法获得的, 校外实习基地主要着重于对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基地能够得到专业设计师、工艺师及生产第一线的师傅们的直接指导, 进行实训, 不仅能在生产线上直接进行实践操作, 熟悉和经历从创意思考到工艺流程, 从创作图稿到材料运用, 以及成型的全过程。但同时, 在强调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的同时, 不能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和创新技能的培养。陶艺教育培养的并不都是陶艺家, 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活动,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四、加强授课专业性和实效性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某方面的专业人才, 而且应该以专业的角度培养具有社会生存能力的人才。人们由于受其精力、生活环境和喜好的影响, 一般只能在一定的领域内工作, 不可能在所有行业内都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凭借专业走向社会, 是专业就业的特点。可是社会是由许多行业组成的, 行业内部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因此, 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与社会的沟通能力, 换句话说,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生存能力。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重专业性和实效性, 使学生学以致用。

五、总结

陶艺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其主要的教育职能应该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水平、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陶艺教育是专业性、实践性、交流性非常强的专业, 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品位、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都要非常重视。当今, 陶艺生源不断增多, 毕业人数逐年增大。人才市场如何接受和消化这些陶艺人才, 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据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人民对高品位、高情操的生活追求越来越强烈。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已经和世界现代陶艺的发展并驾齐驱, 陶艺市场蒸蒸日上, 前景是辉煌的, 陶艺教育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做到重视基础, 在有一定的专业深度的前提下, 做到宽泛专业, 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 能敏感地认识到陶艺教育需要具有市场前瞻性。

摘要:随着中国陶瓷产业市场的发展, 陶艺生源不断增多, 毕业人数逐年增多, 陶艺人才的就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陶艺教学应从就业入手, 加强师资,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加强授课的专业性与实际性,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 与地方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为陶艺专业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陶艺教学,就业,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教育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2]杨永善.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回顾.装饰, 2000, (3) .

[3]白明, 白磊.中国今日陶艺状态.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3.

[4]曾成平.教育实践论.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5.

上一篇:衔接词高中英语作文下一篇:地税思想政治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