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冲刺调整心态

2024-06-06

高三冲刺调整心态(精选8篇)

高三冲刺调整心态 第1篇

高三冲刺阶段如何调整心态

一、高三学生心态:

升入高三,每个学生都忽然长大了很多,他们的心态大凡分为两种:

一、时间太紧迫了,努力冲啊,一定要全力以赴,老师说了,到一模的时候再努力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二、时间还来得及,尽最大努力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吧。这两种态度本质上都是积极的。前者的紧迫感较强,一定提升的较快,不足的是他们的心里压力有些重。后者是从容稳定型,心里压力不大,提升的也较明显。

当高考倒计时的字符由三位飞速的减少到两位的时候,全班同学的心态由原来的两种变成现在的三种:第一种是:成绩一直还不错,尽最大努力一直拼到最后,无论高考怎样都将无怨无悔。他们一般成绩一直很好,很稳定,很自信。能一直保持这种心态的学生大凡是各个地方的高考状元,学校前几名。如果您的孩子现在和一直以来都是以这种心态学习的,那么恭喜您,您的孩子很优秀。第二种是:还有不足白天了,成绩总是起伏不定的,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好紧张!学生的学习压力一直很大,到现在已经使他无所适从,失眠、紧张、情绪烦躁,如此等等。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他们的学习效率明显的降低了。每考名次的下降让他们越来越紧张。这类学生也经常遇到大考就“吃亏”,几乎只要是大型考试就一定会发挥失常,这在学生心里已经形成了很强的暗示,他们紧张的原因就是他们感觉自己的高考一定会发挥失常的。结果怎么可能不失常,甚至严重到让老师同学都不相信的地步。这是高考心态中最不利的一种。第三种心态是:时间还早着呢,不用慌。这类心态的学生的特点是:从小到大就没有学习的紧迫感,耐力很差,每学期一开始都很努力,成绩提升的也很快。到了快考试了,尤其是期末考试或者大型考试,他们早“累”了。他们会找出很多的理由为自己解压。这类学生从小很乐观,凡事喜欢找借口,以把需要处理的事情尽量往后推。可能他们早就决定从高三下半学期开始每天都最努力的去学习,他们的理由是学的早了到高考的时候就忘了,所以下半学期“爆发”是最好的办法。直到今天,他们又感觉剩下三、四周的时候再多做几套题也不迟。如果真的等到剩下两三周的时候,他们又会告诉自己,反正就这水平了。老师都说了在努力也白费了,索性直接等高考得了。这类学生的高考成绩也就是他下学期以来的实际水平。中等成绩的偏多。也有超常发挥的可能。不足的是他们前期浪费的时间实在太宝贵,原本他们可以做的很好,可是他们的潜力就是没有被挖掘出来。其实他们看上去很乐观,他们的内心有着很多的不自信,他们不相信自己的付出会和收获成正比。索性找理由不去付出。到时候没考好又找理由推脱题出偏了或发挥失常。其实他们对高考的成绩一辈子都会有所遗憾,等他们都大学毕业了还会说我当年上高中的时候要是不那么贪玩,一定怎么怎么样。其实他们今后处理事情还是会不经意的选择逃避。所以高考是对一个人一生严峻的考验。离高考还有不足120天的时间了,这是大家最后的提升机会:在这120天里: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重复。

所以希望每个同学首先保持良好的状态,掌握最好的方法,尽量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早就会了的重复的题目。我们要最大限度的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可以使这100天的有效学习时间比过去一年还要多。所以同学们还有最后一次提升的机会。下面我就这三种不同心态的学生如何把握这最后的100天做一下分析:

二、学生心态、方法的调节

状态一直很好的学生:继续保持,遇到难题及时的问老师、同学。如果因为临近高考老师很忙,也一定不要放过每一道自己发现不会的题目。你可以去问别的班级的老师,也可以借助答案提示和网路帮自己学会。

压力太大,紧张心态的学生:压力太大的学生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一定要维护这种心态。好的心态并不是每个人能时刻都具有的,学生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和找朋友、老师帮助尽快的调节。首先这些同学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自己究竟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那些方面学的很好,那些方面还有潜力可以挖掘。如果发挥正常以目前的水平可以进入什么档次的学校;第二,你要有能使你自信、进步的学习规划,每天忙碌而有条理,辛苦却很充实。最后的100天很多学生在老师前期的暗示下已经感觉现在的成绩已经定下了,不可能再有大的提升了,只是跟着老师真人听课以求不退步,心里安慰而已。时间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学校老师讲的都是大家共性的问题,在一年的高三复习查漏补缺里,共性的问题已经讲过很多遍了。学生到最后阶段已成定局,没办法再提升似乎成了真理。原因就是每个学生已经不再提升的原因就是课堂上老师只能讲共性的问题,到三轮复习共性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学生再学的也是大部分的重复而已。个性的问题学校老师不可能为每个学生解决。所以第三步,学生一定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寻找自己知识和方法的漏洞上去,如果每天你能发现自己的一个漏洞,平均每天进步一分,那到高考你也至少可以进步100分的。所以找漏洞并把这个知识点真正的学会,每天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是消除你紧张情绪的最关键环节;第三,学会适时的保持和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

无紧迫感的学生:首先,认识到自己这么多年来包括中考不是达到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原因就是凡事自己没有全力以赴,勇敢的面对自己这方面的不足,肯定自己还有很大的潜力;第二,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一定要量化,不是说我要再„„

高三冲刺调整心态 第2篇

1、要保证足够休息时间

一个人光复习不娱乐,会渐渐消磨一个人的体力和脑力。每天一定量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对于相当多的“非学习类型”的考研人来说,适当的上街购物和游玩也是大有裨益的。娱乐的轻松愉快可以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对于保持复习中的坚韧精神也是有帮助的。切不可为了复习而牺牲全部的娱乐活动,变成一个考研“苦行僧”。

休息是保证考场正常发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将有助于思维的灵活性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没必要此阶段通宵达旦的给自己施加压力,要培养白天旺盛的思考精力。当然,必不可少的饮食也要在此阶段稍加注意。不可不说,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是考场你超常发挥的强有力保障。

2、要坚定信心认真复习

要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考研这样比较艰苦的考试,不需要把考研定义为昼夜颠倒的狂学特学,不需要把自己弄得很可怜。请随时随地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还是一定要?如果是想要,我们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我们一定能够有方法得到。考研成功就在于你做决定的那一刻。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是发展坚韧的最重要的一步。强烈的驱策力会使一个人去克服许多的`困难。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便是自信。请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请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计划;请相信,自己可以以坚韧的精神来完成每天的计划。没有自信心,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易产生迎难而退的念头。如果你缺乏自信心,建议你定个合理的短期计划,并强迫自己完成。每次完成既定任务后,就会产生兴奋和短暂的成就感,由此促进自己去完成下一个短期计划。如此循环往复,效果一定不错。

3、要正确看待模拟试题结果

这个阶段,考生们做完真题和模拟题后,可能会发现很多题不会做,出现这种现象也很正常,大家不要慌乱,模拟题有的难度较大, 有的比较适中, 其实无论结果如何, 你都没有必要感到郁闷。关键是要分析一下自己错误的根源,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可能是大家前一阶段复习更侧重参考书上面的知识点,对答题方法和技巧不太熟悉,做完每套题后,大家要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争取从多个角度思考每套题,从每套题里多学点东西。然后再仔细做一遍真题, 分析一下真题的每一道题, 可能会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古语道:“知易行难”,在心理上摒弃了消极的心态,树立起积极的心态之后,每一个考生要做的就是付诸实践,去脚踏实地的行动!这个过程,会更艰巨,但我们相信,每一个经过考研磨砺的年轻人,心一定会更坚强,目光一定会更明亮。最后,考研教育网预祝2013考研学子旗开得胜!

高三冲刺调整心态 第3篇

一、案例背景

1. 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成绩能达到二本线, 但是其目标是一本, 学生每科成绩都较平均, 数学相对薄弱。从与学生和其家长的沟通情况来看,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

2. 家庭情况

学生的母亲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自觉性较好, 所以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太操心, 学生能积极向家长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做调整。

二、案例回放

1. 学生情况

(1) 每次笔者与学生沟通学习计划, 学生会认真听取并按计划进行学习, 及时调整目前的学习状态。

(2) 学生的信心不足。学生成绩 (按当地一模与二模考试情况) 在二本线以上, 且接近一本线, 数学是学生的弱科, 成绩在100分左右, 只要学生再进步一些就可以上一本。但学生对数学能否真正提升抱有怀疑心理, 并对成绩上一本线也表现出信心不足。

(3) 学生有较强的计划性。每个月, 学生都会把计划安排好, 定好目标, 每周复习哪些知识点都经过仔细合理的安排。这种较强的计划性能帮助学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中有条理地按照考纲要求梳理知识点。同时, 也让学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做到真正的“知己”。

2. 家长情况

该生家长在管理方面比较宽松, 家长对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放心, 但也迫切希望学生能够考上一本, 考出好的成绩, 这些“期望”的明显表露, 无疑会在这离高考30天的时间里给学生带来较大压力。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体现在经常鼓励学生并期望学生能考进某大学, 这种经常性的期待又会给学生带来不少压力。在学生本来信心就不足的情况下, 让学生产生恐惧和害怕的心理。

三、督导诊断

本案例中, 笔者发现, 一方面学生对学习有较强的计划性与目的性, 能较好地执行计划, 但随着高考一天天逼近, 学生的数学成绩还是徘徊在100分左右。另一方面, 学生自信心的不足和其家长的期待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身为实习班主任, 笔者又该怎样促进学生及时调整好心态呢?怎样才能顺利地度过这关键的30天呢?

1. 学生学习压力大、信心不足

该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是每个过来人都明白的, 这种压力是无法回避的, 学生需要合理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当然, 这些不仅需要学生一个人的努力, 还有班主任、家长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 在这30天里, 最关键的就是学生心态的调整, 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难题, 共同面对这个挑战。

2. 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良好的环境可使学生感受到心境平和, 经历一天紧张忙碌的学习, 学生回到家若能看到家长肯定的目光, 或是一桌可口的饭菜, 自然会心情愉快、身体放松, 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可见, 最后30天里, 家庭环境也十分重要。家长要维持轻松稳定的情绪, 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 继续保持对学生的鼓励。

四、指导与建议

本案例中, 笔者从学生、家庭角度入手, 就高考前30天如何调整心理状态作出分析如下:

1. 薄弱科目重点对待

在最后的30天里, 应该继续重视基础知识与方法的巩固, 继续对薄弱科目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本案例中, 该生的数学大题特别薄弱。因此, 笔者建议学生按照大题的考点专项去突破, 前三个大题 (概率、三角、立体几何) 比较简单, 一定要争取多得分, 应结合考点进行专项练习。同时也要注意套题的训练, 毕竟考试是一场综合性较强的战斗, 每周坚持完成两套试卷练习, 保持这种考试状态并得到成绩上的提升。

2. 加强自身调节

在心理上, 学生要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不要想着完成不了怎么办, 或是我不行怎么办, 让学生明白考出自己的平时水平就是成功。平时, 多让自己的情绪放松, 保持积极的精神面貌。

关于压力缓解, 心理学研究认为, 宣泄有倾诉、书写、运动、哭泣等几种形式。可以把不高兴的事情或压力写在纸上, 然后把它撕烂, 跟烦恼说“拜拜”。同时, 每天适当的运动也能使情绪得到放松。

3. 家长及时疏导并树立正确榜样

有时候, 家长以学生身边的某同学为榜样, 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压力与不安。其实榜样可以是一些如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经历, 甚至是家长本身经历。树立榜样时应用激励性语言, 如“我相信你也能克服困难”。在这30天里, 学生的性情可能波动较大。家长对此不要急躁, 要允许学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同时, 这30天尽量增加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这30天的成长并提供帮助, 使其顺利度过这次挑战。

综上所述, 笔者期望每个即将经历高考的学生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迎接这一挑战!

摘要:以某普通中学高三学生为例, 探讨在高考前30天备战高考的心态调整策略, 期望能对更多面临高考的学生进行指引。

关键词:高考,心态,调整策略

参考文献

如何调整高三学生心态 第4篇

考研复习冲刺如何调整心态 第5篇

这样的心态往往在大家临考最后一个月中经常出现的,是很极端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容易造成神经弦过度紧绷,从而造成厌食、失眠等对大家来说最忌讳的病。

在这个时候最好看一些没有考上研也一样有所成就的人物事迹,思考一下自己的压力来自哪几个方面。可能思考之后就会发现,很多的压力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是自己给自己施加的。有压力固然好,因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但是压力过大就会成为负担,阻碍前进的步伐。

2、我很笨,学不学的都考不上

这是自卑心态的典型表现,也是放纵自己不努力的理由。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大部分人的智商在90—120之间,都是差不多的。

快乐能提高效率、创造力和正确决策的概率。心情好的人最能发挥潜力,让精神随着快乐的心态动起来,全心全意的投入主动、认真、努力的复习中。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发现收获多了,知识充实了,头脑变得更加灵活。

3、怎么办,什么都没复习好

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尤其在临近考试时,心态都会变的焦虑不安。但是这种心态是很正常的,适当的焦虑会激发学习的能量,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焦虑持续时间过长就会造成对学习的厌倦,复习就会“反其道而行之”了。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努力,多和其他“研友”交流切磋。其实大部分的同学准备的程度都差不多,经常到户外逛逛,分散一下注意力,放松心态就会改善焦虑的。

考研冲刺阶段复习建议及心态调整 第6篇

10月底,考研网上报名将正式结束,广大考生目标明确之后将迎来考研后期冲刺复习,考研冲刺阶段复习是对前两个阶段查漏补缺的过程,将直接决定考试的分数,若能好好利用这一阶段的复习,将给整个考研复习带来极大的提升。

下面针对这一阶段复习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给考生们提供一些复习建议,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复习建议

在这关键阶段的复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全面地复习相关的考研科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循序渐进,全面把握考研知识点,多做真题,把握试题类型和难度,熟悉答题技巧。

1.政治复习:理解重点,准确记忆,掌握答题思路

政治考试重在理解和记忆,在前期的复习过程中,考生们可以把重点放在理解上,对政治考试大纲中出现的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当然,突破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询问老师、同学、师兄师姐或者参加辅导班。而到了冲刺阶段,我们就要将重点转移到对知识点的记忆上,因为,纵然我们理解了考试大纲中的许多重点和难点,但是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是答题,是要把对问题的分析呈现在试卷上,而答题就需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考生除了对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复记忆,对重点知识点、重点术语进行进一步强化外,更要注意对政治大题答题思路的分析和掌握,熟悉其中的答题套路和技巧。考生们不妨多与自己考研团队中的成员或者老师、师兄师姐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自己摸索和别人帮助相结合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在冲刺阶段的复习效率。要考生能够记忆大纲中的核心词汇、专业术语以及程式化的句式。

2.英语复习:熟悉题型,多做真题,练习写作技巧

这一阶段英语复习应该大量做真题,通过做真题了解考研英语试题难度,同时了解试题出题规律以及答题技巧。背单词的目的是更好的做题,考研英语并不是考大家知道多少词汇,而是在你读懂文章的基础之上,看你能多大程度理解作者压缩过的或者没有说出来的意思,这才是阅读理解。所谓阅读理解就是要善于把作者没说出来的意思,压缩过的.意思给它理解出来。因此,应注意多练习阅读理解,不要单纯的背单词,要做到在语境中理解单词的具体含义。把握阅读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做到快速准确的解答相关试题。

另外,这一阶段还要强化训练短文写作,学习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不要认为作文背一些范文就可以了,考研作文不是单纯的模仿,一定要自己多练习,只有多写才能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比较欠缺,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应该注意什么,写作文时应该选什么词,文章结构应该怎样去设计,只有自己多练习,在考场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坚持每星期写篇文章,可以先写真题的作文,然后去看看我们辅导书真题的范文对照一下。

3.专业课复习:把握重点,全面复习,注意细节

相信通过前几轮的复习,大家已经全面把握了专业课知识点,那么这个阶段就要针对考研大纲上面的知识点进行更加系统有效的复习,对教材进行二次、三次阅读,理解和突出重难点,有层次有重点的加强和巩固内容。切忌心浮气噪、眼高手低,一定要全面把握,牢记考点具体内容,同时注意记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细节决定成败,在掌握大知识点的同时,注意一些小知识点的复习。

大家在复习中一定要深入研究历年专业课试题,通过做真题清楚了解考试形式、考试重点、题型设置以及难易程度等内容。对于历年真题中常考的考点一定要重点把握,千万不要认为一些知识点往年已经考过了,那么今年就一定不会再考,常考的知识点恰恰可能是出题老师认为的学科重点,虽然出现与往年一模一样试题的概率很小,但也不排除考一些相近知识点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一阶段复习中,一定要对已考知识点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同时对学科重点中近几年还未考的知识点也要重点把握。

二、保持良好的心态

越到考研复习的冲刺阶段,同学们的心理动荡越大,甚至出现失眠现象,由于不自觉的情绪紧张、焦虑、烦躁不安,导致形成各种睡眠困扰:越着急越失眠,越失眠越着急,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耽误了考研复习,也伤害了身体。

正确的复习心态与规划是至关重要的,是备考复习中最关键的因素,状态好则效率高,因此,在冲刺期如何保持最好的学习状态,是许多考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心态要随时保持平和,不管别人复习的怎样好,都可以置之不理,每天按部就班的按照自己的复习进度去进行,不要每天计算着时间不够,自己还有多少书没有看完,这只会加剧内心的焦虑,对考试只有坏处,没有丝毫的好处。

另一方面,一定要形成规律的作息习惯,适当的休息尤其重要。千万不要想“我少睡一点,就能多挤出时间来复习”,睡眠不足,只能事倍功半。最重要的一点是,作息时间表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不要照抄他人,他人的作息表不一定适合自己。

选择考研,选择追寻新的梦想,这个过程本身就说明你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在最后的这一段时间里,加油,成功会离你越来越近的!最后考研教育网预祝20的考研学子能够旗开得胜!

高三冲刺调整心态 第7篇

高考,就好像一个大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书本。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不要想着别的 书。只有读完一本之后,才能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 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高三时间有限,但我们要看的书是永远看不完的,要做的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要背诵的东西是永远背不完的。这节自习课做了一张数学试卷,就不能再做一张物理试卷。即使你的计划完美无缺,但是有一天突然感冒发烧要去看医生,那么计划就会被打乱。

所以,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计划完,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无缝。所以我们的对策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都在被高效地利用。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 是极有帮助的。

要做最适合的题

高三学习的时间账:同样的题目,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在一个小时里面做12道,而有些差的同学则只能做6道,于是产生了巨大的效率差异。而对于一些难题,很多人可能想一天也没有什么结果,这就会产生更加惊人的效率浪费。

然而,“好奇害死猫”,学生总是有挑战高难度题的冲动,我只想说,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试卷前面的题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 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题做起来都很困难,那么,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会让你减分——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 那些你本来可以拿分的题。

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让高手去做12道难题吧,我们只做12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就行了。等我们把中等难度的题目做熟练之后,你自然会发现,原来很难的题目已经不那么难了。

同样,用做题的思想来制定时间计划也对我们大有裨益。有的人喜欢头脑发热的时候制定时间表,排得密密麻麻,从计划表上看,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原计划用半小时背一篇英语课文,谁知用了40分钟还没有背完。这才发现时间不够,连忙放下英语课本,拿起数

学题做了起来,还没有做几道题,发现看物理的时间又到了……一天下来忙了个半死,计划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一来二去的就对自己没了信心,总感觉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越来越难以按照计划学习,不久又过起了原来那种杂乱无章的生活。

所以,对于那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说,计划应该定得适度地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 以计划用80分钟,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完成了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 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地提高标准,才可以真正高效地利用时间。

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对的事

在24小时里,我们的心情、状态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时间相契合,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

对于那些需要大量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一般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为什么呢?因为看书和背书的时候很容易走 神。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验:眼睛盯着书本,脑子里却不知想到哪里去了,没准还在想着昨天吃的那顿火锅呢。而且看书从翻开书本到进入状态需要大约五到十分钟 的时间。你花了十来分钟好不容易开始专心致志了,突然被其他事情打断,比如接个电话之类,再回到书桌前看书,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钟来集中注意力,如此反复 被打断,最后你感觉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实际上真正“看进去”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所以看书的时间最好不要被随便打扰(包括父母推门送水果加衣服视察“学 情”)。

那么,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 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比如下课的十分钟,你规定自己做十道英语选择题,你刚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学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断了,聊了一会 儿又提起笔做第六道,到上课的时候只做了八道,你就收获了八道题目的知识。如果你用来看书,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则恐怕还没有看清书上写的是什么就上课 了。

要知道自己不是不用休息的超人

在学习中,每个人也都要明白:“你不是超人”,只有休息好才能学习好,长时间超限度地学习会将你击倒。

在高三学习阶段,总保留着睡午觉的习惯,晚上也会在12点之前睡觉。在高三阶段每天都要睡这么多的时间。但在制定时 间计划的时候,保证必要的休息还是应该的。有很多同学在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 发现,睡得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高中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吃不消的。

浙江省理科状元陆文在演讲中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非常经典:

“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学习,而是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不是你每天学习24个小时你就一定能学好,而是你可能每天只学习十个小时,甚至八个小时,但你能保证在这学习的八个小时中,你是精力充沛的、专心致志的、富有效率的,就能真正学好。

关于“改错本”

历年来,改错本在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受到了学生的一致肯定。改错本就是收集错题的本子,也要一科准备一个,本子要准备的厚一些的,以便于多积累一些错题。错题本忌讳成为难题本,有些学生错误的理解了错题本的含义,把自己不会做的一些难题写在上面,这就失去了错题本的意义。错题本应该积累自己平时做练习和考试中“会做”而做错了的题目,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这些题目在以后考试中,特别是高考中避免出现类似错误。错题本应经常翻看,对一些已经掌握了的不再错的题目要加以删除

1.先需要的是自信!自信不是相信自己“好”,而是相信自己“能”!2.“下功夫学”才是硬道理!3.戒“骄”戒“躁”。

4.概念学习是基础,以概念为中心可以进行发散式的思考和训练。5.不要在一些细节知识上耗费太多的时间,而忽略了整体框架的构建。6.不要再恋战于那些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做出来的题目。7.高三的作业很多,导致了很多同学都在求快。但是你一定要明白效率和效益是两码事情。8.对于一些反复出现的题目,你可能闭着眼睛都能把答案选上来。但是请你不要迷醉于这种感觉,高考不会有你做过的题,即使有也可能早就在一些你容易忽略的地方设下了新的陷阱。所以,所有的题目都当第一次见到它,细致的审题和缜密的思考什么时候都不为过。不要见到容易题就血压升高,亢奋至极;也不要见到难题就畏手畏脚,斗志全无。9.高考是个让人揪心的事情,因为风险太大了。但是你一定要明白,没有风险也就意味着没有回报。除了极个别的人,高考仍然是你改变人生跻身上流的最最廉价的途径。以后的道路的确没有风险,但也没什么机会了。那种风平浪静,一眼望穿的生活会让你不寒而栗。

学好数学的敲门砖:消除恐惧心理

学好数学首先要消除恐惧心理。你的数学成绩不会因为你是女生而无提高余地,也不会因为你没有上过及格线而永无翻身之日,数学学不好并不因为你比别人少根筋,更不要强调自己的思维有多么感性并以学不好数学为荣,因为那是十分无聊的。我见过很多自称不理性而不学数学的人,事实上他们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也并不高,感性只是一个他们逃避学习的借口。

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你数学是非常优美的。这种优美不仅仅是存在于少数人眼中脑中的一种幻象,是宇宙中最客观实在最亘古不变我行我素的。但请不要只站在门外抱怨教育的枯燥,请自己不存任何偏见芥蒂地坦诚地推开门走进来,摘掉你的有色眼镜,抛弃你的自以为是。要相信自己是能够学好的,只要肯下功夫并且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两个故事:

华伦达家族是美国一个杂技世家,这个家族的开山鼻祖就是著名的高空杂技人卡尔·华伦达。他73岁那年来到波多黎各的圣胡安市,为了给自己人生留下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他决定在两座20层的大厦之间表演走钢丝。为了在空中保持平衡,他手中拿了一根近20公斤的横竿。表演开始了,卡尔深深地呼吸了一次,两手掂了掂横竿,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第一步。就在那时,一阵强风吹了过来,卡尔有点站不稳,他弯腰想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重心。但是,就在那一刹那悲剧发生了:他没能控制好平衡,一头从20层高的楼顶摔了下来,当场气绝身亡。

作为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丝索演者,这次表演之前他早就家喻户晓了,但在这次意义重大的表演中他却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在事后说,她知道这次表演肯定会出事,因为华伦达在上场前总是不停地对他自己说:这次演出太重要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前,卡尔只想着走钢索的过程,而绝少考虑表演的结果。心理学家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把专心于事情过程的本身而不在意事情的目的、结果或意义的心态,叫做“华伦达心态”。

庄子也讲过类似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作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下注,则大失水准。庄子把这称之为“外重者内拙”(大概的意思是很多人在没有外力或者外力小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得很漂亮、很专业,但是当给予他较大的外部压力时,他会变得畏首畏尾,会容易把本身很擅长的事情做砸。一个人用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砸了。

在竞技体育中这种现象很常见:一些优秀运动员在关键比赛中发挥失常,大多因为失去了“华伦达心态”。2004年雅典奥运会,美国射击神童埃蒙斯干出了奥运会射击史上最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他把子弹射到了另外一位选手的靶上,将金牌拱手让给了中国的贾占波。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位美国牛仔如果最后一枪能打出8环以上的成绩就稳拿金牌,可是他在最后一枪却只打出了4.4环的成绩,有人说——这是射击运动员蒙着眼都能打出来的成绩,再次上演了雅典悲剧,与金牌失之交臂。如果他在雅典的失误能用偶然解释的话,北京奥运的再次上演就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他出现失误的原因。过于注重动作的结果,过于考虑结果的意义,背上了想赢怕输的包袱,使最简单的技术动作走样变形,心理的失衡导致比赛的失败。

卡尔的经历、庄子博弈者的故事和埃蒙斯与冠军失之交臂都告诉我们,心态是影响我们做事成败的重要因素,就像我们高中部门厅玻璃上那句话说的一样:心态决定一切!

第一、正视自我,不要回避问题。

第二、审视自我,在客观全面地分析自我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坐标。第三、向后看,向前看。第四、树立目标,层层分解。

防止过度思维。要说过度思维就得先说正常思维。在做一件事时,一般来说正常的思维方式是:要做的事是什么——这件事该如何去做或者是有几个途径——选择最有效的途径之后具体该如何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然后按照这个思路去付诸实施。但过度思维的人不是这么考虑问题:在有了正常思维的思路甚至说正常思维的思路还不清楚的时候,他会想:这件事我能做好吗?这件事我如果做不好会怎么样?这件事如果我做不好我今后会怎么样?有些同学在面对高考的时候就会出现过度思维,在有了方向和目标之后他不是按照思路付出努力去实施,而是考虑如果我考不好,到时候会是什么样子?老师会怎么看轻我,同学会如何看不起我,家长会如何的伤心、生气,在亲戚朋友面前我又会如何地没有颜面……如此等等。这种过度思维不仅仅会毫无意义地消耗我们的精力,而且会吞噬我们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所以,在学习、备考的过程中只需要在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发挥优势,如何弥补不足,这些做好了自然就会水到渠成,而不必拿一些没有踪影的或者是空想、乱想的事情来干扰自己。

要有穷而思变的决心

高三冲刺调整心态 第8篇

关键词:心态,心态调整,工作态度,绩效

心态对整个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近几十年心态一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它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有关心态的关键词在中国期刊检索到的论文已达上千篇。心态及心态调整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很多企业通过心态培训培养员工坦诚互助、融洽相处的心态,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敬业负责、乐于奉献的心态,提高组织绩效。在企业管理的文章中,作者大都把焦点放在组织中员工的心态和心态调整上,可见,组织中的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心态,特别是在中国的管理情境之中,可是在学术研究刊物中对于心态的概念及理论研究却比较零散。

虽然在社会学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提及心态,但是至今仍没有一个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心态的概念,特别是操作化的定义,对于“心态”这一概念及其维度,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没有一个被学者公认的理论模型对心态进行解释,并且有关心态转变的途径也缺失系统的研究。由于中国的特殊文化情境,使得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不充分。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从“行为—意动”的视角探讨心态的概念模型以及心态调整的途径。

1“心态”的定义及特征

1.1 心态的定义

“心态”一词,学术界对它有不同的解释。心态这一概念在学术上最早是由历史学的年鉴学派提出的,认为心态是区别于意识形态的心理集体特征,代表了某个民族、某个人类群体等特有的思想和感觉方式[1]。勒高夫(1988)曾指出“心态”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哲学中,是指“人们、一个特定的人们集团等,所特有的思想和感知方式”。启蒙运动后,“心态”一词在法语中具有更为宽泛的内涵———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无意识的集体现象。在《社会科学新辞典》(1988)中,“心态”的释义是:“影响着个人、人类群体和各民族思想的全部舆论、习俗、传统、信仰和价值体系”。《新闻学大辞典》(1994)中解释“心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法国学者芒德鲁、迪比等人倡导这一概念,使其流行起来。近期关于“心态”的界定,何龙斌认为:“所谓心态,指人们的看法、态度,就是人们对事物的思维方式与相应的处事态度[2]。”表1是不同心态定义的总结。

综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将心态的概念大致归纳为两个方面:(1)心态是指一种集体性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有两个方向性,积极的与消极的、激活的与未激活的;(2)心态指态度,或者说包含有态度的三个主要成分,即认知、情感和行为。

1.2 心态的特征

“心态”具有集体性、相对稳定性和精神流动性。勒高夫认为“心态主要是集体的,它似乎远离社会斗争的沉浮。但如果把它同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分割开,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3]。”“心态”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李蓉蓉将心理和心态进行比较,认为“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通常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这是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心态”的特征,而宁宗一从个体的角度曾提出“相对而言,思想性格等等在成熟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心态'则是一种精神流动体[4]。”这就说明将心态与思想、性格等个体进行比较,“心态”是相对不稳定的、可以改变的,这也证明了“心态”具有精神流动性。

此外,“心态”还具有互动性,因为心态的产生来自人们的彼此互动和相互影响,这种互动可以使人们产生共鸣,也会引起人们的冲突。“心态”又具有对客观事物的明确的指向性,人们的心态指引着人们朝既定的目标前进。

2“心态”的结构和维度

近年来,有些社会学研究学者呼吁重视对社会心态的概念本身的构念的分析。马广海指出,大多数研究人员缺少对社会心态这一概念进行学理上的缜密分析,跳过概念的讨论而径直描述各种心态现象或探讨其调控措施[5]。这种现象也同样出现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之中。在前面对心态定义的阐释中,我们将心态阐述为一种精神状态和态度。

2.1 作为精神状态的心态维度划分

社会学研究者杨宜音对社会心态的定义是“一段时间内弥漫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而对于心境状态,德国的学者Abele和Brehm构建了评价性和激活性两个维度,二者共同构成直角坐标系,将心境状态划分为四个象限,分别是分数越高越趋向良好、分数越低越趋向恶劣、分数越高激活性越强、分数越低激活性越弱,各种不同的心境可以在这个坐标系中定位[6]。

我们借用这种精神状态的划分方法,将心态这种精神状态予以分类,如图1所示。

(1)Ⅰ良好———积极型。这种类型的心态在评价性维度上表现良好(得分高),在激活性维度上得分也高,有激活的行为表征,表现为对组织的行为作出正面评价,并且在行动上做出积极回应。例如兰州石化公司在新型企业文化的营造中,通过领导方式的转变,激发了公司员工的工作热情,涌现了很多主动沟通、带头干活等现象。在这个例子中,工作热情可评价为良好积极的心态,主动沟通、带头干活就是通过企业文化的营造活动,宣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调整心态后激活的行为。这个就是I型心态的例子。

(2)Ⅱ良好———消极型。这种类型的心态在评价性维度上表现良好(得分高),在激活性维度上却得分低,并没有表现出激活行为,未作出行为反应。例如在已经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中,部分员工仍然存在一种“打工仔”心态,工作被动,缺乏活力,没有责任心[7]。在这个例子中,这些员工被动卷入企业的改革,虽然认同变革,但却没有在行为上做出回应。这个例子明显体现II型心态的特征。

(3)Ⅲ恶劣———消极型。这种类型的心态在评价性维度上表现恶劣(得分低),在激活性维度上得分亦低,没有表现出激活行为,未作出行为反应。例如企业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造成员工心态失衡,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在这一例子中,员工心态失衡之后并未作出对企业不利的消极行为回应。这是III型的典型例子。

(4)Ⅳ恶劣———积极型。这种类型的心态在评价性维度上表现恶劣(得分低),在激活性维度上得分高,有激活的行为表征,表现为对公司的行为作出负面的评价,并且做出负面的行为回应。例如一家IT企业中,由于企业的待遇问题,高管集体跳槽。在这个例子中,高管跳槽的行为就是一种在得出负面的认知评价之后做出的负面的激活行为,是Ⅳ型心态的典型代表。

2.2 作为态度的心态组成元素

“心态”就如同“关系”这一具有中国文化情景的概念一样,很难对应到某一个具体的研究领域之中。尽管如此,当人们提及心态时,还是与态度相联系。对于态度的传统界定,主要包括认为“态度由评价性或情绪性元素组成[8]”的一元论,以及认为“态度包含情感性、行为倾向性和认知性元素[9]”的三元论。

3“心态”转变的意义及方式

3.1 调整员工心态能达到良好绩效

心态的转变是指通过心态调整的方法使员工认知角色、激发情感、主动参与,实现意动引导积极行为最后提高工作绩效。这里主要讨论工作绩效的角色和关系两个维度与心态转变的关系,来说明心态的转变对工作绩效的重要性。

恩格斯曾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深思熟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因此,在工作中,有些员工会迎接挑战创造高绩效,有些员工则会心态失衡导致低绩效。心态调整,就是要引导员工形成积极的心态。积极心态实现高绩效,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激励作为中间变量进行调节。Yerkes和Dodson认为“过大或过小的刺激力都会使效率降低,只有刺激力的适度驱动力能够使效率达到顶峰状态(即存在某种临界状态)[10]”。基于该观点,可以看出:过大的激励会给员工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造成员工心态失衡,降低工作绩效;过小的激励不能充分地激发员工,如果员工的工作态度又是消极的,那么也会降低工作效率。因此,适度的激励可以激发员工以积极的心态实现良好工作绩效,这是心态调整最大的意义。

3.2 心态调整的方式

个体在从认知阶段到情感阶段的意义构建的过程中要经过寻求信息、构建信息意义、判断信息价值、使用信息的过程[11],这一过程会使个体对事物产生良好或恶劣的评价,进而产生的行为意向也会使个体在激活性维度上有不同的表现[6],造成个体在两个维度四个象限的不同心态。其中对于绩效有积极作用的是I型心态,表现出良好的评价性和积极的激活性。对于心态的调整,我们致力于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从IV型到I型、从III型到II型、从II型到I型心态的转变(如图2所示)。实现这样的调整目标的途径可以划分为两种———遵循心理学中心态调整机理的主动调整和HRM实践中通过心态干预实现的被动调整。本文将对后者进行详细探讨。根据员工心态在评价性和激活性两个维度上的变化,我们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次来讨论在HRM实践中怎样实现心态的调整,以利于员工绩效和企业绩效。

3.2.1 认知层面的心态调整

在认知层面,角色认知理论提供了调整的理论依据。企业对员工的定位会影响员工的自我认知[7],如果企业把员工当作实现经济利益的机器,那么员工就不会认识到企业发展与自身的关系,不会认识到自己所处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只有企业将员工放在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位置上,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员工才会认同企业的行为,将热情投入到自己所处的角色中,通过建立认同操作规则和高认真度的顺服角色,实现评价性维度的提升。

此外,企业还需要从环境的不确定性方面入手。根据不确定性减少理论,信息缺乏和信息的不连续性会影响心态的评价性维度上的表现,员工倾向于寻求信息以降低不确定性[12]。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确保信息的充分、连续和信息渠道的通畅,以减少不确定性,实现IV型到I型、III型到II型心态的调整。

3.2.2 情感层面的心态调整

在情感层面,HRM所做的调整仍然是在评价性维度上的改善。根据员工—组织匹配理论,员工的目标、价值观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匹配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员工对组织情感承诺的高低[13]。企业通过培训向员工传递企业的目标和价值观,引导员工将自身的目标、价值观与企业联系起来,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认同企业的制度和行为,建立对企业的情感依赖,让员工心态在评价性维度上有良好的表现。

另外,期望满足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12]。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感知企业的状况(工作环境、薪酬制度,等等),这种感知是动态变化的,它与员工期望的匹配也影响着员工情感承诺的高低。企业应该持续地关注员工的期望和他们所感知到的企业所提供的条件,并加以满足,才能持续地动态地维持在评价性维度上的良好表现。

3.2.3 行为层面的心态调整

在行为层面,心态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激活性维度上消极向积极的转变,将II型心态调整为I型心态。II型心态与I型心态都在评价性维度上表现良好,区别在于有没有激活行为的出现。目标设置理论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依据。有学者指出,为了达到目标而工作是工作动机的主要激励源之一[13]。明确的、具体的、困难的、有反馈的目标能够带来更高的绩效。企业应该给员工设立这样的目标,让员工清楚各自所需要做的事情和所应付出的努力,并且让员工从反馈中了解自己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所做努力取得的效果,甚至参与到目标所设置过程中,这样可以激发员工做出激活行为,通过帮助和成就角色的建立,实现从II型心态到I型的调整。

4 结束语

社会在蓬勃发展,不同时期人们的心态受客观存在影响,而心态又直接影响其行为。在组织中,个体的心态与绩效密切相关,个体的绩效甚至会影响整个组织的绩效。本文致力于探究心态影响绩效的一系列过程,主要对心态进行理论研究,将这一理论性较强的概念操作化,使其更容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上一篇:当导师体会下一篇:刘家沟小学预防控制禽流感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