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原文及翻译

2024-07-10

将进酒原文及翻译(精选11篇)

将进酒原文及翻译 第1篇

译文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注释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钟:盛酒的器皿。...

显示全部

译文及注释二

佚名

译文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注释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钟:盛酒的器皿。

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

槽酒:酿酒的器皿。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真珠红:名贵的红酒。

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

罗帏:一作“罗屏”。

龙笛:长笛。

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酩酊:大醉。

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参考资料:

1、林庚 .林庚诗文集 第7卷 .北京市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xx年 :452页 .

2、李哲 .古诗词经典 唐诗 宋词 .西宁市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xx年 :68-69页 .

将进酒原文及翻译 第2篇

显示全部

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

注释

①琉璃钟:形容酒杯之名贵。

②琥珀: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颜色一般为黄红色,透明到半透明。这里借喻酒色透明香醇。

③真珠红:真珠即珍珠,这里借喻酒色。

将进酒原文及翻译 第3篇

关键词:传神达意,《将进酒》,汉诗英译

一、原诗介绍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李白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他当时同友人岑勋做客于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中,三人登高畅饮,对酒当歌,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

该诗发端以“君不见”引出两组排比长句,分别在空间范畴和时间范畴上予以夸张: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既有比喻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巨人式的感伤跃然纸上,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接下来六句,诗人以“须尽欢”“空对月”“且为乐”等劝人饮酒,表达了李白人生得意当纵情欢乐的人生态度。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更反映出李白极度的自信与豁达。“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至此诗情由快乐转为激愤,展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独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激愤之情。“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亦属作者的愤语,借古人的寂寞表现出对贤愚不辨的现实的愤闷。继以“陈王”曹植作典,表面赞扬其豪华酒宴,实是为曹植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惋惜,兼以自说。以下诗情再入狂放:“五花马”和“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李白反客为主,高踞一席,落落大方。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二、关于“传神达意”

自古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翻译标准提出了许多不同观点,有的言不同而义近,有的言相近而义远。国内的如,道安的“三不易,五失本”、钱钟书的“化境”、严复的“信、达、雅”、许渊冲的“三美论”等;国外的如,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Tytler)的“三原则”、西奥多·塞弗里(Theodore Savory)的“十二原则”等。

“传神达意”的翻译标准是汪榕培教授经过多年的翻译实践和研究提出的。其基本思想如下:首先,翻译的出发点是“达意”。“达意”即表达原文的基本意义,包括深层意义和表层意义。在译文中译者要准确表现出对诗篇内容的解读思路。其次,单纯的“达意”还远不够,需要做到“传神地达意”。“传神”即生动逼真地传达原文的神情,是文学翻译,特别是诗歌翻译的精髓。“传神”既包含外在形式的传递,又包含内在意蕴的传递。内在意蕴的传神,需立足于整个篇章,涉及广泛的内容如原作的背景、内涵、语气和衔接等。外在形式的传神,需做到“以诗译诗”以达到最佳效果,涉及诗节、意象、韵律和节奏等。因为,与普通叙事作品不同,诗歌的主要功能是表情的美学功能,而不是表意的交际功能。(汪榕培,1997:119)传神达意已发展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为诗歌翻译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

三、对比分析两种英译本

1、关于“传神”

汪榕培教授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来解释“传神”的。

(1)形似

译诗要做到“以诗译诗”,最大程度的保持原作的风貌。从外在形式的角度看,译文的诗节、行数、节奏、韵律及语气风格都能相同或相似自然是最为理想的。以下从译文的字数行数、句型结构和语气风格方面与原诗的形似程度,分别对两个英译版本进行赏析。

第一,字数行数。《将进酒》一共有177个字,共13行,平均每行有14个字。Owen的译文一共有284个字,共52行,平均每行有6个字。Watson的译文一共230个字,共28行,平均每行8个字。从译文的总字数和每行的平均字数来说,Watson的译文与原诗更为接近。

第二,句型结构。《将进酒》句型变化多,开头用长句,然后三字句、七字句交错使用。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句式多变、长短相间、奇偶相生,更易表达感情的灵动多姿。纵观两译文,Owen在译文的句型结构方面,句型多为复杂,错落有致,与原诗更为匹配,对仗也更为工整。Watson译本则略显句式单一。

第三,语气风格。《将进酒》采用的是汉乐府诗体,也自然体现了乐府诗的风格,即形式朴素自然,语言清新活波。比较两种译文,Owen多采用口语词汇如and/so等,句子也多为短句和简单句,更易体现乐府诗广为流传,被人们喜闻乐见的风格。再如对“岑夫子,丹丘生”的翻译中,Owen译为“Hey Master Cen, He,Dan Qiu”。其中“Hey/He”更显口语化,更易突出诗人生逢知己,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的畅快心情。

(2)神似

神似,即在精神实质上的对应或相似。“神似”必须以“达意”为基础,不达意则无神可传。

以原诗第一句为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中的动词“来”Owen译为“coming down from the Heaven” , 而Watson译为“descending from the sky”。比较“come”和“descending”这两个动词,不难发现“descending”的气势更强,更富有动态的效果,将黄河之水从天而降、汹涌澎湃的壮观神韵描写的淋漓尽致。对“奔”这一动词的译法,二者也不尽相同。Owen译为“rush”而Watson译为“race”。“Rush”有冲、奔及水势湍急之意,相比“race”更易表现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的宏伟气势。“莫使金樽空对月”,Owen将其译为“And never let a goblet of gold face the bright moon empty”,Watson译为“Do not let the golden cask sit idle in the moonlight!”,可见,前者较为直白,而后者则更为传神,有“莫让金樽空淌一波月色”之义,颇有一番诗意。“天生我材必有用”,Owen译为“Heaven bred in me talents,and they must be put to use”而Watson则译为“Heaven gave me talents and meant them to be used”,相比之下,Owen的语气更为肯定,其中的“must”在显示诗人狂放不羁,自信非凡方面,也稍优于“meant”。对应“千金散尽还复来”,Owen译为“I toss away a thousand in gold,it comes right back to me.”Watson译为“Gold scattered by the thousand domes home to me again.”“toss away”表示随意扔、掷,尤指以视轻视和冷漠。相比Watson译文中的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scattered”,“toss away”更具有主动性,彰显诗人轻视钱财,纵使抛撒千两何足惜哉的豁达。“与尔同消万古愁”,Owen译为“And here together we’ll melt the sorrows of all eternity”,相比Watson译的“Together we’ll was away ten thousand years of care”,Owen版本中的“melt”有“在这杯中的烈焰里熔化无穷无尽的忧怨与哀愁”之义,且更形象生动,Watson版本中的“was away”表状态,则稍显逊色。其中“万古愁”,Owen译为“sorrow”,Watson译为“care”。纵观全诗,李白的“愁”悲而能壮,哀而不伤。相比之下,意为悲伤的“sorrow”表达的意义略为软弱无力,而意为忧愁的“care”则更为合适,突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愁绪。

2、关于“达意”

(1)字词达意。对古代词句的准确理解对于译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准确理解词句方面,两译本各有所长。例如,“高堂明镜悲白发”中的“悲”,Owen译为“aggrieving”而Watson译为“lamenting”。“aggrieving”有愤恨 不平、受 屈之义 ,“lamenting”意为悲痛、哀叹。综观全诗,表面上诗人在感叹时光流逝,容颜易老,实则暗指了诗人对朝堂正恶不分而感慨悲愤以至于一夜白头的深层原因。因此,“aggrieving”更贴近原诗的内涵。根据“读者接受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读懂译文。因此,译文的表达是以对原文的准确理解为基础的。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诗歌翻译的时候必然会失去原有的一些特点,优秀翻译的标准就是在尽可能缩小源语与目标语的误差的情况下,做到符合本国习惯的表达。如在“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译文中,二者均将其译为“blue-black strands of silk”。“black silk”,这将给不懂得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造成困扰,不利于译文的理解。

再如,“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中,诗人直呼朋友的姓名(岑夫子,岑勋;丹邱生,元丹丘)劝酒。“夫子”“生”是对男性的称呼,其中“夫子”是对长辈的称呼,而“生”则是对平辈朋友之间的称呼。因此,Owen译文中“Hey Master Cen,He,Dan-qiu,”较之于Watson译文中的“Master Ts’en!Scholar Tan-ch’iu!”更为符合汉语的称呼习惯。对于“主人何为言少钱”的表达,Owen译为“How can you tell me you’re short on cash?”较之Watson的译文“Why does my host tell me the money has run out?”多了些责怪的意味。实际上,作者是困惑为什么主人说钱已经用完了,即使千金散尽还可以用五花马,千金裘来换美酒,实则是劝解之意。因此,Watson的译文更贴近原文的意思。“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Owen译为“The bells and drums,the tasty morsels,These are not what I love—All Iwant is stay dead drunk and never sober up”而Watson则采用省略手法,不予翻译,似乎不能准确表达原诗的完整意义。

(2)修辞达意。《将进酒》一诗中多种修辞格的巧妙应用,如夸张、隐喻、对仗、暗引等,使整首诗色彩缤纷,感情充沛,纯以气象见胜。难怪严羽叹道:“一结豪情,使人不能字句赏摘。”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绪悲愤而作狂放,语言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夸张地展现其惊人气势,化眼前之景为艺术想象,使诗的气势更为磅礴。“朝如青丝暮成雪”更是夸张地写出了人生的短于朝暮之间。诗中也屡用巨额数目字表现豪迈诗情(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比较分析两译文中对夸张的译法,二者各有所长。如上文中提到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两译文“coming down from the Heaven”和“descending from the sky”,descending在气势上优于coming。对“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十千”的表达,Owen采用“ten thousandcash”而Watson采用“ten thousand coins”。鉴于“cash”有纸币的感觉,且诗中泛指把大量的铜钱当作酒钱,因此“coin”更有金钱如堆的夸张意味。Owen将“千金裘”译为“my furs worth afortune”,与Watson译文“My furs worth a thousand”相比,前者更能体现裘衣的贵重。

另外,Watson译文中存在多处头韵,如“racing-restless”“high-halls”,也使译文朗朗上口,充满乐感。

四、结语

传神与达意,二者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在诗歌翻译当中。达意是传神的基础,是翻译的第一步。传神是在达意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升华和超越,是与原作精与神的结合、灵与肉的统一。通过对比分析Stephen Owen与Burton Watson的两种英译本,我们发现二位译者在传神与达意两方面各有优势与不足。因此,笔者希望借以其浅薄的分析,能引起今后学者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以利于诗歌翻译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汪榕培.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19.

[2]张鹏振.李白《将进酒》的章法[J].名作欣赏,2007(07).

《将进酒》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4篇

一.导入新课

余光中这样形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佳作:《将进酒》。

二.读出诗韵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读,教师进行指导示范。

3.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品出诗情

1.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说出你的依据。(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悲伤的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短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怀才不遇)

自信的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快乐的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美酒盛宴)

豪放的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美酒盛宴)

愤激的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怀才不遇)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放的李白——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反客为主劝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首诗是以作者情感的变化为线索的:悲伤——快乐——愤激——狂放,全诗的主基调是愤激。

学生齐读这首诗,注意读出情感。

2.在这首诗中,李白到底有哪些愁呢?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注意联系李白写作这首诗的年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以及人生理想)

明确:人生短暂之愁;怀才不遇之愁;圣贤寂寞之愁。

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距流放当时8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

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齐读全诗。

四.悟出诗味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哪些诗句对此有所体现?(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运用的手法:夸张、比喻、起兴等)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指导。

五.课堂小结

李白的思想中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毕生的追求。然而,当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摆在他的面前时,他的理想破灭了。进退维谷之间,他唯有以饮酒排解心中的愁闷、以放歌对抗现时的黑暗、以精神的旷达张扬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李白。

反思:本节课旨在研习李白的《将进酒》,诵读体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进一步分析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及其豪放的诗风,课堂教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后有这样几点认识:

一是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上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研读文本,这样才能深入浅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三个方面:诵读指导、形象分析和情感把握。在主问题的引领下,把大问题小化细化,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二是教法运用恰当。本课主要采用了诵读法、知人论世法、合作探究法等,围绕设定的目标,通过朗诵、讨论,教师的讲解和点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诗歌鉴赏的知识,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是诵读贯穿整个课堂。从一开始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到通过分析文本加深对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之后的诵读,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音韵美,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而进入诗歌的意境。

四是问题引领利于对话。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主”问题的设置(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他有哪些愁?他的浪漫诗风是如何体现的?),来引导学生品诗情、悟诗味,可谓纲举目张。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5篇

显示全部

鉴赏

佚名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并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目不暇接:“琉璃钟”、“琥珀浓”、“真珠红”、“烹龙炮风”、“罗帏绣幕”,作者用这样密集的华丽字眼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简直无以复加。

诸物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画面与画面按照内在逻辑顺序一一呈现出来。杯、酒、滴酒的槽床……这些具体意象的相继出现,给读者酒宴进行着的意念。这种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物象之间的空白。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连串三字句法衬得歌繁舞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不仅让读者目不暇视,甚至耳不暇接。这似乎已不是普通宴饮,而是抵死的狂欢。下面的诗句作者开始解释这炊金馔玉,浩歌狂舞的原因。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正美,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平线;青春正美,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曾在繁茂的桃花园中,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那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死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的美丽。人们伸出手想挽留残春,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枝头和指间的几片残红。在这凄艳的花雨中,在这渐渐拉长的日影下,愈转愈急的歌弦舞步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在时间鼓点均匀而无情的敲击声中,入唇的玉液琼浆己变得苦涩。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诗的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时光难逗留,诗人遂道,罢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壶中日月长,就多喝几杯,终日酩酊吧,无知无觉也就没有困扰了。何况哪怕好酒如刘伶,死后想喝酒亦不可得。可酒并不是真的就能令人忘忧。刘伶“一醉一石,五斗解醒”也未必真的逃避了痛苦。狂呼痛饮,及时行乐固然痛快,但是,即使秉烛夜游,人生又有几何,再回首已百年身,酒闲人寂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沉的孤独和空虚之感。况且生时的辉煌更加衬托出死后的悲凉,正是前后这种极度的反差和不协调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出生的无聊,这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人生总难免面对差别,在差别面前,庄子喜欢否定它,以求心灵的宽慰和淡泊;作者李贺则喜欢确认它、甚至放大它,以强化主体对生命、生活的敏感和执著。他为此宁愿悲愤伤感,宁愿陷入感性的深渊而不愿自拔。

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参考资料: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6篇

作者:李白

时代:唐朝,唐朝中期唐玄宗时期

出处:全唐诗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7篇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原题是“劝酒歌”。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将进酒》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8篇

一.导入新课

余光中这样形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 气 , 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 盛唐”,杜甫在 《饮中八仙歌》 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佳作: 《将进酒》。

二.读出诗韵

1. 自由读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读,教师进行指导示范。

3.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品出诗情

1.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说出你的依据。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悲伤的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 天上来 , 奔流到海 不复回 。 (人生短暂) 君不见高 堂明镜悲 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怀才不遇)

自信的李 白———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快乐的李 白———人生得意 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美酒盛宴)

豪放的李 白———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美酒盛宴)

愤激的李 白———钟鼓馔玉 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怀才不遇)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放的李 白———主人何为 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反客为主劝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首诗是以作者情感的变化为线索的:悲伤—— 快乐———愤激———狂放,全诗的主基调是愤激。

学生齐读这首诗 ,注意读出情感。

2.在这首诗中,李白到底有哪些愁呢?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 (注意联系李白写作这首诗的年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以及人生理想)

明确:人生短暂之愁;怀才不遇之愁;圣贤寂寞之愁。

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 宴逢知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 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距流放 当时8年之久 , 本来梦想 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 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 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

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齐读全诗。

四.悟出诗味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哪些诗句对此有所体现? (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运用的手法:夸张、比喻、起兴等)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指导。

五.课堂小结

李白的思想中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毕生的追求。然而,当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摆在他的面前时,他的理想破灭了。进退维谷之间,他唯有以饮酒排解心中的愁闷、以放歌对抗现时的黑暗、以精神的旷达张扬自己的个性, 这就是李白。

反思:本节课旨在研习李白的 《将进酒》,诵读体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进一步分析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及其豪放的诗风, 课堂教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后有这样几点认识:

一是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上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研读文本,这样才能深入浅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三个方面:诵读指导、形象分析和情感把握。在主问题的引领下,把大问题小化细化,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二是教法运用恰当。本课主要采用了诵读法、知人论世法、合作探究法等,围绕设定的目标,通过朗诵、 讨论,教师的讲解和点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诗歌鉴赏的知识,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是诵读贯穿整个课堂。从一开始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到通过分析文本加深对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之后的诵读,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音韵美, 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而进入诗歌的意境。

将进酒原文及翻译 第9篇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 《将进酒》 英译本

【Abstract】The three metafunctions, as one of the main branches of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have provide a theory framework for discourse analysis. Being a style which expresses poets emotions and aspirations, poetry is famous for its implicit and concise language. According to data, less researches are about poe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hesion system. Thus,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Libais “Qiangjinjiu” and its trans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hesion system in purpose to check if this theory is available in translations.

【Key words】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Qiangjingjiu”; translations

一、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用语言来探讨事件或促使事件的发生,因此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语言的功能。因此,也常为人们用于文本的分析。对于李白《将进酒》及其译本,有一些相关研究:郑(2012)运用功能语篇中经验功能的分析方法对诗歌的三个译本做了对比分析。余(2013)通过对《将进酒》及其英译文的及物性系统描述,来展现两种不同语篇的特点。但是,根据知网文献,几乎没有学者从语篇衔接的角度探讨《将进酒》及译本。故本文拟以此理论来分析。

二、语篇衔接概述

三大纯理功能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思想之一。概念纯理功能属于其中之一。而本文的理论框架,语篇衔接,就是概念纯理功能的一个子系统。它作为组织信息的一种方式,包括衔接和连贯。前者指通过语法或语义方式达到上下文连贯;后者指句子之间意义上的连贯。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衔接。

衔接手段有五种:替代(广义上的省略)、省略、照应(使用代词达到衔接)、词汇衔接及连接(把两个或以上的句子,或者段落连接起来)。

三、《将进酒》分析

照应包括外照应和内照应。前者的语义关系存在于语篇之外,后者则相反;内照应又包括回指和下指。回指是上文已提及的语义现象;下指是下文即将提及的语义现象。

原诗第七句中的“我”,虽然读者都知晓是指诗人,但是在上下文中并没有关联语义,应属于外照应。1、2句中的“君”属于下指;其他几个人称代词,如“其”和“尔”等属于回指。

原诗中多用到主语的省略,其中部分为物做主语,如1句中的“奔流到海不复回”,从上句可知,诗人指的是黄河之水奔入海中。当然,这一句也可以看作是谓语“天上来”和“奔流到海”的并列,那么省略的则是连接词“并且”;此处的省略不仅避免了文本的累赘,而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让人仿佛感受到黄河水奔涌而下的磅礴之气。其他的省略则是人做主语的省略,如第5、7、8和12句中,省掉主语“我们”,将陈述句变为祈使句,强调了诗人痛饮狂欢的决心和豪放不羁的个性;11、12句省去的则是第二人称的“你”,也就是诗人的朋友,这样既避免了语气的生硬,也表达了作者哀而不伤,乐观好强。

原诗中第2句“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朝和暮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连接词形成对比,比喻生命的渺小;同时,“青丝”一词与第1句的“白发”属于同义词(词汇衔接),表达时光飞逝,变化之大。第10句“陈王昔时宴平乐”中,用表示往昔的时间连接词来凸显诗人对于陈王的肯定和对自己的自命不凡。

四、译文分析

《将进酒》有很多不同的译本,这里选取Stephen Owen(简称欧译)和Witter Bynner(简称宾译)的译文进行分析。下面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

1.照应。欧译和宾译分别使用了27和16处照应。其中,欧译中,第1、2句中的“there”下指“Yellow river”和“waters”;第4句中的“they”回指“talents”;第8、12句中的“it”和“them”分别回指“...treasure”和“...horse”;其余均指人。相比而言,宾译句子短小紧凑,用到的照应关系少于欧译。

2.省略。欧译中,有16处省略。其中包括两个并列连词“and”省略,其余均与原文相似:为主语的省略(物及人做主语);宾译和原文省略数量相同,省略内容大相径庭;但是宾译大多也采用省略主语的祈使句形式来增强原诗人桀骜的口吻。

3.连接。两个译本中,都用到了大量的连接手法。在欧译中,有表示频率的“never”“always”和“again”;表示时间的“in this life”、“now”、“once long ago”和“evening”;表示因果的“so”;表示并列的“and”。宾译中,有涉及到表示转折的“though”,表示因果的“since”;表示时间的“for all time”;表示并列的“and”。

从这几个角度看,两个译本衔接手段的使用远多于原文,但这并没有使译本中对于李白自信孤傲的描写略逊三分,反而使译文更加完整连贯。

五、结语

通过对《将进酒》及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和分析,可知:语篇衔接手段可以帮助人们构建语义连贯的文本。但是,汉语是注重意合的语言;而英语侧重形和。因此,在翻译过程当中,并不一定是完全意义上的衔接系统对等才能达到翻译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2008.

[2]余瑞瑞.从系统功能的角度看《将进酒》的汉英及物性特征[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110-111.

《将进酒》原文与翻译 第10篇

《将进酒》是一首霸气的诗歌。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要是李白是一个现代歌手,他会是怎样的风格的呢?摇滚派?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你,此为泛指。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在高堂上。另译为父母。

朝:早晨。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须:应当。尽欢:纵情欢乐。千金:大量钱财。还复来:还会再来。且为乐:姑且作乐。会须:应当。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食物。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平乐观,宫殿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zì):放纵,无拘无束。

谑(xuè):玩笑 。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尽管。

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将出:拿去。

⒃尔:你们,指岑夫子和丹丘夫。

销:同“消”。万古愁:无穷无尽的愁闷。

⒄圣贤:一般指圣人贤士,又另指古时的酒名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关于这首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作者介绍

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 第11篇

本诗以颇有气势的排比句开始。上句写大河的来势不可阻挡,去势不可回转。一来一回,有强烈的反复咏叹的味道。下句悲叹人生短促,但诗人在写法上别出心裁,用一句“高堂明镜悲白发”勾勒出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从而感叹时光易逝。另外,诗人将从年少到年老的人生过程比喻成“朝”“暮”之间的事,以此感叹人生的短暂。上句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夸张,而下句则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夸张。纵观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又有反衬。具体而言,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匆匆易逝,此为比意;以黄河的永恒奔腾衬托人生命的脆弱,此为反衬。从写作笔法上看,这个开篇虽悲壮,却具有震慑心魄的艺术力量。

但下面两句却一转悲凉的情调,变得欢快起来:从“人生得意”到“杯莫停”,诗人的情绪渐渐高昂起来,诗情逐渐变得豪放洒脱。诗人认为应该尽情欢乐,生命才没有遗憾。而行乐必须有酒。该句的“金樽”、“对月”虽没有直接写酒,却将饮酒诗意化。虽然没有写如何痛饮,但“莫使金樽空对月”中的双重否定词,却使诗意更浓。从“人生得意须尽欢”一句,读者可以看出,诗人似乎主张及时行乐,但这并不代表诗人主张沉沦,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诗透出了诗人乐观、自信的品格。接下来,诗人描写了一场盛大的宴席。大家都整头地“烹羊宰牛”,非要喝个“三百杯”才罢休。而下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一组短句,让人如闻诗人劝酒高声的同时,也使诗歌的节奏起了变化,生动别致。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描写了酒逢知己之时,诗人要对友人高歌的情形。之后的八句就是诗人的歌中内容。在诗人看来,“钟鼓馔玉何足贵”,他还想“但愿长醉不复醒”。到此,诗人开始酒后吐真言,情绪也从豪放转到激愤。下面两句好像诗人在进行自我安慰,其实是通过说古人“寂寞”来说自身的“寂寞”。所以,他宁愿长醉不醒。接下来,诗人将“陈王”曹植作为“留其名”的“饮者”代表。虽然曹植的例子看似和政治无关,但其实包含着诗人内心因政治上受挫而产生的沉重忧愤。

刚刚袒露完心情,诗人又开始说酒,并且越来越狂妄,不仅要慷慨地散尽“千金”,甚至还要用“五花马”、“千金裘”来换美酒,且“呼儿”的语气十分之大。这里,诗人“不可一世”的情态,不仅表现出了他的“醉意”,也让读者看到了他真率的个性及与友人深厚的友情。之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在意犹未尽的诗情中又凸现诗人情感的奔流激荡。

上一篇:家长学校优秀教师名单下一篇:美食记小学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