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发展范文

2024-08-27

智慧的发展范文(精选8篇)

智慧的发展 第1篇

《智慧的发展—— 一种新皮亚杰主义理论》读书报告

报告人:张晓SY0810129陈玲SY081010

2书名:《智慧的发展—— 一种新皮亚杰主义理论》

作者:【加】罗比•凯斯著吴庆粼译

开篇,我想先谈谈这本书的书名,英文原版,罗比•凯斯将其命名为《Intellectual development》,而对于‘Intellectual’中文将其译为为“智力的”,但是我所读的译本,吴庆粼将其命名为《智慧的发展》,在这里,我就不得不去思考区分“智力”与“智慧”这两个名词。在英文中,“智慧”所对应的单词是‘wisdom’解释为“-to make sensible decisions and give good advice because of th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that you have ”(一种能力来自你的经验以及知识的能力,用来做决断以及建议),而“智力”对应的单词 “intelligence”解释为“the ability to learn,understand and think in a logical”(一种学习理解思考的能力);在新华词典中,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智力是指个体在获取知识、方法、技能、技巧以及运用它们解决问题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等。所以,显然,智力是智慧的一部分。通俗来讲,我个人认为智慧更多属于社会学范畴,倾向为人处世;而智力属于心理学范畴,倾向认知层

面。所以,结合本书内容,我个人更倾向于把本书译为《智力的发展》。

每一本书,都有对某一或某几个学科属性的侧重,也会有自己偏向的功能属性,就本书而言,在学科领域,无疑它是心理学著作同时也可归为教育学范畴;就功能属性,这本书更侧重于理论研究。上述两项,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对本书感兴趣的读者范围---一类是同作者一样的心理学专家及像我们这样就读心理学的学生,在此我统称为“心理学人”;另一类便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或是经常与儿童接触的临床工作者。

首先,我作为一个“心理学人”更确切的是一个“心理学雏儿”,我不得不对凯斯抱以崇敬,整本书理论框架十分清晰,结构内容也很条理,凯斯采用历史的介绍方法,循着发展理论本身的发展来介绍自己提出的新的发展理论,开篇,凯斯对前人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随后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理论,并将自己的理论按照纵向水平与横向水平两个方向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解说,同时,凯斯对自己提出的发展理论提供了大量的实验证明;最后,凯斯不忘科学的最终目的是实践,提出了理论的应用,与此同时,凯斯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当前理论的不足及可能由此引发的问题作了阐述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对于一本结构如此清晰的理论著作,不论是对刚入门的心理学雏儿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大致思想还是为资深心理学人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都是很方便很实用的。

其次,一个人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代表必然在这个领域有着无与伦比的卓越贡献,那么凯斯作为新皮亚杰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理论的核

心后人将其总结为“儿童智慧发展的‘过程——结构’论”,凯斯将儿童看作问题的解决者,他不但“能够表征自己发现的当前的问题情境,而且还能表征另一些具更高情感价值的情境,随后把达到另一情境定为目标,并发展起一种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策略”(Case,1985)。凯斯借助包括上述表征、目标及策略三要素在内的“执行控制结构”(Executivecontrolstucture)来描述儿童认知的发展,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即感知运动、关系、维度、矢量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内,又有操作的巩固、单项协调、双重协调、精致的协调四个亚阶段。它们跨越广泛的内容领域(社会认知等水平结构)。凯斯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是问题解决、探索、模仿、相互调整的结果,活动是其根本动力。

基于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发展,既包括理论内容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实践的发展,说白了就是为了在人类生活实践中拿来用,拿来做指导。。本书最后一编,凯斯对当前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包括他之前的理论及他自己的新理论)做了总结,凯斯非常重视发展观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根据自己的理论提出了教育方法的一般步骤(五步骤,详见P422--),便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很好说明。那么在整个育儿过成中,我们可以依据不同阶段发展的智力内容智力强度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学习游戏内容,使用不同的道具,更具目标性。

凯斯这本书可以说对智力发展的研究历史做了很好的规整,其实智力发展的历史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史的缩影,纵观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发展心理学也许看上去

完全成熟了。它包容了人类的一生,对变化的原因采取了更广泛的看法,也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发育的确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的。尽管如此,这个研究领域仍然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有不止一种阶段论,至少有十几种主要的理论,还有更多的次要理论。这些理论在某些方面是共同的,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又彼此不同。但,不管怎样,这些理论共同折射出发展心理学的盲点:对于常人一般性发展的理论研究与理论应用已经很系统,对于特殊儿童(包括智力超常、智障及其他残疾儿童)智力发展也有很大突破,也已经意识到常人个体发展的差异并追究其影响因素,但是如何解决这种个体差异或者是如何在社会大环境下使个体健康发展仍处在一种泛化阶段,都知道“因材施教”也都知道九型人格、大五人格理论下各种人适合什么样的为人处世方式,但都还是泛泛之谈,折射到每一个个体之上还是过于粗略,但在我看来正是常人发展的个体差异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说是决定意义上影响着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哲学上讲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所以人也是一样,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要完善自我,但到底怎样的完善才是尽头,其实,个人认为只要不超越道德伦理界限,个人完全没有必要非把自己的某些缺点改正过来,因为有些缺点说不准在某些时候就是优势所在,在我看来如何把个人的这种特质作用最大化,如何让个体再不违背伦理道德的情况下过得舒服,以及如何在社会环境下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是发展心理学未来发展应该关注的重点。

另一方面,就提到了报告开头提及的智慧智力问题,我想人的智力发展按照凯斯观点,18岁是个成熟期,当然不是意味着智力的停滞,而是相对稳定而且人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制于遗传等生理因素,但智慧却是不断发展的,甚至智慧某些方面(比如情感、道德)的不足可以去弥补智力的弱势,所以,相比于智力的发展,我更倾向于发展人的智慧,当前我们总是在大肆批判中国教育制度,实际上,我认为中国学校教育的课程设计的理念是很合理的,每一阶段应该学的内容与这一阶段智力的发展很相符,18岁之前我们是综合教育,数理化文史地音体美,18岁之后,专业教育,在大学里接受某一专业更深层次的研究,恰恰对应智力发展与成熟两个阶段,在发展阶段广泛涉猎各个学科领域,找到自己兴趣、专长所在,当智力成熟之后,扬长避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力进一步深造。在理论上是十分科学完美的,但为什么实际上偏差如此之大,其实问题关键还是在理论实施的技巧、我们的制度谬误上,18岁之前智慧类型正处在形成阶段,我们需要对孩子们的整体智慧进行开发和引导,但我们我们不能随便引导孩子们朝哪一种智慧类型发展,我们必须全面地开发和引导孩子们发展智慧,并根据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优势,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综合开发和引导。这样才能准确地开发孩子们的智慧优势。无根之木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由于孩子们的智慧类型可塑性极强,任何一点教育上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我们不能以一种强行手段,残酷地改造孩子们的智慧类型,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强行塑造千百万个人的智慧。如果听说有人想把全世界人的脸形,都改造成一种容貌,我们会感到非常可笑,而在实际的教育中却对人们以同样的方式,对人的智慧进行塑造,18岁之前把人都变成了机器,量化管理,18岁之后机器老化了没动力了。。

智慧的发展 第2篇

我省有老龄人口1100多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18%,高龄化、空巢化较为突出,如何养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智慧养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与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在社区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使老年人在不离开所熟悉的生活氛围、亲属子女能够随时探望的情况下,获得专业的照料、同龄的伙伴、舒适的环境,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伴。

大力发展嵌入在社区的微型养老机构。在社区里建设拥有20至30张床位的微型养老机构,服务内容涵盖日间照料、康复治疗、短期托管、上门服务,可将养老服务带到居民的周边、身边和床边。养老机构配备老年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随时掌握老人的行动定位、紧急求助等信息。养老机构还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营养师指导、临床教授咨询、社区医疗联动、社会活动互动等多种服务。

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保险。为消除老年人出现意外的后顾之忧、减轻养老机构面对意外的经济负担,可试行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保险,即养老机构在从事养老服务活动中,因过失导致意外事故,使得老人遭受人身损害,其中养老机构承担的责任赔偿由保险公司支付。该保险由保险公司、养老机构和家属三方协商,养老机构承担的责任在保险范围约定的情况下由保险公司负责,如多次出险则相应提高保费。

研制推广智慧养老自助送餐机。很多居家养老的老人由于行动不便,做饭、吃饭问题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头等难题。尽管很多社区内设立了老年餐桌,但毕竟只能解决一部分老人的吃饭问题,而没有设立老年餐桌的社区,或者独居、高龄、行动不便老人较多的社区,智慧养老自助送餐机就大有用武之地。智慧养老自助送餐机是嵌入在社区里的微型养老机构的有益补充,能够帮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社区养老的便捷和方便。这种使用便捷的智慧养老服务终端在北京已投入实践,老人只要提前一天订餐就能在自家楼下取餐。售餐机所售食物全程采用冷链物流,菜品经过科学的营养配比,严格保证卫生和安全。

尝试虚拟养老,组建社区虚拟家庭。爱心人士可自愿认养社区老人并与其绑定账户组成社区虚拟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各位爱心人士只需要正常消费,合作商家都会从消费额中拿出3%的金额放进社区养老公共钱包,用于补助这位老人。对于爱心人士而言,没有多花额外的钱,就能帮老人、做善事;对受助老人而言,所需要的养老服务可以用社区公共钱包里的爱心善款来支付,经济负担大为降低;对于商家而言,让渡小部分利益,可以换来好口碑和更广的客源——这种“三赢”助老模式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智慧的发展 第3篇

一、如何建设智慧社区的信息化平台

1. 智慧社区离不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指的是经过多种信息传感设备来收集社区在监控、连接、互动等过程中必要的各样信息, 在此基础上与互联网联合构成的一个整合的网络。物联网的存在满足了人与物、人与人以及物与人等一切物体与网络的对接, 更加便于识别、管理以及控制。物联网技术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它可以用于商业、医疗保健、安防等行业。物联网的出现促进了我国智能城市的发展, 但是现在物联网由于自身标准化程度还很低, 没有统一的编制和接口, 没有更多地能力去储存大量的信息。导致部分行业和领域中物联网应用相互分隔, 并不能真正地实现整个城市或者整个社区的统一化。因此, 构建智慧社区的信息化平台还离不开云计算技术。

2. 智慧社区离不开云计算技术。

最近几年来, 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原始的对信息处理的手段不仅速度慢, 而且成本还很高。这样根本不利于信息化的创建。随着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崛起, 我们越来越需要能够对大量信息快速处理, 且成本很低的一种智能化的技术形式。于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 云计算技术出现了。云计算技术把网络通信和智慧社区的信息化系统整合在一个有效的平台之上。这样可以使得人们更加便利地去链接云计算平台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建设数字化的社区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时, 我们要先把城市中生活、生产等等中的各个数据收集起来, 然后通过统计学的知识、机器学习、专家分析以及自动归纳等等方式, 从之前收集的大量的信息中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找到其中隐藏的关键点, 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以此来进行智慧社区, 智慧城市的管理、控制和服务。大量信息的处理过程需要很强大的储存能力和计算能力。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实现了这一目标。另外,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了捷径。

3. 整合所有有用信息, 建设智慧社区的信息化系统。

云计算技术平台将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 储蓄和管理。云计算技术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接口, 也为智慧社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创造了良好地条件。智慧社区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联网感知层面:利用物联网来对社区中各个信息进行采集。物联网感知层设备主要有摄像采集、GPS、PDA、传感器, M2M终端等等。 (2) 网络层:通过宽带等网络来把物联网技术收集的信息传输到云计算技术平台上。其中网络层只要由有线网络、无限网络等等构成。 (3) 云计算技术平台:将网络传输过来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处理。云计算功能包括数据集成功能, 网络集成功能以及计算功能等等。 (4) 管理中心:经过此平台可以完成用户、数据、安全认证等等各种管理功能。这里主要涵盖了身份认证中心, 信息服务中心, 互联网数据中心等等。 (5) 应用:将之前得出的一些数据和结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 以此来方便和智能人们的生活。这里的应用包括了社区的视频监控应用, 社区的安防应用, 社区的医疗卫生应用, 以及社区便民服务应用等等。

二、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及其意义

1. 社区视频监控管理应用。

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是经过专业的视频传送, 让社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远程监督的一种系统。视频监控主要是对社区大门口, 重要的主干道, 电梯内, 以及各层楼道的人流以及物流进行监控, 经过监控我们可以对那些异常情况进行监督、防范, 制止了突发情况和盗窃行为的出现, 也能够更加方便地对事故进行取证,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来处理事件。

2. 社区安防系统。

任何一个社区都离不开安防。智慧社区的安防系统中涵盖了社区周围报警系统, 家庭防盗系统, 楼宇对讲系统, 楼宇视频系统等等, 它是受社区管理中心统一控制的。安防系统的出现不仅保证了社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国家安防的进步。

3. 社区医疗卫生系统。

社区医疗卫生系统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实现了社区诊所, 社区群众和大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社区医疗卫生平台包括用户管理, 呼叫平台, 救援中心, 以及地图位置等等。社区医生通过信息网络定期向大医院来传送病人的相关信息。大医院有了病人的相关档案信息, 能够保证其在突发情况采取最有效的措施, 节省了再诊断的时间。同时, 社区群众也实现了不用去医院就能就医的美好愿望。

4. 社区便民服务系统。

所谓的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就是指通过智慧社区的信息化平台, 社区便民商城能够及时地了解社区群众的需求, 能够给他们提供业务服务、家电上门维修服务等等。社区居民在家里就能清楚地看到便民商城中的一些物品及其定价等等。这样不仅方便了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 也提升了社区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

总之, 近几年来,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我们要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 要加快智慧社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将智慧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做的更好, 要为社区群众构建一个更好地生存环境, 并在此基础上来推进智慧城市的构建。

参考文献

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的发展 第4篇

园区是城市发展地方产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壮大区域经济、进行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载体。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园区也遇到了同质化竞争等一系列发展问题,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化建设来实现转型升级。

据最新统计,截止到2013年6月底,全国共有63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园区”的战略目标,拟把“智慧园区”建设作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中国家级高新区有3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有29个,空间分布以华东、环渤海、珠三角地区为主。在先行园区中,部分基础较好的智慧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海淀园、青岛高新区等)建设成效已逐步显现,然而对于大多数园区来说,还存在对智慧园区建设需求认识不清、重点工程盲目推进等问题,亟需通过顶层设计来明确智慧园区的内涵、建设目标、总体架构、重点工程、建设主体、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等内容,以指导、控制和协调智慧园区建设各项工程的成功实施。

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城市尤其是较为发达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道路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公共资源紧张等“城市病”的困扰。“智慧城市”这一新兴词汇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以及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协调运行,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改善人民日常生活,推动整个城市和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可见,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将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目前美国、新加坡、丹麦、瑞典等国家已纷纷迈入这一试验田,中国也将北京、天津、上海等90个城市纳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慧城市这一先行概念的引导下,“智慧园区”的理念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有关报告显示,智慧园区是园区信息化基础上的2.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既反应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又具备了一定不同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的独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园区逐渐成为地区招商引资、储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园区正向着智慧化、创新化、科技化转变。利用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帮助园区实现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以园区为核心的产业聚合,为园区及园区企业打造经济与品牌双效益将成为应对新一代园区竞争的有力武器。

物联网促进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不断发展

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交换的产物,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达到智慧的城市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考虑。要使所有的技术层面上是智慧的,产业也应该是智慧的,服务也应该是智慧的,管理也应该是智慧的,也包括智慧的生活,这几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发展城市的新的模式,可以叫做智慧的城市。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园区是新兴城市的亮点,是政府关注、老百姓关注、企业关注的亮点,智慧园区的建成对智慧城市具有很大的示范作用,抓智慧城市首先要抓智慧园区。

物联网之所以区别于互联网,最大的差别就是它和物体发生关联,怎么样用传感器和传感技术把这些物体的特性联系起来是最重要的。它上面是一层应用层,所有的物联网,一定是要和某一个应用紧密结合,也是要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所感知到的数据、传输来的数据进行整合、融合,再进行反馈、控制,达到这一点。这两个层面,感知层和应用层,是物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但是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物联网除了这些层面以外还有其他的层,包括标准、安全、制造服务这些在内。所以物联网的支撑技术应该包括很多,软件和算法等等,这些方面在中国公信部发表的物联网白皮书里面有非常详细的定义。

另外,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它们是互相包含的关系。和物联网技术有关的包括标识和感知,通信,硬件和装备,接入和组网、安全和保密,包括计算机处理等等,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物联网的有关的核心的技术。而和这些技术有关的产业,就构成了物联网的核心产业。

以物联网为基础,配合互联网等等系统,对未来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安全和有序,另外一个应该是高效、透明的政府。从工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是由绿色和智慧的工业,同时还应该是健康,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所以这几个方面,把政府、把一般的居民以及工业,以及整个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构成了未来的城市。实际上城市人口将占到全世界地球人口的半数以上。由此这些技术再扩展过去,就变成了一个智慧的中国,智慧的世界,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感知介入到智能以及整合,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四大环节。中国有很多的规划,包括感知城市的规划等等,也有很多城市提出了平安城市,因为在未来发展,这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应该说城市有五个指标:安全、高效、卫生、节能、环保。温总理在2∞9年的时候连续四年发表物联网重要讲话,他认为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里面的第三次浪潮,而且中国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机会,来改造目前的状态,推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感知中国的工作进程。

物联网产业和物联网是为智慧城市服务的,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建设一定要借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应该说是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这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产物。

相信在未来十多年,随着信息化加速推进,无论是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和产业还是智慧城市、智慧园区都将获得高速发展。希望国内政、产、学、研、用几个方面都联合起来,探索出技术、产业与城市房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第5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委(局):

智慧旅游是运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和装备,充分准确及时感知和使用各类旅游信息,从而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的智能化,促进旅游业态向综合性和融合型转型提升,是游客市场需求与现代信息技术驱动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趋势,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对于把旅游业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引导和推动我国智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以满足旅游者现代信息需求为基础,以提高旅游便利化水平和产业运行效率为目标,以实现旅游服务、管理、营销、体验智能化为主要途径,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技术标准,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市场化发展机制,鼓励引导模式业态创新,有序推进智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政府着力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推进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企业在政府规划、政策和行业标准引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适应游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坚持统筹协调与上下联动相结合。着眼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和长远需要,着力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有效规避信息孤岛化、碎片化。在确保信息资源可共享的基础上,各地可结合实际需求,先行先试,创新智慧旅游服务管理手段。

坚持问题导向与循序渐进相结合。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的基本导向,防止重建设、轻实效,使游客充分享受智慧旅游发展的成果。要充分认识智慧旅游建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通过成熟的技术手段,从最迫切最紧要问题入手,做深做透,循序渐进。

(三)发展目标。

到2016年,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市,建成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12301.cn)。到2020年,我国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大数据挖掘和智慧营销能力明显提高,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业应用更加广泛,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

二、主要任务

(四)夯实智慧旅游发展信息化基础。加快旅游集散地、机场、车站、景区、宾馆饭店、乡村旅游扶贫村等重点涉旅场所的无线上网环境建设,提升旅游城市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五)建立完善旅游信息基础数据平台。规范数据采集及交换方式,逐步实现统一规则采集旅游信息,统一标准存储旅游信息,统一技术规范交换旅游信息,实现旅游信息数据向各级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开放,保证旅游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开放性。

(六)建立游客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12301旅游咨询服务热线的作用,建设统一受理、分级处理的旅游投诉平台。建立健全信息查询、旅游投诉和旅游救援等方面信息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发运用基于移动通信终端的旅游应用软件,提供无缝化、即时化、精确化、互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积极培育集合旅游相关服务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积极鼓励多元化投资渠道参与投融资,参与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七)建立智慧旅游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国家、省、市旅游应急指挥平台,提升旅游应急服务水平。完善在线行政审批系统、产业统计分析系统、旅游安全监管系统、旅游投诉管理系统,建立使用规范、协调顺畅、公开透明、运行高效的旅游行政管理机制。

(八)构建智慧旅游营销体系。依据旅游大数据挖掘,建立智慧旅游营销系统,拓展新的旅游营销方式,开展针对性强的旅游营销。逐步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结合乡村旅游特点,大力发展智慧乡村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乡村旅游公共营销平台。

(九)推动智慧旅游产业发展。建立智慧旅游示范项目数据库,鼓励旅游企业利用终端数据进行创业,支持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项目进入旅游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智慧旅游产业园区。

(十)加强示范标准建设。支持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智慧景区和智慧企业建设,鼓励标准统一、网络互连、数据共享的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及企业先行编制相关标准并择优加以推广应用。逐步将智慧旅游景区、饭店等企业建设水平纳入各类评级评星的评定标准。

(十一)加快创新融合发展。各地旅游部门要加强与通信运营商、电子商务机构、专业服务商、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引导相关部门和企业通过技术输出、资金投入、服务外包、资源共享等方式参与智慧旅游建设。探索建立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智慧旅游产业化推进模式。

(十二)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鼓励博物馆、科技馆、旅游景区运用智慧旅游手段,建立门票预约制度、景区拥挤程度预测机制和旅游舒适度的评价机制,建立游客实时评价的旅游景区动态评价机制。

(十三)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加快改变旅游信息数据逐级上报的传统模式,推动旅游部门和企业间的数据实时共享。各级旅游部门要开放有关旅游行业发展数据,建立开放平台,定期发布相关数据,并接受游客、企业和有关方面对于旅游服务质量的信息反馈。鼓励互联网企业、OTA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采取数据互换的方式进行数据共享。鼓励旅游企业、航空公司、相关企业的数据实现实时共享,鼓励景区将视频监控数据与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共享。

三、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旅游部门要加强领导,积极稳步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国家旅游局智慧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智慧旅游建设的总体指导和监督实施,指导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制订。各地应结合实际建立智慧旅游建设推进小组,统筹协调本地区智慧旅游基础建设、标准制定、技术应用和推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智慧旅游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公共服务运营中心、人才服务中心。

(十五)加强规划指导。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快制定本地区智慧旅游发展规划、计划和工作方案,统筹部署,循序渐进。智慧旅游发展规划要与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提供的通信、交通、安全保障、信息交换等基础环境,提高相关工作的协同性。

(十六)强化队伍建设。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民营资本投入智慧旅游职业教育领域,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开展智慧旅游专业培训,鼓励开展多样化的智慧旅游交流活动。

(十七)加大资金投入。各地旅游部门要加大对智慧旅游的投入力度,保障公益性智慧旅游服务项目建设,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多方面投入智慧旅游发展。

(十八)加强综合评估。各地旅游部门应建立智慧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智慧旅游建设工作纳入旅游部门考评目标。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智慧旅游项目和成果进行投入、产出、综合效益、推广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估基础上不断加以提升改进。

国家旅游局

智慧水利的发展和技术革新论文 第6篇

摘要:“智慧水利”具有感知性、传递性和智能性的特征,有助于促进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水资源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全面推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配置。智慧水利是一项复杂、周期长的系统工程,想要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必须对“智慧水利”实行统一规划。本文对“智慧水利”的背景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智慧水利”的发展和应用的技术。

关键词:智慧水利;水利信息化

城市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智慧水利”的产生,体现城市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是“智慧水利”,给国计民生提供了重要保障。“智慧水利”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推进水利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配置。

1“智慧水利”产生的背景

1月28日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了加强智慧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地球”又称为“智能地球”,将感应器嵌入到电网、铁路、桥梁、供水系统等各种基础设施中,然后将其连接好,推动了“物联网”的形成。其次,将“物联网”与已有的互联网进行优化整合,有助于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整合。“物联网”与现有互联网的整合过程中,需要强大的中心计算机集群,这样有助于对整合网络内的工作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全球信息化的新形势下,人们开始对“智慧水利”有所了解和注。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大肆破坏生态环境,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出现,比如常见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资源污染等,比较严重的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这些自然灾害会危害到人类的人身安全。为了防治这些灾害,我国水利工作者因此借鉴“智慧地球”的理念提出了“智慧水利”的概念,“智慧水利”是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所形成的“水联网”,有助于促进水利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2我国“智慧水利”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成立了我国首个“水利部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正在快速地发展。我国陆续实施了各种水利信息化建设战略,给水利建立提供一系列政府扶持。10月,广东省水利部门与广东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智慧水利”无线应用平台,构建广东全省水利三防联集群网,将水利业务信息、视频监控等重要信息系统部署到无线应用平台上,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登录到平台上,然后就能随时随地查询相关信息。“智慧水利”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促进水利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虽然我国“智慧水利”的发展非常迅猛,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在“智慧水利”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最为常见的问题是比较重视“智慧水利”,对“智慧水利”的应用有所忽视,应用效率普遍较低;重视“智慧水利”的硬件设施装备,忽视应用软件的开发。随着“智慧水利”项目在浙江、广东等地逐渐流传开来,不少省市为了追赶“潮流”,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强“智慧水利”建设,配备先进的设备建立“智慧水利”,却忽视了应用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各单位呈现一种各自为营的局面,各单位信息资源不愿意与其他单位共享,造成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信息应用效率非常低,甚至出现综合应用为0的尴尬局面。有些“智慧水利”项目建设完成后,没有及时更新信息内容,辅助决策类和统计分析类系统的配备不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不能满足水利工程管理的需求,这些“智慧水利”项目几乎成了摆设,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了大量的投入资金。

3“智慧水利”的发展

“智慧水利”建设是全国性的问题,水利行业是我国基础产业,需要优先发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有利于保障国民经济建设。“智慧水利”建设应在国家、水利部门的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的前提下进行联合建设,遵循“智慧水利”建设的基本方针,实现水利信息共享,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和水利建设技术的优化,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智慧水利”的建设要适应社会经济基础建设和基础产业的地位。构建统一、协调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对各区域的防洪、排涝、供水、水土保持、地下水回灌等实施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在对“智慧水利”建设进行规划时要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同时要考虑到长期发展的目标。提高“智慧水利”建设项目的服务水平,重视水资源保护,通过利用已有资源,循序渐进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智慧水利”项目建设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和稳定运行。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将其进行优化整合,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推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智慧水利”的关键技术

4.1智能感知技术

利用先进的信息传感系统和设备,比如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实时监测、采集和分析防洪、排涝、水利工程等各类信息。想要获取水工建筑物的数据或是水文测站的信息,可以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对水工建筑物和水文测站设备等装备进行射频标签,就能够自动获取系统所需的相关数据。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到各区域的集成化微型传感器,然后就能进行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有关区域的各方面信息,采集的数据会通过无线网络传播出去。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人们及时掌握和了解关于水利方面的信息。

4.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又称IOT,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能够在所有具有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之间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网络,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水利流域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将装备和嵌入到水质监测断面、供水系统、输水系统、水文测站等水利工程中,将互联网相互连接,就会形成“流域物联网”。

4.3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

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虚拟化、宽带网络等技术将互联网资源转换到所需的无线应用平台上,然后用户根据个人需求登录平台,就能够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通过云计算的应用,可以将涵盖范围广的流域模拟程序分解为很多小的子程序,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系统搜索、计算、处理,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存储技术的应用,水利流域中海量的数据,如实验数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还有流域中的自然、环境等数据,这些海量的数据存储就不用局限于硬盘空间。

5结语

综上所述,防洪、排涝、供水、污水处理和水环境保护等水利工作,这些工作环节之间是紧密联系的,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判断、处理。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是非常庞大的,这些海量的信息会通过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等传送到数据中心,然后数据中心会通过仿真模拟等技术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水利事件进行实时的智能监控。将传输过来的数据信息和处理结果需要及时上报给政府和有关单位。水利信息化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智慧水利”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现代化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信息化具有的效能,促进“智慧水利”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仁,龚健雅,邵振峰.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蒋云钟,冶运涛,王浩.智慧流域及其应用前景[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3]王礼仁,陈波,杨阳,等.3S技术在数字水利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33(3):210-

关于我行发展智慧型网点的畅想 第7篇

随着近日各家银行2015年报的发布,银行业进入寒冬已是不争的事实,据年报显示,多家银行净利润已由多年的两位数的增长下降到个位数,其中工行、农行、建行的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了1%左右。银行业如何转型,如何继续发展,再一次引起银行业人士的思考。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如何促进我行业绩的进一步提升,作为一名前台柜员,我想从营业网点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营业网点是我行接触客户的门户,如何提升营业网点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针对目前我行多数营业网点的现状,我认为发展智慧型网点势在必行。

1:增强大堂分流力度,加大考核。

目前我行多数网点客户排队问题普遍存在,仔细想一想有很多业务是在浪费我行人力物力,本来这些业务都可以在自助渠道和电子渠道进行办理,却占用了我行许多资源。我认为做好大堂分流是关键,能在自助和电子银行办理原则上不在柜台办理,一方面节省了我行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客户感受到便利。同时加大大堂考核力度,自助设备与柜面交易量占比作为营业网点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

2:转变思想观念,大堂致胜。

提升营业网点的竞争力关键是引导客户购买能给我行带来收益的产品,同时实现我行与客户的双赢。如何实现,我认为必须加大大堂营销,如何在我行现有人员配备的情况下实现,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比如说减少柜台业务办理的可能,减少存折的办理,尽量给客户办卡,同时做好解释,让客户了解卡的方便所在。尤其是代发工资与养老金等单位一律发卡,减少柜台压力。同时涉及转账的业务,引导客户在自助渠道和电子银行进行办理。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让每一位员工转变观念,提高积极性。随着柜台压力的降低,设置弹性窗口,适当减少柜面人员,充实到大堂进行分流并进行营销。我认为这样既能提高柜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我行进行客户营销工作,促进我行业绩的提升。

3:建议开发智慧柜员机等自助设备,缩减柜面人员。

目前据我了解,工行、建行和农行都在大力发展智慧柜员机,功能比较全面,涵盖了柜面大多数业务,这既减轻了柜面人员负担,更重要的是释放出人力进行营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智慧柜员机的使用是建设智慧型网点的必要条件,建议我行进行程序的开发和硬件设备的配备,虽然短时间耗费较大,但从中长期看必定利大于弊。

智慧的发展 第8篇

(一) 智慧时代前的旅游与文化:相互补缺为主的关系。

严格意义上来说, 文化先于旅游产生,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 文化就应运而生;而旅游则诞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伴随着商品交换的行为出现而产生。随着时间推移, 人类社会的发展, 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 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呈发散状蔓延;而与此同时, 旅游的内涵也不断丰富, 旅游的目的多种多样, 旅游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 旅游行为逐渐大众化, 旅游客源的数量逐年膨胀。

在众多文化传播方式中, 旅游以其传播形式的多样性, 逐步为人们接受, 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充分肯定了旅游对文化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 旅游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方式, 旅游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在我国也有很多落后地区, 旅游成为其主要经济增长点, 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样也是巨大的。

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 文化不断地为旅游提升内涵, 增加品味, 提高档次。旅游从最初的仅仅为满足物质需求的商品交换, 过渡到现在目的为增长知识见闻, 提升个人修养, 了解目的地的历史、宗教、文学、科技等多重文化层面的精神需求。这个过程中, 文化的注入无疑将旅游的灵魂加以升华。

(二) 前智慧时代的旅游与文化:平衡双赢为主的关系。

笔者姑且将目前所处的时期称为前智慧时代, 这一时期旅游和文化的发展宏观层面上都呈现出膨胀和碰撞的状态, 文化经过智慧时代前的数字时代的发展, 传播和接受渠道多样化, 高速化;旅游在智慧时代, 面临诸多考验,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 依附性的特点比较明显, 经济发展, 政策导向等外界因素都会对它造成影响, 所以这一时期旅游显示出更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性。

下面简单解释一下智慧的新概念:智慧由数字社会、物联网和云计算组成。

数字社会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国家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 数字社会以空间位置为关联点整合相关资源。

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 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础设施。世界将继续“缩小”“扁平化”而显得“智慧”。

云计算起到了整合作用, 智慧的理念是把传感器装备到城市生活的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 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物联网的整合, 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与城市系统整合。

智慧时代中, 智慧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平衡旅游和文化的作用, 并使两者都在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可以从以下几种普遍现象中进行归纳。

(一) 智慧同时为旅游和文化提供了高速度、大容量且便利的平台。

当前活跃在智慧时代的手机APP应用产品, 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第三方应用的合作形式参与到互联网商业活动中去的,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开放化, APP开始被更多的互联网商业大亨看重, 如腾讯的微博开发平台, 百度的百度应用平台都是APP思想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可以积聚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受众, 另一方面借助APP平台获取流量, 其中包括大众流量和定向流量。比如“同程旅游”这个APP应用, 人们借助它不仅可以获得大量与互联网相连的旅游咨询, 而且查询速度与互动速度都很高, 最关键的就是方便, 忽略了电脑的存在与否, 省去了电脑的开机时间, 手指点点手机应用就能完成。

(二) 智慧的发展速度决定了旅游和文化发展速度。

当今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比掌握信息内容更重要的是掌握寻找信息的途径, 信息爆炸的时代, 每天都会有大量信息在不同时空传递, 我们要做的是迅速找到所需信息, 让云空间帮助我们的大脑储存信息, 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然而正如前面我们所了解的, 智慧的概念包括数字社会、物联网和云计算, 这些本身也处在发展过程中。所以其发展速度决定了旅游和文化的发展速度。而智慧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中国江苏, 苏南和苏北存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智慧概念的发展程度就有很大差别, 如今苏南很多地区正着力打造智慧城市, 而苏北很多地区还在忙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苏南的旅游发展较苏北更活跃, 苏南的文化传播较苏北更高效, 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三) 智慧在不同时空中整合出不同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体。

智慧概念中有一个核心思想, 即以人为本, 从人的需求出发, 去开发设计产品, 满足人们在不同时空的需求。简而言之, 在一个智慧概念覆盖率合格的地区, 当地居民可以通过由数字社会、物联网和云计算组成的智慧产品, 找到需要的信息, 并完成一系列行为, 达到目的。举个例子:比如中国的上海和美国的纽约两座城市中, 两地居民可以同时使用互联网在同一个网站或应用完成了一个非洲旅游产品的订购, 但所购买的产品会因为订购者的国籍、信仰、文化等不同, 在内容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订购过程初期, 输入详细的订购者信息, 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技术的运算, 能很快提供适合的详细产品列表, 比如在产品中的住宿信息中, 首推的住宿形式会有不同, 出现在上海订购者的住宿首页列表可能是大多数中国人需求的建筑物式酒店, 而出现在纽约订购者的住宿首页列表可能是各种西方人热衷的帐篷式酒店。这就是智慧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之处, 在不同时空中整合出不同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体, 个性化定制,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而且以秒计算完成云运算, 高效。

综上所述, 在前智慧时代, 旅游和文化在智慧概念的促进下, 两者发展会越来越平衡, 而且旅游和文化在不同时空通过智慧概念都有双赢的可能。

最后, 笔者想说明本文的写作初衷, 旅游和文化的关系已经形成很长一段时间,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被人们接受, 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智慧概念的提出和落实, 旅游和文化的发展会因为智慧概念的介入而产生变化。笔者相信智慧时代带来的是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旅游从业人员应该则应更关注如何利用这种积极作用为旅游和文化的发展提供多种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唐利华.浅谈旅游与文化[J].广安日报, 2012.2.6.

上一篇:星级影院评定标准下一篇: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途径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