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黄散文范文

2024-07-18

黄豆黄散文范文(精选10篇)

黄豆黄散文 第1篇

黄豆黄散文

“五黄六月去种粮,一天一夜顶半年。”这个季节正是故乡天气炎热,小麦收割的时候。割了麦子,村民并不急着打场,而是急着播种,抓住天时的有利时机,能让秋收作物取得丰收。

黄豆就是在这时间播种下去的,麦收后,不犁地,直接把黄豆播下地,叫贴茬子。谚语说,“五黄六月争回耧”。大致的意思是说黄豆播下去,一个来回扒开看看,豆子已翻身,极言及时播种的重要性。

种黄豆用耧,也称耧车、耧犁、耙耧,一种畜力条播机。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几部分组成。有一腿耧到多腿耧之分,而家乡人们使用的大多是三腿耧,一次可以播种三垄。一般是牛在前面拉耧,人在后面掌握播种。根据播种的多年经验,设置种子流出的速度。

炎热的天气,加上土地里湿热的温度,黄豆种子在泥土里面,吸足了水之后,就立即膨胀起来,很快就会发出嫩芽,钻出地面。虽然还有黄黄麦茬子的遮挡,一些野草似乎还在嘲笑刚刚露头的豆芽儿。生命的力量是无可阻挡的,要不了半月时间,这是黄豆苗都可以覆盖大多数裸露的土地。在这个中间,根据豆苗的出土情况,还有补种和间苗,以期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让这些可爱的豆苗们都有一个和谐的生长空间。

施肥、除草、喷洒农药这些环节也是缺一不可的,这些农活都是费时费力的。天气炎热,村民们都会根据农作物生长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时间合理安排农事。譬如除草,最好是晴天,火光光的太阳照着,人被晒得脱皮,那些曾经嘲笑豆苗的杂草们也被晒得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一锄下去,连根拔起,太阳一晒,瞬间一命呜呼。如果是傍晚时分除掉它们,经过一夜的露水滋润和反醒,有些还会活过来。

到七月份的时候,黄头苗已经长满了土地。一些紫色的黄豆花儿开始在叶子的根部和主干之间开放,黄豆花是轻盈的,不爱张扬,不像一些牡丹、荷花那样,傲娇的把花朵开到顶部,只想开到天上去,让所有人都看到。

芬芳的花事,一层一层地开着,黄豆荚就一层一层地结着。而这时,黄豆虫就偷偷的出来了,幼虫时先是把黄豆叶子吃成一个豁牙一个豁牙的,如果虫子盛行厉害,不仅会把叶子全部吃光,也严重影响黄豆的产量,甚至会绝收。无论怎样的捕捉,总有一些狡猾的黄豆虫成为漏网之鱼。黄豆有“豆中之王”之称,被人们叫做“植物肉”,营养价值最丰富。黄豆中含高品质的蛋白质约40%,为其他粮食之冠。所以也把黄豆虫养得青青胖胖,捉回家去,是鸡鸭的美餐。据说,在火堆里烧烧,香里很!但看着戳破身体后满是青色的汁液,吃起来是要些勇敢精神的。但秋天后黄豆虫,进入泥土后冬眠,变成了身体僵硬头回转动的褐色的摇头虫,成为小伙伴们的玩物。摇头虫的头部有一个挂钩,类似笔帽的挂钩,我们会把它挂在衣服上面,手背到后面,摇头晃脑学老师的样子,十分搞笑,成为孩子们经久不懈的剧目。

黄豆没有成熟的时候,颜色和豆荚一样,也是青色的,随着阳光的照射,蓄满了光合作用的养分后,豆荚逐渐变成黄色,这时候黄豆才找回真实的自我。

黄豆的叶子都落完了,颗粒饱满的黄豆逐渐收缩肌肉,等到大部分豆荚几乎快要干的时候,就是收割黄豆的时候,收割黄豆最好选择在早上,经过一夜露水、地气的润染,黄豆荚是柔软的,不扎手,重要的是豆荚也不易裂开,就少损失豆子。从种到收,经过了多少汗水和辛苦的劳作,到收获的时候,是不能够再让果实损失的。记得家乡有一句话叫“焦麦炸豆”的时候,意为即将收获的关键时期。

即将成熟的黄豆,是饥饿的童年所有小伙伴觊觎的对象,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黄豆成熟的季节,从“偷”开始,到捡,到扒豆杆垛,豆香弥漫心田,直到下雪天。

割回的黄豆要放在宽阔的场地晾晒,让后用木棒、桑杈进行捶打,家乡有句俗语叫“挄”,把黄豆从豆荚里弄出来,保持了良好的豆形。当然这都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状况,也充分反映了耕种的艰辛,收获的艰辛,和农民的艰辛。

对于农家来说,黄豆不是主粮,比不上麦子、包谷、红薯这些主要果腹粮食的重要性,但它却在生活的调剂上担纲主演,那一家有个半缸黄豆,那可是了不起的一笔财富。

隔三差五,邻村的豆腐挑子都会在村里转悠,“换豆腐了,换豆腐了……”听到叫卖声的村人用瓢挖出半瓢黄豆,来换豆腐。用钱来买,当然是可以的,但那是人们手里普遍没钱,更舍不得。家庭生活条件好的话,隔段时间还能换点豆腐打打牙祭,调剂一下苦涩的生活,条件差的家庭,一年四季到头来,也换不上几次豆腐。在我家境困顿后,上学的学费都捉襟见肘,更没有闲钱来改善生活。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总是炒个鸡蛋,再到村东头广银家打块豆腐炕了,算是待客的佳肴。

平时村人不舍得吃豆腐,但年下可是少不了的主要菜肴,豆腐可以做菜、拌馅儿、炸丸子,炸豆腐,既是做一个青菜炖豆腐,也是无上的美味。豆腐让人百吃不厌,有一个笑话,一个人爱吃豆腐,说豆腐是他的命。有一次走亲戚,上了盘豆腐,上了盘肉菜。他一直吃肉菜而不吃豆腐,亲戚问他:“豆腐不是你的命啊!”他笑着说:“有肉吃我命都不要了。”

磨豆腐是年下的重要大事。在老家过年的民谣中,“二十三,炕锅烧儿;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年事已近,快接近春节了,磨豆腐已经提上重要日程。

由于冬天温度低,需要提前两天,先把精心挑选颗粒饱满珍藏了半年的黄豆泡在清水中,如果加上一瓢温水,效果会更佳。一般情况下,多年约定俗成的做法,需要磨多少豆腐,有没有特殊的用途,村人早已筹划得当,泡的豆子分量也就基本适当。

我懂事的时候,已经不再使用驴拉磨盘那种原始的磨豆浆的方法。我见到的是,将泡涨的黄豆,倒进粉碎机中,强大的轰鸣声震破耳膜,一会儿功夫黄豆就变成了白色的豆浆。邻居二伯人称“老粉匠”,在各种制粉磨浆的工艺中,堪称一把老手,经验丰富。现在社会提倡的“工匠”精神,是希望在某个领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而在我们家乡,在某个领域有所专长,皆被称为“匠”,是对手艺人地位的认可,更是对技术的肯定和赞赏。诸如我们村就有木匠、粉匠、铁匠、窑匠、簸萁匠等,岭岗村有一劁猪娃儿,称骟匠。二伯曾回忆说,“过去年下磨豆腐,驴歇磨不歇,进腊月开始一支忙到年三十。现在用粉碎机,真是快里很。”

将磨好的豆浆再用细密的纱布过滤后,将豆浆和豆渣分离。一般情况下,豆渣作为牲畜的饲料。有的家庭还将豆渣加入其它原料在锅里炒制,也是一种美味。

将豆浆放入锅中加热至沸腾。到这一步,是目前城市中饮用的豆浆。加入石膏等做成的卤水,叫点卤。当然,做豆腐最关键的一步最显示水平的就是这一道工序,大多凭肉眼观察,经验使然。卤多了,出豆腐少,豆腐口感差;卤少了,豆腐不能成型。点卤之后的豆浆,隔一段时间就变成豆腐脑。把豆腐脑放入固定木架子包豆腐的布中,包好,用石块压紧,慢慢沥干水分,成型后用刀切开,就成了一块一块的豆腐。

在做豆腐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做豆腐皮、豆筋、豆腐干等。而对于村人来说,豆腐一般都是大众终极的目标。豆腐,可凉拌,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爽口、怯火,地道传统下酒菜;可炖、炒、炕、加入青菜更佳;可以过油炸成金黄金黄的豆腐块,然后蒸煮均可。正是豆腐具有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所以可以百搭各种食材,或主角或配角,都可以成为美味佳肴。

在农家,秋天的晒豆豉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记得小时候,母亲连续几年晒豆豉的经历,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效果往往不好,最后就不再做这一项出力不落好的事情。炎热的夏季,正是食品发酵的大好时机。母亲将去年剩下的黄豆,挖出两瓢,细细地进行挑拣,把杂质和瘪豆拣出,防止这些东西在晒酱时“捣乱”,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事总会发生。把黄豆在锅里煮熟,在篦子上晾干。用上好的白面做成熟的面饼。从村头的沟里割回长势茂盛的黄蒿,蒿子发出清苦的气息。我不知道获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是不是从这种植物里提取出来的?母亲把黄豆、面饼,放进一个釉瓷罐中,封闭严实。然后放在灶火盛放柴草的一角,用青蒿包住,覆盖上麦糠杂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青蒿的清苦气味会慢慢浸润到发霉的黄豆中,做出的豆豉味道会更独特,更好吃。

霉透了的黄豆,一改光鲜、闪亮的样子,变成皱巴巴、黑不溜秋的模样。就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突然变成了糟老头。萃变过程,使它布满了历史的沧桑,有了厚重和岁月沉淀的痕迹。

把霉豆放进一个敞口的釉瓷盆中,加入凉透了的盐水,外面覆了一层塑料薄膜,主要防止蝇子产卵。每天早上,吃过早饭,露水隐去,太阳突出热气,母亲掌握着时间,把盆子抱到东边福顺歌家的菜园里,这里地势较高,设有围栏,没有树木的阻挡,既可防止猪呀羊呀,或者鸡鸭的偷食、弄翻,还可让太阳充分地照射。

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的,晴天晒,雨天进屋。小心翼翼像伺候自己的孩子那样精心、细致。哪怕有半点闪失,就会前功尽弃,把两个月来的艰辛付之东流呀。但往往有失算的时候,豆豉快要晒成的时候,突然发现里面生了许多小蛆。母亲耐心的将小蛆拣出,但这些小动物十分狡猾,仿佛有9条命似的,生生不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无奈之下,本来想放到冬季用来佐餐的豆豉,只得提前享用,用葱花芝麻油炸香,把豆豉炒制,里面的小蛆也是很香,刚出锅的馒头粘上炒豆豉,简直可以说是人间难得的美味。

也有顺利的年份,晒好的豆豉能一直保存到第二年的春上,青黄不接时候,豆豉成了餐桌上便利的菜肴。从投入到产出的效果来看,费了好大劲不一定有好结果,还是得不偿失的。随着人们生活的好转,豆豉成了调接口味的东西,直接买来现成的享用,体现了社会分工的不同,不像过去自给自足经济时代,啥东西都要靠自己一双辛勤的双手去制作。

对于黄豆,我是讨厌的;对于黄豆,我又是喜欢的。世界上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对黄豆而言,有矛盾的认识;黄豆对我来说,不是忘恩负义的“始乱终弃”,而是初始讨厌后来喜欢,像中国传统的婚姻,慢慢处出了感情。

“小娃没娘,说起话长。”听母亲说,幼年的我瘦弱不堪,奶水不足,又没有其它填充的食物,饿的嗷嗷叫。那时还是还是一个大家庭,有老奶、爷爷、伯父、叔叔和父母。大人们承担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总是吃不饱肚子。每天中午,是小麦和黄豆面杂面条,丢了许多红薯叶。母亲总是在满是菜叶的碗中,找出一些尚保持面条形状的杂面条,放在儿童座椅的前面,饥饿的我抓起就吃……黄豆面条听起好,其实难咽,也不好消化。长期的食用,对豆腥的味道十分反感,直到长大后许多年,无论是什么样的杂面条,我都不喜欢吃。用外婆的话说“小时候吃伤了”。

从记事起,对黄豆却没有丝毫的嫌弃,而是和小伙伴千方百计到秋天的原野去搜寻黄豆。黄豆快要成熟的时候,偷上几棵黄豆,放在野地里找来的树叶树枝干草堆上,点上火。听着树枝燃烧噼噼啪啪、树叶杂草滋滋的声音,看着火苗腾起……大概十来分钟的时间,毛豆就可烧好。待火停了之后,还要再等一会儿,把豆子焐熟。性急的小伙伴们,不害怕滚烫的火烬,急忙在灰堆里扒一个豆角,掰开,用嘴吹着热气,放在嘴里咀嚼着,“熟了熟了,香里很!”而小伙伴中的`带头大哥,漫步经心地说:“都闪开点,别烧着烫着了!”他脱下布衫,双手抓住衣袖,像一面芭蕉扇,忽闪几下,把草灰吹尽,始见下面烧熟的黄豆荚。

于是乎,一群小手伸上去,捏住还在冒着热气的黄豆荚,剥开,把豆放进嘴里。吃是都会的技术,一会儿扒找完毕,不过瘾的还用树枝再清找一遍。只听见一片嘴巴的吧咋咀嚼声,再一看,嘴圈上,鼻子上,甚至额头上豆都是黑色的灰烬,成了大花脸。逗趣的小伙伴们还不时用黑色的小手往别人脸上抹灰,一时玩的兴起,大家别提多高兴了。但这些事情,是不敢让大人知道的,往往是藏在离村子较远的地旮旯里、河沟,回家前每人都记着找水把脸洗干净,不能让家长看出猫腻。

后来读书时,读到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曹植的才华所折服,为因帝位不顾兄弟亲情而感叹。当时的我们,却是将豆萁、豆荚放在一起烧的,也有点“相煎何太急”的意思?

对于孩子来说,“偷”是不光彩的。到收割后的地里捡拾遗落的黄豆,那是天经地义的好事,父母是鼓励的。捡到的干黄豆粒,自然是拿回家,放在家里的大堆中,作为以后生活的贮备。有些还不太熟透的黄豆,小伙伴们依法炮制,和前边方式一样,在田间地头烧着吃,大人们也有时过来凑个热闹,这是正大光明的,没有了“偷”的乐趣,也就有些索然寡味。

再就是冬天没事的,几个小伙伴相约,跑到打麦场黄豆杆垛里面,用棍棒翘起豆杆,扒拉还留在里面少许的黄豆粒,这个过程收获甚微。也会有个别当时没打净的豆杆,拽出来,把豆粒拨出来,等积攒够一定数量,找一伙伴家把黄豆炒了,炒黄豆是当时农村零食中,最为高档的一种,嘎嘣脆,炒熟的黄豆豆香满嘴,散发的气味能弥漫一个屋子。

最为高大上的皇族级食物,叫驴打滚,后来了解了一下,和北京的名小吃完全不是一回事,但取其豆香却是一样的相似。

先在锅里把黄豆炒成焦黄裂口,黄豆放凉后,放在适量的白面糊中搅拌,加上盐和调料,然后锅中放上油,进行煎炒至熟。油的香、面的香、黄豆的香,巧妙的融合一起,我不知道粗糙的村人是怎么想起做这样一道费力气的小吃。这是我记忆中最复杂、最美好的食物。但这种食品,只有少数的高人才能做到极致,一般的不是面多了,就是黄豆不焦,要么咸了淡了,犹如《登徒子好色赋》中的“东家之子”,掌握不好一个恰到好处。

文章的最后,普及一个黄豆的知识,黄豆又叫大豆,中国是黄豆的故乡。古时候的黄豆称菽,为五谷杂粮之首,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诗经》收有西周时代的诗歌300余首,其中多次提到菽。于18引入美国,目前美国大豆产量世界第一。

转基因大豆是否可以放心使用,不是我探讨的内容,也不是我这位文学爱好者研究的范围。但从文学来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特定的本质,本质本色的东西,总归是好的。

黄豆黄散文 第2篇

父母渐渐苍老的容颜,载着我们走过的漫长而艰辛的岁月,也许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也许它充满了曲折和荆棘,不过总有个人给我们引路,与我们相扶,那就是爸爸妈妈。人生路上默默支持我们的人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善待他们的晚年。

视频中的母亲以数豆子为日期,对远嫁的女儿思念务必,每次想起女人都会抓一把豆子,女儿甚至不知道每次回去母亲都把一袋豆子让她拿走,知道姐姐告诉她真像,女儿感动到眼泪哗哗直流。原来自己的.母亲这么爱自己,这么想念自己,自己不经常回来看看,真的很对不起他们。

父母陪着我们长大,直到我们成家立业,有自己的小家庭,有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但是,不管我们自己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在哪里过,请找点时间,找点空间,常回家看看,父母已经老了,往后余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很子女团圆,每当团圆时候,脸上就挂满了笑容。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其实要的不多,只要我们能够平安健康幸福,他们就无比欣慰了,即使我们不能给父母赚来万贯家财,但是我们有一颗爱他们的心,懂得孝顺他们,这就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事情。

为人子女,要懂得孝敬长辈,家中的老人一定要赡养,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错过了就再也弥补不回来了,当父母还健在的时候,要好好尽孝,否则,人生就会留下沉重的遗憾。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最悲伤的事情。

★ 疫情期间爰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

★ 小熊真可爱看图作文

★ 兔爰,兔爰诗经,兔爰的意思,兔爰赏析

★ 小熊真可爱小学作文300字

★ 这个橘子真可爱小学生作文

★ 抒情散文精选

★ 街道抒情散文

★ 短篇抒情散文

★ 抒情散文

品评黄春明的小说与散文 第3篇

黄春明(1935— ),出生于台湾宜兰县罗东镇,毕业于屏东师范学校,曾任职小学教师、记者、广告企划及导演。他是一位多元的创作者,创作领域包括小说、散文、诗、儿童文学、戏剧、撕画及油画,其中尤以小说最为著名。他的第一篇作品是二十一岁时(1956年)发表于救国团《幼狮通讯》第六十三期的小说《清道夫的孩子》;他的第一本小说集是三十一岁时(1966年)由仙人掌出版社出版的《儿子的大玩偶》;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是五十四岁时(1989年),由皇冠出版社出版的《等待一朵花的名字》。黄春明被认为是台湾当代重要的乡土小说家及散文家。

黄春明于1998年9月获得台湾第二届“文化艺术基金会文艺奖”,评审委员为王拓、余光中、李瑞腾、季季、洪铭水、陈晓林及黄碧端,评审们的意见是:“黄春明的小说从乡土经验出发,深入生活现场,关怀卑微人物,对人性尊严及伦理亲情都有深刻描写。其作品反映台湾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的变迁轨迹,语言活泼,人物生动,故事引人入胜,风格独特,深具创意。”

台湾成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林瑞明于其《目的与手段之别——试论黄春明与陈映真》一文中,比较黄春明与陈映真的小说,指出了黄春明的创作优点:“他以丰富的生活体验将各色人等演绎得自然合理,人物面目身影跃然纸上。鲁迅的话庶几可以形容黄春明笔下的人物:‘因为真实,所以也有力。’”结论中并指出他的缺点:“黄春明凭着感觉,创造了丰富的文学风貌;然而当他跟着头脑(理性)的指导而走时,有时不由得心虚、恐慌;跟着巨大的理论试图写大作品,他的小说风格越是模糊;他越靠理论来支撑时,他的小说越变得只是演绎理论的工具。”结论中也提出对他的建议:“黄春明其实是不需要理论的,社会本身是他最大的一本书,生活其间,细心观察人世间的形形色色,文学家的黄春明越能得其所哉。”

黄春明的作品也受到内地文艺界的重视,中国作家协会于1998年9月举办过“黄春明作品研讨会”。至于说小说,笔者认为黄春明写得很好的小说,是平铺直叙的小说例如《鱼》,它们以平凡的情节表现出亲情的深厚,自然让人感动。黄春明运用技巧的小说,例如1987年运用“延宕”及“象征”技巧写的小说《放生》,则或有可再斟酌之处。《放生》共有四节,“延宕”用在第一节的阿尾仔和金足婆探望狱中的儿子文通,却到第三节快结束作者才交代文通入狱的原因,拖延太久或许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象征”用在第一节的阿尾仔捉住了一只文通七岁时失去过的田车仔(黄鹭),在第二、三节中阿尾仔耐心地饲养着这只田车仔,读者可读出阿尾仔为文通捉养田车仔象征着父爱,或可读出第四节的后面阿尾仔把田车仔放生,象征着农村被进占的工厂污染而无以为生,但是读者或许不能明白第四节最后,阿尾仔对返家的文通说的“你早一点进来,我就不会把田车仔放走”。这句话的意思或象征是什么呢?

黄春明的散文受到探讨的一向不多。笔者认为他的散文以简单的故事及口语化的叙述,写出上世纪六十年代小人物的悲喜,读来十分感人。以《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为例,其故事为母亲病重时,在外面捡拾龙眼核的小男孩,被人叫回来后,拿龙眼核给母亲看过,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其中一段口语化的叙述为:“我的话一说完,围在旁边的大人,特别是女人,他们都哭起来了,我也被感染,也被吓了,没一下子,妈妈就死了。”

黄春明的小说──《鱼》

《鱼与学位的十九字诗》

那小孩蹬着破旧的脚踏车,为山上的阿公,

带回一尾失落了,被卡车辗糊的鱼的图案,

而山谷的回音喊道:──真的买鱼回来了。

中年的我,为因战乱未能继续深造的父亲,

取得博士学位,一份组织领导的最高文凭,

长眠于地下的父亲,是看不到、听不着了,

心中有个声音喊道:──真的拿到学位了。

注:

1.黄春明的小说《鱼》,起首是:“阿公,你叫我回来时带一条鱼,我带回来了,是一条鲣仔鱼哪!”阿苍蹬着一部破旧的脚踏车,一出小镇,禁不住满怀的欢喜,竟自言自语地叫起来。

中间的一段:他突然发现鱼掉了。掛在把轴的,只剩下空空的野芋叶子。阿苍急忙地返头,在两公里外的路上,终于发现被卡车辗压在泥地的一张糊了的鱼的图案。“鱼掉了。被卡车压糊了,对不对?”“不!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你以为我在骗你……”

小说的结尾是:阿苍马上嘶著嗓门接着喊了过来:“我真的买鱼回来了。”傍晚,山间很静。这时,老人和小孩瞬间里都怔了一怔。因为他们都同时很清楚地听到山谷那边回音说:“──真的买鱼回来了。”

2.这是笔者在读完黄春明的小说《鱼》后,以对比的技巧写成的诗。小说中住在山上的阿公难得吃到鱼,而小孩为他买回来的鱼,却掉在路上被卡车压糊了。小孩委屈地喊道:真的买鱼回来了,山谷的回音把这句话传了回来。笔者在诗中说,他为了因战乱未能继续深造的父亲、取得了组织领导的博士学位,而长眠于地下的父亲是看不到了。

黄春明的小说──《儿子的大玩偶》

《大玩偶与大礼服的十九字诗》

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脸涂粉墨、头顶高帽,

肩上举着广告牌,每天游走在街道的父亲,

日子久了、看习惯了,成了儿子的大玩偶。

那年我毕业即失业,在一家高级餐馆跑堂,

每天穿着大礼服:滚边的白衬衫、黑西装、

领结,我抱着女儿的相片,都是那样穿的,

有人看了说:家庭照,也穿得那样正式啊!

注:

1.黄春明的小说《儿子的大玩偶》,第三段是:脸上的粉墨,叫汗水给冲得像一尊逐渐熔化的蜡像。塞在鼻孔的小鬍子,吸满了汗水,逼得他不得不张着嘴巴呼吸。头顶上圆筒高帽的羽毛,倒是显得凉快地飘颤着。他何尝不想走进走廊避避热,但是举在肩上的电影广告牌,叫他走进不得。

中间的一段:“我们的宣传想改用三轮车。你除了踏三轮车以外,晚上还是照样帮忙到散场。薪水照旧。”“好!”(嗨!好紧张呀!我以为完了。)“明天早上和我到车行把车子骑回来。”“这个不要了?”他指着靠墙的那张广告牌,那意思是说不用再这样打扮了?经理装着没听到他的话走进去……(傻瓜!还用问。)

小说的结尾是:“不乖不乖,爸爸抱还哭什么。你不喜欢爸爸了?傻孩子,是爸爸啊!是爸爸啊!”坤树一再提醒阿龙似的:“是爸爸啊。爸爸抱阿龙,看!”他扮鬼脸,他“呜鲁呜鲁”地怪叫,但是一点用处都没有。阿龙哭得很可怜。“来啦,我抱。”坤树把小孩子还给阿珠。心突然沉下来。他走到阿珠的小梳妆台,坐下来,踌躇地打开抽屉,取出粉块,深深地望着镜子,慢慢地把脸涂抹起来。“你疯了!现在你打脸干什么?”阿珠真的被坤树的这种举动吓坏了。沉默了片刻。我因为抑制着什么的原因,坤树的话有点颤然地:“我,我,我……”

菜花黄优美散文 第4篇

在江南,过了春分,春色就越发的鲜艳了。最鲜艳的莫过于,田野里肆意铺陈的菜花。像是油画大师的随意泼洒,绘出大片的金黄;又像是哪个顽皮的孩子打翻了颜料瓶,一点金黄泼在平畴,一点金黄倒在山坡,又一点金黄洒在溪畔。无拘无束,似乎哪里都是菜花可以落脚的地方。

油菜是最容易栽培的农作物之一,油菜开花后结的果实,是优良的食用植物油原料。

霜降前后,收割了中晚稻,农田进入冬春休耕期,勤劳的农民选择肥沃、干湿度适宜的地块种上油菜。播种前,先翻田,打碎泥块,整出一畦一畦的地。每一畦地上,用锄头挖出一个个间隔合适的小窝窝。每个小窝窝里捻一点复合肥料,浇上粪肥,捻上发过芽的种子,再铺上早前烧好碾碎的熟土。不出几日,嫩芽就从土里钻出来。和嫩芽一起长起来的,也有一些杂草。杂草长得盛了,要锄一遍。遇着冬旱,锄过草了,还需再浇上一回粪肥。整个冬季,油菜长得慢。总是立春过后了,气候转暖,雨水丰沛,才一天一个样。茎秆一日日窜高,起苔,开出零星的花。再几日,茎秆高过人头了,花朵一团团,放眼处满目的金黄。总是,这个时候,惊觉油菜原是如此花事繁盛。像极了邻家那个一直以来沉默着的小姑娘,忽一日,穿上盛装,艳丽非凡。春风里,菜花间,蜜蜂“嗡嗡嗡”地飞舞。花谢了,结荚了。原野,渐趋恢复它的绿色,但绿得丰满润泽。也还是那个不事张扬的姑娘,悄悄地嫁为人妇。再见她,简装素面,拎一只菜篮走过身旁。衣袂间,散发着生活的芬芳。

日子翻到小满前后,油菜成熟,要收割了。这是一年里,农民辛勤劳作之后,第一回的收获。小满小满,小小的收获,小小的满足。捡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镰一镰割倒油菜,放在地里晒。即使挥汗如雨,也不敢稍事休息。紧赶慢赶,割完一地。就在地里铺上油毡,把晒透的油菜秆铺在油毡上,脚踩,捶打,过筛。一粒粒乌黑油亮的菜籽,装进袋子,担上肩,就着月光挑回家。再晒上几个好太阳,送去油炸坊。端午时节,吃上新鲜的菜籽油,格外的`香。少年时期,富裕的人家,端午时节能吃上新鲜的菜籽油、新鲜的面粉炸的麻花、桃酥,那就是比年更快乐的节日了。

这些年,菜花的金黄洒遍乡野的时节,总有城里的人群一拨又一拨地来。也有经营农家乐的村庄,将桃花与油菜杂的种。桃之妖妖,菜花黄黄。桃树下,菜花间流连,留个影,以为春天就是这般了。人群来了,又去了,菜花仍在。桃花红,俗世里的妖娆,容易亲近,宜于观赏。菜花的黄,担着几分威严的金黄,却实实在在地是生活的艰辛,生命的本色,未必谁都懂。

叶子黄了散文 第5篇

兴安岭的秋来的格外的早,不仅早而且短暂,南方还是初秋,这里已经是深秋时节,眨眼间大雪就会降临。

八月末九月初,前一天的花草还有精神,一夜过去,却都低下了头颅,如同霜打的茄子显得无精打采,只是三两天的功夫,院子里的花草就枯萎了,远处山上的松树青黄相接,浩浩荡荡的秋意将整片天空染黄,好一副江山如画!

秋风劲秋雨凉,落花离人愁断肠,也不觉得可惜,只是有点遗憾,单位院子里的扫帚梅,刚刚开花不久,就画上了离愁,为初秋增添了一抹遗憾。

短暂的兴安岭的秋,让我清晰的感受到时光的流逝,生活的无常,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是意外还是惊喜?我们无从预料,只有珍惜眼前的每一天,把握好当下,才能不负韶华。兴安岭傍晚的秋景是非常美丽的,它能让你感受到天地的辽阔,让你忍不住拿出手机记录下那绝美的秋景,天上舒展的晚霞、山上青黄相接的`松树、鳞次栉比的楼房、采山归来的农人,还有不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没有高楼大厦繁华、没有车水马龙的拥挤,更没有熙熙攘攘奔名求利的行人,有的是兴安岭独特的宁静,大街上是不紧不慢的行人、院子里有慵懒贪睡的花猫,这一刻,美景驱散了秋凉,也带走了离愁!

我贪婪的用手机拍了一张又一张风景,想要留住这一刻的美丽,但是天总会黑、人总要离别,似乎是累了,也似乎是想要融入此刻的诗画之中,我平躺在地上,双臂打开,就那么看着天空一点点变得不再明亮,远处的景色也慢慢的模糊了起来,一股秋风吹来,拂过我的身体,一片落叶恰好落在我的身侧,叶子黄了!

秋来了,终究会走,下一个季节正在不远处招手,我们无法挽留秋的离去,也不能阻挡冬的降临,我们所能做的就在在下一个刹那来临的时候把握好当下,不让韶华虚度,不让自己心留遗憾。

相约黄蓉散文 第6篇

1983年7月,我正好小学毕业。考完试后,我正式成了牧童。一天两趟放牛羊,清早和下午。那一年,我12岁。正是贪玩的年龄,因为升学考试结束得早,家里有牛羊,我就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项工作。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就和牛羊为伴,在山坡上尽情享受快乐的时光。

我们余家沟村子东边依靠蜿蜒的秦岭大山脉,我们把那条通往深山的沟叫柴江沟,有10几里深,主沟两旁都有浅山沟。山坡上生长着茂密的刺槐,坡顶的鲜草丰美,有各种草药。若天气晴朗,我把牛、羊赶上山坡,也会用小?头,寻着挖药材。但次数很少。我家有一只奶羊,一头牛。在羊肠小径上,它们听话,是一个小团队。到了山坡上,羊灵巧,很快就爬上坡顶,吃鲜嫩的小草;牛笨重,行动迟缓,在半坡吃草。夕阳落山时,我常先把羊赶下山坡,再吆喝牛,给牛带上笼头,扬起鞭子,牛很听话,下山很顺溜。在沟口牛羊集合,兴高采烈地回家。

那样无拘无束的日子过了不久,我就心事重重。那年暑假,电视上正在播放《射雕英雄传》。每当我把牛羊赶到村口,在三队的大场。我的心跳就加速,就跑到三队的仓库,那里正在放电视,许多村民从家里搬着小凳子,在那里坐着看电视。当时,我们村四个队,有三台黑白电视机。物以稀为贵,那几年文化生活少,看电视可以调剂单调苦闷的生活,而对我来说,我迷恋上《射雕英雄传》,郭靖和黄蓉在我脑子整天盘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听到主题曲:“依稀往梦似曾见,心中波澜现……”我就心潮澎湃,抑制不住冲动,也顾不得吃晚饭,拿一个馒头,就飞奔去看电视。因为仓库的面积小,去看电视的人很多,密密麻麻,我放牧若回家迟,再赶去,就只能在偏远的角落,立在凳子上,欣赏黄蓉的冰雪聪明,郭靖的憨厚可爱。老顽童周伯通,常让我忍俊不禁;东邪黄药师,武功超群,我就是奇怪他不苟言笑;西毒欧阳锋,阴险刁蛮,我很鄙视他。晚上做梦也是想象剧情的发展,和黄蓉同喜,亦和郭靖同忧。若错过一个情节,我就很遗憾。也是我少年维特之烦恼所在,但不能为了看电视,不去放牧,只能想办法早点回来,但要让牛羊填饱肚子,这是前提。

为了能早点傍晚回家,相约黄蓉。我让姐姐午饭做得早。大概两点多,我匆匆一吃。吆喝着牛羊去山坡。其他小伙伴,要等到3点多,才吃中午饭。吃过午饭,他们才慢腾腾地牧羊。那时,天正热,我汗流浃背,手持牧鞭,心里甭提有多兴奋。一路唱着铁血丹心,因为主题曲是粤语,我只会哼唱那几句。可是,山坡上到处是我快乐的歌声。牛在低头吃草,羊在欢快地奔腾。我索性躺在大石头上,望着深蓝的天空,想象黄蓉的古怪精灵,她的一颦一笑,都深深地烙进我的脑海。为了早点回家,让牛填饱肚子。我钻到刺槐林,折了许多刺槐叶子,一把把,用藤条捆好。因为心想黄蓉,自己设计剧情的发展。想入非非中,手也被刺槐上的小刺扎破。但没有关系,为了如期约会,我忍着疼痛。手在折槐叶,心仍在《射雕英雄传》中纠葛。那时,我明白了一句古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有一天下午,我去山坡放牛羊很早。有些困倦,我就在一大石头上睡觉。那个石头有两米多高,上面比较平坦,像一个小石床。平时,小伙伴就在上面打扑克。打升级或快算24。两种游戏,我都喜欢。快算24,四个人刚把牌放到石头上,我的运算过程就脱口而出。伙伴们很佩服我,也就经常帮我把羊赶下山。我一身兼两职,有一大一小两个牲口,能自得其乐,伙伴的帮助在所难免。

记得那天的太阳比较毒辣,我用杨树叶子编织了一个草帽。头枕着正迷迷糊糊地做梦。同伴雷正利喊我,“快起来,你牛把四队新印家的牛追跑到沟底了。”我一骨碌爬起来,从石头上跳下去。幻想自己有一身轻功该有多好!我家的是犍牛,虽是阉了的`“太监”,但仍不本分,多情,爱追赶别的母牛。为此,我用皮鞭教训过多次,可依然“我行我素”!沟口坡底有玉米,吃了玉米苗子,肯定要遭主人骂。我已经12岁,不小了,能分来轻重。此外,还操心,把人家新印家的牛追到河道摔伤,“牛是庄稼人的半个家当。”我多想用“降龙十八掌”,让那头犍牛屈服。可是,由于它干活,很卖力气,父亲很喜欢。我也就再三容忍。那天,我追到河边,用和黄蓉学的大狗棒法,狠狠地表演示范了一番,感觉特解气!

温馨黄豆豆 第7篇

可是自从添了小孩以后,事情就变了模样。生小孩后,我们俩人都得上班,没人带孩子,就把乡下的老妈接到城里来。老妈进城带孩子,给我们缓解了不少压力,可也由此产生了不少麻烦。孩子有不听话的时候,我和妻子批评孩子,妈妈总是护短,有时还像护宝贝似的跟我们急。

有一次孩子去幼儿园的时间到了,可是儿子闹着要看电视里的动画片,当妻子冷着脸,硬拉孩子出门时,儿子就说妻子是灰太狼,妻子一气急就伸手打了儿子一巴掌。我们之前是从来没有打过儿子的,所以这一打,儿子就一下子在地上撒泼大哭起来。这样一来,就惹恼了妈妈,妈妈就骂我们都是“畜生”。为此,妻子和妈妈争吵起来。后来妈妈一气之下就带着孙子回了乡下。

这个事情使我们夫妻之间第一次产生了隔阂。尽管后来好说歹说把妈妈和孩子接回了城,可是从此这个小家,就再不和谐了。婆媳俩不是今天你一张冷脸看人,就是明天她弄出些“锅碗瓢盆进行曲”。

家里老是闹“冷战”可不行,我决定改变局面。我先反省自己,反省后觉得这个家要重新和谐,首先得从我和妻子自己做起,遇上妈妈不高兴时,要多赔笑脸。为此我约妻子进行了一次长谈。妻子是个有修养的人,听了我的话,也表示得好好为这个家的和谐着想了。就在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们找到了突破口。

那天儿子给我妻子抓了一把奶奶从乡下带来的熟黄豆,说:“奶奶的黄豆豆真香,妈妈和我一起吃。”我对儿子说:“宝宝真乖,如果宝宝今后总听话不骂人,我们就一起吃黄豆豆。”儿子说:“只要你们吃我就会听话的。”为此我还给儿子拉勾。

我拿着那把黄豆,忽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数出了三百六十个黄豆,对妈妈、妻子和儿子说:“咱们从此以后不说气话,不发脾气,不骂人,不使冷脸色,不吵架。这三百六十个黄豆豆由儿子保管,谁违反了规矩,就让儿子拿走一颗黄豆放到谁的名下。到年底算账,谁的黄豆最多谁就挨罚,谁的豆子少就得奖。罚的办法是大年初一作检讨立保证;奖的办法是大年初一戴‘和谐幸福’大红花。”

油菜花开满地黄散文 第8篇

也许,是蜷缩在冬的角落里太久了吧,也许是蜗居在小县城太憋闷了吧,我的身体有些倦怠,心早已发霉,思想也早已被什么禁锢了。我在心里琢磨着,也许像古人那样去“踏青”,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前几日,听朋友说,洋溪石山的油菜花开了,而且比去年开得更早、更艳,这也许是前段时间,天气特别好的缘故吧,现在正是赏油菜花的好时节。朋友的一席话,让我原本的犹疑的心,变得蠢蠢欲动起来,好似心中有头小鹿在奔跑,这种迫切和兴奋的感觉,让我不能自已。从此,我开始关注起有关洋溪石山油菜节的消息来,希望趁着好时光去看看,体验一把乡村游的乐趣。

其实,对油菜花,我并不陌生。打我记事起,我就熟识了它,可以说是老朋友了。记得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那时有六口人,父母亲是家里的劳动力,我在安福中学念高中,两个弟弟,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最小的是妹妹,还在襁褓之中。家里分了十几亩地,全靠父母打理。父母除了种植两季水稻外,还在收了二晚之后,在承包地里,种上油菜。

种植油菜的工序,我至今还记得。先是翻地,我经常看到,大黄牛在前边走,父亲跟在后面,他肩扛犁铧,左手牵着牛绳,右手拿着牛鞭子,在晨雾中,渐渐远去。然后是整垅,父亲先犁出了几道纵横交错的田沟,我和母亲,就用锄头,清理沟沿,捣碎土坯,挖出小洞。接下来一道工序就是“点油菜籽”了,父亲从家里挑来和好的尿浇灰,再往里面掺一些钙镁磷肥料,母亲则左手拿着装有油菜种子的小簸箕,右手从里面抓一把油菜籽,两个手指轻捻,油菜籽便准确地落在了小洞里,难怪乎,要称之为“点菜籽”了,每个洞里的菜籽,大体一样,这要怎样的功夫啊,在那时的我看来,这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点穴”功夫,这让我对母亲佩服的五体投地。最后,就是“点尿浇灰”和“覆土”了。这道工序简单,没有什么含金量,我也可以胜任。当然,点尿浇灰时,不能放得太多,一把就可以,盖土也不能太厚,而且要用松而细碎的土,以方便油菜苗破土而出。

过了一些日子,油菜田里,远望就有了绿意,它装点了冬季的田野,也点亮了我们的希望。油菜一天天在长高、长壮,肥大的叶子透着深绿,这时,最怕的就是下大雪了。父亲天天看天气预报,天天往油菜地里跑,对油菜的长势,父亲是了然于胸。从父亲的言谈和表情上,我那时就能读出油菜的状况。现在,我能理解这些,因为,油菜种得好,菜籽产量高,就能榨较多的油,不仅能自己吃,而且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这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的确很重要。

过年,大鱼大肉,吃得腻人。这时的油菜正好抽芯,肥嫩得很,炒上一盘,看一眼,青翠欲滴,尝一口,爽滑而清香,真是一道美味。

所以,对油菜,我始终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存留着那个岁月的深深烙印,里面有回忆,有感激,也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乡野乐趣。

终于等来了机会,洋溪石山油菜花节,定在了三月十日开幕,县委宣传部通知我们去采风,于是,我欣然前往。那天,天高云淡,惠风和煦,我们一路欢歌,来到了石山。

石山,是洋溪镇的一个行政村,村名颇有意味。咋一听,有种坚硬的感觉,似乎那里应该是一片石头山,草木稀疏,贫瘠荒凉。然而,我们一进村,眼前忽然一亮。你看,左边,洋溪水蜿蜒向东,款款流去,河畔,树林阴翳。右边,连绵的群山,逶迤而前,让人生出无限遐想。在这山水之间,安放着一片金黄,驻足在田间地头,欣赏着“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的美景,真是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行走在机耕道旁,只见游人如织,北调南腔,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拍照留影,这是必须的项目。这不,同行的张队,拿出了单反,“咔嚓,咔嚓”,一张张笑脸,一幅幅美景,在相机里珍藏。披上纱巾,摆个pos,心儿在春风里飘荡。捉一只蜻蜓,追两只蝴蝶,童心在花香里徜徉。忽然,淳朴的村民,送来了辣萝卜、甜醋姜和艾米果,顿时,心里充满了温暖。至于,耍龙灯,观社戏,请喝茶,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口齿留香。

赏完了油菜花,再去游石山村,韵味又不一样。人民大礼堂,古色古香;明清民居,彰显沧桑;李树桃树,花开正忙。去农家乐坐坐,点上水蕨、菜心、红花苗,还有竹熏的腊肉,再要上一壶水酒,细细品,慢慢喝,真有“莫笑农家腊酒浑”的意境。

那片嫣黄散文 第9篇

三月薄阳,懒倚闲窗,一束微寒中,忽一眼惊觉“故人”携香远来,顿时,心便也飞了出去。寂寂清野上,那本不惊艳的一片嫣黄,却令人十分惊喜。思念已久,相见甚欢,凝视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你――早春的油菜花,我欲语万千、却又无言。――――题记

油菜花开,始觉春来。往日素凉清寂之心,不由的舒泄出柔风细雨般的诗怀,一声喜,一声叹,平平仄仄、叠叠绵绵,轻轻的飘向那片芬芳的花海间。

眉染春烟,心绪翩跹,眸忍湿寒,记忆阑珊,俯首倾听,临香叩问:我来了,你可喜欢?

你依旧古雅清逸地摇曳着醉人的芬芳,无惊无喜亦无言。我莞尔一笑便欣然,因为你的一茎一叶,一花一蕊,我都是那么熟悉,一如前世痴迷的恋人,不,更像今生的知己红颜,昨夜见我于月下独自赏寂寞、疏篱旁倚枝听花眠,今晨你就悄悄地送给我满世界金灿灿的春天。

心有灵犀,何须多言?你一抹嫣黄悄放,缕缕幽香静溢,我便感知到,那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召唤。我回眸一笑,珠泪凝咽,所有的心事皆在你荡起的嫣黄花海中得到释然。你简单的美,弥漫着纯净的金,我何须羡慕一束百合的高贵?你馥郁的香,散发着绵柔的暖,我何须再寻两朵玫瑰的浪漫?

曾经的你,若那打马踏花的翩翩少年,纯真无邪的笑脸闪现在篱院木门旁、乡间小路上、绿竹草亭前和垂柳溪水边.....

曾经的我,是一个蕙质兰心的少女,青涩的舞姿总是追随你净洁飘逸的身影而去,你总是把缕缕馨香织进我的花布衫,把点点嫣黄染入我的秀发。你就是我的初恋,蔚蓝天空下,我们一起唱着四季春风的歌谣,在心里默默地互许给你一个地老天荒的誓言。

人生的旅程沟沟坎坎,红尘路上风雨漫漫,不知何时,是你丢下了我,还是我遗失了你,你从我的视线中渐渐飘远,我也渐渐忘却了曾经的誓言。

流年似水,浮生若梦,几度繁华随风逝,过眼云烟终成空。弹指间,红颜已老,岁月亦寒,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时隐时现,可是“故人”身影何处寻?旧时光景何处看?今天,蓦然间发现久违的你,带着如初的笑颜携香而来,并深切的将我呼唤,叫我怎能不惊喜?叫我怎能不慨叹?叫我怎能不心若蝶儿向你飞去,去拥抱你带来的整个世界的春天。你依然是从前的那个美少年,而我却不是从前的那个无瑕女,满脸的浮世铅华,满裙皱的俗烟尘土,纵有千般思念,万番眷恋,面对清雅如初的你,我欲语万千,却又无言!

曾几时,在一片妖娆繁华中沉醉不归,在落寞孤凉中又追寻一片虚无缥缈的繁华,浸泡在红尘大染缸里渡着与世沉浮的人生。

曾几时,嘲笑携锄的痴,不解香丘的愁,而终有一天,自己却也作了那葬花的人。

曾几时,学会了伪装自己,用冷漠和淡然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而内心的火热却无法释放,感觉真的好累!好累!对镜窥视一副虚伪的面孔,觉得自己真的好丑!好丑!

曾几时,在如烟的岁月中,生怕自己被隔在时光的另一端,即使步履蹒跚,也拼命地一路前行,来不及回望被西风吹走的夏芳,也无心眷顾被雪泥掩埋的秋香,就这样,假装着坚强,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渐渐地,在泪水中才明白简单才是最真,平淡才是最美。渐渐地,懂得了只有在简单中体会生活的.原味,在平淡中活出个精彩,这才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生。就像你――嫣黄的油菜花,任尘世如何喧嚣浮躁,任人们如何将你遗忘,依旧“空净自在于野,一半在泥土下安详,一半在春风里飞扬,不与梅竟芳,也不桃斗艳,不惊一尘,陶然天真”,以平凡的姿态绽放出不平凡的美,携一世清欢于寂寂清野上风雅自成,给向暖的人间带来第一抹温馨,筑就成春天第一道靓丽的风景。

经过四季轮回般的人生历程,在磨练中也懂得了是苦难造就了成熟的可贵,更懂得了该珍惜的如何来珍惜,该放下的如何去放下。今后的我不再轻误剩余的芳华,亦不再辜负未来的烟霞,定要活出个真正的精彩,活出个无敌的优雅。

此时的你,舞起嫣黄的花瓣掸尽我裙皱的尘埃,扬溢着无暇的清香洗净我满面的铅华。

此时的我,躺进你温暖的怀抱,再次共同唱响四季春风的歌谣,唱出人间真情的美好。

此时的天,蓝蓝;此时的风,轻轻;此时的云,淡淡。此时的你,若蝶翩跹,此时的我,似花嫣然。

此时的我,要此时的你,再许给我一小会儿的时间,我要换上旧时的布衣,做你如影随形的女子,

醉人的菜花黄散文 第10篇

我生长在关中平原,却工作在汉中盆地,从内心深处讲,我还是更喜欢汉中,喜欢她的青山绿水,喜欢她的气候温润,当然最喜欢的还是春日里那漫山遍野的菜花黄。

记得第一次被她吸引还是工作不久后的那个春日下午,我和朋友沿着铁轨的枕木悠悠的走着,铁轨很亮,有阳光在上面跳跃,蓝天白云下,它们向远方延伸而去,靠近,却永远不会相交。

走累了,我们便静静地坐在铁轨上休息,春风,拂过脸庞,送来缕缕清香,让人沉醉。远处,天很蓝,蓝的澄澈而纯粹,蓝天下是一片一片的菜花黄,像是哪位画家在春日的大地上浓墨重彩的画了一笔,那种黄,不带任何尘世的杂质,纯净、明丽、给人温暖,让人心醉。片片的菜花黄中,有村庄坐落,红瓦白墙,错落有致。眼前这一切,让我有点恍惚,我身处纷扰的尘世中,还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数”的桃花园中,一时我竟有点分不清。

之后,每当春天来临时,我总喜欢去田间赏菜花,也逐渐发现她们虽然很常见,但自有一份别样的.美丽:每一朵花都是由四个小小的花瓣组合而成,中间的花蕊像倒立的音符,有时并拢,有时舒展而开。小小的花朵,就像女孩的脸,不沉鱼落雁,却青春俏丽。天气晴好时,总有蜜蜂嗡嗡而来,和花儿呢喃低语,在花骨朵上流连忘返,因为它们知道这里面藏着世间最美好的仙露琼浆。

记忆中,家乡也是有油菜花的,但家乡的油菜花无论开的如何繁盛,总给人干弱,稀零之感,这当然是源于气候干燥,源于雨水稀缺。汉中大地上的油菜花就完全不同了,她们有着充沛雨水、温暖气候的滋润,所以叶儿也格外肥厚,充满了生命的水润,每次看到她们,不知道为什么,我总会想起杨玉环,不是想起她的美貌,而是想起她的丰腴,总感觉这两者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当然,这样的枝干和叶儿孕育出的菜花也是非同一般的,每当春风拂过,她们就会开的金黄灿烂,漫山遍野。在最美好的时光里,将美丽绽放的悠然恣意、耀眼夺目。

当“养在深闺无人知”的这份美丽被世人知晓后,外面的人们便在春天里准时蜂拥而来,一睹这份千年来一直静静绽放的美。

于是,在这片铺天盖地的金黄中,多了很多孩子的脸庞,他们最先睁着圆鼓鼓,黑溜溜的眼睛,目不转睛的望着片片菜花,之后开始在爸爸的怀抱中咯咯的笑起来,笑声在每片菜花上拂过,飘向远方。而身旁的妈妈,正倚在爸爸的肩头,眼底尽是甜甜的幸福。

于是,在这片不管不顾的金黄中, 有男子穿着笔挺的西装,女子穿着洁白的婚纱,牵手田间地头:“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人世间,我将牵你的手,无论风雨,不管雨雪,从此一起走过,直至永远。”女孩男孩的眼底有泪花闪动。美丽的菜花见证着深深的承诺,人世间的最美,该是如此了吧?

于是,在耀眼暖心的金黄中,有男子推着轮椅来到这片花海中,轮椅上坐着一位老人,该是他的母亲吧?“妈,你看,这是油菜花,多么美丽的油菜花啊!”男子望一眼无边无际的油菜花后,将视线收回到母亲身上,眼底满是无限的爱怜。轮椅上的母亲,表情木木讷讷,没有任何回应。突然,男子想起了什么,走向身边的一朵小菜花,伸手,折下,轻轻地将花别在母亲耳边的头发上,小小的菜花在春风中微微晃动着,映衬着老人脸上深深的沟壑,那是岁月的沧桑,苦难的记录。是啊,曾经的你用生命养育了小小的我,如今的我,伟岸,坚强,不管你变成怎样,我都会一直用一颗菜花黄般温暖的心守护逐渐老去的你!

于是……

上一篇: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部下一篇:铁路单位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