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总结

2024-06-23

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总结(精选11篇)

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总结 第1篇

酒店管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教组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在政治上要求上进,平时注意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学校发展计划,支持学校的方针与政策,配合学校里的各项工作,互相团结,关心集体,注意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能以大局为重,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心学生的思想成长,积极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寻找办法和途径。在专业发展与建设中,尽自己所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虚心学习,维护学校利益和学生利益,使专业得到较好的发展,为学校建立了品牌专业,创作了较好了办学效益。

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积极承担教学工作任务,超额完成工作量,积极完成专业基础和专业实操、实习及毕业论文指导,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参与专业建设和专业教研组工作,积极开发新专业,管理专业,共撰写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文件,实习指导书等。积极参加进修与继续教育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双师型教师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厨师资格证。平时注意积累和提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专业建有形体训练室、客房实操室、餐饮实操室,本学期本教研组开发了锦程大酒店实习基地,顺利完成了酒管78、85班的轮岗见习、实习任务。实习酒店均对本专业学生的优异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纷纷表示要预订明年的实习学生。

每位教师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关心学生的成长,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能力,学生走入社会取得较好成绩,在锦程大酒店及其他酒店均取得良好的声誉。

教研组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取得较好的成绩。

酒店管理教研组

2009年9月10日

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总结 第2篇

一、本月主要工作:

(一)、教学工作:

1、安排09级护理专业学生回校报到、班主任、教室以及分流工作。新09护理1班35人,班主任为桂霞,主要复习护理专业课程,为考取护士上岗证做准备。新09护理2班60人,班主任孙晓敏,主要学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为到我县敬老院就业做准备。

2、修改制定09级护理专业学生为期20天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训实施计划。

3、与杨明礼组长、冯晓等护理专业教师召开09护理专业学生回校思想稳定工作会。

4、检查09护理专业代课教师教案备写情况。王文英老师教案备写认真,环节齐全,有PPT教案,为优秀教案。孙文婷、张宝善、景宏博三位老师教案备些认真,环节基本齐全,有实训教案,为优良教案。

5、与实习处李主任、张主任对09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教育。

6、安排09级护理2班(老服短期培训班)课程学习、教师分课、安排课表以及辅导。

(二)、国示工作:

1、制作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宣传版面。

2、修改完善“国示”建设人才培养方案。

3、修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室建设方案。

4、制定“国示”建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任务书任务分解方案。

5、上网查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调查报告以及课程设置调查报告。

6、查看“国示”建设方案二次修改结果反馈,准备第三次修改。

(三)、其它工作:

1、德育课----《弟子规》的讲解。

2、参加东西部校企合作洽谈会,在会上杨校长代表我校作了发言,会后我校代表与沿海一些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与洽谈,希望有机会联合办学。

3、联系西安市未央区养老中心护工部王部长前来我校对09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思想动员讲座。由于3月底中央有关部门要到该机构检查工作,所以与王部长协商4月初再协商讲座事宜。

4、邀请天津杨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杨晓前来我校参观调研。杨总裁表示这段时间会认真研究我校相关资料,尽快与我校有关领导联系,前来我校参观调研。

5、到10、11级护理专业调查学生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认识及了解情况。11级现有学生48名,只有近10名学生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有一点认识,其余人根本没有或不愿有所认识。10级现有学生114名,愿意从事或对老年服务有一些认识的仅12名学生。从护理专业目前的学生对老年服务专业的认识来看,还很肤浅,需要较强宣传和渗透有关老年服务知识。

6、日常工作。检查督促学生打扫卫生,参加新校区行政会议,组织幼师专业学生学做广场舞等。7、与所包班级班主任就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现象,查找原因,分析发生原因,再采取相应的策略。二、工作反思:

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总结 第3篇

关键词:酒店服务与管理,技能教学,职业定位,岗位实训,双元培养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国内是新兴专业, 它是一门来源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复合学科, 培养的是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值得注意是, 学校为酒店企业输送的人才并不是完全符合要求, “适销对路”的。在很多酒店的用人反馈中, 有相当一部分“专业”人才不适合酒店的用人要求, 成为用之不利、弃之可惜的“鸡肋”人才。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类学校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弱点, 理论和实际联系松散, 服务技能不过关。换言之, 也就是学校的技能教学上存在着不合时宜的地方。

一、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学生和家长的职业定位错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定位是不恰当的。有的将自己的职业看成是伺候人的卑微职业, 这种人往往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信心, 很难投入到工作中, 难有作为; 有的将自己的定位放在管理岗位, 对“管理”的过度迷恋导致很难投入基层工作, 也难有作为, 反而离管理更远; 有的将酒店业看成青春饭行业, 身在曹营心在汉, 也难投入到工作中, 无所作为。这些都是认识上的问题, 让很多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对服务技能不够重视, 不肯投入。这些问题同样也在影响着在校学生对服务技能的重视程度。

( 二)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很多中职学校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家长思想影响, 对中职教育教学的理解和定位有误差, 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过多倾向于管理。所以, 在教材的选择上和教学内容比例分配上, 理论多, 操作少; 管理多, 实践少。但由于中职层次学生阅历不足, 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 结果是理论学不好, 而技能掌握也不理想。这种在教学重点上对技能教学的轻视, 让一些重要的技能教学无法深入进行, 无法得到强化, 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只是停留在“知道”、“会做”上, 技术水平不过关。

( 三) 脱离行业需求, 教学内容滞后。专业教学不能紧贴酒店行业需要, 过多依赖统编教材, 忽略了知识的时效性, 教学内容滞后。学生的技能要求应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 而不同区域的就业市场对服务技能的需求是不完全相同的, 也就是说它具有地方性, 这是统编教材无法顾全得到的。教材编写者大部分是学校教师, 本身知识结构更新不及时, 加之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发行的过程相对缓慢, 使一些知识失去时效意义。从教材的开始选用到更新期间, 有很多知识是与酒店业的实际现状脱节的, 从而导致技能的学而无用。

( 四) 把指导当束缚, 缺乏灵活性和有效反馈。技能教学设计和实践结合不紧密, 对技能教学的设计过多依赖教材和教学指导方案, 技能训练内容设计和组合不合理, 个别内容已经脱离实际意义。不能有效与行业沟通, 体现用人单位的反馈, 闭门教学现象普遍。不能将行业反馈有效信息改良到教学中去, 真正体现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学的建议

( 一) 强化中职教育的定位。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要让学生、家长、部分教师对中职教育的定位形成共识: 中职教育是要为社会输送大量有知识、有技能、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一线劳动者。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来自实践应用于实践的专业, 这个行业需要的是具有丰富的知识、深厚的内涵, 有良好职业道德, 具有高超服务技能的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酒店业是旅游业的支柱行业, 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 它的发展依赖懂服务、会管理、对企业忠诚的高素质人才的长期努力。弄清楚了这些问题,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双边才会形成默契, 教与学才能相长, 它是专业教学和技能教学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 二) 明确教学目标, 将技能作为教学重点。中职教育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的一线劳动者, 他们需要的是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以及后续发展的知识储备。中职教育教学内容切忌好高骛远和简单重复两个极端, 应在行业引导下以务实为出发点。教学内容应该缩减管理理论的比例, 加大服务知识比例; 缩减理论课时比例, 加大技能实训课时比例。对教材的选择和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恰当, 避免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 要整合教材内容, 为技能教学服务。

( 三) 教材统散结合, 力求完善。提倡教师根据本地酒店行业发展情况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编写校本教材, 作为国家推行的统编教材的补充。校本教材要在本地行业内广泛调研下完成, 内容讲求实用, 要能突出本地酒店业的特色和具有时效性, 能体现对酒店服务技能的最新要求, 知识的更新速度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以这种“统”和“散”的结合, 力求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的完善。

( 四) 创新校内技能实训模式, 实行岗位技能实训。传统的技能实训以教材和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 把酒店服务的各种技能分成不同的部分。各个部分联系相对松散, 对学生的岗位职业意识指导意义不大。如《餐饮服务与管理》中, 将中餐的服务技能分为托盘、折花、摆台、上菜、分菜、斟酒等六大技能, 六个部分分别训练和强化。在这样的实训强化下, 学生可以掌握六个基本技能, 但不足的是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都没得到强化。学校的训练和酒店的实际经营不能情景对应, 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实行岗位技能训练可以将原来的实训内容加以组合和扩充, 以酒店中各岗位的服务技能内容和要求作为学校实训课训练内容。如还是《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的中餐技能部分, 就可以把它按中餐的岗位要求将原来的技能部分加以组合和扩充, 形成中餐值台员技能、中餐传菜员技能、中餐迎宾员技能、中餐送餐员技能、中餐酒水员技能等等。对每一个岗位应该掌握的技能加以强化和训练, 让原来相对零散的技能按岗位要求模块化, 加深学生对酒店中各岗位的认知程度, 了解岗位技能要求。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对酒店才会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在就业后才能快速进入角色, 适合酒店的用人要求。

( 五) 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技能切实有效的办法。在人才培养问题上, 要找到学校和酒店企业双赢的切入点, 保证双方诉求的实现, 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可以将传统的第三年集中顶岗实习, 分解成若干段在校期间的工学结合, 让学生就学期间有机会接触酒店, 增加对岗位技能和管理规范的感性认识。将酒店行业的技能需求转化为校内教学的学习领域, 在校期间围绕行业企业的需求开展技能教学, 形成校企双方教学内容上的有效互动。确立为企业服务意识, 在确保共赢目标下, 使学校与酒店企业在学生的培养上达成共识, 形成学校和酒店共同培养人才的“双元”培养模式。

三、结语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第4篇

【关键词】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31-03

【作者简介】黄利,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000)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酒店服务与管理。

近年来,国家把“加快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列为加强全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经过多年积累与发展,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培养模式的日趋丰富,专业架构日益完整,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已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之一是职业教育整体改革在课程实施层面还没有太大突破:学校局限于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制定专业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明确要求;同一地区、同一专业、同样的教学内容却有不同的课程名称,或者同一课程名称的教学内容不同等。这些现象对我国中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利,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不利。

以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包含“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三门课程。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三门课程明确了教学目标:“前厅服务与管理”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前厅服务工作的标准和流程,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回应,做到灵活应变;“客房服务与管理”要求学生熟悉客房设备的功能、布局,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清扫、整理各类房间,并能够有效处理各类事故和特殊情况;“餐饮服务与管理”则要求学生熟悉酒店餐饮部的相关知识,对中餐、西餐、自助餐、会议用餐等几种服务的流程都能够熟练掌握,并具备规范、卫生的操作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深入研读课标、理解课标就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围绕“聚焦职业素养,打造职业能力”的基本理念,对课标进行解读。

一、课标思路解读

课标是依据“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对接课程目标并结合前厅、客房、餐饮部三个工作领域的岗位实际情况设置的,旨在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各领域知识,具备从事前厅、客房和餐饮服务的职业能力。本课标在设计之初,侧重考虑如何培养懂知识、能服务、有发展的酒店优秀人才,因此,主要在课程目标的定位和课程内容的编排组织上做了深度的分析和把握。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目标是直接受教育目的制约和影响的,是人们对于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是课程价值的具体体现和课程本质的外部反映。通过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我们发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普遍性目标”取向是乏力的,如“本课程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因此,我们在课标的开发过程中采用了能够表达能力目标,更加具体、确切、操作性强的“行为目标”,如“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课标对课程目标的描述是“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熟悉餐饮服务的相关知识,掌握餐饮服务必备的基本技能、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具备提供优质餐饮服务的工作能力和基层督导能力”。这种课程目标的取向指明了该课程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发生的行为变化,也让教学更有落脚点。

当然,课程目标还需要结合专业特点,酒店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只能以服务取胜。相关数据统计表明,70%的顾客会因为酒店服务水平低下而与之“分手”,而因为产品质量或价格因素放弃再次购买的顾客则各占15%。中职教育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是酒店未来的服务人员或是服务质量督导人员,他们个人的职业素养决定了酒店服务的品质。因此,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具有规范、卫生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竭诚服务的从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是超越于“行为目标”的、更高的价值追求。这也是需要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融入的重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科学筛选,紧密结合酒店岗位,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参照“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将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同时充分考虑服务员(中级工)职业资格标准,采用项目课程、任务驱动的结构设计,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各部门典型工作岗位为项目载体、以各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课程体系。针对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调整了理论与实践所占的比重,增加了实践课程比例。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各工作领域的基础认知和基础管理知识,尽量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实践部分围绕各领域主要部门,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融入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习惯和职业精神养成,以提高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效率。

在课标开发进入到论证和修改完善阶段时,对课程内容的争议是最激烈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各地区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教材的内容结构与课标不配套;二是任课教师的经验取向,也就是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唯传统论”。而事实上,我们能够发现,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颁发过职业教育的国家级课程标准,但许多职业教育类的教材却名目繁多,这也就意味着许多教材编写者是在没有任何课程标准作为依据的前提下编写了教材,这也就导致了很多教师更加习惯研究教材,而并不看重课程标准。

因此,本课标以企业需求、学生认知规律为主要依据,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做了根本性的改革,打破多年教学经验形成的课程知识结构。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认知餐饮业、餐厅服务技能、中餐对客服务、西餐对客服务、其他对客服务、管理知识入门六大项目,去掉了多年沿用的酒水知识和酒吧服务的教学内容。这一改变适应了现实需求,因为多数中职学校已经专门开设了酒吧服务与管理的课程,为了避免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课标将这部分内容略去,只保留了餐厅服务员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酒水知识。此外,在工作任务的确定上,课标也弃用了多数教材上体现的中餐零点、中餐午晚餐、中餐宴会或是西餐早餐、西餐正餐、西餐宴会这种结构,因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这是几种不同的用餐形态,但是服务程序和标准是异曲同工的,所以我们选择了以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这样更易于教和学。西餐对客服务强调了菜肴服务、酒水服务、甜点服务,而弱化了在中餐对客服务中已经学到的餐前预订、迎宾,餐后的结账、送客等服务内容。

课标开发的落脚点在学生而不在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因此在课程内容与要求方面,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从“熟悉(了解)、掌握、能够(会)”三个级别采用由浅入深的螺旋结构进行设计,既遵循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又便于课程教学的层层深入、有序展开。为了避免理论与实践长期存在的“两张皮”现象,课标强调知识来源于技能,因此在课标中我们会看到有些工作任务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做什么或会做什么,意在根据会做什么确定学生应该知道什么、掌握什么或是熟悉什么。

二、课程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酒店服务与管理所包含的课程大多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应当选择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如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可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而侧重于服务技能的实践实训可采用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训练、技能竞赛、实景化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针对餐饮业的工作现状,教师可在教学时设置更多的实践环节。例如,在教学“认知餐饮业”这部分内容时,为了突出专业性和职业性,可以联系当地的星级酒店,以参观、体验餐饮服务的形式对餐饮部地位、作用及任务,餐饮部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餐饮产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酒店餐饮服务项目等内容进行认知性教学。

随着“互联网+酒店时代”的到来,教师要重视专业领域内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的不断渗透,将酒店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避免本课程的教学与行业需求相脱节,如支付方式、点菜系统、预订系统的更新、手机代替房卡等新技术的引入等。教学不能僵化,我们培养的人才是要能适应行业发展的,我们必须注重知识、技能的更新和拓展。此外,还要注重学生规范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的养成,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精神。传统的专业教学,教师往往会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速度与质量,而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导致我们的学生受到这样的评价:“能干活,但只能干活。”在教学过程中,建议“课前会”不可缺,“课后小结会”不能少,这两个环节是在教育学生“会做事”的基础上更要“会做人”。

(二)评价建议

传统的教学评价多采取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忽视了学习过程,建议本专业课程在实施评价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尽量做到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就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获得了该项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

具体评价考核可包括素质考评(出勤+学习态度)、实操考评(专项评价+综合考核)、理论考评(卷面考评)等,尤其要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如“前厅服务与管理”可根据实际需求制订客房预订、礼宾、接待、收银、总机、商务中心等服务项目的评价办法;“餐饮服务与管理”可设计餐台布置、菜肴服务、斟酒服务等基本餐饮服务技能的专项评价表;综合考核应包括学习态度、行为养成、环保意识、规范操作、完成效果和实践报告等评价指标。

此外,教师不仅要在评价形式上创新,还要注重及时客观地反馈评价结果,指出被评价者需要改进的地方,师生共同商讨确定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调节作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给予充分肯定、有效引导。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议

随着教学专业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课程体系的逐渐完善,学校在实训室的建设和实训设备的数量及先进程度方面越来越重视,充分满足了实践实训教学要求。但是,要确保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考核与企业评价对接,我们还应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挖掘酒店行业资源,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实训课程资源,构建企业为“第二课堂”。以任务引领型课程的具体实施为例,教师应努力转变教学方式,由以教室为主、实训室为辅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实训室为主、教室为辅,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并且教师还应认识到,实训室不再仅仅是技能训练的场所,而是融技能训练与专业理论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基地。

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总结 第5篇

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有近八年的发展历史,自始至终重视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我们专业为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强化课程实训与专业综合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结构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训体系。结合人才需求实际、行业特点,针对岗位和岗位群的具体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为重点,在课程实训的基础上,分阶段的强化核心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使学生在上岗前就具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核心能力和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所需的主要技能。

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成: 我们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训分为四类: ⑴ 课内实训(包括专项实训课程和骨干课的实训部分);⑵ 课外校内实训(学生社团组织的各项实训活动);⑶ 校外实训(包括认知实训和顶岗实习);⑷ 综合实训(在实习前或实习后毕业前进行的针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训)。

创新与总结的实训方式主要有: 案例模式、情景模式、项目(任务)模式、交流模式、调研模式、实战模式。

各种实训形式融合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各阶段的实训类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核心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

㈠ 课内实训(包括专项实训课程和骨干课的实训部分): 课程实训是指在各门课程内,按照业务活动的特点建设的教学大纲要求,对设置的实训环节具体训练模式方案。他贯穿于两个学年,是专项实践与专业综合实践的基础。课程实训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训的主体部分之一。其内容必须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进程及课程实训指导大纲中实践环节的要求进行;学期进程与时数以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期与时数为准,并在课程总数内单独排课;每两个学时为一个单元;根据实训内容的需要和班型的特点分组组织实施。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课内实训阶段采取“阶段实践+综合实践”的模式。根据管理类课程的一般特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各核心课按照旅游业务活动的特点,与旅游业务流程对应设计实训单元,学生以活动小组形式,按照业务环节进行相应实践,再将业务环节进行组合,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进行一次多环节结合的模拟实践或实战实践安排,以消化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再开始下一个阶段。待所有阶段进行完毕,安排整个课程的整体实践,无论模拟环境还是真实情景下,实现对全部流程的综合实践。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所确定的八门核心课程和三门专项实训课,均有独 5 立的实训大纲,同时建设有详细的实训方案,且保证实现大纲、方案和教学日历实训内容的一体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时数比例在课程总计划学时的40%以上。在两年的实训文件建设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各核心课建立了规范的实训文件,具体文件包括实训指导性大纲、实训方案和实训报告单。在实践中,安排专门的实训指导教师或为主讲教师配备助教,加强实训的指导,完善实训成绩的考核规则与方法。并对实训计划进行单独排课,充分保证实训的学时与实训质量。

㈡ 课外校内实训(学生社团组织的各项实训活动): 学生社团是课外校内实训的载体,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阳光社团”、“阳光旅游服务公司”是学生自发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社团性组织,每年定期举办导游大赛、读书报告会、调酒大赛、饭店专业技能大赛、社团周年晚会等活动。学生对此有极高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以锻炼学生各项能力为目的且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阳光社团”是我校三大优秀社团之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学生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创建多种“实战”或“准实战”实训模式。已达到充分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的目的。

课外校内实训是实现课程环节实训综合与单一技能综合的最佳途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一直营造学生在真实情景下,用旅游企业的实际活动内容训练学生阶段性实践能力,达到会做某一个工作岗位上的一两件事。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完成企业的正式项目。

㈢ 校外实训(包括认知实训和顶岗实习): 校外实训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也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飞跃。因此加强校外实训教学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认知实训: 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到永乐宫、芮城大酒店、丽都大酒店、黄河大酒店等企事业单位参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浅层次上了解了各种企业运营和管理的状况,提高了旅游业的认知度。

2.顶岗实习: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把市场的短周期性与人 8 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结合起来。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与长效互惠机制、中介机构介绍实习的市场机制、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等机制,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多条渠道与途径组织实训与实习,并注重实效。

⑴ 将实习环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学院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严格考核,并制定了各项实习管理规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进行为期 10 个月或一年的顶岗实习,实习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不合格者不能取得毕业资格。

⑵ 建立一套服务于实习实训的组织机构。

成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习就业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各种相关方案、制度及政策,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组织安排工作,协调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定期到各实践基地实地指导,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及时上报学院有关部门。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经营实践。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担任酒店前厅主管,积累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应用到自身的教学管理中来。

⑶制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使实习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加强实习过程中的信息控制,对集中实习的实践基地,由学校派驻实习指导教师;对人数较少的实践基地,实施学生负责人定期汇报制度,学校派遣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到单位走访、调研。

为加强对实习的考核与评估,实行“实习任务书--实习日志--教师巡回指导--实习报告--实习总结与成绩评定”的“五环节管理法”。

⑷ 实习环节的组织方式

① 按组织形式划分:分为学校组织集中实习和学生自行联系分散实习。

集中实习。我校本着“开放、协作、互利”的原则,实行学校组织集中实习与学生自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并在积极探索与落实预就业、顶岗实习、创业实践等新的方式。把课堂放在企业,做到理论讲授和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从 2005 年7 月到现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专业班级为单位集中组织实习,即整建制实习,并派驻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跟班指导。

分散实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其主动性,减少其依赖性,学院允许某些专业的学生进行“开放式、个性化”实习,即允许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到相应的岗位实习。

② 按实习性质划分:分为顶岗实习、预就业实习和创业实习。由学校集中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的方式,一般为顶岗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由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最终决定毕业生的去留问题;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在实习结束后,单位可视其表现决定其是否被留用的实习方式,通常为预就业实习;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习。

⑸ 通过建立校企之间深层次长效合作机制来促进校外实训的顺利实施

学校采用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减少实验经费投入,降低办学成本,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解决学生就业困难。企业职工定期由学校提供在职培训,学校所需的实践性教师由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来承担,真正达到校、企、生三赢的局面。

①校企双方共同组成专业教学改革委员会。我校聘请永乐宫、芮城大酒店、丽都大酒店、黄河大酒店、建设大厦、眉州餐饮集团负责人来校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

②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在与永乐宫、芮城大酒店、丽都大酒店、黄河大酒店、建设大厦、眉州餐饮集团等单位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与其签订了校企深度合作协议,选派专业教师李英辉、张春霞等到企业参加经营实践。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担任酒店部门主管,积累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应用到自身的教学管理中来。

(四)综合实训(在实习前或实习后毕业前进行的针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训)旅游服务与管理的综合实训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安排学学生实习前,一部分安排在实习结束后。训练内容不仅要考虑不受旅游行业和岗位限制的通用能力(也称核心能力)的训练,还要考虑旅游行业与岗位的专用能力的训练。

在实习前,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所具备的公共技能(外语、计算机等)、专业技能(饭店服务、管理技巧等)、知识储备(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核心能力(心理素质、创新与应变能力、交际与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等)进行再次强化,由专门的训练小组组织实施训练计划。实习结束的综合实训可分两种情况,凡是在原实习单位表现优秀留在原实习单位并与实习单位签订正式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而达到就业目的的同学,可以免此阶段的综合实训,凡是实习结束后没有留在原实习单位而返回学校的,必须参加此阶段的综合实训,以保证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旅游服务与管理的综合实训包括: ① 专业外语口语强化;② 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化;③ 饭店服务技能强化;④ 导游技能强化;⑤ 管理技巧强化;⑥ 表达与沟通能力 12 强化;⑦ 团队合作能力强化;⑧ 面试训练;⑨ 创业能力培养等模块等。

对已经具备某种能力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考核,考核合格者课免修某模块,未合格者必修接受再培训。专业综合训练设独立学分。

二、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物质保障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主要分为三类: ① 综合类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旅游英语多媒体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② 专业类实训室(前厅客房实训室、餐饮服务实训室、中西餐操作实训室、导游模拟实训室、调酒实验室、茶艺实验室);③ 合作共用类实训基地(永乐宫、芮城大酒店、丽都大酒店、黄河大酒店、建设大厦、眉州餐饮集团)。

⑴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经过建设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具备如下功能:成为提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创造了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提高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成为旅游类应用课题的研究基地;还变成了供其它兄弟院校共同使用的实训基地。

⑵ 大力开发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对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尤为重要,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软硬设施、设备的更新极其迅速。校内基地建的再好,更新再快,也赶不上行业和企业的更新速度。因此,充分利用合作单位的资源优势,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大力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① 确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标准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我们遵循的原则是:组织的规模性、管理的先进性、就业的链接性与地理的就近性。

②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在确定实训基地的地域和数量以及质量上,我们充分考虑专业设置、就业需求和毕业生流向等问题,整体上形成一个合理的布局,以满足教学和学生就业的需求。其途径为: ◆充分利用毕业生资源,通过在北京、深圳预就业的学生,收集各行业相关企业资料反馈学校,由学校出面联系,建立了一批稳固的实训基地。

◆引入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掌握大量的企业信息,学校通过他们的推荐在优秀的企业建立实训基地。

◆与各地行业组织建立联系,加大学校宣传力度,向他们传递学校发展的相关信息,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他们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方便。

◆利用社会资源。主动出击与企业接触,介绍学校的发展状况,宣传校企合作的优势等。

目前,我校与永乐宫、芮城大酒店、丽都大酒店、黄河大酒店、建设大厦、眉州餐饮集团等签订深度合作协议,使这些企业成为我院的实训教学场所。

三、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的资源优势,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实践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总结 第6篇

一、专业建设总体情况

根据教育部批复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任务书,本专业第一的任务为44个三级子项目,第二的任务为43个三级子项目,共计87个三级子项目。目前,已圆满完成专业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在示范校项目建设办公室的指导下,本专业成立了由肖东雷主任为组长,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为成员的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认真执行学校《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和《项目建设经费管理实施规则》,自觉接受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的督导检查。实施阶段性自查验收,零差错问责等制度。

三、项目建设情况及成果

(一)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本专业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共派出10名教师,走访了11家企业,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表共计200余份,在对调研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后,完成了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经过专家的反复论证,最终实施了工学结合为基础的“三位一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招生与招工一体,入学与就业一体,实训与实习一体。通过在校学习、企业培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了企业,增强了职业归属感,提高了一次性就业稳定率。

(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构建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具有区域特色、职教特点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当前的课程体系建设以“素质教学+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为思路,形成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模块化”教学方式,突出三个模块,即基础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

根据教育部批复的任务书,本专业预算总投入160万元,实际支出163.7万元,完成率102.3%;其中央财预算投入134万元,央财实际支出130.7万元,完成率97.5%;央财硬件设备支出26.1万元,占央财预算总投入的19.5%;央财师资培训支出13.4万元,占央财预算总投入的10%;

五、贡献与示范

(一)贡献

1、人才培养贡献

积极推行“三位一体”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均有显著提升。通过一体化教学,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成绩合格率达100%,取证率100%,对口就业率100%。培养的毕业生遍布京津冀地区且大部分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

2、社区服务贡献

本专业与社区服务中心联合策划,实施对学校附近的社区居民进行茶艺、插花和日常交际礼仪等服务项目的讲座与培训。这是以提升市民生活品味与生活乐趣、增进邻里感情的全新的公益性服务项目。该项目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功能齐全的各类活动,整合辖区内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以日常交际礼仪、茶艺、插花等亲手体验活动为主的多种社区服务项目,进一步满足了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区域经济贡献

本专业教师承担了定州市中山国际酒店、定州市金悦江苏饭店、定州市康辉旅行社、定州海燕国际旅行社、定州大世界和时代广场等服务行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和业务咨询等工作,培训员工近5000余人次。为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定州市服务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示范

1、骨干引领

(1)我校作为副组长单位,参与了《前厅服务与管理》和《导游服务技能》两项国家级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共建项目,共享了10门国家级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在同类兄弟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骨干引领作用。

质;同时与师范类院校开展教师合作交流,吸引新鲜血液加入。内培外引,建设稳定的教师队伍。

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总结 第7篇

(2014/1/25)

在校长室,校创建办,各部门,各责任教师的紧密协作,特别是在校创建办周密步署、强力推进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示范校建设任务正按计划推进中。现将第一阶段(至14年1月下旬)的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完成了人才需求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工作,撰写了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和课程分析改革报告初稿。

2、完成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并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在专家意见基础上进行修改,下学期开始实施。

3、完成了旅游,酒店,烹饪三个专业教学进程表,实践教学表,并在调研基础上完成了课程体系改革初步方案,完成了核心课程实施计划、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初稿,正在专家指导下完成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4、正抓紧进行三门地方课程校本教材,八门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工作。

5、完成了创新创业方案,下学期实施。

6、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基本完成,下学期初进行采购。

7、两本实训教程完成了初稿,下学期请专家指导,出版。

8、专业文化建设方案已完成,下学期组织实施。

二、师资队伍建设:

各种培养方案已完成,下学期抓紧收集资料,完善材料,深化培训,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各类方案已完成,下阶段重点组织实施,收集资料。

2、与十家酒店类工学结合工作,寒假中已开展,收集资料,总结材料。

3、已初步达成与上虞虞舜旅游公司,龙山教育服务公司的合作意向,下阶段重点推进与两家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与龙山服务公司校内创业园建设项目的运行。

4、第三方考核评价方案已完成,下阶段重点进行实施和总结。

5、社会服务力项目开展良好,要抓紧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汇总统计。

附: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第一阶段建设项目完成情况一览表

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总结 第8篇

一、我国酒店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的现状

我国经济在最近30年才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而服务行业的发展更晚。作为给我国服务业中的酒店培养专业人才的酒店与管理专业教育更是起步晚、发展不完善, 在专业教学中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 在教学评价中一考定终身。这种评价体系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 学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过于重视考试成绩, 导致理论知识强, 而忽视了实践能力, 过于重视成绩, 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提高。

而酒店行业的特殊性, 使得每一个酒店工作是一项人对人的交流工作, 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服务创造价值, 这就要求每一个酒店从业人员不能够是只有理论知识, 而应该是有牢固的理论知识, 同时又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纷纷进行了改革, 都在推进“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为一体的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目标。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职业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根据不同岗位, 构建不同模式的酒店服务与专业管理教学的评价体系。根据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原则, 多数高校实现了“四位一体”的评价模式, 以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为最终评价目标。通过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最终成为素质高, 技能高, 能力高的三高人才。在教学评价体系中, 不仅注重对教学成果的评价, 更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促进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发展, 这一评价过程是对形成高质量的教学成果的重要举措。在评价的过程中, 既注重对教学成果的总结, 又要进行全方位的比较, 找不足, 查漏缺。

三、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

为了培养高素质, 高专业技能的人才, 许多高校都实行了先理论教学, 再实践教学, 最后再回到理论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 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 更可以从实际出发, 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 在应用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然后就可以再从理论知识中来加强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成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这包括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实践过程中任务完成情况、任务指向的职业能力掌握情况。评价的形式也可以多样, 例如, 在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进行分组学习, 这样就可以进行小组评价, 这样评价结果更客观, 也体现公正性;还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 然后由同学进行打分;最后教师可以根据以上的评价进行综合性评价, 得出每个同学的评价结果。而教师的综合性评价又主要包括学生对课程综合项目完成情况、课程指向的职业能力掌握情况及创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 以考察学生对课程指向职业技能掌握情况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从学生接受任务开始到完成一个任务, 教师都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及时做记录, 以备任务结束后进行综合或当场进行手把手的教学, 并对其进行评价。因此,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 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 这样有利于学生水平的发挥, 或者教师也可以因材施教。

为了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的学生的主体还应包括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岗位阶段学习的情况, 这可以由企业管理人员来评价, 还应该有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的同事及顾客的评价。在学生实践的开始, 最好可以由专业的指导老师带队, 在企业内并有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 应该以他们为主, 其他对学生的评价为辅, 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企业实践完, 必须有一个自己的作品, 这个作品可以由实践指导教师出题或者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 最好这个作品能够全面的运用学生学到的知识, 学生还应该有自己的实践体会报告及实践笔记。这样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最后, 带队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东西进行综合性评价, 作为学生最后的总成绩, 并记入学生档案。

最后在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之后, 校方应该对此应用进行总结。主要总结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否有效果, 是否存在不足, 应该怎么完善等问题。

四、总结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评价教师应该用积极的眼光, 多方面的去看待学生, 总结评价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在实践过程中, 校方与企业间应该加强合作, 企业应该增强责任意识, 真正的把学生当做员工, 并由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在此过程中, 学生自己也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 认真学习, 把握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只有教师、企业、学生三个方面都真正参与了发展性教学评价, 这样才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国汀, 刘发奎.高职院校影视技术专业“2332”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21期

[2]毕富利.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罗清德, 蔡平.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总结 第9篇

学生的学业考核和成绩评定是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考评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和积极导向的作用。但是目前流行的考评模式和方法存在着很多弊端,笔者试图从现有考评制度出发,分析弊端,提出本专业学生的学业考评设想。

1 传统考核制度弊端的成因

1.1 学生方面的因素

当前学校生源质量差、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不高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大比例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也是考试制度下的牺牲品。在这种情况下仅凭一张试卷定成绩,将会使不少学生依旧停留在失败的阴影中,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使付出艰辛和心血的教师得不到相应回报,缺乏成就感而感到心灰意冷,逐渐失去教学的热情。

1.2 学校方面的因素

本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四类课程: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辅助选修课。课程模式的设计者是希望它们能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既能提高文化素养,又能提高职业知识与技能。而在现实实践中这四类课程很难整合,往往相互割裂,很难达到课程设计者的要求。同时在两三天时间内,学生要完成所有课目的笔试考核,这让学生普遍感到吃力,考试时违纪与作弊的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考核的初衷与学习质量的提高,也不符合现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心理特征。

1.3 考评制度方面的因素

学校传统的考评方式强调甑别和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创新意识、人际沟通、实践能力、从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没有做出评价。而作为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最终教学目的,应当是坚持以现代旅游饭店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实习就业作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克服那种学生只看分数、老师只教书本、管理偏离实际、教学脱离用人需要的弊端。本专业原有传统应试教育考评制度的缺陷日益显得严重。

2 更新考评观念和内容

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考核和评价这些学生呢?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观”得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作为本专业的教师应确立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和够用为度”为原则,树立以素质为基础,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与考评应该更好地发挥考评的功能,使考评这种手段真正为素质教育质量服务,坚持育人为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大力突出能力与素质培养、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发展、采用科学实用的教法、严格学生学业考评和把握学生素质水准也是本专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有效途径。

明确考评的目的不是甄别,不是选拔,而是为了促使学生学得更好,更有兴趣去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考评也作为一种信息反馈,让教师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考评手段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摒弃以单张试卷给学生作终结性评价的做法,做到:

(1)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

(2)调整考试结构,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测试,着重于基本能力的评价;

(3)采取分项考试,把过去的一张试卷改为多项考查。实行多途径的评价,并以平时评价为重点,做好课堂表现、作业、阶段考查等方面的考评工作。

教师在评价时以考查的目的为评价内容的主线,同时对学生在考查活动中表现出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认真态度等给以肯定,采用评价表的形式,把以上评价内容细化分栏作为各项评价指标,各项以优、良、达标、待达标等第评出,合计后,给出综合等第。

3 改革考评方法与形式。

采用的考评方法与形式要做到减轻学生因考试而受到的压力,让学生能够轻装上阵,更轻松地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评价中及时发现不足,并通过讨论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表达能力和操作技能;给予学生合理表现个性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表现、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才能的场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用考核方法去吸引学生,使他们对课程产生兴趣和爱好,使外部动因向内部动因转化。

3.1 闭卷和开卷相结合

传统闭卷考试最大的弊病是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死读书、读死书,压抑学生个性、能力发展,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本专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等,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实实在在地理解和掌握才行,它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思维的空间。与其让学生痛苦的记忆,不如以小论文、事故处理或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发挥。

3.2 笔试、口试与操作相结合

本专业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主要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动手操作技能。应根据学科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操作测试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部分理论内容可以以口试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完成质量及操作的熟练程度给予评价。

3.3 鼓励重考、严格补考与设立重修制度相结合

重考是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之上的,其目的是通过鼓励学生重考这个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重考成绩还不满意,允许再次申请重考,二次重考还不过关列为补考。这样做虽然会加重教师负担,但由于能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付出这份劳动也是值得的。

对于那些考试成绩不及格但又不认真对待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限定有偿补考,补考不及格的学生在毕业前给予重修机会。但是补考与重修一定要严格对待。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可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3.4 允许免考

为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发挥其特长,对学科内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允许免考这门学科。这样可以激励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免考的学生来说,是老师对其学习的一种最充分的肯定和信任,因而免考的学生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来学好这门学科,能赢得更多时间学习其它各科知识。

3.5 总分细分化。

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总结 第10篇

德江青龙二小 张金成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进,特别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一书相关内容的学习,使自己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为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驾驭教材和课堂,做学生满意的教师,特对本的学习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形势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深知新形势下教师这份职业的重要性,坚定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思想,自“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启动后,认真拟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目的,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集中学习和加强自学,端正了学习态度。

二、取得的成绩

通过对《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一书前两章的学习,明白了《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一书具有以下特性: 一是时代性。二是操作性。三是材料的丰富性。

掌握了校本教研相关知识:

一是校本教研的概述,包含:

1、校本教研的产生

2、校本教研的内涵

3、校本教研的意义

4、校本教研的主体和对象

5、校本教研的原则

二是校本教研的形式,包括:

1、课题研究

2、案例研究

3、叙事研究

三、存在的不足

1、学习时间的分配不够

由于常常因工作的繁忙,而没有按原订的学习计划,按时完成相关的学习内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2、学习不够深入

由于每天忙于本职工作,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对有些重要内容的学习时,只是为学而学,没结合自己的教学作深入的剖析。

四、下步打算

1、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集中培训学习,认真写好学习笔记和心得。

2、合理安排自学时间,支配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

3、对书中的知识点作认真的剖析,并把学习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做到“学以自用”。

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总结 第11篇

李 江

从2013年6月28日——6月30日3天的培训,说活很多,收益匪浅,现将本学年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简单小结如下:

一、加强了理论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理念

在本学年,我能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组织各项理论学习,并能不断进行新课程标准的重温与研读,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和刊物,学习前沿教育理论,不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自已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自已更好的进行教学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本学年坚持写了一万多字的理论学习笔记;积极参加了网上师德研修,积极撰写日志,完成各项作业,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以网络平台与同行互动交流,切磋学习,对自己修养与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做好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上课和交互式评课。每个教师每堂课的上法各有千秋,都有其亮点与不足之处,在分析他人之课,改进自己之课,再去第三课堂中加以完善的过程中,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改进之中,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帮助。本学年我第一个参加了赛课活动,所讲的创新课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我认真完成了每学期不少于15节的听评课任务。

为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式下新的教学要求,我积极参加并顺利通过了普通话考试与全国中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考试。我虚心学习了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以及片区兄弟学校的“流程教学模式”,结合自己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确立了以预习学案与导学案为主指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探索,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了课堂程序,课堂学习效果较之前大有提高。

三、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本人积极的分阶段地实践校本教研中的专题策略,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坚持每月写两篇教学反思,为后继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

四、积极向学校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撰写成课题论文与教研组其他老师分享教学中的快乐、分担教学中的困惑,在组内起到了骨干和引领作用。

总之,校本教研活动对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帮我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完善自己、丰富自己;使我用最短的时间走进了新课程。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锐意创新,把这项工作搞得更好。

上一篇:青少年学习法律心得体会下一篇: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