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台湾问题的一些看法

2024-09-10

我对台湾问题的一些看法(精选12篇)

我对台湾问题的一些看法 第1篇

我对台湾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直以来,台湾问题始终是萦绕于国人心头的一个难解之结。两岸处于分离状态已经六十多年了,若追朔至日本占领期,则更为长久。解放以来,尽管两岸都曾为统一事业做出过不懈努力,却总因为种种原因而错失良机。而台湾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期间不但没有加快统一的步伐,两岸关系反而急转直下,造成台海形势十分紧张。幸而在2005年随着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相继来访大陆,使得台海出现转机。自2008年马英九上台以后,两岸关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出现了良性循环。但两岸统一的时机尚未到来,无论内部因素还是外部条件,都不是很成熟。显然,我们并不能因为马英九上台后做出的一系列努力而对其抱有幻想。然而中国必将统一是毋庸置疑的。

一.统一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

台海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分与合的问题,它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历史遗留问题和国内的政治状况。统一势在必行,而矛盾也同时存在,清醒的分析统一之路所必然面对的问题,才能制定更好的策略以应对风云变幻的局势。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台湾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重要棋子的战略由来已久,在朝鲜战争期间就以台湾地位未定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之后又与台湾方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干涉中国内政,直至今日对台军售始终牵动着两岸的神经。美国早就声称,要将台湾打造成其制华战略中“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台湾问题至今不能解决,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与美日等国家干涉有关。

2.台湾问题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其解决需要大陆与台湾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弥合那些历史上留下的伤痛,然而尽管大陆方面诚意有加,台湾方面却有陈水扁,李登辉之流倒行逆施,企图破坏台海关系,其背后的原因,无非出于对其所在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维护。而这确是一个难题,因为无论马英九等所代表的国民党等其他进步党派做出何等有利于统一事业的举措,都势必要考虑其所在党派在两岸统一后地位如何自处,利益如何划分,以避免各党派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争斗和矛盾重演。

3.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统一已经完成呢?正如邓小平在香港回归问题上所表述的那样,只有解放军顺利驻防,才可以宣布真正意义上主权的收复。对待台湾问题也是一样,必须要由解放军接管台湾防务,才可认为统一之日到来。但台湾问题显然与香港澳门存在不同,港澳原驻英葡军队可以回到本土,可台湾原驻军将何去何从?而相比英葡外国驻军,港澳同胞显然对解放军更有认同感,可是台湾执政者是否能足够信任和认可解放军驻防也确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统一所依靠的基础和方法

1.政治上不断改革国内政治民生,加速民主化进程,大陆的强大是统一事业的有力保障。同时加强两岸政治往来,增加两岸政治互信度,使得台湾政治势力对大陆保持认同感。

2.经济上继续为台湾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互相开放市场,遏制美日对台湾经济的控制,加强台湾对大陆在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以经济为纽带化解两岸政治上的对立,通过商业上的互利联合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进而达到民族统一的伟大目标。

3.文化上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两岸的文化关系是不会因为一道海峡的阻隔亦或是任何个人的阻碍而断绝的,并将随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更加深厚。文化上的认同将加深台湾同胞期盼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和认祖归宗的情怀,从而成为两岸统一的根本保障。因此大陆方面更应反思自身在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上的不足。

4.军事上在保持对台武力威慑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两岸在军事上的互信往来,消除两军敌对情绪,在涉及民族大义问题如近来的中菲南海争端上保持一致对外的态度,将可能成为两军融合的契机。

5.外交上针对美日等反华势力的无理干涉据理力争,遏制其以台制华的阴谋,并寻求国际友好势力的帮助,孤立台独势力的国际处境。

三.统一事业的意义

1.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实现国家的统一,一个核心国家利益都无法实现的国家,更本谈不上真正的富强。因而在我看来,两岸统一之时,才是中国强大之时。固无论对于增加国人民族自信心还是重振大国雄风,在精神层面上,统一都具有巨大的意义。

2.而在战略层面上,台湾的回归将带有更为重要的实质意义,台湾地处东南,进可打破第一岛链的封锁,退可保障东南沿海安全,向东可保钓鱼岛与日本争锋,向南可利尽南海获取广阔的海洋资源和发展空间威慑东南亚国家,而台湾本身所拥有的科技文化资源优势亦将弥补大陆的不足。3.就现在而言,对统一事业的努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大陆不断改革和发展的促进和鞭策,正如孟子所言: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两岸分离,非于老一人之殇,实是整个中华民族之殇。但哪怕现在看来统一之日尚遥遥无期,我们也从不曾怀疑中国必将统一的事实,为着这个目标,必将激发我辈青年,做不懈的努力,这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游泰山(作者:张宗昌)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注:奶奶应读作奶奶的,以骂人的话入诗,真是狗肉将军本色。• 俺也写个大风的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赏析1】“大明湖,明湖大”虽无动词,却动感十足,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有荷花”却笔锋一转,由大转小,将读者引入了大湖满堂红的遐想空间。就在读者闭目掩卷满鼻荷花香时,诗人却化静为动,以鲜活的生命力——蛤蟆之动,对比荷花之静,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则动静剧增十倍。

【赏析2】“一戳”反映了诗人的童心,全诗从“无人之境”划入“有我之境”,诗人以己入画,与大明湖美景浑然天成,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一戳”二字还显示出了诗人不甘只欣赏美景,而要创造美景的入世精神。故此诗乍看是表达了诗人“出世”情怀,但细嚼之下,却字里行间暗示了诗人的“创世”情结

【赏析3】真正的诗人,既豪放,又婉约。辛稼轩苏东坡之流皆如此。诗人除了名句“若将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这样睥睨天下之霸气外,亦粗中有细,懂得欣赏美景。此诗虽言景小令,但可贵的是,诗人描写蛤蟆只限于“一蹦达”,而没有刻意地刻画蟾鸣之音,更隐含了“多做事、少说话”的实干精神 • 2011-03-11 11:11 • 天上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链,好象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游蓬莱阁

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游趵突泉

趵突泉,泉趵突,三个眼子一般粗,三股水,光咕嘟,咕嘟咕嘟光咕嘟

张宗昌有次在大明湖,随从为他讲了刘鹗、杜甫等对济南风光的评价,张宗昌没头没脑地问:“杜甫是谁?他会打炮么?”在趵突泉,有人向他诵读和讲解了一些诗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张宗昌听不懂,不耐烦地说:“什么他娘的狗屁诗!老子一句也听不懂!看俺张大帅做一首来。”于是,顺口胡诌道:“趵突泉,泉趵突,三股水,光咕嘟,咕嘟咕嘟光咕嘟!”随行人等听了,笑不敢笑,只好敷衍:“好,好,好。”

无题 要问女人有几何,俺也不知多少个。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 • 混蛋诗

你叫我去这样干,他叫我去那样干。真是一群大混蛋,全都混你妈的蛋。• 求雨

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张宗昌在济南求雨不得,一怒之下把大炮拉到千佛山上,扬言要再不下雨就拿大炮轰天,结果还真下了 • 破冰歌

看见地上一条缝,灌上凉水就上冻。如果不是冻化了,谁知这里有条缝

山东济南大军阀韩复渠之世界第一强演讲!齐鲁大学校庆讲话 韩复渠 诸位、列位、在齐位: 女士们、先生们、小姐们、太太们、哥们儿、姐妹儿、老少爷们: 大家晚上好!大家知道今天是会么日子吗?(故作神秘)今天是演讲的日子!是开会的日子!(意气高昴的样子)今天到会的人还真不少啊!都到齐了吗?看样子至少也来了五分之八吧!算了,算了(极不耐烦的样子),来了的就算了,没来的请举手吧!(扫视全场)没人举手,好,全部都到齐了啊!(兴高彩烈的)你们来得都很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以作揖状感谢)今天兄弟我召集大家来,主要是训一训,兄弟我如果有什么说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该相互谅解,因为兄弟我和大家比不了,你们都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留学生,你们这群乌合之众都是科学科出来的,化学化出来的,都懂好几个国家的英语,兄弟我是粗人,我他妈连中国的英语都不懂。(摇头,停顿)你们都是从笔杆里爬出来的,而我呢,是从炮筒里钻出来的,所以跟你们比起来,那真是鹤立鸡群啊!(叹息)今天,我能站到这来能大家训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呢,我是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所以讲起话来嘛,就像------就像------对牛谈琴!今天我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 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是举双手称赞,就是有一条:行人都靠右走,我想了几天,着实不妥,实在是太胡涂了,大家都是明白人,你们想一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非常气愤)还有一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都在中国建了大使馆,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地盘上建一个大使馆,说来说去,我认为还是中国人太软弱,是不是!(以征询的口气)昨天我去了大学女校,看见学生正举行蓝球比赛,好家伙,十几个人穿著裤衩抢一个球,多不雅观,大家都是文化人,这像什么样子,如果不是你们的教务处长贪污,学校为什么这样穷酸?多买几个球,一人给他们发一个,省得你争我抢,不成体统!(想发半天)好了,今天该讲的都讲得差不多了,兄弟我也应该告辞了,(做撤离状,再往回走)哦!记得明天到我公馆领一笔钱,给那几个可怜的丫头一人买个球!(满怀喜悦的走了)

我对台湾问题的一些看法 第2篇

二、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我先讲个故事:我小时候经常没鞋子穿,我们家孩子多,母亲做一双鞋不容易,再加上我们小孩子脚长得快,经常要换鞋子,于是母亲就想了一个法子:把鞋子做大点,布料加厚点,做的结实点,以便来年还可穿。可是我穿着的时候就特别不舒服,特别是不能走长的路程,也不能跑快,心里特别难受,于是就想了一个坏主意,把鞋子搞破了,结果爱了母亲一顿骂,也不准换鞋子,我心里恨死这个不合脚的鞋子了。鞋子对于脚而言,合适就是好的。如果不合适,无论款式、质地、颜色还是其他怎样怎样好都不是好的。

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如此,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否则就不是好的教育。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习惯爱好也有差异,接受能力、记忆习惯等等都不一样,所以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总的要求是要适合孩子。但我们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家长不顾孩子的客观实际,一味追求名校、名师、重点班等等,我不是说不应该追求,应该的,但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学校、老师或者班级。教育不能讲面子,也不要互相攀比。

教育不能讲面子,为什么呢?因为越是讲面子,就越有可能违背教育规律,采取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导致孩子对教育的反感、厌恶或者恐惧。家长可以反省一下,我们要求孩子做的事里面有多少事是对孩子有益的。例如送孩子“培优”(姑且这么称呼,其实不是培优,可以叫培训)这件事,有多少成分是对孩子有益,又有多少成分是关乎面子。以我的经验来看,孩子学习不是一个“培优”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培优能解决一切问题,就不需要学校了,学习也就简单了。学习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有许多家长送孩子“培优”是图省事,把孩子交给一个人管着;或者你们都这么做,我不做就没面子;或者别人孩子都培,我孩子要是不培,就会落后。我可以这么说,孩子学习会否落后与培训无关。孩子必须自己学会学习,这是关键。有的孩子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家长首先想到的不是鼓励孩子自己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而是立即请所谓的“家教”,有的甚至请四五个家教,这样一来,孩子就省事了,不需要动脑筋,什么都可以依赖家教,孩子不仅没有了克服困难的决心,也会变得更加怕困难。有的小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却无地自容,家长把孩子成绩的好坏当做是一种荣耀或耻辱,但小孩子并没有这种荣耀或者耻辱感。他们会通过察言观色知道:“哦,原来我读书跟父母有这么大的关系呀。”于是就找到了对付父母的办法,“我不跟你读书了”,只要父母不满足我的意愿,不管合理不合理,都以此相威胁,这样就助涨了孩子骄横的脾气,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还有的孩子遇到点困难或者不开心的事就在家里闹脾气,啼哭、不吃饭等等,家长一看小孩子不开心就像要塌天一样,不是正确引导孩子去正视困难,想办法克服困难,而是立马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这样的事情有几次之后,孩子就从中得到启示:只要我发点脾气,父母就会满足我的要求,办我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教育孩子肯定是会出问题的。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百分之五十或六十的满足孩子愿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生活中,孩子有愿望,有梦想是好事,最好是他自己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或梦想,但由于能力、条件等因素所限,孩子不能一下子实现自己的愿望或梦想,家长可以给予一定帮助,但这种帮助应该是有限的,也应该是次数不多的,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思想。留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奋斗。

教育也不要攀比。只要攀比,教育就会变味。教育就是教育,不应该让他承担本不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什么名利荣辱都不是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教育就是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健康发展。她以培养和提高能力为核心,以服务社会、幸福生活为宗旨,她也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读书学习。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教育应该会轻松许多,和谐许多,不会有这么多的焦虑与不安了。穷,未必教育不好孩子;富,也未必能教育好孩子。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就可以了,不必攀比。

教育不是一场竞赛。现在很多人把教育当做竞赛,还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面子观念,正是这种教育观念,导致了我们教育中的急功近利,社会上蔓延着对教育的焦虑情绪,使教育工作者不能够很好的按教育规律办事。家长巴不得孩子能一夜成才,社会巴不得我们的孩子一出学校就能承担社会重任,我们的孩子没有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社会也缺少深层次的对教育的理解与宽容,再加上我们这一代家长的成长道路(好好读书,考好大学,过好生活)非常单一,使得我们的教育更加走向极端化,人人参与教育,人人指责教育,但是很多人不愿认真研究教育,动物本能似的沿袭着老旧的传统教育观念,如棍棒教育等。在这样一个多元发展的时代,这种单一的成才观念仍然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我对台湾问题的一些看法 第3篇

我有一个侄子,上小学三年级,属于语文成绩特别差的那种。父母在大城市里工作,从小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爷爷奶奶对这个宝贝孙子疼爱有加,什么都依着这个孩子,渐渐地养成了他许多的坏习惯。学习上不用功,考试经常倒数,而且还特别贪玩,一放学就约着小伙伴出去玩。有段时间,这个孩子由我带了几天。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挺规矩的,放学回家就开始写作业,我也没有打扰他。可是没几天,他写作业就开始马虎了,之后就看电视,玩游戏,看来是在我家混熟了。于是,我就检查他的作业,从头到尾,大片红。老师的评语大体也是让他认真完成作业。一些有背诵要求的作业,他还自己冒充家长签名了,我当时真的挺愤怒的。那天,吃完晚饭,我就带他出去玩,买了他喜欢吃的糕点和喜欢看的书。回到家,我就问他,小豆豆,你喜欢你们的语文老师吗?他说,不喜欢。我就问为什么,他说,因为老师经常批评他。很明显,老师批评是因为豆豆的语文学习成绩实在是太差了。我说,豆豆,阿姨有办法,让老师不经常批评你。

从第二天开始,一吃完晚饭我就指导豆豆的语文学习。从每天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开始,到帮豆豆检查作业,辅导他学习没学扎实的知识,再到补充新的知识。小家伙,一开始也是挺调皮的,很不愿意配合我。但在我的坚持下,他还算是给我面子,语文成绩也有了一点起色,作业上也很少出现大片红的情况了,老师的评语也渐渐地好起来,豆豆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学习。

豆豆的这一情况促使我反思:对于小孩子的教学,我们除了要遵循一些原则,还要让学生对所学习的课程产生兴趣,产生信心。由于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重要性,渐渐地,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也不再觉得困惑,而是主动走进学生的世界,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们,慢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总结实践经验,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做孩子的大朋友。我这里所说的做孩子的大朋友,不仅仅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要学会关心关爱学生。把学生当做是自己的亲人,真心地对待学生,那种关心和关爱就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比如,孩子的抽屉乱了,尤其是一些调皮的小男孩,老师可以帮着学生整理。孩子不开心了,老师可以和孩子聊天,和他们讲自己的故事,讲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孩子若是和其他同学闹别扭了,老师要用理性的思想教育他们。老师真心地关心和关爱学生,学生也会慢慢体会到,也就愿意和老师成为朋友,渐渐地也愿意听老师的话。

第二,赞美学生。赞美,即为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喜爱之意。赞美不仅能使人的自尊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更能让人感到愉悦和鼓舞,从而对赞美者产生亲切感,相互间的交往氛围也会大大改善。因此,喜欢听赞美就似乎成为了人的一种天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在日常交往中,人人需要赞美,人人也喜欢被赞美。如果一个人经常听到真诚的赞美,就会明白自身的价值,有助于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某天你的同事对你说:“啊呀,老师你今天看上去特别的精神啊,衣服搭配得很漂亮哦!”我想,听完之后,你的心情也会很好。对待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赞美,尤其是一些在语文学习上表现不是很突出的学生,我们要通过赞美的言语鼓励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适当奖励学生。有时为了鼓励学生,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奖励。但是,我想,老师的奖励不能过于频繁,难得的奖励会让学生更加珍惜。我的侄子,豆豆,我会根据他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对于班上的学生也是如此。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我对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第4篇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的

作文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语文分数的优劣。但事实上,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文时,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针对此现状,我在每接一个新班级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首先是利用“乡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和神秘感,使学生找到榜样和信心。例如我把自己长期收集整理的我县作家的文章和自己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给学生诵读,让学生明白文学创作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从而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兴趣。其次,在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学生感兴趣的作为写作题材,巧妙命题。例如学生入学伊始,我便以《假如我是语文老师》《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等为题,由于此时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和与老师交流思想的愿望,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写的文章大多真挚感人。再者,在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表扬语,要运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增进学生写作的“内驱力”。第四,要明确写作目的。前文说过,作文水平的高低事关语文考试成绩的优劣,尤其是中考,作文分值甚重。古人云“文章千古事”。所以,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及日后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心理上重视,态度上端正,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力求有序,注重技法

某些学校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的无序化。教师随意出题,学生盲目写作。其是针对教学大纲的哪一点,要达到何种训练效果,学生昏昏,教师也未必了然。日复一日,长期低层次机械性的写作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为改变这一弊端,我尝试实施“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谓“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 ,就是把中学作文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循序渐进,学有所得,写有所获。如在初一阶段,我尝试让学生以“随笔形式”写作,不求成文,但求文笔生动,书写规范,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打好基本功,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也即追求实现大纲要求的“文采”这一目标。初二阶段,重点让学生学生练习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注重记叙文的情节构思结构安排等,力求实现“结构完整,构思精巧,意境深远”的大纲要求,并鼓励学生创新,富有个性,这也是整个作文教学的重心所在。初三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的议论文和应用文写作,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做好作文考前的指导,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冲刺中考”。在力求作文教学有序的前提下,教师还要认真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范文引路,巩固迁移”的教学方法。所谓“范文引路”,就是师生共同搜集一些精美文章,在课堂上师生一同鉴赏,赏其语言,品其技巧,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吸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巩固迁移”,就是通过一段练习学生熟练掌握了某种格式后,教师因势而导,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同中求变”,写出更多的富有個性的丰富多采的文章来。

三.强化练习,点面结合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任何完美的理论若不同实践结合起来也是徒劳而无益的。因此,我把“强化练习,点面结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付诸教学之中。“点”就是由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写作的文章;“面”就是配合教师“作文网络”而进行的有条件限制的学生作文。为此,我一改原来两周作一次文的做法,要求学生“每周一小文,两周一大文”,“小文”即“点”,“大文”即“面”。为了使学生思想活跃,文路畅通,取材广泛,能保持高昂的写作兴趣而不感到厌倦,我坚持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给学生“通报”当日的“社会新闻”,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同时在班内创办“手抄报”等第二课堂,择优发表学生习作,适时对学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这些措施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班内形成人人爱好写作、人人参与写作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差异,分类指导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不可否认,由于遗传、家庭环境及其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水平等的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就作文而言,具体表现为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等间的个性差异。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大面积提高整个班级的写作水平?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分类定标,区别辅导,分层批改”的措施。“分类定标”就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在保持教学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区别辅导”就是在辅导中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譬如,有的学生书写潦草,则重点训练其书写;有的学生语言枯燥,则有意识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分层批改”就是对写作能力高的学生,多言其不足,多提要求,让学生能更上一层楼。对写作水平差的学生,多肯定其成功与进步之处,使学生看到希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扬长补短,主动进取。还有就是当场收作文本,现场批改。及时给学生批改和点评。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对般若心经的一些看法 第5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心要,经文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因此很多佛教徒都会背诵,且坊间白话译本很多,其中夹杂着各种不同的知见与邪见在内,读者选购时必须很小心,以免被邪知见所影响而障碍学佛之路。笔者对此经已有白话注解(法成出版社出版),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请读者多多指教。

一、「波罗蜜多」译为「到彼岸」,佛教常以「筏」比喻修行以渡脱生死之河(见《金刚经》),河的「此岸」比喻六道凡夫的轮回境界,「彼岸」比喻已了脱生死轮回的境界,此中应该包括佛菩萨、阿罗汉及已证悟空性了生死的圣者。很多人把「波罗蜜多」解读为只是悟入空性了生死之人,此观点似乎狭窄一些。此由经文后面「菩堤萨埵因般若波罗蜜多,心无罣碍……」及「三世诸佛因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知。

二、「般若」是妙智慧之义,此不同于一般凡夫的智慧,凡夫的智慧只是意识心层次的聪明才智,此与使众生了脱生死起诸妙行的妙智慧不同。妙智慧包含妙智之体与妙慧之用。「智」是指有能力、有功能、能了知之义,但不一定有正在运作之义。「慧」是依智而起观行,有正在运作之义。因此佛书中常说「智由定中得,而慧由观中得」即此义。心经中所称的「般若」是指出世间的妙智慧,它可使众生到彼岸了脱生死,乃至得以成佛作祖,故功用非凡。妙智有很多种,例如:

1.本有智:这是众生原本具足者,一般指众生成佛之时所复得的「四智」。它包括能了知宇宙诸相体性(即智种子)的.「大圆镜智」;能了知诸法空相不二的「平等性智」;能知ㄧ切诸法相状的「妙观察智」,及能了知如何成就诸事的「成所作智」。

2.后得智:此中有四果罗汉所修得的「一切智」(即证悟空性之智)、道种智(了知修空性的各种法)及一切种智(包括悟空性及知一切悟空之法)。此外,菩萨所成就的一切相智与道相智也是属于后得智。后得智乃未成佛果之前所证悟者,此中尚含有极细无明成份在内,但它亦归无为法所属,不是凡夫作意所可成者。反之,「本有智」是破一切无明之后,重新显现如来藏本具的诸种妙见闻觉知的功用。

三、由般若与波罗蜜多之内涵,本经的经名可写成「了生死与成佛菩萨的妙智慧心要」。

四、心经中的「空」应该是指「如来藏」,它包含智种子(即不含无明成份的第八识种子)与各种妙智在内。它不单纯只是指法身或空性、法性之类。

五、心经一般被归为「空宗」的经典,「空宗」以讲诸法的体性为主,与注重诸法相状的「有宗」不同。其之所以被列为空宗,主要是经中大多数在说明「空」的性质,例如:「五蕴归空」、「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空中无色……」。但此经中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中观修行所依者,「色即是空」乃假观之义。这一点也许一般人未注意到。

六、心经中提空中无「无明」,这一点很重要。笔者常说「无明」不属于「空」所有,但凡夫位的空却出现「无明」,《楞严经》中所说「无明无因」也是此义。

我对劲草考点考题的一些看法 第6篇

2011/1/17 23:13:08 来自 valyu 考点:考点是劲草最先推出的,确实是精品,比序列一强多了。我先买的是序列一,看了2章就发现很多问题,编排逻辑混乱,还有不少超纲内容。不过考点也并非没有改进余地,错别字是小问题,主要是个别地方还存在和大纲解析不一致的地方。比如毛中特经济一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大纲解析中并没有出现;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工作布局是大纲解析上有的,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考点上却没有。把这些小问题改一改,劲草的考点完全可以成为考研政治的辅导首选

考题:就像一部优秀电影的续集往往比不上原作一样,劲草的考题远不如考点让人满意。偏题、怪题较多,错误也不少。但另一方面我倒也没发现更好的选择题资料:序列二大部分题没有答案,在书店看了就没买;陈先奎2000题太细量太大,做了2章就没做了;大纲解析配套的1600题全做了,感觉水平跟劲草的考题相当。考题值得称道的一点是把每章的真题都列出来,不过有些列的太多了,早已不是现在的考试内容,像上个世纪的题基本上没必要列出来了。总之我没有发现特别满意的选择题资料。如果二战的话,我会考虑肖秀荣1000题,至少做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感觉还是不错的,而且1000题的题量很好,足够了

另外抱怨一下今年毛中特分析题居然出了政治建设那章,经济文化两章都背熟了,就是没背政治,以为不会在那章出大题。考点上没想到,启航的20天20题也没有

我对校园招聘的一些个人看法 第7篇

整整25天,伴随着我们招聘一站站的进行,论坛上也逐渐热闹起来,可以说,现在达到了一个高峰:有cohlsz12和rockykong的精彩对话,有bbcand的赋诗和感谢信,有tih中肯的建议,有juehoow和vivian等老朋友的关心,更有其他无数学子对我们的关注和期盼……无论是何种原因,如此多的人对我们的工作倾注了如此多的感情,我真诚的向你们表示感谢!

之前看到了很多同学发帖,限于时间和精力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回复,就在这里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笼统的谈一些观点吧。当然,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各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我无意说服大家,只是彼此交流吧,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一、关于“演讲评估”。

这次我们引进“演讲评估”的选拔方式,在招聘过程中备受大家关注,更在“水木社区”等高校bbs上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我们收到的评价正、反两方面都有,不少同学觉得这种形式作秀的成分很重,还将这一环节和“超级女生”进行了比较,认为许多优秀的同学因为不善作秀而被淘汰。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作为一名HR,从目前的工具及技术水平出发,采用任何一种选拔方式,都是无法达到绝对的全面和客观的。因此我们只能从职位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我们需要着重考核的方面来设计面试方法。作为一家主营建筑总承包和房地产的企业,每一名员工必须具备足够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亲和力,所以在同等条件下,我们会优先选择善于沟通交往的同学进入公司。

另一方面,一段精彩的演讲不仅仅需要良好的口才,在时间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如何根据给定的要求对演讲内容进行取舍,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核心优势,同时吸引在场听众的注意力,是考察一个人思维、应变、逻辑等诸多能力的有效方法。并且,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素质模型,长袖善舞、口舌生花的同学不一定能够得到高分。

二、关于决策机制。

关于决策机制,大家最大的质疑在于“效率”。

中海的核心价值观里,“诚信”是摆在第一位的。我想在招聘过程中,“诚信”就意味着给每一名应聘者提供公平的机会。不少同学反应我们的决策过程太长,而且多年来在这方面没有改进。对此我没有辩解,只想在致歉之余表述一下我们的出发点:“公平”与“效率”的取舍。首先,中海的校园招聘是全国性的,由于我们人力物力有限,所以只能选择在建筑类专业实力最靠前的、或在地处我们设有子公司的城市的十余所大学进行招聘。其次,为了能尽快给大家反馈,我们历年来不断改进和优化每一站的招聘流程,同时自开始,我们设立了南、北两组招聘队伍。我们也非常清楚,过长的决策时间意味着更大的人才流失风险。因此,在改进工作流程、缩短决策时间方面,我们是有压力和动力,同时作出了巨大努力和改进的。

那么为什么不在每站结束后立即公布该站的入选名单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为了做到“公平”,而不得已在“效率”方面作出了让步。在招聘总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在综合考虑全国各站人选之前,确定某一站的录用人选,这对每一站的应聘者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的入选机会或入选水平一定会随之改变。这个道理大家可以仔细想想:)

客观的讲,决策过程较慢是我们校园招聘的一个弱点,是需要不断改进的。但在目前没有“最优方案”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一个符合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次优方案”。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还请各位谅解。

三、关于体验计划。

体验计划是一个应聘者进一步认识中海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入选的应聘者与公司、领导及员工“亲密接触”后,最终作出是否加盟的选择。我们在这一环节提出25%的筛选率,既考虑到部分同学可能会主动放弃加盟,也给公司最终决策留出一定的空间,是综合两方面因素的结果。在这样一个就业高峰期,我们明白三天的机会成本对大家的重要性,但我们可以保证,只要你在体验计划中正常发挥,基本上可以确保你获得最终的录用通知。

四、关于薪酬。

这一点cohlsz12和rockykong在前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只补充一点: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不断的追求和应聘者达成“共识”,即一方面应聘者需要满足我们的要求,另一方面,公司也需要满足应聘者的预期,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在彼此价值取向不同时,我们尊重你的选择,也希望你能尊重我们的文化与特点。

客观的讲,能够在宣讲会上将公司的薪酬体系及设计理念系统的向大家进行说明的公司应该不在多数。

五、关于心态。

每次参加校园招聘,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面对超过95%的没有成为“海之子”的应聘者。无法否认,太多的优秀毕业生满怀着诚挚来应聘的时候,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说“No”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毕竟我们只是众多企业中的一家,毕竟我们能够接纳的学生总数只有150-200人。

我和你们中绝大多数人一样,经历过许多次的失败和被拒绝,经历过漫长的等待,以及等待后的失落。我无法提供给你们更多的职位,也无法给你们更多的帮助,但我理解你们的感受,同时也相信你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承受得起失败的,因为你们都在追求成功。

我对“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些思考 第8篇

一些困惑: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似乎越来越差, “解决问题”该怎么教?还需要数量关系吗?

现在的解决问题教学没有了传统的例题教学, 解决问题的教学与计算结合教学, 渗透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大领域的学习中, 教材中极少看到数量关系的影子。于是乎, 数量关系被看作是一种不利于发展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框框”, 是传统应用题教学弊端的集中表现。因此, 如今的解决问题教学很少讲数量关系, 而只是要学生把图中的信息说说, 再把解决的问题读读, 学生解决问题时也只是根据情境凭感觉列式计算来解答。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训练, 更听不到学生应用数量关系进行逻辑推理的叙述。所以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数量关系感悟不到位、理解不深刻、掌握不牢固。学生对于解决简单的问题还能应付, 但对于复杂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了, 严重影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当前的这种教学现状不得不让我思考:

一、“解决问题”的教学能舍弃数量关系式吗?

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数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的是数量之间的本质的而非表面的、普遍的而非特殊的、客观存在的而非人为的内在的联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起两个作用:一是根据数量关系推断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二是根据数量关系可以确定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怎么列式,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都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和推理, 得到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并进行列式计算。数量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思维方法, 为列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所以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工具。数量关系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数量关系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程度决定着学生解决问题水平的高低。

二、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怎样进行数量关系式的教学?

在一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 帮助学生应逐步感悟数量关系。一步计算实际问题是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基础与启蒙。在这一阶段无疑应抓好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与运用。课程标准提出, “要结合具体情境, 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以前的应用题按类型套算法, 学生感到困难, 其实把四则运算的意义高度提炼后, 就是“分”与“合”, 即抓住“合”与“分”的本质, 加法和乘法都是“合”, 但也有区别:加法是不同数的合, 乘法是相同数的合;减法和除法都是“分”, 减法是从和中分出一部分求另一部分;除法是把和分成相同的数。在把握运算意义的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关系”, 以不变应万变。即一是在加减法中抓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是在乘除法中抓住“相同加数、个数与总数”的关系。让学生初步感悟到“整体-部分=另一部分, 相同个数×个数=总数、总数÷相同个数=个数、总数÷个数=相同个数”, 如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5页例2:“13条金鱼, 花的有8条, 黑的有 () 条。”是把13条鱼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花鱼, 一部分是黑鱼, 是“分”, 是分成了不同的数, 应用减法, 也就是“整体-部分=另一部分”。

在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教学法中应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基本方法。两步计算的问题是解决多步计算问题的基础, 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的转折点,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 所以自然成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现在的教科书的编排中只呈现先算什么的结论, 而没有编写先求什么的分析过程。教学中, 教师就容易忽视帮助学生掌握寻找中间问题的方法, 只是让学生自由解答, 只对解答的结果做出评价, 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 因而造成了学生不会根据数量关系分析和推理得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也就是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给解决问题造成了思维障碍, 也就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 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分析法:从问题想起, 推到已知条件, 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 逐步解决问题。

综合法:从条件入手, 把间接条件逐步转化为直接条件, 最后解决所求问题。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每个方阵有8行, 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

分析法:

要知道3个方阵有多少人, 就要知道每个方阵有多少人和有几个方阵, 而题中已经知道有3个方阵, 每个方阵有多少人不知道, 要求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就用每个方阵有8行乘每行10人。

综合法:

根据“每个方阵8行, 每行10人”可以求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再根据“每个方阵有多少人”和“有3个方阵”, 又可以求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在中高年级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更多的进行发挥数量关系的作用。四年级上册第54页, 教材出现了“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等数量关系式, 这说明到了四年级, 学生较多地借助于数量关系式进行思维的条件已经成熟, 数量关系式更加容易用来表述思路、传递想法。另外, 四年级的学生已明白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数量关系容易变形, 给思维带来方便, 尤其是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我对音乐教学的一些看法 第9篇

一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二要扎根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沃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据《史记?师乙篇》所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贯珠。这说明在当时歌唱就要求气息运用流畅,歌唱如线贯珠。中国的京剧唱腔,声区统一,字正腔圆,既能婉转如歌,又能抒发悲壮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强劲有力,穿透力强,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组的c-e,甚至更高。此种唱法及其训练之道,能否借鉴于中国声乐演唱训练,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三要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过去有人说,“西洋唱法”声音宏亮、宽广、浑厚,有较强的戏剧性,不宜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其实,中国声乐艺术也同样要求声音的宏亮、浑厚、结实、宽广,我国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犷、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例如:滕格尔演唱的《蒙古人》等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用粗沙、略带嘶哑的声音和通俗的风格来表现,完全还可以用明亮、宽厚、奔放的男高音来表现。到底如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我们的先辈和广大声乐工作者已经作出了长期的、艰苦不懈的探索,也总结出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进的训练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将美好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嗓音运用于风格不同的中国作品的演唱中。

二、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伤声带)是总原则。

有的同学急于求成,教师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结果,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学声乐时,把中声区的基础打牢固,形成正确、积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歌唱训练的原则性问题。

树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还有一个历史问题要克服,那就是唱法问题。过去人们把声乐分成“民族”和“美声”两大类,后来又有了“通俗”唱法。至使长时期以来,不管学生还是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常常说某某学生适合唱美声,而某某学生适合唱民歌;嗓门大的、粗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声”料子,嗓门不大,但优美、细腻、抒情、嘹亮的则是民歌料子。在教学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东西,去“造声音”。其结果是将音乐教学引入误区。正确的发声体系,要尊重实际,尊重民族,尊重发声的科学原理,切不可人为的、主观的去认识。更要强调的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想办法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流畅、有支持、有弹性、婉转动听或有力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科学,稳步前进,切忌模仿。过去我们要学生多听人家唱,那是要求学生多听人家是怎样运用自己的嗓音,怎样把握作品风格,适合自己的便可以借鉴,但不可模仿。艺术就怕模仿,模仿就完了。要建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老师是关键。初学者若不通过教师的指点,几乎不可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声音,自己听与别人听是有区别的。因此,老师必须有相当灵敏的耳朵和聪明的智慧,对学生美好的声音能自如把握、准确分析,然后让学生通过锻

炼得以和稳定。

三、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二)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秩序渐进的原则

我对尝试教学法的一些看法 第10篇

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尝试教学法,这种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现谈谈我的体会: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保证成功尝试的基础

在尝试式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成功尝试的关键在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思维。如果学生不愿意或不积极尝试,尝试怎能成功?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保证成功的基础。(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尝试

首先要解决学生愿意尝试,乐于尝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办法,让学生把尝试学习变成自身的需用。

(2)课堂教学中切实做到“五多”

“五多”即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多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要让学生活动,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都是教师包办代替,何来“学生主体”!(3)大胆让学生参与尝试

学生的尝试能力是“试”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要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不能因为学生的尝试可能失败而抑制学生的尝试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本领。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个环节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尝试的结果是未知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是保证尝试成功的关键

学生的尝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有步骤地尝试;教师不但要在学生尝试中进行指导,而且在学生的尝试前和尝试后,都必须认真指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生尝试和教师指导这两方面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有可能使学生尝试成功。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保证尝试成功的关键。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尝试取得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班集体里,学生的尝试活动不是个体孤立的尝试,而是在班级集体互相影响下的尝试。在尝试活动中,学生之间能够产生互补作用。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尝试能力也会有差异,通过发挥学生之间的碰撞,合作交流,产生互补作用,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尝试取得成功。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尝试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些看法 第11篇

语言学家D.A.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都表达不了。”词汇量的大小影响着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读懂和听懂,并为说和写奠定基础。可见,在语言教学中,词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少人认为词汇不应由老师教,而是由学生自己积累的。正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英语教师对词汇的教学重视不够。而学生也因为记不住单词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记单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想谈谈我对英语教学词汇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初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词汇教学包括教授词汇的读音规则、构词法,要掌握它们的词义及词类,更要掌握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这就要求教师应科学地系统地把单词教给学生,而且词汇要放在一定的语境里教,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单词的词义、词类和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词汇并不需要教学,只要教会学生去读这个单词和理解它的意思,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背,然后给学生听写就算完成词汇教学。

2、忽视对词汇学习和记忆方法的指导。

其实在词汇的学习与记忆上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教师把记忆单词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不对词汇学习和记忆方法加以指导。因此,学生对词汇拼不来写不出,记忆单词的时间多,但遗忘快。由此可知,不是学生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在学生初学时没有对词汇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没有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指导,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

3、对学生词汇的复习和巩固缺乏有效地帮助。

学生记忆词汇最大的难题就是记住了又忘,他们总觉得无论花多少时间到头来还是记不住单词,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很多教师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在语法、句型的复习上,对于词汇的复习只注重听写效果,对于听写错误的词汇便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抄。其实教师应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通过朗读、背诵、对话、造句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并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来掌握词汇。

4、轻视语境创设,孤立地讲解词义

有些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脱离句子和课文,将生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带读并讲解。这种孤立地讲解词义的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感到词汇学习枯燥无味,也难以让学生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及其用法。

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之我见

(一)、自我反思,走出词汇教学的误区

1、注重语音教学。很多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首先是发音问题,由于许多单词不会读,他们一开始就变成了英语学困生,渐渐地失去了学习英语兴趣。因此,对于初学者,教师应该注重语音的系统教学,使他们能运用语音知识自己识读新单词。

2、采用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他们才不会觉得记忆单词枯燥。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词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1)、尽量使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教学词汇,直观教学是采用如图片、实物、玩具、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及手势、动作、表情开展的手段辅助词汇教学,对于初学者,我们如能采用直观教学,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他们积极参与。2)、加强对学生学习词汇方法的指导,首先,词汇教学一定要贯彻“听说领先”的原则,教师在教单词时,先让学生听,让学生去“辨音”,然后在听的基础上加强读音规则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3)、利用各方面的构词法进行联想教学,通过经常性的联想、比较、分类和归纳,使词汇知识系统化。教师在教学单词时可将有联系的单词归纳起来,分别按照发音、词性、结构、意义归类,如在名词归类中,还可细分为指人的、指物的、指自然现象的、人体部位等等,动词可归类成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情态动词、系动词、瞬间动词等等。4)、通过游戏和比赛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单词。

(二)、改变词汇教学中学生被动地位

长期以来词汇教学都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不停教读,而学生只是机械地跟读,教师讲解词汇用法时,学生也是被动地、机械地做笔记。其实,学生掌握了语音知识后,教师完全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先认读单词,然后帮助他们解决个别单词的认读,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提高学生学词汇的积极性。

(三)、改变学生学词汇的不良习惯

许多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时,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在英文单词后面注上汉语,翻译句子喜欢对照中文翻译等。这些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处处可见的,我们教师应该不停的指导学生,帮他们纠正,让他们能正确、标准的读,让他们用英语思维去表达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的提高学习。

谈谈我对美术教育的一些看法 第12篇

姓名:李晨阳学号:2011210841

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使人有能力创造美好的人生,事实上每一种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如此,只不过美育是最直接的途径和最有效的办法。

不同于德、智、体等教育,美术教育是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从而达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也就是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崇高情操与富有实践能力的人。美育的任务在于鼓舞儿童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使儿童能够发现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美好,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通过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能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儿童树立美的理想,形成美的人格,当儿童有了美好的人格与心灵,在生活中他们就能够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同时,也能用正确的审美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此外,由于有了正确的审美观,才会不断发现生活的美好,从而热爱生活并不断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因为这种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他们也必将把与人的和谐交往作为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美术教育对幼儿的人际关系交往和社会生活也是很有帮助的。

美术教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有助于培养儿童好的性格,美术中的形、色、质等都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人们也喜欢通过美术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情感性是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质,这也是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动力。不仅如此,美术课程本身就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感和态度。美术课程不仅使儿童的不良情绪得以适当的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而且有益于情感的不断升华。所以在对儿童的教育中,美术教育用其无形的力量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是一种形态相对比较自由的教育,它可以没有固定的形式和内容,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且能够轻松渗透到其他形式和种类的教育中去。不仅如此,美育还具有全方位的作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种作用,要能够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其他科目的知识。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艺术活动,尤其是美术活动中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所以美术课程不仅能帮助儿童有效地丰富形象储存,而且能训练形象思维的能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密切相关,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因此,美育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身心的全方面健全发展,所以,美育能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本质要求和理想。

学前儿童对一切事物都有独特的好奇心和发现力,他们会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认识和观察这个世界,也喜欢并善于去发现一些美好的事物,而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则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他们内心的情感,所以幼儿作品中往往包含了丰富想象、大胆构思以及奇特的造型,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赞赏并加以适当引导的。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会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作品,去判断画的像不像,过于强调方法技巧,但是儿童的能力有限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在这样的绘画教学中幼儿可能会表现出为难和无从下笔;还有一种则是让孩子过分自由发挥结果孩子过于天马行空最后自己都不知道在画什么。这两种思想都没有使儿童的个性和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美术方面能力的发展应该要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儿童一般在四岁左右已经结束了无意识涂鸦时期,开始有意识的表现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但是因为儿童的年龄尚小,思维较简单,绘画技能也有所欠缺,所以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形象通常是较为单一和幼稚的,对于自己喜欢的部分,他们往往会加以夸张强调,其他部分则会比较淡化,所以在儿童绘画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主题夸张、人物比例失调的现象,但这也正是儿童最纯真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正确的引导儿童绘画,必须要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和约束儿童,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含义,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否则就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天性。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当通过观察幼儿和与幼儿的交流,找出幼儿的兴趣之所在。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从幼儿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幼儿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防止幼儿对生活中的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或者走马观花,使幼儿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最终达到提高观察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融入对幼儿审美方面能力的熏陶,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该给幼儿提供相对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美术活动环境的创设应当加强游戏性,以此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减少绘画过程中的枯燥感和挫败感,让绘画真正成为一种幼儿喜爱的游戏,让幼儿在自己亲身的实践和体验中去学习和感受绘画所带来的乐趣。幼儿只有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才能放松身心,更加投入的充分感受美、表现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虽然幼儿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却是幼儿顺利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将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整合在一起,不应该单一的过分强调技巧,而是让幼儿通过探索和尝试来主动学习和掌握技能。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涂色、粘贴、泥塑、折纸、雕刻、编织等加强幼儿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和在色彩形状上的分辨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和协调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孩子根据自己的画编成小故事将给其他的小朋友听,将语言教育和美术教育相结合,使美术活动更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同时又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不仅如此,美术教育还可以结合其他各学科的教育活动来开展,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灵活的运用在不同学科中获得的知识,提高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为了充分鼓励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可以对幼儿进行一些奖励,可以是口头的表扬或者是在其他的幼儿面前展示他的作品,在教育活动结束后将大家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中。通过这些强化创造行为的方法,并与适当的技能练习有效结合会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并在这个过程中确立起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能够更乐于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有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幼儿园的绘画和其他艺术类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价值,但艺术作品的本身却对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用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作品,每个孩子表现在作品中的想象都是很丰富的,其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教师应当欣赏这种美并鼓励孩子们创造出更多的好的绘画作品,让孩子们真正的在美术教育的活动中爱上绘画、爱上美术。这种热爱不仅仅是在现阶段幼儿的成长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在幼儿以后的人生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美术教育具有形象生动,鲜明直观的特点,在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着特有的优势,但是如何才能够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却需要教师的能力,教师要把握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使他们感到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和负担,把美术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和娱乐。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幼儿在有趣味的活动中吸收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从而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对幼儿成长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学习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儿童成长和教育的相关知识,对美术教育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来将这些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去,通

上一篇:村官考核述职报告下一篇: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