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

2024-06-30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精选10篇)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 第1篇

这几天一直都在网上看<<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心里老感到像有一块重重的石头压在心头,压得透不过气,压得不经意间掉泪.根据相关报道,留守儿童因为远离父母,不仅基本的生活没有保障,在整个成长阶段也会因为家人的疏忽引导而无法健康成长,有的孩子会经常逃学辍学,更有甚者表现出内心孤僻,情感冷漠的个性特征.而<<中国留守儿童日记>>里的孩子们用坚强.自立.懂事让我特别感动.附一:

岳朝龙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晴

我们想吃点东西都很难,<<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

就拿包子来说吧,在我们这里没有谁会经常担包子来卖,就谈不上吃包子了。只在一些情况下,母亲偶尔会带我们到场坝上去,才有机会吃到,但是马上就得回家。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卖包子的人也偶尔会到学校门前来卖包子,要身上有钱才能买到,但有时母亲一分钱也不给,一个也吃不到。看见卖包子的人来了,就只有看的份。想啊!想啊!想啊!想得口水直流三千尺,想吃个包子竟难于上九天!附二:

杨敏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晴

今天又是个赶场天。我和弟弟去读书,刚刚要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爷爷就朝我们走过来。他到我们面前就递给我们一人一块钱。我说:“爷爷你老了,这两块钱是你辛辛苦苦去山上找药材来卖了得的,你自己留着吧。”

爷爷不是啰嗦的人,他没有说什么就把钱递到我们手上,我们也就接了。他说:“你们好好读书啊!”然后就走了。

我心里想着:爷爷虽然只是给了一人一块钱,但是我知道他是个好爷爷、善良的爷爷,只要有钱他就会给我们的,过年的时候他还给我们一人五块钱呢!他真是个好爷爷!

杨敏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晴

今天是赶场的日子,爷爷赶场去了。我和弟弟放学回家正在煮饭,爷爷就来我们家。他坐了一会儿,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黄果给我们一人一个。爷爷说:“没有钱,就买给你们一人一个,如果有钱的话就可以多买一些给你们了!”爷爷显得很遗憾很抱歉的样子。他又叫我们吃了饭要记得喂鸡、喂狗,然后就走了。

等爷爷走出去了,我对弟弟说以后我们有机会赶场买东西的话,我们就买东西给爷爷吃,爷爷对我们真好,只有两个黄果都拿来给我们吃,以后我们要好好孝敬爷爷。弟弟等不得了,一边答应一边剥了黄果皮就吃起来。

杨海叫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晴

昨天爸爸回来了,读后感《<<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他没有给我们买什么东西,他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带一些钱回来还债。但是我们还是特别高兴,因为从此以后,什么事情都有爸爸在,我们不用担心了。

可是让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是,今天一早起床,爸爸就说他又要出门了!他对我们说:“今天下午四点钟,我就要走了,你们在家要听奶奶的安排,下雨时,要记得把包谷种下去。”

我没有说什么,就默默的煮饭和做菜,吃完饭就去洗衣服,我没有心情去上学。我真是想哭,爸爸好不容易才到家,可是才这么一个晚上,他又要走了。我在家又要读书又要带弟弟,又要干地里的活,天(天)那么干,还要背水,我怎么办嘛!光说是下雨了要种包谷,可是我还要上学呢,说来轻巧,做起来就难!难道还要让我再请几天的假吗!我多么希望爸爸可以留下来,可是我能有什么理由呢!

到了下午,爸爸又说他今天去不成了,他说还有两家人的钱还没有送去,今天晚上还得跑路。不过他说明天非走不可。

代礼名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多云

我妈妈去打工了,就只有二姐、外婆和我在家。我姐姐一个星期回来一次,姐不回来就是我和外婆在家。晚上外婆在上面的老房子睡,我一个人在下面的新房子睡,晚上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就很害怕。

如果妈妈不去打工,我就不用害怕了。

我想我一个人在新房子睡两个星期就不害怕了,可是两个星期过得太慢了。我只要想起老师讲的鬼故事,我就怕得睡都睡不着。

稚嫩双肩能否扛起一整片土地?

稚嫩双肩能否扛起一整片土地?——我每天都放牛,有时放两次,一次是两三个小时

杨敏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晴

早上,姐姐做饭,我扫地。我扫干净地,姐姐也把饭做好了。

吃过早饭,我们就去背柴。和我们一起的还有附近的几个姐妹。在山里找柴的时候,一些脏东西老是掉在我的身上。天气很热,我们觉得很渴,可是没有带水,只有坚持着。我们找的是干柴,而我们去的地方没有多少干柴,因为都不知道被人找过多少遍了。我们把柴找够了,就背回家,因为又渴又热,汗水淌得很厉害,我们甚至背不动那么一筐柴。

在回家的路上,与我们同行的一个姐妹不小心摔倒,脚受伤了。她姐姐帮她揉了揉,她觉得好一点,我们才上路。我们慢慢地走回家,一到家我就马上舀了两大碗冷水喝下去,终于不渴了,只是又感觉身体累得厉害。休息了一会儿,我才去做饭。趁火燃烧的时间,我去看鸡窝的情况。小鸡已经没有吃的了,连水都被喝得精光。我心疼地打来水给它们,又给它们喂食。

吃过饭,剩下的时间就是做作业,做着做着就想睡觉,还真是有点累!

杨海叫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晴

早上,我们吃了一点饭,就去背水。政府的人把水运到丫口,我们就到那儿背。我们每趟必须背满一壶——壶是装五十斤的。(若是)背得少了,等你来第二趟水就没有了。

第一次是一位堂哥哥用摩托车帮我们把水拉到分小路的地方(公路与小路的岔路口),我们从那儿把水背到家。第二次是村委会的人帮忙把两壶水直接背到我们家里。我一定要记住这些好人,永远都不忘记他们!

下午,奶奶叫我和她一起去背柴。奶奶一直都住在叔叔家。叔叔和婶婶都出门好久了,全靠奶奶照顾堂妹堂弟。比较大的堂哥哥在上中学,每星期在家的时间还不满两天。奶奶老了,上山背柴太吃力了,我真担心她会不小心摔倒。堂妹明明知道奶奶在照顾她们,却连背柴这样的小事都不去帮忙,成天都只想在家里玩,都是十一岁的人了,还不懂一点事。

希望孩子们的精神能够感动同龄人,使曾经娇生惯养的孩子能够更加独立.坚强.少些依赖.希望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能够升温,关注的方式并下需要怜悯,更多的是互相牵手,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鼓励孩子们.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 第2篇

今天上学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就是杨海泽和邓海秀还有她的妹妹,在天刚刚看见路的时候就去读书了。后来他们遇上了鬼,转身就跑。

他们说鬼在树上,还说那鬼头发乱七八糟的,还说那鬼的衣服上有血。

他们说的时候一直在发抖,他们说那个鬼长得很恐怖。我们就说天亮了鬼就不会出现了。他们才和我们去读书。他们走到鬼出现的地方,就说让我们走前面,他们走后面,我说好吧。到了学校他们还有点怕。

今天下午,哥哥去找马蜂窝,他们已经烧了一个马蜂窝拿去卖。哥哥回来说分得25块钱,还说昨天他们烧马蜂窝的时候,一位哥哥被马蜂扎到,全身都肿了,他叫哥哥打水给他淋。哥哥说他的身子肿得像老太婆一样,一直在笑。

——杨海香

209月16日 星期五 多云

下午我们刚回到家,哥哥就叫杨海刚拿笼子去关鸟。有三只鸟关在笼子里,哥哥说有一只有点大,要单独带走。

哥哥把那只大鸟带回家给爷爷看,爷爷说这是一只活了几年的老鸟,很老很老的老鸟。哥哥说如果是一只公鸟就好了,可惜它不是一只公鸟。

后来我听见哥哥打电话给另外一位哥哥,说他们明天一起烧马蜂窝去卖。爷爷听到了,就说烧马蜂的时候不能穿鲜艳的衣服,如果穿鲜艳的衣服就会被马蜂扎。

——杨海香

年9月23日 星期五 阴

我家有一只小鸡。我读书完回到家时,看它好可爱。它是被关起来的,我把门打开,它就出来了。我想把它捉回去关起来,但是我捉不到了。我追上了它,可是又怕踩着它,所以只能用手捉,可是怎么捉都捉不着。我叫杨海香一起来捉,我在后面,杨海香在前面,两个一起捉,可是它又跑了。我偷偷从后面捉,真想不到捉住了,我就把它关在笼子里。

——杨海刚

2011年9月日 星期五 阴

我和哥哥、杨海波一起去钓鱼。我们去的时候好走,很快就走到了(钓鱼的地方)。我很高兴,就和哥哥开始钓,而杨海波去另一边钓。哥哥钓到了一条鱼,我心里想:哥哥都钓得一条了,不知道我钓到钓不到。我心里跳跳的,小鱼要吃了,钓到了,我高兴极了!我把鱼放在有水的地方,再去钓。哥哥又钓到一条,我不慌不忙,等了一会儿,又钓到一条,我一共钓了两条。我问杨海波:“你钓到几条了?”杨海波说:“我钓了4条。”然后我就去他那边钓。不一会儿,我又钓到了,是红色的小鱼,真可爱!我看见了很大的鱼,有盆那么大,我看见它,就去钓它,它不上钩,我也没有办法。钓不到很大的,我就钓有小碗那么大的,果然钓到了一条长长的。我看,它是我钓到得最可爱的一条鱼!

——杨海香

4月8日 星期四 晴

我们想吃点东西都很难。

就拿包子来说吧,在我们这里没有谁会经常担包子来卖,就谈不上吃包子了。只在一些情况下,母亲偶尔会带我们到场坝上去,才有机会吃到,但是马上就得回家。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卖包子的人也偶尔会到学校门前来卖包子,要身上有钱才能买到,但有时母亲一分钱也不给,一个也吃不到。看见卖包子的人来了,就只有看的份。想啊!想啊!想啊!想得口水直流三千尺,想吃个包子竟难于上九天!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 第3篇

1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众多, 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农村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人口开始大规模自由流动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现象。据了解, 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达1.3亿人, 由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推断, 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 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 0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 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

1.2 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学习主动性, 容易辍学或失学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 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承担起了照管这些留守儿童的责任。其中, 部分留守儿童主要生活在经济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由于家长天天要忙于农活, 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于是, 他们对学习无计划、无兴趣, 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 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 不遵守校纪校规, 自由散漫, 他们中抽烟、赌博、打架、酗酒、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 这些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

另外,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 由于隔代溺爱, 在家里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正确的指导。这样, 孩子渐渐变得娇气、任性, 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互助互爱精神, 怕困难、怕挫折。于是, 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待人接物毫无礼节, 喜欢惹是生非, 学习懒散……

我们抽样调查了重庆市合川区13所小学, 根据学校提供的资料以及最近几次大型考试成绩表分析可见: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0.08%, 在校留守儿童37%的成绩较差, 29%成绩中等偏下, 仅有8%成绩比较优秀。

1.3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道德失衡问题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农村留守儿童们亲情缺失严重, 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人倾诉, 成长中的困惑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 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导致他们心理逐渐发展异常。我们调查中发现,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 缺少沟通。其中, 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6%, 一年一次的为34%, 两年一次的为3%。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 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家里, 他们不讲究个人卫生;在社会上, 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 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 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而留守家庭一般都无法给予, 从而导致留守儿童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他们却无法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 以及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 极易产生行为、认识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2.2 监护人的溺爱或放纵加重了留守儿童问题

监护人自身责任意识不强, 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 担心孩子会产生扭曲心理, 对他们要求不严格。监护人监护责任不明确, 他们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 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隔代监护的监护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 因此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3 学校的教育忽视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 导致城乡发展极度不平衡, 教育上亦是如此。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教育资金的严重缺乏和专业资源的相对匮乏, 使得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 教师大多身兼数职, 学校、老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常常是有心无力, 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 一个最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也正是学校和老师放逐的对象。

2.4 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

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只是停留在媒体等表面形式上, 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 进城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3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对策

如今,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迫切需要解决。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需要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四个方面入手, 全面地认识目前我国留守儿童问题, 并落实好解决对策。

3.1 政府应积极改革教育制度

政府应积极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教育制度, 使孩子们能留在父母身边生活成长, 是让他们不再留守的有效措施。加快户籍改革制度, 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强化流出地教育部门的责任, 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建立全国和区域性留守儿童信息系统, 为宏观决策服务;加大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 确保教育公平、和谐发展;健全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费保障机制。

3.2 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因为监护人无法给留守儿童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更多的教育监护责任被“转嫁”给学校。由此看来, 学校的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首先, 学校应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和家庭联系卡制度, 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 形成以留守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其次, 学校应建立对留守学生的结对帮扶制度, 根据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 积极动员和组织教职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 定期家访并及时帮助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最后, 学校应改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一些留守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 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小组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3.3 构建家庭、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立体网络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性的社会问题, 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力量是很难彻底解决的, 需要家庭、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作为父母应认识到亲情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平时要加强与孩子情感上的交流, 以及和学校老师、监护人的沟通, 了解孩子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就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 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大力关注能够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首先,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以此形成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四级联动, 齐抓共管的教育监护模式。其次,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总之, 我国只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才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2]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发展.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节选) 第4篇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放学回家’,没有妈妈做好的饭菜,相反,他们要去割猪草、背水、洗衣服、做饭、照顾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

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送走了自己去远方打工的父母。独自或者是在爷爷奶奶叔伯亲戚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牲畜。

2009年秋天,贵州大旱,饮水都成问题,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是依然热爱自己的生活。

26个留守的孩子,平均年龄9岁,220篇日记,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这些站在穷山之顶,恶水之上的孩子们。用稚嫩甚至娇弱的身躯撑起了那一片土地。还有他们的孤独生长。

又爱又累,他们依然微笑。如若不坚强,软弱给谁看?

不要用可怜的眼光看他们。要用赞赏的眼神为他们加油!

岳朝虎2011年4月13日

星期兰

家里很穷,每天上学我都饿着肚子回家。早上起得太早,也不想吃饭。这是我的一个困难,也给妈妈增加了负担。

放学回家时,我看见路边有一片绿绿的草,一下开了窍,心想:我家附近也有这样的草,每年夏天栽稻秧的时候,人们没有时间给牛弄吃的,很多人家还要到场坝上去买干草,我现在可以把这种草割到家里,用机子砍碎,再把它晒干了保存起来,到夏天拿出去卖!

回到家,我就兴冲冲地拿着镰刀,背着背箩上山去了。果然收获不错,很快我就割到一大背箩草。我家没有打猪草的机子,就借邻居家的用。不一会儿就砍好了。我兴奋极了,可惜今天已经很晚,没有太阳了,只好等到明天再晒。明天割的后天晒,就这样循环下去。

我把我保存下来的草装进麻袋里。我问妈妈:“妈妈,这样一袋能卖多少钱?”妈妈回答说:“运气好的话,可以卖十五块钱,运气不好最多可以卖到十块。”妈妈又笑了,说:“现在开始懂事了,可以找自己的零花钱了!”我高兴中又加高兴,心中已经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为了“你开始懂事了”这几个字,我一定会一直做下去。

徐江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早上,我起床洗了脸就去背水。昨天我姐姐带了两位同学来玩,我们去背水的时候,那两位同学也和我们一同去。

现在还有水的那个水井,出水的地方只是一个小小的洞,里面很深,洞口小得连抽水机都放不进去。抽水的人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把小小的管子绑在一根很长的竹竿上,然后把竹竿放进洞去。一根两丈多长的竹竿差不多要放完了才触到底。那水很好,又清澈又凉快。

回来的时候,我们要经过一段很陡很长的大坡,爬坡十分艰难,我们的脚都抖了。我背的水一路走一路洒,回到家,三十斤的壶里恐怕还没有剩下二十斤呢,好可惜啊!而我似乎已经累得奄奄一息了!想起以前,有很方便的水的时候,不光用水不节约,而且就算是水摆在面前都还不想洗衣服。现在好了,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可衣服还得洗。我决定每个周末都要把衣服洗干净,再不懒散了。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天赶快下雨,要不然,就是背水这件事,我们都要被折磨得很惨。

夏丛艳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晴

我今天突然想到我十岁那个生日,觉得很开心、很幸福,也很满足。

说起生日,孩子的生日几乎是没有人提的,也就不用说谁过生日了。但值得骄傲的是,我十岁那年,真的过生日了!

那一天,妈妈对我说:“丛艳,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真的不敢相信妈妈会想到我的生日,当然就笑得合不拢嘴。我问妈妈:“我有生日礼物吗?”妈妈说有,她指给我看的是一桌香喷喷的饭莱,我太满足了。后来,妈妈又带我去了奶奶家,奶奶也做了一桌好饭菜招待了我。我又去了外婆家,外婆又特意给了我几个苹果。回来时,我高兴得快要飞起来了!跟别的小孩比起来,我真是太幸运了!

杨敏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多云

爸爸昨天晚上才回来,今天一早他又要出门。我真舍不得他走,但是他要挣钱来养我们,还要供我们读书。

爸爸一早起来就做饭,和我们一起吃了饭,他就收拾东西出发,我们也收拾书包上学。我们一起走在那段山路上,边走边说话。爸爸对我说,在家要照顾好弟弟,还要把地扫干净,要喂鸡,晚上不要看电视太晚,还说他这次可能只去七八天就回来。到了大路上,爸爸又问我们还有多少钱。我说只有五块了。他又拿了十五块给我们,叫我们每人每天只能用五角。说完,就有一辆客车来了,爸爸就走了。

杨海叫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昨天爸爸回来了。他没有给我们买什么东西,他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带一些钱回来还债。但是我们还是特别高兴,因为从此以后,什么事情都有爸爸在,我们不用担心了。

可是让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是,今天一早起床,爸爸就说他又要出门了!他对我们说:“今天下午四点钟,我就要走了,你们在家要听奶奶的安排,下雨时,要记得把包谷种下去。”

我没有说什么,就默默地煮饭和做菜,吃完饭就去洗衣服,我没有心情去上学。我真是想哭,爸爸好不容易才到家,可是才这么一个晚上,他又要走了。我在家又要读书又要带弟弟,又要干地里的活,天(天)那么干,还要背水,我怎么办嘛!光说是下雨了要种包谷,可是我还要上学呢,说来轻巧,做起来就难!难道还要让我再请几天的假吗!我多么希望爸爸可以留下来,可是我能有什么理由呢!

到了下午,爸爸又说他今天去不成了,他说还有两家人的钱还没有送去,今天晚上还得跑路。不过他说明天非走不可。

杨敛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昨天,爸爸和妈妈刚去打工,我已经好想念他们!以前他们没有去打工的时候,我和弟弟每天放学回来都能吃到妈妈做的饭菜,但是今天不一样了,今后也有好长时间不一样,读书回来只能自己做饭做菜了。

今天在学校里,老师叫我们搞一项关于节约用水和防火的宣传设计,我们小组设计的是一个人在山上放牛,还有一个人在山上乱丢烟头,烧毁了整座大山上的森林。这些设计,虽然我没有帮上什么忙,但是我写了那图上的人说的话,我们忙了整整一节课。

回到家,我看见小鸡喝的水没有了,就给它们打,然后就烧火做饭。我做的饭菜不是很好吃,不过我自己觉得有点像妈妈做的。妈妈去打工时叫我做饭菜给弟弟吃,照顾好弟弟。所以,等弟弟吃饱饭以后,我就收拾碗筷洗干净,以后每天都是这样。

杨海叫

2010年4月14日

星期兰

今天我又没有去上学,家里没有水了,我必须去背水。

发水的地方离我家很远,我背了两趟,回来脚好痛呀,连路都不想走了,但我还得动手做午饭。然后,放学的时间就快到了,我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赶最后那点时间的课了。

等休息够了,脚不太痛了,想到家里柴也不多了,我就和奶奶上山去背柴。在山上,我筐里才装了一半柴,看天色要下雨了,我们就赶快往家走。可是回到家里,却发现老天把我们给耍了,并没有真正下雨。

到了下午,想到弟弟们该放学了,我得准备做饭。可是没想到我去拿柴的时候,一不留神让一根柴倒下来,把我的脚打着了,当时疼得真是叫人受不了。但我没有哭,只是蹲下来咬牙顶着,一直挨了好长时间。

关爱留守儿童日记 第5篇

人生用一次次的机缘巧合,编织成了一个个璀璨多彩的梦。关注留守儿童的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旅途中最宝贵的的财富!岁月匆匆,时光飞逝,留给我的是花儿的芬香,花儿的感动,花儿的美丽!看着我手中的礼物,我要讲出动人的故事,它曾让我眼泪模糊。

我来自河北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经济落后。是国家助学贷款,能让我继续我的学业!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希望可以尽自己的能力来回报社会对我的帮助。正在这时,学院开展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

我对接的是海伦市东林一中三年级四班的**。莹莹三岁的时候,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把她留给了年迈多病的奶奶。由于家庭经济窘迫,莹莹非常自卑,她变得不爱说话,每天独来独往,不喜欢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上课不爱回答老师的问题。封闭的心灵使她不愿与任何人接触,有时和奶奶相处也不太愉快。心灵的自闭、郁郁寡欢的性格使她的智力发展受到了影响,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平平。

当我得知这些情况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留守儿童的孤独,空巢孩子的寡欢对我有着很大的触动。于是我拨通了莹莹家里的电话,仅仅的七个数字让我心情很复杂,激动里掺杂着一些害怕,害怕她拒绝和我做朋友,害怕电话那头的冷漠,害怕„„ 出乎意料的是她接了我的电话,我们聊得很开心,整整一个小时,让我对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她喜欢吃土豆,爱画画等。莹莹很高兴和我做朋友,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收到莹莹的第一封回信时,心情十分激动。虽然莹莹只有十五岁,但从她的信里我却读出了一个超越这个年龄阶段的成熟。莹莹十分懂事、有礼貌,她在信的每一段开头都叫我一声姐,那一瞬间我感到肩上有了一种神圣的责任,因为此时我不仅是一位志愿者更是一位姐姐,我感到非常荣幸,我要用我的行动去牵她的手,让她不再孤单、不再害怕,帮她分担稚嫩肩膀上沉重的担子,她就是我的亲妹妹。莹莹在信中说“姐,我一定会刻苦学习,考上海伦一中(海伦市重点高中),还要上大学,要为妈妈买漂亮的衣服,要孝顺奶奶,因为他们太辛苦了!我很长时间没和父母一起吃饭了,我好想见他们一面!”读到这里我看到信上有几滴泪水的痕迹,我再也无法控制我的情绪了,此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和妹妹一起分担风雨、分享阳光,陪着她那颗单纯而不幼稚、美丽而不华丽的心灵直到永远!

莹莹向我请教英语的学习方法,于是我写信告诉了她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记单词应该用词根记忆法。她看到后很受激励,她告诉我:张月姐,现在我的成绩在班里已经排到前五名了,老师和同学们也都越来越喜欢我了!姐,我还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前不久的乒乓球比赛,我多希望你来观看我的比赛为我加油啊!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是我尽力了,感觉很开心,很充实。我拿着信纸看到她的改变后,很为她高兴,感到我被一个孩子所接受了。

每次莹莹想我了,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都让她挂掉电话然后我给她打过去,因为我不想给她增加任何经济负担;我给她远在天津的父母打电话,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以便更好的去帮助莹莹,叔叔激动的对我说:“我们谢都来不及呢!怎么会不支持呢,希望你放假去我家玩啊!”

我在每次去信的时候都会为她折幸运星,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折星星,让寝室的姐妹们教我折了一晚上,我还为她折了纸鹤,希望她可以带着梦想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在她回信的时候说,“姐姐你的幸运星很漂亮,我的同学看到了你为我折的星星,都说我很幸福。我会努力学习的,对了姐,我这次英语成绩提高了10分哦!我会继续用你告诉我的方法背英语单词的,努力奋斗,不会让家人和关心我的人失望的。”

她在信封中夹了一幅画,这幅画是用干的面巾纸做的,上面是用真的叶子和花瓣拼成的房子,还有一个微笑的太阳,背面写着你的妹妹莹莹赠。在我看来,那是最美的一幅画。我在参加志愿者交谈会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被纯洁的心灵所感动,说我真正的做到了心与心的沟通!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纯洁心灵的可爱!这朴实的爱是我人生的动力,无论何时我都会铭记这颗心对我的信任与祝福!没有黑暗就不会感到光明的可贵,没有关注留守儿童,就不会感到心灵的美丽,感到花儿的芬香!也不会体会到启迪他人心灵的乐趣!

端午节到了,我想为妹妹和奶奶送去我的祝福,带去我的关爱,那一天我拿着粽子,开始了近三个小时的颠簸路程。那天很热,我刚下车子就感到身体不舒服,但我不能停止前进,因为我的妹妹在等我!无论前方的路多么艰辛我都没有理由停下我的脚步。

当我到了莹莹家,眼前的土屋和用栅栏围成的院墙,让我更加清楚“空巢的孩子”的困苦了。和蔼可亲的奶奶、懂事清秀的莹莹、破败的院子构成了痛苦并真实的画面,我仿佛又回到了我的孩童时代,那种亲切感一下子让我感到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家啊!奶奶把我带到了屋里,倒了杯白开水,紧接着奶奶说:“家里穷,没啥好东西来招待你。”此时老人的朴实和真诚顿时流露了出来。其实奶奶不知道我也是农村的孩子,我怎么会介意呢,我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他们生活的无助。

快到中午的时候,奶奶颤颤巍巍的拎着水桶走出去,我疑惑地追上去,原来是家里没水了,需要到邻居家去借。整个家庭的重担居然落在了这样一个佝偻的身躯上。在做午饭的时候,我想去厨房帮奶奶看灶台的火,及时的添柴,可奶奶怕弄脏我的衣服,硬推我到里屋坐着,我对奶奶说,我7岁的时候就学会用灶台做饭了,填柴火的事我很擅长的!这样我和奶奶、妹妹一起做了我们的中午饭!非常温馨!午饭时,奶奶非常热情地让我吃一个很大的鹅蛋,蛋皮是绿色的,非常漂亮!我马上递给妹妹吃,我和妹妹来回推让着对方吃,奶奶说那鹅蛋是莹莹的姑姥姥送给莹莹的,她知道我要来,就一直舍不得吃,说要给我吃。我听完后泪流满面,眼泪落到了妹妹给我的鹅蛋上,这平凡的鹅蛋见证了我和莹莹妹妹之间不平凡的感情!我含着泪水抱着莹莹说:“姐姐谢谢你,这鹅蛋咱们一起吃!” 如此珍贵的礼物,让我比吃了蜜还甜!在这个家里到处充满着感动,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都是平凡的小事,但是一举一动都是真诚的,实心实意的!莹莹长大了,真的长大了,她懂得去关心别人,懂得和别人去分享她的快乐,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感恩!莹莹对我的这份感情不仅美丽朴实,而且温暖!尽管我没有吃到美味佳肴,但这次经历是我人生中最不平凡的旅程!

饭后奶奶对我说了家里的具体情况,莹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艰辛的工作就是为了让莹莹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这时奶奶眼角的泪水让我的心感到特别酸楚。白发苍苍的奶奶说;“我一个农村老太太也不会说话,但还得谢谢你对莹莹的帮助!要是放假了再来啊!”我认真的对奶奶说“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帮莹莹的,请你们全家放心,她就是我的亲妹妹!”

当我走的时候,从莹莹妹妹的眼神中看到了不舍与无奈,我心里很难过,车子让我和 莹莹妹妹的距离越来越远,而我的心早已飞出了车外。看见她依然站在原地望着我的车子,我不敢再看了,其实我的眼泪早已泛滥。那是我20年以来过的最特别的端午节,因为在离家数千里的东北我有了一个妹妹,一个新家!那家是那么的温暖,从此父母再也不会担心我在东北受冻了,因为东北这个家真的很“温暖”。

关爱留守儿童日记 第6篇

上午,国学小课堂准时开课。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述的是弟子规,关于弟子规,孩子们差不多都学过,但是也只是把文章简单的熟悉背诵,对其中蕴含的哲理都不了解。所以我们今天从重要的字词解释和中间的小故事、哲理下手,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和深刻的了解国学精粹,并且通过询问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尊爱师长的情况和与自家兄弟姐妹的相处方式,来纠正一些错误的做法和灌输正确的思想。并且激励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把国学中的精粹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下午,我们进行了礼仪课。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名人礼仪故事这几个方面来讲述。孩子们都很积极的互动和表现,并且结合自身的情况说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礼仪的重要性。此次礼仪课的开展不仅利于良好的课堂纪律的维持,也利于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关爱留守儿童日记 第7篇

对于我们班流动留守的孩子来说,我最想谈的是我们班的留守儿童。我们班流动的孩子都是随父母一同到我们这来生活的,他们来这是为了比原来的地方过得好,经营着小买卖,所以他们大都没什么困难。

留守的孩子我关注的比较多。我们班有个小女孩,她叫李明月。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爸爸妈妈就离婚了,父亲外出打工,她跟着奶奶一起生活。随着奶奶年纪越来越大,照顾自己都已经是个问题了,更没有办法照顾她了,于是奶奶住进了养老院,而她则去了长托班。

她长得小小的,弱弱的,在班里她从不和别人一起玩,也很少说话。即使说话了,声音也特别小。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 第8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中国青年报,媒介形象

一、研究背景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 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 为我国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而他们却留在农村家里, 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 或者与上辈亲人, 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1]

根据权威调查, 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目前超过了5800万人。而在目前的研究中, 有从心理学方面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 有从社会学方面关注留守儿童犯罪的, 也有从教育学方面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 然而从新闻与传播角度研究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的研究还未出现。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重点考察其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留守儿童形象, 并探索其中的缺失和偏颇之处, 并试图对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的方式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力图弥补在留守儿童研究上这方面的空白。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采集

在本文中, 笔者运用内容分析法, 对《中国青年报》的全部报道以“留守儿童”为关键词进行标题检索和内容检索, 数据截止到2012年6月20日, 共得到154篇样本, 除去一篇重复报道, 共得到有效样本153篇。检索到的最早文本是2004年5月26日发表的《全国千万“留守儿童”需关爱》, 最后一篇文本是发表在2012年6月1日第4版的消息《四川乐山编织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本文采用这样的检索方法主要是出于媒体新闻报道的规律:记者往往把他认为最重要的新闻价值要素放在标题中。[2]通过这样的检索方法, 共得到样本153篇, 说明《中国青年报》作为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 将视角也投入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中。

并且, 根据研究目的, 本文对每个文本按照发表时间、报道体裁、报道切入点、报道倾向、报道再现主题等五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发现

(一) 发表时间及报道数量

如表1和图1所示, 2004年有关“留守儿童”的报道只有1篇, 2005年至2007年, 数量不断上升, 其中, 2006年是个转折点, 由个别关注发展到普遍关注, 数量达到16篇, 但是在2007年报道数量达到顶峰, 数量为34篇, 比例占到25.19%, 随后呈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 但在2010年又出现增长, 达到25篇, 比例占到18.52%, 随后又呈现出下滑趋势。

另外, 从图2可以分析出, 自2006年第一个拐点出现之后, 报道数量还算比较均衡, 每年都大致有相当数量的文本出现。

总体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 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自产生之日起就没有消失, 并且不断泛化, 而我个人认为, 2006年之所以为成为转折点, 是因为当年的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 敬一丹等24名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成长保障制度的提案》。这一提案, 引起了政协委员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故而, 2006年和2007年报道数量激增, 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达到了一个高潮。而最早在2009年10月, 安徽出台法规, 明确规定应保障留守儿童各项权益, 首次提出了留守儿童的保护问题。紧随其后, 2010年5月, 河南修订的《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也明确增加了留守儿童的版块, 同是2010年5月, 在重庆出台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也重点关注了农村留守儿童。所以, 在2006年和2010年出现了两个拐点,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 也伴随着这两个拐点, 一直活跃在报道的前线。

(二) 留守儿童报道体裁分析

统计发现, 153篇样本中, 消息报道数量最多, 占到所有报道的53%, 其次是图片新闻的报道, 占到30%, 通讯和深度报道占到13%, 评论和述评所占比例最少, 只占到4%。而若以年份为轴, 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体裁的分布就会如表3及图3所示。

从图2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 在2004年, 2006年, 2007年, 2010年, 所有的新闻都是消息报道占主体, 2007年, 消息报道更是一枝独秀, 达到了73.5%, 2010年, 消息报道也占到了当年所有报道的56%。2008年以及2011年的报道中, 则是图片新闻占了主体, 分别占到当年报道总量的53.3%和52.4%。2005年和2009年可谓是报道体裁分布最均衡的两个年份, 其中, 2005年通讯及评论有缺失, 图片新闻和消息报道各占一篇。2009年, 则四种报道体裁平均分布, 当年的8篇报道量虽然总体有些少, 但体裁均匀分布, 消息, 通讯, 评论和图片新闻各占到25%。前文已分析过报道数量在2007年和2010年激增的原因, 那就不难理解, 在这两年消息数量为什么占得比重如此大。在所有的消息报道中, 慰问新闻, 活动新闻, 会议新闻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 共有14篇, 占到19.4%的比例。例如《张晓兰慰问贵州留守儿童》 (2007年2月7日) 、《周永康在广西看望农村留守儿童》 (2008年12月14日) 、《关注留守儿童健康公益行动启动》 (2011年8月8日) 、《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活动启动》 (2011年9月4日) 、《农村留守儿童营养问题高峰论坛举办》 (2012年3月25日) 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

(三) 报道的切入点分析

针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 记者往往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进行切入, 所以, 针对“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 我将其切入视角细分为:个案先进事迹, 留守儿童教育及管理、留守儿童行为、留守儿童权益被侵害, 社会关注留守儿童以及其它。经过研究, 得出图4:

如上图所示, 在报道切入视角中, 社会关注和留守儿童行为所占的比例最大, 分别占到了56%和34%, 并且这两点一共占了报道总量的90%。其余的切入点分别有个案先进事迹, 但所占比例最少, 只有2%, 留守儿童权益被侵害所占比例同个案先进事迹一样, 也只有2%, 其次是从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管理进行切入, 所占比例为4%。其它类目里收录的是切入点为留守儿童犯罪行为, 以及留守儿童数量增加, 所占比例也为2%。以时间为轴对留守儿童的报道切入点进行分析, 则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分析出, 2006、2007、2010和2011年, 以社会关注进行切入的报道数量最多, 分别占到了当年报道总量的64.7%、68%以及54.5%。2006年政协委员提交议案, 2010年相关省份出台有关“留守儿童”的法规后, 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留守儿童”的浪潮。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关注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 其中有政府部门, 有行业组织, 更有老师, 大学生, 家长, 甚至是同龄的小朋友。相关报道《少儿书画拍卖捐赠资助留守儿童》《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省委书记与留守儿童庆六一》《贵州习水:“代理家长”关爱留守儿童》等都是以社会关注为切入点的典型报道。

其次占比例较大的切入点为“留守儿童的行为”。从留守儿童的行为为报道视角, 引申出不通的报道主题。这些行为, 有的是留守儿童日常的学习, 有的是留守儿童跟父母联系, 有的是他们去志愿者的互动, 例如《留守儿童飞书寄母亲》 (2006年5月12日) 、《留守儿童学做月饼》 (2007年9月24日) 、《留守儿童进城度假》 (2011年8月20日) 、《高铁旁玩耍的留守儿童》 (2012年2月29日) 等报道反应的就是这一切入视角。

(四) 报道倾向

根据报道倾向 (目的) , 可以对留守儿童的报道分为三类:正面报道, 中性报道及负面报道。正面报道即表扬型, 通过留守儿童的先进事迹树立留守儿童勤学上进, 尊老爱幼, 品学兼优等正面形象。中性报道即客观对留守儿童进行报道, 这类报道多将留守儿童作为关注对象, 在报道中不能体现留守儿童作为主体的人物刻画, 只是对之表示同情关爱或对其进行教育管理与生活引导。负面报道, 即通过留守儿童的某些行为, 构建出留守儿童的负面形象, 包括犯罪行为, 叛逆行为, 心理障碍等行为。通过研究分析, 结果见下图:

通过上图, 我们可以发现, 占比重最大的为中性报道, 所占比例达到74%, 其次为正面报道, 比例为18%, 负面报道仅占到8%。若是按找年份来统计的话, 则可以得出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 中性报道所占比例一直很大, 在各个年份都居于报道的主角, 而负面报道, 在04年时就已出现, 04年的报道为《13岁孩子做妈妈, 48%孩子成绩差——全国千万“留守儿童”需关爱》 (2004年5月26日) , 在这篇新闻中, 鲜明的指出了, 未成年的留守儿童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差, 未成年的女生竟做了母亲, 以及48%的孩子学习差, 40%的孩子中等偏下。2005年并未出现负面报道, 自2006年起又出现了负面报道, 其中《安徽教育界部分政协委员呼吁:尽快成立“留守儿童”专管机构》 (2006年2月9日) 的报道中, 指出, 在2005年1月到8月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中, 留守儿童占到37%, 且涉案行为包括抢劫, 盗窃, 恶心绑架杀人等。而在《室外诊疗为留守儿童解心结》 (2007年12月23日) 一文中, 则写到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交流的主动性, 甚至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等。这些, 仅是负面报道中的代表, 通过这些负面报道, 媒介像我们呈现出了留守儿童不同但是均问题很大的负面形象。

但在正面报道中, 媒介又构建出留守儿童不一样的媒介形象。例如在《96%留守儿童相信读书有用》 (2007年8月24日) 一文中, 就写到留守儿童, 懂事孝顺, 对爷爷奶奶或弟弟妹妹“逆向监护”, 且96%都相信读书有用的形象。而在《中学生唐天休学3年走访乡村留守儿童》 (2010年6月6日) 一文中, 则借中学生唐天的笔, 刻画出留守儿童勤劳能干, 代替父母担起了照顾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的责任, 质朴纯真, 喜欢读书, 想念父母, 追寻理想等形象。

然而, 占比例最大的则是中性报道。这类报道多立足于宣传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帮助的角度, 鲜于报道留守儿童自身的精神生活学习状况等问题。在这类报道中, 报道的主体是政府及社会组织, 而不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作为报道对象, 似乎沦为了政府及组织的附属品, 成为衬托他们功绩的工具, 而不是一个个带有鲜明性格色彩的客体。并且, 在这些报道中, 将留守儿童作为被关爱, 被救助, 被同情, 被引导的对象, 只是塑造除了留守儿童寻求关爱, 是一个弱势群体的形象。因此, 这类报道, 对留守儿童的形象塑造所起的影响很小。

(五) 再现主题分布研究

再现主题是指报道的主要意图, 是对报道内容的进一步升华。一般来说, 对报道主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媒体的整体态度, 进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舆论的态度。[3]为了更好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媒介形象, 本研究也对留守儿童相关报道的主题进行了分析, 见下表:

数据显示, 71.1%的报道主题为“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度提高”, 这也说明了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 对不同程度的开始关注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相关报道《安徽:别样温暖送给留守儿童》 (2006年1月28日) 一文中开篇就行写到, 团安徽省委书记冒着雪花给留守儿童送温暖, 《湖南团组织为留守儿童办连串实事》 (2007年6月7日) 一文中就写到, 湖南团组织为留守儿童组建“亲情家庭”结成帮扶对子, 立法为留守儿童明确监护人, 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效机制等, 这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提高。

而以年份为坐标对报道主题进行研究, 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 在历年的报道中, 除了2004年, 每一年都是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度提高占主导。而在2004年, 因为留守儿童这一问题刚刚凸显, 所以当年的报道《全国千万留守儿童寻关爱》 (2004年5月26日) 是以寻求关爱为主题的。在历年的报道中, 96篇的关于社会多留守儿童关注度提高的文章和18篇有关寻求关爱的文章占到所有文章的84.4%, 这些文章将一个个留守儿童塑造为生活上缺人照应, 行为上缺人管教, 学习上缺人辅导, 《留守儿童亟待摆脱“三缺”困境》 (2007年4月5日) 中写到,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四大问题:一是日常生活质量下降, 家务负担加重;二是学业隐忧增多;三是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 有的甚至违法犯罪;四是安全隐忧增加, 伤亡事故时有发生。而在《留守儿童心中最美的“妈妈”》 (2010年5月6日) 一文中, 则塑造了留守儿童为与自己结对的社区“代理妈妈”画像, 描绘他们心目中最美的“妈妈”, 以此回报“代理妈妈”, 塑造了留守儿童感恩孝顺的形象。另外, 以《留守儿童走在放学路上》 (2012年2月29日) 、《高铁旁玩耍的留守儿童》 (2012年2月29日) 、《留守儿童学做月饼》 (2007年9月24日) 等为代表的文章则通过描绘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 塑造了他们作为儿童纯真活泼, 天真无邪的形象。

四、《中国青年报》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特征分析

(一) 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

这一特征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以“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度提高”以及“留守儿童寻求关爱”为主题的文章完成的。在以“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度提高”为主题的文章中, 留守儿童作为新闻的配角出现, 他们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在这样的新闻中, 留守儿童是生活上缺人照应, 行为上缺人管教, 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人群, 是值得同情的人群, 他们作为被关爱被同情的主体。例如, 在《张晓兰委员:政府要加大关爱留守少年儿童力度》 (2008年3月10日) 一文中, 涉及留守儿童的仅有一句, 即: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少年儿童的关爱力度, 使他们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怀抱里健康成长。在这样的新闻中, 留守儿童没有体现出任何别的形象, 只是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被动的接受社会对其给予的帮助。

(二) 需要教育和管理的“问题儿童”

在报道倾向为负面的新闻中, 留守儿童被这些媒体塑造为容易犯错, 成绩不好, 自制力差, 淡漠自卑, 心理普遍有障碍的“问题儿童”, 在这些报道中, 甚至还有一些刻画了这部分“问题儿童”最终走向犯罪自杀的道路。这部分报道, 在所有报道中虽然只占到8%的比例, 但由于涉及话题很敏感, 新闻价值高, 故而影响里比较大, 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普遍的认知, 即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已成为各种社会问题高发人群。

(三) 善良纯真, 勤劳懂事, 孝顺上进的“好儿童”

在另外一部分报道中, 留守儿童勤劳坚毅, 他们心怀纯真的理想, 思念爸爸妈妈, 但不放弃自己的学业, 例如, 在《中学生唐天休学3年走访乡村留守儿童》 (2010年6月6日) 一文中写到:被贫困笼罩的乡村孩子大都早慧……他们勤劳能干, 代替父母担起了照顾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的责任。他们质朴纯真, 为了拍照而找出最鲜亮的新衣服。在《留守儿童代表的留守生活》 (2006年11月29日) 一文中写到:留守儿童杨英杰努力学着成长……她还说服爷爷开荒种茶……为家里增加了一笔收入……留守儿童杨寒不仅能干, 成绩也很优秀, 排名年级第二。这部分报道虽然所占的比例不大, 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 留守儿童虽然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 但他们依然自己坚强着学着“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

五、结论

总的来看, 《中国青年报》在报道留守儿童时从各方面视角比较客观的进行了报道, 呈现的留守儿童形象以正面和中性形象为主。但中性比例过多也难免会有失偏颇。而且报道中呈现出的正面形象也不多, 这跟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篇幅过少, 报道力度还仍显不足有关。并且, 《中国青年报》涉及留守儿童的报道较多侧重在政府和社会关注上, 范围比较狭窄, 对留守儿童的个人精神需求、人身权益保障、自我认知状态等鲜有提及, 来自留守儿童的声音相对微弱, 留守儿童在新闻报道中处于整体失语的状态。

此外, 笔者认为, 新闻媒体在报道留守儿童时, 应该更加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特色, 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 提高报道质量, 增强传播效果。全面报道留守儿童的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还原留守儿童真实的形象, 应该更多的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采访报道, 而不是作为新闻的配角, 为了突出政府和部门的政绩沦落为一个工具。媒体应为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话语平台, 切实为关爱留守儿童, 引导舆论尽媒体应尽之职责。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留守儿童[EB/CD]. (2013-01-07) .[1]百度百科.留守儿童[EB/CD]. (2013-01-07) .

[2]黄爱《.中国青年报》“80后”媒介形象分析[J].新闻界, 2009 (5) .[2]黄爱《.中国青年报》“80后”媒介形象分析[J].新闻界, 2009 (5) .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片段 第9篇

岳朝虎

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晴

家里很穷,每天放学我都饿着肚子回家。早上起得太早,也不想吃饭。这是我的一个困难,也给妈妈增加了负担。

放学回家时,我看见路边有一片绿绿的草,一下开了窍,心想:我家附近也有这样的草,每年夏天栽稻秧的时候,人们没有时间给牛弄吃的,很多人家还要到场坝上去买干草,我现在可以把这种草割到家里,用机子砍碎,再把它晒干了保存起来,到夏天拿出去卖!

回到家,我就拿着镰刀、背着背箩兴冲冲地上山去了。果然收获不错,很快我就割到一大背箩草背回家。我家没有打猪草的机子,就借邻居家的用,不一会儿就砍好了。我兴奋极了,可惜今天已经很晚,没有太阳了,只好等到明天再晒,明天割的后天晒,就这样循环下去。

我把我保存下来的草装进麻袋里。我问妈妈:“妈妈,这样一袋能卖多少钱?”妈妈回答说:“运气好的话,可以卖15块钱,运气不好最多可以卖到10块。”妈妈又笑了,说:“现在你开始懂事了,可以找自己的零花钱了!”我高兴中又加高兴,心中已经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为了“你开始懂事了”这几个字,我一定会一直做下去。

杨海香

2011年9月21日星期三小雨

今天下午,妈妈打电话回来,说星期五她就回来了。我听说妈妈要回来很高兴。

后来我就去打扫房间。哥哥回来给我看了一种奇怪的东西后,就去吃饭,杨海刚也去吃。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吃了,再吃的话明天就不够了。后来杨海刚去睡了,哥哥还在不停地吃,我就和爷爷说,哥哥说不吃了。

徐江

2010年3月17日星期三晴

因为离家很远,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我们都有很多同学不能回家吃午饭,我也得饿着肚子,一直挨到下午放学。所以每天放学回家,我都饿得好像肠子都不在了。今天也是一样,到家的时候已经很受不了了。我草草地吃了几碗饭就跟爸爸去背水了。我们取水的地方不算很远,来回只要一个小时。我和爸爸总共背了两趟,每趟一人背一壶,爸爸的壶装了50斤,我的只装了30斤。好像是因为我很勤快,晚上妈妈用酸辣椒炒了一碗瘦肉来给我们吃。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种味道!

2010年3月27日星期六晴

早上,我起床洗了脸就去背水。昨天我姐姐带了两位同学来玩,我们去背水的时候,那两个同学也和我们一同去。

现在还有水的那个水井,出水的地方只是一个小小的洞,里面很深,洞口小得连抽水机都放不进去。抽水的人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把小小的管子绑在一根很长的竹竿上,然后把竹竿放进洞去。一根两丈多长的竹竿差不多要放完了才触到底。那水很好,又清澈又凉快。

回来的时候,我们要经过一段很陡很长的大坡,爬坡十分艰难,我们的脚都抖了。我背的水一路走一路洒,同到家,30斤恐怕剩下的还不到20斤呢,好可惜啊!而我几乎已经累得奄奄一息了!想起以前,用水很方便的时候,不光用水不节约,就算是水摆在面前都还不想洗衣服。现在好了,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可衣服还得洗。我决定每个周末都要把衣服洗干净,再不懒散了。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天赶快下雨,要不然,背水这件事,会把我们折磨得很惨。

徐芳芳

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阴

今天,妹妹和妈妈去赶场,我去上学。

放学回家,看见妹妹在家看电视,我就问:“妹,你们买了什么吃的东西没有?”妹妹说:“没有。”我看见妈妈早上背的背篓,很快把书包丢在沙发上,去看有没有好吃的东西。一看没有,我很失望。

过了一会儿,奶奶回来了。奶奶的背篓里有好吃的,特别吸引我的是一块西瓜。我跑过去拿来就吃,妹妹抢不到就哭。

妈妈叫我拿给妹妹吃,我又大口吃了几嘴,才拿去给妹妹吃。妹妹说:“你吃过的,我不吃!”妈妈说:“你吃不吃?你在你二姑妈家也吃过的!”

妹妹说她没有吃二姑妈拿给她的西瓜,妈妈说谁叫你不吃的。我又把西瓜递给妹妹,妹妹二话不说就拿过去吃了。

这次为嘴争吵,真是没意思,细细想来,也够好笑的。

李红志

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把作业完成后,突然想到买校服的事,于是我就对弟弟说:“你去问一下,我们能不能买校服?”

爸爸打工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弟弟只好去问妈妈。但弟弟不知在搞什么,也不知道他是怎么问的,问完后还没有听妈妈怎么说,就跑回来了,很怕妈妈似的。我问他:“你到底是在搞什么呀!”

弟弟说:“我怕。”

我又问:“你怕什么?”弟弟说:“我学习不好,我怕妈妈骂我。”于是我就自己去问妈妈。没想到我刚说完,妈妈就答应了。

我真是有点不敢相信,前几天妈妈还说爸爸没有寄钱回来,家里没有钱,买菜都成问题,说是不买,怎么今天这么快就答应了?不过我真是太高兴了!我真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们班的同学和老师!

李丽

2010年4月3日星期六晴

赶场那天我叫妈妈帮我买一双鞋。妈妈出门的时候问我要什么样的,我说想要一双白色的运动鞋。她叫我在家帮忙把猪管好,按时间给它喂食。我答应了。

我一向是很乐意听妈妈的话的。我按照妈妈的吩咐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又做早饭吃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我就坐在门前等。

好久以后,妈妈终于回来了,我迫不及待地迎接了妈妈。当我问妈妈鞋子的事情的时候,妈妈却说没有买到,说等到下一场再买。我心里说:你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给我买啊!

岳朝龙

2010年4月8日星期四晴

我们想吃点东西都很难。

就拿包子来说吧,在我们这里没有谁会经常担包子来卖,吃包子很不容易。只在一些情况下,母亲偶尔会带我们到场坝上去,才有机会吃到,但是马上就得回家。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卖包子的人也偶尔会到学校门前来卖包子,要身上有钱才能买到,但有时母亲一分钱也不给,一个也吃不到。看见卖包子的人来了,就只有看的份。想啊!想啊!想啊!想得口水直流三千尺,想吃个包子竟难于上青天!

nlc202309010056

夏丛艳

2010年4月3日星期六晴

我今天突然想到我10岁那个生日,觉得很开心、很幸福,也很满足。

说起生日,孩子的生日几乎是没有人提的,也就不用说谁过生日了。但值得骄傲的是,我10岁那年,真的过生日了!

那一天,妈妈对我说:“丛艳,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真的不敢相信妈妈会想到我的生日,当然就笑得合不拢嘴。我问妈妈:“我有生日礼物吗?”妈妈说有,她指给我看的是一桌香喷喷的饭菜,我太满足了。后来,妈妈又带我去了奶奶家,奶奶也做了一桌好饭菜招待了我。我又去了外婆家,外婆又特意给了我几个苹果。回来时,我高兴得快要飞起来了!跟别的小孩比起来,我真是太幸运了!

张雷

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晴

今天早上我起得很晚,起来(时)大哥和二哥已经不在家了。突然想起今天赶场,他们是不是去赶场了呢?

以前爸爸妈妈在家时,总是爸爸妈妈去赶场,现在爸爸妈妈不在家了,自然就是大哥二哥去,不过还真有点不习惯。

今天大哥会给我们买些什么吃的呢?卷粉、面包,还是别的什么糖?我等不及了,真想他们早点回来,看看到底帮我们买了什么好吃的!

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晴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走到半路时,突然发现随身带的瓶子里没水了。

我、张庭、张俊、李红青、张华、李红进,我们六个人像一棵棵半死的树,呆立着,一动不动。

后来我们到了丫口,看见我大哥在丫口背水,就去问大哥要钱。大哥身上没有零钱,我就说先拿10元,这个星期都不要钱了。然后大哥就拿了10元钱给我。一次可以得到这么多钱的机会,非常不容易碰到,我想哥哥对我太好了。

杨敏

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晴

今天又是个赶场天。我和弟弟去读书,刚刚要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爷爷就朝我们走过来。他到我们面前就递给我们一人一块钱。我说:“爷爷你老了,这两块钱是你辛辛苦苦去山上找药材来卖了得的,你自己留着吧。”

爷爷不是啰唆的人,他没有说什么就把钱递到我们手上,我们也就接了。他说:“你们好好读书啊!”然后就走了。

我心里想着:爷爷虽然只是给了一人一块钱,但是我知道他是个好爷爷、善良的爷爷,只要有钱他就会给我们的,过年的时候他还给我们一人五块钱呢!他真是个好爷爷!

2010年4月22日星期四晴

今天是赶场的日子,爷爷赶场去了。我和弟弟放学回家正在煮饭,爷爷就来我们家。他坐了一会儿,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黄果给我们一人一个。爷爷说:“没有钱,就买给你们一人一个,如果有钱的话就可以多买一些给你们了!”爷爷显出很遗憾很抱歉的样子。他又叫我们吃了饭要记得喂鸡、喂狗,然后就走了。

等爷爷走出去了,我对弟弟说,以后我们有机会赶场买东西的话,我们就买东西给爷爷吃,爷爷对我们真好,只有两个黄果都拿来给我们吃,以后我们要好好孝敬爷爷。弟弟等不得了,一边答应,一边剥了黄果皮就吃起来。

(节选部分略有改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有售。邮购电话:010-83670073)

留守儿童帮扶日记 第10篇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水湖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校德育组成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一、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女,12岁,六(2)班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奶奶;

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她自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她的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

个性特征: 杨程程聪明、活泼,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大部分都不愿意跟她玩,她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二、原因分析

1.奶奶的无原则溺爱。她的奶奶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她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2.父爱、母爱的缺失。杨程程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她,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她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杨程程的奶奶很少让她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她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学六年来,她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她的易暴易怒情绪。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我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对她的情绪表示理解。当她调皮时,不直接批评,调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她讲道理,让她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我和杨程程的家长联系,告诉她的奶奶一味的娇纵孩子,已经造成不良后果,要对她的无理要求说“不”,当她犯了错误要注意方法,及时批评教育;让她的爸爸、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她联系,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让她感受到自己和其她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

3.教给她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她回想生气的原因。请她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她找优点、和她做朋友。

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她与其她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她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 杨程程已经有些进步,易怒现象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她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五、存在的问题

1、还需要进一步同学生交流取得她的信任,同她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经常同她交流。

2、还需经常同家长取得联系,同家长随时交流孩子的相关情况。

关爱留守儿童总结

一开始对”留守儿童”这词有些陌生,只听说过,不知道具体代表什么,而通过学校跟留守儿童结对这样的活动逐渐了解起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大批未成年人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因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抚养、教育和管理,就这样,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形成了。他们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因此学校组织了与留守儿童结对的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在关爱留守儿童结对活动中,感觉***是个活泼的女孩,但是与她交谈时感觉她还是比较内向的,记得当时问她一些情况时,会犹豫会儿再说,有时就会点头。不过,她始终都是带着可爱的笑容。

有时通过电话询问她的一些情况,但是很多时候会出现问题,就是与她奶奶的沟通问题。都是用方言讲话,也听不懂普通话,没办法只有联系在外打工的妈妈,所以交流的时间减少了。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周围的环境对留守儿童影响极大。

留守儿童缺失的是亲情,而作为代理家长的我们虽然不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亲情,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行动,让他们体会到社会上还有人关爱他们的,这世界是充满爱的。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我们也在逐渐地成长。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想我学到了许多。最重要的是,“留守儿童”在我心中不再是简单的一个概念,简单的一个特殊群体,而是一个个儿童无比沉重的现实处境,是一个个残酷而又无奈的生活!因而,每个人都要从心底萌生责任感,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用心去关爱他们。

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不仅仅关注留守儿童,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都应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们。当然,也要让更多的群体关注他们,确切地给予帮助。因为社会的和谐,需要你我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需要你我共同保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09-10

留守问题儿童05-23

留守儿童制度07-30

留守儿童之家08-18

留守少年儿童05-06

工会服务留守儿童05-22

留守儿童农村教育06-18

爱心温暖留守儿童06-22

农村留守儿童教学06-30

交往能力留守儿童07-02

上一篇: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下一篇:探索英语教学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