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第一单元试卷

2024-06-08

初三政治第一单元试卷(精选7篇)

初三政治第一单元试卷 第1篇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类型之一 正确理解责任的内涵,积极承担责任

一、选择题

1.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分寒暑春秋,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和劳动,把自己的点滴爱心无私奉献给社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就是南昌的慈善义工,一支由万余名普通市民组成的爱心队伍。他们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①实现了人生的意义 ②获得了较高的报酬和荣誉

③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 ④履行了法律要求必须做的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2·河南]爱心相助伴你行,细微之处见真情。2011年11月以来,郑州市300多名私家车车主发起了“爱心顺风车”活动。他们在车上系着绿丝带,放置免费牌,让需要者顺路搭乘。这一活动的开展()A.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 B.是油价上涨后社会公众采取的无奈之举 C.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D.是车主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最佳选择

3.[2012·宁波]2012年5月8日,佳木斯市张丽莉老师为保护学生,自己被车碾轧,双腿高位截肢,被人们称为“最美女教师”。我们从张老师身上感受到了()①大爱无私的宽广胸怀 ②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③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操 ④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4.[2012·南充]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1988年退休后远离大城市,在贫穷的山区植树造林,数十年如一日。他历尽艰辛,却不贪恋丰收的果实,把价值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交给当地政府。杨善洲用实际行动()①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

②诠释了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③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④体现了对祖国、对人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大学生徐本禹到贫困山区支教,深圳爱心大使丛飞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支持178名贫困儿童上学。虽然他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依然无怨无悔。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①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 ②他们具有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 ③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生命价值得以提升

④奉献中的人生,才是成熟而又绚丽的人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承担责任会有回报,同时也意味着付出代价。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帮助别人时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从不计较付出的代价,因此他的人缘好极了

B.小强待人友善,对待别人的错误常常是视而不见

C.小芳因帮助别人而遭到误解,但这并没有改变她帮助别人的决心 D.小华帮助别人从不讲原则,从不斤斤计较,从不患得患失

二、判断正误(对的填T,错的填F)7.承担责任首先要做到对社会负责。()8.承担责任获得的回报,最令人满足的是物质回报。()9.“人心齐,泰山移”告诉我们,只要团结一心,事业就能取得成功。()10.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们中学生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肩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三、材料分析题

11.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入党30年来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突出的业绩。1996年担任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特困生180多名,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郭明义身上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至少写出三个方面)(2)学习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你认为我们应怎样探索有意义的人生? 类型之二 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承担对集体的责任

一、选择题

12.[2012·南充]“人心齐,泰山移”。具备团队精神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因为()A.成功只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保障 C.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D.用人应该看能力,关不关心集体并不重要 13.[2012·南充]承担责任()A.只有回报 B.可以不择手段 C.既有回报,也有代价 D.只有代价,没有回报

14.著名NBA球星科比在某场比赛中独得81分。无疑,他在球队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却说他只不过是上场的5名队员中的一员罢了。科比的话告诉我们()A.我们个人应该维护集体利益

B.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 C.没有集体的共同努力,就没有个人的辉煌 D.个人可以离开集体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15.[2011·武汉]武汉正处在大规模建设时期,需要每个市民模范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做城市的“管理者”。这意味着()A.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B.维护公共秩序,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C.尊重自然的核心是遵守交通规则

16.2012年12月16日,武汉黄陂包工头蔡正明手握着失而复得的5万元农民工血汗钱,不停地感谢好心的哥潘国建。他的心情十分激动,但是这位的哥却说没什么,这是他应该做的。这表明这位的哥()①树立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生命价值得以提升 ④具有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7.创造生命的价值,需要我们乐于奉献,奉献就在我们身边。下列我们可以作出奉献的有()①在家中力所能及地为爸妈做家务 ②牺牲学习时间,陪朋友玩电子游戏 ③主动打扫公共场所的卫生 ④利用节假日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判断正误(对的填T,错的填F)18.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相互依存的。()19.个人利益的实现会促进集体利益的发展。()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说明集体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2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心理保健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1)漫画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联系实际,谈谈人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中学生应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答 案 解 析

一、选择题

1. B

2.A

3. B

【解析】“最美女教师”为什么“最美”,因为有奉献,因为对社会有大爱。4.B

5. B

6. C

二、判断正误(对的填T,错的填F)7.F 【解析】承担责任有三个方面: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只有首先对自己负责,才有资格、有能力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8.F 【解析】承担责任的回报,重要的是精神回报,是无形的财富。9. F 【解析】团结一心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障,但并非团结就一定会成功。10. T

三、材料分析题

11.【答案】(1)爱岗敬业;奉献社会;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

(2)①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②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③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

类型之二 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承担对集体的责任

一、选择题

12. C 【解析】“人心齐,泰山移”是对团队精神的诠释。“心齐”就 5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是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样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13. C 14. C 【解析】科比的话说明他只是团队中的一员,并非他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够把团队建设好,这需要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努力,他的成绩是团队中每个成员齐心协力的结果。A、B与题目无关,D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15.A

16.C

17.B

二、判断正误(对的填T,错的填F)18.T

19.T

20.F

21.T

三、材料分析题 22.

【答案】(1)漫画说明了在生活中,不管我们扮演什么角色,都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2)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承担责任就会承担压力,而压力会产生动力,激励自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种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承担责任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承担责任才能获得自尊和自信,在履行责任中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同时,人们只有各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3)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②一个人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承担着多种社会责任,所以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初三政治第一单元试卷 第2篇

一、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整理到课本上)

二、基础知识问答

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公平和 正义。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正义感,还要树立责任意识。

2、什么是公平?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公平要求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3、公平与合作的关系怎样?社会需要合作,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失去了公平,合作就很难维持下去,更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

4、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

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

5、为了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如,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干部招聘

考试制度、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扶贫工程、希望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等。三农。免费师范生。

6、维护社会公平有何意义?维护社会公平,能促进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

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7、怎样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

力。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 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8、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 和 积极承担责任 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9、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

10、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正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为此,我们经济上要:(1)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政治上要:(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11、正义行为应该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 和支持。非正义行为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必然遭到 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

12、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要做到为人正直(2)要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3)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4)不伤害他人、不侵犯的基本权利。(5)鄙视、积极劝说和制止非正义行为,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注意掌握方法)。

13、一个现代人应有有的品格是 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是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是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

14、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责任是对一个人做 或不做 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5、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人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同一个与不同的人

结成不的社会关系,就会承担着多种 社会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变化,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会变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会发生改变。

16、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人们不能因此逃避、推卸责任。积极承担责任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且,承担责任也有积极意义。(1)对个人来说;在社会上中承担责任能促

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承担责任能激励自己的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承担责任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承担责任,才能获得自尊和自信,在履行责任中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2)对社会来来说:人们只有各自承担责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17、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他必然会受到道德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还要受到法律制裁。

18、要让社会投给我们赞成票,就要(1)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并时刻想着履行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要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考虑履行责任的时间要求,科学地安排时间,学会统筹兼顾。(2)要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3)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9、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是道德和 法律。

20、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包括维护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的秩序和 公共场所 的秩序;维护 社会管理秩序,自觉遵守的法律规定;维护维护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还包括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 等等。

21、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的 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22、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是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3、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也应该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内心的需要。

三、课后走进生活参考答案

(一)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政治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基本上实现了社会公平,这是主流是大局,必须拥护和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在现阶段,由于个人的文化素质、家庭条件、单位、行业和地区的种种差别,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一些人来说,无论是在参与的机会上还是分配的结果上,我国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这也是客观事实,我们也不能回避。

2、党和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极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社会不公平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不公平的现象正在逐步减少。

3、解决不公平问题的建议:(1)要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能为社会公平奠定较好的物质基础(2)进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消除我们体制中的弊端,加强民主法制,为社会公平奠定正义制度的保障(3)贯彻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保证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又要实行社会保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1、被盗乘客由于对自己的财物保管不慎,致使10000员现金被小偷盗走,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2、公交车售票员和司机有保证乘客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责任,事情发生后,他们未能有效地阻止小偷逃跑,使乘客钱财被盗,造成损失,应负一定的责任。

3、被盗事件发生在公交车上,作为客车和乘务人员主管单位的公交公司,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4、车上的其他乘客,当被盗乘客和售票员同小偷斗争时无动于衷,无人出面制止,助长了小偷的嚣张气焰,也应承担道德上的责任。

第二问: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当时的事实是:被盗乘客状告公交公司要求赔偿1万元钱的损失,法院根据法律、事实和双方应承担责任的情况做出判决,即公交公司和被盗乘客个承担50%的责任,公交公司赔偿被盗乘客5000员人民币。

初三政治第一单元试卷 第3篇

一、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的第一单元在呈现方式上有非常突出的特点, 用富有意义的、鲜活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 提供问题发生的生动情境, 此外, 它还有以下几个具体特点:

1. 教材涵盖了大量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有供求关系与价格的相互制约、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例如,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材不但在整体架构上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 而且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了“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把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融入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 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 把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新成果的素材加以典型化, 把经济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经济生活的主题之中, 把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抽象的理论通俗化, 而不强求完整的理论体系。

2. 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明。

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中, 新课程已经将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货币与金银的关系、货币的其它职能等内容删除了, 对某些在教材中以辅文形式出现、课程标准仅作一般性了解要求的知识, 这样做不仅影响了教学进度, 更主要的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内容体现了时代性。

教材在安排具体教学内容的时候, 充分考虑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 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统领,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高尚品德的教育。例如, 讲商品, 强调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 做到货真价实,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讲货币, 强调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爱护人民币、不使用假币;讲消费, 强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强调绿色消费, 增强环保意识;讲基本经济制度, 强调对国家基本制度的认同, 热爱祖国, 拥护社会主义等。

4. 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在内容选择上更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在编排体例上形式活泼, 图文并茂, 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第一单元讲货币的时候强调要爱护人民币、不使用假币, 这一主题体现了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假币较多的今天能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生活与消费”一节内容将学生的现实生活融入书本的经济学理论中, 让学生在体味现实生活的同时, 学好经济学理论。

二、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教学对策

1. 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

教科书只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 教材的主要观点在教学中是一定要得到落实的, 而实现的途径又是多样化的。因此, 教师要关注现实的经济生活, 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学会用教材教。例如, 新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就从消费中随处可见的商品、货币、价格等现象入手, 将学生领入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与经济学理论世界中, 一步步引导他们去思考和发现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 发掘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基本道理:我们所消费的商品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 劳动创造价值。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 学生会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我们所消费的各种商品都是通过人类的劳动生产、创造出来的, 于是, 教材就顺着在第一单元获得的这一认识, 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关注目光转向了“生产”, 由此就进入了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社会财富生产出来后, 接着自然就应该考虑财富的分配问题了。

2. 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

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 老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程度、思维发展状况, 带领学生主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 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 这样, 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了要点、解决了难点、弄清了重点, 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利用综合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 特别是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问题, 如环境问题、社区发展等, 这些问题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这些问题, 学生会亲自获得对社会、自然和自我的认识与体验, 这种认识和体验是学生在课堂上, 在书本里所不能获得的。在《经济生活》教学中,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使课程对生活有了实际意义。同时,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人际沟通的能力。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 使之学会了自主获得知识的方法, 并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促进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

《经济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在对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和金钱观教育的同时, 也对学生进行了诚信观教育, 学生通过一定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 从而有效地发挥了《经济生活》新教材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结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广大一线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努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摸索适合学生乐学、爱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生活》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保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探讨[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7, (12) .

[2]宋景堂.谈谈如何使用新的思想政治教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8, (4) .

[3]王作良.《经济生活》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6, (1) .

初三政治第一单元试卷 第4篇

一、选择题(第1-10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11-15题为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能直接反映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A 2013年12月10日,由南昌市教育局等承办的首届南昌市“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正式筹备

B 按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的标准,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

C 中国强烈谴责日本所谓的“购买钓鱼岛”行为。

D 2013年12月22日全国第六届绿色食品博览会在南昌开幕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C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社会主义性质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列对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理解错误的是()A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 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C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4、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阿克陶县当作江西第101个县,像当年苏区支援红军一样支持阿克陶县建设”,带着重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与阿克陶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一道,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这表明江西省()

A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坚持同步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C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D 把对口支援新疆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5、2013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多次出现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为了消除十面“霾”伏的现象,使人们呼吸到清新洁净的空气,我们必须()

A 禁止开发和利用地球的绿色资源B 要求经济建设服从、服务于环境保护

C 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保护环境D 坚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6、2013年11月6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和中共江西省委联合组办的龚全珍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随后,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将向全国五省进发,报告团成员将用他们的语言和故事,将龚全珍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大爱精神传播到全国各个角落。对该活动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该活动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B 该活动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该活动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D 该活动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有评论家认为,莫言先生的作品用满怀的红色意象托举着伟大的民族精神。《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作品中的“红色”深深地牵引着每个中国读者的心灵。红色意象的核心是()A.勤劳勇敢B.自强不息C.爱国主义D.爱好和平8、2013年12月26日,日本现职首相安倍晋三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参拜靖国神社,中韩两国对安倍“拜鬼”予以强烈谴责,中国外交部表示:“对于这样的日本领导人,中国人民当然不

欢迎他,中国领导人也不可能同他对话。”这体现了中国政府()A 今后的外交政策就是解决主权争端问题B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坚定决心

C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D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二制”的基本方针 9、2013年6月27日,南昌市进贤县妇联和团委组织了46名青年志愿者到民和镇山前小学与20名贫困留守儿童结成了爱心对子。志愿者们为孩子们送去了蜡笔、画纸、课外读物、乒乓球等礼物,祝愿他们度过一个愉快、充实的暑假。这些志愿者的行动()A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最有效途径

B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唯一载体

C有利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D展示了志愿者积极承担法定责任的优秀品质

温馨提示:以下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

10、驻守在黑龙江畔的某团官兵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政治信念为支撑,战胜常人

难以想象的困难(最冷达零下50度),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对祖国的忠诚,在风雪边关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从官兵们身上感受到()

A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B 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

C 认真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D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1、《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据中国人大网统计,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

里,共有网民131912人次对修正案草案提出各类意见557243条,远超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时征集到的237684条网上意见,创下法律草案网上征求意见的历史之最。这说明了()

A 我国的立法工作日益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科学化

B 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

C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立法权

D 我国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行使监督权

12、陕西“表哥”杨达才、广州“房叔”蔡彬已被移交司法机关,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等都是通过网络举报一一落马的官员。最高人民检察检察院表示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媒体网络对反贪工作的助推作用,更加有效地发现和査处贪污贿赂犯罪。网络反腐()

A.能对腐败分子造成威慑,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B.说明反腐倡廉、依法治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C.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可以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D.拓宽了打击腐败行为的渠道

13、瑞典文学院揭晓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称,莫

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 一体”。莫言的获奖表明()A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肯定和认可

B.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融合交流中凸显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C.中国文化是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面临挑战

D.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14、2013年7月22日,省委书记强卫在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上,宣 布了江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这()

A.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B.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C.是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表现

D.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

二、非选择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第16小题10分,17小题各15分,第18小题12分,第19小题13分,共计50分。)

15、学习时政谈体会

时政材料一:2013年 12月28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正式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

废止《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的议案,并正式通过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劳教制度未经法律的正当程序,可以剥夺公民人身自由长达四年,且可重复劳教,这明显违反我国《宪法》的规定,并与中国政府签署的国际人权公约相背离。劳教制度的废止,得到社会各界肯定,成为近年来中国一项重大的法治进步。这说明了什么:(6分)时政材料二:2013年10月22日,南昌市政府公布,为了致富、鼓励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最高贷款额度10万元,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最高贷款额度5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高贷款额度200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妇女最高人均贷款额度为10万元,同时,对于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个人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给予全额政府贴息。由此我们认识到:(2分)

16、“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是江西省党代会吹响的前进号角,是江西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4400万赣鄱儿女的下一站幸福。(10分)

【解读目标】2013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省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2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5%和13.6%;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免费、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制度“四个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

(1)、根据以上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请你解读:

①“富裕江西”就是的江西;(1分)②“和谐江西”就是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的江西:

③“秀美江西”就是的江西。(1分)

(2)、上表主要反映我省面临怎样的现状?为此我省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总结经验】2013年,江西人民在“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步伐一:一年来,全省大力提高招商引资层次和水平,先后组织实施了新一轮“央企入赣”计划、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中国光彩事业赣州行”,与科技部、中国国际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广泛开展战略合作,在省部合作、省校合作、省院合作上实现了突破,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态势和新格局。

步伐二:加大重点领域的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社会保障制度、财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步伐三:江西省大力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完成植树造林230万亩;加大对“五河一湖”保护力度;加强越冬候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抓好城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营运和监管。

(3)、从上述步伐中,我们分别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经验?(3分)

【我的宣言】

(4)、作为江西学子,你打算如何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贡献?(2分)

17、学好思想品德课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写出相应的知识或观点。(每段材料分析至少两个要点,6分)

18.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

每一个中国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国家富强梦】2012年,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承载着国家与个人梦的“飞

天梦”成为现实。参与此项工程的女宇航员刘洋感言:“是祖国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点燃我的理想,让我有了更大的舞台。”在谈及中国梦时,刘洋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中一颗螺丝钉。只要我们每个人做好螺丝钉的职责,中国梦的实现一定不会遥远。”

(1)请你结合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6分)

【人民幸福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

(2)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有赖于现实的强力支持。实现以上梦想,需要国

家采取哪些有效措施?(3分)

【个人成长梦】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能量。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5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芳室芝兰茂,春风桃李香。”家庭留给我们多少温馨的记忆!一般而言,家庭是由下列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①婚姻关系②血缘关系

③收养关系④地缘关系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家的最主要的特点是()

A、有住所B、有血缘关系

C、有亲人,有亲情D、有经济保障

3、从传统的“四世同堂”,到现在的“三口之家”,家庭的结构是不断演化的,现在一般的家庭结构类型是()

①核心家庭②主干家庭

③联合家庭④单亲家庭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我们爱我们的家庭,是因为()

①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

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③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④爱家庭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由此来形容母爱,下列选择中最贴切的是()

①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七色光芒②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胸怀

③母亲是肥沃的土壤,哺育儿女茁壮成长④母爱是无限的宇宙,任儿女自由翱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小丽今年13岁,父母离异,小丽随母亲生活,爸爸答应每月给小丽200元生活费,但从来没给过。小丽爸爸的作为()

A、只是不道德作为,因为扶老携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是违法行为,因为扶养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

C、是情理之中的,因为小丽与父亲不在一起生活

D、是他家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7、“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我们要永远牢记心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理应()

①得到爱的回报②受到我们的尊敬

③享受荣华富贵④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对父母()

A、侍俸和赡养B、敬重和爱戴

C、尽首先义务D、尽法律义务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B、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C、母爱是无私的D、父爱可有可无

10、前两年,一首《常回家看看》传遍大江南北,歌曲以朴实而真挚的感情,拨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弦。这说明()

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孝亲敬长是我们的义务

③孝敬父母就应该满足他们情感方面的要求④父母都爱把儿女“绑”在身边

初三年政治总复习第一次单元测试 第6篇

一、单项选择题(54分)

1、2002年3月5日,李鹏委员长在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作了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说,本届人大的四年中,通过宪法修正案1件,法律58件,法律解释4件,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20件,使以宪法为核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更加完备。这说明()

A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目的B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C依法治国就是人民按照法律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D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2002年3月24日报道,到西安打工的四川人彭文军,夜里到几个浙江人的香菇棚里偷香菇,被发现后遭到几个浙江人的殴打,后来鼓文军接连被几名浙江人敲诈。无奈,彭文军到派出所报案,最后这几名浙江人被逮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公民受到非法侵害后要勇敢地报案

B公民受到非法侵害后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C公民受到非法侵害后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公民受到非法侵害后可以采用任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3、全国首例网上出售冰毒配方的犯罪嫌疑人竟然是现年17岁的职高生。他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追究。该生是班上化学“尖子”,化学成绩特别好。但他的胆大妄为和对法律的无知令人吃惊,这表明()

① 学生上网出售货物是违法的② 法律对任何公民都有约束作用

③ 青少年要学法、懂法、守法

④ 公民生活离不开法

⑤ 公民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4、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等领导干部因贪污受贿受到法律制裁,邓小平说,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认真查处,这说明()

A我国法律反映社会各阶级的共同意志

B职务越高,惩治越严

C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D在社会事业上有重大贡献的公民可以超越法律

5、为了使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就需要()

A大力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 B依靠国家强制力做后盾

C人人遵纪守法 D大力推进道德建设

6、“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反映了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

A互相对立 B完全等同

C密不可分 D完全不同

7、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这是因为()

A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目的和任务相同

B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范围和实现的手段相同

C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D凡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都是我国法律所制裁的8、中学生王某平时明辨是非,疾恶如仇,遵纪守法。一天,在公共汽车上王某主动协助乘客抓获了正在行窃的扒手。这表明()

A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法制观点是等同的B王某好出风头,喜欢多管闲事

C公民道德水平提高了,就一定能守法、护法

D公民道德水平提高了有助于增强守法、护法的自觉性

9、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戏剧时,不要高声交谈喧哗。以上这些表明()

A凡是社会公共场所,都有相应的纪律和法律

B凡是社会公共场所,都要有相应的公共秩序

C社会公共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D社会公共秩序是靠社会舆论来维持的10、我国公安机关开展声势浩大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一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被打掉。各级各地人民法院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严厉判处了一批“黑恶”犯罪首恶和骨干,社会治安状况起家一步好转,本材料反映了()

①“扫黑除恶”维护了社会秩序

②打击此类行为有助于社会的稳定,维护人民的利益

③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④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甲、乙两企业对所签订的合同理解产生了异议,并由此产生经济纠纷,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做出正确的裁决,使它们的生产能正常进行。这表明,应用法律手段()

A能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保证经济建设的正常方向

B能调整和规范各种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C能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制度、新政策确定下来。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

D能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12、当前,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下列属于公平竞争的是()① 改善经营管理,不断开发新产品

② 使用新技术,降低产品成本

③ 假冒他人商标,诋毁竞争对手

④ 进行虚假广告宣传

A 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13、2001年11月8日,厦门特大走私案首批25件一审公开审判,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发生的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案情极为复杂,危害极为严重的走私犯罪案件。从法律上看,走私犯罪属于()

A侵犯公私财产犯罪 B破坏社会主义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C破坏金融管理犯罪 D生产、销售假冒产品犯罪14、2001年,河北省原阳县少数不法商户出售“毒米”导致一些消费者中毒,给素有江北“金牌米市”之称的原阳县大米市场沉重打击。在该事件中。销售“毒米”的经营者()

① 违背了平等的原则 ②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② 侵害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④破坏了经济秩序,是犯罪行为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5、近年来,“法转功”邪教组织迅速发展,公开宣传封建迷信,用无知和谎言愚弄欺骗群众,进行大量的违法犯罪活动。要避免“法转功”的危害,关键要()

A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B加强共产主义教育

C加强人民军队建设 D加强经济建设

16、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思想教育和舆论监督,也要靠()A科学管理 B宣传发动 C法律制约 D风俗习惯

17坚持不地开展“打黄扫黑”斗争()

A有利于遏制文化垃圾滋生蔓延,规范文化市场,净化社会风气

B有利于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

C有利于制裁利用封建迷信活动骗钱害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D有利于政治经济建设的法律化、制度化

1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

A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B思想道德建设

C民主法制建设 D物质保证和法律保证

二、判断(10分)

1、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对敌对分子的专政()

2、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都是用来约束、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因此都带有强制性。()

3、我国古代有句名言“无规矩不成方圆。”这说明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

4、一般来说,凡是我国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和赞扬的行

为。()

5、到学校殴打小同学,在电影院乱吹口哨,乘公共汽车不买票且强词夺理与售票员争执等行为,都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要受有关部门的批评教育。()

6、公有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7、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也公民私人所有财产。()

8、无业人员刘某购买了假人民币到某城市去贩卖,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并没收,刘某的行为是属于破坏国家经济秩序的行为。()

9、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离不开物质的保证,又离不开法律保证。()

10、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

三、问答题(36分)

1、材料一:湖北省竹山县罗家坡村,原来社会风气很不好,治安案件经常发生。自欺欺人1993年开始,该村开展“十星级农户”评比活动,使村民的道德水平显著提高,社会风气净化。1994~1997年,该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材料二:中学生陈某平时明辨是非,疾恶如仇,遵纪守法。一天陈在公共汽车上制止了扒手行凶,却无人敢相助而负重伤。

问:(1)材料

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共同说明了什么?

(2)结合社会主义道德与我国法律的关系,谈谈如何改变材料二乘客的冷漠心态,提高公民守法、护法意识?

2、材料一:2001年,全国质检、公安、卫生、工商等执法部门共捣毁制假销假窝点心1.1万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价值23亿元,揭露10万元以上大案1200起。

材料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我国先后颁布了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2001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问:(1)材料

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对制假售假的行为进行评价?

(3)结合材料二提几条避免制假售假事情发生的建议?

3、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全面提高民族凝聚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材料二: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精神文化建设,我国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问:(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两个方面?材料二是加强哪个方面内容的具体表现?法律对该方面内容是如何规定的?

(2)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分为哪两大类?材料二中措施属于哪一类?

初三政治第一单元试卷 第7篇

一、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本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标。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一样要做到以它为本。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单元试卷, 有些确实是一些专家编的好卷, 紧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跟新教材相匹配, 也适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但有些却不是这样, 试卷题目涉及的内容并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出现超纲或超出一般学生能力范围的现象。

例如:《 (树人) 新标准数学第七册单元练习 (2) 》这份试卷, 是上完《角的度量》这个单元后用的。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 从平角的顶点引两条射线, 把平角分成三个角, 使∠2是∠1的3倍, ∠3是∠1的5倍, 求这三个角的度数。分析这道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包括平角等于180°, 关于“倍”的知识, 还有“已知三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及它们的和分别求这三个数”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标准》关于平角的目标要求是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1]可以说这道题有关平角的知识点是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而这一学段关于综合应用的目标之一是“有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1]这道题是否是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年级 (下) 教材第27页第7题, 以带﹡的方式出现一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其中一个数”的题目, 此外整册教材再也没出现过这种题目。既没有例题教学, 也没有后继练习, 就算教师教得比较扎实, 三个数相关的和倍问题也不是要求掌握的。直到五年级 (上) 第70页练习中才出现:“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其中, 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还是两个数的和倍问题, 而且一直没有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过。可见, 这道应用题出现在试卷中, 是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 至少是不符合《课程标准》对刚上四年级学生的要求。

二、与“师生教、学的实际进度”一致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总体目标、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阐述, 而且每一学段的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评价要求都有详细地说明。但是《标准》并没有把这些内容细化到每个学期, 更不用说每个单元了。因此, 单元测试跟毕业考试等终结性测试不同, 它不能直接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学段内容目标来确定试卷内容。教师需要精心细化学段内容、目标, 制订科学的学期课程纲要, 直至单元学习内容、目标, 这样, 单元试卷才能针对学生的学习, 检测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表现, 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教师的后继教学提供改善的依据。但是一些单元试卷没有把握好“教学进度”的实际情况, 只根据《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出题, 提前考查学生没有学过的知识点, 这是不能达到单元试卷的检测目标的。

还是《 (树人) 新标准数学第七册单元练习 (2) 》这份试卷, 其中有这样一题:如图所示, ∠1=35°, ∠2= (%) , ∠3= (%) 。解答这道题, 学生需要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或者是直角三角形中另外两个角度数相加的和是90°, 后者也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上的。学段目标有这样一条:认识三角形, 通过观察、操作, 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看起来这道题没有超出《课程标准》范围, 而实际上, 《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是在数学教材第八册85页的内容, 对于才学第七册的学生来说, 是超出他们学习范围的。虽然直观地认识过直角三角形, 但连知识点都没有好好学过就让学生灵活应用, 显然是不应该出现在试卷里的。可见, 单元测试的内容不仅要与《课程标准》目标要求范围匹配, 同时还要做到与教学同步, 才能更加真实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单元学习。

三、辩证看待“联系生活、关注应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之一: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每一学段的评价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新课程实施后, 数学教学生活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数学测试也不例外, 一般都有联系生活的题目, 甚至有些试卷用二分之一的版面来编制图文并茂的“实际问题”。就像鄢晓钦在《让命题行走在课改的路上》提倡的一样:生活, 命题之源;实践, 命题之本……[2]所举的例子都是紧密联系生活的综合应用题。但如果为了联系生活而联系生活, 那也不可取。

例如:《〈树人〉新标准数学第七册单元练习》第六大题解决问题中的第一题, 要求“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有9点、6点、3点半、7点四个钟面, 分针较细, 时针较粗。作为联系生活的习题, 感觉不够科学。一方面, 测量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现实中应该没有这个需要, 既然这样, 检测学生测量角度的能力, 不一定要跟钟面这个生活实际结合。另一方面,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度数是一定的, 而现实学生在测量角度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避免测量误差 (除非根据格子和度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结果) , 改卷时如果考虑误差放宽要求, 会跟实际相抵触;如果不考虑误差, 又会令一些学生失分, 一连几题, 失分会比较多。再加上上面讲到的题目, 一些学生失分会更多。如果作为计算角度的练习, 倒是比较有趣, 也有一定价值。因此, 联系生活要有价值, 只是为了联系生活而出一些看起来跟生活实际联系却并没有应用价值的题, 是不可取的。

四、适量考查“开放题、探究题”

封闭性试题在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目标的客观性、方式的规范性上独具优势, 而开放题则在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上更为突出。[3]开放题、探究题虽是传统题型, 但在新课改开始后, 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同时, 由于开放性试题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它的运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单元测试以检测改善学生学习情况为目的, 没有其他性质的目标, 也往往是任课教师一个人完成试卷批改, 因此, 适当增加开放题、探究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如:1÷A=0.0909…, 2÷A=0.1818…, 3÷A=0.2727…, 4÷A=0.3636…, 5÷A=0.4545…, 那么9÷A的商是 (%) 。这样, 学生要首先发现其中规律性的知识, 才能继续寻找答案。又如:《小学教学设计 (数学) 》2008年11月中的一份试卷, 最后一题有这样一个问题:2005年广东省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达449.17亿元, 观察这些信息, 你有什么感想?谈感想, 初看有点像语文题, 其实是一道数学测试题。在提供了2005年众多西部城市的教育经费支出数据后, 安排了几个数学问题, 再以“1分”的分值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把数学向其他领域拓展,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表自己的想法, 等等。虽然没有确定的唯一答案, 但建立在数学比较基础上思考其他问题, 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应用数学的价值。

自然, 编制开放题、探究题“适量”是关键, 这里的适量不仅指题量要适当, 还包括所占分数的比例要适当。就像上面所提试卷《 (树人) 新标准数学第七册单元练习 (2) 》中的两道超出知识范围的题目, 如果以很少的分值出现, 作为一些优等生拓展智力的题目, 其有效性就可另作分析了。而这份试卷中不仅有其他一些灵活应用、有一定深度的题目, 而且仅仅这两道题的分数就占到了10%, 致使很多学生突然成绩明显不如其他单元, 学生自身、家长都会有较大的反应,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而且考了这份试卷后学生并没有在知识、思维方面得到多少, 也不能检测这个单元教师的教学情况, 因为按照常理这些确实不需要在这个单元教学。可见, 如果得不偿失的话, 那这份试卷就不适合给学生考。

总之, 根据教学实际, 全部的单元试卷都由一线教师自行编制, 可能会精力有限。选择或改编一份比较科学的单元试卷用来检测平时的教学情况是需要的, 也应该做到。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http://www.gzfcxx.org/showsoft.asp?id=30.

[2]鄢晓钦.让命题行走在课改的路上.小学教学设计, 2001, (7) .

[3]高凌飚等.开放性试题的编制与评分.人民教育, 2006.1.

上一篇:微课教学反思范文下一篇:新收入证明(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