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术论文的心得体会

2024-07-11

阅读学术论文的心得体会(精选9篇)

阅读学术论文的心得体会 第1篇

阅读学术论文的心得体会!★ ★ ★ ★ ★ ★ ★

seafun(金币+7):好文章!

Quote: 我们搞科研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文献的阅读!关于如何阅读文献?读什么,怎么读?结合我自己的体会,我想这里的关键在于要让我们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会看懂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学方法,从中学习论文作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篇学术论文,大致可以分成如下八个部分: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与单位,论文中英文摘要,论文引言或引论,正文:可以是一节或几节,结论与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一篇学术论文在手,怎么去阅读呢?一般可以有下面几个步骤:(1)看论文题目

Quote: 看论文是否属于你要研究的领域、方向,该论文与你要从事的研究工作的相关程度怎样?题目一般能说明一切。另外该文是属于哪一类的论文也要有所判别,它是新理论阐述、还是新方法的提出、还是解决了一个新问题等等。

(2)看作者姓名与单位

Quote: 主要看论文作者是否是该领域的权威或知名人士,或者看作者所在的单位在该研究领域内是否处于领先地位,等等。

(3)看论文的摘要

Quote: 在这里,论文作者基本上将该文所做的工作摘要的形式做了总结与阐述。因此论文摘要是论文全文的核心部分之一。了解了摘要,你基本上可以初步掌握了该论文的全貌。

(4)看论文引言或引论

Quote: 引言部分一般是作者交待问题的地方。在这个部分,作者会将其要研究的问题的来龙去脉做一简要的阐述,并且还会将该文要做的工作做一个简要阐述。因此从这里,你可以了解问题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以及作者是怎么思考该问题的,作者想做什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跳过正文,看结论与致谢

Quote: 论文的结论也是全文的关键之一。你要在这里看看论文是否达到了作者在引言中所预期的研究目标,问题是否已获得解决?还遗留什么问题或困难等没有解决?以及问题被解决得怎么样?等等。

(6)看参考文献

Quote: 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引用了哪些前人的工作,引用了哪些年份发表的前人的工作。从中你可以发现: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基础和程度上开展研究工作的。如果文献被用得多,年份又比较近,则一般说明作者掌握了该领域比较全面的研究行情,从一定的侧面反映了作者的研究工作可能是解决了前人没有解决过的问题、方法与困难等等。

(7)看附录

Quote: 它一般是对论文有关内容的补充,是一种论文内容的扩展。例如,论文中有些数学推导的详细过程,有些试验的补充结果和补充说明等等。这部分只有当你需要对该文进一步了解或补充时才会用到,一般可以不予理会。

此外,对于一般的学术论文,你走完了以上几个步骤,则基本上可以算完成了对文章的阅读。也许你会问:怎么最关键部分——正文没有看呢?其实问题就出在这儿,初看论文时,往往就是被这卡住的,总是迈不过去。对于正文,我们要区分这篇文章与你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方向的关联程度如何。若关联程度不大,大可不必在这里纠缠,耗费时日。

其实各人有各人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希望各位虫友学习与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悟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来。

阅读学术论文的心得体会 第2篇

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综合分析初中语文特点制定渐进式阅读目标,即阅读教学注重体现阶段性特点,通过完成不同阶段的阅读目标,逐步向整体阅读目标靠近,以此逐渐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为高效的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1.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制定渐进阅读总目标

义务制初中语文教材由很多选文组成,但是这些选文的渐进性表现并不明显,因此,为了保证初中生建立较为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教师应注重渐进式的阅读指导。首先,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实践中,应充分把握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对语文认知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阅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渐进式的阅读提纲,以此确保其落实到实际的阅读实践中;其次,教师在渐进式阅读实践中应重点把握渐进式阅读特点,注重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经过大量实践证明,渐进式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过程的循序渐进,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渐进的跨度和节奏,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

2.结合教材单元制定渐进阅读单元目标

观察初中语文教材可知,其主要根据不同主题划分单元,单元之前的衔接性和渐进性较差,因此初初中语文渐进式阅读实践研究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褚光中语文教师有必要以单元为单位制定渐进式阅读目标。首先,教师制定单元阅读目标时应严格遵守渐进性原则,并不是要求目标涵盖内容面面俱到,而应主次分明体现层次感,从而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其次,注重单元阅读目标的分解,这是体现渐进式阅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综合考虑不同单元特点和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阅读技能训练、基本知识划分到不同单元中,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加以重视,通过采用讨论、辩论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完成不同单元渐进阅读目标;最后,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渐进式阅读教学前后衔接性较强,因此为了保证其有效的实施,教师应区别对待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针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辅导,例如为其补课,帮助其复习等,进而使学生在每个环节均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实现渐进式教学目标。

3.结合文本内容制定渐进阅读课时目标

把握不同文本的阅读目标关系着渐进式教学的效果,决定着教师能否顺利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为此,教师应根据文学作品类型制定课时阅读目标。另外由于文学作品较为重视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制定的课时阅读目标应要求学生认真体会文本语言特点,体现文本内容抒发的感情。例如,阅读小说作品时,教师应让学生思考文本内容体现的感情如何等。

二、阅读指导的渐进

1.明确阅读指导目标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实践中应明确阅读指导目标,并注意与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尤其应避免运用满堂灌的不良教学方法。教师进行渐进式阅读指导时应清晰地认识到,阅读并不是要求学生孤立地理解某篇课文,而应触类旁通掌握渐进式学习方法,体会渐进式阅读的真正内涵,培养其语文阅读兴趣,提高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最终实现初中语文渐进式阅读指导目标。

2.制订学期主阅读计划

制订学期主阅读计划主要包括列出详细的阅读要求、阅读具体安排和阅读评价规则三方面内容,其中阅读要求应仅仅围绕教材内容,并以讲读课文为主。首先,教师应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渐进式阅读教学,例如将阅读课安排在周三课时;其次,上阅读课前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并列出预习要求,例如要求学生注意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的把握,并做好难点的标记等,为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交流腾出时间;最后,学生阅读结束后应举行师生间互动交流活动,选出小组代表让其发表阅读感受,并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疑难问题。

阅读具体安排环节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列出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制定不同阅读主题的阅读目标,最后对阅读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时需要依照评价规则进行“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的评价,其中通过阅读,将学生能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能够初步把握评价为合格,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概括出文章内容,且能清晰地认识文章结构和思想则评价为良好,如学生不但能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结构、思想,而且还能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则评价为优秀。通过阅读评价追踪渐进式阅读教学成效,能够及时发现阅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调整,为渐进式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总结

议论文的阅读技巧 第3篇

一找准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主要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是议论文的灵魂。因此, 在阅读过程中, 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 阅读才能走向正确的轨道。一般来说, 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的文章虽有几个分论点, 但那些分论点都是从中心论点派生出来的, 是用来补充中心论点, 为其服务的, 所以我们要正确区分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要找准中心论点, 我们必须对中心论点有个明确的认识: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 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有了这个认识后, 我们再来看找中心论点的几种方法: (1) 看标题。即有些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中心论点。 (2) 看开头。有的文章, 开篇便开门见山, 直接点出中心论点。 (3) 看中间。有些议论文, 在讲述一些现象后, 接着才提出中心论点。 (4) 看篇末。有些议论文, 在篇末才提出中心论点。因此, 我们在阅读一篇议论文时, 如果在标题、开篇、中间都找不到中心论点的情况下, 就应该仔细地在篇末找找。

二分析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它是被论点统率, 为论点服务的, 因此, 论据要有典型意义的东西。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事实。道理论据是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 包括社会科学理论。

三明确论证方法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它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 (2) 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大家公认的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来做对比, 在对比过程中去证明中心论点。 (4)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在一些议论文中, 有时为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或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采用比喻的写法, 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所以, 在一篇议论文里, 采用了比喻的地方, 就是比喻论证。

四把握文章结构

结构就是把议论文的三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 它是作者思路的体现。议论文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也叫引论、本论、结论。引论的特点在于引, 它包括怎样引出论点或问题, 这样引有什么好处。

本论就是分析问题, 也就是论证中心论点。我们在阅读本论部分时, 应会分析这里列举了哪些事实, 讲了 (引用) 哪些道理, 而这些事实、道理, 作者又是如何安排来展开论述的。一般来说, 论述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纵式”, 即逐层深入论述;另一类是“横式”, 即并列地展开论述。至于总分结构、分总结构及总分总结构都是由“纵式”和“横式”派生出来的。

结论, 也就是文章的结尾。议论文的结尾一般有几种形式, 或是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的形式, 这样能使文章浑然一体;或是用总结分论点来结尾;或用名言、警句、俗语结尾等。议论文的结论也是解决问题部分, 即作者通常在结论部分,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体会语言特点

我们在阅读议论文的过程中, 一定要体会它的语言特点。议论文语言的最大特点有三个: (1) 准确性。即议论文的语言是要求很严密的。 (2) 鲜明性。议论文是需要提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主张的。因此, 文章主张什么, 反对什么, 必须旗帜鲜明, 绝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3) 概括性。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 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 可以说,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一般来说, 议论文中采用的事例, 都是经过作者高度概括了的, 它不同于记叙文的事件, 写得详细又具体, 而是概括、简洁。

议论文是初中阶段新出现的文体, 但它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 因此, 只要大家注意掌握方法, 用正确的方法去阅读、理解, 相信以后在做议论文的阅读题时, 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摘要:议论文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 在中考中频繁出现, 因此掌握好议论文的阅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如何阅读议论文这一问题, 分别从找准论点、分析论据、明确论证方法、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语言特点五方面作了精辟的阐述。

关键词:议论文,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张振华主编.议论文读写宝典[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1

“浅阅读”时代的学术出版之路 第4篇

一、通俗类学术书

所谓通俗类学术书,是指主题为大众所关注,语言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的学术性图书。对这类图书,我们需要格外关注读者的“浅阅读”倾向,在形式上做到图文并茂、装帧精美而富有创意,在内容上注意提升其思考的深度。

与时政类、生活类等畅销书相比,通俗类学术书强调图书主题的“学术性”,主要是满足读者对学术性问题的深层次探求,更强调图书带给人的思想性启迪。与严肃类学术书相比,通俗类学术书更强调语言风格的“通俗性”,可谓“跳出学术圈子谈学术”,以普通大众能读得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谈论深奥的学术问题。不可否认,如今市场上所谓的通俗性学术书,要么是学院派学者的作品,写得玄而又玄,艰深晦涩,令人不敢阅读;要么是泛泛而谈毫无新意的平庸之作,令人不忍阅读;要么是戏说式的无聊炒作,令人不想阅读。因此,这些作品难以畅销就不足为奇了。老子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之一,他的《道德经》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经典文本之一。两千多年来,关于《道德经》的各种解读性和诠释性的中文著作可谓浩如烟海,仅《道德经》的外文译本就有百种之多。那么,在当前关于老子及《道德经》的图书已经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如何策划出一部既能让读者喜爱,又能带给读者一定深思的通俗著作呢?

首要的工作在于挑选一位理想的作者,其既要具备相当高的学术水准,能保证图书的权威性;又要文笔流畅、语言优美,善于将深奥的哲理以清晰明白的方式传递给读者。除此之外,如果作者还能写出新的亮点就更好了。正是基于此思路,我找到了武汉大学哲学院的彭富春教授,他是中文系的高才生,也是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的嫡传弟子,还是留德7年的哲学博士,是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再传弟子,被誉为“最具创造性的青年思想家”,可以算得上是融貫古今、兼通中西的理想作者。更重要的是,他的语言简洁明了、朴实通畅,符合畅销书对语言要求。事实证明,挑选到好作者就意味着策划成功了一半。由彭富春教授所著的《论老子》一书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该书对《道德经》的现代汉语翻译不仅建立在目前通行本的基础上,而且参照了权威的德语和英语译本,很好地弥补了一般汉语译本在语法和逻辑上的不足——缺少语词的确定性和思想关系的明晰性,从而使译文的句子和段落所表达的意义更加完整、明晰和准确。作者除对《道德经》进行译解之外,还力图对《道德经》做出创造性的阐释,重构老子的思想整体;并试图与老子展开对话,让老子古老的思想在当代获得新生,诠释道德智慧的当代意义。这样,既能满足初学者对《道德经》的一般性学习的需求,又能满足较高层次的读者进一步研究的需求。同时,为了增加全书的可读性,我还协助作者挑选了30多幅老子及《道德经》的相关历史图片、10多幅老子故里等名胜古迹的相关风景照片。最终,一本内容简练、四色印刷、图文并茂、印制精美、富有思想深度的图书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首印的10000册便告罄,随即加印。随后,我和作者深度合作,又相继推出了《论国学》《论孔子》等图书,组成了“国学经典新读”的小系列。

二、严肃类学术书

所谓严肃类学术书,是指主题专、精、尖,严格按照学术规范编写,但是大众不容易读懂的学术性图书。对这类图书,我们需要坚持学术品位,在内容上做到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在形式上注意装帧大方而富有内涵。

与通俗类学术书相比,严肃类学术书追求学术的严肃性,不能“跳出学术圈子谈学术”,无须花哨的包装,亦无须浅白的语言,一切都是为了清晰地论证学术观点或诠释学术主题,强调学术的原创性和作者的个性,重在积累知识,推进人类文明。与通俗类学术书追求经济效益优先不同的是,严肃类学术书更强调对社会效益的诉求。毕竟,严肃类学术书的受众有限。不过,经典的严肃类学术书也可以打破这一界限,成为常销书,乃至畅销书。譬如,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三大批判”虽然是严肃性的哲学书,艰深晦涩,但是,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哲学的领域,成为图书市场上的“常青树”。下面以《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为例,浅谈高品质严肃类学术书的具体运作。

首先,选题是第一决定要素。只有选题本身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才具有打造高品质学术书的潜力。《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属于总理批示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项目、“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我国理论学术界集体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其长远发展精心描绘的全景式战略蓝图,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原创性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亲自为本书撰写“总序”,高度评价了本书的重要价值:“表现了我国理论学术界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与承担国家责任的学术自觉性,是理论学术界在政府部门支持下独立自主地进行国家层面重大政策研究的案例。这一战略成果的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

其次,作者是第二决定要素。选题确定后,重要的是挑选能够胜任的作者团队。《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代表了我国社会保障领域重大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最高水准,集合了政府、学界的精英和智慧,全面、系统、深入,堪称“中国式贝弗里奇报告”。它在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保障第一人郑功成教授的全力组织和主笔下,由全国30多位素有研究的社会保障专家教授集体完成,先后有200多位社会保障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和200多位各级官员参与研讨,项目组到20多个省区市开展过专题调研,召开了专家研讨会28次,到12省4部委召开过征求意见会16次,并与德、日、韩、瑞等多国交流,历时4年。

再次,精心编校是第三决定要素。严肃类学术书如果想获得大奖特别是政府出版奖和“五个一”工程等国家大奖,并得到读者认可,编校质量一定要合格。《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这样洋洋洒洒200多万字、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大部头著作,在体例格式和专业术语方面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其编校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除常规的“三审三校”外,我自己认真审阅了3遍清样,并两次退还作者的审阅校样,保证了4卷本体例格式和专业术语的高度统一。

最后,市场营销是第四决定要素。好酒也怕巷子深,不能因为严肃类学术书的圈子小,就忽略其市场营销。相反,严肃类学术书更应重视其市场营销,特别是针对其特定读者的“定制式营销”,这和通俗类的面向大众读者的“撒网式营销”是不同的。2011年2月28日,《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首发式于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十多位部级领导以及3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首发式。《人民日报》对成果进行了整版报道;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卫兴华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书评推荐;《经济学动态》《经济参考报》《前线》《中国财经报》《中国民政》《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医疗保险》等数十家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社会效益方面,《中国社会保障改革與发展战略》在政策层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研究结论与理论主张已经在社会保险立法及近年来的有关重大社会保障政策中得到了体现,并获得“第三届政府出版奖提名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第十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大奖。在经济效益方面,《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总论卷、医疗保障卷、养老保险卷、救助与福利卷)总定价256.00元,一共发行了5000套;而其精华本《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首印10000册,重印2000册。

总之,“浅阅读”时代的到来,既给学术出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给学术出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既要顺应这一时代潮流,推出更多符合读者新品位、满足读者新需求的通俗类学术书,又不能随波逐流,将严肃类学术书庸俗化、低俗化。我们在提升严肃类学术书图书质量的同时,应注意加大市场营销力度,走出一条新时代的学术出版之路。

论文阅读心得 第5篇

摘要

把主题的研究方向、思路、方法概述出来,使读者在某些方面产生认知和兴趣,以引导其在阅读过程中对其感兴趣的方面进行重点阅读。

前铺后陈

前篇为铺垫,后篇为总结;即,前面的所有铺垫在后面的论述中一定要充分展现出来,即体现了前后关系,又让思想的目的性变得清晰,使人们阅读后有一个清晰的逻辑认识!(《中国画境下的美术馆场所营造》,前后关系不紧密)为了更加紧密的表达,甚至前后出现的关键词也要能不断的重复。

结语

雅思学术类阅读心得 第6篇

如果有人,学术类阅读3篇文章,将近4000个单词,都能逐一认识的话,那么他可能是苦学了4年的英语专业毕业的。如果有位老师说,只要你单词都认识了,学术类阅读一定能得高分,你可能会比没听到这句话时更加郁闷,因为他为你指了一条不归路,学术类阅读所有单词都认识?你只能用历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黑人领袖“马某”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I have a dream!”。

雅思0--7分班的学员,大都是在高考中英语成绩不理想的高中毕业或者在校生,要么就是没能顺利通过4级考试的大学生,还有一部分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又打算出国留学或移民的朋友,他们的英语基础往往比在校学生还要更令人堪忧,而他们却都无一例外的期待能够在短期内取得好成绩,但像英语专业的学生那样一步一个脚印的按部就班的学习4年,对大部分学员都是不现实的,于是一些懒人就纷纷开始探索投机取巧的办法,这些懒人中为首的就是我。

我的确很懒,懒到睡懒觉到下午2点,醒来后仍然不下床,抱着笔记本电脑玩连连看到5点钟;懒到做阅读,从来没有把文章好好的通读一遍,虽然做题正确率很高,但是遇到不认识的专业词汇也很少去查、就猜、就蒙,于是单词量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进展。但是,我越来越发现,雅思阅读和我爱玩的连连看还真有相似之处,都是在两个区域内找相同的部分,都锻炼眼力,都有时间限制,只是小游戏连连看是把相同的小动物找出来,点击它们消除它们,而雅思阅读是把和题目中和原文一致的或者相关的词或句子用最短的时间找出来,再用1分钟或者1分半钟搞定它们。

刚开课的时候,我会利用闲暇时间和学生聊天,他们往往谈“考”色变,总是带着演死尸不用化妆的脸色去回忆所经历过的那些噩梦般的考试,尤其是每当听到学员们痛斥雅思考试学术类阅读答题时间多么紧迫,文章多么专业、多么长,好像是对他们每个人可怜的单词量的一种变态的挑战和讽刺的时候,我都会安慰他们,再变态的考试题也是某个变态的人编出来的,也是由另外某个或某几个变态的人点头审核通过的,那么在那些人出题、审核的时候,他们也必然负责任的想过,这变态的题一定能用某种正常或者变态的方法去让可怜的candidates(考生)做出来。于是我就想把这个连连看的寻找相似处的原理介绍给他们,让他们能在短期训练中提高正确率。刚开始提到做雅思阅读像玩连连看,不用拿单词量做赌注的时候,学员们都以为我上课上多了开始抽疯了,于是我就当场拿了一套剑5的真题做给他们看,3篇文章,每篇都是在15分钟内完成的,正确率97.5%,看着我哗啦哗啦的翻书,在书上用各种符号作标记,有的题30秒钟就做出答案了,而其中的一篇文章,我只读了前一多半就把题都做出来了,后一小部分连看都没看,他们都深深佩服了,但仍然觉得这种做题方法有点不可思议,有点变态,于是我就变态给他们看,教他们一起变。

比如剑5中一篇阅读有这样一道题In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ersonal values are more powerful than authority. 这是一道True / False / Not given 题,根据做其它题时对文章扫读的印象,我判断出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于是我用3秒钟将和这道题相关的原句找出,因为题目和原句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词,叫做authority(其实这并不是我的最好成绩,玩连连看的时候,3秒钟我都能点掉4-5对小动物了),找出了原句,就相当于答对了题的50%,剩下的要做的就是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和这句话拼命。原文这样写道“ Thus, in this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merges his unique personality and personal and moral code with that of larger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surrendering individual properties like loyalty, self-sacrifice and discipline to the service of malevolent systems of authority. 学员们通读了一遍,发现除了定冠词the、介词in、like和一些最基础的词汇(surrender 投降, personal, individual 个人的)以外,基本上都不认识,并一致的认为这样的句子一出现,他们就觉得恶心头晕,觉得生命没有意义,还有个成人学员,读完这句话后,立刻站起身来,小声跟我说要出去抽颗烟冷静的考虑一下这辈子是否还要选择出国。我于是赶紧安慰大家不要就此轻言放弃,我就给他们翻译,不是一句一字的翻译,而是从语法和基础词汇的角度给他们解释,我让大家找主语,他们说是subject,又让他们找谓语,他们说是merge这个用了第三人称单数的大家都不认识的破动词,我说surrender在这里做现在分词表示伴随,伴随merge同时发生, 都是主语subject同时干出来的动词,(没说是主语“执行”的动作,觉得文邹邹的,故与学术的讲课风格不能用来讲语法,这里,学员们要听的是简单易懂的大白话)

雅思阅读八大题型的解题心得

雅思阅读八大题型之判断题:

在做题目之前注意要求,如:TRUR/FALSE/NOT GIVEN或YES /NO/ NOT GIVEN,要按要求写到答题纸上。做题技巧:先在题目中的句子定位信号词,名词是关键的信号词,但是一定要挑选出“长相别致”的名词,如果题目中的名词在文章的“TITLE”中出现,千万不要当成信号词,因为很多段落中都会出现该名词,很难判断出题目落在哪个段落。如果能找到特别的名词很容易就可以准确地定位段落了。若在题目中真的无法找到合适的名词,可以换其他词性(雅思阅读主要考查六种词性,包含名词),下面按照其他词性列举出来考查重点,主要考点:形容词和副词是对它们的比较级、最高级和反义词进行考查;动词主要对其同义词、反义词和该动词的范围程度(如题目中用LESSEN,而原文中用ELIMINATE)设有考点;数词的考试重点在英语和阿拉伯数字的互相转换(50%-FIFTY PERCENT / HALF);连词往往是在文章本身中隐含答案,最常暗示答案的几个连词是BUT,HOWEVER,WHILE,AND, ALSO, MOREOVER。雅思阅读对冠词、介词、代词、感叹词这四种词性基本不进行考查。通过词性定位好段落后,把含定位词的整个句子划线,不要只看半句话,以免与题目理解有误。然后,对题目本身做个心里翻译,再把原文和题目进行对照和比较,作出相应的判断。

雅思阅读八大题型之归纳题:

首先要用判断题类似的方法找相应的定位词,对所填空格采取“就近原则”,无需把给出的一段或几段话的题目全部理解或全部翻译出来。目前归纳题有两种趋势,一种是题目贯穿在整篇文章,另一种是只隐藏在其中一二个段落。另外,要注意信号词的同义词代换(原文用DEVELOP,题目里却变化为EVOLVE)。

雅思阅读八大题型之段落配对题:

“首尾句原则”比较适合快速而且准确地做好这个题型。官方的出题思路通常是把答案落在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如果在这两句中找不到答案,最好往文章第二句或第三句找,依据上述四句话基本可以把答案找到。另外,注意选项LIST OF HEADINGS中所提供词汇与原文的同义词代换。

雅思阅读八大题型之选择题:

先通过题干把定位词划出来,然后对应所在的段落。对选择题必须对每个选项要有准确的理解,最主要的方法是对答案“排除法”,有些答案通过对文章的大概理解就可以排除。倘若选项当中含有ONLY,ALL, NOTHING,NEVER,EVERY等词,通常可以使用“绝对词原则”。另外,若选项当中有答案很相近的地方,可以通过“部分相同原则”(也称之为双胞胎原则),但这两个原则并不是100%适用,仅作为一个重要技巧的参考方法。对选择“TITLE”题的做法,有时不用太看懂文章,直接看答案就可以做出来,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筛选最概括的答案,不能选择很细节的答案。

雅思阅读八大题型之填空题:

与归纳题做法类似,建议先按定位词找出正确的段落,再采用“就近原则”填空。

雅思阅读八大题型之简答题:

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NO MORE THAN -WORDS”,一定要注意题目的字数限制。否则,即使答对了也得不到分。做此类题需要把题干中的定位词找正确,以免浪费时间。

雅思阅读八大题型之图表题:

图表题是雅思形式要求比较严格但内容相对容易的一种题型。首先要注意“序号原则”,在同一类题型当中,官方出题思路通常以顺序原则出现,往往是题目和原文的顺序一致,不存在严重的跳题现象。其次是要注意“形式一致原则”,即要注意题目中所提供的词性和大小写形式,也就是要注意语法及形式上的一致性。

雅思阅读八大题型之其他配对题:

这类题目考查的重点是SCANNING能力,答案往往隐藏性较大,与HEADING题不同的是它们的答案通常不是在句首或句尾,而是在段落当中的某几句话,应该利用信号词“快速扫描法”进行定位段落,然后对细节进行分析,有些备选答案存在着较大的干扰性。

全方位解析雅思阅读中的定位词

在做雅思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发现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的把握。我们知道,雅思A类阅读文章一共有三篇,文章总长度有2400-3000单词的阅读量,题目一共是40道,而时间只有短短的60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高效准确地把答案找出来,如果不经过一定的训练是很难完成的。这其实是一种快速阅读,根据所需信息快速定位的一种能力。这和A类考试的考察宗旨是一致的。因为A类考试是针对那些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所以出题方要考察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快速阅读快速定位是学习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完成一篇学术论文之前必定要收集大量的资料,但是时间不是无限的,所以必须要在大量的资料中快速筛选出有用的,摒除无用的,这就是快速阅读快速定位的能力。但是在雅思阅读考试中,这种能力其实是被细化到了40道题目当中,如何在1个小时的有限时间内挑出对于答题有帮助的内容仔细阅读,说到底就是如何确定题目中能够利用的去文章中找答案的定位词。尤其是针对雅思阅读的一些需要细节理解的题目,如T/F/NG,Choice, Matching, Sentence completion等是不需要全文读的,所以定位词就更显的重要了。

研究中心分析认为,定位词一般可以分成两类,特殊定位词和普通定位词。

特殊定位词

在很多题目当中会出现人名、地名、数字、年份和大写字母缩写这五类特殊词。为什么说这些词特殊呢?因为它们的特点是在一长篇英文小写字母的文章里非常的醒目,所以几乎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就能够做精确定位。例如在人名和其理论配对的题目中,(如剑五P89强化玻璃,剑四P44语言的消失),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给出的这些特殊定位词,人名,并快速地将人名找到,那么阅读的内容也就锁定到了人名出现的这些词语附近,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近1000字的阅读内容缩小到几句话的有效内容中,时间自然节省了不少。

但是在判断题的情况下,小马专家提醒考生要注意,使用数字和年份作为定位是需要斟酌的。因为在判断题的情况下,数字和年份很有可能也是一个考察的点,也许是会错误的。因此要找出判断题的定位词,数字和时间年份通常还要再伴随另一个定位词。这个所谓的另一个定位词就会涉及到其他的特殊定位词,或者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普通定位词。

普通定位词

普通定位词与特殊定位词相比,出现的几率为更高。当我们看到题中没有特殊定位词的情况下,要思考的就是在这道似乎没有啥重点的词语中挑选出最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的词语。我们可以先联想一下,英语的词汇中分成几种词性的词,什么词性的词变化形式或者说同义词是比较少的,相比而言,名词就具有这样的特征。所以除了特殊定位词之外,首先可以运用当做定位词的首选就是名词,但也不是所有的名词都可以当做定位词,能做普通定位词的还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首先是挑出现频率不高的词。定位词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缩小阅读范围,如果我们定位了一个在文章中处处可能出现的词语,那就失去了定位的意义。一般拿到文章后先大致浏览标题和第一段,都会发现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那么这个中心就肯定不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定位词。例如剑四第一篇第一套题的第一题the plight of the rainforests has largely been ignored by the media. 这里出现的名词有plight, rainforests和media, 如果浏览过文章第一段和文章配图,就很明确的会发现这篇文章就是主要讲rainforest的,所以这个词就不能做定位,而其他两个词就比较适合做定位。

其次,这个定位词得具有代表性,也就是能够体现出这句话的主要意思。例如剑四P76页关于收集语言资料这篇文章的29题,题目为the fact that language is influenced by social situation. 这是一题细节信息配对段落题,题中的名词language是在文章中出现多次的,但是最主要能体现句子意思的是后面的influenced by social situation。如果要找定位词的话就应挑选具有代表性的social situation.

但是在实际做题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用定位词来定位的,例如list of heading题,是需要从文章的大意出发的。而且如果是遇到细节信息定位题,很多时候定位词的作用被削弱了,因为题目中的词和文中的词会以同义词的形式出现,如果词汇量不是很大的同学还是会在文章中迷失方向。所以小马小编建议考生一方面要掌握如何去找定位词,另外一方面也同样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词汇量,尤其是同义词转换,这样考试才能一击必中,快速找到答案出现的地方解决问题。

四步攻克雅思阅读判断题

(1)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最好先定位到原文中的一个段落。 将题目中的关键词与原文各段落的小标题或每段话的第一句相对照。有些问题能先定位到原文中的一个段落,这将大大加快解题时间,并提高准确率。但并非每个题目都是如此.

(2)从头到尾快速阅读该段落,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关的一句或几句话。 确定一个段落后,答案在该段落中的具体位置是未知的。所以,需要从头到尾快速阅读该段落,找出该段落中与题目相关的一句话或几句话,通常是一句话。

(3)仔细阅读这一句话或几句话,根据第二大步中的原则和规律,确定正确答案。

(4)要注意顺序性,即题目的顺序和原文的顺序基本一致。按照问题的顺序,第一题的答案应在文章的前部,第二题的答案应在第一题的答案之后。这个规律也有助于大家确定答案的位置,然后就是根据原文判断正误了。我们总结了几个原则,可以帮助大家快速找到答案。

雅思阅读备考:影响成绩的因素

第一个影响雅思阅读分数的因素就是词汇。必须在阅读文章中记忆,每篇文章做完题目,要整理一下单词,然后再运用到阅读其他文章中去,这叫从阅读中来,会阅读中去。效果比较明显。不要盲目地扩充大量单词,要有针对性,针对雅思阅读,要知道雅思阅读常考那些词。这可从广泛接触雅思阅读文章中,对单词有感觉。

第二个是语法。阅读中很多题目是在考查语法,都是暗地里考。特别是主观题,还有题目与原文的一些改写,都是建立在语法的基础上的。我们要注意一些关系,比如说对比对照关系,因果关系,因为两事物一旦有了关系,就热闹了,就比较好出题了。

第三个是逻辑关系。 雅思有个别难题不光是考查大家的英文水平,同时还在考查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些题目就是在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全部单词都认识,就是题做不对。这样的题多是判断题和单选题。

第四个是文章的背景。这是影响雅思阅读分数最不明显的因素。雅思阅读文章的背景我们也要熟悉,比如交通能源污染,这是雅思考试永恒的话题。我们比须积累这方面的常识,背景。另外还有建筑,动植物,医疗健康,公司管理,高科技等等。

第五个是雅思阅读题目的类型。其实这是影响雅思阅读分数的最明显的因素。十多种题目类型可以进行以下划分,实力题与技巧题,必考题与选考题,主观题与客观题。这样的话,考生就比较容易把握题目类型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调整做题的先后顺序。比如说,一个实力稍微弱点的学生,就要先去找填图填表,匹配,简答这类的题目做。而像判断题能做就做,如果有的连提干都看不懂,那只能根据一般规律去做,也就是蒙。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总比你在那浪费上十多分钟强,但也不能空着。

影响雅思阅读分数的这五个方面,大家都要针对性很强地下功夫。前期熟悉题型,研究题型,学会定位,调整做题的顺序和不太好的习惯。后期研究雅思文章,积累常考得替换词,攻破常考得语法难点。适当背诵甚至默写一定量的重要句子。

学校行政相关论文阅读心得报告1 第7篇

初四甲9411021詹景婷

壹.出處來源

論文名稱 : 國民小學校長學校行政混沌現象敏銳度與學校組織文化

塑造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 吳春助 指導教授 : 陳木金 出版年 : 2001 學位類別 : 碩士

校院名稱 :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 : 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年度 : 89 語文別 : 中文 論文頁數 : 239

貳、原文內容摘要

「混沌理論」是二十一世紀最受眾人矚目的一個理論之ㄧ,他帶領人類走向一個新的領域也為人類文明開啟另一扇門,渾沌係指無法預測的秩序。意即它代表著系統演化過中的複雜性、系統內人事物間對初始條件產生的敏感(蝴蝶效應)知覺,以及組織在雜亂現象內潛藏的規律和秩序。組織結構渾沌現象特點在於:組織在開放系統中,由於內外環境的隨機波動造成不穩定現象,此種些微的初始變化具有不可預測性及極大的影響力;而組織內部具有自我更新的自發能力,能在決策關鍵點上結合奇特吸引子的力量拋棄舊有的結構,再根據內外環境給予反饋進行一種穩定→崩潰→重組的不可逆過程。

近年來,政府與民間強力推行的「教育改革」,對國民小學校園生態產生重大的衝擊。成立教師會、家長會、教評會、實施校長遴選制度、校務會議法制化、推行九年一貫新課程等措施,使得原本平靜的校園呈現出空前的失序與混亂原有的「學校組織文化」已漸漸瓦解使得學校行政管理面臨嚴重的挑戰。研究者從了解「混沌理論」的內涵入手,進而探討學校行政的各種混沌現象,並且協助校長引用「學校行政渾沌現象敏銳度」的原理,作為塑造優質「學校組織文化」的理論基礎,對於學生、教師、行政、家長及社區的需求與次文化均能保持適切的關注與引導,並對家庭社會及整個國家的健全發展提供證向而積極的影響力。

參、讀後心得

學校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學校的運作深受外在環境的因素影響,不只是一個系統而已還包含許多次系統,底下的次系統彼此都互相牽連關係緊密,所以無法各自獨立作業,現今的學校系統繼多元又存在著許多變動,學校的校長要如何將學校結構穩固,又要配合課程統整方案的進行,這是一大考驗,學校發展組織來配合接踵來臨的問題,各個處室成立許多特定的組織系統,不論是教務處訓導處都有自己的組織系統,所以在這樣的系統下,每個人都必須團結,成為一個互相學習鼓勵的組織,使學校系統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此研究論文從混沌理論的觀點著手,讓我們了解蝴蝶效應的重要性,一個小小的反應動作都可能帶來巨大的變化,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領導者,必須在面臨學校行政混沌現象要有超乎常人一般的敏銳度。

學校行政相關論文閱讀心得報告

初四甲9411021詹景婷

壹.出處來源

論文名稱 : 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 研究生: 李淑芬 指導教授 : 吳明清博士 出版年 : 2002 學位類別 : 碩士

校院名稱 :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 : 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年度 : 90 語文別 : 中文 論文頁數 : 167

貳、原文內容摘要

因近年來國家內社會的變遷,許多家長體認到自己的子女在教育上的影響力,又由於少子化的影響,許多家庭非常重視自己子女的教育程度,家長的教育程度高,也造成家長對於學校事務的參與度提高,而現今社會的亂象、青少年的問題與升學問題,使家長憂心開始質疑學校教育功能是否不足,所以「家長參與」是逐漸形成共識的結果。

全國各地二十個縣市家長團體組成的「全國家長推動學生家長參與教育立法聯盟」,使未來學生家長有七項參與教育權,包括資訊請求權、教育選擇權、申訴權、組織團體權、異議權、參與決定權和監督權。由此可知家長會已經不在等同於金主的刻板印象,也不再只是當當愛心媽媽、導護義工而已。

學生家長對於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理念究竟為何?不同地方的家長參與的程度?是否遭遇到困難?這篇論文的研究動機歸納如下:

一、家長參與已成為社會各方與學校之共識,故應對家長山與做一全面性的了解。

二、家長對於家長參與之呼聲日高,故應對於家長參與之認知做一理解。

三、國內對於家長參與的文獻與研究仍極有限,尤其是在家長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領域之研究仍屬少見,故應加以探討。依據上述的研究動機,研究者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台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對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理念。

二、探討台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對參與各層面學校行政決定的態度及實際參與的情形。

三、探討台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對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滿意程度。

四、探討台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對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因素及可行的改進之道。

五、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教育改革及相關人員參考。

研究者主要用的方法有文獻探討、問卷調查法、深入訪談法,問卷調查內容主要項目包括學生家長對參與學校性政決定之理念、現況、滿意度、不利家長參與的阻礙因素及改進的策略等等。深入訪談和問卷調查的項目大致雷同。

參、讀後心得

這篇研究論文主要是針對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對於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研究,之所以會選這篇來閱讀是因為看到社會許多有關教育類的新聞,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子女有更好的教育品質去質疑學校的教學能力與辦學績效,其實這也是求好心切,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在以前家長會不會像現在一樣介入學校行政的決策,較大多都是擔任義工導護媽媽或是提供學校教育金費,我認為現今學生家長組成有系統的學生家長參與教育立法聯盟,是很不錯的一件事,它可以一邊幫忙督促學校的辦學績效能力也可以讓自己的小孩有更優良的教育環境,許多學者對於學生家長參與教育內容各持有不同看法但經過研究者歸納後有四大方面: 1.擔任義工服務工作 2.輔助教師教學活動 3.擔任學校對外橋樑 4.參與校務行政決定

學生家長介入學校的一些行政決策可以讓學校有另一方面的考量,且學生因為家長的參與也可以有另外不同的成效出現,往好的方面去看也可以豐富學校的資源,增加師生的學習經驗,家長的加入可以和老師互動更加頻繁,對學生也有幫助,學生可以透過家長和學校建立良好的溝通一些及時的資訊也能適時反應出來,綜合以上所言研究者歸納出有關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功能分為五大點:

一、幫助兒童提升自我概念,增進學業成就有助其學習與成長。

二、增進學校與家庭之互相了解,促進親師溝通與互動。

三、增進學校與社區之聯絡與協調,協助學校建立良好的公共關係。

四、獲致課程及計畫上較佳之決定,提升學校效能。

五、獲得家庭及社區豐富之資源與支持,促進教育改革持續進行。

研究者用大量的問卷調查和實際參入訪談做研究問卷的回收比例有七八成深入訪談的人數有四位,結論的部份有指出,臺北市國民小學的家長會因為社經地位的不同,對家長介入學校行政的反應會不一樣,多半是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長反應度較低,所以要針對教育程度國中以下的家長做一些親職教育上的宣導,不過在研究的結果中也可看出其時學生家長對於學校的決策型態所持的看法幾乎多半為「無意見的給予支持」,表示家長其實還是處於消極性的看待教育決策事務。最後希望教育行政單位能發展出完整的實施家長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政策或指導方針,有了正確的方向及觀念,家長才能真的發揮其功用。

小说阅读:学术与教学的错位 第8篇

一、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的错位

小说是什么?这是对小说体裁的本体性追问。古往今来,无数小说家用实际创作回答着这个问题,无数小说理论家用理论阐释着这个问题。特别是20世纪以来,小说理论成为一门显学,其核心就是叙事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结构主义理论、形式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等,其理论观点都与小说叙事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对小说叙事学更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叙事学内部,也产生了形式主义叙事学、结构主义叙事学、解构主义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等不同的支流。小说叙事研究者,前赴后继;小说叙事研究著作,数不胜数。普洛普、什克洛夫斯基、托马舍夫斯基、托多罗夫、罗兰·巴特、格雷马斯、热奈特、查特曼、里蒙-凯南、巴赫金、米克·巴尔、海登·怀特、苏珊·S·兰泽尔等,都是小说叙事学研究的佼佼者。

在中国,西方的叙事理论也影响到了中国的小说创作与叙事理论研究。在叙事学研究方面,张寅德的《叙述学研究》、申丹的《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罗钢的《叙事学导论》、谭君强的《叙事学导论》、胡亚敏的《叙事学》、徐岱的《小说叙事学》等,都是西方叙事理论本土化的研究专著。也有中国学者从比较文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将西方叙事学与中国小说评点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学术研究成果与叙事理论观点对中学语文小说课堂教学的影响微乎其微。虽然说西方叙事理论不一定都适用于中国的语文教学实际,但毕竟给我们提供了一套新的阐释话语。目前流行于中学语文课堂的,占据主流地位的依然是“小说三要素”或“小说四要素”的阐释框架。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四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与此相应的是,小说课堂教学就产生了某些固定的板块和板块的变体,即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鉴赏环境描写,概括中心主旨。在这个板块内部,继续产生分析描写的表达方式、理解品味重点句子、分析小说的结构线索等等其他内容。于是,小说成了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写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体裁,这其实是一种反映论文学观在小说研究上的典型体现。

这种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错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小说本质的认识。要素,指构成一个客观事物的存在并维持其运动的必要的最小单位,人物、情节、环境,当然是构成小说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但“要素论”没有揭示小说的本质,小说的本质是虚构,是叙述,说得通俗一点,小说就是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重视的往往是“故事”,忽视的是“讲”。换句话说,我们重视的是小说的“内容”,忽视的是小说的“叙述”。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价值的错位

在小说要素论的阐释框架范围内产生的教学内容必然是概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赏析人物描写、品味重点句子、认识中心主旨,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与熏陶。实际上,这种阐释框架存在着两个致命的缺陷:

其一,并非所有的小说都适合“要素阐释框架”,或者说用同一种知识框架,去阐释所有类别的小说,肯定会出现“贴标签”或生搬硬套等问题。有的小说像散文,例如沈从文、废名、汪曾祺等人的小说,分析人物形象和概括中心主旨就不是主要教学内容;有的小说中的人物仅仅是符号,没有实质性格内容,人物分析自然也就失去了意义;有的小说故意淡化故事情节,像意识流小说,那又如何概述故事情节?

实际上,小说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用王荣生教授的话说就是,在小说文类的内部,还存在不同的“体式”。体式,是单个文本的特定样式,是个体文本所具有的特殊的表现形态。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不仅要考虑到该小说属于哪一“类别”,更要考虑到“这一篇”小说所具有的独特的特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讲卡夫卡的《变形记》,不仅要考虑到作为小说的一般特征,更要考虑到《变形记》具有的“表现主义小说”的独特特征。如果仅仅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的层面进行分析,那无疑大大降低了这篇作品的阅读价值,同时也降低了作品的教学价值。

其二,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小说,学生差不多都能够读懂,都能够复述故事情节,只是概括得准确与否;也都能够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只不过是全面与否;甚至能够套用某种公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既然如此,教师又何必将教学重心放在“小说四要素”上呢?实际上,这是一种忽视学情的教学方法。

上述两个问题,第一个的实质是没有区分小说的体式特征,第二个的实质是没有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体式不分,学情不明,这也是造成小说阅读教学重复低效的原因。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中心主题不需要教,更不是否定“小说四要素”作为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而是说要根据小说的本质特征、体式特征以及学情,重新确定、建构、发现小说的独特的教学价值。“四要素”的教学内容,是将小说当作成品,去赏析,去分析,去追问小说的表现内容与表现形态;在情节型小说中,如果将“叙述”作为教学内容,是将小说视为过程,不仅追问小说写了什么,更要追问小说是如何写成的,追问作者是如何编织、构造故事情节的。叙述,就包括了叙述人物、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节奏、叙述语气等一系列内容,在这个内容的考量下,我们要区分人物与叙述者,区分故事情节与小说情节,区分叙述时间与实际时间等等,进而将教学价值的重点从“故事”转移到“讲”。对于其他类型的小说,我们也可以根据小说的体式,确定小说的教学价值。

在此基础上,我们便可以根据体式与学情,重新审视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问题。例如教沈从文的《边城》,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或者分析人物形象,意义不是很大。如果抓住“诗化小说”的体式特征,赏析文中精彩的风土人情的描写,体察情窦初开的少女纤细、隐秘的心事,无疑更有教学价值。如果我们拥有了新的解读概念与理论,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就不会仅仅要求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林冲的形象及其意义,感知奸逼民反的中心主旨,而是会从叙述视角出发,分析作者是如何“讲”故事的,作者有意识地遮蔽了什么,透露了什么,这些或许更有意义。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自然也可以据此重新确定教学内容与价值。

学生或一般读者读小说,往往止步于小说是否吸引人,小说写了什么,但作为课堂教学的小说阅读,则要去追问小说是如何虚构的。但实际上,现有的教学内容与应有的教学价值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错位。

三、阅读兴趣与功利选择的错位

中学语文界,小说阅读还有一个错位,那就是阅读兴趣与功利选择的错位。所谓阅读兴趣,指的是学生喜欢读小说,教师也喜欢教小说,小说课堂,哪怕是乏味的小说课堂,学生也欢迎;而所谓功利选择,指的是在考试中,特别是在语文高考的选做题中,大部分学生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课程改革之后,高考对小说的考查越来越普遍,考查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近几年的全国新课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只有小说一个文类了,散文和戏剧基本上被排除。特别是前几年热衷于考查的散文文类,越来越不被考试命题专家确定为“正宗”的“文学体裁”,最纯正的文学体裁就是小说,因为小说对作家的创造性提出了至高的要求。按道理讲,小说在平时的教学中受到了师生的双重重视,在考试中又受到了命题专家的重视,选择小说的考生应该占据很大比例。但是实际上,考生在高考面临抉择时,依然会以得分率作为最重要的选择标准。甚至,有的学校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人物传记这样相对容易得分的题目,更有甚者,直接将文学类文本复习的内容排除在复习计划以外。

造成这种错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功利化选择,自然也值得理解。而在小说命题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某种断裂与错位。在小说命题中,人物形象、细节、环境描写、情节概括、小说主题等依然是考查的主要内容。小说命题有字数限制,还要考虑到题目的难易度与区分度,以及考生的选择状况,因此总体上讲,小说题目并不难。于是一个困境出现了:如果平时教学将重心放在“叙述”这个点上,那考试不会考到相关内容;如果考到了相关内容,而且题目不易把握的话,学生就会放弃小说,选择实用类文本。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广东卷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河的第三条岸》是巴西作家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带有现代小说技巧与主题的小说,命题依然是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作为考查内容。这道题的难度远远高于当年的实用类文本,得分率自然比较低了。出于功利选择,学生又如何会选择小说题目呢?

或许,正是因为存在这种阅读兴趣与功利选择的错位,我们才有可能为小说阅读留下一片自由的无功利的天地。这就涉及到了小说阅读的根本意义所在。人为什么会读小说?学生为什么喜爱小说?很明显,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某种内心的享受。小说呈现给我们的,是虚构的人生经历与生命形式,读小说,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体验,丰富了我们的生命经历。读小说,就是读不一样的人生,孙绍振先生说小说就是“将人物打出常规”,正是这些非常规的人物与故事,让我们的生命立体化了,在精神层面上有了多元化的选择。读完一篇令人怦然心动的小说,我们久久沉浸于其中,这种审美情感,是无法代替的。特级教授邓彤说:“教小说最好的境界是让学生若有所思、思有所悟、怦然心动、潸然泪下,而又说不出来,我觉得这是最高境界。”而这种最高境界,恰恰是考试无法考查的内容。

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步骤 第9篇

其一,要分析议论文的构成要素。议论文的构成要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即通常所谓“三要素”。其中论点,是文章中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论据,是使论点得以成立的依据;论证,是组织、分析论据,进而揭示它与论点间必然联系的方法和过程。之所以说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构成的“要素”,就因为它们是“议论”所不可或缺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构不成完整的议论。我们看下面这段文字:

即使是文章大家,文坛巨子,向来属文挥洒自如,一旦接触到自己不熟愁的生活也会难以下笔。鲁迅先生生前曾萌发过创作一部反映红军活动的作品的想法,但终于因缺乏这方面的生活而不能如愿。茅盾的《子夜》无疑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但由于受某些方面的生活准备不足的限制,小说中对工农运动的描写就显得贫乏而失实。由此可见,充分的生活准备是好文章,搞好创作的必要条件。

(马正平《生活准备》)

这段文字阐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充分的生活准备是写好文章、搞好创作的必要条件。”(论点)有何凭证呢?①鲁迅因为没有充分的生活准备而写不出自己想写的作品。(典型事例做论据)②茅盾因为某些方面生活准备的不足,致使自己写作最成功的作品仍不免留有不小的缺憾。(典型事例做论据)论证:鲁迅、茅盾这样的“文坛巨子”如果没有充分的生活准备尚且“写不出”或“写不好”,一般人还能有什么例外呢?(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这样,就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论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再看下面这段文字:

为人虚伪者,文章华而不实;思路枝蔓者,文章繁冗啰嗦;逞强使气者,文章其势汹汹,这些都是恶劣的文风。

(谈彦廷《文风》)

这段文字的观点十分明确:华而不实、繁冗啰嗦、其势汹汹,这些都是恶劣的文风,感情色彩异常鲜明。但是,它只说明了什么是“恶劣的文风”,却没有拿出根据来证明为什么这样的文风是“恶劣”的,因而构不成完整的议论。

通过对上述两例的分析比较不难发现。议论文并非如一些人所说:“就是发议论。”它当然要表明作者对事物的看法和主张——这是议论文所不可或缺的;但却不能“空口说白话”,还要拿出证据。有了论据,也还不是把它摆在那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还要通过组织、分析,对论据与论点间的关系加以揭示,才能达到证明论点、使人信服的目的。如前面第一段例文,就是通过对“鲁迅写不出”、“茅盾没写好”的原因的分析(生活准备不充分),使论据与论点间建立起“个别”和“一般”的联系,进而推论出“充分的生活准备是写好文章、搞好创作的必要条件”这一令人信服的结论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论点和论据一般比较明显,可以从文中找出。而论证,却是一种方法,一个过程,是融汇于组织分析论据、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必然联系的过程中的。因而它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而是通过对整个证明的分析才能够体会到的。这一点,是读者阅读议论文时应特别加以注意的。

上一篇:关于父亲节的父爱名人名言下一篇:十五岁的我们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