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感想范文

2024-06-24

音乐之感想范文(精选6篇)

音乐之感想 第1篇

壮族音乐有感

数计系07F计算机 姓名:李秋莲 学号:070223F01035 壮族是中国岭南土著古代越人的后裔。越人支系众多,史称百越。先秦时,生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骆越和东北部的西瓯两支,是今日壮族的先民。他们长期保留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方言土语和文化传统,是现代壮语中南北两大方言和壮族音乐中南北两路风格的渊源所在。

壮族人民喜爱歌唱,每年有举行风俗性歌会的传统,北部方言区称歌圩,南部方言区称埠坡、嗷屯。今统称为歌圩。原有祈天乐神和择偶婚配两种活动形式。近代以男女青年交游嬉戏、演唱情歌或盘歌以唱为主,以春节、中元节(即元宵节)、中秋节最盛,往往聚之千百人,歌声通宵达旦,乃至数昼夜。壮族音乐主要有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5种。其中,民歌最为丰富,并对其他音乐体裁有深远影响。

民间歌曲 主要有山歌、小调、叙事歌、习俗歌、儿歌和摇儿歌等。壮族民歌的唱词,讲究字句的对仗和格局,使用腰脚韵体。基本形式为5字或7字4句歌。变体有3句歌、嵌句歌(如535字)、减字歌(如3字头的4句歌)、长短句歌(如4字句加6字句的“四六联”)、勒脚歌(8句唱成12句即将1、2两句在5、6两句后复唱1次,3、4两句在7、8两句后复唱 1次)等。腰脚韵体和勒脚形式,在曲艺和戏曲中也很普遍,是壮族音乐独特风格要素之一。壮族民歌的体裁,主要有山歌、小调、叙事歌、习俗歌等。

山歌 壮语的方言称谓很多,布越语称欢越,布雅依语称比雅依,布央语称诗央,布侬语称伦侬,布傣语称加傣等等,简称为欢、比、诗、伦、加,均为山歌之意。传统唱法有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分为单声部和多声部两类。

歌舞音乐 壮族歌舞,源远流长。秦汉时代的百越铜鼓的鼓身花纹,广西花山崖壁画中,都有翩翩起舞的歌手形象。歌舞所用的音乐,可以是打击乐,也可以是山歌或小调。其结构形式,可用一首民歌曲调反复演唱,也可用多首民歌组合,加上器乐引子和间奏。表演形式可分为:①东舞。如铜鼓舞、蜂鼓舞、扁担舞等。②歌舞。如壮采茶、三穿花、六穿花、捞虾舞等。③拟兽舞。如舞春牛、舞麒麟、舞狮马、鸿鹄舞、斗鸡舞、白鹤舞、干各舞等。其中,流传较广和民族特色较浓的是扁担舞、舞春牛、壮采茶。

扁担舞 音乐以节奏为主。表演者成双成对,十数人或数十人不等。舞者手执扁担,环绕在谷榔(原为打谷槽,后改用木凳)周围,以扁担舂击谷榔,间以扁担互击,敲击出各种节奏组合,构成欢乐热烈的舞蹈气氛。

舞春牛 音乐以当地小调春牛调为主。舞者两人扮牛,1人扮耕者兼歌手,挥鞭赶牛,歌赞春牛出耕,祈祝金秋丰收。有的还间插女队,手执彩扇彩绸等,在鼓吹乐伴奏之下围牛起舞。

壮采茶 男女群舞。女队手执花灯和彩扇,男队手舞钱鞭。模拟种茶、铲茶、摘采、炒茶等动作,载歌载舞,并有一定的情节。音乐多为固定曲牌,声乐器乐并重。声乐段落具有小调特色,器乐段落带有鼓吹乐特色。有些地区则以丝竹乐伴奏,近似歌舞小戏。

说唱音乐 壮族说唱音乐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曲种有末伦、渔鼓、蜂鼓等。

末伦 亦称巫伦,主要流传于壮语南部方言区的靖西、德保、那坡、天等、大新、龙州等县。靖西的末伦有下甲、上甲之分,德保的末伦有北路、南路之分。其中,靖西下甲末伦和德保北路末伦发展较快,是今日末伦音乐的主要成分。

靖西下甲末伦,唱词一般以7字6句为一段,52句式,押腰脚韵,也可间插5字句、3字句、说白等。但有时每段句数也可少于6句或多于6句,甚至采用多句体的排歌句式。唱腔以固定曲调下甲调为基础,腔随字变,句式严谨。基本结构为6个乐句,前有引腔(起式),后有尾声(煞腔)。用宫调式。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由表演者自弹自唱。

德保北路末伦,唱词以5字和7字混合的 6句为基础。32或322句式,押腰脚韵。唱腔分引腔、正文、尾声。正文唱腔源于巫调,近似德保北路山歌。用羽调式。主要伴奏乐器是一串铁链或铁片琴。由表演者自奏自唱。

渔鼓 亦称渔鼓道情,流传于云南西畴、文山等县。用当地壮语方言和壮族民歌演唱,以渔鼓和简板伴奏。简板以竹片串以铜钱状小钗制成、可奏出丰富的节奏和音响。一人自奏自唱,也可众唱。唱腔富有小调特色。

蜂鼓 源于民间唱师音乐,以壮族蜂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间或有小堂鼓、锣、钹、无膜笛加入。唱腔有引子、正文、尾声。用商调式。

戏曲音乐 壮族戏曲主要有师公戏、北路壮剧、南路壮剧等多种。

师公戏 流行于广西来宾、象州、武宣、贵县、武鸣、上林、马山、河池、百色、田阳、钦州等县。唱腔多为当地民歌、巫调,为联曲体音乐。有清唱法、滚唱法、帮腔法等。各地的基本唱腔有高腔、平腔、数板、哭板、悲调、闹场调,以及当地山歌、小调,如壮欢、壮诗、勒脚歌等。伴奏乐器以蜂鼓、高边锣为主。有较定型的过场音乐和器乐曲牌。

北路壮剧 流行于广西田林、隆林、西林、百色及云南文山、富宁等县。源于田林旧州壮族民歌、唱师、民间杂耍板凳戏等。唱腔以“正调”为基础。基本唱腔含起腔、正腔、煞腔3段。正腔多为5字上下句式,腰脚韵体,可任意反复。以小乐队伴奏。

南路壮剧 流行于广西靖西、德保、那坡、大新等县源于靖西提线木偶戏和德保马隘双簧戏唱腔以“平板”为基础,有十余种曲调。基本唱腔一般含起腔、正腔、煞腔3段。正腔为上下句式,腰脚韵体,可任意反复,以特性衬腔“呀哈哈嗨”煞尾。以小乐队伴奏。

器乐 壮族民间乐器有擦弦类的马骨胡、土胡、清胡、葫芦胡、七弦琴等;弹拔乐器有天琴、三弦等;吹奏乐器有木叶哨、敦都喔、竹笛等;打击乐器有蜂鼓、铜鼓、边鼓、横鼓、大鼓、八音鼓、八音锣、砻、扁担、棒棒等。多用于戏曲、曲艺、歌舞的伴奏。有自己的伴奏程式、过场音乐、专用曲牌、锣鼓点子。南部方言区有民间器乐合奏班,俗称八音,以鼓吹乐为主。常用曲调有“马走街”、“歌长调”、“采花”、“月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族民间音乐得到大力发掘和发展。从中央到自治区和地、市、县、各级文化部门、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研究机构,在搜集、整理、创作、演出、出版、科研、教学等方面,不断有新成果面世。太平天国民歌,左右江革命民歌,以及其他壮族民歌的介绍和专著,壮剧《红铜鼓》、《百鸟衣》,歌舞剧《刘三姐》,电影《拔哥的故事》音乐,管弦乐组曲《百鸟衣》,马骨胡齐奏《壮乡春早》,舞蹈《春插》音乐,歌曲《壮锦献给毛主席》、《红水河有三十三道弯》等,受到人民的喜爱。李志曙、黎承纲、韦苇、丁承策、李学纶等壮族音乐家的队伍不断壮大,满谦子、陈良、李延林等汉族音乐家为发展壮族音乐事业作出贡献。

音乐之感想 第2篇

姓名:

学号: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上课时间:周一下午

摘要:本文阐述了初接触交响音乐的感想,以及对于喜爱的交响乐作品的认知与赏析,这些鼎鼎有名的经典交响乐都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作为一场饕餮盛宴摆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交响乐 情感 英雄交响曲 帕格尼尼变奏曲 图画展览会

交响乐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遥远的西洋音乐,虽恢弘壮阔如大浪滔滔,却也让人昏昏欲睡。到后来十分喜爱一部动漫《交响情人梦》,里面穿插着许多著名的交响音乐,也对海顿、勃姆拉斯、威尔第等音乐大家有了最初步的印象,对交响乐的喜爱就这么埋下了种子。直到这个学期选了何腾老师的交响乐欣赏,才开始接触到专业的交响乐发展史、交响乐基本常识和每一部举世闻名的交响乐所蕴含的庞大情感以及思想,受益匪浅。

有些知识并没有弄明白,所以课后去查找了一下,也了解了关于交响乐一些基本的曲式构成。交响乐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它包括三个部分: 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呈示部的正主题和副主题往往对比明确,如冲突性与抒情性的对比,二者相辅相成;展开部就是把呈示部的主题进行不断地分裂、模进;而再现部则再现了呈示部的两个主题,却在调性上有严格的关系。奏鸣曲式通常开始有一个引子或者序奏,结束有尾声。这样的曲式常常表现宏大的构思,反映深刻的哲理,当然也有非常强烈的抒情性和描写性。很多著名的交响乐最出彩的地方就出现在这里。第二乐章为行板或慢板,主调抒情,以歌唱性音乐见长。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它们是轻快、幽默、典雅和风趣的。第四乐章终曲通常是快板,经常采用回旋曲式或者回旋奏鸣曲式。

在每次课上,老师都会放一些无论是乐团、指挥还是场地、曲目都享有盛誉的交响乐,让我们在了解基本的创作背景后去体会曲子所带来的震撼与美感。说到交响乐,几乎所有人都会第一联想到贝多芬,他的作品实在是太经典了,尤其是《命运交响曲》中“当当当当——”的音乐一出,所有人的心都立马紧绷了起来。除此之外,他更早期创作的《英雄交响曲》(也就是降E大调第三号交响曲)也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

《英雄》的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宏伟壮大,变化无穷。乐曲一开始是低沉雄壮的和弦强奏,雄伟而果敢,体现了英雄意志的充沛和锐不可当的气势;紧接着大提琴、双簧管、单簧管、长笛等纷纷加入,正主题的恢弘与副主题的春风和煦相得益彰;后来乐曲仿佛破了堤的洪水,满涨的激情向各处奔腾,强烈地冲击着每个人的心弦,中间情绪虽有所缓和,但英雄意志的激流仍然没有停息,惊慌的沙沙声,悲戚的申诉,崇高的筹思,以及胜利的呼喊,仍是乐曲的主旋律。第二乐章极为著名,为别出心裁的葬礼进行曲,沉痛悲戚而又美到了极点。尤其是第一小提琴独奏时,哀婉的主题戚戚然打到心底,仿佛在抚慰因激烈血腥的战争而受伤的破碎心灵,转眼间格调一转,情绪随着音调的变化再次高涨起来,如死神在嘶吼,在狞笑,最后在喃喃自语中安静地结束此乐章。第三乐章亦是一个曲式上的突破,诙谐曲的悠然自得气氛令人心生愉悦,整个乐章呈现着无边的朝气,双簧管活泼的声音让人对光明充满了希望,心底是一片喜气洋洋。第四乐章采用的是普罗米修斯主题,即讴歌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冒险盗火,堪堪忍受恶鹰啄食内脏的苦楚的精神,把英雄的不屈不挠发挥得淋漓尽致,短暂的音符如火花般激越迸发。整个乐章声势浩大、热闹隆重,人们尽情起舞,庆祝英雄的胜利和凯旋。

这首交响曲相传其原稿提名为《拿破仑·波拿巴交响曲》,受法兰西驻奥地利大使建议写成准备进献给当时他心目中的偶像拿破仑。届时拿破仑正举着“自由解放”的旗帜凯旋,可同一年他便取消了共和制做皇帝,秉承“自由、平等、博爱”世界观的贝多芬心中的英雄瞬时坍塌,一怒之下改名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英雄人物》。虽然此曲随处可见以拿破仑为创作原型,但更多的是对一位民主英雄的讴歌,是对法国大革命精神的赞颂。音乐在充满矛盾冲突的发展中体现了英雄在为自己的革命目标斗争时的豪迈、自信、英勇,他们的牺牲在人们心中所引起的沉痛哀悼,以及他们胜利凯旋时的壮丽情景。

交响乐中情感一定是最重要的,但倘若有高超的技巧得以润色,这部作品将更加令人叹为观止。拉赫曼尼诺夫改编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无疑是一部将技巧展露无遗的作品,其原型是帕格尼尼的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这支变奏曲整体风格狂放不羁、浪漫热情,其中最难忘的也是最为人所称道的是第18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永不褪色的忧郁。这个旋律先在钢琴上缓缓倾泻而出,质朴而平和,然后让位给弦乐,热情在逐步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

帕格尼尼其人有着中国魏晋时期文人的风流乖僻,他极富才华,小提琴技巧如魔鬼一般,24首随想曲都是华丽的炫技,相传他的生活腐败糜烂,但在舞台上的他魅力无人可挡,拉赫曼尼诺夫写的这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也表现出帕格尼尼在舞台上的形象:瘦骨嶙峋,苍白、狂热、鬼魅般的躯壳包裹着热情的灵魂,被艺术之神唤醒时,便光芒四射地疯狂演奏,辉煌的音乐照亮整个大厅。

音乐并不是绝对独立的一门艺术,它与众多门类的艺术相辅相成,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图画。俄罗斯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所作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听觉盛宴,而后拉威尔将其改成更有气势的管弦乐。这是一支标准的标题音乐,是根据穆索尔斯基在观看亡友哈特曼的图画展览会时的感觉写成的,全曲共分十段,每一段乐曲描绘一个特定的景物,而整个作品则用一个叫做“漫步”的主题贯串和统一起来。每一段都形象万分,耳朵仿佛代替了眼睛,立体地看到了不同的景致,乃至于景物所蕴含着的情感,或悲戚,或雄壮。

譬如《古堡》,中音萨克斯管前情地吟唱着,凄美而靓丽。加了弱音器的弦乐使这首悲歌风味的抒情田园诗充满了平静地沉思冥想的氛围。听者仿佛正站在这中世纪的古城堡前,看见暗黑色的砖石蒙上了岁月的浮尘,看见一个游吟诗人在夜幕中唱着他那纯朴忧伤而又动人的歌。再譬如《基辅的大门》,哈特曼为基辅设计的一座雄伟的城门,具有古俄罗斯的建筑风格,并有很多民族色彩的装饰,城门同教堂毗连。穆索尔斯基的这首乐曲很好地表达出画面的基本内容。庄严的颂歌塑造了城门像巨人一样有气魄,虔诚而严肃的弦乐使人联想到教堂中的祈祷,节日的钟声热烈辉煌,表现了古俄罗斯首都基辅的节日气氛。最后,在尾声中,城门的主题越来越辉煌,呈现出全民欢腾的壮丽景象。这不仅仅是再现图画,而是让图画变得更为灵动,震撼直指心底。

交响乐是一种多变复杂的艺术形式,以我现在的欣赏水平远远不能体会其中妙处,但能在交响乐中感受不同的喜悲,能体会这些经典带来的身心上的享受,已经让我欣赏非常。记得去年去看了一场交响乐的演出,现在各种乐器的声音悠扬地融合在一起,是一场听觉上的饕餮。现在最需要的,是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交响乐的深厚底蕴。

音乐之感想 第3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西洋乐器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并受到广大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学习西洋乐器的孩子日益增多, 特别是钢琴、小提琴、萨克斯这些乐器的普及尤其广泛, 这在历年的乐器考级中就可见一斑, 人数明显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而回到民族乐器教育, 发展近年来相对于西洋乐器显得滞后不少, 在音像商店里转一圈, 民乐CD总是在最不起眼的角落, 各类大大小小的乐器培训机构中, 选择学习民族乐器的家长和孩子也是少之又少, 民族乐器在各类乐器厂和琴行中的销量也是少之又少。记得一个琴行老板指着他店里的一把中阮说过:“这把中阮挂这三年了, 就曾有过一个老头来问过一次。”可见市场之惨淡, 那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民族器乐属严肃音乐, 高雅音乐, 他所具有的特点就决定了必须要在政府的大力保护下才能得以发展。唐代时期, 琵琶等民族乐器盛行一时, 那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当时的帝王将相热爱民族音乐, 甚至参与其中, 担任乐手或亲自参与编谱写曲, 才有了自上而下举国同乐的盛世场面。除此之外, 政府的支持着重体现在财力上的支持, 政府在财力上的支持是民族器乐得以发展的基础, 政府财力上的支持可解决民族器乐创作者的生计问题及后顾之忧, 使得创作者能全身心投入创作, 发展我国的民族艺术。

二、我国国力还不是很强盛

一个国家的强盛首先是文化的兴起, 一个国家的衰败首先是文化的没落。唐代时期, 我国国力强盛, 世界上无人能敌, 同时我国的艺术也达到了顶峰。当今世界, 我国国力日益强盛, 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水平都日益进步, 但我们清醒的看到并承认, 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 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学习他们的先进科技, 学习他们的语言, 学习他

院往往教学质量高于一些传统本科院校的原因之一。显然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 与用人企业之间缺少了有效的联动机制和信息的沟通, 即便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短暂的实习机会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校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也不能使学生获得足够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经验。这种专业教学与社会、企业的脱节使高校难以达到以社会市场为导向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从实质上说这也是教育质量的下降的表现。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经们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在文化上, 我们也在学习, 甚至于盲从, 崇拜, 尾随, 表现很不理智, 非西餐不吃, 非外语不讲, 非西洋乐器不学, 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很多民族乐器现在因缺少传承人, 已频临失传,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不能不叫我们深思!

三、民族乐器本身的劣势

制约民族乐器发展的障碍, 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我们民乐现在所练习所演奏的大部分曲目很多是1949~1989年创作的, 甚至于更早, 不是西产编曲的, 就是旧中国民间小调。虽是经典, 但缺乏新意, 与时代也相差甚远, 很难得到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的认同。鲜有新作品问世, 因此多少年, CD市场上卖的民族乐器CD几乎没什么变化, 永远是那些曲目, 没有更新, 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也是这样, 十年一张节目单, 没有什么变化, 不符合当今的时代要求, 也无法满足大众的欣赏需求。另外, 民族乐器的表演形式也太过单一, 单调, 因为音乐除了要用耳朵欣赏, 也要用眼睛欣赏, 要讲究舞台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民族乐器单一的舞台表演形式, 无法满足大众感官上的需求。

以上归纳的种种因素制约着我国民族乐器的发展, 有其必然性, 也有其主观能动性, 每种文化都要经历其新旧更替、改革创新才能得以存活和发展, 如何让民族乐器在世界艺术舞台上永葆青春活力, 这也是需要我们倍加努力去完成的历史使命。

少年强则国强, 弘扬民族艺术当从孩子抓起, 民族艺术发展缓慢有其自身必然性, 也不可忽视人们的主观因素, 改革开放吹来了国际风, 为国内注入了新鲜的西洋文化的影响, 人们在接受的同时, 没有很好的保留我们自有的东西, 而只顾全盘的接受外界的事物, 我国几千年文明史, 历史悠久, 必定内涵丰富, 而大多家长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盲目崇洋, 从小接受西化教育, 胎教音乐即为莫扎特, 很少听民乐, 三四岁学习乐器就首选钢琴、小提琴, 很少选择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 在食物上也是盲目追求西餐文化, 种种现状, 让人悲痛。当然, 上面表述并非贬低西洋文化, 西洋文化不可否认有其可取材之处, 有我等之辈可学习借鉴之处, 但盲目的跟风就成为了一种盲从, 确不可为之。

弘扬民族文化不是一句空话, 我们乃至子孙后代肩负着重要责任, 很多民族的艺术形式, 现在已频临灭绝, 缺少传承人, 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民族艺术, 即将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能不令到我们痛心, 在艺术的道路上, 作为家长应该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 真正的热爱国家, 热爱民族艺术文化形式, 在民族乐器的选择上, 更加理性, 学习一门民族乐器, 不光是陶冶情操, 还可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体验我国悠久的文化积淀, 何乐而不为之。

实现种种, 离不开各方面努力, 政府应着重扶持民族乐器, 提高支持力度, 无论是从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加大支持, 提高教育者积极性, 加大宣传力度, 摒除民乐只能伴宴, 难登大雅之堂的落后观念, 丰富民乐的艺术演出形式, 改变单一的舞台表演形式, 满足人民对美的欣赏诉求, 相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民族乐器将屹然屹立于世界舞台, 发挥更耀眼的光芒。

济、文化的发展,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必然还要更进一步向普及化发展。但这一不可逆转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教育的基础如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化;高校的软、硬件水平;高校打破“围墙”与社会企业的接轨等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整理, 而毫无节制单纯以经济收入为目标的过快发展则无异于杀鸡取卵。毕竟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教育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毕竟教育质量的整体下降最终损害的将是我们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损害的是高校教育的长远规划。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是文化与艺术的传承者。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给孩子一份投资, 学习一门乐器, 从小得以艺术的熏陶, 然而, 大部分的家长在孩子该学习何种乐器的选择上存在盲从心里, 崇洋心里, 存在很多的不理性, 应该怎样理性的做出选择, 或者说怎样的引导和选择是正确的。

一堂音乐课的感想 第4篇

关键词:美育 教学手段 课堂环境

“我每次听到音乐,都会激动不已,有时甚至会流泪,听到欢快的音乐还会情不自禁地舞蹈………”这是一个学生下课后说的心里话。

音乐教师应该是有生活激情的人,这里的激情是对音乐教育的热爱,是对音乐充满亲近的感动,是对文学艺术的信仰和崇敬,是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信任,是对生活的热爱,是能随口吟出小诗的灵气,是能出口成文的底气,音乐教师不能只是传送音乐的播音器,更不是报幕员,应是融文学、科学、爱心、灵气于一身的人,音乐教师需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拥有走进课堂的“福气”——幸福之气。才能带给学生诗情画意的境界。

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至关重要,只有把握准了教材,找准了教学的重难点,我们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艺术的课堂才能真正充满诗情与画意。

《春节序曲》,是国内经典的民族乐曲之一。如何去上好这节课呢?我认为要在教学中理解三个乐段不同的节奏、速度、音色所构成的不同情感,这是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春节喜庆的画面,并能把此画面用形象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教学的难点。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回忆: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准备了几件打击乐器:大鼓、大镲、小镲、笛子。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们一起聆听一段音乐,并说道:“听的过程中看谁能记住音乐中的一段简单节奏,下面我们一起聆听。”(放音乐)这时只见学生都是一副好奇的表情,有些女生闭上了眼睛,似乎觉得这样才能好好地聆听。我稍稍停顿了片刻,看学生都已经做好准备。于是播放了《春节序曲》第三乐段。音乐刚一播完,班里的男生就坐不住了,马上就和一旁的同学讨论起来,还不时看看我。我这时对学生说:“大家快点再回忆一下,不要把听到的节奏给放跑了哦。”然后我从讲台上拿起带来的几件打击乐器,接着说:“大家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哪位同学记住了刚才的节奏,请上台来演奏一下,哪位同学想上来?”话还没说完,只见班里最活跃的李健第一个举手。我对他说:“好的,请李健同学上来演奏一下,同学们认真听一听,看看和刚才播放的音乐是否是一样的。”

学生们都看着李健,李健从我手里接过鼓棒走到大鼓旁,对着鼓面先敲了一下,同学们听后,都一起笑了。我看到忙说:“你是在听这鼓的声音响不响是吧?”同学们一听我这样说,又笑了。李健听了,说:“老师,我是先试一试。”“哦,感觉怎么样?应该没问题吧?如果没事,那就请你赶快演奏吧。我和同学们都等不及了。”同学们这时也大声说快点开始吧。于是李健右手拿着鼓棒敲起来。我听后,心里很高兴,因为他演奏得很正确(2/4 咚 呛┃咚咚 呛‖)。我对他说,能不能再来一次,他看了看我。知道自己演奏得很正确,脸上现出自信,很用力地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节奏。接着我对同学们说到:“好,现在我们再听一遍音乐,看看李健同学的演奏是不是正确。”同学们马上安静并认真地听了起来。音乐结束之后,同学们一起说,演奏得正确,我点点头笑着说:“对,李健同学演奏得很正确。而且敲出的声音也很好听,感觉和音响里播放的一样。”于是我示意李健回到座位。我说:“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那一段歌曲,不知道大家以前听过没有,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中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是不是我们在过年的时候会在电视上经常听到这段音乐呢?(是的)这段音乐是根据《春节序曲》第三乐段也就是主题乐段加上歌词改编后的效果。”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了序曲这种音乐题材,并告诉同学们它是器乐套曲的开始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之后我向同学们简介了作者:《春节序曲》是我国已故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先生于1955年创作的一部《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创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我国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喜气洋洋、互相祝贺、敲锣打鼓、欢歌喜舞的热闹场面。然后我说到:“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春节序曲》第一部分,听的同时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也就是音乐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然后用自己手中的笔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创作一幅表现过年的画。”我发给每组同学一张白纸,让学生随音乐自由地画一幅画,并体现对作品的理解。(放课件flash动画,给学生创作画以提示)。接下来我一边放音乐一边对学生讲解和提问:

第一乐段:上节课我们在欣赏《卡门序曲》的时候我教给大家用哪些音乐要素来分析乐曲,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呢?(节奏、速度、力度、情绪、演奏乐器组)那我们就用这五种音乐要素来分析一下第一乐段。第二乐段展开部(主题乐段):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F大调),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问候和祝福,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更美好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第三乐段再现乐段: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交响音乐之感想11222001 第5篇

【摘要】音乐是一种享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接触何腾老师的交响乐欣赏课之前,我对音乐的认识仅仅限于流行音乐。但是在上完这门课程之后,我对音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而是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人们通过接触它,能够陶冶情操、心灵产生共鸣。它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在欣赏享誉世界的杰作的同时,也被它们的恢弘气势所打动。这些名曲之所以经久不衰,我觉得一定有它自身独特的魅力,人们在聆听它的同时,心情会不自觉的跟着旋律的改变而转变,给人一种无限的想象,让人印象深刻。下面是我对接触的音乐家和作品的感想和认识。

【关键词】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命运交响曲》;《悲怆交响曲》;《天鹅湖》;《交响曲》; 音乐有其特有的魅力,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确实如此,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之倾倒和沉醉。

在本学期欣赏的曲目中,有的雄壮,有的哀婉。不同时代、不同的作曲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风格。不管是哪一步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内心情感的写照,也是时代的写照。

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全曲共有四个乐章。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命运》代表着贝多芬,贝多芬代表着《命运》。他处在天才焕发的高峰,却不是命运的宠儿。一次意外令他双耳失聪,这对于一个惯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贝多芬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在困厄颠沛的时候能坚定不移,这就是一个真正令人钦佩的不凡之处。他靠着感官与智慧制作了一部又一部旷世杰作。就像《命运交响曲》昭示的那样,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命运交响曲》一共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是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这一动机引出了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无畏精神。第二主题温柔、抒情、优美,它抒发着贝多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第二乐章是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在尾声中,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 是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第四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于是,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双耳失聪之后创作的,这部乐曲表达了他战胜命运、永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定信念。它告诉我们不要抱怨命运不公平,因为命运最看不起向它屈服的人。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只有处于逆境之中,抱着“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心志,才能成才,才能在世界的海洋上激出属于自己的浪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用一颗不屈的心,去面对生活里的困难、挫折和痛苦,使自己无悔于青春。

二、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乐曲正如标题所示,“悲怆”的情绪贯穿整部乐曲,描写了人生的悲伤,绝望,失败和灭亡等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写了人们为生活而奔忙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我认为这与柴可夫斯基当时的生活年代和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但他又看不到俄国社会的出路。他从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俄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但他的政治态度却又是保守的王朝拥护者。这种无法克服的矛盾不断促使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出路、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并把这种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创作中去。他通过自己对于时代悲剧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第六“悲怆”交响曲》一共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章,刚开始是非常沉闷的声音,仿佛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感觉到胸闷、压抑、窒息,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转而开始变的紧张急骤,让人感觉天昏地暗,像是一个神志昏迷的人在黑夜里的田间小路上踉踉跄跄的行走,迷失了方向,只觉得脑袋里好像有东西要爆炸。接着是深沉,犹如细丝,声音非常微弱,死一般的寂静。突然如同响雷,一声霹雳催来漫天风雨,人们如梦初醒,惶乱地注视着动荡的世界,像是在宣泄,在愤怒,在反抗,在斗争,发泄完后音乐变的舒缓平静,以柔美温和的旋律收尾,慢慢沉淀。第二章是柔和的旋律,没有第一章的此起彼伏。仿佛是在回忆,又像是在诉说,中间夹杂着不安、迷惑与压抑的狂躁。我觉得这章更应该是在回忆和诉说自己与梅克夫人十几年来深厚而又美好的感情。然而,这美好到底是幻梦中的彩虹,优美的旋律尽管很迷人,却掩抑不住音调之中的哀声,快乐不过是痛苦中的短暂慰藉,睁开眼依然是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第三章的旋律相对交欢快,仿佛在告诫自己不要放弃,要勇敢的斗争。他慢慢的站起来,俯视着万物大地。他的抗争雄壮而激烈,表现了柴可夫斯基的不甘与歇斯底里。动荡不安的音符像是要把听众的心撕碎,热泪夺眶而出。但命运不济,挣扎与努力并没有唤醒光明,总有一些无法越法的泥泞与沼泽,生活仿佛陷入了低谷。他是用最真实的生命在演绎辉煌,晦涩的凄凉背后有着对美好的追求。第四章是最后的挽歌,心灰意冷的哭泣,用眷恋的目光回望这让人既爱又恨的世界,它已经不属于我了,死亡降临,却已经没有了力气,柴可夫斯基决定放弃了,他要走了,告别所有的失望与无奈。末乐章有一种罕见的豁达大度的情怀,犹如深知大局已去,正从容赴死的真英雄。

人生并不是完美的,总归有它不好的一面。有时充满了不幸、失落、艰难、困惑、痛苦、绝望和失败等。柴可夫斯基在第六交响曲中,写出了人生的愁苦、凄怨迷离、哀伤感人,有深沉的悲怆。他生活在黑暗的沙皇专制时期,内心充满了压抑。黑暗的统治下,人们失去了抗争的勇气,只能在渺茫的希望中活着。听了这部交响曲之后,我对当时的劳动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更加痛恨当时的黑暗社会。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成为有用之才。

三、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

《天鹅湖》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民间童话,讲述的是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为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的爱情故事。最终王子战胜了魔法师,奥杰塔恢复了人形,终于结合在了一起。《天鹅湖》全剧分四幕。拉开序幕,在静静的湖畔,善良的公主奥杰塔正在采摘鲜花。突然,魔法师罗特巴尔特挥动黑色的翅膀,把奥杰塔变成了天鹅。第一幕,庆祝王子齐格弗里德的成年之日,宾客们在花园里饮酒、舞蹈。当皇后看到王子和村女们在一起寻乐时,提出要王子早日成婚。这时,王子看到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就告别了朋友,向天鹅飞走的方向追去。第二幕,深夜,湖面上一群天鹅在默默的漂游着。王子注意到白天鹅奥杰塔,她的美丽令王子着迷,王子向奥杰塔许下了永恒的爱情和忠诚。只有诚恳和永久的感情才能使这位少女从巫术中解放出来。黎明即将来临,魔法师罗德巴尔特将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两人分开。第三幕,城堡里正举行着王子挑选新娘的舞会,当舞会进行到一半时,化妆成骑士的罗德巴尔特和他的女儿奥吉利亚闯了进来,奥吉利亚变成了白天鹅奥杰塔的模样迷惑王子,齐格弗里德跌入陷阱,发誓永远爱她…..第四幕,王子焦急地奔向天鹅湖寻找奥杰塔。

在《天鹅湖》中塑造了纯洁、善良、美丽的天鹅—奥杰塔的音乐形象,同时通过温柔、悲伤的音乐衬托出奥杰塔和她的女伴们的悲惨命运。当罗德巴尔特将两人分开时,王子和奥杰塔相依相诉,难分难舍,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最终,王子战胜了魔法师,解除魔法,奥杰塔恢复人形,表达了王子和公主忠贞不渝的爱情,正义战胜邪恶。《天鹅湖》充满了迷人的旋律,感人的抒情段落,生动的场景和优雅、热情、亲切的舞曲。充分表达了柴可夫斯基对爱情的诠释。总结

正文中的三部乐曲均为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在本学期中,古典音乐名作接触了不少,这三部给我的印象最深,其中我最欣赏的一部乐曲就是贝多芬的传世之作——《命运交响曲》。它反映了命运曲折变换的特点,表现出贝多芬这位音乐巨匠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精神。命运就像这首曲子。时高时低、或喜或悲、时而低沉、时而激昂,即有挫折,又有成功。它告诉我们,在不公的命运面前,与其顺其自然,倒不如顽强拼搏。《悲怆交响曲》描写了人生中的绝望、失败、不幸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悲剧色彩深深的感染了我们,他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即幸福不过是人生的点缀,转瞬即逝,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而已。《天鹅湖》将音乐与芭蕾舞结合在一起,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冲突,整个舞剧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

音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生旅途中它一直伴随着我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带来过很多快乐,也分担了很多忧愁。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应该庆幸活在一个充满音乐的世界里。经过这学期的交响乐欣赏课,音乐已成了我每日的需求。早上一个人听着MP3到晚上躺在床上伴着音乐入眠,在音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

【参考文献】

[1]《交响音乐赏析》 王文澜 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3]《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创作鉴赏》韩丽

音乐鉴赏 听中外民歌之感想 第6篇

听中外民歌之感想

民歌,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会产生一类别人类自娱、文化流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名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特点是用朴实洗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中外的民歌各有什么特色,为何到现在还处处传唱。

中国民歌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的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因此在中国民歌的演唱上,我们应该掌握它的风格特点及民歌演唱中的地方色彩,才能唱出味道来。

《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国风》中的民歌,大部分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了一个音乐管理机构——乐府,从事民歌的收集和整理,入乐的歌谣,被称为“乐府诗”或“乐府”。这些乐府民歌,多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演内容,直接道出了人民的爱恨,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这一时期的民歌在形式上已发展成为长短句和五言、七言体,并开始加进了乐器伴奏,《孔雀东南飞》等长篇叙述歌曲的产生,同时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民歌在不断发展和日臻成熟。唐代民歌的创作也相当繁盛,到了南宋讽刺性的歌谣多了起来······ 中国民歌的体裁形式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丰富着祖国音乐文化的宝库,它们犹如绚丽的百花遍地盛开,美不胜收。

(1)陕北民歌

相信大家熟知《信天游》吧,《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2)江南民歌

江南民歌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这些地区的民歌。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风景秀丽,景色迷人,人民勤劳心细,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江南民歌婉转轻盈、含蓄细腻的风格,和北方的豪爽粗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说《采红菱》、《杨柳青》、《茉莉花》等。尤其是《茉莉花》被引用,发展,成为世界音乐经典。

(3)四川、湖南民歌

这一代的民歌许多是以劳动号子为形式的,因为那里有一条长江从他们的土地上流过,湖南民歌的特色是音调嘹亮悠长,演唱时真假声运用自如,高声区音高所以多用假声,高腔发挥淋漓尽致。所以要唱好湖南民歌,一定的嗓音条件和演唱技巧是不可少的。

中外民歌赏析

音乐鉴赏

(4)东北民歌

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惯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因此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也比较刚直。比如说,感人肺腑的血泪控诉——《松花江上》,1936年11月,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二中教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彷徨的惨景,耳中充斥着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传独唱曲,以饱含着热泪而带有哭泣的音调,倾吐着悲愤交加的心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得家乡······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张寒晖谱成这首歌曲后,亲自教给学生演唱,后来又传到东北军的学生队伍里,不久就唱遍了东北军。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家辉,就是这样代表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所以说,民歌是一个民族灵魂的一部分。

(5)蒙古民歌

内蒙古地区有“歌海”之称,这与内蒙古地域广阔,地处草原有关。蒙古歌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且拖腔悠扬,舒缓的长调歌曲。长调歌曲在旋律上来看,乐句气息悠长,气势连贯,旋律起伏很大,音律也比较宽广。从节奏上来看,一般节奏自由,可以任意发挥,强弱的关系也不明显,歌曲虽有小节线划分,但实际演唱起来并不受限制,往往在一些地方运用延长音,是音乐更加连绵不断,意蕴更浓。

(6)藏族民歌

藏族民歌的曲调质朴、流利、高亢、节奏较有规则,具有舞曲的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藏族民歌清脆嘹亮的风格我们还可以从新创作的大量藏族歌曲中深深体验到。如脍炙人口的《珠穆朗玛》、《青藏高原》。

综上所述,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沉淀,而且我国有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各自演唱的民族独具特色,自成一派。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文艺百花园中民歌演唱迈出了一大步,架起了民歌与通俗歌曲之间的桥梁。

外国民歌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它不但可以经受时代和历史的筛选而长存,更能够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疆域而远播。茫茫世界,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人民的心,却是相呼应的。各民族、国家、地区的优秀民歌,都蕴含着人民的愿望和心声。外国民歌也是如此。对于民歌的概念,在某些国家同我国一样,主要是指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歌曲,但在另一些国家,将个人创作的民间格调的歌曲和个人创作但已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歌曲也称为民歌。

世界各民族的民歌,反映着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由于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民歌又具有各不相同的风格、体裁和形式。世界各族人民的民歌都在不同的时代产生的,所以有古老的农民歌曲,也有近代的市民歌曲和现代民歌。(1)日本民歌

日本民谣大多清淡,单纯,发声自燃,内容有的抒发爱情,有的描绘风景,有的反映劳动生活,有的反映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由于日本处于大海之中,许多人世世代代以渔业为主,中外民歌赏析

音乐鉴赏

因此渔歌和描写海的民歌比较多,生活和劳动的环境使得日本民歌具有豪放的一面,但也是因为大海环境的风云变幻常常表现出多愁善感细腻的一面。

(2)俄罗斯民歌

俄罗斯民歌在世界民间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论是题材、形式、风格都非常广泛多样,而且表现力极为丰富。辽阔的疆土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豪爽、乐观,长期的战争纷乱又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尊严感,俄罗斯民歌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

歌曲有反映在沙皇残酷统治下人们奋起斗争的革命歌曲;有描绘人民乐观、诙谐性格的游戏歌曲;有表现人民苦难的,音调悠长缓慢带有忧伤情感的抒情歌曲。悠长缓慢的歌曲气息宽广,旋律连绵不断地展开,歌调中的一个音节往往唱一连串的音;而活泼快速的歌曲,则结构整齐清晰,节拍单纯,旋律常常反复多次。如《伏尔加船夫曲》,我们一听到这首沉重、粗壮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歌,就使人想到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首歌形象的表现出被纤夫们拉着的货船由远及近的情景,有力的钢琴伴奏又加强了纤夫们沉重的步伐,并且可以听到低音区连续的三连音所描绘的伏尔加河的滔滔奔流。

(3)美国民歌

美国民歌成分十分复杂。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2亿多人口中,汇集了世界各地域的多种族民族。在这个民族大熔炉中,其主体部分来自欧洲。所以美国民歌的民族风格就直接受到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法国、匈牙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和印第安人等民歌的影响,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之前,一直居住着印第安人,所谓的美国本土音乐,指的是印第安音乐。印第安音乐常常是单声部的,节奏比曲调更重要,演唱技巧模仿自然声,乐器中各种类型的鼓占主导地位,也用笛箫等吹奏乐器。由于早期的移民多是因宗教迫害而离开欧洲的清教徒,因此在美国宗教歌曲一直活跃在民俗生活中。宗教民歌有圣诞歌、民间颂歌和黑人的灵歌。

(4)德国民歌

德国民歌纯朴、严谨,结构整齐,往往以叙事歌曲为主,大多是许多段歌词反复演唱着一个短小的曲调。德国民歌的曲调和形式结构总是非常的简洁而富于概括性,节奏比较单纯,主要的调式是大音阶,音域一般比较小。德国人民坚定稳重的性格,鲜明地反映在他们的民歌中,没有花巧的装饰,也没有变幻不定的表情,始终表现着充满信心的绅士风度。(5)意大利民歌 意大利民歌以流利生动,富有歌唱性和浪漫色彩著称于世。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意大利语言明亮、圆润,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构成了意大利民歌得到发展的既有利因素。哪里的人民热情豪放,善于歌唱。威尼斯的船歌,那坡里的情歌、小夜曲和饮酒歌都十分著名。民歌演唱者常用六弦琴伴奏。旋律一般都比较朴素,没有很多的装饰音,三拍子占多数。“船歌”是一种声乐体裁,只具有歌唱般的优美旋律与摇摆般伴奏音乐的声乐曲。如世界最红的歌曲之一——《啊,我的太阳》,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这首歌把爱人的笑容比喻为“我的太阳”,又以赞美太阳来表达真挚的爱情。歌曲前部分以富于歌唱性的中音区曲调,赞美着灿烂的阳光和蓝色的晴空,令人精神爽朗;后半部分以高音区的热情奔放,倾诉者对心爱的人的爱慕之情。其中在“啊,太阳,我的太阳”一句中出现了和声大调降六级音,更使音乐色彩一新,深情感人。

民歌是民族的,也是时代的;既是继承的,也是发展的。

历史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民歌从山野飘向城市、融入“城市文化大餐”,成为沟通城乡的独特的情感语言,我们要使民歌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不断使民歌艺术得到创新和发展。

上一篇:理工学院团委2005—2006学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浅谈企业统计工作的创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