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急救模拟演练

2024-09-03

危重病人急救模拟演练(精选9篇)

危重病人急救模拟演练 第1篇

急危重新生儿急救与转诊演练

时间:2016年11月07日15:30 参与人员:妇产科医师A、助产士B、妇产科护士C、儿科医师D、儿科护士E、120调度员F、急救车司机G 模拟情景:妇产科产妇王**,29岁,孕1产1,孕39周,超声估计胎儿重3800g,羊水自然破膜,Ⅲ°混浊,胎心率110次/分,考虑新生儿出生后可能窒息,通知抢救组成员到位。

一、物品准备

物品准备需在新生儿出生前准备到位。

产房物品准备:新生儿辐射台(温度34摄氏度,温度调好)、喉镜(完好)、注射器(1毫升、10毫升、50毫升)、生理盐水(250毫升一瓶)、肾上腺素(1:10000)、气管插管导管(3.0、3.5)、管芯一根(管芯已经置入导管内,管芯距导管开口1厘米)、吸球一个、12号吸痰器一根(与吸引装置连接完好,吸引器压力已经调至0.01mPa)、胎粪吸引管一根、胃管一根、复苏球囊(与面罩、氧气连接好,氧气浓度8ML,一手轻轻挤压球囊,另一手感受球囊气流)、新生儿脉氧仪、胶布一卷、剪刀一把、听诊器一个。

急救车物品准备:氧源、吸氧管、复苏球囊(与面罩连接)、生理盐水(250ml一瓶)、肾上腺素(1:10000)、注射器(1ml、10ml、50ml)、新生儿监护仪、吸引装置、吸痰管、气管插管导管(3.0、3.5)、管芯一根、喉镜(完好)、听诊器。

二、演练过程:

(场景:产房外)

妇产科护士C(电话):我科有一孕39周产妇,超声估计胎儿重3800g,羊水自然破膜,Ⅲ°混浊,胎心率110次/分,考虑新生儿出生后可能窒息,请求儿科医师支援。

儿科护士E:接电话,复述病史,立即通知儿科医师D。儿科医师D立即赶往产房。

(场景:产房)(所有人员均带无菌手套)1.人员站位

1.1 接产时儿科医师D站在接生台左侧(以产妇为坐标),抢救时站在辐射恒温床的右侧;负责指挥组织抢救、评估新生儿、行气管插管和胸外按压;

1.2 接产时妇产科医师A在右侧,抢救时转到辐射台恒温床的正前中位;负责初步复苏(保温、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刺激)、气囊正压人工呼吸;

1.3 助产士B在产妇与恒温床之间;负责准备用物、药物、传递物品、协助抢救、处理垃圾、维护抢救物品的整理有序、抢救后终末消毒等。

2.抢救过程 2.1 第一个30秒:

妇产科医师A:接生出一男婴,将婴儿仰卧平放接生台,立即清理呼吸道5秒。

助产士B:报告出生时间。

儿科医师D:5秒钟内完成初步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羊水清吗?有呼吸或哭声吗?肌张力好吗?肤色红润吗?足月妊娠吗?)口述:胎粪羊水,没有哭声,没有呼吸,肌张力差,肤色青紫,足月儿。请大家立即准备抢救。

妇产科医师A:快速断脐,将新生儿抱至新生儿辐射恒温床上保暖、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吸痰)、擦干全身、刺激(弹足底或摩擦背部数下)并重新摆正体位。

儿科医师D:评估呼吸、心率、肤色。(评估心率方法:数6秒的心率数乘以10所得次数)。口述:呼吸暂停,心率80次。请使用呼吸气囊进行正压人工呼吸。

以上步骤大约于30秒内完成。2.2 第二个30秒:

助产士B:将复苏气囊递给妇产科医生A;

妇产科医师A:左手将气囊罩住新生儿的口鼻并固定使气囊和面部贴紧密封,右手挤压呼吸囊,初时两次用拇指与另四个手指对压基本将整个气囊压瘪(压力大概30-40mmHg),后改用拇指与中指食指对压,将压力减少(压力大概20-30mmHg)。一边报口令:“吸-2-3”。口令“吸”时挤压气囊,口令“2-3”时放开气囊,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1:2,挤压气囊频率每分钟40-60次;

儿科医师D:评估正压人工呼吸的效果,口述:挤压气囊时两侧胸廓匀称抬起,胃部不膨胀。以上步骤进行至约30秒,评估心率,口述:心率55次/分,请准备气管插管,插管后同时进行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2.3 第三个30秒

助产士B:将喉镜、气管插管导管、胶布等用物按顺序递交给儿科医师D。气管插管插入准确位置并固定好后将气囊和插管连接。

儿科医师D:进行气管插管,用胶布固定于新生儿的口角。与助产士B配合将气囊和插管连接。

妇产科医生A:继续挤压呼吸气囊,将按压频率和口令改为和儿科医生配合的口令:“1-2-3-吸”,口令“吸”时,挤压气囊一次。

儿科医师D:口令1-2-3时儿科医师按压新生儿胸部连续3次。(胸外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胸骨下方;深度:新生儿胸前后径1/3;按压频率:每分钟90次。与人工呼吸配合,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比例是“1:3”,两者交替进行不能同时进行。)儿科医师D:以上步骤进行30秒,评估心率。口述:新生儿心率110次/分,肤色红润,呼吸40次/分,肌张力好,喉反射存在,复苏成功。准备与家属沟通。

助产士B:处理用物。

医患沟通过程(场景:产房外)

儿科医师D:持患儿病情告知书及转诊同意书与患儿家属(杨科长客串)沟通,家属理解并同意转诊。(场景:办公室)

妇产科医生A(拨打120急救电话):喂!120吗?妇产科病房有一窒息复苏后新生儿需转诊至省人民医院。

120调度员F与妇产科医师A询问相关情况后,立即发送调度单,通知急救车司机G。

儿科医师D:电话联系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告知我院将有一名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转诊过来,并简单告知相关情况。转诊过程(场景:急救车)急救车司机G将急救车开至住院楼二楼出口处待命。助产士B:清点急救车内新生儿急救设备设施是否齐全到位。

儿科医师D和妇产科医生A一起将新生儿从病房转运至急救车上,助产士B连接好氧气并和儿科医师D一起将新生儿转送至省人民医院。

危重病人急救模拟演练 第2篇

1.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抢救物品、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

3.抢救车内物品、药品统一规范放置,用后随时补充。抢救车专人管理,在每次抢救后负责检查,并且每日清点并记录。护士长每月抽查一次并有记录。

4.定期进行各种急救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并列入继续教育学习内容。

5.遇有抢救病人,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进行抢救。当班护士应沉着、冷静、分秒必争,进行初步的紧急处理:安置好病人卧位、打开气道,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药物进行抢救。

6.准确记录病情、抢救过程、时间及所用的各种抢救药物。

7.原则上不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情况若需执行口头医

嘱,须两人核对,并要重复一次,经医生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安瓿,作为核对药品及补开医嘱的证据。

外科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分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外科危重1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8例, 最高年龄78岁, 最低年龄59岁, 平均年龄 (67±2.13) 岁;女性患者42例, 最高年龄76岁, 最低年龄61岁, 平均年龄 (68±2.32) 岁。这1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外科急救治疗, 其中50例患者接受传统的基础护理治疗, 作为对照组;剩下的50例患者在基础护理治疗基础之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见表1。

注:P>0.05, 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急救及护理方法

100例患者在送入医院后, 根据患者外伤部位的不同, 分别给予相应的急救医疗措施进行紧急救助治疗, 患者病情稳定后,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心理护理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措施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关心体贴患者。无论患者的经济条件如何、是否有着什么样的家庭背景, 对患者均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 尽心尽力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治疗, 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疼痛, 并在此过程中, 对患者进行鼓励, 使患者感觉到此时的护理工作人员是其最重要的人, 以使患者能配合各项护理工作[2]。 (2) 护理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工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过程中, 针对每一位患者不同的心理情绪特点, 给予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 并让每一位患者点燃战胜疾病的希望, 使他们可以面对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在此过程中一旦遇到情绪比较激动的患者, 护理工作人员应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以温和的语言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得到患者的信任及理解, 从而确保患者可以以一个最佳的精神状态去接受手术。 (3) 不同患者不同对待。在护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同情况的患者, 针对此类现象, 应根据所护理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对应的护理工作。对于老年患者, 则应该不厌其烦的给患者讲解护理治疗的必要性并积极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 以打消患者的顾虑, 从而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3]。

1.2.2 治疗质量评价

按汉密尔顿焦虑表 (HAMD) 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 并以治疗后患者的HAMD评分值及治疗后后患者的满意程度作为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

1.3 统计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HAMD值进行汇总统计, 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质量进行汇总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评分为 (21.45±1.23) , 治疗后评分 (9.01±1.89) , 满意率为94.2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评分为 (21.56±1.34) , 治疗后评分为 (18.56±1.67) , 治疗满意率为73.21%。结果见表2。

通过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HAMD值和治疗满意率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得出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外科危重患者由于病情的严重性及病情恶化的快速性, 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以下几种情绪: (1)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由于担心手术能否成功, 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2) 部分患者在进入重症病房接受治疗后, 由于情绪波动较为剧烈, 极易出现愤怒、冷漠不愿面对自己已经病重的现实。 (3) 部分患者由于对医院比较反感, 从而出现悲观、消极配合治疗的情绪。 (4) 部分患者 (尤其是老年患者) 由于不知道自己所患的是什么疾病, 而产生恐惧感[4]。

以上几类情况极为常见的外科危重患者所存在的正常情绪。针对以上患者的各种情绪, 临床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来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护理治疗工作。营造一个轻松的治疗环境, 从而使患者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接下来的治疗。现通过临床研究发现, 接受心理护理治疗的患者的治疗后的HAMD的评分值明显小于仅接受基础护理治疗的患者 (P<0.05) , 前者的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后者 (P<0.05) 。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对外科危重患者在进行常规的急救及护理的基础上, 心理护理治疗方式对患者治疗的必要性。

摘要:目的 对外科病人的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外科危重患者100例, 1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急救措施, 其中50例患者接受传统的基础护理治疗, 作为对照组;剩下的50例患者在基础护理治疗基础之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 使用HAMD进行评分, 并将评分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α=0, 05。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评分为 (21.45±1.23) , 治疗后评分9.01±1.89;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前评分为 (21.56±1.34) , 治疗后后评分为18.56±1.67。t检验结果为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外科危重患者在进行常规的急救及护理的基础上, 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外科危重患者,治疗质量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晓红.浅谈外科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中外医疗, 2009, 34:137.

[2]王金凤.ICU患者的心理障碍的来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7, 1 (9) :77.

[3]倪爱珍, 潘淑艳.对抑郁状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 2007, 20 (2) :124.

危重病人急救模拟演练 第4篇

【关键词】 急救演练;专科急救;抢救配合;综合能力;协调能力

妇产科急危重症多,如不能及时有效救治,必然危及母子两条性命。医院以妇产科常见急危重症病例,模拟救护场景,进行专科急救演练,以检验医护人员对抢救预案的掌握情况、技术操作、沟通协调、设备物资的准备;培养医护人员的救护意识,规范急救操作,查找抢救预案中的不足,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综合能力和抢救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8月——2012年10月,妇产科组织了6次模拟急救演练,院长、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演练科室医护人员全部参加。演练病例为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宫外孕失血性休克、子痫,新生儿重症转运、过敏性休克。

2 方 法

2.1 成立急救演练小组,科主任、护士长担任正、副组长,高职称人员和骨干为组员。根据疾病特点拟订模拟急救方案、脚本,由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实施。

2.2 步骤

2.2.1 学习培训 组织全科进行相关理论知识、急救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的培训。制定演练流程及考核标准。

2.2.2 角色配置 由工作人员扮演病人及家属,5名急救小组成员,相关科室产房、新生儿科、手术室、检验科、血库工作人员各1名。

2.2.3 演练过程 由科主任与护士长主持,整个过程、内容、实景与临床抢救尽量一致。

2.2.3.1 护士甲接听呼救电话后,立即呼叫急救小组,护士乙迅速准备抢救物品床边定位放置,启动抢救仪器设备,电梯口等待病人。病人入科后,护士甲定位于病人床头右侧,负责气道的通畅,吸氧,协助医生胸外心脏按压,连接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护士乙定位于病人床尾左侧,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抽取血标本,用药,输血,导尿,术前准备等;护士丙定位于病人床尾负责观察心电监护、药物准备及记录和对外协调等;医生按照ABCD法则[1]进行急救处理。

2.2.3.2 若病人病情严重,立即呼叫急救专家组,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就位,开放绿色通道,在负责人的指挥下进行抢救,历时30-40min。

2.2.4 分析总结 演练结束后,全体人員进行讨论分析、查找问题,根据考核标准对演练人员的综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院感控制及科室设备物资的准备进行评分。

3 效 果

3.1 正确识别,快速反应 通过演练医护人员急危重症识别能力大大提高,并快速反应,为抢救争取了时间。

3.2 沉着果断,及时评估 演练实施后,医护人员在急救状况发生时可以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有效利用能力资源,对病情定性果断,保障了抢救的及时和成功。

3.3 关注患者 专人负责时刻关注患者,安慰体贴患者,满足患者需求,提供心里护理、生活照顾,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

4 体 会

4.1 组织缜密 急救系统由急救领导小组、急救专家组和急救小组三级组成。相关科室会诊人员10分钟到场。化验、检查、输血等优先进行,同时物资充足,任务清晰,有效地维护了急救环境,保证急救的有效进行。

4.2 模拟急救演练使妇产科抢救规范化,程序化。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或预见性发现病情变化,果断应对,默契配合,整合了多项急救操作和专科操作于一体,使妇产科护士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2]。随着演练次数的增加,其技术操作时间逐渐缩短,操作熟练程度及综合能力考核评分逐渐提高。

4.3 与专科急救演练相比较,急救技能培训的重点是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是急救工作的基础,而专科急救演练的重点在于专科急救过程的整体协调与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是各项急救技术的整合。因此,急救技能培训与专科急救演练有机结合是提高妇产科急救质量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经过1年的专科急救演练,妇产科护士急救的基本技能和专科技能以及综合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聂振明,孟昭全.实用危重病监护与急救[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59-60.

急救模拟演练 第5篇

为了提高急诊输液安全意识,强化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发扬团队协调配合精神,根据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近日急诊科在科内组织了一次输液不良反应模拟急救演练活动,参加人员均为科室医护人员。演练领导小组:科主任、护士长 演练预案:过敏性休克应急处置 演练情景:

1、输液前查对、告知:

先生,您好!我是×××护士,请问您是叫×××吗?您吃(早)饭了没有?今天您的液体共有×瓶,请问您有什么药物过敏或晕针的病史吗?您需要上厕所吗?您可以选择坐下或躺下,我将为您输液,请不要紧张,输液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不适请随时告诉我们!

2、护士按照静脉输液规范进行操作。

3、根据病人情况和药物调节输液滴速!

4、输液过程中,巡视护士发现患者神态表现异常。

5、护士上前询问,“您好,有什么不舒服吗?需要帮助吗?” 患者:“我感觉胸闷,难受,头晕„„” 护士:“请不要紧张,尽量放松,我们马上为您处理!”

迅速评估病人症状+生命体征情况,初步判断可能是输液不良反应,启动应急预案!

6、立即更换输液瓶和输液器!

7、迅速将座椅靠背放倒,使患者平卧!

8、将氧气瓶移动到病人身边!

9、为病人带上吸氧管,进行50%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计算公式(%)=21+4×氧流量(L/min)

10、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当班护士电话通知医生,告知病人发生异常!

11、医生通过电话初步了解现场情况!

12、医生迅速赶到病人身边,查看病情并做出诊断——过敏性休克!

13、医生下达医嘱,立即给患者肌注肾上腺素0.5mg!

14、患者情况危急,血压急速下降,呼吸心跳停止,神智不清!

15、持续不间断心肺复苏

16、给药:○1肾上腺素1mg+0.9%生理盐水10ml稀释静脉推注(3分钟),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必要时3分钟后重复;再以肾上腺素1mg+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2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3异丙嗪25mg肌注;4○○○快速输入等渗晶体液(0.9%生理盐水)1500ml或更多。

17、经过紧张的抢救,患者逐渐清醒,面色转为红润,呼吸平稳,血压恢复正常。保留封存有疑问的液体和使用过的急救药品安瓿,书写抢救记录,参加抢救人员签名。继续观察30分钟!

演练总结:

此次模拟演练检验了急救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了科室团队组织协作能力。通过实战将平时的书面理论得到了运用,这种方式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并加深了对安全输液的认识。同时演练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医护人员态度不严肃,操作不严谨,动作不规范,基本功不扎实等问题,我们将会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帮助后进的同志纠正缺点,逐步提高科室整体医疗质量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放心、优质的医疗服务环境。

龙亢农场医院急诊科

危重病人急救模拟演练 第6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及急诊急救意识,提高我院院前急救技术水平及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我院于2015年6月19日下午按照急救模拟演练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加强领导,周密组织,结合我院的实际应急能力,以外伤及心脏骤停急诊急救为重点,开展了突发意外事故多人受伤,紧急医学救援的应急演练,总结汇报如下。

一、演练收获:

1、为住院部医务人员的临床技能操作尤其是急救技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2、达到了锻炼队伍、整合资源、提高水平的目的(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是提高急诊救治能力的必备条件)。

3、整个急救模拟演练过程包括通讯调度、人员安排、现场急救、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分诊转运、右下肢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处理、脊柱骨折的搬运等内容,抢救工作紧张有序,各项操作标准规范,抢救流程合理。

4、住院部的医护人员有急诊急救意识,都能迅速到位,医护人员之间配合默契,提升了我院各医务人员的急诊急救的能力。

5、业务流程中突出了几大亮点:院医务科反应快速,有针对性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班,抢救过程中口述医嘱得到重复,住院部医生沉着应对,辅助科室配合紧密。

6、接诊迅速,及时准确检查处理患者,科室内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合作,以先救命为主要目的,体现了沉着快速为准则的职业素养。

二、演练中存在问题:

1、医生行心肺复苏术时,没有盖纱布即行口对口吹气。

2、心跳骤停判断标准中遗漏“意识丧失”及“紫绀”两项。

3、脊柱外伤的病人搬运过程中各医务人员之间的协调不好。

4、部分人员认为是应急演练,不是真人,心里紧张不起来,没有紧急感和责任感。

三、演练后需要改进的问题

1、根据演练情况,进一步修订并完善医院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可执行和操作性。

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应急救援技能,尤其要重视急救小组三位一体的应急救治配合能力的训练。

通过这次演练,有效增强了全科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促进了保障措施、预警体系、应急队伍、应急网络、模拟演练、协调调度、指挥决策、医疗救治等方面的技能,发挥了我院急救队伍的应急救治能力,同时展现了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演练顺利结束。所有参加人员都表现出认真积极的态度,严格按规定要求做好每个环节。通过这次演练,考察和检验了医院面对突发急诊急救事件应急指挥、急诊抢救、医疗救治等能力,确保医院在发生突发急诊急救事件时能及时、高效、有效的开展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危重病人急救模拟演练 第7篇

一、海丰县中医医院关于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急救绿色通道管理的规定(2013修订版)

为了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率,争分夺秒,高效实效抢救病人的生命,减少医疗纠纷风险,保障医疗安全,自全院贯彻落实《关于急危重病人管理的规定》以来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了进一步完善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工作,提高抢救实效,现就我院关于危重病人抢救及急救绿色通道管理的规定修订如下:

一、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适应症

(一)各种外伤所致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危及患者生命,或延续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功能致残,如:重型颅脑损伤、开放性胸部外伤、腹部外伤,胸腹腔脏器破裂、胸腹腔大血管损伤、颈部及四肢大血管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或病情需紧急手术治疗否则不能阻止病情恶化。

(二)各种急危重症:

1、心搏,呼吸骤停;

2、休克;

3、多发创伤;

4、心血管急症如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危重等;

5、呼吸系统急症如哮喘持续状态、大咯血、成人呼吸窘迫症、气胸等;

6、神经系统急症,如脑血管意外;

7、消化系统急症,如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腹痛(尤其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和以腹痛为主诉的女性官外孕破裂出血等;

8、内分泌急症,如糖尿病酮性酸中毒、各种危象等。

(三)病人在进行医技检查过程中出现急危重情况(如原发病加

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特殊不适等)应该进入绿色通道。

(四)特殊病人、特殊时期或敏感事件、人物以及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医院提供绿色通道服务的应该进入绿色通道。

二、危重病人抢救环节要求及急救绿色通道的程序

(一)急诊科(含院前出车)环节

1、急诊科救护车出诊,出诊医生现场初步判断伤病情,如果患者病情危重,现场实施初步急救,并立即报告急诊科做好接诊、抢救准备,同时报急诊主任,急诊科医师根据病情通知相关专科医生到急诊科等候。危重病人到了急诊科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必须立即进行急救、止血、稳定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吸氧、临检急查采血、交叉配血等急救措施。专科医生接到会诊电话后要求5分钟内到急诊科紧急会诊、抢救,各科主任在接到有危重病人抢救电话后,10分钟内必须到场参加抢救。

2、专科医生会诊后,由专科医生决定患者是否需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需进行辅助检查,由专科医生协同送检,急诊科医生护士负责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监测。专科会诊决定需要立即手术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将患者直接送入手术室,同时专科医生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工作;危重症患者需要收入重症医学科的,立即启动与县人民医院互动环节,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护送转往该院经急诊通道或直接转入重症医学科。

3、如病人被送来就诊时无呼吸及心跳,必须在急诊抢救室就地心肺复苏抢救,同时电话请相关专科医生(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到

急诊科会诊与指导抢救,经过心肺复苏成功后的病人,在心跳相对稳定,有效循环建立,血压至少维持在70/50mmHg后由相关专科医生根据病情决定采取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措施。

4、凡是参加会诊的专科必须将会诊意见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本上。

5、涉及多科会诊的以主要疾病相关科室负责收治,其他科室协助,不得相互推诿,会诊后难以确定收治科室时,由行政总值班或医务科决定,任何科室不得拒收。

6、急危重病人要严格进行必要的、重要辅助检查项目,能床边检查的项目要求床边检查,无关紧要的项目应在稳定后进行,争取抢救时间,避免延误治疗。

7、开放性骨折病人属特殊病例需进入绿色通道行Ⅰ期清创闭合伤口者,须专科会诊后报执行小组领导审批签署。

(二)辅助检查环节

1、在抢救急危重病人过程中(病情未稳定期间),各辅助检查科室应服从抢救小组安排,极力配合临床科室,不得推延。

2、各辅助检查科室要专门设置急危重病人检查通道,不能和普通检查混在一起,急危重病人到后立即检查,坚决杜绝等候检查。

3、有关急诊检查,检验科常规项目要求在30分钟内出书面报告,生化检查要求1小时内出书面报告,出现危急值时先立即口头报告给临床医生,后按规定时间出书面报告。放射科及功能科急诊床边检查应在10分钟内到位,检查结果先口头报告,20分钟内出书面报告。

(三)急诊输血环节

1、检验科输血小组提供24小时急诊约/用血服务,并优先供应给急危重病人,危重病人需要急诊输血时,急诊科第一时间报告执行小组领导,启动与本县区血库互动环节,在征得血库同意供血后,采取血样标本,急诊科医生开具配血申请单,标明配血400ml,车队司机接单后前往血库领血。急诊科按规定为病人佩带危重标志腕带,同时在申请单的右上角盖“急救绿色通道”印章,检验科收到标本后核对腕带信息进行配血。

2、急诊科将病人送到专科后,要与专科护士把配血情况交接好班,由专科护士申请领血,并核对病人腕带信息为病人输血。进入专科后需要继续输血时,由专科重新采取血样标本连申请单一起送到检验科。

3、采取血样标本要求在5分钟内送到检验科,检验科在收到标本后进行交叉配血,要求30分钟内发出血液。

4、急诊科除开具配血申请单外,必须检查乙肝两对半、转氨酶、丙肝抗体、梅毒抗体、Anti-HIV1/2项目。

(四)急诊手术环节

1、手术室为急诊手术24小时提供服务,急危重病人在专科医生急会诊后需手术时,在就诊科室完善术前麻醉常规检查项目及签署手术及麻醉同意书后,直接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麻醉医生立即做好麻醉工作,相关手术科室医生迅速开展手术,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

2、患者为多发伤、复合伤,组织会诊后所有相关科室同时到手

术室,危及生命的情况优先处理,各科室要加强科间相互协作。手术完成后送重症医学科继续抢救,由主要疾病科室收治,必要时由医务科指定收治的科室。

3、收治的科室完成首记和入院记录,参加手术的科室要完成手术记录,重症医学科书写接收(转入)记录,并负责病人直接诊治。

(五)其它环节

1、门诊收费室设立专门的急诊收费窗口,功能科在诊室前设立急诊病人随到随检的公示牌,放射科安排急诊班,专人负责急诊检查,以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2、急诊危重病人先抢救后交钱,不能因患者无钱拒绝抢救。确定为绿色通道的病人,医生应在开具的各种检查申请单及处方左上角注明“绿色通道病人”,以免延误病人的检查及治疗,相关辅助科室及药房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药房人员不得因患者未交款拒绝发药,以保证病人救治的及时、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3、各科室医护人员要协调做好危重病人的护送及交接班工作,后勤部门要做好危重病人的后勤保障工作,以保证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危重病人抢救报告程序

(一)所有急危重病人抢救,在不影响抢救的同时要按规定程序上报。

(二)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要求科主任必须到现场指导抢救,科主任因事离开县城必须向医务科请假,科室正、副主任和高年资医师

分别要建立A、B角色互补制度,当A角缺席,由B角补上。遇到危重病人抢救时,要安排本科室主治以上职称到场抢救。

(三)危重病人入院抢救,首诊医生初步了解病情后立刻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接到汇报后向医务科和总值班两条线汇报,医务科和总值班必须到场协调组织抢救。了解情况后,医务科向分管院长汇报,总值班向值班院领导汇报,值班院领导向院长汇报,根据院长指示必要时再向县卫生局汇报。

(四)特殊时期或敏感事件、人物以及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有特别要求的伤病员也应按程序汇报。

附表1:海丰县中医医院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图

心内科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第8篇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共抢救病人总数31例, 其中男性病人12例, 女性病人19例, 平均年龄6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2例, 肺源性心脏病6例, 风湿性心脏病2例, 心律失常8例, 急性心肌梗死2例, 各种类型心力衰竭9例, 心源性休克2例。

2 急救与护理

接到危重病人, 立即通知医生, 准确记录病人入院时间及发病时间, 按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进行抢救:接病人→进入抢救室→立即给予急救治疗→吸氧→建立静脉通路→抽血化验→心电图→心电血压监护→……, 若一旦发现猝死病人, 应迅速使其平卧在床上或地上, 严禁搬动, 立即进行CPR, 并紧急呼救, 请求帮助。认真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必要时电话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 组织抢救, 抢救过程中严肃认真、服从指挥、分工明确、配合密切、分秒必争。

2.1 环境

立即置病人于抢救室或单人病房, 保持病室相对安静, 限制探视, 专人护理。行多参数心电监护, 指脉氧监测, 持续氧气吸入 (4~6L/min) , 必要时面罩给氧。床边备吸引装置、除颤仪、呼吸机等, 均处于备用状态;急救车内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及物品。

2.2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给药

危重病人病情进展快, 使用药物复杂, 静脉给药频率高, 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非常关键、必要, 只有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才能及时准确用药。遇到危重病人我们一般在其同一侧上、下肢各保留1个静脉留置针, 另一上肢用于测量血压, 抢救时输液管道至少接2个以上三通备用, 以方便多渠道的补液及加用抢救药物, 防止药物相互作用产生配伍禁忌, 同时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的性质严格控制滴速。执行口头医嘱时双人核对并复述1遍 (记录者复述1遍, 执行者复述1遍) , 给药前再复述1遍, 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双人核对, 以保证准确无误执行医嘱, 抢救结束后与医生再次核对, 并督促医生及时开出书面医嘱。若抢救工作中遇有技术操作方面的困难时, 应及时请示、迅速予以解决。

2.3 监护

对所有危重病人进行持续的监护仪监护。危重病人的抢救是争分夺秒的, 而且病人病情变化快, 生命体征的监测就尤为重要, 多参数临护仪, 它具有测量心率、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功能, 应用后可随时观察到病人的生命体征, 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 以便为下一步抢救做准备, 挽救病人生命。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依赖监护仪, 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注意患者面色及全身状况, 重视病人的不适主诉及精神状态变化,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可让病人最信赖、最需要的人多陪伴病人, 给予情感支持。勿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 各项医护操作有条不紊, 以安定病人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减少焦虑的发生, 重视对患者心身诸多方面的关心, 尽量减轻病人思想上的负担, 使其处于最佳心身状态。

2.3.1 血压监测

临床接诊时, 首先应观测血压变化, 因血压的高低可提示有无休克的发生, 血压下降, 加之所观察的临床表现, 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出冷汗等症状时, 即可判定患者处于休克状态, 积极的抗休克治疗, 可望使病情转归。如:AMI病人其严重的致命的并发症随时可能发生, 而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多发生在AMI发病早期, 及时发现是争取抢救时间的关键。

2.3.2 心电监测

连续的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可能作为心室颤动先兆的任何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等, 一旦发现, 及时报告医师, 以便得到及时治疗, 挽救病人生命。一旦诊断为室颤, 应立即非同步电复律 (电除颤) 。有关资料强调除颤越早越好, 心室纤颤在1min内进行电除颤97%~100%可获成功, 以后每延迟1min减少10%, 4min后不足4%[1]。成人首次电击能量为200J, 若失败, 立即再用200~300J重复电击, 第3次电击能量可增至360J。

2.3.3 脉搏氧饱和度 (SpO2) 监测

SpO2的正常值:吸入空气时成人95%~97%, 新生儿91%~94%[2]。一般认为成人SpO2在94%以下为供氧不足, 有学者将SpO2<90%定为低氧血症的标准[3]。SpO2监测主要反映组织氧合功能和循环功能的改变, 当肺通气功能障碍、组织缺氧、严重低血压、休克时, SpO2值下降。SpO2监测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低温、低血压等, 此时SpO2数值可能发生异常变化或有时不显示出来[4]。因此我们临床遇到SpO2数值下降时, 因全面分析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 如及时观察患者口唇、甲床、末梢肤色、温度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吸出口、咽及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检查吸氧管有无分泌物堵塞, 严密检查吸氧管有无漏气、阻塞, 并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 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若经吸痰和提高氧浓度等处理后, SpO2仍不能回升, 应立即告医生, 及时解决。临床应用SpO2监测, 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4 及时进行心肺脑复苏C P R

心跳骤停后复苏成败的关键, 取决于护士快速、准确的判断, CPR的成功率与抢救是否及时、有效有关。复苏开始越早, 存活率越高。大量实践表明, 4min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 4~6min开始进行复苏者, 10%可以救活, 超过6min者存活率仅4%, 10min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 存活率可能性更少[1]。若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大声呼唤或摇动无反应, 应立即开始CPR, 同时呼救, 请求帮助, 不能因等待医生、取抢救器材而延误CPR时机。

2.5 及时记录

抢救结束后6h内及时补记抢救记录, 记录应详实、准确、完整, 保存完好, 避免遗失。抢救器材、设备、药品及时整理补充, 清理还原, 随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 以保证下一次的正常使用。

2.6 转运

若病人需要转运, 则保证各种仪器设备性能良好, 主要的仪器设备包括:除颤仪, 心电监护仪, 微量泵, 简易呼吸皮囊, 氧袋。使用蓄电池的仪器设备一定在转运前再次检查, 以保证转运途中的正常使用。转运病人前应及时与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取得联系, 告知所转病人的病情, 所需仪器设备, 以保证病人转入重症监护室后能得到及时的抢救与治疗。

2.7 健康宣教

对于有晕厥, 心跳停搏, 重大心脏病史的病人尽量做好患者及家属的休息与活动宣教, 并且强调要求家属留陪,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避免危险因素和诱因, 如饱餐及高脂饮食等, 指导患者宜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同时护士要加强巡视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为抢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3 体会

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 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 快速敏捷, 全力以赴, 稍有延误就会影响患者的治疗, 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这就要求护士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如:能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 有效地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过硬的护理技术, 能熟练掌握急救技术, 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良好的职业素质, 具备了这些条件将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利于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也有利于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 这些将大大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减少护理并发症, 挽救更多的宝贵生命。同时加强医护间的有效沟通, 及时、客观、准确、完整、认真地书写抢救记录, 杜绝书写缺陷导致的医疗纠纷, 且科内经常组织危重病人的抢救讨论, 不断积累经验教训。

摘要:心内科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常具有突变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且往往来势凶险, 有时可发生在医务人员未能预料的情况下, 甚至在病情已获得显著改善的过程中出现。

关键词:心内科,危重病人,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王一镗.急诊医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7:525.

[2]席淑华, 周立.临床专科监护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87.

[3]许希嘉, 林妙英, 何红英.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 2000, 16 (12) :21.

危重病人急救模拟演练 第9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临床研究采取前瞻性自然收集资料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通过院前转运的急危重症病人508例为对照组, 男326例, 女182例, 平均年龄49.5岁。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院前转运的急危重症病人518例为实验组, 男341例, 女177例, 平均年龄53.1岁。两组均为急诊常见急危重症病人, 包括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呼吸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脑血管意外、猝死、异位妊娠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胸腹部创伤、脊髓损伤、一氧化碳中毒、气管异物等。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种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出诊护士受制于被动执行医嘱的惯性思维的影响, 养成被动、依赖的工作习惯, 缺乏独立的护理思维, 病人出现症状以后才进行处理, 机械地执行医嘱。有求快而不求稳的意识, 进行传统转运。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 救护车司机

严格执行《司机的管理制定》, 加强时间观念和法律意识, 做到班班交接, 救护车油足, 性能良好, 处于备用状态。

1.2.2 急救器械、药品

救护车根据急救中心的规定统一准备急救物品、药品、器械, 班班交接。做到“四定二及时”: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量贮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 用后及时消毒灭菌、及时补充, 急救药品物品要注意有效期[2]。确保急救药品、器械、仪器设备完好率100%, 24h处于应急备用状态。规范管理救护车内的物品、器械, 保证药品、器械有效使用, 避免浪费, 使急救人员缩短操作时间, 顺应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为抢救病人赢得最宝贵的时间[3]。同时也提高了急危重症病人的转运安全率。

1.2.3 出诊医务人员

1.2.3. 1 准入制度

负责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根据相关规定, 取得护士资格证书后在临床工作3年以上, 经过专门的急诊理论学习和急救技能培训:着重于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急救、转运的流程和护理常规, 以及心肺复苏 (CPR) 、气管插管、吸痰、电击除颤、心电监护、中毒抢救、气管异物的处理、创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等, 经过理论及技能考核达标后才能上岗。医务人员必须工作认真负责, 心理素质好, 急救及法律意识强, 熟练院前急救的各项流程, 加强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尤其要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流程和紧急状态的应急预案, 做到抢救过程中忙而不乱。

1.2.3. 2 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

护士必须认识到预见性护理能力是帮助护士提高工作效率, 提供病人最佳护理的必备能力。 (1) 定期进行危重病人护理查房:通过查房针对护士存在的不同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具体指导。评估不全面即完善评估内容;护理措施不及时, 加强对危重病人实施护理措施有效的培训;同时从护理病历的书写中检验护士观察病情和记录规范的能力;从抢救病人的过程中考察应急能力。护理管理者在查房中对每名出诊护士的工作能力综合地做出正确评估, 实现对护士的有效指导, 来提升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 (2) 定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由护士每月收集疑难病例2例, 通过介绍病情、抢救经过、处理结果、对疑难问题和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护理管理者利用提问的机会, 让每个护士在实践中得到训练, 通过全科护士的讨论, 相互补充、完善, 逐渐在科内建立起预见性护理思维和培养预见性护理能力。

1.2.4 接诊的准备

要求每位接听电话的护士认真工作, 接电话时简明扼要, 既要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 又要使对方容易听懂。接听“120”指挥中心的派遣及向本院呼救电话时, 问清详细地址、电话号码、病人的大概病情、性别、年龄, 迅速做出判断, 认真填写《出诊记录单》, 及时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司机, 要求在5min内出诊;接其他医院危重病人的转运电话时, 除问清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性别、年龄以外, 还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特殊用药、特殊仪器的使用, 联系好专科床位, 做好途中可能出现意外的一切准备, 认真填写《出诊记录单》, 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司机, 及时出诊。

1.2.5 现场急救

病情评估:除评估生命体征外, 还要进行血氧饱和度、意识、心电图、血糖等指标的评估。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度较低的病人, 清除病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保持气道通畅, 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必要时气管插管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针对不同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 遵医嘱采用不同的药物, 如强心、利尿、平喘等初步处理;昏迷病人首先测微量血糖, 判断昏迷的原因, 低血糖昏迷病人及时给予5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 或加入10%葡萄糖静脉输注;脑血管意外病人先使用甘露醇脱水剂, 烦躁病人先妥善约束固定好, 适当使用镇静剂;血压低循环不稳定病人先扩容, 加快补液;有明显的外伤出血、骨折的病人予先止血包扎, 再初步固定, 保持功能位;胸痛病人现场做心电图, 分析胸痛的原因, 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速效救心丸、肠溶阿司匹林片等对症治疗。需要转运的病人统一使用安全型留置针, 并且选用粗大的浅静脉。八项指标病情评估更完整、科学、实用[4], 因此院前急救时更好地将病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对最紧急情况的发生做好预见性的护理, 达到安全转运的目的。

1.2.6 家属的准备

护士在转运准备的过程中做好转运病情评估, 认真记录《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评估单》和《院前急救记录本》。向病人家属及有关人员简明扼要地讲解疾病情况及病人途中病情加重或变化时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因车内空间狭窄和路途颠簸, 药品、物品的受限等, 给急救带来一定的难度, 取得家属的理解及同意后, 签《院前转运协议同意书》后方可转运, 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保护医疗护理的安全。

1.2.7 转运中的护理

1.2.7. 1 体位

病人卧于平车上, 头部与救护车的车头保持方向一致, 不宜紧急刹车, 保持车速平衡。病人有呼吸困难, 把床头抬高, 予半卧位或者坐位并氧气吸入;颅脑疾病病人平卧头偏一侧, 以防呕吐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各种原因所致昏迷伴有呼吸抑制的病人, 可取去枕平卧位, 口置口咽管, 予氧气吸入;如有血氧饱和度低者, 可行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予平卧位;循环差、休克病人取中凹卧位;对疑有脊柱损伤, 特别是颈部损伤病人搬运时必须有一个人固定头部, 保持头部和躯干长轴一致, 防止颈部过伸、过曲和旋转[5]。颈部戴颈托固定, 头部两侧用物体支衬, 以免途中颠簸;四肢骨折病人用夹板或支具固定并保持功能位置。

1.2.7. 2 病情观察

要求出诊护士在病人转运过程中仔细掌握好每一个环节, 必须始终守护在病人身旁, 把握病人的病情,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 发生病情变化时及时采取措施救治, 以确保病人病情稳定。具体实施:在转运途中, 医护分工合作, 根据急救仪器放置于车头的位置, 医生坐在病人的左侧, 护士坐在病人的右侧, 充分利用人员及设备,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危重病人用多功能生理监护仪进行监测, 以便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疑有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人最好使用除颤仪进行监测, 病人室颤时, 缩短抢救时间, 便于除颤;如有留置管道要妥善固定, 避免扭曲、挤压、脱落、堵塞等, 保持通畅;所有病人应置安全型留置针, 保证用药及病情需要时能快速补液, 同时病人在搬运时针头也不易滑脱。如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时, 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准确填写《院前急救记录单》, 包括记录抢救时间、经过、医嘱执行情况、意识状态、各监测指标、发生意外时的救治措施等, 保证病人连续的治疗和护理。

1.2.8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发展迅速, 同时途中不便等原因, 病人及其家属的心态和求医心理复杂多样, 最突出和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焦虑、恐慌和无助, 此时病人及其家属视医护人员为救星。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 给予安慰、鼓励, 言语亲切, 平抚情绪。急救护患关系特点是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 所以要与家属多沟通, 多关心、体贴病人, 对病人提出的任何不满和问题要及时回应, 妥善解决, 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 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1.2.9 接收的急救单位

经急救处理后病人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根据本地区院前急救的各项规章制度, 将病人转送至医院, 尽快接受专科治疗。如病人途中发生病情变化, 需要协助急救时, 直接与“120”进行联系, 做好急救准备, 经家属同意, 转运到就近医院抢救。

1.2.1 0 转运后的交接

向接班护士交接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用药、治疗、护理等情况;接班护士应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 检查皮肤、管道等情况, 院前急救护士认真填写院前转运记录单:病人到院的时间、意识、生命体征、用药的情况, 经双方医护人员确认无误后签名, 转运单位方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的意外发生率及病人满意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小结

护士通过学习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人文美学等综合知识, 其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不断提升[6]。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建立让病人能得到最及时的救治、最佳的护理, 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率。通过加强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的培训, 能有效提升护士独立思维和解决护理问题的工作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 可预防控制风险的发生, 从根本上提高院前急救转运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海霞, 王丽娟, 王淑红.预见性的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9) :859.

[2]刘均娥.急诊护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64-65.

[3]严梅凤, 陈奕雯, 唐汇鑫.院前急救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0 (1) :152-153.

[4]闫波, 姜正伟, 王连馥.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15例研究报告[J].中国急救医学, 2008, 28 (4) :370-371.

[5]谢春娜, 赵春娜, 关艳丽.渔场急救65例的特点分析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0, 9 (3) :216-217.

上一篇:高沟镇中心小学第一周工作简报下一篇:产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