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演讲稿:师德的价值

2024-07-31

教师演讲稿:师德的价值(精选8篇)

教师演讲稿:师德的价值 第1篇

教师演讲稿:师德的价值

老师,一份高尚的职业,师德,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在工作、生活中,大事少,小事多,而这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彰显着我们的师德修养。在时代、人群中,伟人少,凡人多,而这看似平凡的忙忙碌碌的我们在演奏着温暖、和谐的乐章。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中国教育报》刊载过:北京十杰教师孙维刚被他的学生称为“思想和灵魂的导师,终生学习的楷模”。考入清华大学的王一在转为正式党员的汇报中谈到了中学的班主任孙维刚老师时说:“我们的心灵从他的言行中得到了净化。大家热爱劳动,来自恩师每天早晨到教室打扫卫生;大家良好的修养,来自恩师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门的老大爷亲切地打招呼;大家严格遵守纪律,来自恩师迟到了便向我们做检讨,甚至到教室外面罚站;大家艰苦朴素,来自恩师一年四季仅仅两套旧外衣••••••。”王一汇报中还说:“虽然现在我不在孙老师身旁聆听他的教诲,但他的形象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演讲稿 )尤其是当我打开录音机再次倾听我们最后一次班会录音时••••••”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发人深省: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我们做老师的应该经常这样问自己:“我教的学生们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似乎十分平淡,也十分平凡,虽然平凡,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鲜花的每一次绽放都映射人间的每一次盛况,请相信花朵有改变世间的力量,请相信自己有获取成功的力量,师德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是源自每位教师心中的爱,与发自灵魂深处的芬芳。老师们,让我们用爱与真情去关爱学生。让花儿来见证——师德的力量。

教师演讲稿:师德的价值 第2篇

一、做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

生活是一杯茶水,需要我们细品,品出来的是沁人心脾的甜蜜;生活是一首歌,时而委婉悠扬时而高亢激昂的一首歌。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能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什么,是我们人格魅力的体现。一个人如果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失去了一种真实和童真,那她的世界如黑洞一般,怎会在工作中散发芳香?因此。我们要在阳光的沐浴下感恩一切的拥有,在美好的心境中我们仰天长啸,对大自然所给与的一切充满浪漫的怀想,才会把那一缕幽香播散在孩子身上,才会引来彩蝶的美而欢歌笑语。

作为一名公民,一名平凡的幼儿教师,我们要深知肩负在身上的历史重担,国家的希望在娃娃身上。随着最近几年国家、省市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园长带领我们骨干教师到上海、北京学习走在幼儿教育前沿的名师的风采,观摩一次次的精彩感人的教学观摩活动,让我们深感那学前教育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中没有翅膀,但我飞过”的无痕教育,那润物细无声的自然与清新的真实,让自己在感慨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一股力量在心底的涌起:那就是对生活充满阳光,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影响周围的人,用满腔的热忱去对待工作和身边可爱的孩子们,不要成为情绪的污染者,把正能量传播,让周围的一切靓丽起来,才是我们的所为。

二、对工作要持之以恒的专研、探索。

爱工作就是爱国,更是崇尚的敬业行为,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工作,从微观上说是为了生存,从宏观上说是一种爱国和奉献行为。如果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把自己的教育生涯看做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是在体验一种趣味的游戏过程,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一种境界。

在从事幼儿教育二十一年余载的我,踏着真实而执着的脚步行走在幼儿教育这片纯净的土地上,留下了我与孩子们天籁般的欢声笑语和一同飞翔于蓝天的酣畅淋漓。不断地专研幼儿朗诵和绘画教学并积累的大量的经验。在各种大型舞台上,都回荡着幼儿或是激情或是潸然泪下的诗歌表演,在各种比赛中,都会看到孩子挥动手中画笔潇洒舞动的感动。付出就会有收获,‘专家型拔尖教师’的光环闪烁在胸前。

快乐、幸运与光荣相伴,危机、责任与付出同行。我踏实的脚步在真真切切中被繁殖被充实。这一切,我享受着。欣赏《亮剑》中李云龙,他总是把一个集体带出的与众不同,那需要有方法的训练和幽默与游戏穿插的精神调味剂。

三、要时刻“照镜子,衣冠正,常洗澡”。

作为一名后备干部要时刻严要自己,时刻本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做事态度明辨是非。在事实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反思和总结自己,如毛主席所说:“时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家长和同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关键时刻要抛开个人利益。在镜子面前认清楚自己,一位作家说过:“最难认识的人就是你自己”要经常跟自己进行心灵的对话。要穿戴整齐,看似小事却是一个人形象的树立,要常洗澡,洗的不仅是灰尘,更是一种思想的树立和洗涤,让自己在不断的磨练和自我认识的修炼过程中完善自己。

四、对人要有博大的胸怀更要诚信、友善。

一个人要有“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大思想和大境界,在不断的修炼中来提升自己。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当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情都认为是自己的过错,那么修炼才正式开始。这需要在人文的环境中,不断的去反思与总结,在‘静坐常思己过’中提升自己,让自己的人格魅力逐渐的明朗起来。做事情要有诚信,正如弟子规中所说‘凡出言,信为先’的做人原则,才会逐渐变得受人尊敬和信赖,才会有万物平地起的潇洒与自信。我们的园训:把简单的事,平凡的事,细小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不平凡。做好我们自己,时刻谨记。何为美?何为优秀?做好自己同时靓丽他人就是美,就是优秀。在友善之花的竞相开放中才会芳香四溢,在友善中我们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共同体会温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演讲稿:师德的价值 第3篇

一、中小学教师师德培养中“价值导向”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本文命题中所言的“价值导向”具有两重含义:第一, 指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要以实现职业价值与人生价值为导向, 而不再是以生存、效率等为导向;第二, 是指师德建设具体的以什么样的价值为导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向多元化, 中小学教师的“义”“利”选择、职业道德与个人理想、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期待与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等矛盾与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现象启示我们, 重视中小学教师建设的价值导向, 对于解决师德建设的一些困境或许具有一定作用。首先, 重视培养、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甚至整个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导向作用。其次, 教育“乃是社会最有效力的事业”, 教育也是“促进社会的最可靠、最有效的武器。”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教师, 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向学生传达积极、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中小学教师师德培养的具体价值导向

个体的价值选择与取向具有多元性、多重性、多向性、多层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 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应该在多种具体价值取向中选择几种取向确定为主导的追求方向。

(一) 中小学教师师德培养要体现层次性

道德是人的现实生活中须臾不离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规范, 具有普遍性和普适性, 但道德本身也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人应具备的道德境界, 是有不同要求的。从职业角度来说, 教师是一种工作, 要培养职业道德, 实现职业价值;从个体生命角度来看, 教师首先是一个人, 要培养公民道德, 实现人生价值。因此, 中小学教师师德培养要体现层次性。师德建设与培养, 应该提出基本的道德培养目标和道德底线。比如依法教学、廉洁从教、爱岗敬业, 诚信为人等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人人应为, 人人可至。师德培养的较高层次是弘扬的层次和追求的层次。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成为时代的道德楷模, 但是也不能淡漠想有所为的教师对更高道德理想的追寻。因此, 在培养中小学教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底线的基础上, 提出“师德高标”, 鼓励教师无私奉献、用职业理想成就人生梦想, 维护正义、追求崇高。但是, 不管是哪一层次的师德标准, 都应该理解个体生命的本真需求, 不用师德排斥生命, 也不用生命排斥师德, 而是追求道德与生命的和谐。

(二) 师德培养应该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

道德实践有两个维度:自律与他律。很多哲学家曾对这一问题有过深刻的论述, 对于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也各抒己见。马克思认为,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而宗教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他律”。康德从伦理学意义上谈及“自律”就是道德意志受制于道德主体的理性命令, 是人的理性为自己立法, 将被动的外在强制变为自主的内在的意志自律”, “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 摒弃“他律”。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社会意识, 主要靠个人内心信念来实现, 但是, 要规范一个人的行为仅靠道德自律是不够的, 还需要他律, 需要包括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在内的社会大环境, 更需要科学、严格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师德隶属于道德范畴。因此, 中小学教师师德的培养应该是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教师把师德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 把教学看作是出于职业责任的一种活动, 这是一种“他律”的取向。教师把教育看作是个体价值的实现途径和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以及幸福体验是一种“自律”取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和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他律是对其教育的权力和教育活动的规范和约束, 教师应该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但教师只有把教育当做一种具有使命感的事业和行为, 严格自律, 才能真正体会职业所带来的成功和幸福。

(三) 师德培养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中小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政府和人民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集中体现着全体国民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荣辱观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 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 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 因此, 它具有普遍性。教师作为时代有知识、有觉悟、有担当的群体与个人, 其道德追求必然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道德实践必然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样, 才能很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 为国家培养一代代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小学教育是培育和塑造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极为重要、关键且有效的阵地之一, 只有教师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才能把它们践行于日常生活, 诉诸于日常教学, 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 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怀。

三、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实现价值导向的途径

(一) 树立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

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 也是提升师德的推进剂。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是教师自我实现的动力和获得成就感的源泉。目前, 中国中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与中小学教师越来越弱化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的矛盾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教师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人的发展和人的心灵的职业, 肩负着教育的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中小学教师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的树立与提升应该是建立在对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上和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上。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一切远未定型, 各方面都处于成长中, 中小学教师既是他们成长之路的引领者, 也是其模仿的对象。教师的品德、意志、修养、举止言谈, 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 中小学教师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保持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正身立人, 以浩然之气、人格魅力传道授业。并不是每一份职业都能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对话、交流, 以生命为本, 直面人的生命, 关怀人的生命成长, 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他的工作对象是具体的、现实的人。这份职业在教育别人之时历炼自己, 反思自己, 与其说成就别人, 消耗自己, 不如说双方两两相生、相益。因此, 教师职业能够也应该让人的多层次的价值和需要得以实现, 它足以让人自豪。应该帮助中小学教师树立这种自豪感, 从而获得职业成就高和人生幸福感。如此, 能够激发教师的“善端”、“良能”, 从他律实现自律。

(二) 教师道德要实现由“外铄”到“生成”

传统儒家学者在论及道德时认为道德非由“外铄”, 应该“内求”, 贵在自得。这对当代师德建设和培养有重要启示。外铄, 强调道德的生成主要是一个外力模塑和价值引导的过程。当然, 这也是必要的。但是, “道德生成还是一个道德主体‘自我觉解’、‘自主建构’的过程”。本文认为道德可以由内而外地生成, “内求”、“外铄”和“生成”不是非此即彼或者水火不容的, 而是互动、相生、互为基础的。教师作为个体生命, 有实现基础性价值和超越性价值的自发需求。一方面, 教师本身存有对自我的道德期许和为善的能力, 加之以职业教育, 易于凭借理性接受、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另一方面, 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能够激发教师的道德理想, 由“外”感“内”, 转为“内养”。教师道德要最大程度上实现由“外铄”到“生成”要特别重视教师主体性的自觉和发挥。教师是师德培养的主体, 具有主体意识。中小学教师师德培养要重视高扬道德主体的自觉意识、主体意识, 自求自得, 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教师对师德的遵守不是出于外界的压力, 而是由于内心对道德的需要。这样, 师德培养真正成为教师个人道德品质的改造、培养、修炼的过程。

总之, 价值导向是教育的发展趋向和目的, 中小学教师师德培养也应该重视价值导向, 以先进的、正向的价值观鼓励教师自我完善, 激发教师的职业潜能, 成功和幸福的教育主体。毕竟有了成功和幸福的教师, 才会有成功和幸福的学生, 国家才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吕德雄.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康德.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 (李明辉译) [M].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1.

教师演讲稿:师德的价值 第4篇

关键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项使命的完成情况,师德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决定着国家百年盛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师德建设,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而道”。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要以这八个字为价值准则,形成与高校教师职业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一、以“爱国”为核心提高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直接关系者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校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青年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思想影响的倾向,存在着遵从西方话语体系、宣扬西方价值观、推崇西方文明成果等现象,所以高校要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为核心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

1.1高校要激励教师在工作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高校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激励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体现爱国主义精神,高校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体现爱国主义;高校教师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形成科学研究成果,并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高校教师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讲授现代文明,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精神动力,这也是体现爱国主义。这些行为都应该的得到肯定和支持,促使教师自觉把爱国主义精神落到实处。

1.2高校要推动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高校要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爱国主义,以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高度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基本的国情到国际的热点、从专业发展的历史到专业发展的前沿、从基本理论的阐述到具体实践的应用,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明,等等,教师在教学和交流中如果能时时体现着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取得诸多成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可以使学生树立忧患意识,以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以“敬业”为重点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

“敬业”是要求广大教师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和坚定职业信念,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的灵魂,需要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有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职业理想淡漠、爱岗敬业精神弱化等问题,所以高校要使教师有敬畏之心和进取之行,以“敬业”为重点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是大学教育的基石,是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高校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存有敬畏之心,怀有对高等教育工作强烈的职业光荣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从思想品德、学识才能、生活方式、言谈举止等多方面成为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表率。

三、以“诚信”为基础夯实高校教师的职业基石

“诚信”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缺失现象十分严重,高校教师在多重的利益驱使下,诚信缺失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着数据失真、论文抄袭、收受钱物等情况,在教学中存在人情分、金钱分的现象,所以高校加强教师个人的诚信修养教育的同时,把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发挥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的作用,以“诚信”为基础来夯实高校教师的职业基石。

3.1高校用制度建设构筑诚信防火墙。制度建设是诚信建设的保障,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应积极进行制度建设,高校有国家层面的《教育法》、《教师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法律和文件作为制度建设基础,还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一系列的师德建设制度,完善制度规范,针对学术造假、金钱分等诚信缺失的教师应严格处理,使教师的失信成本可以威慑到教师的言行,避免教师无视失信成本,不仅破环教育环境而且对教育对象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3.2高校用有效监督构建诚信约束网。高校的各项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使高校教师自身的道德约束力与外部压力有机结合,构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诚信约束网,监督高校教师的师德表现。如,在高校教师招生、发展党员、评奖评优、保送研究生等具体工作中,学校牵头组成学生、家长、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新闻媒体等立体监督网络,进行监督,并且使师德监督结果公开化,与教师的物质利益、名誉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惩戒各种诚信缺失行为,进而杜绝这类行为。

四、以“友善”为条件构建高校教师的和谐环境

“友善”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价值标准,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态度。高校教师在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人际关系中应以“友善”态度去处理,防止人情冷漠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大学里和谐的人文环境。目前,在高校中存在着教师为维护和实现个人利益而诋毁他人、损害他人利益的现象,严重影响校园的和谐,所以高校要培养教师的仁爱之心和建设友善校园氛围,以“友善”为条件构建高校的和谐环境。

孔子曰:仁者,爱人也。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是人类社会灵魂的工程师,充满爱的教育才能触动灵魂,教师只有真心诚意地去爱每一名学生,才能出动学生的灵魂,才能有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爱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才能发挥一名教育者的教育作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真心地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使学生成长成才。

总之,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师德建设则是永恒的课题,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就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引导高校师德建设,真正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使高校教师不仅一名合格的公民,更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其言行符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J].求是,2004,(1 7).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Z].教师[2005]1号.

[3]何齐宗,沈辉香.论人文关怀与教师的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6(06):49.

[4]冯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08,(7).

[5]王树荫.高等学校师德建设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5):7.

教师演讲稿:师德的价值 第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