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数学范文

2024-08-10

微型课数学范文(精选10篇)

微型课数学 第1篇

数学微型课教案

24.6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教学目标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

2.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及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矩形公园ABCD的长宽分别是6 千米, 4千米 ,以公园中心为原点建

立坐标系, 写出各顶点的坐标.找出各点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

出示教学目标及自学提示

如果以C为坐标原点,C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标系,上述(1)的各顶点坐标为多少?(画成与厚纸片相 1.把厚纸片的三角形向右边移动3个单位,问:(1)这时三角形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向右平移3个单位。

(2)这时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写出它们这个位置时的三个顶点坐标。

(3)比较相应顶点的坐标,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相同之处? 相应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了3个单位,而纵坐标都不变。2.把纸片三角形向左平移4个单位后以同样的问题回答。

发现相应顶点横坐标有变化,减少了4个单位,纵坐标不变。

3.把纸片三角形再变换一个位置后,向左、右两边平移,观察各对应顶点的坐标的变化。

问:由上述的几个变换过程,可以得到一个图形沿x轴左、右平移,它们的纵坐标,横坐标各有什么变化? 它们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有变化。向右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左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角坐符)4.若把这个三角形沿y轴上、下平移呢? 思考:△AOB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OA′B,对应坐标有什么变化呢? 关于x轴对称,由于O、B在对称轴上,其坐标不

变,那顶点的么点 A与对称点A′关于x轴对称,它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是互为相反数,这就得出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是: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AOB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AlOBl,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得出关于x轴或y轴成对称的对应点的坐标的关系:

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课本78面图24.6.7,△AOB的各顶点坐标是什么?0(0,0),A(2,4),B(4,0),缩小后得到的△COD,各顶点的坐标是什么呢?O(0,0),C(1,2),D(2,0),比较各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呢?它们的横纵坐标都按比例缩小,这种变化与它们的相似比有什么关系呢?

三、练习

1.线段AB的两端点A(1,3),B(2,-5)。

(1)把线段AB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点A、B的坐标为:A__B__。(2)线段AB关于x轴对称的线段A′B′,则其坐标为:A′_,B′_。(3)把线段AB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线段A1Bl,AlBl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A2B2,那么点A2的坐标为___,点B2的坐标为___。

2.课本第77页“试一试”。

四、小结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轴对称、放大、缩小的变化,其对应顶点的坐标也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要按照变化的情况,同学观察、总结会得出变化规律(由同学说出变化规律)。

五、作业

习题24.6 第2题

六、板书设计

24.6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图形变换 坐标变换规律

平移 左减右加,下减上加

轴对称 关于谁对谁不变

位似(原点是位似中心)原坐标乘以位似比或位似比的相反数

微型课数学 第2篇

史艳红

一、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说对了 是奖杯。这节课我们学的知识就和这个奖杯有关。

二、新知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奖杯的左边和右边形状怎么样?是的左右两边形状一样。再看看这是什么?(出示飞机模型)男同学都很喜欢这个飞机模型。大家再仔细看看这个飞机模型的上边和下边的形状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建筑物,它的左右两边会怎样呢?

2、通过观察奖杯、飞机模型和天安门城楼我们发现这些物体或建筑的上、下或左右形状都一样,这种现象就叫做对称。板书:对称

3、谁能举个例子说一说 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

4、现在我想把这些物体都画下来,并剪下来 得到了这样的三个图形。如果把这个奖杯对折一下,猜一猜会是什么样子?(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的猜测结果,怎么样能证明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呢?)这位同学的方法很好,我们就用他说的方法来动手折一折。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你的发现(汇报的时候要讲清楚你对折的是哪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对折我们发现这些图形左、右或者上、下都重叠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线就叫做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四、动手做轴对称图形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轴对称图形 方法剪、印、画、围、拼……

时间:5分钟

五、轴对称图形欣赏

六、总结

从英语微型展示课说起 第3篇

1.有些教师不习惯面对只有评委没有学生的场面, 显得颇为紧张, 出现语无伦次、丢头忘尾的现象, 教学环节连接不畅, 过渡较为生硬。

2.少数教师不知道微型课的特点, 与说课混为一体, 只是照着准备好的教案宣读, 其间没有活动、没有策略。

3.部分教师在展示时缺少教学的基本环节。无板书设计、心中无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无评价、无方法和策略的应用。

4.部分教师时间把控不好, 出现超时或严重不足时的现象。

5.少数教师在展示过程中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 导入过于冗长, 重要的内容却只是一带而过。

6.个别教师语言组织不够精炼, 重点不突出。

7.课堂用语表达多次出现口误, 或在句子的意群上出现停顿。

以上种种现象可能都是因为这些教师在展示之前没有厘清何为微型课, 如何通过微型课这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基本功、来彰显自己的特色。下面对微型课的要求与特色谈几点体会。

一、准确把握英语微型课的实质

英语微型课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Dwight Allen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所发明的。作为一种帮助教师获取新技能的途径, 已成功地在世界各地延用几十年。

微型课是评价者通过一段短暂的教学过程录像来训练技能的一种方法, 它能让人发现哪些环节有作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以及还应做些什么来提高教学的技巧。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快速样本的极好机会, 从中可以选择该教什么、如何去教, 也可以获取同事的反馈和建议。微型课可以让教者在选取非常规的教学策略时进行尝试。它在提高效率、尝试新方法、运用新策略以及及时反馈改进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 微型课已被广泛用于教师业务能力考评、教学基本功竞赛和新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上。因此, 作为教师, 无论是展示还是参与竞赛, 我们首先要了解微型课的特点, 掌握要领, 才能在展示中游刃有余。

从英语教学方面来讲, 微型课是一个“形体齐备”的课, 它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浓缩。微型课的基本环节有:导入 (lead-in) 、呈现 (presentation) 、总结 (conclusion) 、板书 (writing) 、练习 (practice) 、作业 (exercises) 等。当然有时还包括教学技巧 (techniques) 和课堂评价 (feedback) 等要素 (在组织者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这些环节都应具备) 。教者应充分利用活动和操作的环节, 运用已掌握的策略与技巧, 去应对你的目标“学生”。为此, 你必须让你的“学生”知道他们的任务以及将从事哪种活动。

因此, 在课案准备之前应注意:

1. 精心设计微型课案, 包括:内容呈现 (presentation of contents) , 口头交流 (verbal communication) , 技巧呈现 (presentation of skills) , 活动设计 (designing activities) , 时间设计 (time management) , 与学生融合程度 (rapport with students) , 鼓励 (inspiration) 等。

2. 提供如何烘托主题的大纲 (Providing an outline of howyour acti vity enhances the text) 。

3. 媒体呈现 (Displaying electronic media) 。

课案准备之后, 要进一步论证一下它的适用性、可行性、激励性和有效性, 以保证课的科学合理。

在展示过程中, 应注意微型课“具体而微”、“短而精, 精而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精选教学内容、精炼教学语言, 这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展示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 课堂反馈 (feedback) 是检测教者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计划的标准之一, 是检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促进教师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苦练功底, 彰显特色

特色是在微型课展示中克敌制胜的秘诀。特色即亮点, 它可以打动评委和观众, 使他们能够为之折服。微型课虽然短小, 但对教者的教学功底能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因此, 教者除了有一定的教学技巧外, 还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 平时要不断磨练自己、规范训练, 使自身的教学素养日臻完善。

1. 苦练语言基本功。

语言是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教学流程令人耳目一新外, 他的教学语言要优美动听, 如一湾泉水自然流淌,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作为英语教师, 应该力求做到发音准确、语言流畅、语句连贯、无口误等现象。

2. 苦练板书基本功。

作为教师, 首先书写要规范, 尽可能是一手流畅的手写体;其次, 要注意板书的设计, 做到简洁明了, 逻辑性强。

3. 苦练媒体制作基本功。

作为一线教师, 要使课堂直观、精彩、高效, 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试想, 一节课如果课件设计巧妙, 烘托主题, 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现代媒体应用技术, 使课堂效果锦上添花。

除此之外, 年轻教师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做到语言精炼、具有感染力;并且适当利用身势语辅助教学, 使课堂洋溢着青春、和谐、活泼、向上的气氛。

当然, 微型课本身具有它的局限性, 它与实际课堂授课仍有一定的差距。首先, 它很难体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变能力, 对某一方法的可行性也难以考量, 对因材施教原则、发展性原则等很难体现。其次, 对教学活动中取得的实际效果也很难评估。但是, 它毕竟能在展示基本功、彰显个人特色、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上起到一定的评价作用。

“微型课”是什么东西 第4篇

什么是“微型课”?“微型课”概言课之“微”,主要特征是“时间短”。也许有人会补上一句“容量小”,在我看来,这不是其主要特征,因为在我所见过的“微型课”中,有些就被强塞进去了很多东西,刻意制造所谓的“大容量”,然后贴上“高效课堂”的标签。

“微型课”是相对于正常课或常规课、常态课来说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课时基本上皆为45分钟,有人称之为“标准课时”。“45分钟”几成“课堂教学”的代名词,在校长和教师惯常的话语体系里“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就是“向45分钟要质量”。可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课时并不统一,非但不同学段或不同地域的学校课时存在差别,就是同一地域不同学校的课时也不尽相同。

据《北京晨报》报道(2013年12月19日B16版),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打破一节课45分钟的惯例,开展了“长短课”探索。将每节课45分钟的标准课时缩短或延长,长则八九十分钟,短则三十分钟,甚至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形成了“长短课结合”的课时设置模式。部分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安排长短课时,既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安排。教育专家认为,要让形式服务于内容,探索试点长短课,关键在老师。也就是说,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每天的课时也不是固定的,此外,所有这些一并都打着“改革”与“创新”的旗号。

课堂上学生的认知是有规律的。教育常识告诉我们,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认为,学习任何一种新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复习提问”和“导入”环节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重复、机械再现学过的旧知识,更在于唤起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与新知识的学习衔接起来,这样新知识的习得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有效。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持续时间是有限度的,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有经验的教师会充分利用这段课堂教学的“黄金时间”,用于重点、难点的教学。遗忘是学习的大敌,而遗忘又是有规律可循的,“艾宾浩斯曲线”揭示:人的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同遗忘作斗争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及时复习巩固,否则,学生当堂所学的绝大部分知识会在短时间内忘得干干净净,“课堂练习”及“巩固复习”的作用即在于此。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割裂的,相互间一定存在着逻辑关联即知识的系统性。由此决定了课堂上知识的发生、发生是渐次展开的。一位训练有素的教师通常不会干这样的蠢事:在学生的脑壳上插一只“漏斗”,把现成的知识强灌进去,或者唱“独角戏”,让学生充当了“看客”。而是要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来,把教师教的知识系统与学生学的认知系统统一起来;要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综合运用提问、讲解、演示等教学技能,学生也要通过读书、练习、实验等活动跟教师积极互动。

课堂教学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许多环节是不能舍弃、绕过的: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能随意缩减(当然随意增加也不行)。课堂上学生心理发动要有一个过程——“慢热”过程,这就跟汽车的马达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预热,才能逐渐达到较高转速,其实是一个道理。试想,一堂10-30分钟的课——姑且称之为课,为了让课更“精彩”“好看”,教者只有偷工减料、花样翻新了,学生的神经可能刚刚达到一定的兴奋度,学生的注意力可能才集中起来,课就嘎然而止——结束了,这跟汽车刚刚开起来,紧接着就来了个急刹车又有什么区别呢?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第5篇

微型课展示: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下P6-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丰富,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四则运算的知识,今天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和研究四则运算。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请你们先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24-8+10

28+12×8

35+15-12

24÷8×7

14+35÷7

17-24÷6

20×9÷3

26×4-125÷5

你们能不能为这8道算式来分分类。行吗? 好的,行,你们就试试吧。

2.反馈:谁来把你的分类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来说。你是这样分类的。点击课件:

好的,根据你的分类,老师将算式进行整理。

【课件出示】你是将这4道算式分为一类,这4道算式分为另一类。

3.请你来说说,你是依据什么来分类的?

你的意思是:这组算式【课件出示】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这一组是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问: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想法吗? 好的。

4.过渡:像这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同级运算,[点击课件]我们一般是怎样计算的?

你说的很完整,像这样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5.你能口算出这4道题的结果吗?

你们说的很正确。【课件出示】补上答案 : 26 38

6.那么这一组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两级运算。[点击课件]你会算吗?怎么算?

好像同学们有困难,哦,你想说?

同学们,他认为也是从左往右计算。有同学马上有意见了,我们来听听。你认为肯定不对,比如17-24÷6这题,从左往右计算17-24也不够减呀。那怎么办呢? 请你来说。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你怎么知道的? 哦,书本上预习的。那么是不是真正理解这种方法呢?

7.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一类四则混合运算。【课件出示】四则混合运算

二、探究学习

【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图片

过渡语:我们再次来到冰雪天地,看看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1.【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开业了,小王、小李、小陈3位叔叔相邀来玩,他们带了100元钱,还剩多少元?

出示条件:成人票:24元

儿童票:半价 2.谁来为大家读一读题。

3.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又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你们条件看的很仔细,知道了成人票每张24元,在半价就是24元的一半12元。4.那么,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自练本上。

5.反馈:完成的同学请用你的坐姿暗示我。好的,同学们都完成了,谁愿意把你的解题过程和大家展示一下。好,你来。

6.【课件出示】

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谁听懂他的意思了。你明白他的意思吗?要求出还剩多少元,需要先求出3位叔叔买门票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是用24×3=72元,再用100减去72,得到的28元就是还剩下的钱。你说的很完整,看样子你理解了他的意思。

老师也明白了大家的想法,先得求出3位叔叔买门票一共花了多少钱才能求出还剩多少元。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他的计算过程,想一想他先算的是什么?他先算的是24×3。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同学们的回答再一次明确了:这道题是因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要先求出3位叔叔买门票一共花了多少钱,也就是要先算出3个24元是多少,然后再求还剩下多少钱?那么这道题就应该先算乘法。【课件出示】100-24×3 7.我们在来看看这个问题是什么?谁来说说。

【课件出示】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请你试一试。

反馈: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解答。【课件出示】

你能看出他们是怎么想的吗?这位同学是这样说的,要求出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需要多少元?就是要先求出一张儿童票需要的钱数。用24除以2等于12元,在加上24就是一共需要的钱数。

他们计算时都是先算什么?24÷2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为什么都得先算除法?

这位同学是这样想的,因为不求出一张儿童票的价钱就求不出一共的钱数。还有同学认为只有要先算出一张儿童票的价钱,在加上一张成人票的票价才能算出一共的钱数。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那么不管是除法在前,还是在后,都是先算出24÷2的商,然后再求和。【课件出示】24÷2+24

24+24÷2 8.我们在来看两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需要多少钱?请你列式计算。反馈:【课件出示】

请你仔细看一看他的算式,你明白他是怎么想的吗?

要求出玲玲的票价24÷2=12元,再把三个人的票价加起来。24+24+12=60(元)他列的算式对不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老师这里还有一位同学他的算式不一样,你们想看吗?他是这样算的。【课件出示】

你看的懂吗?她是这样算的?

两张成人票的票价48元和一张儿童票的票价同时算出来,然后相加。质疑:他是两边同时算的,这样行吗?谁来谈谈?

哦,你认为行,他这样算,两张成人票与一张儿童票的价钱这两边互不干涉。不影响计算。还有谁想发表看法?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坚定,反正都要把两张成人票与一张儿童票算出来,倒不如一起算出来,这样还更简便,步骤少,而且既符合要求又不违反运算顺序。小结:的确如此,既符合了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的法的运算规则,而且不影响计算的结果,这样算还很简便。所以我们可以同时计算。【课件出示】24×2+24÷2 9.请你想一想,到底怎样的算式可以两边同时计算? 他认为两头是乘除法,中间是加减法的算式可以两边同时计算。同意吗?我们以后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运算符号,也要注意它的运算顺序。

10.在“冰雪天地”里,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你在小组内交流和解答。交流好了吗?计算正确的举举手。

11.引导观察:我们来仔细地看看这些计算过程,四则混合运算到底该怎样计算? 请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12.谁愿意把交流的收获和大家来分享?

你来说,好的。在【课件出示】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两头是乘除法,中间是加减法的算式可以两边同时计算。

三、巩固提高

1.过渡语:知道了这类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那么这几道题,你们见过吗?你们记性真好,就是原先分类时剩下的4道题。没有具体的情境,你知道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请你算一算。

课件反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算的。

问:他们计算正确吗?课件打上 “ √”

这道题你看是怎么计算的。26×4-125÷5

同时计算的乘除法。这样就更加简便。2.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

6名学生参加卡通画展览,共付门票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反馈:【课件出示】

30÷6表示什么?你说的对,是表示每张门票的价钱。2表示什么?(每人乘车的价钱)计算正确吗?

课件“ √”,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一共需要多少钱?怎么计算?

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完成的?好的。

课件“ √”。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重量级的习题,你们想不想挑战?

四年级师生148人去公园划船,4人座每条船租金25元,6人座每条船租金是30元。怎样租船最合理,最少要花多少元?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很多同学好了,谁愿意来为展示你的解答过程?

他的结果是坐24条6人座的船,剩下4人坐1条4人座的船至少要花745元。你和他一样吗?结果一样,我们在来看看计算过程。

【课件出示】

148÷6表示需要租24条,还余下4人就租一条4人座的船什么?你说的很对,就是148里有几个6,就是需要租几条6人座的船,通过计算需要租24×30表示什么?租24条6人座的船需要的钱数,再加上租1条4人座的船的价钱,就是最少要花的钱。这位同学完成的非常好,说的也很有条理、很清楚。课件“ √”。

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有什么要和同学们说的?

像这样,要求出至少花的钱数,要尽可能选择坐的人多,价格相对便宜的船,如果有剩余的人再选择另外的方法,就能找到最便宜的方式了。

四、课堂总结

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很会总结,那么能不能也为你今天这节课取得的收获做一个总结。有的同学说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在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你有什么新收获?

小学数学三年级微型课教案 第6篇

[导读]

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科在向学生传授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最新的课程标准和考纲为依据,以方法为主线,以思维为重点,以能力为核心,将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和能力提高融为一体。

教学内容:吨的认识(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超市情景图,例6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

(4)小结: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4.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微型课数学 第7篇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广角——优化单元的例2,本单元共三个例题,沏茶问题、烙饼问题、田忌赛马,前两个问题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第三个问题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材这样选材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优化的实用性,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田忌赛马则是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本单元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思想才是教材编写的本意。

就《烙饼问题》而言,大多数老师都能研读教材,透析教材精髓,能找到本课重点优化3张饼的烙法,这也许就是我们前一段教材研读活动在发挥作用,教材研读活动开展的卓有成效的结果吧。锅里每次能放两张饼,大多数老师用教具也好,用手当饼和锅也好,通过去演示烙饼的过程,在演示中体悟、寻求解决双数饼同时烙两张最省时间,单数饼可分成双数加3张来烙,重中之重就是3张饼如何烙最省时间,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烙3张饼的方法一一挖掘,一题多解,在比较中寻求烙的最优方法,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充实了教学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运筹学、统筹法、优化法及高深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比较困难的,但通过老师们组织学生演示生活,积累经验的过程做到深入浅出,深度参与思维,使学习真实发生,同时模仿生活模式学习,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又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生活所需要的,是实际生活在数学课堂的再现,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验到优化法的奥妙。另外,微型课中呈现的课堂有民主开放性,能激活学生思维,真正把课堂交与学生手中,将学生推向课堂的中央,这是我体会到最深的一面,数学课堂真的变了,变得新了,变得活了,变得像它本来的样子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变化。

变化之一:微型课的讲授的确像讲的,不再是说课的味道。这要感谢我县今年将微型课培训作为教研的其中之一,1700多名青年教师长达半年的跟踪培训,晋级选手的微型课培训,各种微型课的比赛,促使我县教师的讲微型课水平突飞猛进,我们教研队伍的壮大的结果。

变化之二:教师的理念发生了彻底性的转变。教师已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不再是讲授者;教学方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重知识的同时重能力,重参与重学习方法,注意到课堂的三重境界六个维度的掌控,教师角色转变的同时,学生角色也悄悄的发生改变;

变化之三:教材把握透彻,重难点准确。这些充分说明各位参赛选手为了参赛认真研读了教材,看了课标,看了教参,看了名家是如何讲这节课的,深入用心的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流程,能厚研教材,关注学生,这恰恰说明研读教材是多么的重要,研到深处境界宽呀!

变化之四:关注了课堂上培养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各位选手能做到不再是就知识而论课堂,只注重了烙饼的最优方案,而是注重知识背后的方法和数学思想,让学生感悟优化的思想,关注课堂上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世界,这的确是一大进步。

这些各乡的骨干教师确实很棒了,这股坚强的力量如能发挥引领带动的作用,使更多的一线教师尽快成长成栋梁,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节高效的微型习作讲评课 第8篇

首先, 欣赏学生的两个佳作片段, 在讨论、碰撞、交流后, 学生茅塞顿开, 寻找到了人物动作描写的突破口。

一、看过程, 组合动作

赏析片段一:爷爷60岁了, 还在学打字。一天, 他坐在电脑前, 紧盯键盘好一会儿, 敲击了几下, 又立马删除了, 翻开字母表查了又查, 自言自语道:“‘ü’在哪儿呀?”坐在不远处的我看在眼里, 即刻告知:“‘ü’就是键盘上的‘v’呀!”“是这样啊!”爷爷一边念着“ü、v”, 一边按下“v”, 又连忙在他的手写本上写下了这两个字母。———小作者吴珏

生:吴珏通过对爷爷语言、动作的描写, 写出了爷爷好学、钻研的精神。

生:吴珏把爷爷一连串的动作组合起来, 写得非常细致。

生:我特别喜欢“查了又查”“一边念着, 一边按下”, 爷爷就像个认真的孩子。

小作者的一连串动作描写, 在大家的解读中越来越有味, 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活。学生的分析欣赏, 其实就是认识的生长。

二、抓细节, 分解动作

赏析片段二:毽子落在树枝上了, 只见刘张东解开鞋带, 脱掉鞋袜, 卷起裤脚, 捋起袖子, 望着那大树搓手呵气, 做了个弹簧姿势, 突然像猴子般向上一蹿, 在离地约1米高的树干处双臂紧紧环抱, 双脚交错牢牢盘住, 有节奏地迅速向上移动。快到毽子处, 他左手半抱树干, 右手猛地一弹, “扑通”, 毽子落地了。———小作者周扬

生:爬树拿毽子简直就在一瞬间完成, 周扬却分解出很多的动作。

生:“像猴子般向上一蹿”中的“蹿”字表现出刘张东的敏捷。“弹”字, 写出刘张东很聪明。

教学过程中, 我用电子白板分栏呈现两个片段, 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红字闪现, 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学生豁然开朗:写一连串的动作, 人物形象就变得鲜活起来。策略也在无痕中逐渐明朗:看过程, 组合动作;抓细节, 分解动作。

三、细推敲, 写准动作

紧接着, 师生共同给班上某一学生的习作片段把脉诊断, 开出良方。

片段三:课间活动时, 刘文慧的手指不小心被厕所的门夹紫了, 疼得她大哭起来。陈老师走过去, 像妈妈一样关心她。一会儿, 刘文慧不再哭了。我看了, 觉得陈老师就像妈妈一样。 (此事发生在本班)

学生先独立思考, 接着小组内交流, 然后班级交流, 生生互相补充, 教师也参与其中, 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和纠正。

生:陈老师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 拉起刘文慧的手抓在手心上, 仔细看了一会儿, 说:“没大事, 哭了也会疼的。”然后捧着刘文慧的手揉了揉, 送到嘴边哈了一口气, 说:“好了!”

此时, 大家思维碰撞进入高潮, 争论开了。有学生说:“写了陈老师一连串的动作行为, 陈老师真像妈妈了。但是我觉得用‘抓’字太重了, 应该用‘捧’。”又有学生说:“用‘捧’就与后面的‘捧’重复了。”接着“捏”“夹”等词相继出现, 最后有学生说到“托”字。片刻, 掌声响起。争辩中, 学生明白了, 只有细细推敲, 才能写准动作。

学生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下投入到自行修改的过程之中。

这节微课中, 学生对人物动作描写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有了实效性的改变。修改后学生的作文“变”了:描写变得细腻了, 人物变得活跃了。在这节讲评课结束时, 学生也总结出自己的招数———“人物多行动, 形象变鲜活”。

微型课之我见 第9篇

关键词:微课;目标;亮点;板书

“今天,你‘微’了吗?”在“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 “微企业”“微创业”……的“微时代”,教育界也兴起了一股“微”文化。微型课也就应运而生。然而微型课给教育、学校、教师、学生带来的是什么?如何利用“微”来解决我们现实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对微型课的认识。

一、什么是微型课

“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是这样介绍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其与常规的45分钟课堂相比,主要特点有:(1)教学时间较短,大致在10~15分钟。(2)教学内容精简。(3)资源容量较小。(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

二、如何设计高效的微型课

微型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角度,它既能展现我们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也向我们提出了创新的挑战。那如何才能设计出高效的微型课呢?

1.快速切入课题

微型课时间短,只有10~15分钟,不允许老师在导入环节上“绕圈子”“摆场子”。无论用何种方式方法、途径技巧,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并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也就是说,切入课题要快。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第二课时)时,我是通过动作引入“推”“敲”,切入课题的。

(1)板书课题,齐读。

(2)“推”是一个动作,谁来做做看?如果你的面前有一扇关着的门,你会怎么敲?你看这位同学,他敲得很有礼貌。这两个动作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词语——“推敲”,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个词语的意思?

(3)出示: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推敲文字又叫斟酌文字。

(4)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它既是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2.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也有限。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容不丰富。其实,某个重点、难点的突破,某个贴近实际的知识介绍与运用等,都可以作为微型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学《金子》(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册)一课第一、二自然段,这些都可作为微型课进行设计。

3.构建完整的课堂流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要在更为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所以不要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但更注重突出课堂的重点,追求环节的紧凑和有效。所以老师可以像常规课堂一样,展示预设的基本环节:新课导入—学习新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评价小结等。

例如,在教学《推敲》(第二课时)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动作引入“推”“敲”,初识推敲意蕴—亲历推敲过程,认识推敲方法—依托文本推敲,领会推敲内涵—走近推敲诗人,感受推敲精神—走出文本推敲,拓展推敲深度。通过层层推进,引领学生在曲径通幽的经历中一课一得,领略推敲独特的意蕴。

4.展现亮点与魅力

根据微型课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当然以讲授为主。但讲授也有平铺直叙的讲授、充满激情的讲授、环环相扣的讲授、循循善诱的讲授、启发思维的讲授、创造拓展的讲授……除单纯地讲授课题内容之外,还可以激情朗诵,可以设计问题,可以引发思考,可以相互比较,可以深入探究等等。总之,方式多样,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境和教学特点,结合个人魅力,发挥特长,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亮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精心设计板书

微型课也要讲究板书,不能因为是微型课就没有板书。板书是一个教师基本功的体现。板书要精心设计,要精练、完美、美观,要体现出整个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程序,给听课者留下一个完整、直观的效果。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三、微型课对教师的要求

一节微型课上得好坏,重点看四个方面:教态、板书、语言、教学设计。教态要自然大方;板书要精心设计,准确精当,体现中心内容和重难点,要有艺术性;语言要规范、准确、精练,讲解语要精心设计,过渡语也不可忽视,要自然过渡,不留痕迹,使整节课显得自然流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微课堂虽小,但它精彩纷呈,潜力无限,让我们积蓄微课堂的能量,积跬步以至千里,为成功实现优质高效课堂铺路!

(作者单位 山东省莱阳市羊郡中心小学)

微型课数学 第10篇

一、微型课的定义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微型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型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也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而由评委老师来判断上课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微型课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技能的考核。微型课的具体过程其实和常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把教学过程进行展示,期间包括老师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再现。只不过由于没有学生,象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师只需要将下一个教学环节继续展示下去。

由此可以看出,微型课其实就是上一堂完整的课,但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教师的活动安排是作为假设来进行的,由下面的评委教师来判断这个问题及活动的可行性。也因为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期间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是节约下来的,所以15—20分钟是足够了。

这里,我们切忌不要把把微型课与说课等同起来。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如“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二、微型课的特点

1、微型课教学时间有限,一节微型课正常在15分钟到20分钟之间,具体时间由活动组织者确定。

2、微型课一般没有学生参与,只是面对评委授课。

3、上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一样,老师在讲台上把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包括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呈现。

4、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展示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在微型课中可以大大节省下

三、上好微型课的基本要求 1.切入课题要迅速

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

2.讲授线索要清晰

在微型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3.教师语言要得体

在微型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平倍受评委的关注。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

辑性强,简单明了。

4.课堂板书要简约

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5.课后小结要快捷

在微型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型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

四、要处理好三对矛盾 1.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

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型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2.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

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犹为重要。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3.要处理好“快”与“慢”的矛盾。

要准确把握教学的节奏,快慢适当。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部分,要慢、稳而准。非重点的部分,可以一代而过。

五、整个的教学过程要精炼

1、切入课题要迅速

由于微型课要求时间的短少,更不允许在导入环节“绕圈子”、“摆排场”,必须要求切入课题要迅速,所以对切入课题的方法大有必要作些文章。可以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或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等进入课题。切入题目的方法是灵活的,切入题目的途径是多样的,但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那个途径,都要求切入题目的方法、途径引人注目,力求新颖的同时;更要求与题目的关联紧凑,迅速切题,这是进入课题的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把较多的时间分配给内容的讲授。以上主要是讲“切入课题要快速”。

2、讲授线索要明亮醒目

尽管说所有的课都要求讲授线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型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剪掉的是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这些侧枝旁叶。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那么虑,在准备的较多的论据中进行精选,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3、收尾要快捷

一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指出和强调,目的使得讲授内容的进一步突出。好的总结可以对讲授的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好的总结往往给一节优质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使一节课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给人一种舒坦的感觉,使人回味无穷。在微型课的小结中,因为前面的重点内容的讲授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此处的要求必须是在完全总结内容的同时更要求总结方法的快捷,表现为干脆利落。在罗列论据时就要求精而简。

六、讲授人表现要干练

1、语言要准确,简明

语言的准确简明是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微型课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语言的准确简明显得更为突出重要。它并不是语速的快捷;相反,它就如盛夏美丽的涧泉,流淌中有舒缓和急,表现为抑扬顿挫,口齿清晰,干净利落。尽管这在于日常的训练,但在备课的过程中,把自己将要讲述的内容结合要说的话语,以及将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手势、表情,其中要注意关键字、关键词的应用,能在自

己的思想中过一遍,这是很有必要的,其实这也是平时的训练方法。在语言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要求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2、板书要精简清晰

板书的作用是展示授课人讲述内容的要点,帮助听课人掌握所听内容的要点。好的板书有犹如一幅精致明丽的山水画。板书不宜太多,太多表现为累赘,会冲淡板书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也不宜太少,太少往往会使板书表达不清。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无论如何,板书都要做到精简,且使得要点突出,线索清晰为原则。同时以电教手段呈现为最佳。

上一篇: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程序下一篇:难忘的合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