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教学教案范文

2024-06-25

面塑教学教案范文(精选9篇)

面塑教学教案 第1篇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美丽的面塑》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民间艺术的美,体验民间文化的丰富性,体会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自豪感,通过活动,了解面塑的特点,知道面塑是我国的民俗之一,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美丽的面塑》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面塑的特点,知道面塑是我国的民俗之一。

2、感知民间艺术的美,体验民间文化的丰富性,体会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自豪感。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准备各种形态的面塑图片,组织幼儿观赏。

2、白面、面板、塑料剪刀等面塑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法引入主题:“孩子们,春节刚过,你们在家都吃什么好处的了?”将话题引入面塑,然后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家里或者你见过的面塑,你吃过的面塑是什么味道,是什么感觉。

2、教师出示各种美丽的面塑图片,让幼儿观察欣赏,进一步激发兴趣。并且启发幼儿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欣赏,进一步让幼儿形成自己的审美风格和情感态度。

3、一边欣赏,教师一边提问:他们有什么特点?是拿什么做的?

4、教师继续深入:“小朋友们见过了那么多美丽的面塑,也吃过,那你们知道面塑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要做面塑呢?有什么含义?”请幼儿自行讨论和交流。

5、教师向幼儿介绍面塑的由来及民间风俗。让幼儿知道面塑实际上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方面。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模、花果模、礼模、馍玩具等。让幼儿感受到我国丰富的文化和民俗习惯。

6、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相互分享和品尝幼儿园准备的面塑。

【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与父母一起制作面塑。

【教学反思】

面塑这一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很多农村、城市都能找到面塑艺术的踪影。面塑艺术无论是造型、构图还是色彩点染,都有一种和黄土地一样的粗犷美、朴实美、深厚美和广袤美,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面塑艺术在内涵、形式、题材、造型等方面不断更新变化。然而因为高速发展的现代化,“面人”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本教材选用“面塑”这一学习内容,旨在让真正的艺术能够代代相传。但现在的学生对面塑造型这一艺术形式还是较陌生的,也缺少了解和实践。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通过自主学习和视频欣赏,使学生了解有关面塑的知识,认识到面塑艺术独特的色彩及造型的魅力,拉近与面塑艺术的距离,激发起学生对民间面塑艺术的浓厚兴趣。因取材不便加之环保理念,故使用橡皮泥结合示范与小组探究,较好地突破了学生创作中的难点,使其能初步了解面塑的制作方法,并借助橡皮泥制作出一件面塑作品。其中老虎因其独特明显的特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们特别爱捏,并且具有立体感,栩栩如生。

因此,我感受到,当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再次撩开古老艺术神秘的面纱时,才越来越感悟到其独特并且不可替代的美,而真正的美是不会被时间淹没的。相信孩子们也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美原来来自于民间、来自于生活,面塑以及许许多多民间艺术是人们追求理想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

本文扩展阅读: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面塑教学教案 第2篇

目 录

一、起源面塑起源

二、面塑特点

三、面塑的教学目标

四、面塑的教学重难点

五、课时教案

一、面塑起源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捏面人真正始自何时已不可考。但从新疆土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而民间对捏面人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礼模样来祭拜江神,说也奇怪,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因而从此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简单地说,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

二、面塑特点

面塑艺术的特点:

1、颜色丰富;

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廉。

经过李同忠老师对面塑的长期摸索,现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此面塑结合农村孩子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抓住特征进行塑造,既给孩子们玩乐又增强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面塑教学目标

1、学习面塑的基本常识和历史,学习面塑造型方法,感受面塑的艺术的独特 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和创造能力,产生对形态的敏感性。

2、培养学生对本土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树立艺术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面塑的教学重点、难点

1、面塑的造型手法,如搓、捏、刻等。

2、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塑造。

五、面塑课时教案

第1课时:面塑小老鼠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老鼠图片,欣赏,并说一说老鼠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小老鼠),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小老鼠。

二、学习新课: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比较可爱,或黄色、大红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一端)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3、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小水滴状。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尖肚大。C捏眼、鼻、耳 D:捏四肢,尾巴。

E剪开嘴巴,用白色细丝作为胡须。F把尾巴缠绕在筷子上。G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师激发学生课堂的情趣,并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并培养学生探究的好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大胆想像。创作之前老师要提几个小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自己创新;

2、同学在制作时要保持卫生,工具不要随处乱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从制作过程;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从创。作的扔;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以鼓励。

第二课时:面塑牛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牛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牛),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牛),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牛》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黄色或大红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两端)。再折出牛头。3、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长条状。肚稍大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C捏眼、耳(压出耳窝)

D:捏四肢,(在四肢下方扎架,便于四肢站立)牛尾巴上细下粗。E嘴巴,用圆形黄色按在嘴上,在上方扎出鼻孔,再剪出嘴巴。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3课时:面塑小老虎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老虎牛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虎),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虎),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老虎》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黄色、白色、黑色、红色。

2、师讲解制作过程:

: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3、捏面:

a:选择面团进行揉搓,形似椭圆状。

b把面糊在筷子头上,捏圆润,头上稍窄下宽。C捏虎肚,上细下粗,再用白色贴到虎肚上

D:捏面部:眼、胡须(用白色的面搓成形似水滴状,然后捏扁,压出痕线)、耳朵要压出耳窝。

E嘴巴,用红色搓成圆形,在挑出嘴形,用白色搓成细条放在嘴里,用塑刀压出牙齿。

F对虎身、虎尾进行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4课时:面塑小兔子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兔子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小兔子),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兔子),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兔子》

二、学习新课:

师讲解小兔子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白色,玫红色、绿色、大红色。

2、: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3、捏面:

a:选择白色面后进行捏头,形似椭圆状。上头稍窄下头宽。与虎头相似。B捏耳,耳朵长是兔子的主要特征,用白色的面搓成长圆柱形,上头尖,下头粗,再用细铁丝穿到耳朵上,安在头上。压出耳窝,再搓出两条红色细线压在耳窝中。

C胡须与老虎胡须相同。D肚子圆、稍短。

E嘴巴,用圆形红色安上,再用塑刀压出嘴形。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5课时:面塑龙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龙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龙),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龙),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龙》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6课时:面塑蛇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蛇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蛇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蛇),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蛇),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蛇》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7课时:面塑羊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羊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羊),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羊),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羊》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黄色或大红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两端)。再折出羊头。3、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长条状。肚稍大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C捏眼、耳

D:捏四肢,(在四肢下方扎架,便于四肢站立)。E嘴巴,在上方扎出鼻孔,再用剪刀剪出嘴巴。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8课时:面塑小猴子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猴子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猴子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猴子),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猴子),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猴子》

二、学习新课:

是讲解小猴子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黄色、大红色等。

2、: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3、捏面:

a:选择黄色面后进行揉搓捏脸形,上宽下窄,下巴微翘。用红色搓出三个圆(很小),形成三角形状(三个圆点要紧靠在一起)沾在面部上。然后把三个圆点压扁。安上眼、嘴,最后额头压出线,挑出鼻孔

b身体,同兔身,但要瘦。然后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上细下粗。C捏耳,搓两个圆点安在面部两侧,最后压出耳窝。D:捏四肢。尾巴,猴子的尾巴较长,让它卷在竿子上即可。E嘴巴,用白色圆球安上,再压出嘴巴。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9课时:面塑鸡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鸡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鸡),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鸡),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鸡》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黄色或大红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两端)。再折出鸡头。

3、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长条状。肚稍大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

C鸡翅是难点,应选择三种不同颜色中间粗,两头细,然后用手朝一个方向搓(注:两头搓)再压扁即可。D: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10课时:面塑狗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狗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狗),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狗),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狗》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黄色或大红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两端)。再折出狗头。3、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长条状。肚稍大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C捏眼、耳(压出耳窝)

D:捏四肢,(在四肢下方扎架,便于四肢站立)狗尾巴。E嘴巴,在上方扎出鼻孔,再用剪刀剪出嘴巴。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11课时:面塑小猪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猪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猪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猪),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猪),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猪》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白色。

2、扎架:

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3、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捏出脸型,如兔脸。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C捏眼、耳(捏似小水滴状,然后捏扁,绕在头上)D:捏四肢,在四肢头上接黑色作为猪蹄。

E鼻子,用圆形白色按在脸部,在上方扎出鼻孔(注:鼻子稍大),再用红色搓成圆点安在鼻子下方,用竹签戳出嘴巴。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12课时:面塑马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马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马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马),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马),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马》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或黄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两端)。再折出马头。3、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长条状。肚稍大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与牛相似,只是在马头部安上马鬃(注:搓成细长条安在马头及背部,用剪子剪出马鬃)C捏眼、耳(压出耳窝,可参考牛的制作)

D:捏四肢,(在四肢下方扎架,便于四肢站立)马尾巴上细下粗。E嘴巴,用圆形黄色按在嘴上,在上方扎出鼻孔,再剪出嘴巴。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传统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 第3篇

面塑, 俗称捏面人、面花、礼馍、花糕, 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 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 面塑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 加入水、油、蜂蜜等调成不同色彩的面团, 再经捏、搓、揉、压、切、刻、划、嵌等技法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艺术起源于古代百姓生活, 全国各地可见, 目前, 面塑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面团走进了艺术大殿堂。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了手工业, 面塑作为传统手工艺术在国内的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 以前面塑的传承与很多其他民间艺术一样, 一般采取口传身授传承, 祖辈相传, 师徒相传, 各地的民间艺人在技艺的传承上严格保密, 这对面塑技艺的传承也有着很大的阻碍。目前面塑技艺还没有被列入烹饪专业必修的课程, 全国开设面塑课程的职业学校也不多。

2 面塑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面塑受到了时代发展的限制, 但面塑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仍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虽然面塑在传统的民俗活动或街头、公园已很少见, 但面塑在烹饪教学中地位却越来越高, 通过烹饪教师的技术传承和创新发展, 目前面塑在烹饪中的运用主要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面点制作中的运用。

运用面塑制作中的捏、剪、、割、搓、拼、挤、夹、压、盘、叠、镶嵌、组合、压纹、压花等技艺, 我们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点心, 如水调面团中的花式蒸饺;膨松面团中的花式包子;澄粉面团中的象形点心等。运用面塑的成型技法来制作这些点心, 可以使点心的造型更精致, 品种更丰富, 为点心品种的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2 在菜点围边点缀中的运用。

面塑是最近几年发展较快的食品雕刻新形式。面塑面团色彩丰富, 可以模仿出任何一种颜色, 制作的作品可以做到惟妙惟肖、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而且作品可以长期保存, 反复使用, 这是面塑相对于传统果蔬雕刻的优势。面塑作品以其栩栩如生的造型, 丰富多变的色彩可以美化宴席、陪衬菜肴、烘托气氛、增进友谊, 一盘精美的菜点如果陪衬着一件贴切菜肴的面塑作品, 会使菜点更加光彩夺目, 使人不忍下箸。不论是国宴, 还是家庭喜庆宴席, 都能显示出面塑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使人们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 也能得到艺术和精神的享受。

2.3 在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中表演展示。

面塑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与表演性, 非常适合在一些学校的活动中进行教学成果的展示, 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配以适当的包装, 可以让参观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果再有现场制作表演助兴, 这样可以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增添亮色。

2.4 开设专门的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社团活动越来越受到各类学校的重视, 学生也希望通过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 面塑社团作为一个特色社团, 可以让学生多一个选择。有人说烹饪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 面塑更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面塑社团不仅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 学校里非烹饪专业的学生也能参与进来,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3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面塑课程的优势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训合格的中等技术人才, 技术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 烹饪专业的学生要学的专业知识较多, 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对烹饪专业所有的技术都精通, 但掌握一技之长,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有益的。烹饪专业的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我们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面塑技艺也就是提升他们以后职业竞争力。

将面塑技艺运用到烹饪教学中有着很强的可行性, 面塑的入门学习简单, 学生有能力能够学好。烹饪专业的技能训练课基本都要到相应的实训室里进行, 而面塑制作对环境、工具的要求不高, 特别适合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学习, 果蔬雕刻需要用到刀具, 而面塑制作的主要工具为塑针和压板, 安全性较好, 面塑的原料主要是面粉, 经过防腐处理, 面团保存时间长、成本低, 制作时不需要在专门的操作室, 学生在自习课、课余时间制作都很方便,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

传统面塑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 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 从最初的摸索, 到目前已初见成效, 更多的运用, 还有待我们烹饪专业的老师研究与开发, 相信, 在以后传统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董毅芳.山西民间面塑之特征与女性的传承贡献[D].山西大学, 2007.

[2]孙杨.基于文化资本理论的山东面塑景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 第4篇

1、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展示实物:狮子馍)“花馍”也叫花馒头、面花。它好看吗?它和平时我们吃的馍在外表上有什么不同?你在什么场合都见到这类花馍?(婚嫁、满月、做寿等)看来它的用处真不少!它不光可以食用,供人们观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装扮生活,是艺术性很高的民间艺术品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2003年全省民间工艺作品展中我们合阳的花馍就深受中外艺术家的关注,获得省级一等奖。

(意图:感受真实的花馍,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欣赏面塑艺术:花馍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今天老师要领大家进入花馍的世界,让大家认识更多的花馍。花馍大小各异,形态万千,颜色丰富多彩,的确让我们大饱眼福,花馍做为民间艺术品,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意图:欣赏花馍,充分认识民间多种花馍,感受其美。)

3、导入新课:我们把以上欣赏到的面花、面人、用面做成的各类动物统称为民间面塑。(课件出示课题)

二、课件展示:彩泥形象与生活真实形象。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征

大家想不想欣赏同龄小朋友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制作方法和面塑相同,只是用的材料不是面,而是彩泥。

欣赏、提问:

1、这是什么动物?(教师展示真实的动物课件)你是从哪儿认出来的?(特征)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就是动物的特征。真实的动物与彩泥做的动物有什么不同?对,这就是对动物的概括、夸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2、课件出示,请学生说。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组,它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认识真实动物与橡皮泥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3、彩泥作品欣赏。你看,这些学生的作品多漂亮!

4、课件:真实图片——老鼠。课件展示彩泥老鼠作品。

这只老鼠由几部分组成?(头、身体、尾巴三部分)下来我们分别做这三部分。先做什么?(身体)先把身体揉成圆形,再用搓的办法;接着做头(头是什么形状?三角形)用刚才的方法继续做一个头(头要小一点);然后做尾巴(用撮的方法);头上有什么?(眼睛、耳朵、胡子)分别把眼睛耳朵做出来(眼睛先揉成圆形,两个一捏;耳朵也是先揉成圆形,在压扁捏出来)胡子我们可以用牙签做出来。由小到大来做。教师课件展示揉、压、搓、捏的方法。

(意图:启发学生创造思维,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利用揉、压、搓、捏等方法制作动物。)

三、学生搓揉训练3-5分钟,教师投影仪上演示

我们先一起揉个圆,在搓一下,取小块彩泥再来揉,把它变成圆在压一下把它捏出来。除了这些方法外,还有更多的方法需要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去想。

(意图:学生尝试,体验橡皮泥的材质特征。)

四、激发学生的激情

看了刚才很多同学的作品,我想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做了,那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节课我们要举办一次面塑展览,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呢?那么,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赶快行动吧!

(意图:情趣谈话,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要求:色彩鲜艳、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这个形象可以是动物、人物、植物、生活用品等)

注意:1、特征。2、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特征。3、制作时由大到小分别完成。

教师指导:1、选形象。2、选颜色。3、抓住特征,先大后小。4、运用多种方法。5、连接。

(意图:张扬个性,学生自主表现。)

六、评价:面塑展览会开始了

1、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老师也觉得这个同学做的很漂亮,来老师奖给你一件纪念品。

2、今天我們每个同学做的都很出色。(意图: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教师要肯定学生作品。)

七、拓展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事物要我们去发现(课件展示)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塑造出更美的作品,让我们的作品走出合阳,走向全世界。

《民间面塑》参考教案 第5篇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课前准备: 橡皮泥、牙签等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

二、形象回忆 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 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 2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三、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四、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五、课堂延伸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札记:受到幼儿园自治教具的启发,我鼓励有条件的家庭用面粉、凡士林和水粉色自制捏面人那种面。因为这种自制的彩泥手感好色彩鲜艳,关键是量大。孩子们喜欢,制作效果也不错。

我的民间面塑教案 第6篇

第二课 民间面塑

民间面塑艺术种类繁多,大致有“面人”、“面花”、“面盏”等。面塑源于民间的面食艺术,也吸收了泥塑的技艺手法。现存最早的面塑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面塑俑。清代出现以做面塑为生计的手艺人,如山东菏泽的王清源、郭湘云。

“面人”题材多为嫦娥、孙悟空、关公等神话人物和戏曲人物,制作原料主要是特白小麦粉、糯米粉。一般先将面粉、糯米粉、蜂蜜、防腐剂等加水拌和蒸熟,后以品红、品黄、品蓝、大白粉、锅烟黑分别加入面中做成色面。工具主要是一把塑刀和竹针,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来塑造形象,有的还用羊毛、羽毛、棉花等制作人物的胡须、装饰之类。我国近代出现了许多面塑艺师,如汤子博、郎绍安,有经验的面塑老艺人能捏出上百种人物,在现实中寓入想象,现实与浪漫相结合。

汤子博(1882—1971),捏塑艺术家,创造出“核桃面人”(把核桃壳修饰后,在其内陈设面人),代表作品有“钟馗”、“三英占吕布”、“洛神”等。他可以制作出细如发丝、薄如纸片的面塑形象,形神兼备,色彩明快,风格通俗而不媚俗、富丽而不失典雅。

“豆面灯”,俗称“面盏”。我国黄河流域一代农村,在正月十五前,用玉米粉掺以豆粉、白面粉制成面灯,民间称“灯花”。这种制作与民间占卜丰收与否有关。有的制作按月进行,共捏十二盏,上盘小面龙,寓意风调雨顺、五谷满仓。还有种面灯根据家庭成员生肖捏制而成,既可观赏也作油灯使用,也有些地方过了正月十五将这些面灯蒸熟吃下,以示祈福免灾。

“面花”也称“花馍”,我国很多地方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等逢年过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制大馍、枣花、元宝人、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清明节做面燕;七巧做“巧饽饽”,形如石榴、桃、虎、狮、鱼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做“面鱼”,象征丰收;寒食节上坟做“蛇盘盘”以示灭毒消灾;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花馍在民间因不同岁时和用途而各有不同。

春节民俗民间面塑: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的中国节日风俗,春节民间面塑的主要功能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春节的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枣山,祭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制都较大,谓之米面成山,晋南传说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作的。祖灵前一只面羊为牲祭之俗,以表虔诚之意。长辈送儿孙后辈“钱龙”意在引钱龙入府、招财进宝,……另有各种点彩的带花馍馍,便是酬宾待客访亲探友的讲究礼物。陕西面塑

面花,俗称“花花馍”、“礼馍”,属面塑艺术,广泛流传在陕西民间,是四时八节、人生礼仪中亲戚往来的必备礼品,是联结亲友关系的纽带,是陕西农村使用最广泛的民俗礼品。

在民间由于面花具有浓厚民俗特色艺术,村村户户的普通百姓家都能做一手漂亮美观的“花馍”。华县农村女儿出嫁时,娘家要送集虎头、龙身、鱼尾为一体的“大谷卷”花馍。澄城县过春节讲究蒸双鱼、双鸡的坠灯馍、虎馍、枣山和十二生肖造型的面花习俗。彬县正月十五有“追婿看女”送面花的习俗。西府岐山县二月二有送“花花”的习俗。合阳县洽川清明节娘家有给第一年出嫁的女儿送“娃女”面花的习俗。端午节是看女的重要日子,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做一对娃娃插花馄饨。韩城农村七月七———乞巧节,传说中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给男孩子蒸“砚台馍”,给女孩蒸“簸兰馍”,祝愿女儿心灵手巧。八月十五和九九重阳节,长安和渭北有送“九座糕”面花的习俗,讲究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面花,一直送到女儿生育。九座糕主糕有三四层高,像竹筛那样大,每层都垫有红枣,意在日子红红火火。八个糕是:鱼儿变娃糕、狮子糕、老虎糕、鸭子糕、桃糕、鹿糕、石榴糕、秋叶糕。还有一些民间纪念活动的精美面花,如大荔县阿寿村纪念大医学家孙思邈的系列面花。农村造屋上梁时,亲戚要送花贡馍和鸡造型的面花,意在“上梁大吉”。清明节有祭祖面花,造型很大,要两个人抬,颇为壮观。

这些面花贴近生活,内涵丰富,造型千姿百态、粗犷生动、夸张变体;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洁白如玉;大的有一米多高,要用三四十斤面做成;小的则玲珑剔透,只有几厘米大。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均在勤劳的农妇手中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合阳面花以其造型生动夸张、色彩鲜艳夺目、民俗气息浓郁、制作精巧细腻等特点被国家文化部授予“面花之乡”的称号。

工具:剪刀、镊子、梳子、汤匙、笔帽、瓶盖、各种或直或弯的铁皮等等。这些工具都很普通,但到了老人的手上,似乎被赋予某种魔力一般。只见老人随手捏起一点面,随意地揉一揉,搓一搓,在手掌的揉捏之间,一个个动物的雏形便已形成。她再用木梳在上面压出鸟儿的羽毛,用剪刀铰开小鱼、小鸟的嘴巴,用汤匙按出鱼或龙的鳞片,呆板的面团便在瞬时间改头换面。“插花馄饨”、“鱼变娃”、“十二生肖”。

人们一见到面花,从外形上便可分辨出要派什么用场。比如外孙子过周岁时,外婆便要给他蒸一个“牛轭斗”,祝愿孩子像牛一样坚韧有耐力,长大以后能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老人过世了,当地人认为是升天了,要蒸一对大花馒头来感谢接纳死者的上天,叫“献天馍”,花丛中还要立上一只白鹤,寓意这个人“在世时像松鹤一样长寿,死后又驾着白鹤到西天赴宴去了。”从这简单的面花上,我们不能不惊叹于民间艺人的智慧及丰富的想象力。

面塑教案1 周金荣 第7篇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对面塑艺术的初步了解,了解其变化多样的特点。

2、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难点: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揉、捏、剪、挑、压

三、教具

学具橡皮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塑刀

四、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图文并茂感知面塑艺术

让学生欣赏一组面塑作品的图片,初步了解面塑艺术以及面塑的艺术特点。(1)颜色丰富(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

2、介绍面塑的分类:收藏面塑和食用面塑两类

3、介绍面塑的悠久历史啦。

4、教师讲解面塑的基本技法:粘、贴、揉、捏、剪、挑、压。教师示范演示。

(二)、学生创造

1、师请每组的小组长上来领一个小组同学喜欢的生肖回去观察,并用豆面或学具橡皮泥制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生肖。

2、教师巡回指导,解决疑难问题。

(三)、展示评价

1、学生交流与互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总评)

2、评选最优秀的学生作品,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活动与反思

德清职业中专——面塑 第8篇

作者:2013烹饪2班杜娴

指导教师:德清职业中专王斌

简介:学生利用社团活动时间制作的面塑作品———山山羊。制作的难点是山羊脸部的处理, 由于羊头与鹿头比较较相似, 需要在动刀之前对山羊有细致的观察。作品的不足足之处主要是作者对山羊腿部肌肉的处理不够到位。

名称:弥勒佛

作者:2013烹饪3班文熊

指导教师:德清职业中专王斌

简介:弥勒佛又称“布袋和尚”, 由于其以笑口常开的的形形象示人, 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本作品人物表情刻画生生动动、形态逼真, 显示了学生较强的观察能力和面塑基本本功功。

名称:寿星

作者:2013烹饪3班文熊

指导教师:德清职业中专王斌

简介:寿星———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长寿的象征。此作品充分突出了人物的特点, 制作手法娴熟, 寓意美好。

名称:放牛娃

作者:2013烹饪3班文熊

指导教师:德清职业中专王斌

简介:本作品描绘的是放牛娃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的神情。可以想象出, 青山绿水间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美丽画卷。作品无论是人还是牛都显得形象生动, 动静结合。

名称:欢天喜地

作者:2014烹饪2班谢冬明

指导教师:德清职业中专王斌

简介:作品“欢天喜地”描绘的是两名孩童手舞足蹈, 敲锣打鼓迎接新年到来的场景。人物表情丰富, 动感十足, 体现了作者很强的运刀功力。

注释

面塑教学教案 第9篇

关键词:余姚黄家埠面塑?美术教学?开发与应用

余姚黄家埠面塑是以米粉作原料的造型艺术,其中包含了绘画、雕塑等诸多艺术门类。更重要的是在面塑教学中,在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手眼的配合能力与艺术造型的鉴赏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塑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余姚历史与地方传统民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我尝试将黄家埠面塑作为美术课堂资源来开发与应用,在美术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探索:

一、探寻黄家埠面塑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黄家埠面塑的发展历史与相关知识。同学们在课前通过上网搜索、走访黄家埠面塑艺人等方法与途径,收集了许多黄家埠面塑的图文资料。在课堂上我用实物展示、电脑投影,先让学生各自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分别介绍收集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和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深刻体会到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的厚重积淀,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历史。

同学们了解到黄家埠面塑来源于民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黄家埠面塑技艺代代传承,有何培生、何云昌、何来根等技艺高超的艺人,期中以何来根艺人最为突出。现年94岁的传承人何来根,16岁就开始做面塑,技艺精湛,手法精妙,他还将原先的单色面塑创新为彩色面塑。他的面塑作品2003年获得余姚市民间造型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后《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曾作过报道,2008年还上了央视七台的《乡村大世界》节目。黄家埠面塑这项传统手艺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们从黄家埠面塑的渊源探究中,不仅了解到黄家埠面塑的悠久历史和取得的成就,同时加深了对家乡文化、人文精神的认识与理解,还萌发了强烈的自豪感和对家乡余姚的热爱之情,提高了学习黄家埠面塑的热情。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发掘黄家埠面塑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在了解了黄家埠面塑的发展历史后,我结合面塑原作和图片开始让学生欣赏黄家埠面塑的艺术特色,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深入发掘黄家埠面塑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黄家埠面塑的表现内容实

黄家埠面塑源于旧时的余姚节日风俗,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积淀物。黄家埠面塑随着人们的心理需求应运而生,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表现内容非常朴实,所做的面塑作品富有浓郁的余姚地方特色。

2.黄家埠面塑的表现形式美

黄家埠面塑简洁浑厚,朴实雅洁,色彩妍丽。早期黄家埠面塑不讲究修饰色彩,其蒸馍的白色和质感,形成独具一格的拙朴纯美。后期的面塑则以塑为主,着色为辅。造型一般是外形简洁、概括、略有夸张、内蕴饱满丰富,既有抽象几何形式,还有更加具象的独具民间造型风格的动物等形象。黄家埠面塑将各种不同的造型意识融合一体,形式上极具美感,构成了独特的民俗节日内容,形成了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

3.黄家埠面塑的表现技法精

黄家埠面塑大都用粳米发面,蒸熟后上色彩。制作简单,用揉、捏、掐、刻、粘等万法造型,用剪刀、小竹刀、梳子灵巧地点、切、刻、划,完成细部及装饰,制作步骤“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缺一不可。现在的黄家埠面塑色彩丰富艳丽、除了大面积的品红、黄、绿以外,还用少量的白粉、钴蓝柞点缀,整体感觉活泼跳跃,绚丽多姿,又不失民间艺术的纯朴气息。

三、实践黄家埠面塑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美术技能

在欣赏了黄家埠面塑的艺术特色、挖掘黄家埠面塑的艺术价值后,我开始尝试让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来实践黄家埠面塑的制作过程,传承地方文化,激发创造的热情,提高学生美术技能。

首先结合美术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与米罗游戏》、《清晨》等课与面塑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上展开面塑教学。在面塑的制作过程中,从内容的构思、面料的加工、捏制方法的探寻,既要动脑筋思考又要动手操作,从头到尾的各个环节都是艺术的创造和才能的施展,处处体现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习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课外拓展等学习形式,让他们尝试研究练习性学习,面塑这个雕塑形式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另外,我在将黄家埠面塑带进美术课堂,开发黄家埠面塑教学课例的同时,将美术课程资源利用、校本课程有效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起来 。如组织全校师生在艺术节期间举行面塑作品展,邀请面塑艺术何来根来校做面塑技法和知识的展示,在校园宣传窗设立“余姚面塑艺人”等栏目,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因地制宜营造具有浓郁校园文化,全方位搭建学习平台,激发师生学习黄家埠面塑的热情,最终使校园成为学生感受黄家埠面塑文化,得到精神感动思想愉悦的场所。

在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中,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相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使孩子们对家乡的自然、人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既让学生认识了地方特色美术文化,提高美术学习的热情,萌发强烈的自豪感,还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通过课堂上对黄家埠面塑的传统特色、艺术价值、艺术含量和时代精神等的探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美术学习中过意注重知识接受和技能传授的倾向,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体和美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余姚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为美术学习服务;在面塑制作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乐趣,在获得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审美价值观;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在美术课程中开发与应用,还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促进了美术教师的自身发展,培养和提升了他们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的业务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世界读书日主题征文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调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