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活动评价方案

2024-09-05

第二课堂活动评价方案(精选9篇)

第二课堂活动评价方案 第1篇

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课堂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2、课堂教学方法要有启发性、激励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运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学生达成有效学习。

二、评价指标说明

本评价量表设计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效果”五大指标,18项小指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一)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学目标

(1)要符合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2)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2、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符合课标、教材要求,没有知识性错误。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联系;课堂容量适合学生实际。

(2)抓住主干知识,重点、难点处理适当,条理性强。教师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方法合理有效。

(3)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拓展和运用,克服随意性。

3、教学方法

(1)课堂的导入方式新颖,引人入胜,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选择讲授、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形式,面向全体与注重个性发展相结合。尽量做到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抓准,条理分明,简洁生动,深入浅出。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学风,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条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科学探究、重视交流与合作,对学生探究活动提供正确、有效的指导。(4)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构建,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教师应与学生加强沟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5)通过典型例题、课堂练习,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倡导为突破重难点而设计的开放性题目。作业布置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注意作业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增强作业对不同学生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做到适时、适量和灵活多样。作业练习题要精心选择,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不搞题海战术,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6)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注意在应用一些优秀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要特别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简便、有效,不搞形式主义。

(7)板书设计新颖,板面使用合理,重点知识突出,字体规范,图线直观、准确。

(8)教师要衣着得体,仪表端正,教态亲切,关爱学生。课堂教学要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精练,声情并茂;课堂氛围民主融洽,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强。

4、学生学法

(1)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效度,关注各个层面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比例。

(2)学生在学习中有无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好学、乐学、会学,敢于表达和质疑等;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能不能针对问题的不同解释进行评价等。

5、教学效果

(1)教学的多维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生是否经历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是否获得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

(2)学生全体发展和差异发展状况。全体学生在掌握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是否得到有效提高,优秀学生是否得到能力的拓展,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得到相应的帮助。

(3)特色与创新情况。教学设计是否新颖、有创新性,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三、评价表的使用说明

制定本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目的,是为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供基本依据。本评价方案主要适用于对日常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评价的是一节课。

1、等级评定办法

本评价方案采用先打分、再转换为等级的方法,共分为A、B、C、D四级。评价量表设计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法和教学效果”五大指标,18项小指标,满分100分,各等级对应的分数范围是: A级:90~100分,B级:75~89分,C级:60~74分,D级:5 9分以下。

2、操作程序

(1)评课前,评课人要认真阅读评价方案,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2)评课前,评课人一般要对授课教师的教案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需要拟订检测试卷或调查问卷。

(3)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要点做好听课记录。

(4)授课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并就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做简要说明。

(5)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学生测试或问卷结果、教师自我评价等,评定等级,并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

第二课堂活动评价方案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开拓学生视野,从中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校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

(二)拓展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益拓展和延伸,要与基础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又要超越通常的学科教学,决不能成为基础课程知识的变相增加。学生能否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是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标准。

(三)适用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的的发展基础。

三、考评细则

校本课程学科的评价上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强调对学生过程性的评价。具体评价上从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成果等三个方面,采用百分制和评价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方式。

(1)因为本学科为选修课,重新组合班级上课,每次上课前为确保学生安全,每次上课前要点名,查点人数。因而将学生上课出勤率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计为学时学分(A),占学业成绩的20%。

(2)课堂表现评价,计为课堂学分(B),此项占学业总成绩的30%。依据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尊重教师情况进行评价。

活动与评价:英语有效课堂的双翼 第3篇

一、提供有效的小组活动

合理有效的小组活动, 能够有效地促进思维碰撞, 从而产生智慧的火花。根据教学实践经验, 以下几种方式能够起来一定的作用。

1. 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好前置任务。

英语半小时课堂小组的设置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互助合作性, 增强主动学习性。为了给学生有独立思考、互相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应在新知识教学前布置具体的前置作业, 让学生单独或合作完成。如在讲到Do you like pears?这一单元时, 笔者布置的前置作业是: (1) 学习你所熟悉的水果的英语表达, 并尝试用谜语表达出来让同学竞猜。 (2) 学会唱一首或一段关于水果的歌。 (3) 查找你喜欢的水果的相关资料, 并用英语向同学作简短介绍。这样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进行有效信息的深加工, 就有了组内交流、讨论的充分准备。

2. 游戏竞赛。

学生们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 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学生们在3人组成的“竞赛桌”旁进行竞赛, 竞争对手是过去的学业成绩方面有相似记录的同学。这种方法有一个“不断调整”的程序, 它依据每次竞赛中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竞赛桌的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调整, 使之趋于公平。每个竞赛桌的优胜者都为其所在小组赢得相同分数, 而不管他是在哪一桌。这就意味着学习速度慢的学生 (同其他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进行竞争) 和学习速度快的学生 (同其他学习速度快的学生进行竞争) 都有成功的均等机会。在上每一堂英语课时, 我都习惯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分成一组, 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有利于优等生去帮助学困生达到共同的发展。在设计竞赛游戏时要照顾不同的学生。例如在每次上单词课时, 我用敲单词的游戏, 比赛哪组敲得又对又好。这就要求优等生去帮助程度稍差的学生以达到共同的进步。同时又调动了课堂气氛。在拼写单词时使用小组竞赛法, 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拼一个字母, 直到把这个单词拼出来为止, 这个方法就比较实用, 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这就要求集体的力量, 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默契。

3. 进行调查或采访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和交际的能力。

如在讲到Hobby这一内容时, 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表格, 里面包括Name和Hobbies两栏, 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拿着表格向五位同学运用所学句型进行调查并作记录, 然后先在组内再在班内向其他同学汇报调查结果。这样课堂就马上热闹起来, 学生的语言和交际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4. 角色扮演。

最简单的就是学习完对话或故事后由组内不同成员扮演不同角色, 或由不同组分别派代表又或是一组与另一组之间运用类似“PK”形式进行, 越投入角色, 读音越清晰的就是优胜者。更能体现学生能力的就是让学生借助道具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如在Shopping这一单元中让学生把需买物品摆上讲台, 组员分演售货员、客人等进行讨价还价, 课堂又变成为了学生们施展才艺的大舞台。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合理公正的评价是学习互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进行有效的评价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实现不同的目标, 展示各自的才华, 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因此在半小时课堂小组竞赛的活动中, 教师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明确的规则说明, 公平的操作流程, 既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又要小组展开友好竞争。笔者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1. 学生评价, 又可分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谈认识和体会, 指出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同伴评价主要是小组成员对同伴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和合作性、责任感等方面作出评价, 小组长综合各组员意见得出一个总评。小组评价是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 侧重评价整个小组各方面的表现, 尤其是分工合作、团队精神等方面。

2. 教师评价, 又可分为教师对个人和对小组的评价。

主要是教师对学生个人表现、学习效果和小组团队合作性等作出评价, 而且尽量采用加分形式, 有个人加分也有小组加分, 每堂课作记录并及时公布。

综合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 每月评出优秀的个人和小组, 设置优秀学员、进步学员、明星小组、进步小组等不同奖项并进行奖励, 而且个人与小组得分作为期末总评的主要依据。这样同学们为了赢取高分, 积极讨论发言, 打破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因此, 积极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准确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 第4篇

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可使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即使产生了不成功感,也会使学生及时检查并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操作方式,继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准确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的客观性

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就已经为学生设下了一个圈套,然后就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圈套,而且必须是完全进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就常常带有主观臆断性。学生答得对了,马上笑容可掬地问:“他答得对不对呀?”学生答错了,立刻紧锁眉头地问:“这样答对吗?”再辅之以语气变化,学生无需思考,单从老师的语气和面部表情就能判断出答案的正确与否。在这里,教师忽略了评价的客观性,没有给学生以一定的思考和判断的时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用辨别老师的语气和表情来代替思考和判断了。

我在学生回答之后,往往不置可否,欲扬先抑,进一步倾听学生的意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低年级一节看图说话课,我指着一幅三个小学生在校园打扫卫生的彩图问:“你们看,图上表示的是什么时刻?”几个学生意见不统一,有说早上,有说下午,老师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噢,有不同意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出依据来。”学生甲:“是早晨,因为扫除都在早晨。”学生乙:“是中午,因为早晨同学们是来上学的,这图上的小朋友是背着书包回家的。”学生丙:“不,不是早上,也不是中午,是下午放学的时候,因为中午放学是不背书包的。”很多学生赞同最后一种说法。我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急于渗透主观意识,而是把讨论的局面充分展开,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了思维和判断能力。如果一开始有学生说出是“下午放学”时,老师就给予肯定的评价,岂不是既省时又省力,但这样学生就只能停留在“知其然”的水平上。

二、评价的层次性

对学生表达的评价应该有层次性。这也是评价的顺序机能的具体体现,其主要作用是鼓励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和高层次发展。如果不注意评价的层次性,学生的学习就会停滞于低级水平。有一个老师在要求学生用“穷”字组词时,几个学生先后组了“很穷”,“贫穷”、“层出不穷”,老师的评价全是“好”。“很穷”和“层次不穷”,两个学生的构词能力差别是很大的,严格讲“很穷”是个临时组合的词。这位老师的评价不分层次,全是“好”,一些学生就会满足于“很穷”,影响了“层出不穷”、“一穷二白”、“图穷匕首现”的出现。同样是组词,又一个教师就处理得不错。学生用“身”字组词,第一个学生说了个“上身”,老师问:“还有没有别的?”这学生接着说了个“身体”,老师说“行”。第二个学生说了个“身经百战”,老师说“好”。第三个学生说了个“身临其境”,老师说“有水平”。这个老师分别用“有没有别的”,“行”、“好”、“有水平”对“上身”、“身体”、“身经百战”、“身临其境”等词语的组成作出了评价,层次分明,鼓励了学生寻求好词语的积极性。这样的层次性评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不断发展,使那些有独到见解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不断得到鼓励,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锻炼和发展。当然评价的层次性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而定,不同的学生也要有不同层次的评价。

三、评价的启发性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尽管原来想得不错,但会由于紧张,将想好的内容或语言忘记,或由于突然的思维障碍而停顿。这就需要老师的评价富于激励性和启发性,帮助学生扫清思维障碍,消除紧张因素,纠正错误。有的教师图省时省事,一个学生答错了或讲不下去了,就叫另一个,不断换人,“点对为止”,不获“答案”,决不收兵。这样就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深入,也会使课堂形成猜谜的局面。如语文课的分段,某篇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学生分段,教师先后否定了“两段”“四段”的分法,到这时智力再差的学生也知道是三段了。不是“加减”,就是“乘除”。这实际上是教师主观臆断的具体表现,没有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断地肯定其正确的方面,哪怕是一点点,鼓励其说下去,并运用启发的手段,指点迷津,另辟蹊径,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的学习。有这样一节写人物的作文指导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口述人物特点和主要事件时,一个学生说的人物正是讲课的老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当学生讲了老师“平易近人,博学多才,从不批评学生”等特点之后,却讲不出什么具体事例,这个老师没有再让他想事例,而是进一步去启发:“你很注意观察,对老师也很有好感。你说老师从不批评人,那学生课堂违犯纪律怎么办哪?从不批评,大家都随随便便,课怎么上啊?”这一下,这个学生有话说了,说老师用眼神、手势、语言提醒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又讲了一个“我”在课堂看课外书,老师如何在课后诱导帮助的事情,使这个学生写出了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启发性的评价得以充分的发挥。

四、评价的具体性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空洞的评价:学生回答之后,简单的一句“错了”、“不对”;朗读课文之后,“平平淡淡”,“没有感情”等。这样的评价使学生无从着落。怎样才对,怎样才感情充沛?学生从教师的评语中无从寻找。一般来说,教师的评价应是具体的,使学生有章可循。一个教师在讲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叫一个学生读“火炉幻象”一段,学生读得确实平淡,语气无变化,教师没有简单的否定,而是先肯定他“是努力想把文章读好的”,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小女孩在寒冷之中渴望有一个火炉取暖,火炉出现后十分高兴,幻象消失后又非常失望的情绪变化。之后,学生对如何读好这一段(包括后几段)已有了具体的印象,老师才说:“刚才××读的时候没有把这个情绪变化表现出来。”学生也心服口服,再读也一定有进步。又如,一个学生用“摩拳擦掌”造句,说:“霍元甲和他的徒弟们在擂台下摩拳擦掌。”句子显得不完整,如果老师只说句子意思不完整,学生一时也闹不清。这位老师先肯定地说:“词用的是地方。”然后又说:“他们在台下看呢。”那学生立即接上:“准备上去会会那个俄国佬”这样的具体评价指导,使这个句子完整了。恰如其分的具体评价是教师教学基本素质的集中体现。

五、评价的结论性

结论性评价是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进一步强调或充实学生的表达,使重点更加突出,语言更加精确,内容更加丰富。这多用于几个同学回答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不同意见之后。没有这个结论性评价(尽管教师和部分学生心里有了准确答案),一些学生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前面提到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老师的结论性评价就恰到好处:一些学生说小女孩已经没有妈妈了,一个学生问:“小女孩的妈妈哪去了?”学生甲:“妈妈生她时难产,又去不起医院,生下她之后就死了。”学生乙:“小女孩生下之后,家里就更穷了,她妈妈出去做工,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学生丙:“这个国家的人非常自私,她妈嫌这个家太穷,撇下小女孩改嫁了。”老师:“大家的讨论很好,这几种情况都有可能,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说明黑暗的社会是冷酷无情的、悲惨的。”老师的结论性评价很有说服力,也恰到好处。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第5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是一项过程开放、方法多样、主体多元的系统性工程。如何在充分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围绕课程总目标,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把对课程实施各主体民主、客观、公正和有效的综合评价付之于行动,是本节所将要讨论的重点。

就其性质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也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性过程。同综合实践活动一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过程也需经历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严密监控、及时调整和总结反思等环节。任何环节的疏忽,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为此,我们必须杜绝随意性、形式化、不负责任、走过场或者穿新鞋走老路的评价发生。

那么,怎样才能真真实实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呢?我们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课程评价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管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组织机构与管理。

课程改革实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与此相适应的评价机构的组织管理形式也是自上而下的。它由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和年段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小组三个部分成员组成。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履行当地所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组织、指导、监督职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主抓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组织、指导、监督以及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总结反馈的职责;年段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小组直接组织、指导、监督并向学校总结反馈本年段或本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具体情况的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的评价对象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同时接受学校、教师、学生乃至社会的监督;学校和年段或班级两级机构评价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同时接受上级部门、教师、学生、家长的监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过程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参与、共同意义构建的过程。实施课程评价的组织机构的人员组成应当兼顾各种课程实施主体,即领导或专家、教师、学生和家长。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管理与监督制度。

任何组织、任何机构,要在实际工作中高效履行其工作职责,就必须要有能促进其各成员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激励机制和限制其各成员滥用职权行为发生的监督机制。只有让各成员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促成组织或机构形成凝聚力的同时大胆创新。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机构来说,不论是何种级别的评价机构的管理与监督机制,都应建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和主要原则的框架之下,让其成员明确自身的主要工作职责、具体的任务分工和在实际的评价操作中如何规范自身的评价行为及日常工作考核要求。

3.狠抓机构组成人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操作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功能是否实现,同时还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是否实现。接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者成长的必由之路。狠抓相关培训工作是科学评价的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理论、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方法及操作要领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理论知识。培训的目的,不仅要使评价者评价观念得以改变,同时还要使评价者掌握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的操作技巧。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分散自学与出外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设计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包括评价重点与主要评价项目的确定、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实施评价的操作流程和评价结果的表述四个部分。下面结合评价的三种不同对象逐一加以阐述:

1、对学校的评价。

(1)确定评价的重点和评价的主要项目

对学校的评价,一般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指导中心组织和完成。行政部门评价指导中心可以根据当地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同进度、不同类别学校的办学要求、学期或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实施重点来确定相应的评价重点和评价项目。一句话,就是要依据当地实情和被评价学校的实际发展水平,分阶段、分层次地确定评价重点和评价项目,切忌不加考察地一刀切、千篇一律或盲目照搬照套。

(2)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

俗话说,内容决定形式。作为评价操作的实际形式表现,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由评价的主要内容来决定。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评价的内容特点,对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进行评价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学校自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是评价的主体。被评价的学校可以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自评,来发现自身的得与失,调整和完善工作计划,为今后的努力确定新的目标和方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我参照评价的体现。

②问卷调查。由于工作特点的制约,参与评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往往不能实际介入学校日常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对各个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了解甚少,评价的信息资料掌控不足,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评价的可信度。为此,在实际评价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多层面了解被评价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看法,是实现真实评价的必要手段。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调查方式可以采用随机抽样式调查。

③现场审议。现场审议,是一种对学校在课程实施前与后,关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进行现场分析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是评价者们在通过实地考察、实地取证、活动观摩、与被评价者近距离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共同分析、交流、讨论并最后得出评价结论的过程。这种通过现场审议的方式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进行评价,是当前最主要的评价方式和手段。④交流访谈调查。所谓交流访谈调查,就是由行政部门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指导中心主持,随机抽选一些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就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与课程实施效果等有关具体问题进行集体访谈调查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有利于评价者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讨、相互质疑等手段开阔视野;有利于评价者听取来自各方的不同意见,开拓民主评价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参加座谈答疑的每一个人自由地畅所欲言,教师、学生和家长应当分批进行。

(3)评价操作程序。

对学校进行评价的一般性操作程序是:制定评价细则——组成人员——实地考察取证——初步审议——座谈反馈——形成最终评价。

(4)评价结果表述。

任何一种评价,都要有结果体现。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对学校进行排次,而在于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评价结果的表述既要对被评价学校在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成绩作出充分地肯定,也要指出被评价学校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希望和要求。评价结果的表述形式,可以采用具体直观的量化分值和措辞简洁明确的质性评定语言相结合的方式。

2、对教师的评价

(1)确定评价的重点和评价的主要项目。

对教师的评价,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划的总体框架内,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来确定评价的重点和项目。对教师评价的重点和评价主要项目的确定,一般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拟订教师评价总则,各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和自身发展现状制定具体操作细则来共同完成。

(2)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

对教师的评价,一般情况下直接由教师所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组织实施。其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①教师自评;②同事评议;③学生、家长座谈;④部门日常考核评价;⑤相关理论知识测试。对于前面三种,其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学校评价相似,这里着重讲述部门日常考核和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测试。

部门日常考核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过程性和生成性,决定了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决定了对教师实施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教学进行日常考核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对教师进行日常考核评价,是学校职能部门行使课程改革管理权利的体现,也是进一步规范教师日常教育行为的一种有力保障。其考核的内容有:教师学期初制定的课程活动指导计划、课堂活动指导教案、学生活动情况记录、教学指导反思、学生活动案例分析、特殊生跟踪指导记录、期末教学总结、教育文献摘要和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情况等等。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测试: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活动指导策略,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教师素养的要素构件。理论知识与技能测试,虽然不是对这些相关要素构件进行评价的唯一手段,但也是对教师综合素养进行判定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这种测试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识、课程评价要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活动指导策略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内容。试题的类型包括知识型和问题解决型两类。测试的形式一般可采用笔试、问卷、答辩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3)评价操作程序。

制定细则——组成人员——材料会审——民主评议——形成结论。

(4)评价结果表述。

对教师的评价目的与对学校的评价一样,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因此,对教师评价的结果表述也应从肯定教师的工作努力和指出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两个方面考虑,以量化评定为辅,质性分析为主,进行论定。

3、对学生的评价

(1)确定评价的重点和评价的主要项目。

学生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最主要内容,也是课程评价最值得慎重的环节。务必在充分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严格依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原则,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发展要求和学校学期规划,制定各学期学生评价的重点及主要项目。

(2)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

对学生的评价,通常采用学生自评、活动小组互评、指导教师点评和评价指导小组综评四种形式。其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指导教师点评贯穿于学生课程日常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期末综评。至于年段或班级,一般是在学期末或学

期末才由学校统一进行。

(3)评价指导小组综评操作程序。

制定细则——组成人员——公布测评项目——组织命题——材料会审——成果观摩——民主评议——形成结论。

(4)评价结果表述。

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和学校教务处联合,出具以激励性语言为主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素质报告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陆圈镇中心小学

高效课堂学生量化评价方案 第6篇

为适应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形势,让每位同学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创建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我班特实施以下量化评价方案:

二、具体要求

(一)、对学习小组的要求

1、每个学习小组即为一个整体,可视为一个“小班”。

2、每组要制定组标,起好组名,制定小组宣言和组徽。

3、各组要增强纪律观念,要遵守班规校纪,做到不聊天、不偷懒、不开小差,个人水杯不得出现在课桌上,统一放在窗台上。

4、熟悉课堂流程:教师明确目标、同学们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达标测评巩固、教师布置预习、组内分配任务

5、各组要明确自己每天每科的学习任务,课前必须做充分的预习准备,及时完成学案,不上没有准备的课。

6、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按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并积极踊跃的参与展示。

7、课后在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并预习准备下节课内容。

8、组与组之间为竞争的对象——对口组,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最终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9、组内每两名同学为互帮对子(即a层对b层,b层对c层)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二)、对学生个人的要求

1、每名同学都要增强集体观念,以班级为大班,以小组为“小班”。树立“组强我荣、组弱我耻”的荣誉感,时时处处为组考虑。

2、组长即为“小组教师”,要有责任意识。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课前预习准备、课上展示交流以及课下分配任务;负责检查本组同学学习情况;负责及时向各科老师汇报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

3、每名学生都要备好三宝:活页夹、双色笔、各科典型题集。

4、课前按学科组长分配的任务认真去落实,利用教辅资料充分预习准备,按时完成学案上的学习任务,保证课上顺利展示交流,不拖小组后退。

5、课前准备不弄虚作假,不照搬照抄,没有散兵游俑,没有孤兵作战,既自主解决,又通力合作。

6、课上积极踊跃大胆地参与交流讨论,要勤动手、动口、动脑;要敢说、敢讲、敢议!展现小组风采。

7、课上展示语言要通达流畅,声音洪亮,尽可能减少语病;黑板板书要工整规范,横平竖直,展示时随手将凳子防盗课桌下方,展示个人素质。

9、课上不睡觉、不走神、不起哄,与老师同学积极配合互动。

10、课后对做错的习题、典型的习题要及时整理到典型例集中,已备考前复习使用。

三、考评细则

1、该评价方案与班级学生量化考评相结合,得分归为学习一项,占总考评的45%。每周进行总结并奖励优秀小组和组员,每周小组第一奖励一个星级。

2、该评价方案与学习小组赛相结合,小组常规得分占40%,考试成绩占60%,以每次学校大型考试为时间段对各小组进行考评。

3、课下三点要求:①服从组长安排,认真预习,充分准备;②珍惜时间,积极投入学习;③巩固练习,及时整理归纳,每项5分,共计15分。

2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尊重多元,注意反思,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目的

l.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三、评价要求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 1.注重过程

评价时要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而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

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

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

1.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

2.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持续有效的掌握学生发展的情况,并且采用有效的革新措施巩固评价成果;建立积极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赢得学生的尊敬,能激励他们超越自己。

3.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善于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趣而有效的结合。

4.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资源。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及研究者。

5.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能灵活地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和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让学生能主动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新知。

四、评价方式:

(一)学生评价: 1.学生自评 方式: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个人评价细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

2.小组评价 方式: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针对小组成员合作情况、解决问题能力及改进方面等内容进行评价。

3.家长评价:根据孩子在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及能力发展及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评价。

4.指导教师评: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努力方向。

(二)教师评价:每学期结束后,由教师以总结的形式写出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

(三)学校评价 :由学校校长牵头,教务处具体落实,每学期对每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一次评价。

方式:

1.审阅师生自评材料。

2.展示主题活动成果。

3.现场考查学生的技艺、技能等。

4.发放学生调查问卷或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活动实施情况。

总之,学生、教师、学校是评价方案的主体,而评价方案的实施实际上就是一次活动效果的考评与检测。

第二课堂活动评价方案 第8篇

1 活动目标

(1)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学习、享受,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养成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

(2)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制作器材,学会创新游戏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3)在活动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用体育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2 实施理念

师生共同做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

3 工作职责

(1)校长室:宏观调控,并随时督查。

(2)教务处、政教处:实时监督全校师生开展大课间活动及课外体育活动,制定考勤方案,坚持考勤工作。

(3)体育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和组织全校有计划的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体育老师到岗监测班级活动形式及内容, 与班主任一起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活动。

(4)年级组:协调指挥本年级每天大课间及课外体育活动按时开展。

(5)班主任:按时到位,参与班级活动,维护活动秩序,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辅导学生,共同参与,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4 活动结构、内容与安排

4.1活动结构

整个活动过程都在音乐的旋律下进行,历时30min,个人有效活动时间15~20min。

(1)准备部分:入场9min,协调性练习3min。

(2)基本部分:广播操,多种趣味运动项目15min。 (3)结束部分:柔韧练习3min。

4 . 2活动内容与安排( 参与者: 全校师生参与)

4.2.1准备部分:协调性练习

全体学生踏步进入本班活动场地,在指定位置原地踏步,待全校师生到达后,全体学生跟随音乐完成协调性练习(针对本校大部分学生协调性较弱这一情况安排的)。

4.2.2基本部分:广播操和趣味活动项目

全校师生在规定地点做广播操,每班选出1名领操员领操,班主任做镜面动作。另外针对各水平段学生特点,安排不同内容的趣味运动项目,两周更换1次,在学生熟练完成后,适当增加难度,在活动第二周的周四、周五安排年级内或班级内竞赛。活动项目有以下几种。

(1)钻山洞,开火车,绕障碍物接力(毽子),单、双脚跳障碍(毽子),解放军换岗,举球快跑,顶键竞速(自备毽子,每班4只);乒乓球托球接力,木头人。

(2)蹲跳接力,小鸡赛跑,投毽子入圈,播种与收获,保龄球4只 (自制器材),小鸡赛跑,骑车比赛(自备毽子),蜘蛛赛跑,4人四脚跳,2人三足。

(3)抢救伤员,拔腰,盲人指路,背夹球接力,赶猪(自制器材),

“8”字跳长绳,夹球跳(每班4只软排),同舟共济,篮球运球接力,竹竿舞,抬轿子,拔河,斗鸡。

如图1所示,分别是赶猪游戏、自制器材、小鸡赛跑、放松拉伸练习。

4.2.3此外,还有其他活动项目(参与者:校训练队)

(1)冬季三项训练队:跳短绳、“8”字跳长绳、踢毽子。

(2)篮球队:篮球技、战术。

4.2.4放松

活动结束,师生就地放松,通过柔和的音乐、舒缓得节奏、优美的动作,让全体师生在最佳的状态下进行柔韧练习,结束大课间活动。

5 活动场地安排

根据本校有限活动场地面积,安排场地,一年级位于教学楼与食堂之间的空地,二至六年级位于操场,每班2路纵队,广播操结束后,每两个班一组,一班向前靠拢,二班向后转、向前靠拢,由2路纵队变换成4~8路纵队,活动有效距离长15~20m,宽6m。(如图2)

6 大课间活动的评价

大课间活动是以教师精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如何评价一个大课间活动的成功与否,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评价。

6 .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是否有效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如果一个活动下来只见几个学生在活动, 一群学生在围观吆喝,个个不想动,那可以说是相当的失败。要让学生参与活动,并且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活动内容、过程的精心设计,器材的精心选择,教师的精心组织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活动有实效,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有实实在在的体育技能,还要有强度、负荷,三者缺一不可。

6 . 2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

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如学生进行单调而枯燥的活动时,教师若不在场地、器材的布局上下功夫,只是随意布置1~2个场地让学生去练习,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没滋没味, 一个大课间究竟能练几次,学生的参与性严重受限,大部分时间将会在等候与观看中消磨。相反的,教师若能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制活动器材,比如以皮筋代替横竿、用毽子控制跑步步幅、用纸球和纸棒完成游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练习,在练习中挑战同伴、挑战自己,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增加了活动的密度和负荷,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6 . 3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杜绝意外事件发生

对于可活动场地较小的学校,场地小、人数多、器材装卸是意外事件发生主要原因,教师应在活动前规划全校的可活动场地,调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活动区域,错开进行。而器材的装卸给老师的组织工作增添了困难,往往在这时候,很多老师心存诸多顾忌而轻言放弃,与此相反,教师必须始终利用学生的帮助,并且尽早的培养学生独立的对器材进行装卸,培养学生装卸器材的能力,更是养成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师承担监督的责任,待学生需要帮助时才给予帮助,并在安装完成后检查器械安装情况,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6 . 4组织学校全民运动会, 展示大课间活动成果

一般情况下,学校大课间和运动会是脱节的,但所在学校将大课间、课外活动和学校运动会系统的组合,融为一体。不管是大课间还是运动会,都不是属于少数人表演的时间,它是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过程,组织全民运动会是检测大课间活动效果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展示自身能力的平台。通过比赛让学生对自身的锻炼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制定下一阶段的锻炼目标。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每天进行“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必不可少的部分,一个大课间活动的成败取决于在有效的时间内是否让学生获得有效的锻炼;是否让学生学会使用器材、学会制作器材、学会创造器材;是否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否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最大的发展。本文展示了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实施理念、工作职责、活动结构、内容与安排、活动场地安排,并列出了大课间活动的评价方法。

第二课堂活动评价方案 第9篇

一、课堂舞台燃激情

舞台化的情境教学让情感形成共鸣。学生会在课堂上跳起来大声说英语,就因为他们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投入,内心有了一种感官共鸣。所以要让学生能有这种感觉,就要创造一种舞台化的情境教学,让课堂生活化,让他们按照平时的生活方式进行学习,但同时也尊重他们的个性,允许他们进行一定的想象和创新,让他们天生的表演天赋得以展现。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课前展示,激情热身”,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小组自由展示。学生根据所学的语言,串编成chant,制作成游戏和歌曲,创编成小短剧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展示让学生找回了自信,展示后的评价进一步燃气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任务呈现生智慧

所布置的任务多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建立合作小组和设计小组合作结构。可在课前、课上或课后进行以具体的课文或单元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活动。

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合作任务时,教师应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学习任务,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教师所期待的合作行为。

“以旧带新”的艺术导入和巧妙的任务呈现,有利于学生高智慧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启发他们的思维,努力建构一个“思辨的课堂”。热热闹闹的课堂不等于有效的课堂,学生在进行展示、评价的同时,要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这是我认为我们“展示+评价7321有效教学模式”的最关键的一环。学生带着任务去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引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活动展示提能力

我设计的课堂活动多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课堂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英语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学生个体间在学习语言时难免有差异,往往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就显得消沉,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分角色朗读、相互讨论,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活动能力较长时间地处于高涨、积极的状态之中。同时,在四人小组活动中,学生间互相帮助,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带基础差的一同进步,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更多大胆练习的机会。教师为各个新授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这些活动是随着语言点的学习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的,即由易到难。

单词、句型和课文的三个教学流程都是在课堂活动中得以体现。任务-活动-展示-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是我经常采用的方式,每个学生在领到任务后都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活动中以快速完成任务,然后向同学和老师展示,从而得到很好的评价。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每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都会很快掌握。

知识的掌握不是目的,而是要学会运用,是操练活动之后的能力提升。在理解和掌握了单词和句型的用法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课课文或内容进行串编,可以是小短剧、对话、chant等形式多样,由学生自己决定。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更高的评价,每一个小组都会在领到任务后积极准备,组内的成员也都是各显神通,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由此,“展示+评价”所产生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四、多维评价促合作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

课堂上小组内有个人的评价,有组际评价,全班同学的评价,老师的评价。课后也有组内个人评价、组际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还有开展校园英语展示台展示活动的评价,综合评价数据,将评选出的“周冠军”、“月冠军”在教室内张贴出来。这样所有学生为了让自己和小组得到更高的奖励,组内的同学互帮互助、合作学习,不让每一个同学掉队,他们的合作能力逐渐加强。正是有了有效的评价,学生们会主动的把课堂和课后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我们的校园英语学习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

通过实践运用“展示+评价”7321有效教学策略,我的英语教学变得游刃有余,我和学生们信心百倍。学生在老师提供的舞台上展示了精彩和魅力,在活动和评价中显出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展示+评价”7321有效教学策略,让我们收获了快乐,更收获了成功!

上一篇:外科学主治医师》外科学——精讲班第4讲讲义下一篇:给高老师的一封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