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记忆作文

2024-06-29

夏日的记忆作文(精选11篇)

夏日的记忆作文 第1篇

七月的夏花正开得绚烂,大树下的人就多了起来,一个又一个,树间的嬉戏,打闹,我们的童年,是像夏花一样美丽的回忆。

—题记

这些像日记本一样能一页一页翻开的回忆,是我无法忘却的宝贵财富。

像往年的夏日一样,日上三竿之时,大树下就坐满了人。大人们唠唠家常,又或是抱怨七月炎热的天气,孩子们围着大树树上蹿下跳,享受暑假的时光,我也曾是其中一员,我们曾经躲猫猫,曾经比赛爬树,曾经在炎热的太阳底下奔跑。能忘记大人的唠叨,忘记作业的烦恼。因此,这炎热的天气在笑声中挥散了。

突然没有征兆的砰一声巨响,打破了夏日的宁静,随之而来的就是乌云滚滚,还没来得及多想,大人们带着各家的孩子们准备回家了,暴风雨就要来临。

孩子们不得不分开了,大人们都各自抢收自家的衣服,生怕被雨淋了。

远处,还有不在家的叔叔阿姨家的绳索上正晒着衣服和被子,可眼看就要被淋湿了。

当然,几个孩子都看到了,没有人说话,大家只是互相望瞭望,一起向远处跑去……

衣服和被子收进了门,雨一滴一滴落下。房子的主人才急急忙忙赶回来,看到了我们,他先是讶了一秒,然后会心的笑了,小伙伴们又互相望了一眼,也都笑了。

关上日记,我又想起了脑海里那段宝贵的回忆。我很庆幸当时的无邪,无邪的就像那夏日的花……

如今大树又抽出了新芽,孩子们也长大了,没有太多的时间,但我永远也不会忘了他们,不会忘了这段回忆。我远远地看着大树的翠绿无暇,就是那雨、那树下,有我那些无瑕的小伙伴。

夏日的记忆作文 第2篇

小时候,大都是妈妈看护我,陪伴我长大。

夏季,大地被太阳照的直冒烟,蝉似乎也被热神经了,一直不停地叫,叫的那是一个没完没了,一只从太阳初升叫到星星满天,那劲头真叫一个足。

吃过晚饭,许多捉蝉人便出动了。他们要去抓那些叫了一整天的蝉。人们手里都拿着手电筒、棍子和一些胶水。这时,我们一家人也出动了,拿好工具,快速向东关的田野走去。

来到一片树林,因为旁边是一条河,所以我和哥哥有些提心吊胆的,生怕掉进河水里。哥哥最先找到一只蝉,我和哥哥赶紧告诉妈妈,妈妈拿起手电筒,照了一下旁边,然后慢慢向左移动,照到了那只蝉,我和哥哥拿着沾上胶水的棍子,向那里慢慢伸过去,那只蝉还没有脱壳,还不能飞,所以被我们顺利抓到了。就这样,一只只蝉儿被我们装进了袋子里,欢快的笑声被夏夜的风吹得很远很远……

作文教学中的美丽记忆 第3篇

在语文教学中, 我最想谈的就是作文教学。每次翻开孩子们的作文本时, 总感觉无论是学生的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情感都显贫乏。作为教师, 我想是否应该多反省反省自己的教学呢?学识贫乏, 也许是我没有很好的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生活积蓄的贫乏, 可能是由于我还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思想情感的贫乏, 那一定是我还未拨动学生心灵的那根琴弦。

于是, 我开始尝试在教学活动中有所改变, 有所突破。

一.从学生们最感兴趣处入手, 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激情

正值四月,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此时也正是学生们一年一度的外出春游时节。但是, 学校考虑安全问题, 有可能会取消外出春游的计划。学生们嘴上不说, 心里却憋着一肚子话。

于是, 我决定从这个敏感问题入手, 在我的一堂作文课上, 开始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现在窗外阳光明媚, 绿意袭人, 鸟语花香, 此刻你们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问。

“春游……”学生异口同声。

“可是这……安全问题, 再说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 依我看, 还是取消这次活动吧。”

“老师, 为什么?”

“为什么不让我们去?”

“为什么要取消?”

“别的学校都去了!”

……

教室里群情激愤, 吵吵嚷嚷, 有些拍着桌子, 有些脸胀得通红, 有些趴在桌子上直生闷气。

“这样做可解决不了问题, 只会激化矛盾!”我调整着学生的情绪。

……

一位同学站了起来, “那我想问老师, 你到底为什么不让我们去?”

“那我也想问你, 为什么非去不可呢?”我巧妙地将话语引入正题。

大家陷入了沉默。看的出来, 他们正在缴尽脑汁, 准备用N条理由来说服我。

“你们也许不愿意说或者还没想好用什么样的方式说, 没关系, 把你们的理由写出来吧!”

此时的学生, 不再似以往写作文那样, 一脸的不情愿, 笔如千斤而难以下笔。他们带着诸多不满、些许悲壮, 将自己的意愿, 心中的希望, 写进了他们的作文里, 好象不吐不为快似的。写下他们的作文。

几十分钟下来, 我便看到了一篇篇有理有据, 条理清晰, 情理并茂的作文。通过文字你完全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情感激荡、浩气四射。

有的这样写道:“我理解老师您的心情, 您也是为我们好, 想让我们在学习上多用点功, 多花些时间, 能够有所突破, 可是作为一个老师, 您却不理解我们的心情, 一味地强调学习, 这将给教育和教学带来多大的损失啊。你常常告诫我们有张有弛, 劳逸结合。可是现在您自己却把我们的弦给绷紧了。……”

有的则写道:“每年我们都会去春游, 在蓝天白云下, 在青草地上, 师生同游, 促膝谈心, 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老师, 难道您不记得了吗?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们彼此相互了解, 而且也增进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 让我们贴得更近了。在初三紧张而枯燥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能够时时回味我们曾经的快乐, 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和值得回味的事情啊!”

有的则有理有据:“我们读过许多游记, 《醉翁亭记》让我们明白“志”趣, 《满井游记》让我们明白“春”趣, 这次的春游一定有我们的“情”趣, 在祖国的怀抱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陶冶我们的情操, 从而培养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这老师不会反对吧?”

……

这种方法讲究相机而动, 随机应变, 求变出奇, 奇中有新。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时, 他们会忘记了是在写作文, 而不过是在急切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已。

二.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激发学生的创作真情

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以《感悟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当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时, 教室里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我扫视全班, 发现他们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 不屑一顾的。这让我备感意外, 也有些措手不及。难道这些新生代果真对于亲情毫无感悟?面对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我相信, 他们应该不至于如此冷漠吧, 于是把求助的目光扫向他们, 发现有些低下自己的头颅, 有些做出与己无关的姿态, 有些似乎还意犹未尽, 似乎还有话说。于是我喊了一位我认为还比较有感情的同学起来说一说。她嗫嚅着而且还有些怯生生地说:“其实亲情……”还没说完, 便听见下面一片“切……”的声音。

我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最为柔软的地方, 关键是你善不善于发现。这时候, 我想到了大家曾经学过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于是, 在课堂上, 我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心理攻坚战。

“大家还记得《背影》吗?”

同学们有些茫然地点了点头。眼睛里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有谁记得那是谁的背影?又有谁能告诉我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生们开始做回忆状, 好像在那儿若有所思。

一个学生站起来, “老师, 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的背影。他的背影很……”

“很胖, ”他的同桌着急了, “而且过车站的月台时是爬过去的, 因为太胖了, 特困难。”

“那他为什么还要过去呢?有什么急事吗?是非去不可吗?”我又继续问到。

“他要给儿子买橘子。”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霎时, 大家都安静下来, 不再说话, 陷入了沉思。

文中那肥胖的背影犹如电影画面般慢慢淡出, 影愈淡而情愈浓, 人愈远而心愈近。

“父亲如此费力, 艰难地爬过月台, 只是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 生怕儿子路上口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们想过没有?”看到学生们开始思索, 我赶紧趁热打铁。

“在你身上, 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想想平日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 你们的父亲、母亲是如何的爱你们的?”停了一下, “有谁听过满文军的《懂你》?”

大家都使劲地点了点头。

“那么有谁会唱吗?要不, 老师起个头, 好吗?”

当我哼唱起那首饱含深情的《懂你》时,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跟着我, 开始很小声, 渐渐的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动情了。我希望学生们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现在应该已经奏效了, 他们能够体验到人世间那令人潸然泪下的父子情深, 便可以去感悟亲情的可贵。

“我想, 每位同学都或多或少的记起了什么。回去以后, 老师希望你们能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读《背影》, 并写下读后感。可以家长写, 也可以学生写。好吗?”

结果所有的家长都写了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 他们有的从中想到了自己的父辈, 有的想到了自己的读书时代等等, 实在令人感动。而所有的学生不仅写了对文章的理解, 而且也通过父母的文字体会了父母心底的亲情。我想, 沟通永远是人与人走向和谐发展的方式。

接下来, 我让学生观察生活, 体验真情, 并以《感悟亲情》为题写一篇课外练笔, 学生不仅写作兴趣盎然, 有的还用电脑打印下来, 写作对于他们来说, 再也不是被老师要求的了。

夏日的乡村记忆 第4篇

农村人勤劳,起得很早。我一醒过来就可以听到灶膛里的烧柴声,闻到诱人的白米粥香。一下楼,映入眼帘的便是八仙桌上摆着的丰盛早餐:有农家自制的榨菜、萝卜条、咸鸭蛋,还有盛好的粥,我可以津津有味地享用。

吃完早餐,大家都忙起来了,没人有空搭理我,我就去找太婆聊天。太婆已经八十多岁了,身子骨很硬朗,总是不服老,在家里也不闲着。农村有七月半祭祀老祖宗的习俗,她就教我用锡箔或黄纸折“元宝”,嘴里还极其虔诚地念念有词,据说这样折出来的“元宝”更值钱。我觉得很有趣,她却略带忧伤地说,等她死后,就没人会特意做这样的事了。我便安慰她,保证到时会折“元宝”烧给她,她这才开心地笑了。

下午则是去田里,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地呼吸。我多半时候是去玩的,有时也会用小手去拔粗壮的野草。看着一排排野草渐渐地被清除,我的自豪之情洋溢在脸上。尽管白嫩的皮肤被晒成了小麦色,但我觉得这是自然的洗礼,是劳动的收获和光荣的标志。

夕阳西斜的时候,我们收工回家了。庭院里的水泥地被太阳晒得火辣辣的,大人们打起几桶冰凉的井水,浇在地上降温。这是我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我甩掉鞋,光着脚丫在地上疯跑;跑够了,便搬张板凳去树上摘桃子吃。水蜜桃的汁水一直甜到心里,让我很是快活!

外婆早已催促我洗头。洗完头的我,便清清爽爽地迎来了晚餐时间。这是乡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暑热都散去了,只剩下凉爽的清风,家家户户都搬出桌椅板凳在庭院里边乘凉边吃饭。偶尔还有几个串门的端着饭碗过来与我们聊天,于是饭菜香中就增添了更多的生活乐趣。

当月亮朦朦胧胧地在天边露出了半个鹅黄的脸颊时,男人们已喝完了酒,洗完了澡,摊开躺椅,摇着蒲扇,坐在院子里谈天说地。女人们在刷锅洗碗、做完家务后,也聚在一起聊了起来:谁热情大方,谁抠门自私,谁家孩子机灵能干,谁家老母鸡会生蛋……孩子们要么因怕蚊虫的叮咬而早早地上床,躲在蚊帐里看电视;要么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转悠。而我总喜欢依偎着大人,听他们讲话,随他们欢笑。

有时,我会倚着外婆睡着。当夜深众人散去后,外婆便轻轻地抱我上楼。等她蹑手蹑脚地关好了门窗,我又醒了,对着她笑,缠着已犯困的她聊天、讲故事,听得高兴了,就傻呵呵地笑。不知不觉中,我又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在片片蛙声中甜甜地睡着了。

童年夏日捕蝉的记忆记事作文 第5篇

童年夏日捕蝉的记忆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那时家家都住在低矮的土房里,窗户很小,基本上不透风,家里又没有空调、电扇等降温设施,天气闷热,孩子们除了睡觉很少呆在家里。中午, 劳累了一上午的大人们要休息一会,孩子们便偷偷溜出家,到村头的树林里捕蝉了。那时蝉特别多,炎热的夏天,蝉鸣不分昼夜,不绝于耳,一棵树上能有几十只,所以夏日捕蝉成了孩子们避暑度夏的最好玩法 。

每年暑假一放,孩子们便三五成群地捉蝉。七、八月份的乡村,空气中弥漫着燥热的气息,太阳烘烤下的花草,都软弱地弯下腰,夏季的热风,吹过脸庞, 有一种火辣辣的刺激感。中午的太阳格外刺眼,不敢直视,马路上行人稀少,整个村落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那时候 孩子们大都不穿鞋,一是母亲千辛万苦做的布鞋,不经穿,穿得时间长了,就会磨破鞋底, 只有上学、走亲戚时才穿 。二是老布鞋没有现在的鞋好穿,新鞋硬紧磨脚,等穿着舒服了,也就快磨坏了,所以孩子们大多打赤脚,那时都是土路,被太阳烘烤后形成了很厚的热土层。脚踩在上面,便烫得痛疼难忍。 但这没有阻挡孩子们的玩心, 捕蝉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扑蝉的工具是自己做的,先到马棚里,冒险采几根马尾,打一个活扣,用麻线绑到长竹竿上,然后悄悄靠近蝉,把马尾扣套在蝉的前部,用力一拉,就套住了,此时雄蝉会发出吱吱呀呀不情愿的叫声,而母蝉只会扑棱翅子,挣扎着想逃跑。

捕蝉也是有讲究的.,路边粗大的杨树, 蝉会爬得太高不易捕,低矮的枣树、榆树是最理想捕蝉目标,那里既凉快,知了又多,很容易就捕到蝉 捕蝉的时候也要规则 ,不能让杆子碰到枝叶,不能大声说,否则就会把它吓跑,于是,几个小伙伴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小树林中,眼睛盯着树干,忘记了夏日的炎热,自由自在地尽情玩耍,度过了酷热难熬夏天。

夏天的傍晚, 夕阳西下,天气便凉爽了许多, 正是孩子们摸“仙家”的好时机,“仙家”是我们家乡的土语,指禅的幼虫,是世代流传的美食。通常旁晚时分从地里钻出来,趁着夜色,偷偷爬到树上,脱到幼壳,神展开长长的翅膀,脱变成漂亮的蝉。刚出壳时,通体洁白,眼睛发黑,过不了多久便颜色加重,变成黑色。因为这神奇的变化,人们才赋予它“仙家”的美誉。旁晚天黑,正是它们破土爬树的时间,孩子们便抓住这一时机摸“仙家”,有的还没来得及爬树就被抓住,有的刚刚爬上树,就被人们摸到,胖乎乎的肉体惹人喜欢,每晚都能摸到十几只或几十只,拿回家泡在盐水里,第二天就可油炸上桌了。这大自然的恩赐丰富了农家的餐桌,给孩子们带来了夏日的乐趣。好在那时蝉多,无论怎样抓,都不会绝迹的。后来蝉的减少,一是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由于路面的硬化,阻碍了蝉的幼虫生长与出土。

高一作文夏日记忆800字 第6篇

记得童年陪我度过漫漫长假的“游戏”就是捕蝉。我老家村外有一片果树林,果树林的.北边是一条通到别村的公路,说是公路上面并没有铺柏油,是用碎石块作路基再在上面铺上土、沙压实而成。因此,这样的路面并不经用,日子一长经过车辆的碾压就变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但公路两边的树木却长得高大茂盛,最靠路边的是法桐,一到夏天老皮死去,一块一块地剥落像得了白癜风;法桐树外面还有几行排得整齐的白杨,粗细不一,有高有矮,皆枝叶繁密。这儿就是我和小伙伴们经常流连捕蝉的地方了。

往往我们还没靠近小树林远远地就听到蝉的合唱了,那蝉声忽高忽低,此起彼落,但都是一个音符“知了,知了——-”。等我们一靠近大树,知了好像发现了我们,立刻噤声,但也有反应迟钝的,没收住音,最后一律听到的是滋滋的尾音。我们捕蝉颇有经验,先装作如无其事的样子,也不往树上看,漫不经心地走,知了也许看到我们并没有敌意就又放肆地歌唱起来,这时候我们知道我们的机会来了。我们捡起放在地上的捕蝉器具。说是器具实际上很简单,一般就是找一段铁丝,将一端握成环状,然后将事先缝制好的一个小布口袋缝到铁丝环上,最后将铁丝的另一端固定到一根长长的细竹竿上,这样一个捕蝉的工具就制成了。

我们选准了目标以后,并不径直走过去,那样会惊跑了知了,而是先绕到树的背面,捕蝉的竹竿慢慢地往上送,同时顺势身子移到树的正面,抬头望去一般都有好几只知了有上有下地趴在树干上,有的在翘着尾巴叫,有的一动不动。乌黑锃亮的知了附着在青白的杨树皮上显得一目了然,树叶随风摇曳,其间不断有阳光漏出来。我们将网套一点一点接近目标,但要注意网套的开口要正对着知了逼过去,等到套口离知了只有一乍距离时再迅速罩过去,运气好的话这一下就有两三个被捕住呢。套进口袋的知了扑棱着,叫着,但无济于事。我们手伸进口袋摸出一只叫得最响听它歌唱,它一停下了,我们就用点力捏它,它就接着唱,觉得好玩极了。为了防止到手的知了飞了,我们通常将它的翅膀掐断,它就“插翅难飞”了。在捕蝉的过程中往往会惊飞临树的知了,而且他们飞升的时候会喷出一股尾液,在树下的我们往往被喷撒了一脸,但我们也不在意就又欢呼着追过去,换到别处捕蝉了。

夏日记忆的散文 第7篇

有人说:夏天是一个酷热到让人没办法提起精神来的季节。也许夏天的高温的确让我们浑身难受,但是,只有这种前所未有的热情才能激起我们心灵最深处对大自然的渴望。至今还记得朋友说过的话:春天的大地太新,让我们不忍心去踩踏;秋天的大地已经走向破败,让我们提不起半点兴趣;冬天的大地是一个冰窟,谁也不愿意踏足;只有夏天的大地才拥有青春的热烈,也只有夏天的大地才是我们最难得的乐园。

重庆的夏天是一个天然的火炉,40度的高温的确可以烤的人们毫无脾气,但是,乡下的人们似乎骨子里就有一种不畏酷热的细胞。40度酷热的大地不是我们的地狱,我们善于在那片快要被骄阳烤焦了的大地上寻找独特的乐趣。

山城的夏天,大家都是在水里泡大的。每天早上,大家出去放牛,牛在坡山吃草,小孩们就在水里尽情的玩着,享受着水带来的凉意。小孩的创造精神也是了得,在10多米深的水库游泳,大家可以去找竹子做成竹筏,胆大的小孩可以依靠一个有着浮力的木头,从水库的这头游到那头,当夕阳西下时,人也玩爽了,牛也吃饱了,小孩们便赶着牛开心的回家。

夏夜里,大家都搬出自家的竹床,在院坝里乘凉,门前的小河里,静静的河水流淌着,不时有哗哗的流水声。大人喜欢坐在一起聊天,家长里短的,也是一种生活惬意的体现;然而,夏夜里最热闹的还是各种昆虫的叫声,同时还有一点点闪亮的。闲不住的小孩们,都拿着一个个透明的瓶子去抓萤火虫,晚上回家的时候,放在床头,看着这一点点的亮光,慢慢得进入了梦乡。

夏天的`另一个标志便是“春无三日晴,夏雨来时急”的夏雨。夏天的雨不像春天的雨,春天的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细细密密的,令人春思无限;也不像秋天里的雨,秋天的雨只有在万物口干舌燥时才勉强撒下那么星星点点,扭扭捏捏的,不解渴;更不像冬天里的雨,夹杂着凛冽的寒风而来,使人全身发抖,冰冷直透心底。夏雨就是夏雨,说来就来,说走便走,生性秉直。夏雨是最具个性的,永远都是那么的干脆和直爽,它来得热情奔放、轰轰烈烈。庄稼人最能摸透夏雨的脾气,“早烧不出门,晚烧晒死人”。美丽的红色烧云预示着阴晴。更有意思的是那“隔犁沟下雨”的形象描绘——明明是同一个地区或村庄,在这边刚刚经历了雨水的洗礼,到那边却诧异地被告知,哪有什么下雨的痕迹,让人同一时间经历不同的两重天!“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雨永远会酣畅淋漓地表达,而且它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懂得与人亲近,一场夏雨,总有按捺不住喜悦的孩子,挣脱父母的阻挡冲进夏雨中,享受大自然的洗礼,那种迫切与洋溢着真情的喜悦,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我特别喜爱王昌龄《采莲曲》中的这个名句,吟哦之中,眼前立即会凸现夏荷映日的丰姿。

荷花,也叫莲花。除此之外,她还有许多芳名,诸如玉环、溪客、净友等,是以人喻花之比;水芝、水芙蓉,乃是水陆两花互称……不过,她的另一个雅号可不能忘记,即“六月春”。

多好的名字,六月正是盛夏,酷热难当,可她却能在那时唤起你存天的情感,她能在夏日中创造春天的意境。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可以想像出:在烈日下,夏荷碧叶红花,别具风采,连天接地,磊落大方。“红莲相倚深如醉,自鸟无言定自愁。”她的枝叶端庄、宽阔、纯真;她的花朵,安贫乐道,高洁鲜亮,象征着真诚团结;她千姿百态,或含苞待放,或敞怀盛开,或玉洁冰清,或粉妆脱俗;她感情炽烈,勃发出一种“稳定而向荣”的境态。

每当我们饱餐湖光山色,漫步柳阴堤畔,静听渔歌唱晚,深嗅郁郁荷香之时,恐怕都会禁不住要说:夏荷,唯你,对人生有独到的见解,对人生有深刻的净化。临了,我们还要咏诵:“佼佼夏荷映日红,炎炎六月作春颂”。

诗词里的夏日田园 第8篇

王维的《渭川田家》是这么写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多么恬然自乐的一幅田家晚归图: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绿、桑叶稀疏、田夫荷锄,絮语依依。夏天乡村的傍晚,诗意盎然,安详闲适,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

杜甫的《江村》写得生动唯美:“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经过四年的逃亡生活,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只见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此时此刻,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

高骈的《山亭夏日》写得情趣盎然:“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它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灵动的夏日风光:炎热的夏日,绿树枝叶茂盛,树阴非常浓密;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山上的亭台楼阁。微微的山风吹来,水晶帘轻轻飘动;满架的蔷薇正在盛开,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都弥漫着醉人的芳香。

苏舜钦的《夏意》是宋诗中的名篇之一:“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竹席清凉,这里别有洞天,是一个惬意的纳凉处所。诗人静卧于凉席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在夏日的正午,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这首诗描绘闷热的正午,聆听流莺啼唱,带来通体清爽的奇妙感觉,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盛夏吟诵这首小诗,令人有一种如坐清风的凉意。

自号“稼轩居士”的南宋诗人辛弃疾,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他筑稼轩,种稻田,过着自己无限向往的躬耕田园生活。他闲居江西时也写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乡村夏夜,月光明亮,以至于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习习清风中,蝉儿叫个不停。凉风送来阵阵稻花香,沁人心脾,庄稼长势良好,可以预见到丰收的美景,一片蛙声忽远忽近地传来,堪比天籁。点点星光闪烁,调皮的夜雨飘洒,走在熟悉的小路上,转过一座溪上的小桥,看见茂绿的树林旁,旧日的茅屋依然在。好一幅恬静的乡村夏夜图,令人对乡居生活充满了向往。

夏日读诗书,走进诗词中的山水田园,去领略别样的景致,心情舒畅而美好。

夏日凉拌记忆 第9篇

在部队大院成长的我有的是看军人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记忆。那里的夏天很凉爽,馒头伴着小米粥,就着用盐、醋、麻油加辣子凉拌的黄瓜或豆芽是经常的吃法。大学时代在北京度过,那时的夏天,与一帮哥们买箱啤酒配几斤爆肚(沾麻酱辣油香菜吃的毛肚),再搭个凉拌素菜是很奢侈的大餐了,那毛肚爽脆带有韧性的嚼劲正贴合一帮毛头小伙天不怕地不怕,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冲劲。

工作后来到了江南,后又转战上海。南方物产丰富,蔬菜种类繁多,正好满足了我下厨掌勺的乐趣。上海的夏天是酷热的,在吃上如何营养搭配又可口还要便捷是大家都追求的。别小看平时在宴席上充当配角的凉菜,在我家盛夏的饭桌上可是充当了主角。什么蒜泥茄子、海米拌苦瓜、凉拌菠菜、凉拌海带丝,都是省时省力,营养丰富又爽口的凉菜。想吃荤菜也有很多凉菜式的做法,比如凉拌鸡丝:把买来的生鸡胸肉和青笋切丝,鸡丝放入开水中煮至变色马上捞出,青笋也烫熟;加入一点辣椒油和蒜末、酱油、盐拌匀即可。凉拌三文鱼:选取上好新鲜的三文鱼刺身,切成长条或薄片,摆上碟子,和着喜欢的菜丝(姜丝、青红椒丝、白萝卜丝、海蜇丝、青瓜丝均可),拌柠檬汁、芥末、豉油,直接吃,很有日式风味。

凉菜不求原材料多珍稀富贵,但求吃个可口舒心,就像经历了那么多年的跌宕起伏,最后回归到朴素简单的生活态度,才能让心情更怡然,心灵更澄净。

夏日的河流是飘逝的记忆散文 第10篇

故乡有条大河,日日夜夜,浩浩荡荡地从屋后流过。

河流像条巨蟒,涉过远方的崇山峻岭,一路逶迤向东,轻松滑过对岸的石狭洲后,竟一头撞向高高的八角岭,来不及喘息片刻,转身便没入了无边的苍茫中…….

儿时的河流,恰如眼中的万花筒,晶莹剔透,婀娜多姿!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引人遐想,动人心魄,总是那样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最爱夏日的河流了,因为只有在此刻,我们才能零距离地与之相拥,更真切地感知它的博大,热烈和美丽。

每到春末时分,天气渐热,泛黄的河水慢慢退去后,河流便还原了它本来的面目,静静的河水清澈透明,即便一篙没及的地方,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有阳光的日子,站在高高的河岸上,很容易看见三三两两的野草鱼在水中游荡,鱼大的时候长可盈尺,鱼儿缓缓地摆动着尾巴,不紧不慢,悠闲的样子让人不禁想起在自家庭院踱步的老人,成片的水草一簇簇,一丛丛的,荫蔽在石缝中,随水波轻松荡漾,像极了大海里盛开的海葵花。有时也能看见一大群“选子鱼”溯流而上,赶上鱼多的时候,鱼群可连绵数十米,像赶着集儿似的急急前行,往往在游过浅滩时,好像在进行着一场表演,竟集体翻起肚皮,白花花一片,耀得使人睁不开眼,从高处投下一枚小石子,惊慌的鱼群倏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不多一会,又能在不远处看到它们熟悉的身影。河边有一渡口,离屋门口几步之遥,不知建于何年?半圆形的码头连着近百级台阶,斜斜地通向岸头,码头和台阶均由青一色的青条石彻成,大多数石块早已磨得平平的,滑溜溜的闪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那久远的历史。一条方头的渡船连接着两岸的交通,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逢本岸赶集日,对岸石狭洲的村民便担着一筐筐瓜菜水果来卖,每船人都是满满的,嗡嗡地像一窝蜜蜂,渡口边便一下子变得繁忙、嘈杂起来。

记得摇船人是一个驼背的老者,虽年过半百,却耳聪目明,腿脚麻利得很,摇起橹来咿呀作响,美妙得像管弦之声。但小时候大伙却讨厌他,原因是从不许我们上他的渡船,于是我们一班小孩便故意戏弄他,每当渡船快靠岸时,大伙趁其不注意,嗖嗖地从水中爬上船头,并有意跺着脚,故意晃动船体,常常会招来他一番番呵斥,待他放下手中的橹,弯腰拿篙来赶时,我们早已跳入水中,离船远远的了,留在船头的是一张气得变形的脸,还有一摊湿漉漉的水渍。现在想来,那时实在有点过份,也许那就是孩子的天性吧。印象中,码头边停过的最大船,恐怕要数客船了,当时大家都叫它轮船,轮船高约两层,船头高高的,插着一面五星红旗,风吹着猎猎有声,背上有一口巨大的烟筒,船起动时便冒出一股股浓烟,袅袅地飘得很远,船尾装有一把大大的螺旋桨,能搅起一大片水柱,可以把人推得老远,开动中的轮船常常会激起两排高一尺的波浪,从船尾漫延开来,波浪抵达岸边时,会溅起一朵朵浪花,美丽极了。小时候常在轮船经过时,仰面躺在水面上,身体完全放松,随波浪上下起伏,一边享受水波的`抚摩,一边尽情欣赏蓝天里的白云,那种感觉真是惬意极了。通常轮船每天只有一趟,正午准时抵达,那三长两短的气笛声,便成了当时最好的时钟,久之,也就成了大家中午做饭的参照。而能坐上轮船,自然成了当时一种奢望,直到多年以后,有幸考上了县城里的高中,才第一次了却心愿,可以想像当时是怎样一种兴奋!

每年的端午节,是渡口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最让人难忘的,按照习俗,端午节那天,两岸会各出一龙船来比拼一番,记忆中的龙船平时就悬在村里正堂屋上,木制的龙头栩栩如生,且有专人养护,用桐油浆把船体涮得通亮,端午节前三天龙船方能下水,下水前定有一场庄重的仪式,需在正堂屋前焚香祭拜,再让村里年纪最大的二爹用朱笔在木龙的眼睛上点上两笔,一阵鞭炮声过后,一干人便抬着龙船欢天喜地下到河中。正端午那天,方圆几十里的人们,扶老携幼,早早就来得河边,相识的人热情打着招呼,两岸人头攒动,锣鼓喧天,鞭炮声、鸟铳声、欢呼声、呐喊声不绝于耳,响彻整个河流上空。渡口边上的人们,有站的、坐的,也有爬在树上的,有的人索性挽起裤脚立在水边,姑娘们穿着鲜艳的衣裳,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穿梭于人群中,小孩们跟随着龙船在河岸上奔跑,追逐,每当龙船经过身旁时,轰然掀起一阵欢呼声。龙船上的水手多为村里的青壮年,个个有一身腱子肉,青一色的小马褂,头上包着一条毛巾,其中一人立在船头进行指挥,此人一手握住一面小旗,一手攥紧一根系在船上的绳子,身子后仰,屁股随龙船一翘一伏,看起来有点滑稽,却是河面上的一道风景,每当比赛最后冲刺,水手们仿佛全都被上紧了发条,个个像头发怒的雄狮,挥动的船桨根本看不清,只看见船舷边溅起的水花一浪高过一浪,龙船也仿佛要飞起来,非常让人震撼,待龙船离岸还有几米远,指挥人便率先跳上岸,一把夺下红旗,高高举起,那种威风凛凛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小时候对龙船的胜负关心得少,倒是挺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立在龙船船头的那个人,然而时至今日,自己连上一次龙船的机会也没有,更别说当一回立在船头的那个人了,想来也算是一件憾事。在离渡口不远处的岸边有一块巨石,方约几丈宽,因像一只匍伏在水中的蛤蟆,故叫它蛤蟆石,蛤蟆石的身子大部分没在水中,只有头部露出水面,离岸却并不远,轻轻一跳就能上去,这里成了儿时最欢乐的场所,我们经常在这游泳,跳水,钓鱼,村里的女人们每天都会在这洗衣浆菜,嘻笑声,棒槌声时时从这儿传开,久久飘荡在河流上空。 每当夕阳西下时,蛤蟆石便变成了最好的浴场,大人、孩子们便陆陆续续来到这儿,用清凉的河水洗去疲惫和烦热,孩子们在水中彼此打闹,大人们海阔天空地闲聊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郁的皂香味,直到月亮升起时,蛤蟆石才会慢慢恢复平静。

夏日里的某个时段,河中便会迎来新的客人,一大批木排随流而下,河流一下子拥挤了起来,木排上的艄公们赤膊着上身,露出古铜色的肌肤,喊着整齐的号子,数人摇着一把大桨,场面非常壮观。木排队伍通常会在渡口边停留数日,一是休养身体,二是补给一些食物。每当木排停稳后,大伙便一拥而上,用镰刀去剥树皮,宽宽的树皮拿回家,经晒干后是上好的柴火,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捡上一两根废弃的篾绳,篾绳是很好的火把,夜晚燃起来异常明亮。记忆中,木排上的人十分随和、豪放,讲着不同的文言,木排上有很多新鲜的东西,小时候根本就没见过,异常好奇。每当木排上开饭时,那种用河水煮成的米饭,异常馨香,让人垂涎欲滴,现在还能想起那种扑鼻的味道来,当木排重新起航时,心里总有那么一丝难舍,那时真想成为一名木排人,可以走遍整条大河,去体念未知的远方……

小时候总爱在夏日的清晨,一个人穿过屋后的甘蔗林来到河边,或在岸上合抱的樟树下读书,或赶着一群小鸭在河边放牧,或牵着一头水牛下河饮水,此时的河流寂静得像深闺里的处子,有着一种别样的恬静和安祥,河面上蒸腾起一层薄雾,如姑娘脸上的轻纱,朦朦胧胧,八角岭上初升的朝霞洒在河面上,焕发出金子般的光泽。当薄雾渐渐散去,河流便热闹起来,河中的各类船只往来穿梭,近岸的渔民或撒起网来,或放下一群鹭鸶下水捕鱼,渔民的吆喝声还有机器的轰鸣声彼此相和,谱成了一首美妙的合奏曲。此时下到河边,掬一把河水抚在脸上,感觉是那样的清爽,精神也为之一振,亲吻一口河水,凉透心窝。夏日的午后,酷暑难耐,河水便成了小孩们最垂青的地方,我们除了在河中打水仗,潜水摸鱼,有时便索性游过对河去,在对岸的海滩上晒起太阳来,不到大人们反复呼喊,肯定不会主动上岸。

每当夜幕降临时,喧嚣的河流便会寂静下来,漆黑的河面上如一张深遂的幽洞,只有三两只晚归的渔船放出萤火虫般光亮,此时河风习习,偶有一两声蝉鸣划过天空,天空中月光如洗,繁星璀璨,大人们便会在河岸的空地上铺上草席,或支起凉床,一边聊天,一边纳凉,我们一大群小孩便围在高高的稻草堆旁,或玩游戏,或捉迷藏,直到玩累后,才一个个回到大人们的身边,缠着他们讲那些奇异,重复的故事,同时也会蒲扇的摇晃声中,我们会慢慢进入甜甜的梦乡……

长大了以后,远离了故乡,已很少接触故乡的那片河流,但对河流的牵挂却愈发悠长,甚至多次在梦中出现它的身影。每次回到老家,一放下行囊,便总爱穿过废弃的老屋,独自来到河边,静静地看着一江河水从眼前流过,河流还是那片河流,只是因下游建起了大坝,河岸变得更宽,两岸的树木愈发葱茏,岸上的新楼房也多了许多,远处的八角岭依然巍峨在云端,安静地注视着这片河流,河水已不再清澈,水中也看不到徘徊的鱼儿 ,昔日的码头连同蛤蟆石早已淹没在深水中,只能凭记忆寻找它们的方位,手摇的渡船已换成了机动船,驼背的摇船人早已作古,而渡口边上,曾经的锣鼓声,棒槌声,喧哗声只能在脑中回响,记忆中所有的一切早已随风飘逝…..

生命如电,稍纵即逝,但岁月洗尽了铅华,当沧海换成了桑田,总有一方净土会安抚疲惫的心身,让记忆变得美丽,这个地方就是魂牵梦萦的故乡,就是养育自己的那片山山水水。

那些年挥之不去的夏日记忆 第11篇

我家后院紧邻着一个大池塘,大池塘里有许多鱼,不仅有鲫鱼、鲢鱼、草鱼、鲶鱼,还有“五彩鱼”、泥鳅等。暑假放假,我经常爬到我家邻居家后院的一棵大树上,那棵大树斜趴着向池塘的方向长去,我趴在树上,将一个用绳子拴住的篮子放到池塘里,那篮子里面放了些馒头之类的食物,并压上一块砖头。等篮子沉到水里,我可以稍微休息一会儿,过了一会儿,飞快得把绳子拉起,那篮子跟着就出了水面,在篮子的底部有无数的小鱼在跳跃。我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扶着树,从大树上下来,到岸边后,检查自己的战利品,将它们倒进准备好的脸盆或水桶里,一条条鱼儿欢蹦着跃进盆里,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家后院的池塘是人们挖土垫地基后,留下的大坑,从旁边水渠里流进水后,就成了一个大池塘。那里面的鱼也多是野鱼,并不是谁承包的,所以也没人看管。时间长了鱼也就多了,大鱼也不少,可我那时还小,没有兴致向大人们那样去钓鱼。就这样捞一些鱼回来养养,要么将鱼儿喂家里的鸡了。你可曾见过,鸡子们看见鱼儿那欢跳的劲头有多大,一只只扑棱棱地跑过来,叨住一只就跑,躲在一处享用,吃完了,又来,整个鸡棚都沸腾了。

嘿!

现在想起来,还真有意思!

抓蚂蚁 五月底、六月初的一天,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金色的麦田一望无际,美丽的蝴蝶再翩翩起舞,成对的燕子在空中飞行着抓虫子。人们在天地间挥舞着镰刀收割麦子,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不停地往下流,他们偶尔停下用衣服脚或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喝上两口水,又挥刀前行,身后是一小堆、一小堆割倒的麦子。

而在村子的西头小路一边的场房屋前的空地上,人们已经准备好了打麦场,那是供堆放麦堆和打麦的地方。家家户户将割好的麦子,用人力车架子车、拖拉机拉到场子里,再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然后推来借到的或买来的打麦机,扯上电线,按照排好的顺序开始打麦。人们用木杈将麦子(连麦杆带麦穗)挑进打麦机这个铁家伙的嘴里,让麦子随着机器肚子中的转轮转个不停,直到麦粒从穗上脱下来后从机器肚子下面的网眼里漏下,而麦秸杆确从铁家伙的尾部飞了出来,扬扬洒洒地洛在了地上。待麦子堆得够着打麦机的肚皮了,便将麦粒往外掏出来,堆在一旁。而飞出的麦秸杆也要过一会往远处挪挪,否则,不一会儿就堆成了一座山了。整整两周,打麦机总是轰隆隆地唱着丰收的歌。

记得我还小时候,奶奶爷爷已经过世了,爸爸在龙门东山诸葛水泥厂上班,妈妈和两个姑姑在家里割麦,等到爸爸回来后打麦。那是哥哥有7-8岁的样子,姐姐有5-6岁,我呢2-3岁左右。大人们在打麦,我们就在场里玩。哥哥经常会和一些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们玩捉迷藏游戏,姐姐也会跟在哥哥的后面飞跑着玩,留下我一个没人管只有一个坐在场里玩了。忽然地上黑黑的小虫吸引了我的注意,你看,那小家伙长着一个小脑袋,头上还有两个触角,身下有三对足,跑得还蛮快呢。这小东西立即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开始跟着它们玩了。就见它们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又跑到那儿,一会儿还拖个麦粒,吃力地拉着。这是什么东西,还怪有意思的,正在想着,一直大的朝这边跑了过来,我急忙伸出一只小手朝那东西抓去,不想那东西跑得飞快,倏的一下从我的指缝中逃走了。我不甘心,看见一只正拖着一个麦粒,就伸手捉去,不想它丢下麦粒就跑,我赶忙直起身,蹒跚着跑了两步,有弯腰捉去,那东西跑得真快,转眼有跑离了我的小手。我更生气了,看见它正要跑开,用小手朝它身上一按,在地上一搓,那小东西就翻过身子,在地上一个劲地弹腾腿,再也跑步动了。“叫你跑!

”我气呼呼地从地上捡起那只受伤的蚂蚁,用手指一捏,它就不动弹了,然后做了一个我现在都想不到的动作——将那只蚂蚁一下放到了嘴里,轻轻地咀嚼起来,立即一丝酸酸的味道透了出来,酸得我直吐舌头,我急忙将吃进去的东西吐了出来,不停地吸着空气,而那酸味仍顺着我的食管进到了我的胃里来,一股酸酸的、涩涩地味道。

也许是因为饿了的原因吧,我忽然觉得那种酸酸的味道还挺不错,跟醋差不多,于是,接下来,我开始继续抓拿六只脚的黑家伙了。我也似乎知道,那酸的地方在蚂蚁的尾部,在抓到蚂蚁后,我会将它的后半部丢到嘴里,轻轻地吸允着,等到将酸味吸的差不多了,在将那东西轻轻地吐出……

整个麦收的季节,大人们忙着割麦、打麦、扬场、晒麦,哥哥、姐姐们在场子上玩着游戏,而我确醉心于捕食蚂蚁了……

捉知了猴 那一年我们下乡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杨坡乡的一个小乡村,那个村子坐落在半山坡,一共有百十户人家,我们就住在村委会,自己生火、开灶做饭吃。那里离乡村集市有5-6里的路程,而且道路也不好走。我们村子里菜种的也少,经常是村支书过几天为我们拿些萝卜、白菜之类的蔬菜。肉类的荤菜更是很难得了,偶尔吃上一只野兔、或是山鸡什么的,也算一饱口福了。可是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捉知了猴。

夏日的傍晚,太阳已经落山,天边的霞光也开始慢慢地褪去绯红色彩,天空逐渐黯淡下来。一颗颗星星眨着眼睛挂在空中,迎接着一轮月芽似的新月,那月亮将她那柔和的月光撒向大地,照着整个小山村,朦朦胧胧的。沿着村子下面的小河两岸,有几排高高的杨树,顺着小河蜿蜒远去,在那拐角处,则汇集成一小片的森林,在那静静的夜空中,不是传来一阵阵蛙鸣和蝉叫,和着一两声的狗吠。月光下,三三两两的孩子们一手里提着一个小桶,一手拿个手电筒(或充电手电筒)在小树林转悠。他们将手电筒对住树干,从下到上围着树不停地在照,“在这儿”,一个小男孩欢呼一声,他的伙伴飞快地赶过去,将那个黄黄的、身上还粘着泥土的尚未蜕去壳的知了猴取下,“砰”的一下丢进手提的小桶中。接下来便又开始找寻起来,有时找到了高了,得用一根棍子将其挑下来,在捡起放进桶里。他们所抓的便是刚从地底下爬出来尚未蜕壳的蝉的幼虫,也叫知了猴。那东西一般是夜间天气凉爽时才从泥土中钻出来,顺着树干往上爬,到了合适的位置就开始蜕壳,一般从背部裂开一道缝,整个幼虫从那儿拍出来,刚出来的蝉碧绿娇嫩,要呆在树枝上休整几个小时,等身体慢慢地强壮起来了,便可以展翅高飞了。在没蜕壳之前,它行动还是比较缓慢的,这是比较容易捉到。

那时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手拿个手电,一手拎个小桶。等到吃完晚饭,太阳下山了,便来到村子下边的小河旁,围着林子转悠,去寻找那些可爱的知了猴了。别看我是大人,可眼力还赶不上那些孩子,他们一晚上能抓50-60只知了猴,而我却只能捉20-30只。回来后用盐水将知了猴泡上一夜,白天将它们洗干净,然后,支个锅,倒进去一些植物油,等油烧热了,将洗净的知了猴倒进去,用铲子翻一翻,洒上一些盐巴,待炸得金黄金黄的时候,便可以出锅了。就着香喷喷的米饭,一边吃着农家青菜,一边尝着自己做的炒的“野味”,比吃着大鱼大肉还香呢。现在想起了,那余香还留在口中呢。

观看音乐喷泉 洛阳音乐喷泉位于洛阳新区开元大道中段,洛阳市政府大楼正对面。夏季周末的傍晚,我和爱人带着孩子,来到离家不远处的音乐喷泉。空中的云,被即将西下的夕阳,染成各种色彩:深红、浅红、桔黄、淡黄……白天那蔚蓝的天空,这时被夕阳装点的富丽堂皇,随着太阳的渐渐西下,天空的颜色越变越深:淡紫、深紫、深蓝……落日的余晖洒落在水面上,有如万点碎金,闪闪发光。波浪在轻风吹拂下,柔和地、温顺地一起一伏,舒缓缓地向前、向前……每一朵涌起的浪花顶端,都闪着耀人眼目的`亮光。它们闪烁着,荡漾着,互相逗着,闹着,活泼极了,热闹极了。远远望去,恰似一尾尾金鳞的大鲤鱼正划着双鳍,摇着尾巴畅游。

当夜幕降临,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聚到南湖,上千辆车将湖紧紧“包围”。20时整,在众人的注目下,道道水柱从湖中喷起,霎时,光、水、乐交织在一起,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个如梦的世界…… 20分钟内,这是会播放一些如《神州鼓乐》、《牡丹之歌》、《春节序曲》、《编花篮》、《霸王别姬》、《庆丰收》、《穆桂英挂帅》、《神话》、《小小的一片云》、《青藏高原》、《难忘今宵》等歌曲或民族、或世界、或古典、或现代的音乐。鼓乐声声催人奋进,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管弦乐悠扬舒畅,如清流缓进,水神翩跹。一组组优美而富有动感的造型,一个个空灵而神秘的形态。或如孔雀开屏,展露芳姿;或如鲲鹏展翅,直冲云霄。近18万平方米的水面成为水和乐、光和影激情演绎的广阔舞台,洋溢着现代化都市洛阳的时尚和浪漫。

如果是过年或重大的节日,喷泉边还会同时放烟花。千姿百态的烟花升腾而起,照亮新区静谧的夜空,如银蛇狂舞,释放出吉庆的彩花;高山流水,倾泻出和谐的律动。地面银菊朵朵,白玉生辉;空中银星闪烁,金龙狂舞。新区的夜空如同白昼,繁花似锦,争奇斗艳。

逮蝈蝈 “哥哥捕了只大蝈蝈,放在笼里听唱歌,蝈蝈每天叫哥哥,逗得哥哥乐呵呵。 一天哥哥在喂鹅,笼里逃出大蝈蝈, 蝈蝈跳进鹅群里,从此不见了大蝈蝈。”听到这绕口令使人想起了那披着一件翠绿色的外衣,头两边镶着两颗像宝石一样的眼睛,头上插了两根又长又细的须,英姿勃勃,多像一个大将军的蝈蝈来!

爸爸是捉蝈蝈的高手,他还会用高粱秸秆作出像宝莲灯、小桔子一样的蝈蝈笼,把蝈蝈放进去,再喂点南瓜花或青菜叶,挂在屋子里,晚上听它“唧唧、唧唧”的叫声,会安然地进入梦香。

夏天放假以后,我会到爸爸所在的单位——龙门水泥厂去度假。那个厂座落在龙门的东山上,分许多班组。爸爸所在的班组是将山上选好的大石块上用钻钻上深深的洞眼,然后将火药塞在洞眼里,引上导火索,人远远地躲在安全的地方,等到发出四周没有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安全的信号后,负责放炮的工人就按照指示点燃导火索,随着“嗤嗤”的响声,火星向巨石的洞眼跑去,终于进了洞眼,不久,就听见“轰轰隆隆”的巨响,紧接着是漫天的灰尘和纷飞的石块。等一切归入平静,周围都安全了,工人们会聚集过来,检查爆破现场,挑选石块。并将石块装上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山腰的铁轨上的货车上,那些货车是用索道牵引着的,由机器操纵,可以将装满石块的获车运到山下。爸爸是爆破组的班组长,经常上山了解地形,选择要爆破的石块,于是我也能随爸爸一块儿上山了。

夏日的晚上,天慢慢黑了下来,我跟着父亲沿着崎岖的山路盘旋而下。月亮还懒懒地躲在山的那边,勤快的星星早早地升起来,一颗又一颗,冲着我们一眨一眨。山是石头山,在山沟里长着一些密密的灌木丛,在淡淡的星光下显得宁静而幽深。小路的两侧长着一些山楂树,斜伸的枝桠不时挡住我们的去路,我们不时得小心地躲避着。三三两两的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飞过来,又渐渐地远去了。听着“呼哧”“呼哧”的声响(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爸爸或我急促的呼吸声),我的心不禁猛的一缩,以前所听到的恐怖的故事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忽然哆嗦起来,“爸,我害怕。”我小声的嘀咕着。“没事,一会儿就到山下了。”忽然,“唧唧”“唧唧”的叫声想起,那响声就在不远处的灌木丛间。“走,我们捉蝈蝈去!

”说着,爸爸已经慢慢地向那片灌木丛靠近,我紧紧地跟在爸爸的身后,生怕离得远了被什么猛兽或恶鬼捉去了。慢慢地,我们越来越靠近了,在还有几步远的时候,“唧唧”声忽然停了下来,我们一动不动地站着,静静地等着,我甚至能听见爸爸和我心脏“砰砰”的跳动声,就这样我们静静地侯着。几分钟过去了,“唧唧”的叫声又起来了,像是骄傲的将军在展现自己歌喉,爸爸蹑手蹑脚地靠近,没有一点声息。到跟前处,打开手电向发出声音的地方照去,果然一只强壮的绿绿的蝈蝈正安静地伏在山楂树上,灯光一照,它也不叫了,只一动不动地呆着。只见爸爸说时迟、那时快,用带着手套的手向蝈蝈抓去,一下连枝叶带蝈蝈都抓到了手中,赶紧叫我帮他拿出一张报纸,扯下一块,将蝈蝈用纸包了起来,轻轻地放进了他的上衣口袋。就这样,一个战利品被我们捕获了。我的心也激动起来,终于抓到蝈蝈了,爸爸做的蝈蝈笼这会儿可有用武之地了!

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于升起来了!

她,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地穿过一绺一绺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突然,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白了!

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来了。她是那样可爱,那样纯净,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挂在天上!

我也开始不再害怕了,一边跟着爸爸下山,一边幻想着在屋子中边休息边聆听蝈蝈那好听的叫声的景象。正在这时,忽听爸爸喊了一句“别动!

”,原来,爸爸发现了有一个目标。果不其然,不一会儿,爸爸又抓了一只有着深红肚皮的黄蝈蝈。我不知道有多么激动,赶紧又用纸将它包住,收了起来。这时,又一直蝈蝈的叫声吸引了我们……

上一篇:校园综合治理联席会议下一篇:顾小教育科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