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后报告范文

2024-05-24

听课后报告范文(精选10篇)

听课后报告 第1篇

听课后感言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正蓝旗第二小学

巩世杰

9月27日—29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三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展评”活动对于我们新岗的来说是一次强烈的脑部冲击,是一场及时的教学理念的洗礼。

在整个听课过程中,所有老师都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鲜明的突出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为以后的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打下了基础。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既创造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想象力。比如在讲《窗前的气球》时,老师让学生读完生字宝宝后,出示了两幅图找不同,这让学生有一种做游戏的感觉,都会争先恐后的找,这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整节课就会很好,很轻松的结束。在讲《给予树》时,老师把声音、文字、图象有机的结合起来,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一种氛围中,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都不会转移,这样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创造了学习情景,又更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在讲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燃之广陵》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看黄鹤楼,扬州以及相关的一些图片,面对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伴随着音乐朗读,给人一种快感,也使学生的思维有了充分的想象力,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诗人那时那刻的那情那景。

我们还看到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教学重难点,把原来课本中枯燥的内容更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全身心地去主动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比如在讲《掌声》时,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句话:“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让学生细细品味理解英子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了作用。有些老师还把重点段落以填空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学生正确填写后,为背诵打下基础。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大部分老师的从容,她们和学生配合的很默契,因此才会顺顺利利,轻轻松松结束一节课,而且有些老师在一节课中多次提醒、鼓励、表扬孩子的每一个小细节,比如在学生朗读结束或者回答完毕后,老师会用一个或两个词来给予孩子适当评价或者是提醒,让学生再接再厉或是不再犯错。如何让学生真正把自己侵入文本中,在讲《给予树》、《搭石》时,感受时最深的,有那么一刻忽然感觉自己就是金吉娅,自己就在走搭石(尤其是让学生闭上眼,伴着音乐老师朗读时),这样的此情此景,使学生得到了一个放松的环境,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暂时可以忘记是在上课。

这次听课时间不长,但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亲临了许多青年教师的课堂,聆听了崔峦老师的讲座,反思自己的课堂。对于刚毕业的我,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对于课堂经验几乎为零的我,深深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深知自己的使命,带上足够的水分尽全力把每一棵小树浇到,浇好。

一张又红润的脸,带着一幅眼镜,迈着轻巧的步伐向大家靠近------他可是医院的常客,与医院里的医生打的火热。他可不是喜欢医院,而是太无奈了。谁让他那么爱生病呢?据我了解,他五岁时,平均每天吃三次药,二天进一次医院,每次都让妈妈包裹住递给医生,他妈妈对医院可没少“投资”啊。后来,病情好转,一年几乎只上一次医院,与大夫的关系也渐渐疏远了。

他又一次玩电脑游戏时,正打到关键时,突然觉得特别累,于是关了电脑,看起电视。坐着看也累,干脆把鞋一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躺在沙发上看,一边看一边哼着小曲,好快活。等他爸爸妈妈回到家,他已经倒在沙发上睡着了。你说他已经懒到什么地步了?

他干什么事情都三心二意的。写作业时,一会儿翻翻漫画,一会儿翻翻杂志,你说他气人不气人。

我说了他这么多坏话,你也怕他跟我急吧?放心,他不会的,因为这个他就是——我!

李元贞(六年级74班)

我的自述

本人姓杨名柳,年龄正好是一个双数——12。脑袋圆圆的,曾有人送雅号:“三圆”。一双大而有神的眼、下面长着一对贪吃的搭档——鼻子、嘴。别人都说双鱼座的人有双向性格,我来到学校便成了内向的男孩,一到家里便东跑西窜玩耍起来。

我的缺点多如牛毛,如:马虎、骄傲―――。虽然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但“马虎”这个朋友一直跟随着我,就和“狗一样的忠诚”。这不最近就又发生了一件令人可笑的事。

周日,我突然心血来潮,让妈妈教我做菜,妈妈好不容易才答应了,我高兴的手舞足蹈,急切的走进厨房,穿围裙,左手拿锅盖,右手拿铲子。妈妈拦也拦不住,过了好一会儿我玩够了,才开始做菜,先打鸡蛋,由于用力过猛,鸡蛋已是“皮飞黄跑”。好不容易鸡蛋下锅了,妈妈说:“鸡蛋三分钟后才熟呢”,说完便走了。我觉得无聊,便跑到院了里玩起来,一会儿一股焦味扑鼻而来,我大叫起来:“谁家的菜糊了”。忽然我想起我的菜还在锅里呢,我想已是“蛋身难保”了,便冲进屋关掉火。我把鸡蛋装入盘中,妈妈回来,看到这些哭笑不得。

我的爱好数不胜数,如看书、踢球------。当然优点也不少,聪明、爱帮助人。记得三年级期末考试时,同桌杨子玉忘了带笔,我便将仅有的一根笔分给了他,可自己却挨了老师一顿暴K,最后还是老师送我一根笔才考完了。

杨柳(6年级)

现在大家认识我了吧,愿不愿意和我做好朋友。欢迎你!

一、校园新闻概要:

1、全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展评活动于2007年9月27日、28日在锡林浩特市举行。我校共有十二位语文教师参加这次活动,并于9月29日上午8:00—12:00在锡盟影剧院听取了崔峦老师的“教材分析”讲座。

2、2007年10月9日,教务初将各个班级选出的优秀粘贴画整齐地陈列在正门宣传栏里,为校园建设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2007年9月13日,通过全旗考试,得以上岗的十一为教师到我校报到,在“写对教育的认识”画简笔画、听课之后,各位教师都有了明确的责任。为第二小学的教育事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阳光。

4、2007年9月15日上午8:30分,胡莲萍主任为新上岗的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思想教育、新课标简介,以及个体角色如何转变既如何转变为教师。

5、“新校区文明,安全管理措施”的会议于2007年9月9日,由校长吴彩华主持,在我校召开。

6、自9月17日开始,新上岗教师在每周一、三、五下午5:30—6:30进行业务学习,培训教师为教导主任胡莲萍。

二、观“小语青功赛”心得体会一篇(选出最好的一篇)

三、学生习作园地(选出两至三篇优秀学生作文)分年级

四、多才多艺(美术老师的作品1份,学生作品1份)

五、征集优秀稿件(学生及老师)

听课后报告 第2篇

近日我听了三节骨干教师示范课,听后对我的启发很大,现在就我对这几节课谈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一、二年级识字教学应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老师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非常的“精细”。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然后启发学生识记生字,接着要学生依字组词,拓展词语,学生带读。读生字认生字大约用35分钟,加上写字指导,一节课上了五十多分钟。2年级识字教学真的需要占用这么多的时间吗?我认为不能!因为你别忘了,语文课堂教学还有另个任务——学习课文。如果识字教学用了那么时间,又剩多少时间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而随文识字教学解决了这个问题。随文识字的精华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字,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让学生领会这个字要怎样去使用它。离开课文理解字义是很难的,这节课学生组词有些不对的,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没理解字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汉字规律,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课文读多了,自然也就加深了生字的印象。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要求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比较好的做法是对每个生字各有侧重,有的字音是重点,有的字形是重点,有的字义是重点,在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认知有个充分的估计,也要对生字进行区分,哪些是只要求认识,哪些是要求会写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做优化了识字过程,而且还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二、四年级阅读教学

1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

这两节课学生读的少,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根据四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多读多背诵,在此基础上去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这就是诵读理解法。进行阅读教学时,给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朗读、背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个流程以读为基本方法和手段,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读通读顺,整体感知;第二步——精读品读,理解感悟; 第三步——感情朗读,情感共鸣;第四步——诵读积累,迁移运用。

2、课的设计建议

《圣诞老人的礼物》一课我认为结尾时应让学生谈一谈:这个陌生人的关爱会给小女孩带来什么,会对小女孩的一生有什么影响,会给她的家庭带来什么。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重要性。

《南辕北辙》一课,我认为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可以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再请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听课后随想 第3篇

一是知识获取的量与质的最大化。一堂课, 教师都预设有学生获取知识的量与质, 如果一堂课下来, 学生所收获的知识的量与质超过预期, 那肯定就是一堂高收益的课。

二是能力提升的量与质的最大化。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能力训练并提升的过程, 能力提升愈快, 实际就是知识被学生内化并释放得快。学生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诸多问题, 并能创造性地去发现新问题, 通过探究得出新的结论, 那就是能力提升的量与质的最大化。

三是情感熏陶的量与质的最大化。一堂好课, 必须追求情感熏陶的量与质的最大化, 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采取水乳交融的技法, 融情感熏陶于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之中, 使学生在如坐春风般的课堂里受到自然而然的情感陶冶。

因此, 我个人认为, 教师应该努力打造朴素的课堂、自然的课堂。朴素的课堂是没有花拳绣腿的。课堂上的一个教具、一个动作、一个声音、一个神态乃至多媒体的使用都是必要的产物, 都是恰如其分的展示。没有哗众取宠、游离主题之嫌。朴素的课堂是没有繁文缛节的。教学的每一个板块或环节, 都是恰如其分的设计, 都是完成目标的必经之途, 过多的渲染铺垫, 过多的小组讨论, 过多的现场活动, 过滥的表扬吹捧, 势必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朴素的课堂是没有热闹嘈杂的, 课堂动静相宜, 该宁静清新时一定宁静清新, 该灵动活跃时一定灵动活跃。

自然的课堂, 主要是指课堂板块、环节、步骤之间的流程浑然天成, 同时也指每个板块、环节、步骤本身内容的呈现方式水到渠成。在这样的课堂里, 教师引导学生一个一个板块的学习、探究, 似层层剥笋, 前有铺垫, 后有照应, 一环扣一环, 整个课堂似行云流水, 一气呵成。在这样的课堂里, 知识或训练点的呈现绝对没有狂风暴雨似的使人胆战心惊, 也没有电闪雷鸣般的使人方寸大乱, 而是和风细雨、阳光和煦般的浸润, 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获取知识的营养, 并得到能力的训练和情感的陶冶。在这样的课堂里, 教师学生相融一体, 巧问妙答,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师生似共同进入了求知探疑的桃花源, 被一种淳朴清新的氛围所笼罩, 人人感到学习的其乐无穷。

听课后报告 第4篇

确实,这堂课上得给力,这样的反腐效果很神奇。不过,貪官听完课后“抱钱自首”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个案还是能有效推广?靠法制预防课能承担反腐重任吗?

6月1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周军以查处的身边案例说法,给400多名干部上职务犯罪法制预防课。次日,国土、村社干部5人带着钱来自首。“想不到这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涪陵区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称,他们说听课后深受触动,觉得自己在征地补偿中干了犯法的事,应该向纪检监察和检察部门交代清楚。

上述消息引起了如潮议论。叫好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有人在报上撰文认为:一场廉政课后,5个贪官抱钱自首,只是“瞎猫撞死耗子”式反腐,如此反腐效果并不可喜。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如果预防课后有一两名官员自首或许出于偶然,但一下子5名官员自首,仍然认为是“瞎猫撞死耗子”未免有失公允。笔者以为,5人“抱钱自首”看似偶然的事情背后,蕴藏着一系列的必然因素,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势必有益于今后的反腐败工作。

曾当选“十大法制新闻人物”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向菲曾先后说服多名逃犯向警方自首。对此她表示,“在逃疑犯就像是一壶即将烧开的水,其自首的念头其实已经烧到了99度,而我只是又拢了一把火,给了他们欠缺的1度,烧开了这壶水”。从这个角度上说,要想让更多的官员抱钱自首,99%的“功夫在诗外”。如何将腐败官员自首的念头烧到了99度?笔者以为,反贪机构至少应当完成两个使命。

其一,努力加大打击力度,消除贪官的侥幸心理。曾经见证了香港由贪污之城变为廉洁之都全过程的原香港廉政公署副廉政专员、执行处处长郭文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反贪污发挥吓阻作用的关键不在于刑罚有多重,而在于贪官认为他们有多大的机会被抓到。如果一般的官员感受到,一旦他贪污腐败了,被纪委抓的机会超过50%,那就成功了,就有阻吓性。”要想使更多的贪官抱钱自首同样需要在消除其侥幸心理上下工夫。换句话说,查处概率的高低,是一个人决定能否以身试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事关多少贪官抱钱自首的重要因素。重庆市涪陵区五名官员抱钱自首的背景是:涪陵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已将征地拆迁中,行政工作人员骗取国家赔款的造假方式搞得一清二楚,并顺藤摸瓜查出了涉及征地拆迁领域的职务犯罪14人,也就是说,上述国土、村社干部5人之所以带钱自首,或许有关方面已经了解到“蛛丝马迹”,但是否全盘掌握还需打上个问号。事实表明,要想激起贪官“抱钱自首”的涟漪效应,前提条件是,反贪机构必须努力提高发现犯罪能力,在“必”字上多下工夫,既要办好影响大、性质恶劣的案件,同时对于那些“职级不高、金额不多、事情不大”的“小案”也要做到“一个都不放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吓阻性”。

其二,通过看得见的从宽处罚,感召更多自首。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17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自首的被告人,除了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地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以外,一般均应当依法从宽处罚。现实中,对于一些失足官员而言,他们缺少的或许就是“临门一脚”的勇气。如何体现“自首、坦白从宽”的政策,让腐败官员打消顾虑,从看得见的“好处”中,走上自首之路,应该成为司法机关努力破解的课题。笔者以为,刑罚对于自首的官员,既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又要体现从宽政策,显示出司法的诚意,让自首者都有个“看得见”的激励,方能激发更多的腐败官员踊跃自首。

听课后感 第5篇

——听我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后感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我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听了许文静吴立建易静和贾宪淼四位老师的课后,感觉收获较多。

我校根据当前我们二七区实施的多彩教育主题和教育理念,旨在促进我校英语名学科建设,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方面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非常值得我们学校其他英语老师学习和借鉴。

首先,从许文静老师的课来看,本人觉得许老师上的这节课非常成功,像一道清泉为我们启开一条英语教学的河流。这节课给我的总的印象是教学设计各环节全理,教学过程条理清晰。整节课教学流程从设置情境引入新知——设计课堂活动巩固练习——利用游戏调动积极性——再次呈现新知——利用调查活动进行巩固提升,自然流畅。把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得有滋有味。这就体现出了教师的一种能力——教师在了解和掌握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的一种驾驭能力和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

整节课教者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七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用创设情境利用图片,联系生活,和形式多变的训练方法,让学生练习巩固,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精神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到最后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写出本班同学的最爱学科的调查报告过程中,形成了整节课的一个高潮。

其次,吴立建老师的课能引导学生在静态教学中找支点,动态中

求生成,促发展。教者在刚开始时,抛出问题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让学生加深了对所学新知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掌握新知。可谓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良好效果。

其三,贾宪淼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贾老师从教学词组开始,接着设置情境教学对话,练习听力,教学过程的开展可以说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在断电的情况下,比较冷静沉着处理突发事件,使得课堂能够顺利进行。

最后说一说易静老师的课,易老师是借班上课,但是她的课堂活动设计有秩有序,有动有静,始终能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中,不只是追求一个结果的正确的一种表面上学习,而是能经常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新知的理解、巩固、深化。知识的呈现也是从点到面,很有层次感。更难得的是,她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马寨一中张朝珠

《匆匆》听课后感 第6篇

景洪春老师《匆匆》这节课不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评价方法的设计都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景洪春老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读中感,感中悟,悟中思,最后再有感而发,将朱自清先生的思想引入孩子的情感中,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去体会,去感受,并有感而发,畅谈自己的想法。这是语文课最高的境界,也是最核心的内容。在实现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孩子们活了,积极主动地思考、发言,挖掘出了作者的几乎所有情感,也让我们听课的老师眼前一亮,甚至受到了孩子们的启发。

再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景洪春老师没有花哨的台词,没有华丽的课件,只有简明扼要的引导与启示。刚上课时,景洪春老师几句简单的话语拉近了她和学生的距离,为新课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探究氛围。接下来景洪春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各种形式的朗读、说出你读到的感悟、四人小组写出你们的“时间散文”等等,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调动。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自发地创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精神,把教学创造成了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活动。

最后,在评价方法的设计上,景洪春老师很自然的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如“让你的好朋友点评一下你刚才的朗读”、“大家推选出朗读最棒的男一号和女一号”、“看他读得多认真啊,他完全融进了文字里”、“请给我一次我朗的机会,若是觉得我读得还好就给我掌声鼓励”等等。这些评价不止局限于师对生,同时有生对生,生对师,而这些形式多样的评价的作用也不止局限于被评价者个体,它对全班同学都有启示作用,有助于学生主动的反思与进步。

听课后教学反思 第7篇

韩 辉

上周听了王凤英、史彦菊、罗小枚、齐树杰四位老师的语文课,又加上专家领导的精彩点评,我对跨越式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上课思路也清晰了很多。通过上周的听课,感触很多,对这些课作如下反思:

还有跨越式教学模式,也就是“211”教学模式,分学习新知、拓展阅读、说话写话三个板块,在这三个板块中,关键是学习新知的板块,要将我们以往的40分钟的课程尽量在20分钟完成。怎样完成,是我们深思的问题。我觉得我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要提高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我们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作为跨越式实验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跨越式教学模式的新理念,并把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工程中,不断地实践,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把跨越式教学落到实处。

二、课前精心设计教案

跨越式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在20分钟内完成新知,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分钟,做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备教材,要认真研究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其次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会的课上绝对不讲,讲学生不会的、不理解的,做到不浪费每一分钟;最后要备方法,要在熟悉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把40分钟的课程精简到20分钟,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高效。

三、这几节课的优点与不足:

这几节课,根据教材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将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结合起来,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新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看图说、看图贴,还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

接下来便是看图识字了。在此环节设计了让学生看图说、看图贴以及多种形式反复学习,内容上,有借助拼音和去掉拼音读,有读生字、读词语和读儿歌;形式上,有自由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有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有男女生

比赛读、师生对读等。我还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让学生认生字,不断强化字音和字形,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多种形式地学。这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新知这个环节,大多数课能在20分钟完成教学任务,但有的课,生字的练写如蜻蜓点水,写的时间不足,有一定欠缺。

在拓展阅读环节有的课学生读的时间还是太短,拘于形

式,学生也没有读起来,有的课仅仅读了5分钟,甚至更少,没有做到充分阅读,应该让学生充分阅读,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充分阅读创造条件。调动其阅读的积极性。

听课、听报告,要听出自信 第8篇

自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即使聪明、迟钝存在, 也只对发展的速度有影响, 很难决定最后的程度。可是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 有一种“自然选择”存在, 在比较中, 初任教师的自信被淘汰, 自卑被选择下来, 这会严重伤害初任教师的教育情怀。一个人能在自信的海洋中畅游, 可是有几人能在自卑地沼泽中奔驰呢?

只有少数初任教师敢于表现自己, 而绝大数初任教师总显得躲躲闪闪, 生怕在大众广庭之下出丑。扪心自问, 曾经初任教师时, 有几次敢说:“我也行!”最多只敢说:“我试试看!”并不见得有多少教师有“你行, 我也行”的勇气。特别当面对比较高层次的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时, 没有多少教师有勇气说:“我也行!”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总拿他人的优势与自己的缺点相比, 渐渐地习惯“扬其短, 避其长”, 因为总想把自己的缺点弥补而忽视发展自己的优点, 在用他人的长处灭了自己的威风。久而久之, 就会以一种沉重的心情去面对教学, 自己也会感觉越来越痛苦, 而这种痛苦就是一种自责的表现, 因为觉得自己不够优秀, 正如王小波所说:“一个人之所以痛苦, 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表层是痛苦, 里层是对无能的愤怒, 还会有多少自信呢?

自信是对自己的肯定, 每一个人最大的宝藏就是自己, 教师同样是如此!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需要一定的外力, 而是内力是首要的。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慧海禅师参谒马祖道一禅师, 第一次见面时, 马祖问他:“从何处来?”慧海答:“越州大云寺。”马祖问:“来此拟须何事?”慧海答:“来求佛法。”马祖当面斥责:“我这里一物也无, 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 抛家散走做什么?”慧海又问:“哪个是慧海的自家宝藏?”马祖又说:“现在能问我的那个, 就是你的自家宝藏。它具足一切, 圆满无缺, 运用起来自由自在, 哪里用得着向外寻求?!”慧海顿时觉悟。后来, 他与别人谈起这段经历, 还觉得受用无穷:“我从此一时休去, 自己财宝, 随身受用, 可谓快活。”求佛法, 收获的却是佛法在心中, 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 而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提高, 这种提高不能通过外力来提升, 而只能通过自我及自我肯定。

事实上许多名师和专家也缺少马祖道一禅师的胸怀, 一味强调自身的强势来渗透, 名师和专家在引领的时候, 更要注意和挖掘普通老师的宝藏。虽然名师与专家们一直在提倡课堂上师生互动, 可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 很少见到普通教师与名师、专家的互动, 名师、专家用纯讲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师生互动的问题的诠释, 本身就是值得可笑的。但没有教师会站出来, 因为话语权下, 普通教师是自卑的, 不自信的, 拥有最正确的思想也没有勇气挑战名师、专家。当然似乎自信是一个相对概念,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自信的, 教师在名师、专家面前又是自卑的, 这种情景的存在使得教育问题的解决更加步履维艰, 其实就是缺少互动的体现, 是在搞一言堂。名师、专家在普遍教师面前不搞一言堂,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搞一言堂, 就会酿造更多的自信的琼浆, 一言堂是磨灭自信的咒语, 没有表达的机会也就失去培养自信的机会。

教师普遍缺失一种敝帚自珍的意识。认为别人的总是好的, 特别认为名师和专家肯定是对的, 而自己拥有的不过是尘埃而已。正如爱默生在《论自信》在所说:“每一个人在他的教育过程当中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发现, 羡慕就是无知, 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 他都必须保持自己的本色。虽然广袤的宇宙之间全是美好的东西, 但除非他耕耘那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否则他绝不会有好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 除他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能做些什么, 他能知道些什么, 而这些都必须靠他自己去尝试求取。”不求自己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专业发展寄托与别人, 这不是投石问路, 而是投石挡路, 没有自己的特色, 就会成为一个克隆人。

有自信, 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会按部就班的进行。自信, 能使教师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而自卑往往使教师沉吟不决, 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和思想, 会在不经意间消失。久而久之, 就算偶尔的突发奇想, 也会被自己定格为沉渣泛起, 有时听听名师、专家的报告, 会有觉得与名师、专家的观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可是不同之处在于, 名师与专家把它表达出来了, 而自己却没有表达出来, 在心灵的角落里沉睡过去。为什么专家在做报告时能成竹在胸, 而自己却觉得不学无术, 无非是自信两字。不管是听课还是听报告, 学习的态度自然少不了, 因为专家对观点的阐述可以旁征博引, 而自己却缺少素材的点缀, 在这一点上普通教师自然应该对专家具有程门立雪的尊敬。但更少不了的是通过倾听与自己对话, 把自己杂乱无章的观点建构起来, 日积月累, 建构起来的不仅是观点本身, 而是建构起自信的骨架, 在自信的骨架里可以不断地添加新鲜的血液。

听课后报告 第9篇

一是廉政警示教育的效果不容忽视。反腐倡廉,教育为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堂廉政警示教育课对领导干部的深刻教育意义,这堂课也把一些领导干部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可以说,那些及时“抱钱自首”的干部被一堂课给“挽救”了,那些主动向廉政账户上交钱款的领导干部,也给“挽救”了——如果没有及时的醒悟,可能这些人会在违法乱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将会付出更惨重的代价。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鲜活形式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效果,这说明,廉政警示教育的效果是值得引起我们有关部门重视的,是必须抓紧抓好的,这应是一项重要的“干部命运工程”。

二是廉政警示教育当与案件查办紧密结合。为什么一堂廉政警示教育课能够起到生动的作用?显然,我们知道,枯燥的说理及抽象的理论是无法“以理服人”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在廉政警示教育中,我们许多地方及有关部门都采取了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及社会上的大案、要案的发生等鲜活的案例进行说法,正因为有了这些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前车之鉴”,才使警示效果更加震撼人心。因此,笔者认为,要使廉政警示教育发生效果,就必须与案件查办紧密结合起来,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以真实案件及深刻案件触动人的灵魂,真正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初中历史听课后反思 第10篇

初中历史听课后反思篇一

历史教学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历史教学,小则影响该国国民道德品质修养和理论文化水准的高低,大则影响国民和执政者能否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关系到能否用科学的历史观和历史经验指导自己的行动和正确决策,进而影响社会发展进程和个人事业的成败。

历史教学作用如此巨大,然而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提高人民素质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恰恰是背道而驰的。道德品质与爱国主义是一种思想修养,是通过不断的薰陶和培养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历史是这种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历史的这种学科特征,产生了许多误解,因此在素质教育中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不重视,甚至轻视历史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历史学作为一门修身和认知社会的学科,是一种长期的、含蓄的、意识导向型的学科。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人们思想境界和认识社会现实进行科学决策。但是这种道德水平和决策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形成过程。不象数理化等工具学科在提高人的技能方面,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因为这些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如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计算问题;简单的机械使用与维修等,容易让人看到它们的价值。“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谚语就是人们重理轻文思想的折射。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我国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选拔,招工和招公务员的考试中,绝大多数不考查被选拔者的历史知识水平。这在客观上强化了“读史无用论”。在这种情况下,liuxue86.com终日为升学而苦读的学生当然不会为这样一个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科目而花费太多的时间;社会上的人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学习这种不能创造现实的利润和价值的知识。因此,历史常常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其次,是历史教学本身的问题。它涉及国家政策导向、史学工作者、教材编者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历史教师等诸多方面。就史学研究和史学工作者来看,许多史学研究“太细”,远离国计民生;不少史学文章和专著文句深奥难懂,只能在圈内流传,圈外无人理会,形同废纸。就教材的编写来说,当今中学历史教材比以前几版是图文并茂了,但是围绕历史教育功能选材以及中小学各级教材层次区分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如选材狭窄、人物叙述缺乏立体感、回避热点问题等等。

自会考制度实行以来,历史教材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教材编写越来越简单,只有基本线索和事件梗概缺乏详细资料。而考试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试想学生没有充分的占有历史资料,怎能去分析历史问题,又怎能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呢?这种南辕北辙的教学与考试模式怎能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发奋进取的求知意识呢?

最后,是学生知识结构的失衡,造成历史学习的困难。会考制度实行后初中就不再学习地理,学生对地理知识一无所知。历史本就抽象,再失去了这个人物、事件赖以存在的舞台,那么学历史就好比是下盲棋,没有几个人能搞得明白。如今学生中听不懂国际新闻,读不懂世界文学名著的大有人在。

因为他们对世界的地名、人名识记不准,混淆不清,甚而不辨国别,不分时代,就是因为缺少了这个科学而便捷的工具,不死记硬背难道还有别的好方法吗?如在一次考试中,问“《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的是(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学生有选苏州的,也有选杭州的,也有选沙市的,很明显他们是仅仅依靠记忆来做题的,书上写的是重庆,记住了就能选对,记不住就选错了。因为没有地理坐标,也就没有思维的余地,只好凭记忆来做了。本来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精减了科目,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不健全的知识结构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要改变历史教学的困难处境,还需要优化学科体系,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我想,历史的教育作用要得到真正的发挥,首要的是在宏观的教育决策上要重视历史。假若在高考中取消历史考试,历史将更为人们所轻视。至于那种取消中学历史教学的论调,更是危险的。现在学生中不学历史的风气极盛,不懂得中国历史也不觉得耻辱,历史课上常出一些荒谬的笑话;在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历史盲的活剧。

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国必先去其史。”日本侵华时,在沦陷区曾不准中国人民学习历史,以期奴化中国人民.现在如果我们自弃国史,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历史之于民族,正如记忆之于个人。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记忆,那他就成了白痴;一个民族如果不讲历史,那就会成为愚昧的民族。”因此,教育部门在发挥历史作用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经济上支持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在政府公务员考试中,增试有关历史知识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历史教育功能的社会宣传等等。这样,就能有力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增强人们学习历史的意识。

另外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还有赖于史学研究工作者的自身努力。这里,一是要求我们自身具有崇高理想和追求,使历史的教育功能在自身得以充分展现,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显示历史的魅力,激发人们学习历史,并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二是要求我们在历史研究、历史教学和历史信息利用等方面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在研究方面,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国计民生方面,主动研究与现实社会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主动为政府、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服务,使人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深刻感受和认识到历史的现实意义。在历史著述方面,我们要力诫文字深奥难懂,力求通俗易懂和富有文采,以生动形象的论述向人们展示历史上的善恶美丑、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使人们喜欢读历史著述,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历史教育。对于中小学历史教材的编写,要力求做到内容结构清晰、目标明确、强化教育功能等等。还有在历史考试中应增强趣味性和应用性,不要对那些纯粹的死知识追的太深太细。读史使人明智,通达事理,同时还能提高理论修养,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如果单纯考察知识,就会陷入学究式的误区,自然是越学越枯燥,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

初中历史听课后反思篇二

在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把历史学好。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

一、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情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着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三、比较分析法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简单雷同,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无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四、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

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可以改变它应该有的模样。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以孙中山的个性和品格,为了“民主共和”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初中历史听课后反思篇三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结记录

上一篇:多人合伙合同协议书下一篇: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