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旅游问题

2024-07-27

数学建模旅游问题(精选9篇)

数学建模旅游问题 第1篇

3、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还注意到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在课的最后,设计让学

生自己总结收获和感受这个活动,有利于知识的梳理,也便于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学生一个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和谐关系的基础是相互信任。在课的开始,我通过展示自己空间旅游时的一些相片,以及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本节课,课前我对教材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和梳理,对教材可以说是准备充分。但为了使课堂更加生活化,把人数有40人改成了60人,增加了人数,就增加了学生计算的难度。而且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过于高估。总之,由于自己对学生估计不到位,所以使得课堂环节不够完整,时间安排没有做到合理化和最优化,有待于自我反思和在今后的课堂中改正。

数学建模旅游问题 第2篇

1、说教学内容

《旅游中的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6至37页的内容。

2、说教学内容的作用、地位及意义

《旅游中的数学》是一节专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课之前,教材已有类似内容分别编排在其他各册中,学生已有初步的活动经历、体验,因此这节课我就把出发时租车、吃饭、买门票都设计到旅游计划中,进行了有序的安排,把数与计算、统计与概率等知识也融合在解决旅游问题的过程中,这样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生成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 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难点: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法与学法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力求做到: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丰富多彩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欣赏美丽动人的自然风光,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模拟旅游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3、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根据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学具准备

本课程主要是以PPT形式教学,所以PPT要做的精致。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活用资源、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上课开始,我就利用春季这一旅游的季节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主动和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模拟旅游的活动中,积极为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出谋献策,并引导学生发现与本次旅游相关的问题,如:参加这样的集体旅游应考虑好哪些方面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提出应考虑安全、租车、吃饭、买门票等问题。课程结束时,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为本课的学习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以学生为本,模拟生活实际,逐一创设租车、吃饭、买门票3个活动情境,如:学生认为旅游首先要搭车去才行,因此,这一环节的开始,我首先创设的是租车情境,于是就运用多媒体出示租车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先分小组讨论、设计各种租车方案,再选出最合算的方案进行汇报,最后是小结优化解决租车的方法。

其次是创设吃饭情境,在解决吃饭问题时,要求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自由选择,但要注意不得浪费还要搭配营养,口算自己一餐饭得花多少钱?旨在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复习,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这一环节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最后是买门票观光。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环节:反思交流、形成技能、感受快乐

全课总结时问学生:“在这次的模拟旅游的活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反思交流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懂得数学的真价值,从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形成技能,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第四环节:活用数学、课外延伸、提高能力

数学建模旅游问题 第3篇

一、旅游市场需求的丰富多彩与旅游人才的捉襟见肘互为尴尬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规划》会议上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大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旅游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旅游人才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定性因素。但目前,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旅游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薪酬机制不顺、职业发展通道不畅,旅游人才市场不健全、市场配置资源能力弱等问题,其原因如下。

1.旅游产业发展导致旅游人才需求升温

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起,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一经出现,就风起云涌般地带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以外国人为主的入境团队旅游,到今天业已形成的出境游、入境游、国内游等三个巨大的旅游板块,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2002年至2007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从3680万人次增长到536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从8.8亿人次增长到1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3878亿元增长到6820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预计到2015年,中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约占GDP的4.8%,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0%。世界旅游组织也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预计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可达1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可达28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可达1亿人次,游客市场总量可达30亿人次。

一直与旅游业同步前行的中国旅游产业规模与结构在不断扩大与深化。以酒店业为例,酒店业的规模每年以22%~25%的速度增长,五星级酒店已超过1300家,各种类型的和各种品牌的酒店不胜枚举,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酒店应运而生。世界各著名酒店管理集团抢滩中国,中国自主品牌的酒店开始进军国外,国际和国内都需要大批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人员。

2.旅游市场呼唤高质量的旅游人才

与上个世纪相比,现代旅游者的各种基本动机和需求,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喜好、习惯不断趋于复杂化和个性化。虽说我国目前旅游市场需求仍以观光为主,但休闲度假正逐步形成并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人们的旅游需求特征也由原来的单一性向普遍性、多样性、 区域性、 集中性、 季节性发展。随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逐步过渡,随着旅游线路、旅游专题、旅游形式、旅游文化以及相关的旅游产品的重大革新,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不仅仅是数量的需求,对旅游人才质量的期盼也不断地升温。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企业,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旅游行业的劳动者,更需要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但现状是:旅游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中高层管理人才竞争激烈,毕业生从业时间很短、幸福指数不高,旅游企业深感用不上、留不住。旅游院校毕业生在不断的跳槽、选择中流失青春,旅游企业也在不断的寻找人才中苦心积虑。这种互为尴尬的现象制约着旅游业健康、科学化的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旅游教育人才培养不能满足旅游企业的需要

据国家旅游局2008年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有旅游院校1703所:其中高等院校762 所,中等职业学校941所;在校生734854人,旅游专业教师33236人;旅游行业开展的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每年在2865184人次左右。目前已经形成涵盖博士、硕士、本科(含高职)、中职等各层面的旅游教育结构,招收旅游管理博士的院校有11所,招收硕士的有90所。 但是我国的高、中等旅游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高等旅游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表现之一就是一些重点大学的旅游专业正在逐步萎缩。旅游学科的萎缩,从表面上看,有大产业、小学科、小专业原因,如把旅游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的学科设置方案影响了旅游学科的独立发展;也有旅游学科自身学科面貌的问题,旅游学科涉及广阔相关学科知识,综合性大于专门性,缺乏自己专门化的知识体系;还有学生和教师的原因,学生不愿意选择旅游专业,不愿意在旅游行业就业,教师则不愿意研究旅游,缺乏学术带头人。但其深层次原因应该是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与高等教育体制所设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相匹配,才会使旅游企业经常说院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与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是“两张皮”,他们不好用。

其次是承担着培养大量旅游企业一线服务管理人才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存在着自身的问题:第一,基础薄弱和教育资源不足。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从数量来看,它的确已经是高等旅游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从办学条件和内涵发展来看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许多高等旅游职业院校自身刚刚转型,面对大批涌入的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资源不足的现象随处可见。第二,旅游教育观念的落后和对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内涵的认识不清。以湖北为例,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办旅游专业的大概有三十七所,除为数不多的院校有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经验之外,绝大部分属于新办专业,他们对旅游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常肤浅的表面,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都需进一步提升,教育理念的缺失性思考应该是导致目前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第三,师资队伍职业能力与专业水平亟需提高。许多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本身就存在着“缺乏办学理念、缺乏专业标准、缺乏内涵认识”的问题,师资队伍良莠不齐,难于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第四,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一些优质高等旅游职业院校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目前的水平仅仅停留在经验总结和成果推广上,能够引领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更上一个台阶的应用性专业研究还少之又少。所以,旅游企业虽然对高等旅游职业院校的学生感觉比较好用,但是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是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后劲不足,有不断萎缩的迹象。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曾经是培养旅游企业一线服务人才的生力军,但随着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兴起,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有不断萎缩的迹象。原因之一是优质中等旅游职业院校升格为高等旅游职业院校,流失了部分优质教学资源,中等旅游职业教育界缺失了示范性的典型院校;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有让自己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的强烈愿望,所以影响了生源数量;三是采取注册读书的入学政策,使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影响了学生的生源结构和学生质量。1995年曾经是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最为红火的时期,以武汉地区为例,开办旅游专业的中专学校有65家之多,而在15年后的今天,只剩下20余家。可以预测的是随着“生源危机”的到来,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将相继因生源竞争而重新洗牌。

二、提高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性思考

按照《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中关于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完善旅游人才开发机制,优化旅游人才结构,实施“科教兴旅”和“人才强旅”战略,促进旅游人才为旅游业协调发展,为又好又快发展我国旅游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明确目标,中国的旅游教育工作者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要满足旅游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完成旅游教育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注重人才层次布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注重人才层次布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旅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产业结构呈倒金字塔状态,一线应用型旅游人才占产业结构的70%到80%,以培养一线员工和服务管理人员的高、中等旅游职业教育除了加快发展速度之外,提高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是当今的首要任务。位于培养理论研究性人才和面向市场战略管理人才的硕士与博士生教育由于市场人才份额的原因,不应占旅游人才培养的主体,可以考虑优势互补、合作与重组,集中力量办好几所培养高层旅游人才的旅游院校。至于本科旅游教育,笔者以为应该明确培养目标,积极往培养应用型一线人才的目标靠近。

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上存在着不同的问题:第一是部分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不是根据旅游企业要求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而是根据本校学科特点和师资力量来侧重旅游专业的某一个方面,如外语学院办旅游专业侧重于学生外国语言能力的培养,经贸类院校办旅游专业侧重于学生经济学知识的灌输等等。第二是某些院校过于强调旅游学科体系的独立性,而排斥与相关学科的兼容与相互渗透,从而导致学生专业思想的两极分化和不稳定性。第三是对各种层次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众说纷纭,除了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有可认同的共同标准之外,其他层次的旅游教育还没有权威性、能得到基本认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2.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确定专业发展方向

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应该是旅游专业学生的第一要务,这不仅仅是旅游行业对员工基本的要求,也是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引导他们热爱本专业,争做“新时代的新旅游人”和“旅游事业后起之秀”的非常重要的政治思想工作和专业思想建设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学生的礼节、礼貌、仪容、仪表、仪态是作为基本职业形象来培养的,其他重要的内容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文明习惯和服务意识。无论是国际著名旅游企业还是国内知名的旅游集团,都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放在衡量学生质量优劣的首位,因为员工的职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质量、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发展前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也在逐步升级,旅游院校重视素质教育应该是当务之急。

伴随着旅游业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外延的不断扩展,新兴业态的旅游职业不断出现,旅游在不断地与其他行业的交叉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空间,要培养适销对路的旅游专业人才,让学生就业时能专业对口,产生职业幸福感,就必须明确本专业的培养方向和所适应的职业岗位群。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目前有四个专业十三个专业方向:酒店管理(含国际酒店英语方向、国际酒店日语方向)、旅游管理(含旅行社、导游方向;景区景点方向;主题公园方向)、空中乘务(含海乘方向、航空服务方向、高铁方向)、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策划方向、会展服务与管理方向),目前还在筹建休闲旅游管理专业和涉外旅游专业。我们希望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能为我国的旅游业培养涵盖海、陆、空三个领域所需要的高素质旅游服务管理人才,成为中部地区最大且一流的旅游院校。

3.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会议的重要精神。旅游行业是应用型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因此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按照学生职业认识过程和“工作过程”的成长规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都是目前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将就业水平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和评价人才优劣的重要标准,甚至可以考虑根据行业企业特点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和旅游企业一起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制工学结合的教材;优化课程设施,按照模块化、项目化等多种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课程结构,与旅游企业共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六个培养空间(校内课堂、校内实训、校外实践、酒店课堂、项目课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与此同时,探索在校内校外搭建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就业、自主创业的能力,真真实实地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先世界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4.构建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结构型双师团队”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的根本,“十二五”期间构建结构型双师团队和优化教师的双师素质是两个重要任务,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旅游院校中,一名高水平的专业教师,不仅仅要求其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求具有旅游企业一线实践的经验和对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深刻认识,有创新性思维和国际化的视野、能力和背景,即所谓的“双师素质”。构建“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其基础在旅游企业。第一,实行校企互派教师,企业教师到学校授课,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第二,校企合作建立学术委员会,评价与鉴定旅游类课题与论文;第三,校企合作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制教材和实践性教学的实施与管理;第四,学校教师必须要有两年以上企业实践经历并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第五,学校教师必须实施“双语教学”,并与企业教师一起进行项目教学与模块教学,做到学校教师在学校课堂是教授、副教授,在企业课堂是高级设计师或者是高级导游,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做到校企深度融合。

5.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式的实习实训基地

实践性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校内实践性教学基地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学计划中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主要是完成学生的专业实习,养成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其职业技能和职业语言能力。这些实践性设施设备和教育措施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式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之路。教育部[2010]8号文中所指的“校中厂、厂中校”职业教育理念,主要是指工科院校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采用引进、联办、自办等形式,建立集生产、教学一体的“校中厂”(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实现自主“造血”功能,既完成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实现相当规模的产值。“厂中校”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构筑的人才平台,学生在两个不同的课堂学习,实行交互学习,工学交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平行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从而保证学生质量。

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多年都是采取“校企合作”或者“店校联合”式办学模式,实现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并与旅游企业在合作内容上不断丰富,在合作方式上不断深化,学生质量有很大提高。目前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如何解决“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过程中所表现的重复简单劳动问题。如学生在企业实践时不能真正体现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完成学分,仅仅是作为一个劳动者完成简单劳动,降低旅游企业劳动成本,没有让工学结合教学形式成为符合教育部精神的实质意义上的“厂中校”。二是应该探索在学校建立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学院在院内建立“经营型酒吧”,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经营,不仅实现实训室建设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现场感强,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开创具有旅游特色的“双师双职”专业建设模式。

6.发展继续教育,强化职业培训,面向国际合作

旅游人才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也有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走出学校门的旅游工作者要提高自己,适应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跟上时代的步伐,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必不可少。另外,具有全球化视野、交往能力、辩证的思维、勇于创新的精神;具备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紧跟时代步伐,了解不断发展的旅游行业,是每一个旅游工作者自我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旅游院校除了与旅游企业“校企合作”办学之外,还应该和著名旅游企业合作,将自己的学院建设成为一些旅游集团员工培训基地,美国希尔顿酒店集团把休斯顿大学酒店管理学院作为自己员工的培训基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还有,重视国际交流,加强国际合作是一流旅游院校的必由之路,国际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实习就业、教师跨国进修学习、国际学术交流和“送出去,请进来”的教育需求搭建平台,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就业能力,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升华旅游专业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为成为国际化的一流旅游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旅游业科学发展的瓶颈。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性思考是:注重人才层次布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职业素质养成,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建新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结构型双师团队”;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发展继续教育,强化培训,面向国际合作。

关键词: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人才培养,问题,质量

参考文献

[1]雷金瑞.旅游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5).

[2]余晖.21世纪中国森林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旅游学刊,2007,(8).

[3]蒋玉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0).

旅游信息的空间建模研究 第4篇

关键词:空间建模;空间数据模型;数据存储

中图分类号:TP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3-0004-02

Space Modeling of Tourism Information

Dong Yanbing1,Ma Li2

(1.Northern Industri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1,China;2.Beijing Industry and Trade Technicians College,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dea of modeling spatial data the composition of tourism information, models, and storage methods proposed to vector raster data structure describ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atial information,research-based relational database space information is stored ,and on this basis,to extend the predicate-based description of spatial data access interface.And in a relational database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spatial data modeling.

Keywords:Spatial modeling;Spatial data model;Data storage

一定区域内社会经济客体的空间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会形成一种空间态势,而空间结构则是人类经济活动作用于一定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组织形式,反映了区域经济系统中各个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包括诸要素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聚集程度和聚集规模以及地区间的相对平衡关系等。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发生、发展也是以空间系统为物质载体的,旅游空间结构不仅仅是旅游活动的空间状态,而且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旅游业规划过程中一个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按照旅游者的市场需求,结合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有效组织合理的空间结构和旅游线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旅游业所特有的空间属性进行分析,进而对旅游行业信息进行空间数据挖掘,得出相关规则,指导旅游业的规划与发展。

一、旅游信息的空间属性

(一)旅游线路的空间属性

我们把可以把旅游行为的实现简单描述为图1所示的结构:

图1旅游行为的实现

旅游行为是人们在某个地域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旅游的实现是通过旅游者的空间移动来实现的。我们可以用一个坐标点表示旅游者所到达的一个景区、一个城市。用一条线来描述旅游者途径的旅游线路。

旅游者在进行区域旅游活动时,不同个体在使用旅游地的空间行为选择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下面给出了依据假日旅游预报系统总结出的几种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如图2所示:

1.单一目的地旅游:旅游者的大部分旅游活动集中在一个目的地。

2.线型旅游:旅游者选择使用一条线路上的多个旅游目的地,但存在主次之分,主要选择使用的目的地只有一个。

3.基营式旅游:旅游者在访问主要目的地的同时也选择访问其他几个目的地,但往往以主体目的地作为大本营。

4.环型旅游:旅游者在既定的目标区域内环旅游好几个目的地,相当于游览线路空间。

5.链式旅游:旅游者以客源地为中心进行的链式游览。

(二)旅游资源的空间属性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和城市的旅游功能决定了两者在旅游空间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它们是旅游产业在空间布局中的极点和核心,是区域内旅游吸引物的聚集中心,也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各旅游区和旅游城市之间通过旅游线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旅游网络系统。因此,从全国范围的宏观层次上看,我国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明显地呈现出以旅游区和旅游城市为中心,以旅游线路(旅游交通)为网络连接的点网状分布态势。

1.以旅游景区为中心的产业布局

旅游产业是以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为主的综合服务的企业和行业的集合体,包括旅游区(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以及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服务与支撑的旅游关联产业。这些功能不同、层次不同的行业部门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共同服务于相似的旅游消费者。旅游者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内心的体验和心灵的愉悦,这就决定了这些行业和部门在旅游产业中地位的不同。其中,旅游区(景点)在旅游产业中处于核心地位,旅游景区景色的优美程度和吸引力的大小,往往是旅游者来此旅游的原始动力。其次才是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配套服务的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中介机构和相关产业,旅游产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作用的不同导致其在空间布局上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即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常常以旅游区(景点)为中心,其外围或边缘分布着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商品经营以及众多的旅游相关产业。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众多的以旅游区为中心包含外围的旅游中介机构和旅游相关产业在内的旅游产业集群被旅游交通线路连接在一起,呈现出显著的点网状分布特点。

2.旅游城市为中心的产业布局

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市场客源基础,同时城市发达的经济、社会、文化水平以及资金、技术、信息等条件又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在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以城市为中心的旅游产业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常常以旅游城市为核心而产生和发展。在空间上,城市是旅游产业布局的极点和核心,其外围则星罗棋布般地分布着下一级旅游区和旅游吸引物聚集体,众多的以旅游城市为中心的旅游产业集群通过各种旅游交通线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宏观上的旅游产业布局亦呈现出一定的点网状分布的特点。

二、空间数据组成

数据和空间属性的集合称为空间数据。空间数据的属性包括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非空间特征又由时间特征和属性特征组成。“属性、时间、空间”是任何空间数据所必需的三要素,缺少任何其中一个都不能称为空间数据,或至少是不完整的空间数据。

其中:

(一)空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以及空间相互关系。

(二)时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

(三)属性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征。

三、空间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是考虑用户需求的共性,用统一的语言描述和综合、集成各用户视图。其基本任务是,确定所感兴趣的现象和基本特征,描述实体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空间数据库的信息内容。空间数据模型主要有:

(一)矢量模型

空间实体(GEO)抽象为由平面上的点(Point)、线(Line)、面(Pgon)所表征的空间目标所组成,GEO={POINT,LINE,PGON)。

图2矢量数据模型

(二)栅格模型

在栅格数据模型中,一个点就是一个像元,线由一串彼此相连的像元构成,而面则是由一堆彼此相连的像元组成。每一个栅格像元记录着不同的属性,这些像元大小是一致的。像元通常是正方形,有时也用到矩形、六边形和等边三角形。像元的位置由纵横坐标决定,每个像元的空间坐标并不一定要直接记录,因为像元记录的顺序己经隐含了空间坐标。

对于栅格数据模型:

点实体:表示一个像元

线实体:表示一定方向上连接成串的相邻像元集合

面实体:表示聚集在一起的相邻像元集合

四、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模型

栅格结构和矢量结构在表示空间数据上可以是同样有效的,但是为了更好的描述空间实体,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数据结构,因此我们将矢量数据和柵格数据进行一体化。

采用填满线状目标路径和填充面状目标的表达方法作为一体化数据结构的基础,每个线状目标一方面要记录原始取样点,另一方面记录路径通过的柵格。每个面状目标一方面记录他的多边形周边外,还包括中间的栅格。这样,对于点、线、面状目标来说,一方面采用面向目标的描述方法,使之保持矢量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空间填充建立了位置和地物的联系,使之保持柵格的性质,这就是一体化数据模型。

五、空间数据存储

广义的空间数据包括在任何坐标系统中能够被索引到的数据。这个在空间坐标系统能够被索引的过程实际就是数据的分类和编码,建立数据与空间坐标的关联,建立空间特征部分和非空间特征部分的联系。

(一)空间数据分类

分类是将具有共同的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归并在一起,而把不同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分开的过程。

(二)空间数据编码

编码是用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被计算机或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是空间特征数据和非空间特征数据关联的表示码。

(三)空间数据存储

空间数据存储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的关联,空间数据存储方式的主要有:

1.文件格式存储

空间数据包含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其中空间特征信息描述空间是特定的地理位置及其形状,非空间特征信息描述相应空间实体有关的应用信息。文件管理将空间数据存放在自行定义的空间数据结构及其操纵工具的一个或多个文件中。空间信息和非空间特征信息通过标识码建立联系。

采用文件管理的优点是结构灵活、操作简便、地图显示速度快,可以任意定义文件格式及其操纵工具,管理各种数据。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难以适应大批量数据处理,非空间特征信息数据管理功能较弱,文件管理不利于数据的共享。

2.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存储

关系模型能够以简单、灵活的方式表达各种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其数据描述具有一致性和独立性。关系模型具有严密的数学基础和操作代数基础,具有一定的演绎功能。

六、旅游空间信息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建模

大部分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无法管理空间数据或者管理空间数据是低效、难以适用的。DBMS通常作为存放商业和财会数据的简单而有效的仓库,贮存在这些庞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包括数字、姓名、地址和产品描述等信息。传统DBMS能够胜任此类信息的查询,它会利用索引来缩小搜索范围,但传统的索引无法处理多维坐标数据的排序问题,例如“列出大连市周围方圆50公里以内的旅游景点”这样一个相对简单的查询会难住数据库。要处理这个查询,数据库就必须把旅游景点地址映射到一个能够计算和比较距离的适当参照系统中,然后数据库扫描整个旅游景点列表,计算其地址与大连市中心的距离,如果距离小于50公里,则保存该旅游景点名称。这个过程牵涉到二维坐标,无法利用索引来缩小搜索范围。

七、小结

本文以建模的思想分析了旅游信息空间数据的组成、模型以及存储方式,提出了以矢量栅格一体化的数据结构描述空间信息,研究了基于RDBMS的空间信息的存储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扩展了基于谓词描述的空间数据访问接口,并在关系数据库中对旅游行业的空间数据进行了建模。

参考文献:

[1]杜军平,郭文生,尹怡欣.中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设计.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中南大学学报专刊,2005,8

[2]杜军平,郭文生,尹怡欣.中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平台的研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11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788-79

[3]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4]朱小艳,杜军平.国家旅游局提案催办系统.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森林旅游数学教案 第5篇

教学内容:课本P10---P11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美丽的森林去旅游,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出发。

二、玩中学

1.森林食品店。

(1)同桌之间进行游戏,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2)明确游戏规则。

(3)根据游戏规则,同桌之间开始游戏。

学生可以先解决“我要买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和“30元能买哪些商品?”这两个问题加以解决。教师在游戏中起到裁判员的作用。

2.纪念品商店。

同桌互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三、学中做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2.学生走进生活寻找小数,可以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的独特的发现。

四、做中得

1.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的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2.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可以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节省开支的建议。

3.数学活动,从5元、2元、1元、1元、5角、2角、2角、2角、1角的人民币里拿出7.6元,有几种拿法?

旅游的数学日记200字 第6篇

8月15日我和爸爸来到了常州天目湖,早就听说过天目湖鱼头非常好吃,爱吃的我就迫不及待的拉上爸爸来到了一家小饭馆里。刚坐下点了菜,过了一会儿鱼头就上来了,哇塞!鱼头好大呀,赶上平常吃鱼的二分之一了,我刚填饱了肚子,爸爸就说天目湖位于溧阳市南八公里处,是国家AAAA级景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拥有了2亿长三角最具价值游客。的士起步价为2公里5元,2公里以后每公里2元;10公里免收空驶费,10公里外加收50%空驶费,夜间11点至次日凌晨5点加收30%。

天目湖的景色可真美,空气也很新鲜,偶尔也会看见一两只野兔从草丛里窜出来,生活在这里那该有多好啊!

天目湖之游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也让我看见了城市外的世外桃源,受益匪浅啊!

旅游的数学日记200字 第7篇

南山竹海生态旅游区位于江苏溧阳市南部山区,坐落在横涧镇李家园村,东距宜兴各类著名溶洞20公里,南连安徽太极洞15公里,西靠江南第一石坝10公里,北枕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18公里。南山竹海景区于9月正式对外开放,它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鸡鸣三省之地。因景区位于江苏省最南端,是溧阳的南部丘陵山区,故称之为南山。境内有竹子约3.5万亩,因而又有“万亩竹海”之称。

让我印象深刻的要数竹文化博物馆啦!它分为A、B 2个区,A区主要是展览那些精美的竹雕刻艺术品。B区为售卖区。

最最最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寿星广场的南山寿星啦!南山寿星高12.8米,由纯铜制成,依山而建,以山体为躯体,故而被称为中国第一寿星哦!

南山竹海,值得一玩!

怎样使初中数学如同旅游般愉快 第8篇

一、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是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动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

将这一方法引用到初中数学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以行动导向为理论基础的数学学习活动正是运用了这一点,将动脑、动手、学习计划等内容带入其中,有效地在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完成了更高层次追求。与此同时设置情景教学方式,如:课前学习内容导入、基础设置提纲、小组讨论研究、合作解决模式等等,在变换不同场景和内容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习如同旅游一般有趣。

二、理论与实践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的教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方针是由初中数学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初中数学课教学任务来看,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等形式促进教学内容本身的进步,还要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融入到数学的乐趣当中。但初中数学面临许多现实的教学问题,所以初中数学课既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又要解决各种课堂中的影响,积极调动学生情感、习惯、信念上的体验感,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旅游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火花的燧石,是引导学生认识逐渐深入的手段。在现实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的学习,引导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创新的情感体验。“思维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问题式教学使课堂充满悬念、充满生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搭建台阶,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比如: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课堂教学最容易走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一言堂”形式上去,内容枯燥无味,效果又不好。所以,教学效果要想提高,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可以利用数学小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1)把课前剪好的△ABC纸片,剪下∠A、∠B和∠C拼在一起,观察它们能组成什么角?(2)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在拼图中,你受到哪些启发?将问题带入到情景当中,用问题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孩子之间相互协作能力,利用行为导向教学完善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此将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做到真正的教实结合。

其实旅游教学模式是一种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兴趣辅助点在于不断的变换兴趣的方向,构成如同旅游一般的“走马观花”,但是一定要注重实践性和教育效果,也就是把握住课堂中的度,使学生既能融入到教学乐趣当中,又能通过快乐的教育模式获得知识。总之,不要把“旅游”教学模式想象的太抽象,它不过是一课堂为基础联系生活中的例子、结合经典故事、融合障碍性问题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大可以顺藤摸瓜式地引导点拨。合理的运用例子来化抽象为具体。

三、结束语:

旅游安全问题简析 第9篇

凉山州;旅游安全;安全事故类型

[中图分类号]X922;F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6-0063-02

一、凉山州区域特点和相关性旅游安全研究

1.自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凉山州位于四川西南部,就自然地理位置特点来说,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复杂多变;凉山地区多是山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凉山州还处于地震带上,地震灾害发生频度高,强度大,是一个震灾较为严重的地区。历史上西昌曾发生过三次强震,1536年3月19日的7.5级地震、1732年1月29日6.7级地震和1850年9月12日的7.5级地震。由于凉山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给旅游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2.社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1)民族类别众多,民族风俗各异对旅游安全有一定影响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都可能成为旅游安全事件的导火索。旅游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必然形成文化的碰撞,如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接触后,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产生局部冲突的可能性较大,成为产生旅游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另外,一些对少数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不合理的开发势必造成和加剧旅游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引发旅游安全冲突事件。

(2)人员流动大,背景复杂,也对旅游安全保障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凉山盲流人口是对凉山地区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威胁的特殊人群。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经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但是,凉山少数民族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因为文化上的障碍和社会歧视,无法在城市谋求正当职业与合法收入。由于人数众多,他们已经在城市街角和郊区形成了聚落,对旅游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3)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造成旅游安全隐患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凉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凉山州各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地,自然地理条件复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打破封闭、开阔视野、促进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凉山地区的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要手段,除一些国道、省(区)道外,大部分属于低等级公路,路面质量差。特别是有些山区、还缺乏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仍然肩挑背扛或畜驮,导致旅游可进入性大大减弱。

二、凉山州旅游安全类型分析

1.自然灾害类

自然灾害类旅游事故主要是指由于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凉山地区多是山地、峡谷、湿地等特殊地形,局部地区气候多变,加之凉山全境属于中国南北地震带的中南段,地处攀西大裂谷,雅砻江大断裂和金沙江大断裂,境内地质结构错综复杂,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地震发生频繁,暴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较多,给旅游者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损害。

2.交通事故类

交通事故类型可以分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一般道路交通事故、水路交通事故、航空事故等。凉山州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易发生一些意外的交通事故,一些主要的交通干道不得不盘山而建,一些危险的溪流也是必经之道,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加上凉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医疗救援条件落后,没有及时救援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些自驾游车主的疏忽、疲劳驾驶、不熟悉地形和道路设置等主观原因也导致边境地区交通事故的发生。

3.他人伤害类

文化特点鲜明的少数民族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里的境遇与汉族流动人口有很大区别。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很低,许多人甚至缺乏起码的汉语沟通能力。他们原有的观念习俗和行为模式,也与城市生活规范和公民社会的法律意识格格不入。这些文化上的障碍使他们不能融人

主流社会,只能在城市中形成自己的聚落和小圈子。

另一方面,主流社会对他们的到来也缺乏制度和心理上的准备。人们对这些人的防范和歧视比对其他农民工严重。自身的局限加上社会歧视使这些人就业率很低。除少部分人能从事一些特色行业经营(办特色餐馆、贩卖山货、捡垃圾)外,多数人很难找到营生,只能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生活来源。所以,他们涉足高危行为多,犯罪率高,成为旅游安全中的隐患。

4.其它事故类

除以上几种安全事故类型外,由于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旅游者来到凉山因语言问题和习俗问题发生冲突的旅游安全事件也会偶尔发生。另外因为旅游者的自身失误、或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突发事件也会造成一些安全事故。

[1]杨西华,王菱.凉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加快发展的对策[J].2009,9.

[2]李柏文.社会学视角下的区域性旅游安全问题[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2):28-30.

[3]黄建军.昆明旅游犯罪研究[J].旅游学刊,2000(3):60-64.

[4]魏小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凉山模式[M].2008,2.

作者简介:

上一篇:电视经典熟悉的宣传广告词下一篇:小学生如何学好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