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培训通知

2024-07-17

ISO培训通知(精选6篇)

ISO培训通知 第1篇

奥|雅|图 AO YA TU

佛山市奥雅图胶粘实业有限公司

培 训 通 知

致各部门主管:

ISO老师于本月13号(星期六)来我司做培训辅导。请各部门主管积极参与,不得缺席。带上本子与笔,做好相关记录。请妥善安排好工作。

1、培训内容:程序文件指导;

2、培训时间:2011年8月13日上午10:00---12:00;下午:14:00-18:00;共6小时;

3、培训地点:二楼会议室

4、参加人员:谢蔓萍、王晓军、陈元昌、关培华、刘庆镗、虞照杨、黄县娇、梁秀妙、伍建勇、曹传高、宁鑫雄、封德坤。

以上请知悉。

行 政 部

2011年8月8日

ISO培训通知 第2篇

通过对本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评审,确认刚建立的质量体系适应本公司方针、目标和质量承诺的实现;满足ISO9001:2015和IS014001:2015标准的要求;以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后在本公司运行的有效性。

2.评审依据 2.1 ISO9001:2015和IS014001:2015标准;

2.2 本公司方针、目标和承诺; 2.3 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和意见; 3.评审内容 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管理者代表准备)

b)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管理者代表准备)c)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下列趋势性信息: 1)顾客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改进的建议。(营业部/业务部/管理部准备)2)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管理者代表准备)3)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业部/业务部/管理部准备)

4)与体系相关的内外部问题,包括合规义务和履行情况(管理者代表准备)5)监视和测量结果;不合格以及纠正措施;(品管部准备)6)审核结果;(管理者代表准备)7)外部供方的绩效;来自内外部及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抱怨;(管理部准备)8)重要环境因素(管理者代表准备)d)资源的充分性;(管理者代表准备)

e)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管理者代表准备)f)改进的机会;(管理者代表准备)4.评审时间 4.1 ***年**月**日由公司总经理在公司一会议室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 4.2参加人员: 部 门 姓 名 部 门 姓 名 4.3各部门负责人将管理评审汇报材料于**月**日报送管理者代表。FM-MA-01-01-A

*****有限公司 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

会议主持人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公司会议室 会议签到记录 部门 姓名 部门 管理部 制一生产 业务部 制一工程 营业部 制二生产 采购部 制二工程 品管部 文控部 人事部 应到 人,实到 人。会议内容记录:

一、会议由总经理主持,说明管理评审的有关事项。

二、管理者代表汇报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公司方针、目标实施情况,内部审核的总结及分析,可能引起管理体系变化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有效性以及纠正措施的实施。

三、各部门负责人报告本部门负责的事项,在部门报告后,与会者对该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及其提出的改进建议进行评价并作出改进决策。

四、对管理体系实施和保持的整体效果进行评审: 对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有效性进行评审; 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 对方针、目标的适宜性进行评审;合规义务遵守情况进行评价; 对组织结构、职责分配、资源配备是否适宜进行评审; 对管理手册及其支持文件是否需要修改进行评审。

五、总经理总结评审结果 a.肯定了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组织结构合理,符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要求。b.体系文件适宜。c.方针、目标适宜。

六、提出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要求。FM-MA-01-03-A

****实业(****)有限公司 管理评审计划

评审时间 评审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员 中层以上干部、管理者代表、总经理

评审方式 集中式 评审范围 ISO9001:2015和IS014001:2015标准 评审依据 本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承诺; 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和意见; 评审内容: 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 b)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c)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下列趋势性信息: 1)顾客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改进的建议。2)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3)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4)与体系相关的内外部问题,包括合规义务和履行情况 5)监视和测量结果;不合格以及纠正措施; 6)审核结果; 7)外部供方的绩效;来自内外部及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抱怨; 8)重要环境因素;d)资源的充分性; e)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f)改进的机会; FM-MA-01-02-A

****实业(****)有限公司 管理评审报告

一、评审目的:为评价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及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使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得到持续改进。

二、评审范围:本公司DC插头、转换插头、成型插头,耳机部品及头条、五金冲压件及冲床零部件的生产,服务的所有活动;

三、评审依据:

1、ISO9001:2015和IS014001:2015标准;

2、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管理制度

3、适用的与质量、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4、相关作业文件标准

四、评审时间: **年**月**日 地 点:** 主 持 人:** 参加人员如下:

门 姓

名 部 门 姓

五、管理评审情况

一)管理评审输入综合报告: 由各部门负责人对汇报各部门工作总结;二)对各部门的管理评审输入综合报告进行讨论: 到会人员分别对质量、环境方针和目标实施、内部审核、顾客及相关方满意度、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环境绩效、体系改进及努力方向等情况进行了讨论和评价。与会人员以公司管理体系未来发展的角度,认真总结了本单位所涉及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一致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用ISO9001:2015 标准、ISO14001:2015 标准要求约束企业产品、活动及服务行为,提高质量、环境绩效,坚持持续改进,为追求卓越绩效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总经理提出三项要求:

1、加强对ISO9001:2015 标准、ISO14001:2015 标准要和公司管理文件的学习,深入理解标准要求;

2、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体系管理标准要求的落实,进一步提高管理体系运行控制质量;

3、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出现问题,要举一反三,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持续改进,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三)管理评审的输入:

1、目标实施情况、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公司以质量目标为总纲领,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对质量目标进行了分解。并明确了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及考核时限,以便于实施动态管理及考核。

质量目标实施情况:

序号 目标 达成情况 实际达到4.8% 每月生产不良品率≦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经通过对质量目标的汇总分析,如下质量目标可再提升一个档次: 序 提升后的质量目标 原始目标 号

環境目标实施情况:

序号 目标 达成情况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内、外及其他相关方的环境管理都有所改变,针对环境管理,公司从内、外及其他相关方、原材料、工艺设 备到出货的各环节都必须符合性环境管理体系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不断的具有预防性与可能性相关评估,通过数据考评,对风险评估运作可行有效性,应对风险和机遇采取措施有效性,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措施是有效,各项运作基本上符

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符合ISO14001:2015标准要求有效性运行。

2、审核结果评价: 内部审核的有效实施,是评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最佳途径。公司以体系覆盖单位所承担的条款要素,组织内部审核小组,于****年**月**日按環境環理體系/****年**月**日按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對对公司管理层及各部门实施内部审核。按照管理标准要求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公司持续改进的质量、环境管理需求的实效性予以确认。此次内部审核共开具质量一般不符合项1项(ISO9001:2015 标准8.2.4条款、ISO14001: 2015 标准8.2条款)涉及营业部和采购部,并对不符合提出改进要求。

3、顾客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改进的建议 管理部通过对我公司提供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交货期限、价格、售后服务等项目对顾客的意见进行了综合测评,并根据满意度评估结果汇总得知出我公司的顾客满意率为94.1%,在体系运行的这段时间中,顾客无重大投诉现象,一般的质量问题我们已在短时间内作出处理,顾客和相关方反馈都很满意,因此我们所定的顾客满意率90%提升为94%,继绪保持此好的状态上升。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希望物流配送更加快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改进的建议,主要是售后顾客意见的处理更加及时、高效。

4、监视和测量结果 公司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5.2%,公司**至**没有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5、外部供方的绩效 ****年**月**日管理部已完成对供方业绩评定工作,确定合格供方名录。已确定采购物资技术要求,采购员按要求采购,综合服务部已规范原材料检验规则,检验员按要求检验,进货检验合格率达到98%。

6、合规义务遵守情况 对公司法律法规符合性进行评价,结果为公司产品、活动及服务行为100%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遵守。

7、不合格、纠正措施的实施状况: 持续改进质量绩效,追求卓越目标,是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最终方向,也是自我改正,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体系运行期间制定无重大质量事故,技术部出现一般质量问题,均已经按照规定进行处置。

8、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公司已识别质量风险与机遇、环境风险与机遇、经营风险与机遇、市场风险与机遇、财务风险与机遇等并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的结果是总体来看,公司生产经营正常,风险可控。

9、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的有效性,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情况

a)在产品实现过程方面: 1)过程产品质量控制:

加强过程产品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对各技术部门相关产品实施质量监察。依据产品(工序)质量管理监督抽查计划,由公司技术部的有关人员组成的检查组对产品的设计、策划、销售服务等环节分别从文件控制、设备管理、检测器具、实物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查出各类问题2项,针对监督抽查出的质量问题,责任单位实施了质量改进。2)技术(管理)创新

公司坚持以新科技、新工艺服务于生产需求的核心理念,开展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工艺保障及研究取得新成效。一是与原材料供应商开展协作,解决产品因材料因素而出现的技术难题,并自主创新技术研究,实现多项产品的开发。3)关键特殊过程的识别及确认控制方面: 公司未有特殊过程; 4)成本费用控制 通过工艺改进及创新,实现节支降耗。技术改进与创新活动提高产品性能、效率以及公司成本控制能力的效应凸显。

10、与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公司始终关注内外部环境变化,坚持不断更新与完善管理思维,用来持续满足相关方、顾客意愿,同时达到职工合法需求。从外部环境上看。国家将环境保护提升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公司环境体系管理能否顺应其变化,不断利用持续改进达到国家要求,并满足相关方需求,同时,符合自身经营发展方向,进而不被市场竞争规则所淘汰,达到或超越主要相关方安全、环保要求,将成为影响公司未来体系运行的主要因素。从内部环境上看。为顺应市场,提高效益,公司需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环境因素变化较为复杂。

11、资源的充分性 本公司人力资源目前基本能适应公司生产管理的要求,本公司生产设备目前也能符合生产的要求,因此,本公司现有资源基本能满足客户产品生产的需要和体系运行的要求。为使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有效。

四、管理评审结论: 通过对公司质量环境体系运行情况的讨论和评审,公司管理文件的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并对体系有效运行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先进管理模式的引进,使全体职工质量、环境意识有进一步提高,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改进的机制基本形成。公司污染物排放、节能降耗全程受控。至今未发生顾客和相关方投诉及抱怨,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2016管理評審未有變更事項,符合體系要求;

公司**月至****年**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适宜、充分、有效。公司**月至****年**月環境管理體系運行適宜、充分、有效。五、改进机会: 1)管理代表针对质量目标的执行情况按照提升的标准重新修正文件分发至各相关职能部门,继绪跟进此次目标提升的有效性。2)各部门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进一步学审核: 作成: ****年**月**日 习QMS/EMS 2015版管理体系文件。

ISO培训通知 第3篇

本文通过对某生产企业培训现状分析后,找出该企业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按照ISO10015培训标准的要求对企业的培训体系进行设计,以期对我国的中小国有企业的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有所启迪。

一、企业培训现状分析

某生产企业主要从事电线电缆占用设备开发、设计、生产与销售,成立于1985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累计开发出电力电缆设备、通信电缆设备和光缆设备等60多个品种,客户遍布中国各地以及伊朗、越南、印度、俄罗斯、德国、英国、泰国、韩国、台湾地区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部门设置及职责。该企业部门设置基本上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主要由集团企业领导担任,董事会下辖总经理负责制。企业设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生产总监、售后总监,分管营销部、总师办、技术部、信息中心、生产管理部、供应部、售后服务部、质量管理部八个部门。财务部、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由总经理直管。

2、人员配置。现有员工总数18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6人,销售人员15人,专业人员17人,后勤辅助人员22人,管理人员26人。人员结构中,31岁以下的年轻人近50%;因体力相对要求较高,劳动强度相对较大,从而男性员工占80%;大专及以上人员占企业总数的57%。

二、企业培训体系设计前概况

与多数中小型生产型企业一样,该企业未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工作由人力资源部代为执行,同时人力资源部兼做人力资源部的全部工作。

企业现行培训主要是员工态度意识类和素质类的培训,外加少量技能培训,培训内容零碎没有系统性。对于需要的管理技能培训,企业往往采取派员工出去参加公开课的形式,但这种形式的效果并不显著。新进员工几乎没有入职培训,完全按照个人的工作方式和观察进行摸索。企业形成了为了培训而培训的现象,培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形势的需要。

在培训方式上该企业主要以从市场采购相关光盘播放培训,一年保证有几次播放即算是完成培训任务,可以说该企业的培训工作是一片空白。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施,发现该企业存在如下培训问题点:

1、缺乏培训需求调查:大部分员工认为企业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但流于形式或效果一般的居多,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不高。

2、缺乏培训课程管理:缺乏对各级各人员的课程做出科学、系统的设置与划分;未建立系统的培训教材体系,课程数据库建设也基本为空白;知识管理的概念尚未建立。

3、培训计划性不强:企业培训计划性不强,执行力差;培训方式单一,主要看光碟,上公开课,员工内部经验交流不通畅,内部资源没充分挖掘。

4、缺乏企业内训师:一是该企业内部技术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缺乏授课技能,还不能承担培训师角色;二是制度上缺少,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

5、培训体系与员工发展没有很好的统一:员工晋升通道不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缺乏规划,导致企业培训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不统一,培训结果没有和岗位晋升挂钩,也影响了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三、基于ISO10015培训标准的培训体系设计

(一) 培训课程设计的原则

1、以需求分析为依据。

2、培训课程设置要符合成人学习的认知规律,这是培训课程设计的主要原则。

3、以提高能力为中心。

4、最优化原则。

(二) 企业培训课程的类别及内容

该企业的培训课程体系按内容来分可分为以下三类:

1、知识类。(1)通用知识:企业或部门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规范、行为准则、基本礼仪、产品知识、企业发展历史、企业的战略目标、行业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适用于新进员工。(2)专业知识:各专业领域的知识,适用于各相关工作领域的员工。

2、态度和意识类。主要是通过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质量方针意识、企业愿景、创造性思维、压力应对等方面的培训,来树立员工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工作,努力进取的驱动力,适用于企业全体员工。

3、技能类。(1)通用技能:主要包括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自我管理、角色认知、执行力、礼仪等,主要适用于全体员工,作为员工要求的一些最基本技能。(2)专业技能:包括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谈判技巧、简单人力资源、采购、信息技术、产品质量管理等,适用于企业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3)管理技能:包括高绩效团队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决策学、统筹学、绩效管理、绩效面谈、冲突管理、战略管理、计划管理等,主要使用于管理层,含新晋升的管理层。

培训课程按培训对象的范围和组织的部门可分为企业级培训和部门级培训。

(三)培训课程体系的管理

培训课程的管理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培训课程的取得、课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三个部分。其中,培训课程的取得可以有两个主要的渠道:自行开发、外部采购。

四、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该企业的培训讲师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内部讲师和外部讲师。内部讲师主要由企业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之外担任,外部讲师由非企业员工担任。

(一)内部讲师建设与管理

根据该企业目前的现状,建议该企业组成“内部讲师团”,由内部培训讲师、后备培训讲师两部分组成。

该企业内部培训讲师可以由部门推荐选拔或管理层直接任命,也可以二者结合进行。原则上每部门至少设1名内训师。企业高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为内部培训讲师的首选。内训师属于企业兼职职务,原职务职能不变。后备内部培训讲师一般通过自愿报名或推荐形式,经过筛选进入团队。

为了对内部培训讲师提升授课水平进行有效的激励,该企业的内部培训讲师可以划分为三级,即初级内部讲师、中级内部讲师、高级内部讲师。内部培训讲师可享受授课补助、课程开发补助、资料费补助。

(二)外部讲师的管理

对于不涉及企业机密、核心技术且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无法支持自行讲授的课程,人力资源部实施外部采购,引入外部培训讲师。外部培训讲师的来源: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培训市场、优秀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外部讲师的授课费用由人力资源部与培训讲师或培训供应商在签订合作协议时协商确定。

五、培训流程设计与管理

(一)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计划制定

企业人力资源部每年于11月份发放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员工根据自身的培训需求提出申请,上报给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对员工岗位说明书进行充分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考虑员工未来的发展要求和现在的绩效水平、能力之间的差距,确定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并上报至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部门上报情况结合当年培训评估确定的相应培训需求进行企业下一年度培训需求分析,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基于此,使培训的内容分为两大模块,一是企业、各部门在组织角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必修课,该类课程是员工必须要进行的培训,员工没有选择权;二是员工基于对自身的分析,或者未来发展的需要,而需要的培训,该类培训由部门在统一调查分析汇总后上报至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做出安排。

对于计划外的培训或临时性的培训任务,如部门内部小规模培训应由相关部门编写临时培训计划上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二)培训实施

1、实施前的准备:内部培训讲师查看《月度培训计划》(外部培训讲师则由人力资源部通知),在自己负责课程实施的7天前将《课程计划》及相关的教材报至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将《课程计划》公告,并进行教材的印制与分发工作。员工查看《课程计划》并结合教材进行预习。

2、培训出勤管理。

3、培训现场管理。

4、培训形式的选择:按照培训的组织形式、实施场所等要素,我们将该企业的培训划分为内部培训、外部培训、自我培训。其中,内部培训是本次培训体系设计的重点。

(三)培训效果评估

1、师带徒效果评估:原则上以学习层次的评估为主,主要表现形式即为上岗资格证书的获取、相关职称级别的获取等。

2、课程培训效果评估:原则上以学员反应和学习两个层次的评估为主。学员反应层次的评估,主要由助教对每次课程现场的《教学效果评估表》进行统计、分析;学习层次的评估,则由培训讲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测试类型,如笔试+实际操作等,进行学员测试后,由助教进行统计、分析。

每门课程结束后,由负责该课程的助教组织进行该课程培训效果的评估,对现行的课程培训进行总结并提出工作改进的方向和具体措施。

3、专题培训效果评估和学习参观效果评估,参照课程培训效果评估的相关内容。

4、对被培训部门的评估:人力资源部负责对被培训部门的评估,每年评估一次,主要评估该部门培训计划的完成情况,培训实施及考核激励情况,培训成果工作运用情况。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生产企业培训现状的分析,并对照国内外关于培训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紧紧围绕企业员工的培训活动,指出在目前的员工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该生产企业培训体系进行设计,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开发设计与管理、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培训流程设计与管理即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等来建立起企业的培训工程,指导和改善生产企业培训工作。本论文的创新点为培训体系的设计是基于ISO10015培训标准的培训体系设计。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体系,设计

参考文献

[1]、汪群,王全蓉.培训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0-12

[2]、顾英伟,杨春晖.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2

ISO培训通知 第4篇

ISO10015是世界上唯一获得认可的培训国际标准,1999年由国际标准组织颁布,2001年引入中国。ISO10015着眼于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帮助组织识别、分析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并持续改进培训过程。这些正符合长征学院的需求。

长征学院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创新培训理念,在总结前两年学院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流程再造。

摸着石头过河

2011年,在成功推出“雏鹰计划”新员工培训,对航天新人植入文化基因,在航天系统内打响培训专业化的第一枪后,长征学院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其他人群的品牌项目,在航天一院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这个时间点上引进ISO10015标准,即使在学院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其中最大的质疑在于:费力引进国际标准,真的能成功吗?

引进ISO10015标准的确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首先,该标准在国内还没有被普遍实施,应用还不成熟,没有可资借鉴的标本。第二,ISO10015标准反映的是欧美国家多年来培训积淀的水平,我们的现实水平和国际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我们对需求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需求挖掘手段,缺少记录依据,我们对培训的闭环管理还应进一步加强,等等。第三,ISO10015标准是国际通用的标准,而航天一院已经成立五十多年,在发展中早就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文化,在观念上、具体做法上都存在和标准难以对接的问题,很可能水土不服。正因为如此,自2001年该标准引入中国后,实施一直非常缓慢。

经过分析,长征学院决心发挥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特质,迎着困难上。首先,我们在学院内选拔了一批内审员,所有处室均选拔骨干参加,包括校领导在内,对ISO10015标准进行封闭式学习。第二,我们将标准和现实进行一一对照,汇总了引进标准的难点。第三,聚焦难点,寻找对策,并在体系文件上重点体现。

能用的标准才是好标准

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取证,而在于通过标准来创新理念、提高效率。为了确保ISO10015国际标准的实用性,长征学院在已有培训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将该标准和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对接,将该标准要求和现有的培训操作对接,保障学院的培训管理在标准的要求下逐步得到优化、调整。

建立嵌入机制

第一,将ISO10015标准嵌入学院管理大框架,明确学院原有的制度体系和ISO10015国际标准在管理的大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管理诉求上存在区别:原有的制度体系用于学院的正常运行,确保学院按照规范运行;ISO10015国际标准聚焦于学院的培训业务,确保培训对组织来说是有效的且能不断改进优化。ISO10015国际标准被引入后,必须和原有的制度体系进行融合,保证二者能够互相支持。将原有的制度体系作为培训管理体系的支撑文件后,一方面,制度体系能继续发挥规范学院运行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支持培训业务的管理按照国际标准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院培训业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院的培训管理水平。

第二,将ISO10015国际标准和学院培训业务进行无缝对接。培训管理体系文件在达标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原有的管理流程,确保体系能够从学院培训业务实际出发,为体系的运行扫清障碍。

重塑培训过程

对培训业务进行阶段化划分,强化策划设计和提供培训的优势,弥补培训业务在需求确定和结果评价方面的不足。

另外,重新梳理培训过程,规范流程中的记录表单,确保培训全过程按照标准要求操作,并留下相应的记录。重塑后的培训过程必须实现操作规范和闭环管理。

持续改善、推进

2012年3月,长征学院培训管理体系文件的正式发布,标志着ISO10015国际标准在长征学院的开始运行。在标准运行过程中,学院多次组织主题学习和研讨,推动这一先进理念在学院的普及,总结培训工作中的优秀经验,讨论标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员工未按照规范进行的工作行为。

2012年9月,学院建立了标准运行的内审制度,进行了两次内审。针对内审中检查出来的不符合标准的工作,进行了内部的再讨论和再学习。

2012年11月,经过外部机构的审查,长征学院的培训管理体系符合ISO10015国际标准,各项工作记录均达到了标准的要求。认证工作结束后,长征学院继续强化标准的运行工作。

近3年来,随着ISO10015国际标准的实施,长征学院员工由过去僵化地被动实践、每次培训后东拼西凑补材料,转变为现在积极主动的实践。就如2013年内审时大家谈的感受:执行标准后,培训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了,每个步骤都有指导标准可依据,效率很高,成本反而大大减少;“重实施、轻需求”的局面不断转变,培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

ISO培训心得 第5篇

通过两天的培训,我认识到学习ISO的价值和意义,一个企业、一个部门要真正走向规范化,ISO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看来,ISO认证是一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的具体环节落实到位,那么企业就会走向规范的道路。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一样,做每件事情时,考虑问题时,要学会分析原因,对自己也会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涉及组织管理思想和工作流程调整。在这项工作中,领导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贯彻ISO9001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公司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位员工。没有全体员工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再严密的工作流程,再严格的工作质量要求,再精确的技术规范,都将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使体系更好的运行,动员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使全体人员进一步认识了运行体系的意义,端正态度,统一思想,克服情绪,解决了“怕麻烦”、“两张皮”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运行体系是为了全面提高公司质量效能建设,我们要以极大的热情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自觉地对照文件,对照标准,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履行职能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有效运行,严格按体系要求规范运行。这既是体系运行成效的关键,也是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难点。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必须在落实“做、写、查”上下功夫。“做”就是严格按照ISO9001:2008标准。“写”就是“写我所做”。因为“写”既是对所做工作提供见证材料的唯一办法,又是迫使执行规定的重要手段。如果只写不做或者做而不记,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就会成为摆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造成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的“两张皮”。“查”就是落实体系文件规定的各项监控措施。围绕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围绕满足顾客满意度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质量程序文件》以及各部门的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各种规范性文件及记录。

体系运行至今,结合各岗位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变化,我们需要反复对体系文件进行修改,特别是对作业指导书的修改,持续改进并保持全面、科学、系统、严密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从完善文件入手,重点抓好文件的编写质量,品质保障部将会进一步加强体系运行的监控和指导,加大整改力度,将体系运行工作推向新水平。作为一个集体,我们的目标是整体的进步,而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部门是一个团队,公司的成败兴衰也要取决于这支团队的战斗力,而不是某一个人的能力。所以,有时我们只做好自己的工作还不够,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团队精神,相互协作,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责任感——任何职位都必不可少的素质。其实,这次培训不仅仅灌输了一些理论知识,也使我们懂得了工作中责任感的重要,就像老师说的: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而不规范的操作往往是员工的责任心不强造成的。现在想想,只有规范的操作才能更科学的防范安全事故!很多工作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我们的责任心!对于任何组织来说,责任感都是一种能带来巨大隐性价值的资源,同时,责任感和团队意识相互促进,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都将受益匪浅。

就本次学习以来,我个人认为仓库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员工培训和监督检查: 在员工培训方面:一是主要围绕概况、文化、中心概况、工作纪律等方面,使新进员工对工作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二是从岗位职责、工作规范、操作安全、质量方针、安全意识、法律法规等方面,确保新进员工具备岗位的任职能力。还有讲到,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1.2.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而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我的感受就是亡羊补牢。3.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者趋势发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我的感受就是防范于未然即未雨绸缪。

iso培训资料 第6篇

一、ABC公司最低过敏原准则

(一)审查ABC公司的过敏/敏感成分列表(第二部分)

(二)作成分/包装安全性分析(过敏评估)(第三部分的步骤A-C)

1.通过过敏原评估把供应商分为三大类:

◆ 无过敏原的供应商

a.无需采取任何其他措施

◆有过敏原的供应商,所有同类产品都带有此过敏原

a.在成分/包装安全分析报告中应写明过敏原

b.配料说明中应写明过敏原

c.雇员应接受过敏原警觉性训练,了解发现过敏原是他们工作的职责所在。◆ 同时生产有过敏原和无过敏原的产品,或生产带有不同过敏原的产品 a.在成分/包装安全分析报告中应写明过敏原

b.配料说明中应写明过敏原

c.雇员应接受过敏原警觉性训练,了解发现过敏原是他们工作的职责所在。d.完整的过敏原控制计划

(三)确认过敏原的供应商还需贯彻以下规定:

1.至少一年检查两次包装程序,或在任何更换包装的时候确保消除过敏原隐患。

2.通过ABC公司的网站在ABC公司的说明资料中添加过敏原声明。

3.所有过敏原检测必须包含制止或不运输的船运制度,直到通过过敏原测试得出负面影响结果,并达到ABC公司的销售标准。

二、ABC公司的过敏/敏感成分列表

(一)过敏性蛋白质:鸡蛋、鱼类、牛奶、花生、甲壳动物(螃蟹、小龙虾、龙虾、小虾),贝类动物(蛤、蚌类、牡蛎、扇贝),大豆,木本坚果(杏仁、巴西干果、腰果、澳大利亚坚果、美洲山核桃、松子、开心果、西瓜子),小麦和芝麻也包括在内,因为加拿大曾发生过由于过敏致死的事件。

(二)敏感性成分:亚硫酸盐---如果含量大于等于10ppm,必须明文写出,酒

石黄(目前在加拿大没有),味精---未经ABC公司 书面允许,不得用于ABC公司的品牌产品。

三、作成分/包装安全性分析(过敏评估)

(一)制作成分、产品、包装和供应商的总列表。包括可能不在生产中用到而仅

储存或经销的产品。

(二)从所有供应商处获取有关所有成分、产品和包装的记录资料。确保一切资

料由供应商的技术员工提供。

(三)从供应商处获取关于过敏原和敏感成分的鉴定信息。

四、有关过敏原控制计划贯彻的建议

作成分/包装安全性分析(过敏评估)(第三部分)

过敏原列表应获得肯定。过敏原调查表应发到每一位配料、加工和包装材料的供应商手中。确保调查卷的内容应使供应商提供最新的最准确的答案。返回的信息

应包括所有含有过敏原成分的配料、加工助剂和购买的包装材料以及味素、调料、混合材料、油的残留物质(精加工中的蛋白质残留物),和色素等。配料或包装供应商评定应包括过敏原计划。原材料列表或过敏原列表应随着经营范围的变化及时更新。新的或经修改的成分或包装还有新的供应商都应提交更新。工厂应指明原材料和产品:返工、配料、辅助配料、加工辅助和包装材料应在考虑之列。如果没发现过敏原,不用采取下一步措施。

查出包含过敏/敏感性成分的配料

在关键控制点计划中过敏原应被视作成分/包装安全分析(过敏原评估)的一部分。新的供应商,新配料,新包装,重新配料的产品,或新产品都应提交安全分析报告。如果同时有过敏原和非过敏原,或不同过敏性配料同时生产,则应制作书面过敏控制报告。

制作过敏控制报告

过敏控制报告应以书面的形式提交,并应将标准操作程序(SOPs)寄往以下地址。这些地区在美国烘焙协会(AIB)过敏信息附表中介绍。

接收和储存控制

运输工具(卡车拖车、油船、汽车、铁路车)应该看作是潜在的过敏原。须建立周密的运输计划。其中员工的警惕性很重要。

包装的完整性也需要评估。在发货和仓储中包装的结实度如何?有包装措施防止泄露吗?对单个产品的保障措施是:要求一层以上的包装,增加塑料的承受力,增加边角的耐磨程度,要求大宗包装内侧密封,或改用不易撕破或穿破的硬包装。货物托盘须做保护措施:将底托盘或底托盘硬纸盘从上到下包起来(网起来、缠起来或捆起来),或过敏原配料的底托盘应双层堆叠,上面一层应妥善保护,防止底盘上的钉子划破产品的包装,使其泄漏。

在入境订单中如发现毁坏的过敏原配料,应接受标准操作程序应清楚地说明正确的处理和清洁过程的妥善处理。手续应包括明显的确定受损过敏原配料没有污染其他非过敏原配料,接受SOP也应需要所有含有过敏原的配料或包装妥善标明,以便认出。

仓库SOP 也是必要的,配料在仓内损坏,需要建立可行的计划,清洗过程另外,如接受SOP,也应确认附近的原料未被污染。推荐对特殊的过敏原配料或包装归类放在一起,尽量与非过敏原隔离。

分析资格证明(COA)计划可以在重要配料中建立。其中需考虑配料的型号,供应商同意提供的型号和潜在污染问题。如,对面条的COAs是“不含鸡蛋”,对玉米饭的COA是“不含小麦或大豆”,对烤杏仁的COA是“不含花生活其他树性干果”,对苹果条的COA是明示出亚硫酸盐含量,确保亚硫酸盐含量低于10ppm.这些COA应该作为受到SOP的一部分。

产品配料

在配料过程结束添加所有的过敏原实力的越近越好,隔离添加过敏原的区域。如果可能的话消除过敏原。考虑是否必要添加过敏原。如果有必要,考虑有没有其他方法能使清洗机器的时候更加方便,如脱水与固化与液体。

需要作出书面的关于配料过程的机划。应该包括改变配料或增加配料。这需要联系在生产中的配料,产品说明,和在包装上的配料说明。旧的配料、产品说明和包装应更换。如果配料改变涉及到过敏原的添加,应在配料表中,产品说明和含量图利中说明。没有标明次过敏原的过时包装不应再使用。应该隔离,分解和销毁。

设备

过敏原和非过敏原之间隔离得越远越好。最理想的是由一个独立车间来生产过敏原配料的产品。为过敏原产品提供专门的生产线或设备较共用一个设备更佳。很过敏原的生产线与其他生产线的距离需要考虑。在干燥配料生产车间,有效的灰尘去除机很重要。过敏原生产线不应该在非过敏原生产线上运转。有必要时要隔离过敏原生产线。在隔离的房间运转过敏原配料或单独对生产进行隔离。应剔出污染点即产品堆叠或相互接触的产品。

对新的过敏原配料试运行,对改变的过敏原配料重新估量。对设备的设计和使用的材料都应考虑清洗问题。设备应易于清洗和检查。方形角、边缘,凸缘和网状传送带比较难清洗。设备材料不应有孔,不应有吸附性,抗划,抗变型,抗腐蚀。应让技术员,生产线操作员,研发人员和卫生人员都参与到过敏原控制计划中来。建设返工系统,以备由于过敏原而返工的产品。把它们隔离起来,或用彩色标签标识。

生产进度计划

当过敏原和非过敏原产品在同一台设备上生产时,需要定制计划,以防交叉污染。如果可能的话两者隔天交叉使用。在运作过敏原配料时留出清洗时间。还须流出多余的时间来测量清洁的有效性。顺序/交替的生产过程应标准化,文件化,也应建立控制计划。产品矩阵用来决定清洁的深度,可以防止过敏原交叉污染。生产

有过敏原的配料过程应为车间人员确定。明确指出此生产线是带有过敏原的是十分有益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过敏原配料都是明显的。明确指出过敏原可以提高员工的警惕性,保证清洁的彻底性,也可以保证产品标签的正确性和返工的有效性。

含有过敏原的配料桶应明确标示。所有的配料桶应有自己独立的输送铲,不可混

用。过敏原和非过敏原的容器如样品仪器,称重桶,和其他器皿均不可混用。推荐使用彩色标识。

员工的动作,工具,人工搬运和底盘都可认为是过敏原的携带体。应考虑到员工衣服的更换或手套的更新。应配备塑胶围裙和特别工具。建议定期使用过滤替换和加热通风空调(HVAC)。考虑空气流通方式。

过敏原返工

建立返工系统。把需要返工的过敏原产品特殊储藏,做好标记。只有做好标记之后方可运离现场。要作记录,把记录文件化。每一班都要做好返工的详细记录。应分类返工。应用有经验的员工,不应用临时工。对整个返工过程进行监察。清洁

应彻底清洁设备和工具(铲子,桶,或其他承载工具)。要求工具可拆卸。需留出充足的时间作清洗工作。应为过敏原生产线配备专门的清洗设备和标签。非专门的定置洗净(CIP)系统应清理干净以免留下过敏原残余物。交接班时须做好有关清洁的交接工作。采取预防措施以免设备在清洁后再受污染。

包装和标签控制

在包装上应明文写出过敏原。在调料,色素食用味素和其他配料中的过敏性蛋白质应明文写出。例如:自然口味(包括牛奶),自然榛子口味,麻辣味(包括小麦),大豆卵磷脂,酪蛋白(牛奶),和水解大豆蛋白质。蛋黄酱沙拉酱和豆酱中的配料也必须写出。

确保配料,标签和产品对应,建立有关于此的控制计划。确保包含过敏原的产品标签正确,建立有关于此的控制计划。应定期使用连续条形码扫描仪。

考虑不可避免的交叉污染。潜在的在农场的原料交叉接触完全在控制范围之外。一些仪器也不可能完全除掉过敏性蛋白质。在这些情况下,过敏性蛋白质必须在成分图例中说明,或在产品中添加“可能含有”说明。例如,在生产巧克力的系统中,由于设备的设计问题,不能用水清洗机器。同时生产奶油巧克力和黑巧克力时,牛奶须以“可能包含”的形式添加在产品成分中。

FDA建议,“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提前生产标签”。食品过敏问题联合会制定了以下标签准则,在与以下四项同时符合的情况下,建议在成分组成中加“可能包含”。

1)主要食品过敏原已经通过分析测试对加工线、仪器或其他生产方法而明文规定。

2)主要食品过敏原即使在标准生产步骤下仍不能避免过敏原

1)主要食品中并非全部包含过敏原

2)主要食品过敏原具有潜在危险性

员工培训

须对所有新员工进行培训,至少每年重新培训一次。对每次培训做记录。查出是否有员工过敏,这样可以相互分享经验。员工应对工厂的过敏性配料提高警惕,并提高责任感。

证实和实现过敏原控制计划

过敏原控制计划应通过回顾资料记录来控制和回顾实施情况,决定员工过敏原控制的警惕性,他们在检测原配料,配料和产品和它们的标签时是否严格执行计划。

在过敏原控制计划中清洁率应通过检查和文件来证明。清洁率还可以通过三磷酸腺(ATP)或蛋白质清洗来实现。目标地区应比较难清洗,请记住ATP和蛋白质测试比测特殊的过敏性蛋白质敏感性更低。ATP测试中,如果完全没有有机原料,过敏性蛋白质水平低,如小于50 ppm,不会对数据造成影响。蛋白质检测通常是需要探测出蛋白质和降低糖分,比ATP对过敏性蛋白质要求更高。但是,测试局限仍普遍大于50ppm, 所以潜在的错误值依然存在。Neogen 公司是一家探测仪器生产商,ATP的敏感度对照,蛋白质和特殊过敏性蛋白质测试都是通过这些仪器得出。

过敏原控制计划通过探测特殊过敏性蛋白质是有效的。探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目前对以下成分可进行实验室实验:花生、鸡蛋、酪蛋白、杏仁、乳清和谷蛋白。对大豆的实验室探测现在处在实验阶段。目前正在开发的实验包括:西瓜子,美洲山核桃,腰果,蛤,小虾和芝麻。有关现行有关探测的更多信息,请拨打402-472-2284。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探测的快速过敏原测试工具也可以通过购买获得,可以对花生、鸡蛋和酷蛋白。如果亚硫酸盐是配料之一,可以买到亚硫酸盐探测仪。有关探测仪的信息请拨打1-800-234-5333 或登陆.过敏探测可以通过定量或定性Neogen警戒线+/-探测仪器是5ppm 控制,在30分钟内就能测出结果。量化探测仪在一小时内得出结果。标准控制可在2.5,10 和25 ppm范围内测出。

过敏探测是有局限性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新产品,还没被官方农业用药联合会认可。花生探测实验在2002年末得到认可。

并且过敏污染可能是成块状分布,类似于致病生物,通过探测很难发现。块状污染说明清洁工作做得不够彻底,可能是由于设备或配料的原因,如杏仁片放置在网状带中,但是在下一个配料环节中发生泄漏。片状污染可能也可能是由于周边环境所致,如破旧的水管道,墙篱或生产线的其他环节。过敏探测的贯彻可使过敏原控制计划得到真正的实施,但是过敏探测本身并不能阻止污染的发生。

其他的探测局限还有:不能测出水解蛋白质,如鸡蛋烘烤产品(因为其间发生了

变性)。鸡蛋探测比蛋清探测敏感度更加高。酪蛋白探测方法只为酪蛋白设计,故不能探测乳清蛋白质,除非乳清蛋白质含量超过250ppm。花生探测装置不能用来测花生油的过敏性蛋白质残留物,因为油本身阻碍了探测过程。

照Neogen公司所说,快速过敏性探测装置原本被供应商用来:

1)探测食品过敏原的交叉接触

---清洗不够彻底

---配料

----返工并完成产品

2)确认过敏原控制计划

配料、环境清洁(推荐+/-探测),CIP清洗液,挤压探测,和成品探测均是探测的例子,都可以实现过敏原控制计划。所有过敏原探测都必须确保制止或不运输的船运制度,直到通过过敏原测试得出负面影响结果。测出的过敏原需要进一步清洗和探测。过敏原的挤压探测需要销售生产线实行可以立即停止制度,直到得到负面影响结果才可重新开始。在挤压探测中应先有一段时间探测所有与之相连的机器。已用于挤压探测原料包括:盐、小麦、面粉、冰、乳清粉和成品边角料。

一些生产者在生产全过程中用到牛奶,但是其中一些过程中包括了一些其它的过敏原,应用快速室内酪蛋白定型探测仪来测定它们的清洁程度。牛奶蛋白质、酪蛋白用于商业胶,因为它们粘着力强,是其中一种难以去除的蛋白质污点。

上一篇:让学生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健康中成长下一篇:大学生顶岗实习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