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体育社会学总结复习资料

2024-09-15

考研体育社会学总结复习资料(精选6篇)

考研体育社会学总结复习资料 第1篇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体育现象扩大化的表现 1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2体育文化的普及3体育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4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

体育现象的复杂的表现 1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2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3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

社会学的三个研究对象1社会2个人及其社会行为3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群体单位:家庭、城市民族等2社会制度:经济、政治、教育等3社会过程:合作、竞争、战争等 中国体育改革的四个特征 1紧迫性2渐进性3滞后性4长期性

体育社会研究应坚持的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2运用辩证法的特点3运用系统的观点4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5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意义1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体育繁荣2为政府的体育决策提供依据3为体育事业管理提供依据4引导家庭与个人对体育的参与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步骤1选题和提出假设2研究设计3收集资料4处理和分析资料5阐述结果以验证假设

影响选题的几种因素1研究模式2价值观念3方法论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课题类型 1社会现状调查2评估体系研究3社会心理分析4影响因素分析5新概念开发6专家预测7比较分析8历史回顾研究9跟踪调查 测量的层次1定类2定序3定比 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1科学化2系统化3定量化

提问题的顺序1敏感性和开放性的提问放在后面2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3对后面的问题有启发意义的可安排在前面4问题的安排要有逻辑性5避免形成回答定向6将检查新都的问题分开7处理好列联问题

提问题的注意事项 1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诱导性2不要用否定式提问3问题要避免双重含义

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 1要围绕着调查目的去设计2设计问卷应该使用清晰、明确、简单的语言,问题不要过多,以不超过30个问题,在半小时内可以回答完为宜3设计问题要避免带有感情色彩,尽量做到客观,以减少偏误4问卷最好匿名回答

影响问卷回收的因素 1调查主办者的权威性2问卷版式的吸引性3问卷的长度4要求合作的附设的质量5填表及回寄的难易程度6为回复提供的利诱如何7调查对象的特点8邮寄的方式9邮寄的日期10催促新的性质

体育对经济的作用1对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2对企业文化的建设3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社区 指一定地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社区体育,指以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社会分层 指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变迁 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社会变迁的内容 1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2人口的变迁3经济的变迁4社会结构的变迁5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6科学技术的变迁7文化的变迁 社会变迁的类型 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2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3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4自然性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对体育的影响 1经济变迁可以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2社会制度的变迁可改变体育的性质和体育的价值观念3社会的科技变迁可以加速体育的发展4社会变迁的方向决定了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功能5社会的文化变迁可以形成体育的文化类型

体育运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1经济联系2与人的联系3社会活动联系4精神文化联系5体育与自然环境

社会对体育的软控制1风俗对体育的控制2到得对体育的控制3信仰和信念 社会流动 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想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

体育社会流动的趋势 1水平流动越来越频繁2向上流动多与向下流动3非自然流动、结构性流动增加4体育人才个人一生中流动增加,范围加大速度加快5流动中的经济因素增加

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 1社会人口数量过多,会造成体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足2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人均体育器材设施数量的严重不足3家庭子女数量过多也不利于体育的发展 人口质量的直接指标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2人口的疾病死亡谱3残疾人所占的比例4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5教育水平指标6体育水平指标

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与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社会群体

我国体育人口的结构1性别结构2年龄结构3城乡、职业结构4家庭经济结构 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2运动竞赛的结果具有预先不可确定性3具有竞赛规则、裁判与仲裁手段4竞技体育追求既定的功利目标,传播和宣传某种价值观念5竞技体育具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1竞技体育是一种庄严肃穆的礼仪庆典文化2竞技体育是记录人类潜能的人体文化3经济体育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4经济体育是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 群体 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

群体的要素 1具有联系纽带2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活动3具有群体规范4具有群体意识

体育群体 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而自发的或认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体育群体的特征1以体育为共同目标2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3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4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5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按群体从事的体育活动性质把体育群体分为1体育学习群体2竞技体育群体3健身娱乐群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

体育社团是社会团体的重要类别,也是对体育活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 体育社团的性质1民间性2非盈利性3互益性4同类相聚性

构成体育社团的条件 1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成员2特定的体育目标3明确的行为规范4权力结构5一定的物质设备6适宜的外部环境7一定的社会承认 体育社团的种类1竞技体育类社团2社会体育类社团3体育科学学术社团4体育观众社团5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6体育经济型社团

文化的性质1文化的继承性2文化的时代性3文化的民族性4文化的世界性5文化的阶级性

中国文化的特质1统一性2连续性3非宗教性4泛道德性5中庸和平6乡土情谊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

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为什么说体育是一种文化 1体育是人类,也只有人类才能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活动2体育运动具有文化的各种特征3体育运动不仅有它外在的身体活动形式以及设施、器材等物态体系,而且具有内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 体育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甚至其他文化形态的发展,还不得不从体育文化中借鉴、迁延某些具有特质的东西。因此体育一旦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文化,也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协调发展

社会化的内容1传授基本知识技能2教导社会行为规范3指点生活进取目标4培养适当社会角色

体育社会化的功能1身体教育、运动教育与生活技术、技能传授2体育运动与社会规范教育3体育运动与社会价值观念体系4体育运动与社会角色习得5体育运动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教育 体育对科学技术的贡献1体育实践是检验科学技术成果的标准之一2体育科学是重要的科学门类之一3运动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技术

知识经济对体育发展的影响1在只是经济时代,竞技体育的实力将转化为各种不同质的知识产品的智力,其竞争手段主要依靠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技术的推广能力2对体育人才的争夺与培养、体育科学知识的创造,体育科学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成为未来社会体育运动的焦点3在追求知识劳动放大的知识经济社会,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成为强有力的工具,体育活动中的大量常规性的、逻辑性智力活动将交给电脑去完成体育科学化的发展趋势1体育科学体系更加完整2体育科研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3科学技术成果在体育领域的广泛使用4运动处方科学是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5体育科学与反科学、伪科学之间的斗争更加有力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1赋予人物、时间和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2社会控制的中介作用3模拟社会环境

大众传播媒介与体育的关系1大众传播媒介影响力人们的体育态度与行为2大众传播媒介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3大众传播媒介使体育运动的传播速度加快,社会覆盖面加大4大众传播媒介为体育树立形象5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提供提与娱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6体育运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吸引社会注意力7大众传播媒介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8体育运动是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新闻战的争夺内容

社会问题指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生活,破坏社会正常运行,妨碍社会协调发展,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问题的特性1普遍性2变异性3复合性4周期性5潜伏性

体育社会问题出现的必然性1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失调造成了体育社会问题2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失调,以及参与体育运动的各种利益群体都会因利益的追逐和分配产生种种矛盾3由于制度与体制的失调带来的社会问题4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历史时期 体育社问题的特点1体育社会问题是多层面的,大多发生在伦理层面、管理层面,但有时也可能上升为法律问题2体育社会问题比一般社会问题有较大的局限性,其危害要小些3体育社会问题寄生与体育文化现象,它的产生与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管理水平关系较大

我国的体育社会问题1高水平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失衡问题2竞技体育队伍的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3侵占体育场地设施问题

体育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1大力发展体

育事业与产业,增加社会体育资源2着眼于体育体制的改善和完善4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

体育运动对民族的作用1强身健体增强民族体质2竞技体育振奋民族精神3我国民族体育之花长盛不衰

体育与宗教的本质对立1宗教与体育对人的态度是根本对立的2宗教与体育在人的身心统一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3宗教与体育在“现实生活”上存在对立 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的特点1社会体育的广泛性2社会体育的多样性3社会体育的灵活性4社会体育的业余性

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社会体育的普及化程度将有较快的发展2社会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3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4社会体育呈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我国社会体育的价值取向1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需要2社会体育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3社会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

社会体育的制约因素1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2体育场地设施3参与者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

社会现代化的标准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0美元以上2农业产值在国名经济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超过12%至15%3服务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45%4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70%5有文化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80%6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超过10%至15%7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50%8平均每个公民一生负担的人口在1000人以下9平均预期寿命在70岁以上10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1%以下 体育运动对社会现代化的贡献1体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2体育维护了社会健康3体育参与了社会文化的建设4体育推动了城市建设的现代化5体育推动高科技的发展

生活方式是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

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1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前提2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3自然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5文化传统对生活方式产生着久远的影响

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1行为习惯2生活时间3生活节奏4生活空间5生活消费 现代生活方式的健康隐患1环境破坏2营养过剩3运动不足3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的退化5生活危险6高度紧张 体育与生活方式的改善1提高生活品位的体育消费2体育运动充实了生活时间3体育活动是快速生活节奏的心理调节器4体育运动扩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考研体育社会学总结复习资料 第2篇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运动生理学》 王步标、华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体育概论》杨文轩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解剖学》李世昌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高等教育出版社 《体育科研方法》黄汉升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习经验分享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新祥旭www.xxxedu.net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学校体育学考研复习资料 第3篇

3、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1)分析学习者2)确定教学目标3)分析学习内容4)制定教学策略

4、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1)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3)工作任务繁重复杂4)体育教师的工作面向整个社会

5、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内容1)体育教学实习2)课外体育实习3)体育竞赛和运动队练习的实习4)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工作的实习5)班主任工作与社团工作的实习6.体育教师的职责1)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2)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3)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方法体系?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讲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游戏与竞赛法竞赛规程的内容一般包括?体育竞赛的名称、目的、任务和要求,时间地点,参赛单位和人数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办法、奖励办法、报名方法、注意事项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1)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2)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3)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4)调节人的心理5)提高人体适应能力,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体育教学示范时注意事项1)示范动作的目的性、正确性和规范性。2)示范的方向和位置要合理,让全部的学生看得清楚。3)示范讲解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4)讲解的语言应该准确和清晰。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第4篇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部分 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一、个案工作

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者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这个定义界定了社会个案工作的性质,指明了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增进个人与社会的福利,手段和途径则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活动来帮助个人和家庭。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1)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的概念由埃里克·林德曼和吉拉尔德·卡普兰在20c40y-50y提出,个案工作中危机是指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危机不一定非要是灾难性时间,可以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同时也是有开头结尾的持续性过程,危机是问题与希望的并存。危机与压力不同,危机是短期现象,个人会力图尽快重建以前的和谐,压力的概念则含有长期压迫的感觉,但危机和压力又是有联系的,处于危机的征兆则有可能是人们的抱怨和忧伤。

危机介入术:1.开始阶段—第一次会谈时要收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然后要弄清其最大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问题。2.中间阶段—工作者进一步收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当前发生的事件与过去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因后果的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3.结束阶段—回顾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如何,提醒案主结束的时候到了,并与案主一同回顾已经取得的进步。危机介入模式的有关理论:人格理论,自我心理学,观察学习理论 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把引起危机的事件或者原因具体化,清晰化,为危机作出迅速判断,工作者要担当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积极并系统化的介入个案的角色。要限定时间,鼓励案主面对未来。(2)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既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的帮助案主,又要节约时间和金钱。该模式应用于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这八类。步骤: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2.阐述目标以及要完成的任务。3.在快结束时与案主回顾重要的进步并鼓励案主,帮他确定进一步工作领域,从而结束个案工作。该模式优点: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针对案主也是对于案主有关的系统的;该模式工作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强调案主的优点和优势及他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将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等地位而不是单向由案主向工作者倾诉。

该模式要求的能力:倾听、抓住问题核心、达成协议、沟通与回应的能力。

(3)社会—心理模式

社会—心理模式是将案主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该模式是一种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方法,是系统的认识论。

自我防卫机制,是个人应付焦虑、防止自我过分强大、保持心里平衡的手段。

人格有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生物的我,它总想冲破一切障碍获得满足,从而获得生存空间,根据享乐原则行事,属潜意识层面。超我是社会化的我,根据道德原则行事,对本我有制约作用。自我则在本我、超我之间起平衡作用,根据现实原则行事,调和内部本能和外部现实环境以满足需要。弗洛伊德指出,一个健康的人格应该是这三部分的平衡。

自我强度指永远处于改变中的一种应付挫折、控制冲动、合理使用自我防卫机制的能力。

社会—心理模式的框架:1.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强调自我适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针对问题—内部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外部环境问题。3.目标—理解和改变人及其所处的环境,或者二者同时进行,即直接介入和简介介入并举。4.案主角色—案主如同病人,处于被动位置。5.工作者角色—研究、诊断和治疗者。(4)行为治疗模式

行为治疗模式的个案工作的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

四种学习形态:1.反应学习—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的本质是人对环境刺激的本能反应。无条件反射是不受人意识控制的,不是学习获得的;条件反射是学习形态。2.操作学习—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者操作条件,相应的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斯金纳认为改变了条件即改变了结果,如果一种行为被强化,它的出现频率就会增加,要想得到期望的行为即强化它。3.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而学习,不需要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4.认知学习—认知学习认为人会感受和思考,即人赋予事件以意义,人的思想和感受影响人的行为。

技巧与过程:1.技巧—正强化(奖赏)、负强化(惩罚)、角色扮演、榜样。2.过程—建立关系,评估问题,找出要学习的正确行为并示范让案主进行角色扮演,布置作业,评估。

行为主义个案工作框架:1.理论基础—学习理论2.适应问题—恐惧症、抑郁症、焦虑、社交困难及问题行为。3.目标—小而具体,可测量以便评估4.案主角色—测量行为的基础、频率、强度、周期及其中环境,写日记记录行为。5.工作者角色—直接积极的教育帮助者。(5)叙事治疗模式

叙事治疗模式是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在辅导关系和辅导技巧上的一些变化,透过“故事叙说、外话、解构”,使人变得更自主、有动力。叙事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后现代主义—认为所谓真理的是生活于特定情境中的人们建构出来的,而语言正是这种建构的工具和结果;社会建构主义—是该模式的哲学基础,认为客观的现实并不存在,现实是人们借着语言建构出来的精神产物。

模式的特点:能让工作者和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人如何赋予过去意义就表示人将以如何的态度面对未来,一旦从充满问题的故事中解脱出来,人将以更客观有力的方式处理他们的问题。

治疗过程:1)与案主或家庭一起对于困扰问题做出彼此均同意的定义。2)将问题拟人化,并找出压迫案主的意图和方式。3)探讨问题是怎么干扰、支配或使案主失去信心的。4)发掘在哪些时候案主并未受问题支配或生活并未受到干扰。5)找出过去的证据,来证明案主和家庭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应付和解决面临的问题。6)引导案主和家庭思考在上述能力之下未来将要过的生活。7)找出一群观众来听取案主表达新的认同感和故事。在过程中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使案主确信自己并不是问题的本身。

技巧:1)问话---在互动的间歇提问,以引导出案主自己真正想拥有的经验。2)解构式问话---鼓励案主从不同角度定位故事以扩大案主的视野去发现问题。3)开启空间的问话---构建独特的结果。4)发展故事的问话---提出发展故事的问话引导故事的重写。5)意义性问话---鼓励案主思索并体验独特结果、较佳方向和新故事的涵义。6)故事的建构7)回响与强化。

二、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与1959年指出,社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的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其功能有影响个人发生转变、社会控制、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再社会化这四个方面。小组一般有六个基本特性:小组存在于一人以上,成员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对小组有认同感,成员间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小组中有自己的控制方式,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2小组工作的理论和主要模式

小组工作的主要理论来源是社会学、心理学、系统理论,社会学---1.心理学理论是在小组工作中用的最多的理论,运用在工作中时以个人的工作为焦点,其鼻祖弗洛伊德认为成年人的问题源起于在儿童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这类冲突或许是儿童期某些需要未得到满足,抑或是经历了的心理创伤。当个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会用自卫手法处理冲突。通过小组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他们处理个人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信心。2.学习理论,重点在于成员的个人行为而不是小组行为。主要方法有三种:传统条件反射理论—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强化条件反射理论—立足于人的行为受行动的结果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行为是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学习的。3.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帕森斯认为小组是个有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的社会系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这个小组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运行时,试图保持一定的秩序和稳定的平衡。主要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理论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该模式特点为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治疗模式—以修正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关注的是各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其介入重点是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为个人提供心理康复和行为指导,帮助小组成员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最佳状态。

互动模式—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和场论,关注小组成员和小组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该模式既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除了以上模式以外,还有相关的小组工作模式,有过程模式,行为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和小组中心模式。3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前属期阶段:小组的开始阶段,小组成员初进小组,心理状态是观察和探求身外环境,对他人既接近又回避的保持着戒备,处于矛盾的困境。工作者的鼓励促进他们考察、改善外部条件,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

第二阶段—权力和控制期:成员慢慢熟悉环境后,试着通过权力竞争与控制的过程,认识和确立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从而形成小组组织的初步结构。

第三阶段—亲密期:小组的成员对小组的投入增强,关心其他成员,开始意识和承认小组的经验在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思考小组额目标。

第四阶段—分辨期:小组成员彼此熟识,对小组有较高认同,成员们更加联合、客观、合作,以至能提出更现实的建议或计划,并实施大型的方案、项目。

第五阶段—分离期:小组目标已经实现,成员们面临分离,开始在其他地方寻找新的资源以满足他们自己社会的、娱乐性的和职业性的需要。4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原则:1.认可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及行为的多样化。2.认可小组是多种多样的及行动是多样化的。3.真诚的接纳每一个人4.建立有目的的助人关系。5.鼓励及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6.适当的修正小组过程。7.鼓励成员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小组活动。8.促使小组成员投入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9.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冲突去体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10.为小组成员提供各种新机会。11.明智的运用制约。12.有区别的运用工作方案。13.对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不断进行评估。14热诚、人道和严于律己。技巧:

一般性技巧---建立关系的技巧,观察的技巧,组织和介入的技巧,领导的技巧,沟通的技巧,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

有效促进沟通的技巧—注意信息传递的外部环境,注意语言的选择,提供合作性的目标,关注和调整小组中的互动模式。

组织会议的技巧—形成良好的开始,把握讨论的进程,做好总结,完善结尾 小组工作者在会议中的角色是示范者,促进者,调解人和支持者。

三、社区工作

1社区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加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2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

社会计划模式:该模式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用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

社会行动模式:该模式在西方的社区中常见,特别适用于情况复杂,社会矛盾较多,政府部门官僚化,居民利益缺乏保障的社区。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从下而上的形式,求的公正解决问题。3社区工作的技巧

分析技巧——了解社区结构、过程、资源、问题,分析社会政策及社会问题,社区观察,街头访问,家庭访问,文献分析,访问社区领带,社区调查。

关系建立与维系技巧——初步接触技巧,街头谈话、家访、电话访谈,社区关系联络并建立形象,处理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政治团体的关系。

动员及组织技巧:动员群众,发掘和培养社区领袖,居民组织的建立与运作、主持会议、组织行政事务,社会行动(包括记者招待会,群众大会,谈判等)

活动程序设计技巧:策划活动,制定目标,宣传策略;调动资源,评估指标。行政管理技巧:文件资料处理,财务处理,计划、评估工作。4我国的社区工作

我国的社区社会福利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题和依托,以自助-互助的广泛群众参与为基础,既突出重点对象又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增进公共福利,提高生活质量的区域性、社会性的福利事业。可分为救助性福利服务,社区事务性服务和市场化营利性服务。

四、社会行政 1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社会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其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功能: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2社会行政的内容 社会行政包括社会服务计划,社会服务组织,督导与激励,服务系统中的协调与控制,评估与报告。1)社会服务计划是指预先对社会服务的提供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计划,其提供的是社会政策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它直接涉及社会福利资源的分配问题,因此需要考虑与其相关联的各类社会影响因素和问题,并对具体的服务过程进行计划,其中编制预算是一项重要任务,编制预算包括科目预算,成果预算和方案预算。2)社会服务组织也称社会工作机构,其结构类型有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和矩阵型等,其中直线型和矩阵型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完成社会服务的任务必须拥有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员,招聘、录用合格成员并构建合理的工作团队是社会行政人员的任务。

3)督导是机构中的行政人员为更好的完成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对被督导者的工作给予指导、协调、强化和评价的活动,是一个渗透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工作技巧、人际关系、工作规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活动,它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和社会工作任务的完成。督导有指示型督导、指导型督导和支持型督导,分别适用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工作人员。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4)协调时使服务系统各部分之间、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协调一致达到目标的活动。以协调活动的设计划分可分为程序性协调和工作性协调;控制包括对机构工作进程的控制和对机构冲突的控制,前者是指依照某种计划对相关部门、成员的工作进度和效果进行的综合控制,后者是指对机构的不同成员或不同部门由于工作或兴趣等因素发生的冲突进行控制。3社会服务评估

社会服务机构评估是对整个机构的运行及所提供的服务的评价,是将现状或结果同计划相比较,从而判定机构功能状况的活动。其具有重要的意义:明了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成绩和改善不足以更好的推进机构工作;向社会服务的支持机构作出交代;还可以对相关政策做出评估并促使政策的修订,总结社会服务经验、发展理论。评估的内容:社会服务的投入情况,服务的工作进度,服务效果,服务活动与工作计划的偏离情况等。类型:方案/投入/过程/结果/效率评估

方法:主要采取社会调查方法进行,费用-效益分析法有广泛的实用性,该方法计算服务项目的费用和效益,换算成可比较的量以作出分析评估,是有效的评估方式。

第二部分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 1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或结构访谈的方式,直接从取自某个总体样本那里系统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阶段包括以下方面: 准备阶段——1.确定研究课题。课题通常产生于对社会实践、社会问题、新的社会现象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课题首先必须是可以运用社会学及相关科学的研究手段来解决的,必须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课题提出以后,还要对其加以论证,课题的论证主要说明其意义、价值、可行性的问题。课题的确定还要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性质。

2.研究设计。确定研究内容或对象,并对研究对象的层次加以把握以确定研究单位,根据具体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式。

3.组织安排。资料收集阶段是第二阶段 最后则是资料汇总后的资料分析阶段 2研究的单位与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具有三类重要形式,即存在状态、主观倾向、实际行为。存在状态是一些客观指标,通过它们可以描述研究单位的基本情况,分析对象的状态包含个人年龄、身高、职业、文化程度等,组织状态则有组织结构、人员规模等;主观倾向包括态度、观念、信仰、个性、动机、偏好等内在的因素,因此常需要研究设计中的中介概念、变量来测量;实际行为是一种外显变量,研究者一般可以直接观测到。研究的单位——指研究对象的基本单元。确定研究单位对于研究十分重要,因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研究单位的特征汇总起来描述由它们组成的较大集合体或解释某种社会现象。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研究单位层次上表现出来的规律并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类型的研究单位,因而一项研究常需要保持研究单位的一致性,并要求擦用与研究过程相同的研究单位来做研究结论。研究单位的层次可以分为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及更高层次的社会关系结构。研究单位是研究者经验观察对象的层次。在研究设计中。它对定量研究来说很大程度影响着抽样方案和调查方案的制定,对定性研究来说也是观察目标的选择。

二、测量 1测量的水平

测量是对变量的测量,所谓变量是对研究单位的属性、特征概念化和具体化,从测量值的定量化程度来看,可将变量分为—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四个层次水平。

定类测量:是对定类变量的测量,他是测量尺度中最低的一种,常用来对定性的社会现象进行测量。其包括记号和类属两种。记号为识别标志;类属为对变量的不同状态的度量。对定类测量的数值的计算只能是计算每一类别出现的频率或百分比。

次序测量:是对能够依操作定义而明确排列大小、等级、高低、先后等次序的变量所进行的测量。其程序有多种,等级顺序,配对比较法,恒常刺激法和连续性类别法。

定距测量:其除了有定类和次序测量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尺度上的间距代表所测量特征在数量上的间距。定比测量:是测量中最高的层次,除了前面三种的特征以外,还有可以计算两个观测点之间的比值。定比测量课进行类别差测量,次序差测量,两个观测点之间的间距差测量及比值测量。

在选择测量水平时,应注意定类或定序测量这种类似计算的合理性和可能出现的偏差;选择测量尺度要结合课题要求与研究条件;收集更多更精准的信息用简单的方法运算是利于今后补充分析时必要的策略;选择何种尺度取决去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度。2概念的操作化 变量相对经验层次的测量而言,还是一种相对抽象的定义或界限,要对概念进行测量,就需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可操作定义。操作定义就是通过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对变量的测量办法,可以使一些陈述变量关系的假说获得验证的机会,也便于今后同样的研究有所根据,有利于比较彼此的结果。确定操作定义的前提是厘清概念的抽象定义,然后就要注意把握分寸,既不能遗漏抽象定义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又不能使各操作定义之间彼此具有互斥性,尽量避免操作定义之间出现交叉。3信度与效度

信度是指测量数据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的测量到它要测量的社会现象的程度。信度可以看作是系统性变异在测量到的总变异中所占的比例。X=T+O+B+E,测量变量的值x,t为真实值,o为其他变量的影响值,b为系统偏差,e为随机误差

信度的检验方式:1)重复测量:就相同变量用相同题器对同一群被调查对象前后测量两。2)对分测量:对同一概念设计A,B两组一一对应的测量题目、按题目的巍峨单双分成两半计分,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群调查对象进行测量,再根据各个人的这两个部分的总分,计算器相关系数就得到对分测量的信度,又称折半信度。3)复本测量:对相同的测量变量,设计两份类似的题器,并分别放在A B 两份问卷中,A用作原本,B作为副本。在调查中,让被调查者同时接受A B 两种方式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其相关系数,就得到复本信度。4)主观评分法:要检查评分信度,可计算一个评分者的一组评分与另一个评分者的同一组评分的相同系数。

影响信度的因素:1)被调查者2)调查员3)测量内容4)测量环境和时间 效度

测量的效度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所测量的指标内涵正是概念内涵,二者在内容上性质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测量指标应该尽可能涵盖概念,二者在成都市应尽可能重合。效度计算

从上述的测量分变量的观点来看,效度就是在测量得分的总变量中,有所要测量的特质所造成的变异量多站的百分比,效度的检验方式----1)评价内涵效度:测量指标同我们所研究的概念内涵的相符程度,判定指标是否反映了概念的基本内容。2)确立效度标准:是被假设或被定义为有效的测量标准,他是已经使用过的、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被一致判定为具有较高内涵效度的概念指标。3)测定结构效度概念内涵还表现在概念之间的关系上。考察结构效度是要了解测量工具是否反映了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是否符合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4)内在效度于外在效度:测量是在具体时间、地点、对具体的调查对象所做的观测。如果在一项具体研究中,对上述三种效度(内涵效度、准则效度、结构效度)的检查没有发现问题的话,就可以认为这一研究具有内在效度,他的资料和结论可以有效的解答所研究的问题。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3)效度低 信度有可能很高4)效度高,信度必然也高

三、抽样

1.所谓抽样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能代表总体的一部分元素,即样本,然后根据样本中所

含的信息对总体的状况进行估计和推断的过程。

2.概率抽样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的方式进行,他充分考虑等概率的原则,可以避免抽样过

程中的人为影响,可以对样本误差加以控制,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概率抽样包括简单概率抽样、系统概率抽样、分层概率抽样、整体概率抽样、多段抽样的具体方法。

3.非概率抽样,主要是按照抽取样本的方便性、主观判断、主观意愿来选取研究对象,与概率抽样相比,其最大的区别是无法保证抽取样本的等概率性,对总体的代表性较差样本误差无法控制和估计。但是,许多情况下,非概率性抽样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一些探索性研究中,人们也常常采用他。从抽样的方式看,非概率性抽样又可分为偶遇抽样、主观抽样、配额抽样、滚雪球抽样。

四、定量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是采用一种预先设计好的结构化、标准化的问卷作为资料收集工具的一种调查方式。突出特点:1)问卷调查是一种典型的定量研究手段,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获得丰富的量化资料,可以说问卷调查就是通过对这些量化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研究结论的一种手段。2)问卷调查主要是按照特点设计的问卷,程式化的程序和系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来收集研究资料的,应此,标准化是问卷调查的一个明显特点。3)问卷调查的基本目标是通过问卷访谈资料来推断研究主题,应此大多数的问卷调查研究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必要的样本,并从样本的统计分析中来推断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中的总体状况。4)问卷调查的逻辑过程与个案研究从经验事实来构建理论相反,他从一个或多个特定的理论命题、理论假设出发,然后收集资料来验证或伪证这些理论假设。

一项问卷调查任务的完成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问卷设计,抽样设计、试调查、调查的组织实施、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撰写研究报告。2实验法

五、定性研究方法

1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 2访谈法

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又称晤谈法。在访谈过程中,尽管谈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经常在交换,但归根到底访员是听话者,受访人是谈话者。访谈以一人对一人为主,但也可以在集体中进行。3焦点小组 是指从研究所确定的全部观察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对象组成样本,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也的传媒研究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小组(焦点)座谈是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主持人负责组织讨论。小组座谈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倾听一组从调研者所要研究的目标市场中选择来的被调查者,从而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这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常常可以从自由进行的小组讨论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4观察法

考研体育社会学总结复习资料 第5篇

一.资本情况介绍

本人本科就读于江苏省的一所211,本科属于公共管理类的,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地开始准备跨考的,但是实践表明,只要方法用对,跨考也完全不用怕哒。

初试分数409分排名第二(政治73 英语77 原理129 实务130)

二.学习阶段情况

四月份开始着手考研,搜集了一些相关的复习资料笔记之类的,看了一些学姐学长的经验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感觉考研的整体的思路和计划很重要,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这个到了考研后期尤其很重要,只要一切大体上在自己的计划内的,就不容易自乱阵脚,可以在后期紧张的时间里保持良好的节奏。

五月和六月份我基本上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背单词。考研前期最最需要下功夫的就是单词了,我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就是直接看的绿皮书,背单词特别重要,前期可能会觉得看不出什么成效,单词基础打好的话,到了后期英语模拟做题的时候就会觉得咻咻咻地速度特别快。

七月份月初出去旅游了到了七月底才到学校,那时候心特别慌,感觉浪费了很多时间,专业课开始着手看王思斌,老顾的概论以及扎斯特罗,然而心浮气躁感觉没看进去多少,有点像在看天书。与此同时再单词的基础上开始英语精读,精度材料就是历年真题,每天上午精度2篇,精度就是在积累语感和阅读技巧的过程,坚持了一整个暑假之后,基本上我的阅读速度,做题正确率都跟上来了。

整个暑假我还是比较松弛的,基本上礼拜天都会出去玩一整天,但是英语一点没有荒废,每天至少还是会背1小时的单词,也在暑假之前把2005年之前的阅读理解都精读了一遍,后面的都没舍得做,我都留在开学正式备战之后做模拟了。

九月份我对专业课还是无处下手,翻了一遍又重新看了很多经验贴,也咨询了之前考上的学长。之前买了很多学长学姐的资料,看了学姐的笔记之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每个礼拜都会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计划,然后又把老顾的书和扎斯特罗又撸了一遍,终于在十一之前看专业书看出了些头绪。

十月份的时候政治考纲也出来了,我买了之后就开始定计划准备复习政治,因为所有的学长学姐都说政治是一门性价比特别高的买卖,都说九十月份准备就差不多了,但没办法,我胆子小心慌丫,因为政治的理论又红又专地我常常看着看着就发呆了,所以每天都惶惶恐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研途宝考研 http://fudan.yantubao.com/

恐的,不过后来事实证明,认真看就行了,复习半年和复习半个月的也不一定最后的成绩会差很多(微笑脸)。十月份我也正式开始被老顾那本书了,十月份是个节点,以我自己的进度来看就是这个时段开始背专业书是最最合适的,开始早了容易疲惫,开始晚了可能像我这种记性差的童鞋就有点来不及哦。

十一月份,对照着之前问学姐买的资料开始二刷三刷那几本专业书,并且开始写真题,之前对着真题完全找不到到底知识点在哪里,慢慢地就会找到感觉,看之前学姐的真题答题思路也慢慢摸索到了一些答题技巧。英语的话,因为暑假只用阅读理解做了精度,所以第二遍我开始掐着表把除了作文以外的题型都做了一遍,不过还是感觉把精力放在阅读理解上成效比较大,作文的话可以开始被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十一月份就是肖秀荣的各种资料也出来了,就是放肆地背吧。老顾那本书也是尽情地放肆地背吧。(微笑脸)

十二月份,这一阶段就是比比谁的心态能调整地更好吧,我因为十一月份经历了一段每天都质疑自己的阶段之后(我属于记性不太好的类型,背了忘忘了背,幸好我的研友也是这样,要不然我真的会哭的,哈哈哈哈),心态反而变得放空了,每天就只想着怎么用好最后的时间一步步地做好计划。切记不要疲劳战,身体很重要哟~ 三.专业课学习

复旦给的书目一共是七本书。

1.《社会工作概论》顾东辉

2.《社会学概论》刘豪兴

3.《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

4.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

5.《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

6.《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扎斯特罗

7.《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

不过我认真看的也就三本,一本就是老顾的,重中之重不解释。还有一本就是扎斯特罗,从真题来看,每年考的比例也不少。还有一本就是社会工作中级实务,作为补充它也很重要~。至于社会学,因为我懒,所以直接整理了一些名词解释来背了,学弟学妹如果学有余力的话可以认真一点翻一翻~

(1)老顾的重点(敲黑板,这个特别重要!)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研途宝考研 http://fudan.yantubao.com/

看看每年的真题,你们就会明白老顾这本书是多么重要了,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重点,建议认认真真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直到每段都能真正理解为止,有余力的话可以自己整理笔记,我是直接对着书本结合学长的笔记背的,等到了后期在对整本书的架构和脉络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就可以自己拎出大纲再对着大纲回忆重要的知识点以及找出知识点之间的串联的关系。

(2)扎斯特罗

扎斯特罗的书我只系统化地看过三遍,到了后期时间不够用了我就把当做老顾的补充读物来翻了。这本书可能因为是老外写的,翻译过来比较难读,不过很多案例很不错,我有时候学累了就会翻翻这些案例当小说来看了。另外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理论考了不止一年,所以大家可以参考往年的真题将这些理论好好整理下来。

(3)社会工作中级实务

这本书不在参考书目中,但是也十分重要,这本书条理十分清晰,并且是可以作为真题里面的案例分析题的最好的教材之一,前三章和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等都很有分量。这本书我自己拎了大纲整理了笔记,每天用两到三个小时可以过完半本书。

(4)其他。

因为我是跨考生,一开始看的是王思斌的导论,我觉得还挺适合入门的。另外因为我比较懒惰,社会学部分我只是对着书和大纲把所有可能考名词解释的概念整理了一下,背了我觉得可能会考的重点。其他几本书因为翻真题的时候感觉没什么比重,所以我都偷懒没有看。

四、英语

英语的话我认为作重要的就是单词和真题。大三上的一学期我基本只背了单词,用的是的绿皮书,一开始可能比较容易看不进去,到后面越来越熟了之后看每个list就会越来越快,还是比较容易控制时间和进度的。如果觉得绿皮书有点枯燥的话,也可以去搜罗些单词书。背单词就是每天都不能停,一开始背着就忘,每天轮一遍然后到了后期就一个礼拜背一遍啦~

对于做题的话,我不建议买一些什么阅读理解500篇啊,什么完形填空专项练习之类的,看了你就会发现那和真题完全是两码事,我用的是丁晓钟的书,暑假的时候我把上册都精度了一遍,就是每天上午做完两篇阅读理解之后,逐字逐句地翻译下来,然后在对着他的翻译改正,一个暑假下来无论是做题速度还是做题思路都会有质的飞跃。到了九月份开学之后我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研途宝考研 http://fudan.yantubao.com/

就重新把上册的历年真题除了作文以外的都掐着表做了一遍,我觉得因为社会工作考的英语二,回头想想英语一的翻译其实可以跳过,意义不太大。下册和真题的风格更加接近,我用来做模拟训练,掐着表做,经过之前的辛苦打基础之后大概就阅读理解能保证正确率在四个以内了~英语二的话,我用的还是丁晓钟,不过他的英语二当时没有正式出版,我觉得不太成熟,如果今年他有出英语二的话,还是建议大家买一以下的,我觉得他的解题思路很好。

五.政治

其实政治我没什么特别的方法,我全程就用了肖秀荣的一套,我都买了,九月份刷完了1000题,每天大概花2个小时看一章大纲然后做对应的1000题,后期就是在背八套卷和四套卷,个人觉得四套卷背熟就够了,大家复习了三个月和复习了一个月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另外我觉得肖秀荣的考试重点和时事热点都不错,前者把选择题重点和简答题重点都拎出来了,在背熟四套卷之后可以是不是拿出来翻一翻,后者的话我觉得适合用来看时政题,时政只需要是不是看了有个印象就够了。如果想稍微胸有成竹一点的话可以报一个班,我因为都是自学心里没底所以到了后期还是有点慌的。

六.其他

其他的话就是如果自制力不够的话,自习不要带手机;

建议做好周计划,然后细分到每一天,我每天自习完之后都会计划一下第二天的计划,细分到小时,拖延症晚期亲测有效,哈哈;

每天的作息很重要,我就是每天7点多起床,晚上九点半回宿舍,从来不打疲劳战,而且定期都会有一天给自己放个假,出去玩一天或者在宿舍睡一天,有张有弛。

考研体育社会学总结复习资料 第6篇

2014考研的日期临近,复习已进入倒计时,相信广大考生正紧张地进行冲刺备考。本文为2014考研政治冲刺复习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部分,希望能为同学们提供帮助。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1)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主张英雄史观

唯心史观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历史观被称为英雄史观。

英雄史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根源。它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是其认识根源;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的政治统治和精神生活被少数人所垄断,是其社会历史根源;剥削阶级的偏见是其阶级根源。

(2)唯物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主张群众史观

与唯心史观相反,唯物史观认为,“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社会和人是不可分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所谓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种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3.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之所以存在的内在根据。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动物区别;二是人与人的区别。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社会历史创造过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

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4.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如下原则:

(1)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2)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3)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5.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最后,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

6.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1)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个人与社会历史

所谓个人,是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马克思指出,“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过程,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2.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历史人物的含义

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他们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在历史人物中,对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称之为杰出人物。

(2)历史人物的作用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因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3.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2)阶级分析方法

上一篇:大连产业发展规划下一篇:辛夷坞王维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