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2024-08-14

市体育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精选11篇)

市体育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第1篇

市体育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2013年,市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提出的“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要求,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群众体育提升水平,竞技体育提升绩效,体育产业推进提速,体育事业发展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省、市级目标任务。市体育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13省辖市体育工作综合考评,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受到省体育局通报表彰。

一、省政府目标完成情况

2013年,市体育局承担省政府目标绩效考核指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权重1分。对照省体育局关于2013年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评分办法,我局承担的省政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群众体育工作全面加强。

1、积极推进市民生工程和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体育发展成果惠及城乡百姓。为89个城市社区配备110张乒乓球台,为23个社区建设全民健身苑,为165个行政村各建设标准篮球场1个,以村为单位组织各类体育赛事6000多场(次);创建1个国家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个省级乡镇健身广场、5个社区体育俱乐部、52个示范晨晚练点,为1047人进行了体质监测。

2、深入开展“温馨蚌埠、健康珠城”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群众体育丰富多彩。“温馨蚌埠、健康珠城”系列活动覆盖各县区,共展演11场,参加健身活动达5万人次以上。承办全国啦啦操联赛蚌埠站比赛、中国门球冠军赛安徽分区赛获得圆满成功。迎元旦长跑比赛、市直机关足球赛、全市羽毛球大赛、老年智力运动会、第八届“美好乡村”篮球赛等赛事活动贯穿全年;组队参加全省第三届风筝大赛、第五届健身秧歌比赛取得较好成绩。金宏棋牌俱乐部邀请国际象棋皇后谢军、国家队总教练叶江川来蚌开展百人国际象棋车轮大战、市乒乓球协会的“皖酒杯”乒乓球赛、市棋协承办的全国中小学国际象棋比赛等赛事带动了各类健身人群的健身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3、体育社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召开全市体育社团工作会议,推进体育社团规范化建设。体育总会向乡镇延伸,全市55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体总分会。成立中国跤协会、石锁协会、万里行户外运动俱乐部等体育社团7个,发展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名。

(二)积极备战省运会,竞技体育基础进一步强化。

1、举全局之力扎实开展省运会备战工作。创新备战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组建4个项目管理中心,实行局领导对口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注册运动员1374名;获得省常规赛金牌57.5枚;组建排球、击剑、射箭项目队。加强运动员输送和全运会蚌埠籍运动员服务工作。有5人进入省“奥星工程”,7人入选省队,29人参加省集训。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我市运动员张亮亮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决赛中顶住巨大压力和干扰,为安徽省体育代表团夺得全运会赛场第一块金牌。

2、“体教结合”取得进展。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教体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市体育运动学校被命名为“2013-2016年新一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46所中小学校721名运动员参加,12项记录被刷新;启动校园足球活动,完成15所小学、13所中学布点工作;推进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创省级青少年俱乐部1个,青少年体育户外营地2个,省级传校、特校2所。

3、严格审批办证管理工作。审批二级运动员121人、二级裁判员54人,完成9名一级运动员、13名一级裁判员的申报工作。

(三)体育产业多元发展,初见成效。

1、公共体育设施进一步改善。高标准完成了《蚌埠市体育设施布局专业规划》;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体育场东看台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市游泳馆完成顶棚防水改造、环保锅炉更新,训练条件得到改善。认真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2、成功举办乒超联赛蚌埠赛区比赛。世界级高手马琳、马龙、朱世赫等齐聚珠城,为市民奉献了一场乒球饕餮盛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比赛的组织工作得到了主客队赞扬。

3、体彩发行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专营店建设超百家,销售量过亿的赶超目标,创历史新高。提供有价值招商信息5条。

三、主要工作体会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育工作要主动融入社会事业发展中,用好成绩、新亮点提升形象、鼓舞斗志、凝神聚气,为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唯此,体育工作才能赢得持久关注和广泛支持。

(二)顺应民意,服务民生。体育民生,是体育层面的人民生计,是体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所在。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让群众成为体育活动的实践者、受益者。唯此,体育事业发展才有持久活力。

(三)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新突破,解放体育生产力,激发机制活力和人的创造力,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同步推进,做到坚守第一方阵不退位,为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当先锋。唯此,体育工作才能保持持久动力。

四、主要问题

(一)全民健身体系不够完善,群体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全市924个行政村,目前已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442个,今明两年任务十分繁重。体育社团发展不平衡,市级多、县区、社区少,还没有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群众体育活动在品牌建设和全民化、制度化、生活化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不强,优势不再。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落后,体校教学训练场地设施简陋,运动员招收困难、出路不畅,优秀苗子严重匮乏,我市竞技体育竞争能力下降。

(三)体育产业发展滞后。我市体育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既无规模亦无自主品牌。市县(区)两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滞后于省内其它市,对标合芜马更是差距太大,压力巨大。

(四)体育人才活力不够。在人才引进、培养上渠道不多,机制不活,优秀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年富力强教练员极为缺乏。

五、2014年工作目标和打算

2014年是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关键年,是省运会的决战年,也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力争体育工作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党建工作、目标管理、政行风建设等专项工作在全市争先创优,体育整体形象得到全面提升。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唱响全民健身主旋律,打造运动珠城新品牌。

依托“大格局”,办好大体育,建设群众身边的设施、活动、组织,形成新亮点、新品牌。建设200个左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个全民健身苑、5个社区体育俱乐部、50个示范晨晚练点。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人。完成国民体质监测1000人次以上。

(二)吹响进军省运冲锋号,再创蚌埠体育新辉煌。

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争先进位意识和夺标育人理念,创新备战机制,科学训练,严格管理,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确保我市体育代表团在省运会上实现“金牌位居前列”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三)奏响融合发展协奏曲,实现体育产业新发展。

以体为本,多轮驱动,推进体育中心规划建设,对市体育场进行提升改造,争取承办全国竞技性体育赛事,培育具有蚌埠特色、全国影响的体育品牌赛事。优化产品结构,扩大销售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完成体彩销售1.2亿元。

市体育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第2篇

2013年,我办上下积极作为,加快推进所属企业改制扫尾工作,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较好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2013年目标完成情况㈠企业改革工作1.加快所属商贸流通企业改制扫尾工作。积极协调市法院及有关单位,使拖达8年之久的食品公司和化工公司得以进入破产程序。其中,化工公司已于2013年底宣告破产终结。2.加快非所属珠绒公司破产工作的进度。积极协助企业清算组处置和盘活了企业破产资产,妥善安置了原企业及珠源公司900多名职工。该企业也于2013年底宣告破产终结。在做好以上国企改革工作的同时,我办还十分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置和管理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二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提供招商线索;三是全力支持蚌埠市大建设,不添乱。我办代管资产及改制企业周边职工宿舍列入征迁拆违范围的都主动配合,带头拆迁。㈡维稳信访工作2013年,我办继续以围绕信访总量下降,问题有效解决为总体目标,认真处理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年无一例进京访,赴省、去市访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已改制企业信访维稳形势明显好转。㈢离休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我办管理的离休干部还有近300人。我办克服离休干部多,无专职工作人员的困难,继续发挥企业留守人员作用,认真做好离休干部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是关心离休干部政治学习。对行动不便的老同志送学上门,确保党的十八大精神及时得到传达;二是关心离休干部生活。始终坚持走访慰问制度,随时了解和帮助离休干部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关心离休干部健康,认真组织和做好一年一度的身体体检。一年来,离休干部对我办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肯定。

二、2013年重点工作有所突破1.北泰汽配产业园破产及重整工作基本结束北泰汽配产业园园区内的破产或重整企业属民营企业,企业管理十分混乱,且拖欠职工社保费现象严重。去年2、3月份市中院陆续宣告企业破产以后,原企业职工就开始频繁上访,要求企业立即偿还拖欠各项费用。为尽快平息社会矛盾,我办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帮助企业破产管理人多方筹借职工安置资金,抽调所属企业专业人员,进厂加班加点帮助企业制定职工安置方案、整理职工档案资料、测算和统计职工安置费用。另一方面召开不同群体职工座谈会,听取意见,宣讲政策,统一思想。通过努力,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妥善安置了3000多名职工,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园区内企业破产及重整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保障。截至2013年底,北泰汽配产业园园区内企业破产及重整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南、北园区及北京等地资产都已处置完毕,债权人大会也已召开,待财产分配结束后,由市中院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安徽天宝商用车制造有限公司的重整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管理人已与成都新大地公司签署了《重整协议》,市中院裁定批准了企业重整计划,终止了企业重整程序。2.化工总公司破产工作创造蚌埠速度2013年7月3日,市中院受理化工总公司破产,同时成立企业破产清算组,指派我办派人担任清算组负责人。清算组进驻以后,全面接管企业资产,积极开展企业资产状况调查、债权债务核实,以及破产资产的审计、评估等处置前的准备工作。10月11日,市中院宣告化工总公司破产。11月29日,破产资产公开挂牌处置。12月26日,市中院裁定企业破产终结。从企业宣告破产到破产终结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企业破产工作的蚌埠速度。在做好企业破产工作的同时,企业破产清算组还积极支持二马路及周边区域征迁。该企业地处淮河路,租赁资产腾退工作难度大,清算组一方面苦口婆心地做租赁户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在拆迁补偿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筹措资金,将租赁户应享受的政策及时落实到位,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企业所涉及的征迁资产全部提前交付。

三、关于民营企业破产问题的思考新破产法实施以来,我市法院受理了几起民营企业破产案件,根据市领导的指示,我办也参与了企业破产全过程。从这几起破产案件来看,民营企业大都存在产权不明晰、管理混乱,资产转移现象突出,拖欠职工工资、社保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市相关部门加大对企业依法经营及拖欠职工社保、工资的监管力度;二是法院在受理民营企业破产案件时要慎重,尽量引导企业进行债务重整;三是尽快完善管理人日常履职情况的管理考核办法,以利管理人勤勉尽责,忠实执行职务。

市体育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第3篇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的通知》和《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支持焦作市建设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的意见》精神, 日前, 焦作市政府下发文件成立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并出台意见明确工作指导思想、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创新完善普惠公平的就业创业政策制度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人才服务体系、运行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保障有力的社会保障和劳动维权服务体系, 为我市有劳动能力者实现充分就业提供周到服务、有创业愿望者实现自主创业提供有力扶持, 在中原经济区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工作中起到先行先试、创新引领和助推发展的作用, 努力形成城乡就业创业者机会均等、同工同酬、环境优越的良好局面。重点包括要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政策和制度;建设纵向到村 (社区) 、横向到重点劳务输出地、功能完善的公共就业创业人才服务平台, 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 (街道) , 将创业培训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具备创业条件和创业能力的城乡劳动者, 逐年增加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 妥善解决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人员待遇, 加快建设技术先进的公共就业创业人才服务信息网络, 开展就业创业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建设, 积极实施城乡就业岗位开发安置工程;着力推进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和劳动维权服务体系建设。

市体育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第4篇

在下乡督导过程中,督导成员在各社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社重点工作进展及目标完成情况汇报。联社领导对各社在市场营销、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工作作风和工作思路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各社重点目标存在的差距、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发展的瓶颈进行了深刻分析,对逾期贷款形成原因逐笔进行了分析,对任务完成较差的信用社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点评,着重对各社做好当前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分解,迅速在全市掀起了冲刺当期重点目标的热潮。

为了确保在上半年全面完成全年任务和在下半年顺利实施农商行改革“施工图”,联社领导对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一要扎实抓好组织资金工作。组织资金工作是立社之本、发展之源,各社要科学部署、快速行动、周密安排,积极抢占存款市场份额。一是抓好大额到期存款转存率。各社要详细掌握到期存款底册,提前采取行动,明确专人负责,主动上门做好与客户沟通,做好优质服务工作,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确保转存率达lO0%:二是做好优质客户营销工作。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多层营销、分层对接的营销架构。各社主任主动与党政主要领导和重点项目对接。各社班子与政府职能部门对接,抓好具体工作落实。客户经理与所服务区域项目对接,柜员做好柜台客户的对接,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密切配合,强力公关,不断挖掘新客户资源,巩固和壮大基础客户群体。三是完善激励考核措施。各社要透彻领会并用足用活联社的奖励政策,加强专项奖金的使用管理,切实将奖励向表现良好、业务突出的员工倾斜,不断激发员工干劲,提高全员主动营销的积极性。二要认真抓好贷款营销工作。要求各社要扑下身子,主动作为,详细掌握当地经济结构特点和产业布局,对客户经理服务区域进行规划,组织客户经理建立经济档案和完善项目库资料,准确预测任务差距,加快工作节奏,主动上门服务,确保全面完成当期营销计划。同时,要求各社要紧盯到期贷款管理,了解客户经营现状和详细掌握客户风险状况,采取“四个”提前,及时处置到期贷款,有效制止贷款逾期。三要严格新增贷款管理。各社要严格贷款制度执行和流程管理,强化贷款“三查”制度执行,改进和加强贷后管理,提高对风险苗头的识别研判能力。尤其要做好新增逾期贷款管理工作,逐笔分析形成原因,逐户制定针对性清收办法,提前介入,主动作为,严防新增贷款迁徙。四要抓好贷款风险处置。客户经理要扎实做好贷后跟踪服务工作,在贷款未到期前,提前了解客户的经营风险,提前办理相关手续,为客户后续贷款申请、授信调查、审查、审批留足充分时间。风险部要及时分析客户的经营现状,提前对各社进行风险预警。各社要高度关注每笔贷款的风险特征,提前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化解风险隐患。五要高度关注未清息风险贷款。要求各社要详细掌握底册,主动做好调查,认真分析客户经营现状,提前介入,重点关注,加强督导,加大对长期未清息贷款的监控力度,确保及时消化风险隐患。六要抓好信贷投向管理。各社要围绕金融生态图谱工作,借助先进的地图标识技术,完善客户项目库建设,建立全方位营销平台。一是按照辖区的行政事业单位、立项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大型社区、专业市场、商业中心和大型商户等板块要求,积极收集客户基础信息,摸清市场资源的详细分布情况,全面掌握客户基本情况,对客户群体进行详细分类,加强与客户联系,实现客户的快速定位和精准营销,不断扩大客户覆盖面,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在信贷营销方面,对辖区内的企业、商户、农户调查摸底,建立台账,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坚持面向适合当地特色的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朝阳产业,优化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积蓄发展后劲。七要持续做好市场营销三年规划工作。各社要主动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准确把握当地经济特点,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调整经营思路,明确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积极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十大品牌贷款、十大营销领域等新业务和新产品,走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乡镇信用社要突出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不断巩固市场地位。城区社结合各自辖区特色,服务好辖区的优势小微企业、重点项目、社区、专业市场等领域,着力“打造lO分钟金融服务圈”,力争用三年时间,做好特色化服务,打造固定营销客户群,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市地震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第5篇

2013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坚持以震情为中心,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对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工作要求和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精心谋划部署,积极创造条件,扎实推进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各项应对工作,进一步巩固了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基础,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2013年全省防震减灾综合评比中获二等奖,五河县防震减灾工作获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评比先进单位,五河皖11井地下水观测质量获全省评比第一名。

一、重点、难点工作完成和突破情况

(一)夯实基础,全力做好震情跟踪和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是按照与省地震局签订的震情跟踪责任书,制定震情跟踪工作方案,进一步量化、细化震情跟踪工作的具体措施,全面落实震情跟踪工作责任制。二是加强与省地震局的协调沟通,完善了市地震监测中心的水位、水温和数字化测震项目建设。三是加强对全市监测台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坚持24小时连续监测,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及时、连续、可靠。四是积极与省地震局、各县有关部门协调,努力推进五河女山地震台扩建和固镇刘集地震台新增地应力、地倾斜等监测项目建设。五是建成市地震监测中心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地震监测设备运行情况的远程监控。六是组织开展全市地震监测业务培训,采取专题讲座、集中研讨、外出学习交流等方式,努力提升地震监测预报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七是加强防震减灾“三网一员”管理,优化群测群防信息网,组织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努力提升群测群防工作成效。八是完善震情会商制度,坚持周会商、月会商、半年会商、年会商制度,及时分析核实地震观测异常,扎实做好震情跟踪、分析和会商报告编制工作。

(二)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地震灾害预防工作

一是努力推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依法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管理程序,努力从源头上落实防御地震灾害的措施。二是依法加强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监管,落实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17个。三是积极推进已建重大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评估工作,启动4个已建重要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项目。四是认真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落实政务公开,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简化办事流程,坚持一次性告知,对符合条件的审批当场办结,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五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在全市地震系统选派7名工作人员参加省防震减灾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并取得了行政执法资格。五是积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户外宣传活动,利用三县庙会、“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9.13全国科普日”等有利时机,市、县、区联动,共开展了10多次户外宣传活动,展出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解答公众咨询。七是积极利用报刊、电视、网络、讲座、户外宣传栏、104.2fm市应急广播等进行宣传。八是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创建8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4所省级科普示范学校。九是精心组织“邮政明信片防震减灾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发行了5万张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明信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成效。十是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整理、空心村改造和美好乡村建设等机遇,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建设工作。

(三)创新模式,努力加强地震应急能力建设

一是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对局机关《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二是依据《蚌埠市地震应急预案》和局机关《地震应急预案》,编制《蚌埠市地震应急指挥简明手册》和《蚌埠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响应流程图》,为突发地震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支持。三是组织局机关与省属蚌埠地震台联合开展了多次地震应急装备使用演练,熟悉掌握各应急装备操作的技术要领和程序规范,确保在震时能够迅速投入应急工作。四是与应急、教育等部门联合积极指导社会各界开展避震疏散演练。五是组织参加2013年皖北协作区地震应急救援轮训班,并在考核比武中取得了与省地震局并列第二名的好成绩。六是主动对接市政府应急办等部门,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挂牌和地震应急专家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组建等应急能力建设工作。七是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社会资源数据库、地震应急指挥数据库更新完善和全市危险化学品分布调查,全面充实地震应急资料,巩固应急工作基础。八是积极创新应急工作模式,分别与市人防办、市气象局签订《应急合作协议》,努力构建部门之间应急资源共享,应急能力共建的应急合作机制。九是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地震应急救援的应急管理新举措,与安徽元鼎工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大型机械设备震时征用协议”,在元鼎工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我市第一支社会“地震应急抢险救援队”。

二、成绩、经验和体会

经过2013年工作开展,监测预报现代化建设水平和观测质量进一步提高,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抗震设防管理成效进一步提升,应急准备各项建设进一步落实。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一要配备一个能够模范带领下属共同推进工作的好班子;二要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好队伍;三是建立一个有效的政府协调督查机制,推进各部门职责的落实。

三、差距、问题和思考

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与先进地市相比在管理成效和基础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真正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行政执法力量提升,城市活断层探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等问题还有待落实。推进防震减灾事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要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二要充分发挥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和保障作用。

四、新的一年的目标和打算

市粮食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第6篇

2013年市粮食局继续保持了粮食工作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

一、重、难点工作完成和突破情况

(一)粮食收储稳中有升。相继启动小麦和稻谷托市收购,全市全社会收购粮食159万吨,同比增加45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2万吨,同比增加17万吨,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36万吨粮食收购目标,仅政策性收购实现农民增收近4000万元。

(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发展主食产业化为突破口,实现粮油加工产值160亿元,位列全省第三,同比增长13%,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落实优质小麦订单140万亩,超额完成20万亩。新增省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帮助17家省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2.17亿元,获得政府180万元财政贴息。

(三)向上争取资金成效显著。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共添置机械设备40余台套,维修仓房10万吨。共向上争取仓库维修和建设补助资金合计2000万元,位列全省第四,同比增长700万元。

(四)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位于禹会区工业集中区的市粮食产业园完成投资3000万元,土地平整、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已结束,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加工企业入驻并重新选址新建粮食产业园区。市粮食一库本库拆迁工作已全面完成。完成了市直国有粮食企业资产调查摸底,为下一步资产整合奠定了基础。

二、成绩、经验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夏粮和秋粮收购期间,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市主要领导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分管市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做好收购工作。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总量再创新高,其中怀远县收购量位居全省县级第三。

(二)协调配合是保证。市粮食局、中储粮蚌埠直属库、市农发行“三架马车”通力合作,积极配合,保证了国家惠农政策在我市的全面落实,未出现“卖粮难”,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民“三满意”的目标。收购期间,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多次执法检查,保证了市场稳定。

(三)队伍建设是基础。开展粮食文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凝练了“厚德积粮,自强创新”的行业文化主题词,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提升了行业软实力。同时与做好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使经济与文化、经营与服务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推动粮食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三、差距、问题和思考

(一)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速。国有企业退市进园、退城进郊建设粮食产业园是打造现代粮食流通、实现粮食产业“二次创业”的需要,也是城市大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广大职工翘首以待的希望所在。目前,市粮食产业园区已落实土地140亩,因城市总体规划调整需重新选址新建。由于受到土地瓶颈的制约,新粮食产业园区选址进展缓慢。这是困扰粮食经济工作的最大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主食产业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粮食产业粗放型经营的传统模式没有彻底改变,粮食产业链条短、粮食产品精深加工度低,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主食产业化工作还缺乏有效地调控手段,这是制约我市由粮食大市向粮食强市转变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我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前期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小、弱、散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托市收购难以启动的情况下,受收购资金的困扰,国有粮食企业市场经营困难,发展不快,效益不高仍是主要问题。

四、2014年目标和打算

2014年,市粮食局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努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一)全力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总结、推广近年来粮食收购的成功经验,抓好夏秋两季粮食收购,确保完成省局、市政府下达粮食收购目标。启动实施“粮安工程”和“危仓老库”五年修复规划,维修改造仓容10万吨。投资230万元,提升蚌埠国家粮食质量检测站各项粮食质量检测功能。

(二)集中精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一拆、一建、一亮化”的思路全力做好园区建设这篇大文章,助力全市城市大建设。“一拆”即粮食一库朝阳路库区55亩土地的征迁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一建”即整合现有土地和资产,通过土地置换等形式,在马城和曹老集分别建设10万吨及5万吨仓储能力的产业园区。谋划好禹会工业集中区的140亩土地,合作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一亮化”即中良大厦美化亮化,使其成为我市夜景的一大亮点,提升城市建设品位。目前顶楼大钟已更换完毕,亮化工作方案已制定,待广告牌清理完成以后即可实施。

(三)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国家粮食局等有关文件精神,深入调研,认真谋划,按照“整合重组一批、打造做强一批、坚决处置一批”的方略,加大市属国有粮食企业资源整合力度,稳妥推进企业改革。力争用2年时间,每县至少打造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骨干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行使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出资人的监管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工权益得到保障。

(四)强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充分发挥我市粮食资源优势,推动粮食精深加工转化,有效促进我市主食产业健康发展,到2015年,全市面制主食品工业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米制主食品工业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培育1个年产值超20亿元的面制品产业集群;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主食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超5亿元主食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打造一批年产值过亿元的食品加工企业。

市宗教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第7篇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委(宗教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市民委(市宗教局)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着力夯实工作基础,努力推动全市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实现了民族宗教工作跨越式发展,我市民族宗教工作已跨入全省第一方阵行列。现将一年来的重点工作报告如下:

一、2013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参加全省“协和成杯?江淮民族情”创建评选活动,全市2个集体和2名个人获表彰。参照省里做法,开展了“天洋杯?珠城民族情”创建评选活动,通报表彰了全市20个先进集体和20名先进个人,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

2、强化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12?4法制宣传日”和“展板一条街”活动,广泛组织参加全国“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和全省“宗教政策法规百题竞答”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法规。

3、深化“共同发展”提升行动。向省民委申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14个,指导临北乡完成国家民委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书,争取项目资金256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协调民委委员单位加大帮扶力度,全年共安排委员单位帮扶项目34个、项目资金300多万元,资助困难少数民族学生140人(400元/人)。

4、加强民族宗教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少数民族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110人参加;指导临北乡举办2期民族乡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指导市基督教“两会”举办了为期五个月的基督教义工培训班,共100人参加;开展“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年”活动,市太平街清真寺白祥化阿訇代表安徽参加全国第十届《古兰经》诵读比赛,并获得优秀奖,成功召开市佛教协会第一次会议。

5、推动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全市95%的宗教活动场所达到“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标准,评创比例比2012年提高5%。发挥已命名“和谐寺观教堂”示范效应,并实行动态管理,推进规范化建设。市天主教堂张德信神甫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个人。

6、深入调研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会同有关部门针对重点难点工作,深入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扎实开展宗教“四深入”调研活动,掌握了做好宗教工作的最新资料,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讨论稿)》,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并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联合下文,为搞好我市宗教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7、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鼓励支持宗教界积极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善款扶困助学”活动,全市宗教界共募捐款物折合人民币14万余元。在“建设生态蚌埠,共创绿色家园”活动中,部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白石山风景区栽种树苗近200棵。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领域矛盾纠纷20多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8、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向市招商局报送5条招商信息,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二、2014年度工作打算

2014年,委(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省民委(宗教局)重点工作,凝心聚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开展各种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范围,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增强社会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宗教工作的良好氛围。

2、落实省市民族重点工作任务。一要贯彻落实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筹备召开全市民族事务协调委员会工作会议;二要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广泛参与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表彰活动,大力培养创建示范典型;三是积极备战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努力提升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水平,力争参加明年全国第十届民运会;四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表彰活动,全面推动民族工作进社区。

3、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共同发展”提升行动意见,大力实施“四大建设”,扶持发展各类少数民族经济经营体;坚持以项目带动发展,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积极争取各级少数民族发展项目和资金,加大民委委员单位帮扶力度;举办各类少数民族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

4、全面加强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市、县(区)宗教团体建设,做好换届工作;完善认定备案工作,确保两年内全市所有基督教活动场所至少有一名教职人员;提高宗教教职人员法律素质,引导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为宗教界优秀人士脱颖而出提供条件。

5、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突出“教风”主题,完善创建工作机制,把“文明进香”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继续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将宗教慈善与和谐创建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充分调动宗教团体积极性,加强佛、道教场所管理,维护宗教界良好社会形象;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审批登记管理工作。

市物价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第8篇

2013年,市物价局围绕“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战略目标,狠抓目标落实,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开拓价格工作,在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强化基础工作等方面取得成效。依法行政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2014年获“全省价格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圆满完成2013价格调控目标任务。全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涨幅为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年控价目标。全省排名第12位,位列前五。

二、重、难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服务经济发展有新举措

一是立足本职积极主动研究出台发挥价格职能助推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服务。二是再降涉企收费的标准。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意见》文件降低涉企收费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再降涉企收费5%,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三是积极为企业争取优惠政策。为我市现代牧业、大成养殖集团、玻璃设计研究院等企业发展争取价格优惠政策支持。现代牧业年节约电费支出1300万元,有力的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四是印制了涉企行政性和经营性收费目录,并免费向企业发放,使企业明明白白缴费,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五是是积极为全市增加地方税收开展工作。在办理非住宅类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认定住宅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争议认定方面。出具价格认定结论书认定的金额比当事人申报金额累计核增3.78亿元,核增率达35.34%,最高的核增率为182%。按现行税(费)率估算,预计可增加地方税收收入5000余万元,增加交易手续费收入200余万元,纳税人少支付中介评估费300余万元。市物价局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在全国会议上作专题经验介绍,市物价局局长黄善岐就蚌埠市开展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的主要做法、初步成效作了全面介绍,得到参会同志的好评。

(二)服务群众工作有新突破

一是让群众参与和了解价格工作。邀请部分消费者、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的代表参加,多次开展“走市场、看价格”活动。通过“看、查、谈”等方式。让群众亲自实践价格监管,有针对性地对价格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推进价格部门服务水平和能力提高。二是推进价格惠民工程。在市区建立了24家农副产品平价直销店,受益群众数量进一步扩大。三是积极采取疏控结合,做好商品房销售价格监管工作。对多家商品住宅备案价格过高的开发企业,进行实地走访查看,并及时约谈房地产开发企业,指导其房价在合理的价格水平备案。四是群众价格投诉举报得到及时受理和查处。全年共受理群众价格咨询、投诉548件次,退还消费者价费款6.08万元。

(三)价格监管力度有新成效

一是加强国家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对高速公路收费站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执行情况和涉农价费进行了检查。开展了银行业收费和夏粮收购专项检查。二是加大市场巡查频率,打击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行为。把市场监管关口前移工作落到实处,集中部分检查力量,在重点时段对市区大、中型商业零售企业、在售的商品房楼盘进行明码标价市场巡查。三是深入推进明码实价示范活动,全市“明码实价示范店”增至50家。

(四)价格基础工作全面提升

一是注重干部教育,提升履职能力。选调了38人次参加国家发改委、省物价局和市直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自行组织岗位培训11次,458人次受训。干部在线学习,全局的参学率和计划通过率均是100%,全局人均学时264小时48分钟,人均学分202.38分,在市直部门排名第一。二是能够打牢政府定价的基础。在实施政府定价时,认真剔除不合理的费用,今年来开展了二中学生住宿费等十个定价项目,剔除不合理费用903万元,核减幅度4.98%,为提高政府定价科学性提供了有效保障。三是扎实做好涉案财产价格鉴定。共受理涉案财产价格鉴定315件,鉴定标的总金额952万余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2.8%,没有出现一起复核裁定,并获得“全省价格认证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四是坚持一月一查一访一通报制度,开展督察。对“政风行风热线”、行政审批窗口办件和价格举报中心举报件等,进行一月一查一访一通报活动,对基本满意、不满意的,由局领导亲自征求意见,检验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干部自觉依法履职,按时高效开展工作。

三、成绩、经验和体会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认真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和部署我市价格工作的开展;得益于省、市一系列价格政策得到认真贯彻和落实;得益于政府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得益于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团结正确,确立了我市价格工作“稳价格、促发展、惠民生、强基础”的基本工作思路;得益于全体物价干部团结一心,思想稳定,做到了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圆满完成各自工作任务。

四、差距、问题和思考

回顾2013年,同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在坚持“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方面,对于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还没有完全放开价格管制。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坚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基本取向,实现“放、改、管、保”四位一体,需要我们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对我市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放开价格管制,放手由市场形成。同时抓住省进一步下放价格管理权限的契机,进一步提高价格决策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2014年目标和打算

2014年主要围绕保持我市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项目建设,加强民生价格监管方面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

二、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发展长效机制。一是积极探索园区零收费制度,实行零收费制度后,涉及上缴中央及省收费收入,由各级财政兜底;二是进一步规范水电气延伸服务收费标准;三是加大清理涉企收费力度,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涉企收费标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积极为我市的项目建设服务。探索价格工作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服务,如房地产项目价格网络备案,让备案人少跑路,做到真情服务。拟研究出台蚌埠市物价局服务项目建设的实施办法。

四、进一步完善稳价安民长效机制。一是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市级民生工程项目,扩大农副产品平价商店覆盖范围,新建26家平价店,制定更加细致的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推动平价商店运营规范;二是加大民生价格及价格政策宣传力度。

市体育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第9篇

2013年以来,市金融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年初目标任务,多措并举,积极引导信贷投放,着力推进金融创新,切实改善金融服务,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提升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加强调度引导,多项指标再创新高,提前4个月完成150亿元新增贷款目标任务

重点围绕市政府全年新增贷款15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770亿元目标任务,我们强化服务、及时调度、按月通报,已提前四个月完成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2013年末,存、贷款增速和省贷款目标任务完成率均居全省第1位。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62.55亿元,同比增长28.89%,比年初增加28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818.17亿元,同比增长28.51%,比年初增加181.51亿元,排名全省第5位,增量存贷比为64.14%。全年完成直接融资45.05亿元,创历年新高,目标完成率165.81%,居全省第二位,率先在全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泰复实业增发18.05亿元,方兴科技增发10亿元,安徽水利发行1亿元短融券,城投公司发行16亿元企业债。

二、全力攻坚克难,着力改革创新,努力在重点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重大突破

(一)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提前一年完成我市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目标任务。怀远农合行、固镇和五河农信联社改制农商行筹建全部获批,即将相继挂牌。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继续取得实质性进展,光大银行在2月份正式开业,华夏银行已在我市开始选址工作,兴业银行在蚌设立分支机构已有规划,马鞍山农商行已确定落户怀远;浦发银行在固镇县设立村镇银行已获银监部门批准。

(二)在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上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我市金融机构创新主动性和力度显著提高,着力在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上下功夫。建设银行会同人保财险公司在2012年12月在全省率先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已累计向初创期小微企业发放小额保证保险贷款32笔5650万元,目前试点范围并已扩大到全市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

(三)在抢占先机与国开行谋划合作融资新模式上取得重大突破。我市在全国率先获批国开行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首期50亿元项目贷款,形成国开行新型城镇化贷款“蚌埠模式”,成为全国棚户区改造“蚌埠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在新三板首批挂牌上取得重大突破。安徽佳先功能助剂股份有限公司和蚌埠昌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新三板向全国开放后第一批挂牌名单,蚌埠昌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于元月24日正式挂牌,是10年企业上市断层以来我市本土企业首次在资本市场上的新突破。

三、寻找问题差距,总结成败得失,认真做好2014年的金融工作 2013年,我市金融业总量快速增长、金融体系逐步健全、金融创新稳步推进、融资方式日益多元、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金融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一定程度上适应和匹配了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成功经验主要在于抓好金融办自身建设,努力把金融办打造成为学习型、服务型组织。一是理思路、抓重点。首先,明确金融办功能定位和工作思路。我们领导班子对金融办职能明确定位为综合服务,将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及担保公司的初审权也作为服务内容。在总结近年来金融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明晰确立了“抓总量、调结构、推改革、促上市、强监管”的总体思路。其次主动做好协调服务。要求全体人员了解企业、熟悉银行、熟悉金融产品、熟悉资本市场规则,切实做到腿勤、脑勤、手勤、眼勤,主动深入企业、联系银行,为拟上市企业服务,为银行金融机构服务,为融资平台服务,为政府领导决策服务。二是抓基础、管长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规则流程。制定例会、季度分析会等规则,完善财务、信息报送和档案制度等。实行“谁分管、谁负责”原则,我作为班长抓总抓要,办事决策讲民主,得到班子成员充分信任和支持。积极倡导建设学习型组织,全员参加各类专题培训,开展多层次学习、多方位合作,全力提升金融办全体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我市金融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总量仍然偏小,存量存贷比仅为64.8%、低于全省8.09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仅为64.14%、低于全省13.73个百分点,增量存贷比为近三年首次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受合意贷款规模调控,我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压降18亿元,部分金融机构由于上级贷款额度,已批贷款不能发放;信贷和融资结构不够合理,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长期存在,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和转型发展较慢,投融资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既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有体制机制因素造成的,也有我们工作努力不够造成的,应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不断提高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市体育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第10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交通局述职如下,请予评议。

一、201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发展加速。交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超过预期,好于以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3亿元,完成计划的167%,城市大建设投资完成25.1亿元,完成计划的130%。交通运输建设任务首次纳入省政府目标考核,投资完成计划的145%,同比上年增长3.8倍,经对接省交通厅该项目标考核工作可获满分。全市客货运输周转量增幅达16.3%,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筹资加力。基本建立市级交通融资长效机制,市交投集团原定5年注册资本金达到32亿元的增资任务已提前完成,并从交行、徽行、农发行、中信等银行获得贷款17亿元,融资金额在全省交通系统仅次于合肥和马鞍山,位居全省第三。同时,全年从交通部、省交通厅争取到位各项补助资金8.33亿元,获取资金支持额度处于全省前列,相当于前三年总和。

三是建设加快。圆满完成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建成蚌固一级公路、淮上大道、东海大道东段、中环线高新区段及老山路南段,完成解放路淮河大桥和城市北出口综合改造,特别是建成新港二期前方码头,实现我市拥有淮河流域历史上的首座集装箱码头。开工建设了长淮卫淮河大桥、胜利东路、g104五河段、s307怀远段一级公路、中环线东段等一批项目。

四是服务加强。积极打造“全天候、全覆盖”公交,新购120台新能源公交车,建成新二中、义乌商贸城、国际汽车城等8个公交枢纽站场并投入使用,升级改造了200个公交站亭,新增、延伸了18条公交线路,相当于前五年总和,其中围绕新二中新增4条线路,围绕义乌商贸城新增3条线路,对体育场内的公交站场实施搬迁,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全面建成综合客运站并如期投入2014年春运使用,实现高铁、长途客运、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开通蚌

五、蚌凤城际公交线路,以及义乌商贸城至怀远公交线路。

五是维稳加固。坚持把维护行业稳定作为促进交通和谐发展的生命线,面面俱到地排查信访隐患,真心实意地帮助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地解决矛盾问题,积极有效地化解历史积案。在市信访局和蚌山区委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方共同努力,基本化解了长达三年多的新通利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多次上京赴省来市的信访案件。通过行业资源整合,妥善解决了蚌埠市港口装卸公司400余人长期以来的信访积案,彻底消除了港口生产安全隐患,得到省交通厅的充分肯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基本化解了久拖不决的亚美公司涉外信访案件。

六是影响加大。荣获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表彰,殊荣为全省交通系统唯一。扎实推进交通执法网上公开运行系统建设,得到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宾宜同志的充分肯定,批示在全省推广借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全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荣获省政府表彰为节能先进工作单位。连续第五年组织开展“微笑伴你出行、温馨洒满车厢”市民满意公共交通创建活动,连续第十四年组织开展城市公共交通爱心免费送考活动。精心打造出租汽车行业服务品牌,交投出租“黄的士、心服务”已家喻户晓,成为珠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受到,在宏观环境严峻复杂、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能够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得益于市四大班子领导对交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指导,也离不开各县区各部门的帮助支持,离不开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和奋力拼搏。

总之,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面对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创新意识需进一步加强;交通行业服务水平与领导要求、百姓需求还存在差距,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任重道远。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打算

2014年,我们将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改革、创新、对标、发展”的总基调,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努力实现全市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全年总体目标是: 交通固定资产和城市大建设投资完成18亿元以上 建设国省干线公路170公里,县乡公路100公里 力争在全省率先完成危桥改造民生工程任务 客货运输周转量增幅保持在全省前列 交通投资集团融资总额达到20亿元。

为实现上述思路和目标,我们将采取“2466”的保障措施: “2”就是二个关注,关注交通舆情、关注信访维稳;

“4”就是四个聚焦,聚焦项目谋划、聚焦政策研究、聚焦安全生产、聚焦超限超载治理;

“66”就是“六个坚持、六个着力”,一是坚持大干项目,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坚持惠民利民,着力推进服务提升;三是坚持规范高效,着力推进管理强化;四是坚持先行先试,着力推进工作创新;五是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推进交投发展;六是坚持提质增效,着力推进作风转变。

下面我再着重汇报一下“坚持大干项目,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的工作安排:2014年我局将重点实施和推进18项大建设项目,涉及四大领域: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成胜利东路、中环线东段(东海大道-胜利东路)和秦集路段,开工建设中环线临港开发区段(胜利东路-长淮卫淮河大桥)、特步园区段(淮上大道-解放北路)、城南段(新威科技-解放路),继续推进长淮卫淮河大桥建设。

二是区域路网交通项目,建成s307怀远段一期工程,加快推进g104五河段一级公路建设,开工g206南段、s306解放路淮河大桥至沫河口段一级公路,积极推进天河南部快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启动连接三县的s365怀远—固镇—五河公路建设,打通我市东西方向中轴线,积极做好“全域蚌埠”交通文章。

三是水运工程项目,加快建设新港二期后方物流园区、固镇浍河复线船闸、小蚌埠五源码头、五河山水码头,推进五河浍河复线船闸、固镇开发区综合码头等一批水运项目前期工作。

四是民生工程项目,完成省下达危桥改造民生工程任务,建设农村公路100公里,建成城市公交高铁站南停保场、客运西站(滨河西片区)首末站,继续升级改造200个公交站亭,加快推进高铁站东公交停保场、马城公交枢纽站建设。

市体育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第11篇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办公室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职能作用,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述职如下:

一、紧抓三个环节,切实保障政务工作高效运转

一是抓公文运转。严格精简文件、规范公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办文时限和责任的意见》、《严格控制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发文的意见》,全年蚌政、蚌政办文号共减少发文134件,办理各类来文3476件,公文处理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是抓会务联络。牵头制定了加强会议活动统筹、规范县处级正职领导干部离蚌外出请假制度,实行县区和部门正职干部离蚌外出请假情况在中国?蚌埠党政门户网站、《值守应急报告》上公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这一做法在《南京晨报》刊登宣传。直接承办或参与了国家、省有关领导来蚌调研及重要客商来蚌考察等接待活动100余次,精简各类会议50余次。

三是抓值守应急。制定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简明规程,参与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地震疏散应急示范演练等活动,启动市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10多次,及时协调参与处置一批突发事件。在全省率先开通市级应急广播,进一步加快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及应急处置信息传播速率,其经验做法获省政府应急办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二、打造三大平台,着力提升现代化办公水平一是打造一体化电子政务平台。建成蚌埠市一体化电子政务综合应用系统,目前已进入全面推广应用阶段,实现了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公文、信息、会议通知传输电子化。二是打造市长热线服务平台。牵头建成12345市长热线服务中心,已投入试运行。该中心整合全市各类服务热线电话,新增网络问政、短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一个电话打进,一个部门受理”,市民诉求通道更加便捷顺畅。全年共受理有效诉求问题9500多件次,比上年增长7%,受理办结率96.2%,回复率98.2%。

三是打造门户网站宣传平台。完善中国?蚌埠党政门户网站内容体系,强化网络问政,办好在线访谈栏目。加快推进网站改版工作,新版中国?蚌埠党政门户网站顺利使用,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政务网站优秀奖。2013在全国排名第29位、在全省排名第2位,超过马鞍山和芜湖市。

三、强化三项职能,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强化参谋助手职能。提升秘书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字材料质量,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等600余篇文稿起草任务,撰写的《城乡互动文化引领打造城市发展升级版》荣获省市长协会论文一等奖。修改完善并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围绕事关重大决策部署和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牵头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省第一个出台贯彻省政府意见的城市。认真选题,积极争取,推荐的“国家级硅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落户蚌埠”被列为安徽城市发展十件大事。

二是强化目标管理和政务督查职能。完善党政机关目标管理机制,抓好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和任务落实,连续三年被省政府授予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称号。共办理市长批示件48件,开展打击非法采砂等30余次专项督查。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按时办理省、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7件,办理政协重点提案6件、一般提案579件。

三是强化政务信息宣传服务职能。全年被省政府办公厅采用信息120多条,其中获得省领导批示2条;编发《蚌埠信息》250期,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35条次,批示量明显增加,及时为领导提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起到了宣传蚌埠、推动工作、决策咨询等作用。政务信息工作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5。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办文、办会、办事效率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文稿起草、活动组织、政务信息的规范性和实效性还不强;抓管理、抓细节、抓落实、抓创新的力度有待加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整改。按照对标追赶计划,我办把2014年确定为“打基础、强化自身年”,将通过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培训、效能提升,进一步推进思想、工作、作风升级,强化团队的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担当意识,全面提升市政府办公室各项工作水平。一是在服务跨越发展上有新作为。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出精品调研报告,制定事关全局的政策意见,抓好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工作,助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二是在便民利民上有新成效。完善12345市长热线服务中心体系建设,规范社情民意的接收、转办、督办流程,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三是在改革创新上有新举措。在办文、办会、办事方面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善于打破常规、突破框架,着力提升各项工作效率和效果。四是在维护稳定上有新担当。以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全力做好值守应急工作,主动参与维护好社会大局稳定,为全市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做出积极贡献。

2013年,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深化平安蚌埠建设和警务改革创新,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主要工作成绩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市公安局承担“社会治安”和“消防工作”两项省政府考核指标,各占1分,目前省公安厅对两项工作已经考核,但结果还没有公布。根据省公安厅通报,我市群众安全感维持在92%的较高水平,比照2012年没有失分的情况,结果应该较好。2013年公安工作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政治大局持续平稳。(略)

(二)及时侦破有影响的重特大案件。具体表现在“一降一升”,即立杀人、绑架等七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278起,同比下降8.2%,破案226起,同比上升4.6%。一是现行命案全部破获。按照“命案必破”要求,20起现行命案全破,另破“1996.12.02”强奸杀人案等6起命案积案。二是扫黑除恶战果显著。全年共打掉涉恶犯罪团伙31个,总数居全省第二,尤其是成功破获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4.17”抢夺国购广场工程施工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4名,打击数创我市查破犯罪团伙之最。三是专项打击整治活动成效明显。开展夏秋社会治安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先后破获“1.09”特大入室盗窃案等各类侵财案件7500余起,破获公安部、省公安厅毒品目标案件5起,禁毒破案创历史最好成绩。

(三)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力整治。具体表现在“三个到位”,即整治“黄赌毒”力度到位,安全监管措施到位,治安防控建设到位。一是“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共查处“黄赌毒”违法案件1800余起,尤其对利用游戏机进行赌博做到露头就打,共收缴各类赌博机1035台,有效整治这一危害社会的“毒瘤”。二是安全生产指标没有突破市安委会下达任务。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消除大量安全隐患,收缴炸药、硝酸铵等各种危爆物品约4.8万公斤、非法枪支24支,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7.6”非法制造爆炸物品案;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19人,同比下降0.8%。三是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趋于完善。坚持不懈开展24小时常态化城区大巡防,全面启动社区(驻村)民警专职化,强化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两抢一盗”案件明显下降。稳步推进“天网工程”建设,二期工程1068个高清探头建成投入使用,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四)互联网警务打响“蚌埠品牌”。具体表现在“两个领先”,即互联网监管水平领先,公安政务微博建设领先。一是虚拟社会管控有力。完成全国第一批网综平台示范城市建设,电子物证检验鉴定保持国内先进水平,正面引导和安全监管稳步强化,共通报、处置有害信息11万余条,有力维护了虚拟社会稳定。二是互联网警务影响不断扩大。“蚌埠公安在线”政务微博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大政务微博、全国政法微博百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2“工作创新奖”,今年初又入选“2013安徽十大影响力政务微博”。

二、经验和体会

(一)内挖潜力谋创新。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向素质要战斗力,不断完善创新警务管理机制,强化绩效考核,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基层基础、侦察破案等警务效能明显提升,公安绩效考核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受到省公安厅通报表扬。

(二)主动作为求实效。主动将公安工作置于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将“加强重点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整治”作为2013“党风廉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创新服务保障举措,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基层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警力配备、警务保障与省内先进地市还存在一定差距,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还没有做到从严规范,违法违纪问题还时有发生。

四、2014年目标和打算 2014年,市公安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中心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标追赶全省先进地市,不断提高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市实现“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全力维护政治大局稳定,严防发生影响稳定的各类案事件。二是着力提升打防工作实效,促进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双提升。三是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四是大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使公安工作更好惠及发展、惠及民生。五是积极打造过硬队伍,塑造新时期公安良好形象。

2013年,市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提出的“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要求,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群众体育提升水平,竞技体育提升绩效,体育产业推进提速,体育事业发展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省、市级目标任务。市体育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13省辖市体育工作综合考评,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受到省体育局通报表彰。

一、省政府目标完成情况

2013年,市体育局承担省政府目标绩效考核指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权重1分。对照省体育局关于2013年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评分办法,我局承担的省政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群众体育工作全面加强。

1、积极推进市民生工程和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体育发展成果惠及城乡百姓。为89个城市社区配备110张乒乓球台,为23个社区建设全民健身苑,为165个行政村各建设标准篮球场1个,以村为单位组织各类体育赛事6000多场(次);创建1个国家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个省级乡镇健身广场、5个社区体育俱乐部、52个示范晨晚练点,为1047人进行了体质监测。

2、深入开展“温馨蚌埠、健康珠城”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群众体育丰富多彩。“温馨蚌埠、健康珠城”系列活动覆盖各县区,共展演11场,参加健身活动达5万人次以上。承办全国啦啦操联赛蚌埠站比赛、中国门球冠军赛安徽分区赛获得圆满成功。迎元旦长跑比赛、市直机关足球赛、全市羽毛球大赛、老年智力运动会、第八届“美好乡村”篮球赛等赛事活动贯穿全年;组队参加全省第三届风筝大赛、第五届健身秧歌比赛取得较好成绩。金宏棋牌俱乐部邀请国际象棋皇后谢军、国家队总教练叶江川来蚌开展百人国际象棋车轮大战、市乒乓球协会的“皖酒杯”乒乓球赛、市棋协承办的全国中小学国际象棋比赛等赛事带动了各类健身人群的健身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3、体育社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召开全市体育社团工作会议,推进体育社团规范化建设。体育总会向乡镇延伸,全市55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体总分会。成立中国跤协会、石锁协会、万里行户外运动俱乐部等体育社团7个,发展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名。

(二)积极备战省运会,竞技体育基础进一步强化。

1、举全局之力扎实开展省运会备战工作。创新备战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组建4个项目管理中心,实行局领导对口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注册运动员1374名;获得省常规赛金牌57.5枚;组建排球、击剑、射箭项目队。加强运动员输送和全运会蚌埠籍运动员服务工作。有5人进入省“奥星工程”,7人入选省队,29人参加省集训。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我市运动员张亮亮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决赛中顶住巨大压力和干扰,为安徽省体育代表团夺得全运会赛场第一块金牌。

2、“体教结合”取得进展。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教体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市体育运动学校被命名为“2013-2016年新一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46所中小学校721名运动员参加,12项记录被刷新;启动校园足球活动,完成15所小学、13所中学布点工作;推进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创省级青少年俱乐部1个,青少年体育户外营地2个,省级传校、特校2所。

3、严格审批办证管理工作。审批二级运动员121人、二级裁判员54人,完成9名一级运动员、13名一级裁判员的申报工作。

(三)体育产业多元发展,初见成效。

1、公共体育设施进一步改善。高标准完成了《蚌埠市体育设施布局专业规划》;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体育场东看台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市游泳馆完成顶棚防水改造、环保锅炉更新,训练条件得到改善。认真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2、成功举办乒超联赛蚌埠赛区比赛。世界级高手马琳、马龙、朱世赫等齐聚珠城,为市民奉献了一场乒球饕餮盛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比赛的组织工作得到了主客队赞扬。

3、体彩发行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专营店建设超百家,销售量过亿的赶超目标,创历史新高。提供有价值招商信息5条。

三、主要工作体会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育工作要主动融入社会事业发展中,用好成绩、新亮点提升形象、鼓舞斗志、凝神聚气,为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唯此,体育工作才能赢得持久关注和广泛支持。

(二)顺应民意,服务民生。体育民生,是体育层面的人民生计,是体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所在。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让群众成为体育活动的实践者、受益者。唯此,体育事业发展才有持久活力。

(三)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新突破,解放体育生产力,激发机制活力和人的创造力,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同步推进,做到坚守第一方阵不退位,为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当先锋。唯此,体育工作才能保持持久动力。

四、主要问题

(一)全民健身体系不够完善,群体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全市924个行政村,目前已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442个,今明两年任务十分繁重。体育社团发展不平衡,市级多、县区、社区少,还没有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群众体育活动在品牌建设和全民化、制度化、生活化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不强,优势不再。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落后,体校教学训练场地设施简陋,运动员招收困难、出路不畅,优秀苗子严重匮乏,我市竞技体育竞争能力下降。

(三)体育产业发展滞后。我市体育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既无规模亦无自主品牌。市县(区)两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滞后于省内其它市,对标合芜马更是差距太大,压力巨大。

(四)体育人才活力不够。在人才引进、培养上渠道不多,机制不活,优秀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年富力强教练员极为缺乏。

五、2014年工作目标和打算

2014年是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关键年,是省运会的决战年,也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力争体育工作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党建工作、目标管理、政行风建设等专项工作在全市争先创优,体育整体形象得到全面提升。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唱响全民健身主旋律,打造运动珠城新品牌。

依托“大格局”,办好大体育,建设群众身边的设施、活动、组织,形成新亮点、新品牌。建设200个左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个全民健身苑、5个社区体育俱乐部、50个示范晨晚练点。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人。完成国民体质监测1000人次以上。

(二)吹响进军省运冲锋号,再创蚌埠体育新辉煌。

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争先进位意识和夺标育人理念,创新备战机制,科学训练,严格管理,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确保我市体育代表团在省运会上实现“金牌位居前列”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三)奏响融合发展协奏曲,实现体育产业新发展。

以体为本,多轮驱动,推进体育中心规划建设,对市体育场进行提升改造,争取承办全国竞技性体育赛事,培育具有蚌埠特色、全国影响的体育品牌赛事。优化产品结构,扩大销售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完成体彩销售1.2亿元。

2013年,全市卫生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努力践行“厚德、善政、拓新、卫民”的卫生精神,“围绕一个目标,抓好四个提升,推进十项工作”,全面完成目标工作任务。

一、2013年工作成效

(一)、全面完成承担的省政府工作目标。

食品安全工作:对照省食安办考核细则,从组织实施、重点工作、监管能力建设、宣传和信息管理、举报奖励工作5个方面开展了自查;通过自查,全面完成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监督检查覆盖率100%,投诉举报查处率100%;在全省考核争取前六位(未考核)。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照省卫生厅考核办法,我市201220个项目全部资金配套并开工(其中投入使用7个);资金配套100%,开工率100%;在全省处于中上等位次(未考核)。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基层医改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奖励性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60%以上,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对村卫生室每年给予3600元的运行费用补助;村室人员补助和待遇实行打卡发放。

二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扎实有效。7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后呈现了“三降两升一回归”的可喜局面。“三降”:药品价格下降在35%左右,大型设备检查价格下降20%,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下降3.2%和4.06%;“两升”:服务量明显提升(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7.3%,住院病人同比增长5.6%,)收入同比增长6.2%;“一回归”:公立医院回归到了公益性质。

三是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措施不断创新。一是修订了《市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3-2030)》,调整市区公立医疗机构结构和布局;二是建立了第一和第三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三是全市唯一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在四院开展;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医疗纠纷调处机制,调处成功率85%以上;五是积极推进与国药集团的合作,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有效途径;六是科学院院士、著名遗传生物学家贺林院士工作站落户蚌埠;七是市政府与上海长征医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八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市一院合作协议成功签约。

(三)、卫生民生工程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新农合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全市参合人数265.7万,人均筹资340元,总筹资规模9.03亿元,参合率101.27%,超过省政府95%、市政府98%参合率目标要求;基金支出8.4亿元,受益人次756万;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比62%。

二是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明显。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免疫接种104万针次,开展艾滋病干预5200人次,免费救治艾滋病64人、结核病403人,全市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

三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建档248.2万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人数26.6万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人数9.3万人;禹会区成功创建“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四是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年免费婚检2.3万对,为3万名农村孕产妇发放补助,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2.8万人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

(四)全面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一是全面实施医疗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工程。选择市直7家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聘请了33名评议行风监督员,不定期明察暗访和集中评议,从而促进医疗环境、医疗质量、医德医风、服务态度明显好转;市三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市一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与市人社局联合规范护工市场,申报政府工作创新奖;与市老干部局联合,为全市离休干部建立了紧急呼救服务;市直7家医院门急诊211万人次,出院病人9.25万人次,同比增长20%。

二是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深化中医药“三进”、“三名”和“治未病”工程,成功创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省级7个、市级8个。

三是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承办国家级继教项目1项,省级12项,市级94项;市直医院6个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在全省名列第三;对11名“江淮名医”考核认定,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第一。四是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展有序。接受投诉举报106起,查处率100%,全年无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实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开展了卫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开展2013年“蓝盾行动”综合执法检查;卫生监督全省综合考评第二(合肥第一);全年查处非法行医126起。

五是卫生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争取中央投资项目48个,总投资近4000万元;市中医院新院区正在装修;新建的市疾控中心主体完工;市一院综合楼项目加快推进;上海长征医院蚌埠分院、市三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即将开工;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积极推进。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二是高端和基层卫生人才短缺;三是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于提高;四是疾病防控任务艰巨。

三、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全市卫生工作围绕建设皖北医疗服务中心工作目标,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构建人民群众健康防护屏障,扎实实施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全面完成承担的省、市政府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巩固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扎实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力争在在创新机制、调动积极性等方面有所突破,推进与国药控股医疗投资集团的合作,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蚌埠模式”;

三是继续实施卫生民生工程,完成11项具体工作任务; 四是以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继续抓好医学人才培养;

五是以卫生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市一院病房大楼、市二院新院区、市三院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争取尽快开工建设;配合建设单位,加快推进市中医院新院区、市疾控中心新建项目,争取尽快投入使用;

上一篇:两学一做单位工作开展提醒函下一篇:水务局关于基层党建专项述职情况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