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层央行内控建设

2024-06-21

谈基层央行内控建设(精选8篇)

谈基层央行内控建设 第1篇

谈基层央行内控建设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将伴随着金融业务长期存在,控制金融风险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内控建设。就金融业而言,加强内控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不仅具有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管理职能,同时还具有向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能,掌管着国家大量的资金,如国库资金、发行资金及再贷款资金等等,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也存在着金融风险。人民银行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强化内控建设都将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长期任务。

一、近年来基层央行内控建设的发展

基层央行的内控建设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作为基层央行的普通一员,对此深有感触。虽然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自1999年已经开始行使中央银行再监督职能,但当时由于人员客观因素限制,县支行内审人员只能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在人员上、工作时间上都难以保证,当然工作质量、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内控建设以及监督流于形式,这是当时基层央行普遍存在的现象,代码口令、印章管理混乱、业务处理一手清的现象并非个别,同时由于几大业务系统多为单机,因此帐务处理不及时、随意调帐等情况也时有发生。现在回头看看,确实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2005、2006两年大小额支付系统相继上线,发行业务系统、国库业务系统也逐步采取了数据集中模式,从硬件上对基层央行的业务操作进行了一次规范,同时配套的操作规程也从软件上对业务操作进行了控制,对于基层人民银行业务部门而言,这无疑是内控机制建设的一次提升。2007年的岗位整合,基层央行相继成立了纪检监察室,配备纪检内审人员履行职责,更强化了内控执行的监督力,基层央行的内控建设也逐步走上了正轨,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干部职工在执行制度上提高了认识,特别是在管理层,制度优先、内控优先、安全稳健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得以确立;二是各股室及专业都根据自身情况,结合金融服务业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初步形成了一套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以及对业务操作层的岗位监督等内容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体系;三是支行内审部门积极参与内控体系建设,在完善人民银行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服务领导决策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人民银行履行职责,控制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基层央行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感觉到,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内控建设似乎不是我们当前的中心工作,但它可以影响中心工作、决定中心工作。事实上内控工作事关全局,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可以说内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的中心工作一刻也离不开内控。内控就象是市场经济中“无形的手”,无时不在发挥着作用,离开内控要做好工作是不可想象的。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目前基层央行内控建设当中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1、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不确切,不完整。一些干部职工都认为有了规章制度就有了内控制度;忽视了内控制度作为一种机制,是为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防范业务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和程序,这些认识上的不到位,限制了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

2、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存在盲区。应当说,基层行的各项业务都建立起了基本的内控制度,但整体而言仍欠健全、有效。有些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没能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修订;有些新业务已经开展,但相应制度尚不健全,致使运作上带有盲目性;更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健全的制度,但业务管理部门重业务,轻管理,监督检查功能弱化,使制度难以真正落实。

3、有制度无监督。在基层行制度制定的很多,但监督机制不能有效得到落实,虽然各行设有内审人员,但大部分身兼数职,同时对支行方方面面的内控制度的掌握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控制作用。

4、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如基层央行的基础业务部门,根据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需要设置多个岗位,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但是受基层行人员少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使岗位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为正常的业务运行埋下了风险隐患。

5、基层央行内部人员结构不合理。根据内控制度的要求,重要业务岗位不能连续担任两年以上,必须定期实行轮岗,而由于人员短缺的缘故,也很难落实,潜在着一定的内部风险隐患。

三、对内控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将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理解为一项临时任务、阶段性工作。甚至,个别原来内控制度比较薄弱的单位、部门存在厌烦、畏难、抵触情绪。

2、由于内控制度建设的有关要求比较原则,导致部分单位、部门在开展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上理解、做法不一。例如,部门岗位责任制如何制定未明确,有些部门即按部门现有人员来制定岗位责任制而事实上应“因事设岗”而不应“因人设岗”。

3、内控制度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存在缺陷。内控制度评价效果不佳。虽然按规定成立了相关内控制度检查小组,但一方面由于熟悉全行各部门所有业务的人员毕竟是少数,评价缺少针对性,另一方面检查小组即使提出了修改意见也存在理解上的不同缺少权威性。

四、增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性、有效性的建议

首先应该解决好对内控制度的认识问题。对上级行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任何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在内部制度面前,员工人人平等,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领导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反,一旦违反就要追究责任。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些认识问题,才能克服内部制度管理中的随意性,提高内部制度的权威性,增强贯彻实施的自觉性,构筑起风险防范的“铜墙铁壁”。

1、为解决下级行内控制度建设上理解偏差的问题,同时避免上级行相关部门开展检查、监督时标准执行不一可能导致下级行无所适从的问题,建议上级行内审部门、职能部门制定下发下级行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的目录(目录中规定的制度必须制定,除此之外可结合各行、各部门实际补充制定)。

2、为解决下级行内控制度内容过于简单、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等问题,建议上级行内审部门、职能部门将下级行现有已制定的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进行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规范的各项制度蓝本后印发下级行,由其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制定各项内控制度。在此一是要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任何内控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并考虑到其可操作性。因为制度是需要人去执行和为了规范操作的,不切合实际的制度即使再严格、再全面而不具有可操作性也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使员工无所适从、难以执行,这就起不到制度应有的制约、规范作用。所以,要避免制度悬空或华而不实现象。二是要注重制度的动态性、时效性。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制度亦然,目前,因为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法规已不尽适应或相对滞后。因此,各单位、各部门应随着业务的变化、中心工作的更替、重点的转移、时间的变迁等紧跟形势,把握政策,及时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相关的内控制度,树立动态的监督管理理念,避免内控制度对业务行为的不协调性和控制上的滞后,使内控建设紧跟形势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相信,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一定能较好地解决内控制度规范性问题。

3、为改变目前内控制度评价针对性不足、权威性不够的问题,可由上级行对下级行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小组人员组成不但可以抽调职能部门人员参加,也可以抽调他行熟悉业务的人员参加。

4、为及时了解各单位、各部门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内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此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内审部门在制定全面内审、专项内审检查方案时必须将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作为检查内容,真正达到以查促建、以查促整的效果。

谈基层央行内控建设 第2篇

随着组织环境和管理模式的巨大变化,新的科技运用和法治理念对组织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组织更加重视治理与风险管理工作。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于提高人民银行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防范各类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抚州市中心支行结合COSO委员会2013年5月发布的新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探索建立内部控制的动态调整和持续完善机制,初步建立完备的内控评价体系。

一、内控评价体系的基本模型

内控评价体系在设计时就牢牢抓住业务高风险点控制、非现场监管控制、内控风险自我评估三个要点,并适时根据“要点”监控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专项审计。业务高风险点控制侧重于对会计、营业室、国库、发行、科技、保卫、外管、信贷等高风险部门的内控评价;非现场监管控制侧重于对辖内县支行内部管理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变化情况的内控评价;内控风险自我评估侧重于对全行性各类监督检查结果所反映的屡查屡犯和机制管理缺陷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内控评价体系就是通过对一定时段内业务高风险点控制、非现场监管控制、内控风险自我评估所反馈的信息进行筛选、判断与甄别,并根据风险控制有效性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判断与甄别结果为风险控制相对较弱的单位、部门作为内控被审计对象,对其内控管理的情况进行现场审计,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与对策。

1.业务高风险点控制。

以“业务高风险点管理办法”为依据,以分级分类风险控制为核心,以高风险业务为对象的控制机制,其最高领导机构为内控领导小组(行长室),日常办事机构为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内审部门),管控对象为八个业务高风险部门,各业务高风险部门配备一名内控检查员。业务高风险点控制采取日常检查评价与考评相结合方式实施控管及评价。一是日常检查实行三级纵向监督和分级分类区别性监督方式:三级监督由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场检查、分管行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定期检查、部门内控检查员自我检查构成,自上而下,三位一体,全方位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分级分类是将各风险点根据风险高低分为一、二级风险点。抚州市中支每年进行风险识别确定,并编制风险控制图册。2014度中支机关确定高风险业务36项,高风险点55个,其中一级高风险点27个,二级高风险点28个。同时,将各风险部门根据业务性质分为核算类和非核算类部门,并根据分级分类情况进行针对性、区别性检查评价。二是考评由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每年对各业务高风险部门实行百分制评价方式,并将结果报内控领导小组审核。以上控制与评价的各项要素信息借助中支大监督会议和审计例会两个交流平台实现有效传导,作为抚州市中支内控审计立项的重要参考依据,有效提升审计项目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非现场监管控制。

主要通过设定监测指标进行分析评估,监测指标的设置和运用是整个机制的核心,实行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相结合的监督评价管理办法。其中:静态数据监测指标4类18项,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国库业务存量信息、外汇业务存量信息和计算机业务存量信息,表现为需关注但反映的信息数据基本固定不变或变化次数不多的特点,对其实行年初核查上报备案,适时根据变化情况予以上报反映的操作办法;动态监测数据共6类29项,内容包括财务费用管理、国库管理流量信息、外汇管理流量信息、货币信贷流量信息、计算机业务流量信息和安全保卫,主要指反映的信息数据每月频繁变动,需时常关注和掌握的监测指标,要求通过各类报表、登记簿等反映的相对应数据进行印证核实后实行实时上报,以确保监测数据和反映信息的真实、准确和有效。机制运行的具体步骤为信息收集、信息分类、信息分析、风险评价、形成报告和落实整改。信息收集主要由县支行内审人员完成;信息分析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每个月的月末数据分别与上个月、去年同期进行对比;风险评价主要依据信息分析得出的风险点,采用权重的方式,评估出个体的整体风险状况,最终形成文字材料提交中支内审部门,内审部门负责形成综合评价报告,报告行长。

3.内控风险自我评估。

近年来,抚州市中支内审部门在武汉分行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内控自我评估的新方法、新途径,在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活动基础上,要求机关各部门上报上一年内外部监督检查与被监督检查的数据信息,由内审部门进行汇总、分类、提炼,整理出上一年中支机关接受或开展的各类监督检查情况,重点描述发现主要问题和对应整改措施,并经相关部门核对签字确认无误后,将这些基础数据作为风险评估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内控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设立问题评估和控制评估为子模型的分层评估方法,借助矩阵评级法,将发现问题的性质和数量、整改情况、监督情况等均纳入评估因素,明确评估标准,划分评估等级,实施风险评估。同时,将收集整理好的基础数据信息导入数学评估模型,按评估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出内控风险等级,提出审计关注建议。通过“自评”,既强化了员工的内控风险意识,促进了业务高风险特色控管工作水平的提升,又为武汉分行在辖内开展内控审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审计建议,达到了“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目的。

二、深化内控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

1.内控评价数据采集的全面性有待提升。

抚州市中支内控评价数据的采集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内控管理的监督信息;二是内外部各类监督检查信息;三是内审监督审计信息。虽然这三方面的信息涵盖了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高风险领域规范化信息的基本情况,是内控评价信息来源的基础。但由于设计者在风险评价信息采集的内容上,只考虑了重要性原则,未充分考虑全面性的要求,因此,内控评价数据采集的全面性有待提升。如对一些非高风险领域的评价,或与人财物关联度不高的部门和业务往往重视不够,分析评价的信息数据采集不多。同时,内控评价除了对制度性、规范性的风险信息需要进行收集、整理外,道德风险、法律风险也是内控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内控评价实践中加以充实和完善,使之评价更为全面、结论更为客观公正。

2.内控评价的运行模型科学性有待检验。

抚州市中支开展的内控评价方法孕育于“风险管理”的理念,总结归纳了抚州市中支数十年来内控管理的经验做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但是由于运行模型的设计是建立在抚州市中支内控文化的基础上,内审部门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数学论证能力相对较弱,建立起来的问题数量、问题性质、监督检查、整改措施四维度的分析判断运行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否严谨科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审计实践样本进行检验,并在检验中不断修正、改良。

3.内控评价结果运用有待深化。

内控评价的目的就是对内部控制活动各个环节的有效性予以综合评定,并采取措施弥补堵塞内控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缺陷。但在实际工作中,内控评价结果运用率不高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审计评价查出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纠正,或存在着屡查屡犯,整改不彻底的问题。因此,各级行领导要重视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意见,对审计合理化建议要亲自督办,落实到岗到人。同时,要通过建立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使审计者与被审计者共同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促进内控评价成果的转化,提升内审服务水平。

谈基层央行内控建设 第3篇

近几年来, 针对基层央行业务差错率高、累查累犯率高、发案率高的“三高”问题, 以及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广泛应用而存在的潜藏风险, 从总行到基层行都要求把内控建设列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 并在此工作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如:“五型”干部建设目标的提出、全员上岗资格考试、开展“学习型组织, 知识型职工”活动、“制度落实年”活动的开展、内部监督机构设置 (支行设立纪检监察审计室) 、岗位整合、检查频率加快等, 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的出台、各种应急预案制订演练, 各种工作责任制、追究制的推行等, 应该是方方面面, 应有尽有, 标准之高, 力度之大, 防范之严, 也确实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三高”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问题依旧不少,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在此笔者提出两大观点, 供大家讨论。

其一, 部分基层央行职工的综合业务知识已到了历史上的“枯竭期”。这一观点并非危言耸听, 在一次支库主任会上就此命题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上级业务部门也如此说, 并反映有时一天中要接10多个电话, 都是业务问题的请教, 有的职工业务系统的一些简单操作都不会, 因为误操作, 系统不认可, 致使其他支行也受连累。

那么, 部分基层央行职工的综合业务知识已到了历史上的“枯竭期”的原因是什么?其实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找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踏步前进,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经济金融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 银行业包括中央银行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对传统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 对基层央行职工是一个巨大冲击和挑战。尤其是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联网, 彻底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业, 这是时代进化的趋势和结果, 如果你具备计算机知识、精熟系统操作程序, 工作效率将是N倍的提高。但部分基层支行的现状是:年龄结构老化, 许多职工又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和专门训练, 虽然有的行大专以上学历占了80%以上, 但是名不副实。要叫他们掌握计算机这门高深的学问谈何容易, 即使是简单的操作, 不懂其原理, 也是勉为其难, 只能是照着葫芦划瓢, 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出错才怪。出现这样的局面, 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最近几年, 有一种头重脚轻的现象。总行、分行、中心支行极为重视“换血”, 各类人才大量引进, 新进人员已经是研究生以上, 可基层支行却是几年不进一个科班的, 上下脱节, 形成断层。二是支行要提高业务技能靠的是上级培训。一个新程序运行, 骨干培训两三天, 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鸭吃螺丝不知其味, 或知之甚少, 一知半解。自己都没有搞懂, 如何教他人。

正因为如此, 传统的知识用不上, 新的知识未学到手, 青黄不接, 许多职工进入历史上的知识“枯竭期”自然无可非议。

其二, 部分支行职工进入了一个学习的“懒堕期”。应该说, 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突飞猛进, 让我们处在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时期, 催生的本应是动力和压力, 唯有加强学习才不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淘汰。但现实却相反, 我们经常会发现或听说这样的“怪”现象:老的学不进, 中年不想学, 小的不愿学, 即使是全日制大学生, 刚入行时雄心勃勃, 几年后则斗志全失, 再下去就是吃老本。上级年年部署学习, 领导天天要求学习, 新的形势需要学习, 但总激不起学习的热情, 形成不了学习的氛围。如:“五型”干部建设目标的提出、全员上岗资格考试、“创建学习型组织, 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制度落实年”活动。搞了好多年, 花样不断翻新, 目的在于触动职工学习的神经, 推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但不得不承认, 这样的效果并没有达到。反之, 许多职工的惰性心理越来越重, 搞形式, 走过程, 糊弄对付, 职工对学习没兴趣, 发了那么多书, 可认真读了几页?又真正掌握了多少?还真是不好说。这些现象并非胡编乱造, 只是你愿不意承认, 敢不敢实话实说而已。也不是所有基层支行职工都是这样, 只是具有一定代表性而已。

那么, 部分支行职工进入学习“懒惰期”的原因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不是领导无能, 也不是领导无方, 而是有着某些历史的因素。从人民银行成立到改革开放, 这一历史时期我们称之为“精神时期”, 国家不富有, 收入分配是吃“大锅饭”, 没有额外收入, 没有奖金, 没有物质上的攀比, 只有精神上的鼓励、荣誉的享受, 入党、提干、当先进、当尖子、当标兵、当劳模, 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改革开放至今, 这一历史时期, 我们称之为“财富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 人们的物质享受超过了精神享受, 精神刺激在物质刺激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而人民银行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 职工的物质待遇是提高了, 收入也多了, 至少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人民银行并没有真正打破“铁饭碗”, 吃的仍然是“大锅饭”, 虽然做了许多改革, 拉开了收入差距, 但并没真正触及到干部职工的根本利益, 最突出的是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 考核凭印象, 奖励凭推荐。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极易产生惰性心理, 这种机制使职责与待遇分离, 有了好待遇却对工作不负责任。正因为如此, 福利差、待遇低的呼声不减, 攀比心理较重, 个别的还想打点歪主意;不思进取, 不学无术, 无心做事, 碰到问题翻书本, 解决不了找上级, 差错时常有, 案件年年出的现象不少。

内控建设, 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做保障, 这是经验的总结, 是血的教训, 是传统的法宝, 无可非议。但人的素质建设才是内控的根本建设, 以人为本, 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人才核心是两大素质:一是思想政治素质, 重点又是进取心、事业心、责任心。有进取心才有事业心, 有事业心才有责任心, 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哪来的事业心、责任心?二是业务素质, 我们需要复合型人才素质, 但更需要专业性人才素质。作为基层央行, 干的是最基础的工作, 最需要的是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专一行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个低素质的职工队伍既无法担负起基层央行的使命和职责, 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业务上的风险和隐患。

当然, 人才素质的提高需要培养, 而培养则需要良好环境, 环境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培养的关键在于大环境的营造, 没有良好的大环境, 小环境是无法营造和存在的。大环境包括道德环境、用人环境、文化环境、学习环境、奖罚环境等。大环境的营造要研究时代背景、要研究人的共性、要研究基层行的特点, 不能想当然;大环境的营造要围绕长远目标的实现而设计, 要成为一种定势和模式, 不能政出多门, 更不能朝令夕改, 使下级无所适从。

人民银行近几年在人才培养环境营造上下了不少功夫, 有成功也有教训。最典型的是上岗资格考试, 初衷是推动职工求知, 营造学习氛围, 应该说是有效之举, 而且规定也非常严厉。考试规定出台后, 职工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应对考试, 抓紧一切时间读书。虽然是被动学习, 但有了这种环境和氛围, 坚持下去, 必定带来职工学习观念的转变。但最终顶不住职工消极情绪, 本来就有处级以上领导免考、工人身份免考的不合理规定, 按理说, 凡是人行职工, 无论官多大文凭多高, 都存在知识更新问题, 可以分层次考试, 但不能不考。后来又补充规定人民银行承认的本科文凭人员免考, 最后剩下的就只有一部分大龄职工考试了。加之考试宽严不一, 结果也是可有可无, 致使一场轰轰烈烈的读书运动成了过场。

下面就如何提高基层行内控建设提出几点拙见:

一是体制上进行改革, 彻底打破“大锅饭”现象。改变过去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做法, 可以比照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使真正有本事的人充分发挥作用, 让得过且过、不负责任的人脱离岗位或直接下岗走人, 真正增强全体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试想一个连基本操作都不会的人, 如何能够在工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更谈不上成为总行要求的“五型”干部人才?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 让每一位职工从最基础、最简单的操作学起, 实行在岗学习、集中轮训, 一对一手把手教, 业务范围内需掌握的每套系统都要会, 实在掌握不了的脱岗强化培训, 务必做到吃深吃透。还可以采取以查代训, 对基层行每次抽调外出检查的人员统一检查程序, 规范检查标准, 在检查中政策把握不准、操作不规范的借机学习借鉴, 逐渐向干一行会一行精一行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谈基层央行内控建设 第4篇

【关键词】基层央行 会计 内控

一、基本情况

2015年人民银行基层行内设部门重新调整完成后,更加注重发挥“大会计”监督、管理职能。汇总、分析近两年来內审、事后监督、纪检执法监察、会计财务自查及上级行的检查中涉及会计专业的各类问题,深入了解目前基层央行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在内控制度的建设及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

二、存在问题

(一)“内控优先”的理解与执行不到位

虽然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加强行员内控意识培养,强调“内控先行”的重要性,但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内控目标不一致;各部门间沟通交流和协调配合不够,缺乏配合默契的合作意识以及激励约束机制未真正发挥效能,奖优罚劣未真正体现,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难成为推进内部控制的动力。制约了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及其执行的效力,存在的问题仍然主要集中于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如:会计账户记账串户、会计凭证要素填写不完整、表外科目漏记账、工作人员短期离岗未办理移交事项、重要岗位人员强制休假制度、定期轮岗和集中采购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以致出现“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浓厚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难以形成。

(二)内控制度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央行内控制度尚未真正形成体系,数量笼杂、分散,连贯性缺乏,导致可执行性不强。一个又一个的文件或通知很难将各个制度系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时常出现重复或相互矛盾。特别是ACS业务系统上线以来,一些岗位职责与以前有所不同,需要对有关的内控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根据新情况制定新的内控制度,但实际上,内控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新业务的发展,有的仅凭经验或传统做法进行操作。

(三)内控制度监督缺乏独立性

2015年部门整合后,事后监督规口各业务部门,内控管理主要采取内审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以及上级业务部门均采取“监督同级,下查一级”的检查监督模式,由于各监督工作往往都按照自己上级主管部门既定的工作部署开展,造成监督的内容和范围时有重叠,这种体制造成监督的步调难以统一,分散在各部门的监督资源难以整合。这不仅浪费了监督资源,增加了监督成本,也不利于监督责任的明确,降低了监督效能。同时,同级监督也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

(四)内部监督检查仍以合规性检查为主

各类内控管理未能以风险评估为核心开展控制活动,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质量评价及监督机制,未有意识地运用评估报告,以风险引导监督的方向和目标,提高监督效率,对高风险业务环节和风险变动情况进行监测检查,根据风险分布和大小设定监督检查重点和频率,仍以合规性检查为主。

(五)内部监督技术和方法不适应新的要求

内控监督工作仍以手工操作为主,主要是监督人员经验和职业判断,这就使得内部监督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造成内控监督效率低下。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原有靠手工操作的业务几乎都要通过计算机完成,特别是各大业务系统的上线,因为基层人民银行计算机监督运用的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监督质量,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三、改进建议

为推进会计财务工作转型,向管理层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探索强化监管职能的新路径。

(一)严格贯彻“内控先行”的理念

基层央行应牢固树立“内控先行”的理念和自觉遵守制度的内控意识,并主动将风险识别和控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如要求各业务部门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会计业务知识学习;每年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对重要会计人员岗位进行逐一摸底,坚持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让人人学制度、懂制度、守制度,切实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决不能搞有令不行,确保业务上不出差错。

(二)增强制度的适用性

结合基层央行实际情况,在制度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严格授权控制,确保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并贯穿于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涵盖内部工作每个岗位与每个人。要按照业务变化发展的需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做到相关制度之间、新旧制度之间相互衔接,以确保制度的适用性。

(三)构建完善内控监督体系

组织召开会计工作联席会议,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实施方案》,至少每三年要组织完成一轮对本单位风险防控重点业务与管理领域的内控检查要求,整合监督力量,由过去的单部门重复检查为多部门综合检查,信息共享、职能互补、减少检查次数,建立风险分类制度、风险评价制度和风险管理档案制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质量,节约监督成本,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实到日常业务的每个环节。

(四)建立内控制度评估体系

强化会计队伍建设,推进会计转型工作,切实加强会计的反映、分析和研究工作,将全行的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岗位风险排查情况、内部和外部监督部门所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整合在一起,加强对风险的监测,随时掌握所面临的风险状况,采取相应措施,规避或控制可能出现的内控风险,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需要,促进会计工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五)提升监督人员业务素质

管理层应提升对内部监督的重视程度,将那些综合业务素质强、德才兼备的人员充实到内部监督管理队伍里来,建立监督质量控制小组,开展监督质量检查,将检查结果定期通报,这是提高基层央行内部控制效率和质量、确立保证内部监督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六)营造良好内控氛围

探讨基层央行良好学风建设 第5篇

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要从健全完善机制入手,要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努力营造基层央行的良好学风。

一、建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良好学风的形成机制。

当前,基层央行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后续教育活动中,要把加强良好学风建设纳入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抓住当前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这一有利契机,全面把握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成果,特别要重温毛泽东、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对学风建设的系列论述,密切联系新的实践,深刻领会党对新时期学风建设的新要求。在思想上明确应该弘扬什么样的学风,反对什么样的学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找准差距和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完整准确地掌握《江泽民文选》的基本内容,即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到真学、常学、深学,勤于思考,善于运用,真正学通弄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加大导学力度,通过网络、电教等媒介,采取辅导、讲座等形式,培育干部职工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二、健全“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良好学风的监督机制。

基层央行要切合实际,把行内与行外、上级与下级、群众与组织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立体交叉的学风监督机制。一是要健全行政监督,坚持并改进现有的督学办法,每年组织的集中检查不仅要查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理论文章等学习情况,还要通过其工作业绩、遵守党纪政纪等工作、生活的现实表现,分析其学风状况,让那些学习风气不正、搞形式主义的部门和员工过不了检查关。二是要强化党员监督,把学风建设纳入民主生活会内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问题,限期整改。对不良学风敢抓敢管,一旦发现苗头,及时指出,严肃纠正。三是要坚持导学监督,引导干部职工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求实态度和创新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动金融服务持之以恒地去学习、去工作、去奋斗。

三、完善“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良好学风的考核机制。

在抓基层央行员工学习上,尽管基层单位普遍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制度,但应根据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责任和使命,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目前主要应在讲求实效上增添新措施,提出新要求,将理论学习纳入职工队伍建设的目标管理体系,纳入文明单位达标要求,纳入年终考评的程序,建立干部职工学习“述学”、“评学”、“考学”制度。“述学”制度,除反映学习的一般情况外,应重点“述”思想政治上的收获,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工作上取得的成效;“评学”是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让群众对学习情况及水平进行评议;“考学”则是由上级行对下级行的理论学习和运用方面的情况进行考评。通过强化对良好学风建设的检查考核力度,促进干部职工不断学习市场经济、宏观调控、金融理论、法律法规、工作技能等方面的新知识,缺什么补什么,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强化“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良好学风的指导机制。

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调研报告 第6篇

一、基层央行业务系统基本情况。

目前县级人民银行运行的重要业务系统包括: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国库收支统计系统、同城票据清算系统、货币发行信息管理系统、金融统计系统、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8个。一般业务系统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现金管理系统、财务会计报表系统、账户管理系统。这些业务系统几乎涵盖县级支行90%以上的业务工作量。

二、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层央行的电子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软件”问题包括:职工学识水平,支行科技管理制度,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激励等。“硬件”问题包括:设备配置和调配问题,维修问题等。

1、职工学识水平。

基层人行人员老化,很多时候都是对科技工作学习不够,基层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造成支行员工对计算机使用和安全知识了解甚少。

2、支行科技管理制度问题。

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对信息技术普遍存在着重应用轻管理的现象,对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认识不足,制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基层央行由于电子设备不断增多,大部分科室已将电子设备长期摆放办公桌操作,既存在安全隐患,又不利于管理。

3、科技人才问题。

基层央行科技人员匮乏,难以适应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县级人行平均1人,占其人员总数的3%左右,远远低于人总行规定的6%的标准。科技人员都是身兼多职,业务量大,一个人对应中支3个科室甚至更多,科技工作与业务工作不能兼顾。科技人员素质的高低是提高基层科技水平的瓶劲问题,科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业务素质差。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30岁以下的科技人员寥寥无几,知识结构单一,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不多,科技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日常业务工作,无暇顾及较深层次的电子化应用学习。只能适应基层的推广和维护,业务素质跟不上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人民银行系统对支行科技人员的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名称是科技专管员,但实际上是科技兼管员。科技人员每年的工作量要比其他员工多一倍,薪酬却与其他员工没有区别。中支在科技方面的培训少,培训只限于新系统上马和升级的安装培训,没有专门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培训。支行的电子化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而支行只有一名兼职的科技管理人员,仅靠现有的技术力量已不能适应全行电子化管理的需要,特别是会计、国库等业务处理正越来越多的使用unix操作系统,学习难度较大,维护系统相当困难。支行缺乏有关电子化教育培训的环境和氛围,员工在信息安全知识方面获得的教育与培训机会少,造成支行科技后备人员匮乏。科技人员如果不在,大家都束手无策。

4、硬件配置和管理问题。

支行科技人员没有权力对计算机设备进行调配。某些支行领导忽视业务用机紧张的现状,在调配计算机设备的时候,首先考虑配置给行领导。直接造成一线业务系统的计算机缺乏。设备的购置、折旧、报废、升级、更换等没有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缺乏统一调配。某些支行为了争取上级行在调配计算机设备时的政策倾斜,隐瞒自行购置的计算机设备。影响了上级行科技部门对辖内计算机设备使用情况的掌握。基层行配备的ups不间断电源达不到要求。随着金融电子化的进程不断深入,计算机设备大量增加。现有的ups不间断电源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有的ups设备陈旧、性能差,有的只能稳压、不能稳频;有的抗干扰能力差;有的ups不能蓄电。此类情况经常影响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甚至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维稳。机房等硬件设施不配套。目前支行所使用的机房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所建,机房设施已明显陈旧落后,卫生条件、防静电、防辐射能力不符合要求,缺乏综合布线设计,网络化建设的可扩展空间有限。

三、对基层行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科技工作已渗透到人民银行系统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科技服务工作与央行各项业务已密不可分,必须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要明确基层央行第一把手为支行金融电子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确保金融电子化建设工程的效用得到最大发挥。由中支科技部门制定详细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执行。监督基层行因地制宜的建立、健全支行电子化管理各

项责任制。给支行以适当的压力,迫使支行领导重视计算机安全管理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

2、建立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和科技人员激励机制

“以科技强行为口号,加强全员电子化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基层行整体科技应用水平。开展不同形式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业务素质。一是由上级行组织,对基层人行科技人员进行新的实用信息化应用和安全技术以及相关央行基础业务知识、流程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技术人员既掌握科技管理技能又充分了解业务部门的工作需要,提高解决实际信息化应用和安全管理问题的能力。二是根据人民银行要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和开拓型人才队伍的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员工实际,由基层支行制定可靠的培训计划,引导基层支行全体员工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培训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应用和操作基础知识,促使其树立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业务水平,促进业务知识与科技知识相互融合,最终培养出一支既懂业务又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提高基层支行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和推动基层支行信息化、电子化建设的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为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妥善解决工资福利、职称晋级等实际问题,改变以前单凭工作年限来论资排辈的做法,按业绩、贡献来确定其应具有的职称及生活待遇。

3、合理配置现有的设备资源

明确基层行科技人员的权力,使科技人员能根据基层行的实际情况,有效调动和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统筹兼顾,合理调配,优先解决业务部门用机紧张的问题。把高配置的机器配用到繁杂的业务一线,以满足运行庞大业务程序及存储数据的需要。在现有的办公环境下,尽量做好计算机设备的保养工作,禁止在计算机设备上堆放报表材料等易燃物品。积极与保卫部门协调,防止计算机设备防盗工作。经常性的检查供电线路和网络线,出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4、强化设备管理,挖掘设备潜力,定期检查电子设备,做好备份,避免重要业务系统出现故障

基层行必须制定电子设备定期检查制度,避免计算机设备带故障运行。淘汰或闲置不用的计算机设备,经检修无故障的,可作为重要的业务系统用机的备份机,做好系统和重要数据的双重备份,以便应付突发情况。

谈基层央行内控建设 第7篇

先进、科学、积极、健康的文化是一个团队的灵魂,是一个集体创新与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员工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如何运用文化的力量,有效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但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客观要求,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前提和基础。在基层央行卓有成效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力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水平提高和责任制落实,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氛围,构建科学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不但可以净化员工的思想灵魂,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准,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文化的特点提升基层中央银行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要突出一个主题。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纲要》为依据,坚持创新,注重结合,通过扎实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基层央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工作,为促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实现“不发一案,不误一人”的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二要坚持四项原则。即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

不断强化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和责任,通过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廉政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一抓领导,确保稳步推进。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将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基层央行“家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之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确保有人抓、有事做,形成工作合力。二抓督促,推动工作落实。明确各部门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并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充分发挥好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三抓交流,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发挥网络、简报等媒体的作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互动和沟通,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形成共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五要开展多种活动。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注意把传统的活动形式与创新相结合、把教育与引导相结合、把理论教育与形象教育相结合、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建立健全与社会、家庭及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网络,通过联合举办党风廉政建设文艺汇演,开展学习党章知识竞赛,组织歌咏演讲征文比赛、开办廉政文化专页、制作廉政文化屏保、征集廉政建设格言、集体外出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无形中扩大了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声势和效果。

二、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性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没有吸引力,群众参与度不高。

三、加强基层人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央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廉政建设方面的具体反映,其内容主要是把我们党提倡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要求,通过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廉洁、诚信、勤俭、奉献等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2、加强央行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基层央行通过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廉政知识、廉政要求、廉政理念,有利于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社会各方面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倡导“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诚信和有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交流、提高的平台,推进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廉政文化内容

1、落实领导责任,强化求真务实。加强央行廉政文化建设,关键在领导,领导干部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各级党组织要把廉政文化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部门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建立长效机制,落实责任制,把廉政文化建设的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落实到岗位人员。建立督查和评价激励机制,定期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考核,推动央行廉政文化建设健康顺利地开展。

2、坚持与时俱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把央行廉政文化建设与央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央行结合起来,使廉政文化成为和谐社会的粘合剂、润滑剂。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各项反腐倡廉规章制度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评选先进之中,大力弘扬遵纪守法,廉洁勤政,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

3、拓宽领域,扩大央行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在空间上,开展廉政文化进单位、进家庭的活动,让廉政文化渗透到日

强整体合力,推动工作。

基层央行内控工作现状浅议 第8篇

一、当前基层央行内控工作现状

为推进内控机制建设,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党委始终把“强化支行内控监督机制建设, 着力优化内控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经过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领导层、管理层、监督层、业务主管层及县支行工作层的广大干部职工长期不懈的努力, 昆明市辖区县支行内控管理水平、业务规范运行能力、履职能力逐年提高, 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 抓住了关键环节, 营造出基层央行良好的内控环境

人民银行昆明市中心支行抓辖内县 (市) 区支行内控关键环节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机构得到保证。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党委高度重视内控建设工作, 在上级行党委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内控建设, 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创新工作思路, 狠抓支行内控组织管理, 牢固树立强化内控管理的理念, 积极营造良好的内控建设环境, 在思想上强化渗透“落实制度”的意识, 在工作中强化“制度执行”这一关键环节, 在监督中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统筹规划, 分步推进。健全了内控组织领导机构, 建立了任务和责任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成立了内控委员会及内控办公室, 从组织、机构、人员等方面对内控建设予以重点保证。中支党委高度重视并适及时听取检查汇报, 针对内控管理状况、主要问题和风险隐患, 及时研究制定管理和工作措施。

2. 指导意见切实可行。

为认真贯彻上级行内控工作会议精神, 指导辖区支行内控建设的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内控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 逐项落实中支内控工作部署, 及时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给辖区各县 (市) 区支行;制定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内控运行管理暂行办法》, 要求各县 (市) 区支行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内控指引”, 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昆明中支在编制完成《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指南》、《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内控运行管理现场检查评价指南》两本书后, 及时印发到各县 (市) 区支行;在每次组织对昆明辖区县支行的内控检查前, 内控办公室均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 明确检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期限、程序等。编制操作性较强的检查手册, 便于参加检查人员掌握统一的检查尺度, 充分发现问题, 保证检查质量, 同时也便于支行对照自查。

3. 岗位整合及时有效。

根据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县支行基础业务岗位整合及强化内控的指导意见》,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结合我省人民银行县支行工作实际, 针对县支行人员偏少、岗位要求偏高、基础业务不断发展的情况, 为有效解决县支行内控机制运行中岗位多、人员少等现实矛盾, 将会计、国库和发行业务进行整合, 于2006年9月制定了“岗位整合及强化内控的实施意见”并下发各支行执行, 人民银行昆明辖区支行本着“资源整合及提高效率”和优先保证基础业务内控要求的原则, 无库行精简为“二股一室”, 有库行整合为“三股一室”, 通过整合, 有利于县支行统筹安排操作人员, 完成业务核算和对外检查任务, 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昆明辖区各县 (市) 区支行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岗位职责更加明晰, 内控制度得到逐步落实, 违规兼岗有所减少,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4. 监督检查落实到位。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整合资源, 强化监督, 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的内控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通过业务检查、内部审计、联合检查、执法监察等形式对落实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在检查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暴露问题、敢于查处问题。昆明中支内审处对所辖县支行的监督始终坚持了3年1周期的审计循环制度, 特别是近3年来对支行的审计频率已创造了历史之最。2008年对支行长的离任审计达到了50%的覆盖面、由中支内审部门牵头开展的2009和2010年的内控大检查均达到100%的覆盖面。2008年以来, 昆明中支内审处对辖内支行开展各类审计28次, 查出问题966个, 提出整改意见建议255条, 同时加大了后续整改跟踪监督力度, 注重审计成果运用, 为建立内控安全管理协调机制积累了经验, 并从机制层面发现并已开始逐步解决支行风险隐患。各支行积极自行组织开展审计项目, 2008年至今共组织开展了65个审计项目, 发挥自我监督作用, 着力增强自我纠错能力。

5. 系统业务部门管理有方。

近几年来,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各系统业务管理部门认真按照党委要求, 不断探索, 狠抓落实, 将抓内控建设、防范资金风险放在首要位置, 有效强化了制度的执行力、风险的控制力和业务监督的有效性。一是制定、完善管理办法。近年来, 会计、支付结算、国库、科技、货币金银、保卫等部门根据上级行的要求, 结合自身管理实际, 分别制定了38个、18个、7个、43个、6个和11个管理制度和办法。二是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科学化管理。如:科技处通过开发并在云南省15个中支和110个县支行全面推广应用的“科技工作综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经过几年的实践, “管理系统”已成为实现全省科技工作目标, 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强有力的手段, 实现了对科技规章制度自身的建设维护以及对全省每一级科技部门、每一个人员执行制度情况的规范化管理。三是通过专业培训、岗位竞赛、年终考核、异地交流和交叉检查等方式, 让业务干部学习知识, 开阔视野, 查找差距和不足, 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工作能力, 促进业务干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切实增强履职能力。

通过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监督部门和业务部门不懈地抓常态化的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 确保了人民银行昆明中支辖内支行政令畅通、行为规范、高效运转, 促进了干部职工工作作风的转变, 职工责任意识、法规意识和风险意识明显增强, 有力地推动了人民银行县 (市) 区支行各项工作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近年来辖区县支行内控管理状况逐步优化, 未出现过一起案件事故。

(二) 找准了落脚点, 基层央行内控工作成效日趋显现

人民银行昆明辖内各县 (市) 区支行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 加强组织领导, 努力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着力优化内控环境, 改善内部管理, 促进了本单位依法、正确履行中央银行职责。

1. 控制环境良好, 内控氛围初步形成。

人民银行昆明辖内各县 (市) 区支行内控环境良好。管理层能够自觉履行在内部控制中的指导和监控职责, 能够及时研究和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各内设部门职责和权限的划分明确, 基本符合相互牵制的内控要求;各项业务运行、管理活动都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各岗位人员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 建立有明确的激励约束机制;绝大部分中层干部及一般职工诚实守信, 具备了一定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初步形成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安全责任得以落实、服务理念逐步树立、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化的轨道。

2. 风险识别能力逐步增强, 应对措施日趋完善。

人民银行昆明辖内各县 (市) 区支行管理层进一步增强了风险识别能力, 能定期召开会议对本行相关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 提出应对措施, 并通过内审和纪检监察人员检查落实控制责任, 发现的内控风险问题在逐年减少, 如:2009、2010年两次对支行组织的内控大检查, 分别查出问题329个、415个。其中:2009、2010年内控风险方面的问题分别为209个 (占发现问题总数的63.4%) 、158个 (占发现问题总数的38%) , 内控风险问题下降了25.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各重要业务和信息系统均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并逐步提高了急演练能力, 绝大部分县 (市) 区支行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应急演练。如:在2009年对支行开展的内控大检查中, 对消防应急演练情况的检查结果为:大部分支行未进行消防应急演练, 而在2010年的检查中没有发现该问题。说明了支行的应急体系日趋完善。

3. 强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 控制活动成效日渐显现。

目前, 人民银行昆明辖内各县 (市) 区支行以“业务操作流程化管理, 着力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为目标, 逐步防范和化解内控风险。此外, 工作流程的理顺、规章制度的完善和风险隐患的排查, 使得昆明中支辖区各县 (市) 区支行的各项工作都能在制度规范下合理计划、分步展开、有序运行, 各支行均能够按照上级行的要求和自身实际制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会计及国库管理方面县 (市) 区支行基础业务科能够按照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正确组织会计、国库核算, 加强缴存款、财务费用、票据交换和各级预算收纳支拨管理;计算机网络通讯顺畅、网络防火墙配置、防病毒软件运行有效;办公区和发行库主要部位安装了安防监控设施、各出入通道均安装有门禁系统、出入控制有效;机房、库房和办公区域防火、防尘、防盗分等设施齐备;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和防入侵报警设施运行正常。

目前人民银行昆明辖内各县 (市) 区支行已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依制度行权”的良好风气, 内控机制建设环境明显改观。

二、基层央行内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一) 存在少数严重违反内控规定的问题

目前, 人民银行昆明辖内部分县 (市) 区支行仍然少量存在严重违反内控规定的问题。从2010年对辖区12个县支行内控检查中发现某支行2010年1~8月间管库员交接工作中, 6次库房门密码交接未打乱原移交人设置的密码, 未重新设置密码;存在货币金银部门负责人查库有查库记录而实际上并没有进行查库的虚假查库行为;非守卫人员 (办公区保安) 留有守库值班室枪弹柜指纹并参与枪弹交接等严重违规情况。某支行科技公司相关人员入库进行安防工程改造、调试、巡查虽然有保卫处介绍信, 但无该单位开具的行政介绍信, 无法证明施工人员是否为该单位派出人员。某支行1台工作秘密级便携式计算机存在连接互联网的情况, 严重违反相关的安全保密规定。有58%的支行不同程度的存在系统操作员口令、代码管理不合规的情况, 有的支行系统操作员1人拥有2个功能代码权限, 有的操作员休假系统未停用。有25%的支行还存在违规兼岗问题。

(二) 操作欠规范的问题依旧普遍存在

有些操作规范问题在2009年对人民银行昆明辖内各县 (市) 区支行内控大检查中就存在, 但在2010年组织开展的内控联合检查中相同性质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这类问题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虽然性质不严重, 但涉及面较广”, 如:在对支行2010年1~8月间的检查中, 有67%的支行会计登记簿存在未建立、漏登、错登、部分凭证漏填或错填会计科目、人民币符号、账表、凭证使用不合规、科目设置错误等情况。有58%的支库重空凭证管理出现入账不及时、重打重空凭证等不规范的情况。有83%的支行不同程度存在机房无锁闭控制、AB角交接无记录、未设置安全审核策略、工作计算机安装有无关软件等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有50%的支库存在漏盖征收机关税款征收章、印章及印鉴卡管理使用不规范。二是“虽然问题占比不大, 但发生的类型比较多”。如:在对支行2010年1~8月间的检查中, 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仅为2人;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仅发现8笔;国库凭证要素不全仅为44笔;国库更正仅为5笔;监控设备运行不正常仅为1个支行等, 虽然发现此类问题的占比不大, 但涉及到的类型按照检查的6块业务归类, 竟然总计数有48类之多。

(三) 存在人员不足及库房不合规的问题

人民银行昆明辖内各县 (市) 区支行人员不足, 特别是5个有库支行的保卫人员明显不足, 保卫人员均为2人, 由于人员较少, 无法完全有效达到内控安全管理的要求。如:某有库支行在岗人员仅为17人, 安全保卫2人, 办公室2人, 综合科2人、基础业务科8人, 支行领导3人。在安全保卫方面的枪支4人平行交接、库房安全守卫等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在会计、国库、发行业务工作中, 当基础业务科人员遇到休假、开会、学习较集中时段, 难免发生违规兼岗的情况。同时5个有库支行由于库房建盖时间较早, 发行库区设施建设不够规范, 无法达到封闭式管理的要求, 导致库房与办公用房、库房与生活区无法分离。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虽然人民银行昆明辖内各县 (市) 区支行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金融宏观政策, 积极维护金融稳定, 强化金融服务, 改进和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内部控制及监督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漏洞和风险隐患, 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支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有的问题隐患较为突出, 未认真执行基本制度、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屡查屡犯的问题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管理、监督责任未完全落实

人民银行昆明辖内各县 (市) 区支行管理层在内部管理方面的责任不落实, 布置、监督和检查不到位, 对风险隐患、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目前, 支行虽然设置2名内审兼职监督人员及1名专职纪检人员, 但由于独立性不够、监督力量不足, 监督人员自身的监督能力达不到业务变化的需要。

(二) 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少数管理层及业务人员内控意识不强, 对工作缺乏责任心, 对内控事项研究不深、抓得不够。部分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制度、熟练掌握制度和严格执行制度不到位, 思想上未引起高度重视, 工作不认真, 安全意识不强, 导致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等操作问题的产生。

(三) 指导及监督检查不到位

按照内部控制要求, 人民银行昆明中支业务主管部门虽然制定和细化了各项业务内控制度, 修订了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责任、管理措施等, 但由于指导及监督检查不到位, 导致部分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 有的问题屡查屡犯和整改不到位, 少数问题至今未能够完全统一做法。

(四) 受客观因素影响, 部分问题支行无法解决

一是随着人民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变化, 各业务新系统的上线, 对人员分工要求越来越细, 就目前县市支行的人员结构和数量, 难以满足需要, 支行普遍存在人员年龄偏大, 知识结构单一, 职位职数不够的情况, 以致发生人员不合理兼岗、守卫值班岗位超时上岗等现象。二是由于支行办公楼建盖年代较早, 硬件设施不配套, 发行库与生活区未分离, 没有达到五分离要求。

四、完善内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实现对基层央行内控安全管理的常态化

人民银行相关管理机构、业务系统管理部门要坚持对县 (市) 支行内控工作的常态化管理, 注重将管理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 实现内控安全管理常态化, 做到业务工作和内控管理两不误、齐促进。同时, 从构建内控管理长效机制入手, 以防范风险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分支机构内部风险控制指标评价体系, 逐步实现内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 实现对基层央行干部职工管理的精细化

从2010年对人民银行昆明辖内各县 (市) 区支行内控检查发现问题来看, 操作问题有239个, 占发现问题总数的58%, 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属于经办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发生的凭证填写要素不全、印章加盖不对、科目使用错误、登记簿填写有漏、账务处理不及时、附件不齐全、核算不规范等细节性的业务操作问题。常言道“千里之提, 溃于蚁穴”, 如果我们日常工作中不注意细节, 有朝一日, 将会带来更大的隐患或无法估量的损失, 因此, 建议我们每位经办人员要认真细致的处理好每笔业务,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我们的管理人员更应该掌握精细化管理的要诀, 要从小处着手。

(三) 实现对基层内控安全检查工作的经常化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加强监督部门的联系沟通, 建立和完善监督信息共享机制和相互配合机制, 各个监督部门按照监督职能, 抓住各个风险环节,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形成监督合力, 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部门的作用。其次要加强日常监督工作, 将防范业务操作风险、制度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的任务, 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之中。同时还要依据内控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规定, 认真落实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业务主管等人员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 使之形成检查的经常化。

(四) 要加强制度学习, 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要求基层行广大干部职工, 认真学习人民银行相关制度, 正确理解制度要求, 增强风险意识, 消除隐患, 准确掌握核算流程, 规范业务操作, 不断提高核算质量和业务管理水平。管理层人员要密切关注业务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规范业务操作, 防止风险的产生。监督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要求自己, 以防范资金风险为监督重点, 加大监督力度, 筑牢资金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 确保人民银行资金及财产的安全。

(五) 要加强基础业务部门内控执行力, 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要加强基础业务工作。支行把履职重心放在会计、国库、发行等基础业务上, 要求业务部门职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财务基础工作, 强化财务管理, 规范财务行为;合理配置岗位, 加强岗位控制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细节管理;加强对重要会计事项的审签、印章保管使用和操作员代号密码等事项的管理, 避免盖错印章、重要会计事项漏审等情况的发生;加强对国库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内控制度的落实, 正确办理预算收入收纳、退库、支拨和更正业务;严格执行货币金银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发行基金、库房、发行会计核算管理的合法合规。突出支行的履职重心, 确保基础业务正常安全运转。

(六) 要加强科技及安全保卫工作, 努力做到安全无事故

基层行科技人员在信息技术管理方面, 要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内控制度, 使操作员代码管理、机房设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应急演练管理等符合相关内控规定;要保证计算机安全设置合规, 杜绝工作秘密级计算机连接互联网、计算机未设置陷阱密码、接入互联网未审批等问题的发生。基层行保卫人员在安全保卫工作方面, 要认真落实守卫、监控制度;要结合支行实际, 进一步落实封闭式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枪支管理规定, 使枪支管理符合规定要求。

(七) 要充实业务人员, 满足岗位设置及内控管理的要求

上一篇:春游观澜湖作文下一篇:射箭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