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岁月现代诗歌

2024-08-02

童年的岁月现代诗歌(精选18篇)

童年的岁月现代诗歌 第1篇

童年的岁月现代诗歌

哥哥的糖

不知道那时我多大

反正我坐在门后面的坐架上

哥哥在上幼儿园

戴着长长的.白兜兜

幼儿园发给他的糖他舍不得吃

一进门就用他的小手

从肚心的口袋里掏出糖

塞到我更小的手里

说,弟弟给你吃

我已记不清楚糖的味道

我只记得哥哥对我的感情

种蓖麻

我上了小学一年级

老师发给我们种子

号召我们种蓖麻

我找不到地方种

拔了母亲地里的菜

没有种下就挨了母亲的打

我以为邻居奶奶家地里的菜可以拔

刚种好蓖麻就被邻居奶奶骂到家

母亲将我关在屋里更猛揍

邻居奶奶受不了

爬进窗子挡住母亲的手

说,别打了别打了

要打就打我吧

南瓜花

茅草盖的猪圈棚上

开满朵朵南瓜花

有几朵只是孤零零的花儿

它们知道

自己永远没有瓜

既然大地母亲给了一次生命

没有瓜又怎地

不是一样可以奉献花粉

一样可以装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吗

童年的岁月现代诗歌 第2篇

爸爸的童年,路是黄泥路,一下雨就起浆,容易打滑,放学回家,一脚的泥水,感觉很冷。 一有空,爸爸跟着他的小伙伴去场地里滚铁环,或者拿了自制的木枪,玩射击。 还有一种翻纸牌的游戏,用纸折了一张方正的纸牌,就可以跟同伴比试了——把纸牌用力向下甩,借助那风力,将同伴放在地上的纸牌翻过来了,就赢了,翻过来的纸牌就归自己了。有人脑瓜子灵,将自己过时的课本给撕了,用双倍的纸将纸牌折成一个大胖子,不容易被翻动。

等到农忙时节,就辛苦了,要用镰刀割禾,踩打谷机脱粒,一家人很辛苦。一回,爸爸在农田里忙活时,被在稻田里做巢的马蜂叮了几个包,疼得要命。 那时的物质极其匮乏,缺衣少食,平时连西瓜都没有吃,下饭的菜只能是萝卜白菜,很少吃到肉。 爸爸的快乐是放牛,把牛放在山上,就到山下的小溪里去抓鱼。抓到了鱼,爸爸就做了一个架子在下面点火来烤鱼吃,结果吃了太久了,牛都跑走了,回家的时候奶奶问爸爸:“牛呢?”爸爸说:“不知道跑哪去了。”把我奶奶气死了,叫我爸爸找不到牛就别回来吃饭。还好,不久之后牛就自己回来了。

这是爸爸童年的趣事儿。

童年的岁月现代诗歌 第3篇

典范欣赏:黄花梨素圈椅

明式圈椅有十分独特的造型风格,清新淡雅、单纯简练、清秀空灵、比例适中等,圈椅的细部构造没有繁复的装饰,即使偶有装饰也是点睛之笔,用以衬托造型的需要,而且装饰主要以线形为主。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也是人体工学的要求。明式圈椅的整体与局部的比例关系、细部装饰与整体风格的统一,都极其匀称而自然和谐。符合其功能要求,没有多余的部分,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明式圈椅巧妙的应用了工艺美术的设计原理,从选材、功能、工艺到装饰等方面真正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此件为明代黄花梨大圈椅,体型硕大结实,扶手以楔钉榫三接,两端出头处回转收尾线条流畅。此椅选料用心,木纹华美生动,将黄花梨木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现代家居灵感

圈椅是明代家具中的典范之作,然而将古典的座椅融入到现代的家居设计中,将会是怎样的效果呢?一对线条流畅、纤细丰富、婀娜多姿、自然舒展的圈椅,在温润的灯光下,端庄的置于华丽的大理石和镜面元素之间,轻易的营造出了高雅脱俗的品位。虽然简单朴素,但却在朴素中见高贵,透露出一种高雅大方、端庄秀丽的品质,尽显雍容典雅。

典范欣赏:明末清初黄花梨独板有束腰书桌

明清书桌在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上都有非常高的水准。明清家具用料粗壮、充裕,造型稳重大方,装饰繁复华丽。清代书桌在结构上,基本保持着明代家具的传统形式,但又随着时代的变迁略有变化。工匠们造就出了数不清的式样变体。每一件单件家具的设计都十分注重造型的变化。明清书桌具有简洁流畅、典雅大方的审美特征,其结构严谨、榫卯结构极为精密,构件断面小轮廓非常简练。

此件为明末清初黄花梨独板有束腰书桌。此桌整体造型流畅,而以圆棍榫接成高拱罗锅枨直抵桌面,在牙头与腿的空隙中,另以落堂镶板之手法镶板心。四方柱腿,内翻马蹄足,案形结体。此桌整体造型稳重大方,侧角收分明显,挺拔秀气。

现代家居灵感

书房空间是我们在家工作的重点区域。在现代家居中,拥有一个“古味”十足的书房、一个可以潜心静读的空间,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明式书桌的最大特点就是大气中带着文人儒雅高贵的风格。此款书桌陈设精致,简洁、明净。宽大的桌面足以放置办公电脑等现代办公用品,显的典雅稳重,突显主人之恢弘的霸气。

典范欣赏:黄花梨三屏风攒接围子罗汉床

罗汉床在明清时期不仅是卧具,还是坐具。有放于厅堂待客的,也有放于卧室作睡具的。清代以后,人们大多会在大罗汉床上放置一个炕几,便于两边坐人交谈、下棋或品茶。

明代晚期罗汉床的样式颇多。就床身而言,有有束腰与无束腰之分;床面有藤面和木面之分;床腿有三弯腿、直腿、内翻蹄足、鼓腿、彭牙等。就围子而言,一般以三屏风或五屏风围子居多,装饰题材也多种多样,有山、水、花、鸟、人物及其他吉祥纹样。

此件为黄花梨三屏风攒接围子罗汉床,此床为三面围子,围子内用横竖材界出仰俯“品”字形的空格。腿足用四根粗大圆材,直落到地。四面施裹腿罗锅枨,此床用料考究,从结构到装饰,既隽永又简洁,使人在视觉上得到满足。

现代家居灵感

罗汉床在中国古典传统家具中有着颇深的渊源。在现代家居中,如果在卧室、书房、客厅中置有这样一件寝具,将会使你在接待客人时拉近你和客人的距离,起到一种亲和的作用。罗汉床以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家居中彰显着其独特的魅力。作为中国传统家居中一个颇为经典的“休闲家具”,它不仅舒适实用,且古朴典雅,很容易便能融到入现代家居设计之中,并为之增添一抹淡泊闲适的文人意境。

典范欣赏:黄花梨三弯腿四柱架子床

此件为明代黄花梨三弯腿四柱架子床。床座为格角攒边结构,边抹冰盘起混面并向下内敛,床座边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抱肩榫结构,三弯腿,外翻卷云纹足。腿部内侧起线与牙板交圈,牙板浮雕卷草纹饰。这张床制作精细,构思巧妙,体现了明式家具既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又强调装饰效果的特点。床面三面做床围,且做榫借入角柱,床围上层为团龙纹卡子花,下层设万字纹,两面打洼,空灵有致,极为考究。正面两端立弧形站牙,站牙镂雕双龙呈祥,飘逸灵动。此海南黄花梨料架子床,色泽沉静。下方装透雕草龙纹挂牙。

明代架子床的制作技艺具有严谨有序、精益求精的特点。其设计追求造型简约、功能合理,带有明显的文人气质和独特的建筑意味,好似玲珑屋。

现代家居灵感

明式架子床大气俊美,雕花点缀华丽且不显繁复。当架子床走入现代家居时,其形制定位已经悄然的发生了改变,在保留了明式架子床古朴典雅的基本风格之上,吸收了东南亚的异域风情,充分适应了现代家居的便利与协调。

这款架子床线条简单,散发着宁静平和的氛围。设计师精心搭配的青花瓷主题使得整个卧室风格更显清新古朴。休息于这样一张床上,很容易放松紧张的情绪,使人气定神闲。

古典家具在我国家具长河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优雅的姿态、华贵的造型、富丽的装饰、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了浓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求。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古典美学越发彰显其返璞归真的自然魅力,使得人们对古典家具的钟爱也随之增加。

童年的记忆,比岁月长 第4篇

如果我的童年是一壶清甜可口的茶水,那么外婆便是沉淀在杯底的茶叶。我的童年时光大部分都是和外婆度过的,那时外婆虽谈不上年轻,却也精神抖擞,充满活力。

那时,阳光正好,天气正暖。饭后外婆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牵着我去看看河边那小块田里的豆子长得怎么样了?有时也会下田去给外公打打下手,帮忙把旁边的杂草给拔了。而我则在一旁玩水,或跑到家里拿来洗菜用的筛子去抓小鱼。有一次雨后在河边抓来小鱼,兴高采烈地跑回家要给外婆看,却因田中土滑摔得一身泥,还丢了自己辛辛苦苦抓来的“战利品”。外婆见我灰头土脸的样子,先是咯咯地笑了,然后用她那久经劳作粗糙的双手爱怜地抚摸着我的脑袋,温柔地说:“哪里痛哦?外婆摸摸就不痛了。那个土真讨厌,都绊倒了我们家娃娃,等外婆帮你教训它。我们先把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去打那个土对吧。”原本委屈伤心的我顿时所有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刚才挂满阴雨的天空仿佛此刻又已大亮。温暖的院子中,氤氲着刚拔来的豆子的香味,欢笑声微漾……

浅浅地,岁月划伤了外婆的脸颊。昔日寥寥无几的白发疯狂地盖住了满头黑发。外婆的眼睛不复明亮,无力地在岁月中黯淡。

不知从何时起,外婆开始看不见了。只能通过摸摸我的头来感知我的成长,摸摸我脸的轮廓来想象我长大后的样子。然而,她依旧如从前般疼爱我,只是不愿意走动了,守着自己小小的房子在午后晒太阳,眼神底下也有着不易察觉的忧伤。

有一天晚上,我贪玩到院子后面的丝瓜架旁捉萤火虫,没捉到几只全身便被叮了很多包。夜里睡在外婆旁边,天气又热,身上的包痒得难受,迟迟无法入睡。外婆便轻轻地摇着那把宽大的蒲扇,给我讲着她还是小时候的故事,一遍又一遍。风轻轻吹过我的脸,凉凉的。那晚,我捧着一小罐星星点点的萤火虫,枕着外婆柔软的手入眠。窗外是瘦瘦的几颗星星,耳边是外婆摇动蒲扇的细碎声响,声声入耳。

如今外婆已经去世三四年了,而那些陪伴我入眠的美好记忆终是沉淀下来,一点一点压在我心上,那么厚重而又真实。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如今外婆与我相隔的,是一座生命的桥梁。而外婆你,早已被我悄悄地珍藏在心底。忘不了,那双粗糙而又柔软的手;忘不了,那夜的星光和蒲扇。一件一件的往事,如风铃般荡过我的心上,比昙花短,比岁月长……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潜龙学校‖指导教师:陈德清

童年的时光,总是单纯快乐、充满阳光的,不光是因为有那么多趣事,更是因为有一个慈爱、温暖的人儿。在作者的童年记忆中,这个人便是他亲爱的外婆,她不但每天忙里忙外,还要安慰在田里滚得一身泥的外孙;夏季的夜晚,还要为被蚊子叮了的淘气包摇扇子、讲故事……这样的童年故事虽不新鲜,但是作者却有一支灵动的笔——“如果我的童年是一壶清甜可口的茶水,那么外婆便是沉淀在杯底的茶叶”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如今外婆与我相隔的,是一座生命的桥梁。”这些新颖、形象的描述文字,不但文采飞扬,更是铺展文章、承上启下的关键,特别是最后一句“一件一件的往事,如风铃般荡过我的心上,比昙花短,比岁月长……”,不但把作者的情感渲染到极致,更把文章的意旨凸显出来。

【适用文题】难忘的童年时光;充满阳光的日子;温暖的记忆……(平子)

童年的温暖岁月作文 第5篇

冬月一至,家家户户都晒酱油肉,为的是在过年的餐桌上多一道美味;亦或者,是为了在寒冷的冬天,收获满满的温暖,这也使酱油肉成了冬天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大街小巷都充腴着酱油肉的咸香,让冬天的温州人,沾染了似酱油肉的温暖气息。

我的奶奶也不例外。一入冬,她就会买来许多猪肉,和几瓶酱油。她把肉一块一块地切好,放入盆中,再倒入酱油,放少许糖,腌大概两个小时,再把肉用绳系紧,奶奶总是拿一张小凳子,爬起来,踮起脚尖,伸长手臂,把系上绳的肉挂到阳台上。年迈的身体不如以前,没挂几串就要下来休息。可不久阳台上就挂满了红亮的酱油肉,慢慢地散发出淡淡的咸香。

一家人都喜欢吃奶奶做的酱油肉。过年时,奶奶把晒好的酱油肉取下来,放入锅中,隔水慢蒸。在水蒸气的作用下,柴硬的纤维变得柔韧,干枯的躯体又恢复了生命力。掀盖的那一瞬间,是呼啸寒风中最温暖的一刻,甜腻的咸香沁人心脾。撕下一小块,放进嘴里,口中充满了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温暖的味道,还有奶奶真情的,爱的味道,幸福的感觉随着咸鲜味在心中弥漫开来。

酱油肉油光呈亮,软韧多汁,肥而不腻,浓香绵长。细咬一口,那暖暖的爱喷涌而出,绵绵的咸香顺着舌尖,慢慢流向心间。过年时奶奶的酱油肉,是我挥之不去的.记忆。

他们的童年岁月作文 第6篇

五(1)班聂上杰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这首《童年》妈妈经常在我耳边唱起……岁月悠悠,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童年,不同的童年有着不同的快乐,也是不同时代的一面镜子。今天我就带你们到妈妈的童年岁月里畅游一番。

妈妈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童年生活自然也绚丽多彩。春天,在碧绿田野上和小伙伴肆无忌惮的追逐嬉戏;夏天,带着自制的纱网去捕蝴蝶,捉蜻蜓;秋天,在金黄色的稻田里和大人们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冬天,和朋友一起在房前屋后堆雪人,打雪仗!那时候的天是那样的蓝,水是那样的清。

妈妈说她们那时候都是步行去学校,附近村庄的孩子都集中在一个学校,每天放学上学的路上都特别热闹。学习上也是靠自己,如果不认真,作业不合格,就会被老师留下,不能回家。所以,大家课堂上努力认真听讲,生怕自己被留班。下课后,最热门的游戏有踢毽子、丢沙包、踢方格等,这些游戏道具都是纯天然的呢,因为毽子是自己用家里公鸡尾巴上的毛一点点扎成的;沙包也是自己拿一块旧布缝成一个正方形,留一个口,再把沙子倒进去缝好;踢方格的小圆瓦片,也是用碎瓦片磨出来的!因为都是自己亲手制作,所以玩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更有成就感!

爸爸的童年岁月作文 第7篇

爸爸说以前家里穷,不像现在一样想吃冰棍儿了就可以出去买。有一次爸爸想吃冰棍儿了,于是叫上他的好伙伴,爸爸和他的好伙伴小心翼翼地去奶奶家的鸡窝里偷偷拿了两个鸡蛋,然后拿两个鸡蛋去小卖部换了两根儿冰棍儿。回家后,没想到爷爷奶奶那天早上掏过鸡窝是没把鸡蛋拿走,晚上回家了要去取鸡蛋没想到发现少了两个,挨了爷爷一顿骂!

还有一次,爸爸跟我讲说,他小时候很贪玩,有一次爷爷奶奶得种地,就让爸爸一个人在家,爸爸就出去玩了,去草丛上玩儿,玩着玩着不小心睡着了。之后爷爷奶奶到晚上才找到他。可把奶奶急完了。

童年的岁月现代诗歌 第8篇

1. 童年的概念

在尼尔·波兹曼看来,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并没有“童年”的概念,那是“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1]。童年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和心理条件,大约在16世纪产生,经过不断提炼和培育延续到我们这个时代。

英国的教育学专家大卫·帕金翰在他的《童年之死》(After the death of Childhood)一书中指出:“童年的观念本身是一个社会的、历史性的建构。”[2]

我国童年期的界定是从6岁到12岁。本文所指的儿童就属于这个阶段。

2. 童年存在的意义

童年不只是一个自然生长阶段,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完整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童年的纯真和无限想象力是个人成长的宝贵财富。我们的基本人格是在童年形成的,面对世界的方式、态度和立场的形成也都能在童年里找到依据。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童年蕴藏着了解和征服世界的勇气和力量。

二、童年消逝的表征

童年的出现是由于童年和成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同样的,“童年的消逝,也正是因为童年和成人共享了信息”[2]。电视节目将一切文化秘密不加区分地向所有观众公布,儿童与成年人一样置身于暴力、色情的画面中。因此,他们不需要像过去那样,靠窥探来了解成人世界里的“秘密”,他们被成人的世界所包围,成为“小大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儿童游戏的消失,以及儿童活动的功利化。

儿童游戏文化曾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过家家、丢手绢、捉迷藏、跳房子、跳绳、踢毽子、老鹰捉小鸡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占据了孩子们的闲暇时光。而如今的街头巷尾早已看不到这些传统的儿童游戏。铺天盖地的选秀节目把儿童推到了镜头前,儿童模仿成年人的才艺表演往往能够出奇制胜。在回答主持人提问时,在成人看来司空见惯的答案由孩子回答出来则往往“效果斐然”,充满了“幽默感”,孩子们在无形中成为大人们娱乐的对象。

2. 儿童失语。

传统的儿歌在儿童中早已不受待见,现在的孩子,张口就是周杰伦、李宇春,所演绎的多为情歌,小小年纪就开始“为情所困”。那种发自天然稚性的妙音渐行渐远。“Fuck, Shit”等电影中的不文明词汇在儿童中颇为盛行。“低龄写作”在媒体的炒作下被冠以“新新人类”的名号,写作内容却是成人化的,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就在作品中大谈情感与欲望,甚至用三角恋、婚外恋的模式来描写青春期情感。[2]

3. 儿童过早成人化。

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王富仁先生说:“成人的社会,成年人的文化从他们出生那一天起就骚扰着他们幼小的心灵,几乎是一集装箱一集装箱地倾倒在他们懵懂的心灵中。我们的儿童几乎在没有做过幼年梦、童年梦和少年梦的时候就懂得了成年人才会懂得、才应懂得的东西。他们在距离独立生活还很远很远的时候就知道了金钱和权力的重要,他们在还没有感受到实际社会矛盾,甚至不知道社会是什么的时候就知道了战争、暴力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造成了他们精神发展上的畸形化。”[2]

4. 儿童犯罪率上升。

据调查,“成年人犯罪和儿童犯罪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这几乎完全可以归结为未成年犯罪以惊人的速度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占全部刑事犯罪嫌疑人的比例,2000年为6.7%,2001年上升至7%,2002年上升为8%,2003年又升高到9.1%”。[2]许多儿童长期受到电视媒体、电子游戏中暴力镜头的侵蚀,一旦生活中遇到矛盾或挫折,就不知不觉地模仿电视镜头中的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作案方式几乎与电视中的手法如出一辙。

三、童年消逝的原因

1. 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使儿童成为考试的工具,为了取得好成绩、进高校,许多儿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被迫去参加各种培训班、辅导班。他们没有时间玩耍、嬉戏,失去了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变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而其家庭迎合于学校教育,成为学校的附庸,表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2. 电子媒体的介入。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指出:“电视的一览无余的特性使成人世界不再拥有秘密,成人与儿童都变成了‘大众社会人’。电视图像能够直接迎合人的感性需求,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的欲望。然而不断变换的图像产生连续的、通常也是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观者的注意力多集中于事物表象,来不及作深度的思考,而容易被它们牵着鼻子走。”[7]很多研究表明,儿童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儿童与同伴交往和游戏的时间,剥夺了儿童充分体验生活的机会,使儿童远离他们自己的文化,最终可能导致童年的消逝。

不仅电视成瘾,电子游戏成瘾、网络成瘾、手机成瘾等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现代电子媒体的出现,满足了儿童寻求新奇与刺激的心理,但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也因此而变得迟缓和滞后。[7]一旦儿童沉浸于电子煤体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之中难以自拔,就会渐渐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感受,变得对社会冷漠,对他者不关心,最终迷失在虚拟世界中而难以与真实社会和谐相处。

3. 时代的变迁。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话恰当地描述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现代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享受高度的自由,但是却“迷失了方向,迷惘于价值与人生的意义,不知道未来的归向”。[2]

马克斯·韦伯说:“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是一个除昧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是一个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的时代。现代社会将成人世界的功利理性法则发挥到极致,同时成人却在价值的丛林中迷失自己,每个人只好各自盲目地探索一种满意的生活方式。”

4. 城镇化及家庭结构的变化。

城镇化将以往开放式的居住环境(如大杂院、弄堂、胡同)换成了紧闭的单元房。这种单元式的楼房具有“封闭式”的特点,限制了儿童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使儿童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严重压抑了儿童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如今,儿童从事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已经从公共空间(例如街道)转至家庭空间家里的客厅和卧室。冰冷的防盗门阻断了交通事故与其它可能威胁到儿童安全的事物,也阻断了儿童与大自然的接触、与同伴的交往。电视、网络、游戏机等科技产品的出现,转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5. 社会的变化总是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变化。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人类历史中的许多灾难都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社会的变化总是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变化,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人们十分自然地欢迎和采纳那些能够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新技术,但是,人们拒绝接受新技术所必需的社会变化,因为采纳新思想、新制度和新做法总是令人不快的。”[10]

电子媒介的技术变革给人们的生活、思维与行为带来一系列社会影响,这些社会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人类发明技术的初衷和人类驾驭技术的能力。为了适应技术变革下的社会生活,进而需进行相应的社会变革,但在技术变革与相应社会变革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差。[10]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正是这时间滞差,造成了困境。一方面,电子媒介传播速度快、信息含量高,深受人类欢迎,另一方面,电子媒介传播对诸多“羞耻”“禁忌”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大幅展开,导致了缺乏驾驭信息能力的儿童的现实模仿,造成儿童犯罪、早孕、吸毒等的出现,而人类还没有相应的社会变革来制止这类恶性社会影响。

四、如何应对

尼采关于精神健康、疾病及其治愈方法都是基于这样一种人性假设:“对生命的保持”必然需要“一个特定的界限”。人们“只有在一个限定的界限之内才可能健康、强健和成功”。尼采通过“保护性大气”的隐喻来表达他的观点:“所有的生物周围都需要大气,一种神秘的雾气。”只有在保护层里面,生命才能生长,一旦毁灭了这个大气保护层,生命也就消失了。心智尚不成熟的儿童,需要一层保护性的大气,过滤掉成人世界的不良影响,以安全的、合理的方式进入成人世界。

首先,国家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通过法制手段禁止不健康节目的播出;其次,传媒工作者应自律、自觉地以职业规范和职业伦理为限进行媒介从业活动;最后,社会应提升儿童的媒介素养,通过教育让儿童能在良莠不齐的电视节目中选择对自己身心发展有益的内容,排除不健康的内容,以正确认识世界和指导生活。

同时,新技术推广之初对可能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忽视与无视,导致相应社会变革的滞后,这无疑是在告诫我们,任何一项新技术发明的应用都应该获得对其可能的社会影响的全面深入的预测与评估,以方便尽早启动相应社会变革,缩短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之间的时间滞差,减轻人们的困惑。

五、结语

尼尔·波兹曼说:“至于童年的概念,我相信,长远来看它一定会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牺牲品。”他认为现代技术特别是媒体新技术直接导致了童年的消逝,那么,导致童年消亡的罪魁祸首就是电视吗?在现代社会,儿童既受到电子媒介内容的影响,又受到其它媒介形式的影响,流行读物、网络文化都有可能导致童年的消逝。而且,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电视节目能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可能性。当然,尼尔·波兹曼得出的结论虽值得商榷,但足以表明电子媒体已经渗透到儿童的日常生活,对他们的语言、思维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他的话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深思。

电视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它只是一种传播工具,是信息的载体。不是电子媒介而是电子媒介所传达的观念影响着儿童。如果在我们的文化中没有童年的概念,那么即使没有电视这种工具,成人也会利用其他手段从儿童身上获取利益。童年是在消逝,但童年的消逝不是单纯的媒介形式的问题,而与整个社会的观念、文化传统有关。媒介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当然会影响到儿童的观念。

世事喧嚣,儿童受到侵染是很正常的。保护孩子们不受侵扰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提高儿童的鉴别力和自制力,帮助他们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荡涤心灵的精神家园,赋予他们回归本真和自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尼尔.波滋曼著.吴燕筵译.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23, 78, 65, 123, 123.

[2][3][4][5][6][9]戴金花.现代童年的消逝及原因[J].现代教育论丛, 2010, (2) .

[7][8]王凡.从《洛丽塔》看童年的消逝[J].考试周刊, 2008, (31) .

孩子的童年 需要单车岁月 第9篇

看着女儿紧绷的小脸,我一下子怔住了。学校离家其实不远,为了她的安全,我才风雨无阻地接送她。骑单车既环保,又健身,是我觉得最快乐的亲子时光,没想到却成为孩子的耻辱。女儿才读小学四年级,竟然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我不禁感到担忧。

我调整了一下心绪,微笑着告诉她:“坐在自行车上,晴天的时候,呼吸着早晨新鲜的空气,感受着拂面的轻风;雨天时倾听雨点敲打路面,细看车轮划过水洼的波纹,是多么惬意的事。坐在小汽车上,呼啸而过,你能欣赏到沿途美丽的风景吗?没有那些贴近生活的素材,你的作文能够生动有趣,篇篇都能拿到第一吗?”

女儿的作文一直是她引以为傲的资本,并且自我感觉良好,对其兴趣无穷。听我这么说,她不说话了,想了一下后,赞同地对我点点头。重新坐到自行车后座上,还高兴地哼起了歌。她告诉我:“妈妈,谢谢你给我这么美好的单车岁月,这也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放心,我不再和同学们攀比了,因为,她们谁能有我这般幸福?”

听了女儿的甜言蜜语,我不禁想起我小时候读书,家离学校二十多里,每天踩着单车往返的快乐时光。小学二年级,我就在姐姐的指点下,将脚别在自行车的三角架里,学会了骑父亲的二八单车。一年后,父亲的那辆旧单车淘汰给我,让我成为了骄傲的有车一族。上学、放学,它都是我快乐的好伙伴,和同学们一路飞驰,一路欢歌笑语,自行车的铃铛声,伴着我从小学,到初中,直到高中。十年的单车生涯,让我的车技娴熟高超,不仅可以在十公分左右的田埂上飞速行驶,而且,我还能一次性捎上三个同学。直到现在,我的自行车技术一直是我的骄傲,安全驾驶二十年无一事故。

女儿11周岁生日,我想她可以独自骑着自行车上下学了,也想把这快乐的秘笈传给她,让她的人生也同样拥有一份单车岁月的美好记忆。于是,我带她到超市里,让她挑选了一辆漂亮的单车,作为她的生日礼物,女儿喜出望外,高兴得手舞足蹈。

走进爸爸的童年岁月作文 第10篇

爸爸说他是在农村长大的,和我们现在不一样,他小时候虽然没有我们的玩具多,但是花样却五花八门,有打纸牌,有跳房子,有弹弹珠……最喜欢的事莫过亲手钓龙虾。

阳光明媚的下午,约上几个小伙伴,拎上一个空桶,找一些平平的小木根,然后用线个个绕起来,再找一根铁丝,穿在木根最前头,然后挖一些蚯蚓,把它穿在线的最下方。和小伙伴们边浩浩荡荡的来到了一条小河边。

在岸边一字排开,钓杠整齐的依序排开,过了一会儿,小本棒就会动一下,这个时候爸爸便提了起来,结果一只小龙虾就顺利的钓上来了。

当然了,听爸爸说,也有龙虾很滑头的,很多时候,往上提的时候,快上来的时候,龙虾会溜走,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急不躁。慢慢的动着,当龙虾抓紧了的时候,速度往上提,

这样才能更好的抓住狡猾的龙虾,随着时间的延长,桶里的战利品也越来越多,基本上不到三小时,桶就满满了。这样,爸爸就满载而归,开开心心的跑回了家!

童年是快乐的,多彩的,无忧无虑的。一件又一件趣事陪看我们长大,真像哥歌里唱的一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走进爸爸的童年岁月作文 第11篇

夏天,院子里,大树上,知了唱着动听的歌儿,空气中热热的,但也充满了快乐。别看爸爸是个男孩子,但小时候也和女孩子一样,胆子小不太敢下河,其他小伙伴都会游了,可他还不怎么会。这天,爸爸和小伙伴们结伴来到小河边,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一个跳入水中,时而仰泳,时而自由泳的,有的还一起打起了水仗,爸爸羡慕极了,终于按捺不住一下跳进水里,结果一头栽进河底,弄得满头满脸的泥巴,一紧张还把小伙伴们拉下水,跟他一起喝着那混着泥土的河水,小伙伴们见状就开始教爸爸游泳,不多时爸爸终于自己能游一小段了,他开心极了,终于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水里玩了。

他们在水里追逐着,爸爸忽然摸到了一只田螺,他马上大叫起来:“快来!快来!这里有田螺。我们摸几个带回去养养吧,看看有没有田螺姑娘。”说干就干,小伙伴们扑通扑通扎进水里开始摸起了田螺。渐渐的天暗了下来,耳边伴着奶奶的呼喊声,爸爸恋恋不舍地上了岸。

回到家后,奶奶数落起爸爸来,说:“田螺姑娘只是个传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实中是没有的,傻不傻呀。”在那责备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了奶奶对爸爸的疼爱。

走进爸爸的童年岁月作文 第12篇

镜头一:一个夏天的傍晚,奶奶的猫一直没有回家,那可是那时候除了爸爸以外,奶奶最疼的心肝宝贝呀!

奶奶到处寻找,可惜都没找到,这时奶奶想到了杨树林,于是带着爸爸出去,去了杨树林里,奶奶一边走一遍叫:“花花——花花——……”叫累了也不见猫的踪影就让爸爸继续叫,爸爸抓耳挠腮:“叫啥呀?”“叫猫”奶奶说。爸爸又问“哦,为什么?”奶奶说:“没什么,就是我叫累了,让你叫叫猫。”爸爸犹豫了半天明白了,来了劲“叫叫,叫叫,叫叫你在哪呀?”奶奶立马让他停下来问:“叫叫是谁呀?我让你叫猫,你在叫什么呢?”“你不是让我叫叫吗?”爸爸回答说。奶奶说:“它的名字叫花花,我让你喊花花。”哈哈哈,好笑吗,我爸爸这理解能力也太差了。

哈哈,还想听吗?那随我来吧。

镜头二:爸爸小时候最讨厌照相了,只要听到要照相,立马躲得远远的,一天他拿着爆米花,一个一个吃得可香了,这时他看到照相机对着他,“咔”他一低头,一张无脸照诞生了,还好这个是来农村采风照相师,不然爸爸可就要倒大霉了,嘿嘿,在爸爸小时候拍一张照片可是要两块钱的呀,奶奶非得追着他打不可。

镜头三:爸爸每天放学都和小伙伴们约着打篮球,可是有一天爸爸不知怎么了把书包当篮球抱出去了,这不,爸爸开始就一下子投中了,可他定睛一看:“呀,我的书包。”于是,这个篮球赛就变成了爬树救书包赛了。

童年的岁月现代诗歌 第13篇

丁云老师曾说过, 诗是必须教的, 没有诗润泽过的童年是不圆满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努力引导学生在感受诗歌语言文字的过程中, 被吸引, 被打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诗是流动的韵律——和奏而歌

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这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寒来暑往、山川交错都存在着一定的节奏。诗歌是一种语言, 更是一种有节奏的语言。郭沫若在《论节奏》里这样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 也是它的生命, 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 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诗的节奏感首先可以表现在句首、句中、句末的押韵上, 表现在诗歌结构的错落分行上, 当然还可以表现在儿童诗里经常出现的叠词上。我们应该依据诗歌的这些音乐特点, 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片段一】

生: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师:这句话中有个词很奇妙, 如果能把这个词读好了, 就能读好整个句子。

生:我觉得要读好“悄悄”这个词。

师:悄悄的感觉读得真好。像这样的词语, 诗中还有哪几个?

生:轻轻、丝丝、悄悄。

师:诗歌非常讲究韵律、节奏。读诗的时候, 关注这些叠词, 注意停顿, 一停一顿, 诗的味道就出来了。

让学生体验叠音词“悄悄、轻轻、丝丝”在唇齿间造成的停顿, 体会独特的情趣和美感, 从而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节奏, 融进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从而进行审美活动。

二、诗是无限的画卷——入画想象

诗歌是生活的映照, 是现实场景的反映。儿童周围的世界更是五彩的、跳跃的。儿童诗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的方式反映儿童世界的。用线条、色彩描绘形象的图画世界, 更是唤起儿童想象最直接的形式。因此, 在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无限想象积极地还原生活画面, 透过语言文字感受文字中传递的美好情感。

【片段二】

生: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师:读着读着, 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生:在这幅水墨画上, 绿绿的垂柳, 绿绿的山溪, 绿绿的人影。

生:没准你从这里走过, 你的脚也一定会染成绿绿的。

生:只有蜻蜓是红红的, 这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师:想象让我们的朗诵更具内容。谁愿意来读一读?

“诗为有声之画, 画为无声之诗”, 借着诗歌中的语言文字, 想象孩子溪边垂钓的动静结合的多彩画面,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三、诗是有魔力的文字——炼字品读

诗歌的语言源于生活, 反映生活, 更要高于生活。这就要求诗歌语言要精致、优美、丰富, 深具感染力。儿童诗的阅读对象是儿童。儿童是活泼的、充满朝气的, 因此儿童诗的语言必须生动、形象, 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片段三】

师:同学们, 诗歌篇幅不长, 但非常讲究用字。在诗中诗人用了一个很有味道的字, 把这种快乐迷人的笑表现了出来。

师:“漾”字还可以用其他哪些词来代替?

师:“漾”字与“挂”“露”等词相比 , 哪个更好 ?

生:“漾”字写出这个孩子看书的投入、快乐, 微笑, 是一种甜甜蜜蜜的笑, 是幸福的。

诗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的语言精练, 富有概括性。它常常用简约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内涵。案例中, 用同义词与之相比较的方式品味“漾着”, 就是让学生体味诗歌语言的无限魅力。

【片段四】

师:有人说, 童年是一首最美的诗, 打雪仗, 捉蝌蚪……每每看到这样的画面, 我也想写几句:

“哪管它小手冻得发红

捏一个雪球

你扔我闪乐开了花

雪地上

( ) 串串快乐脚丫” (留着、画着、跳着)

师:你能替我出出主意, 想想选哪个词比较好呢?

生:我选“留着”——希望这份快乐能永远留下。

生:我选“画着”——孩子们多像快乐的小画家, 把自己的快乐画在了雪地上。

生:我选“跳着”——那孩子一跳一蹦的样子还在我脑子里晃着……

用“留着、画着、跳着”选词说理由等方式进行炼字, 表面上只是一种轻松的选择, 实际不然, 学生在进行对比选择前, 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悟情、入境, 一步步地将自己的思维推向高潮, 从而切实调动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提高了学生审美情趣及对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能力。

四、诗是有趣的游戏——循诗前行

一首儿童诗就是一处美景, 更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在诗人高恩道的眼里, 数字是有性格的, 在诗人谢尔的眼里, 梦是会冻结的……在儿童诗的创作过程中虽然是讲究技巧的, 但更注重内容、文字的有趣、生动。在学写诗歌的过程中, 我们更要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创作出一首首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诗。

【片段五】

师:在你的童年里, 也一定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 请选择你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 试着写几句话, 可以仿照课文中的写法。

出示场景及要求:登山画画游泳放风筝 吃雪糕放鞭炮……

师:好诗是写出来的, 也是改出来的。

(当堂交流课堂小练笔)

师:有人说读诗能让你变得聪明, 读诗能让你变得优雅, 读诗能让你充满灵性。是啊, 在世界的许多地方, 12岁的, 32岁的, 甚至是72岁、82岁的, 许许多多人都爱读儿童诗。所以从今天开始, 希望你们又多了一份读书的选择, 那就是读儿童诗。

诗歌里的童年 第14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绿。大人们欢喜,小孩子更欢喜!清晨,在“滴答滴答”的春雨声中醒来,背着书包,撑着小雨伞,头上和脚下都开满了“花”!最欢乐就是放学时,雨停了,各自回家把书包一扔,飞也似地就跑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各式各样自制的风筝在天空中遨游,欢笑声响遍了田野。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炎炎夏日至,欢欣正当时。忙碌的一个学期结束,暑假来了!孩子们纷纷相约一起戏耍。“乳燕雏鹰弄语,高柳鸣蝉相和”,好动的孩子爬到树上去掏鸟窝,抓鸣蝉;好静的孩子呢,自己做个小钓竿,挖来蚯蚓垂钓河边,偶尔会上演“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一幕,煞有介事似的!我最爱的是那一湖的“绿罗裙”,凉风一摇,十里荷香扑鼻来,仿佛是已经尝到了莲蓬的清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高气爽,夜空辽阔!那些秋日的夜晚让童年变得更有诗意!“飕飕不觉声,落叶悠悠舞”,院子里的互相追逐,使得黄叶似蝶翩飞;“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月光下的互相偎依,呢喃着古老的故事。多少个宁静的夜晚,就在那小扇轻摇之间缓缓而过,温馨祥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日的严寒抹杀了大部分人的兴致,可是,孩子的欢乐却不会减少。在气温偏高的南方,虽然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雪景,没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强不屈,却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和“花自飘零水自流”的灵动。袅袅烟云的街角,总有“暗香”幽幽而来,那是热腾腾的街头小食,极吸引人。南方的冬天,别有一番情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城市的高楼群里,读着那些灵动的文字,总会让我想起如诗般的童年——清新朴素的田野,鸡犬相闻的小路,错落有致的院子,简朴清幽的矮房,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恬静安详,悠然自得。

愿抛下心中的焦虑与烦躁,用心行走于古诗间,用灵魂去感受我那诗歌般的童年……

走进爸爸的童年岁月作文 第15篇

爸爸最喜欢玩的,莫过于滚铁环了。只要从一个坏掉的木桶上取下一个铁箍,再找一根铁丝弯成勺子状组合起来就好了。技巧就是要慢慢地推,保持平衡,掌握了以后,你就可以加一点速,不久就能熟能生巧了。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常常听着清脆的声音,小跑着追着它在乡间小道,有时候能连着跑半个小时呢。

另一种不能不谈的游戏就是打弹珠了。最常见的玩法有两种:一种是每人出一颗弹珠,散乱地摆在地上,按着顺序一颗一颗地弹,谁先弹到别的弹珠,那颗弹珠就归谁了。还有一种玩法就是有点像玩小型高尔夫球,大家在地上用小树枝戳若干个洞,谁先把弹珠弹进所有的洞里,谁就获胜了。因为参赛者们都很想赢得比赛,所有他们都匍匐在地上,闭起一只眼,好像在想象自己是一个神枪手。不过打中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精准的眼力,高超的技术和多次的练习。因为玩法多样,所以很受男孩子们的喜爱。

还有一种叫打纸拍,在爸爸小时候俗称“摔牛包”。“牛包”制作起来很简单,只需要用两张长条纸相交成一个十字,四条边同方向折一个三角,并依次折叠成一个方片,最后一个角塞在第一个角的下面就完成了。做好“牛包”后,大家会在地上摆一个“牛包”,再用另一个用力敲打它的边缘,谁把它翻过来了,谁就可以得到它。手中许许多多的“牛包”可以让一个孩子不亦乐乎。

走进爸爸的童年岁月作文 第16篇

爸爸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他过十岁生日那天,奶奶把平常舍不得吃的鸡蛋给爸爸煎了一个荷包蛋当作生日午餐。在那时这么穷苦的时候,能有一个荷包蛋当作午餐吃,是非常丰盛的。可想而知,爸爸那时多么开心啊!他高高兴兴地接过午餐,蹦蹦跳跳地去上学校了。

那时候没有像现在一样平整光滑的水泥路,路上全是土。夏天酷暑的时候,土便像粗糙的树皮一样开裂,滚滚热浪便从地底下钻出来,自行车骑过,尘土飞扬。

当下大雨时,路上便全是泥巴,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还很滑。恰巧爸爸10岁生日那天,下着大雨。他蹦蹦跳跳地上学,没想到他脚底一滑,摔倒了,奶奶给他煎的荷包蛋也打翻在地。他顿时愣住了,他想:我的生日午餐,就这样没了?他当场傻了,他回过神来时,十分伤心,结果爸爸那天连午饭也没有吃上。

我深深体会到了当时农村的贫苦,每天都得去田里干活,可辛辛苦苦干了一天的活,最后还是连饭都吃不饱。不像现在,吃着那时一年到头都吃不上的美味佳肴,过着那时富人都无可比拟的生活。

走进爸爸的童年岁月作文 第17篇

“爸爸,你们小时候学过几篇课文呀?”吃完晚饭,我问坐在沙发上的爸爸。“有很多,印象深的有《小英雄雨来》、《陶罐和铁罐》和《黄继光堵枪口》。”爸爸回答道。

“有些我也学过呢!”

“那你们小时候没有电风扇空调是怎么度过这炎热的夏天的呢?”我好奇地问。

爸爸笑着说:“我们就在河里打水仗,拿上水瓢、碗、袋子,一阵乱胡,就凉快多了!还可以找一些又扁又长的石头打水漂,本领高的可以从河岸打到对岸呢!”

“那你们小时候吃过雪糕吗?”

“雪糕都是镇里卖的,买不起,一根一块五,手里就只有父母给的零花钱,最多就一块,有时就一两毛。最喜欢的就是老冰棍了,不像雪糕是奶油做的,而是把糖水冻成块的,一毛一根,特别实惠。”爸爸感叹道。

“那你们最喜欢吃什么美食?”

“美食?那可多了!”爸爸来了兴致,滔滔不绝道,“有竹桶饭、荷叶饭,鸡蛋大饼。”

“哇!好多呀!”我惊奇地张大了嘴。

“那你们小时候没有电视,玩什么?”

“玩的东西可多了,”爸爸陷入了回忆,脸上浮现出一抹怀念的笑容,“打弹珠,把对方的弹珠打到坑里去就赢了;掏鸟蛋,爬上树,往鸟蛋的地方一摸,运气好能掏出三四个,蒸着可好吃了!还有斗蟋蟀,在草丛里捉几只蟋蟀,看谁的厉害。”

失落的外企岁月 第18篇

8月28日7点半, 北京的清晨飘过蒙蒙细雨, 像过去6年中的每天那样, 方飞 (化名) 依然准时出现在北四环辅路上等待诺基亚班车的到来, 这趟班车环绕半个北京城后驶向位于南五环外的亦庄开发区。班车上的人已日渐稀少, 7月18日, 诺基亚中国区员工得知公司将大幅裁员的消息, 8月中旬, 2400名员工开始陆续接到正式裁员通知。几天前, 方飞刚刚签署了补偿协议, 协议规定最后签署期限是8月29日, 如果员工不签约并协商未果, 诺基亚将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虽然已被裁员, 方飞依然习惯每天去诺基亚办公大楼里呆上几个小时, 大多数工位都是空的, 很安静。9月30日, 将是方飞的离职日期。“还有一些同事选择坚守, 拒绝签署赔偿协议。”方飞说, “刚开始的时候, 我是盼着被裁员, 真的接到了裁员通知, 内心的滋味很难形容。”在他的描述中, 诺基亚依然是一家值得尊敬、人性化的伟大的公司。

最近一个月, 诸如阿里巴巴、华为、腾讯、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已将招聘会开到了诺基亚中国亦庄办公室的门口, 方华和其他一些做研发的同事很快就找到了工作, 10月初即将去新公司上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 除了研发同事之外, 其他部门的员工在这轮外企裁员潮中将要面对的是巨大的择业压力, 即漫长的失业期。

8月下旬, 离开思科的立迪 (化名) 将简历放到招聘网站, 随后他陆续接到了一些猎头电话, 这些猎头还顺便要走了其他被裁员的同事电话。

27岁投身外企, 41岁被迫离开。立迪将人生中最黄金的15年都献给了跨国公司。在摩托罗拉呆过6年, 在思科干了4年, 再加上前后在两家中型外企工作了5年。如今, 已过不惑之年, 却面临重新择业的中年危机。事实上, 这是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后诞生的一个新群体的现状, 这个体面的特殊阶层是精英的一代, 他们多数出身名校, 有着镀金的简历, 但是人到中年, 却发现自己正站在尴尬的十字路口。

此刻, 与立迪有着共同命运的人满大街都是。从今年开始, 跨国外企普遍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裁员潮。就在几天前, 在一个本土IT公司的招聘会上, 立迪碰见了他的前摩托罗拉的同事, 他们在2007年同期离开摩托罗拉, 分别去了不同的外企, 而如今又尴尬地相遇在同一个招聘会上, 两人远远地打了一个招呼。

光环褪去

曾经的外企, 对于在90年代毕业的中国大学生来说, 充满了光环。90年代末, 去北京东三环大北窑上班是一代中国年轻人的梦想, 那里曾是惠普、摩托罗拉这些全球最负盛名的IT巨头的中国区总部。穿着体面, 举着笨拙的大哥大喋喋不休的“超级大SALES”穿梭于摩天大楼、五星级宾馆, 享受着高薪、充足的假期、不菲的报销补助, 偶尔还去欧美总部开会、培训, 虽然外企的办公室政治与职场生活有时也如过山车, 但是这些在1990年代开始外企职业生涯的“黄金一代们”对这种生活乐此不疲。

1996年, 立迪大学毕业, 先去了一家国企。用他的话说, 当时就想攒点经验去外企闯荡, 那时几乎所有的IT工程师都憋着股劲儿想往外企钻。为此, 立迪先辞职去了一家小公司, 为的是工作清闲, 可以准备思科工程师认证考试, 这是外企敲门砖。1年后, 立迪终于如愿去了摩托罗拉, 这是2000年, 摩托罗拉正值鼎盛时期, 立迪的工资比以往翻了三倍。

“那时, 在外企白领眼中, 一些本土民营企业还处于土得掉渣的阶段, 他们销售做的英文PPT根本没法看。”在外企工作多年的销售鲁平方 (化名) 这样回忆道。2000年代, 外企白领正是最风光时期。应该说, 时至今日, 他们依然保持着某种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就像那些出身名校的学习尖子, 即使出了校门混得并不如意, 在同学聚会上依然还保持着心理优势一样, 他们认为自己骨子里很优雅。但是现实已变得如此残酷。“太舒服的日子有时也容易让人变傻, 说好听一点是单纯。”鲁平方自言自语道。

2007年底, 立迪主动离开了日渐衰落中的摩托罗拉。与他同期离开的同事不少, 他们中有的首先去了民营IT企业, 但是呆了不到一个月就离开。“在外企呆久的人, 与本土民营企业的文化其实格格不入。”鲁平方也这样认为, “双方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上下级关系都不同, 外企的文化相对温和, 似乎不那么激情澎湃, 但是气氛比较宽松。”

2009年, 立迪去了一家美国中型IT企业, 原因是他得知这家公司即将被思科收购。2010年, 立迪所在公司被思科收购, 这是他盼望中的事情。但是2012年7月, 立迪接到了公司的裁员通知, 被告知“所在岗位不存在”, 这让他感到无法接受, 并拒绝签字。

事实上, 并购后的裁员已成了商业世界中司空见惯的事情, 并购后的消化率不高往往是大企业的通病。

失落的岁月

在IBM干了N年的肖则 (化名) , 原本想在IBM干一辈子。用他的话讲, 自己非常热爱这家公司, 年少时, 经常听老板说起“蓝色巨人”的伟大, 诸如IBM每年投入到研发的资金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国一年的GDP等等这样的故事, IBM的每个人在潜意识中都会认为自己的公司改变了整个世界, 我为此而自豪。“凭心而论, IBM的薪酬在业内并不算吸引人, 但是IBM的员工往往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工作, 这就是公司的文化。”肖则认为, “自己在IBM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即使最终被裁员, 也并不后悔。”

2014年1月, 肖则所在的部门被一家中国著名的IT公司收购。此前, 这个消息在业内传了很久。1月底, IBM开始启动裁员计划, 内部称之为“阿波罗计划”。据IBM离职员工透露, IBM将在全球范围内“至少裁员1.3万人”, 并给出N+3的补偿方案。肖则在这一轮裁员中选择离开。

10月1日, 是肖则原部门并进新公司的第一天, 他的前同事们将去新公司上班。他们中也有一部分选择离开。据肖则透露, IBM给出了三种方案, A. 选择留下, 该员工在IBM的工龄并入新公司体系内;B. IBM一次性买断工龄, 员工到新公司后重新开始工龄计算;C. 选择离开, 公司给出“N”的补偿方案。“接下来, 我还会首选在外企工作, 尤其是美国公司。”肖则认为, 自己已适应了这种文化与环境, 沟通相对简单,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惯了, 很难改变。”不过, 他也承认, “接下来, 在大外企工作的机会将会变得很少, 大家都在裁员。而且, 现在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是公务员、国企、民企, 其次才是外企。”

难以割舍的圈子

从2012年起, 弥漫在外企的裁员潮开始逐渐升级。此时, 外企已不再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2012年7月, 诺基亚表示要关闭中国两个区域销售中心;接着, 惠普宣布将于两年内全球裁员2.7万人;8月, 摩托罗拉宣布裁减4000名员工。

鲁平方认为, “大企业病是让外企增长放缓的普遍原因。表现之一是流程过于繁琐。很多部门会参与其中, 有个笑话是这么讲的, 平时你看不到领导, 但是他们在流程审批的时候一下子都会冒出来。”

其次, 近年来, 外企人员流动频繁, 开始留不住人才。在外企的职场生存法则中, 国籍决定了你所能上到的最高位置。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说法是如果外企是五层楼的建筑的话, 每层楼的人依次是:五楼是本国人;四楼是其他国家的外国人;三楼是东南亚华人;二楼是有总部工作经验的海归或者有政府关系及客户背景的中国人, 所谓外企的中国高管;一楼则是一般中国本地雇员。

正因为如此, 在外企中, 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升迁的天花板, 而且大家都习惯了从外企A跳到外企B, 或者再跳到外企C这样的路径。就像美国影星乔治·克鲁尼在影片《在云端》中塑造的那位拿着白金卡整天飞来飞去的裁员专家一样, David从大学毕业开始进入外企, 他已经在这个圈子20年了, 20年外企生涯, 他跳槽不计其数。

“一旦进了外企这个圈子, 一般很难离开。”立迪说, “他的相当一部分同事在被裁员后选择了在小外企工作, 日子也算滋润, 但这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 大外企已经没有位置。”

上一篇:攻坚克难心得下一篇:柘林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