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实践范文

2024-05-18

远程教育实践范文(精选8篇)

远程教育实践 第1篇

2003年9月,东江镇田心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一。为切实把试点工作搞好,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好,并发挥效益,田心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初步实践 该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远程教育示范点之后,按照市委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工作,狠抓远程教育的建、管、学、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支书亲自抓,副支书具体负责,其他支村两委同志协同抓的工作格局,为开展远程教育的建设、管理、学习、应用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紧抓站点建设。支村两委抓住机遇,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紧抓建站进度,只用了三个月时间,筹集资金7万元,建成一个全市一流、拥有投影仪、电脑、空调、VCD、打印机、卫星接收系统等先进设备、可容60余人的现代农村远程教育A级站点,并顺利通过上级组织的验收。三是硬化制度建设。先后制定设备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学习制度、远程教育活动制度、活动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等,规范了远程教育的学用管理。四是统筹学用培训。年初,拟定全年学习培训思路,每月初,制定当月学习计划。明确规定,每月不少于5次统一集中培训;平常,根据群众需求分类分散培训。学习情况详细登记备查。站点建成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72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400余人次。五是探寻培训模式。采取“支部+远教”、“协会+远教+基地”、“科技兴趣小组+远教”“群众组织+远教”等培训模式,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的“双带“作用,联结东江菜、东江鱼、东江果、生猪等专业协会,利用“东江菜、东江鱼、东江果”等生态种、养业基地,把不同需求的群体集聚到远程教育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培训,既满足群众需求,又提供实践舞台。

二、主要成效 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田心村开展远程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科技意识增强了,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通过开展远程教育,田心村在悄然进行着一场科技革命。大家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仅靠祖上沿袭下来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田里挖、土里刨是搞不出什么经济效益,唯一的出路必须走科技兴农和产业结构调整之路。为此,全村上下掀起了一股科技热,“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村民们纷纷主动要求村两委多播放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凡是在田心村的包村领导和驻村干部深切的感受就是:现在,不是群众的思想跟不上干部,而是干部的思想跟不上群众,群众的科技兴农的意识太强烈了。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实现增收。远程教育的开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70多岁的老共产党员欧正才,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掌握了果木管理技术,大胆对所种的5亩果园进行改造,加强管理,每亩增收500元;妇女组长何云兰,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后,主动地承包本组60亩干旱田,进行立体生态开发,2004年每亩创收1万元,比过去每亩增加6000元以上;预备党员文政雄,增强了开拓意识,投资20多万元兴建立体开发养殖场,场地已初见规模;村民刘作良,过去一个不懂技术的养殖户,通过多次培训,远程教育作后盾,解决了技术后顾之忧,大胆地承包了组上60余亩鱼塘,养鸭400只,每亩创收达4000元,比过去每亩增加2000元。类似的范例,举不胜举。200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478元,比上年增加916元。尝到了甜头的农民均说:这是远程教育带来的实惠。三是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村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由于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的“双带“作用,党员先进性充分显现,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村民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配合支村委各项工作。村党支部惊喜的发现,这两年来,工作好抓多了。现在,全村所有税收都能按时完成,不用再要镇里派干部来收;计划生育每个月的“三查一治”率、落实措施到位率、社会抚养费征收率均能达100%;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自愿成立了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2004年6月,田心村被湖南省委确定为省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并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四是党风民风大为改观。通过开展远程教育,如今的田心村,打牌赌博的少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不思进取的少了,想要致富的人多了。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政策意识、团结意识进一步加强,党风、民风进一步改善。全村上下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未来的田心村,应是一幅 “村庄美、风尚好、群众富”的美丽画卷。

三、几点体会 从田心村一年多来的实践来看,成效是明显的,真正的达到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一是上级高度重视,是搞好远程教育工作的保证。市委、镇党委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从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并从培训形式到内容等方面给予积极引导,千方百计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该项工作有效开展。二是紧紧扣住群众的不同需求,抓住群众的兴奋点是搞好远程教育工作的关键。在培训工作中,支村两委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紧紧扣住群众的不同需求,抓住了群众的兴奋点作文章,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这也是远程教育得到群众支持和参与率高的重要原因。三是认真搞好跟踪服务,是远程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积极开展各类培训,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切实搞好跟踪服务。需要技术的,通过现场会或上门到田间地头亲自指导,或提供技术资料等服务。对在跟踪服务中发现的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给予协调贷款解决。通过较好地跟踪服务,解除党员群众的后顾之忧,增强大家利用远程教育增收致富的信心,合理解决党员群众“学习”与“运用”结合“难”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用实效,推动远程教育有效开展。

远程教育实践 第2篇

自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且末县充分发挥远教教育平台传播及时快捷、教学资源丰富、形式载体丰富的优势,利用遍布全县的远程教育站点,助推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深入开展。

传播迅捷,吹响宣传“集结号”。充分利用远教覆盖面广,群众基础好的优势,着力打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平台。一方面在且末党建网站上开设教育实践活动栏目。设置政策文件、文字报道、活动简报、图片视频等版块,及时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安排活动部署、活动成果展示等信息。另一方面利用农村(社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远教广场”、“特色播放日”,将教育实践活动纵深推进,深入人心。通过播放各种宣传视频,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的热情,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建功立业。

资源丰富,打造学习“主阵地”。不断收集和制作各类远教资料片放入远教资源库,通过远教课堂集中学、远教频道点播学、实践基地带动学等方式,着力打造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的平台。一方面结合当前中心重点工作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注重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各级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当前重要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另一方面结合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先进。在学习焦裕禄、杨善洲、沈浩等先进事迹的同时,整合制作一批有关优秀基层党组织、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等乡土特色浓的远教课件,让广大党员干部找到身边的学习榜样。目前,县远程办已精心制作了党员先进典型课件2个,整合各乡镇电视短片14部,并在县电视台集中播出。

职业教育实践能力创新与实践研究 第3篇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效果的测评至关重要。对“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中,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高职教育以市场需求为依托、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目标、高职教育以实践教学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对象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是高职教育实现与经济融合的必由之路,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着更为突出的表现。

2. 1 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本质回归

校企合作模式倡导的“产教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2. 2 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 “以就业为导向” 的办学方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提出, 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而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可使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

2. 3 校企合作模式重构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模式,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能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基于市场需求设置,培养目标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与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相结合,课程的制定及教学的评价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和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

校企合作模式沟通了理论与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重构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切实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作、共赢发展之路,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 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联合, 走校企合作、共赢发展之路,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国内研究现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采用的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2. 3. 1“企业引入” 模式

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 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2. 3. 2“设备共享” 模式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提供设备,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企业进行生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双方的设备兼具教学和生产功能,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2. 3. 3“技术推广” 模式

由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 ( 企业产品) ,以学院教师为主体针对本院学生及社会人员开展的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培训。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获得了最新的技术培训, 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而企业则达到了发展潜在员工的目的。

2. 3. 4“岗位承包” 模式

学院承接企业生产流程外包业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开展生产活动,教师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学生交替进行顶岗工作。通过这种合作,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而学院的师生都得到了真实生产的锻炼。

2. 3. 5“校企共训” 模式

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种直接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的模式,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

2. 3. 6“培训移植” 模式

移植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项目,由企业提供设备及教师培训,教师取得企业的资格证书后,为企业培训员工, 同时面向学生实施“订单式”培训。通过这种合作模式, 学校不仅在设备、技术上获益,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2. 3. 7“实训承包” 模式

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在校内建设仿真实习场所,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同时承包学院的相关实训课程。

国外研究动态,职业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校企双方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合作的方式开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共同特点。各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都有不同名称,如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日本称之为“产学合作”,德国称之为“双元制培训”,英国称之为“三明治工读制度”。

( 1) 德国的双元培训制。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兴起的职业学院模式,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职业学院的学生是由企业招收的具有完全中学学历的徒工,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依赖于企业与学徒签订的合同,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学校要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 为一般性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生产见习等提供师资、设备和场地方面的保证。

( 2) 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其基本做法是,将中学毕业生招进企业,然后采取企业实际技能训练与各类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交替进行的方式,为企业和社会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即用一种工读交替的所谓“三明治课程”或“三明治计划”来密切企业 与职业学院的合作,具体采取的实施方式是职业教育与工厂实习时间各半的5种不同排列组合方式。

( 3) 日本的产学合作。在企业技能培训与学院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明显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而且学校的教学多半是利用工余时间,其特点是重点多放在科学研究的合作方面。

( 4) 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在组织实施上,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由学校从培养学生的现实出发,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寻找适当的企业雇主,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提供的相应的生产实践培训场所和报酬签订合同,确定学生的劳动任务、职责、时间和报酬等,开展与企业的合作。

现阶段辽宁省的高职院校在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中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和实践,校企合作的模式有以下五种形式。

举办股份制合作企业、办学机构、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设计工作室、各专业冠名班。这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构建学生实习实训平台的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利益,充分尊重企业的选择,实现了学院、学生、企业等多方共赢。

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发展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寻找适合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每一个从事高职教育的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对影响高职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加强兄弟院校办学经验交流及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具有创造性的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并为高职院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在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的建设中提供参考与建议。

3 结 论

远程教育实践 第4篇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探析

1、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体育实践是本然统一的。在实践哲学视野中,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体育教育理论来源于体育教育实践,是体育教育实践中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提升,同时教育理论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实践的检验并指导实践。教育理论不与实践相对立、相分离,而是具有不可分割的本然联系。

2、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特别是体育教育实践之间存在距离。“由于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科学性和普遍性的追求,注定了这种理论与具体的实践之间永远存在一条逻辑鸿沟”。而且,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特别是与体育教育实践间彼此发展不平衡,教育理论要么落后于实践,要么就超前于实践。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不平衡性,也决定了存在距离的合理性。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体育实践的脱离及其原因

学者们认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脱离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高格调”无法实现在实际教育情境中的着陆;理论的“创新”远离教育、体育实践的需要;教育理论者与教育实践者之间话语沟通的困难;体育、教育实践者对教育理论的淡然和漠视等方面。

1、教育理论方面。在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原因时,多数学者把矛头指向理论工作者,认为他们的研究脱离实际,纯粹是概念的演绎,而且“有不少教育理论文章言必海德格尔,文必哈贝马斯,堆积一大堆西方话语,连我们这些长期从事理论工作的人都读不懂,不要说一线教师了”。理论工作者必须“走向实践”,体现教育学的实践学科的本性。他们把教育理论划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认为从事前者研究的工作者可以潜心进行教育理论的建构,从事后者的才需要深入教育实践。

2、教育、体育实践方面。有学者指出,“教育实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行为,在它的内部构成的错综复杂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在它的外部所形成的方方面面彼此羁绊的联系,是用简单的眼光所无法打量和把握的。”每个体育教育实践者都具有一定的“习性”,他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又存在大量的复杂而又情景化的意图以及时空的干预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把体育、教育实践看成是受系统化理论和观念指导就显得过于简单化和概括化了。所以,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脱离,不仅是理论脱离实践而且也是实践脱离理论,是互离和双向的。

探寻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走向统一的途径

1、寄希望于教育理论研究者和体育、教育实践者身上。有学者指出,“教育学研究者理应关注实践,注重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注重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虽然,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之间需要一定的张力,但理论研究必须回归实践,因为理论归根结底是来自实践,要回到实践中去。教育理论者和体育教育实践者在促使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征途中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需要克服认识上的偏见和行为上的失误方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2、倡导“行动研究”并把这种研究范式看作是跨越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鸿沟的桥梁。他们认为,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脱离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因分工的不同而造成相互间语言的障碍,难以顺利地沟通。“行动研究的源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克服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弊端”。行动研究使教育理论研究深入到了具体的教育实践之中,直面教育事实本身,而且教育研究者就是实践者,反过来,体育教育实践者就是教育研究者。

反思与总结

1、对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关系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论范畴内的解读而缺少结合实践的探索。这种理论认识跟实践认识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解决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之间矛盾的思路和方法只能来自于实践,理论工作者应该关注实践,从解决实践问题出发寻找途径。

2、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研究上存在着一种现象,对理论研究者的指责多于对体育教育实践者。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发展要走向和谐必须要有理论、实践工作者双方共同积极参与到二者关系的研究和探索中来,否则从单方面得出的结论都是片面的。

做远程教育学用的实践者 第5篇

——福田社区远程教育工作体会

我叫陈丽同,是福田社区社工,自2011年4月福田社区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来,我就担任远程站点负责人,并在工作中带头学习,强化学习,学用结合,扎实开展了远程教育工作。在从事远教工作期间,我形成了一些粗浅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带头学习,做远程教育的实践者

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既能有效解决居民信息技术匮泛的问题,又能通过这个平台和载体,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居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社区现代远程教育点的管理员,我把它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创新工程,基础工程,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对此,我借助远程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等优势特点,加强对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学习,做远程教育的明白人

对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个新生事物,社区党员干部、群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会用、不想用和不敢用的实际情况。作为一名社区社工,要带领群众搞好远教学习,必须自己首先成为明白人。

为了尽快学会设备操作技术,在工作中虚心向上级远教办的技术人员请教,一边在互联网上查询有关远程教育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对远教工作的学习和实用能力。

根据居民需要每月开展一次定期专项学习,然后结合学习和讨论。使学习成为全体社区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围绕教学计划的落实,认真抓好学前、学中、学后的各个环节,建立征集学习需求表和播放记录薄、签到薄、维修记录簿、借阅登记薄、下载记录薄、反馈卡五薄一卡。

三、学用结合,做引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群众要致富,支部要带路。通过激励推动、典型带动等形式,加强业务、理论、科技、法律等知识培训,增加了居民的富民渠道,提高了居民的思想素质。社区居民孙本良通过观看远程教育,掌握了养猪的技能,学会了猪的营养、饲料配方,使他在观看远程教育前后的养猪收每年都能增加3000多元。57岁的纪法彦下岗在家,全家4口人失去了生活来源,正在这时,她的妻子也患上了肝硬化,纪法彦无疑是雪上加霜。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针对他的年龄结构和家庭状况,建议他发展庭院经济,然后将刻录好的养殖光碟送到纪法彦家中,让他观看学习养殖技术。纪法彦家顺利办起了养鸡场,纪法彦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现在,他每次看到我都说:“福田社区远程教育真好,为我们家开启了致富的金钥匙。”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第6篇

关于现代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党和国家一项德政工程和惠民工

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家的发展最终要使全民素质得到普遍提高。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时至今日,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而远程教育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我们农村教育的形势焕然一新。为了使这些远程设备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达到教育现代化,它的管理和应用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摸索与研究。

关键字: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研究管理实践

自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农村中小学远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我校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学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如何用好现代远程教学设备,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这对我们农村小学教师而言无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用。为了使这些远程设备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达到教育现代化,通过我们不断的摸索与研究总结出以下做法。

一、合理安排,搞好培训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源,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因此,必须重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我校以校本培训为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明确思想,学以致用。一是制定了校本培训方案,以制度形式坚持每周培训两次。二是明确培训内容,进行全员培训。我们培训的内容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意识。这是教师运用教育技术媒体教学的心理基础,良好而稳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是基础教育现代化为未来教师的现代素质要求,同时也是未来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的时代需要。

2、根据教师工作的需要制定培训内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训以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理论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主。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组织教师重点培训了网络资源的下载、整理和使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演示文稿制作、电子表格等内容,使45岁以下教师都能基本使用配置设备进行教学,进一步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训需要多样化,教师要不畏艰难、永于学习、永于创新。学校教师之间,可通过“结对子”,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使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教师得到提高。此外,还可通过模式三学校组织开展农远工程的幅射活动(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对本区域教师进行现场培训。

二、加强管理,提高效能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硬件设备的管理;二是教学软件的保存和发放;三是教学过程的使用。为落实三个方面的管理工作,我们长期坚持校长总负责、分管领导主抓、责任落实到人的管理体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管理员和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全方位管理机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组织管理,规划协调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各个阶段的工作,确保项目持续发-1-

展,落实各个阶段工作的进度;我们将学校的设备维护、技术支持、软件保存具体到人,对设备的性能状况每月检查并记录在案,对出现的故障分清性质、追查到底、负责到底,对软件的添置、借入借出造册登记并归类保存,对下载资源进行整理并建立资源库、设置目录索引;将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使用纳入教师考核当中,同时开展多姿多彩的教研活动,精选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研讨。并举行教学开放日,请家长进校园参与到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来,和孩子们一起收看名校名师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以及我们教师自己设计的精品课,并为我们的教师打分测评。并把这些作为我校教师“评优树模”的优先条件之一,这样,既广泛的吸纳了社会意见,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主要推进如下三种模式的建设:

1、教学光盘播放点: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点各年级的教学光盘,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

2、卫星教学收视点: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1-6年级所需的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收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

3、计算机教室: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盘,除具备上述两种模式全部功能外,还能为学生提供初步的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

三、建立运行过程的科学研究机制

教科研是农远工程长效运行的先导,也是其长效运行的内动力。建立农远工程科学研究机制,对优化运行过程,提高运行效益,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要从思想认识的模块上再嵌入农远工程教科研模块,把农远工程教科研融入整体教科研工作程序之中。二是各级教科研机构要增设农远教科研科目,正常开展农远教科研工作。三是建立各级农远教科研网络,尤其是建立乡镇区域教科研协作网络。四是学校建立农远教学科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五是各级资源中心利用网络开辟农远教科研专栏,为师生提供研究交流的平台。通过建立农远教科研机制,加强对农远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以促使农远工程的长效运行进一步科学化和实效化。

四、重视探究,贯彻落实

如何充分使用并优化课堂效果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参观学习和技术培训,我们深深体会到建立科研型学校、树立研究型教师是未来学校存在和教师立足之本,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此方面与外地优等学校的差距。为此,我们立足本校实际,根据现有师资水平和学校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了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近、远期规划。做到“三进”,即进课表、进课堂、进学生,努力做到“三性”,即教学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再次,进一步加大对全体教师培训的力度,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和应用远程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为落实规划,我们成立了以教导处为龙头、教研组为核心、骨干教师牵头的教学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并通力合作,定期召开活动,沟通研究心得,以此带动全体教师参与,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农远工程是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并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工程,建立有效机制,保障长效运行,必将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进程。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这是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体现。在广大农村,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

二)以及计算机教室(模式三)等三种模式的建立,为构建我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使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步入新的里程碑。农村现代

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缩小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喜圆了农村孩子享用计算机的学习梦。农村的孩子们笑了,农民家长们乐了,人民群众无不深感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党和国家一项德政工程和惠民工程。

五、建立运行环境的规范管理机制

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农远工程设备首先要对学生开放,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农远设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农远教育是社会化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农远工程的所有设施也应对社会开放。要利用农远设备为地方政府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文化科技教育服务,以此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远工程的社会化教育功能。五是建立农远工作评估制度。规章制度订得再好,执行不力也等于零。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制订农远工作评估制度,通过定期评估,促进农远工程高质量运行。

六、搞好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效能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长效运行,既需要良好的硬环境,更需要规范的软环境。建立规范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机制,是优化工程运行环境的可靠保证。在我校,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管理包括设备维护、软件保存、技术支持、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硬件设备的管理。建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把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每一件设备都要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明确保管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对设备的性能状况每月检查并记录在案,对出现的故障分清性质、追查到底、负责到底,确保农远工程设备不流失。

第二,教学软件的保存和发放。对软件的添置、借入借出造册登记并归类保存,对下载资源进行整理并建立资源库、设置目录索引;建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工作管理制度,例如建立《远程教育演播室管理制度》、《消防与安全用电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员职责》、《教学资源采集与传递制度》等,通过建立制度约束机制,规范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保管、使用、借还、维护、报修及更新等运转行为,确保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应用于教育教学,把设备的耗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第三,教学过程的使用。将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使用纳入教师考核当中,同时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划进课程表,开展多姿多彩的教研活动,精选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研讨。和孩子们一起收看名校名师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以及我们教师自己设计的精品课。并把这些作为我校教师“评优树模”的优先条件之一,这样,既广泛的吸纳了社会意见,促使师生更好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为落实三个方面的管理工作,我校长期坚持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责任落实到人的管理体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管理员和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全方位管理机构。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是我们教师不可多得的得力助手。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钻研课改、更新观念,广泛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既要着眼于服务课堂教学,也要服务课外学习,同时还要服务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服务于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学校课堂教学提供资源支持,而不是试图取代课堂教学,要通过紧紧围绕学科知识的多媒体专题资源,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实施探究式学习。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知识传递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

流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远教服务机构联系面广、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构建方便实用、趣味的网络环境。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带有很强的专业色彩和公益色彩,要发动全社会来参与。多方参与有利于应用的推进,有利于项目实施与应用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拓宽农村与城市互动的范围、增进农村与城市互动的深度,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2005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

3、《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教程》

4、《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新课程教学研究》

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7篇

1、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

孔子私学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培养人才最多、社会影响最广的一所学校。孔子编纂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奠定了儒家教育内容的基础,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后世称之为“六经”。《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

六种教材各有教学任务,对人的思想都有重要价值。《诗》之教使人态度温和,性情柔顺,为人敦厚朴实,而不至于是非不辨;《书》之教使人上知自古以来历史,通晓先王施政之理,而不至乱作评论;《礼》之教使人恭敬严肃,知道道德规范,而不至于做事没有节制;《乐》之教使人心胸宽畅,品性善良,而不至奢侈无度;《易》之教使人知道人事正邪吉凶,事物之理的精微,而不至于伤人害物;《春秋》之教使人知道交往用辞得体,褒贬有原则,而不至于犯上作乱。

2、“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

①孔子认为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庶、富、教”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论述的是治国的基本大纲。在他看来,人口、经济、教育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首先是“庶”,要有较多的劳动力;其次是“富”,要使民众有丰足的物质生活;再次是“教”,要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己。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庶与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才会取得社会成效。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②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论述了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才造成人的发展有重大的差别。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影响力量更大,这就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决定性作用。根据“习相远”,孔子认为,人一生中的任何发展阶段,教育条件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人的早期教育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人应当终生不断受教育,这样才使知识的掌握和道德的修养不至于停顿、倒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天赋高贵、优越的思想,成为人人有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当受教育的理论依据。

③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利民的德政,反对害民的苛政。为了达到德政的目的,他强调以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对人民进行政治伦理教育,用礼教来整顿风俗,有利于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

3、“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是说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它作为私学的办学方针,与贵族官学的办学方针相对立。官学以贵族身份为入学受教育的重要条件,以此保证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有教无类”则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教育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平民,这是历史性的进步。它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4、“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孔子主张推行德政、仁政,这就需要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政治贤才,也就是君子。为了保证具备君子品格的人能够实际参与政治活动,实现其政治理想,孔子倡导贤人政治,主张“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内容是: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秀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没有做官的资格。

“学而优则仕”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把读书与做官联系到一起,做官成为人们学习的动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和笼络人才的手段。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

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

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5、教学内容

孔子继承西周贵族“六艺”教育传统,吸收采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用“六艺”名称,但对所教授的内容做了调整。孔子以“文、行、忠、信”教育学生。“文”主要是西周传统的《诗》、《书》、《礼》、《乐》等典籍,而品行、忠诚和信实都是道德教育的要求。他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首先要求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其次才是学习以提高文化知识。所以,在孔子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但是,道德教育并没有专设学科,而是把道德教育要求贯串到文化知识学科中,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灌输道德观念。

孔子的教学内容有三个特点:①偏重社会人事。其教材都是属于社会历史政治伦理方面的文化知识,注重的是现实的人事,不把宗教内容列入教学科目,成为中国古代非宗教性教育传统的开端。②偏重文事,有关军事知识技能的教学居于次要地位。③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他所要培养的是从政人才,不是从事农工的劳动者,他从根本上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君子谋道不谋食”。

6、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

①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因材施教是孔子对教育实践的总结,在办学过程中,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教育的程度和需求的不同,都要求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需要进行教育。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通过“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扬长避短,帮助学生成长。

②启发诱导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孔子认为,不论学习知识或者培养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他提倡启发式教学。

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在教学时必须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悟,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

启发式教学包括三个基本要点:①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起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思考问题,并力求能准确表达;②教师的启发工作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③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展,能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则,再以普遍原则类推于

同类事物,而扩大认识范围。

孔子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简称“由博返约”。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或观点。学生具备了这种思考能力,就能把复杂的知识系统化,把握住知识的核心,“一以贯之”。孔子还提出“叩其两端”的思考方法,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解决矛盾的答案。

③学思行并重

“学而知之”,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孔子提出“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于古代文化、政治知识这些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还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要多听多看多问,扩大知识的来源和范围,以获得一些直接经验。孔子还主张“学而时习之”。

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单纯的学或单纯的思都存在片面性。在学与思的关系中,学居先,是基础。在有了知识材料的条件下,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使认识深入和提高。

孔子还强调“学以致用”,要将所学用于社会实践中,学是为行服务的,能够行,证明已有学。

7、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的内容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而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是具有道德品质修养,因此,在他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道德观念以文化知识为基础,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知识传授来进行,因此,培养道德和传授知识是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孔子认为,仁、知、信、直、勇、刚,是君子应具备的六种道德品质。他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与“仁”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和仁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仁”也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仁”最通常的意思就是“爱人”,也就是承认别人的资格,把人当做人来爱。“爱人”不是不分善恶而普遍地爱一切人,而是以“仁”为基本准则,有所爱也有所憎。“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忠与恕是表现仁的两方面,朱熹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尽己”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①立志。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应当以当前的物质生活为满足,而应有对未来的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要有自己的理想并准备尽社会义务。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教育学生要坚持志向,不要被外来因素所干扰,不要过多计较物质生活,“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②克己。主张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观察一个人遇事如何对人对己,就可以判断他的道德是否高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对人应采取平等的态度,给人以高度尊重,涉及相互关系时,应“躬自厚而薄则于人”。

③力行。“力行近乎仁”,孔子提倡“力行”,相对地更重视道德实践,要求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应当是“言必信,行必果”。

④中庸。孔子认为,待人处事都要中庸,防止发生偏向,一切行为都要中道而行。做得过分或不及的情况都不好,最好是做得恰到好处。

⑤内省。孔子认为,不论道德认识或是道德实践,都需要有主观积极的思想活动,称之为内省,主张内省是日常必要的修养方法之一,并在孔家私学中推广。“见贤思齐焉,见不

贤而内自省也。”

⑥改过。孔子认为人会犯错误是客观存在的,正确的态度是重视改过。犯错误是一时的,公开改正会受到大家的尊敬。“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8、论教师

①学而不厌。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要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精神状态,时刻考虑不断进步。

②诲人不倦。主张教师以教为业,也要以教为乐,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这种对学生的爱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孔子诲人不倦教学态度的思想基础。

③温故知新。“故”是古,指的是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新”是今,指的是现在的社会实际问题。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温故知新”的另一层含义是巩固旧知识与探索新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负有传递和发展文化知识的使命,既要注意传承,又要探索创新。

④以身作则。孔子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不仅有言教,还有身教,把以身作则作为教育原则,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⑤爱护学生。孔子爱护学生表现在要学生们努力进德修业,成为具有从政才能的君子,把实现“仁政”的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他对学生充满信心,对他们的发展抱有比较乐观的态度。他能客观公正地看待所有学生,特别是那些有特殊经历的学生。

⑥教学相长。孔子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所以,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进行学术切磋。

9、历史影响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儒家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是大变革时代社会矛盾的反映。从他对社会变革的态度来看,他属于奴隶主阶级的改良派,在政治上偏于保守,但在教育上却倾向革新。他毕生从事教育活动,建树了丰功伟绩,他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在教育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①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②创办了规模巨大的私学,在实践中实行“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

③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准备条件。

④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纂了《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⑤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理论;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造就各类人才。

⑥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

⑦力求走在中庸之道上,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实践感恩教育 呼唤爱的教育 第8篇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 不应该为自己而斤斤计较, 也不应该一味索取, 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 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 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 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学会“感恩”,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 他们心中往往只有自己, 很难想到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 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见到别人感谢他人的善行时, 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 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 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 先要学会知恩, 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师长的教诲之恩, 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 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 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

感恩教育与爱的教育是直接相连的。鲁迅指出:“自然界的安排, 虽不免也有缺点, 但结合长幼的方法, 却并无错误。他并不用‘恩’, 却给与生物以一种天性, 我们称他为‘爱’。”“富翁的杏酪和穷人的豆浆, 在爱情上价值同等, 而其价值却正在父母当时并无求报的心思;否则变成买卖行为, 虽然喝了杏酪, 也不异‘人乳喂猪’, 无非要猪肉肥美, 在人伦道德上, 丝毫没有价值了。”顺着这个思路, 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对幼小者, 对中小学生施教, 就应该怀抱这种发自内心、自然朴素、平等无私的爱去面对每一个受教育者。在这里我劝广大师生读一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名著《爱的教育》。这是一部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 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它讲述了许多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 它告诉广大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 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 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世, 学会爱, 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 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

真正地做到以爱教人, 受教者当会感恩。这是生活中的自然逻辑。张丽莉在关键时刻做出的大爱牺牲, 陈斌强努力实践的感恩行动自然感动着所有有良知的人。然而在现实中, 我们时常听到、看到一些与这逻辑相悖的事情。如有的幼儿园教师虐童取乐, 如“蓝印章”“绿领巾”……2013年3月25日08:57人民网出现了令人心惊的文字:“幼儿称被逼喝尿吃鼻屎”, “两名家长分别在孩子身上发现针眼和刀痕, 声称幼儿园老师用针和刀虐待幼儿。” (来源:法制日报) ……够了!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文字, 实在教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以至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心头滴血!

上一篇:描绘莲花的诗句下一篇:“责任”主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