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1-5课测试题

2024-09-04

政治生活1-5课测试题(精选6篇)

政治生活1-5课测试题 第1篇

开封高中西校区2018届高一下期清明节假期测试政治试题

命题:李爱琴 审题:程崇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分别从就业、收入、社保、住房等方面予以保障。据此回答1~2题。

1、总理强调重视民生最根本的原因是()A.我国是公民当家作主的国家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C.政府的职责、宗旨所在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2、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从就业、收入、社保、住房等方面保障民生,这说明我国的民主具有 A.平等性 B.真实性 C.广泛性 D.全民性

3.2015年3月3日至5日,全国第十二次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继在北京召开,“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适时推出参会代表、委员博客群。在代表、委员的博客上,公民可以提出“建议”,发表网友“社论”。这里,公民依法享有的是

A.言论自由权 B.质询权 C.申诉控告权 D.审议表决权

4.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将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原来的4:1改为1:1。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①从制度层面消除城乡差别 ②在立法和重大决策层面更好的维护农民利益 ③拓宽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 ④保证人大代表平等地行使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4年5月8日,交通运输部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公布《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众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等多种渠道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这说明()①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②国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③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④获取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6.近年,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广大村民创造出很多监督村干部和村民委员会工作的新形式。下列形式中能起到这种监督作用的是()①民主评议村干部 ②民主选出自己的当家人

③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④参加村民会议讨论村务的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有的人长期监督公车私用,有的人协调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一个个普通市民用朴素直接的方式,自下而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些做法()A.说明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公民意识的觉醒 B.说明民主管理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途径

C.体现了人们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 D.体现了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8.“政社互动”全称是“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其内核是,“凡村(居)自治事务,放手其自主管理”“政府部门行政事务不得随意下派”。“政社互动”的意义 在于()

①扩大了村(居)民的政治权利,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②有利于更大程度上挖掘群众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潜能

③创新了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④转变了政府职能,促进了基层政权组织建设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某市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双联系活动,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群众结对子,从而使日常工作更加务实。下列古语能够体现政府“甩开膀子干实事”的工作作风的是()

A.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

B.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C.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王安石)D.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10、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新交通规则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交规对于闯红灯、超速、故意遮挡污损号牌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对任何人酒驾、超速、高速公路上倒车等行为都实行“零容忍”。这对于保障民众出行安全与道路的和谐畅通起到了关键作用。新交规的实施体现了()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依法行政作为基本国策得到了真正的贯彻 ④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是人民权益彰显的十年。国家赔偿法的修订,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探索,人大代表选举“城乡平权”等民主形式的完善,切实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上述材料的主旨最恰当的反映是 A.公民直接管理国家,充分当家作主 B.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C.政府广纳民意,民主科学决策 D.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12.近几年,我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的斗争,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是()

①加强国家的专政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②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经济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针对市场上粮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修订了《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2013年全国共查处违法案件5.2万件,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案件70起,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政府在履行()A.社会管理职能 B.市场监管职能C.经济调节职能 D.社会建设职能

14.2014年7月1日,教育部表示我国即将启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以“一人一案”的原则,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帮助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并解决特殊教育发展相关条件保障问题,实现普及残疾儿童少 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这体现了政府()①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②保障公民各项权益不受侵犯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④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有一种叮咛叫滴酒莫沾,有一种感觉叫望眼欲穿,有一种期盼叫一路平安,有一种温馨叫合家团圆。”在许多高速公路上,这样一批充满温馨话语的新式交通提示牌取代了传统的“禁止”、“限制”等冷性、强制性词句的交通提示牌,这一细节的变化让人们倍感轻松。这主要说明()A.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不断提高 B.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的职能已不重要 C.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D.政府履行职能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人民服务

16.“作秀”是群众对一些官员行为的讽刺。2014年3月,媒体曝料某县领导在凌晨“扫大街”,她的“形象照”发布在网上引起网民的强烈质疑。这要求政府及工作人员必须()A.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坚持从群众中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D.增强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度

17.据统计,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共减少35%,共有90多家中央部门在其网站在上公开本部门的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2014年中央要求“三公”经费要继续减少,公布内容要更加细化。此举()

A、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表达权,扩大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C、便于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D、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 18.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治庸”“问责”风暴,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力度,实现部门职责法定化、岗位责任具 体化、责任主体明确化、责任追究规范化。作为行政机关应()①公正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②转变政府职能更好的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③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④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9.2014年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审计署考察时强调,要念好权力监督的“紧箍咒”,促进廉洁政府建设。下列属于反腐“紧箍咒”的是()①民主与法制 ②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

③科技与教育 ④媒体与人民群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国家某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的决定。这次会议的主体是()

A.人民法院 B.中国共产党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2015年,某县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组织各选区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让每位候选人“登台亮相”,发表“竞选演说”,与选民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可见,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

①是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②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提高选举积极性 ③是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④有利于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这两句古语启 示政府要()

①审慎行使权力,坚持民主决策 ②密切联系群众,广泛集中民智

③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④增加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中部地区某县第十五届人代会三次会议决定,该县张某、吴某两名县人大代表因不主动参加代表活动,不提代表意见建议,会上不发言、会后不行动,做“名誉代表”“哑巴代表”,终止其人大代表资格。可见()

①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②人大代表应增强自身履职能力

③人大代表应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④人大代表应该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从监督体系上看,对国务院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有()。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

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④舆论和公民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25.《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明确规定,该市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由“政府决定”改为“人大决定”。这是因为()。A.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享有决定权 B.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决定权

C.人大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享有决策权 D.人大是国家行政机关,享有决策权 26.郭允礼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正确提示了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

①民主的政府 ②公正的政府 ③廉洁的政府 ④高效的政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7.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时强调:领导干部要“到乡间走小道”,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这么做()①有利于了解民情、集中民智,作出正确决策 ②就是为了调动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③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④坚持了依法执政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8.“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两种观点启示我们应该()A.保障公民知情权,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 B.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确保权力的公众运行

C.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D.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

29.“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河南省内乡县衙这幅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也启示今天的政府工作人员()①要牢记宗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②要增强履职能力,做好地方一切问题的决策

③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同群众的血肉关系 ④要淡化“官”念,将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假如你是一名市人大代表,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出了提案草案,在征求其他代表签 名附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正式提案,在市人大会议上审议表决通过。那么,其间你行使的人大代表的权利有()

①审议表决权 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③提案权 ④立法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30分)

31.(10分)材料一 科学研究显示,大量的PM2.5主要来自日常的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带来的恶果。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达,其危害逐渐显现,也逐渐受到重视。应对PM2.5,无论对政府、企业还是公民来说都是压力和责任。

材料二 2012年3月,国家环保部发布新修改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与老标准相比,变化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两项污染物控制标准;二是加严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限值要求。随之相应的,对于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转要求也提高了。按照环境保护部的要求,北京市作为第一批执行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从2013年1月1日开始,按照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向公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从公民和政府的角度,谈谈应如何贯彻落实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10分)

32、(8分)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开幕,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了国务院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报告,会议决定接受王晓、陈斯喜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请求。

(1)为什么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汇报工作?(4分)

(2)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了什么职权?(4分)

33.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1 未来几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既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更要强调经济增长的含金量,让经济发展更健康、更绿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认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中国人。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人大代表就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提意见和建议的依据。(1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

1-5 BBAAB 6-10 BCBDD 11-15 DCBBD 16-20 BBBAD 21-25 AACAA 26-30 BBCBD

二、非选择题(共30分)31.(10)政府: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制定落实新标准的具体举措。

②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履行经济职能,运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手段,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排放。履行文化职能,增强企业和个人保护环境和,减少排放的意识。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切实优化环境,减少污染。

③依法行政。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管理,依法惩处违反新标准规定的行为。

④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新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设,不断改进管理空气质量的水平。

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的原则,自觉执行国家减排战略,提倡低碳生活。

32、(8分)(1)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行使最高的立法权、最高的决定权、最高的任免权和最高的监督权,其他国家机关都有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任免权。

33.①这是由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决定的,人大代表是我国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这是人大代表行使权利的表现,人大代表就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提意见和建议是行使提案权的表现。③这是人大代表履行义务的需要,人大代表就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提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④这是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体现。(前两点每点4分,第三点5分,最后一点3分)

政治生活1-5课测试题 第2篇

审编:刘敏灵

【知识清单】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注意要与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区别开来。)

2.人民和公民的区别有哪些?(1)二者含义不同。

(2)二者性质不同。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的人。公民只与国籍有关。

(3)二者范围不同。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人民的敌人。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3.我国公民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1)公民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2)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4.当公民的(某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如何维权? 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诉讼和非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非诉讼方式包括:自行与侵权人协商、和解;请求家长、老师的帮助;向有关媒体反映;向当地律师事务所咨询,获取法律援助;在网上发帖、发微博,听取网友的合理建议;等等。

(2)诉讼方式是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将此题作为维权问题的万能答案,以后答此类的题时参考此模板即可。】

第二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2)公民的基本权利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补充:在我国,宪法是母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是子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河南师大附中思想品德校本教材(八年级下册)内部资料,谢绝外传 撰写:于德台

审编:刘敏灵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具体体现。

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

★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道德义务)(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定义务)(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法定义务)【注意:此题不能作为万能答案的模板】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第一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1.公民人身权利的地位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地位: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内容: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人身自由权的含义、侵权表现和重要性分别是什么?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行为要知道,中招考试经常考,如搜身、绑架等。)

(1)含义:人身自由权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

(2)侵权表现: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

(3)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本保障。

★3.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的原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首要的人身权利;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生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等等。

★4.我国法律保护公民(或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公民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其他合法权益,促进公民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家庭的和谐、幸福;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等。

★5.我国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 人。

(2)未成年人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

称号,如奖状、奖杯、奖章、奖牌、荣誉证书河南师大附中思想品德校本教材(八年级下册)内部资料,谢绝外传 撰写:于德台

审编:刘敏灵

等。

★(2)侵权表现:①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②对获得荣誉的人进行讽刺、打击、挖苦等。

★4.当人格尊严权(或: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受到侵害时,我们如何维权?

我们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或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可以要求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参考模板:诉讼和非诉讼】

【自学笔记】

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1.肖像权的含义及侵权表现。(注意区分人脸和肖像的区别)(1)含义:肖像是指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2)侵权表现: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故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2.姓名权的含义和侵权表现

(1)含义: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别名、笔名、艺名等。

★(2)侵权表现:干涉他人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冒用;盗用。(最常见的例子有强迫与自己重名者改名、冒名顶替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为自己谋利等等。)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1.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

(1)隐私:指公民不愿公开的、不愿为人所知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2)隐私权: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隐私的内容和隐私权的内容

(1)隐私:包括①私人信息,如个人收入、电话号码、身高体重、家庭住址、婚恋情况等;②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③私人领域:日记、书包、住宅、抽屉、卧室等;④私人通信:电话通话、手机短信、个人信件、邮件等等。

(2)隐私权:包括私人生活安宁权、私人信息保密权、私人通信保密权。

政治生活1-5课测试题 第3篇

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一门核心课程, 主要介绍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在这门课程教学中, 我们总结13年高职教育经验, 结合职业教育要求、专业特点和岗位实际情况, 将“1+5+1”岗课对接教学设计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中, 注重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培养, 为行业输送合格的护理人才。

“1+5+1”岗课对接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即“一核心、五个面、一接轨相结合”。“一核心”指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核心;“五个面”指课程教学围绕核心, 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职业防护、行为举止5个方面与岗位工作相结合;“一接轨”指课程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接轨。

1 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核心

1.1 行业标准分析

通过走访相关行政部门 (如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 , 了解行业颁布的专业准入标准;教师到临床一线进行行业调研, 了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护理人才标准和内容要求。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护理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计划, 优化专业知识结构, 使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需要。

1.2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分析

分析近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点, 得出本门课程在从业中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再结合行业标准, 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 课程教学围绕核心, 从“五个面”与岗位工作相结合

2.1 课程目标设置

护理学基础课程目标设置贴近护理岗位需要, 按岗位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最新进展, 掌握护理基本技能, 了解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 具备从事基础护理的能力, 为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从事护理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2 教学内容构建

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对接。教学内容构建紧扣课程目标, 按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 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实用、能用、够用、贴近岗位的特点。课程教学不是机械的“教教材”, 应按实际的岗位工作任务, 通过增、融、改、组等方式重构教材内容, 优化知识结构, 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满足实践教学和未来从事岗位工作的需要,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2]。

2.2.1 临床新技术和经验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临床上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 教师需通过临床调研、阅读相关资料、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获取新信息, 并将之融入教学中。如近5年在我国迅速发展的PORT (静脉输液港) 技术, 该项技术对于需长期静脉用药的病人来说具有避免反复穿刺和减少药物外渗的优点, 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是一项正在推广的新技术。将此内容融入教学中, 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 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提高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此外, 在各项护理操作中, 都会积累一些临床经验, 传授给学生可减少由于反复操作或操作失误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如教材上插胃管的方法是在胃管插入到咽喉部时, 嘱清醒病人做吞咽动作。而在临床上如病人病情许可, 可在插胃管前1分钟, 给病人口含VC片。由于酸的刺激作用可促进唾液腺的唾液分泌, 通过病人的主动吞咽动作能使胃管较顺利地通过咽喉部插入食道进入胃内。临床上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有些方法值得借鉴:如针对贫血、消瘦、恶液质病人, 扎止血带后, 让病人握拳、松拳20次, 使静脉充盈[3], 这样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2.2.2 实践操作释义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 具有指导作用, 但教材中部分操作的描述模糊且缺乏细节, 需要教师通过操作演示进行释义。如做皮试时教材中描述为左手绷紧局部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 食指固定针栓, 针头斜面向上, 与皮肤呈5°刺入皮内;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 用干棉签或小纱布轻压在穿刺点上方, 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至无出血[4]。在该项内容讲授时, 笔者对学生疑惑之处边讲解边用操作进行释义。例如如何绷紧注射部位皮肤, 有的学生横向绷紧皮肤, 有的学生纵向绷紧皮肤, 通过实践, 强调将皮肤横、纵向绷紧最有利于进针;而在输液完毕拔针时, 按压部位为皮肤针眼及上方2 cm处 (不仅按压了皮肤穿刺点, 而且按压了血管壁上的穿刺点) , 按压时间≥5 min, 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5]。通过教师释义、学生实践, 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操作手法, 达到与临床工作的接轨。

2.2.3

及时将行业颁布的新标准、新规范反映在教学内容中

2.2.4 学校与医院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按岗位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 为将来从事护理岗位工作做好知识和技能准备。

2.3 教学实施方式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通过学校与医院的合作, 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将教学过程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 以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真实工作环境为教学场所, 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 (项目都是护理专业学生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事项) , 以“教、学、做一体化”为途径,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实操过程中, 学习与掌握整个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6], 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自2012年起, 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进行项目化管理, 即改变以往实习手册中对各科室有总体要求而无具体和量化指标的现象, 按各临床学科实际工作任务将实习内容项目化 (如学生在外科临床实习时被要求掌握术前病人常规护理、胃肠减压法、T形管引流法等项目操作) , 临床带教教师按项目进行带教, 学生按项目进行学习, 双方目的明确, 学生实习成绩按项目完成情况评分, 具有客观性。

2.4 职业防护教育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学生在实习和临床工作中将面临多种职业危害。对我校2004级高护1、2、9班及中职班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实习期间被锐器刺伤 (主要是针头) 的人数占87.5%;刺伤后未进行规范处理的占93.7% (护生一般处理为碘酊+乙醇消毒或碘伏消毒) ;刺伤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占1.1%;在配制化疗药物时, 无配套防护的占50.0%;为污染伤口换药时防护不规范的占35.7%。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尚未开设系统的职业防护课程[7], 自2009年起, 我们结合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护理操作, 加入职业性防护知识, 加强学生职业防护意识教育, 减少学生今后的职业暴露, 保障学生职业安全。如在学习各种注射技术时, 传授锐器伤防护:在用手掰安瓿时应垫纱布;注射器用后不可将针头套回针帽, 污染的针头向下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 手不可接触针头, 不取下针头, 减少被锐器刺伤的机会。在学习配药技术时, 传授配制化疗药物的防护知识。结合操作传授防护知识和技能, 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为其在今后工作岗位中自觉运用职业防护措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打下基础[8]。

2.5 行为举止训练

护理工作是为人群健康服务的工作, 需要具备较高人文素养。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 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病人的身心健康。护士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外, 还要有训练有素的行为举止和良好的人文关怀品质。在工作中, 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搀扶的动作都体现出护士对病人的关爱之情。结合护理学基础实操训练, 将护理职业礼仪要求与之有机融合, 不仅要求学生按护理程序完成操作, 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言谈举止, 学会与病人交流, 体现人文关怀, 体现自身良好职业素质, 避免操作时只顾“埋头苦干”, 忽略病人的身心需要和感受。操作与行为举止的综合训练, 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 同时也为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打下基础。

3 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接轨

学生经过8个月的临床实习, 在毕业前 (每年5月份) 可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在课程教学中, 结合该考试的内容, 分析考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课程考试包括笔试和实操。笔试内容、形式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实操以设计的案例来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 (如脑溢血昏迷病人的护理:心电监护、静脉输液、鼻饲等操作) 。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 掌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该课程部分的知识、能力考点, 提高考试通过率。我院近3年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在92.0%以上。

职业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 其课程体系无论在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课程实施方面都必须紧密追踪时代步伐[9]。我院护理专业课程教学通过“1+5+1”岗课对接, 能将职业岗位所需素质、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教学中, 体现教与学两方面的实用性, 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培养, 缩短学生岗位适应期, 达到与岗位的零距离。近3年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均在97.0%以上, 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岗位适应能力强, 毕业即可就业。

参考文献

[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Z].卫医政发 (2011) 96号.

[2]周丽琴.国内外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研究的比较[J].职教通讯, 2010 (2) :108.

[3]古秀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护理研究, 2004, 18 (6) :985.

[4]龚敏, 杨敏英, 郝静.基础护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

[5]王玉红, 王洪平.输液拔针后按压部位与按压时间的观察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5B) :36.

[6]于桂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研究[J].职业与教育, 2008 (23) :23.

[7]王英.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现状[J].护理研究, 2008, 22 (7B) :1787.

[8]区正红, 刘和菊, 闵筱辉, 等.开展临床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的思路[J].中华护理教育, 2010, 7 (6) :261.

高三政治试题讲评课的一些策略 第4篇

[关键词]政治试题 讲评课 策略 主体 审题 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91

在一轮复习中,考试与试卷讲评已经常态化,在教学过程中占重要的位置。考试结束后的试卷讲评非常有意义,通过试卷讲评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消除知识盲点、提升应试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成长。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政治讲评课呢?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反对一讲到底

陶行知说过,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试卷评讲课中往往出现“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试卷由教师一讲到底。这样做,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也不轻松,效果还很差。这与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引导者”理念相违背。试卷讲评最终要回归到学生的能力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此可以将分析试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开自评互评,通过投影展示试卷、学生评辩、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争论与思辨中有收获,最后找出失分的原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试卷讲评前,可以让学生花时间去反思,然后在课堂上对自己反思的问题进行交流,讲得不完整的地方教师再进行补充。这样可以有效改变试卷讲评的单调乏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注重审题、解题方法的培养

试题讲评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政治客观题主要的失分原因有:审题不清、不注意题干题支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范围使用不准确、不能有效排除干扰选项等。对此教师在讲评时就要善于总结,可以把同一类的问题集中到一起讲。例如在考查哲学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从唯物论的角度”“材料体现的辩证法原理”等限制性条件,这时就要提醒学生,让学生通过一道题,能懂一类题,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近几年高考的政治主观题中,学生主要暴露的问题有:答题的思路不够开阔,答案的组织不够完整,对一个问题不能全面地分析。比如一道辨析题,往往包括三个层次:1.观点是否有合理之处;2.观点有何不足或者不准确的地方;3.完整的观点应该是什么。学生在做题时常常只能分析其中一个方面,答案不完整,因此得分也不高。政治主观题几种常见题型都有其答题的共性,可以在讲评时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要善于构建知识网络,强化能力提升

高三政治测试往往在考查中注意知识的综合和迁移,注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学生在答题时往往会在某些知识点的运用上出现遗漏,导致答案不完整。因此教师在讲评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树”,切不可就题目讲题目。例如在讲评哲学主观题时,应该让学生尝试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人生价值观和社会历史观。构建好知识体系,学生在答题时方向就不会错。

2.要注重举一反三,对于学生常错的问题要善于进行变式训练,可以收集、编写出多道题目让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考和训练,做到既巩固知识又给学生新的思考和新的收获。

3.要善于总结答题规律,可以引导学生从阅卷老师的角度对答案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寻找答题的一般规律。同时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失分点,准确找出自己答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要注意以政治行为主体为线索,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运用。例如,在问题中如果涉及“人民”这个主体,就应该帮助学生回忆人民的相关知识。如政治生活中国家的性质、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生活与哲学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知识。

四、讲评后要进行有效训练和总结

一份试卷讲评结束后,应当要求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主要应当反思:审题是否有偏差?知识点的运用是否有遗漏?答题规范性要求是否到位?通过引导学生反思与总结,不仅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考试中有效地纠错、防错,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讲评后还要进行针对性训练,要求教师能就学生的错误编制出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作为矫正补偿练习。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要检查学生的试卷订正情况,要求学生就常考常错的知识点和问题进行整理,形成错题集。实践证明,成绩好的学生几乎都有自己的错题集。

政治生活1-5课测试题 第5篇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适用于被统治阶级。(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经写入宪法。(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

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何结合?怎样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2)当两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学习政治知识(3)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如何行使选举权: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意义:1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决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4.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5、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哪些?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其他方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

16、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意义:(1)有利于消除腐败,克服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2)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3)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4)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如何:(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敢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同,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7、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18、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19、我国政府的作用?

(1)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2)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0、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

2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1)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 22.什么是依法行政?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 2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3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4、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具体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25、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意义:(1)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2)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3)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4)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6、政府为什么接受人民的监督?

(1)从根本上说,是有我国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志,捍卫人民的利益,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2)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所以说,自觉接收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7、“阳光工程”意义

(1)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2)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8、政府权威表现、怎样树立(最根本的三点)

体现:(1)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声望。(3)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4)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要求: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0、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 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1、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一方面,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的权力。另一方面,人民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2、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3、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有重大作用。同时,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34、民主集中制体现?

(1)在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8“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P63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意义:(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

4而且必须领导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4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含义、原因、具体要求及三者的关系)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关系: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工作。※

4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4、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核心、本质)(1)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它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典范。(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3)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核心、精髓是什么?

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核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它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47、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8、我国的政党制度优越性?(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9、我国的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绝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的原因? 实质: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后果: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5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

5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原则。

5※

52、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 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5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的关系?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54.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该做什么,能做什么)(1)我们应该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种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已由宪法予以确认,也是我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都能体会到的感受到的。我们应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5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权: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和其他自治权。※※5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

57、我国的宗教政策如何?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4)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58、弘扬科学精神的原因?怎样弘扬科学精神? 原因:(1)我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不懈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2)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怎样:(1)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2)不断提高科学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5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含义、原因、要求、根本特点?

含义: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原因:(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也越发展。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要求:(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

6设等方面,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工程。(2)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60.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6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生命和灵魂)。※※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62、国际组织的活动依据、分类和作用? 活动依据:以正式条约或协议为活动依据

※分类:按主体构成分:政府间和非政府的;按活动的区域范围分:区域性和世界性的。

※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63、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宗旨:(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觉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3)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4)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简单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作用:

(1)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面临诸多挑战,改革任重道远。6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65、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决定因素和重要因素)

决定因素:国家利益——(1)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 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3)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矛盾和利益交织,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

影响因素:国家力量-----(1)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3)是衡量一个国家杂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66、为何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际礼仪,并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67、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的表现?(和平问题的影响因素)主题:和平与发展。

7当今世界很不安宁的表现: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2)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2)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4)贫困、毒品问题更加突出。68、发展问题的主要问题表现是什么?

(1)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3)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4)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69、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和有效途径?(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效途径:

(1)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3)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70、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71、世界为何会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72、国际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73、国际竞争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内容: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

※※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74、各国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75、中国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我们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利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76、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77、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1)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8、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了什么?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79、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1)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8(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答案1——5课提问 第6篇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距今多少年?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2、使用打制石器的有哪些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用火?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使用什么缝制衣服,同时说明山顶洞人掌握哪两项技术?山顶洞人集体内有血缘关系,叫做什么?

骨针磨光和钻孔技术氏族

4、距今7000多年的原始居民叫什么?位于哪条河流域?使用什么石器?农具叫什么?种植什么?房屋叫什么?

河姆渡人长江流域磨制石器耒耜水稻干栏式房屋

5、半坡人位于哪条河流域?使用什么石器?种植什么?房屋叫什么?会制作什么陶器?黄河流域磨制石器粟半地穴式房屋彩陶

6、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在什么地方打败谁?后来联合长期发展成为什么?

涿鹿蚩尤华夏族

7、人文初祖是谁?海外华侨称自己是什么?尧、舜、禹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炎黄子孙禅让

8、第一个王朝是叫什么?建立时间?建立者?人类从什么社会进入什么社会?

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9、禹死后,谁继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的亡国之君是谁?

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桀

10、公元前1600年,谁战胜桀,夏朝灭亡,什么王朝建立,他任用哪个贤臣?商王谁迁都到

什么地方,商朝又称为什么朝?与炮烙之刑、酒池肉林、鹿台有关的商朝亡国之君是谁?汤商朝伊尹盘庚殷殷朝纣

11、公元前1046年,发生了哪一战,商朝灭亡,谁建立什么王朝,定都在哪里,历史上称为

什么王朝?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什么暴动?西周灭亡的时间?

牧野之战周武王周朝镐西周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

12、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和奴隶分给谁,封他们为诸侯?

这一制度的意义?

分封制亲属、功臣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3、什么是青铜文明? 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14、我国青铜文化灿烂的时期是哪个王朝?特点有哪些?代表作有哪两个?西周青铜器大量

用于什么?

商朝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祭祀

15、与商周同期,我国的什么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叫什么,有青铜立人像等?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

16、除青铜铸造业外,夏商西周还有哪些手工业部门比较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什么

器具的国家?

陶瓷业、玉器制造业瓷器

17、夏、商、西周时的社会的主业是什么?“五谷”在什么时期已经具备?

农业商周时期

18、夏、商、西周时,是哪些人进行劳动?他们的命运如何?

上一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样本下一篇:公务员思想道德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