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初中优秀作文

2024-09-15

艺术的初中优秀作文(精选14篇)

艺术的初中优秀作文 第1篇

油画,摄影,舞蹈,音乐,雕塑品,等等都属于艺术的范畴,那么什么才是艺术呢?形式最严格和最自由的,手法最简洁和最复杂的,词藻最平白和最华丽的,语义最明晰和最朦胧的,逻辑最合理和最无理的是人们修为美术、音乐、诗歌追求的最高境界。

像摄影,用来拍照的相机就是一个封闭的盒子开一个进光小孔,这个盒子上所有附加功能伺服都是商家苦心经营的结果。摄影绝不只是与相机有关,绝不只是技术,还需要文学修养,也是全部艺术创作的基础。只要照片的主题突出,层次明晰,能集中体现在一张照片上,一个快门,一个标准镜头能看到你的主题就足够了。摄影不需要拐弯抹角的所谓思想性,只有你手指下的快门键随镜头里的场景在流动,人海匆匆,你就在其中,人们跟你擦肩而过,却和你素昧平生。人们都挤在大街上、商场中、剧院里,但都互没联系。互不相识、人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封闭的世界,人们的身体却挨得很紧。外面的世界对你来说像一个个舞台,一幕幕场景,你静静地观看,用你的手指,用你娴熟的技术去固定这一场场、一幕幕的人间万象。

像抽象派油画,只是用各种颜色块涂抹聚集出来的图案,让人看起来很舒服,就能让人愿意把它买回家挂在墙上。废金属雕塑也是这样,一堆废品金属经过艺术处理成雕塑,就可以立在城市里,陈设在家里。

像音乐,它的语言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义性词汇,它对情感的表达不像文字语言那样明确和概念化,而是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与宽泛性。所以即使不同语言的人们,听到好音乐,都能感觉到他在诉说什么?表达什么?它能触动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的心弦。让世界充满爱充满激情。让每个人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这,就是艺术。

在我们美丽的深圳,艺术无处不在:建筑的设计、道路的规划、绿化设计、城市雕塑、因艺术而美丽的家园,到处充满文化释放着艺术的气息。

艺术的初中优秀作文 第2篇

还记得今年夏天的开头,我参加了扬州书香夏令营,虽然在那边的时间不长,但是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最后一天晚上演出。

那是我在夏令营的第三天,我们的教官接到领导的通知,在最后一天的晚上表演节目。听到这儿,我们就开始议论起来演什么。我们争论不休,突然班长建议:“要不我们也《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吧,正好五个人!”我们连声答应。

开始选人物了,我是关羽,班长是刘备,沈宇帆是张飞,史文杰是童子,王云龙则是诸葛亮。我们的教官帮我们把台词记了下来,让我们背熟。台词比较多的是刘备和诸葛亮,刘备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而诸葛亮却……

到了演出,我们为诸葛亮没有背熟而担心,最后只能让他拿着单子台词演了。

轮到我们表演节目了,我们顺利地把节目演好,并得到了台下的鼓励。

这次节目,我们觉得演的很好,还得到了一枚勋章。

初中作文教学艺术探微 第3篇

一、作文目标不明确, 训练内容和选题随意

首先,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作文教学的安排体系方面不尽如人意。教材虽然兼顾了课文阅读、写作训练、口语交际三个方面, 但是却没有将上述三个方面很好地统筹安排, 上述三者之间缺乏完整的序列关系。比如, 在教材每个单元中五篇阅读课文后才有一个《写作》《口语交际》或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写作》等。教师在教学完每个单元的阅读课文后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没有任何的依据, 只能随意出题。其次,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前没有精心备课。甚至在临上课时才即兴想出作文训练的题目来, 学生作文时如何进行审题、立意、选择材料、布局谋篇、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文采等, 全靠学生自己的悟性与知识储备了。如此, 自然导致学生的作文训练基本处于盲目状态。

二、作文教学观念落后, 训练方法死板僵化

鉴于教学阅读课文需要占用大量的教学课时, 所以, 语文教师每周只能安排1课时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在短短的作文训练课时中, 学生很难马上进行快速的、准确的审题立意、选择材料和布局谋篇等。当下课的铃声响起之时, 很多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作文命题还处于“未曾相识”状态, 教师也只能任由学生将作文带回家里东拼西凑地胡乱写一气后次日再交上来了事。如此的作文训练, 作文的质量当然难以保证了。其次, 很少有语文教师能够结合课文, 诸如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冰心的《荷叶母亲》等经典美文中渗透写作能力的有效训练, 或者在上述经典美文的教学中寻找合适的读写结合链接点指导学生进行随堂作文训练。由此, 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错失了借鉴和模仿教材中的经典美文进行随堂作文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和增长写作技能的机会自然也就更加少了。

三、作文评改方法失当, 点评收效低

在作文评改方面, 常常是学生将刚刚写完的作文交给教师, 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心批阅, 然后再将作文发给学生, 要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评和教师给学生作文的眉批、尾批反复思考自己作文的成败得失,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可是, 很多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只是看看教师给的分数和文末的评语就放到一旁了。不言而喻, 这样的作文评改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虽然也有很多教师努力尝试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互改互评作文。但是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作文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这样的互改互评作文的过程中, 不知从何改起, 更不知如何评价, 只能走马观花地看看同学的作文, 然后在作文的右上角简单地写个“好”或者写个“一般”或者写个“较差”等字, 至于为什么“好”或者“一般”或者“较差”等, 很多学生都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样的作文评改方式, 自然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文教学质量当然也就自然难以迅速提高了。

那么, 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思路灵活、内容充实、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健康时尚、令教师和阅卷老师等都感到欣慰而不吝给予高分的文章呢?

一、为学生构建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系统

初中作文教学, 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写作训练计划: (1) 语言训练方面: 从词句训练到片段训练再到篇章训练层层递进; (2) 文体训练方面: 从记叙文到说明文再到议论文层层递进; (3) 能力训练方面, 从无序训练到有序训练, 从量变到质变。以七年级的作文为例, 在第一单元之后的写作训练中, 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完第一单元的课文《繁星》 (巴金) 、《嫩绿的芽儿》 (冰心) 、《郑人买履》 (《韩非子》)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泰戈尔诗三首》等后, 对学生进行语言或文体或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以语言训练为例, 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懂上述各篇课文的基础上, 用“繁星”或者“嫩绿的芽儿”或者“郑人买履”或者“刻舟求剑”或者“告别”等各造一个完整的句子;以能力训练为例, 可以引导学生以“繁星”或者“嫩绿的芽儿”或者“郑人买履”或者“刻舟求剑”或者“告别”等为话题, 写一段400字左右的话;以文体训练为例, 可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将《郑人买履》或者《刻舟求剑》等改写成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学生通过合情合理的想象丰富和充实原文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强化文体训练

《九义语文课程标准》虽然强调“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虽然历年中考试卷中的作文考察均给了考生“文体不限”或者“自选文体”的宽松的写作环境, 但是这并不等于不要文体, 并不等于鼓励学生写作“三不像”“合体文”。否则, 学生在考场上虽然下笔千言, 却因为全无最起码的文体章法而令阅卷教师大跌眼镜。因为合乎文体, 历来都是阅卷教师作文评分的基本标准。作文的语言是否通顺, 结构是否完整, 思路是否清晰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都是建立在是否合乎文体的基础之上的。鉴于此,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严格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训练, 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记叙文文体写作训练。因为初中阶段, 学生作文训练的基本目标就是写人记事能够清楚明白、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基本具备就行。

三、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摒弃无病呻吟

《毛诗序》中曾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先儒诗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可见, 说真话、抒真情, 拒绝虚情假意和无病呻吟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坚决摒弃那种在文中只重形式和文采而忽略抒发真情实感的做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 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周边事物的意识。因为自然景物、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是丰富多彩的, 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只有细心观察现实生活中人、事、物的不同特点, 才可以从中捕捉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才可以丰富作文的内容, 才可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此外, 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为学生挖掘、积累写作素材, 为学生作文时说真话抒真情创造条件。比如, 清明节时, 组织学生到烈士公园去悼念烈士;端午节时, 组织学生去观看当地的龙舟竞赛活动等。活动之后引导学生以“清明”或者“先烈”或者“民族节日”等为话题, 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遵循读写结合原则, 加强随堂作文训练

1.先读后写的原则

先读后写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只有在读懂了教材中的经典美文后再去动笔练习写作, 才能将教材经典美文中的丰富内容和高超的写作技能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继之由阅读向写作迁移。比如, 在引导学生对文言文《陈涉世家》、《桃花源记》、《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或者古典诗词李煜的《相见欢》、李白的《行路难》等进行补写、改写、续写、读后感等随堂作文训练时, 学生必须在完全理解上述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对之进行补写、改写、续写等二度创作。

2.读写内容一致的原则

读写内容一致的原则, 即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经典美文的过程中, 提供给学生的阅读内容必须与写作教学目标相一致。如此学生才能将经典美文中的内容内化后再顺利迁移到写作内容中。以训练学生写作“亲情”方面的记叙文为例, 指导学生阅读、品析了朱自清的《背影》、黄飞的《甜甜的泥土》等经典美文后, 学生才会明白:来自父亲与母亲的爱, 不管是惊天动地的大爱还是细致入微的平凡小事等, 都令我们终身难忘, 都值得我们热情歌颂。如此, 学生才会借鉴“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从家庭的日常生活琐事中寻找有意义、有价值的表现浓浓亲情的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创作, 继之写出表现浓浓的亲情的声情并茂的记叙文来。

艺术的初中优秀作文 第4篇

关键词:作文评语;特点;艺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71-1

一、作文评语的特点

1.针对性。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诸方面的一种体现,在作文中,学生试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是独立的,因而就显示了极大的差异性。好的评语要考虑到学生的阅历和认知水平等特点,恰当的点拨和指导是必要的,但切不可用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强求学生。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做出切合实际的批注,就是对同一班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写作水平等不同,也要因人而异地挖掘各自的闪光点和不足点,提出不同的切合实际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能在一次次的习作中得以发展。

2.人文性。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对于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用商量、询问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平等、耐心的心灵交流,让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氛围中感受教师对他的关爱,油然而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激发写作兴趣,引起对问题的思考,求得上进。

3.具体性。很多老师写作文评语总是千篇一律地“不够具体”、“中心不够突出”、“不够生动”……如此空洞、放之四海皆用的程式化的批注,带有浓重的“八股”味道,几乎套在任何作文能力不佳的学生的评语上都是合适的。然而,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从下手修改,使批语失去实际意义,形同虚设。好的评语不仅应抓个性化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文章,提出各自的问题所在,更应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突破口,让学生有的放矢,明白从何下手,如何修改,为何如此修改,达到真正地学会修改。

4.简洁性。有些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总是把缺点一一罗列,越多越好,写得长篇大论,学生看得晕头转向,在“茫茫”中得不到要领,因而无从下手而束手无策。好的评语不求文长,贵在简明有力。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一个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好评语主要应围绕本次习作训练你给学生提的要求,抓住重点,有计划地提出建议,而不能希望一次习作就解决所有问题。否则,将使学生在一一罗列的缺点前渐失信心,无所适从,结果得不偿失。

5.鼓励性。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好的评语,凸现教师的理念。学生得到肯定后的心智模式得到了调适,不但改变了对评语的态度,而且对作文的态度也有了显著的变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起,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二、作文评语的艺术方法

1.平等交流。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得到学生的信任,让他们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在批改时,我们应平等沟通,努力深入学生内心,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引导他们写作应循循善诱,与之平等交流,而不是以权威面孔对立否定或乱棒打死,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自觉性,直接影响学生下次创作的欲望。如:“但这是你自己写的吗?”“表达不清,内容简单。”“不符合要求,重写!”“文章写得很平淡,像一杯白开水,无味!”等不堪入目的字眼。对于学生作文,我们要善于找出其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对于缺点,我们应具体指出而不失委婉。下评语时要满怀深情,以充满爱的评语,用饱蘸感情的红笔,抒写对学生的期望、关怀和抚爱。

2.有的放矢。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作文评语要首先从内容的角度指出文章写没写出真情实感,哪方面观察得仔细,哪些材料选择得既有意义又有趣,哪部分思路开阔,想像丰富,从而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值得写的,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但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同学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不同,也会显出高下之分。很难想像,面对一篇言之有物,情真意切而语病甚多,句子散乱的作文,教师会只肯定前者,而对后者视而不见,评语中只字不提。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上的任何一次微小的忽略,在学生那里都可能被误解为老师的默许甚至肯定。因此,作文评语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放过该改的错误,使学生的作文从一开始就做到文质兼美。如果说课堂作文讲评注重的应是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那么,作文本上的作文评语就应多抓一些个性的问题,根据每个学生、每篇文章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意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我与艺术的初中作文 第5篇

摄影艺术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将美好的一刻停止,美好也就停下了。

“咔嚓”快门按下,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照片在瞬间定格,将美停留。在多彩中跳起了或优美或欢快的舞蹈,轻抚照片,青山、绿水、桃花、柳叶……照片中倾吐着我国的山河壮丽,呈现出我中华民族美妙的景色,令外国友人心神向往。

曝光率、白光度、对焦……我拿起相机,对着自己的爸爸妈妈照了一张,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照何尝不也是一种艺术,看着灿烂的笑容在照片中浮现,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汇成了一本偌大的相册。欢乐是短暂的,美好已被定格。从小到大,从“哇”的一声啼哭,到如今的趴案写作,的时光随着“咔嚓”一声永远不会流去,美好能成了一幅幅照片,看着照片上与自己相貌一样的人,只能怀念。

艺术是美的象征,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拿起相机,一声“茄子”,艺术就是这样简单。摄影,如此简单,你可以把摄影比作一幅画,拿起美的画笔在白与黑中缭绕,你也可以将摄影比作一首歌的旋律,在耳边的轻弦拨动。

美好的风景,美好的生活,走过岁月,最好的姿态在按下时已被定格。

摄影,一种艺术。

摄影,记住美好的瞬间。

我与艺术的初中作文 第6篇

一次,哥哥过十岁生日请我去吃晚饭,看着台上的人出尽了风头,我就觉得学架子鼓很帅,还能出风头,便求着妈妈帮我报名学习架子鼓。

刚开始学习架子鼓的时候,我特别用功,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也得到了一起学习架子鼓的同学的羡慕,我得意极了。

可是好景不长,下一个学期就过了一个死敌――孟飞,他的进步很快,很快就超越了“久经沙场”的我。他夺走了老师对我的宠爱,同学们也称他为“神通”。从那以后,我开始觉得架子鼓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美好,我放弃了架子鼓。

回到家,妈妈见我灰心丧气的,就问我怎么了,我把事实告诉了妈妈,她告诉我说:“你如果想要夺回一切,那就要努力,别人在奔跑前进,你却在原地睡觉,你无时无刻都要记住,学东西就要付出这个道理……”妈妈的话让我重新回到了架子鼓的起跑线上,勇往直前。

如今,我的架子鼓已经七级了,正如妈妈所说的,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初中生艺术的作文 第7篇

风啊!吹——吹——我静静地感受风吻着我的脸颊,轻轻在我的耳边呢喃着,我试着拥抱它,它却似乎想要逃离,与我捉迷藏。它却总要将我包围,我试图握住它的双手,可是将我把它握紧时,一切都化为乌有了。我寻找着他的踪迹,却只望到了冬的艺术。

看啊!一片片凋零的落叶,拼命地在空中挣扎,继而以优美的姿势悄然落地。我轻轻拾起一片落叶,捧在手中,仔细端详着,着坑洼的轮廓,这精致的纹理,轻轻捏一下,似乎就将它挣扎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想着这片小小的叶子,曾与我一样拥有生命,只是它的生命太脆弱,留给人们无限思考的空间,品味着独特的冬的艺术。

“纯白色”在空中飞舞,环绕我的指尖,却又在瞬间滑落指尖,留下了淡涩的泪水,我凝视着那一片雪,却寻不到它最后的归处。它总是这样悄然离去,也许是它最爱俯视世界的时候,所以急于下次轮回。可是,下场雪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它在空中画着优美的旋律,却无法将它奏响,幸福过,就是去了所有……凄美吗?不!它的生命是无法结束的,它总是在无限期地默默等待。冬的艺术,完美的折射出来了!

艺术的初中优秀作文 第8篇

1.以读促写 模仿创新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于法度, 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在初中阶段循序渐进地实行“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不仅让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更是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的规律, 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在小学阶段的作文大多数是具体、形象的记叙文, 而初中则要向抽象思维过渡, 没有示范, 这往往会使学生茫然无措。

对优美之处进行仿写, 有利于学生学会表达技巧、各类句式以及修辞手法等。例如笔者在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 井然有序地从不同角度对百草园景物的颜色、滋味、动作、声音等进行具体描述, 语言生动活泼, 有效引导学生细微观察、组织语言。同时, 针对课文中出现的好的句式进行具体讲解, 再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品味, 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实际仿写。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 不仅句式结构整齐, 语言流畅优美, 而且语句中包含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笔者充分掌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用高分手段,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哪怕是小到一个生动的词语都要予以表扬, 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 学生才不会惧怕作文、讨厌作文, 慢慢地学生便会接受作文、喜欢上作文。

2.多写多练 注意积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就必须增加学生的积累。如果没有绝对的素材积累, 学生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是能写几句也是东拉西扯, 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一篇文章, 这样的文章往往缺少灵魂、呆板, 没有缜密的结构和中心思想。只有做到“胸藏万汇凭吞吐”, 才能够“笔力千钧任弥张”。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①收集名人名事。有针对性让学生阅读名人传记, 对典型内容要多多记忆、多写多练、活学活用。②积累精美语段。优美的语句是学生借鉴的首选,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对于一篇文章, 开头就如同一篇好的序言, 成功的开头才能吸引读者往下阅读的兴趣。③借鉴写作技巧。如何将零碎的材料根据写作要求, 组合成一篇崭新的文学作品, 这就需要学生的写作技巧。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反复的练习, 慢慢地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 完成知识的消化与吸收。④丰富学生生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 才能对人生、社会有一定的感悟, 才能更好地写出自己的情感, 为文章注入灵魂。比如一次春游、一次趣味赛、一次夏令营都是很好的尝试。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体会, 然后自主命题, 随性创作, 才能写出富有思想的文章, 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3.拓展想象 创意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时常涉及“真实”, 可是“真实”到了学生手里就变成了“复制”。部分原因是教师对“真实”的过分强调, 他们只鼓励学生流露真情、说真话, 而对学生稚嫩的思维和神奇的想象力进行约束, 学生的作文大多没有想象力、品淡无味。譬如学生在描述父母时, 最常用的就是“父母冒雨为自己送东西、接自己下课”等;描写教师时都是“教师在挑灯备课、修改作业”等。

“今天在实践中证明的东西, 就是过去在想象中存在的东西。”有想象, 才能创新, 笔者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正如新概念作文, 参赛者往往可以在身边点滴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发挥想象力, 感悟人生哲理, 让语文学科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 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新概念作文《头发》, 韩寒可以就头发这一稀疏平常的事物感悟出潮流, 再由潮流进一步升华为感悟:“看来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 这和在火车站等候火车是一个道理, 乖乖留在站上, 总会有车来, 至于刚开走的车, 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贝费里奇曾说过:“ 独创常常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想象之间的联系或相似点。”想象力是推陈出新的先决条件, 因此, 教师要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笔者认为不妨鼓励学生写写小说、散文之类, 多角度、多侧面培养学生。

作文教学是一件复杂的脑力劳动, 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过渡期, 让学生不再害怕、讨厌作文, 在接受之余再慢慢培养学生的兴趣, 广泛阅读、多加积累、多写多练以达到创意性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凤桃.浅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尝试[J].科技信息, 2010 (02) .

[2]覃敏学.初中作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积累[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 (29) .

浅议初中生作文开头的艺术 第9篇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又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也是如此,尤其是记叙文。开头是在给文章造气氛、定调子,要给读者第一印象,因而十分重要。作文开头如果能恰倒好处,常常能一下子抓住读者,也能增加文章的亮点。所以,能否灵活自如地、独特精当地写好作文开头往往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记叙类文章的开头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等的描写点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进入主题。如:

1.夕阳的窗前,一个漂亮的少女站在那儿,凝视着外面初春美丽的景色。她叹了口气,低下头,端详着手中的那朵插在蓝白瓷瓶里的粉色玫瑰。她闭上眼,回想着以前的事。(《粉色玫瑰》)

2.那天,鲜花店门口贴了一张大红告示:母亲节预定鲜花。哦!母亲节快到了,我该为母亲准备节日礼物了。(《母亲节的礼物》)

二、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文章的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1.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关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2.太阳落山了,昏黄的光晕渲染了半边天,我寂寞地趴在阳台上。窗外那棵老杨树上,不知名的大鸟仍在不知疲倦地喂食它的小宝贝。它那绿豆般的眼睛温柔而慈爱地注视着意欲飞出温巢的小鸟。这画面,这眼神,让我想起了母亲……(《面对母亲的目光》)

三、总领全篇,提示要点

这种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看便知文章的要点。如:

1.郑振铎《猫》的开头“我家养了好几只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一句提纲挈领,表示全文主要内容就是讲自己家养三只猫的经过。

2.“我有一个习惯,妈妈说,这个习惯好。”(《我有一个好习惯》)这个开头既开门见山,又统领全篇,文章主体部分就着重介绍了自己拥有的一个好习惯。

3.“回首岁月碾过的痕迹,发觉总有那么一些东西是生活的风雨无法抹去的。”(《轻叩记忆的门环》)这个开头用简洁的语言提示了文章的要点,让人一看便知作文要写的是生活中使人无法忘怀的一些事情。

四、抒情议论,确定基调

用几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

1.伴着年关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踩着原野初融的残雪,你姗姗走来,明眸含情。你用爱的温馨,使我腊黄的脸庞泛起红晕;你用爱的吟唱,唤醒我迷茫的信念。我,不再忧郁、沉闷、彷徨,也不再坐等、观望、祈祷,我要振作,寻觅、追回你以及你给我曾经编制过的那个七彩的梦幻!(《情寄春风》)

2.生日是一根线,一头是我,一头是外婆;生日是一个圈,圈住外婆的笑,圈住我的记忆;生日是一条河,那匆匆的流水,把我的思念带到外婆身边。(《生日寄语》)

五、设置问题,引出下文

用问题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1.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你才义无返顾地投落这峭壁?(《峭壁上的树》)

2.朋友,你听说过鳄鱼是怎样哭泣的吗?你听说过猩猩吃人的故事吗?你知道外星人是怎么来到地球的吗?……哦,你摇头了。可别急,全是它——《世界奇闻怪事》告诉我的,它使我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的乐趣》)

六、引用诗文,突现中心

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同时,也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突现人物、事件。如:

1.“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个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话,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大地、阳光和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个世上》)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无拦天空的荫蔽?”每当读到冰心女士讴歌母亲的这段话,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矮小瘦弱却独自一人挑负全家生活重担的慈母。(《母爱无边》)

七、对比映衬,烘云托月

这种开头通过对比或铺陈,能使要表现的内容在其他事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从而给人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如:

1.窗外阳光明媚,几只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因为爸爸妈妈分居了,而且正在闹离婚,这对我是个莫大的打击。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爸妈和好,因为我想有个完美的家。(《我想有个完美的家》)

2.当你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排排生机勃勃的绿树,你也许回情不自禁地赞叹大自然那非凡的创造力。绿树是美好的,枯树也有其可爱之处,虽然它青春已逝,生命衰朽。(《枯树》)

俗话说“小曲好唱口难开”,要写好作文开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既需要我们用心灵地去感受生活,也需要我们学习、积累写作知识,更需要我们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大海,写作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只有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里,不怕风浪,敢到海底探宝,才能撷取写作领域里那朵最美的浪花。

描写剪纸艺术的初中优秀作文精选 第10篇

除夕那天早上,我换上了华丽的新装,早早地来到了目的地。一进门,只见商场大门口摆满了架子,架子上有各式各样的剪纸。这些剪纸各个精妙绝伦,表达的意思也大不相同。光站在那看,就有一种过年喜庆、幸福的感受。

欣赏完了所有的剪纸,我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到了五楼活动教室。里面坐着的有大人也有小孩,他们都在耐心地等待着活动的开始。我也找了一个空位坐了下来。这个时候老师便开始教课了。只见老师先将一张正方形的红纸对这两次,折成一个三角形;接着,用剪刀在纸的边缘剪了一条条波浪条纹;然后又在中间剪了一个个不同的图形;最后翻开剪好的纸——一张美观、精美的剪纸就大功告成了!

看了老师的演示,我认为十分简单,于是信心满满地拿起剪刀埋头做了起来,准备在眼前的这张纸上大做文章。我回想着老师的步骤,在纸的边缘见了许多波浪纹,也在纸的中心剪了几个大大小小的图形,在我看来十分完美。我满怀期待地翻开它时,不经大吃一惊:剪出来的东西不但一点不美观,还零零散散混成一片,乍眼一看,原来我在剪波浪时不小心把连接点也剪了。唉!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但我不灰心,又拿来一张纸。在剪之前我细心的分析了一下刚才的错误,并观察了别人的作品,当我胸有成竹时,我再一次拿起剪刀,一丝不苟地剪了起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张独特的剪纸就诞生了。

也许他不是最美观的,不是罪精致的,但它拥有我自己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艺术的初中800字作文优选 第11篇

东北,一个夏天炎热冬天超冷的地方,那里,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很喜欢家门前不远处的小河流,叮叮咚咚的,好不自在。

一到冬天,冰雪就覆盖着整个城市,到处都是白色的。门前的小河也结了厚厚的冰,上面盖满了柔软的白雪。小孩是最喜欢到这里玩的,冰够厚够结实,我们会在冰面上打雪仗,看着某个小朋友脚一滑,然后扑倒在雪地上。有时,我也会看着他们用小刀刻一块刚从河里割下来的冰块,小孩子经验不够,也只能刻出个小鱼小花之类的东西。我想,冰雕节的冰雕,也应该是这样做的吧?

印象里,母亲似乎带我去看过冰雕。这些冰雕小则高1米,宽1米,大的则高3到4米,宽也是好几米。那个地方,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地方了。

有一个人,用手上的工具,在一块有些显小的冰上雕刻着一匹趾高气昂的大马,马鬓也是那样的生动。还有一个人,在小心翼翼的雕刻着一位美丽安详的夫人,过路的人无一不赞叹其技艺精湛,作品形似神似,活像一个真正的人,这个人的手艺,使得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也有些黯然失色。

我无法比喻我的心情,那冰的碎屑洋洋洒洒的在空中飞舞,如晶粉,如迷雾,却在阳光下放着水晶钻石般迷人的色彩和光芒。当人们用手中的刀流畅的刻画着心中的美好时那个场面,不能用盛大和眼花缭乱来形容,已经完全脱出了美的范围,这也能是神品才能形容的。

东北人热情,于是有了冰雕灯会。

到了夜晚,在刻好的冰雕里放上各种颜色的灯,每个冰雕便又更富有了一派生机和色彩。在冰雕前照张相,就是一种完美的纪念了。

曾经,我喜欢过白马王子,但在这银白的天堂里,白色又有什么意义吗?如果在这银白的世界里,出现了一抹纯粹的黑,那不是更生动些吗?

关于艺术节的初中作文素材精选 第12篇

表演节目开始了,首先上台的是我们班的同学罗遥,只见罗遥和她的同伴一起款款上台表演跳舞,翩翩起舞的姿态十分优美,动作十分标准,赢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的掌声。最让我难忘的是:“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的表演。只见一个“圣诞老人”来到舞台上,他给孩子们“圣诞礼物”,接着,就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了精彩的舞蹈。我好盼望“圣诞老人”也能送给我礼物。最后,全校师生合唱了一首《歌唱祖国》,歌声雄壮而又嘹亮,久久在校园的上空中回荡……

我非常喜欢这个艺术节,它不仅让我们欣赏了很多精彩的节目和锻炼了我们的表演水平,而且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让我们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关于艺术节的作文(三)

一年一度的体育艺术节就要召开啦。同学们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老师们精挑细选,期待着那天得到来。我们班也不落后。看,我还当上了运动员呢。

那天下午是三四年段比赛,到四年段时,我心里像揣了只兔子,心想:我们班会不会赢呢?可要加油啊!现在是跳绳、拍皮球比赛;我们班的同学不停地给运动员加油助威,当然也少不了我,我都快喊破了嗓子呢。

终于到了接力赛,我大步流星地走到赛场上。只听“砰”的一声枪响,第一个同学奋力向前冲。我们班遥遥领先了。到我时,我一手抓紧接力棒,一手握着拳头;听到旁边的同学喊:“加油,加油!“我一个箭步冲上去,随手把接力棒传给了另一个同学。我本以为冠军非我们班莫属,可让我们猜也猜不到的是最后一棒丢了。霎时间,冠军就被四(一)班夺去了。

“哎,真可惜呀!”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这样讲。是呀,怎么会出现这种事,可是,过去的事就再也回不了。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艺术 第13篇

一、运用好奇心理,诱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定的,想要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就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预留出感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空间. 然而,很多学生由于对数学知识还存在陌生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感知机会,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学习自主性不足.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 只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了.

例如, 在带领学生们学习去根号的规则之前, 我先将这一性质呈现给学生, 并且向学生们描述,在这里,去根号的过程就像是a2要走出家门,在出门之前必须要考虑一下, 外面会不会下雨. 所以, 不能直接走出去,要先带着绝对值看一下. 如果外面是晴天,便可以放心出门了. 如果外面正在阴天,就要戴上“-”这把伞. 这个简单却富有趣味性的描述,立刻引发了学生们对于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好奇心. 大家很惊奇地发现,原来,在数学学习当中,还蕴藏着如此生动的内容. 也是在这种好奇心理的驱使之下,学生们对于去根号方法的学习更加期待了.

经过多次实践,笔者发现,学习兴趣往往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强劲动力. 诱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实并不复杂, 有时只需要一个细节的作用便可实现. 上文所述就是笔者通过一个课前小例子,调动起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兴趣,为接下来的有效教学埋下伏笔.

二、合理安排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并不少,但重点内容只占其中的一部分. 分清轻重主次并不只是针对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来讲的, 它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同样适用. 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知识比重毫无区分,一概而论地进行展开,将会大大增加学生们的接受负担,教学效率自然也不会高. 因此,合理安排,突出重点,是初中数学教学艺术的重要一环.

例如, 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过角平分线的知识内容后,我向学生提出如下一系列问题: 已知,AC是∠MAN的角平分线, 请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 如下图1,∠MAN为120°, ∠ABC与∠CDA同为90°,那么,BA与DA的长度之和同CA长度之间是怎样的大小关系? (2) 如下图2,∠MAN仍为120°,∠ABC与∠CDA之和为180°,那么,问题(1)中的大小关系结论还成立吗? (3)如下图3,如果∠MAN为60°,∠ABC与∠CDA之和为180°,BA+DA同CA的大小关系如何? 在此基础上,当∠MAN大小为0°~180°之间的 α 时,上述问题的结论该怎样表示? 这样几个问题的出现,直接将学生们的注意力牵引到了角平分线知识最为核心的部分. 成功理解了这些问题,学生们也就无需再花费多余的时间了.

通过对教学重点进行提炼和突出,学生们得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当中找到知识精华所在. 一整堂课程当中, 也许只有十分钟是最为精华的部分. 学生们抓住这十分钟进行重点关注和消化,不仅明显节约了学习时间,更能够将精力放在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应用上. 有效的数学学习,就是在“用巧劲儿”中实现的.

三、优化评价方式,转移关注主体

一次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虎头蛇尾. 如果只为之设计了一个完美的开头和过程,而以一个匆忙的结束来收尾,便无法将本次有效教学完整落实. 作为课堂教学结束时的重要部分,评价环节必须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 然而,以往的评价活动,总是将关注的主体放在判别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如何上. 为了提升实际教学的有效性, 这个关注主体也应当随之进行转移.

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曾要求学生们完成过这样一个应用问题的解答:电缆夹在空中,由于重力作用,都会略微下垂, 其下垂后的形状可以被视为一段y =1/100 x2的抛物线. 为了安全起见, 电缆下垂的最低点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至少为6m. 图1中,两个塔柱之间相距80 m,那么,两个固定点A、B距离地面至少多高? 图2中,两个塔柱建在1:5的斜坡上,水平距离50 m,距离地面高度20 m. 这时,电缆的下垂部分在竖直方向上,距离地面的最近距离是多少? 在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进行评价时,我有意识地将重点放在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上. 在类似问题中, 坐标系建立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接下来计算的复杂程度. 因此,无论从解题技巧还是思维顺序上,这个内容都应当得到强调.

不难发现,笔者在课堂评价当中,将关注主体向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进行了转移. 这使得评价活动, 不仅仅只是对于教师与学生失误不足的指正, 更是推动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了一次升华. 教师要抓住开展评价的机会, 对本次教学重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并在及时、充分肯定学生课堂表现的同时,向其强调有效的数学思维.

初中物理的教学艺术 第14篇

一、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物理学是生动的、趣味的和博大精深的,刚进入物理世界的学生们都是带着强烈的情感色彩,热切企盼去探索宇宙万物和客观世界.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 创设生动的课堂实验

在教学中,利用趣味实验导入新课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如果教师善于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创设出良好的课堂实验情景,就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可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然后提问: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实验结果(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让学生们惊讶不已,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引入新课,向学生解释:气体压强与流速有关,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当用口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的气体流速比下方的大,乒乓球上方气体压强小,于是,乒乓球被气压差托了起来.为了加深印象,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这一结论: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将会观察到两张纸反而向中间靠拢.还可再进一步举一些应用实例,如铁路站台上的人必须站在安全线外的位置上候车等.学生既惊奇又信服,一下子理解并接受了这一抽象的物理知识.

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当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有效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作用,真正感受到学习的需要时,就会产生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动摇的强烈学习兴趣.悠悠球高速旋转后为什么会突然回收?利用杠杆和滑轮运送物品上高层为什么会很轻松?自行车、缝纫机为什么要加润滑油?家中的照明电路出了毛病,灯泡不亮,故障发生在哪里……这些都是与物理密切相关的事情,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同时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其中.如“灯泡为什么不亮了?”这是初中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能够解决的,首先要检查灯泡是否烧坏了,再是检查电路是否正常,保险丝有没有问题等.通过学以致用,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

二、让学生在形象的语言中学习

物理是一个新奇的世界,要使学生充分掌握这门学科,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语言艺术.形象的教学语言能使物理学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1. 确切的表述体现物理学的严谨性

物理教材中用来表达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语言都是十分确切和精练的,常常是少一个字不行,多一个不好,前后颠倒也不行.如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置互换,更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物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要求.又如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中“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不能将“在”和“时”漏掉,更不能把“或”说成是“和”.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精辟、简练的,但也必须考虑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

2. 幽默的语言使教学更具趣味性

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轨.生活中的很多幽默事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定会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最佳的学习意境.

上一篇:我的地狱天堂作文下一篇:典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