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工作分享

2024-09-02

学生资助工作分享(精选8篇)

学生资助工作分享 第1篇

如何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案例背景

2012年4月,根据工作安排我开始接触学生资助工作,我的服务对象是全市从学前到大学所有需要资助的各级学生,经过4个月工作历练,我深刻认识到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学生资助工作是以保证家庭困难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为前提,以改善教育民生为重点,以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学生资助工作历经五年的发展历程,建立了从学前到大学的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并得到了社会广大爱心人士,以及各大媒体的全力支持。

解决方案

1、深入了解各项资助政策,精读、细读,把握关键,把握重点,耐心解决每一位咨询人士的问题。

2、协调县市区做好各县资助政策执行工作,保证将各项政策落实到每一个贫困学生。

3、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了解资助政策。

学生资助工作分享 第2篇

汇报

xx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于2010年9月,近一年来,在县教育局领导和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指导和关心下,全面落实学生资助各项政策,组织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管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资助和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资助体系

学生资助工作是党和人民政府落实惠民政策的民生工程、爱心工程。只有准确把握、落实好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才能将此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我们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先后出台并印发了《xx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管理办法》、《xx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xx普通高中资助管理办法》和《xx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各相关学校及时将有关文件精神传达到校园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知道和了解国家相关资助政策。为了使学生资助资金的配套、划拨和发放更为及时,去年年底,我们会同教育局计财科与县财政局建立了财政定期协商制度,定期召开由两个单位一把手参加的协商会议,及时将上级学生资助有关文件和资助标准进行通报和协商,并将结果以《送阅材料》的方式,直接报送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时,我们请县财政部门出面,主动协调各有关商业银行,在中职学生资助专用卡的制作办理和资助资金的及时发放等工作上创造了便利条件。由于我县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使我县各项资助资金都能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准确地发放到学生手中。

二、完善资助认定制度,加大资助监督力度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应该受资助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资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和普通高中资助等资助工作上,都制定严格的认定制度和程序,要求各有关学校成立学校评审领导组和班级评审小组,严格把关,按照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生上交的有关材料进行认真评审,并在班级和学校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将学校汇总名单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由资助中心统一办理银行储蓄卡,直接将资助资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从程序上根本杜绝了以其他形式抵顶或扣减学生资助金的现象。为进一步加大资助工作监督力度,我们根据《宣城市学生资助工作月巡视制度》,制定了《xx学生资助工作督查办法》,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为组长,学生资助中心主任、计财科长、监察室主任、教育科科长和职成办主任为成员的资助工作督察组,每一学期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和普通高中督查1—2次(如果存在问题需整改的学校,可以增加次数),对中等职业学校每月督查1—2次。重点督查学校的资助认定程序、名单公示情况、受助学生人数(中职实际在校生数)、校内资助的实施情

况以及各项制度及资料整理的完善情况,现场反馈督查结果,并督促学校限期整改。

三、改进中职资助管理,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工作是一项覆盖面大、情况复杂和工作量相对较大的工作。为使资助款项按月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今年我们采取了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平台为核心的管理模式,3月份,我们会同职成办,分别组织人员到两所职业学校现场培训,指导学校做好新生信息入网入籍和老生各项信息的补充完善,要求学校每月20日前将当月资助信息维护完成,资助中心将从网络平台导出的资助名单发放到各学校,经各学校核对盖章后,由银行将资助款项直接打到学生的资助卡上,每月也按照此名单到各班级督查,确保资助工作的及时准确。为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国家此项惠民政策,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2—3月份,我们和各高中学校共同印制了《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指南》传单,和《入学通知书》一起发放入学新生手中;4月份,我们和县民生工程办公室一起印制了《深入实施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广德建设——致城乡广大居民一封信》张贴画,在学校等公共场所广泛张贴;5月份,在教育局公共宣传栏张贴了《国家开发银行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流程》彩色喷绘,并在广德教育网站开辟了《学生资助工作》专栏,将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及时向社会宣传,接收社会监督。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1、关于开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国家开发银行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我县开始于2008年,当时人数只有34人,2009年贷款人数为287人,到2010年办理贷款人数就达558人,今年预计将在1000人左右。根据省教育厅和开放银行的协议,县级资助中心工作范围包括:前期贷款申报办理、贷中管理和贷后的本息催缴,工作量巨大。随着还款期的到来,贷款本息的催缴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希望能相应提高代理费用,否则将挫伤基层此项工作的积极性。

2、关于和有些部门工作衔接的问题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是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教育形式发展而成立的新部门,是属于新生事务,因而和有些部门出现工作交叉问题。如上级有关资助拨款文件流转和资助资金的配套申请、发放等工作和计财部门衔接问题,中职涉农专业和第三年顶岗实习困难专业的认定与职成办衔接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探索和创新,希望市资助中心多组织我们到市内和省内外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我们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资助工作分享 第3篇

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体系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与初衷, 让每一个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都可以受到同样的教育。然而, 在其发展与实施过程中, 其方向与成效如何? 高职院校中的辅导员———学生工作的主要引导者, 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发挥作用如何?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今天继续研究与讨论的话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制度从起步到发展再到完善也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总的来说, 其体系构成还是较为全面与完善的。尤其是对学生的不同渠道资助工作的开展颇有成效。

1、多种资助形式并存的资助体系

从国家对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来看, 其发展过程由单一化到多元化, 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条件, 困难家庭学生的上学费用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其次, 其资助方式的多元性, 让学生受资助的选择性与覆盖面更为广泛。奖学金中分为学校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等这些政策都是目前高职院校中所采纳的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类型。还有生源地助学贷款, 它可以解决学生在高额学费上的按时缴纳问题, 缓解了家庭困难学生当前的经济压力, 但是,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要偿还的, 这是与其他方式所区别的地方。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资助工作在学校的学生工作是一项基本工作, 更是一项长期工作。资助工作主要体现在助学金、励志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方面的开展。而这些开展都离不开一个工作———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高职院校每年新生报道后不久, 就要开展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持续过程大概在一个月左右。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行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困难学生认定表, 并经过所在居住地的民政部门给与认定盖章, 代表贫困情况属实后, 方可到学校进行贫困生认定。困难学生认定还有等级划分, 一般困难、困难、特别困难。这些评定则是由老师根据学生所上交的材料, 根据材料中的学生家庭收入、学生家庭成员情况、是否有大灾或是大病的等方面, 并经过学生评议进行判定, 最后在班级公示无异议即可最终确定。

二、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高职院校所实行的多种学生资助制度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积极的积极的, 他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困难家庭的负担, 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是其体系的实施与影响是否与体系建立的初衷有背道相驰的内容, 这有待商榷。

1、经济困难学生生认定工作的真实性

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和认定表都是需要学生如实填写, 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 以证明其家庭的经济状况。学生持有加盖公章的表格上交到学校, 各班级组成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 最终确定本班级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 在班级公示后上报学院进行评定。

以上一系列环节, 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疑问: 学生所填家庭情况调查表与困难学生认定表的内容是否属实? 当地民政部门盖章时候是否经过调查与核实? 班级评议小组成员的评议是否客观公正? 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真实性的质疑。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着坚持实事求是、阳光操作的认定原则, 本着严格工作制度,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认定原则, 然而在这些原则之下, 实施过程的真实性值得我们思考。

2、认定结果的模糊性与后续工作力量薄弱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有三类: A类 (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 B类 ( 家庭经济困难) 和C类 ( 家庭经济一般困难) 。这三种分类中, 对于A类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认定, 指向性较为明确; 而B类家庭经济困难与C类家庭经济一般困难的区分辨别度则不是非常明显, 中间没有明确严格的界限。所以在认定结果中, 最难予以定性的就是B类家庭经济困难与C类家庭经济一般困难这两种类型。再结合考虑到学生表格填写的真实性程度, 认定结果则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

认定工作虽然是一项基本工作, 但它更是一项长期工作。而很多认定工作仅仅是在认定名单公示无异议之后, 就告一段落。其实不然, 贫困生认定既然是助学金等资助种类的敲门砖, 那么就必须严格把关; 其次, 贫困生认定在最初开展实施阶段, 缺少对学生的认识与了解, 这就更加需要后期的跟踪与观察工作的展开。此外, 贫困生认定之后, 贫困生的发展状态特点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这些都是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延伸部分, 不可忽视。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以及感恩教育等等。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反映出来的系列问题

学生的成长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 家庭环境影响占据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环境包括成长环境、父母知识构成、家庭群体的氛围等等。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认定来源于农村务农家庭, 父母的知识构成水平有限, 成长环境与氛围必然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大学校园的成长环境与学生原本的成长环境有所区别, 学校中容纳了形形色色的学生, 大家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各不相同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尤其是自卑心理。

此外, 困难学生认定的整个过程的不真实性导致了诚信问题的产生, 真实的情况肯定是存在的, 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弄虚作假的行为, 那么学生的诚信问题再一开始就显露出来。

再者, 接受学校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是否能够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 去对待同伴, 对待他人, 还是将这种资助习以为然地当成应该的必需品, 认为理所当然。学校中不乏有一些接受资助的学生, 在与同伴相处上自私自利, 不能够为群体利益着想, 缺乏感恩教育。

三、辅导员在学生资助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及努力方向

1、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学生资助工作

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辅导员参与整个学生资助的整个过程。从困难学生认定的条例制度, 规范程序到资助政策的讲解, 都需要在学生教育中认真贯彻思想政治教育, 这包括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等。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实施者与判定者, 所以辅导员要以明确的工作态度与责任对待学生资助工作。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受到资助的学生如果出现自卑、抑郁等问题的, 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辅导员工作就是以学生为主要群体开展的, 所以, 学生的动态动向与学生的发展都是辅导员应该关注的问题。

2、辅导员参与学生资助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学生资助工作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项常规工作, 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与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 也需要从多角度来完善整个学生资助体系。

首先,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开学初, 就进行诚信教育有关工作的开展, 只有让学生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行动上才能有所改善。诚信教育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通过讲座、学生座谈、案例分析、征文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还可以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 让学生明确诚信的内涵。

其次,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接受困难学生认定的同学, 有时候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 会将自己的成长与收获与同伴的成长收获历程做对比, 将自己的家庭与同伴的家庭做对比, 久而久之, 则会出现自卑, 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从而进一步导致性格孤僻, 严重的甚至抑郁等等。这时, 辅导员就得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针对出现这样情况的学生予以个人谈心, 这种谈心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 并且, 谈心是一个持续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辅导员只有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学生才能够逐渐将心放开, 问题才有可能解决。辅导员还有对家庭情况优异的学生进行教育, 让学生了解到同伴相处的方式与方法, 让同伴的力量去对自卑同学进行心理梳理。此外, 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的有关讲座, 开展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系列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感受, 走出自卑, 走出心理问题的困扰。

最后, 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学生受到资助, 应该更加刻苦学习, 回报社会。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 认为家里条件差, 经济困难, 受到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认为自己因为条件不好, 所以不给予他人帮助也是应该的。这样的想法, 已经违背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初衷。国家给予学生经济上的补助, 是为了让学生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 刻苦学习, 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的负担。那么学生就应该懂得怀抱着感恩之心, 并且能够在平日生活中学会感恩, 学会帮助他人。辅导员可以用典型事例去感化学生, 也可以带领学生去社会实践, 感恩社会, 总之, 要让学生懂得感恩, 学会感恩。

此外, 辅导员要认识到学生资助过程并不是开学初简单的认定过程, 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 要多角度、多方面、多思维地在学生当中积极贯彻学生资助工作所要求的理念与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从侧面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并且将学生资助工作落到实处, 进行走访调查, 评议小组定期讨论等多种方式有效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施。

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工作, 是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之一。辅导员需要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本着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深入贯彻与学习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思想, 并且在学生中认真开展实施学生资助工作, 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 到公示, 到后期的走访跟踪调查等等。

学生资助工作的体系较为完善, 但是其实施过程中显现出的真实性与公平性是需要我们认真解决与完善的问题。有些风气的解决必须要通过教育, 要从根本上解决也必须通过教育, 只有通过教育, 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其严重性。而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参与者, 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 所以, 我们有责任去坚守我们的阵地, 去从根源处解决学生资助中存在的系列问题,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辅导员, 任重而道远!

摘要:本文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开展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论述的基础之上,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参与者辅导员工作, 从辅导员对学生资助工作开展中的作用入手, 阐释如何将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深入到学生资助工作当中去, 如何从辅导员工作角度着手去处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资助,高职院校,辅导员

参考文献

[1]范先佐.我国学生资助制度的回顾与反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年11月

[2]吴海龙、吴扬.包容性发展理念下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1年10月

[3]农庆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思考.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月

[4]马陆亭.高等教育学费和学生资助政策.高校教育管理, 2007年3月

[5]应娜、黄丹.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新思考.华人中文论丛, 2011年6月

[6]郭君.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之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年3月

如何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学生资助 贫困生

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完成大学学业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与生活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与生活费用困难的学生。据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近几年该比例有所增加。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已成为一个特殊群体。

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建立,逐步形成了“奖、助、补、免、贷”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校贫困生存在的经济问题。

1 高校贫困生目前的现状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从内心深入认为自己比别的同学低一等,缺乏自信心,慢慢形成自卑、焦虑、自闭的心理障碍,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自由散漫、不参加集体活动、独立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更有部分贫困生,诚信意识淡薄,享受到资助之后,一味的盲目攀比,追求过度消费,养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

2 如何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笔者工作于西部某高校,我院本专科生共计1747人,2010年认定贫困生747人,其中特困226人,一般贫困521人。最终享受国家助学金同学为524人。2011年认定贫困生787人,其中特困213人,一般贫困574人,最终享受国家助学金同学为533人。

不难发现,贫困生比例已经接近全学院人数的50%,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生认定工作不仔细,大概有以下幾个原因:①高年级学生彼此之间已经很熟悉,小组认定时优先考虑给与自己关系好或者同宿舍的人投票,这就造成了票数的集中;②部分贫困生家庭经济很困难,但是在平时生活中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致使认定时票数较少;③唯一可以判定学生是否贫困的依据——《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失去了意义。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地区民政部门在这一环节把关不严格,90%的学生都可以弄到这张表。这就导致认定中调查表的参考依据所占比例降低,而且也提高了认定工作的难度。

同时,从2010年与2011年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认定的贫困生人数增多。其中,特困生人数下降,一般贫困生人数提高。对于特困生的认定要严格把关,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如学习成绩、是否参加活动等。一般贫困生人数的增加是由于部分学生要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贫困生小组认定时要给其认定贫困生资格,否则这部分学生就无法贷款。

认定的贫困生人数与最后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人数相差较大,这就导致在评选助学金的时候要大面积刷掉很多已经认定为贫困生的同学,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首先,在小组认定时要统一尺度,严格把关。其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矛盾逐一化解。最后,重视感恩教育。

结合自己两年负责学院资助工作的经验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高校各学院为基础,现提出一些粗略的看法:

2.1 成立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九月份开学以后,学校相继要进行一系列资助工作,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以及其他社会奖助学金的评定。以学院为单位成立专门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是高质量、高效率的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

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的相关领导与各年级辅导员组成,同时指定一位辅导员作为学院资助工作联络人。当评定各项奖助学金时,资助联络员负责将学校的各项要求传达给领导小组各位成员,通过会议讨论后,确定出各年级的金额、名额分配。随后,各年级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最后将资料上交给资助联络员,负责汇总、备份后将学院的各项材料上报给学校。同时,在各项奖助学金评定时,对出项的突发状况要及时上报给领导小组,以会议的形式商讨处理方案,及时、准确的处理好各个问题。

2.2 建章立制,制定相关政策

各学院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资助政策。2010年我院颁布实施了《机械工程学院学生资助工作条例》,这样使得各项资助工作有章可循,大大提高了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率,提升了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水平。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制定相关条例约束,督促其在享受资助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在贫困生认定时,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实很困难,但是学习成绩很差。这些贫困生的认定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有些同学认为这些贫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不应该享受资助。针对这种情况,可制定一些条例,如:给这些贫困生一定的积分,根据平时上课考勤、参加义务劳动与公益活动情况、考试智育成绩等进行减分,当积分扣完时可取消其认定资格;当积分过少时,可调整其贫困等级,这样可督促其努力学习、多与同学交流,克服其自闭的心理障碍。

2.3 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是保证国家减、免、贷、补等各项资助落到实处的基础。此项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各项奖助学金的评定,以及评定结果在学生当中的影响,由于全国各省经济情况差异极大,最低生活保障线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如何认定贫困生,全国至今无法制定统一的标准,各校、甚至是各专业之间也难以做到统一。

目前,国家资助力度逐步加大,对于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享受的国家助学金为3500元,而国家励志奖学金为5000元,相差较小,部分学生产生了投机的心理,想尽一切办法认定为贫困生,而忽视了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我认为工作原则是:将助学金发给生活最困难,最需要资助的学生。小组认定时,认定小组成员的组成是关键,应包括:不同地区的学生、党员与非党员、普通同学与班干部、宿舍成员,但前提是这些成员是不参加认定的非贫困同学,他们朝夕生活在一起,对申请认定同学的饮食起居了解,最具有发言权。

在补助信息通知下来时,首先通过班级QQ群、飞信群、公布栏等渠道对信息进行发布,让所有的同学尽可能的都知道评定补助的事情,然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相关表格,最后将名单公示,通过辅导员了解、班委商议、同学监督后,确定出最需要资助的学生名单。

2.4 关注贫困生动态

在寒暑假结束之后,要及时摸排学生中的情况,部分学生原来不是贫困生,但由于家庭受灾或者出现重大变故,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同时,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但是由于自卑等心理原因不愿参加贫困生认定,从而没有享受到资助。对于这些情况,要及时了解,情况属实的各学院根基实际情况应给予相关的临时补助,关注其思想动态,对于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要及时解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2.5 重视感恩教育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贫困生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认为资助他们是应该的,不能树立感恩社会、感恩学校的意识,一味的只是想更多的享受资助。

对于这些学生,要重视思想教育,平时要多与其谈心,关注其思想动态。通过资助政策宣讲、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的形式,使他们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学生资助工作方案 第5篇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资助政策,公平公正评定资助对象,面向社会全面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或终止资助: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的;家庭和学生个人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资助条件的;其他不符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条件的。

(三)坚持统筹兼顾原则。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既要落实好国家资助政策,又要充分调动社会捐资助学的积极性;既要保障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也要考虑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四)坚持整体联动原则。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

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由教育、财政部门牵头,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经办,各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配合。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和各学校严格把握政策,认真做好资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和审批,健全动态监控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管理监控等工作。财政部门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专款专用。学校要认真组织学生申请,严格审查推荐资助对象,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资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妥善保管资助档案资料,主动接受上级检查和社会、群众监督。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学校应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二)明确工作责任,健全完善资助工作责任制,学校安排不少于 1 人(资助专干)负责办理日常工作。

(三)建立资助工作办公场地,配置办公设施。

三、资助对象和条件

(一)资助对象

凡属我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和普通高中及职业学校具有正式学籍,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均可向学校申请。

(二)资助条件

1.基本条件

受助学生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2.困难程度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对申请学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认定。

3.特别规定

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同等条件下应予以优先资助:

⑴、持有农村或县城镇特困户救助证的家庭子女;

⑵、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 882 元的家庭子女;

⑶、父母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学生;

⑷、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孤儿、烈士子女)

⑸、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贫困的子女;

⑹、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

⑺、因建设征地导致农村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且造成家庭经济严重困难的学生;

⑻、当地政府规定的其它需要资助的学生。

四、工作程序

1.学生申请。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并递交相关证件或证明材料。

2.学校审核。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由学校分管领导、资助工作负责人、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的申请、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然后,学校组织家访。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认定,提出资助学生名单。

3.学校公示。受助学生名单经学校校长办公会研究后,统一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明细公示表》,须在学

校内进行不少于 5 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基本选定为本期受助名单。

4、上报审核。学校基本确定本期受助学生名单后,上报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

5.资助金发放。资助金到位后及时发放,造册签名。

6.学校建档。要建立专门档案,将有关资料和工作情况分学期建档备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各学校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实行校长负责制,指定专门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二)落实分担责任。各学校要按照确定的资助金,及时、足额落实发放到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投入资助力

度,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

(三)强化资金管理。教育、财政等部门和各学校必须切实加强资助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及时发放、专款专用。每年要加强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挤占挪用资金、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行为,一经查实,将进行严肃处理。

(四)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为政策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推教育公平而不懈努力,逐步向全体学生快乐学习、阳光生活、健康成长的目标迈进。

二、加大力度,认真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是一项极好的利民政策,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抓好宣传工作,使广大师生人人皆知国家以及学校的资助政策体系,个个熟悉资助程序与办法,确保我校学生资助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一)要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板、橱窗等方式,宣传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及学校落实各项政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在网站上宣传学校各项资助政策及工作动态,并开展经常性的交流,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接受师生对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通过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倡导师生关心弱势群体,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

三、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一)为了保证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的贯彻执行,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程序。确保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本学年将在总结上一学年资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强制度的指导性,建立“双线摸底、三级评审、学校公示”的贫困生受助资格评审机制,规范资助程序,确保资助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接受社会监督,杜绝人情、关系资助。

(二)紧紧抓住学生资助的贫困认定环节,规范认定程序,加强认定过程的规范管理,进一步细化经济困难学生贫困认定办法,规范认定程序,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为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要认真总结上一学年资助审核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全过程监督的操作程序,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使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真正成为惠及学生的阳光工程。

四、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做好学生资助的审核、认

定、发放工作

(一)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学校召开救助工作大会,进行宣传,贫困学生向班主任上交户籍复印件、村委会出具的贫困证明、低保证等证明材料,并上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请表》,班主任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对本班提出申请的学生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并逐个走访了解学生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核实后,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审查。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认真做好学生资助的评定工作。通过查看贫困学生家庭相关证件,调查了解学生日常表现、生活消费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逐个进行走访了解核实,严格规范程序,重点做好受助学生公示和全过程监督,通过公示,有效化解矛盾,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开支情况、走访家庭等,实现评定工作的合理与公平;同时,要坚持对整个评定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督,通过规范评定程序;通过公布公示监督电话,及时听取师生、家长、社会对评定工作的意见及投诉,及时快速地对家长投诉予以协调处理;组织各班主任就评定工作进行研讨,总结经验,形成较为系统的评定模式。

(三)严格审核,做好资助学生信息系统的网上填报工作,确保资助信息上报的准确、及时。

1、严把贫困学生信息的录入关,确保学生个人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完整性。

2、严格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办法》要求,认真审核,确定受助学生名单及资助资金。按要求及时上报,做到不少报、多报、错报一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进一步健全贫困学生资助档案,确保各种材料齐全、完整、规范。

(四)进一步加大对各类资助资金发放管理的力度,确保各类资助资金及时发放到学生的手中。

要进一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同时要倾听家长呼声,进一步改进工作。丰富资助工作内涵。将资助政策宣传、受助对象的确定、资金的发放系列德育化,让贫困学生得

实惠、师生受教育,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和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

(五)加大监督力度,严禁违纪违规。

谈学生资助工作 第6篇

我是一名刚刚接受过贫困资助的大二学生。不得不说,对于一个贫困生来说,生活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对此,我深有体会,通过国家的资助,不仅解决了我们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而且也间接地解决了因为贫困而产生自卑的心理问题。在此,我将以一个受助大学生的身份谈谈自己对学生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我认为学生资助工作很重要,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提出“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而让更多的贫困学生能接受教育就必须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有6000万中学生中大约有1600万是家庭贫困的学生.而这1600万贫困生中就有76.96%来自农村,剩余的来自城市.这些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有些学生在校的月收入(包括奖学金、开展勤工助学取得的收入和各种补贴),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对此,必须采取补助办法,以保证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保证学校稳定的重要措施。其次,在“十三五”规划以及教育精准扶贫等中央和我省重大决策部署中都强调了学生资助工作的时代内涵,目前我国高校现行学生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日益显著,探索新的资助模式、实现学生资助工作转型已成为众多高校和学生资助工作者开始关注的重点.发展性资助是指一种将经济资助、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相结合,着眼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满足该群体更高层次的需求,提高该群体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新式资助理念.发展性资助理念符合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满足了新时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契合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最后,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谈,应努力做到公平公正是每一个想要学习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在教育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解决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是我国政府的责任,它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广大公民享有均等接受教育机会的权利。

正因为学生资助工作非常重要,我们更需要竭尽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只有真正的完善好这项工作才能充分体现其重大意义。对于如何着手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宣传政策,摸排情况。为掌握贫困学生资助的第一手情况,学校应要求班主任老师在接任新的班级后,通过班会、调查、家访等形式,摸清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填写贫困学生调查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资助建议,上报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全校待资助学生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资助意见并审核,最后将资助名单上报镇、县相关机构。为使有限的资助资金发放到最需要资助的学生手中,可以通过办专栏、写标语,发传单等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全方位了解资助政策,熟悉资助申报程序,即家长提出申请、教师调查走访、评审委员会评审、社会公示、名册上报、资金发放、后期监管,从而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贫困生资助、关心贫困学生成长、学习的良好氛围。第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学生资助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严格资助流程,为资助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学校的助学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工作小组落实制度,认真学习并坚决落实执行上级有关文件,领会精神,规范建立相关档案。并且,学校在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精神基础上,制定贫困生资助工作制度;及时认真地做好学生资助计划、学生资助工作总结、经常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自查。第三,严格程序,规范档案。按照县教体局学生资助工作文件要求,每学年对学生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摸底,认真规范建立贫困生档案,规范管理公示原材料,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及电话监督。第四,资助励志,相互结合。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不仅有经济资助,还有精神资助,积极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断开拓,奋发进取的意志品质。首先,对受助学生加强励志教育。近年来,各大高校对学生励志教育开展了多项励志教育,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帮助。因而,可以通过举行“大学生自强之星”评比、“自强杯演讲比赛”、诚信教育报告会等多项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管和消费观,塑造了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鼓励了学生坦然面对贫困,正视贫困,激励了学生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品质。其次,对受助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加强感恩教育是让贫困学生直面困难、自强不息、知恩图报的健全人格体现。资助工作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大胆探索,通过开展捐赠单位和受助学生见面会、去捐赠单位参观等多种形式的感恩活动,如组织丰田助学金受助学生去广州、天津轿车生产基地参观、组织中粮福临门受助学生去北京参观粮油生产基地,让他们了解捐赠单位的管理、经营的先进理念,努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应该对受助学生加强创业教育。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我校在资助工作中也贯彻“三创”的教育理念,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办了家教服务中心、勤工助学书报亭基等勤工助学基地。通过这些基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创业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学生资助工作论文 第7篇

1、深入领会国家的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资助政策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实行“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的基本原则。一是在资助力度上,辅导员需要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落实以帮助贫困学生为主的资助政策体系。二是在政策导向上,在帮助贫困学生享受教育机会的同时,还要激励他们追求卓越。三是在资助方式上,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对贫困学生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充分发挥政策的整体效应。四是在工作的落实上,形成以党总支副书记为办公室主任,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为副主任,年级辅导员和院系资助助理为组成成员的资助工作办公室的组织结构。

2、做好贫困认定,准确把握学生层次结构,实现公平资助

为了体现学校的育人功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学生分成“家庭经济不困难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大类,再将两大类细分为十个小类。首先,结合具体的贫困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个综合的贫困学生认定标准;其次,成立以年级为单位的认定小组,以辅导员为组长、班主任为副组长,两名学生干部、三名普通同学、一名女生代表为组员的认定评议小组,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审议;然后,由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为组长、各年级辅导员为组员的院系认定小组进行院系认定工作。最后,结果公示无误后交资助中心。

3、“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培养感恩之心

贫困学生作为学校的弱势群体,内心是非常渴望温暖的。针对学生个体,可以单独谈心,分析他的长处和优势,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去参加活动、多做工作,磨练自己,锻炼胆量,提升素质。针对学生群体,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资助”。第一,可以举办“自强不息、卓越人生”的报告会,用身边奋发图强的优秀学子的感人事迹激励他们,帮他们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第二,可以在院系设置不同的、以勤代补的岗位,有意识地锻炼他们参与社会工作,增加人际交往,结识朋友,提高综合能力。第三,开展义务支教、回报社会的活动,带领他们走出学校、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们。

4、“资助”与“奖优”相结合,构建和谐班级,营造良好校园风气

学生资助工作分享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基础工作,资助效益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六中全会精神, 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国务院2007年5月颁发了《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 对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 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针对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 尤其是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偏窄、资助标准偏低的问题, 正在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在2007年的秋季开始提高资助标准, 扩大资助面, 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大学, 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 具有重大意义。

《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有关普通本科高校主要内容是:一是中央完善奖学金制度, 提高每生每年的奖励标准为8000元, 奖励高校特别优秀的学生;增加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 资助面平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3%, 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 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二是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国家助学金的增加了资助比率, 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 平均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0元。可见国家的奖助学金的资助比率将达到在校生总数的25%。根据测算我国高校贫困生率约为25%~30%, 按照不能重复享受奖学金资助的原则, 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国家的奖助学金基本惠及在校的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 贫困家庭学生在国家的资助体系下通过各种渠道完全可以解决在校期间的经济困难问题。高校如何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读书钱, 真正用于需要资助的学生, 做到平衡资助, 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本文认为要认真做好资助学生的基础工作, 处理好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使资助资金真正用于资助贫困生。

一、贫困生的界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贫困学生的界定是高校普遍认为较难操作的。目前的做法是学生申请 (填写家庭经济情况登记表) , 家庭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出具证明, 学校进行申请贫困学生登记的学生进行校内消费调查, 班委评议, 各系审核, 通过后确定为贫困学生。这一做法表面看起来是比较规范的, 但实际上很难做到比较准确地界定。

1.家庭经济困难统一界定标准, 不科学。目前高校没有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 存在采用一个标准进行界定, 不管来自城市还是来自农村, 不管来自贫困地区还是来自经济发达地区都按一个标准, 这本身存在不公平, 不同的地区最低生活的水平不一样, 比如人均月收入150元在农村可能可以生活, 但在大中城市人均月收入150元可能是比较困难的;沿海地区的月收入150元的生活标准可能相当于其他地区的几十元的生活标准。所以用统一标准界定贫困生存在不公平。

2.班委的民主评议没有真正负起责任。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互相之间比较容易了解情况, 但有的采取投票的方式界定贫困生, 结果有的人际关系好的得票数多, 而有的真正贫困的学生不善于交际, 往往就选不上。

3.民政部门出具证明没有严格把关。从学生消费调查的情况来看, 有的穿着时尚, 经调查消费在中等水平的也同样取得民政部门的贫困证明。

二、勤工助学双选造成忽略扶困原则

许多高校每年都进行勤工助学双选会, 采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的做法来招聘学生勤工助学的学生有欠妥当。

1.勤工助学上岗证发放不规范。

根据有关文件的规定, 各高校每年提出用于资助学生的专项经费, 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设置绝大部分是为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而设立的, 因为岗位有限, 不能满足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岗, 需要贫困学生持有勤工助学上岗证是在校内勤工助学的基本条件。但勤工助学上岗证发放的过程中把握不严格, 相当部分学生干部、与老师关系密切的学生也可以得到上岗证, 就造成了勤工助学岗位上岗证的持有者不只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2.勤工助学双选会落选的多是特别困难的学生。

各高校为了使校内勤工助学上岗做到公平公正, 每年都进行公开的勤工助学招聘会, 以给予用人单位和学生个人以双向选择的机会。但是, 看似公平的招聘会往往落选的是贫困学生甚至是特别困难的学生, 因为用人部门在招聘会上一般是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用人部门常常选择那些口齿伶俐, 表现灵活的学生;而那些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学生尤其是特别困难的学生, 由于受家庭环境和心理因素条件影响, 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表现拘谨在所难免, 在招聘会上自然不受欢迎, 得不到用人部门的录取。

3.学生勤工助学双选会存在选择的盲目性。

一是参加校内勤工助学的学生一般是一至三年级的学生, 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岗位, 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 即便是学生自己想选择的岗位, 但由于数量有限, 也不能满足需要。二是用人部门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一般的管理助理, 工勤、服务岗位过于要求应聘的条件, 没有考虑除专业岗位的特别要求外, 学校一般的管理岗位助理学生都能胜任。

4.“择优录取”忽略了学校的教育职能。

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面对的是在校的学生, 是学校正在教育和培养的学生, 不管学生有哪方面的不足, 学校都有责任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味追求满足部门岗位的需要选择学生, 像社会招聘人才一样选择在校的勤工助学学生, 忽略了特别需要关注和帮助的学生, 既违背了学校的教育职能, 也违背了资助工作扶弱的原则。

5.单对贫困家庭学生“授人以渔”影响正常的学习计划。

国家为了能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在学校期间顺利完成学业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学生的政策, 并且要求各高校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学生资助管理工作, 但是有的高校的资助管理部门没有找准部门的职能定位, 将贫困家庭学生单独出来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包括教学活动, 使贫困家庭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进行教学教育, 影响正常的学习计划。虽然强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与回报社会教育是必要的。但国家和高校的资助是为了让学生能融入学校的正常生活, 而不是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单独群体实施另一套教育体系。

三、改进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 实行全国统一的贫困生界定程序制度

1. 明确民政部门的认定责任。在国家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中要求贫困家庭学生填写《学生和家庭情况调查表》, 当地的民政部门要在表上盖章确认。民政部门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起着最基本的作用。要求办证人员要掌握有关的政策, 熟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并对申请人有基本的了解, 严格按照标准办事。

2. 落实系 (学院) 的民主评议。目前国家已经对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做了广泛的宣传, 并且已经采取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附有《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在入学时将此表格交到学校, 作为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依据, 减少了到校后再回生源地办理有关证明的麻烦。因此, 民主评议前辅导员要深入班级了解申请学生的情况, 要求对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个谈话然后组织由班干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进行评议, 采取不记名的方式, 由全班学生对本班同学进行贫困程度排名, 评议小组成员数一般为评议范围的10%的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统计排名的数字总和, 得出排名顺序;辅导员对有异议的排名进行核查, 得出评议的结果, 根据评议结果签署意见, 然后报系 (学院) 审核。

3. 在全国实行在高中阶段建立贫困家庭学生的界定工作, 高中阶段的数据库完成后报送当地民政部门管理, 并建立全国联网的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库, 考上高校的学生入学时由民政部门出具证明, 高校根据证明下载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档案资料, 建立大学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 并每年进行一次资格复核, 确定是否继续给于资助。

(二) 改善贫困家庭学生的信息管理

1. 做好学生经济情况的动态管理。

一方面家庭的情况是动态变化的, 入学后可采用两个方面进行界定, 一是根据民政部门盖章确认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 二是根据在校期间的消费情况调查, 班级、辅导员、各系 (学院) 都应该认真负责的签署审核的意见, 尽量准确确定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

2. 及时对资助信息进行统计管理。

制定统一的资助信息管理软件———高等学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将经过界定的贫困家庭学生的有关资料应及时输入信息库进行管理。管理系统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信息;二是学生受到资助的有关数据。信息库的内容应以方便统计和有关信息的利用为目的, 包括家庭情况的调查表基本信息、学生在校的联系信息包括宿舍的地址, 联系电话等;学生受到资助的有关信息要及时的进行登记与统计, 主要的内容有资助的项目名称、金额和时间, 每学年进行统计, 了解掌握学生受到资助的情况, 如

3. 重视资助登记统计的作用。

通过资助统计能掌握贫困家庭学生特别是特困生受资助的情况。一是掌握特困生的数量与比例;二是掌握学生的受助情况。学生当学年的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获得的资助金额, 在统计登记表中反映, 了解特困生是否得到资助。掌握资助情况使各项资助政策能按规定落实到资助对象, 不因为由于情况不清, 造成重复资助, 而应该资助的特困生没有得到资助的现象。学生由于没有得到资助造成不能按时交缴学费, 不能按时交学费就不能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 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有的学生确实是因为经济的困难增加了精神的负担和压力, 学习成绩下降, 考试不及格的影响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学费不能解决就越影响学习, 造成恶性循环, 学习每况愈下。及时掌握情况就能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学生资助工作的有针对性有赖于学生资助统计信息的分析与整理, 对学生采取及时有效的帮助措施, 可见资助登记与统计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4. 贫困生信息库的管理。

学校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关资料输入统一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基本信息包括学生本人的信息和家庭的信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可变性, 学生填写了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经民政部门盖章确认, 并经过每学年在校消费调查, 经调查转为非贫困生的在信息库里反映, 高校的学院 (系) 每学期报送信息资料到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信息库资料一份留系 (学院) 管理, 一份报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三) 学生资助管理系统软件设计框架

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管理要求有先进的管理手段, 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有的高校已研究出学生资助管理的模块, 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感觉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 最后恢复了原来的管理方法。根据学生资助管理的实践, 要求管理模块分四:一是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基本信息的管理;资助基本信息包括:贫困家庭学生的信息库。经过认定的贫困家庭学生的基本信息由系或学院输入资料提交到资助管理中心汇总;二是助学贷款信息管理;三是勤工助学岗位和工资管理;四是奖助学金评定信息管理。每个管理模块都有统计汇总的功能, 只要系或学院将有关学生的资助信息输入管理系统, 都会自动汇总到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资助管理需要, 资助管理中心都可以在管理系统中获得全校的学生资助有关信息。

(四) 高校校内学生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与管理

如何使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设置收到资助与育人、资助与提高工作效率三方面的功效, 本文认为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

1. 资助。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 高校在事业收入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专项经费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 其中一部分用于校内学生勤工助学。这就规定了校内勤工助学的工资发放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的, 因此, 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上岗的应该是贫困家庭学生, 尤其是特别需要资助的学生。如果全部采取竞争上岗, 非常需要上岗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可能不能不上岗, 如果完全采取竞争方式上岗就有可能没有达到资助的目的。

2. 育人。

学生在勤工助学岗位上一方面要明确自己要完成哪些工作, 一方面要知道如何完成这些工作。学生做的是实质性的工作, 从中可以学习到服务的要求、管理的程序, 在工作中学到融入社会的待人接物, 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 要求指导学生的教职工有比较熟悉工作经验, 并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使学生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影响;相反, 指导学生的教职工如果责任心不强, 只知道让学生做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 育人作用可能就会差一些。

3. 工作效率。

高校的学生勤工助学学生, 从 (下转第106页) (上接第104页) 学校的管理工作来看, 是丰富的人力资源, 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是高校值得研究的问题。学校的岗位分为服务类、管理、研究助理类。学生勤工助学的岗位有别于临时雇佣的临时工, 他们不能全天或者每天都能来上班, 而是利用课余时间每天约为一个半小时左右进行工作, 如何在学生每天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安排好工作, 是各高校设岗部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首先部门的设岗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是对无毒、无危险的, 同时不是非常重的体力工作, 学生在一个小时左右能够完成的, 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因此, 在高校部门定编定岗时, 适当留一些余地, 让一些工作留给学生勤工助学来完成。同时要考虑这些工作有相应的教职工进行指导或检查, 使学生能按规定完成工作。

(五) 坚持助困与育人相结合, 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

资助要以育人为目的, 健全并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作为贯彻党和政府有关文件的抓手。通过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深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从事资助工作的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有爱心、耐心和关心, 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资助活动, 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活动, 使资助工作达到“送温暖、解困难、增信心、长才干”的效果, 收到物质助人, 精神育人的双重功效。

1. 开展诚信教育, 塑造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

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 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 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使学生展现良好的道德精神风貌。

一是要求各系定期开展诚信教育, 主要内容包括:正确理解非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 让学生明白缴纳学费是应尽的义务;做诚实守信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二是对学生进行征信知识教育, 使学生知道哪些行为会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 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2. 勤俭节约、奋发学习教育。

利用奖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 开展教育活动。每学年召开奖学金获得者表彰大会,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学习的热情。结合奖助学金的发放, 招集获得奖助学金的同学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3. 宣传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回报社会。

每学年组织毕业班受资助学生进行受助感想座谈会或感恩报告会, 使学生知道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 不仅是在资金上而且是在精神上的支持下, 顺利完成学业, 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时回报社会。

4. 各系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 鼓励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利用学校开展的校内勤工助学招聘活动, 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自立、勇于面对困难, 参加勤工助学解决生活费用, 同时利用勤工助学的岗位工作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师思想作风整改措施下一篇:地质工作年度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