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2024-08-12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1篇

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心得:悯 农

悯 农

平江县第一中学高一年级 范文逸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们从小念到大的诗歌,却从没亲身体验过“汗滴禾下土”的辛苦。今天,和长郡中学“走进新农村”的第二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种田的艰辛。

上午刚到三市镇宦田村的我们,还充满斗志与活力,也信誓旦旦的要迎接不管什么任务都要干好。我们在村支书家休息了一会,开了一个小会,等待村支书的指示的时候还满怀期待,可当村支书说我们的任务是下田帮农户拔杂草的时候都心生退却。对于大部分都没下过田,连禾苗都没怎么接触过的孩子,区分禾苗和杂草对于我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此老师特地请当地非常有经验的农民伯伯给我们介绍相关方面的知识,在农民伯伯介绍的时候,因为他是说本地话的,所以长郡的同学都听不懂,但是他们依然很认真很努力的去理解去学习,这让我感触很大。不管什么都要用心去做,用心对待。

在热心的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我们一个个的脱掉鞋子脱掉袜子,鼓起勇气一个接着一个的往下跳。以前从没想过会下田的我,起初也是充满新奇之感的,不过,听说田里有很多蚂蝗就有些许畏惧,看到大家都这么勇敢,我当然也不能落后。当将脚伸进水中碰到泥土的一瞬间,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无法言说。最特别的感觉就是将身体完全放松踏进泥土,脚慢慢陷进去的时候,这种感觉是很奇特的,也是从没感受过的,以后会回味一辈子的感觉,以后也应该没有机会体验到了。我们互相搀扶着,艰难地在盖及膝盖的泥中行走,也时时刻刻的担心虫子的光临,还得尽我们的努力去辨别杂草和禾苗,也会愧疚自己不小心将禾苗拔了或者踩塌。在大家一声声的惊叫和欢声笑语中,我们结束了艰难的下田经历。

虽然我们可能做得不够细心,但是我们确实很努力很尽力了。经历这次的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也认知了很多东西。相信这次经历会永生难忘,也值得我不断回味。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2篇

207月12日,学院团委精心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一行18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离开学校,出发前往明照乡,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我们将一些医改最新的消息带到了这里进行宣传,并以有奖问答的形式与相亲们进行互动、真情奉献精心准备的文艺演出、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为当地老百姓义诊及健康咨询、发放医疗书籍和药品,在这里我们还进行了义务量血压,针灸,火罐推拿等治疗与检查等等结合我校优势特色所进行的送文化、卫生的一系列活动。 短短3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这是一次有组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作为这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份子,对能够参加这次活动并在活动中尽自己所学而感到了一份特别的骄傲和自豪。我们在农村里,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通过在街头义诊和一些来自基层老百姓的直接的社会调查活动。让我们感触良多:

一、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经济发展的大力扶持。

这一点在明照乡显得尤为突出。在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在妇女

保健落后,卫生条件差,建设规模简陋,医疗设备简单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老百姓的求医要求。目前在各级政府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现今,由于经济发展了,许多疾病控制中心及县以下乡镇级卫生院的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老百姓的求医愿望容易得到满足,人民的生活水平当然会越来越好。

二、当地卫生事业发展的不足之处。

经有关人员调查在县以及县级以下的医疗中心高素质医药卫生人员的缺乏。集中表现在县以及县级以下的医疗人员,包括本科以及本科以上的学历的医务人员在整个医务人员的比例较少,硕士,博士研究生就更为缺乏,尤其是县级以下的卫生院几乎没有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医疗人员,这样直接造成的后果是容易发生一些医疗事故,使该地的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三、医学生应积极转变观念,投身基层医疗建设,实现自身价值。 在义诊的一天中,从老百姓们期盼的眼神中,从拥挤的场面里,让我们深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任重而道远,真正想发展卫生事业并非只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摆在我们当代医学大学生面前的是: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扎根于基层,真正面对广大的百姓,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去为人民做一个医学生所能做也应该做的事情,以解除人民的病痛为己任,以人民的健康为幸福,只有这样才不负医学生的神圣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1

总之,这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认识到“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义深远,认识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为促进全民健康,推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促进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等各项工作中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推动力。今后我们要始终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力求发现更多问题、研究更多问题、解决更多问题,一切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农村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第3篇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 增长知识和才干, 在理论学习中进步,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离开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亲身参与, 就无所谓“实践”, 也无从达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目的。组织农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必须结合学校周边实际情况, 采取多种形式,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而不是活动的旁观者。我认为,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到农村种、养殖业基地进行参观

利用课余或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种、养殖业基地参观, 请种、养殖业专家逐个讲解当地农产品生长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了解农产品的各种知识, 从小树立服务社会、建设家乡的意识与理想。

二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当一次环卫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的环境主要是靠学生维持的, 而大部分学生对环境的概念比较模糊, 随地丢垃圾的现象在校园中屡屡可见。每天负责打扫的学生也是慑于班主任的安排, 机械而无奈地干活。要想搞好环境, 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对环卫工作有新的认识。对此, 可以请社区环卫所的同志给学生上几堂环卫工作课, 从环卫工作的重要性、环卫工作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然后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马路, 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当环卫工人的艰辛和伟大, 也就会自觉地不乱丢果皮纸屑, 甚至还会呼吁、督促别人也不要乱扔、乱丢垃圾。

三开展对本土名人的走访活动

现在学生的崇拜偶像一般是影视明星、歌星, 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对其他模范人物了解得太少, 社会的舆论工作做得也不是很到位。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认识社会的有功之臣, 可以在双休日组织学生去拜访一些企业成功人士、劳动模范、乐于助人的先进人物。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 了解先进人物的思想境界, 激励学生立志在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

四采访革命前辈、寻找烈士足迹活动

组织学生在清明时期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 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写心得体会, 进行讨论交流;回校后,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 编写材料, 谈感想及体会。这样,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革命英雄, 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中提到的英雄人物。

五开展以祖国山河为对象的考察活动

学生长期在学校里, 对祖国的历史风貌、文明古迹了解仅限于书本, 一颗颗驿动的心也渴望飞出校门, 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我们可以利用漫长的暑假组织学生外出进行夏令营活动, 白天带领学生欣赏文明古迹, 晚上小结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开展一系列文娱活动, 如诗朗诵、唱歌、小品等。通过考查学生可以学习更多历史和地理知识, 更深层次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当今社会, 人们大力呼吁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无论是思想品德, 还是文学素养, 都是急需培养的。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 可评价标准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依然是以成绩为主、以分数为重,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仍旧难以得到质的飞跃。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首先应从学校德育抓起, 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很必要的。当然,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应因地制宜, 应该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应该是在完成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 同时还应选择合适的实践内容、时间、方法、途径。希望所有的老师、家长、领导都来关注这个问题, 把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在农村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会有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但只要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 实实在在地把社会实践活动搞起来,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一定会出现新的气象。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4篇

“田园”是一个诗意的借喻,表明“田园德育”以自然教育为依托。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文性、开放性、主体性、自由性。具体说来,“田园德育”是以儿童原始生命力的激活为前提,以开放为条件,以田野(自然)为源泉,以温情为纽带,以生活为根基,全面提高农村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现代农村儿童德育实践活动。

我们坎山镇地处农村,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针对这一实际。我们着眼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依托“田园文化”开展田园德育,以体验田园乐趣为载体。努力为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让孩子去感受、去领略、去体验作为农家孩子的快乐,体验童年的田园乐趣,强化学生道德实践、德育体验,使学生自觉地将规范性的思想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一、创设良好的“田园德育”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学生与田园德育实践活动的积极互动,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都感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1,以民主、平等、开放为基点。创设与“田园德育”相适应的大环境

“田园德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角色更为重要。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体验的前提。

放开学生手脚——“田园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宽广、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及广阔的活动背景。在活动中,教师不作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与规定,不对学生指手画脚,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思考体验,去探索实践。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畅所欲言,积极尝试,进而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培养学生对田园活动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保护学生自信——“田园德育”活动注重学生的亲历与体验。为此。活动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与行为。看重学生活动的过程,不轻易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允许学生犯“美丽的错误”,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努力使每个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其自信心。

2,以野趣、自然、朴素为风格。创设与“田园德育”相适应的外环境

走进校园,绿草成茵,树影婆娑,淳朴的建筑和环境相映成辉。形成了一道和谐、恬静、充满生机的校园风景线。我们对校园环境进行重新的布局、规划和整修,创设了“小小农庄”、“小木屋”、“农家小屋”等,使孩子与自然贴得更近。

春天,孩子们种上棉花、玉米,忙忙碌碌地过了一个播种节;夏天,孩子们拿起小铁楸。播上花生。种上向日葵、大蒜,体验了粒粒皆辛苦;秋天,孩子们采花生、摘棉花,品尝劳动果实,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丰收节;冬天,孩子们剪荠菜,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教室里,我们设立班级“生物角”。一些原本不起眼的自然弃物,在这里成为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的重要素材,枯枝落叶、老根干草、怪石瓦片……无一不是宝贝,在老师的构思和孩子们的遐想中变化无穷,把活动室、走廊、门厅、橱柜装点得生机盎然,富有情调……

二、开发丰富的“田园德育”赞源

“田园德育”实践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是极其广泛的,我们所能够选择的内容和主题更是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和心理需要出发,寻找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作为活动的突破口。

调查访谈——我们让孩子们以童年田园趣事的挖掘者、发现者的身份,以小记者的身份,通过调查、访谈等探究形式。从长辈的记忆中,挖掘、发现儿时快乐的田园生活。

探寻发现——只有童心才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到田间、野外、山边、溪旁,观察农作物,捏几个泥人,捉几条小鱼,孩子们玩得挺起劲,忙得不亦乐乎。这其中,他们自己会发现、创造许多有趣的、有意思的事儿。收集物品——在农民家庭的角角落落,你会惊喜地发现许多具有田园特色的物品:斗笠、草鞋、钓鱼竿……它们积满了灰尘,却掩盖不住上面无穷的田园气息,是日园生活的最好见证。我们动员师生将挖掘过程中发现的、承载着昔日田园欢笑的物品,收集起来,专门置放于学校的“农家小屋”,作为体验探究田园德育趣的媒介、载体。

资源整合——我们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对师生共同挖掘收集、探寻发现的田园德育活动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梳理,深层次挖掘有意义、有意思的农村田园德育资源。为进一步开展活动打下基础。

三、设计精彩的“田园德育”活动

我们身处农村,对田野有特殊的感情,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活动设计和开发中,如何做到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呢?

1,关注学生发展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活动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在活动开发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确立的实际理念就是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学生发展是实践活动开发的具体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或者说,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要“目中有人”。

例如。在设计《蚂蚁》活动方案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成《跟踪一只蚂蚁》和《蚂蚁的食物》两个板块来设计。第一个板块是先初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及住所,培养学生耐心、仔细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第二个板块是深入地了解蚂蚁的食物,在培养耐心仔细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兴趣。有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很容易就促进了第二阶段的学习,从而达到发展的目标。

2,关注回归生活

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就有意识地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生活,让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中去“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时值秋天,我们感受着秋天的落叶,触目可及秋天的信息。而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秋天的落叶,秋天的果实。因此,“寻找秋天的落叶”、“寻找秋天田野忙碌的踪影”出现在活动方案中。采一片落叶,做一枚精美的书签;乘着秋风,在暖阳中欣赏田野的丰收美景;最畅快的事还要数品尝秋天的水果,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水果拼盘,累了吃一些水果,再继续设计,直到满意为止。

3,关注探究实践

中国古训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说法。这种说法强调的是活动、实践、躬行对于知识领会与掌握的意义。田野是非常理想的实践之地,许多农村的孩子已经淡泊了农村的概念,他们的生活日趋城市化。现在,我们重新让孩子走进田野,亲历田野生活。“参观农民的劳动工具”、“调查主要病虫害防治办法”,跟随父母到田间劳作,回校后作一份全校师生浪费粮食状况的调查,发出“爱惜粮食”的倡议等。这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更为他们以后开发好田野,建设家乡打下了精神基础。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5篇

时光匆匆,转眼间为期五天的充满意义的“三下乡”活动就要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五天里,我们收获了喜悦,收获了感动,更收获了彼此深厚的友情。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接受风吹雨打的花朵,不再是年少轻狂、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好学生”。通过短短五天的社会实践的磨练,我深深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打开我们的视野,为今后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五天中,我们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待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娱乐,虽然很辛苦,有时每个人都疲惫不堪,但是我们大家却没有人叫苦、叫累。每天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再苦再累都不觉得辛苦。每次听到孩子们在进教室的时候大声地喊道姐姐好,总是感到异常的幸福。而孩子们总是每天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记得小亚萍每天都会问我:姐姐,今天,你们都要教我们什么;姐姐,今天有什么活动;姐姐,你们是不是要走了;姐姐,你们以后还会不会再来……每次听到类似的问题总是觉得心中暖暖的。孩子们的天真与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总是感觉像长了翅膀,就那样一天一天地过去。有人说,美丽的事物就像是横截面,一旦美丽就会一直美丽下去。我相信孩子们美丽的笑脸也会在我的心中和脑海里一直美丽下去。

而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的团队的每个人由陌生变为熟悉,每日的朝夕相处,每日的“患难与共”,让我们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些天里,大家互帮互助,虽然每天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可是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总能化苦难为力量,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也许这些天我们过的条件并不是很好,也可以说比较艰苦,可是正是这种环境让我们彼此的心更加贴近。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6篇

总行下发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后,我认真领会文件精神,收集整理要求学习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从而做到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通过一段时间的边学习,边对照,我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和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立旨: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党中央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展现出来的巨大能量,正是基于为民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服务于党建工作,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照我们的工作,我们所处的行业是直接面向基层群众,我们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到群众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三农金融支持能否到位,是否高效,能否经得起群众的评判和历史的检验。基于此,我要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为民务实清廉主旨,把自己定位于服务群众的一个普通共产党员,拿自己的工作比照“焦裕禄”的人民公仆精神,找出差距,明确不足,制定出整改的方法,通过群众监督,员工评议的方式检验整改效果,以坚定的信念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践行

党中央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通俗易懂而又全面深入的揭示了此次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明确,方法多样,但是总体要求是保持共产党的先进行与纯洁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不变色。在此前提下,党中央提出了解决“四风”问题的一系列重要举措,结合自己的工作,我有以下认识。

在反对形式主义方面,党中央的主旨是形式服务于内容,没有实际作用和实质的形式坚决取消。具体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就是坚持为民服务、支持三农的中心不动摇,不走样,用老百姓听得懂、办得到的标准来规范我们的日常言行和规章制度,把客户当成我们自己的朋友,真正把我们银行的产品推介出去,让客户通过我们的产品得到实惠,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而不仅仅是制度上墙,文件归档,客户的实际困难和建议无处表达,淡漠不理。

在反对官僚主义反面,主要是勤政有为,专项治理消极应付、不作为、乱作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以及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具体到工作中就是遇到客户的疑问和不懂之处,不推脱,不粗暴一句规章制度就是这样要求的,遇到客户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倾听客户的诉求,明白症结所在,给出合理、客户满意的答复,树立我行以客户为中心,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良好形象。

在反对享乐主义方面,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按照总行及上级的安排部署,实事求是、负责认真的开展相关人员的排查工作,做到排查不流于形式,监督能起到作用。其次是明确工作的重点,树立干事创业的精神,不能消极应付,安于现状。重点解决工作中遇到困难找借口,发现的问题不正视,形不成团队凝聚力等问题,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和心得体会,在思想上的到升华,在修养上的到提升,在行动上得到体现。

在反对奢靡之风方面,我们所处的行业接触的直接是货币融通,面临很多的诱惑,有些是来自自己的思想防线,有些是来自客户的诱惑,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警醒。党中央对于反对奢靡之风做出了详尽列举,这些都是需要坚决杜绝和不容触犯的,对于一些小的铺张浪费行为我们也做出了提示和列举,包括节约用水、用电,日常办公用纸、易耗品的使用,都要本着节约的原则使用,养成厉行节约的好习惯,展现主人翁意识。在面对客户时,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畅通举报渠道,对于发现并落实的直接上报,绝不留情,树立廉洁奉公的良好社会形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学习活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按照总行的安排部署,认真做好相关的学习活动,对照自身,发现不足,及时提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真正把教育实践活动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指导自己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2014年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 第7篇

在课程学习的参考资料中读了《中小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一文,考虑我们农村小学的实际,觉得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还有很多我们自己需要注意的不同于他们的地方。从我所在学校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农村的情况看,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准备。

一、选择一项农村中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进行实践

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延续这老辈的传统。

比如农村的新生儿穿“土裤子”的现象。农村中还有好多家庭使用“开放式”厕所的问题。

农村中存在饲养“垃圾猪”的问题等一些和新农村建设不协调的现象,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们去了解、去调查。

二、当我们确定了一个实践活动之后,接下来就是去设计一套活动计划。尽可能的让家长、村委会成员、村民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从多方面收集到更多的不同看法,从而保证实践活动同时满足农民和学生的需要。制定计划的小组不应该太大,但应包括与活动有关的各方面的主要成员。例如,一个村的社会实践活动设计小组可以由参加活动的教师、一位村委会成员,一名家长和本村的几名学生组成。然后明确分工,明确目标,确定活动时间。

三、帮助学生做好准备,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中还存在的一些落后现象,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策略。通过查找资料,教师帮

助学生了解解决农村存在的落后现象的基本方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怎样同“大人”也就是村民沟通,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宣传。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实践中会遇到的困难,指导孩子们怎样克服。活动中孩子的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8篇

我们坎山镇地处农村, 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 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 针对这一实际, 我们着眼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依托“田园文化”开展田园德育, 以体验田园乐趣为载体, 努力为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 让孩子去感受、去领略、去体验作为农家孩子的快乐, 体验童年的田园乐趣, 强化学生道德实践、德育体验, 使学生自觉地将规范性的思想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一、创设良好的“田园德育”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学生与田园德育实践活动的积极互动, 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都感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1. 以民主、平等、开放为基点, 创设与“田园德育”相适应的大环境

“田园德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 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角色更为重要。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体验的前提。

放开学生手脚——“田园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宽广、自由的活动空间, 以及广阔的活动背景。在活动中, 教师不作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与规定, 不对学生指手画脚, 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思考体验, 去探索实践。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畅所欲言, 积极尝试, 进而在尝试中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 以培养学生对田园活动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保护学生自信——“田园德育”活动注重学生的亲历与体验。为此, 活动中, 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与行为, 看重学生活动的过程, 不轻易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允许学生犯“美丽的错误”, 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 努力使每个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 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其自信心。

2. 以野趣、自然、朴素为风格, 创设与“田园德育”相适应的外环境

走进校园, 绿草成茵, 树影婆娑, 淳朴的建筑和环境相映成辉, 形成了一道和谐、恬静、充满生机的校园风景线。我们对校园环境进行重新的布局、规划和整修, 创设了“小小农庄”、“小木屋”、“农家小屋”等, 使孩子与自然贴得更近。

春天, 孩子们种上棉花、玉米, 忙忙碌碌地过了一个播种节;夏天, 孩子们拿起小铁楸, 播上花生, 种上向日葵、大蒜, 体验了粒粒皆辛苦;秋天, 孩子们采花生、摘棉花, 品尝劳动果实, 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丰收节;冬天, 孩子们剪荠菜, 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教室里, 我们设立班级“生物角”。一些原本不起眼的自然弃物, 在这里成为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的重要素材, 枯枝落叶、老根干草、怪石瓦片……无一不是宝贝, 在老师的构思和孩子们的遐想中变化无穷, 把活动室、走廊、门厅、橱柜装点得生机盎然, 富有情调……

二、开发丰富的“田园德育”资源

“田园德育”实践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是极其广泛的, 我们所能够选择的内容和主题更是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和心理需要出发, 寻找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 作为活动的突破口。

调查访谈——我们让孩子们以童年田园趣事的挖掘者、发现者的身份, 以小记者的身份, 通过调查、访谈等探究形式, 从长辈的记忆中, 挖掘、发现儿时快乐的田园生活。

探寻发现——只有童心才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到田间、野外、山边、溪旁, 观察农作物, 捏几个泥人, 捉几条小鱼, 孩子们玩得挺起劲, 忙得不亦乐乎。这其中, 他们自己会发现、创造许多有趣的、有意思的事儿。

收集物品——在农民家庭的角角落落, 你会惊喜地发现许多具有田园特色的物品:斗笠、草鞋、钓鱼竿……它们积满了灰尘, 却掩盖不住上面无穷的田园气息, 是日园生活的最好见证。我们动员师生将挖掘过程中发现的、承载着昔日田园欢笑的物品, 收集起来, 专门置放于学校的“农家小屋”, 作为体验探究田园德育趣的媒介、载体。

资源整合——我们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 对师生共同挖掘收集、探寻发现的田园德育活动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梳理, 深层次挖掘有意义、有意思的农村田园德育资源, 为进一步开展活动打下基础。

三、设计精彩的“田园德育”活动

我们身处农村, 对田野有特殊的感情, 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活动设计和开发中, 如何做到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呢?

1. 关注学生发展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活动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 在活动开发的过程中, 首先应该确立的实际理念就是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学生发展是实践活动开发的具体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 或者说, 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要“目中有人”。

例如, 在设计《蚂蚁》活动方案时,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分成《跟踪一只蚂蚁》和《蚂蚁的食物》两个板块来设计。第一个板块是先初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及住所, 培养学生耐心、仔细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第二个板块是深入地了解蚂蚁的食物, 在培养耐心仔细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上, 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兴趣。有了第一阶段的学习, 很容易就促进了第二阶段的学习, 从而达到发展的目标。

2. 关注回归生活

当代学习理论表明, 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 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 才是有效的。因此, 在设计活动时, 教师就有意识地带学生走出课堂, 走出校门, 走向生活, 让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中去“学会生活,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时值秋天, 我们感受着秋天的落叶, 触目可及秋天的信息。而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秋天的落叶, 秋天的果实。因此, “寻找秋天的落叶”、“寻找秋天田野忙碌的踪影”出现在活动方案中。采一片落叶, 做一枚精美的书签;乘着秋风, 在暖阳中欣赏田野的丰收美景;最畅快的事还要数品尝秋天的水果,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水果拼盘, 累了吃一些水果, 再继续设计, 直到满意为止。

3. 关注探究实践

中国古训有“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说法。这种说法强调的是活动、实践、躬行对于知识领会与掌握的意义。田野是非常理想的实践之地, 许多农村的孩子已经淡泊了农村的概念, 他们的生活日趋城市化。现在, 我们重新让孩子走进田野, 亲历田野生活, “参观农民的劳动工具”、“调查主要病虫害防治办法”, 跟随父母到田间劳作, 回校后作一份全校师生浪费粮食状况的调查, 发出“爱惜粮食”的倡议等。这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 更为他们以后开发好田野, 建设家乡打下了精神基础。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9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实践活动;现状;对策

目前,在广大农村的语文教学中,相当数量的学校极少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甚至空白。语文教学依然是基础知识版块、阅读版块、作文版块、口语交际板块,在五大版块中唯独没有语文学习活动的天地。那么,如何摆脱农村中学语文活动开展率低、质量差这种教育现状呢?笔者从农村中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现状与对策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农村中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现状

1.没有真正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

目前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本应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但在有的农村地区实行了教师工资二次分配、考绩末位淘汰制的制度,分数已不再是学生的命根,而成了教师的命根。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及应试教育在教师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目标瞄准能直接得分的,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形成,也就影响了语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使学生丧失了实践的机会。笔者认为这是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不力的最重要原因。

2.对课标不了解,对教材的把握不够

由于传统教学在教师心中已根深蒂固,教师已习惯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认为语文实践活动浪费教师精力,耗费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质量等,使语文活动无一方天地。同时,有的教师对新课标不甚了解,对新教材把握不够,导致语文教学活动得不到正常开展。

3.多方面评价学生未能真正实施

国家教育主管门虽然推行多元化评价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一把尺子,以学生卷面上的分数作为评价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依据,并且也仅凭语文中招、高招的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命运,语文考试也仅仅限于笔试方式,使学生语文活动中的参与能力得不到真实的评价。尽管在考试中设计了个别试题,但最终还是凸现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上,对学生语文活动能力没有本质帮助。于是,在一切为了考分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自然而然地忽视了语文实践活动。

二、改变农村中学语文实践活动现状的对策

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应该怎样改变语文实践活动的现状呢?通过笔者的亲身实践,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颁发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的版块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语文活动与口语交际,它已表明语文活动与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正是语文课程改革新理念的体现。它要求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要求。而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多样,它有故事会、朗诵会、采访、办班报、开辩论会等,这些活动能使学生从单调的课堂中解脱出来。同时,各种语文实践活动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2.教师切实加强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语文实践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既具内在联系,又相对独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活动要做到全面安排,制订详细计划,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可根据县区与学校的实际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3.转变落后的育人观念,树立全新的理念

课程标准中既然已体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机遇,应加强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迅速转变观念,放开手脚让学生参与语文活动,在活动参与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体验生活,去分享合作后的快乐。教师要做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监督者,让学生在语文的殿堂里遨游。

4.教育主管部门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案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推行多元化评价体系,但在实际中仍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面对操作层面评价滞后于教学的客观现实,教育主管部门应努力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案,把语文实践活动能力也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绩和学生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第10篇

一、组织严密,准备充分

“走进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长郡中学一个独具特色的品牌项目,已开展了之久,一直以来,以其严密的组织和显著的效果,取得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今年,我们长郡中学、平江七中师生,在活动之前的两个星期,经过多方的讨论研究,就制订出了高效、有序的活动总方案,确定了活动分工,并由陈校长亲自带队,七位长郡和十一位七中指导老师全程参与,一如既往。学生在来平江七中之前,就通过书籍、网络等各种媒体,收集有关资料,并确立了相关研究课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次暑期实践活动在开始之初便倍受家长关注,临行前两天,以谢笑篱、何其两位同学的父亲为代表的学生家长纷纷寄语,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接近大自然、锻炼顽强意志的实践机会。平江七中的领导老师也同样给予了极大的热情,为此次实践活动的日程安排、后勤保障等方面做出精细而周到的部署。正因为有了两地校方领导、老师的高度重视,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才有了我们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在此,我代表长郡中学的老师和同学,向平江七中的师生表达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的热情款待,感谢你们对长郡学子的支持、指导和帮助!

二、师生积极,激情燃烧

本次活动,长郡114名学生,平江七中53名学生,加上两校指导老师,共计180余人参加。在这被骄阳点燃、细雨抚慰的5天,全体师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参与热情,用镜头记录实践点滴,用脚步遍布平江角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老师们放弃了自己休息和与亲人团聚的时间,全程参加活动。平江七中的严峻老师事必躬亲,不仅悉心指导学生的课题还在带队过程中收集学生影像资料制作“烈日赤炎心”视频,并在朋友圈分享,得到了多方点赞;长郡中学的黄莉老师尽心尽责,每天早上召集例会,进行一天的整体活动安排,每天晚上督促学生按时就寝,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

同学们每天从早晨六点半起床,到晚上十点半休息,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行程紧凑。大家白天劳动、参观、访问、记录、思考,晚上回来整理资料、疾书写稿。在如此高强度的实践活动中,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都能坚决服从学校的安排,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充分展现吃苦耐劳、严谨踏实、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在这里值得特别提一提的是博客组的同学,他们白天和大家一样参加活动,晚上回来不仅和其他组员一样要自己写稿,还要负责整个大队稿件的编辑、发稿的工作;每天晚上八九点。

当别的组员写完稿交过来准备休息了,他们又开始审稿、修改、编辑、配图、上传,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十分细致,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每天晚上十点之前他们没有离开过机房。众人拾柴火焰高,因为全体师生的群策群力,才有了今天我们任务的圆满完成。不但如此,我们的博客在短短5天内有了近万的点击量,总计收录优秀博文70余篇、发表40余篇,有了四百多张精选图片,并完成了小组视频14条,我们的博客在学校的博客评比中名列第四,并获校级点赞。我们此次两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分别在平江教育网、湖南教育网做了相关报道。

三、且行且吟,满载而归

翻开同学们精心制作的博客,观看大家的实践感言,呈现在我面前的满是收获与感悟。

这里有精诚合作,金石为开的喜悦——戴宁君同学在好事多磨的采访路上这样说“七中的同学从第一天就如此,始终没有发过任何牢骚,永远保持着最积极最耐心的一面,陪同着我们行走在最坎坷的路上,紧紧牵着我们的手,让我们去感受这一片可爱的土地。”

这里有扭转观念,突破自我的反思——李文芊同学在克服炎炎烈日与语言交流困难后,理解了乡民腼腆的性格并在乡民们不善表达的热情中柳暗花明,她感慨到:“忽然觉得这座村庄鲜活生动了起来,每一个角落都正被阳光照耀。”最终领悟到,举头三尺,不仅有烈日,更有沁人的温情。

这里还有融入自然,欣赏美景的情怀——董泽扬同学被接天莲叶映衬中的湘莲激起丰富的想象。他写到:“翠绿欲滴的莲叶与姹紫嫣红的夏荷摩肩接踵,密密匝匝地挺立在被莲叶映照得同样碧绿的池水中。她们在微风的轻抚下娇羞地颤动着,发出簌簌的声音,这一丝轻鸣如疾霆一般瞬间穿过整个荷塘,如同风之仙灵拨动了夏日悠长的琴弦。”

四、心怀感恩,重新起航

5天的时间,每一位同学都收获了不少也成长了不少,每一次的参观和见闻,都让我们产生震撼。然而,我们还是有许多方面是需要加强的。首先是我们的调查采访中,不乏有很多精彩之处,但是,也还有些调研是停留在表层,我们同学的调查分析还未能深入。其次,我们在调查研究与走访之后形成文字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同学对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都不熟悉,这样,很难将自己的成果准确地呈现出来,也就会影响调研的效果。第三,一些同学还缺乏资料存档意识,写完文章后一些还有价值的资料就删除了,使得后续的进一步研究缺少应有的依据。希望我们今后能加以改进,以求更大进步。

怎样开展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11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过程和经验”的课程,要搞好这门课,就必须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动手、调查、访问、演练、设计、创作等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实践素质。众所周知,农村学校地区偏僻,条件简陋,教学资源匮乏,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这都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困难。为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来搞好综合实践活动,我在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转变观念,加强教师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具有自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学科课程不同,也和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而且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比较杂。对教师的要求也与以往的学科课程不同。对于农村一线教师而言,他们不是缺乏投身课改的热情,而是缺少理念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什么? 怎么上? 教师们普遍感到无从下手。因此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举办专题研修班、召开经验交流会等,使教师了解、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以及目标和要求等。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教师才能认识到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实践中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社区的资源开展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此,学校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重要的校本培训内容: 充分利用农村小学的现有资源(报刊、杂志、校园网络),收集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地学习; 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 “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金点子征集”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交流,使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意义、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有初步的了解。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

农村小学,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重视学科课程,特别是考试成绩。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达成,课程实施的成败。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活动前,教师积极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活动中,教师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赏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采用自评、他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重过程,轻结果,体现评价的阶段性、过程性。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这一门课程真正成为他们实践、创新的乐园。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根本的目的使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1)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把课程与农村农作物的种植、牲畜的饲养、农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跟父母学种蔬菜、瓜果及经济作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特点。让学生观察、记录,获取饲养牲畜的基本知识,并对牲畜的一生进行初浅的研究,培养基本的观察、分析、综合的思维习惯。

(2)与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听同学、老师讲述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立志科技兴国,培养科学态度。加强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情况的比较,从中让学生领会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历经沧桑;虽然我国的科技是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思想,从小努力,长大报效祖国;学生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小制作,搞些小改进、小发明,将美的精神感受经过劳动转化为物质产品,从而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变废为宝。

(3)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学生在活动后把看到的、操作的记录下来,捕捉一刹那的灵感,写成创造日记、观察日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体验心得等可查阅的文字材料,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活动中一些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须借助数学中的相关知识。把常识中学到的观察、实验方法、技能及时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四、加强管理,加强督导和考评。

为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流于形式,我们把该课程实施列入教学检查工作之中,把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新的课程设置给教师工作量的核定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科学计算,使教师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如果不考虑教师的回报,就很难保证这一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效率。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主题和综合活动需要相应的设施设备、场地空间和时间,诸如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各种专业教室、体育馆、运动场等的开放使用与自主管理等。没有这些物质条件作保障,很难使这一课程得到有效落实等等。因此,要确保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学校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12篇

临江市解放小学 杨景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综合实践活动》是我省的本土教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上好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用很大。农村学校对这一课程的实施有着得天独厚资源条件。我在农村学校工作了二十六年,非常熟悉农村的现状,只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好农村这块丰富的资源,我相信《综合》课实施起来应该非常顺畅,学生非常喜欢,也容易接受。在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我认真制订学期课程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择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一、结合当地有利条件,抓住课程特点,自主设计教学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它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例如,在教学<蜡制梅花>这一课时,我们没有本课的教具和材料,根本上不了、怎么办,我想到了农村现有的资源,布置学生准备玉米杆儿,李子树枝就可以啦,上课时,我示范用玉米杆的穰,用刀片切成小薄片,用小剪刀剪成梅花,再用我给大家准备的红墨水滴在制成的梅花中间,一朵精致、漂亮的梅花就做出来了,然后,轻轻的插在准备好的小树枝上,教学过程一目了然,学生顺利掌握了制作方法,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样子,一节实践活动课就这样在各小组的相互参与和协助下圆满完成了,看着学生的一件件典雅的艺术品,我真为我的创意感到骄傲。

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我抓住季节的明显变化,灵活安排教学课程。在教学《小秋收》一课时,我结合秋收的农忙时节,把课程稍作调整,把它放在十月份来上,我们学校周围有许多现成的玉米地、黄豆地、蔬菜地。这就给我们上课带来了极大地方便。于是,我大胆实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课堂搬到了农民伯伯的田间地头,农民伯伯高兴了,孩子们更高兴了,学生们在大自然中,不仅认识了一些农具,学到了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更主要的是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体验到了家长的辛苦,这是在书本上和课堂上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其实,还有许多这样类型的.课,我都是这样上的,如《收土豆》、《冰雪世界》等、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体现了课程的宗旨。

三、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实施课堂教学。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完全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因为农村条件的原因,有一些课,上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我们老师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创新精神的,我在教学《餐巾折花》这一课时,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们不可能准备好餐巾布、杯子、盘子等材料,怎么办?我想办法解决,课前,我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喝过的矿泉水瓶、小组准备一些餐巾纸、孩子们都顺利完成了任务。上课时,我首先做好示范,把矿泉水瓶用刀子把上边的二分之一割掉,这样,一个完好的杯子就解决了,用餐巾纸代替餐巾布。这样,一堂热热闹闹的动手实践课就开始了。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效的实施教学。

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的家长多才多艺,我尝试着把有专长的家长请到学校,让他们当我们的老师,比如;在教学《果树修剪》,《草编技术》,《认识木匠工具》,《怎样系好常用的电工扣》等课程时,把这方面的专长家长请来,给学生们上课,效果非常不错,家长的积极性特别高,孩子们也学得特别高兴,还把表现突出的家长,颁发了证书,他们的热情高涨。这样的形式,比我们先学先教要好很多倍,还不用浪费时间。对家长来说,是举手之劳的事,真是一举两得的事。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13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具有本质区别, 那就是:它没有现成的教材, 没有固定的模式, 没有传统的经验, 没有专业的师资。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诸多问题。例如, 在农村中学, 由于校内课程资源比较匮乏, 学生素质不是很好,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所以, 选择适合的课题就成为难题。

适合的课题既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他们以积极的学习热情投入其中, 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可见, 选择适合的课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功的关键之一。基于此, 本文旨在总结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选择的相关方法, 并探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策略。

一、从自然生态中寻找课题

农村有着美丽的风光、淳朴的民风和丰富的物产, 这都是农村中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因此, 从自然生态中寻找课题是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择课题的最佳途径。具体而言,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将自然之物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并从中找准切入点, 从而以点带面, 总结现象, 发现规律。例如, 以“京塘莲藕”为课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 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既组织学生实地考察, 又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从而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统计工作, 最终, 每个小组都搜集到有关京塘莲藕的知识, 并归纳总结,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成果, 分享所得。在这一活动中, 不仅加深学生对家乡特产的认识, 更加深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又如, 以“触摸‘菊花石’”为课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 教师可引领学生深入菊花石保护区, 进行实地考察, 从而深深感受家乡珍稀的自然遗产的特点与价值。总之, 从自然生态中寻找课题, 既能让学生感受家乡特产的独特和丰美, 又能让他们在熟悉的自然环境中挖掘乡土文化内涵, 还能令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二、从社会生活中发掘课题

社会生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交通和环境等方面, 其中, 可发掘的资源数不胜数, 因此, 教师可指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 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 即立足所处位置的地域特色, 从观察周围生活的现象开始, 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 以考察当地的经济、文化和坏境等为目标, 这样, 便能从社会生活中发掘出颇具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

例如, 学生亲自到广州市主要饮用水源“流溪河”中取样化验, 以检测水质情况, 并调查、了解潜在的污染源头, 这便是以“饮用水质量”为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如, 为了探索所处地域位置的独特文化, 学生走进水口营村的探花祠, 了解清末探花商衍鎏的传奇故事及现代古文字学家商承祚的生平事迹, 这便是以“探秘探花祠”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有, 为了观察经济生活中的文化, 学生走进北兴市场, 考察店铺名称、广告招牌的含义, 以了解当地商人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 这便是以“走访北兴市场”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最值得一提的是以“北兴市场小贩占道经营状况的调查”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门, 分早、中、晚等三个时段分别到北兴市场调查小贩占道经营对道路交通、周边商户的影响情况。为此, 学生既设计调查方案, 又运用所学知识制成一目了然的统计图表, 还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讨论, 从而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总之, 从社会生活中发掘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不仅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更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从自我成长中探寻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投入到实践探索之中, 旨在使他们关注自我, 并将探究的结论应用在自我身上, 从而体会成长的意义。例如, “食品包装袋信息识别” (关于食品安全、坏境保护) “远离网吧, 珍爱自我”“学生在校园内是否可以使用手机”“学生早恋现象分析” (关于学生自身的行为) “感恩的心”“如何用好利是钱” (关于学生生活) , 等等, 这些主题活动无不强调学生的自我成长。例如, 在“如何用好利是钱”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 学生设计问卷调查身边同学利是钱的收入和使用情况, 并大胆提问, 深入思考, 进而提出具体措施, 以引导自己和同学更好地使用利是钱。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选择方面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两点。其一, 所选课题的价值存在问题。例如, 所选课题过大或指向不明, 导致研究方向不明、研究结果无法完整表述和研究结论无法有效总结等情况。其二, 所选课题的可操作性较差。例如, 研究对象过于复杂, 脱离生活实际, 导致在具体操作中无法深入探究。

五、解决的方略

针对上述问题, 相关的解决方略有三个。其一, 重视专家意见, 师生共同培训提升。由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的课题具有一定专业性, 因此, 应邀请从业专家从理论层面进行指导, 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从而有效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有目标地展开研究。其二, 重视师生交流, 及时反馈纠正。从课题选择的初期到具体实践的开展, 再到后期结论的形成, 师生之间应积极互动, 不断发现问题, 并有效解决问题, 以使选题明确可行, 实践研究顺利展开, 最终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其三,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引导与辅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因此,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师负责引导和辅助, 既尊重学生的思考和选择, 又提出合理的建议, 从而引领学生更好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 第14篇

一、改变观念,树立教学新理念

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我校几年来的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

1. 综合实践课是原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

2. 综合实践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以“中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所认为的那样:“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充分体现“实践中体验,体验中发展”。

3. 综合实践课是一种新的课程论,它不同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课程,又不同于结构化、知识化的综合课程,也不同于分科化的实践课程,它具有多元性、发展性、灵活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整合性和全程性等特征。

4. 综合实践课着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会服务和探索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利用和创新能力,塑造完美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等。

5. 通过开设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问题解决式、主题研究式学习活动,并充分利用和开发我校及周边社区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调查、归纳及发表和讨论等学习方法,使各门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等相互联系和深化,在实践中得到综合运用。

二、科学地启动综合实践课

我们认为“大有大动,小有小动,不能不动”,一切应在实践中运行,在“动”中求突破,科学地启动综合实践活动课。

1. 骨干教师起模范作用

2011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区每所学校正常启动。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主题,而我校经过行政讨论,确立的主题是《夏街魅力》。首先,三~六年级各确立了一个实验班,以点带动,连点成线,并挑选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骨干教师作为实验老师,要求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不要怕出“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学校领导则深入第一线,时刻关注实验班的实施状况,不断总结、反思。经过一年来的实践与思考,学校将现有优势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整合,依据社区资源,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四大板块设计课程内容,闯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之路,不少教师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2. 尝试制定校本教材

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无本”新课程,教师们都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压力在心头。在上课过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追求固定模式,但要有基本思路,就是说要选题、定方案,要过程体验,要交流成果、汇总收获。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积极探索,努力尝试去自编综合实践的校本教材。首先,我们学校召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会的成员开会讨论,分工合作,制作出一本综合实践的校本教材。在行家的指导下,组织了有经验的老师来审阅,力求提高我们的编写水平,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实践证明,在学校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期,编写综合实践校本教材可以让综合实践活动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3. 教材研讨与课堂督查联动

经过我们的努力,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已制定出来,为了更好地利用这本教材,让它在课堂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不断研讨,不断总结,想方设法上好每一节课。这个学期,我们根据教材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校园形象大使比赛、中华美文朗诵比赛、“变废为宝”手工制作大赛、亚运形象大使竞赛、种植小能手等等。在课堂操作中,我们验证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可行性。

三、 走出校门,体会夏街魅力

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夏街魅力》,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夏街的魅力,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走进社区,亲身感受。记得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讲过: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儿童有自己活动的时间。我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生活,在实践中获得新知。因此,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夏街村,参观了夏街村委的展览室,感受了夏街的农家美;学生还到了夏街的老人院,采访那里的老人家,感受了夏街的人情美;我们还要求学生在自家的园子里种上自己喜欢吃的蔬果,深入体会劳动之美……

四、在实施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多样,学生的兴趣都很浓,但在操作过程中,总会尝试到成功与失败、失望与喜悦,我们在指导学生操作时都会让他们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成功的方法推广出去,失败之处,师生合作或同伴合作进行探究,不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一次种植活动中,小梨刚种的青菜全死了,她伤心地流下了眼泪。我们一起为小梨找原因,经过多方面了解、观察和研究,终于找出了问题。原来她刚埋好菜种就施肥,而且把很多肥料放到菜苗头里,柔嫩的青菜能不被腌死吗?我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小梨不好意思地说:“我以后不会再犯这个毛病了。”就这样,孩子们积累了新的经验,我们的种植活动也随之推向了高潮。综合实践课的老师很注重反思总结,每节课我们都会像语数英那样写反思,把当节课的成功或失败都写下来,不断总结,为上好下次的课不断努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们学校实施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相信,只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共同合作,该课程一定能实施得有声有色,形成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夏街小学)

上一篇:概况调查报告下一篇:医药代表个人简历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