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2024-05-16

六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六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1篇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辛村镇黄门小学 陈合峰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熟识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并能运用它们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深刻感受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学习重点:

通过复习,进一步熟识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并能运用它们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学习难点:

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深刻感受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前活动:欣赏歌曲《幸福拍手歌》,师生伴着音乐的节拍动起来,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先声夺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生命在于运动。做过刚才的这些运动,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师生交流,顺势导入新课。那么,看到这些图形的运动你有什么想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图形的运动》这方面的知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相信:这节课上过后,同学们都会成为老师的。让我们出发吧,开始今天的快乐学习之旅。

二、自主学习,回顾整理。

1、自主学习提纲。

(1)回顾每种图形运动方式的意义和特点。(2)哪些运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哪些运动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形状? 小结:

平移:平面内将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的图形运动叫平移。它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其大小和形状没变。平移后的位置由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电梯上下移动)

旋转:平面内将图形绕一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运动叫旋转。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旋转角。旋转后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形状和大小不变。旋转由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确定。(钟摆的运动;方向盘的转动)

轴对称: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形状大小不变。(蝴蝶的形状;对称的剪纸图案)

缩小、放大:把一个图形的各边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它只改变大小,形状不变。(绘制地图)

2、学生快速识记概念。

三、沙场大练兵。

1、牛刀小试。课本第92页做一做。

2、乘胜追击。

课本第93页练习十九,第2题。

3、超越梦想。

课本第93页练习十九,第5题。

4、化茧成蝶。

课本第93页练习十九,第4题。

四、总结梳理,反思评价。

1.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家庭作业。

课本第93页练习十九,第1题、第3题。

六、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

平移:方向、距离 旋转:中心、方向、角度 对称:对称点、距离相等 放大、缩小:一定的比例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辛村镇黄门小学 陈合峰

六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灵活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物间有联系可转化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周长 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图形的周长。请你看一下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大?

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图形周长一样长。师追问:那面积是不是也一样呢? 生发现:左边图形的面积大。

师:说得真好!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大家的想法一起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回忆整理

1、回忆面积的意义 师:什么是面积?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面的大小。

2、小叶子的面积

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请你估计这片叶子的面积。

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整格的是1,不到整格的按半格来数回忆整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面积单位的复习

师: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里: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我们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师引导学生回忆整理: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边回忆边用图形展示,让学生真正了解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右多大。对于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通过生活中的:我们学校的面积近1公顷;济南市的面积是8177平方千米加深理解。练习: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是3()。

2、林林家的方桌桌面大约是1()。

3、一块橡皮擦的上表面大约是4()。

4、我们国家的面积大约是960万()。

5、学校的面积是2()。

4、单位换算的复习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老师帮着学生梳理进率,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进率是100(除了特殊的平方米到公顷)

单位换算方法整理: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成大单位除以进率。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06平方米=()平方分米 100 10000 100 48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公顷400平方米=()公顷=()平方米 306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

5、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复习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习的是哪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有什么作用呢?六种图形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小组活动: 1.六种图形之间是怎样联系的?把它们的联系告诉小组的同学听。2.然后小组合作设计一幅关系图,表示出图形与图形的联系。a、小组交流 b、汇报结果(板:连接各图形)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你们设计的关系图?

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回答:

(1)我们组的意见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基础,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都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三角形、梯形在面积公式又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2)长方形是通过数方格来推导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通过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的,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是通过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的。

(3)从左往右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它图形的面积公式;从右往左看,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计算时,都是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师:这种设计好吗?请你在黑板上把你的设计图展示出来。同学们太了不起了,你们跟数学家想得一样,让我们看一看课本P97上的结构图,它跟我们的设计差不多。

师: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组的构思吗? ……

师:谢谢你们,你们说得太精彩了!那掌声呢?对呀!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像—— 生:树。

师:这多像一棵知识的“树”啊!图形与图形之间紧密联系,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哪个位置?对,是“树根”,是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长方形草坪,它的长是8米,宽是4米,求这块草坪的面积? 2.一个边长是4.5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它的底是5米,高是7.2米,求它的面积? 4.一个三角形直板,它的底是15厘米,高是6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纸板的面积? 5.一个梯形,它的上底是3分米,下底是6分米,高是4分米,求它的面积?

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长方形草坪,它的面积是32平方米,宽是4米,求这块草坪的长? 2.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的面积是36平方米,它的底是5米,求它的高? 3.一个三角形纸板,它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纸板的底是多少? 4.一个梯形,它的面积是18平方分米,下底是6分米,高是4分米,求它的上底?

5.一个圆形花坛,它的半径是8米,求它的面积?

三、综合运用,发展延伸。

同学们对公式掌握得很不错,也进一步理解了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接下来,要考考我们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没有信心?

很响亮的回答。现在请你告诉我怎么计算我需要多长的木条,多大的玻璃。1.说出各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出示导入时的照片,给这些照片的四周做上一个木条的相框,面上镶上块玻璃,做这个相框需要多长的木条?一共需要多大玻璃呢?

2.屏幕逐条出示选择题。

选择正确的答案。(单位:米)616207.5面积是:A:20×12×21B:20×16×21C:12×16×2C13.请你做个公正的法官: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半径是2dm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12610.54面积是:1A(:6+10.5)×6×213.14×4+4B:(6+7.5)×6×2B:21C:×7.5×(6+10.5)2C:3.14×42A周长是:A:3.14×4B(3)等底等高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都相等。()4.P90第7题。在长12.4cm宽7.2cm的长方形纸中,剪半径是cm1的圆。究竟能剪多少个呢?画一画,剪一剪。(小组合作,寻求解决决问题的方法)

师:太好了,它启发我们:思考问题要联系实际。

四、小结

运动图形动画的教学与研究 第3篇

提起动画, 人们首先想起的是有趣的故事, 引人入胜的情节;其次才是画面、动作、音效等。的确, 在过去的传统动画中, 一个好的故事就是一部好动画的开端。但是随着近几年中国动画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媒体形式的日益改变, 我们发现一种特殊的动画类型开始悄然在动画院校和各大动画网站中流行开来。这种动画与传统的剧情动画不同, 它是一种非叙事性动画, 更多的是由图形、影像、音效等有机组合的一种视觉动态作品, 它就是运动图形动画。比起以精彩的剧情和流畅的角色运动见长的传统动画, 运动图形动画的艺术形式更加自由宽泛、视觉效果更具有冲击力, 对动画初学者来说也更容易制作和表现。

运动图形动画的开始和发展其实由来已久, 特别是在欧美动画领域, 运动图形设计师和工作室比比皆是。除了作为表现自由艺术家创作理念和抒发个人情感以及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各种实验动画之外, 运动图形动画还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业领域, 比如交互设计、游戏、广告、电视栏目包装、信息图表设计等, 因此对学习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习运动图形动画有助于拓宽就业方向、打开视野、在传统动画和现代商业媒体之间找到一个折中的平衡点。另外, 由于大多数运动图形动画是由音乐、文字、图形图案、符号, 甚至是几何图形等视觉元素组成的, 因此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省略了骨骼绑定、蒙皮甚至是角色原动画动作的步骤, 用一些简单的软件就可以制作, 比如PHOTOSHOP、FLASH或者是ADOBE AFTER EFFECTS, 这就大大降低了制作动画的时间和成本, 使刚开始接触动画的学生也能够制作出比较完整的动画短片, 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动画的兴趣。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动画教学中的案例来阐述运动图形动画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2 运动图形动画的信息传达

大多数运动图形动画虽然没有具体的故事剧情, 但是只要是艺术作品就会向受众传达一种观点或者情感, 运动图形动画也不例外。目录、产品说明书、数据统计列表、日历、地图等在原先显得枯燥乏味的纸质媒介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表现方式, 那就是运动图形动画, 它可以把这些静态的数据和文字变得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使原来晦涩难懂的数据或说明变得有趣、生动和便于理解。在便携式媒体盛行的今天, 运动图形动画的传播已经散布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一抹鲜活。

在图形语言这门传统视觉课程中加入运动图形动画的教学是对图形课程的一种延伸, 是对传统媒体受到挑战时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补充和更新。《24节气》这个图形运动动画就是图形语言课程中的学生作品 (见图1、图2、图3) 。红白两色的剪纸图案风格加上与每个节气相关的图形动画, 是学生个人对中国24节气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整个动画简洁明了, 使受众在欣赏植物生长、雨雪气候变化、爬虫飞行、收割谷物等动画场景的同时不知不觉得了解了24节气的含义和特点。这就是运动图形动画赋予信息传达的意义。从二维的静止画面到四维的时间变化, 运动图形动画丰富了我们的信息量, 并使我们接受信息传达的过程变得令人期待和充满趣味!

3 运动图形动画的音乐表现

除了信息传达, 运动图形动画的音乐表现也是值得关注的要点。音乐或者音效是动画影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这一点在运动图形动画中体现尤为明显。比如一些电子音乐节的广告或者音乐MV的片头。有的时候, 音乐是运动图形动画的绝对主角, 所有的动画都是围绕着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展开的。图像在这里并不传达具体的含义, 这个时候的图形动画只是相当于音乐中的五线谱或者声音波谱。正如奥斯卡·费钦格的《声音的装饰性》一书中所写的那样, “装饰就是音乐”, “图形的形状、颜色都可以表达音乐的情感力量”, 运动图形动画可以是一种新的“视觉音乐”形式。《LEAP2》就是以电子打击乐为表现主题的运动图形动画。这部动画短片专注于动画节奏和电子打击乐之间的配合, 用颜色、动作、形态、转场等方式来表现音乐的节拍和变化 (见图4、图5、图6) 。比如有高潮簧管声的时候就会出现打气筒的画面和动画。配合打击乐的节奏也会出现很多触手挤压、拍打或者击打物体的动作。附和着轻快的节奏和特别的音效, 整个动画颜色鲜亮明快, 新颖的题材和表现风格令人眼前一亮。由此可见, 运动图形中的音乐表现并不只是简单配音或是背景音乐, 音乐本身也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在画面元素相对简洁、叙事结构相对空洞的图形动画中, 音乐恰恰是运动图形动画中表现情感和直击人心的点睛之笔。

4 运动图形动画与传统动画的结合

运功图形动画与传统动画的界限也并非是牢不可破的。运动图形动画更多给人以神秘、抽象、现代的一种感官体验, 因此在传统动画的片头片尾、字幕设计、转场或者是表现内心戏的一些情况下, 运动图形动画也可以与传统动画有机结合, 使一部动画片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 兼具情节吸引力和炫目的画面效果。运动图形动画中的图形元素常常以形变、位移、颜色渐变和透明性质变化等图形运动组成瞬息万变的图案效果, 很多图形在不经意间组合构成富有创意的图形和背景图案, 因此运动图形动画往往呈现出一种不可思议梦幻般的视觉感受, 而一些视野运动和群体运动又往往能模拟三维空间的纵深感, 使人身临其境, 代入感十足, 因此运动图形动画能补充传统动画在抽象表现上的不足, 使动画画面更具构成感和设计感。

比如戏曲动画《碧波仙子》, 在鲤鱼精脱掉鳞片化身成人的情节中并没有采用传统戏剧中人物翻滚的动作戏来表现这一场景, 而是以点、线、面的运动图形动画来表现这一痛不欲生的脱鳞场面, 纠结的线条和翻滚的画面更好的体现出了主人公痛苦纠结的内心和对过去身份的告别, 也从另一方面烘托了该动画的爱情主题 (见图7、图8、图9) 。富有中国古典风格的图形动画也很好的契合了戏曲动画的风格, 两者的结合不但不显突兀, 反而水乳交融, 把动画的氛围营造的恰到好处。

实验动画短片《灯泡狂想曲》是一部尝试把定格、实拍、运动图形等多种动画形式组合在一起的小短片 (见图10、图11) 。动画是想用灯泡的明灭表现不随波逐流、坚持个性的主题, 但是灯泡的表情与思想很难用传统动画来表现, 于是表现灯泡内心独白和挣脱个性束缚的场景就用了一部分运动图形来表现, 在蜘蛛网上不断挣扎的人体、不断错位和变形的人脸, 抽象的图形和对比强烈的色彩很好地体现了灯泡特立独行、坚持自我的个性特征。这段运动图形动画极大地丰满了动画本身的艺术张力, 也让学生在制作这段短片的过程中发掘了运动图形动画的魅力。

5 结论

除了传统动画, 运动图形动画还可以与其它多种媒体结合应用, 比如实拍影像、交互网站等。综上所述, 运动图形动画是由静态图形和传统动画衍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因此其必然还带有传统动画和图形设计的诸多特点, 比如画面的构成、色彩、场景的切换和流媒体的应用等。其次, 它比传统的图形设计和动画更具有信息传达性和实用性, 在时间维度里能够容纳更多的信息量并作为产品使用。最后, 受到不断发展的技术和科技的影响, 运动图形动画可以与各种媒体结合并通过各种方式传播, 其在艺术形式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总之, 在传统动画占领动画主流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看到运动图形动画的优势所在。在教授传统动画的同时, 也不忘发掘运动图形动画的潜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动画类型和风格。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 找到适合我们中国动画人的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李渝.动态图形设计基础.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看“图形的运动”课件的一点体会 第4篇

问题的引入生动自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Flash动画演示,确实直观准确地表现了图中所涉及的三大运动——平移、翻折、旋转的概念与性质。从教学设计的过程来看,课件突出了“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以及实践活动中的思考与交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推理能力和对图形美的感受等得到大力发展,让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体验图形运动的数学内涵和文化价值”。信息技术的应用流畅自然,特别是动手操作、课后作业和欣赏小结的环节很有创意。设计的活动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看多媒体”学习变成了“用多媒体”学习。信息技术起到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建议作者和期待教这个素材的老师们一起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果我没有计算机,怎样用其他“技术”手段来表现课件提到的教学意图?课件所表现的数学内容还可以做哪些学生能接受的开拓?课件中的教学活动设计本身是否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发现、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六下立体图形复习教案 第5篇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十二册P113、114,练习二十二第3、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立体图形体积公式间的联系,渗透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能够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复习整理提纲(家庭作业)

1、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特征,今天该复习什么知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师:昨天老师叫大家根据要求自主复习整理蚯蚓同,你完成了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合作学习一: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师;下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你们整理的复习提纲,互相学习互相补充。(1)学生小组活动。(2)汇报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整理的学习提纲(表格式、小报式、树系式)你还有补充吗? 第一人详细介绍,第2、3国家人只在的结构和不同之处。(3)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整理得不错,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A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定义 B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C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量单位

2、合作学习二

师: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1)小组活动(2)汇报交流

长方体——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来拼摆 正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圆柱——拼组成长方体

圆锥——实验探究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3、梳理关系

师:刚才我们梳理了这些公式的推导的过程,它们都应用了什么方法?(转化)新知——旧知

三、练习应用

1、基础应用 师:同学们整理了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你会用这些公式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吗?

下面做几道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生活应用(1)出示例1 要求边读边思考:已知哪些信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哪知识?(2)学生独立完成(3)交流汇报

3、考考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师: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问题需要大家去解决?(1)粉刷教室屋顶的和墙面,算粉刷的面积(2)为正方体的礼盒包装,算需要多大的包装纸(3)制作圆柱形的烟囱,算需要多大的铁皮

(4)算一个冰箱的占地面积?它需要占多大的空间?它最多能容纳多少东西?提问: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4、书P115—第三题(1)连线

(2)计算立体图形的面积?提问:计算立体图形的面积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四、谈收获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借助剪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对称、平移等现象。

2.通过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图案的问题。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欣赏作品,回顾旧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美。

2.找出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二)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1.这些优美的作品是怎样做成的?你也想剪一剪吗? 2.这节课我们就来“剪一剪”。(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究规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2.观察思考:这些小人有什么特点?(对称、平移)

3.渗透思想:要剪出4个连续的小人,要从剪1个小人开始研究。

(二)解决问题。1.探究剪1个小人。

(1)自主操作,剪一剪。

(2)组内交流,展示作品。

(3)畅谈体会,感知剪法。

①成功者谈剪法:先对折,再画出小人的一半,最后剪。

②失败者谈注意事项:如画半个小人时应从纸的闭合处画起。为什么?

2.探究剪2个小人。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讨论:怎样折、怎样画、怎样剪?

(2)汇报交流,探究折法

①预设折法:

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②优化折法:不同的折法都能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但方法一更简便。

(2)探究画法,质疑剪法。

①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了两个半个小人?

画时要注意:从对折的闭合处画。

②质疑: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两个小人是分开的?

剪时要注意:剪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

3.探究剪4个小人。

(1)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2)汇报展示,交流剪法

一折:对折三次。二画:从闭合处画半个小人。

三剪:连接处不能剪断。

(三)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体会平移。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如果要剪8个小人要对折几次?对折5次可以剪出小人?

三、实际应用,提升认识

(一)教材第36页练习七的第12题。

1.你能剪出右面的图吗?

2.观察思考:怎样折、画、剪?

3.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4.课件展示,体会旋转。

(二)发挥想象,自主创作。

你还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剪一个新的剪纸作品吗?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7篇

2017-2018学第二学期

龙港区实验小学 陈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瓢虫、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1、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2、剪一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6)展示其它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

(7)画出教材第29页例1 上的三个图形的对称轴。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A C D E F T G H U 1 2 3 4 5 6 7 8 9 王上田大中日人朋两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六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8篇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生看书思考、勾画)

师: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总理工作的“劳苦”?

生1:我认为“总理见了我, 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 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这句话体现了总理的劳苦。总理一个晚上要批“一尺来高”的文件, 多辛苦啊!

生2:“他一句一句地审阅, 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 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有时停笔想一想, 有时问我一两句。”总理审稿是“一句一句”地看, 边看边想, 这么认真细致, 审阅完一尺来高的文件需要很长的时间。

……

师:从哪些句子中能看出总理生活的“简朴”呢?

生3:“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一张不大的写字台, 两把小转椅, 一盏台灯, 如此而已。”“如此而已”用得好, 说明总理办公室内除了这几样东西, 再也没有别的了。

生4:“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 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总理工作了一夜, 用来充饥的只是一杯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

……

课后, 我总觉得这节课太顺了。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 再加上课文选用的完全是生活小事, 而且语言质朴平实, 浅显易懂, 学生发言积极, 气氛也很热烈。但是在这热闹的背后, 学生究竟获得了什么?我像放电影一样回顾着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 认真反思着, 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找出能表现总理‘劳苦’和‘简朴’的有关句子”这样的问题,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 缺乏思维的深度, 所以他们能够张口就答, 没费力气就吃到了“桃子”, 可他们的大脑仍处于低级睡眠状态, 根本没有经过思维冲突。这样的串讲串问, 其实是在浪费时间, 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除理解了课文内容外, 并没有获得什么新知识和技能。得“意”而忘“言”, 这是典型的“教课文”, 而不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究其原因, 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 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充分, 因而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于是第二次教学此文时, 我改变了策略———

【案例二】

师:通过刚才的初读, 我们知道课文是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来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以“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劳苦啊”、“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啊”为开头各写一段话。能不能写?

生: (齐) 能!

师:那好, 左边三排同学写“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劳苦啊”, 右边三排写“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啊”。怎么写?得先把课文读懂了, 读透了, 因为材料就在课文中。好, 开始吧! (学生潜心看书, 思考, 动笔。)

师: (巡视) 写的时候, 除了用上文中的材料, 还可以加入自己的议论、想法。

师:先在小组里交流, 读一读自己写的话。各个小组评出写得最好的一段话, 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学生先小组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

生1: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劳苦啊!你看, 夜幕降临, 华灯初上, 周总理又坐在他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批阅起文件来。在他的写字台上, 摞着一尺来高的文件。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 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一边看一边思索, 有时还停笔想一想。夜已深了, 人们都进入了梦乡, 可周总理还在静静地审阅着。就这样, 直到东边的天空都露出了鱼肚白时, 他才审阅完最后一份文件。不只是这一个晚上, 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周总理啊, 您的身体能承受得了这样的劳苦吗?

生2: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劳苦啊!他每天晚上都要批阅一尺来高的文件, 而且批阅的时候, 总是一句一句地审阅, 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一边看一边思索。因为太认真太仔细了, 所以审阅完一份文件, 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等所有的文件都审阅完, 天就快亮了。周总理白天要忙着参加各种活动, 晚上又整夜地批阅文件, 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

生3: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啊!在他的办公室里, 没有豪华的沙发、书柜, 也没有珍贵的古玩器皿和名人字画, 有的只是一张不大的写字台, 两把小转椅, 一盏台灯, 如此而已。工作了一整夜后, 用来充饥的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山珍海味, 而是一杯绿茶、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这样的晚餐, 连我们普通人都不屑一顾!按理说, 周总理的工作那么辛苦, 更应该吃得好一点。可他为什么不呢?

生4: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啊!他的办公室虽然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但里面却只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 两把小转椅, 一盏台灯。我想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简陋的总理办公室了。工作了一夜, 夜宵竟只是一杯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要不是作者亲眼所见, 谁会相信一个大国的总理, 吃的食物会如此简单?

……

这次教学, 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 我设计了一个练笔环节:要求学生以“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劳苦啊”、“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啊”为开头各写一段话。这一练笔凸显了领悟本课选用生活小事, 以平实的文字表现人物高尚品格的方法的教学目标, 也符合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其妙点有三:一是促进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因为这个练笔, 必须从文中去寻找相关的信息与材料, 所以学生得先把课文读懂、读透, 知道哪些句子是表现“劳苦”的, 哪些句子是表现“简朴”的, 从而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 感悟人物的高大形象。二是训练了学生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来表现人物品格的表达能力。有了材料还不够, 学生还得把从文中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 从周总理的这些生活小事和细节描写中, 发现这些事情背后共同的本质属性, 抽取出来进行综合概括, 并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三是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平时在阅读课上, 唱主角的总是那么几个表现欲强的学生, 大部分学生则成了课堂上的旁观者。而现在让学生动笔写, 并且要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每一个学生都会认真地去阅读、感悟、写话。实践证明, 这一练笔是成功的, 因为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发言, 让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教学目标已顺利达成。

“坐标与图形运动”探究活动方案 第9篇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课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探究、证明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变化,充分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位置的变化与点的坐标变化的关系,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锻炼思维探究能力,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确定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

2.活动目的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前后(平移、轴对称、旋转)各对应点坐标的关系,让学生感悟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在观察、探索的过程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引导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3.活动重点

(1)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用点的坐标来描述运动后图形的位置,探索运动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点坐标的关系.

(2)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数与形的联系,深化对图形对称性的认识,为后续函数图像的学习做好铺垫.

4.活动过程

(1)活动体验

如图,点B、点C在x轴上,试在第一象限内画等腰三角形ABC,使它的底边为BC ,面积为10,并写出△ABC各顶点的坐标.

【设计意图】学生先根据图形表示出B、C两点的坐标,再根据题中的条件确定A点的位置,写出A点的坐标,复习了如何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的方法.

(2)合作探究

活动1 操作——猜想

画图并讨论:

(1)把△ABC沿y轴翻折得到△A1B1C1,你能写出△A1B1C1各顶点的坐标吗?再把△A1B1C1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2B2C2 ,你能写出△A2B2C2各顶点的坐标吗?

(2)把△ABC沿x轴翻折得到△A3B3C3,你能写出△A3B3C3各顶点的坐标吗?再把△A3B3C3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4B4C4,你能写出△A4B4C4各顶点的坐标吗?

(3)△A2B2C2与△A4B4C4有什么位置关系?它们的各对应点坐标又有什么关系?

(4)△A2B2C2与△A4B4C4还可以通过怎样的变换而得到?说说你的方法.

(5)线段AB上任意一点D(m,n),当线段经过上述(1)、(2)、(3)的图形运动,你能写出D1、D2、D3、D4的坐标吗?观察D点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将观探究得到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形成关于对称点坐标之间的一般认识,在实践中发现新的结论.

活动2 模拟——验证

矩形ABCD的顶点A、B、C的坐标分别是(1,2)、(3,2)、(3,3).

(1)试写出点D的坐标;

(2)将矩形ABCD分别沿x轴、y轴、原点翻折,写出翻折后的矩形各顶点的坐标,并找出翻折前后各顶点坐标的关系;

(3)将矩形ABCD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平移n个单位,写出平移后各顶点的坐标.

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图形,将矩形ABCD分别移动到任一象限的任意位置,让学生充分感知变换前后图形的各对应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为了推广到一般情况,拖动矩形ABCD的各个顶点,变换成普通的四边形,通过顶点位置的变化,让学生总结:

关于对称:一般地,点P(a,b)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b);

关于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向上移动,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N;向下移动,纵坐标减N;向左移动,横坐标加N;向右移动,横坐标减N;简单一句话就是:“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

【设计意图】由几何画板的操作验证结论的准确性,体验处理问题的新思想方法.

(3)应用拓展

活动1 问题解决

1.与点A(3,4)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一图形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减3,那么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

A.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

B.向左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

C.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

D.向下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1,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3.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顶点的坐分别为(-3,0)、(1,0),第3个顶点在y轴上,且与x轴的距离为3个单位.求第4个顶点的坐标.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经历探索的过程,学会类比地分析和思考,尝试“数学地”去想.

(4)感悟提升

在坐标和图形运动的探究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你有哪些感受和收获?关于坐标与图形运动你还有什么想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求法?或者关于图形的旋转,按特殊角度旋转后的图形的各顶点坐标你能求吗?如果能,请将探究过程写成小论文.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10篇

1、通过复习图形运动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和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对具体的图形进行分析设计。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展示几位学生课前整理的有关四种图形运动方式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学生在方格纸上用四种图形的运动方式,分别画出三角形ABC运动后的图形。

3、展示学生画图作品,全班共同梳理四种图形运动方式的特点。

4、说说画图时要提醒大家什么?

5、仔细观察4种图形运动方式,说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6、两种整理知识方法的对比:哪种方法更简明扼要,更能突出重点?

二、欣赏图案

1、出示课本主题图图案,学生思考:创造这个图案运用了哪些图形运动的方式?

2、学生交流汇报。

3、如果要用这个图案做一个美丽的花边,怎么办?

4、欣赏生活中运用图形运动设计的美丽图案。

三、练习巩固

1、完成书92页做一做。

2、说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说出涂色部分图形运动的方式。

4、利用图形运动的知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第11篇

在复习导入环节,只是固定的复习旋转三要素和图形旋转的特点,因为不熟知教材编写的意图与两个课时之间知识的联系,只是讲了大方面,并没有为接下去学生尝试画图提供特别提示。忽视了三角形旋转过程中可以看做是两条直角边的旋转。

复习导入和新知教学两个环节连接太过勉强,没能顺其自然的过渡。

新知教学环节没有合理分配时间,学生画图操作环节太久,导致后面练习题的时间几乎没有。在学生画图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准确找到旋转点,也忽视了书本上已给出的点A’。在巡视过程中,我只注意学生是否画的正确,没有对学生进行画法的指正或方法提示。尝试环节结束的时候几乎没有学生画正确。

学生展示环节,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步骤及时的进行的提问和分析,导致学生对画图步骤并不明确。第一节课时在学生画完之后再进行分析,如何找对应点,找出旋转前后三角形直角边的关系,虽然请学生上来讲解并结合三角板进行演示,但是学生还是很难系统的掌握画法,不能有条理的进行讲解。我在讲解时太过依赖于教案而忽视了教材中的提示,没有做到与教材相结合。正是我对教材不熟悉,不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不能很好地结合教材进行讲解,也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修正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导致整节课学生积极性都不高,对知识点的讲解也调理不清晰。在两节课中间,老师指出了一些讲解的要点,如何修正,如何进行补充,如何讲解才会显得条理清晰。老师指导了很多,但是反思第二节课,我发现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学生展示中的讲解我还是没有及时的介入进行讲解。现在想来,我还是太过于依赖教案,不能灵活的转换教学过程,不能把握讲解知识点的机会,很难找到介入的点。感觉学生听的并不完全明白,在后来分析练习题时不能描述画图步骤。而且我讲解的步骤也有问题。画图的重点应该是找对称点,先找到点再画出线条,我在讲解的时候说先画oA’,没有强调画图的关键步骤是找到对应点。在归纳的时候没有强调旋转中心不变和形状大小不变。第二节课还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画图的时候安排时间太久,不能很好地把握各个环节的时间,导致两个班都只讲了一道练习题。

练习环节只是让学生画了一道逆时针旋转90°的图形,与例3旋转方向相反。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基本能画正确但是让学生上台讲时依旧不能讲出画图的具体步骤。学生大概知道怎么画但是并不能条理清晰的进行描述,没有完全的理解怎样画旋转90°以后的图形。

回顾两节课,课前准备没有让学生准备好方格纸,三角尺和铅笔,在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用水笔画图,而且课堂中有很多学生离开位置去书包中找学具,课堂纪律有点乱。在学生展示环节,我都没有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的介入进行讲解,错过了知识点引入的时机,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画图步骤。在后来的知识新授也仅凭着教案的流程讲,面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很好地进行引导和转变教学方向。

因为没有充分的理解教材,对教学知识点没有深入的理解,导致整节课上的心里都惶惶的。当学生出现预设意外的回答时不知道如何引导,课堂环节衔接有点生硬。心中有教材心中有体系才能面对孩子出乎意料的回答,才能及时把握教学时机,才能把课堂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被学生牵着走。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第1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经历“剪一剪、折一折、辩一辩”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辨认轴对称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猜想激趣

1、(教师讲述):今天呀,我们班里来了几位新朋友,据说你们他们是图形王国中的一家人,们想不想认识下他们呀?有请新朋友出场,咦!这几位朋友你们认识吗?他们虽然长相各不相同,但他们却是一家人,想必身上一定有相同的地方,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相同特征。

2、学生大胆猜想,得出结论:图形的左右两边相同。

3、师:动手操作,验证结论,小结: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图像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所以这三位朋友都是对称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三位朋友想变回原来的模样,我们该怎么做呢?(把对折图形打开),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行图形,对折后再打开,图形和以前没对折之前有什么变化?图形中间都有一条什么呀?(直线),那这条直线在整个图形中有什么作用呢?小结:沿着这条直线对折图形,直线两侧的图形才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轴对称图形,而这条直线我们称它为对称轴。通常对称轴我们都会用虚线表示。【板书:轴对称和对称轴】。

2、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轴对称现象,请大家在教师中找一找并说出它的对称轴。

3、鉴于这几位同学完美地回答,老师决定送他们每人一份剪纸礼物,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是如何操作的。猜猜这是什么?(爱心)。它属于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老师希望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能做一个乐于助人、团结有爱优秀小学生,你们能做到吗?老师送你们的礼物喜欢吗?你想不想动手设计一个更漂亮的?(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体验轴对称现象。)

4、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5、汇报展示,优化方法。

6、升研中设计一个对称轴中含有多条对称轴。

7、在各自创作的作品中画出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内容由浅入深,先做教材33页1题、2题、再做课件中含有挑战性的练习题。

四、接下来我们放松一下,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课件加音乐】

五、课堂小结:

1、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结束语:看了这些图形,你们觉得它们美吗?其实我们生活中存在许多对称美,老师希望你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所学知识创造更美的生活,今天可就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们直观认识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所以在导入环节以一家人的特点引导学生们去发现这些图形中的共同特征,通过动手折一折验证图形左右两边完全重合,从而导出对称现象。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们观察对折后与对折前有什么地方不同,从而找出折痕,导出轴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之后通过让学生们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过程加深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六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13篇

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是机构受力分析与结构设计的基础, 是机械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计算机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不断广泛, Visual Basic以其优越的编程功能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机构运动分析中。为了客观、逼真地反映机构中各个构件的运动规律, 图形或动画显示是机构运动分析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用户常常根据机构功能的需要给定原始参数, 运行机构运动分析软件时也可能随时改变窗体Form的大小。如果按实际尺寸确定作图区域进行绘图, 图形有可能超出图片框Picture范围之外而无法全部显示 (图1) 。

若采用Visual Basic的Picture.Scale方法建立自定义坐标系统, 按机构运动的范围将坐标系统重置到所选择的任意刻度, 可使图形全部显示出来。但是, 如果自定义绘图区域的高宽比与图片框Picture的高宽比不相等, 那么绘制的图形将发生变形而失真 (图2) 。图中曲柄端点A作圆周运动, 但画出的轨迹却是椭圆, 显然不能真实反映A点的运动规律。

1 图形失真问题的处理

在编制机构运动分析软件时, 为了解决图形失真问题, 采用特定的子程序重新设置作图区域。该子程序及其说明如下:

' 若X坐标左为正, 则X1与X2互换

' 若Y坐标下为正, 则Y1与Y2互换

' 若PictureM的高宽比K小于图形所需高宽比 (Y2 -Y1) / (X2 - X1) , 则加宽作图区域的范围, 使两者高宽比相等

' 否则, 加高作图区域的范围, 使两者高宽比相等

' 高宽比调整后应将坐标X1、X2、Y1、Y2的大小关系调整回原来的状态

' 重新定义PictureM的坐标系统

End Sub

当输入机构原始参数并加载运动分析窗体Form时, Form.Load事件发生后便自动执行Form.Resize事件;在程序运行过程中, 若用户调整了窗体的大小 (如最大化等) , 也会自动执行Form.Resize事件。如果在Form.Resize事件中调用子程序“SetPict”, 对绘图区域重新进行设

置, 则可以确保无论机构参数如何变化、窗体大小如何改变, 图形均能全部显示于图片框Picture中, 而且不会产生失真现象 (图3) 。

SetPict子程序中还考虑了坐标轴正方向设定为不同方向的各种状况, 通过区域顶点坐标的互换, 可供所有用绘图方法在图片框中绘图的程序调用。

2 结语

子程序“SetPict”可以适时调整作图区域尺寸与图片框尺寸之间的比例关系, 使它们的高宽比始终保持一致, 其功能类似于AutoCAD中的“Zoom Extents” (极限放大) , 在机械设计应用中是十分必要的, 它填补了Visual Basic图片框功能的空缺。如果将这一子程序改写为ActiveX控件, 其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更加便捷。

摘要:介绍了用Visual Basic语言编程分析机构运动时出现的图形失真问题的处理方法:通过子程序调节作图区域的高宽比, 并在主程序的相应事件中调用该子程序。

关键词:VB程序,机构运动,图形失真,作图区域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宋伟等.中文Visual Basic 6.0编程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3]牛又奇, 等.新编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0.

[4]关维娟, 陈清华.平面连杆机构的可视化运动分析及仿真[J].机械, 2008 (12) :21-23.

[5]李娜, 张晓钟.基于VB和数据库技术的连杆机构参数化设计方法[J].机械工程师, 2008 (3) :114-115.

六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1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国际理解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41-2

一、学习课文,增进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国际理解教育相关课文内容,或多或少地含有异国文化内容,比较典型的有姓氏文化差异、生活习俗差异和宗教信仰的差异等。学生需要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教师的讲解或资料的查询,逐步了解异国文化,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1.透过姓氏文化差异,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①熟读,交朋友。

许多国家人名和我国人名有比较大的差别:或者陌生、拗口、不好读,或者人名比较长、难读,甚至中间有停顿。这样势必导致学生一时很难读正确、读流利。我设计“熟读姓名,和异国友人打招呼、交朋友”等办法,一边认识生字、熟读人名,一边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如《半截蜡烛》(第6课)中的伯诺德夫人、小女儿杰奎琳,《夜晚的实验》(第12课)中的意大利科学家拉扎罗·斯帕拉捷等。

②理解,明文化。

教学外国姓名时还可以适当进行异国姓氏文化的介绍。适当穿插介绍一些外国人姓名与中国姓名不同的特征。比如,《莫泊桑拜师(第21课)》中的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在法国,一般都是名在前、姓在后,由二节或三节组成,前一、二节为“个人名”,最后一节为“姓”。按民族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以后本人可以再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这就是说,在莫泊桑的全名“居伊·德·莫泊桑”中,“莫泊桑”是“姓”,“居伊”是莫泊桑的“教名”,“德”是他自己取的名字(“de”也表示他的贵族身份)。

通过姓氏文化的对比,学生很快就能认识到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学生就不会在认识中外差异时,简单地概括为长相不同了。

2.学习外来词汇,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等日益频繁,许多外来语汇也不断涌入,这些外来语汇有些是新科学、新产品,有些是新文化、新思想,有些是新事物、新变化、新概念……正因为其新,所以这些外来语汇主要是通过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意译加汉语语素、直接使用原文等方式汇入汉语语汇的,自然也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中,日本人民称聂将军为“活菩萨”,“菩萨”,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音译是“菩提萨埵”,或“菩提索多”,简称“菩萨”。“菩萨”的意思是世上觉悟的并且是最有情、最多情的人。当一个人的心地和行为非常的慈悲,所作所为对社会有极大的贡献,而他完全是忘我的无私奉献,甚至连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样的人,我们就称他为“菩萨”。所以学习这些外来语汇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学习外来语汇,一边溯本求源地介绍外来语汇的来源,进而深入了解异国文化。

3.进行人文熏陶,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是其重要的教育内容。学生在掌握语言工具性的同时,自然就会受到蕴含其间的人文性的熏陶。而人文熏陶感强的学生,往往学习语言的情味、兴趣等十分浓厚,反过来又有助于他们对工具性的准确把握。因此,对于文中的人文内涵,切不可因现阶段对工具性的重视、强化而对人文性弱化、忽视,两者之间应该是各有特征,互为补充,合为一体的。打个比方来说,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各国货币的正反两面一样:一面代表了面值,一面代表了国家文化和版权等,两者俱不可偏废。

各国的货币可以通过外汇比率互相流通。同理,国际理解教育教材的人文内涵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引导学生进行国际人文熏陶,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当然,教学时应结合课文主要内容巧妙进行,尽量不要流露教化的痕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小学语文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的人文熏陶主要有以下几类:

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如《山谷中的谜底》等,这类课文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表达心中的震撼和感受。

反对战争,向往和平。如《半截蜡烛》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等,引导学生反战爱国。

相信科学,追求真理。如《夜晚的实验》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追求真理、坚韧执着的品质。

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如《最大的麦穗》(第16课)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好学深思、积极探索的精神。

友情、亲情,至美至真。如《莫泊桑拜师》等,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敬爱长辈,善待他人,仁爱友善的精神。

二、通过中外人物比较,感受思维方式的异同

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哲学家总是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窥现真理的本象。在这一点上,东西方哲学家似乎都有共同点,本册教材中《最大的麦穗》与《孔子游春》(第23课)就体现了这种神秘的内在联系,古代东西方两位哲学巨人,都把抽象的真理,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事物中,寓意深刻又生动形象,循循善诱而不空洞说教,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教育。我们禁不住会由衷慨叹:苏格拉底是一位好教师!苏格拉底的这节人生哲理课是一节好课!好课的教学风格清新自然,不着痕迹,“低碳”高效,“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简约平淡却余音袅袅,给人以深刻的心灵顿悟。到这里我不能不谈起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所谓苏格拉底教学法,就是教师只负责提出问题,然后在讨论与批斗之下,不断地修正观念,所有的答案都必须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教师用一连串相关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思考,铺成一条探求之路(the way of truth)。教师所扮演的是知识“接生婆”(midwife)的角色,而绝不是“填鸭者”。

2.“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莫泊桑拜师》中,当莫泊桑初次登门求教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指出:“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既表现他对莫泊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能一眼看出,又表现了他毫无保留,直言不讳,本着真心指点的精神讲话,不愧是莫泊桑精神上的导师!针对莫泊桑第二次求教“没有什么好写的”错误看法,福楼拜首先以三个“不”字毫不留情地予以否定,接着连用了九个问句,既包含了作为老师的严厉,对莫泊桑的轻微责备,而更多的是耐心指导、循循善诱。从“继续说”、“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可以想象出福楼拜在指导时滔滔不绝、娓娓道来的神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水平、会指导的老师。不是吗?“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莫泊桑把老师第二次指导以后完成的作品给老师看时,福楼拜很认真地看了几篇,可见福楼拜是很严谨地对待的。然后福楼拜及时地肯定了学生的进步,但他也语重心长地告诫道:“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然后提出了新的要求——观察时要抓住特点,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独特。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更容易理解,福楼拜还举了描写篝火和绿树的例子,更形象地说明了自己的看法,使莫泊桑能清楚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层层深化,有观点,有例子,非常有说服力,从中,我们再次看到福楼拜悉心指导学生的风范。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上一篇:六年级安全教育教案范文下一篇:错别字王国想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