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建设项目申报书

2024-07-15

茶产业建设项目申报书(精选8篇)

茶产业建设项目申报书 第1篇

三、研究目标、内容、主要特色和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目标及意义

研究信阳市和宁波市两地茶产业,调查两地农民收入状况,对比两地茶产业经营模式和效益,进而探索这两个地区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相互之间可以借鉴之处。调研的主要目的有:

第一,弄清楚全国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不同茶叶品牌的发展层次以及具体的发展层次;

第二,全面了解信阳毛尖和宁波龙井茶的品牌历史和发展现状;

第三,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农业产业化、经济地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 第四,通过实践了解信阳市和宁波市当地政府对发展茶产业的政策,以及国家关于支持农业发展政策对其影响;

第五,实践调查两地茶农收入状况,结合两地茶叶产销模式分析两地茶农收入差异的原因;

第六,通过对比,将茶产业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运用于发展较差的地区;

第七,在对两地茶叶产销模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产业化理论等相关经济学知识,对两地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出具体建议,以进一步促进两地茶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

项目研究的意义:

首先,从项目本身来说,三农问题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茶产业作为农业的一部分,对其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项目试图通过信阳市商城县和宁波市茶农的收入差异入手来分析两地的茶产业产销模式。在对比研究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同时使发展较差的地区借鉴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本项目研究立足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两个大角度,落脚于信阳毛尖和宁波龙井两个著名的品牌;同时,茶产业产销模式研究成果还可以运用到其他农业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去,因而对于全国的茶产业发展和相关农产品产业化都提供了借鉴,在现实意义基础上具备了更强的学术意义。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我们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前往各地进行调研,展示了我校浓厚的科研实践氛围,有利于提高民大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现民大师生风彩。

再次,从研究者个人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以自己现有的专业知识为基础,选择“茶产业产销模式”这个社会经济问题开展研究对我们虽是一个挑战,但更重要的是一次难得的锻炼,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我们锲而不舍的努力,彰显NMOE宗旨,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学会和导师打交道、学会自己选择未来的方向、学会和自己的团队协作、学会如何实际把握自己的经费

(如何协调各种活动的投入比例)、学会如何理顺与学校管理部门的关系(如教务处、财务处等)、学会如何组织一场成功的答辩、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将我们的成就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训练我们的科学研究精神、训练我们的创新精神,使我们团队在一个看似拘谨、严肃、漫长、枯燥的环境中,培养我们做科学研究所真正需要的自主、勇敢且又严谨的创新精神。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项目主要以信阳市商城县和宁波市两地的茶产业为例,调查两地茶农的收入现状。通过走访当地政府,了解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政策;深入茶农的生产经营过程,从产销模式分析两地茶农收入差异形成的原因。

我们调研的具体内容如下:

(1)联系当地政府,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政府对茶叶产业发展给予的支持、引导政策;

(2)采访当地茶农,针对茶农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收入状况及茶产业收入所占比重,收集茶农对现有茶叶产销模式的看法;

(3)结合其他品牌茶叶发展模式,对两地茶叶产销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4)运用农业产业化等经济学理论知识分析适合两地的产销模式,探索促进茶农增收的有效建议。

(三)创新点及主要研究思路

1、创新点

(1)研究角度的创新。以往对茶产业的研究,往往是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的,从茶农或农户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本项目着眼于茶农的收入来研究两个著名品牌之下的茶产业产销模式,打破了以往的研究理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这个角度的选取,同国家关注三农,致力于提高农民收入是相适应的。

(2)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信阳商城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宁波地区则位于比较发达的地区,通过两个地区茶产业的比较,来分析两个地区的政府政策、开放程度、思想观念等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2、研究思路

(1)理论准备及背景资料搜集。前期的主要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农业产业化、产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了解国内外对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最新研究动态;二是搜集国内茶产业发展状况,主要是河南省信阳毛尖和浙江省宁波龙井的品牌历史、发展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2)明确调研的具体步骤与实行方式,详细规划实践日程。因为项目实践涉及到两个地区,因此要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科学地规划调研的时间和实践完成的各项任务。

(3)前往信阳和宁波进行实地调研,在具体实践中通过走访茶农、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收集更多重要的研究资料。

(4)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分析两个地区茶产业中存在的产销方式及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5)结题论文、报告及相关论文写作。在深入的经济分析之后,从论文写作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写作调研报告,并且就项目研究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进

行专门的分析,其成果可以在校内外刊物上发表。

(四)研究的主要特色

(五)成员优势及特色

四、预期效果和具体成果及其他

(二)具体成果

项目调研在搜集两地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具体成果包括:项目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几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实践资料汇编、实践过程纪录片等。

(五)要解决的问题

1、课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习掌握农业产业化方面的相关理论

茶产业产销模式研究涉及到了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理论,我们目前所学理论较少涉及到这方面的理论,因此在项目研究初期我们必须大量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以及前人运用该理论对农业产业模式研究的研究,为实践调研和后期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2)分析除了产销模式之外影响茶农收入的因素

茶农经营的农作物并不是单一的,其收入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要研究产销模式,必须首先弄清楚来自于茶产业的收入在当地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剔除掉其它的收入影响因素。

(3)了解全国茶产业发展的各种模式

中国作为茶叶之乡,拥有十大名茶,茶产业发达。因此,要研究信阳毛尖和宁波龙井茶的发展,必须全面了解其它茶叶品牌的发展规律,从而能够在研究这两个地区的茶产业发展时能够跳出思维的局限,站在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

2、团队面临的难题

(1)调研的主要对象是农户,要获得大量可靠的数据,就必须走访多户茶农,发放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而针对农户做问卷一般会面临沟通交流方面的问题。

(2)在信阳商城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灯方面的原因,针对当地茶产业的优化建议还得考虑到产业外的其它因素,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3)

茶产业建设项目申报书 第2篇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概况

项目单位法定名称:****县****生态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民营 股东构成:。

发展历程:2010年建成存栏500头的母猪场。2011年建成年出栏10000万头的商品猪育肥场。2012年完成猪场配套环保设施。

2013年取得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流转土地5848亩。

现状和规模:目前,公司基地占地面积为5848亩,其中林地5420亩,米酒加工、生猪山羊养殖、池塘养鱼、花卉苗木种植、中药材占地428亩。已完成投资920万元,养殖场已建猪舍14栋,其中妊娠舍640平方米,产房680平方米,发情栏420平方米,保育舍880平方米,育肥舍3400平方米,公猪栏180平方米,仓库、化验室、消毒室、水池480平方米,沼汽池、干粪池、尿液贮存池1280平方米,出猪栏、职工宿舍、办公室720平方米,猪场建筑总面积为8800平方米。存栏能繁母猪438头,种公猪6头,湘西本地保种黑猪30头,育肥猪2680头,2012年出栏肥猪6811头,2013年出栏育肥猪8200头,2014年预计出栏突破10000头,年产值2000万元,年利润达200多万元。

主营业务:以生猪养殖为主,结合实际进行生态种养及农副产品加工。

主导产品:主导产品是商品生猪。

人员结构:猪场饲养人员14人,技术人员6人,管理人员6人,其它林地、牧草业临时用工人员42人,公司现有68人就业。

业绩、荣誉:2013年出栏育肥猪8200头,2014年预计出栏突破10000头,年产值2000万元,年利润达200多万元。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寺前镇农业产业化先进行单位。

2、财务状况

公司现有资产154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50万元,流动资产648万元。所有者权益1158万元,实收资本800万元,营业(销售)收入2000万元,纳税额(免税),净利润20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7.3%,资产负债率25.2%。

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男,生于1973年,高中文化。2003年开始从事生猪养殖,积累丰富的生猪养殖技术和经验,于2011年成立****县****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其创办的公司目前生猪年出栏可达万头。其公司是****县信用社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银行累计发放贷款350万元,均按期付息还本,2013年被公司信用等级评为AA级。

二、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生态农牧6000头黒猪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扩建。

建设地点:寺前镇寺前村二龙山武峰林场。

2、产品方案及规模

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生态商品黒猪,扩建后企业商品猪年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0000头左右,达到16000头左右。

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主要品种:湘西黒猪。

技术:采用农业部主推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以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县畜牧水产局为技术后盾。

主要设备:供水系统一套,供电系统一套,自动通风机6套,电力风机12台,高架产床350套,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一套。

4、土建工程

建设母猪舍1栋,采用新型保温隔热的模板房,面积1000平方米;建设保育舍和育肥舍共5栋,采用新型保温隔热的模板房,每栋面积1000平方米,项目猪舍建设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粪污处理设施250立方米。

5、建设期限

自项目批复后2015年-2016年。

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该项目投资总额为:611.24万元。其中猪舍建设为:355万元,粪污处理设施30万元,设备投资183.24万元,技术培训2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7万元,流动资金34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中央投资300万元,企业自筹261.24万元,银行贷款50万元。

三、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可年增加产值1200万元,利润增加200万元,资金回收2.9年,项目盈利能力强。

2、社会效益:****是一个农业大县,是产粮大县,粮食的扩大生产和增加销路以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直是一个问题。本项目采用农业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崇尚自然生态,通过使用本地出产的各种杂粮进行传统饲养,极大增加了本地各类杂粮的销售和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因本项目采生态自然的饲养方式,选址在远离工厂的城镇的山区进行生态饲养,极大的避免了的人畜疾病的交叉感染,以及养殖环节粪便交互污染,同时通过生态养殖技术,不使用工业化生产的饲料,避免了各种工业制剂的危害,大大提高了猪肉的品质,提高了猪肉的价格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建设示范带动,为****县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思路,为养殖业养殖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模式。

三杯香茶品牌建设促茶产业提升 第3篇

关键词:茶产业,三杯香,品牌,浙江泰顺

泰顺是位于浙江省南部, 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廊桥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生态环境优越、群峦起伏、涧谷纵横, 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近海多山、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光热资源丰富, 所产茶叶自然品质优异, 以独特的馥郁香气和甘醇滋味见长。在明清时期, 就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东南亚地区, 载入《中国名茶志》。20世纪50年代, 原苏联茶叶专家对泰顺绿茶有“芽叶肥壮、白毫显露、清汤绿叶、香高味醇”的佳评。众多茶叶专家评价其“清汤绿叶, 香高味醇, 反复冲泡, 三杯犹存余香”。

1 泰顺三杯香茶产业现状

泰顺县现有茶园面积5000hm2, 2013年茶叶总产量2618t, 总产值2.41亿元。多年来, 泰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 把它作为泰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 大力推进三杯香茶品牌建设。“三杯香”商标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三杯香”品牌价值在2014年,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达到9亿元。三杯香茶已成为泰顺县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 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 三杯香茶品牌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意识不强, 宣传投入不足

大部分企业经济实力较弱, 品牌宣传、塑造投入不足, 一般只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种宣传推介会展活动, 其它宣传推介活动较少。目前, 只有几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有广告投入, 一般企业几乎没有。由于企业自身不注重品牌宣传, 制约了品牌影响力的提高和品牌的提升。

2.2 经营规模小散, 制约品牌发展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没有一家生产企业有实力牵头整合“三杯香”品牌, 营销上企业间各自为阵, 缺乏长远考虑, 凭经验盲目生产经营, 难以做大做强三杯香茶品牌。

2.3 技术力量薄弱, 科技含量偏低

农户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更新速度慢, 基地建设标准不高, 产出水平低;加工基本上停留在初加工阶段, 新产品开发能力有限;产品科技含量低, 与其它经济作物相比较, 效益不显著, 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农户对茶产业建设的重视程度, 影响了茶产业提升。

2.4 生产基础较差, 生产成本较高

多数企业厂房简陋, 设备陈旧, 加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严重阻碍了茶叶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高。茶园管理粗放, 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严重, 机械化程度不高, 茶青下树率低, 总经济效益不高, 影响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3 加快推进三杯香茶品牌建设, 促茶产业提升的建议

知名品牌是一个产品经久不衰的源泉, 没有品牌的支撑, 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持久, 茶产业的发展, 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近年来, 泰顺县人民政府确定“三杯香”品牌为茶叶主打品牌, 集中各方力量进行整合, 千方百计把泰顺茶叶统一到“三杯香”品牌上来, 加以培育, 使“三杯香”品牌得到有效保护, 销售区域不断扩大, 产销对接能力明显增强。三杯香茶已经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它的潜力仍旧很大, 现就如何在新的市场形势下, 加快推进三杯香茶品牌建设, 促进泰顺茶产业提升,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健全质量标准化体系, 提高茶叶产品质量

切实强化标准意识, 以国家、行业标准为准绳, 按产品系列化开发的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 修订《三杯香茶生产技术规程》, 完善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和贮运等环节的系列标准, 实现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 确保茶叶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有标准可依。要加强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和规范使用, 严禁超范围使用农药, 从源头上严格把好质量安全关。要加大投入, 进一步完善茶叶质量监管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加快QS、质量管理体系、三品认证, 大力推进产地标识、条码制度, 全面推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逐步实现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可追溯, 以确保三杯香茶质量安全, 推进三杯香茶标准化生产进程。

3.2 强化品牌管理保护, 树三杯香茶品牌形象

要充分认识茶叶品牌保护的重要性, 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泰顺县茶业协会要强化行业自律, 严格按照《关于加强泰顺县茶叶品牌管理实施意见》、《“三杯香”茶商标及商标标识物管理办法》、《泰顺茶叶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 全面实施“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宣传”四位一体的管理办法, 规范“三杯香”中国驰名商标许可使用行为, 做到品牌质量有标准、程序有规范、销售有标识、市场有监督, 切实做好茶叶品牌商标、标识的监管和依法保护, 维护好三杯香茶品牌形象。

3.3 开展品牌宣传推介活动, 提高品牌知名度

“三杯香”品牌是泰顺茶叶主导品牌, 政府和茶叶中介组织要为企业搭建品牌宣传推介平台, 茶业协会和企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 通过温州早茶节、农博会、茶博会、茶叶推介会、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 大力宣传推介“三杯香”品牌, 进一步提升泰顺三杯香茶知名度。继续举办“三杯香”泰顺茶文化节, 积极开展茶艺表演交流, 利用泰顺生态旅游优势开展“茶乡游”活动, 形成全社会“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 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茶叶品牌建设, 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做大做强市场主体, 提升品牌的综合实力

坚持茶叶品牌建设的市场主体作用, 整合资源、聚集要素, 重点扶持市场带动力强、规模大的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 鼓励引进大型深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生产、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大力支持茶业行业协会发挥服务、协调、自律、维权作用, 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共同做大做强三杯香茶品牌。加大浙南茶文化城建设力度, 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营销主体, 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茶叶企业和经销商进驻茶文化城。鼓励茶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实现茶叶从生产到销售有效对接, 大幅度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做大做强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 促进三杯香茶品牌建设。

3.5 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 促茶产业全面提升

院士专家工作站要加强与中国茶叶研究所、浙江茶叶科学研院所、浙江农林大学等联系合作, 依靠他们科技创新优势, 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重点围绕名茶开发、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生产加工技术成果转化和茶叶精深加工等方面的联合科技攻关, 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茶叶龙头企业构建研发体系, 在生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包装、创造市场需求和茶文化等方面加快创新,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 建设一批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栽培科学化、生产机械化的标准茶园。加强茶叶技术队伍建设, 广泛开展对农技推广人员、龙头企业技术骨干、茶叶生产大户和茶农的培训, 提高茶叶科技队伍素质。强化基层公益性茶业农技推广服务, 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 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三杯香”品牌建设, 全面提升泰顺三杯茶产业。

参考文献

[1] 叶传坚.论提高泰顺县“三杯香”茶叶品牌的个性塑造[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2)

[2] 郑旭芝.打造“三杯香”品牌做强泰顺茶产业[J].茶叶, 2012 (3)

[3] 泰顺三杯香茶[J].今日浙江, 2010 (15)

茶产业建设项目申报书 第4篇

关键词:桐城市;茶产业;现状;规划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5-17-02

2002年桐城市委市政府开始把发展茶叶作为振兴山区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分别出台桐发[2002]20号和桐发[2005]20号文件,提出了“扩量、提质、创牌、增效”八字方针,实现了我市茶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市茶产业从政府强力推动,走向持续、自主、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1 桐城市“十二五”茶产业取得的成效

1.1 茶园基地面积迅速扩大 5a来,共新建无性良种茶园766.7万hm2,平均每年133.3hm2,使全市茶园面积增加到3 200hm2,开采茶园面积达2 833.3hm2,使用的品种都是无性系良种,无性系良种率达77%,居全省之首。

1.2 茶叶加工能力稳步增长 2015年总产440t,产值1.76亿元,人均茶叶收入4 000余元,全市茶叶加工厂增加到350家,加工产能达1 000t水平,产值和人均收入超过了“十二五”规划指标。

1.3 桐城小花茶品质巩固提高 坚持绿色化发展理念,在大别山兰花茶系同质化中找寻差异化,在建园发展上全部采用适制无性系良种,在茶园管理上提倡生态茶、有机茶和绿色茶栽培模式,全市有66.7hm2茶园获有机认证,2 700hm2茶园获无公害认证,用品质支撑品牌。

1.4 桐城小花茶知名度大力提升 组织茶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出击,参加茶博会、农展会、茶文化节,利用报刊杂志和电视等媒体宣传。桐城小花茶入选“国礼徽茶”“四加一”(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老四大名茶加新地方名茶)系列。成功举办一届并参加三届大别山名优茶传统工艺制作大赛;成功注册了“桐城小花”地理标志商标;央视七套、安庆电视台为桐城小花作专题报道。

1.5 茶农科技种茶水平进一步提高 市茶叶办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培训茶农1 500余人次,市茶协还缴请安农大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为我市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1.6 启动茶园保险业务 茶园易受自然灾害侵袭,应将茶园保险纳入到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2014年在黄甲镇试点,2015年在全市铺开,为茶农减轻灾害损失提供保障。

1.7 营销模式有新突破 从传统店铺走进网上营销,桐城小花进入天猫店有3家,淘宝店有30多家,网络销售总额约1 000万元。

1.8 生产经营主体有所创新 随着劳动力的转移,茶叶经营主体也在不断优化整合,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产业化联合体成长迅速,己达50多家。

2 存在不足

2.1 桐城小花生产加工、营销标准及模式有待规范 茶园施用化肥、除草剂的茶农有所增多;茶叶加工作坊式较多,产品卫生、质量参差不齐。

2.2 茶叶市场存在鱼目混珠 包装生产企业大量生产通货包装,周边价格低廉茶叶仿冒桐城小花;有实力的营销企业外地采购,赚取价差,挤占桐城小花市场份额;还有关系茶、扶贫茶也让桐城小花质价不符。

2.3 桐城小花品牌影响力不强 尚缺产加销一体的扛牌型、带动型龙头企业。

3 桐城市茶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茶叶“绿色增长、茶农增收”为目标,调整优化生产结构,着力提质、稳量、强牌、增效,提升桐城茶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十三五”末,实现山区茶园总面积3 666.7hm2,总产1000t,茶产业总产值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5 000元的目标。

3.1 “十三五”茶产业发展要点

3.1.1 创建特色茶园基地 选择优质区域新建高标准茶园466.7hm2;优选当地群体品种和引进特色品种如“安吉白茶”,优化品种结构,缓解采摘“洪峰”,同时对当地群体老品种加以保护利用。

3.1.2 创新茶园管理模式 分层建设桐城小花特色基地。对海拔300m以上的高山茶园,禁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按生态有机模式管理,以手工采摘,以质(下转19页)(上接17页)取胜,保持桐城小花传统风格。对海拔300m以下的缓坡地和“茶下田”的平地茶园,培育机采茶园,按绿色食品标准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每kg干茶节省200元的采茶成本,以量取胜,缓解采茶工紧张矛盾,配套加工工艺,满足大众消费。

3.1.3 创新加工工艺 以市场为导向,丰富茶产品种类,除生产桐城小花绿茶,增加桐城小花红茶、桐城毛尖(类似天柱弦月)。对桐城小花绿茶增加整形(龙井的扁茶工艺)和高火提香工艺。优化产品结构,培训茶农掌握多茶类加工技术,合理开发夏秋茶;在茶园集中区域设立茶叶加工中心,建立标准化、清洁化、连续化茶厂和茶青交易中心。推广电热和秸秆为原料的制茶设备,减少山区林木资源的消耗。

3.1.4 创新营销模式 “十三五”茶产业的着力点放在市场拓展和营销上,以销带产,以销促产。一是以桐城小花商标成功注册为契机,加大桐城小花品牌整合力度,在包装模版设计上要突出桐城文化内涵。对桐城小花包装生产采用定额备案制,挤出仿冒茶的市场份额。二是引导和鼓励企业抱团发展。支持茶企组团进入合肥华夏茶博城设立桐城小花专营店。三是支持鼓励营销型企业在桐城茶区建基地,联系合作社、家庭茶场,重点培育以销促产引领型的龙头企业,促进茶产业化经营步伐。四是因势利导建市场,以现有12家茶叶经营店为基础,建立文城东路茶叶一条街。五是利用桐城电商产业园平台,加大桐城小花互联网市场建设,扩大桐城小花网上销售份额。六是推进茶产业融合发展。利用桐舒交界山峰风力发电路网通道,选择有条件的茶园建立观光茶园、自助体验茶园、定制认筹茶园,引导茶叶生产、茶文化、茶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拓宽多元化营销路径。

4 “十三五”茶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4.1 培育新型组织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着力培育茶产业领军企业。支持标准化茶厂建设,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带动性强、上规模、上档次的茶企;鼓励重点茶村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有侧重的扶持社员达100户以上、规范动作的茶叶合作社,使每户茶农有组织归属感,通过合作社成员的自律和监督,规范桐城小花茶叶市场,提升桐城小花茶叶品质。

4.2 强化技术支撑 开展茶叶生产技术、营销技能培训,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完善桐城小花质量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推进茶产业发展。贯彻实施桐城小花茶地方标准、桐城小花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确保产品质量。

4.3 加强品牌建设 加强茶叶市场管理,维护品牌对外形象,支持茶叶生产企业积极参加展评、展销、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支持企业在省级及以上报刊、电视等媒体上的宣传活动。通过内强质量,外树形象,逐步把桐城小花打造成安徽省著名品牌。

茶产业建设项目申报书 第5篇

首先,提出茶文化的概念,分类及与茶产业的关系,得出茶这种最具文化特质的农产品,其产业发展必须赋有强大的文化内涵的结论。论述如何实现茶的产业经济与文化的有效互动。

其次,论述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对茶产业的影响,把茶文化做成茶产业的灵魂的重要意义。

再次,对四川省茶叶发展优势和劣势,存在问题与国内外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以生态低碳茶叶种植为基础的,绿色加工流通为保障的茶业实体经济的必要性。

最后,提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经营战略规划。同时,针对当前四川茶产业实际,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实施名优茶叶品牌战略,强化信用风险防控提高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一)、茶文化在茶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茶产业的灵魂。

(二)、生态低碳茶叶种植是茶产业的基础,绿色加工流通是保障,二者是的茶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是四川茶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政策建议

5.1.加强政策引导。一是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国际国内茶叶市场的调研,做好区域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鼓励各市州结合当地辖内实际,平衡优劣,合理匡算辖内茶叶产业的发展规模,防止盲目扩大化发展出现产业过剩现象,走“以质取胜”的科学化发展道路。二是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等不合法不合规的竞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提升竞争层次。三是构建茶业发展信息渠道。建议有关部门搭建信息平台,发挥专业信息优势,对我省茶叶产业的市场情况、发展现状,定期向各金融机构披露,便于金融机构判断行业风险,有效拟定金融服务方案和措施,切实提高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茶叶产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5.2.实施名优茶叶品牌战略。一是确定重点发展品牌。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自上而下对各地品牌进行整理归类,确定重点培育对象。二是加强对茶叶文化的宣传。建议由政府主导,举办和参与茶叶博览会、品牌推介会、招商会、交易会、展销会、茶文化等活动,通过报刊、电视、互联网等手段,以旅游产业为载体,提升四川茶叶产业的品牌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建立健全销售渠道。鼓励川内实力雄厚企业以开设单个品牌专卖店、连锁店,或几个实力相当品牌生产企业共建销售专营店,或以开设网店等形式,完善广阔的市场营销网络,提高品牌销售比例。四是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技术。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在茶叶集中优势产区新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初精制加工茶厂,加大现代化、清洁化、自动化茶叶加工生

产线的引进和创新力度,促进茶叶加工升级换代;加大科研力度,扩大发展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色素生产规模,大力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用品、茶机械、茶包装等精深加工转化增值,加粗延长茶叶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集群。

5.3.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一是银行业监管部门应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法人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紧紧抓住地方政府推动茶叶产业经济发展的机遇,加大信贷扶持力度。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商业化运作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责任感,帮助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加工工艺、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在茶产业弱势区域、弱势群体中有效扩大信贷投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要培育一批对农村有感情,熟悉茶园、茶厂、茶农情况的高素质信贷人员长期活跃在信贷支农一线,深入基层,了解茶农的实际需求与经营状况,实时解决问题。四是把握重点,实现高效分类投放。结合企业规模、种植茶叶质量等指标,对茶业企业、茶叶种植农户、加工个体户制定相对应的信贷准入标准,鼓励企业做大规模、茶叶种植高产优产、加工企业提升加工层次。五是保险部门要适当降低保险费率,减少投保人的投保成本,扩大投保面,提高茶叶生产保险全覆盖率,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六是要在深入调查与研究信贷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如适时推出茶叶基地抵押、茶叶地使用权抵押、大额交易订单质押等金融产品。七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政府、保险、担保公司的沟通合作,探索出有益于解决农户及茶企抵押物不足、贷款难的路子,做到真正地惠农、扶农。八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行业市场变化的研究,及时落实

各项风险防控措施。

5.4.强化信用风险防控。一是银行业机构要与食品卫生等质量监测部门及时沟通,及时了解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防范由于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导致的茶叶销售渠道不畅,进而影响银行资金回收,产生信用风险;二是银行业机构要创新信贷管理机制,可定时定点派驻信贷人员到茶厂检查库存情况,以设定的库存量为标准,低于库存量时收缩相应的信贷量;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模型提前预测茶叶价格波动趋势,及时引导企业止损,避免信用风险;三是培养一批既懂茶叶生产加工各环节又熟悉信贷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业务人员,加强对茶业种植户与加工户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庄楚《茶业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国茶叶文化研究杂志2010第1期)

2.洪涛《弘扬茶文化 促进县(市)域经济》(商业文化2003年第6期)

3.段建真《茶叶生态经济》(茶叶通报2006年3期)

4.龚永新《西部茶产区区域经济合作》(新西部2010.08期)

5.张莉齐桂年《雅安市茶叶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8年信息产业项目申报 第6篇

为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应用能力,促进新业态发展,培育骨干企业,根据《中山市信息产业项目资助实施细则》,特制定本指南。

一、申报流程

(一)符合规定条件的项目,按照项目指南要求通过中山市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信息网(http://fczj.zs.gov.cn/)申报,并按要求向所在镇区经信部门提交相关材料和有效证明文件,镇区经信部门审查后向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申报。

(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申报材料汇总、整理,组织专家评审,拟定项目安排和资金资助计划,并在相关网站上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报市政府批准。

(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按照市政府批复,下达项目资助计划,由财政部门办理拨款手续。

二、申报对象

申报项目应已办理中山市信息产业项目入库。

三、申报领域及专题

领域一: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业项目 专题1:嵌入式软件类 1.项目目标及内容

支持嵌入式软件与传统制造业企业产品融合模式创新,重点支持实现电子信息产品升级改造的嵌入式软件应用项目。

2.申报要求

资助方式为事后资助。对满足申报要求,属于嵌入式软件类项目,根据申报企业和项目对地方的贡献,按照专家评分,资助前3名,每名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专题2:行业应用软件类(不含嵌入式软件)1.项目目标及内容

重点支持已投入市场运营,前景好,盈利能力强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应用软件产品项目。

2.申报要求

(1)申报项目是拥有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项目。项目总投资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项目应已建成和有成型产品销售,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已产生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在行业内具有示范带动作用。项目须在2016年1月1日后启动建设。

(2)申报主体是在中山市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必须有保障项目持续运维的资金能力。

(3)项目建设基础较好,运营模式可行,市场前景较好,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较好地支撑申报主体盈利能力的增长。

(4)申报单位及项目无重大商业或法律纠纷。

(5)项目须提出评审依据。必须包括:产值、税收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项目产品或服务直接实现的总销售收入和互联网相关业务收入;服务内容、方式;项目成果、成功案例;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绩效量化指标与评估报告;项目实施前后1年,申报主体每年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3)项目实施必须在中山市境内,项目建设基础较好,运营模式可行,市场前景较好,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较好地支撑申报主体盈利能力的增长。

(4)申报单位及项目无重大商业或法律纠纷。

(5)项目须提出评审依据。必须包括:产值、税收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项目产品或服务直接实现的总销售收入和互联网相关业务收入;服务内容、方式;项目成果、成功案例;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绩效量化指标与评估报告;项目实施前后1年,申报主体每年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其它相关业务收入等。

(6)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或企业,不得重复申报:

A.已获得财政资金扶持的项目;

B.属于市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7)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多头申报。

(8)近5 年以来在专项审计、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方面未出现过较为严重的违法违规情况。

3.资助额度

资助方式为事后资助。对满足申报要求,属于电子信息制造类项目,根据申报企业和项目对地方的贡献,按照专家评分,资助前3名,每名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领域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项目 专题4:“两化”融合应用类项目 1.项目目标及内容

支持企业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贯标评定,进一步提高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信息化集

按照专家评分,资助前八名,分成四个档次,每个项目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领域三:“互联网+”应用项目 专题5:“互联网+”应用项目 1.项目目标及内容

支持在创新方面技术含量高,拓展新领域方面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业态模式具有创新性、市场具有成长性、具备行业示范作用的“互联网+ ”应用创新示范项目。包括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以及规模定制(C2B)、制作服务融合、促进线上线下(O2O)融合等。

2.申报要求

(1)申报项目总投资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项目总投资不包括企业购买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等费用及固定办公场地租用、差旅等日常事务性费用),应由项目投资建设单位为主体进行申报。项目应在2016年1月1日以后启动,目前已建成并须上线运营1年或以上。

(2)申报主体是在中山市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必须有保障项目持续运维的资金能力。

(3)项目实施必须在中山市内,且有较强的行业发展需求和较大规模的客户群体。具有运营必要的资质和相关行业背景。

(4)项目产品或服务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有利于形成标准规范,在行业内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申报材料 第7篇

产 业 发 展 项 目 申 报 材 料

XXXX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201X年X月 企业发展情况介绍

一、企业简介

XXXX农副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地处XX市XX区XX经济开发区,注册资金1个亿,辖区总面积XX亩。公司开展一、二、三产业综合经营,主要经营范围: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网上销售,上述产品进出口业务,农业机械设备销售,货物仓储、配送,农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物联网技术开发,展览展示服务,道路普通货物运输,房地产开发、销售,物业管理,投资管理,是一家从事现代农业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综合性公司。

公司拥有较强的人才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X名、博士生X名、其他技术人员X名、管理人X名。另外,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的建设标准,采取“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模式,建设成为集商品交易、商贸展览、电子商务、电子结算、包装配送、仓储物流(包括农产品冷链系统)、连锁经营、质量安全监测、信息服务、金融商务等功能为一体化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服务平台。

公司谋划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跨国企业的合资合作。通过出让产权、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外向度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运用当代信息技术推动工业化进程方面,公司战略与跨国企业的软件服务商进行合作,进一步提高市场监控、生产工艺、财务管理和物流配送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化程度,运用电子商务实现全流程在线管理和决策,加快新型农业工业化的进程。

公司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精心实施“田园+餐桌”——农业产业化战略,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把公司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全省、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起示范作用,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现代化农业企业集团。

二、项目整体情况

1、项目名称:YY·XX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城

2、项目位置:XX省XX市XX区XX经济开发区

3、项目建设内容及定位:

八大中心:冷冻冷藏中心、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产品深加工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商务生活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信息结算中心、产品检验检疫及检测中心。三大线上平台:电子商务与金融平台、物流服务平台。

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成为集商品交易、商贸展览、电子商务、电子结算、包装配送、仓储物流(包括农产品冷链系统)、连锁经营、质量安全监测、信息服务、金融商务等功能为一体化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服务平台,成为立足XX,服务ZZ,辐射长三角洲及XX城市群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对打造现代化的XX城市新形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有效解决上千人就业和创业的问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4、项目规模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XX亩,总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总投资XX亿人民币。

5、发展前景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YY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XX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和《XX市农业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了三农的建设发展重要性。

XX具有XX省中部农产品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是XX城市群的重要节点,铁路、公路、水运等运输网络发达,在XX建立“农产品物流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相比,我国农产品物流还存在一些问题:物流技术落后导致的物流过程损耗严重、农产品的供应主题分散、农产品采购主体复杂、中间环节多、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

建设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不仅解决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农产品现代物流水平所必需的。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的需要

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的重要手段。降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增值,而且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降低和杜绝农产品公共安全事件的爆发,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的根本利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建设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的需要

根据物流振兴规划,国家将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XX市若能成为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对XX市的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本项目将在建设XX市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项目的建成运营将为立足XX,服务ZZ,辐射XX城市群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由于基础设施先进,技术和资金力量雄厚、交通发达等优势,对周边地区形成相当强的辐射作用,使周边地区的经济、管理、人民生活水平等得到提升。应对全球化竞争的需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农产品流通面临全新的环境,从国内状况分析,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农产品流通的规模、频率和质量安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的增加,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客观上要求摆脱集贸式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原始状态,减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和成本,降低农产品流通市场风险,因此提升和改造传统的流通环节,高效的、安全的农产品流通形势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加快XX市城市建设的需要

物流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投资者评价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XX市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在呼唤各类物流中心的发展。

首先,农产品生产物流中心的市域配送功能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产 生活息息相关,高效、针对性的配送可以帮助解决居民物质生活所需物资的流入,快速、有效地供给和配送众多门店和家庭所需产品。

同时,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有利于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物流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城市化进程中新的推动力。总之,建设YY·XX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城对XX市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发展前景良好。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应该抓住时机,尽快实施。

6、项目战略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

把YY·XX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城建设成为以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物流设施运营良好、物流服务水平一流、物流集散效应显著、产业经济效益良好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近期目标(201X年-201X年)规划与资源整合目标:完成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整合集物流资源、农业资源、交通优势等资源优势,为规模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形成打下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完成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商业贸易平台;

园区招商与建设设计目标: 展开并完成物流中心各专业市场、物流设施、配套服务的建设设计方案,完成投融资招商工作;

服务平台搭建目标:搭建中心内工商、税务、银行、质检、海关、土地、房产、农委、供销、商务等政府职能机构服务平台;构建物流行业区域合作协会,促进多层次的物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品牌建设目标: 设计物流中心统一的VI(视觉识别系统),形成鲜明易于识别的物流中心品牌形象,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并发展成为XX省名牌。

第三方合作目标:搭建物流信息服务、检验检测、网上交易、生产垃圾处理、南北产品调配的第三方合作平台。提高物流中心内专业化程度。

达产达效目标:一期、二期建设完成并开场迎客,物流中心年交易额达到X 亿元,以场养场逐步扩大知名度及稳定市场培育。(3)中期目标(发展期201X年-202X年)

1)项目全面建成并正式运营,物流基础设施能力得到充分扩充和保证,物流体系对区域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能够为农业产业提供一体化经济的全程物流服务。

2)YY·XX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城项目在XX省的农业产业化和物流体系中的龙头效应开始显现,物流中心品牌发展成为全国名牌,并培育5-10个省内名牌产品。

3)在本物流城的基础上,加强新技术,高智能科技的运用,复制同类市场2-3个,形成企业内网与行业大网相结合,现代农产品物流企业巨舰雏形初见成效。

(4)远期目标(提升期20XX年-20XX年)

YY·XX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城实现跨越式发展,物流设施体系运营成熟,呈现优质化发展趋势。与区域内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合作紧密,形成联动的物流服务联盟,物流成本降低,社会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物流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成为XXX腹地主要的农产品物流集散基地和农业信息化、产业化、环保化示范基地。企业内网遍布长三角地区、XX三省、XX城市,实现大流通。

三、创新经营模式

1、网上商城店铺托管服务

搭建物流中心大宗农产品B2B交易网站平台及大众农产品B2C零售平台,线上线下产业联动,形成具有XX特色的区域农产品综合商贸物流市场。

为每位经营户在网上商城免费开立店铺并进行网上商务托管服务。

收费标准根据营业金额,分档次收取,实现物流城与物流城内经营户合作双赢。

2、新能源利用建议

本项目全面建立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发展光伏产业,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建设此项目重要目标除了供电给物流园区外,其余的将并网发电,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每年将节约标煤、用水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此项可为本项目每年减省电费1000多万元。

3、项目扩展建议

整个农业商贸物流城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并进行可回收垃圾循环利用;厨余、果蔬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推动无公害蔬菜进城与果蔬垃圾返乡堆肥;直接对接,双向交流,循环利用,融合发展(招商引进生物有机肥厂)。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农业生产销售体系,在XX市发展建立多业态农业生态园项目;与本项目配套进行。

四、关键技术及产品情况

分三年五期滚动开发进行;一期开工建设预计为201X年X月,一期投资总额为X亿元;二期计划开工时间为201X年X月,投资额度为X亿元;后期根据项目推动情况进行调整实施,预计201X年X月达产达效。

五、项目效益

1、提供就业

项目效益项目运营后,解决当地XX人就业问题。在物流城形成后又促进为其服务行业的发展,间接经营人员就业达XX人。

2、增加税收

本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实现XX亿元交易额,创税XX亿元以上。

3、稳定农产品物价

能全面掌握、及时发布农产品产品的生产情况和供求变化信息,积极引导生产和市场流向。从宏观背景分析,项目的建设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符合国家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对稳定农产品物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茶产业建设项目申报书 第8篇

安溪茶包装产业价值链的基本模型包括两大活动单元,分别为基本活动单元与辅助活动单元。首先,基本活动单元包括从茶包装的市场调研、茶包装设计与研发、茶包装生产与运作,茶包装分销与营销,茶包装的受众反馈与服务、茶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利用,形成了连续性的以产品和技术为核心,以营销为手段,以顾客利益与社会利益为目的的内部纵向链条。其次,辅助活动单元包括茶包装企业基础设施辅助、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行业协会服务管理、政府职能的作用,形成了茶包装产业价值链的支持性配套辅助。[1]文章以安溪茶包装产业价值链的支持性配套辅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安溪茶包装产业价值链外部供应建设发展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安溪茶包装产业价值链外部供应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希望有利于提升安溪茶包装产业竞争力。

1 安溪茶包装产业支持性配套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安溪茶包装产业价值链外部支持性配套建设仍然面临诸如:产业配套设施薄弱;行业协会管理不足,人力资源层次低,创新力不足;政府职能缺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安溪茶包装产业乃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1.1 安溪茶包装产业关联产业和支持性配套设施匮乏

安溪茶包装产业的关联产业和支持性配套设施包括:原材料供应、茶产业、文化产业、广告业、茶包装科技研发产业、行业协会、交通物流配套、酒店服务配套、茶包装产业园区、电子商务园区等。以下将从行业协会、交通物流配套、酒店服务配套、茶包装产业园区、电子商务园区等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分析安溪产包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1 行业协会迟迟未成立

行业协会为非政府组织机构,它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种民间组织机构。其特点表现为非营利性、中介桥梁性,公共服务性、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性。行业协会为行业提供咨询、管理、沟通、协调、监督等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整合协调行业资源、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监管处罚非法竞争行为,维护行业成员的共同利益的作用。[2]

安溪县先后成立安溪茶叶协会、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等行业组织机构,其对安溪茶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但在茶叶包装方面,协会组织仍迟迟未建立。

安溪广福包装总经理林为棒认为,无论是将茶包装行业归入茶叶产业配套行业协会还是归入包装印刷行业协会,都不利于茶包装行业有效整合资源与监督管理。因此,组建专门的茶包装行业协会势在必行,这将有利于安溪县茶包装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与资源的共享,抱团取火,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安溪怡龙人事经理认为,目前安溪茶叶包装行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行业协会,是与其他茶叶产业配套一起归入茶叶配套协会,随着这两年茶叶行情下滑,成立茶叶包装行业协会迟迟未能提上议程。

缺乏行业协会的服务与监管,安溪茶包装企业各自为政,无标准无规范,甚至陷入同质化的恶性竞争泥潭。

1.1.2 产业基础配套设施薄弱

安溪县茶包装产业长期缺乏统一规划,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不足,集聚效益不明显。茶包装产业链处于低级发展阶段,随着原辅材料成本和机械保养费用增加,利润微薄。首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安溪地处丘陵地带,交通物流设施建设不足,规模化生产受到限制,与同行业间竞争力不足。其次,配套园区建设不足,安溪茶包装生产园区、茶叶包装城、茶叶包装电子商务创业园区、茶叶包装产品研发基地等相关配套园区筹建缓慢。最后,宣传性配套设施建设不足,茶包装博览会、茶包装展览会等相关配套宣传不到位。[3]

1.2 人力资源层次低,创新力不足

包装业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产业,它集化工、机械、电子、网络、文化创意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包装印刷器材、包装印刷技术发展日新月异[4]。然而,安溪县专业的包装设计人才几乎没有,尤其是创新型专业人才,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创意,技术熟练的操作人才也流失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茶叶包装对于提高茶叶附加价值的作用不可估量,消费者购买任何商品,包装是第一印象,但当前大多数从事茶叶包装的工作人员满足现状,不善创新,使茶叶包装质量水平从整体上来说提高不快,包装操作人员包装理论和实践素质较差,包装在运输过程、搬卸过程销售操作过程遭到人为不慎而引起的损坏,这好比有骏马配不到好鞍子,岂不可惜?[5]

安溪茶包装企业员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管理技术型人才,另一种是一线密集型员工。后者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及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用工荒,尤其到了年底和年初,用工荒现象更加严重。但安溪是福建著名的茶乡,也是农业重县,本地留守人口较多,特别是广大的妇女同胞,因此茶包装企业的用工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而前者管理技术型人才,主要有两种引进方式,一种为外地引进人才,一种为本地培养。两种引进方式都是以高等院校或高职院校培养为主,安溪县目前有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安溪茶叶职业技术学校、天晟茶艺师学校等相关高等高职院校,均设有茶包装相关专业或课程,但是在产业需求与教育培养的衔接上仍存在诸多问题:教育体制缺乏创新,按部就班;专业与课程设计缺乏与时俱进,老化严重;师资力量薄弱,业务能力创新不足。

1.3 政府职能缺失

安溪茶包装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安溪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应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宏观调整为辅,政府应扮演服务者、管理者、监督者的角色,而不是放任自由。当地政府利用税收进行必要的干预与扶持,才能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由管理监督职能向服务与协调职能转变,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平台。但安溪茶包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无论是在行业监管还是行业服务等方面都不尽如意。

1.3.1 行业服务监管不到位

茶叶包装服务管理涉及工商、质量监督、经贸、科技多个部门,安溪茶叶包装的设立由市新闻出版局受理、省新闻出版局审批,县文体局只进行日常的业务指导,由此造成整个行业的规划、管理和服务没有行政主体,行业服务监管不到位的实际情况,且小作坊作业没有纳入政府的管理范围,生产产品质量安全没有保障。

1.3.2 行业政策扶持不足

安溪政府相关部门,无论是在人才引进政策、税收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标准制定、产业规划、招商引资政策等扶持政策均不尽如意,与同为大泉州的晋江、南安等兄弟县市相差甚远。

2 安溪茶包装产业支持性配套建设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尝试从以下几方面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2.1 完善关联产业和支持性配套设施建设

2.1.1 组建行业协会,走联合集群之路,抱团取火,实现包装产业合力化

从整体上看,整个茶叶包装行业规模参差不齐,企业存在多、小、散、乱现象,所占市场份额低等问题,安溪县的茶叶包装业没有重点龙头企业,没有叫得响的大品牌,大多企业均为家庭作坊模式,处于“自闭式”管理,与大市场沟通不足,信息资源不对称,市场开拓面窄。各个企业各自为战,交易市场产品单一,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的利润空间小,所占市场分额较低。安溪茶包装企业多而乏序的现实窘境下,走联合集群,抱团取火才是安溪茶包装产业的出路。首先,以政府与龙头企业牵头,迅速组建的行业协会迫在眉睫,这是提高行业凝聚力最有效的措施。其次,龙头企业资源共享,技术共享,管理制度与管理经验共享。最后,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统一市场价格,规范产品质量与销售渠道,制定行业准则,惩治恶意竞争等。

2.1.2 增强关联产业和支持性配套设施建设的融合程度

完善关联产业与支持性配套设施建设是任何产业发展并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必须通过投资关联产业与支持性配套设施来获得溢价。

针对关联产业与支持性配套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应该加大各方面的融合程度。

首先,保证茶叶品质,优质的茶园开发,先进的种植理念与种植技术的运用,种植面积的规模化,从而保障茶产业发展。

其次,安溪茶包装产业发展应与陶瓷、竹藤、纸、塑料、金属盒等产业的发展相融合,与文化产业、广告与调研产业、印刷产业、互联网发展等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各产业相互分工,相互合作,从而进一步完善茶包装产业链,提升安溪茶包装产业综合竞争力。

其三,加大对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技术市场、酒店服务、交通物流配送的发展,形成对茶包装产业的配套支撑,为安溪茶包装产业提供包括人力资源、政策信息、技术服务、住宿、沟通交流平台、运输与配送等支持,加大产业融合度。

最后,筹建安溪茶包装生产园区、茶叶包装城、茶叶包装电子商务创业园区、茶叶包装产品研发基地等相关配套设施。

当今世界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一,融入世界,迎接挑战是必然的选择。关联产业与支持性配套设施的融合程度,是反映了一个产业是否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标志。产业与产业之间,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体现了一个产业发展的成熟度。

2.2 产学结合,优化人才结构

目前安溪茶包装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产学结合,减少人才流失,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对内加强与当地专业学校的合作,包括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安溪茶叶职业技术学校、天晟茶艺师学校,定期举办茶包装相关活动,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对外定期输送员工外出学习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学习包装工艺,甚至到国外学习深造。在如何减少人才流失问题上,本研究认为必要的工资与福利改革是必须的,实行结构制工资,提高工作绩效,寻求当地政府人才引进政策的支持。

2.3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迈克·波特认为政府不直接参与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但政府必须承担提供公共服务的重任。

安溪茶包装产业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以构建更好的发展平台,但目前安溪茶包装产业发展陷入无扶持政策,无规划,无基础配套建设,无人才引进等相关政府职能保障。针对上述问题,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体现政府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贷款与税政支持,充分利用“二次创业”的有利时机,支持规模企业进行技改,引进新的生产线,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发展新型包装工艺,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引导小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实施强强联合,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二,制定产业规划。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聘请专业研发团队,根据安溪县印刷包装行业发展的整体态势,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对该行业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近期、长期纲要。

第三,成立茶叶印刷包装协会。调整和充实包装协会成员,完善协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经常通过开展行业研讨活动,举办茶叶包装设计大赛等措施,加强行业信息共享和行业交流,强化行业自律,抱团发展,共同进步,打响“安溪制造”。

第四,建设工业园区。划定包装行业专业生产基地,将散布在全县的茶叶包装零散的包装企业集中到工业区,统一管理,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吸引包装原辅材料供应商到安溪县设点办厂,完善包装产业链,使之成为有规模、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茶叶印刷包装生产贸易集聚地,打造包装印刷业航母。

第五,积极开拓市场。依托中国茶都、茶博汇,特别茶叶包装城的规范建设,设立专门茶叶包装贸易市场,开设的茶叶包装印刷专业网站,积极开拓网上业务,打造中国茶叶包装集散中心。引导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到浙江、广州等地参观学习,参加“广交会”、“厦门9.8洽谈会”、“茶配套博览会”等各种行业展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引导和支持茶叶包装企业引进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高端产品,占领高端产品市场。

第六,加大招商选资的力度。要做好项目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包装业的品牌企业、龙头企业落户安溪,充分利用大企业技术力量、人才优势,带来更多的机遇,通过大企业、大项目发展带动安溪县印刷包装产业壮大。

第七,规范市场。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要加强教育培训举办针对茶叶印刷包装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班和讲座,教育和引导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正确使用和标注茶叶外包装标识。建立健全产品可追逆制度,积极开发可循环利用产品,大力推广“合理包装”、“适度包装”的理念,提倡清洁生产,减少能耗,适应国内国际环境卫生标准,打好“绿色品牌”。

第八,加强人才培育。通过与高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智力优势,举办茶叶包装创意大赛,委托高校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支持引导大规模企业建设科研基地,在茶学院设立包装业专业课程,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6]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必须要有各级政府的参与与支持,安溪茶包装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

3 结语

安溪茶包装产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胜出,就必须完善配套设施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内外融合的人才开发与管理方式;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出台一系列服务政策。课题对安溪茶包装产业的分析和创新有一定的成效。安溪茶包装产业的发展,受益的不仅仅是茶包装企业,更促进了包括茶产业、酒店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包装印刷业等产业的共同发展,各产业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为安溪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黎元生.闽台茶叶产业价值链分工、整合与竞争力提升[J].中国茶叶,2008(10):18-19.

[2]李秋萍,许丽霞,华振雄.回顾2013中国茶包装市场,寻2014发展新机摆脱困境[J].中国茶业用品,2014(27):20-24.

[3]彭红,潘艳梅,陈靖.安溪铁观音茶叶包装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2(5):32-34.

[4]刘蕾,张公武.基于产业链视角提升包装产业竞争力研究[C]//中国包装联合会.第二次全国包装教育与学科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5]洪文生.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构想——以“安溪铁观音”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5,19(9):32-35.

[6]林毅敏.安溪县茶叶包装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R].安溪县政协,2013.

[7]林畅茂.萍乡茶叶包装印刷产业集群的思考[J].中国印刷,2012(9):57-59.

[8]韩家丽.浅析茶叶包装设计现状——通过对厦门茶叶包装市场的调查分析[J].大众文艺,2010(18):50.

[9]罗亚明.国内外包装专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包装学报,2010(2):82-85.

上一篇:善于发现作文400字下一篇:学生、家长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