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析

2024-06-30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析(精选11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析 第1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析

【摘要】学生们在高中时代,主要的目标就是参加高考,在不断的巩固复习中去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因此,在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上,教学的目标设计就渐渐的脱离现实的生活。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几乎看不到学习和生活的两大特点。如何才能让高中的思想政治回归到原位,更加的贴近生活呢?本文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史料,对高中的思想政治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本文中,将会对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作出解说,找出解决的办法。希望能够对以后的教学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书籍史料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65-01

一、教学目标多维度

每一次教学操作之前,制定教学目标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是课堂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和关键要求,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所以一堂课关键性的第一步就是要确立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一个个体都有着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贯彻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一维转向多维,从着眼应试需要转变成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发展学生能力,更要关照学生的精神世界,尤其是要关注情感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1.知识技能目标生活化

道德认知是道德发展的基础,它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要优化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的学生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知识的掌握仍然是处于基础地位的,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思想政治课重要的教学目标。

2.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生活化

知识运用于指导生活、创造更好的生活,知识的价值才有得以实现。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调动生活事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生成知识。生活化教学力求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懂得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运用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辩证思维、剖析和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收获新的知识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生活化

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生活化教学应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通过情境创造,制造价值冲突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对社会事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懂得取舍,在价值取舍中,懂得统筹兼顾,正确权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1.教学内容增加更多的生活常识

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教材的内容是不可能完全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其知识必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但理论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在理论层次上找到有关的生活性知识。杜威指出儿童所关心的事物,由于他的生活所带来的个人的和社会的兴趣的统一性而结合在一起。为了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生活化,应该添加一些更为生活并且有必要的教学内容,这可以丰富原有的知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2.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

“科学的教材代表经验发展的某一阶段或状态。”也就是说教师要将现有的教材和经验联系起来,使其成为经验的一部分。这个经验,杜威强调必须是儿童现有的经验,否则即便引发学生的兴趣,也会由于脱离学生经验而使得知识难以消化,所以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教学过程是灵活多变的,但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笔者在这里结合教学实践和资料研究,力图构建一个可行适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将与学生的生活有足够的联系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富有思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杜威指出教材超越儿童经验和理解能力,怎么办昵,教师就要创造一个能到达预期目标的活动或情境,使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不可避免地的朝着希望的方向走。情境必须可以实现预期希望达到的目标,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调动生活经验,提供思维资料

对于问题的思考,需要一定的思维资料,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必须联系已有经验。杜威说记忆、观察、阅读和传达都是提供思维材料的途径,具体采取什么途径是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特点和个人已有的经验决定的。作为教师,教师虽然不再把现成的教材提供给学生,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要保持沉默,而是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或唤起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可以直接获取经验,也可以通过间接的途径获取经验。对于教师来说,也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经验,调动和开发自己的经验的同时通过其他各种方法获得相关资源。

3.创设生活问题,引发思考

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的很多问题是就理论在说理论;一些教师让学生自己先阅读教学内容,然后通过问题让学生找出知识点,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这样往往不能使学生信服。所以要引发有效的问题,就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联系学生平时也会思考的一些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提出层次递进、难度适宜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

4.生活化作业,学以致用

“知、信、行”是思想政治课的目标,但现在往往是知而不信,信而不行。长期以来,学生们早已习惯于将学习的目的简单的归为回答问题、应付考试。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和能力,为了使知识得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生活化作业按资料的获取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运用型,一类是资料收集型。

新的课程改革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把德育目标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上海的《课程方案》明确指出课程要“以德育为核心”。作为德育“三线一面”中的一线的思想政治课肩负着中重要的德育职责,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思想政治课都以知识性的说教为主,而笔者所受到的也是这种说教式的教育,在自己的潜意识下受到的是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一个旧课程下成长起来的新教师必须去用新课程理念和方法武装自身,用生活化的教学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贞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7年08期

[2]贺伟;思想政治课教材呈现与创造性使用[J];中华民族教育;2008年09期

[3]李建东;如何调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学版);2009年08期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析 第2篇

一、生活引领,切入教学

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学习的源头活水。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实践,而实践、探索的最好平台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思想政治可以说无处不在,而现实生活又是思想政治丰富的源泉。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片段:

师:钓鱼岛很小,约7平方公里;钓鱼岛很大,世界关注,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1:钓鱼岛周围海域石油资源储量巨大,可达30~70亿吨,“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

生2:太平洋黑潮流带来了大批鱼群,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钓鱼岛,我们不能丢。

生3:表面是丢钓鱼岛,实则是丢国家尊严。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如果日本拥有钓鱼岛,他们就可以作为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或前进基地。

……

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个话题……

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认知、情感将同时得到和谐发展。并且,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学习。因此,引导学生依托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认识和探究,对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学生的生活实践是有限的,一些事情可能知道一点却不深入全面,可以用虚拟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教师在立足教材、面向生活的前提下,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创编故事情节,把学生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情境中去,(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让学生在以后可能出现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思考、探究,实现知识的迁移。

我们发现,教学中如果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设置两难问题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内心认知冲突,触动原有的认知心理结构,让学生思考、辨别、选择,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及时将社会焦点、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充分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选取学生有所闻的、典型的、时效的、最近的、最新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认真分析,正确评价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寻找各种现象后面的社会根源。

三、反思生活,生成思想

知识可以灌输,唯独思想无法灌输,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形成。之所以强调思想政治课堂的生活化,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得到自己的独特认知。

如,《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学片段:

1.讨论: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2.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认为命由天定。

生2:人定胜天的人认为要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生3: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看破红尘、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

生4:我们要热爱自然、热爱社会和生活,积极进取、乐于奉献,这个社会虽然有“彭宇案”这样激发关乎社会道德大讨论的事件,也不断涌现出“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这样无私助人的伟大人物。在拷问社会的同时,也需要拷问自身,自己做得怎么样。

学生有对周围世界形成自己的理解的需要,而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要想让学生深入课堂,必须引入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发学生的困惑和兴趣。学生稚嫩的思想在他们的观察和思考中熠熠生辉,对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加深他们的思想深度,渗透科学而客观的观察生活、反思生活的方法,生成自我独特的观点和思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只有引入鲜活的生活,我们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才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塑造一个个独立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卢惠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4)。

[2]侯先领。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浅探[J]。考试周刊,(54)。

[3]成洁。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12)。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析 第3篇

如今,新课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要遵循“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鉴于此,文化生活模块就正式加入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对广大教师而言,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全新的内容,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循。因此,探索出文化生活独特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成了摆在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化来源于生活,离不开情境。剥离现实生活情境的理论灌输和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标“以生活为基础”的理念,也难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引导他们真切地感受文化的熏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并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积极参与意义建构过程的主动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情境使学生能将理论和具体事件、现象联系起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尤其是对文化生活模块进行教学时,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已经为广大致力于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教育者指明了一条新出路。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策略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尤其是文化生活中运用情境教学,通过科学设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最佳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以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校的硬件条件等具体情况认真选择鲜明而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思考引导观察和启发思考的导语,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再以多媒体的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和复现,把学生带入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多媒体能创设各种形象逼真的文化情境,图文声像并茂,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进入多媒体情境时,就可以通过获得的实际感受,联系在真实文化生活中已积累的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使教学情境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连,显得丰富而逼真。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时,可以用白先勇先生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为例,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青春版《牡丹亭》的视频片段来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去欣赏,并鼓励其谈观看感受。教师再简要介绍那柔情委婉、轻歌曼舞的昆曲。昆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在《牡丹亭》这儿,既得到了尊重,又与时俱进地注入了现代剧场等新的艺术元素,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创新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回到21世纪的舞台,使它重放光芒。

(二)以时政案例创设情境

运用时政案例创设情境既可以使思想政治教学紧贴当前国内外形势,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又因时事资料本身的真实化和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入时事案例为背景的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学会用教材的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例如,在学习第一课《文化与经济、政治》时,教师可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向学生呈现世博会作为一次世界文化的盛典,不仅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而且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边城市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的发展。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世博会案例来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情境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具备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吸取新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和国内外大事,提醒他们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三)以实物创设情境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些内容是与实物相关的,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现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在课堂上呈现实物来创设情境。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触手可得的承载着一定思想文化的实物,如果能以这些生活中真真切切的实物创设情境,使学生看得到,摸得着,那他们获得的感受就会更真切,记忆也会更深刻。比如在学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时,教师可依据自身条件寻得一些书画作品。作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风格各异的书画作品可以使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显得更为真实。在这样以实物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再结合学生的疑惑略加讲解,学生便很容易理解和领悟。

(四)以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和表达方式,塑造出音乐形象,可以为听者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可根据教材内容的意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选取基调一致或相似的音乐来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激起学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和想象。比如在学习第七课《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在这豪迈而壮阔的音乐中,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自然而然地在课堂上扬起爱国主义的旗帜。在思想政治课上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等德育内容时,用基调一致、感染力强的音乐来创设情境,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接受,进而对他们的情感产生影响。

(五)以辩论创设情境

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经常会涉及一些对学生来说结论并不清晰的问题,在面对是与非、对与错的判断时,教师可以引入辩论,让学生在辩论情境中,在独立思考和判断后自主选择,使正确的价值理念深入学生的心中。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第八课《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关于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有人认为是忧;有人则认为是喜。此时,教师可以把这个主题设为辩论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辩论,让他们在唇枪舌剑中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剖析对方的观点。然后由教师予以指导和评价,做好知识小结和价值引导:文化生活有喜有忧,我们要擦亮眼睛,学会分辨。通过这样的辩论情境的创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独立性,而且通过辩论自己得出结论,也让他们对学习有了更多的自信。

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在具体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身素质和学校硬件,不拘一格地选择单独使用或者是组合使用以上策略来创设情境。

摘要:将情境教学引入思想政治课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注意和研究,但是针对新课改后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尤其是文化生活模块中的情境教学的探讨还略显空白。以文化生活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具体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力图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美]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主编.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丽娟.体验生成内化——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景体验式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12).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析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具体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总是与“枯燥、乏味”等相关,教师难教,学生厌学。从根本角度而言,这主要因为思想政治课程远离学生生活世界,让学生感受不到课程学习的基本意义。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构建贴近学生社会的“生活课堂”大有裨益。

一、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

1.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基本概念

一般而言,“课堂”的概念同样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层面的“课堂”主要是指教学活动场所,即有教学活动开展的地方,如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然都可以称之为课堂。但狭义层面的“课堂”则主要指在学校中进行教学活动,以传递基础教育知识为基本手段,培养学生能力成长的场所。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主要涉及狭义层面课堂,主要是指从学生有限的社会实践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利用学生对社会以及自然的感悟和体验,提高其社会生活能力,并培养正确的“三观”,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2.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具体特征

(1)教学目标层面。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难题,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让书本理论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互联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在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2)教学内容层面。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内容来源于现实社会,是对经济社会中政治现象、文化现象、哲学现象以及经济规律的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将思想政治学科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反思探索。思想政治时效性非常强,教学内容可以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状况,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时代感。

(3)教学方式层面。课堂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既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高中学生大都喜欢音乐,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适时播放与教学内容关联较为密切的流行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小品表演、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共鸣,让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人生价值。

(4)教学主体层面。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教师单纯讲解法,师生往往都筋疲力尽。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的核心在于“核心”,即赋予学生主体地位,扩展教学活动范围,从班级、学校逐渐走向社会、家庭。要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观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已逐步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构建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具体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生活课堂”的核心理念在于“促进每位学生发展”,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以便于未来生活实践中收获成功”。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差异性,已经是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构建“生活课堂”,必须坚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信学生发展潜力,从根本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2.建立新型课堂

课堂是师生不同主体相互交往的活动场所,而不是单纯知识授受的认知过程中。思想政治学科构建“生活课堂”应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构建“生活课堂”的重要基础。为此,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发展状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以平等尊重教育行为,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

3.开发课程资源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资源应该发挥其多元化作用。课程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经验、实践、意识和活动,是教师、学生以及环境相互作用的共同成果。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这方面而言,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关注校园资源。校园生活是高中生最为熟悉的环境。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校园生活,善于发现,挖掘校园生活素材,并将其搬进课堂,鼓励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寻找案例证明教材内容。其次,留意社会资源。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的源泉,只有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教学,才能促进思想政治课程焕发生机。目前,学生信息渠道多元化特征非常突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将学生可讨论的问题扩大至学生可感知的社会生活中。最后,关注家庭资源。家庭生活的琐屑事情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素材。如在学习保险、理财、股票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分析家庭生活素材,认识经济学原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探究 第5篇

摘 要:在新课改前提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课程内容为支撑,回归生活世界,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不断地尝试和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回归生活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和体验生活,使教学回归自然,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不仅有利于教育回归生活,科学践行教学生活化思想,同时,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广泛传播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还有利于结合当前教育实践,阐释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内涵,从而进一步推动这一思想向着科学、现实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还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为高中新课改提供理论指导。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教育资源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以课程内容为支撑,回归生活世界,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知识为本位,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虽然在新课改前提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了一些改善,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从整体上看,思想政治课教学脱离生活是一种普遍现象。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体验生活,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体验生活,使教学回归自然,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途径

要想实现教学生活化,首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结合实践,使思想政治教学贴近生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进行熏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主观能动性最有效的途径。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有了兴趣,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发出的信息,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都会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谈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生活化的形式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扬平等、民主的精神,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授课形式上,不仅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的生活情景,同时,还要设计一些生活话题,让学生融入其中,探究生活,思考生活,谈谈自己对于各种生活现象的看法。将课本知识和生活话题相联系,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通过教育生活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对于培养学生课堂兴趣、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析 第6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生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尝试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把抽象的教育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选择性策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

作 者:成洁 作者单位:南通市第一中学,江苏,南通,226001刊 名:中小学教学研究英文刊名: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生活化 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第7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生活化”,关于生活化,不少教育专家都有相关理论研究。杜威曾经提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陶行知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基本主张,他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这些教育家的主张表明,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一般认为,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则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将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互动,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以生活来促进教学和以教学来影响生活的一种教学活动状态。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有着重大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更充分地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特色。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识性,这与当前国家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以及社会科学常识方面的基本要求相一致,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功能所在。在具体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广泛引进自然的、社会的真实现象和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拓宽教学资源,加强教学与世界、与生活的融合,才能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学会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观念和个人自身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教育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又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符合新课改精神要求,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新课程改革。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师德历来都是衡量、评价教师的首选要素。然而在传统观念和现行高考模式的影响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注重知识灌输,忽视情感体验;注重测试等第分数,忽视学生道德情感体验,学与生活疏离。这种情况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难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且这种机械重复,也妨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全无,变成为了获取工资报酬而“站岗”、为了拿满绩效而拼抢的毫无思想和抱负的教书匠。要改变这些不良现状,必须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对于政治教学来说,赋予教学以“生活”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谋生的手段,也不仅仅是学生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它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生活存在。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无疑是一个新契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改变政治教师教书匠的传统形象。

如何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首先,以观念转化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这是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前提。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意识。新课程改革首先需要改革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在组织教学实践中渗透生活化,思考怎样在政治课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怎样增强政治课的生活关联度。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善于学习观察,主动思考研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促进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师要精心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教师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学不是填鸭式的“讲、练、背、考”,教学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更不能囿于学测和高考,否则必然会造成政治教学的枯燥。教师应该根据政治生活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借助具体的生活事例向学生讲述政治理论,并让学生感悟所学政治理论的美和价值所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以教育信息化带动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新的可能。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例如生动的音频、视频资源,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源。这些资源生动直观地传递了大量的社会生活信息,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可以直接展示或者模拟了现实生活情景,使政治教学生活化有了可能。因此,多媒体技术对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并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不断尝试。例如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南方日报的报道,“广州城管与女小贩互掐”的新闻片段,并且利用网络信息,整合当时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尽力还原该案例,把学生带到事发的“真实”情景里,并巧设问题,引发观点碰撞,教师因势利导,总结梳理,引导学生感悟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公民观,学会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为以后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打下基础,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陶行知前辈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有益尝试。另外该资源的有效整合,也为教材后续理论教学做物质储备,如第二课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特别是为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中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的教学埋好伏笔,体现教材的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再次,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推动政治教学生活化。老前辈们一直说,教无定法。在具体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手段来推动政治教学生活化。例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多采用以下教学模式:(1)活动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最后,以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近年来的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复旦大学食物个投毒案等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单纯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现行高考模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了。要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必须选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改变单一以分数等第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知道自己是谁,能认识自己,成为自己,实现“人的回归”。目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还偏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表现方面的评定。而且现行制度下的评价方式大多采用的是“一元评价”、“量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单

一、僵化、消极。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联系,考核成绩与学生的实际道德水准不成正比,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质测验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化。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以全面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更多关注生活实际,特别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一定意义上避免上述惨剧的再发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析 第8篇

首先, 教学内容生活化。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不能是单纯的理论说教, 而是应该通过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来培养学生的追求。其次, 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方式, 运用生活化的情境、活动、背景来优化课堂上的教学。再次, 教学过程生活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必须抓住思想政治的过程性与实践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 教学评价生活化。通过中学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实施, 达到学生的自律、学习、完善的目的。

2.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主要问题

(1) 生活化教学评价机制的落后。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教学评价机制的落后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当前的授课评价机制主要还是以提高考试分数为主, 而对于生活化的评价机制还没有真正意义建立起来, 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2) 生活化教学缺乏实践指导。生活化教学必须突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实际特色来, 然而在现实中, 生活化教学还没有完全突破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也与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实际差距。对此, 广大教学工作者要引起重视。

(3) 教学内容时效性弱。政治学科作为一项特殊意义的意识形态学说, 在搬进课堂后, 难免会存在一系列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的问题。很多的观点、方法已经完全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进而造成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的无所适从。

(4) 忽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地位。按照学术界的普遍观点, 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体。然而这一思想却在具体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中矫枉过正, 过分重视学生的地位, 而忽视了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的地位。这不仅为具体的生活化教学实施带来困难, 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

3.推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

(1) 建立健全生活化教学评价机制。结合上文分析可知, 当前的授课评价机制主要还是以提高考试分数为主, 而对于生活化的评价机制还没有真正意义建立起来, 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对此, 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建立健全生活化教学评价机制。

(2) 优化生活化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的衔接性。从现实来看, 生活化教学还没有完全突破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也与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实际差距。对此, 中学思政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案, 优化生活化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的衔接性, 进而使得一般教学知识与情境内容有机统一。

(3) 完善生活化教学内容。从现实来看, 要实现完善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目标就必须扎根于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这方面, 思想政治教学资源表现得较为贫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发挥空间。毫无疑问教材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因此如何在教材中融入生活化教学内容, 就成为了丰富教学资源的关键要点。

(4) 重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地位。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是应该突出学生群体的作用, 但是教师群体的地位和作用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强化, 这样才能够避免在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偏离。授课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自身的主导地位, 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并不意味着减少教师对课堂的掌控。

当前, 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问题对完善我国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存在着生活化教学评价机制的落后, 生活化教学缺乏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时效性弱与忽视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的地位等问题。必须相应地从建立健全生活化教学评价机制, 优化生活化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的衔接性, 完善生活化教学内容与重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地位等方面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同时,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也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 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发掘。

摘要:本文结合中学实际, 指出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着评价机制的落后, 缺乏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时效性弱与忽视教师生活化教学的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相应地提出了建立健全生活化教学评价机制, 优化生活化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的衔接性, 完善生活化教学内容与重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地位等方面的措施, 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提出了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婉瑜.浅谈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六个转变[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24) :501—502.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探析 第9篇

【关键词】教学实效 兴趣 生活化 倾听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106-02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一直是引人关注、但尚未解决的问题。高中的新课改已推行几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认识到: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策略,灵活地将思想政治课堂变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舞台。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并谈谈对这些策略的认识。

一、知识与兴趣相结合,化枯燥为生动。

知识是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载体,没有知识支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空洞、盲目的,甚至是危险的。而知识本身是死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各种活动将教材知识活化,进而使学生内化。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习高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用故事导入——《不肯撒手》:非洲土人抓狒狒有一绝招:故意让躲在远处的狒狒看见,将其爱吃的食物放进一个口小的洞中。等人走远,狒狒就欢蹦乱跳地来了,它将爪子伸进洞里,紧紧抓住食物,但由于洞口太小,它的爪子握成拳后就无法从洞中抽出来了,这时人不慌不忙地来收获猎物,根本不必担心它会跑掉。因为狒狒舍不得那些可口的食物,越是惊慌急躁,就越是将食物抓得越紧,爪子就越无法从洞中抽出。想想看,狒狒只要放手,就可以溜之大吉,可它偏偏不。问题在于狒狒太贪了,在该放手时没能果断放手。

听完后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活”了,教师适时设疑:“为什么狒狒会傻到这么容易就中了猎人的圈套?”,引导学生联系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随后让学生谈感受,学生积极参与,老师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带到“主次矛盾”的主题上来,得出结论:做事情不能主次不分,撿了芝麻丢了西瓜。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要懂得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通过活动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亲切的、自己喜爱的学习氛围中,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变成了有滋有味的精神享受。

二、教学与生活相融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中政治课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基本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克服成长道路上的障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承担的职责,惟有积极承担这一职责,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和意义。

长期以来,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只注重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入手,力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一堂课都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填鸭式”、“满堂灌”,教师成为“知识的搬运工”。但由于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发生严重脱节,导致课程内容变得抽象、空洞和苍白无力,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让思想政治课贴近生活是使课堂焕发生命力的首要前提。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高一上学期在讲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时,我选取的是近几年当地蔬菜价格的变化、中秋节前后月饼价格的变化,以及情人节的玫瑰花价格变化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进而分析“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学生体会到经济常识知识就在身边,所以他们很感兴趣,效果也好。

再如讲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时,可结合社会热点“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该事件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权益?假如你是当事人,你将怎样去维权?让学生懂得政治学科来源于生活,鼓励每一位同学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学会生活。只有将教学与生活相融合,通过选取典型的生活事例,适时讲析,让学生感觉政治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

三、用心倾听学生,实现思想互动。

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这种活力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涌动。而真正的对话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更重要、更多的是善于倾听。

记得曾看过一则报道:“南师附中新校长请保送生开‘发泄会’”——南师附中新上任校长陈履伟请高三全体保送生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发泄会”,十多位校领导恭身听讲,让学生们毫无顾忌的“发泄”了一番。陈校长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听到来自学生最真实的意见!教师想和学生沟通完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那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和热情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师也能听到更真实的声音。

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即要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也应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想学生之所想。例如,在讲授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材第五课“意识的反作用”时,前面已讲过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的观点,可我们造房子时却是先有设计图后有房子,这是不是等于说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呢?于是在一部分学生心中就产生疑惑。如果教师不及时了解并排除学生的这些疑惑,就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教师讲自己的,学生学自己的,师生没有教学互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麻木和丧失。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在思想动态。通过倾听,师生间才可以实现思想间的互动。任何时候,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要善于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实现思想互动,达到教学相长。

四、积蓄教学智慧,让意外生成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可能大家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在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争在课堂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教师预设方案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性、理解能力的差异。在学生的发言中、对知识的理解中会有许多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看法和理解。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如何处理才能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节上课内容有密切联系,教师可把问题还给学生,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讨论。在讲“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具有优越性”时,有学生会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留学生出国后不愿归国呢?”或者会问“中国周边的新加坡、韩国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都是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可经济发展比中国更快,生活水平比我们更好,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教师不回答是不行的,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意外”恰恰是我们可遇而不可求的资源,也是对教师智慧的挑战,教学的魅力也在于此。因此,我们要善于积蓄教育教学智慧,在课堂中把握机会,让课堂活动的内容更有内涵、更有实效性。

每节政治课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雕饰。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是永恒的,让我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把平等、尊重、关爱等做人的道理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共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著.生活与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景华.用教学提升生命的质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第10篇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就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为指导,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堂就在身边,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本论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依据及途径。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甚至包括选修模块部分,无不彰显着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散发着生活的气息。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生活的需求才有意义。将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理论通化,抽象教学原理具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生与发展的现实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真理的把握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的过程。因此,教学应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从生活的直观感性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感悟与提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马克思的认识论为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主张学习应以经验为中心,重视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知识和技能,[2]“生活教育”是政治教学生活中必须坚持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现实依据

首先,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其次,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在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度关注理论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等教育因素。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了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生活成了教育的背景,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实施的教育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生活化

“经历是一种财富。”学生亲历亲为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因此,应挖掘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挖掘学生的生活感悟,突出教学生活化。构建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把书本知识与自己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为此,思想政治教学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一方面,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事例、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所学的理论观点。

例如,在教学“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时,引用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在《说句心里话》这首歌中唱的“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说明这一义务的重要性。正是这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活生生的真实感受,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学生不仅乐于探究,学会自主建构知识,而且能深刻地感知生活,在实实在在的事实中理解并接受理论。

(二)、改革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生活化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实践性等新的教学观念,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式的诞生,并促使诸如“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谈话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的兴起。以人为本,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惊醒了沉闷的课堂,这些新的教学方式为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提供了保证。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讨中,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更强的交互功能,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等模式。这样就能打破原来单一的文本式线性顺序结构,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从网页上的任意一点进入学习,还可以方便地到达其它相关站点,看到更多、更新、更贴近生活的资料,促进教学生活化。学生的视野因此大大开阔,教学也因此打破了教室、课堂、教材的限制,学习容量大大增加,学生在眼、耳、口、手、脑的开动中提高了能力,大大促进教学的实效性及生活性。

(三)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生活化

传统教学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相分离,难以体现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再完全是静听、静思的学习,而是倡导在活动亲历中体验式地学习,学生只有体验了干渴,才知道水的重要性和节水的必要性;体验了污染,方知环保的重要;聆听了企业家的创业报告,才能体验到创业的艰辛„„在这样的感受和体验中,学生的认知才得以升华,情感才得以激发。思想政治教学要重视生命过程的体验性,就必须充分开发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观点,升华情感、提高觉悟。

例如,教学“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这一框题时,我让学生举办一次模拟听证会,听证会的主题是“中学生穿校服问题”,这一主题的选取是针对学生活设计的,我要求学生确定听证会的代表(校方、学生、家长、教师、专家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不同方面的代表,各小组分别准备材料,确定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然后,听证会主持人进行总结。通过此次听证会,学生提高认识,知道“中学生穿校服利大于弊”。

设计有趣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课本,更要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和需要,并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出发点,同时,使学生的学习从单纯的书本和封闭的教室走向充实而丰盈的生活,使学生更关注新颖而变化的时代,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真实而复杂的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拓展和深化知识,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四)投身社会实践,回归生活

政治课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广阔的社会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学习思想政治的天空,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把政治课置于社会生活中,为学生打开一扇扇了解社会的窗户,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时时有思想政治。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反思

在努力推进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意识到教学生活化并不是意味着教学内容就是个体日常生活经验的重现,也要避免生活化过于发散而导致思想政治教学主题的迷失。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生活化教学只有紧扣各个模块固有的主题与各个学时特定的主题,才能真正做到行散而神不散。[3]在教学过程中既联系个体的生活经验,又不能忽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那种把思想政治教学只停留在生活琐事层面的做法,实际是把思想政治课堂引向“庸俗化”,应进行严格的区分,极力避免对“生活化”理解的误读。

注释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邹群,王琦,《教育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析 第11篇

西北师大教育学院

石银桂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学中学会生活的这样一种教学过程。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生活化教学 教学理念

2010年秋季新课程正式在甘肃实施,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经验出发,探讨生活现象背后的一些道理,提高认识能力,并能学以致用。所以新教材的内容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贴近学生生活。思想政治学科四个必修模块均缘自于生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的生活质量,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理解知识,用知识来生活,许多教师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并进行“生活化”理念下的教学的尝试,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谈谈我对高中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一些认识。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学中学会生活的这样一种教学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要体现出思想政治教学应立足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因此课堂教学应设计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存在的意义。要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教师要树立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教学的理念指导教学行为,教师学应认识到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思考参与课堂生活,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一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有了这个理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思考: 这堂课最终会交给学生什么样的生活知识;该怎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这堂课;对于这堂课学生的已有知识是什么,要用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导入这堂课;选用哪些素材设计既有生活性又有深刻性的探究活动,这个探究活动,学生的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会探究到什么样的程度;教材中的这个概念我该用什么样生活知识让学生理解等等。对这些问题思考是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基础。

二、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体现生活化

新教材编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中不乏社会事件的展示,不乏生活实例的列举,但还是难以赶上社会时事的瞬息万变。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依据课程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作取舍,可以选用当前有针对性时政热点作为素材,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资源,也可挖掘自身的资源,“现身说法”。尽可能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学习内容生活化。尤其可以选用当地学生生活情景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更能感同身受。比如在“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中,不必机械照搬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设计。可以选用的生活的具体素材很多,因为学生自己也是消费者,也会遭遇某些商品价格上涨,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为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要利用形式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情景模拟、讨论、等活动来组织课堂,由于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学习生活、日常生活情境的再现,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教师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感悟到他们就是生活的主角,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理解、领悟相关的经济学、政治学等道理,锻炼能力,感悟人生的意义。如果课堂没有生动的生活化活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理论讲解再详细也是低效的。但,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有序,要有活动的必要意义。要注意活泼与秩序相结合,效率与效果相结合。

四、树立良好的教学生活氛围,走进学生生活世界

学生是生活的主人,是未来生活的创造者,自然也应是教学真正主体,教师是教学生活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所以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与人格尊严。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中,教师应站在一个倾听意见者的角度,不要随意打断学生,也不要武断的否认学生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学生的观点与建议可能偏离主题,教师应做出适当的引导,引导的过程中应辩证的分析学生的观点,等等。这样才能贴近学生思想、情感和心理。才能真正融入学生,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这样教学才能贴近学生生活,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课堂外要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

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生活本身就是实践,教学为了实践。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社会经验和生活体验。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要求学生结合知识,去考察现实生活现象、生活事件,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思考而作出一定的考察结论,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

当然以上种种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落实,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地深入社会去获取生动丰富的生活阅历,要努力钻研在新课改及生活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学技术与艺术,认真钻研新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对教学中的生活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切实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课堂组织、协调与控制能力,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是小侦探叙事作文下一篇:城投公司项目资金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