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骨折锻炼

2024-09-01

尺桡骨骨折锻炼(精选9篇)

尺桡骨骨折锻炼 第1篇

尺桡骨骨干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 功能锻炼的方法:

(1)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

1、图

2、图 3)。

(2)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 2-4 周肿胀消除后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见图 11),但禁忌做前臂旋转活动。

(3)骨折愈合后的锻炼:骨折愈合后(4周后),增加前臂旋转活动及用手推墙动作,使上、下骨折端产生纵轴挤压力(图

15、图 16)。

(4)7至8周后,如X线显示骨折已临床愈合,即可解除外固定,充分锻炼各关节功能。3 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肿胀消除后可行肩、肘伸屈活动,但不宜做旋转活动。

尺桡骨骨折治疗分析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8例, 男40例, 女18例;年龄9~岁平均岁。单侧尺骨骨折例单侧桡骨骨折11例, 单侧尺桡骨双骨折19例, 双侧尺骨或桡骨单骨折10例, 双侧尺桡骨双骨折8例。合并桡骨头脱位11例, 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6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7例。本组闭合性骨折41例, 开放性骨折17例, 其中Ⅰ型4例, Ⅱ型7例, Ⅲ型6例;新鲜骨折47例, 陈旧性骨折11例。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固定13例, 手术45例。

1.2 治疗方法

儿童尺桡骨骨折尽可能手法复位, “U”形石膏夹或小夹板固定, 必要时加用分骨垫[2]。6例8岁以上大龄儿童用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针闭合复位穿针固定。青少年及成人闭合性尺桡骨单骨折或双骨折, 首选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手法复位不理想则采取开放复位手术治疗。手术组病例, 根据骨折和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髓内针、钢板螺钉或外固定架治疗。尺骨干骨折选择闭合或开放复位穿针, 桡骨干骨折通过桡骨茎突Lister结节或桡骨远段骨骺近侧2~3 cm闭合复位穿针固定, 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对于Ⅰ型、Ⅱ型开放性骨折, 根据创面情况, 尽可能一期髓内针或钢板固定。4例Ⅱ型开放性骨折, 急诊行外固定架固定, 创面愈合无感染后二期再行髓内针或钢板固定。6例Ⅲ型开放性骨折, 彻底清创并选择外固定架固定骨折, 有游离骨块者可采用用螺钉、克氏针或可吸收线作有限内固定。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损伤, 尽可能一期行血管神经肌腱吻合或移植, 若神经断裂不能一期缝合, 将断端以缝线标志以利二期修复。对于创面, 2例采用一期植皮或皮瓣闭合创面。4例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封闭创面, 7~12 d后二期植皮或皮瓣闭合创面。3例有严重骨缺损者三期手术钢板固定植骨。

所有病例, 手法复位前及手术前仔细判断有无上下尺桡关节脱位, 若有脱位, 术中或手法复位时一并处理, 直到证实确实复位。4例上尺桡关节脱位难以复位, 手术探查复位并行环状韧带和关节囊修补或重建, 3例行以上治疗后仍不稳定加用直径2.0 mm或2.5 mm克氏针贯穿肱桡关节固定1个月。2例术前拍片未发现桡骨头脱位, 尺桡骨骨折已复位钢板固定完毕, 术中C型臂透视, 仍未发现桡骨头脱位, 但是合并肘后部软组织严重闭合挫伤, 术中进行桡骨头脱位试验, 将桡骨头前后推移, 再结合C型臂正侧位透视发现桡骨头脱位, 手术探查见肘关节囊外侧部分撕裂, 环状韧带损伤撕裂一半以上, 残余部分明显松弛, 桡骨头予以复位固定, 其中1例环状韧带直接修复, 另1例取筋膜条重建。

所有病例术后2~4周在主管医生和康复护士指导下开始肩肘腕关节活动、前臂旋转和手指伸屈活动锻炼。

1.3 效果评定标准

根据Anderson等[3]评分标准, 优:骨折愈合, 肘或腕关节伸或屈功能丧失小于10%, 前臂旋转功能丧失小于25%。良:骨折愈合, 肘或腕关节伸或屈功能丧失小于20%, 前臂旋转功能丧失小于50%。可:肘或腕关节伸或屈功能丧失大于30%, 前臂旋转功能丧失大于50%。差: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或伴有骨髓炎。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5~45个月, 平均15.7个月。随访患者中, 手术组内固定克氏针断裂1例、钢板断裂1例、延迟不愈合4例, 全部行二次手术钢板内固定植骨, 辅以石膏托固定1个月, 1年后骨折愈合。所有患者前臂及肘腕关节功能按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 优42例, 良11例, 可5例。肘关节伸屈活动功能丧失约5°~34°, 平均17.5°;前臂旋前功能丧失10°~50°, 平均26°;前臂旋后功能丧失10°~40°, 平均35°。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2。

3 讨论

3.1 手术治疗的重要性

肱二头肌和旋后肌止于桡骨近侧1/3;旋前圆肌止于桡骨中段;旋前方肌止于桡骨远侧1/4, 都对桡骨骨折段具有旋转和成角作用。尺骨骨折段主要受成角应力的影响。因此前臂的肌肉及骨间膜的牵拉使闭合复位往往难以维持。对于尺桡骨骨折的治疗, 除要恢复肢体的长度、对位和轴线外, 还要重建正常的旋转对线。肱桡关节、上下尺桡关节、肱尺关节、桡腕关节及骨间膜必须恢复解剖关系[4]。我们通过对本组病例治疗方法及疗效的比较后认为:虽然闭合复位可以获得愈合, 但是成角及旋转对线往往不能完全纠正, 预后仍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功能障碍。成人尺桡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 其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率明显低于后者。因此, 我们主张成人尺桡骨骨折首选手术治疗。

3.2 标准X线片对于尺桡关节脱位的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患者治疗之前拍片都应包括肘腕关节, 以前臂旋后90°肘关节水平伸直位0°作为尺桡骨正位像拍片;以前臂中立位大拇指垂直朝上肘关节屈曲90°作为尺桡骨侧位像拍片, 判断是否合并上下尺桡关节脱位。检查肘后及桡骨头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 术中标准正侧位C型臂透视, 必要时采用脱位试验, 判断有无桡骨头脱位。若有脱位, 复位固定骨折时则一并处理。术后复查亦必须采用此标准拍正侧位片, 因为术中复位固定不确切可能导致再脱位。本组中2例即为此种情况。

3.3尺桡骨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对于开放性损伤, 首先判断血管神经肌腱有无损伤, 结合X线片骨折块移位情况, 决定固定方式。若有血管神经损伤则需探查修复。若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 要积极切开减压, 可用负压封闭引流术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封闭创面负压引流。我们曾使用凡士林纱布和人工皮贴膜制成简易VSD, 节约费用, 效果相当[5]。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对于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是可行的, 清创时一定要保护骨膜尽量减少剥离, 不要使骨块游离, 原则上将“骨块缝合”。外固定架结合VSD治疗Ⅲ型开放性尺桡骨骨折, 是一种“黄金组合”。对于ⅢB、ⅢC型尺桡骨双骨折, 创面污染重, 软组织缺损多, 一期闭合有一定困难和风险, 则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封闭创面, 二期植皮或皮瓣闭合创面。这可以减轻患者痛苦, 便于护理, 减少换药次数, 减轻医生不必要的工作负担[5]。对于有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 一期植骨不安全, 需行二期植骨, 以自体髂骨为首选, 缺损较多的, 需行结构性嵌压植骨, 必要时可采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植骨。

3.4 尺桡骨骨折髓内固定的适应证及优势

几乎所有的长骨都可以使用髓内固定技术, 尺桡骨骨折髓内固定的适应证是:a) 皮肤软组织条件较差, 如烧伤、软组织缺损等;b) 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c) 分段骨折;d) 骨折不愈合的再次手术;e) 钢板内固定失败再次手术者等。与钢板内固定相比, 髓内固定有明显的优势如下:a) 若闭合复位将不剥离骨膜, 即使开放复位, 对骨膜的剥离也非常少;b) 手术创伤小;c) 如果采用闭合复位髓内固定, 不需要植骨;d) 髓内固定可避免骨干应力聚中, 取出内固定后, 其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低于钢板固定。总之, 尺桡骨骨折髓内固定将成为趋势。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93-894.

[2]王海洲, 许树柴, 刘军, 等.保守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体会[J].中国中医骨伤, 2008, 16 (6) :63.

[3]Anderson LD, Sisk TD, Tooms RE, et al.Compres-sion-plate fixation in acute diaphyseal fractures onthe radius and ulna[J].J Bone Joint Surg (Am) .1975, 57 (3) :287-297.

[4]王岩.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683-2687.

尺桡骨骨折锻炼 第3篇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广东深圳518036)【摘要】目的 回顾总结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應用LCP治疗尺桡骨干骨折26例。术后不使用其他外固定,术后1d开始使用肘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锻炼。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5min (45-85min),平均失血量20ml(10-30ml),平均切口大小15cm(14-16cm),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Ι期愈合,随访尺桡骨无交叉愈合,无接骨板、螺钉松动。根据Anderson评分,术后优良率为95%。结论 LCP在治疗尺桡骨骨折手术中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LCP;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中图分类号】R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57-01 尺桡骨近远端分别参与构成肘关节和腕关节,两骨之间有骨间膜相连,对稳定上下尺桡关节及维持前臂的旋转功能至关重要。上下尺桡关节司前臂的旋转活动,对手部功能发挥至关重要。尺桡骨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若治疗不当,往往遗留前臂及肘腕关节功能不良,因此对尺桡骨骨折不应作为一般骨干骨折处理,应像对待关节内骨折一样处理。LCP是在动力加压钢板和点接触钢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具有成角稳定、最大程度保护骨折断端及软组织血供的优点,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及且疗效满意。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LCP治疗尺桡骨干骨折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结合作者初步的临床体会进行回顾性研究,以评价该方法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26例病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8~62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均为新鲜骨折,闭合性,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按致伤原因分类:车祸伤10例;摔伤10例;重物砸伤6例。术后不使用其他外固定,术后1d开始使用肘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锻炼。1.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患者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前臂放在托板上,上臂使用止血带,前臂旋前时可暴露尺骨,旋后时可暴露桡骨。先处理尺骨后桡骨,在尺骨嵴表面偏后或偏前切开,沿尺侧腕伸肌和尺侧腕屈肌间隙暴露,尽量不剥离骨膜,将骨折解剖复位,使用LCP置于尺骨背侧,接骨板可不要求与尺骨紧密接触,以避免对骨膜压迫,每侧骨折端选用3-4枚锁定螺钉固定。对于桡骨可选用Henry切口,此切口可上下延长,对于蝶形骨块尽量保留软组织附着,下1/3骨折可见接骨板置于前侧,中上1/3骨折可置于前侧或前外侧,每侧骨折端选用3-4枚锁定螺钉骨折固定,骨折端加压。对有明显骨质缺损的使用自体髂骨植骨,植骨时骨块不应放在破损的骨间膜附件,以免发生交叉愈合。切口均一期闭合。1.3术后处理:术后均预防使用抗生素1天,抬高患肢消肿,在24h拔除引流条,术后1d开始行屈伸肘腕关节、前臂旋转等锻炼。2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min (45-85min),平均失血量20ml(10-30ml),平均切口大小15cm(14-16cm),平局愈合时间4.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Ι期愈合,随访尺桡骨无交叉愈合,无接骨板、螺钉松动。根据Anderson评分,术后优良率为95%。根据Anderson评分,术后优良率为95%。3讨论尺桡骨除组成肘、腕关节外,又是前臂旋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尺桡骨骨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关节内骨折,要像对待关节内骨折一样来治疗[1],不仅骨折断端要求解剖对位,而且必须恢复尺桡骨正常生理弧度、长度及骨间膜的张力,若前臂骨折成角>10°,旋转畸形>30°,将严重影响旋转功能。桡骨全长有两弧度,即旋后弓(13°)和旋前弓(9.3°),尺骨则全长较直。保守治疗时由于尺桡骨附着肌群的存在会加重成角、旋转移位,给复位造成困难。即使复位成功,外固定后再移位的发生率很高,导致畸形愈合。近年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多主张手术内固定。手术复位可以恢复解剖结构,骨折坚强固定并允许早期关节活动,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疗效较保守治疗有很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尺桡骨中段骨折应行手术治疗。为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需进行解剖复位和稳定内固定。之所以要解剖复位有两个原因:第一,恢复尺桡骨的长度,防止近尺桡关节和远尺桡关节半脱位,重新恢复肌肉的长度,重新恢复手的功能;第二,恢复旋转力线对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功能非常重要,而恢复桡骨正常的桡侧生理弯曲对保持前臂的旋转功能也很重要,这一点用髓内钉固定难以做到。因此,髓内钉不适合前臂骨折的固定,尤其是桡骨骨折。解剖复位后接骨板固定可减少疼痛,促进软组织早期康复,且不需要外固定。在尺桡骨骨折的固定中,接骨板可作为张力接骨板、加压接骨板、或作为中和接骨板[2]。LCP是在动力加压钢板和点接触钢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具有成角稳定、最大程度保护骨折断端及软组织血供的优点,固定后形成稳定“内固定支架”,尤其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能形成较稳定固定。本组26例尺桡骨骨折病例,应用AO原则,将骨折解剖复位,以及使用LCP实现稳定内固定,术中轻柔操作,最大程度保护骨膜及软组织,术后骨折均能达到愈合,未出现不愈合、交叉愈合等并发症,术后功能满意,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93-894.[2]J.Schatzker,M.Tile.The rationale of operative fracture care.2nd ed.:Heidelberg:Springer Verlag,2005:137-166.

40例尺桡骨骨折治疗体会 第4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40例, 其中男31例, 女9例, 年龄17~55岁, 平均年龄28.5岁, 尺桡骨双骨折25例, 盖氏及孟氏骨折各5例, 尺骨单骨折3例, 桡骨单骨折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为6例, 合并有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适应证的的选择

我们采取的手术适应证是:所有移位的成人尺、桡骨骨折;所有移位的单一桡骨骨折;单一尺骨骨折成角>10°;所有的Monteggia损伤;所有的Galeazzi损伤;前臂开放骨折;骨折并发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2.2 手术方法

尺桡骨双骨折通常要采用两个切口, 且切口之间要有足够距离, 以免皮肤坏死。我科常规采用背侧切口进入, 桡骨远端骨折时也会采用掌侧入路, 不管采取何种入路, 一定要注意软组织的保护, 暴露骨折时, 仅剥离放置钢板位置的骨膜。对斜形骨折, 要在另一个方向单独应用拉力螺丝钉或通过钢板应用折块间拉力螺钉, 通过骨折或相关骨块的拉力螺钉固定使结构稳定性增加40%。钢板的长度应大于骨干直径的5倍, 髓内钉固定需超过骨折端8~10 cm才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程度。对尺骨骨折, 沿尺骨嵴偏前或偏后切口, 使皮肤切口在肌肉上方而不是直接在骨嵴上方。钢板可放在掌侧或背侧骨面, 这取决于骨面与钢板适合情况或粉碎骨块的位置, 如有一蝶形片, 钢板应放在蝶型片一侧, 将其压住固定。当骨折靠近上下尺桡关节时, 要特别注意保护上尺桡关节处的环状韧带、方形韧带及下尺桡关节处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一旦损伤, 则上下尺桡关节稳定性明显下降。术后可考虑石膏固定患肢4周, 待X线片上有明显骨痂生长时再拆除石膏, 此期间, 要加强患肢肌束锻炼。

2.3 治疗结果

我科所有病历均采用钢板固定, 其中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解剖锁定板固定。所挑选40例患者均有不同时间的随访, 最短3月, 最长18个月, 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 但有2例患者最终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3 讨论

近年来对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有较大改变, AO理论的发展使过去由偏心钢板固定转为轴心髓内固定, 并由坚强固定转变为生物学固定, 复位要求从严格解剖复位转变为维持长度、不出现成角与旋转移位的功能复位, 其目的是尽可能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 减少软组织的损伤, 达到利于骨折愈合目的。对尺桡骨骨折, 由于前臂特有的旋转功能, 多数专家将前臂视为“关节”, 主张解剖复位, 又因解剖学上的特点, 且髓腔较细, 故仍以加压钢板固定为主。桡骨远1/3及中1/3骨折, 一般采用掌侧Henry切口。中远1/3骨折钢板放在掌侧, 虽然这违背钢板应放在张力带侧 (背侧) 的原则, 但掌侧软组织覆盖好, 且骨面平整, 易于置放钢板, 并非完全依赖张力带理论。总的来说, 尺桡骨骨折种类及分型均较多, 治疗方式也五花八门, 但只要遵守核心原则, 即尺桡骨骨折等同于关节骨折, 需要坚强固定, 恢复前臂旋转功能为手术最重要目的, 则在处理尺桡骨骨折时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摘要:尺桡骨骨折较为多见, 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1], 青壮年占多数。小儿一般为青枝骨折, 常不需手术治疗。前臂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旋转, 所以尺桡骨折后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恢复前臂旋转功能。尺桡骨骨折大致可分为骨干双骨折、Galeazzi骨折、Monteggi骨折、尺骨单骨折、桡骨单骨折, 其中桡骨远端骨折又可分为colls、smith骨折。

关键词:骨折,旋转

参考文献

尺桡骨骨折锻炼 第5篇

[关键词] 记忆合金环抱器;尺桡骨骨折内固定

临床上对于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方式一直有着争论,传统的钢板和克氏针存在应力遮挡、固定不牢靠、并发症多等缺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尺桡骨骨折患者16例,术后患者恢复快,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3~65岁;其中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其他伤害2例;骨折类型:横形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手术方法:预选合适型号记忆合金接骨器,高温高压消毒,备无菌冰盐水与45℃左右温盐水。手术入路及术中显露,同普通钢板内固定术。骨折解剖复位后,先行临时固定加以维持,然后在0℃~5℃冰盐水中展开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材料并放置于骨折位置,给予50℃热盐水纱布敷于其上,使其迅速恢复“记忆”的形状,完成内固定。术后常规予以石膏托外固定。

2 结果

本组病例整个手术康复过程顺利,16例均行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4~12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临床愈合,内固定物牢靠无松动、滑脱现象。前臂功能恢复参照Anderson分级评定[1]:本组优14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3.75%。功能不佳1例系因粉碎性骨折固定后并用管形石膏外固定3个月,使前臂功能得不到及时锻炼造成。

3 讨论

在尺桡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简单的克氏针固定不能有效控制旋转,对骨皮质无杠杆作用,若克氏针过细易折弯,难以与髓腔壁解剖性相嵌,骨折端不稳定而易产生骨不连。克氏针固定的入路多影响邻近关节功能,术后多需辅助外固定,这样易造成关节功能的障碍和废用性骨萎缩,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而传统钢板内固定只能于术中一次性、被动、静态地加压,随着骨折断端骨质吸收,骨折缝隙逐渐增大,加上应力遮挡使骨折断端缺乏有效持续的应力刺激而容易产生骨不连。在尺桡骨粉碎性骨折手术中,如用钢板或克氏针固定,常需钢丝、缝线等作辅助固定,这些辅助物易在骨折部滑动而嵌入骨折断端,也易发生骨不连。记忆合金接骨器是利用环抱臂对骨折两端骨表面的握持力来维持骨折端的稳定,对骨膜及骨髓腔血供干扰小[2]。另外,针对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前应仔细观察X线,根据尺桡骨骨折的部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环抱器内径比患者骨内径小10%~20%,避免规格不符影响手术效果[3]。

总之,记忆合金环抱器在治疗尺桡骨骨折中,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靠、组织相容性好等特点,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云鹏,刘沂,于洪祥,等.主编.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7—209.

[2]张亦工,张磊,樊城虎,等.形状记忆合金在骨科的临床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2004,7(2):226.

尺桡骨骨折锻炼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确诊为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47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24例, 其中15例, 女9例, 年龄25~65岁, 平均年龄 (29.72±4.09) 岁, 开放性骨折7例, 闭合性骨折9例, 单纯性骨折5例, 粉碎性骨折3例;对照组患者23例, 其中男17例, 女6例, 年龄21~63岁, 平均年龄 (28.54±5.14) 岁, 开放性骨折6例, 闭合性骨折9例, 单纯性骨折6例, 粉碎性骨折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4]:

麻醉方式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患者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患者取屈肘90°并维持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位, 术者自Lister结节尺侧将克氏针刺入患者皮下, 探查触及骨质后, 将骨锤轻轻向掌尺侧锤入, 进针时根据需求调整进针方向, 最后使克氏针进入患者远折端的骨髓腔, 把持患者前臂两端并牵引3min, 判断骨折断端的成角及移位方向, 并对桡骨断端进行复位, 将克氏针击入近折端髓腔至桡骨小头处。将另一枚克氏针自尺骨鹰嘴处刺入皮下, 使其进入尺骨近端髓腔, 使尺骨骨折端复位后, 继续进针至尺骨小头处。显示骨折端对位、对线满意, 固定良好后, 将针尾屈曲90°, 剪断多余部分, 酒精消毒, 埋于皮下。后进行无菌包扎。

1.2.2 试验组治疗方法[5]:

麻醉方式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患者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将气囊止血带维持在30mmHg以内, 治疗尺骨骨折时选用背侧手术切口入路, 桡骨骨折时选用掌侧手术切口入路, 手术过程中按照患者骨折断端处的尺桡骨解剖形态, 将钢板进行合理的塑形, 以满足患者解剖结构的需求, 且放置钢板时应沿着尺骨及桡骨解剖结构及形态的自然方向, 在放置过程中禁止将钢板放置在尺骨及桡骨的内侧面, 术后常规清洗伤口, 并用胶片引流, 后逐层缝合伤口, 术后将患者进行石膏托外固定, 使患者的前臂及肘关节处于功能位且抬高患肢。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骨折疗效评定标准[6]:

优:双侧骨折治疗后达双侧完全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 前臂旋前功能、肘腕指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良:双侧骨折经治疗后对位对线良好, 肘腕指关节功能良好, 前臂旋前功能稍微受限。可:双侧骨折经治疗后对位对线稍差, 患者前臂旋前功能明显受限。差:双侧骨折经治疗后对位对线较差, 患者前臂旋前功能严重受限。

1.3.2骨折临床愈合标准[5]:

患者骨折处不存在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不存在异常活动, X光片显示患者骨折线模糊, 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 患者上肢可伸平且可以持重1kg达1min。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率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95.83%、78.2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87,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1.67%、78.2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33,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 (91.25±10.57) d、 (79.12±10.91) 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59, P<0.05) 。

3 讨论

尺桡骨双骨折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患者骨折后往往影响其前臂的功能, 前臂的主要功能是旋转, 如患者术后想要取得良好的旋前、旋后功能, 则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恢复尺桡骨的正确解剖位置, 同时骨折的愈合取决于很多因素, 包括良好的复位、固定与功能锻炼, 最主要的是术后患者的尺桡骨应符合骨愈合的力学机理, 使骨能够承受生理应力的刺激。在本文中, 将重建钢板内固定及微创穿针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在骨折愈合率及疗效优良率方面均优于微创穿针的方法, 但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却远长于微创穿针方法, 提示两种方法治疗尺桡骨双骨折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重建钢板技术疗效更确切, 微创穿针方法骨折愈合的时间较短。

微创穿针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优势在于微创手术对骨折部位及软组织干扰较小、固定相对稳定, 同时感染率低, 术后不存在手术疤痕切口, 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骨折愈合的时间[7], 且不会由于骨干的应力集中而造成再骨折。其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完全控制骨折端的旋转移位, 使骨折愈合率下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具有抗旋转能力强、骨折内固定牢固等优点, 有利于骨折修复, 其临床治愈率也值得肯定, 但是手术过程中将骨膜较大范围的剥离, 极大的加大了骨折的愈合难度, 并且加重了患者软组织的损伤, 从而导致了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增高, 同时内固定的钢板还可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有发生再骨折可能[8]。

综上所述,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侧骨折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还需临床医师进一步解决。

摘要:目的:探究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 以提高尺桡骨双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确诊为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47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24例, 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23例, 行微创穿针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95.83%、78.2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91.67%、78.2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 (91.25±10.57) d、 (79.12±10.91) 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建钢板内固定,尺桡骨,双骨折

参考文献

[1]陆裕朴, 胥少汀, 葛宝丰, 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614.

[2]张晓锋, 罗轶.三种方法治疗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与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5 (6) :483-484.

[3]马元璋.临床骨内固定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200.

[4]张细祥, 李铭雄, 魏志勇.尺桡骨双骨折的微创穿针手术治疗[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10, 20 (2) :54-55.

[5]邓振博, 那顺达来, 黄贤文, 等.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挠骨双骨折[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4) :160-161.

[6]柯泽春, 黎庆卫, 陈玉梅, 等.专科护理干预对门诊尺桡双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14) :35-37.

[7]朱通伯, 颜小琼.治疗长管骨闭合性骨折一定要开刀吗?[J].中国骨伤, 2002, 15 (11) :641-643.

尺桡骨骨折锻炼 第7篇

【关键词】手法整复;外固定;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

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之一,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存在着复位困难,复位后维持复位困难、易重新移位,且因儿童骨骼尚未闭合不宜进行手术治疗等治疗难点,临床治疗不当,易引起腕关节及前臂功能障碍[1]。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8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于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患者,纳入标准[1]:①年龄5-14岁;②手术2周以内;③局部表现符合骨折的局部体征,X线诊断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包括骨骺骨折、干骺端骨折),或伴尺骨远端骨折、桡骨骨折移位50%以上者。排除标准:①开放性骨折;②陈旧骨折;③病理骨折;④不能完成治疗者。最终入选本组数据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5-13岁,平均8.7±2.4岁,其中左侧35例,右侧45例,受伤至来我科就诊时间2h-2d。

1.2治疗方法

1.2.1整复方法采用局部麻醉或不用麻醉,患者端坐,患肢屈肘90°,以左侧为例,术者站患者右侧,两助手分别握住腕部及肘部,前臂旋前。整复方法:背对背移位者,在骨折端松弛状态下,将远折端轻轻回旋,术者以两拇指在断端向下施加压力,另术者两食指和中指顶住断远端掌端向上端提,待感觉到骨折远、近端背侧皮质相遇时,上下同时用劲压,术者提醒两助手拉直患肢,保持牵引后即可复位。

1.2.2固定方法采用4块夹板分别固定,在骨折远端背侧、近端掌侧各置一块棉垫,夹板放置的顺序为:掌侧、背侧、桡侧、尺侧。

1.2.3功能锻炼整复术后即可行握拳锻炼,1周后增加肘部屈伸锻炼,5周后复查X线骨折线模糊后去小夹板外固定,嘱患者做前臂旋转、腕背伸、掌屈锻炼。

2结果

本组80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示骨折解剖复位者51例,近解剖复位者29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个月,平均4.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复查X线示愈合时间3-6周,平均4.6周,所有患者愈合后患肢前臂及腕关节功能均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多因儿童玩耍不慎跌伤,手腕多处于伸直背伸位着地,同时伴有身体重心的逐渐降低,各种应力使得腕部平均受力,同时作用于尺桡骨并发生骨折;桡侧受力为主时先发生桡骨骨折,尺骨骨折随着残余暴力的作用而发生;尺侧受力为主时则先产生尺骨骨折后产生桡骨骨折,骨折后尺桡骨下段双骨折端多背向移位[2]。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明确的外伤史即跌倒时腕掌撑地,未经整复者掌尺侧成角,X线正位片示桡骨骨折线尺远桡近,侧位片呈背向移位及背远掌近,下尺桡关节无分离。对于本型骨折陈旧性畸形愈合及开放性骨折患者不能采用手法复位者,须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国内有学者[3]报道指出对于难以复位者可采用麻醉透视下撬拔复位。完全移位的远端骨折,骨折端不易牵开,故单纯牵引及提按手法难使骨折复位,甚至牵引使复位更加困难,我们在本型骨折复位的过程中使用回旋及折顶的手法,在复位过程中配合适当的牵引,反方向还原了受伤过程,符合“逆创伤机制复位”原理,可有效整复本型骨折。本型骨折整复的要点包括定位要准,要在骨折断端松弛的情况下将远端轻轻回旋;定位准后要压在骨折断端处,力方能产生效果。另外.患肘屈曲90°是为了放松肌肉,有利复位。尺桡骨双骨折应先调整远端横截面较大的桡骨,复位后易于保持稳定,当桡骨维持稳定后再复位尺骨才能增加复位的成功率[4]。

本组数据中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愈合后患肢前臂及腕关节功能均良好,前臂旋转、掌屈、背伸与健侧相同,无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显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且本治疗方法与手术治疗相比,费用低,大多数患者在8-12周内均可以恢复功能,避免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邹冬保.手法整复尺桡骨骨干双骨折的治疗体会[J].中国骨伤,2007,20(7):498-499.

[2] Komura S, Yokoi T, Nonomura H, Tanahashi H, Satake T, Watanabe N. Incid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rpal Fractures Occurring Concurrently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J Hand Surg Am. 2012 Feb 7

[3] 闫乔生,杜鸿章.难复性小儿前臂远端双骨折的撬拔整复[J].中国骨伤,1995; 8( 3) : 21

[4]Zhang PX, Xue F, Dang Y, Wang TB, Chen JH, Xu HL, Fu ZG, Zhang DY, Jiang BG. Clinical effec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plate fixation. Chin Med J (Engl). 2012 Jan;125(1):140-3.

作者簡介:

杜娟,女,(1970.9-),山东,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骨伤

尺桡骨骨折锻炼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尺桡骨骨干骨折11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0∶25,年龄25~70岁,平均(50.26±2.1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8∶27,年龄26~70岁,平均(50.28±2.15)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遵医嘱行常规类护理,包括用药、并发症护理与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加以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心理干预: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其内心想法,对其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予以及时疏导,并向其介绍此类疾病的成功案例;(2)饮食干预:术前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容易消化食物,术后前期选择清淡类食物,并据个人习惯选择水果、蔬菜等高蛋白食物。(3)功能锻炼:先从简单肢体运动开始,如进行手指屈伸训练,随后逐渐加大运动量。(4)出院指导:提醒患者对肢体血液循环与患肢感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据愈合情况予以定期复查。

1.3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观察两组手术、骨折愈合时间与术中出血量、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情况。参照VAS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判断,分数与疼痛程度成正比[2]。

1.4统计学处理: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与术后指标情况:护理后,观察组手术、骨折愈合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VAS评分情况: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0.20±0.01)分比对照组(1.86±1.2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前臂由桡骨和尺骨组成,据AO病例统计:前臂骨折在所有骨折中占10%~14%,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此类骨折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采取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十分关键,而常规类护理效果不佳,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3]。为探讨尺桡骨骨干骨折行护理干预对其手术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针对收治的尺桡骨骨干骨折110例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术中与术后指标情况,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手术、骨折愈合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表明尺桡骨骨干骨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减少各项时间指标,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可能因为在对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内心思想动态,可以对其存在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进行及时疏导,使其保持积极心态,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从而有利于取得较好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4]。此外,护理人员的饮食干预,可以使患者补充营养,有利于骨折愈合,促进其早日康复。

同时,通过分析两组VAS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0.20±0.01)分比对照组(1.86±1.25)分低,表明尺桡骨骨干骨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疼痛。可能因为在对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注重饮食干预,做好患者膳食均衡工作,有利于骨折愈合,从而减轻疼痛[5]。此外,护理人员注重功能锻炼与出院指导,有利于肿胀消退,改善预后,缓解其疼痛症状。本研究因受外部环境、样本例数等制约,未分析尺桡骨骨干骨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并发症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综上所述,尺桡骨骨干骨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各项时间指标,减轻其疼痛症状,利于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尺桡骨骨干骨折行护理干预对其手术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尺桡骨骨干骨折11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类护理,观察组加以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手术、骨折愈合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且VAS评分(0.20±0.01)分比对照组(1.86±1.25)分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尺桡骨骨干骨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减少各项时间指标,并减轻疼痛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尺桡骨骨干骨折,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炜.手法复位配合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45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95-96.

[2]陈文斌,龚丽芳.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2):160-161.

[3]卢斌,孟利娟,郭斌,等.交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19):56-58.

[4]张晓宏.疼痛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4,6(5):396-397.

尺桡骨骨折锻炼 第9篇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小夹板外固定术

儿童尺桡骨骨折是发生在儿童上的较常见损伤,治疗上不同于单纯的关节内骨折和干部骨折。目前,常见治疗方法有经皮穿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等[1]。现选取我院2004年6月到2012年2月共98例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所选98病例年龄均小于14岁,病程小于3天。手术组:患者共49例,男女各为30例和19例,年龄7~13岁,平均9.2岁;手法组:患者共49例,男女各为28例和21例,年龄8~13岁;平均年龄9.7岁,统计得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无明显差异(P<0.05)。

1.2排除标准:(1) 无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粉碎骨折,无上肢血管及神经损伤;(2) 未使用药物;(3) 资料不全或无法判定远期疗效等评价者;(4) 无恶性肿瘤、严重肺部或心血管损害等疾病。

1.3方法:手术组:先臂丛麻醉,取仰卧位,消毒,进行无菌操作。术者和助手先利用对抗牵引对尺桡骨骨折进行复位。选用合适骨髓腔直径的克氏针。桡骨骨折,进针处为桡骨远端背侧Lister结节偏桡侧,然后将克氏针在X线机透视引导下进入骨髓腔,在髓腔内沿桡侧纵轴向近侧缓慢打入至桡骨头下方,手法整复固定骨折。尺骨骨折,以尺骨鹰嘴后上方为进针处,然后将克氏针沿骨髓腔纵向到达骨折近段处,再通过X线机透视引导下沿尺骨干的髓腔到达骨折远端,注意避开骺板,同时不能超过尺骨远端骺板,手法整复固定骨折[2]。均在皮外留部分针尾,折弯后敷料包扎。术后,给予抗生素常规预防感染,患肢石膏固定于功能位5周,手法组:采取正骨手法整复治疗方法。臂丛麻醉,X光机引导下行手法复位。先由2名助手进行约5min对抗持续牵引,然后由术者行夹挤分骨整复术治疗,维持夹挤分骨屈肘角度为90°。2名助手分别握住腕掌部与肘上方对抗牵引,对旋转移位、成角与重叠进行纠正。复位固定满意后,每隔1周定期复查。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椐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评分,包括功能和疼痛两部分,具体评分划分,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3]。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运用X2检验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并以(x±s) 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两组在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组临床愈合率明显低于手法组,延迟愈合率则高于手法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1)

2.2两组术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手术组术后临床疗效优于手法组。(具体结果详见表2)

3討论

儿童尺桡骨骨折常常软组织损伤较严重,使血供受阻,恢复要求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其治疗原则为尽早尽量恢复患肢前臂的旋转功能。但因为儿童骨骼有很大的生长可塑性,所以一般认为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首选方法是保守治疗[4]。小夹板外固定术,方法简单、经济、无创伤、患者痛苦小,特别是针对于上肢骨折未损伤关节或分离不严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手法复位的方法。但因为小夹板不能将腕关节和前臂的旋转活动进行限制,常错位愈合而影响患肢功能。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具有保护血供、创伤小、操作不难、稳定性高、取内固定简单,临床安全性高等优点[5],但仍有局部组织感染等并发症。从本次研究来看,手术组术后临床疗效优于手法组,但手术组临床愈合率明显低于手法组,延迟愈合率则高于手法组。

从以上看来,我们应根据患肢骨折的损伤程度,骨折部位、种类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尽早尽快进行治疗,减少患者痛苦,以及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 谭小平. 经皮闭合穿针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4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6):40-41

[2] 曾文卿,杨维东.正骨手法整复对尺桡骨斜形骨折复位固定疗效观察[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2):9-11.

[3] 张德发.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47..

[4]王奕来.尺桡骨骨折156例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6,13(9):25-26

上一篇:坚定理想信念,永葆青春本色下一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告知书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