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发展党员年度工作计划

2024-08-11

乡镇发展党员年度工作计划(精选10篇)

乡镇发展党员年度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新党章规定,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大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我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二、发展计划

我村党支部计划发展先进分子8名,入党申请人5名,建党积极分子3名,发展对象1名。

三、保证措施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必须以保持党先进性为着眼点,始终把发展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提高整体水平。

1、狠抓落实,正确指导。要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要加强督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2、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的程序。规范发展程序,确保党员质量,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党总部要全面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各项要求,全面执行发展党员民主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等,在发展党员的每一个环节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

乡镇发展党员年度工作计划 第2篇

xxx乡党委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以邓小平实践为领导,深刻贯彻落实“xxxx”主要思维,始终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工作细则》(试行)XX县委组织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划定,不求数量,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切实抓好党员发展工作。

一是始终遵守“保持尺度、保障品质、改良构造、稳重发展”的准则,切实增强新局势下党员步队建设与治理。

二是年度党员发展打算目表明确,请求各党总支(支部)要适度发展,处置好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联,并联合“三培养”工作,把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接收到党组织内来。凸起质量,不求数目,全年共发展党员16名,定期转正25名;新发展的16名党员中,35岁以下党员11名,占68.8%;妇女党员3名,占18.6%;少数民族党员4名,占25%;大专以上文明水平6名,占37.5%;中专2名,占领12.5%;初中文化8名,占50%。三是树立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义务查究制,要求各党总支(支部)在发展党员前,将入党申请人的入党申请书、家庭历史、社会关系、入党先容人基础情形报镇党委预审,经公示无不良反应跟预审后,支部才召开党员大会进行票决发展,并明白总支(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对支部把关不严,新发展的党员不合乎党员条件和发展程序不到位的,要履行责任追究。因为轨制明确,责任落实,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无违返党员发展程序。

乡镇发展党员年度工作计划 第3篇

同时给贺疃人民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当然这与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分不开的。总之, 没有文化的引领, 任何事业都难以成功。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一切成就, 都必须靠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保证。否则, 文化落后, 人们的素质低下, 已经取得的再好成就也难保持长久。因此, 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文化工作, 把它提到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一、三十多年如一日, 千方百计为农民创造精神食粮

这个乡地处淮南市最西北部, 西与凤台, 北与蒙城、怀远县为邻, 是鸡鸣狗叫听三县之地。由于远离城区, 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贫乏, 为了改变农民苦闷乏味的生活, 我想方设法立志改变这一状况, 为此我流了不少汗水。

早在1976年贺疃乡成立文化站, 由于本人在文化方面有一技之长, 被上级组织把我从本乡杨祠学校选调到文化站工作, 本着对文化事业的酷爱, 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为了尽快改变农民的苦闷乏味生活, 我征得乡领导的同意后, 首先从办剧团入手, 因当地群众喜爱戏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且影响广泛, 感召力强, 最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如演《包铡美》剧目, 就教育人们不能喜新厌旧。陈世美喜新厌旧, 杀妻灭子丧尽天良, 最后落得人头落地, 全体观众拍手称快。

1980年我组织成立了贺疃乡豫剧团, 并担任团长。吸收豫剧名师和学员共40人, 经过培训, 剧团编排上演了《打金枝》、《包铡美》、《红灯记》等多出节目, 在周边地区巡回演出,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 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1982年又成立了贺疃乡曲艺队, 共吸收当地曲艺爱好者8人, 农闲时他们被派往村里演出, 其中比较著名的王永开老艺人后来被潘集区文化馆聘用。

1983年成立了贺疃乡四支锣鼓队, 每逢重大节庆日, 他们均自发地开展活动, 同时乡文化站还定期组织他们开展“三下乡”活动及文化踩街活动, 以使更多的人群得到娱乐, 一直延续至今。

为了响应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号召, 本人于1984年挖掘整理出了本乡杨祠村的“马戏灯”, 这种马戏灯发起于清朝年间, 距今有170年的历史。其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该剧被当成“四旧”清除。本人多次深入找老艺人采访、座谈、收集整理, 才恢复了“马戏灯”的演出。“马戏灯”是我市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在申报审批之中。2010年在淮南市首届文化艺术节上演出, 被央视七套节目组录制。同时活跃在每年的淮南市文化豆腐节上, 为淮南文艺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1995年, 本人又挖掘整理了本乡贺疃集“龙灯”。龙灯在全国居多, 但贺疃龙灯解放前就名声在外, 当年 (解放前) 参加凤台县“九连灯”大赛, 战胜了全县十八班灯, 摘得九连灯冠军。现在贺疃龙灯虽不能一展当年雄风, 但每年参加淮南市文化豆腐节及文化艺术节上, 我乡龙灯都远远超出其它乡镇龙灯水平。他们能站立玩、蹲下玩、坐下玩、站在板凳上玩、跑着玩等各种动作娴熟无比。

2006年我们又对贺疃乡“马戏灯”和“龙灯”队伍进行了整编, 新添置了两套大狮子, 添置了道具, 调整了队伍, 使得班子更加完整, 更年轻, 每次参加区市踩街和演出都十分抢眼, 受到广大群众喜爱。

二、创办节会, 繁荣农村文化

作为文化工作者, 时刻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繁荣文化市场, 如何丰富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经过多方努力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本站于1990年举办了“贺疃乡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 参演的节目形式多样, 有传统的马戏灯、龙灯、狮子舞、戏剧、小品、歌舞、相声、杂技、口技、魔术、诗朗颂, 另外还有书法、绘画。各村的锣鼓队, 各学校的腰鼓队助阵, 节目丰富多彩。至今已举办七届, 每届的观众达2万人之多, 深受各级领导的好评。本站还于1992年发起并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贺疃乡农民歌咏比赛”。该项活动深受广大 (下转82页) (上接87页) 年轻人喜爱, 每年都有很多人报名参加, 繁荣了文化市场, 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近年来, 由于农闲时大多数农民都出门打工去了, 使得很多活动的开展遇到些困难。

除了抓好办节, 我还注重办会。贺疃是个古老集镇, 因仙鹤落此而得名“鹤滩”, 后来取其谐音叫“贺疃”。贺疃集从清朝年间就兴起农历十月初七古会, 又叫“骡马会”, 一直延续至今。为了更好地利用古会繁荣当地文化市场,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每年古会到来期间, 我们都积极筹备, 认真组织文化节目。请来著名的戏班子、歌舞团、杂技表演团。他们的表演精彩热闹, 吸引了方圆几十里地的群众前来观赏。为群众的生活增添了精神食粮, 同时也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

到了90年代, 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经过多方征求意见, 一个秋会很难适应快速经济发展的需求, 决定发起农历三月初十春会。经过多年的实践, 贺疃春会远远超过了传统古会的热闹程度。赶会的人超过古会的一倍以上。因春天气候宜人, 鸟语花香, 又正逢农闲, 年轻人踏青赶会当然更为时尚了。春会的开展又大大丰富了贺疃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也大增了经济效益。抓好一年的“一节两会”工作已经是我站的常规工作。、

三、普及基础, 创新提高, 为区、乡文体发展添光彩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各级政府都重视文化体育的发展建设, 因此, 我们要加倍努力, 力争为实现文体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做更多的事。首先政府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如“马戏灯”投资10万余元, 添置了服装道具, 组织培训了一批新演员, 演员平均年龄从40岁降到30岁, 节目内容形式都进行了整编, 更具观赏价值。“龙灯”, 投资添置了新龙两套, 购置了新服装, 表演队伍也壮大了, 应邀参加了淮南市文化艺术节表演。另外贺疃锣鼓队也克服了种种困难, 争取了活动资金, 队伍更年轻, 平均年龄三十多岁, 新加入了一批女锣鼓手, 现在全队8男8女共16人组成, 节目也丰富了许多, 2009年参加淮南市文化豆腐节表演赛, 荣获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抓好文艺发展的同时, 更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我站每年都开展群众体育活动10次以上, 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拔河、跳绳等比赛。多年来我乡体育名列全区前列。第四届潘集区农民运动会, 我乡荣获拔河第一名、篮球第二名的好成绩。多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参加市区比赛共荣获奖项40余次。

论当前乡镇农村统计工作的发展 第4篇

随着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统计系统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正在逐步转变。由管理到服务功能的转变日益凸显。做好统计工作,是国家正确决策的关键因素。农村统计工作队伍如何在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中保持稳定,显得日益重要。如何做好统计工作,成为新形势下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重要一环。

1.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

力量薄弱、队伍不稳、经费困难、任务过重是当前农村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员外出务工常态化,造成了农村工作基础的薄弱;但社会情况的复杂化,统计工作的实时化又从各方面带来了统计工作的复杂化。“根基不稳,大厦必倾”,做好当前镇村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①人员老化。我省大部分的村级统计工作几十年来都是由村会计兼任,一人要应付上头几十个部门的任务,力量已经十分薄弱。村级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报表难催、数字不统一的现象比较普遍。

②工作繁化。村级不仅要承担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任务,而且县级十几个部门的统计报表(如人口、经管、企业等报表)都要从村里收集,村会计经常忙得焦头烂额。乡镇统计人员也苦不谌言了,任务落实难,报表收集难,基层忙于应付统计检查,数字质量难以高质量完成。

乡级统计工作包括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和乡级部门统计工作两个方面。

1.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省各县(市、区)相继建立了乡镇、街道统计站,乡镇统计站不仅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统计报表、普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农村基层统计网络的主体,担负着承上启下、联结左右的重要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乡级领导和乡镇统计人员的变更,统计站概念逐渐淡薄,乡级统计工作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

1.1.1统计力量薄弱。目前各地乡镇统计站,大多数都是专职统计人员不足。

1.1.2机构改革紧迫。当前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机构设置将大幅度削减,任务与力量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1.1.3乡镇经济困难,统计队伍难以稳定。除机构改革人们思想波动较大外,乡镇经济财政紧张,不少乡镇对统计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1.1.4专业素质偏差。目前统计人員中,虽大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统计专业毕业或者具有统计职称者较少,统计专业水平明显偏低,不足以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1.1.5统计任务繁重,基层人员应接不暇。近几年来,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各项普查任务压得基层难以喘息。尤其是碰到年报和普查,基层统计人员更是应接不暇,经常忙得晕头转向,根本难以顾及企事业单位和村级的统计工作,直接影响了源头数据质量。由于任务与力量差距悬殊,乡镇政府统计困难,上面不断强调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强调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但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光应付都常常是无所适从。

1.2乡级部门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腿”。如乡镇企业统计,前些年,由于企业大多数是集体企业,其统计工作从人员到台帐都相对比较规范和齐全。近几年来,随着乡镇企业民营化的步伐加快,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替代了集体企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非公有制企业基本上都未设专职统计人员,乡镇经委统计人员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真实情况,企业统计报表的质量难以高质量保证。其他部门的统计问题也基本类似,常出现报表难收、数字难准现象。

2. 改进农村统计工作的粗浅意见

2.1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垂直领导。国家点县(市)两支调查队建队以来的双重管理体制,实践近20年来,弊端越来越明显,其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确保调查数字不受干扰。因此,改革国家点县级两队的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是关系到统计调查队伍能否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调查队应当象工商、技术监督部门那样,收归国家垂直管理,而且我们这支队伍的编制、经费本来就属国家,条件更加成熟,如果没有这种超脱,就目前形势来讲,基层调查队工作压力很大,工作积极性和调查数字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2.2统计队伍建设,关键在县、乡、村。从上到下,从整个政府统计系统力量来看,人员设置的主要问题是倒三角形问题,越往下,统计人员越少,力量越薄弱,设备越落后。而统计基础在乡村,数字质量在基层,如此力量与任务的悬殊局面,很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乡镇,一个统计人员要应付县(市)局好几个专业和两队的任务;至于村级,那就只好一人统包了,应付上级各部门下发的所有报表。随着统计事业的发展,各种调查、普查任务越来越多,如此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是力不从心的,结果只能不断形成基层应付上级的局面。统计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关键是加强基层统计力量,如何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畅通无阻的统计网络体系,关键要有人,“基础不牢,大厦不稳”。

2.3排除各方阻力,加大执法力度。目前,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甚多,各部门都有各部门的法,但由于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还不强,有法不依,以权代法,执法犯法的问题还不少。尤其是统计法,主要违法对象往往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各级领导,执行起来难度更大,执行结果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要使统计数字在社会公众中形象有一个大的改观,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大执法力度,各级统计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找准对象、排除阻力、敢于执法。但在目前这种管理体制下同级执法难度很大,因此,只有实行执法队伍垂直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2.4集中国家财力,扩大两队职能。目前,各部门重复调查与统计部门经费困难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农民收入调查,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等几家都在搞;农产品成本调查,物价部门和统计部门也同时在搞,其指标设置大同小异。一边是经费困难,一边是调查项目重复,不仅增加基层负担,而且存在同一指标,数出多门。建议充分发挥县级队的作用,减轻局专业人员的负担,改变应付的局面。

2.5改进普查方法,统筹普查经费。近几年来,各项大规模的普查接连不断,压得基层喘不过气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人们的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公民对普查的配合程度有所下降,从近几次的普查结果(如工业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来看,不尽人意。在新形势下如何顺应经济的发展、适应群众的思想,改进普查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应当统筹安排普查经费,对于财政困难的县(市),其国家调查项目应当由国家和省财政负担,以维持各县(市)经费的基本平衡为原则,并确保基层普查人员的基本补贴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各县(市)普查工作的基本平衡,工作质量的基本平衡。

2.6加强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针对目前农村统计队伍专业知识偏低,加强专业培训工作迫在眉睫。专业培训工作应当根据基层统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分类、分批,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经济类的大、中专毕业的统计人员可以采取职称培训和上岗培训的方式,提高其专业水平;对初、高中毕业的年轻统计人员应当进行较系统的专业培训,以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专业培训工作关键是讲实效,防止只图经济利益的无效或微效培训。

乡镇年度基层发展工作总结 第5篇

2015年以来,顺河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与指导下,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适应新常态,顺应新形势,树立转型创新、绿色发展的新理念,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稳中求好,好中求快,真抓实干,奋发图强,全镇经济与社会发展呈现出逆势上扬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一)狠抓基层党建

树立“大党建”观念。根据“新十六字方针”,今年共发展党员19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6人,建立完善了党员台帐;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荐一名八五后女干部进入镇党委班子;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班子齐抓共管”的原则,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管责任和干部“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人;重大决策采取公示、通报等交换意见,统一思想;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调整村级干部9人,其中提拔使用4人,免职5人;两个市级创建示范点河套村、古城村党支部完成创建任务;镇主要领导亲自担任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整顿工作成效明显;非公党建实现全覆盖,其中皖兴羽绒党支部获得全区“双强六好”荣誉称号;新建街道、王圩村两个村级活动场,古城村正在扩建,各村活动场所功能配置齐全;集体经济空白村控制在70%以内;4名选派干部工作尽力,扶贫效果明显;3名大学生村官创业有成、考核成绩优异;下半年认真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大力营造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政治氛围。截至目前,查办案件5件,办结5件,党纪处理5人,组织处理3人,诫勉谈话6人,摸排案件线索14件;投资3万元,制作80条固定标语牌,打造“顺安大道”“反腐倡廉一条街”,时刻提醒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组织成立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宣讲团,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宣讲活动;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镇党委牵头成立了XX区驻XX市流动人口委员会,镇人大主席任流动党委书记,下辖9个流动党支部。

(二)强化效能建设

健全制度,重新完善了《顺河镇机关效能建设日常绩效考评办法》,明确了机关工作制度,细化了效能考核内容。成立效能工作考评领导组,下设督查考核组,由纪委牵头,重点督查16个村(居)两委干部和镇联系村干部的在岗在位情况。共进行效能督查15次,效能通报46人次;为加强工作责任,提升群众满意度,制订“月份主要工作行事历”,月底由负责领导汇报工作进度,对未完成的解释原因,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出承诺,并限定完成时间;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作行为,制定了镇村干部考核细则,对现有的权力事项进行逐条清理、逐项编制。共清理编制责任清单保留权力事项152项。编制责任事项803条、追责情形873条,绘制了152张外部流程图,梳理查找廉政风险点608个。明确了权力运行步骤、环节、工作要求、承办机构、责任事项、追责情形等,并在镇政府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三)加强干部教育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树典型和经常学四种方式,将干部教育常态化并延伸至村级。其一是走出去。在“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带领镇机关干部和村主要负责人到兄弟乡镇、市廉政教育中心、皖西博物馆、青山许继慎纪念馆、独山革命旧址群、苏家埠战役纪念馆等地进行党史、革命传统和反腐倡廉教育;其二是请进来。1月9日,邀请区委党校副教授王永娥宣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七一”前夕,邀请区政协主席张矩贵为大会作“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报告;“七一”当天,邀请区纪委常委李灿来到董滩村上反腐倡廉党课;9月17日,邀请到市纪委研究室法规室主任陈明龙为镇村干部上了一堂“切断人之常情向贪污腐化的异化之路——关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的报告。其三是树典型。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对2014年度的3个先进党组织、3个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4个人武工作先进单位、十佳机关干部、十佳村干部、50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通报表彰;其四是经常学。运用上党课、远程教育、放映红色电影等形式加强培训;结合党委中心组学习,以会代训,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加强“三严三实”和反腐倡廉教育;干部在线学习截止10月已全部提前完成本年度学习任务。

(四)推进计生工作

继续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和“一票否决”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入户发放纪念品8000余份,宣传材料10000余份,提高群众知晓率、满意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推进计生统计资料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配齐配强镇村计生业务人员,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注重依法行政、推进优质服务。组织查孕、查环、查病为主的生殖健康检查10000余人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60对;16个村(居)全部纳入诚信计生管理;对2014年计生工作倒数三名的村除经济处罚外,对责任人分别给予免职、降职和党纪处分;同时处罚镇相关责任人1个月基本工资;强化计生与其他部门工作联动、互通基础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以孕环检为抓手,深挖“两非”线索。截至目前,“两非”案件已查办4例,摸排线索2例;多次组织开展外出服务,查孕616例,督促落实手术7例,征收社会抚养费61.15万元;创新工作机制,镇党委牵头筹建,成立了中共安徽省XX区驻XX市流动人口委员会和常州—XX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

(五)落实惠民工程

今年共实施29项民生工程,其中拓展项目6个,有9项提高标准,打卡发放类均按照序时进度发放到位。16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作为重头戏实施,其中八小型水利工程5项(渠、塘、库、闸、坝),扶贫项目6个(都在重点扶贫村),危桥改造1个,老淠河治理工程1个,敬老院扩建等公益性项目3个,目前已经全部完工待验。水利兴修工作落实重点塘、坝和小型水库包保责任制,对三条自灌渠重点段进行清淤,为春耕生产提供了保障;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抗的方针,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储备防汛物资,制定抢险预案,确保安全度汛;为实现“把水留住”的目标,新修万方以上当家塘23口,新建拦水坝2处,泵站一座,清淤渠道2.3公里,完成土方23.5万方,新增蓄水能力18.5万方。对高塘、王大塘、青年塘、大公塘四座小二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新河口以及安城闸开工建设;12.5公里的老淠河治理工程所有清障拆迁征地任务全部完成,堤路建设工程招标结束,中标企业已进驻,开工在即。

(六)维护社会稳定

对村级加大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考评力度,公安、司法部门加强协调,配齐了调解员;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构建“平安顺河”、“和谐顺河”。全年截至目前共发生9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110件,同比有所下降,未发生严重暴力事件、群体性事件,无越级上访人员。对原有的9个视频监控进行了补光联网;实行镇、村、组三级联防巡逻机制;推行家庭财产平安保险,房屋保险率达100%;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化解矛盾纠纷,促使重心下移,构建“大调解”新格局;实行领导包案,落实专人负责;4个行政村落实了“六个村村建”示范点;顺利通过“六五”普法验收,整理编印五年普法成果资料12册;积极配合计生、城建、财政、老龄委等部门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组织抓好“6.26”、“10.26”两个禁毒日和“综治宣传月”宣传活动;利用短信平台、微博、普法专栏平台发送普发短信;16个村(居)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完成法律援助案件13件;调解工作做到“六统一”,调解成功率97%;对两劳回归人员建立帮教档案,安置帮教率100%;社区矫正工作无脱管、漏管现象;校车、食品、生产安全巡查常态化,避免了安全责任事故;扎实做好第三轮原农村民办教师身份暨教龄认定工作,32位老民师通过初审并公示;积极开展“平安家庭户”、“平安村”创建活动;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主线,有效处理化解了8起纠纷及信访案件;加强对秸秆禁烧的宣传和监管力度,及时控制住了火点,确保“零通报”;荣获XX市“平安乡镇”和XX区“无越级上访”乡镇称号。

(七)编制“十三五”规划

以“绿色蔬菜之乡、轻工纺织家园、美好宜居集镇、生态和谐福地”为发展定位,实施分类指导、错位发展、差异化增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抓手,不断完善机制,强化协调;坚持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和精神内涵,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截止目前,我镇“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42个,投资规模55.472亿元;破亿元重大工程项目19个,投资规模45.837亿元。其中农业现代化工程11项,计划投资12.324亿元;产业升级工程5项,计划投资22.15亿元;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4项,计划投资5.257亿元;基础设施与能源工程12项,计划投资5.249亿元;绿色人居工程5项,计划投资9.93亿元;公共服务提升工程5项,计划投资0.562亿元。

(八)发展现代农业

围绕“粮食增产、结构调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认真抓好以古城村为核心示范片的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基地建设,从培训、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直至病虫害防治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核心示范片平均亩产513公斤,农民亩增收100元;继续加强以王滩、董滩为中心的千亩蔬菜标准示范园国家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辐射带动谢圩、古城、安城、荣楼万亩蔬菜生产,打造六安“菜篮子”;引进推广各类作物优良品种4个,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2个,全镇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5场次,印发资料4000份;发布病虫情报4期1000余份,小麦“一喷三防”发放药剂2吨,防治面积5000亩,确保小麦丰收;核实旱涝灾害减收情况,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近60万元;开展秸秆腐熟剂发放工作,发放腐熟剂50吨,推广使用面积1.5万亩,为抓好秸秆禁烧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全面实行三资代理服务,村级所有支出发票实行“三人一章”制度;农民负担实现长期监管,全镇无教育、农民建房、计生、殡改等违规收费等现象;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到的15个村外业测绘工作已全部完成并逐户核对签字;新增土地流转面积约3000亩,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13500亩,其中新发展种植业大户2个;发展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本年度新增专业合作社2个。

(九)优化发展环境

主要领导挂帅,将“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为全镇中心工作之一。建立“三线三边”常态化工作机制和问责督查机制;在2014年顺利通过2013年度河套永和中心村省级美好乡村示范村验收的基础上,2015年度着力打造省级美好乡村示范点——古城双窑中心村,以“精细节、高品位、深文化、重内涵”为主线,以“三线三边”整治为契机,将美好乡村建设纳入集镇管理范畴,使美好乡村道路沿线、水塘周边实现绿化,道路、塘埂全面实现硬化,环境进一步美化;挖掘“三线三边”整治、美好乡村建设、集镇文明创建一脉相承的内在关系,出台《致广大居民朋友和各经商户的一封信》,加大宣传和政执法整治力度,以常态化管理打造“美好宜居集镇”。形成“三线三边”、“美好乡村”“文明创建”良性互动、互相促进的生动局面,推进集镇文明创建更上新台阶。乡村环境的美化,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协议引资4.5亿元,到位资金3.28亿元,分别是顺景20兆瓦分布式农业光伏发电项目协议2.7亿元,到位1.4亿元,该项目可望年底全部完成并并网发电;5000亩油料牡丹生态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协议引资6000万,到位6800万;3000亩文冠果栽培示范基地项目协议引资4000万元,到位3800万元,荣发猕猴桃种植项目协议4000万元,到位3800万元,云桃合作社建设项目协议4000万元,到位4400万元。上述5个项目均成功签约并落地建设且正式投产。

(十)促进社会发展

1、三老工作。老年教育突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镇老年学校上课及活动次数每年不少于12次,参学率由2010年的9.7%发展到13.1%;定期组织体检,节日期间开展慰问,生病住院安排人员专程探望,排忧解难;老龄工作扎实开展“银龄安康”行动,为1400余老人投保意外险,完成740名老人高龄申报审核,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敬老月”活动;关工工作扎实开展“将魂育后生”读书活动,组织部分团体、少先队员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积极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

2、教育工作紧抓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契机,强化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规范办学行为,共建和谐、文明、平安校园。

3、文化事业启动数字电视村村通工作,全镇有六个村,13个数据点光缆架设已经完成并通过区文广新局验收;安排送戏下乡演出16场,电影放映192场;成功举办“安徽作家看顺河”活动,提升了顺河形象。

4、政府门户网站和信息公开网信息公开量位居全区第一,提高了我镇在市区的知名度;外宣工作实现新突破,截至目前,《安徽日报》、《江淮法制》、《皖西日报》等省、市主流纸质媒体40多次报道顺河镇,各级政府主流网站媒体采用新闻和信息300余条(次)。

5、人武工作民兵整组工作代表区接受军分区检查,征兵工作超额完成了区下达任务。

6、社保工作建成人社系统数据库,完成2011——2015年档案整理工作。坚持把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检查督促企业规范支付行为;超额完成城乡居民参保任务。

7、工会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和困难职工帮扶活动,为2名学子和2名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8、团委积极组织团员参加市、区团委活动,参与“爱心圆梦大学”贫困大学新生助学活动,帮扶困难学生3人。组织学习雷锋志愿者义务劳动,靓化集镇;带领共青团员、优秀少先队员到皖西博物馆等地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重阳节组织敬老爱老活动。

9、镇妇联以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和“六一”儿童节为契机,以开展“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美德在农家”、“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月”等活动为载体,积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10、建设所完成危房改造试点农户、美好乡村建设户、农村住房信息录入、更新工作,妥善完成保障房126户首批入住配租工作。

11、国土资源管理以“6.25”全国土地日为契机,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聘请镇人大代表作为行风监督员,监督土地利用情况和建设用地置换项目;发挥村级信息网络的作用,坚决查处违法用地;调查审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42宗,为用地单位排忧解难,全力落实好南京督察局例行督察整改工作;对顺河老政府土地进行规划挂牌,促进集镇建设;全程做好淠河堤路建设服务工作。

12、民政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低保工作,杜绝人情保和错保、漏保;加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1-10月已救助100人计398135元;投资150万元改扩建的第一敬老院顺利竣工。新建河套、古城、火星三个村残疾人康复站,器材齐全,制度健全,计划周全;公益性公墓墓穴价格合理,已建成启用;踊跃参加、积极倡导“慈善一日捐”活动;每逢重大节日,镇党政班子带头入户慰问烈军属、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

13、统战与宗教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建立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信息库,实行动态化管理;落实班子成员联系包保宗教堂点工作,严厉打击取缔非法私设聚会点;认真落实《台胞台属权益保护法》,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和帮助。

乡镇年度科技发展工作总结 第6篇

2015年,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围绕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总目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驱动五大专项行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和动力,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打造发展新引擎。

一年来,我县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知识产权示XX县相继成功通过验收和考核。截至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11.55亿元,同比增长8.3%;规上企业研发人员数4728人,同比增长24.7%;授权发明专利129件,同比增长143%;规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414.86亿元,同比增长17.4%;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45.43亿元,同比增长20.2%;技术市场实现交易额9368万元,同比增长31.2%;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同比增长11.5%;累计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2家,同比增长15.4%。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大力加强科技型企业引进和培育

1.强化科技招商。推进“1+1+1”科技招商制度,县经济开发区等主体分别与上海高科技园区、科技中介、高校或孵化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由XX市科委、省科技厅、XX县科技局共同组织的嘉善与上海科技合作交流对接机制的资源优势,与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及杨浦科创中心、浦东软件园、浙江大学科技园等机构进行交流对接,加大与浦东留学人员联合会、欧美同学会等联系,与北京天使汇等机构长期开展交流,并与杭州搜钱网创业网络投融资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推荐园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进行评估、辅导和资本对接。

2.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继续实施科技型企业梯级培育“163计划”,选择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年度重点培育对象,加以培育扶持和跟踪服务,2015年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到期重新认定7家、通过复审6家。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企业新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创新机构,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7家、县级企业研发中心13家。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列入省级新产品计划237项、国家火炬计划1项。

3.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省知识产权示XX县创建工作,4月份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知识产权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作成为全省试点并获8万元奖励。专利质量并举,协同发展,全县申报专利4670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34件,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4.8%;授权专利3773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9件,同比分别增长64.8%和143%。

(二)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1.推进科技孵化平台创新发展。以建设一流的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为目标,围绕“3+3”产业结构聚焦上海等,引进高新科技项目和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县科创中心新引进孵化项目40个,总注册资本17358.5万元,为去年同期的142%,其中引进来自上海的孵化成果21个;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1人,其中“国千”人才1人、“省千”人才1人。目前科创二期入驻企业43家,租赁面积31028㎡,占可用孵化面积的71.33%。2015年,科创中心孵化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6651.77万元,上缴税金1391.83万元。县科创中心被科技部列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

2.推进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嘉善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与上海技交所联网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虚拟市场、网上技术交易市场,通过大型显示屏的形式实时显示成果交易信息。在9号楼大厅设置了专业查询设备,可进行科研院所、项目成果、专家文献、企业技术难题等信息查询。整合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上海伯瑞杰、佰腾科技、中科联政、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检验检测机构等县内外社会化中介服务资源,吸引风险投资、基金公司、法律财税等机构入驻,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知识产权、科技评估、融资、财务、法律等一站式服务。

3.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县经济开发区筹建北大创新研究院嘉善产学研合作中心,支持姚庄镇建设日本中小企业加速器等创新平台。加强对现有7个行业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和支持,举办了全县电子电声行业座谈会,中科电声、西南自动化所等创新载体,围绕“机器换人”“两化融合”等企业技术需求,与县内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为企业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1.加强科技合作交流。深入开展“百企进高校、高校进百企”系列活动,邀请长三角纳米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到西塘纽扣产业园帮助企业解决纽扣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目前企业已与纳米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组织全县各镇(街道)分管领导和部分企业代表赴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声学所开展了“汽车配件相关产业”科技对接交流活动;与浙江工业大学开展了“浙工大海外人才专家教授嘉善行”活动等。同时,浙工大专家每周1至2次来善走访企业,目前已与众盛金属、亿力清洁等近10家企业进行了难题对接。

2.深化科技融入上海。深化“沪-浙-善”科技合作机制,由省科技厅、XX市科委、XX县政府等联合举办了“上海-嘉善科技对接交流活动”,组织17家上海高校、园区、孵化器、行业协会的43位专家与嘉善企业28个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接,其中18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举办了上海欧美同学会第六期“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培训班嘉善行”活动,达成多个项目合作意向,其中2个项目正在办理入驻科创中心手续;在上海与商务局联合举办了XX县服务外包政策环境推介会等活动。

(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惠民

1.加快农业农村科技进步。围绕我县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大力组织实施蔬菜、水果、水产等精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着力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支持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创建,新认定省农业科技企业1家、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尚品农业与以色列开展对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2.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围绕“五水共治”,加强与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院、同济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引进科技治水新技术、新成果,为全县河道整治提供科技示范。围绕医疗卫生、教育、生态保护等重大民生问题,组织实施社科类科技项目30项,加快民生类科技成果和成熟技术的推广转化。

(五)大力推进科技体制创新

1.探索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全面推行科技创新券制度,通过政府购买科技服务的方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完善项目和经费全程监管机制,开展了科技经费检查工作,终止项目5个,追回财政科技资金32万元。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企业创新扶持力度,下达高新技术扶持资金1209万元。

乡镇年度农业发展工作总结 第7篇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县“2+5发展战略”,结合我乡“旅游兴乡、农业壮乡、物流强乡”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实现全乡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全乡辖六个行政村,共有3095户,8810口人,全乡耕地面积783公顷,农业以大田玉米种植为主,施家营村利用其独特的小气候发展了部分错季蔬菜,2014年来又鼓励部分村民发展起了大棚蔬菜种植。2015年在克服重重自然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产量相对稳定,但因玉米价格下降原因,农民收入将受到一定影响。

二、2015年农业工作情况

1、积极争取、全力推进村二期农开工程,努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村于2012年争取到上级农业开发项目,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4000亩,今年又争取到二期农开项目,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新打机井8眼,预计出水量为80吨,并铺设地下节水管道20.16千米,安装地上软管3.1千米,努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同时新建农桥2座、维修农桥2座、新建农涵1座、平整土地50亩、砂石硬化农田道路7千米、栽植绿化树木800棵。目前该工程正在进行中。

2、继续深化同市农科院、巡天种业公司的合作,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扩大张杂谷种的培育规模。近年来,培育的张杂系列谷种得到了市农科院和巡天种业公司的高度认可,培育规模逐年增加。2015年全乡共培育张杂谷种1150亩,基中施家营村670亩、盆儿窑村350亩、西黄庄村130亩,亩均收入可达3000至4000元,较大田玉米亩均增收2000多元。

3、通过示范带动,逐年壮大大棚蔬菜种植,探索生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14年,施家营村代永军等三户村民带头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共新建凉棚7个,每棚平均占地约1亩。蔬菜大棚建成后,我乡积极组织几户村民出门学习,并多次邀请上级农业技术专家就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现场指导,尽力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减少种植投入、增加种植收入。经过多方努力,几户种植示范户的经济效益较大田种植大幅增加,他们种植的豆角每亩收入可达2.5万元以上,约合大田种植收入的4倍以上。在他们的带动下,2015年春季新建大棚5个,今年冬天又有几户村民计划新建大棚5个。

三、2016年工作谋划

乡镇发展党员年度工作计划 第8篇

关键词:乡镇,农机推广,限制因素,发展对策,浙江丽水

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山区, 面积17 928 km2, 人口276万人, 辖1个市辖区, 1个县级市, 7个县。该地区以发展农业为主, 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为此, 笔者就当地乡镇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

1 农机推广的限制因素

(1) 受地理条件、作业面积限制。由于农业生产采用包产到户形式, 将田块分到每个农户。各农户采用机械化作业思想不统一, 而机械化要求成片作业, 这种分散的经营方式不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推广。同时, 由于作业田块面积小, 田块高低不平, 田间机耕道路缺少, 给机械化作业带来难度。

(2) 推广的新型机具不能满足农业产业调整需要。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深入,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不断提高, 而当前适用的农业机械却相对偏少, 结构相对单一。在实际生产中农田耕整、排灌、植保机械较多, 而播种、移栽、收获、烘干及粗加工等生产环节的机具很少, 农户亟需引进缺乏的机具, 以达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3) 农村劳动力充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较少, 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依靠从事农业生产维持生活。农村劳动力充足, 劳动力价格低廉, 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的开展。

(5) 农机闲置严重, 利用率不高。由于没有很好地规划与布局, 机具作业量少, 利用率低, 导致作业经济效益低。

(6) 部分农机产品性能低, 质量差。近年来, 农机产品质量问题是农机投诉的焦点, 一些农机具虽然也有技术部门鉴定, 标有合格证件, 但使用寿命短, 故障频发, 常修常坏。有的机具甚至配件都供应不足, 给农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7) 受经济条件限制。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农民对农业的投入较低。一些农户由于经济困难, 购置农机具时缺少资金。

(8) 受技术条件限制。由于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 不懂科学技术, 也缺乏农业机械操作方面的技术。在机械化推广中受到缺少相关技术人员因素的限制[1,2]。

(9) 农机与农艺适应性很强。机具的性能发挥离不开农艺配合, 技术推广同样也离不开农艺配合。如插秧机推广对农艺要求很高, 插秧环节对秧苗秧龄要求严格, 若农艺环节未处理好, 会直接影响机插推广。缺少与农机配套的农艺措施也是限制当地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2 发展对策

(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大田进行土地整理, 建设配套灌溉渠道, 开通田间机耕路, 为农业机械的使用创造基本的条件, 以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推广农业适度规模。允许土地在合理范围内流转。对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年老体弱人员的土地实施土地流转, 集中到种田能手耕作。培育种粮大户, 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开展机耕、机插、机收等一系列服务。

(3) 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将农村剩余劳动转力移到第二、三产业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不但有利于刺激农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 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使农户有资金购置农机具。总之, 因地制宜发展工业, 能够实现以工带农, 促进农机推广[3,4]。

(4) 加强基层农机站建设, 充分发挥乡镇农机部门的作用。基层乡镇农机管理部门是联接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级的政策由乡镇农机部门宣传、传达, 农业生产与农户的需求也靠乡镇农机部门向上反映、汇报。

(5) 加强宣传力度, 以点带面, 加快推广步伐。农机化示范基地是试验场, 要在基地试验成功的基础上, 以点带面、以面带片, 逐步推广。农机示范基地不仅较好地带动农业的发展, 而且促进新型农机具的应用,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6) 积极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建设, 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近年来, 丽水市财政对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户重点给予扶持补助。不仅对机具进行补助, 而且对农机合作组织给予补助,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机械向专业组织和农机大户集聚, 使一些闲散农机得到整合, 有效地提高机械利用率。

(7) 提高农机推广队伍素质。农机推广部门承担着在本地区推广适用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训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任务。当前,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业生产规模和种植方式的改变, 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推广的新技术、新机具的科技含量也日益加大。由于推广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老化、缺乏培训等因素, 其现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技术推广的方法和手段也不适应。因此,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农机推广效果。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涌现, 农机推广工作集技术、培训和管理于一体, 是一种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作, 推广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宣传组织能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要求农机推广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今后应定期举行培训, 拓宽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面, 更新其农机知识。二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改善农机推广人员的待遇, 提高其办公和收入水平,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农机推广的队伍中来。三是制订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 加大对农户购买农机具的补贴力度, 促进农机具的购买和使用。

(8) 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农机推广的最终目标是将新技术、新机具广泛应用于生产, 农民是直接受益者, 是当然的投资主体。但我国农业属弱势产业, 农民收入较低, 应该采取各种政策手段, 鼓励农民投资, 应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导向, 农民投入为主体, 并且通过如贴息、补贴等形式, 引导信贷资金、农村集体资金、农民自筹资金等多种投入。此外, 今后应通过逐步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来改善农机推广手段。要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 建立农机推广电子信息网络, 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9) 提供社会化服务, 扩大农机推广工作服务领域。服务社会化是实现农机推广工作的基本途径。各级推广部门应该紧紧围绕当地农业特点来发展社会化服务,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 按市场需求去运作。积极探索生存发展之路, 不但要搞好新技术的推广, 还要拓展服务范围, 开展综合经营, 坚持以推广为主业, 以推广带服务, 以有偿技术服务求发展的工作方针, 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增强自身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平.辽阳县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农业装备, 2010 (12) :50-52.

[2]冯舟.开展农机标准化工作促进垦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J].现代化农业, 2010 (5) :37-38.

[3]王社和.基层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农机:学术版, 2010 (5) :17, 22.

乡镇发展党员年度工作计划 第9篇

【关键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

乡镇基层农业基础建设,是统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缺乏扎实的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整体的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质量,需要在明确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管理对策,提升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整体效果。文章将基于实践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观点与建议,希望能够对乡镇基层农业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统计人员流动情况突出以及数据的准确度有待提升等方面问题。

1.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农业统计工作是乡镇基层农业开展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当前乡镇管理中,却存在着管理程度不佳,重视程度不足等方面问题。乡镇领导者比较关注农业的发展现状,仅仅关注所呈现出来的各项数据,但是具体的统计工作重视程度却相对较差。这种情况不利于农业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无法有效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总体效率。

2.统计人员流动情况突出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工作能力等将会直接影响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但是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的过程中,却存在着相关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人员流动情况比较突出的问题。

3.数据的准确度有待提升

农业统计中数据准确,能够为各项乡镇基础农业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下一步乡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但是当前很多乡镇地区农业统计中,由于统计工作量相对较大,故而实际的数据准确率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不利于乡镇基层农业的全面发展。

二、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发展对策

基于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强调统计数据准确,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价值等方式改善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镇农业的全面发展。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乡镇农业统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关系到乡镇经济水平的增长。当前大量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多是通过手工的方式完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统计工作信息化时代逐渐到来。乡镇基层单位领导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乡镇领导可以引入更多信息化技术手段,更换相关设备,保证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环境。通过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提升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为各项统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与技能逐渐成为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乡镇基层农业工作管理,也需要重视知识与技术的价值。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管理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岗前培训活动等方式,使每一位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增强统计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更好的展现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的价值。

岗位培训活动可以主要分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两个方面展开。专业技能主要包含统计应用操作的方式,统计相关法律知识,常见的统计方法等等,通过专业技能的指导,帮助统计人员掌握到有效的调查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工作水平的提升。职业素养主要包含职业工作态度、职业认同感等相关内容,通过职业理念的指导、职业工作价值的指导等方式,增强每一位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保证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稳定性。

3.强调统计数据准确,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价值

基层农业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性是检验统计工作的重要标准,能够直接展现出乡镇基层农村的经济现状。在当前的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需要基于科学的工作流程,通过合理的数据调研方式,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率。针对于存在失误的统计人员,需要通过适当的处罚方式予以提醒。

同时,统计工作中需要关注数据的分析价值,通过数据的全面调研、数据的细致核对以及数据的全面分析等方式,切实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

三、结束语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乡镇的整体经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乡镇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强调统计数据准确,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价值等方式,提升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为各项乡镇基层农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乡镇基层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智华勇,黄季焜,张德亮. 不同管理体制下政府投入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从事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影响[J]. 管理世界,2011,07(21):66-74.

[2]申红芳,王志刚,王磊.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与其推广行为和推广绩效——基于全国14个省42个县的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2,01(14):65-79.

乡镇年度发展规划思路 第10篇

xx镇位于秦岭北麓,XX县西南台塬,南依秦岭,北望渭水,西与XX县相连,东和翠峰相壤。面积101.9平方公里,人口25640人,23个行政村。

1、自然资源

境内沟壑纵横,沟梁相依,,川塬相望,南部小区峰峦叠嶂,水秀山青,山花烂漫,蝶舞蜂喧,绵鳞踊跃。黑龙潭清澈见底,仙人墓形象逼真,石门子传说离奇,银洞沟传言古怪,石沟瀑布美丽壮观,望轩石鬼斧神工,怪石嶙峋,姿势百态,是天然的氧吧,也是自然风光旅游之圣地 。

二、人文资源

东部聚仙台群仙汇聚,丹阳庙宇成群,中部周武王宫殿遗址常有文物出土。善兴寺佛道相融,唐代诗人贾岛留有诗句,西部汉代仓城县遗址,留在苍峪,扶眉战役任家城战场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鼓台唐玄宗李隆基屯兵养马,操练兵勇,与安禄山叛军大战台下,仰天寺唐玄宗留有诗篇。凤凰岭、中军岭、马踏石、神仙路都有美妙的传说,是开放人文旅游的好地方。

1、交通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107省道连接xx东西,竹一路,竹二路,竹三路、竹四路,纵观xx南北,环山路沟梁相绕,出村路,路路相连,交通较为便利。18个村级卫生室,20个社区服务中心,基本解决了群众医疗问题。

2、产业基础

xx镇境内耕地28700亩,粮食作物面积56377亩(夏秋两季),果园面积18000亩,其中:猕猴桃11000亩,油桃26000亩,杏核桃1000亩,秋蔬菜3300亩,设施农业(大棚油桃)240亩已形成规模千亩猕猴桃基地、油桃基地、秋蔬菜基地,农业总产值10530万元,其中粮食作物产值4105万元,果业产值3975万元,蔬菜产值882万元,占农民家庭收入的50%左右。

3、产业存在的`问题

①交通不便;今年来,虽然水泥硬化道路四通八达,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道路狭窄,产品远输有影响。②水利条件跟不上;近年来国家虽然投资不少,新打机井70余眼,共计140余眼,由于项目来源很少年久失修等原因,50余眼机井不能配套,不能正常起用。③没有规范的农贸交易市场,都是些马路市场,人车混乱。④栽培技术存在差距,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少,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如果解决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增加投入力度,扩大设施农业面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农产品的质量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将会提高2-3倍,同时还能带动住宿、餐饮等等。

三、产业发展

①发展规划:以保护生态为战略,以强镇富民为目标,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抓手,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产业。

②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拓宽硬化村路和生产路,配套好水利设施,全镇村路,生产路约100公里,由现有的3.5米宽路面扩至8米,5条总干线拓宽至10米,竹5路拓宽30米,排水沟和绿化带配套齐全,预计投资8000万元,配套好现有未起用机井50余眼(包括办电、买泵、铺设地埋管道)预计投资1000万元。建立三个观光园区,做强生态农业。

③加强现有1亩猕猴桃的管理利用千亩基地的优势发展优质品种采用先进技术和规范化的生产模式发展无公害和有机猕猴桃,使产值由现有2200万元增至4000万元,建立以岭梅、东大墙、丹阳、凤凰岭、谭家寨、渠头、苍峪、解家沟村为基地的生态示范猕猴桃园区。加强油桃基地的管理,从产品质量上发展无公害有机产品,提高效益;从栽培措施上兴建设施栽培,扩大大棚面积1000亩,抢占淡季水果市场;从观光上大力宣传油桃产业,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以朱曹寨、兰梅塬、西裕等为基础的生态观光园区。在兰梅塬建立一座占地20亩的农贸市场,征地很建设预计投资600万元。

④做强秋蔬菜基地建设,在塔庙与柴黄交界处建一座10亩大的交易市场,预计投资300万亩,增加品种,发展无公害有机蔬菜,面积扩大至5000亩,规划涉及塔庙、东寨、金盆柴黄和中军岭。

⑤做大旅游产业,以丹阳观为中心,辐射聚仙台、怡尘山庄等人文景观区。其中聚仙台、丹阳观都已完工,活龙山景区正在做前期规划。

⑥以兰梅塬为中心,以107省道为轴线建立山地自行车运动中心,涉及凤凰岭、岭梅、朱曹寨、兰梅塬、北西沟等村,建立运动中心、培训中心、接待中心、娱乐中心、餐饮宾馆等配套设施,需占地600亩,自行车赛道环xx境内绕一圈,长约40公里,投资5亿元,目前已经签约,正在做可行性报告和项目前期规划。

⑦利用泥浴口山青水秀的自然资源,建立影视基地,约占地40余平方公里,预计投资30亿元。

⑧丹阳移民新区建设,解决张龙,民主、丹阳滑坡点的移民和零散居住群众的安置,前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2500万元,计划用两年时间安置500余户200多人群众。

上一篇:窗口规范化服务考核标准下一篇:计算机技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