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菊美多吉心得体会450字

2024-08-02

学习菊美多吉心得体会450字(精选11篇)

学习菊美多吉心得体会450字 第1篇

2013年4月10日上午,菊美多吉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菊美多吉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是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让我们意识到要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就要学习菊美多吉同志始终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始终立足基层,一心为民;始终珍视团结,反对分裂;始终忘我工作,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作为党员就应该推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问题,是各级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菊美多吉同志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优秀党员的时代赞歌,用33岁的人生丈量这普通老百姓的心声。菊美多吉同志有着不怕困难、苦干实干的“牦牛精神”,推动和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要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学习菊美多吉同志对党忠诚,信念鉴定的政治品质;扎根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一心进取的敬业精神;清正廉洁,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学习菊美多吉心得体会450字 第2篇

“菊美多吉,高原人民懂你的心,记你的情,思念着你,直到现在的每个月,老百姓都会自发地为你点亮一盏盏酥油灯。”菊美多吉,一个最美基层干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乡长,虽然你离开了大家,但你永远居住在高原人民的心里,也永远活在广大百姓心中。

菊美多吉有着许多优秀的品格,我们要学习她坚定信念、赤胆忠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学习他牢记宗旨、践行誓言、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爱岗敬业、爬坡上行、务实奋发的工作作风;学习他公而忘 私、克己奉公、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同时,自觉对照先进找差距,以菊美多吉精神激励自己,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 作方法,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开展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要做到腿勤,要往群众堆里扎,把百姓的小事,当作天大的事,把群众的责任举过头顶,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间,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人民的难事上、办理人民的实事上。

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少数民族干部,菊美多吉同志多年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长期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乡镇工作,他扎根基层,以忘我的工作作风和清正廉洁的思想品德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学习菊美多吉先进事迹心得 第3篇

认真学习先进事迹扎实推进群众工作近日,阿坝县组织各单位开展向菊美多吉学习活动。由于现阶段阿坝县重抓十八大期间维稳工作,时间较为紧迫,所以阿坝镇居委会在接到通知后,组织居委会工作组及挂包帮干部对文件进行传阅学习。要求全体工作组及挂包帮干部学习菊美多吉坚定信念、赤胆忠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牢记宗旨、践行誓言、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爱岗敬业、爬坡上行、务实奋发的工作作风;学习他公而忘私、克己奉公、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同时,自觉对照先进找差距,以菊美多吉精神激励自己,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开展工作。

本次对先进事迹的学习,使全工作组及挂包帮干部深刻体会到应学习菊美多吉扎根基层、不怕吃苦的务实作风,真诚待人、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我们现在奋战在四川藏区反分维稳一线,就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服从党的一切指挥,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从思想认识、工作重心、方式方法的转变。党的“十八大”日渐临近,阿坝县进入关健敏感时期。从现在起,全体人员务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地履行岗位职责,全力确保居委会平安,维护阿坝县社会的和谐稳定。对辖区内的维稳工作进行网格化管理,在辖区内的街道巷口实行交叉

巡逻,做到定岗、定人、定责,确保辖区内不留任何盲区。竭力做好重点人员、重点区域的管控工作。同时,要加强舆情收集和社情民意收集,加强对群众宣传教育工作。

学习菊美多吉先进事迹心得 第4篇

雁江区保和镇中心小学陈英

“群众有个事儿,乡长跑断气儿。”这是流传在四川甘孜道孚县瓦日乡的乡亲们的一句口头禅。老百姓朴实的语言是对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工作的真实写照和党性的高度评价。

菊美多吉(1979.05-2012.05.19),男,藏族,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木茹乡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患有高血压,不能过度劳累,不能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但却仍在高原上长期坚持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2012年5月18日,在开了2个村大会、走访了10多户村民后,菊美多吉深夜返回宿舍时,因劳累过度于次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2012年9月,中共四川省委追授菊美多吉同志为 “全省优秀共 产党员”。

这位常年扎根高原的藏族干部,在上任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千方百计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引进了农作物新品种,修通了通村公路等等。在海拔近4000米的龙灯乡工作期间,常常头痛的菊美多吉被检查出患有高血压。但为了工作,他一直带病辗转于牧民家中。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菊美多吉有时去一户牧民家,需要骑马翻七八座山,有时还要找寻到放牧的草原深处。2009年,“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在甘孜实施,为让牧民知道党的好政策,改变贫困的生活状况,菊美多吉起早贪黑在工地上监督,与牧民群众一起投工投劳,连续7个月奋战在施工现场。他每天总是忙个不停,因为担心他的高血压,父亲

一次次劝儿子去看医生,还为此生过他的气,可菊美多吉就是抽不出时间,一直拖了又拖。2012年5月18日,菊美多吉一直带病从清晨工作到深夜,从尧日村到鲁村再到县城。10几个小时不停奔波,他劳累了整整一天。想到第二天一大早还要出发,菊美多吉放弃了住招待所的想法,决定和自己的表弟在车里将就一晚。但坐在后排座,和衣而憩的他却再也没有醒来。33岁的菊美多吉走了。当地流传这这样一句口头禅“群众有个事儿,乡长跑断气儿。”菊美多吉把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用生命诠释了新一代焦裕禄式党员干部的内涵。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菊美多吉常年奔走在牧民之中,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让农牧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大作为”和“好形象”。群众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百姓冷暖的头等大事,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像菊美多吉一样多思、善行。要从群众的呼声中去思考,群众需要的到底是什么,群众的抱怨是为什么,要对群众最关心、最在乎、最需要的事情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时刻以民为本,终身以民为镜,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素质能力;要树立“公家之利,知无不为”的“匹夫”精神,不仅要做好群众关心的大事,而且还要时刻注重细节,从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入手,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要学习他扎根基层、热爱基层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深入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精神;学习他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

同样作为基层的一员干部,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心系

学习菊美多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第5篇

平昌县岳家小学何炬

格桑花开了又谢!最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快一年了!菊美多吉,原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他患有高血压,不能过度劳累,不能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但却仍在高原上长期坚持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2012年5月18日,在开了2个村大会、走访了10多户村民后,菊美多吉深夜返回宿舍时,因劳累过度于次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

1、要学习他坚持不懈的奉献精神。一个人要干好工作并不难,难得的是长年累月的坚持。有一种力量让人感动,它就是大爱无声;有一种奉献震彻心扉,它就是热血豪情。

2、要学习他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对于心中有着炽热追求的菊美多吉而言,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却是永恒的。追寻他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是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对神圣职责的追求支撑着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如此不平凡的业绩。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爱民、亲民、为民,从群众最关心和最需要帮助的问题做起,时刻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头。

3、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优秀品质。菊美多吉——这一个普通的人民公仆,用甘于奉献、勇于钻研、淡泊名利无怨无悔地高高擎起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旗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这一时代使命。他普通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给我们带来了富有现实价值的启迪与思考。

雪山无言,菊美多吉,群众懂你的心,记你的情,思念着你!你也将时刻勉励着我们:要立足本职,奋发进取,潜心学习专业技能,认真调查研究,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踏踏实实干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力量!

学习菊美多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第6篇

菊美多吉生前是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他的名字在藏语的意思是“坚贞永恒的不变金刚”。人如其名,他扎根基层11年,先后在该县最偏远的扎拖乡、龙灯乡、瓦日乡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践行藏区基层党员干部誓作“万里长城金刚砖”的誓言,为了藏区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年仅33岁。

菊美多吉是藏区成长起来的优秀干部,是群众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基层干部的楷模,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时代赞歌。

菊美多吉带着对家人的爱、对事业的执著、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走了,但他还在,他的事业、他的信念、他的精神仍然触手可及。他具有的“三种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践行。

一,扎根基层、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菊美多吉十一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舍小家顾大家,把真情、青春和热血倾注到本职工作中。面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他无怨无悔、毫无怨言,面对身体严重不适,他总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精神让人见证了一种“伟大”,在群众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二,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菊美多吉对高原人民的情,对雪域高原的义,有口皆碑。他短暂的一生,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为之奋斗的事业,无愧于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在菊美多吉留下的三个笔记本里,一页页、一条条不但记录着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大事难事,还记录着一户户村民遇到的实际困难,上面写着2月28号前办好单孜的户籍证明;4月15日,翁姆家里的孩子缺一本新华字典;5月16日,尧日村村支部的图书架上差两枚螺丝……这是他心系群众、做实事,一心为民最朴实的见证。

三,无私忘我、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无私奉献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道德修养的最终要求。在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中,有这样一组数字让我们的心在颤动,在共鸣:在瓦日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菊美多吉带领群众建成了23公里的通村公路,修建了32公里的灌溉水渠,架起了一座钢索大吊桥,建起了5个农村书屋和6个村级医疗卫生室。在当地,菊美多吉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尼瓦”乡长,意思是“亲戚”乡长。然而,早在7年前,父亲巴登和二爸尼马达吉就已经购买好了建材、木料,准备翻修老房子,可是因为二老年老体迈,家里没有其他的劳动力,一直盼望着菊美多吉有空余的时间后,能够翻新老房子。如今,木料还推在房子的后院子里,已经开始腐烂,他家的房子依旧还是那个旧房子。难怪报告会上,菊美多吉生前的领导、同事、好友及亲属含泪的讲述,拨动着现场每个人的心弦。菊美多吉短暂的一生印证了泰戈尔的那句名言:“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可以昙花一现,精神期待历久弥香。

学习菊美多吉心得体会450字 第7篇

学习优秀共产党员菊美多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郭波

保尔·柯察金曾用年轻的生命告诉我们,“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去,光阴才不至虚度,生命才会有意义。”有限的生命怎样才不虚度?无疑,菊美多吉同志给了我们答案。菊美多吉常说,“在藏区基层工作,不要求你有多大本事,但必须具备两点:一是对群众要至真至情;二是对工作要执着热爱。”作为一乡之长的菊美多吉,置疾病于身外,长期超负荷工作在基层一线,曾一天连续工作16小时以上,他用自己的执着,展示了新时期一名基层干部的风采。“君子之志,无非为世忧乐。”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不管身在何方,不论环境如何,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心系千家忧与乐,胸怀百姓暖和寒,主动带着诚意贴近群众,时常带着诚心问计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才能永葆本色。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菊美多吉常年奔走在牧民之中,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让农牧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大作为”和“好形象”。“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群众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百姓冷暖的头等大事,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像菊美多吉一样多思、善行。要从群众的呼声中去思考,群众需要的到底是什么,群众的抱怨是为什么,要对群众最关心、最在乎、最需要的事情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时刻以民为本,终身以民为镜,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素质能力;要树立“公家之利,知无不为”的“匹夫”精神,不仅要做好群众关心的大事,而且还要时刻注重细节,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入手,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菊美多吉虽然英年早逝,但却永远光华绽放。我们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菊美多吉时刻忠诚于党的事业、始终扎根基层的优秀品质,认真学习菊美多吉不断调研学习、勇于创新实践的朴实作风,认真学习菊美多吉一心扑在工作上、不停为民解忧难的公仆情怀,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我州实现“底部突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菊美多吉,高原人民懂你的心,记你的情,思念着你,直到现在的每个月,老百姓都会自发地为你点亮一盏盏酥油灯。”菊美多吉,一个最美基层干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乡长,虽然你离开了大家,但你永远居住在高原人民的心里。你的心似火,是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你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名乡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激情燃烧。你工作的最后一秒仍在百米冲刺,因为你心中始藏着一团为民服务的“火”,无论是到海拔很高的龙灯乡,还是困难重重的扎拖乡,你始终用火一般的热情去点亮牧民的希望,让地处高原的基层群众提前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温暖。你的腿很勤,是基层干部效仿的楷模。“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你剽悍,壮实,练就了一身扎根基层的坚实“材料”。从美丽的草原到寒冷的高原,你把百姓的小事,当作天大的事,所以发种子、发补贴、办准生证、修村道,都有你辛劳朴实的身影。你没有关注自己的病情,却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解决高原人民的难事上、办理高原人民的实事上。你爱往群众堆里扎,是基层干部追赶的标杆。菊美多吉有随手在纸片上记事的习惯,上面也是别人看起来可能不值得一记的小事:谁家在修房子却没有钱,哪个有糖尿病……干部从群众中来,只有再到群众中去,才会发现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需什么。“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才能美丽。”你扎根高原大地,把群众的责任举过头顶,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间,你是广大优秀基层干部的缩影。美,它不在豪华的办公室,也许只有扎根田间山野才会把美诠释得如此高大、挺拔。

菊美多吉心得体会 第8篇

丹巴二中——吕德军

随着中国梦的到来,我们学校组织学习了菊美多吉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感动了千万的中国人,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要好好的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

菊美多吉个人简历,菊美多吉(1979.05~2012.05.19),男,藏族,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木茹乡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患有高血压,不能过度劳累,不能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但却仍在高原上长期坚持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2012年5月18日,在开了2个村大会、走访了10多户村民后,菊美多吉深夜返回宿舍时,因劳累过度于次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2012年9月,中共四川省委追授菊美多吉同志为 “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年轻的生命是一种精神,打动了无数的中国人,在老百姓心目中菊美多吉是一个好干部,在妻子心目中菊美多吉是一个好丈夫,在女儿心目中时一个伟大的父亲。菊美多吉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度上工作数年,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多次组织村民修路,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菊美多吉常说,“在藏区基层工作,不要求你有多大本事,但必须具备两点:一是对群众要至真至情;二是对工作要执着热爱。”作为一乡之长的菊美多吉,置疾病于身外,长期超负荷工作在基层一线,曾一天连续工作16小时以上,他用自己的执着,展示了新时期一名基层干部的风采。“君子之志,无非为世忧乐。”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不管身在何方,不论环境如何,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心系千家忧与乐,胸怀百姓暖和寒,主动带着诚意贴近群众,时常带着诚心问计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才能永葆本色。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菊美多吉常年奔走在牧民之中,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让农牧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大作为”和“好形象”。“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群众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百姓冷暖的头等大事,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像菊美多吉一样多思、善行。要从群众的呼声中去思考,群众需要的到底是什么,群众的抱怨是为什么,要对群众最关心、最在乎、最需要的事情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时刻以民为本,终身以民为镜,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素质能力;要树立“公家之利,知无不为”的“匹夫”精神,不仅要做好群众关心的大事,而且还要时刻注重细节,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入手,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学习菊美多吉先进事迹 第9篇

最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是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副书记、乡长,2012年5月19日凌晨被确诊为突发脑溢血死亡,年仅33岁。提到自己的乡长菊美多吉,四川甘孜道孚县瓦日乡的乡亲们总是这么说“群众有个事儿,乡长跑断气儿”。他用自己的兢兢业业谱写了一曲动人之歌,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树起了一面基层干部旗帜。

一、是要学习他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态度。菊美多吉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但他却用他33岁的年轻生命诠释了和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重承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在一次组织修建公路的时候他说道:“我当乡长,也就几年,也许几年后我就调开瓦日乡了。但这条路,是你们的。路修好后,会一直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数不清的方便......”。质朴的话语说服了在场的所有人。

二、是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菊美多吉的工作日记上记着一些别人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翁姆家的小娃儿需要一本新华字典、仁孜家的医保本户名需到县户籍办重新核实、尧日村村支部的图书架差两枚螺丝……”。菊美多吉的身体并不好,却常年奔波在基层第一线,心系群众所急、所需、所想。他之所以能成为“最美基层干部”,也正是因为他把群众的事都看成是天大的事。以民为先,以民为大,以民为重。用自己的言行诠释党员干部之“美”。

三、是学习他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精神,始终坚守基层一线,积极宣传和模范执行党的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坚决抵制分裂破坏活动;他忠于职守、创先争优,积极改善民生促进发展,舍小家顾大家;他热爱家园、关心他人,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忘我工作、服务群众,用奉献和辛劳筑牢了社会之基。同时学习菊美多吉扎根基层、不怕吃苦的务实作风,真诚待人、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菊美多吉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不能从事繁重的工作,但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忘我地工作,从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在基层群众、亲朋好友口中,“工作就是他的命,群众的事比天还大”。2008年,菊美多吉从扎拖乡纪委书记调任龙灯乡乡长,期间被检查出患有高血压病。医生告知他,今后不要在高海拔地方工作,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但他却将忠告当作“耳边风”,转身即投入到全乡“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中。他长期带病辗转于牧民群众家中,讲政策、做宣传,经常一下村就是五、六天,有时牧民到草原深处放牧,他就到草原上追踪寻找,饿了啃口干馍、渴了抓把草地上的积雪,一切都只为帮助群众早日住进定居房。菊美多吉格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瓦日乡鲁村地理条件恶劣,鲜水河穿流而过,河流两边道路异常狭窄,每逢雨季,地质灾害频发,影响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为此,菊美多吉到县交通局申请项目,四处筹集资金。如今,鲁村通村公路已基本完工,路面比原先宽了一倍。鲁村村党支部书记俄孜降泽说:“公路是乡长争取来的。如今,他走了,但我们会努力把公路修建好,完成他的心愿。”5月10日,菊美多吉的爷爷去世。消息传回时,他正在鲁村走村串户,挨家做僧尼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他虽然请了5天假,但两天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实际上,从瓦日乡到康定,两天时间只够路上跑个来回。教师出身的菊美多吉还特别重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面对一部分家长不支持孩子上学,他坚持每天到学生家中做工作。村民翁姆拉珍回忆说:“菊美不仅天天到家中宣传入学的好处,孩子入学后他还一直资助孩子,送衣服、文具,他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

学习菊美多吉心得体会450字 第10篇

心得体会

保和镇中心小学

陈历志

2013年5月3日我校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学习了菊美多吉和张朝辉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菊美多吉同志始终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始终立足基层、一心为民,始终珍视团结、反对分裂,始终忘我工作、默默奉献,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时代赞歌。在学习会上我们聆听了菊美多吉生前亲密战友和亲人对菊美多吉用奉献诠释崇高,用生命履行职责的动人讲述。观看了菊美多吉先进事迹专题片。从观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藏区工作环境的艰苦与困难,尤其是甘孜州属于藏区中藏区,基层工作面临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农业生产水平低,群众生活疾苦,教育水平落后,群众致富缺乏有效途径等一系列困难。可以说在藏区开拓一片工作天地,做到立竿见影的工作效果真的是难如登天。那么在藏区工作是不是就是没有希望,没有成就感,没有群众认可和支持了呢?不是,菊美多吉同志就用他的忠诚、信念和执着为藏区开展树立了模范作用。用句老套的话说,菊美多吉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的一生又是辉煌的。人们常说有志不在年高,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活好长而在与你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上升到党的事业便是你为人民服务的倾入了多大的心血。司马迁曾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菊美多吉同志的死是重于泰山的,重于泰山不在于他是稳定乾坤、翻云覆雨的英雄人物,不在于他做出了顶天立地、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而在于他给人树立了普通人的奋斗精神,普通人的理想信念。他告诉我们,只要有颗矢志不渝的恒心和信念,再艰苦的环境也能锻造伟大的人生。

当“我是党员”成为娱乐场所的避风港时候 ;当官员为拍照烧掉树苗的时候;当湖南“艳门照”折射重塑官员形象已成当务之急的时候;在2013年3月21日晚6:50分,经过40多分钟抢救,资阳市雁江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朝辉却倒在了她念念不舍的工作岗位上。张朝辉倒下的那一瞬间,在场的区总工会10多位干部围在抢救现场,看到这幕场景,都忍不住流下了泪水。“我看到这样一位好干部、好领导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我感到非常痛心。”区总工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龙翠说。

张朝辉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把百姓的利益高举过头顶,真心实意帮民所盼、解民所忧、排民所难,人民的儿子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做事清清白白,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再创佳绩。区委书记姜鸿飞指出:张朝辉同志是全区“为民、务实、清廉”活动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在全区广泛宣传她的先进事迹,学习她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定“奋力实现经济总量五年翻番、加快建设"四个新雁江”的信心和决心。

生命虽短,光华绽放!张朝辉不怕吃苦的务实作风,真诚待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深刻诠释了一名干部的精神内涵,留给世人永远的记忆、感动和敬佩!作为干部,跟群众融入在一起,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而且是有种执着信念的人。奉献和付出爱,是善意的升华、美德的弘扬。心中有大爱,就会把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当做一种习惯来培养,当做一种快乐来追求,当做一种信念来恪守,而不会计较得失盈亏;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在他人遇到危险、陷入困境时伸出援手,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无所畏惧。张朝辉走了,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将生命价值完美诠释一个干部的光辉形象。张朝辉同志生前有口碑,生后竖丰碑。她诠释共产党员生命价值与追求,值得我们深思。张朝辉的生命高度:生前有口碑,生后竖丰碑,她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生命价值与追求。

我们知道,优秀的人总是具有忠诚、敬业、服从、奉献等优秀品质和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但这些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加强锻炼、自我加压、自我完善的结果。在菊美多吉和张朝辉身上可以找到这样的“答案”。“群众”二字在你心中有沉甸甸的分量,从群众最关心和最需要帮助的问题做起,时时处处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时时刻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头。

菊美多吉先进事迹材料 第11篇

菊美多吉(1979年5月——5月19日)藏族,中国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木茹乡人,拥有大专学历,身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和乡长。由于自身患有高血压,于205月18日,因为过度劳累于次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33岁。2012年9月,菊美多吉被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省委追授为 “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百姓的小事,顶天的大事——菊美多吉

四川话把食堂叫做“伙食团”。

道孚县的乡镇政府,都有一个统一开伙的小伙食团。伙食团的作用不限于吃饭。因为有热乎气,乡里很多的非正式会议,接待客人,都在伙食团。

其他的房间冷如冰窖,即使在零下二十七八摄氏度的天气下,也没有取暖设备。

最美基层干部:百姓的小事,顶天的大事

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一大批党员干部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挚爱,扎根基层谋发展,甩开膀子干实事,展现了广大基层干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和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用自己出色的业绩、良好的形象凝聚了民心、赢得了口碑,被老百姓誉为“最美基层干部”。

四川省甘孜州的这个县,就是这个条件。

龙灯乡伙食团的钢炉边,有个位置是他的。曾经的同事们形容他——嘭!把输液的袋子往伙食团藏式房屋木墙的钉子上一挂,伸出两个手指,捻捻眉间……

他,菊美多吉,他们曾经的乡长,就着伙食团的炉火,开始开会啦!

过后,同事们说,能偎在炉火边输着液开着会,对菊美多吉来说,真是少见的舒服时光。

这个身体并不好的乡长,长年基本都奔波在山上。

从成都平原出发,翻过二郎山,就一脚踩上了青藏高原的边缘。道孚县正在这个边缘,高原,高寒,平均海拔3600米。

全县90%的人口都是藏族。菊美多吉更是别人眼中典型的康巴汉子:剽悍,壮实,走起路来威风八面。

一上任,菊美就遇到了难题。

藏区游牧民传统的生产方式是逐水草而居。天冷时回到能够避风、海拔低的冬草场,夏季举家迁移到高原草场去放牧。

牧民的生活方式已经延续千年。但游牧的生活,让老人无法看病,孩子没法上学,牧民们很难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政府决定设立牧民定居点,这是个浩大的民生工程,是件大事。但牧民们过惯了从这个草场到那个草场的生活,生活习惯让他们不太接受定居,哪怕是有每户补贴两三万元的优惠条件。

菊美多吉把政府的大工程拆分成了一个个执行的小环节。他开始上山。

甘孜州的面积,相当于山东全省那样大。仅道孚县一个龙灯乡就有380平方公里的面积。菊美多吉坐汽车,汽车走不了骑摩托车,摩托车上不去就骑马,马累得走不动,他就牵着马走,一户户地劝说:下山吧,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多好的政策!

只有细心的同行者会发现,刚刚30岁的菊美多吉似乎爬山很吃力。有时,他会向牧民们要去痛片吃,说自己头疼。

牧民们被迎到了新居。屋里已搬进了家具,装好了环保厕所,忙着搬家具的菊美多吉一脸的汗。

传统藏式民居窗户开口都较小,牧民定居点扩大了窗户,绿草原,蓝天空,白云彩,风景从明亮的窗子上一股脑冲进来,成为家里的壁画。住进新居的牧民,一下子喜欢上了崭新的生活。

因为有不少孩子下山上学,乡里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直线上升,增加了近百个学生。

高原,一个山头连着另一个山头,放牧的牧民散落在各个山头。牧区学校想开个家长会都不容易,校长找到菊美多吉。

干部的口头信就是通知书。一周后,乡中心小学召开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家长会,所有牧民家长全部到齐。

牧民转草场必须要过一条河。河宽十五六米,但汛期水很急,牧民们曾眼睁睁地看着马在河里倒下,马上的孩子也被冲走。

于是,菊美多吉修桥。

桥修好了,人从桥上走,牲畜也懂得过河危险而桥上安全,自动选择走桥面。

如今,很多人回忆起菊美多吉,说,他做的看上去都是些小事,但对一家一户的老百姓来说,都是顶天的大事。

他一共在三个乡工作过,无论是老百姓还是身边的同事,都这么说。

对于牧民,草场就是命,是自己的命和牲畜的命。因为占草场,牧民之间时有冲突。有时,半夜里一个电话打过来,从睡梦中惊醒的乡干部就得往现场冲,晚一点,脾气火爆的牧民们就可能酿出治安事件甚至刑事案件。

明明知道危险,乡干部也得伸手一把架住砍过来的刀——不能退缩,更不能转身就跑,在藏区,出现这样的行为,乡干部再也不会赢得尊敬。

还是为了草场。

有人把草场圈起来,甚至把别人的地盘也圈到自己的铁丝网里。

菊美多吉劝说,设限。告诉大家,一个月后拆除。

一个月到了,有人没有理会。

乡长又出现了。骑着马,手里抓着把老虎钳,用来剪乱圈地的铁丝网。那次,他们整整用了一周,清理了全乡范围的乱圈草场现象。

背着帐篷的乡干部们,七天时间中天天骑马,把腿都磨破了。

菊美多吉累。他皱着眉头,经常不经意地说自己“脑壳痛”。同事们也习惯了他闹些“小”毛病,只有乡医院的医生,偶然为他量血压时吓了一跳:高压220!这么高的血压,还在这么高的海拔工作,你不要命啦?!

妻子不在身边。菊美多吉和妻子,分头在不同的乡镇工作,两个人经常隔了几十公里山路。遥远的路程,意味着不可能经常见面,这种情况在高海拔的藏区十分常见。

他打电话告诉妻子自己身体不舒服。妻子吼他:“不吃药,对我说有什么用?”但还是心疼他,请了假陪他去成都看病。

医生留他住院,菊美多吉没空,几天后又赶回。

两个人抽空去逛了街,在成都的繁华中留下两张照片,妻子把它过塑保存下来。

每张照片,菊美多吉都是一样的姿势:把妻子搂在怀里,冲着镜头乐。妻子说,那是他们俩一生在一起相守最长的时间,一共十几天。

在道孚乡下的父母想他。趁他回家时抱怨:父母这么老了,你也不回来看看我们。菊美瘫在父母面前,说了实话:工作忙,我好累。

乡镇,是国家最基层的政府,是国家肌体上最为末端的毛细血管。藏区的基层干部要把政策的营养送达每个细胞,似乎也要比内地干部管理更多非常琐碎的小事。

证件是重要的身份证明,可是很多藏族老乡并不知道这些,有的证件就随手一丢,还有的,根本不知道要去办。

于是,菊美多吉就要去操心,准生证、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办好了,骑着摩托车送到牧民手上,还要嘱咐他们不能丢。

至今还有人记得菊美多吉用围巾缠着脸,在高原的风中骑行十几公里,从怀里掏出户口簿的情景:那户口簿用塑料袋包着,掏出来还带着体温,是滚烫的。

乡长要管种子,乡长要管化肥,乡长要把国家发下来的补贴挨家挨户送到百姓手里,乡长要不怕脏臭亲手抓猪仔给农户家;乡长要去县里为农民修路争取水泥,不多,一共12吨,但是,要跑五次;乡长要教从牧区移民到农区的牧民们种蔬菜和庄稼,帮助调教从没有耕过地的牧区牲口耕地;乡长还要当翻译——菊美多吉掌握道孚当地的藏语,会藏区通行的“牧场话”,还有熟练的汉语,三种语言自由转换。

消防安全很重要,意味着几百平方公里的森林和草原不能出现火灾;平安交通,就要把那帮买了摩托车就在山道上风快骑行的小伙子们吼住,“你们懂不懂三快?学得快,骑得快,死得快!小心骑!”有孩子不上学,乡长要满山去逮淘气的学生;抽空还要跟派出所民警巡逻,专抓偷牛盗马的贼伙……

这一切都是乡长菊美多吉的工作范围。

他一天到晚地忙,被褥随身带,走到哪儿可以睡在哪儿。闷一高压锅饭,一下吃三天。中午,米饭拌豆瓣;晚上,米饭拌酥油。

路过家,菊美多吉下车几分钟,在路边抱起个鼻涕娃娃狠命亲——那是他儿子,当爸爸的顾不得陪儿子玩。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藏区的乡干部,就是要把千根线,纫到那一根针的针鼻里去的人。

甚至有时,还要放下自己的尊严。

修通村公路,要拆多家村民的围墙,人家不肯:凭什么给别的村修路,拆我们家的围墙?他三番五次地去劝:路我们背不走,是为了大家以后生活方便。甚至要搬出宗教来说服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宗教让大家修来世,党和政府是让大家现世过得好。

毕竟是血气方刚的康巴汉子,他也急,气得直骂,骂两句,又说软话来劝。

还是有人坚决不同意。菊美多吉没有办法,使出了最后一招:竖起两个大拇指。

此招一出,四座皆惊。修路的计划成功实施。

后来,他的同事们想了半天,想用适当的词汇来形容这个动作在藏族男人心中意味着什么——相当于汉族人的跪拜磕头,是最重的礼节,表示为“我求求你”。

菊美多吉经常头疼。他失眠,抽屉里柜子里墙上挂的全是治疗高血压的药。

高血压不适合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领导照顾他的身体,把他从高海拔的龙灯乡,调到低海拔的瓦日乡——所谓低海拔,也近三千米。但这已经是道孚境内最低的海拔。

菊美多吉有工作日记,上面也记着一些别人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3月1日

今日备忘:翁姆家的小娃儿需要一本新华字典。

4月11日

今日备忘:仁孜家的医保本户名需到县户籍办重新核实。

5月16日

今日备忘:尧日村村支部的图书架差两枚螺丝……

还有一些纸片,菊美多吉有随手在纸片上记事的习惯,上面也是别人看起来可能不值得一记的小事:谁家在修房子却没有钱,哪个有糖尿病……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每一件小事,涉及的,都是乡里的老百姓。

工作强度大,但他用四川话说工作强度“不存在”——工作强度不算什么的意思。

终于有一天,他说,今天的脑壳痛得不一样。那天,菊美多吉从早晨八点,一直忙到夜里十二点多,就在自己的车里躺下了。

第二天早晨被人发现时,这个康巴汉子的手已经凉了。

2012年5月19日,菊美多吉死于突发脑溢血。

听说乡长去世,他工作过的乡里,老百姓成群结队地去往他家里探望。陡峭的山路上,有人走着,有人骑摩托车,还有拖拉机,上面载满了哭泣的人。

那天晚上,瓦日乡的百姓,为这个爱做小事的乡长,家家点起了酥油灯。有人说,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个好干部,但我们知道他是个好人,是我们心里的菩萨。

没有人敢向他三岁多的儿子解释。

于是,在满屋悲痛的人群中,孩子欢快地穿梭,指着照片和打火机,“我阿爸的!”一会儿又指向带着一群小狗的两只大狗,“它们有阿爸!”

菊美多吉离开人世大半年后,一个远看上去很像他的人走过他曾工作过的地方,正在修路的老百姓都停下了手里的活:“我们乡长回来啦!”

菊美多吉殁年仅33岁,还是个年轻人。他爱穿红色,也喜欢黄色,这两种颜色都是在高原上很醒目跳跃的色彩。

他身后,留下了四位需要他赡养的老人和刚刚33岁的妻子,一双年幼的儿女——去世七个月后,菊美多吉的遗腹女呱呱坠地。

女儿生下很爱笑,很像她爸爸。

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

初见他时,已是一帧沉默的影像:黝黑的皮肤,剽悍的外形,憨厚的笑,浓密的发,仿佛一匹骏马从晨曦中奔来。

他在扎拖乡的土坯房前。“我来报到了!”4月,出身贫苦的“牛场娃”坐着拖拉机来到全县最艰苦的地方工作,黑亮的眸子里,盛满憧憬。

他在高半山的百姓家中。来,他给藏族老乡送种子、抓猪仔、追牦牛、发补贴、办证件……小到图书馆书架上的两颗螺丝钉,大到修路架桥,操不完的心。

他在燃烧的酥油灯火里。2012年5月18日,连续16小时繁忙工作后,年仅33岁的他突发脑溢血倒在汽车后排座上,长眠不醒……

转经筒声回荡在风里。在这片意为“马驹”的纯净土地上,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个骏马一样的男人——道孚县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

他有马一般的勇毅,负重奋蹄,从没向大山低过头

鼻梁上架着副黑框眼镜,菊美多吉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斯文。藏区情况复杂,基础设施差,遗留问题多,一个年轻小伙应付得了吗?

,辗转3个乡镇,每到一地,菊美多吉都会引起人们的担忧。只有阿爸最了解:“他从小就没向大山低过头!”

菊美多吉出生于道孚县木茹乡格村,自幼家贫,9岁才进村小念书。冬迎雪花、夏顶骄阳,这个好强的“牛场娃”每天步行数公里山路,读完小学和初中,升入高一级学校,最终从四川省藏文学校翻译专业毕业,成为扎拖乡的一名公务员。

70多公里土路,一边是陡峭悬崖,一边是万丈河谷。在这个全县最艰苦的地方,他一干就是8年,成长为党的基层干部。

一开始也曾生涩。,在协调群众开展农村电网改造时,村民们得知电网架设需砍掉自家核桃树,不听更多解释,将笔记本砸向他的脑门。

困难面前,菊美多吉没有低头。他虚心向乡干部拜师,学习如何与群众打交道,逐渐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藏区基层工作方法——

“做群众工作必须要有‘橡皮肚’、‘铜脑壳’。”

“不怕吵,不怕骂,最关键的是要能‘嗅(当地语意为“坚持”)’。”

“一要相互尊重,二要说话实在,三要打成一片,四要不厌其烦”……

,菊美多吉被调到龙灯乡任乡长,同年查出患有高血压。医生告诫,这种病最好不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可得知龙灯乡拉日村被纳入四川牧民定居行动计划首批定居点,菊美多吉把医嘱当成了耳边风。

在藏区,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已延续千年,刚建定居点时,牧民不理解。菊美多吉带着乡干部上山,坐汽车、骑摩托、骑马、徒步,有时去一户牧民家就得翻七八座山。

在海拔4000多米的牧场,血压一度飙升到200以上。头疼得实在受不了,他就吞止痛片。

“定居吧!孩子们能上学,老人能看病,政策多好!”菊美多吉一家一户地劝,牧民被他的耐心打动了。

大半年后,一座座漂亮的藏式小别墅拔地而起,成为道孚最美的乡村风景,住进新居的牧民一下子喜欢上崭新的生活。村民泽布感激地说:“要不是菊美乡长,这个冬天我们还住在又冷又潮湿的帐篷里。”

12月,考虑到菊美多吉的身体,组织上特意把他调到瓦日乡任乡长。这里海拔近3000米,是道孚境内最低的。

听说来了个年轻乡长,鲁村村支书俄孜降泽有意“刁难”一下,一见面就向他反映修路的老大难问题。

“我明天就去你们那里,放心!”菊美多吉爽快地答应。第二天一大早,他骑着摩托车等在院坝里。看完现场,他丢下一句“这条路非修不可,我来争取项目”。“这小伙子说话算话,是个干事的人!”俄孜降泽打心眼里高兴。

接下来的几个月,俄孜降泽看着菊美多吉为项目、资金跑断了腿,看着他为修路占地而不知疲惫地一家家做工作,不禁向他竖起大拇指,表示心服口服。

靠着这股子“嗅”劲,扎拖乡4个自然村修通了路,拖拉机、摩托车开进村里;给瓦日乡8个行政村争取到土豆种植补贴项目,当年每户增收1200余元。

靠着这股子“嗅”劲,他连续3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终于在秋面对党旗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他有马一般的忠诚,善解人意,马不停蹄奔波在这片热土

菊美多吉是个地道的“牛场娃”。他常说,自己喝酥油茶、揉糌粑、嚼奶渣长大,永远是藏区农牧民的儿子。

龙灯乡一村村民白多记得初见菊美多吉的场景。一个冬天的下午,自家破帐篷里钻进一个结实的小伙子,一口流利的牛场话,说是乡上来的干部。

85岁的白多大爷瘫痪,80岁的嘎她大妈失明,老两口无儿无女,几乎失去生活的勇气。菊美多吉见了他们,就再也放不下。他一有空就来背水,拾牛粪,磨青稞,给他们讲外面的新鲜事。

新年的一天,菊美多吉告诉老人,在乡政府旁帮他们安了一处新家。他和几个乡干部用床单做成简易担架,把老人抬出呆了一辈子的山沟。菊美多吉走后,老人才知道,新家是他和乡干部们凑了1.6万元买的。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翻开菊美多吉的衣兜,一张张小纸条记录了他走村入户了解到的群众待办事项。小到图书架的两枚螺丝钉,小娃儿的一本新华字典,大到修路架桥……每一项记录看上去都琐碎、平淡,但在他眼中,都必办、急办。

农牧民文化不高,他当办事员;技能不足,他当技术员;语言不通,他当翻译员;信息不畅,他当宣传员……和千千万万藏区基层干部一样,菊美多吉一天到晚地忙,被褥随身带,走到哪儿就睡在哪儿。焖一锅饭,拌豆瓣,拌酥油,拌腐乳,就能对付3天。

曾当过支教老师的他,非常关心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

调离扎拖乡5年,当地群众仍记得他一家家动员父母送孩子入学,将全乡入学率从30%提高到100%的战绩。龙灯乡村干部索朗多吉记得,他不仅天天到村民家中做工作,还经常给家庭困难的孩子送衣服、送文具。

家住瓦日乡尧日村的丹孜考上了“9+3”免费教育学校,进入成都礼仪职中就读,可证件名字却有误。姐姐卓玛记得,2011年开学前一晚,菊美多吉顶着高原刺骨的寒风骑行12公里赶到家里,从怀里掏出户口本和证明时,上面还带着体温。“藏区出这样的学生不容易,要支持,要珍惜。”参加“9+3”免费教育计划的学生,把菊美叔叔的话记在心里。

翻开菊美多吉的工资存折,这位工作了10多年的干部存款为零,甚至还欠下一笔债——乡上没有车,工作很不方便,菊美多吉自己贷款买了一辆二手猎豹。

这辆猎豹车,送过生病的老师、临盆的孕妇,发放过畜幼崽和洋芋种。

11月的一个深夜,扎拖村村民贡尼的妻子难产,慌乱中向乡上求助。菊美多吉驾着小车,将产妇连夜送到县医院,挂号交钱,找床位,当翻译,跑前跑后忙个不停,直到新生儿呱呱坠地。

点点滴滴间,通过菊美多吉这样的基层干部,藏区群众读懂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他有马一般的激情,勇敢担当,留下一颗颗被焐热的心

菊美多吉已经离去10个月,他的家人仍住在破旧的老藏房里。

阿妈对记者说,盖房子的木料早就备好,堆在院子里都烂了,儿子就是抽不出时间。

年迈的父亲老泪纵横:“儿子是我的骄傲。”

妻子巴姆悲从中来:“第一个孩子流产时,他不在身边;第二个孩子出生,他第二天才赶到;最小的女儿在肚子里才两个月,他就永远看不见了……”

这个他等不及出生的女儿取名申措,藏语意为大海,寄托着大海一样深的思念。

菊美多吉何尝不想做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可老百姓的事一桩桩一件件,“不能掉在地上没人管”。

明知前面是激流险滩,也要硬着头皮向前,只因“不逃避,不退缩,既是康巴汉子的勇敢担当,也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和干部尊严”。

作为藏族干部,菊美多吉把民族团结和睦看得比生命还宝贵。他常说,这里是我们的家乡,我们要对得起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

2011年,瓦日乡开展为期7天的法制集中培训,菊美多吉顶着少数村民的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与工作组一起挨家挨户、逐村逐寺进行政策和法制宣讲。

菊美多吉去世后,许多农牧民开着拖拉机,骑着摩托车,牵着马,甚至徒步十几里山路赶来与他告别。那一晚,家家户户点亮酥油灯火,表达对他的敬意和爱意。

一名年轻乡长的离去,为啥让这么多群众难舍难离?

瓦日乡副乡长昂旺扎西说,因为菊美多吉走了比别人更艰险的路,操了比别人更细致的心。3个笔记本中镌刻的足迹,3个乡镇工作时留下的口碑,生命激情燃烧的最后16小时,就是最好的证明。

昂旺扎西记得,5月18日那天,下着小雨,路很难走,菊美多吉却不断催促:快些,再快些!

上午,到尧日村召开村组干部会。中午,头又痛起来,严重高血压使他经常头痛、失眠。下午缓过劲来,他又去3个村20户农家走访,把村民的困难、建议一一记下。

晚上8点,给瓦日乡安太阳能热水器的技术人员到了,菊美多吉匆匆赶回县城。行至孟托电站,他给妻子打个电话:“这几天手里的事情太多,等忙过了就回来。”

忙完手头事,已是夜里12点。他太累了,和衣躺在汽车后排座上:“就在车上凑合吧,天亮还得赶路。”

次日早晨6点,手持转经筒的老阿妈从车边走过,转经筒声惊醒了驾驶员,却没能唤醒这个激情似火的康巴汉子。

2012年5月19日,菊美多吉死于突发脑溢血,享年33岁。“别人都说他是好干部,我们只知道他是好人,是我们心里的菩萨。”乡亲们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颗颗被焐热的心。

他有马一般的激情,勇敢担当,留下一颗颗被焐热的心

菊美多吉已经离去10个月,他的家人仍住在破旧的老藏房里。

阿妈对记者说,盖房子的木料早就备好,堆在院子里都烂了,儿子就是抽不出时间。

年迈的父亲老泪纵横:“儿子是我的骄傲。”

妻子巴姆悲从中来:“第一个孩子流产时,他不在身边;第二个孩子出生,他第二天才赶到;最小的女儿在肚子里才两个月,他就永远看不见了……”

这个他等不及出生的女儿取名申措,藏语意为大海,寄托着大海一样深的思念。

菊美多吉何尝不想做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可老百姓的事一桩桩一件件,“不能掉在地上没人管”。

明知前面是激流险滩,也要硬着头皮向前,只因“不逃避,不退缩,既是康巴汉子的勇敢担当,也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和干部尊严”。

作为藏族干部,菊美多吉把民族团结和睦看得比生命还宝贵。他常说,这里是我们的家乡,我们要对得起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

2011年,瓦日乡开展为期7天的法制集中培训,菊美多吉顶着少数村民的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与工作组一起挨家挨户、逐村逐寺进行政策和法制宣讲。

菊美多吉去世后,许多农牧民开着拖拉机,骑着摩托车,牵着马,甚至徒步十几里山路赶来与他告别。那一晚,家家户户点亮酥油灯火,表达对他的敬意和爱意。

一名年轻乡长的离去,为啥让这么多群众难舍难离?

瓦日乡副乡长昂旺扎西说,因为菊美多吉走了比别人更艰险的路,操了比别人更细致的心。3个笔记本中镌刻的足迹,3个乡镇工作时留下的口碑,生命激情燃烧的最后16小时,就是最好的证明。

昂旺扎西记得,5月18日那天,下着小雨,路很难走,菊美多吉却不断催促:快些,再快些!

上午,到尧日村召开村组干部会。中午,头又痛起来,严重高血压使他经常头痛、失眠。下午缓过劲来,他又去3个村20户农家走访,把村民的困难、建议一一记下。

晚上8点,给瓦日乡安太阳能热水器的技术人员到了,菊美多吉匆匆赶回县城。行至孟托电站,他给妻子打个电话:“这几天手里的事情太多,等忙过了就回来。”

忙完手头事,已是夜里12点。他太累了,和衣躺在汽车后排座上:“就在车上凑合吧,天亮还得赶路。”

次日早晨6点,手持转经筒的老阿妈从车边走过,转经筒声惊醒了驾驶员,却没能唤醒这个激情似火的康巴汉子。

2012年5月19日,菊美多吉死于突发脑溢血,享年33岁。“别人都说他是好干部,我们只知道他是好人,是我们心里的菩萨。”乡亲们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颗颗被焐热的心。

雪域深山的守望者——菊美多吉

你睡了吗?看你躺在车后熟睡的面容,所有的人都不忍心打扰你,连续的工作让你太累了,现在终于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2012年5月19日的这个夜很静。

这是你的家乡,你不曾离去的地方,你把年仅33岁的生命全部驻扎在了这里,无论再苦再累,都不愿离开。你说,这片土地养育了你,现在你要给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亲人们踏踏实实的工作,让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就是你最大的愿望,即使累倒在了岗位上,你也无怨无悔,就如你入党申请书中所写“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党和人民”,现在你如愿了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穿过碎石遍布、弯急道窄、蜿蜒在大山深处的土路,204月,从四川省藏文学校翻译专业毕业的菊美多吉,来到道孚县扎拖乡,成了当地一名乡镇干部。初到扎拖乡,你黑黑的脸上挂着一副黑框眼镜,憨厚淳朴的模样给全村乡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刚到扎拖乡的你,自愿申请去村小支教,你说,教育是改变落后的根本。

这一年七月,因为连续几天暴雨,波罗塘村发生了泥石流。这不仅给村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让村里孩子上学的路变得十分危险。

清晨,塌方的这头,你静静地站在这里,在等待着远方鲜花般的身影,孩子们背上书包,欢喜地向你走来,你上前大手牵小手领着他们,走过淤泥,把这群小天使安全的送到学校,你说,这是作为干部,也是作为老师的责任。

村民白德降初每次回忆你,总是语气哽咽,他说,为了生计,他本来只会让家里三个孩子中的小儿子去读书,是你的软磨硬泡才让他改变了初衷。你知道吗?他的女儿现在已经在达州读大专了,是你让这个小女孩改变了命运。

白德降初说:“那时候,菊美隔三岔五都会到我家中来宣传入学的好处,他常给我说‘娃娃必须要有文化,这样才会有出路。’他见我们家十分困难,还掏钱资助我们,给我的小孩送衣服、文具、生活用品,他是我的恩人!”

为了给村里的青壮年扫盲,你忘记了白天辛苦的奔波,积极组织夜校培训班,自己担任教师,让村里那些已经过了入学年龄的青壮年在忙完农活后参加培训。你说,不懂汉语,村民出去工作会吃亏。

由于经常停电,你还自掏腰包买来蜡烛,夜校没有黑板,你跟村上的干部一起动手做,锯木、刷漆,你几乎成了一名实实在在的木匠。每当夜晚来临,村里传来的朗读声,总会让你感到由衷的欣慰。你说,看着很多村民第一次写下自己的名字,他们脸上洋溢的快乐,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路通脚下福自来

扎拖乡位于道孚县南部72公里处,在大山之间,村与村之间山路崎岖,车辆根本不能通行,作为从农村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你深知交通不便给父老乡亲带来的巨大困难,你把修路作为全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来想、来谋划。你说,你要改变这里的交通,要让村民行路不再艰难。

为了修路,你向县里争取回来了一万多块钱,资金十分有限,你组织全村群众开展义务投工投劳,很多群众不愿意,你以身作则,与大家一起干。

在扎拖乡,土地就是村民的.命根子。扎拖乡的山比较陡峭,可耕种面十分有限,可是修路必然会占用村民一部分土地,所以想要村民同意修路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为此,你每天挨家挨户地做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一天不行,就两天,不厌其烦,周而复始。

你说:“乡亲们,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穷?为什么居住在高山的很多人到死都没有看到过汽车?没有走出过大山,没有见过车水马龙的大城市?现在我们有了资金,可以买来火工器材,我们有自己的双手,为什么不能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呢?修路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积福。”

群众被说服了,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道路很快就修好了。现在扎拖乡大部分村民家里都买了摩托车,还有些买了拖拉机,不仅出门方便了,而且耕地也变得轻松起来。城里的物资、村里的山货源源不断进出,群众得到了切实的利益。

你来到瓦日乡,担任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你看到瓦日乡鲁村条件十分恶劣,村民出行只靠一条羊肠小道,车辆无法通行,每逢雨季,地质灾害频发,村民的出行就更为不便。见此,你又开始为村民谋划修路。

根据你在扎拖乡修路的经验,你找到县交通局申请项目,四处筹集资金,由于修鲁村的路会涉及到列瓦村村民的切身利益,有部分列瓦村村民反对,你和以前一样挨家挨户做工作,说列瓦村的路太窄,车辆都不能开进来,加宽公路不仅能让鲁村的村民走出去,也能让列瓦村的村民把车开进来,把公路修通的好处,谈交通不便的弊端一一说明。如今,鲁村通村公路已基本完工,而列瓦村的路面比原先加宽了一倍。

瓦日乡鲁村村支书俄孜降泽说:“菊美对群众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修通村公路时,他经常跟我们一起劳动,一同吃住。他说,他的电话24小时开通,无论白天晚上,你们有事随便打,我能做到的全部给你们做到。”

从扎拖乡到龙灯乡,从龙灯乡到瓦日乡,三个乡,你走了十一年,一路艰辛,你却不辞辛苦。你说,路难走,就要修,修路才能让村民走出去,才能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你的疲倦是永远的沉睡

道孚县龙灯乡村民白多与老伴尕她大妈,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白多身体有残疾,两位老人无儿无女,生活一直过得很艰辛。

白多大爷回忆说,那年冬天,老伴尕她大妈的眼睛突然瞎了,这让腿脚不便的他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有好几次都差点了结生命。

白多大爷说,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是你带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那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你走进了白多大爷家的帐篷。说着一口流利的“牛场话”,给他们讲了很多新鲜事。

看到两位老人生活艰辛与不便,你和乡上的干部一起凑了一万多块钱,在乡政府附近给两位老人置办了一套小房子,从此让两位老人的生活能够得到大家的照顾,就医也能方便很多。

在把两位老人从沟里接到乡政府时,必须经过夏普龙河,你担心两位老人过河会出现意外,拒绝了用马驮两位老人过河的建议,你执意将两位老人一个一个背过去,你说,这样你才放心。你知道吗?冬天夏普龙河的水很冷,冷得可以刺透骨髓,可你咬着牙,一声也没有吭,你的每一步,都让两位老人感到了火的热度。

那一年新年过后,你带着尕她大妈到康定去做了白内障手术,让曾经在黑暗中生活的大妈,再次见到了故乡的的云。你听到了,他们对你的想念吗?

牦牛总归会有疲倦的时候,原龙灯乡卫生院院长冯林斌说,在他的眼里,你就是一只不知疲倦的牦牛,永远都不知道什么叫累,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当有一天你疲倦的时候,却也是你永远的沉睡。

还记得你刚到龙灯乡,乡里正忙着牧民定居点的建设,那正好是开春的时候,牧民中患季节性感冒的人很多,那天,你抱着一个发高烧的小女孩找到冯医生,在经过冯医生给小女孩打了退烧针后,情况并未好转,你二话没说就抱着小女孩去镇上看病,直到天黑了才回来。

第二天,看着你有些发紫的嘴唇,还有那双红红的眼睛,冯医生坚持要给你你检查一下身体,你半天不乐意,最后才不情愿的接受了检查。200/110ml,这是你在量血压时,冯医生的检查结果,震惊吗?不,你并没有吃惊,冯医生百般劝你去大医院再看看,你说没事,吃了点降血压的药,就又去工作了。

2012年5月18日,你上午在瓦日乡列瓦村召开尧日大队村组工作会,中午你匆匆忙忙的吃过午饭,就骑着摩托车赶到了鲁村去开展走村入户的工作,当时的天空还下着小雨,雨水打湿了地面,却没能阻挡你的脚步,直到晚上八点左右工作才得以结束,但你并没有去休息,而是搭着表弟的车,急忙赶到道孚县城。你说,给瓦日乡安太阳能热水器的技术人员到了,你必须要跟住房和城市规划局的工作人员接洽。

凌晨十二点,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奔波,你跟表弟回到党校租住的房子准备休息,但你不忍心打扰熟睡的值班人员,加上一天的疲惫,你对开车的表弟说,就在车上凑合一晚,于是就在后座上睡下。

19日凌晨五点,表弟拍着你的手,想要叫醒你,却触碰着一片冰凉……

这片土地你从未离开

你走了,没有留下一言一句。

你的阿爸说,抬头是天,低头是地,你就是中间的顶梁柱。你是这个家唯一的儿子,按照风俗,你本该是这个家的“当家人”,但你却选择了现在的工作,义无反顾。

你走了,你的阿爸总觉得房子少了支撑,脸上总有股说不出的哀伤,但每当他看到你的儿子贡嘎的时候,就会在这哀伤的情绪里带着一丝不能割舍的思念。他说,孙子长着一张儿子的脸,看到孙子就让他想起了你,感觉你还在这个屋里,从来都没有离开。

你的妻子昂旺无意中翻开你的照片,你的儿子贡嘎兴奋的指着相片中的你说:“这是爸爸、这是爸爸。”接着又疑惑的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你的妻子昂旺看着儿子期盼的目光,无声……

你的妻子昂旺说,你骗了她,在你们第一个孩子降临在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没能陪伴在她左右,给她鼓励,没能第一时间抱着孩子,说你爱他。你说,老百姓需要你,你就要好好的把事情做好做完,不能让老百姓等着。在你的妻子怀上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你说,你一定会陪着她,让她放松,让她不要害怕,但你没能实现这个承诺。

还记得妻子昂旺向你发脾气,说你帮助别人这么勤快,但却从来不帮她吗?她并不是说让你不要去工作,只是希望你能多点时间陪陪她,但你每次都只是笑笑,从来不解释,因为你相信,妻子懂你。

你知道吗?每次你放假回家看孩子,就是妻子昂旺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这个时间你才属于她。你平常工作太忙,一个月都难得回去一次。很多时候,你都是路过妻子昂旺教书的学校时,在学校外与她短暂的聊上十多分钟,又匆忙的离开。

你几乎把全部的爱都给了这片土地,你说,这是你的家乡,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但这里太穷,你之所以不愿离开,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这里的贫瘠,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你走了,在奔波与忙碌中。现在,你再也不能听到乡亲们对你的呼唤,再也见不到阿爸慈祥的脸庞,再也触不到妻子柔弱的肩膀,再也抱不到子女幼小的身躯,你如愿了吗?

听……乡亲们心中的声音,他们说你没有离开;听……亲朋好友心中的声音,他们说你并没有走,他们所有人都相信你会一直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看着这片土地上所有的人幸福安康——因为你的根就在这里。

一段情留给妻儿没有照过全家福——菊美多吉

扎根12载,一生爱民情。菊美多吉,你把一生的情和爱都播撒在高原。你坚守一个崇高的信仰,你的胸怀,就像草原一样辽阔……

一段情留给群众 大妈家多了个儿子

采访龙灯乡一村村民尕她大妈,她沉默许久,说:“活了80多,没见到菊美多吉这么好的人。”

冬天,你在下乡途中,看到一位身背水桶的老人,颤颤巍巍在寒风中行走……你立即下车,去帮老人背水。

原来,尕她大妈家只有她和85岁的老伴两个人。老伴下肢瘫痪,卧床多年;大妈患有白内障,还肩负全家生活重担,背水、捡牛粪、磨青稞、放牧都靠她。看着两位孤苦伶仃的老人和简陋的帐篷,你眼里噙满泪水。

从那时起,大妈家里多了个儿子。你接过大妈背水的桶,水缸常映着你的脸;你把青稞麦送到加工厂磨成面,山路上少了大妈弯驼的背影;你捡回的牛粪燃起的火,温暖着她家的帐篷;你摆的龙门阵,驱赶着他们的寂寞;你讲的新鲜事,舒展着他们脸上的皱纹。

新年,你放弃与家人难得的一聚,在乡政府附近租了个小房子,与同事一道帮大妈和瘫痪的老伴住进新家。为让他们晚年过得更好,你又把大妈带到康定医院做了白内障手术。尕她大妈流着眼泪说:“我们一辈子无儿无女,菊美就像亲生儿子一样。”

你本来工作繁忙,做尕她大妈家的事,不是在熹微的晨光里,就是在如幔的夜色中。你说,心中真有爱,再忙也有闲!

你把同事当成自己的兄弟。一位同事骑摩托下乡摔断了腿,你连夜驱车送医院。他伤痛,你抱着他,安慰他;他住院,你守候他,帮他导尿管,为他洗便盆……

一个冬日,在下乡时见一老大爷蜷缩在路边,你停住摩托,俯身去扶,“老大爷,老大爷……”老人冻得不行了,你赶紧脱下自己的大衣披在老人身上……

“有困难找菊美”,这是乡亲们口口相传的一句话。2011月,深夜,扎托村村民贡尼的妻子难产,急需找人送医院。他们想到了你。藏族有个风俗:“宁抬一具尸体,不碰一个孕妇”,但你毫不避讳,立即驾着小车,将孕妇送至县医院。

一段情留给阿爸 木料见朽老屋依旧

菊美多吉,阿爸说,你走后的日子,他睡觉都开着手机,听着手机响,仿佛还是儿子打来的,他感觉你还会回来。

是的,你应该回来,阿爸需要你。牧民们都搬进了崭新的定居房,可你阿爸还住在狭窄破旧的老屋里。

七年前,你曾经对阿爸许诺:修新房子,让苦了一辈子的阿爸阿妈住得宽敞点、舒适点。4月,阿爸把木料备好了,等着你回来规划。那时,你在扎拖乡。那里的通村公路修得如火如荼,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你连被子都卷了去,哪有时间回家张罗建新房。

藏历新年,你让阿爸把匠人和亲戚请到家里吃饭,说好了过完年就动工修房子。可回到乡里,正赶上扎坝片区旅游宣传工作拉开序幕:印发宣传单,拍制宣传片,举办“爬房子”比赛,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你一去就忙得脱不开身。

20,四川省的重大民生工程——“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在牧区启动。你全身心地投入,抓质量,抓进度,起早贪黑在工地,一连几个月没回家。

阿妈说,别人家都住上新房了,我们家的建材还堆在院子里。阿爸说,多吉娃子太忙了,高血压那么严重都没时间去治,哪里还有空回来修房子。

记者站在你家房前,天空弥漫的细雨,淋着这堆纹丝未动的木料,木已见朽,老屋依旧。

你说,老阿爸对你的理解和宽容太多太多。

阿爸生病,姐姐和亲友都赶来了,你却在扎拖乡波罗塘村拉嘎家抢救正被泥石流吞噬着的财产。爷爷去世,你是家里唯一的孙子,按理应该回家送终,你却在去省农科所、种子公司的路上奔忙。

你是阿爸的独子,本应该留在家中更多地尽孝心。但你却给自己安了一个流动的家,真正的家倒成了客栈。阿爸阿妈却从来没有责怪过你,为有你这样的儿子感到自豪。

一段情留给妻儿 没有照过全家福

菊美多吉,你走了,留下泪眼汪汪的妻子、4岁的儿子,还有三个月前才出世的你没有见过面的遗腹女儿。你多想尽好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职责,但对家人,你一直都极少顾及。

20,妻子在红顶乡小学教书,和你工作的扎拖乡相距10多公里,你却很少有时间去看望她。妻子有了身孕,在坐拖拉机家访途中,由于山路颠簸,傍晚感觉腹部疼痛,打电话让你送她去医院,可你还在偏远的农家走访。等你第二天把妻子送到医院,孩子已经保不住了,那是你们的第一个孩子。

2009年,妻子又有了身孕。藏历新年前夕,是妻子的预产期,说好了,你把妻子送到塔公乡丈母娘家,并陪着妻子和老人过年。结果,你不但年节没有陪他们,连送妻子回娘家的话都食言了。当妻子独自走在回娘家的路上,你不断在电话里对妻子叮嘱:“走慢点,当心点啊……”

1月25日,是藏历年大年初一,儿子贡嘎曲扎的出生给你带来欢欣,你却一直在忙碌:下乡送温暖,看望贫困户,组织乡上节庆文化活动,节日值班……

一次,顽皮的儿子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家里的老人万分焦急地给你打电话。当时,你在瓦日乡布日俄村,村会议室坐满了前来听你宣讲的村民。你强忍心中的焦急,托付幺叔送儿子进医院。

至今,你们都没有一张全家福,没有和儿子一起照过相,你和妻子的结婚照还是她陪你到成都治疗高血压时补拍的。妻子理解你,她说,你一直都在努力补偿,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她和孩子的爱心。

2009年你去州里开会,想到在乡下教书的妻子,就在康定城里给她买回一件毛衣。妻子说,这件红色的毛衣,是你送给她的唯一的礼物。她一直珍藏着。

你说,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你留给家庭的,是永远的愧疚和遗憾。

但是,亲人们懂你的心,记你的情;高原人民懂你的心,记你的情。

上一篇:工程中标通知书范本下一篇:供电公司五四座谈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