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记叙文素材

2024-06-03

作文记叙文素材(精选6篇)

作文记叙文素材 第1篇

那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因为我考下了双百。

放假那天也是宣布成绩的时候。我怀着紧张的心情想数学到底考好了没有。如果数学考下了一百那我就是第一名了。果然我数学也打下了一百。我就得了年级第一名。

站在领奖台上,我看到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望着我。我高兴的向哥哥所在的四一班吐了吐舌头。当第一名的感觉真好。

我心想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争取得到更多的奖状。今天我真高兴!

作文记叙文素材 第2篇

在表演前,同学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也不例外,我们这个小组演的是《草船借箭》。导演是班上着名的“人气女生”周妍宏,主人公是班级之元首—班长谢卓言,而曹操的扮演者是“乖乖女”程捷琳饰,等。我在里边扮演的是周瑜。在表演前我们就被导演召去排练,唉!表演可真辛苦啊!

表演当天,我十分紧张,心里如同有小兔子在怦怦地跳,生怕说错了台词。主持人用她那娓娓动听的声音开场了,宣布第一组是张诗蓓一组,她们表演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不知不觉到了我们那一组,我们上了台,整齐地向大家问好。接着就进入了情节,我傲慢地坐在椅子上,派人宣诸葛亮晋见,诸葛亮则恭恭敬敬地问我什么事。我说,我要你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去找了鲁肃(李青烊饰)帮忙,鲁肃也愿意帮忙。三天后两人一同去曹操那取箭,后来我知道了全过程,长叹一声不如诸葛亮。我按平时的排练样子不慌不忙地完成了我的演出。

让我最开心的表演节目是第七组《傻子上学》,主人公傻子是我们班长得特别像着名人士王宝强的郑泽民,他演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这一组表演后,大家都笑得人仰马翻,送给了他们雷鸣般的掌声。

生活素材在记叙文写作中的处理 第3篇

1. 体验生活, 广泛积累素材

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 常听一些同学说, 他们的社会生活贫乏, 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其实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关注社会生活、身边琐事, 留意花草树木、虫鱼鸟兽, 日积月累, 就能广泛积累生活素材。

一是观察生活, 思考生活。法国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 否则, 即使看到的东西再多, 也只能是无动于衷或视而不见其妙。2010年广州亚运会准备期间, 广州的市容市貌整体升级。我给班上的学生们布置了一篇作文“亚运会在我身边”, 要求学生们用心体会亚运会带来的各种变化。这次作文整整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 要求学生们留心观察上学路上、放学路上以及周末外出游玩体会到的大至河涌, 空气, 建筑、绿化等, 小到路牌, 广告牌等的变化。亚运会就在身边, 学生们都对此有强烈的兴趣, 他们用心地“去看、去听、去嗅、去摸”, 因此, 在评卷时, 我欣慰地发现作文中多了那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可见, 是否能够深入生活, 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思索是在写作时能否有话说的关键。

二是分类归纳, 厚积薄发。积累素材, 开拓思维是个难题, 要打开学生的思维, 挖掘出学生心中的素材, 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说, 我有心感悟体验生活, 也写过一些心得体会, 但是考试时遇到记叙文写作, 总是感觉用不上。笔者认为, 这是因为素材多而杂, 贪多嚼不烂, 只有把平时积累的各种素材进行分类归纳, 把掌握的材料系统化、条理化, 才能够在使用时查找方便。我在作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将生活素材分为几类:学习生活, 家庭生活, 路途见闻, 同学友情, 校外活动, 网络生活等。笔者经常鼓励学生们尽可能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生活素材进行分类。例如一次作文教学时, 我请学生们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 讲述自己所经历的快乐生活, 并要求至少要讲述不同分类的两个素材。在几个同学精彩讲演的启发下, 学生们纷纷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思考, 挖掘出了不同分类的快乐主题。一个学生在日记本中写道:今天听了同学们关于快乐生活的发言, 才知道原来同一个主题有这么不同类别的素材。

2. 下笔成文, 活用生活素材

广泛积累了生活素材, 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所谓勤能补拙, 熟能生巧。教师要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

一是加强日记练笔。中学生们在写记叙文的通病之一是写作时, 虽然有一些生活感受和体会, 但是写不出感人的细节, 只好空发议论, 以议论代叙事。因此, 我要求学生们在平时的日记写作中把自己平时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种种见闻和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 在日记写作过程中强调记录, 而不是强调技巧。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 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更加关注生活, 热爱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中学生而言, 三年累积的原始日记, 再加上文本积累、课外阅读, 就能积累丰厚的写作素材, 这些素材几乎涉及学习、生活、家庭、社会、自然等各方面。有了这些素材, 习作时就会信手拈来, 得心应手。

二是强化细节描写。在日记练笔的过程中, 我会强化规定日记以叙事为主, 要求叙事清楚, 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 忠实生活, 要有生活的原味原汁。比如一位学生写上学路上的见闻, 其中有一句话写到一位孕妇不顾腹中孩儿安全直冲红灯。我在评改时要求学生把这一句话扩展, 指导他对闯红灯的画面进行细节刻画, 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出这位孕妇当时的衣着和神态、交通状况、路人、学生自己的心理活动等等, 一个非常生动具体的记叙文就出来了。现在这个学生不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练笔的热情非常高涨。真实的生活细节有利于真实情感的抒发, 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对具体的场面和细节进行描写, 才能使文章达到“贴近生活, 言之有物”的内容要求。

记叙文素材运用技法 第4篇

一、剪辑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即便是一部长篇小说,也不可能涵盖生活的全部。为此,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想写出自己10多年来的经历及感受、感悟,就必须学会剪辑。其基本原则有三:

(一)事要“紧”

生活是一条河,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律缓缓地向前流淌。如果我们将之原封不动地搬进作文,“18岁的天空”写成18段,那就成了记流水账,既无“看头”,更无“兴味”。为此,必须剪除与题旨若即若离、于形象无甚关碍的旁逸斜出之枝,留存紧扣题旨、内涵深邃、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主体事件,使叙事的线索更明晰,故事的发展更紧凑,矛盾冲突更集中,桥段设计更精彩。只有这样,才能风生水起,尺水兴澜,勃发起“事”趣,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产生急切的阅读冲动。

(二)情要“炽”

季羡林说:“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能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如果勉强说愁,则感情是虚伪的,空洞的,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如何能感动别人呢?千万不要勉强写东西,不要无病呻吟。”为此,我们要挤干那些业已淡忘、淡漠、随风飘远的情丝、情调,饱蘸那些至今想来仍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情怀、一想起来就让自己感慨唏嘘的情结。只有这样,才能拨动起读者心底那根最柔软的琴弦,让读者的眼泪跟着你一起飞,“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

(三)理要“切”

记叙文中的“理”不是通过“说教”来表达的,而是通过“写人记事”来昭示的。它以自然生发为上,暗扣无痕为上。为此,要揭掉那些为吸引眼球而粘贴在文章里的“高大上”哲理标签,渗透进自己心底最真切的那份感悟,去洗尽铅华,回归生活,触摸生活,品味出生活的真滋味。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感悟接地气,散发出青少年身上特有的青涩之味、牛犊之气,让读者发出“于我心有戚戚焉”的会心一笑。其实,读者心底真正想读的并不是一个个小老头、小老太念的“老人经”,而是一个个活泼少年一闪一闪双眸中折射出来的“灵光”。

下面通过品读一篇习作,来解读剪辑自己的生活的三条基本原则:

在,我一直都在

陈思思

天灰沉沉的,厚厚的云层直逼地面。

白花充满了整个街道,12月13日,是南京,中国,永远的痛。

我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只觉心中压抑,偶尔迎面走来一个人,胸前别着白花,面色凝重,那白花白得刺眼,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鸡鸣寺前,突然发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有一个孩子方阵,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每人手中擎着一支红烛,那红烛正流着泪——红宝石般的泪。

这时,一个大妈神秘兮兮地靠近我,怀里抱着个包,四处张望着,似乎在躲着什么。

“小姑娘,买根红蜡烛吧,才20块一根,多便宜,买一根悼念悼念这些人,顺便给自己祈祈福,多好!”大妈神采飞扬,笑容满面地对我说着。

那笑容,真刺眼。

我冷冷地笑了一下,拿出了20块钱,买了一根红烛。看着那位身穿黑色风衣的大妈,我只觉得,她的背影……好……好渺小……

天飘起了雪,越下越大,不一会儿我的肩上就落满了雪。

我点燃蜡烛,它流下了红色的泪。蜡烛,你也在为这位大妈感到悲哀吗?

我伫立在纪念碑前,默哀……

无意中,我发现不远处有一个老乞丐坐在台阶上,神情戚然。

我走上前,把蜡烛递给他:“给你取取暖吧!”老乞丐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他的胸前也别着一朵小白花。

老人看了我一眼,默默地接过蜡烛。他越过孩子方阵,拂去碑前台阶上的雪,将蜡烛轻轻地放在台阶上,鞠了三躬。

我忽然觉得这位老爷爷的背影是那么高大。

“地下更黑,更冷。”老爷爷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然后背上他满是补丁的蛇皮口袋,晃晃悠悠地走了。

我一直注视着他的背影,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

当遇到那位大妈时,我不禁在心底大喊:“民族精神,你还在吗?”

但望着这位老爷爷的背影和远处的孩子方阵,我释然了。

入夜,雪渐渐变小,整个南京城都笼上了一层白。

风呼呼地吼着,我好像听到有人在说:

“在,我一直都在!”

鲁迅说:“唯有民魂是最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本文剪辑的最大机智也正体现于此。作者没有将镜头对准政要,大国狮吼;而将镜头对准了草根,以小见大。让我们听到了一个民族雄浑的呐喊:“在,我一直都在!”本文剪辑的功力闪现于三个方面:

1.事很“紧”。作者抓拍了自发聚集起来的孩子方阵、卖烛牟利的大妈、“己冷,更感亡灵冷”的老乞丐等三个镜头,做到了“三一律”: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12月13日,地点集中在一个场景——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国家公祭。

2.情很“炽”。三个镜头,各蘸浓情:孩子的“泪”中噙满“哀悼”与“缅怀”,大妈的“笑”中尽显“忘却”与“漠然”,老乞丐的“话”中饱含“铭记”与“追怀”。镜头二和镜头三在对比中直面现实,镜头三和镜头一在传承中照亮未来。

3.理很“切”。本文昭示的“理”是“哀逝者,警国人”。作者为什么要确立这一深邃主旨呢?因为作者从老乞丐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对“逝者”之“哀”;从孩子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哀之”是为了“鉴之”,更是为了不“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从大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警钟鸣响。

“剪”需要眼光,“辑”需要匠心。我们坚信:只要你慧眼独具,机杼自出,你剪辑出的生活将更加洗练,别样精彩。

二、融合别人的生活

每个学生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都离不开写自己的经历,但如果一个学生仅仅局限和满足于写自身的经历及感受、感悟,那他的写作资源很快就会枯竭。一个能够持续不断写作的学生必须掌握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就是把别人的生活融合进自己的生活。这种技能掌握之后,你就可以持续不断地写下去,写完了自己可以写别人,写完了中国可以写外国。那么怎样来融合呢?其要领有三:

(一)展开联想

以文题的核心意旨为原点展开发散联想,对素材库实施扫描。若自己的生活中有适合的素材,则剪辑之;若自己的生活中没有适合的素材而别人的生活中有,则嫁接之;若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中皆有适合的素材,则整合之。通过嫁接和整合,文章的内涵将更加丰厚,形象将更加丰满。

(二)消化吸收

要把别人的生活经验真正变成自己的生活经验,必须依靠自己的阅历之胃。何谓阅历?就是经过一次次历练、深思之后积淀起来的生活经验、人生感悟。自己的阅历之胃功能愈强,就愈能将别人的生活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人我两忘、水乳交融的境界。

(三)捕捉细节

刑侦人员验核真伪,比对的往往是细节;同样,在写作中最能给读者真切感的也是细节。要想把别人的生活写进自己的作文“像真的似的”,不仅要关注其搭建起文章“骨架”的情节,而且要捕捉其生成出文章“血肉”的细节,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凸显这些细节。否则,别人的生活在自己的文章中就只会有生硬的“骨感”,而不会有切身的“质感”。

下面笔者通过品读一篇习作,来解读融合别人的生活的三个要领:

无声的广场舞

姜 理

教室里,大家正在安静地上着晚自习。突然窗外传来了充满激情、节奏感很强的音乐,“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唉,不用想也知道:学校对面小区广场上的大妈们又开始跳广场舞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广场舞风靡全国,而我们也不幸地“被享受”,这流行!

突然,刚响起的音乐停了,而我的做题思路也被这戛然而止的音乐给打断了。索性,我放下笔等它重新响起,免得它再次打断我的思路。

音乐为什么会突然停了呢?难道是被城管制止了?

不对呀,学校与对面小区的物业曾经都去找过那些大妈们,想劝她们停止跳舞,都被拒绝了。她们说广场舞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丰富了晚年生活,谁也不能阻止她们。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只能维持现状了。

那还能是什么原因呢?难道外面下雨了?

不对呀,月光静静地洒在窗台上。

是音响坏了……

好不容易挨到下课,我拉着同桌跑到围墙根下,从栏杆处向对面小区的广场看去,发现大妈们依旧在那里跳舞,动作整齐划一,只是没有了音乐的伴奏。怪了?

终于放学了,为了解开“今天音乐为什么停了”之谜,我去了小区的广场。到了那儿,我发现有许多同学已围在那里,大概也是跟我一样来解惑的吧!我正想从大妈们后面绕到放置音响的地方,看看到底是不是音响坏了。猛抬头,我发现每个大妈耳朵上都戴上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

一套广场舞结束,一位热心的大妈笑眯眯地向我们走来:“放学了,怎么还不回家呀?你们以后不用再担心我们打扰你们学习啦,跳舞虽然锻炼身体,但我们也不能打扰到别人啊!你们看,我们现在都用蓝牙来放音乐统一节奏啦!”说着还指了指耳朵上那个黑乎乎的东西。她又跟我们闲聊了几句,便回到队伍中继续跳舞了。

我忽然想起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讲的是重庆12位广场舞大妈为了上羊年春晚,集体去整容。我在心底不禁默默地将这12位大妈与小区大妈比较起来:整容的大妈只美在一张脸上,而小区的大妈却美到了一份情怀上。我想,如果让我从这两支队伍中选一支上春晚,我一定选小区的大妈!

戴着蓝牙的大妈们在皎洁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我觉得这是我所见过的跳得最美的广场舞。

“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迅语)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基本手法,本文可谓深得个中三味。其融合的功力闪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1.想得开。本文以“一个社会人既要想着‘利己,也应想着‘利他”为核心意旨,展开发散联想,既想到了自己生活的小区中跳有声广场舞的大妈,又想到了跳无声广场舞的大妈,还想到了为上春晚整容的广场舞大妈,前两个“大妈”经过作者的有机整合,已一脉贯通,融为一体,并与第三个“大妈”交相辉映。

2.融得合。作者深受自己生活小区中大妈跳广场舞的噪音之扰,在心底期盼着扰民大妈能在“利己”的同时,也能想着“利人”,至少能不“损人”。正是带着这份热切的期盼,别人生活中跳无声广场舞的大妈在作者脑海中一呼即出,经过有机整合,扰民大妈实现了华丽转身,跳出了作者心目中最美的无声之舞。

3.写得真。作者捕捉住了别人生活中跳无声广场舞大妈装束上的一个细节,并在作文中反复地凸显这个细节:先是一愣,“猛抬头,我发现每个大妈耳朵上都戴上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继之一说,“你们看,我们现在都用蓝牙来放音乐统一节奏啦”;后又一指,“说着还指了指耳朵上那个黑乎乎的东西”。“蓝牙”这一细节的三次呈现,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切感,它使别人的生活经验变得跟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样。

自己的生活是直接经验,它存量有限;别人的生活是间接经验,它浩瀚无垠。我们坚信,只要你展联想之翅,健吸收之胃,放捕捉之眼,就一定能把别人的生活融合进自己的生活,内化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三、虚构应有的生活

如果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中都搜寻不到适合的素材,或者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在现实世界中都已经落幕,但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故事还要进一步的发展,这就需要虚构。其基本原则有三:

(一)宜顺势,忌逆袭

这里的“势”指情节发展的事理逻辑和人物行事的情理逻辑。只有顺势而为,才能给读者以真实感。当然,这里的“真实”不是指现实中的真人真事,而是指艺术真实——在生活中是可以、可能发生的,或者基于读者的阅历、期待是应该发生的。如果你搞逆袭,情节发展玩“脑筋急转弯”,人物行事玩“跟换了个人似的”,就只能给读者以虚假感。

(二)宜平凡,忌拔高

“平凡”才是生活的自然状态,即便是那些“伟大”人物、“杰出”人物,其生活的自然状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平凡”的,“泯然众人”的,也正因为此,他们也才是“人”,而不是“神”。如果我们在虚构应有的生活时着意“拔高”人物的思想境界,让他们勉为其难地去言其所不能言、为其所不能为,那就是“赶鸭子上架”了。

(三)宜本色,忌作秀

同样是虚构的小品,严顺开的小品是在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原汁原味地表现人物原有的风貌,而有的小品则故意作秀,夸张地表现人物的风貌。因而两者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前者是“含泪的笑”,而后者是“一笑了之”。为此,我们在虚构应有的生活时,动作不要“变形”,语言不要“变调”,情感不要“变温”,思想不要“变格”,要还人物、事件以本分、本色。其实,越是本色的,才越具有感染力;越是本色的,才越具有震撼力。

下面笔者通过品读一篇习作,来解读虚构应有的生活的三个原则:

空 瓶 子

张志威

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世界仿佛也融进了太阳,无情地熔化着我们,蒸发着我们身上每一处水分。在这三伏天,我们依旧冒着酷暑挥汗学习。然而,那天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风扇的呼啸声中,突然夹杂进一阵有节奏的“嗒嗒”声。大家疑惑着停止了喧闹,眼睛齐刷刷地向门口看去。一位身形佝偻的老人拄着一根破木棍,她的背已驼成120度,背上背着一只破蛇皮口袋,一身破烂的长衫间露出树皮般的黝黑皮肤,杂乱的灰黑头发间尽是尘土。老人放下口袋,用一种仿佛历经百年沧桑的嗓音使劲地喊了一声:“喝水的瓶子哦!”

班里的同学先是一怔,接着哄堂大笑,会过意来的同学纷纷拿起喝光的饮料瓶向老人扔去,但动作迟缓的老人怎能接得住呢?更有好事者竟将废纸揉成一团砸向老人的头。老人似乎对这种无礼的举动早已习以为常,仍不动声色,慢吞吞地捡起满地的饮料瓶和废纸。班里的捣蛋大王偷偷拿起她的木棍扔出门外,她慌忙去捡,于是地上的饮料瓶又在空中“飞舞”起来。老人被捉弄得满头大汗,汗水拌着泥垢在老人的脸上流下来。女生心软,实在看不下去,一边不停地阻止这种恶作剧,一边帮着老人捡起地上的瓶子。

瓶子好不容易捡完了,老人忙跟女生道谢。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但自己腰间的破水壶早就漏干了。她小心翼翼地说:“孩子们,能……能不能……给我点水喝?”男生们纷纷大喊:“没有没有!”这即便是女生,也不会把自己的水杯或饮料给她喝吧,更不会有人傻到用自己可怜的零花钱去买瓶水给她喝吧!

果然,老人在男生的哄笑与漠视中,慢慢地走了出去。

一会儿,我们又听到了隔壁班级的哄笑声……

夕阳渐渐西沉,放学了。在校门口,我意外地发现老人握着那根破木棍子坐在路旁,不停地朝我们这边看。突然,老人猛地起身,我这才注意到,她手里拿着一瓶“脉动”饮料。老人从哄笑的人群中叫住一位女生,不由分说地把饮料塞给了她,随后又拄着棍子,驼着背,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后来我才知道,那时便是那位女生递给了老人一只近乎空了的饮料瓶,里面最后的一点水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那位女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无意之举竟获得如此珍贵的回报。她不知道,瓶中喝剩的那点水滋润的不仅是老人干裂的嘴唇,更是老人心底仅存的最后一丝尊严。

经作者介绍,本文中收瓶被戏、讨水遭拒的情节是现实版的,而买水相馈的情节则是虚构的,但它读来却给人以顺乎自然、一气呵成之感。本文虚构的功力闪现于三个方面:

1.顺势。此前,无论是把空瓶子扔向“她”的男生,还是拒绝给“她”水喝的男女生,都没有把“她”当作一个有尊严的人来看待,而在漠视“她”的尊严,甚至践踏着“她”的尊严;而那位女生在递给“她”那只快喝光的饮料瓶时,是把“她”当作一个人——一个有尊严的人——来看待的。因此,在“她”的心中,一个已经活了一大把年纪的人受了一个学生这么大的人情,不表示一下是实在过意不去的。

2.平凡。怎样来还这个人情呢?“她”受的是“饮料”,所以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了“饮料”。买几瓶呢?只能是一瓶。因为对“她”来说,这辈子从未买过饮料喝,买一瓶就已经够“奢侈”的了;再多买,以捡破烂为生的“她”平时口袋中掏不出那么多的钱,而且也舍不得。

3.本色。文中的“她”是一个木讷的老人,而不是察言观色、巧舌如簧的卖瓜的王婆,“她”到学校收空瓶子时也只会扯着嗓子喊上一声让人半懂不懂的“喝水的瓶子哦”。为此,“她”在还人情时,也只会用一个无声而生硬的动作“塞”,而不会说上一大堆诸如“今天真要好好谢谢你给我水喝”等软绵绵的话。

虚构应有的生活不仅需要想象力,而且需要附着力。我们坚信,只要你脚踏大地,振翅高飞,你就一定能在创作的星空里自由翱翔。

记叙文作文素材 第5篇

黑茫茫的夜空上悬挂着一轮圆月,月亮发出淡淡的黄光,斜射在寂静的马路上,那月,那光,给黑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窗外还是烟雾弥漫,急躁的车鸣在滚滚红尘中淹没。我们,是其中的尘埃。奔忙的生活,杂乱的思绪,无声的呐喊……涤荡在尘世中的浮华,就像清水上覆盖着一层亮晶晶而肮脏的油,掉进去的蚂蚁飘着飘着,慢悠悠地挣扎,最终仙逝。是要做那样的蚂蚁吗?还是沉淀在杯底的清水太遥远?

遇见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今天是《朗读者》第一次和大家的遇见,也希望从今往后,能够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在茫茫人海中,我遇见你,这是缘;心遇见心,这是爱;春风遇见草树,这是美;智慧遇见追求,这是创造;人道遇见世界,这是和平…… 人生有太多美好的遇见,每一个遇见都包含着最幸福的回忆,蕴藏着不易发觉的真理。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他们的遇见是一场缘分的演绎。

窗外还是烟雾弥漫,急躁的车鸣在滚滚红尘中淹没。我们,是其中的尘埃。

奔忙的生活,杂乱的思绪,无声的呐喊…涤荡在尘世中的浮华,就像清水上覆盖着一层亮晶晶而肮脏的油,掉进去的蚂蚁飘着飘着,慢悠悠地挣扎,最终仙逝。是要做那样的蚂蚁吗?还是沉淀在杯底的清水太遥远?

其实我们心中的喜马拉雅,只是咫尺天涯。

在安静的冬天里,寻找一本走过尘寰,在寂静中完成了一幅浮世绘的书。坐在藤摇椅上,摩挲宛如阳光般圣洁的文字,那些过于沉闷的喧嚣,就被摇着摇着被藤椅筛落,沉默在大地间。繁杂太多了。

遇见这本书,简洁精练的语句不再是平时掠过眼际的华丽辞藻的堆砌,很自然而又巧妙的比喻,如:“站在拱形门下,一道阳光照亮迎面照壁的一角,像书中一个做记号的折角。那前一位读者因为偶然有事,折一下书角,放下书,匆匆离去。我有缘遇到这本书,于是,展开着折角,走进这书的深处,漫游在字里行间。”这里将鲁迅先生的旧居一隅比作了一本书,大体而又不失风韵。文字的干净而又意味深长,散发着弥久的清香。

而其中诉的禅意,更宛如一盏檀香,悠悠道来,那烟际欲散又飘,想紧紧攒住那怡人的香,却不知它以流入了你的体中……

邂逅着,心波荡漾,如同徘徊在夏之海岸,天光云影共徘徊,涛声哗然诉说着“无欲则刚”。“佛说,过去生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一次擦肩而过。今生所有的相遇,其实都是久别重逢”,我们厌恶去遇见那些并不亮丽的景色,那些不光彩的阻碍,我们想逃离罪恶和痛苦,厌恶那些令我们厌恶的人,扭过头去,却不知,这是多少的轮回积攒的一次遇见。于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心怀一份莲心,去衬托每一场相遇呢?是不是应该怀着一份慈悲,去怜悯和安慰世人被欲望蹂躏得破碎的心灵呢?

听人说:地球是有地心引力的,你心中的大石为何迟迟不肯落下?

因为,心中那根叫做“欲望”的线一直悬着,那过去曾经,那妄想痴念,就被悬在心头上。那么常常听到的教导“拿得起放得下”又有几个人做到了呢?有时候缺少的就是一笑了之的宽容,对自己的慈悲。

书上问:是满足一千个欲望,还是战胜一个?

用坦然晕开悲伤的结局,善良着并微笑地遇见和接纳每一场悲欢离合。

因为有了你

闲暇之际,铺一张纸,磨一盒墨,拿一支笔,酝一下神,挥一句词,读一篇文字。昨日散发醉人香,今日依旧香如故。于是,古往今来无数人在宣纸上留下的唯美文字,让我永久动了心。

永久的心动只是因为文字的信念。

听文字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听文字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观;听文字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还听听文字唱“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执著。就是这样,唯美中透着的信念让我心动。

永久的心动只是因为文字的愁容。

摸一摸文字编的愁丝,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看一看文字绘的夕阳,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断肠;折一折文字叠的舴艋舟,是“载不动许多愁”的孤舟;听一听文字敲的水声,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水波;还去看看在“佳节又重阳”之际,“半夜凉初透”之时,比那“黄花瘦”的女子在月下吟诗。就是这样,唯美中的愁容让我心动。

永久的心动只是因为文字的春秋。

走进文字里染色的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你带路;走进文字里清凉的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待你采摘;走进文字里的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献给你丰收的录象;再和文字里的冬亲近亲近,你会发现那一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是那么的亲切。就是这样,唯美中画出的春秋景象让我心动。

永久的心动只是因为文字的意蕴。

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境多么悠远;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多么壮美;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乐趣多么高雅。又一次,唯美中演绎的意蕴让我心动。

依旧是一张纸,一碟墨,一支笔,一句词,只是读的人变得儒雅,博大,睿智,诗意……

遇见李煜

长河落日,斜阳温热。我穿越浩渺的历史长空,降临到千年前的南国大地,缘分使然,遇见了他——后主李煜。

初遇他时,正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早晨。他正倚栏而立,倔强清瘦的模样就不置可否的印在我心上。他正望着一池新绿出神,阳光姣好得恰到好处,柔柔地泻在那张如凝脂的面容上,隐隐泛光。

雨后空气被滤洗的很清爽,嗅不到一丝尘埃的痕迹。屏息凝神,还可听到花开的声音。脱尘若神的他就嵌在这一片朦胧美景中,不着痕迹的完美。

许是发现了外人的注目,他温柔若水的目光定在我身上,继而向这边踱步走来。也许是心灵的莫名契合,他并没有质问我为何冒失的出现在此地,反而友好的朝我挤出一抹微笑,生涩而单纯。我不懂,一个亡国之君,那样清澈空灵的眼神他不该有,该是燃炽着仇恨的火焰啊!不需要多余的解释,我随他来到了书房。他手执毛笔,在宣纸上洋洋洒洒的写起了文章。时而停笔构思,时而泼墨挥毫。复杂的表情上读不穿他的心,凝重在眉毛上郁结,眼里闪过一丝清冷的泪光,不易察觉。我俯身望去,一行隽永苍劲的隶书映入眼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奈何,此种境地你还有闲情逸致来写诗作赋?良辰美景你已不复拥有,皆过往云烟,你要做的是如勾践一般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啊!”不等他写完,我冷冷的丢下这番话离开了书房。梦里不知身是客,忘记了身为俘虏,还以为仍在故国的宫殿要贪恋这片刻的欢娱吗? 风卷过一把残花碎瓣,扬过空旷的花野。眼前有月光浸润下轮廓蒙胧的一切开始破碎成透明的片,剥落而下。

既然南唐已为历史,就让它成为永远的历史吧。

回头望了他最后一眼,竟看到那眼神中流露的孤寂愁苦 原来,他从不曾停止过“梦重回故国,觉来双泪留”啊!还是懂他了: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拥有绝世的才华情谊,却错生在了帝王之家。是李煜的不幸,还是南塘的悲哀?历史的车轮碾下的轨迹,他一文弱才子又凭何力去改变?背着王国的骂名,过着幽囚的生活,谁懂,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温存月光下的我一行清泪无声坠落。后主,一天已完结,此生亦难见。月如钩,锁清秋,留人醉,几时重。问君能有几多愁?我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懂。

遇见

作者:仝欣庚 | 学校:乐乐课堂 | 时间:2013-11-08 乍暖还寒时,漫步在拆迁的废墟中,沉浸于一片苍凉,不经意间,脆弱的心便揣着一分期待。

晚冬之际,万事万物依旧蛰伏在某一个昏暗的角落,醉于温柔梦乡。遍地枯枝腐叶中,尽是枯黄,没有丝毫绿意,没有生命应有的活力。生命,似乎在述说着衰败后的悲壮。

废墟下,不知掩埋了曾经多少的欢声笑语、绿意盎然。默然前行,期待可以遇见什么,以慰藉满是创伤的心灵。但,似乎一切的一切都在湮灭,除了枯黄。

失望之余,不经意间瞥到几点绿意,一座坍塌的墙角下,似乎有什么绿色从土里冒了出来。快步上前,揣着希望,或许,那就是我所期待的——一次遇见。

近了,终于看清了其面貌——几株废墟下的小草。纤弱的身躯随风摆动,似乎仍然在畏惧着严寒,但始终不倒。嫩绿的两片叶子轻轻舒展,似乎在给世界一次热情的拥抱。与周围的枯黄相衬,衬托着它的绿,那是怎样的一种绿呵,不似成长后的深青,没有其成熟。亦不似枯萎前的惨绿,没有其颓败。纯粹的一种淡绿,不掺杂任何颜色,以出生时最原始的形态降临这尚未苏醒的世间。那是一种最为勇敢的绿意,是一切出生时的希望。即使它并不成熟,但它枯黄下的一抹绿意,是世间最美的惊艳!

北风呼啸,任凭风刃击落在身上,也顽强地咬紧地面,即使摇摆,却也不倒,那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支柱。

此刻,在恶劣中起伏,也如舞姿,在绝望之人的心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一番绚烂。这是最美的时刻。“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的时刻,我在佛前苦苦求了五百年,求他与我结一段情缘。”或许草与我便是这一段情缘,在我最失意的时候,遇见了草的一番绚烂。

在凄凉的绝境中,无论何时,都不会缺少另一扇门的希望。成败,只在于是否拥有一次美丽的遇见,鼓舞着我们,为我们扬起驶出苦海厄境的风帆。遇见或渺小或大至无边,却总会改变人的心境,给予我们精神的泉源。

或许这不是初春的第一株青草、第一分绿意盎然,但废墟下的顽强,废墟下的生命的希望,废墟下的无限生长,终究洋溢着成功的渴望。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的时刻…… 遇见,最美的时刻!遇见,人生的转折!

等待,只为遇见你的过

作者:乐乐 | 学校:湖北黄冈湖北省黄冈中学 | 时间:2013-07-10 错过,多么美的意境,那么心疼,那么惋惜……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那份来不及诉说的情,随风流逝在岁月里…… ——今生的过

【丫头,要快快长大】

丫头,这样一个动听的称呼,残留着心中别样的一份情,留下那样的期望,在心底,久久不敢萌芽……

二十年的岁月,阻隔了一份本该属于我们的幸福。

当我还是小孩子,你已风华正茂,我仰着头望着高高远远的天,幻想未来的幸福是怎样的甜美,再埋藏下还未萌芽的爱,让自己慢慢成长,也渴望种子发芽长大的一天,和我一起寻找他们口中所说的命中注定……

不要浇水,不要呵护,要它和我一样,慢慢的成长,只为寻找一生中等待的那个人。时钟一圈一圈,日历一页一页,春夏秋冬一季一季,年龄一岁一岁,就这样伴随着风霜雨雪,一步一步,我在长大,种子在萌动……

丫头要快快长大,这样才能追的上那个等待已久的人…… 【再遇,物是人非】

若干年后的遇见,是一见钟情还是心早已归属那个寻找了已久的港湾。所以的一切都很美,夕阳落日,轻风徐徐,炊烟袅袅,几分诗情画意,几分陌生。期待,怎样的邂逅……

时间是个隐形的杀手,无形中将你的容颜催老,而我,刚刚长大。这,又是怎样的距离,怎样的差距……

家庭,是个温暖的港湾。累了、困了、倦了、伤了、痛了,都会回到那里,寻找到一丝温暖和温馨。是的,这样的时间差,足够让你已经成家,有自己的世界角落,而我,还曾傻傻的期待,未来是否会许我这样一个家……

为人夫,为人父,你的生命已经有了太多我不能介入的隧道,唯有将微笑挂上嘴角,看你幸福,也许这样,也是一种幸福,转身,悄悄泪流,为什么命运的安排会如此错过……

【悲伤,逆流心底】

水向东流,一去不复返,我的泪也一样,所有的等待和付出,已经收不回。轻轻将悲伤收进心底,任时间覆上厚厚的尘埃,然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抖落尘埃,细细斟酌,慢慢品味……

心中的种子已萌芽,而我再也看不到希望,一个人的悲伤充斥在房间,满满的湿漉漉,是谁,又掉下了眼泪……

洁白的墙壁上,挂钟一点一滴的走着,仿佛要把这悲伤蔓延到明天、后天,再到以后,不可制止的滴答声,不能控制的悲伤,就这样弥漫在空气里,弥漫在我的青春年华里……

黑色的夜,无光无希望,逃离在某个角落,数着等待的日子,是怎样的冰凉……

【等待,只为遇见你的过】 幸福总会降临,而你的幸福对我来说,降临的太早,我还未能融入其中,那份甜蜜,我也未曾品尝。如今,看到的是幸福,疼的是幸福,笑的依旧是幸福,不会有人明白,寂静的夜,一个人安静就好……

等我长大,等你幸福,等爱的种子萌芽,一切的等待却错过了幸福的交点,眼角淌着泪,嘴角在上扬,这是怎样的一种悲伤,还是怎样一种微笑……

算了吧,时光隧道里,再也轮不回那些等待……

看人世间的世事无常,不再想你说的天长地久,不再叹息错过后的无奈,不再埋藏那些悲伤的因子,不再让自己的世界那么冰冷……

认识,遇见,相知,这些就够了,也许,只能到这里……

跟着时间,在时空隧道里看见幸福,然后擦肩而过,泪从眼角滑落,别去理会,你幸福就等于我幸福,说服自己,那是另一个美好的结局……

你的过,我一生的等待……

如果在街边遇见人,是你的爸爸

作者:eryangyang | 学校:辽宁省阜蒙县十家子学校 | 时间:2013-01-24 现在的青少年,哪个是盏省油的灯呢?只有向我们班的叶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他们拿自以为大风吹来的钱在身上泼洒,用双脚践踏着,有时还会像丢垃圾那样不在乎的丢掉。而天下的父母都为这独一无二的儿女拼搏着,努力着,即使有时会腰酸背痛,看着子女的优异成绩就会忘记一切痛楚,并且感觉更加有干劲儿了,把岁月的沧桑置之度外。难道你的父母不这样吗?

优越的成绩源于自己的努力。有时,你会想放弃,有时,有时,你也想忘记,可在一边的父母就会全力以赴的帮助你,为你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并给你最大的鼓励,他们多么想让你坚持到最后,登上那高楼的最顶层。你却不能懂得他们的苦心,累了,就算了,蒙了,就扔了。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父母,也会市场将一些粗人的大道理,鼓励孩子们学习的劲头,也会买一些好吃的,为孩子补充营养,他们在省吃俭用中努力拼搏。这时,你感受到了吗?

当你与你的同学一起狂购,狂吃的时候,你是否看见正满头大汗的父母吗?当你大把大把的花钱时,你的心情是不是非常开心呢?在你与同伴在街上走时,看见一位中年男子在你的身边路过,而拿着一包又一包东西想你补课的地方极快的走时,在刺骨的烈风下穿着简单的棉衣,还有那比冰凉的双手,还有那两个红透了的耳朵,却还满腔热血的成功向你补习的地方,再看看你,满身的名牌,温暖的手套,还有那与众不同的帽子,手上,脖子上,耳朵上都闪闪发光,手中还拿着香喷喷的小吃,嘴里不停的嚼着。

如果,在街边遇见人,是你的爸爸,你还会那样安心的吃着吗?还能有说有笑的闲逛吗?难道你不会感到惭愧和沮丧吗?

如果在街边遇见人,是你的爸爸,你会怎么做?

陪伴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么简单而美好。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说这会儿,你我之间是一段短暂的陪伴;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时代,和我们的同学,那是几年的陪伴;还有一种陪伴,是生命里血脉注定的一生的陪伴,那是我们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

声音啊,虽然是用来听的,但是一旦注入了情感,就变得有份量,压在我们的心底,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就如同陪伴,虽然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情,一旦拥有了责任,便让这一生都变得无怨无悔。选择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

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人这一生,要面临多少次的选择,小到今天我们吃点什么,大到在一些关键时刻的决策。有一年,法国的一家报社举办了一个有奖竞答,其中有一道题目是:如果卢浮宫着火了,你选择救哪一幅画?最终,获得金奖的答案是:我选择离门口最近的那一幅。所以说选择是一种智慧,而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选择的结果。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选择持久平静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礼物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礼物。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当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礼物,多美好的一个词。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那在我们今天的节目时间里,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一个个色彩各异,却同样充满情感的礼物。

岁月的礼物

生命如花般绚丽绽放,沿着时光轴前进的方向奔跑,接受岁月赠送的稀世珍宝。

——题记

礼物,童真

“小时候总爱抬头,看白云朵朵,总觉得天上的每朵云里都住着一个美丽的天使。”每次跟小朋友闹气后总爱倚在阳台上望着天上的云朵说话。当云朵变换形状时,就高兴地认为是天使姐姐在回答我。每次被奶奶责怪伤心了,我也会偷偷地伏在阳台上,一边哽咽一边絮絮地诉说心里的委屈。当看到云朵变成奇形怪状时,我就知道,那是天使姐姐叫我不要难过。还故意逗我开心。每次小朋友看到天上的云朵变换形状时,总会叽叽喳喳地讨论其中的奥妙。我则告诉他们,那是天使姐姐在设计她们的房子怎么样才是最好看的。岁月给我的第一份礼物是纯真。

礼物,青春

十六岁的花季,我在阳光下描绘着不羁的青春篇章。如话剧般,那是刚刚拉开序幕的时候将要上演一场精彩的戏。如舞蹈般,那是初初踮起脚尖的时候,将要跳出一段优美的姿态。现在的我变得多愁善感,看到徐徐的落花就会想到黛玉葬花时的时候,“侬家葬花人笑痴,他年葬我知是谁”。看到恋爱中总是受伤的女生,我不由地感叹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段有谁怜?”这或许就是青春朦胧的专属吧。带着岁月给予我的青春,绽放生命的灿烂。

礼物,苍老

时光匆匆,直到有一天突然看到发髻有了白雪的痕迹;脸上的皱纹有了岁月的气息。也许我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许我会为那苍老自豪到“霜叶红于二月花”。也许我会看透尘世“前尘隔海,古屋不再”。我会为那苍老干一杯,我会为那苍老舞一段,我会为那苍老歌一曲……岁月流逝,我的奔跑停止在时光轴的那一个端点。在生命逝去的最后一刻,我把岁月赠予我的礼物——童真,青春,苍老,全都放在我幸福礼盒里。

书法

一缕墨香书写中华篇章

当面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妄写抒情豪篇,却下笔千言尽是荆棘一片时,可还有对洒江天之豪情?

当寒衣声起万里寂寥,欲书家信一封,却挥墨不堪错字满目时,可还有给家人送信之柔情?

汉字魂,自当传万人。信笔书写千万言,一缕墨香是华篇。

在键盘充斥着的摩登时代,那清砚浓黑的墨香,不知香几处,谁人嗅。在电脑流行的信息时代,那修剪整齐的毛笔,不知写几字,谁人观。在手机游弋的智能时代,那浆洗暴晾的宣纸,不知有几张,谁人用。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我们难道不应该放下手机,去触摸宣纸的轻柔,难道不应该离开电脑,去感受毛笔的精致,难道不应该放弃键盘去体味墨盒的清香。

汉字魂,自当传万人。信笔书信写千万言,一缕墨香正华篇。

在汉字的世界里,有的字雄健壮阔,笔走龙蛇,笔锋苍劲有力:有的字轻柔曼妙,簪花小楷;有的字古朴醇厚,隽永芳香。

在汉字的世界里,可以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的闲适幽静;可以写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怀悲歌;可以写下“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活泼灵动;可以写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洒脱词篇;可以写下“赌书晓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哀婉痛苦;可以写下“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山华岳低。”的愤恨委屈,可以写下„„

汉字魂,自当传万人。信笔书写千万言,一缕墨香绘华篇。

汉字,是中华文化五千年的见证者,它看过甲骨文的茹毛饮血,也明白那是的禅让推贤;它看过金文铭文的商纣暴政,也明白时代的更替的不可改变;他看过春秋七国的尔虞我诈,也明白驰骋天下的合纵连横;它看过明清八股取士的惨绝人道,也明白文字狱带来的妻离子散;它看过屈辱一百年之史,也明白国共合作之难;他看过文革的左倾之错,也明白当今幸福的来之甚难。

汉字魂,自当传万人。信手书写千万言,唯有墨香是华篇。

在墨香中感悟汉字吧!无论是雾锁烟台,写秀美之句,还是登高远望,书豪情之章。且去感悟汉字,去继承,去传播!

让汉字的每一缕墨香都散发出中华文化的雅致。

让汉字的每一个笔锋都展现出中华文化的雄浑。

墨香人生作文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题记

展一幅洁白无暇的卷轴为地,置一尊古朴厚重的端砚为炉,取一支苍颜白发的湖笔为河——河中流淌的,是那文化的血,文化的神。一点如漆,香彻肌骨,那就是滋养了五千年丰腴的中华文明和无数迁客骚人的墨啊!

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初夏的汨罗江畔,草长莺飞,风光无限。然而你却被流放于江潭,向天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你始终铭刻记自己的责任,正是因为这份铭记,这种看似愚拙不化的铭记,你在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才使得那条本来很普通的汨罗江散发着如墨一般的幽香。

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是云“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向大海扬起海上的狂涛。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生活的超然使他耐得住身为百姓的凡,制得住皇帝召见的喜,挺得住无情流放的悲。

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千年的风雨淡褪了琉璃繁华,沉淀了。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惨淡,令你的忧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直到“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你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无不显出你的豪迈,你的弓箭上徘徊着你儿时的壮志凌云,你的刀剑上残留着你驰骋战场的英勇豪迈,你的脊背上永远铭刺着精忠报国,然而,命运抛弃了你,昏君奸臣最终将你杀害,但是,你的名声永垂不朽,受到的敬仰永无褪色!

高中记叙文作文素材 第6篇

作为农村家庭里的长子,并非像在大富人家那样是受到四方的宠爱,而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所以在李时景还不大时便随着他父亲去干农活,为父亲干农活时送去午饭。就李时景的名字说,按排辈,他该排到这个“时”字。而本来他爸是要给他取一个锦绣前程的“锦”字,不料阴差阳错最终户口上的名字是“李时景”。而作为家里的长子,本来子承父业,他是一定要一辈子种田的。

只是李时景有一个爷爷,他爸的这几亩田也是他爷爷给的。他爷爷并非种田,而是一个远近驰名的雕刻师傅。在这一带,或者说是在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大多数人都是信佛的,所以也产生了一种宗教的产业链。比如实在活不下去了,大多数识字的穷人就会去当和尚。而为了更多的人捐献香火钱,除了和尚自己要苦练“武功”外,也要把各种法器准备齐全了。尤其要把寺庙搞得富丽堂皇,这就需要精美的佛像和一些木制的装饰品。李时景爷爷以前也给大户人家做有装饰的桌椅之类,不过到后来多接的是城里一些比较大的寺庙的生意。富了以后,按着传统的观念,要有几亩田才能安身立命,田租收入也是最稳定的,李时景爷爷便买了几亩田。后来新中国土地改革,他爷爷只好把给别人种的田收回来给自己家人种,好在虽然自己大儿子早年夭折,二儿子已经成年,便把这田给了他种,而这老二正是李时景的父亲。

当时李时景爷爷只把这手艺传给了他的最小的儿子,他比李时景他爸要少了十来岁。李时景十三四岁时,在农村已经是需要准备干重活了。当时他爸已经久被一种疾病困扰,虽然勉强着还能下地,但明显是已经不行了,亲戚朋友都看在了眼里,只是不说,说是在静静的等他死也不为过。而这时一直憋着气的母亲也逐渐不理家务,说是要投身佛门。这李时景他妈本来家里比这个家要富裕些,她父亲本也做些小生意。后来她父亲认识了李时景爷爷。当时李时景外公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怕无人养老送终,所以就委婉地向李时景爷爷请求过继给他一个儿子。本来家里就有点人丁“过于兴旺”,便把四儿子过继给了他。而作为两家和好之意,这老头便把自己女儿嫁给了李时景他爸。而李时景她妈一直就以为是她爸把自己“卖”给了别人,所以一直有气。

父亲重病在身,母亲又时常以为父亲求神为借口不在家中,自己常常是饿着肚子。每次到了这时候只好往爷爷的口袋里摸钱,有时摸着了一块,自己就能买好多好吃的东西,自己便觉得可以再饿得住一天。此时李时景已经十四岁了,他也不喜欢过这种日子。他便打定了主意:以后决不能去种田,要跟着爷爷学雕刻赚大钱。

就这样过了一年,李时景父亲去世了。眼看此时不仅养不活弟弟妹妹,还可能自己一辈子只能苟且度日。便要着母亲在旁边说,要爷爷答应让他学习雕刻。爷爷本来对自己这个二儿子就有些愧疚,而把这手艺传给李时景这个长孙也合乎祖宗理法,便答应了。虽说是学习,可爷爷毕竟精力有限,他也只能是在一旁趁机指导。好在这雕刻不是体力活,李时景便也学到了不少。然而好景不长,只过了一年,可能老人家对儿子的死会有点想法,再加上确实是年老体弱,李时景爷爷便去世了。

上一篇:2020护士三八妇女节和护士节演讲稿下一篇:住建部文件